教育学与教学法练习题

2023-02-25

第一篇:教育学与教学法练习题

小学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习题: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习题:教学设计

单项选择题

1.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受益无穷。这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参考答案】A。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训练和改进心理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官能,而改善以后的官能就能够自动地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强其他的官能。

2.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是(

) A.低路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顺应性迁移 D.重组性迁移

【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同化性迁移的概念。

3.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参考答案】B。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例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掌握了加减法对做四则运算题的影响等。

材料分析题

4.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相应就会有所提高。就像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阐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上述观点与形式训练说相似。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心理学基础。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 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形式训练说还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理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官 能,而改善以后的官能就能够自动地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强其他的官能。材料中,“奥数”培养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其他能 力,正体现了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 练,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它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教学设计题

5.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tan)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 笑盈(ying)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 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 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xiong)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miao)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mu)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hu)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火烧云》的写作特点。

2.如果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1.本文抓住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来描写火烧云的美丽,并且在描写时按照“出现一样子一变化”的顺序来写,形象逼真、条理清楚。描述中,作者还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对事物的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2.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依据中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拟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的美丽,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领悟作者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3.教学过程

(1)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教师课件呈现美丽的火烧云图片与问题。

①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一边自由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对火烧云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2)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①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②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

A.指导学生品读第

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变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 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 没见过的颜色。”

B.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③启 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指导学生品读第

四、

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特点。然后 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形状多,突出了火烧 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接着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④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3)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之美。 ①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把曾看见过的美丽景色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

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引导学生重视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第二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 第一章习题: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克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2.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是()。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卢梭《爱弥儿》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凯洛夫《教育学》

3.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4.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A.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著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2.【答案】C。解析: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答案】B。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

4.【答案】C。解析: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第二章习题:中学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2.中学阶段的课程应符合()。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思想改革

4.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5.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6.()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社区人员

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二、辨析题

1.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简答题

1.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受益? 2.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一“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等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答案】c。解析:根据《纲要》规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它应该符合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即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答案】C。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4.【答案】A。解析: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5.【答案】C。解析: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答案】A。解析: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在校本课程中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亲历者还是监督者。

7.【答案】B。解析: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8.【答案】C。解析:“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错误。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2.【答案要点】正确。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2.【答案要点】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答案要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三章习题:中学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班教学 D.复式教学 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5.戒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7.《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1.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卡土威 B.华虚朋 C.克伯屈 D.狄尔泰

12.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4.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5.()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二、辨析题

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2.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四、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1.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l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考查复式教学的定义。

2.【答案】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

3.【答案】c。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答案】B。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5.【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这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6.【答案】A。解析: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答案】B。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告诫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8.【答案】C。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9.【答案】D。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10.【答案】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1.【答案】C。解析: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发表的《设计教学法》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因而成为此教学法的代表人物。

12.【答案】D。解析:区分度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14.【答案】D。解析: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15.【答案】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6.【答案】D。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正确。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2.【答案要点】正确。这一理论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答案要点】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答案要点】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①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2.【答案要点】

(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第四章习题: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阔限 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4.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5.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

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

7.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 C.交往 D.任务

9.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1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1.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2.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贝尔 D.贾德 13.以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4.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6.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17.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识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认知策略 20.下列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监视策略 C.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D.调节策略 21.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二、辨析题

1.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2.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三、简答题

1.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走神是~种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题干中所描述的状态就是这样一种白El梦的意识状态。

2.【答案】A。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题干中描述的就是人对苹果味道、颜色、光滑度这些属性所产生的反映。

3.【答案】B。解析: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题干中人看见并认识玫瑰花就是人对玫瑰花整体的反映。

4.【答案】D。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题干中的距离远近不同即为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感觉他没有什么芝化就是指映象保持稳定不变。

5.【答案】c。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进入暗的地方,开始无法适应,是因为视觉感受性比较低,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对暗就能适应了。

6.【答案】C。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开始能按照电话}码打电话.后来就忘记了.说明电话号码在人脑中保持的时间短.属于短时记忆。

7.【答案】C。解析: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的概念。

8.【答案】B。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9.【答案】D。解析: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诱因。

10.【答案】c。解析: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它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11.【答案】D。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12.【答案】D。解析:l908年,贾德批评了共同要素说,提出了经验类化理论.即概括化理论。

13.【答案】B。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14.【答案】c。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类化说。 15.【答案】C。解析: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6.【答案】B。解析: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因此,答案为B。

17.【答案】C。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应中,强化物出现在新的反应之后。而在经典性条件反应中.强化物出现在新的反应之前。因此.答案选C。

18.【答案】D。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9.【答案】D。解析:画出网络关系图是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20.【答案】C。解析:ABD三项属于元认知策略。

21.【答案】D。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正确。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2.【答案要点】正确。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并且归因方式可以训练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

2.【答案要点】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这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3.【答案要点】

(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和概括。

四、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第五章习题: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3.人们常说的“天灾人祸”是情绪状态中的()。 A.心境 B.应激 C.恐惧 D.激情 4.下列中哪一项是基本的情绪分类?() A.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B.快乐、悲哀、愤怒、嫉妒 C.心境、激情、应激 D.快乐、悲哀、愤怒、惭愧

5.正常行使的汽车意外的遇到了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紧张的情绪体验,这就是()。

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6.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争光所激起的拼搏精神,会激励运动员们克服重重难关去夺取金牌。这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道德感

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A.弛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8.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是()。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智力 9.有的人情绪爆发快,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这种人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简答题

1.在教学中。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当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教学中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答案】A。解析: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一是指具有预定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兴趣一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结色彩的心理倾向。知觉一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可通过制造“刺激物”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答案】B。解析:“天灾人祸”描述的是一种应激的情绪状态。 4.【答案】A。解析: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将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5.【答案】C。解析: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

6.B。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题干所描述的是一种积极的激情状态。

7.【答案】A。解析: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这是由于个体在不同的遗传与教育环境中形成的独特心理特点。

8.【答案】C。解析: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

9.【答案】B。解析: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二、简答题

【答案要点】气质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它的优缺点。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做到因势利导,提高教育效果,还要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气质特征。气质类型偏于多血质的这类学生有粗心大意、虎头蛇尾、兴趣多移的弱点,老师应该注意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兴趣;在具体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个性品质。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评时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要做好转化后的巩固工作,防止反复。

气质类型偏于胆汁质的这类学生为人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主动,但他们性格中也有粗暴、任性、高傲不善控制自己情绪的弱点。对于此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能沉着地、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活动中保持镇静而从容不迫。

气质偏于粘液质的这类学生一般班里默默无闻,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大多个性沉稳,安静勤勉.且不妨碍别人。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着重培养他们高度的积极性、灵活性等品质,防止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执拗等不良品质。杜绝不必要的冷漠和萎靡不振。

气质偏于抑郁质的这类学生,最易出现伤感、沮丧、忧郁、孤僻等行为现象。对这类学生,老师要着重发展他们的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的优良个性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称赞、嘉许、奖励等。批评时“点到为止”。创造条件,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需要与他人交往和配合的工作,以鼓励、锻炼他们的勇气。

事物的本源还在事物的本身.内因总比外因重要.因此老师在帮助学生克服气质的消极方面的同时,还应给予学生有关气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并教会他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上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

2.【答案要点】

(1)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找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兴奋点,并将其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更不能靠单纯的说教,而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他们信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学生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也更具有说服力。心理品质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要在情感上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2)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为教师丰富课堂内容、挖掘教材内涵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课堂内容更为形象、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将诗句、图像、影像等内容放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效率也随之提高。

(3)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让生成的东西大于备课中的预设。

第六章习题:中学生心理辅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2.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4.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 A.行为塑造法 B.自我控制法 C.强化法 D.示范法 5.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6.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二、简答题

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2.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3.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B。解析:失眠可能由压力事件、脑力或体力劳动过度引起,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生物,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治疗。

3.【答案】B。解析:反复检查是动作,所以这种行为不属于强迫观念,选B。 4.【答案】D。解析:略。

5.【答案】C。解析: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远远不够。

6.【答案】A。解析: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2.【答案要点】

(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如学生不敢和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学会能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如有人曾用此方法让一个沉默无话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5)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可用两种形式:①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厌恶刺激;②不良行为后.撤消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3.【答案要点】

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1)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2)对重度考试焦虑者,还要针对考试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脱敏训练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两种。

(3)考试焦虑还可用想系统脱敏法降低。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请当事人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第二步,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成“焦虑等级”;第三步,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第四步,按照焦虑等级,让当事人在大脑想像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第七章习题:中学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3.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7.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 A.德育内容 B.德育活动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8.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9.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二、简答题

1.德育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三、材料分析题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做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2.【答案】D。解析: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3.【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故也是衡量人们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4.【答案】B。解析:根据陶冶教育法的定义可知。

5.【答案】D。解析:马卡连柯的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6.【答案】C。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7.【答案】C。解析:根据德育方法的定义可知选C。

8.【答案】A。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9.A。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答案要点】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第三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教育到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克伯屈。

3.

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4.梅伊曼、拉伊是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判断题

1.从词源上分析,中文中的“教育”一词的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强调外塑。 2.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 3.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4.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5.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6.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

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10.布鲁纳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三、单项选择题

1.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A.神话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2.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A.神话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

B.达尔文

C.沛西·能

D.孟禄 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

B. 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现代化教育 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

B. 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现代化教育 6.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依据是:() A.教育作用的对象

B.教育作用的方向 C.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

D.教育作用的内容 7.()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A.默顿

B. 柴野昌山

C.吴康宁

D.杜威 8.在教育史上,意味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被看成是近代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 B.《师说》 C.《教育漫话》 D.《爱弥尔》

9.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拉伊 10.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爱弥尔》

11.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赫尔巴特的:()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与文化》

D.《设计教学法》 12.教育家洛克重要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漫话》

B.《国家教育论》 C.《教育论》

D.《世界图解》

13.强调以实验的方式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14.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15.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

2.

理论将教育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 3.

理论是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

4.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文化、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文化。

二、判断题

1.全球化社会的到来要求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 2.社会的信息化使得提高信息素养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3.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划分论”。

三、单项选择题

1.()以谋求教育从制度上、思想上摆脱政治行为或政治信仰的干预为主要诉求。 A.教育万能论

B.教育独立论 C.劳动力市场划分论

D.筛选假设理论 2.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人是: ()

A.桑德伯格

B.恩格斯

C.舒尔茨

D.马克思

3.认为教育不单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经济的效益的理论是:()

A.教育万能论

B.教育独立论 C.人力资本理论

D.筛选假设理论

4.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 (

) A.人口

B.政治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5.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人力资本 6.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文化

D.人力资本 7.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

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8.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A.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

B.知识再生产

C.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

D.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减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流动 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制约教育结构;

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 制约教育内容与手段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每个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都获得尽可能多方面的、、和统一的发展。

2.教育中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和。 3.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作用。

二、判断题

1.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这反映了学生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2.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4.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最终发展。

5.狼孩的案例充分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由后天环境决定。

6.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7.社会化是更高层次的个性化。

8.在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B.主导作用 C.提供客观条件

D.决定作用

四、名词解释题 1. 人的发展 2. 个体社会化

五、简答题

1. 简述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身心两方面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类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各种社会规范,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要求,掌握社会生活的本领,进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充当适当的社会角色,发展和完善个人的过程。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教育目的观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育人性。

2.

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以社会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为中心的关于教育目的的功利主张。

二、判断题

1.教育目标是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2.教学目的是国家统一制定的。

3.教育方针是制定各项教育政策的根本依据。

4.教育的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 5.教育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 6.在现实生活中,纯粹和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都是不足取的。 7.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8.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 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和谐发展理论。 10.我们强调“五育并举”,就是说在教育实践中对五育要平均用力。 11.强调个性发展,就必然否定全面发展。

12.尽管对素质教育的定义并不统一,但基本精神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都强调全面发展、全体学生、主动发展、开发潜能等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

关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全面发展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B.个性是每个人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种差异而形成的各不相同的个性,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C.全面发展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 D.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是每个人同样的发展

四、名词解释题

1.(广义的)教育目的

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体现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身心素质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方针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五、简答题

1.简述个人本位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目的观的基本观点。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坚信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就是真善美的体现,主张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儿童的本性,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2)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受社会的制约,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促使个人社会化,使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符合国家根本精神的有用公民。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素质。(4)培养“劳动者”(5)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五育”关系,科学设计教育活动

(2)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潜能

(4)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第五章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

2.战国时私学大盛,一些诸侯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以公室养士为官办教育,其中以齐国设于稷下的高等学府“”最为著名。

3.欧洲中世纪期间,一般的世俗封建主对文化学习和道德品质的陶冶不甚重视,仅注重武艺与社交活动的训练,这种教育在教育史上通称为。

4.根据教育制度的选拔分层功能,可以将学校教育制度分为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和分支型学校教育制度。

二、判断题

1.只要有黑板、课桌椅和教师的场所就是学校。 2.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特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3.在世界教育史上,中国是学校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4.分支型学制最早出现在英国。

5.苏联的学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支学校教育制度。

6.随着学校教育的扩大和民主平等观念的普遍化,会出现双轨向分支、分支向单轨转化,阶级性精英主义式向平民化平等主义式转化的趋势。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比较引人瞩目的原始教育机构:() A.青年之家

B.宣教广场

C.养老机构

D.辟雍 2.学校最早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现代社会 3.我国古代学校的基本发展脉络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学在官府

B.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在四夷

C.汉唐宋:官私并存,相得益彰,宋书院蓬勃发展

D.元明清:官学、书院渐趋衰落,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 4.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5.后来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单轨制,最早产生于:() 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四、名词解释题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五、简答题

1.学校的产生须具备哪些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 (4)国家机器的产生 2.简述书院的特点。

(1)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完善自我

(2)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形成自由争鸣的学风

(3)注重学生自修和教师指导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4)注重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3.简述学校变革的趋势。

(1)幼儿园纳入学制体系(2)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大众化(4)职业技术教育勃兴(5)终身教育体系建构 第六章教师及其专业发展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将教师比喻成蜡烛,其实并不妥。

2.“要给孩子一碗水,教师只要有一桶水”。这是现代教师必须扮演的角色。

3. 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是将教师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把活生生的工作对象物化,容易造成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作出恰当的调整与变化。 4.学者必定为良师。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项属于现代教师角色定位?()

A.蜡烛

B.工程师

C.园丁

D.研究者

2.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 A.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B.精深的学科知识

C.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

D.建筑知识和园艺知识

三、简答题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示范性;复杂性;协作性;创造性;长期性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现代教师应扮演哪些角色?

授业传道者;研究者;管理者;引导者;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心理医生 第七章学生及其成长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不属于学生的本质属性?()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完整的人

C.学生是心理问题很多的人

D.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 以下哪些不属于学生的时代特征?() A.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期提前 B.传播媒介的不良影响加大

C.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D.心理问题减少

3. 以下哪些不属于学生享有的权利?()

A.遵守法律法规

B.受教育的权利

C.生存权和身心健康权

D.人身自由权和受尊重的权利 4. 以下哪些不属于学生应履行的义务?() A.保持身心健康

B.遵守法律法规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良好师生关系有何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提高教师威信

B.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C.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D.有助于优化校园文化

6.以下哪些不属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A.学生害怕教师

B.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C.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D.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二、简答题

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三、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了解和研究学生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八章课程与课程改革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认为,任何层面的课程设计都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是:、选择学习经验、、 。

2.泰勒认为,以和作为“筛子”,对初步的教育目标进行筛选,而确定精确的教育目标。

二、判断题

1.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2.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否定教育过程本身的价值。

三、单项选择题

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是:() A.勒图尔诺

B.拉尔夫·泰勒

C.沛西·能

D.孟禄

2.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认为,确定初步的教育目标的来源不包括() A.学生的兴趣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 C.学科专家的特点

D.教育哲学 3.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斯腾豪斯

B.拉尔夫·泰勒

C.沛西·能

D.杜威 4. 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所倡导的教师应遵循的“过程原则”,不正确的是:() A.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B.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原则,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 C.讨论应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无须达成一致意见 D.探究具有争议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灌输式的讲授 论述题

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理念的。 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在这一理念中,理解“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含义是难点所在,期含义主要体现在: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寻求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性 第九章教学理论与模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学理论。 2.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学习法。

3.

发展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二、判断题

1.到了当代,人们一般认可: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斯金纳主要基于动物行为的研究得出学习理论,忽视了学习过程中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重要性。

3.发现学习法就是对人类未知世界的发现。 4.在发现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是忠实地执行之前提出的解决方案。 5.发现学习法倡导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6.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教学理论被称为指导性教学。

7.模拟训练学习是通过让学生模拟真实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应用于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之中。

8.个人型教学模式是从个人的角度发展而成的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类模式。

三、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程序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华生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罗杰斯 3.对程序教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对于当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都具有重要启发 B.从对提高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的角度看,显得比较合理 C.程序教学最适合的是结构良好的学习任务

D.只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社会性,忽视了学习的个体化过程 4.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华生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罗杰斯 5.发现学习法的提出者是: ()

A.华生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罗杰斯 6.非指导性教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A.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成敌人倍加提防

B.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 C.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他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实践活动等

D.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良好氛围 7.以下哪项不属于非指导性教学原则?()

A.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至于学习的内容(即学生学到什么)是次要的东西 B.应该用自我训练取代外部训练 C.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由教师做出

D.促使学习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地进行下去,并且更广泛地深入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之中

四、名词解释题 1. 发现学习法

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形式:不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所作的“再发现”。 教学模式

是一组综合性成分,这些成分能用来规定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中的各种活动和功能的序列。

五、简答题

1.斯金纳认为,良好的程序教学需要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1)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 (2)小步子 (3)对每一反应作出即时反馈

(4)自定步调,学习者按照个人情况确定学习进度 2.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 (2)探究解决方案

(3)灵活组织外界提供的信息 (4)灵活而执着地追求问题的解决

六、论述

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谈一谈你对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学含义是如何理解的。

1、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巴西教育学学者保罗·弗莱雷

2、对当下教学的批判:仔细分析一下校内或校外任何关系,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讲解,讲解的核心在于灌输静态知识,维持师生见的压迫和被压迫的控制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在总体上是不平等关系。

3、弗莱雷指出,教学即对话。对话并非一种技巧、策略或者机械的方法,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

4、对话的核心是认识过程的社会特性,以参与认知的所有主体的真正投入为据,是共同探究的过程。

第四篇: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

1、梁启超的籍贯是( B )

A 广西

B 广东

C 浙江

D福建

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

A )

A 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 黄宗羲

3、“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 C )

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

4、黄宗羲被称为( B)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 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5、小疑则小( C )

A智

B聪

C悟

D愚

6、王夫之被世人称为(

A)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7、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意思是( A)

A途径、方法

B道路

C修道

D道理

8、“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 C ) A滋润

B滋味

C滋长

D 滋补

9、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

)

A行愈远

B思愈远

C行愈高

D 思愈高

10、王夫之别号(

A)

A一壶道人

B白石道人

C亭林先生

D梨洲先生

11、顾炎武与黄宗羲和(

D)同称明清三大学者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王夫之

12、王夫之的籍贯在(

A)

A湖南

B湖北

C河南

D河北

13、在( B)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

A《四书训义》

B《尚书引义》

C《习性诸论》

D《书院》

14、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

C)提出相关要求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双方

D家校

15、王夫之是明末清初(B)

A政治家

B思想家

C文学家

D活动家

16、“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语出(D)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

17、顾炎武和( C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王夫之

B 梁启超

C黄宗羲

D康有为

18、黄宗羲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C

) A 自学

B 讲解

C 讨论

D探究

19、黄宗羲的籍贯在(B

)

A 江苏

B 浙江

C 上海

D 福建 2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D )之口 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谭嗣同

D黄宗羲

21、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

A ) A 适用

B 背经

C 明理

D启智

22、黄宗羲大胆地对(

D )进行了革新

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

23、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培养人才

B改变世风

C 匡扶政治

D传承知识

24、梁启超认为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是(

C )

A 正规的学校

B 和美的家庭

C.人生的苦难

D安定的社会

25、梁启超认为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在( B )树立奋斗目标 A青年时代

B儿童时代

C中年时代

D 出生之时

26、梁启超认为( B

)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 A 舆论

B 法律

C 报刊

D专制

27、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

C )

A 私塾教育

B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特殊教育

28、梁启超说: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

D )为本源 A强化专制

B扩充军队

C对外修好

D学校教育

29、(

A )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

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30、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D)

A 教可以代替学

B 学可以代替教

C 教比学重要

D 教是为了学

31、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

B)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32、梁启超被称作(

D)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饮冰室主人

33、下列哪部是王夫之的著作(A )

A《习性诸论》

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34、梁启超没有主办过下列哪种刊物( C)

A《时务报》

B《清议报》

C《新华日报》

D《新小说》

35、下列哪个不是梁启超的称呼(

C)

A卓如

B任公

C 一壶道人

D 饮冰室主人

36、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

A特殊教育

B社会教育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37、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了( B

) 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马来西亚

38、黄宗羲和(

B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梁启超

B 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

39、“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 D

) A勇士

B 战士

C人民

D人才

40、在对老师职责的看法上,与韩愈最为接近的是(

D

) 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41、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

A

)

A《广师说》

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42、黄宗羲认为(

B )是成才的必然途径 A穷经

B致知

C适用

D独创

43、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

C

) A《广师说》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44、王夫之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

D )

A只讲天理

B只讲人欲

C只讲天理,不讲人欲

D既讲天理,有讲人欲

45、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

)

A只重视学

B不重视实践

C只重视教

D必须重视实践

46、“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意思是(

D ) A 食客

B士兵

C学士

D有才能的人

47、语出《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

D )

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B小疑则小悟

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

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

48、、黄宗羲是(

C

)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A 明朝

B清朝

C明末清初

D元末明初

49、(

C )不是黄宗羲的代表作

A《学校》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50、王夫之提出了(

D

)的教育理论。(对)

A学与思分离

B知与行分离

C学与行分离

D知与行结合

51、“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

D

)的《习性诸论》 A梁启超

B 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52、( A

)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53、中学语文教材选有( B

)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A王夫之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5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 B

)的知行理论。 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55、“学非有碍于思”是说(

C

)

A 学对思有妨碍

B思对学有妨碍

C学对思并无妨碍

D思对学并无妨碍

二、多选题

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

AB

)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2.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

BC

)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不躐等

3.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

AD

)

A.不陵节而施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不躐等

4.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

ABCD

)的君子。

A.明人伦

B.修身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5.孟子的教育内容是(

AB

)

A.人伦教育

B.道德教育

C.权术教育

D.法律教育 6.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 (

ABC

)

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事异则备变 7.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

ABCD

) A.注重“积”“渐”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8.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

BCD

)三个部分。 A.生产劳动

B.道德教育

C.文化知识

D.技能技巧培养 9.《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

ABCD

) A.预防

B.适时

C.顺序

D.观摩

10.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

ABCE

)同等的地位。 A.天

B.地

C.君

D.神

E.亲 11.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

ABC )

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

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12.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

ABCD )之心 A.平易

B.正直

C.慈爱

D.诚信 13.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

ABCD

)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

14.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

ABC ) A.罢百家以尊儒;

B.立大学以养士;

C.行贡举以选士;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

ABCD

) 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

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

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

D.以上都正确 16.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

ABCD )。

A.父子关系之理

B.夫妇关系之理

C.兄弟关系之理

D.朋友交往之理

17.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

ABC )。 A.智慧

B.仁爱

C.勇敢

D.道义 1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ABCD

). A.审问之

B.慎思之

C.明辨之

D.笃行之 19.伦理道德是(

AB )

A.政治的核心

B.教育的根本

C.社会的风气

D.教育的过程 20.《大学》强调的是(

ABCD )的统一。

A.知

B.情

C.意

D.行 21.《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 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

22.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ACD )等著作中。

A.《师说》

B.《张中丞传后叙》

C.《进学解》

D.《原毁》 23.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

A.勤学致知

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

D.讨论辩难 24.“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 BCD)

A.善于思考

B.手勤

C.口勤

D.脑勤 25.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

AD )

A.小学

B.中学

C.幼稚园

D.大学

26.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

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27.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分别是(

ABCD )

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 28.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BCD) A.上中下三等人

B.上智之人

C.下愚之人

D.中庸之人 29.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

ABCD )

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30.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

ABCD ) 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

B.注重环境习染

C.处理好家庭关系 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

31.明清三大学者是(

ABC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 32.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ABCD )

A.力学致知

B.学贵适用

C.学贵独创

D.穷经经士 33.王夫之的著作有(AB )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学校》

D.《取士上》 34.梁启超主办过的刊物有( ABCD)

A.《时务报》

B.《清议报》

C.《新民报》

D.《新小说》 35.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

AC)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一壶道人

D.饮冰室主人 36.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

A.论性与习

B.论学与思

C.论知与行

D.论教与学 37.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

ABCD)

A.习成而性与成也

B.学非有碍于思

C.行可兼知

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38.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 ABC)

A.《学校》

B.《取士上》

C.《广师说》

D.《书院》 39.( B

)和( C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

40.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ABC

) A.真才实学

B.品行端正

C.身体力行

D.不干预政治

三、判断题

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2.《论语》是“四书”之一。(√) 3.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X

) 4.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6.《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

X

)

7.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

X

)

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9.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X ) 10.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1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X

) 12.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13.《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X

)

14.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5.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1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X

) 17.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

)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20.《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2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22.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33.乐可以试人心向善。(√)

24.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25.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26.《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

27.《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28.一般的玉如果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同理,君子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

29.“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中的“瑑”应读zhuó。(×) 30.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

31.《中庸》是儒家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

32.《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33.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34.《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35.“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36.《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37.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38.《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39.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4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 4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43.《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 4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此段文字是说:只要有“修己治人之道”的人,就可以为人师长。(√)

45.“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

46.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47.“读书,须有次序„„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朱子语类》)其中“玩味”的意思是探索体味。(√)

48.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物欲之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9.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而且强调知行并进。(√) 50.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51.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52.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53.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54.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55.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56.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

57.颜之推认为人如果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程度,是早教的结果。(√) 58.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59.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

60.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学业为根本,道德次之。(×) 61.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对) 62.《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63.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

64.“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 65.王夫之提出了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的教育理论。(√)

66.“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 67.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68.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69.“亡而存之,废而举之------”出自《少年中国说》(×) 70.王夫之提出了“夫学以夫教,而学必非教”的教学原则。(√) 71.“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 72.“学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 73.黄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合称明清三大学者。(√) 74.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船山先生、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 75.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习性诸论》和《书院》。(√) 76.在知行认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 77.“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 78.王夫之认为“善学者必有善教者”。(×) 79.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

第五篇:保密意识与保密常识教育练习题与答案邵阳

1 . 保密法属于那门法律的下位法:AB A. 宪法B. 行政法C. 经济法D. 刑法 2 . 定密权属于何种权力:ABC A. 公权力B. 国家权力C. 行政权力D. 私权力

3 . 我国保密法隶属于那种法系:BC

A. 英美法B. 大陆法C. 成文法D. 判例法

4 . 国的保密法律法规有那几部分构成:AB

A. 法律B. 总统行政命令C. 法规D. 习惯

5 . 保密法与几个部门法有联系:ABC

A. 行政法B. 刑法C. 民法D. 社会法

6 . 涉密工程这一概念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错

7 . 涉密存储介质是指存储了涉密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及U盘等。正确

8 . 国家秘密的基本保密期限是,绝密级国家秘密不超过25年,机密级国家秘 9 . 涉密人员的权益就是所谓的合法权益,就是法律确认的并受法律保护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享有的一定的权利和利益。正确 10 . 保密工作中的定密权可以委托给企事业单位。错

11 . 鉴于保密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不同,我国把两法分列入不同的法律部门。错

12 . 保密审查的原则是领导负责制。错

13 . 涉密人员在非涉密区域和时间内,可以自由通行国内外。错 14 . 中国中央办公厅规定,中央电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和公开”五大类型。正确

15 . 所有超过解密期限的保密内容,都可以自动公开。错

1 . 秘密包含国家秘密 工作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四种类型。 2 . 在国家秘密具备实质要素 程序要素 时空要素三个要素。 3 . 商业秘密具备秘密性 价值性 保护性 实用性四种特征。

4 . 保密管理具有全程化 最小化 精准化 自主化 法制化五个基本原则。 15 .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由一名领导人亲自负责文件的保密。正确 2 .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不行,非十分不可”。错误

3 . 1988年通过并于1989年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我国保密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正确

4 . 党的保密委员会最早成立于1949年。错

5 . 军分区以上的保密委员会由秘书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机要科(股)长、通信科长组成,以秘书长或参谋长为主任。正确 6 . 保密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7 . 我国现行保密管理体制实行党管保密的原则,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和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正确

8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才开始恢复工作。错误

1 . 保密检查的基本程序包括进行检查培训 制定检查方案 组织实施检查 做出检查结论 通报检查结果五个方面。

2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泄密问题,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收缴 限期整改 责令停止使用 建议处分并调离有关人员 督促指导查处工作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六种方式处理。 3 . 国家保密局制定了《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就泄密事件报告的内容 程序 权限等做出了具体规范。

4 . 根据国家保密局《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可先口头报告简要情况。

5 . 泄密事件的查处程序:初查 立案 调查 处理 结案

6 . 保密惩罚包含刑事处罚 党纪处分 行政处分 经济处罚 通报批评五种。 1 . 政务信息公开背景下亟需做好安全保密工作有(ABCD)。

A. 对于政务内网计算机,要加快建设电子政务内网违规外联安全监管平台来监控

B. 加强网络安全保密教育C. 规范移动存储载体的使用管理 D. 对于内网计算机,可完全禁用USB接口

2 . 属于信息安全危险种类的信息有(ABCD)。

A. 网络木马B. 网络资源占用C. 网络逻辑炸弹D. 拒绝服务

3 . 公开政府信息须遵循什么原则(ABC)。

A. 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B. 政府信息要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C. 政府信息的公布要有一致性

D. 行政机关发布信息要经过批准,未经批准时领导可视情况公布

4 . 在政府相关工作中(A)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

A. 政府网站B. 网易新闻C. 新闻发布D. 公报 5 . 网络空间信息具有(AC)。

A. 保密性B. 不完整性C. 可用性D. 不可控性

6 . 2006年9月,胡锦涛在全国保密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实现“五个转变”是(ABD)。

A. 防护向全面综合防护转变B. 研发向自主创新转变 C. 强制配备向配备转变D. 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转变

7 . 信息安全的虚拟世界(D)保障。

A. 物体安全B. 数据安全C. 物理安全D. 信息安全

8 .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工作日内予以公开。D

A. 10个B. 15个C. 7个D. 20个

9 . 机关、单位在信息公开前,一般应按照下列程序和职责进行保密审查顺序正确的是(B)。

A. 送审-自审-复审-终审-报审-解密审查 B. 自审-复审-终审-送审-报审-解密审查 C. 自审-报审-复审-送审-解密审查-终审 D. 自审-复审-送审-报审-解密审查-终审

10 . 信息安全的真实世界(C)保障。

A. 物体安全B. 数据安全C. 物理安全D. 信息安全 11 . 所谓依申请公开,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机关的职权,向申请人公开相关政府信息的行政行为

12 . 网络空间(Cyberspace)是与陆 海 空 太空并列的第五空间。

13 . 20世纪40年代,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 14 . 秘密从概念出发分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

15 . 信息的体现形式:文本(文字、数字) 图像 声音 视频等。 1 . 大数据的5V特点(ABC )。

A. 规模性(Volume)、真实性(Veracity)B. 多样性(Variety) C. 价值性(Value)、高速性(Velocity)D. 可变性(Variability)

2 .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 D )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

A. 单台计算机B. 超运算C. 无法用超运算D. 无法用单台

3 . 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ABCD )。

A. 硬件成本的降低、网络带宽的提升;B. 云计算的兴起、网络技术的发展;

C. 智能终端的普及、物联网;D. 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电子地图等的全面应用;

4 .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有( ABCD )。

A. 数据发布匿名保护技术B. 数据水印技术、社交网络匿名保护技术 C. 角色挖掘技术、数据溯源技术D. 风险自适应的访问控制 5 . 解决大数据的安全存储的策略有( ABC )。

A. 数据加密B. 分离密钥和加密数据C. 使用过滤器D. 数据不备份

6 . 大数据带来的安全挑战主要表现在( ABD )。

A. 大数据中的用户隐私保护B. 大数据的可信性 C. 海量的大数据信息D. 如何实现大数据的访问控制

7 . 数据换算错误的是(C)

A. 1Byte = 8 bitB. 1 KB = 1024 BytesC. 1MB=1000KBD. 1DB=1024NB 8 .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大数据,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都是以(A

)形式提供。

A. 服务的B. 强制的C. 虚拟的D. 运算的

9 . 云计算模式是业务模式,本质是( C )

A. 计算数据模式B. 数据运用技术C. 数据处理技术D. 终端存储技术

10 . 大数据元年是哪一年( B )。

A. 2010年B. 2013年C. 2014年D. 2016年

1 . 信息内容安全的定义包括( ABCD )。

A. 了解信息内容安全的威胁B. 掌握信息内容安全的基本概念 C. 熟悉或掌握信息内容的获取D. 识别和管控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技术

2 .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有哪些?( ABC )

A.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国家安全B.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公共安全 C.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文化安全D.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人身安全

3 . 下列哪些技术属于信息内容安全涉及的关键技术?( ABCD )

A. 内容获取技术B. 内容过滤技术C. 内容管理技术 D. 内容还原技术

4.网络信息内容获取有以下哪几种?( ABCD ) A. 信息检索B. 信息推荐C. 信息浏览D. 信息交互

2 . 信息还原技术包括以下哪几种?( ABC )

A. 电脑还原技术B. 网页还原技术C. 多媒体信息还原技术 D. 硬件还原技术正确答案:A B C

3 . 搜索引擎技术包括哪些?( ABC )

A. 目录式搜索引擎B. 通用搜索引擎C. 元搜索引擎D. Google搜索引擎

1 . 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就是对网页进行舆情分析。(错误 ) 2 . 目前网页过滤主要采用哪些方法(ABCD )

A. 基于分级标注的过滤B. 基于URL的过滤 C. 基于关键词的过滤D. 基于内容分析的过滤

3 . 下列哪些技术是网络内容监控会涉及到的技术?(AB )

A. 文本挖掘技术B. 模式匹配技术C. 信息搜索技术D. 隐私保护技术

1 . 从哪些角度可以对不良图像进行判定识别?( ABC )

A. 裸露的皮肤B. 敏感部位C. 人体姿态D. 面部表情

2 . 不良音频一般表示为哪两种形式?( AB )

A. 不良的女音B. 语音对话中的内容为不良C. 噪音D. 音乐声

3 . 网络视频一般分为哪几类?( AB )

A. Ⅰ 类B. Ⅱ类C. Ⅲ类D. Ⅳ类 4.下列哪些属于基于过滤器的反垃圾邮件技术?( ABCD )

A. 基于黑白名单的过滤技术B. 基于关键字的过滤技术 C. 基于统计的过滤技术D. 图片垃圾邮件的过滤技术

2 . 垃圾邮件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BC )

A. 通信特征B. 信头特征C. 信体特征D. 发件人特征

3 . 下列哪些原因是垃圾邮件产生的原因?( AB )

A. SMTP协议自身存在的缺陷B. 广告C. 恶作剧D. TCP协议存在的缺陷

4 . SMTP协议是互联网上传输电子邮件的标准协议。( 正确 ) 5.基于短信内容的识别技术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ABC )

A. 特征构造B. 分类器训练C. 分类器在线分类D. 分词

2 . 不良内容短信过滤系统要求哪几方面性能?( ACD )

A. 误判率B. 漏报率C. 拦截率D. 零维护

3 . 基于用户的识别技术包括哪几种?( AB )

A. 黑白名单技术B. 基于社会网络的用户识别技术 C. 基于决策树的技术D. 基于神经网络的技术

4 . 不含违法内容的骚扰短息不属于不良内容短信。( 错误 ) 5 . 不是群发的短信不属于不良内容短信。( 错误 )

1 . 一离散信源由A,B,C,D四个符号组成,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2, 1/4, 1/8, 1/8,且每个符号的出现都是独立的,消息{AAAAABBACCDDB}熵为2bit/符号。错误

2 .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维纳。错误 3 . 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此事件含有的信息量就越大。错误

1 . 共振峰参数区别不同元音的重要参数一般包括共振峰频率的位置和频带宽度。正确

2 . 音节是语音发音的最小单位。错误

3 . 通常,人的说话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正确

4. 真实的录音是要记录的有声事件的同步录音,所采用的录音方式与制作录音方所声称的录音方式完全一致,未存在不明的人工伪造、改变、增加、删除或者编辑。正确

5. 存在咔嚓声的录音不是真实的。错误

6 . 真实录音的常用判断方法有文件属性检验、听觉检验、声谱分析等。正确 7. 语音同一性的判定首先要进行辩听。正确 1. 预处理中的分帧是声纹识别一个重要步骤。正确 1. 语音同一性判断的前提是检材必须真实完整。正确

2恢复被删除的信息则可能是取得电子证据和犯罪线索的一个重要手段。正确 1. 硬盘数据读写是按柱面进行,而不是按盘面。正确 1. MBR区由高级格式化程序创建。错误

1 . EasyRecovery可对分布在硬盘上不同地方的文件碎块进行重整。正确 2 . 恢复数据前可对原证据盘进行碎片整理。错误

3 . 数据可能恢复的原因是某些实际数据本身还全部或部分存在,只是由于系统信息或数据索引信息遭到破坏而改变的对用户不可见的数据。正确

4 . Windows操作系统删除文件并不是将相应簇的信息完全清零,实质上是在文件分配表中将对应文件名替换为删除标记,从而使操作系统无法识别该文件。错误

5 . 格式化时,仅创建DBR操作引导记录区,FAT和根目录,它不触及MBR和用户的DATA区,这意味格式化操作后的硬盘数据依然存在,仍可以恢复。正确

6 . 可通过回收站检出删除但未清空的内容。正确 1 . 木马的特点包括:( ABCD )

A. 伪装B. 隐蔽C. 窃取D. 远程 2 . 互联网中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有:( ABCD )

A. 病毒B. 木马C. 黑客D. 僵尸网络

3 . 下面哪些不是基本的网络安全防御产品:( CD )

A. 防火墙B. IDS系统C. 路由器D. Modem 4 .下面哪些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 ABCD )

A. IP欺骗B. 僵尸网络C. ARP欺骗D. DOS攻击

5 . 下面几种病毒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B )

A. 普通病毒B. 2003蠕虫王C. QQ木马D. CIH病毒

6 .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正确答案:一种以显性破坏为目的的、寄生于其他应用程序/系统的可执行部分的程序。计算机病毒是恶意的计算机程序,用于破坏、篡改或窃取目标计算机的信息。

7 . 木马和普通病毒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木马是在执行某种功能的同时在后台进行秘密窃取或破坏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病毒程序。可完成非授权用户无法完成的功能,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或远程操控/监控被种者的电脑或手机。

8 . 系统常规漏洞和后门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规漏洞是系统开发过程中无意之间留下的,被黑客发现后可以发起攻击的系统BUG。而后门是设计或开发者有意留下的可供特殊情况使用的系统漏洞。

9 . 什么是网络安全?包括那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指为保护网络不受任何损害而采取的所有措施的综合,一般包含网络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密性:指网络能够阻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读取保密信息;完整性:包括资料的完整性和软件的完整性,资料的完整性是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确保资料不被删除或修改;软件的完整性是指确保软件程序不会被误操作、怀有恶意的人或病毒修改;可用性:指网络在遭受攻击时确保得到授权的用户可以继续正常使用网络资源。

10 . 电子商务中的电子签名的原理是什么?请描述加密及验证过程。

正确答案:用私钥对摘要进行加密

1 . 保密法律关系的源头是(C )。

A. 定密B. 解密C. 密级确定D. 密级鉴定

2 . 涉密载体及设备保密防护包括( A)。

A. 防复印、磁介质载体防护、涉密物品管控防护 B. 涉密物品管控防护、无线通信信号屏蔽 C. 防复印、有线通信安全保密

D. 涉密物品管控防护、电磁泄漏发射防护 3 . 各级机关、单位对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C )及时确定密级

A. 保密法实施办法B. 保密规章制度C.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D. 保密技术规定

1 .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C )。

A. 机密和秘密两级B. 绝密和机密两级C. 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D. 绝密、机密、秘密、隐私四级 正确答案:C

2 .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 机密级 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 秘密级国家秘密。

3 . 根据涉及内容的不同,秘密可分为国家秘密 工作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1 . 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核心 重要 一般三个等级。 2 . 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A)。

A. 保密事项范围B. 机关、单位的保密制度

C. 机关、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D. 机关、单位领导人的意见

3 . 新修订保密法在定密制度方面最大的改进是以下两项(BC )

A. 借鉴并采用欧洲定密官制度B. 建立定密责任人制度 C. 定密授权制度D. 明确定密的流程和规则 4 . 法定定密责任人通常是(C )。

A. 机关单位办公室主任B. 机关单位的涉密人员 C. 机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或者党政一把手) D. 机关单位的分管副职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2 .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C )。

A. 绝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五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一年

B. 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五年

C. 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

D. 绝密级事项不超过四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

3 . 确定知悉范围的基本原则是(C)。

A. 实际需要原则和最小化原则B. 级别需要原则和可控性原则 C. 工作需要原则和最小化原则D. 工作需要原则和可控性原则

4 .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及时进行定密,定密的内容包括(C )。 A.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B. 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C.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 确定国家秘密的定密官和秘密重要程度

1 .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公布时即视为解密。(正确)

2 . 国家秘密密级的变更:即指降低秘密等级或提高秘密等级,缩短保密期限或延长保密期限,缩小知悉范围或扩大知悉范围。(正确) 3 . 解密的重要意义(ABCD)。

A. 解密符合国家秘密事项发展变化规律

B. 解密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符合政府信息公开 C. 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际需要

D. 解密有利于节约保密资源,集中力量做好国家秘密保护工作

1 . 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可分为( ABD )

A. 绝密级B. 机密级C. 敏感级D. 秘密级

2 . 涉密信息系统与公共信息系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BCD )

A. 信息内容不同B. 设施、设备标准不同 C. 检测审批要求不同D. 使用权限不同

3 . 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否属于涉密信息系统,主要是看(B )。

A. 是否是运行在政府机关B. 是否存储、处理或传输了涉密信息 C. 是否是政府机关系统D. 是否是用到了安全技术

1 . 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内容涉及哪两个方面( BD ) A. 系统内部的涉密信息需进行保密管理 B. 涉密信息系统的特殊管理规程 C. 系统建设承担单位的保密资质管理 D. 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

2 . 对于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包括( ABCD )

A. 规范定密B. 分级保护C. 监管与审批D. 技术研发

3 . 资质管理主要是确定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和单项技术活动单位的资格及能力( 正确 )

4 . 涉密信息系统所使用的安全保密产品无需经过国家保密标准符合性检测( 错误 )

1 . 我国信息安全保密的法律体系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BCD )

A. 全面性B. 规范性C. 兼容性D. 可操作性

2 . 签订保密协议的最主要目的(ABC

)。

A. 使涉密人员认识到,允许其接触秘密信息表明该涉密人员已经得到政府的充分信任;

B. 告知该人员负有保守该秘密信息的义务,未经批准不得泄露该秘密信息;

C. 告知涉密人员,如果有违反保密协议所声明的保密义务,将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即法律责任; D. 列出保密协议条款,告知该人员应该遵守的秘密,明确责权利。

3 . 关于保密立法,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已经形成一个具备完整性、适用性、针对性的法律体系( 错误 ) 4 .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信息安全保密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尽量与国际上的有关规定和惯例接轨( 正确 ) 5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ABCD )

A. 按照规范定密,准确定级B. 突出重点,确保核心 C. 依据标准,同步建设D. 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的原则

2 .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基本要求是( ABCD )。

A. 按照国家保密规定,涉密信息系统不的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B. 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保密产品,原则上应选用本国生产的设备和系统。

C. 安全保密产品应该通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授权的测评机构的检测,安全域之间应划分明确,安全域之间的所有数据通信都应该安全可控。 D. 涉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应有相应的密级标识,密级标识应该与信息主体不可分离,其自身不可篡改。

3 . 分级保护是指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单位按根据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国家保密标准,对不同级别的涉密信息系统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确保既不“过防护”,也不“欠防护”。( 正确)

4 . 对于涉密程度层次分明、地域纵横分布的我国党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广域网涉密信息系统”,可根据行政级别、信息密级和系统重要性划分不同的安全域( 正确 )

5 . 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保密产品应选用国产设备,非安全保密产品则可无需考虑国家安全保密需要,优先选择国外设备(错误 ) 6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国家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与安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信息系统,按其重要程度和实际安全需求,分级、分类、纵深采取保护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错

) 7 . 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包括系统定级、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评、系统审批、日常管理、测评与检查和系统废止八个环节(正确 )

1 . 参加涉密会议的代表和工作人员都应当自觉遵守会议保密纪律,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会议期间需与会外进行通信联系的,不得在通信联系中涉及会议内容(正确)

2 . 允许会议代表带回单位的文件,回单位后应存放到办公室由个人保存会议文件(错误)

3 . 复制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密级确定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批准。()正确

4 . 涉密会议通常包含以下哪几类会议(ABD

)

A. 单位各级党委办公会议B. 各级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 C. 高校学生工作会议 D. 各种形式、规模的座谈会

5 . 会议保密工作的基础是( B

)

A. 涉密会议方案的组织实施B. 制定会议保密工作方案 C. 涉密会议的过程管理 D. 对会议有关人员进行保密管理

1 . 涉密工程保密管理应该按照( C

)原则,明确涉密工程建设单位的工作职责,以及涉密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

A. 签订保密协议 B. 建立涉密工程项目档案 C. 谁主管谁负责D. 采集安全保密管理措施

2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重大涉密工程项目审查要求时,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审查 ( ABCD ) A. 审查上报材料B. 征求意见C. 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D. 形成审查意见

3 . 目前,我国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如何进行保密管理已经有统一规定,有关法律对涉密采购也作了详尽的规定(错误 )

4 . 涉密工程项目立项时,项目组应根据项目密级确保项目组具备承担涉密项目的涉密人员资格、涉密场地等条件,不具备条件的应进行整改(

错误)

5国家统一考试试题录入人员须严格遵守命题部门工作人员保密要求。严格遵守试题录制、机房管理规定。每次工作前到保密室领取电脑、保密包等设备。使用期间负责其保密事宜,使用后及时交回保密室(

正确

)

2 . 命题工作结束时,命题人员和命题管理人员必须在存留的保密资料中逐页签字,然后放入指定的保密袋中,在试卷袋封面登记保密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正确

)

3 . 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管理特点(ACD )

A. 组织工作任务重 B. 泄密造成的危害不大 C. 涉及人员广泛D. 泄密社会危害严重

4 . 国家统一考试的涉密人员包括(ABD )

A. 命题人员 B. 审题及校对人员C. 保安人员D. 试题录入人员

1涉密人员的在岗管理主要包括(ABCD

)

A. 在岗培训 B. 监督检查C. 人员考核D. 涉密人员的出境管理

2 . 涉密人员的任前资格审查,是任用前的资格审查即准入审查,主要指对即将被任用、聘用的涉密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严把入口关(正确

)

3 . 涉密人员的“离岗”与“离职”属于离开涉密工作岗位的一类情形,两者没有差别(错误

) 1 . 对领导干部的保密管理,主要是指对领导干部自身涉密行为、对身边人员的管理和履行保密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评判、检查、督促和必要的制约( 正确 ) 2 . 加强领导干部保密管理的必要性在于(ABC )

A. 领导干部是最重要的涉密人员B. 领导干部是境内外窃密活动的主要目标

C. 领导干部是保密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D. 领导干部知悉的秘密更多

3 . 领导干部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划分的原则(

ABD )

A. 保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B. 分管保密工作领导直接负责 C. 保密的主管是党政一把手D. 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分别负责

4 . 在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中实行“三个保障机制”,即 ( BCD

)

A. 保障其应有待遇B. 实行激励机制C. 实行责任追究机制 D. 实行法律监督机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下一篇:教育求真务实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