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2022-09-23

第一篇: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作者:侯自强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

我们周围的老师许多一直沿袭传统的备课模式: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书,抄抄写写就成了自己的备课笔记。也许十几年书教下来,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观,甚至在我们周围有的老师干脆拿出旧的备课笔记本抄一下,那样就算备课了。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上好课,而备好课又是上好课的关键。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

一、备课的现状和背景

在实际工作中,对备课工作的态度及管理,目前各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1、废除教案的呼声不断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关于教案的要求有很多,在条条框框中形式主义的成分居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为了保持备课本的整洁、保持书写规范„„,使得写教案蜕化成了一项机械、呆板的体力活。由此对写教案产生了反感,认为是一项负担,极想摆脱,要求彻底改革,废除教案的呼声经常听到。 

2、抄写教案的现象不少

1 一种是抄写别人的教案。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教师备课手册,且都是名师、特师的作品,仔细翻翻,确有许多精妙之处,对青年教师特别是刚上岗的老师会有许多启迪和帮助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名师特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不可能完全体现在课例中,而且他们的教案都是针对自己的学生,对我们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指导意义。如果备课时,只是一味地抄写,不作研究再设计,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备课有何用?更有甚者,是在课后补抄的,实在误人子弟,荒唐!

另一种是抄自己的教案。常听有的老师讲,这是我当年花了很多心思备的课,现在我可以省省力了,抄抄么好了,反正教材也没有多大的变动。于是一本老教案抄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明白,这样的备课就是为了应付检查。

还有一种是备课于书。有的教师是凭自己钻研,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以此作为自己讲课的教案。但为了应付领导检查不得不另写一份教案,但教案往往只写个简单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在课本上。 事实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教育培养的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不同的人,怎么可能用同一套方法去教育人,去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每一位老师都懂得“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那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更应“随机应变”,精心设计、调整、修正,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2 结构。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

3、教学目标有偏差

教学的总目标在于使学生得到健康、充分而和谐的发展。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总目标服务的。 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都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据此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

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常常会有以下几种不足:

(1)、往往从“应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即可能检测什么就以什么作为目标;

(2)、常常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忽视了情感方面的目标,至少是对情感方面的目标重视不够;

(3)、过分强调所谓的“行为目标”的可见性、可测量性,阻碍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

(4)、往往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掌握),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体验。

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省、市、县也相继出台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一系列文件,在这种形势下,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减时增效"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教师课前务实高效的集体备课,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3

二、集体备课的目的与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我们以为小学集体备课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现就集体备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如下:

1、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共享。

2、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日趋激烈的广阔竞争背景下,个体的优势已显得力不从心。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随着集体备课活动的深入开展,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集体主义思想都将一步步得到质的提高。

3、有利于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活动前都要精心准备,同时可以在活动中听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如对某一教材内容的教法、学法、重点、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和处理等。

4、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通过集体备课,一个人的备课资源与成果同时供多人享用,这在

4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5、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专长各有不同,集体备课时大家围绕某一教材内容进行积极的探讨,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教学设计,这样的举措,最终是要实现教师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6、可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

年轻教师喜欢年长教师的丰富经验,年长教师喜欢年轻教师的思维,“集体备课制度”,对顺利实施新课程,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搭建了一个舞台。

总之,集体备课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引导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环节是集体研讨,前提条件是教师个人的思考、分析;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外,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习题的设计、试卷的编制等应该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三、集体备课的困难和问题

集体备课在学校实施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组织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的局面。

当前,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

5 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备课出现了一些误区,从而流于形式。

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不是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总之,集体备课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否则,集体备课只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既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

其实,集体备课的本义在于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就了教师。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也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

为此,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充分发挥

6 教学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独具匠心”,因地制宜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方案、手段来施教,创造性加以发挥、拓展,而不能由集体备课一包到底。

四、集体备课组织和实施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应坚持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含优质研讨课)。

学期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要求在开学第一周完成): ①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 ②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③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④选择授课的基本方法和方式; ⑤做好教具和各种物质条件上的准备; ⑥确定课程的评价和考核方式。

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要求在上本单元前一周完成):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

7 教学重难点;

②根据本单元的重难点,确定教学详略部分和教学活动的序列;③研究本单元的教学方法;

④处理好本单元教学的课时安排、活动步骤以及习题、实验等;⑤以单元为单位,把听、说、读、写、练、实验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恰当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最后写出教案。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

1、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四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同一单元评价测试。 (3)五备:备目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4)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5)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6)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中心发言人初备——集体备课——个人再备。备课组一般要提前一周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3、集体备课的实施步骤:

(1)开学初,备课组长要组织备课组进行学期备课,并做出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

(2)在集体备课前,中心发言人要深入分析、研究本单元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知识联系,单元教学目的和三维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备课组教师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异议处相互讨论,确定最佳方法。在此基础上中心发言人进行二次备课,形成单元和课时教学共案。

(3)教师在共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进行三次备课,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为上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4)同备课组教师跟踪听课、评课。 (5)课后备课组教师认真写出教学反思。

五、集体备课的质量保证和实际效应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

9 水平的提高。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上学前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同题异构”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几位老师集思广益,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教案。不同执教者再结合个性特点,修改教案,反复试验,最后成功展示。其他几位教师全程参与视角、展示过程,过后各人作了深刻的反思,受益匪浅。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

11 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 ,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六、集体备课的考核与管理

教师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把握新课标、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当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保证。

12 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做到“三定”和“五备”: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新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解决研讨小专题,提出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2、各小组均设一名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主持本组的备课活动,并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每次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气氛、有所得。

3、每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主备人,主备人必须提前做好研讨交流的准备工作,必须要有说课稿、教案初稿。(将教案初稿打印好,在集体备课时发至每个教师手里,以便于讨论修改。)

4、备课组成员在集体备课前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在集体备课时要围绕重难点的确定、突破方法,例题、作业的选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方法、技巧等各方面开展积极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5、集体备课不能走形式,做样子,要突出针对性、预见性、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以学定教。要避免搞“拿来主义”的依赖性,杜绝把集体备课活动的做法变成一人写教案,大家“受益”现象的发生。

6、集体备课活动时,先对前面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总结好的做法。然后围绕本次研讨的重点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进行研讨,各教师要做好笔记。

7、在集体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发言,各抒已见,表明观点和看法,不得做与备课无关的事,不说与备课无关的话,做到有话题、

13 有见解、有创新、有作用、有笔记。对没有笔记或笔记记录不认真的教师,将全乡通报批评。

8、中心发言人要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给、以予展示,加以推广,在集体评议中,争取有所发展。

9、备课活动必须全员参加,严格考勤制度,实行签到签退制,任何人不得缺席、迟到和早退,确有特殊情况者必须向备课组请假。

10、备课形式要力求创新,教案要突出个性特征,树立本组特色,形成品牌优势。

11、学期末,教委组织对各备课组的工作进行评比,将评出两个优秀备课组,每组评出一名优秀备课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篇:有效的集体备课

数学研修班-----张洪宇

今天我参加了数学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整个过程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学校的张主任与我们实习教师参加了旁听,整个过程在一场真诚、互信、和谐的探讨当中备课的气氛相当轻松融洽。

大家开诚布公的说授课当中的关键点,越说越细,大家又互有补充,互有提醒,互有探讨,又互有疑问,也有互相争吵。有些知识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学生才能接受,在以前授课当中学生出现过的误区等等,大家在探讨中达成共识,如:吴老师说讲《梯形》的第一节课不能对学生做辅助线要求过高,应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学生自然水到渠成。金老师接着补充说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自编了两个习题可以设置在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此时我早已经被他们的这种场面所吸引、感动的不能自拔。

他们集体备课流程是这样的:组长制定活动计划,在每次集体备课前提前下发下一周的计划,提前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的分工。集体备课时,要求组员积极发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和质量。通过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我认为青年教师得到了成长,其他老师也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更准确,教学流程更加清晰。其实集体备课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学生,通过集体备课,统一了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上还少走弯路,同时也看到了老师们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体现了集体共研,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三篇: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教师如何取得最佳讲课效果呢?首先要备课,而且要备好课。今天我谈一下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

集体备课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即只是对文本的准备,而应扩展为更深广的内容。它应包含有开学初的具体计划、期末的总结提升、学生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的研讨等。而教学内容的研讨,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备课,还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操作程序,称之为“教学设计”可能更为准确。

我组在学校近年的倡导下,进行集体备课的有关尝试,想走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期间经历了探索,迷茫和困惑,甚至走了些弯路,但经组内老师们的努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其进行再认识和反思,我感到现在仍有必要。现把我组在集体备课中的一些感想说给大家:

一、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1、 明确集体备课的主备人。 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人员上得以保障。

2、 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 集体备课的内容。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三当前的时政要点,高三的备考。

(2) 集体备课的要求。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安排。

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形成书面材料存到电脑中。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和教学设计。

3、 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

(1) 备教材。我们在学期初集体备课时,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如: ①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 ②有所引伸,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教学中几对关系的适当处理: ①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准确解读课标,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 ②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体验,转变学习方式。 ③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度的关系:教学资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才是有效的。④课堂生活化与社会延伸度的关系:教材上的探究活动要选好,留足时间给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的空间与时间。

(2) 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将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学生双基不扎实,学习起来捉襟见肘。 由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如不能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三农、农民工,设计家庭消费结构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进行,那么,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逻辑怎样体现?学习动力不够、课时不足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和某些显见的对政治的偏见而使部分学生对该科目的自主学习大为打折。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争取教学高质量,师生都有负担。

(3) 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二、集体备课中显现出来的不足

1、在集体备课前期,我的整体布置不足,有时显得有些仓促。

2、在处理细节时做得不够耐心不足,集体讨论流于形式集体讨论时,大多数是老教师发言,年轻教师很少参与其中。于是有人认为,集体备课是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权威,是一种教师间的不对等。有的学校主备教师读完自己的教案后,就算完成了一次集体备课。如此一来,教师们自然会感到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3、有时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拖着拖着就忘了。

4、组内四个老师三个班任,三个学年,人少事多,备课召集难。

三、改进的办法:

(一)、 强化教师们集体备课的意识。集体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因为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过程而完成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应就所备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然后通过集体的智慧加以取舍、完善、总结,最终形成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二)集体备课应是立体全面的备课。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坚持集体备课,施教时又不失个人风格。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要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集体备课,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发挥个人保持自己的特长,形成风格与特色,有所创新,自成一家。

(四)集体备课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学改革和社会迅猛发展,学生情况的变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等,都需要教师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集体备课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作出充分的预设,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新情况,认真地分析其原因,完善备课的方式和方法。

集体备课是个人智慧的整合形成集体智慧的过程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备课形式,需要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探讨交流,取长补短。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帮助执教教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五)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分工合作,各展所长。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观全局,制定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

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而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我们每个教师认真的去思考。拓展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效果,使得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得到提升。

第四篇:《有效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备课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 ◆有效备课的关注点

四个方面:

1、课标的理解,教材的把握与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

2、关注学生整体、实际的学习情况,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3、关注教学效益,设计好教学实施方案。

4、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自身优势的发挥。

◆有效备课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

有效备课要拥有“一课三观”:

1、学生观。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心智特征。 2、效益观。学习要讲究效率,追求效益;

3、创新观。要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亮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设计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学” (教什么?)

一学会知识;二学会方法;三学会感悟

2、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思” (怎样教?)

一构思教学设计;二构思教学流程;

三构思教学小结;

3、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有”(教的怎样?)

一是学习有趣;二是练习有得;三是思考有悟

三、反思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问” :

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

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

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

四、改进教学

1、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助” :

一自助积累;二互助交流;三协助发展。

2、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心”:

一是“精心”讲课;二是“耐心”磨课;三是“细心”悟课; 要做到 :

一是自主构思教学设计,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表现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是比较教学方案,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借鉴他人经验,成就自己的智慧;

三是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做到及时总结,有效积累,深度思考。

◆有效备课的方法

一、备准教材

精选教学内容:

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了解编者思路与写编意图,把握重点、难点。

2、合理舍弃,突出重点。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3、创造性使用教材。

(1)要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

(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 (3)选好教学切入点(问题)——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二、备透学生

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1、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

要思考:

(1)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程度怎样? (2)学生间的差异如何?

(3)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

(4)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三、备活教法

(一)研究实施过程

●活用教法;●讲求情感;●重视探究;●整合手段 1、选择教学流程。

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学情境的创设;

(2)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3)问题的生成;

(4)合作学习;

(5)学生的自主体验;

(6)全员参与;

(7)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

选择学习方式,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还可以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

(三)注重教学艺术。

要通过有效的预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再现美,主体情思表现美,优化教法传达美,个性特色风格美”,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四)整合教学手段。

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明确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备对教师

1、体现自我

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2、注重反思

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有效备课”的建议

一、初次备课,突出自我创作

二、再次备课,借鉴他人成果

三、三次备课,通过实践修订

有效备课的内容

1.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提出明确的学生三维学习目标。

2.教学资源

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需求,认真钻研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教学资源,精选并创造性地整合和使用。要精心筛选例题、习题,使例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习题具有目标性、层次性和拓展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精心研究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学习。

4.学情

通过恰当的方式(如导学案、作业、谈话等),认真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设学生学习的起点、梯度作准备。

5.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学习过程,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求,确定教师应提供的帮助和指导,预设具体的教学环节。

6.教学媒介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并适时、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7.课堂流程

(1)预设导入:以简洁、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真正起到收心、激趣和点题的作用。

(2)设计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应明确、新颖、有导向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3)设计学生活动: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组织灵活多样、实用高效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设计要注重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期,设计好应对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达到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4)提炼课堂小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5)合理设计板书:教师板书应依据简洁清晰、美观实用的原则,展示课堂教学中的精髓内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板书不能简单地列举知识标题,也不能用多媒体演示简单代替。学生板演是板书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充分展现学情,反馈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6)科学分配时间:预设各个环节可能需要的时间,突出重点,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过程。

8.课后作业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分别设计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等不同层次的作业,指导学生选择完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9.课后反思

全面细致地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高中物理有效备课的策略探讨

张耀春

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学中发现, 尽管有的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有关调查显示:高中物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困难的一门学科。而且,江苏新课程08年高考模式要求理科必选“物理”,这样,迫使半数以上学生要学习物理学好物理,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同学们的物理学业成就,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地升学,讨论和研究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本文仅就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作一些探讨。

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备课、上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更应该分析和熟悉学生情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课堂提问时,对低层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浅显,一点一滴地启发,确需综合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作好铺垫,多设计一些台阶,避免跨度太大。通过提问使低层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层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高层学生而言,提的问题要在中层基础上深化、拓宽。笔者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中就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取得较好效果。复习初,首先对全体学生做一次问卷调查,以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习惯上的差异。问卷内容为整个高中物理的38个知识点以及解题习惯、数学运算能力等。要求学生按掌握情况好坏以A、B、C、D作答。比如“摩擦力”这一知识内容,掌握情况好回答“A”;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一些不解回答“B”;掌握情况一般,有点似懂非懂回答“C”;掌握情况糟糕,几乎不懂回答“D”。最后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就可以清楚知道每一位学生各个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运算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而不是简单笼统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印象。这样,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在复习某些知识内容环节中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及时提问、板演、督促和鼓励。从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

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黑板上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教师越讲水平越高,学生越学越没信心。教师抱怨学生笨,学生佩服教师“水平”高。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重教”向“重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能被动在下面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试想一下,课堂的时间都被你教师占用了,学生练习、体验的时间就没有了。毕竟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化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白天上课到晚上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对白天课堂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也为他们完不成作业或抄袭作业提供了机会和理由。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练习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讲-练-讲”或“练-讲”或“讲-练”的模式,注意学和教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方法,保证教和学的有机同步进行。

其次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重点内容时,引导学生清楚认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向心力?进而如何推导万有引力?引导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动能定理?进而如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熟练推导完成。通过推导定律、定理的过程,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更加清楚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定律、定理不再是毫无联系、各自孤立的内容。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发展。相比之下,如果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只能是低效的学习。

最后要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真正来做实验,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而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教学效率低下。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有的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其实不然,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怎么办?你以后还得反复讲。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另外,实验操作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多年前出现物理系的学生不会换电灯泡,高中毕业生对游标卡尺、多用电表不会使用,但愿现在和将来的学生不会再出现这种现象,否则真是教育的悲哀!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学习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物理情景。许多习题结合生产、科技、生活,为了能够将题意表述清楚,出题人不惜文字,由于文字较多,再加上一些隐含物理含义的文字,使得情景分析变成一个重要的审题过程。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受“重结论轻分析”思想的影响,急功近利,忽视情景分析,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凭大概套用某个物理规律,导致解题失误。所以,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新高考,解题过程中思维重点要前移,引导学生重视情景分析显得非常必要。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题,说题,分析习题中的情景特点,以及满足的规律。

另外,由于有些习题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解题的正确率。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要求学生将物理情景构建成对应的物理模型图,包括过程图、状态图、示意图、图象等,将物理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应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提高了练习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画图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时虽然强调了画图分析很重要,但仍然有部分同学解题时偷懒不画图,为此我提出:“无图不讲课、无图不解题、无图不答疑”;要求学生做到:“无图不提问、无图不答题”。我平时上课的时候刻意在黑板上规范画图、板书相应的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探究,突出解答问题的层次性和条理性;要求学生作业时必须在作业本的左侧三分之一区域内画图,并以“十分制”对学生是否画图或画

图是否规范进行评价,采取分数刺激的办法来达到规范画图的目的。

其实,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情景分析清楚便于画图分析解题,而恰当的图示分析反过来也促进了情景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提高,有了流畅而准确的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物理规律的运用就显得顺理成章。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家长教小孩儿经常收拾房子进行内务整理一样,物品有序摆放,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①每上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不是自己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具体操作是分阶段培养,第一阶段是高一新生大约在前两个月的物理教学中是我进行课堂小结,学生补充完整;第二阶段大约从《牛顿运动定律》开始,每一节课结束时找一个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我来进行补充完善,其他同学模仿总结;第三阶段大约是从《机械能》教学开始,每上一节课结束时要求同学们自己归纳知识点,相互交流补充完整。②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这项工作分两步走,高一的前两章《力》和《直线运动》是我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画出知识结构图,学生点评;后来每上完一章要求学生自己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交我点评和补充。将优秀作品张贴出来进行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画的好的同学学习。在注重章节小结归纳的同时,还注重滚雪球似地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物理学习结束时要能拿出一张物理知识结构简图,简图中要能有机地补充完美的“枝叶”。③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旧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下一篇:交通局宣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