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折纸教学设计

2022-11-11

第一篇:小学生折纸教学设计

折纸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1、出示几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在计算时遇到了困难。因为算式中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也有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这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类,再对各个算式进行计算。学生能够很快地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但是当学生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情况时表现得很困惑。什么困惑呢?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可以直接相加,那么异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吗?基于这个问题,我就直接导入新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既让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及计算法则,又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究

每人独立尝试解答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我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便于学生思考解答。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我把学生分成4个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算法优化

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算法,我让学生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那就是: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这样的算法:(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在这里我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有的学生用加法,有的学生用减法,我对他们的验算方法都给予肯定。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在进行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后,我让学生进行交流总结,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我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解答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那就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再得出答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因此我让学生做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1、单一练习题

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通分。

2、趣味改错题

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当一个有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让他们来判断各个算式的正误,并且说出理由。这样的设计具有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另一个知识点: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一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再出示一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在黑板上进行两种列式方法,一种是脱式计算,另一种是普通方法的运算。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哪一种方法更加简洁明了。从而要求学生用脱式计算的方法做作业,规范学生的作业书写习惯。最后,再一次回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深印象。

第二篇:《折纸》教学设计

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 罗辉龙

我以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折纸》为例,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请各位老师赐教。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这些知识的学习都为这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这节课的学习又是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化做铺垫。折纸一课旨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概括能力;增强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纸片等。

学具:三角板、铅笔及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法研讨】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针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认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如今学生已从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 “化异为同” 的方法,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在授新课前,让学生回忆同分母的加减法规则及“化异为同”的推导过程,再次启发学生思考:要研究异分母的加减法,能否从同分母的加减法计算方式中推导中得到启发呢?这样为学生的探究指出了思维的方向,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具,大胆实践,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异分母分数与已学的同分母分数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出异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推导的全过程。 【学法探究】

新课标强调:教学时,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于情感的整体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想一想,发现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充分让学生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这一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 温故引新

我先出示三道问题:

(1) 说一说同分母的加减法是如何计算的,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 用拼纸片的方法算出1/2+1/4=? (3) 出示下列三个算式,先让学生口算,并说出算理: 3/4+2/4 12/20-6/20 4/24+6/24 再要求学生将上面三个算式中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简后观察,得出下面三个算式:

3/4+1/2=5/4 3/5-3/10=3/10 1/6+1/4=5/12 最后让学生将化简前后的算式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着力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上,有利于学生迁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这样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学由疑开始”,既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与方向。】

2、 操作探索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a)化成小数计算(b)通分计算(c)画图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3) 直观操作,验证算理:

让学生准备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条,分别表示出1/2和1/3,将阴影部分相重叠,观察新组合的图形占这张纸条的多少。配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操作,再次要学生明白,分数单位不统一是不能直接进行计算的,揭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先通分的算理。】

(4)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师生共同总结: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要先通分,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 实践运用,解决困惑:

(1)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进行评价交流。

(附:例题:小华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用它的1/4来折小燕子,那么小华一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来折纸呢?)

【设计意图:例题的放手学习,让学生进行尝试实践,这样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2)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A、直接填上合适的分数

3/5+1/4=( )/( )+( )/( ) 1/2-1/8=( )/( )-( )/() 1/3-1/24=( )/( )-( )/() 5/8+3/7=( )/( )+( )/( ) 3/8+3/10=( )/( )+( )/() 5/12-7/18=()/( )-( )/( ) B、看谁算的快:

1/3-1/4 1/2+1/5 1/6-1/7 1/9+1/10 【习题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巩固,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要求中上游学生能找出规律,而下游学生能理解。】

4、 总结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性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想提些什么问题?

(2) 如果两个相加减的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那么在计算时,可以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①1/a+1/b=a+b/ab a、b为互质数;②1/a-1/b=b-a/ab,a

5、 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手段和形式多样化,以过程评价为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后反思】:

在学习《折纸》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截取生活中用到的素材,让学生在一些生活实例中的正确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数数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数数的地方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的学习中还得加强。 【总评】: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注重数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在引导观察过程、在联系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的不同数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

2、注重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将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比较思维活动的展开,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体现了生活的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简洁精练,条理清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 附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3/4+2/4 3/4+1/2=5/4 ↓ 12/20-6/20 3/5-3/10=3/10 先通分 4/24+6/24 1/6+1/4=5/12 ↓

1/a+1/b=a+b/ab a、b为互质数; 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

1/a-1/b=b-a/ab,a

最后结果要最简,验算

(作于2011年11月)

第三篇:手工折纸教学设计

篇一:折纸教案《手工折纸》

《手工折纸》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

4、游戏《青蛙赛跑》

5、引导学生将“青蛙”放在“池塘里”

小青蛙玩累了,它该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 篇二:《手工折纸》教案

《手工折纸》教案

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第六中心小学 仝付旺 [教材简析]

《手工折纸》是我自编的五年级劳技课乡土教材。主要教学折小房子和小楼房,也可以给自己的作品画上小门窗。这样可以开阔思路,加强实践练习,手脑并用。

[设计理念及目标定位]

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依托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点难点]

教法:

1、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老师的演示操作,直观感受,创设情境,

学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折好的教具成品及半成品,正方形纸2~3张,五角星若干。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面带微笑,检查同学们准备的正方形纸。可能有个别同学准备的是长方形,就问谁能把它变成正方形纸?以此为契机,拉近师生距离。

二、讲授新课 [一]折小房子

学会之后,巩固练习。 [二]折小楼房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折小楼房。请看大屏幕。

分步骤播放课件中“折小楼房图解”,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拨,并注意鼓励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适时表扬。

三、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锻炼了你们的动手能力,希望你们今后爱劳动,会劳动,掌握劳动技术,珍惜劳动成果!

四、布置作业

学生可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

篇三:折纸教案设计

《手工折纸手》教案

[教材简析]

《手工折纸》是我自编的一年级劳技课乡土教材。主要教学折小飞机和小青蛙,也可以给自己的作品做好装饰。这样可以开阔思路,加强实践练习,手脑并用。

[设计理念及目标定位]

[教学方法]

学法: 1、采用看、听、议相结合,让学生在看中思考、听 2、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折好的教具成品及半成品,正方形纸2~3张,五角星若干。

第一课 折纸:飞机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2、先学第一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小飞机哪种更容易飞得平稳、

活动延伸:

第二节 折纸:美丽的小船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各种图片、录象带。糖纸、废旧报纸、各种颜色、形状的纸。

这个探究活动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5、评价

二、折纸小船

4、评价

三、折纸美丽的船

2、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评价作品

四、综合活动美丽的船

3、评价作品

五、玩小船

3、让幼儿讲讲你折的小船在水中怎样了?

第三节 折纸:青蛙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折纸活动《青蛙》

活动过程:

第四篇:折纸乐园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折纸乐园》教学计划

折纸活动是指利用普通的纸张,经过折、剪、画等活动来完成一定物体造型的一种美术活动。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易学易做,是儿童感兴趣和爱好的事情。它既能锻炼儿童的手部肌肉,又能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趣味性,是经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不断创造而流传下来的。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而且活动形式符合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

一、教学对象:小学生

二、教学目标

1、在折纸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2、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强孩子对各种折叠方法和剪、画的使用,培养学生参与折纸活动及用辅助材料表现具体内容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

3、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多让学生观察、讨论,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学生的进步要以鼓励的正面态度对待,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三、教学时间:每周的校本课程时间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讲解折纸的基本方法

第二周:兔子 第十一周:蝴蝶

第三周:小狗 第十二周:乌龟

第四周:纸鹤 第十三周:鹦鹉

第五周:衣服 第十四周:海鱼 第六周: 青蛙 第十五周:热带鱼

第七周:蝗虫 第十六周: 知了

第八周:公鸡

《折纸》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除正常的常规教学以外,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折纸艺术则契合了素质教育要求,活动中很容易创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情景,使学生在感受折纸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折纸鹤”,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折纸兴趣。

教材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校本课程灵活的教学形式,以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创作思路,参照互联网和相关书籍创作而成。《折纸》这节课就是利用本教材提供的素材,借助校本课程课堂实践活动,从折纸传统的基本技法和实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折纸作品学生看见过很多,但真正能够自己折纸的同学却很少。多数学生对折纸感兴趣,缺少的是折纸技法的学习。因此通过校本课程《折纸》的教学,弥补学生折纸基本技法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折纸艺术的热情。

教学内容:校本课程《折纸》 授课年级:五年级 学习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技法,学习《折纸》,动脑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通过实例《折纸鹤》的学习,和同学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进而提高折纸水平。

3、通过折纸创作,养成做事认真、善于动脑的习惯,体验创作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习《折纸鹤》 教学难点:折纸技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折纸随着纸的发明就出现了,折纸为什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流传而不衰呢,说明它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折纸是一种益智活动。它能把平面变成立体,把图形变成实物,好的折纸可以装饰房间,点缀生活,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进入折纸作品网站)分类欣赏折纸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折纸作品,用画面和音乐的结合让学生感受折纸艺术之美。

问: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看了这迷人的折纸作品你有何感想?(学生谈感受)

师:瞧,像这样,通过,折、粘、剪、插、绘等手段,把平面变成立体,把图形变成实物的折纸,会让你想象中的小动物等更形象、更丰满、更美丽。让这美丽的折纸来丰富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长大,给我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纸鹤》。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折纸的基本技法。

师:学折纸先要认识基础形,就好像学英文先要认识字母一样。再复杂的作品也由一些基本动作组成。在折纸前必须要把几个简单的基础形练习一下,因为许多折纸作品就是从这几个基础形变化折出来的。

课件:打开电子版教材《折纸高手养成》,出示A、B、C三种传统基础形折法。

基础A:(师生看图动手折叠)两种折法; 基础B:(师生看图动手折叠)两种折法;

基础C:(师生看图动手折叠)从基础A——基础C折法; 巩固从基础A——基础C折法(因为下面的作品“折纸鹤”用到此技法); 教师巡视练习情况,建议同学多交流折叠技法,反馈折叠效果。 设计意图:主要为正式折叠作品打好基础。

三、作品创作《折纸鹤》。

师:在我们黑龙江省由一种非常珍贵而又漂亮的鸟——仙鹤,她姿态优美、举止端庄,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鸟类。今天我们就用纸折出一只只小鹤来。

课件:打开电子版教材《折纸高手养成》,进入“纸鹤折法”部分。 学生进行材料准备,教师提示从基础A——基础C折法开始。 学生看图开始《折纸鹤》,出现问题时,要求:

第(1)种帮助方法:自己多思考,尽量找出解决办法,老师最欢迎; 第(2)种帮助方法:同组同学研究解决,找到解决办法,老师最高兴; 第(3)种帮助方法:向老师寻求帮助,得到问题解决,老师最热情。 作品展示:比一比,看谁做的最好,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鹤,巩固折叠技法。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简单的一片纸,在我们手中出现了“鹤”的形象,那么同样的一片纸还能出现那些形象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创新思路,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绚丽多彩的生活吧!

五、布置课后内容:

用各色的纸折出2各作品。

折小兔子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小兔子 预想目标:

1、培养学生折纸能力,掌握小兔子的折法,并进行涂画,体验折纸的乐趣。

2、通过折纸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彩色纸、彩笔。 活动建议:

1、教师出示小兔子范例,引起学生的折纸兴趣。

2、讲解步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兔子的折叠步骤。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在折的过程中注意对齐、准确。 2)把折的小兔子吹起来。

4、展示作品:把学生折好的小兔子贴在A4纸上,互相欣赏。 日常教育:

1、观察兔子爱吃什么,并画出来、剪好,粘贴在折好的小兔子旁边。

2、用折小兔子的基本步骤,还可以折桃、小球…,教师在手工区准备好正方形纸,让学生练习折这几样东西。

折小狗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小狗

活动准备:小狗“比比”头饰或手偶、三角形的纸、折纸步骤图、彩笔、浆糊、已折好的小狗头数个,用折好的小狗头拼成的“小狗全家福”。

活动目标:

1、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能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

4、享受折纸的乐趣;

5、加深对狗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狗“比比”手偶,它给学生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出示一幅完整的全家福,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上面都有谁?它们的样子?

2、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诉学生这张照片上没有“比比”的哥哥、姐姐,他们不高兴了,请学生帮忙想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

3、出示折纸步骤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步,不明白的进行简单讲解。

4、每人发一个折好的小狗头自己探索发现,再对照步骤图自己折狗头。

5、折完狗头,再提议让孩子把狗的眼睛、鼻子、嘴巴画上。

6、用浆糊把狗头贴到全家福上。

总结分享

知道狗的外形特征,拿着折好的狗头,说出狗外形。

活动评价

学生能在实物步骤图的引导下,折出完整的狗头

折纸鹤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千纸鹤(折纸)的制作方法,了解千纸鹤被人们赋予的美好寓意;

2、锻练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世界以及民间艺术的热爱。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千纸鹤(折纸)的制作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初步了解折纸的象征寓意”作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用教师课前准备的纸鹤来讲人们赋予它的意义:千纸鹤,是代表你对被送的人的祝愿,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 让学生用 “说愿望”的形式,把纸鹤与愿望联系起来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纸鹤的折法

1、拆纸鹤

2、看纸鹤

3、折纸鹤

4、会的帮助不会的

三、体验与表达:让爱心改变世界

完成作业粘贴,并写上自己的祝愿。

折衣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衣服的外观、造型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制作一个小衣服,体会制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衣服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实践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衣服、彩色卡纸、剪子、胶水

2.学具:彩色卡纸

教学过程 :

一.各组介绍自己的纸衣服

二.制作纸衣服

三.展示自己制作的纸衣服

组织学生介绍:

1纸衣服什么形状?什么形式?

2纸衣服可以摆在家里的什么位置?装饰哪儿?

巡视指导

帮助学生出注意想办法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制作的快乐

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一边介绍一边互相补充

学生制作:

1设计纸衣服的外形。

2装饰纸衣服学生个别制作或者小组合作

观看

自由提问题

还想了解有关纸衣服的什么事情?

第五篇:折纸 教学设计--李娟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折纸》教学设计

城关镇中心学校

李娟

一、教学内容

教材66至67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这样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是教学的重点。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准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分练习

2、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同学们刚才做的这些练习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类型的计算?

生:同分母加减法。

师:你们还记得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PPT同时出示计算法则)

3、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同学们喜欢玩折纸吗?( 小明和小红也喜欢玩折纸) 2.PPT出示例题

师:你从这段话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师:小明和小红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谁会计算这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和以前的分数加减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

师: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我们叫做异分母分数。(板书:异分母分数)

3、操作感知

(1)师: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好的学具(2张大小完全相等的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分一分,看看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

A、同桌讨论

师: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方法,看看你们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B、全班反馈

师:谁来分享你的方法?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另外一张纸先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然后我将第一张纸再对折,原来的纸就平均分成了四份,原来表示的二分之一,现在就表示四分之二了。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二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三。

(再任意指名回答2-3个学生)

C、PPT回顾推理过程

师:老师也进行了操作,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跟你们的一样吗?

4、计算方法研究

(1)加法计算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自己的操作,谁能尝试说说我们该怎么计算呢?

生: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将二分之一通分成四分之二,然后再加减。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跟格式)

师:为什么要通分?

生: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减。

师:通分的时候,用谁做公分母呢?

生: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师:虽然我们通分时也可以用两个分母的其他公倍数做公分母,但是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会使计算最简便。

(2)减法计算

师:同样是这样的已知条件,你们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呢?

生: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呢?

师:这样的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快速完成在课本66页。

(学生独立完成减法计算过程)

师:谁来分享你的计算过程?

生:将二分之一通分成四分之二,再减去四分之一就等于四分之一。

(教师板书过程)

5、阶段小结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补充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计算结果,它们是什么样的分数?

生:最简分数。

师:如果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该怎么办?

生:约分成最简分数。

师:那同学们认为在做异分母加减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运算符号、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进行通分、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1、PPT出示67页练一练第一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2、PPT出示填空(分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填空)

先在草稿本上完成,再在全班反馈时同桌相互订正。

3、课本66页试一试

请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指名在黑板上板演,再作为模板全班集体订正。

(四)方法总结

师:谁能根据我们刚才做的这么多的练习,完整地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拓展

PPT 出示改错练习(不同类型的不准确计算)

师:老师发现有这样一些作业,同学们来帮助帮助老师,该怎么教他们改正呢?

(先独立完成在草稿纸上,再指名订正)

(六)总结

1、师:同学们刚才改得非常好,你们在计算中可别犯这样的错误。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该怎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

(PPT再次呈现计算方法,学生齐读)

(七)课堂作业

PPT出示课堂作业(课本67页第三题)

师:请同学们牢记这个方法,按照方法完成今天的课堂作业,注意书写格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生征文校园生活下一篇:学习新党章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