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能力培养有机化学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能力培养有机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有机化学是药学高职高专的专业基础课,为其后续专业课程服务,掌握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专业要求。本文针对药学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以专业需求为基础,课程内容与后续课程相连接;根据高职高专对有机化学的需求设置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问题式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能力培养有机化学论文 篇1:

关于高职院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学生和老师反响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高职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有机化学 精品课程 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从1980年初在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创办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职业大学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走过了30多个年头,从1999年国家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以来,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要求我们重视实践,追求创新,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上进行一系列改革。教育部2003年4月8日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打造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精品课程已经成为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是推进教育观念创新,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目前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在专业课学习中普遍感觉较为吃力,因此,本文针对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服务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高职院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我院作为化工类职业院校,化工专业类别设置较多,有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五个专业。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对有机化学基础课的知识需求侧重有所区别,如何针对不同专业开展教学是本课程建设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课化繁为简,做到“必需、够用”也是本课程建设关注的主要问题。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  理论与专业技能提升方面

学历高,学缘关系广,教师研究能力强:课程团队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团队中现有在读博士1名,硕士4名,学士7名,教师们都不断提高学历与教学能力。

企业锻炼、高校进修,活跃的教研活动和良好的保障制度多措并举促使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安排多名在职中、青年教师到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进修和培训,其中一名教师于2009年赴北京师范大学为期一年访问和学习,对教学和科研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所有校内老师参加过高职高专培训基地举办的赴高校进行深造的培训,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完成后必须向全体教师做学习报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知识水平。

对年轻教师实行传帮带制度:让青年教师广泛听课,感受不同教师的讲课风格,积累讲课经验。经过这一过程,青年教师在高起点上开始讲课,讲授的质量得到保证,这对其今后的成长十分有利。

教研活动:每1~2星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与同行开展交流、公开课、与专业教师的沟通、课程的整合与优化、讨论国外以及国内其他大专院校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与发展趋势、讨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应该安排怎样的教学方法、讨论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课时应该安排怎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实习、毕业设计、学生课外活动、科研项目开发、论文等等,通过这些教研活动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知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业务比赛:积极参加业务技能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两位老师分别获得自治区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两位教师获得学院竞赛一等奖,以赛促教,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  实践能力提升方面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增加教师的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通过实施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下厂锻炼、科研与技术合作和科技服务等措施,使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100%,建立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三)  鼓励教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

教研室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和学术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申报各项课题和积极发表论文,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目前,课题组主讲教师中每人都参与过自治区级或院级课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发挥主力作用。

四、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体教师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应用型人才要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度,以“立足基础、服务专业、注重技能、教书育人”为目标,使学生能了解有机化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依据上述原则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 “三增两减一融合”的教学模式,即增加岗位认知能力的培养,增加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增加命题式综合实验教学,删减合并理论课程内容,减少课堂授课比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与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教学

以“服务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目标,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选择、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例如在化工、煤炭、石油、工分等专业突出了脂肪烃的学习,淡化了立体化学、糖类、氨基酸等知识的描述,而在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压缩脂肪烃的介绍,加重立体化学、糖类、氨基酸等知识的描述,同时增加萜类、甾族、硫醇、硫醚、磷脂等与医药相关的知识。本着“必需、够用”的学习原则,精简教学内容,删减合并了有机化学课程中一些较难的、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增加了与专业相关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内容,挑选出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作用的和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将要学习的有机化合物,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延长了教学时间,拓展了教学空间。同时结合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每个模块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上。

作者:马光路 李继萍

高职能力培养有机化学论文 篇2:

基于专业需求的药学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有机化学是药学高职高专的专业基础课,为其后续专业课程服务,掌握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专业要求。本文针对药学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以专业需求为基础,课程内容与后续课程相连接;根据高职高专对有机化学的需求设置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问题式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需求;药学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程改革

有机化学是药学高职高专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是构成学生基础知识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反应机理等。有机化学是我校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不同,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容和掌握程度要求也不同。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另外,随着高职药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机化学也面临着压缩教学课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压力。随着高校的扩招,一方面是生源基础知识有下降趋势,特别是很多学生在高三阶段中止了有机化学的学习;另一方面为了顺应市场的需要,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各专业又拓展了不少新专业课程,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基础课课时数不断减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并符合专业需求,为其后续专业课程服务,是有机化学课程必须研究的课题,是有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以专业需求为基础设置课程内容

我校理科类专业有生物制药技术、药物质量检测技术、食品检测及管理、食品加工技术、化学制药、化学制剂和中药等多个专业,这些专业都开设有机化学课程。另外,文科专业中与药有关的专业(如药事管理)也设有有机化学课程。这些专业都需要有机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然而各个专业对有机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要求不同。在教学内容上,要同时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呼应,既要服从各专业对化学基本内容的要求,还要进行各专业培养特色的探索。在上课过程中,应以专业需求为基础,与后续课程相连接,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大纲,文科专业课时安排较少,主要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为目的,例如,命名及一些简单的“官能团”鉴定。对于理科专业,根据专业需求设置有机化学的课程内容。例如,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需要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后续还有有机合成课程,因此该专业的有机化学课时较多,并加强了有机合成的内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所讲知识与后续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学有机化学课。例如,讲有机官能团鉴别时,提到这个知识点在药物分析这门课程要用到;讲糖类和氨基酸时,告诉学生在生物化学中会讲到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需求设置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是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职高专更关注有关的理论教学;与普通的高等教育相比较,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不是按学科要求安排,而是按职业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来确定的。高职高专的培养是以理论基础为主,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核心。因此,要根据高职高专的需求进行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

要更新部分教学内容,补充一些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方面,选择合适的教材,删减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并在上课过程中,加强有机化学的前沿知识。实验方面,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并对一些基本操作进行改革。例如,在旧的实验教材中,很多实验装置均是按使用酒精灯火焰加热来设计的,但是实际上目前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是电热套加热。因此,有必要删除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增加新的实验内容,新的仪器,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例如,在熔点测定方面,一方面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毛细管测定法,使学生对熔点测定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另外,我们增加了采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的实验,使学生掌握熔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要合理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应加强有机化学实验、实践教学,使有机化学实验不再是理论课的“教辅工作”,而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实验课可以与实训、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与创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可以减少性质实验,增加技能性、综合性与探索性实验,把基本操作实验融合到合成实验中。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方面,有机化学的课时数有一定减少,另一方面,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三时已停止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越来越薄弱。因此,学生觉得学习负担大,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感觉到课堂讲授比以前要更费力、费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课堂上采用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把难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加大教学信息量,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消化、理解并掌握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将课件和电子教案放在网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上网查询和使用,可以通过Internet或校园网络,给学生预习、复习提供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我校建立了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上面有教学视频、网上自测、课外园地、虚拟实验和学习论坛等内容。通过网上自测,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通过虚拟实验,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实验、实践知识。而虚拟实验的开设,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技巧,特别是在实验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虚拟实验的开设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实验知识。另外,对于一些有毒不能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学生通过观看虚拟实验,同样能掌握这些知识。通过学习论坛,学生可以上网提问,教师可以在网上回答学生的问题。

P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探索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强调把学习设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可弥补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弊端,PBL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去探索、学习,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实际教学效果,为学生打下更为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PBL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设置,问题既要能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又要能逐步递进,既要能联系前后知识,又要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使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以便促进知识的获取;要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问题设计要与学生现有水平及教学目标等因素相结合。例如,对于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提出问题:(1)酯的合成是不是可逆反应;(2)怎样使反应朝正反应方向进行;(3)用什么作为催化剂;(4)为什么用齿形冷凝管,有什么用处。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查找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潜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寒.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9).

[2]李炳奇,廉宜君,马彦梅.多学科综合性大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4,(1):95-97.

[3]杜明生.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观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2):16-18

[4]林惠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10,(1):153-154.

[5]杨艳杰,李品艾.P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3):71-72.

作者简介:

张新波(1973—),女,浙江宁波人,博士,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与有机催化的教学与研究。

作者:张新波

高职能力培养有机化学论文 篇3:

基于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的《有机化学》课程说课设计

摘 要: 说课活动融培训、评价和教学管理功能于一体,有利于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本文参照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介绍了《有机化学》课程说课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以及值得关注的事项。将课程说课服务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为说课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精品课程 评价指标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 说课设计

一、引言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说课活动融培训、评价和教学管理功能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善了教学评价体制,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促进了课程建设[1]。

课程说课与课程建设密切相关,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说课是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的课程说课是围绕课程设置理念、教学内容选择依据、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和改革思路等方面进行[2],以介绍过去的工作为主要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有:规划的制定、教学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教材的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计、激励和评价机制的建立[3]。参照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中有关课程评审指标[4],并结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说课项目评分要求[5],可以将课程说课分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以及建设方向等进行展开,将课程说课服务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为说课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以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介绍基于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的课程说课设计方法。

二、课程说课设计

1.课程设置

《有机化学》课程设置主要阐明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定位包括课程性质及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关联。课程设计要指出教学的目的要求、掌握知识程度和范围。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其他许多专业的必修课。

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与药学密切相关。药物是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所用化学物质的总称,许多药都是合成的,合成的基础就是有机化学。许多药的作用机理也是通过有机化学来阐明,新药的设计改进更是用有机化学理论作为指导。所以,《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可用示意图表示(见图1)。

课程设计理念可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来描述。对应用型技术人才要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度,以实现“立足基础、服务专业、注重技能、教书育人”的目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具体要求有:重点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药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其新进展;奠定后续课程的学习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课程设计要有新思路。对《有机化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有:一是课程体系以成熟的有机化学知识为框架体系,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内容简洁实用;二是围绕高职培养目标,坚持“贴近岗位、服务专业”原则,积极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专业课程的需求。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阐述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和表现形式。内容的选取要体现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要有序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根据药学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行业专家对药学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整合优化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确立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服务于核心课程、岗位技能的思想(见图2)。

课程的教学组织通常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两者穿插进行。对《有机化学》课程,其理论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有机物基本结构,包括有机物分子结构基础、烃、杂环化合物、立体化学。要求清晰掌握基本概念,并能运用于分析药物基本结构问题。第二部分为有机物的性质,包括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羰基、羧基、酯键、酰胺键等官能团的性质,要求掌握基本药物官能团性质和合成简单药物的初步知识。第三部分为有机物大分子,包括脂、糖、蛋白质、萜类和甾体化合物,要求了解一些重要天然药物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有机化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官能团性质验证、常数测定和有机物合成为主要内容。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确定授课学时、实验学时和开设学期。分配比例可通过示意图表示。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有机化学》课程的教材比较多,说课时应说明选用教材和参考资料的理由,指出所选教材的特点,如果采用自有教材更能体现适用性和规范性。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应阐述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给出考核方式。职业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6]。对《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可突出演示和实验教学法。在性质教学中穿插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及虚拟演示实验(如醇的氧化演示实验、醛的银镜反应),丰富的化学现象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引领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奥秘。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讲解—接受—启发的方式,用于基本理论教学;采用自学—讨论—归纳方式,用于主要用于有机物的应用;采用课件演示—实物模型—一体化方式,用于有机物性质展示等。

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还可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可将实验任务分为几个子任务来逐项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将任务分解为:1.装配出简单的合成装置;2.通过简单的合成装置制备出乙酸乙酯;3.计算出产率。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为专业实验奠定了基础,因为无论是药物的合成,还是药物的分离提纯,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装配出合成装置,正确地计算出产率。

课程的教学手段可重点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解难手段。《有机化学》课程除了制作普通PPT课件外,可运用软件工具制作乙烯结构、对映异构、分子间氢键等三维图片和动画,以及实验录像。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共享教师的教学资源。

解难手段如通过分层次教学、开设习题课、开设化学选修课、一对一的辅导、举办助学讲座等解难手段,解决教学难点和疑点。

总之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对症下药”。对基础课程,要找出课程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实现与专业知识点的“对对碰”。例如:药物中苯氧乙酸类的调血脂药、喹诺酮类抗菌类药物含有醛、酮、羧酸、酯、胺等物质;镇痛类药物(吗啡及其衍生物)、中枢兴奋药物(黄嘌呤类、酰胺类)、抗代谢类药物(嘧啶类、嘌呤类)与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密切相关等。

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践考核成绩与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要恰当。

4.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主要介绍主讲教师、教学队伍结构。其中教师队伍结构包括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学缘结构是指教师终学历的毕业学校的构成状态,希望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能“杂”些,尽量避免“近亲繁殖”。

说课应强调教学团队知识结构优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越。列出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统计情况,给出教学效果和整体水平较高、为人师表,工作负责、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例证。

5.实践条件

说课时应列出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数量和实验开出率,强调配备的设备和实验室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保证每一位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还可介绍创造条件,改善实践环境的内容。《有机化学》课程作为传统基础课,校内实训条件比较统一规范,有条件时,应给出如何减少化学废液的处理方法,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作者:潘华英 张建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下农业经济论文下一篇:区域品牌发展策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