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输液临床护理学论文

2022-04-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门诊静脉输液临床护理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目的:探究門诊输液室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220例患者和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患者和10名护理人员。给予观察组以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不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就两组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睡眠状况及焦虑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门诊静脉输液临床护理学论文 篇1:

对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为门诊输液患者提供护理干以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我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即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行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药物不良反应通常是指在常规用量、用法的状态下对人体产生的有害反应,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随之增加,成为影响患者治愈质量、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门诊输液中药物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本文选取来我院门诊输液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为其提供护理干以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译晴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我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介于6-72岁,平均年龄为(35.3±3.7)岁,实验组患者男19例,女31例,年龄介于4-75岁,平均年龄为(35.9±3.6)岁,所选患者来我院门诊输液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感冒、创伤、肠炎等,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方式。在对患者用药之前,询问其药物过敏史的情况,并进行试敏。在配药的过程中,需要执行全程无菌操作,并检查好药品的生产日期、名称、浓度、有效期、是否有异物等基本信息。患者输液所需的药物必须保证现配现用,因为某些药物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氧化的反应,特别是在融于溶液中的头孢和青霉素等药物,其状态不稳定,成分被分解会产生一定的过敏物质,容易引起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这就需要護士明确药物配伍禁忌,并严格执行,杜绝出现不正确的配制问题。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门诊输液患者提供良好的输液环境,定期更换和清洗病室内的床单、窗帘、毛巾等,保持护士工作服的清洁和卫生。将病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良好的采光和空气流通。通过病室暖色饰物和壁画的设置来增加其活跃度,改善病室沉郁的氛围。在患者输液的过程中,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的沟通,需要注意态度的诚恳性、语言的温和性,通过交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深入了解,进一步分析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对患者行以心理疏导,通过鼓励和安慰的方式,使患者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转移输液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痛感减轻。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针对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的研究使用SPSSl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即P<0.05。见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作为当前医疗方式的重要构成,在输液期间经常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门诊输液患者较多,且病情轻重不同,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程度也不同,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如果护理过程未仔细观察或护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主要包括舒适护理、健康宣讲、药物配伍、不良反应登记等。通过对门诊输液患者行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在患者门诊输液的过程中,向患者讲解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输液中和输液后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对的健康方式等,使患者紧张、烦躁的不良心理得到缓解。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从记录数据发现实验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概率为10.0%,而常规组为26.0%,说明对门诊输液患者行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概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发现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达84.0%,而常规组仅为42.0%,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临床效果良好。

结语:

为门诊输液患者行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秀红

门诊静脉输液临床护理学论文 篇2: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門诊输液室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220例患者和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患者和10名护理人员。给予观察组以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不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就两组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睡眠状况及焦虑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情况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投诉几率,促进护理人员睡眠与焦虑状况的改善,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门诊输液室;应用效果

在门诊输液室中,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也能够得到改善。本文主要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220例患者和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患者和10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患者中男102例,女108例,年龄19-42岁之间,平均年龄(25.1±2.1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07例,女103例,年龄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26.8±3.07)岁。科室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22.5±2.07)岁,其中包含主管护师7名,护师7名,护士6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设立值勤制度。门诊输液室中护理人员有限,此种情况下可建立二级三班值勤制度,合理调配护理人员,以满足紧急状况下的人员需求。人员配置方面可采取年长护理人员与年轻护理人员相配合的方式,尤其是夜间值班中应当配备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协调护理人员之间合作关系。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分别针对儿童、成年人及老年人设置相对应的输液室。

其二,学习护理业务。护理工作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护理经验,因此应当加强护理业务学习,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门诊输液室可定期组织开展系统学习活动,包括护理业务理论及技术操作等,定期抽查与考核,以调动护理人员知识学习积极性。

其三,规范工作制度。结合门诊输液室风险管理实际出发,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加大门诊输液室管理力度。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制定安全防范事件标准,完善易发生医疗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制度,细化门诊输液室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责任明确,确保在重大护理事故发生时能够有章可循。应建立护理服务有效证据系统,做好相关文字记录,输液之前告知患者相关事项,治疗单上应当体现患者姓名、药名、计量、用法、治疗次数、输液疗程等信息,依托系统录入护理证据,为护患双方取证提供便利。以护理人员为对象加以安全管理教育力度,全面提升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应当运用多种方法来监督并考核护理工作质量,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改进,在护理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保证门诊输液室管理的有效性。此外应加强风险事件呈报,结合风险对患者损害的性质明确风险类别,激发护理人员对于风险事件呈报的积极反应,不可将风险事件呈报作为惩罚依据。规范制定风险事件呈报表,包括原因分析、事件发生前后患者变化、科室讨论意见等,仅令护理人员写出事件客观过程,不要求其做出自我检讨。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睡眠及焦虑改善状况进行对比。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判断护理人员睡眠状况,以高分数表示睡眠质量差。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护理人员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以高分数表示焦虑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并处理数据,以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以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睡眠及焦虑改善状况对比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投诉情况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投诉情况为2.73%,少于对照组的14.5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室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并且有助于减轻护理人员焦虑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因而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薛孝梅. 研究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人人健康, 2020(13).

[2]魏传芝. 护理风险管理在输液室的应用效果[J]. 健康养生, 2020, 000(002):141.

[3]曾涛,苏飞.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592-593.

[4]顾丽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v.17;No.414(07):56-57+60.

[5]吴文娟.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 2020, v.15(13):123-123.

作者:吴婧

门诊静脉输液临床护理学论文 篇3:

品管圈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摘 要】目的:分析评价品管圈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门诊输液室自2017年8月在护理管理中开始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因素,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变化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护理质量,无论是业务技术、护士服务意识、输液质量还是岗位职责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对主动服务、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输液环境、护理责任心等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促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

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是医院护理的直接体现。门诊输液室人员流动性大,年龄相差大,病种复杂多样,工作量繁重,护理风险较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门诊输液室的医疗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医患纠纷,因此提高门诊护理质量迫在眉睫。品管圈是近年来各科室护理管理应用的新方法,通过全員参与,持续不断地改善和管理工作场所,从人性出发进行现场管理,发挥员工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管理活动中,本研究将品管圈用于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并与常规护理管理比较,分析前者对护理质提高工作质量。本研究将品管圈用于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并与常规护理管理比较,分析前者对护理质量,输液安全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品管圈是由工作场所相同或相近的工作人员自发组成的小团体,主要是通过建立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将工作人员悉数纳入团体中,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工作场所和护理环节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132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12~67岁,平均年龄(44.34±6.27)岁;其中本科27例,大专23例、中专16例;对照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44.18±6.25)岁;其中本科24例,大专26例、中专16例;入选标准:①患者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②患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可自由沟通和交流;③患者无药物过敏体质者;④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②患者既往有精神障碍史;③药物过敏体质患者;④未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者;两组在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法试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①品管圈成立 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任圈长,主管护师任指导员,其他为圈员,所有成员需熟悉和掌握品管圈的原则和方法。②确定主题 根据临床护理人员所遇到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营造愉快宽松的讨论环境,对面临的问题各抒己见,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③改善措施 第一、护士应着装整齐,仪容仪表是与患者沟通的第一步,可以给患者留下第一印象,微笑服务,用温暖的语言与患者沟通。第二、各窗口及治疗室按照扩音器,巡回护士可佩带扩音器以便于有效沟通。第三、合理安排值班表,缩短患者输液等待的时间,遇到特殊情况也可弹性排班,在输液高峰期可加派护理人员值班。第四、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是影响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上应加强患者专业技术培训,在穿刺失败时要学会调整心态,要耐受了患者的压力,沉着冷静。第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静脉输液前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静脉输液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第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静脉输液有无不良反应,静脉通道是否通畅,有无药液外渗。

1.3 观察项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等候时间及风险事故方面的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该科室自编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护理总评分为100分。90~100为特别满意分,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等候时间包括接药、接单、配药及穿刺时间[3]。而风险事故包括安全风险及差错风险。

1.4 统计方法。用SPSS18.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表示。选择表示计量资料,由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试验组66例患者中特别满意37例、满意27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7.0%,而对照组66例患者中特别满意25例、满意28例、不满意13例,满意率为80.3%,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5)。

2.2 等候时间:试验组66例患者中接药时间为(2.1±0.8)min、输液接单时间为(1.3±0.4)min,配药时间为(1.1±0.3)min,穿刺时间为(1.4±0.6)min,总时间为(6.1±0.9)min,而对照组66例患者中接药时间为(5.1±1.6)min、输液接单时间为(2.5±0.6)min,配药时间为(1.7±0.6)min,穿刺时间为(1.8±0.5)min,总时间为(11.4±1.8)min,试验组等待总时间为(6.1±0.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1.4±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风险事故:试验组66例患者中发生安全风险1例、差错风险2例,风险事故发生率为4.5%,试验组66例患者中发生安全风险6例、差错风险5例,风险事故发生率为16.7%,试验组安全风险风险事故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医院门诊是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是患者就医的第一场所,负责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化验及对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治疗。由于门诊患者就诊时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受到躯体病痛的影响,患者往往会感觉不适,出现焦虑情绪,容易激化医患矛盾,引起医疗纠纷或导致患者对医院就诊感观欠佳,因此,做好门诊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加入至管理圈中,共同参与护理管理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智慧,挖掘其潜能,最大限度地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使护理人员在参与管理后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会到个人成就感,使其主动性和服务意识有效提高,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身于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中,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流程主要包括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落实对策等,其中,选定主题可使护理人员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发现门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活动计划可使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管理中,集结团队智慧,还可使护理人员学会合理分配护理时间,熟悉护理流程;现状把握可使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目标进行明确;落实对策可切实规避门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护理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候等方面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且观察组在候诊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责任心、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可有效提高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化就诊体验。且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个人潜能发挥、责任与荣誉意识、品管圈手法运动、活动参与度等无形成果均明显改善,这主要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还可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在医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平 , 何少斌 . 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2]林淳婷 , 刘华华 , 陈育红,等 . 基层医院门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作者:陈巧云 林丽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污水处理的生态环保论文下一篇: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