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3-02-21

民办高职院校培训的总目标是: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最新学科知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具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目标培养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娴熟的技术能力,以及富有创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价值在信念上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树立教育对象的生命观,了解、尊重、珍爱并解放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成为“人文型”教师。通过校本培训让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职业指导能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师”不是终点,校本培训还要围绕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目标,将本校教师塑造成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反思型”教师。

民办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校本培训总目标,对教师应分层次分类作图式的分解,教师的起点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所设计的培训目标也要与之相对应。根据“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阶段性规律和我们培训工作的循序渐进原则,应以学期为单位制定“双师型”教师校本教师培训的目标主要分为系统目标 (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三个方面) 和学校分类目标,每学期开学前再概括总目标制定学校培训计划方案 (如图1) 。

在“校本”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之时,它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在此背景下,校本教师培训逐渐成为教师在职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在校本教师培训得到广泛实践的同时,原本承担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任务的教师培训基地却逐渐被边缘化了。毫无疑问,原有的教师在职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长期以来所受到的诸多指责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但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完全依靠学校也是行不通的,毕竟校本培训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与问题,教师校本培训不是万能的,受时间、师资、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因此,教师校本培训应与参加校外短期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到大学或科研机构进修、去国外深造等多种途径、多种渠道的培训联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多方面培训网络,为教师培训广开门路。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送教师到校外培训。一是与师范院校的合作培训,二是以师范院校为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学历补偿教育,鼓励学历未达标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同时让学历达标的非师范类教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课程,使他们获得“教育学位”、“师范专业本科文凭”等,以实施非师范类教师的“师范化”工程;另一方面可与师范院校进行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共同商讨非学历教育中的教师进修计划、实施过程与考核办法,从而使职校教师参加的培训专业、层次要求与学校需要相适应。二可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同类院校进行学习或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学习。三可利用企业进行培训,主要是为更新提高专业教师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通过校企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开发产品,选派教师到企业兼任技术和管理人员,带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实施校本培训,其培训网络必须要健全和畅通,培训网络包括“内与外”, “内”就是培训立足本校,充分利用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等组织的作用,倡建学习型组织。选择思想素质高、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送到校外培训,然后回校担任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校内培训师资队伍。“外”就是充分利用校外的资源,包括“上、中、下”三个层面:“上”就是与上级培训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我国最新培训动态和要求;派出师资参加培训;接受上级培训机构工作指导等。“中”就是与兄弟培训机构协作。把专业相近的专业院校、教育科研单位等请进校门,进行提高指导性培训。学校与大学的伙伴关系仍要坚持“以校为本”,学校与大学共同制定方案目标、规划培训过程、监督评价培训效果。改善与企业合作关系,使他们参与到教师培训中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实用性。校企的合作,使企业成为教师培训基地。“下”是与下级培训基地及教师任职学校的合作。如在下级培训基地或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培训点,送教上门;或合作实施培训。通过高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网络的构建,实现资源共享 (如图2) 。

高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教学内容应以教师为本、能力为本、发展为本。以教师的需要为本,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精神,弘扬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以往的教师在职教育偏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校本培训不应再以传授知识为导向,而应在完善知识的前提下,将技术能力培养作为校本培训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打破工具理性的束缚,追求职业院校教师个体的发展,充分考虑教师的差异性,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需要和教师的能力水平选择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促进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不应囿于教师所缺少的理论和技能,应该将范围扩大化、开放化,以保证职业院校教师对教育改革和本校发展做出灵敏的反应。培训内容的确立要考虑三类相互关联的因素:一是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要以及相互通融的方面;二是教师专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以及发展的连续性;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这个时期的优势需要。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培训内容要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几个纬度进行考虑。教师的知识一般认为包含三个方面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本体知识指教师的学科知识,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具备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它更多地来自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成份。因此,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本体性知识的更新;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培训;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培训;本校特色、区域民俗文化的培训;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训;科研能力的培训。

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类型和特色,结合各自的软硬件环境,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培训方式:第一,专家指导式。专家可以是学院聘请的学科理论专家或技术人员,也可是本校某一专业有特长的教师。这种模式是让有接受某方面教育需求的教师跟随专家学习或直接担任其助手,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直接对话,在学习和协作中丰富教师知识和提高能力。第二,互学相长式。优秀教师传帮带在各院校广泛存在,新教师到学校后与优秀教师形成“师徒”式的帮带是最常见的一种;另可利用职教师资的差异性进行互补性培训,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提高。第三,校企合作式。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观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实践、顶岗锻炼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高职院校也可把企业中的技术能手请到学校来进行技能展示,与相关教师结对子,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四,科研治学式。通过各类课题尤其是院级课题的下达,让教研室名副其实地担负起教研与科研的职能。教师在具体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素质的提高和产、学、研的结合,这种方式既可体现教师的个人兴趣,也使教师自主进行学习与交流,其教研成果与教师素质同步提高。第五,网络教学式。借助于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让本校教师接触更多的职业教育信息,实现校际交流和个别化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个性化。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既有普通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共性,同时又与普通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同,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根本性的目标是培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师资。总之,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是一项新兴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还必须对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完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体系。

摘要: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理念和模式, 它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一些问题。为了能够将校本理念更好地应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中, 凸现“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优势与特色, 本文提出了实施高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 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学校管理, 2007 (9) :62.

[2] 赵蒙成.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8 (3) :34.

[3] 施莉.我国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简评[J].教育科学研究, 2007 (2) :68.

[4] 朱晓红.引入“校本培训”模式, 强化高职教师素质[Z].漂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下一篇:让跨文化交际在中职英语课堂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