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导演教学的文学意境练习论文

2022-12-26

1 戏剧和戏剧导演教学

戏剧, 指以语言、动作, 舞蹈, 音乐, 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导演指的是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 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导演艺术是以文学剧本为依据, 以演员表演为主体, 运用和组织各种艺术手段, 在舞台上进行综合的二度创造的艺术创作活动。其主旨在于把文学性剧本内容转化为活生生演出形象, 使之和谐、统一、风格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戏剧导演是一个贯穿的完整过程, 从剧本的阅读、演员的选择与合作, 到舞台空间、服装化妆、灯光等的设计, 都是导演工作的组成部分。导演工作的具体进程, 包括前期的案头工作, 如总体构思 (演出现实意义、演出立意的形象种子等) , 处理原则 (如关于体裁、风格等) , 舞台美术的总体样式以及分析剧本、分析人物和人物行动等。进入排演阶段, 即是与演员合作塑造人物形象是体现导演艺术的主要一环。务必使各项艺术因素能融合、和谐、统一, 创造出一台完整、完美的戏剧演出形象。

2 文学意境

所谓“意”, 指思想感情, 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 是“情化的理”, 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所描写的具体景物, 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 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人工艺术境界。

戏剧导演的专业教学统称“导表演实践课”, 但是在课程表里面是看不见这样叫法的这门课程, 因为它被拆分为三个阶段:导表演基础、导演创作、导演艺术。除“导演艺术”仅仅只是学生一个毕业作品的体现之外, 其他的“导演创作” (包括“话剧片段”和“戏曲片段”训练) 和“导表演基础”都包括几块内容, 尤其是“导表演基础”它包括7个小品的综合训练:“观察生活小品”、“诗词意境小品”、“事件小品”、“画面小品”、“音乐音响诗词意境小品”、“戏曲单人小品”、“戏曲综合小品”。“导表演基础”和“导演创作、导演艺术”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将导演学中各种元素量化, 让学生从每一个元素中体验戏剧创作过程和导演在这个创作中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这所有的训练时会有4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就是—“音乐音响诗词意境小品”—“戏曲综合小品”—。那么文学意境练习包括了“音乐音响诗词意境小品”, “戏曲综合小品”, “话剧片段”。

3 戏剧导演专业如何进行文学意境练习

文学意境的练习是成为一名戏剧导演的重要学习阶段, 那么如何练习才能得到提高。

首先, 要运用创新思维。导演可以突破剧本的约束, 多角度, 多形式去挖掘在剧本中蕴涵的但未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在今天的现实题材创作中仍然需要突破各种旧的和新的模式思维, 我们需要创作中的“个性”或者说“独特性”或者说“不同寻常”, 如舞剧《红楼梦》将中国经典文学名著首次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楚剧《三月茶香》剧目在保持楚剧艺术风格的基础上, 揉合音乐剧、舞蹈的元素, 拓展戏曲表演手法;川剧《易胆大》更是将现代的声、光、电融入现场, 丰富剧情。众多古老的剧种也在不断的创新中, 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次, 坚持以演员为中心, 学会借助其他元素。导演是要通过把握整体, 总体的效果和全局, 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统一的导演构思来指挥。而且主要艺术的表现手段就是表演, 也就是要以表演为中心。这是无法代替的事实, 舞台上要靠的是演员的表演, 整个演出的命运最终掌握在演员的手中, 因此导演还要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这样从而使每个演员的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加体现出“演员是导演的重要表现媒介”。戏剧是个行动的艺术, 直接体现“行动”的是演员, 所以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二度创作的主体。如歌剧到舞剧《白毛女》“喜儿”的扮演者田华将自已在农村度过的苦难经历很好地融进了角色中, 真实而细腻地表演出了喜儿的痛苦、仇恨与欢乐, 从而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苦大仇深、朴实、善良而又富有斗争精神的农村姑娘的形象。陈强把黄世仁演得十分逼真。扮演的反派人物善于从生活出发, 探索反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独特个性, 揣摩角色的心里活动。两个角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白毛女》大量运用民间舞蹈、传统戏曲乃至民间武术的动作, 使之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 深受群众欢迎。在配器方面巧妙地将板胡、竹笛和打击乐器等一些民族乐器融于管弦乐之中, 对于渲染剧情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如剧中采用三弦艺术将地主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的狡诈和猥琐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

最后, 深化视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演形象思维的目的, 则是在一个戏剧空间内建立一个视觉与听觉系统, 使观众对舞台上展现的事件与人物形象迅速感知并且获得认识。因此, 视觉思维可以看成导演创作形象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视觉思维由于具备一般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因此它属于形象思维的一种。视觉思维涉及到舞台的设计, 人物造型, 色彩, 舞台构图等。最终目的是要使观众获得一个舞台印象。导演在舞台视觉形象的创造中也同样运用这样的“抽象”概念。在《风雪夜归人》 (张奇虹导演) 中那条硕大的白围巾是魏莲生爱情的抽象化, 它的开启与放下代表了那段无奈爱情的开始与结束。由此可见, 舞台意象的获得来自于导演的视觉思维, 而且是这种思维深化后获得的新的舞台形象。

摘要:戏剧导演艺术通过创造完整的舞台演出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 解释某种哲理思想。在有限的舞台上如何展现戏剧的思想, 要求在戏剧导演的教学中进行文学意境的练习, 坚持以演员为中心, 综合多种表现手法, 运用创新思维, 这也是一个戏剧导演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戏剧导演,教学,文学意境

参考文献

[1] 孙冉.从“白毛女”开创中国式歌剧[Z].2007.

[2] 杨玉东.戏剧导演的创新思维研究[J].理论研究, 2005 (3) .

[3] 蒋文铭.古典戏曲文学的意境品裳[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9.

[4] 刘志新.当代戏剧导演教育[J].艺术教育, 2003 (2) .

[5] 张文龙.论电视戏剧的导演技巧[J].当代电视, 2000 (S8) .

[6] 胡导.导演技巧教学[J].戏剧艺术, 1985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论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应用下一篇:环境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