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数字电视论文

2022-05-0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覆盖数字电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覆盖数字电视论文 篇1:

5G通信技术对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效果的影响

【摘要】地面数字电视将是未来电视传输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数字技术完成电视信号的采集、编辑、传输、播放。整个过程可以有效减少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升信号传输范围和质量。但是,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接受区域、频率规划、多径衰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途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升级。鉴于此,本文对5G通信技术对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地面;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目前已经逐渐取代模拟电视成为电视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中地面数字电视是通过地面发射机对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具有广域覆盖、传输资源丰富的优势,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数字电视技术。地面数字电视利用数字信号可以传输更多的电视内容,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并且数字信号本身比传统模拟信号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视图像,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可以满足新媒体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同时,也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地面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以及覆盖范围主要依靠发射机组的配置数量实现覆盖,由于发射机设置地理范围存在差异,因此会存在信号覆盖盲点,影响地面数字电视的顾客使用体验。因此,需要通过5G通信技术弥补地面数字电视覆盖范围的劣势。

1. 5G通信技术特性评价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具有速率高、延时低以及连接范围广等优势,是现阶段商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准。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5G不仅标志着网络传输能力的提升,而且网络服务类型更加多样化,5G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也更广。5G通信技术在地面数字电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数字电视信号的覆盖效果,成为广播电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下面就对5G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1.1 无线接入网技术

第五代通信技术的核心是无线接入网技术,5G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万物互联,加速了信息传递的便利性。从最初的1G发展到5G,电磁波的频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5G通信技术可以通过Gb/s量级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使用毫米波频谱的方式实现,较小的毫米波长度可以与定向天线组合的方式来提升海量数据传输的效率。

1.2 高频段传输

5G通信网络可以进行高频段传输,有效缓解了低频谱资源紧张的现象,通过使用丰富的高频谱资源,可以实现高速、短距离通信,支持5G容量和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需求。随着5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器件、系统设计等设备不断完善,利用高频传输可以进一步提升5G通信的用户体验。

1.3 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

5G通信技术结合大规模天线列阵可以提升频谱效率。传统的通信设备频谱资源利用率不高,数据传输效率有限对既有的无线网络造成极大负担,通过引入了大规模天线列阵技术,有效扩充基站侧可支持的协作天线。此外,传统的2D天线阵列在大规模天线列阵技术的推动下拓展为3D天线阵列,形成新颖的3D-MIMO技术,该技术支持多用户波束智能赋型,有效地降低了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结合高频段毫米波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无线信号覆盖效果。现阶段,5G通信技术正在针对大规模天线信道测量与建模、阵列设计与校准、导频信道、码本及反馈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未来将支持更多的用户空分多址(SDMA),显著降低发射功率,实现绿色节能,进一步提升覆盖范围。

2. 5G通信技术在地面数字电视中的应用

地面数字电视需要结合发射机周围的频谱环境对射频调制信号频率进行信号传播,因此,信号覆盖范围会受到发射机地理位置和功能的限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覆盖范围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规划的方案和原有的电视业务相兼容,一旦发生冲突,由总局统一进行协调处理。根据指配数字台站的电磁环境,模拟台站在数字台站的有害场景,并分析模拟台站的业务覆盖范围内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干扰较小的,结合被干扰台站的性质,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干扰严重的,则需要进行改频。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涉及到网络结构、配置以及频率资源,最终目的是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广域覆盖和高质量的信息传输。

5G通信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效果,数字电视发射机负责将电视广播信号转换成可供传输的数字编码,然后通过复用器合成单一的输出信号。传输和分配系统接收数字电视码流然后再将其调制成稳定、可靠的高频数字信号,并进一步传输到各个发射系统中。发射机接收射频调制信号然后进行同步调制、放大以及滤波等处理,是现地面发射。接收终端将对这些射频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字电视码流,经过复用、结合等处理,实现用户端的数字电视播放。传统模拟电视信号在传输和接收电视信号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信号干扰,发射机组在使用不同频率播放节目信号时,需要间隔一定距离,占用了大量的频谱资源,播放的电视节目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是传统模拟电视技术的全面革新,數字电视网络主要包括电视节目集成系统、数字信号传输系统以及数字信号接收系统,通过5G通信技术有效提升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服务效率。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是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的全网络覆盖。数字电视在我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借助5G通信网络解决海量数据信息的处理问题。5G通信网络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实现了相邻频道内的射频调制信号传输,提高无线频谱利用率,增加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数量。采用多点同步发 射的方式,可以解决数字信号的盲区覆盖问题,可以降低数字电视信号发射成本。通过使用5G通信技术,扩大网络覆盖面积,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发射站点,灵活调整射频调制信号的覆盖范围。

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由一个主站和若干分站组成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主站先将数字电视节目信号传输到数据包中,然后通过网络适配器发送至分站的接收器中,按照统一的时间频率标准进行同步适配处理,完成码流同步。5G通信技术在地面数字电视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

5G通信技术与地面数字电视的融合,需要通过移动终端提升顾客的用户体验,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机观看丰富的节目内容,而且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实时观看丰富的电视节目。打破传统广播电视技术受限于终端设备的,导致用户只能通过电视节和广播观看和收听节目,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借助5G通信技术,完全打破接收端的限制,不仅可以通过地面数字电视进行实时播放,而且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電视节目的回放和录播。观看时段也可以变得更加灵活和分散,有效缓解电视节目播放的“黄金时段”产生的流量问题。

5G通信技术与地面数字电视的融合,可以有效拓宽数字电视的服务领域。在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系统中由于分站与主站的距离存在较大差异,码流接收时间并不统一,因此,在同步部分将码流包中的巨帧初始化包提取出来,考虑到激励器对码流进行编码调制的处理时延的一致性原则,需要根据其中的时标信息对各种的码流进行相应的延迟处理,然后经过变频后同时发射相同的信息码流,实现时间同步。

5G通信技术与地面数字电视的融合,包括:数字电视网、广播网络以及5G通信网的相互融合。借助5G通信技术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交互。5G通信技术可以进行多项无线业务的接入,包括支持面向移动与固定终端的广域覆盖、更大广播电视容量和更高部署的灵活性。用户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接收电视广播节目,5G通信技术可以向不同用户发送多个节目内容,有效缓解了点对点播放的限制。地面数字电视可以借助5G通信技术开展更深度的合作,包括屏端设备、公交移动电视、车载终端等,帮助地面数字电视进入智能化的时代。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将逐渐成为一种现实。尤其是在数字电视领域,借助5G通信网络可以有效提升数字信号的覆盖范围、增强用户体验。5G通信技术具有无线接入网技术、高频段传输、大规模天线列阵技术,可有效弥补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的短板。为地面数字电视广域覆盖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尤其是现阶段在传统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过渡阶段,组网技术的优化升级将决定了我国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发展速度。5G通信技术凭借其高效的频谱利用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广阔的覆盖面积成为地面数字电视组网方案的首选,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卫.探究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J].中国新通信.2020(02)

[2]张俊.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在县级广电的应用与实施[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7(10)

[3]李小虎.DTMB数字电视测试[J].数字通信世界.2018(12)

作者简介:李延亮,男,1984.2,山东济南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5G网络应用及建设、数字电视组网及建设、宽带网络规划运营及组网。

作者:李延亮

覆盖数字电视论文 篇2: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基础上的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分析实践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基础上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设计的原则和标准,探讨了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基础上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的有效应用方案,以加强对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设计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应急广播模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于第一时间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指定人员,做好救援指导和舆论引导工作。

关键词: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是突发事故的时候,可直接利用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来向指定端传递紧急信息,有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的建设,颁布了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了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的建设标准。基于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充分发挥现有广播电视传送网资源,优化设计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

一、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设计的原则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设施,有效使用当前先进的多种传播方式,以政府为主导,实施统一规划,需遵循前瞻性和扩展性原则,以分分级方式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广播电视台实施,对接各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有效管控有衔接,支持多种接收方式终端,将其覆盖于整个地区,灵活进行调度,全时段、全方位地播发应急广播信息。要贯彻落实《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等相关政策的要求,明确系统设计的标准,以保障系统内部信息的流畅性,提高系统运行安全,实现全面评估系统功能[1]。

二、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的有效应用方案

(一)系统技术方案概况

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结构包含了多方面内容,涉及到应急广播平台、地方台和上级应急广播平台等。由应急广播平台来制作播发和调度控制应急信息源,地方台则涵盖了制作和频率频道播出系统两方面。覆盖网络如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FM调频覆盖网、有限电视覆盖网、大喇叭覆盖网、新媒体系统;终端则有个人终端,如收音机、数字电视、机顶盒等,以及公共终端,如多接受方式的收扩机加上大喇叭、音柱、LED大屏等[2]。与此同时,为保障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系统。需监测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采集和发布,确保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应急信息的发布状况进行科学评估。

(二)系统技术框架

在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中,应急广播平台是其核心部分,需要对接地区县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上级应急广播平台,以便于有效采集应急广播信息,对其进行有效的制作播发,实施科学的调度控制。利用应急广播平台来解析、制作、储存相关信息,实施有效的传送網络资源管理,加强公共接收终端管理,有效把控应急广播发布,使之相关信息覆盖全网络。在完成应急广播发布工作后,要对其进行评估,明确应急广播平台的功能架构,充分发挥广播平台技术平台软件系统的作用,其各项参数必须达到标准要求。如主备电源切换市场应当控制在一秒以内,备用电源支持系统的工作时长要在两小时以上,数据备份储存时长要大于或等于半年,数据备份的间隔时长不可超过七天,系统的并行播发能力要超过两路,应急信息并行接入能力要超过五路[3]。

应急广播平台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一是制作播发子系统。其功能在于接入、处理、制作信息,做好播发审核工作,保障信息的正常传输;二是调度控制子系统。其功能是实施资源管理工作,做好调度控制,把控生成发布部分;三是基础服务模块。包括了效果评估、系统管理、安全认证等。应急广播平台软件系统则涵盖了以下内容:第一,应急广播管理子系统。当上级平台将应急广播信息传送来的时候,由该系统接收,需要先对应急广播信息进行解析处理,确定信息播发的优先级,并进行文语方面的转换,以规范的格式来将其传送于网络,形成应急广播信息流;第二,应急电话适配子系统。用于发布应急预警信息,根据电话好吗的权属,来予以相应的传送网络调用指令,并将其传送于应急广播管理子系统中;第三,广播节目播出管理子系统。以设定的节目调度图、播发菜单,形成一组节目,然后传输与节目传输系统中[4];第四,安全保障子系统。这一系统主要负责信息的安全性,能够进行用户认证,权限管理,以密码登录方式为主,可为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的运行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第五,系统运行监管子系统。负责监测播发的实时状态,做好分析工作,以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故障;第六,传输子系统。可将信息指令以规范格式传送至FM调频广播前端机房适配设备,或是地面数字电视DTMB设备。

(三)系统技术的实现

在研究应急广播“村村响”的系统技术实现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系统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的技术实现。需要通过以太网接口,或是IP方式与应急广播平台、地面数字电视DTMB前段应急广播适配器相链接,使信息传输于适配器中,并按照规定格式来纪念性封装,发送相关指令,将信息输送于公共接受终端中,滚动播放应急信息。 其技术框架是地面数字戴女士信号源,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中的编码器和复用器来传送信息至接收终端,应急广播平台将信息传送至应急广播消息适配设备中,应急广播消息适配器和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之间存在应急广播码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系统,使用的传输方式是全频点指定PID透明传输方式。需利用应急广播平台联动接口,将信息传送至适配器中,然后由其验收指令数据,封装形成传送信息流,设置应急官博索引表,于地面数字电视中播发。与此同时,应急广播适配接收器,则需要对应急广播消息进行解析,实施生命周期管理,对信息的时效性、安全性进行有效检验[5]。

另一方面,是系统在FM调频广播覆盖网络的技术实现。当应急广播平台收到文本、音频格式的应急信息后,将其转化为音频节目来进行发布,需根据当地的传输覆盖资源情况,以及应急发布预案来进行相应的调度。可利用光缆、以太网线,建设信息传输通路,让音频节目、调度控制指令发送于调频发射前端机房的应急广播适配器中,以便于将节目源切换成应急广播节目。

当应急广播平台接收到应急信息之后,需要将其发送于地方台进行制作和播发,需将信息进行文字转语音,或是通过人工念稿、字幕插入、音视频播放等方式来播出应急信息。FM收音机、机顶盒只要处于开机状态,就能够接收到应急广播信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当加强对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基础上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的研究,需不断地完善该系统,充分发挥“村村响”系统的功能,有效播发应急广播信息,告知大众,以便于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来加以应对。

参考文献:

[1]马天明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8

[2]郑煜.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中的数字技术应用实践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 156-157.

[3]聂雪晗.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应用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242+245.

[4]贾小勤.数字技术在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中的应用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79-79.

[5]周连俊.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兴安盟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中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16:107-109.

作者:陈云燕

覆盖数字电视论文 篇3:

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技术与应用

【摘要】为了进一步扩展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覆盖范围以及传输稳定性,搭建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是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简单阐述该系统设计背景、总体设计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配置方案进行了说明,并实施系统运行成效检测,检测结果证实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号;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冗余设计

无线电视覆盖实现数字化建设在当前受到重点关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实现为用户提供更为理想的电视节目播出服务,搭建并应用一种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极为必要。

1. 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总体规划

1.1 系統设计背景

对于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而言,其所具备的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呈现出较高水平,且难以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建设与维护成本也相对较小,因此在当前得到广泛应用。实践中,出于对扩展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覆盖范围以及传输稳定性的考量,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设计、构建与应用受到重点关注,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将原有模拟无线电视信号全部转变为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并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实现覆盖。总体而言,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当前电视媒体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无线电视覆盖实现数字化建设转型的必由之路。

1.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在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设计与搭建过程中,主要秉承实用性、高效性、简单性的原则完成,赋予该平台以更为强烈的应急处置能力。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主要可以细化为六大功能模块,包括节目接收模块、转码模块、复用模块、切换模块、调制模块以及发射模块,各个功能模块配合运行,且可以参考需求的不同实施优化调整设计。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选用国标AVS+信源编码方式,在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卫星电视信号与本地节目均通过AVS+编码器实现压缩编码,随后转入IP交换机、IP复用器、业务管理系统,随后,通过DTMB调制器、数字电视发射机、多工器、天线等结构的支持,将相应节目信号发送至用户端。

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内主要由主用信号源、备用信号源、多台AVS+卫星接收机、功分器、CCTV专用卫星接收机、AVS+编转码器、主数据交换机、备数据交换机、多台统计复用器、ASI码流切换器、主激励器、备激励器、发射机、DTMB解调接收机、多画面监看系统等功能结构所构成。在系统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信号源来源于卫星接收,依托多种信号源编码方式以及频率分配的差异性,选用不同的卫星接收机,完成对电视节目的接收。与此同时,针对非AVS+的电视节目,进行转码处理,并在通过统计复用器、切换器、激励器后,相应节目信号转入发射机内,最终在天线的支持下完成发射。在整个系统内,选用了主用与备用冗余设计的方式,促使系统可以长时间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实现运行。

在此基础上,系统内还配置了监看系统,在DTMB解调接收机的支持下,可以完成对所有发射节目的回收监看,以此落实对发射节目播出正常水平的检测,保证及时判断、处理故障问题,维护系统运行稳定。

1.3 系统的主要特点

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前端信号源实现多重备份,因此有着相对较高的安全级别。该系统是电视媒体转型升级发展、无线电视覆盖实现数字化建设转型的重要支持,因此在安全等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本系统功能设置多元化、配置灵活,且可以更为高效、便捷的实现应急处理。第二,整个系统拥有相对理想自愈能力,能够实现更为快捷、灵活的切换。在信号源端,系统基于媒体综合处理平台(EMR)搭建,促使码流切换、端口切换、节目级别切换得以实现;在发射端,进行了主激励器以及备激励器的配置,同时也设置了主数据交换机以及备数据交换机,以此完成交叉备份倒换。在系统构建过程中,针对各个关键节点设备均引入了异地备份以及主备冗余保护,赋予整个系统以更强的自愈功能。第三,整个系统的链路相对简单,架构清晰程度高且功能配置的完善程度理想,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在稳定且安全的运行状态下。

2. 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前端系统平台的设计

在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前端系统平台,主要基于媒体综合处理平台(EMR)搭建,选用了IP流传输架构。实践中,构建统一的平台式设备,实现对多种功能模块的混插与灵活性配置,整体所展现出的功能融合性极为理想。在该前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数字电视前端的全部需求得到切实性满足,核心处理能力、数据吞吐量、集成化程度、运行安全水平等均表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该前端系统平台内融入了3A技术,具体来说,就是任意输出、任意处理、任意输入,对多种格式与类型的信号进行接收与处理。依托媒体综合处理平台(EMR),可以在配置相关功能模块的支持下完成对多种格式与类型的信号的处理。同时,在该发射台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搭建中,积极引入双国标,即选用AVS+DTMB这两种国标方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地面平台的良好搭建。

在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中的前端系统平台搭建过程中,设定的主要配置如下所示:每套节目的视频码率设定为2.2兆比特每秒,半音码率设定为128千位每秒;除播出CCTV的节目之外,还对本地的多套节目进行播出,系统净荷设定为19.251兆比特每秒,音频编码格式设定为DRA、视频编码格式设定为AVS+。

2.2 发射系统的设计

县级电视台的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设置300W数字电视发射机2台,每台1个频道,1台为多频网发射机,1台为单频网发射机,两台发射机通过双功器连接共用一部天线发射。对于这两台发射机,均配置了主、备两套冗余保护。

2.3 单频网的搭建

出于获取更为理想覆盖成效的考量,在进行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构建时,主要搭建并引入了单频网,促使信号覆盖范围明显扩大的同时,为解决相邻县市单频网信号相互干扰,各邻近发射台利用GPS/BDS的授时功能对单频网发射机激励器采取逐步延时几毫秒发射的办法来保障信号间不受干扰,持续强化信号的覆盖质量。实践中,构建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发射点,除实现上述目标之外,还可以将该数字电视单频网发射点作为主台站的异地应急备份发射,促使整个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性呈现出大幅提升的趋势。

3. 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测试

3.1 前端系统的测试

选定2频道(A频道与B频道),依托码流分析仪对这两频道的码流信号实施三级错误监测。其中,A频道内包含着4套CCTV节目以及4套本地节目,使用卫星接收机完成信号接收,实施调解处理,转为码流信号;与本地节目的码流实施复用,传递至发射系统。B频道内包含着8套CCTV节目,使用卫星接收机完成信号接收,实施调解处理,并直接传递至发射系统。通过对前端系统的测试,得到结果如下:相应码流信号第一级无错误;第二级PCR精度存在错误;第三级存在着EIT与SDT错误,但是总体上并不会对节目数字信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3.2 信号覆盖成效的测试

第一,对本系统的信号覆盖成效进行测试,依旧选定A频道与B频道作为样本信号实施测算,结果显示,信号覆盖效果平均维持在以5千米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内。

第二,对本系统的定点接收成效进行测试。在此过程中,选定区域某点展开定点接收测试(测点与发射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7.9千米),引入定向天线(天线架高度设置为4米),主要对接收频道、信号接收电平、信号场强、收测成效落实评估。实践中,得到的定点测试结果如下所示:(1)A频道接收电平为-50.6分贝毫瓦,接收场强为每米64.4dBμV,收测效果为收看正常。(2)B频道接收电平为-51.4分贝毫瓦,接收场强为每米65.1dBμV,收测效果为收看正常。

第三,对本系统的移动接收成效进行测试。选取10个路段作为本系统移动接收测试地点,实践中,信号的接收主要利用吸顶式全向天线完成,设定天线架的高度维持在1.5米;移动车辆的速度始终保持平稳水平,着重对接收电平实施测定,得到的结果为:路段1的接收电平维持在低于-80分贝毫瓦的水平;路段2的接受电平维持在-80分贝毫瓦与-75分贝毫瓦的范围内;路段3的接受電平维持在-75分贝毫瓦与-70分贝毫瓦的范围内;路段4的接受电平维持在-70分贝毫瓦与-65分贝毫瓦的范围内;路段5的接受电平维持在-65分贝毫瓦与-60分贝毫瓦的范围内;路段6的接受电平维持在-60分贝毫瓦与-55分贝毫瓦的范围内;路段7的接受电平维持在-55分贝毫瓦与-50分贝毫瓦的范围内;路段8的接受电平维持在-50分贝毫瓦与-45分贝毫瓦的范围内;路段9的接受电平维持在-45分贝毫瓦与-40分贝毫瓦的范围内;路段10的接受电平维持在高于-40分贝毫瓦的水平。

4. 总结

综上所述,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当前电视媒体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无线电视覆盖实现数字化建设转型的必由之路。依托对前端系统平台、发射系统以及单频网的搭建,配合主用信号源、备用信号源、多台AVS+卫星接收机、功分器、CCTV专用卫星接收机、AVS+编转码器、主数据交换机、备数据交换机等多功能配置的设置,完成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的搭建。对该系统的信号覆盖成效、定点接收成效以及移动接收成效进行测试,发现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效理想,能够满足当前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滨,张林,王灏,等.东山发射台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设计与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21,28(07):77-80.

[2]胡滨,龙小燕,刘明,等.贵州广播电视台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系统应用[J].电视技术,2021,45(03):77-80.

[3]许华宁.云南省中央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塔桅系统建设探索和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20,47(12):112-115.

[4]白徐潮.浅析高山和海岛发射台中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经验及场强覆盖测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45(02):86-90.

作者简介:石永杰,山东省烟台市,目前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技术。

作者:石永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金融网络安全论文下一篇:金蝶成本管理论文

热门文章

覆盖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