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节能减排工作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财政节能减排工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政节能减排工作论文 篇1:

代表微博

市人大代表张玉良:增强企业活力,增强市场活力应该多看看企业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市政府不能闭门造车,这样针对性更强;建议每一季度可以召开市政府和每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对口交流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

市人大代表顾薇玲:应将绩效评价与财政管理监督工作相结合,扩大绩效评价规模,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投入效益;要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并适时向社会公开,以体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市人大代表丁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要加强法规宣传,特别是监管源头要抓好重点的宣传教育,增强食品经营者的安全意识;要充实提高基层执法力量;要加快监管设备更新,提高监管实效。

市人大代表吴前进:上海要尽快完善灾害性天气下的停课、停工的发布机制,避免灾害性天气下的意外伤害。建议今后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候,除了保障性部门之外的行业,对中小学和企业做的停课和停工的安排,要及早发布。

市人大代表朱爱琴:要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对已列为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的老工人住宅小区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环境改造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等民生项目的宣传力度。

市人大代表郭康玺:在财政预算公开的同时,预算执行的项目情况,最好能够同步公开,至少要向代表公开;要加强预算前期的评审和后期的绩效评价,要有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市人大要督促政府部门,建立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

市人大代表俞立中:人大代表应该在两个层面上更好的发挥作用:一是收集好代表所在区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传递到人大和政府;一是发挥好代表的专业特长,将自己所在行业的问题及时地反映出来。

市人大代表潘晞晨:市政府要尽快调查梳理各层级的医院,打通全市近600家医院的信息平台,让大大小小的医院可以信息共通,提高医疗效率和安全;要出台一些向社区医院倾斜的政策,增强社区医院的力量。

市人大代表鲍吾英:要加大对早期商品房的维护和修缮力度,进一步理顺物业管理的价格机制,形成专业管理和自治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市场机制;要加大廉租房的实物配租比例,做到应保尽保。

市人大代表孟明荣:上海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明晰服务费的定价办法,改变目前相关协商机制操作难的局面;要加强监管,加强对物业服务质量、标准、定价的指导、服务和监管,保障业主的利益。

市人大代表黄庆伟:要关注次中心城区由于人口导入带来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市级层面统筹力度;要关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体制机制的构建,促进城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市人大代表郦荣: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应基于实践探索创新发展思路,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确保项目落地;要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关键环节所涉及的行业产业链、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共享。

市人大代表钟劲: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推进公交优先、新能源汽车、扬尘污染控制等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促进上海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市人大代表邵印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具体的计划,突出公益性,并加强对药品采购供应改革的制度支撑;要按照市场规律,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好中药价格的定价。

市人大代表高解春:要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市场,提供多层次的支付手段,促进现代医疗服务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要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发展,进一步明确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使用范围。

市人大代表韩娜:在搭建信息化平台工作中,要进一步明确标准,整合资源,借鉴先进经验;在Wifi免费上网平台建设中,要逐步完善第三方运营等商业运作模式,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扩大无线局域网覆盖率。

市人大代表冯岗:在推进环保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除借鉴国际上的节能减排标准外,还要建立内容指标和明确的工作要求;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配套保障,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市人大代表郭洪仙:要根据高校定位不同,设计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与政策上向教学倾斜;要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多种培养方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市人大代表任进:要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并启用上海市重大专项资金;要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务,鼓励生物医药领域新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吸引新兴产业落户上海。

市人大代表王琛:要积极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和人才发展环境,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通过设立外国留学专项奖学金等途径,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与科学技术交流。

财政节能减排工作论文 篇2:

财政节能减排工作论文 篇3:

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思路

摘要:我国正值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乡建筑行业总面积增加迅速,建筑行业能耗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能源紧缺以及资源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迫使我国建筑行业领域积极探索节能低碳发展道路。本文对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从制度保障、体制创新以及能力建设等多方面应开展的工作。

关键词:低碳化保障措施建筑行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建筑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快速增长,且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建筑总面积的增长速度;建筑总面积增长的同时,居民对建筑的品质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其特点就是对建筑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以集中居住为特点的城镇化。在维持既有的行业发展模式下,这些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必然导致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和增加。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分析我国建筑行业低碳化的实现途径,显得十分紧迫而又必要。

一、建筑行业低碳化的背景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二是国务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城市建设,明确提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围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原则进行推进;三是未来的建筑行业要加快节能改造,重点开发绿色建材,实施建筑行业工业化;四是目前我国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增长迅速,并且开发、装备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为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是我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建筑行业低碳发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高度契合,将成为拉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动机。建筑行业低碳化发展,还可带动绿色建材和设备的快速增长,有助于推进建筑行业实现工业化生产,对促进建筑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大有碑益。

(二)遇到的困难

一是建筑排放短期内难以降低。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建设的快车道上,城镇化的巨大建设需求决定了建筑行业短期内对能源的需求仍较旺盛,建筑碳排量放仍将不断增长。二是建筑碳排放管理体系不健全。建筑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本身体量庞大而且运行过程非常复杂,行业在能源方面的消耗分散在生产、物流、建造、运营等多个环节和流程,要实现对建筑行业碳排放的有效监控,必须首先确定建筑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峰值,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建筑行业碳排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能耗指标尚不明确,关于碳排放的计量体系尚未待完善,这意味着建筑行业实现低碳精准管理还缺乏可行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成为建筑行业低碳发展的重大瓶颈。三是建筑低碳市场化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低碳发展活力的快速释放。虽然有关部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业评价标准》已经公布,登记在册的绿色建筑数量不断增长,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总量也在迅速增加,但实际调查数据显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的数量并不很多,设计的建筑能耗与实际运行能耗存在较大的差异,标识总量与实际运行中存在的标识总量之间也存在巨大反差,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创新建筑低碳发展。四是建筑行业总体上低碳意识较为薄弱。建筑行业低碳化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规划到设计,从运行到使用,许多环节都会对碳排放水平产生影响,尤其是碳排放指标难以落实,建低碳技术流于形式的问题,都加大了建筑行业减排的难度。

二、建筑行业低碳化的基本思路

一是实施总量控制,要在基本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用强力约束的办法控制能源供给。建筑行业的正常运行及对能源的使用,应在满足行业发展基本需要的同时符合我国控制碳排放总量的总体要求,降低碳排放必须要从能源供应的角度着手。实施总量控制,一方面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能源分配比例并提出能够降低碳排放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基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优参数,规划建筑行业用能总量的上限,对建筑行业能源消耗的总量进行有效控制。二是优化减排布局,坚持因地分类施策。要组织有关力量对全国各地不同区域建筑行业减排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地拥有的资源禀赋的多寡,视其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别制定符合当地经济自然特点的低碳政策,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围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四大要求,从根本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建筑低碳化创造条件。三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建筑行业能源使用效率。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地区,提高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必须分清北方地区城镇能耗的使用方向,根据采暖用能、住宅用能、农村用能等不同性质,分门别类对未来的用能增长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的提出降低建筑行业能耗的措施。建筑行业低碳化,不仅要重视降低能源数量的消耗,还要充分重视能效水平的提高,加大对建筑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的投入,尽快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市场。

三、推进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措施

(一)制定建筑能耗目标,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首先是要根据当地未来发展的需要,设计合理的建筑碳排放总体目标,为控制和降低建筑碳排放打下基础。其次是将建筑行业碳排放目标纳入国家总体排放规划之内,并与区域制定的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密切结合,以此作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三,是加强国家层面的低碳督查工作,定期对当地建筑行业低碳排放执行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高耗能建筑行业严肃查处,对违反工程建設标准和使用不达标建筑材料的责令纠正。

(二)加大低碳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要加大中央预算类投资力度,通过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方式,从资金上支持建筑行业低碳化的行为。要从国家层面不断完善中央财政激励政策体系的设计,加大中央财政的投入设立建筑行业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示范性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要重视建筑行业低碳化的顶层设计,加大对既有建筑行业节能改造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对建筑行业节能监管体系的构建,同时要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建筑行业应用、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墙体材料革新、技术创新、基础能力的建设。以上工作离不开资金的强有力支持,为此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和渠道,以满足这些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地方财政部门为此要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和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监管前移

城市建设规划是实现建筑行业低碳化的前哨,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突出对建筑节能的要求,突出对绿色生态指标的重视,在对城市规划的审查中尤其要对这些方面的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对节能和绿色生态指标的审查不仅要体现在新建项目的立项审查中,而且还要将这些审查内容扩展、延伸到到建筑装修、报废和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凡是国家要求强制推行精装修制度的绿色建筑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对未按要求实行绿色装修的,不予颁发销售许可证。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建筑行业报废审批制度,对那些不符合报废条件的建筑不准许拆除报废。

(四)强化技术支撑,加大研发力度

科学技术是支撑建筑低碳化的平台,是顺利实现建筑低碳化的必备条件和关键。加快建筑行业低碳发展核心技术体系研究,推动规模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包括突破建筑行业节能核心技术,开展住区环境质量控制和关键技术,建立节能改造性能与施工协同技术。设立低碳建筑行业领域的重大研究专项,组织实施建筑行业低碳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快建筑行业低碳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建设,积极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绿色建筑行业技术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评估与展示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五) 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市场机制

积极推进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建立健全建筑行业能耗统计体系,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快推进民用建筑行业能效测评标识工作,加强建筑行业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建设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规范建设领域能源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研究制定推进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建立覆盖主要地区的建筑行业碳排放交易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我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我国统计出社,2013

[2]清华大学建筑行业节能研究中心我国建筑行业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3[M]北京: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出版社,2013

[3]李兵低碳建筑行业技术体系与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何玉,湖北工业大学助理工程师。)

作者:何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论文下一篇: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