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百家讲坛有感范文

2022-06-26

第一篇:听百家讲坛有感范文

听百家讲坛有感

平时只要有空,都有听百家讲坛,最近几天讲武则天,我听后非常的失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公主的夭折有三种版本,蒙曼教授说她个人认为武则天杀女这一版本最可信。我感觉她像以前的评话先生,为吸引观众,说得有声有色。似乎她亲眼看见武则天杀了她的亲生女儿一样。

蒙曼的推断:

皇帝的女儿很多人照顾,自然死亡可能性很小 → 他杀(武则天,王皇后有机会)

王皇后是个端庄、沉稳的人,且没有杀人动机→只剩武有机会,且有动机,也符合武性格。然后说武如何建情报网,知道皇上什么时候来,皇后什么时候来,她如何打时间差,等皇后来时她故意走开,然后跟皇上一起进来,先做高兴样——惊呆——嚎啕大哭·····这简直是在编电视剧。

不管是武则天、还是王皇后去杀公主都是一件愚蠢的事。事实证明:公主死后,至少说明帝不认为是后所为。否则一个杀人犯怎么可能再让她坐在皇后位。那如果是武所为,岂不是白杀。武如果这么蠢,她日后根本不可能成大业。

人可欺,天不可欺

武泰山封禅,她如果是连女儿都杀的人,神明是不会让她封禅的,我相信一句话:“头上三尺有神灵”。动杀念、终有报。她治理的天下连男人都心服口服。什么样的人才会服众——有德。人都不是傻子,你是服有德之人,还是服使计之人。

说武打时间差,你以为她是神仙啊,能算得那么准,帝、后什么时间来,皇后来了,她一个昭仪还敢溜出去,想造反啊。

害人者终害已

后为除潇,引进武,这个行为足见后不是善类,她以为武有一个庶母的身份可以牵制。就不顾皇家的脸面。只为自己解恨。足见没有公心。说武身份不好时等于害皇帝的脸面。让武和帝成了共同体。后又“压胜”,这下给帝找到更充分的理由废后。这是天意。

红楼梦中有句话:“一个家败了,通常不是外头打进来,而是内部腐烂掉”

同理:后位的失去,不是武太厉害,而是后自己太无道、太无德。厚德载物——她载不动。

如果皇后,静静的,什么都没做,根本不会出现武则天,充其量让潇淑妃得瑟一下而已。人生终归没有如果。这还真是天意。

丫鬟一大堆,怎么也不可能只有皇后和小公主单独见面的机会。那是电视剧夸张的写法,谁也不会去计较,你一中央台讲历史的都这么说,这可不是什么正能量。直接的后果是:

百家讲坛后面有一读书节目。一个小男孩说他看了很多历史书,其中就有关武则天的书。主持人问他:“在你印象中武是什么样的人呀”答:“她为了权杀死了亲生女儿”。甚至连词都被改成了“无毒不丈夫”。真正的应该是“无度不丈夫”。在那男权社会,王皇后的支持者,为解恨,完全有可能让人写些不利武则天的书。我想武的无字碑,兴许她早知不可能保住百年千年后的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整个大自然,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着。世间的事,不可让某个人一个计谋就能改变了,只有顺其自然。

第二篇:百家讲坛之一代女皇武则天听后感

听百家讲坛《一代女皇武则天》所感

-----我该如何存在

文 王川

在中国唐朝,有一个女人,她一手建立起了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是空前绝后,亘古未有的一代女皇。她治盛世,平天下,以一个女性的身份登基称帝,颠覆了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彻底改变了大唐帝国的颜色。她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女人。她通读文史,爱好文学,是一个才气横溢的才女,诗人。她大力倡导和发展文化;如李白,杜甫,颜真卿,无道子等后来人门耳熟能详的名人都是在武则天时期奠定的文化氛围里缓缓走出的文化巨人,武则天对唐朝文化的建设功高至尾。而作为一个统治者,在政治上;她打击反对派,杀伐决断,完善科举制度,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使得国内政局稳定。在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免除农民赋税让人民休养生息。在军事上:对外打击侵略者,对内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维护了领土的完和整国家的统一。同时她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她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中国未来之发展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武则天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也是被后人所议论最多的。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她14岁进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32岁成为皇后,4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51岁成为“天后”,60岁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67岁登基称帝,82岁被太子李显推翻,同年病逝在洛阳。她的奋斗历程是曲折坎坷的。而不屈不饶,坚毅不拔,永不言败的性格和非凡的能力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站在前里,当我们遥望这座屹立1300多年的无字碑时,更加体会到这个不寻常女人的不寻常之处,而她创造的种种传奇,也会带给世人说不尽的种种思索与启示。

那么,她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呢?原因有三:第一,时势造就英雄;第二,性格决定命运,第三,唐朝当时对女性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她自己超凡的能力。而做为21世纪的我们,又该怎样取得成功,如何让自己存在呢?

听人说在广西有一种风俗叫‘起丧’,意思就是人死了三年以后,他的后人在把死者挖出来重新葬在一个地方。我对此十分好奇,就不停的追问人死去几年后挖出来都还剩下些什么?朋友告诉我说,还能剩什么?就剩下一堆白骨,一缕头发。这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对于死亡这件事情,人都会在什么时候死去呢?会在八十岁生日的时候?还是在会在不确定的某一天?每当我晚上闭上眼睛,在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那我可以活的就少了一天。那我在今天晚上必须要做一个梦,才不会觉得浪费。看看我们的父母,他们比我要老很多,这一天会更快的到来,在将来的某一天死去,然后剩下一堆白骨,一缕头发,最后彻底消失。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一切照旧,就好像我们没有存在过。我特别害怕那样悄无声息的死去,所以小时侯老师问我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我说:“老师,我的理想是千古流芳”我那时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做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人,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那时很爱学习,对自己特别狠,每天逼着自己很早起来学习,不外出,不贪玩,但我没有坚持到现在为什么?因为在那种长期的反人类的强度下去工作,学习。我慢慢的觉得很疲惫,孤独,不快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我们是活给自己的。我们拿别人的赞美和铭记。来凸显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存在感,未免太可悲。但是呢,时间在马不停蹄的向前飞奔,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才算没有浪费生命。鸟一生下来就是迁徙,捉虫;鱼儿一辈子都是在水里游来游去;作为一种更高级的生物,我们人类可以选择跟创造自己的生活,但是这种自由让我们很为难。因为生命就好像是上天借给我们的一副积木,无论我们把它搭造成什么样子,它都会收走,我们会失去一切。我每次跟朋友讨论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都特别悲观。相对于这茫茫的宇宙,我们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灰尘;相对于死亡,我们的生命可笑的像一场幻觉。或许,或许人生根本就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此刻的感受。人生也没有什么结果,我们要让过程快乐。突然发现原来那句话就是真理呀,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可是过了许久,我又疑惑了,人是不是只有快乐就够了。看着那些到处游玩,甜蜜快乐的情侣,他们可以一辈子都这么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游玩吗?我想,快乐也不是及时行乐那么简单。无目的的,随心所欲的生活,只会增加我们的虚无感。一点也不会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不应该因为生命的无常,就放弃坐地享受。相反的我们更应该要有一个追求来帮助我们减少对这种无常的恐惧,只是这种追求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屈从于欲望。,成为它的奴隶。亲爱的朋友,我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我的观点,人到底应该如何存在。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死亡做最充足的准备。这个准备不是去准备一个盛大的葬礼,而是去准备一个值得一活的人生。

作为一个平凡得不能在平凡,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我,不管将来取得多大的成就,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都会在将来确定的某一天死去。你跟我都没有意义,但是我们对彼此有意义。

我记得一个老师说过:“人生最大的运气,不是捡钱,也不是中奖,而是有人带你走向更高的平台。其实限制人们发展的不是智商跟学历,而是你所处的圈子。而所谓的贵人,就是开阔你的眼界,带你进入新的世界。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遇见,你若懂得,就请珍惜吧!”

第三篇:看《百家讲坛》有感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这次讲的这个人很刚直,外号叫“海笔架”,屡次罢官,屡次做官。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海瑞。

这一讲讲到海瑞任命某间学校的校长,巡视大人来检查参观海瑞所管理的学校。大人一进门,所有的人都跪下,而只有海瑞不跪下,大人火冒三丈,按官府的道理他是要跪下的,海瑞则说:“这是书生之地,我是这里的管理人,我就不用给你跪下,而你才要给我跪下。”这下,大人很愤怒,把他的职位给免了,但是,没过几天,他反而升官了,是一个叫朱衡的人帮了他,这个人是个高官,他对海瑞以后的影响很大。海瑞当上了淳安县的知县,破案。这时候的海瑞,是带有同情心的人,他不想让一些案件一错在错,所以,就进行了细心的审查,结果,破了好几个案件,其中,有一个是十年的陈旧案件。首先,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对于那些疑案,他并没有完全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从封建道德观来看,它符合封建礼法要求。然而,从现代法的精神来看,无论屈谁都是不公平的。当然,这与封建社会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海瑞与封建社会的另一个清官形象——包拯的差别十分明显。一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一个是调动各种刑侦手段一查到底。在执法的严肃性上,海瑞远不如包拯,这也与二人的处世原则有关。

其次,在对待契约问题上,海瑞不顾当时的国情,片面强调要式主义,致使法律的执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明代法律规定,贷款的利率不超过三分,不论借款时间长短,利息总数不得逾本金之半。法律的规定是十分明确与严格的。然而,到了海瑞那里,则要求争议的解决必须以书面契约为依据,这对于那些目不识丁的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不当的,但也看得出海瑞以是非为对错的原则。法律在海瑞的手里被人为地扭曲了。海瑞自己也承认,他所批准赎还的仅占全部典押借贷案件的二十分之一。对正常的经济秩序有所冲击。

在专制社会,百姓如何穿衣戴帽都必须由专制者来作主。在海瑞眼里,大门、轿子,包括衣服、宅第并非小事,而是关乎“贵贱”的大节。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就用相当大的精力制定了全国人民的房舍、衣冠制度,规定十分详细。具体到几品官可用红漆大门, 几品官可做八抬大轿,在明太祖的诏令里规定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只是时间过去二百年,社会富庶,纪纲废弛,人们把这些烦琐的规定几乎忘了.然而,海瑞的到来,却让大家突然惊醒,自己原来是生活在错误和罪孽之中。 每个人都知道,海瑞的行政方针非常简单,那就是,“按太祖的规矩办”。当初见长官揖而不跪也是为此。还没有到应天,他就已经宣布了自己的执政方针,不循常,不变旧。 就是说,要全面恢复旧法,坚决不向人的惰性妥协。

坐在南下的小车上,海瑞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没想到在有生之年,他终于遇到了明主,遇到了贤相,终于成了执掌一方的封疆大吏,而且所辖是全国最重要的一个地区。他在乎的倒不是官位的升迁,

而是终于有了全面施展自己政治理想的空间。他平生所学所思,终于可以充分体现在政治当中,他变天下风俗,致黄帝尧舜的梦想真的有可能实现。他怎么能不激动!他决心竭尽全力,排除任何艰难险阻,把应天治理得海清河宴.给全天下官员做个榜样.如果应天治理好了,那么,必然会影响全国其它地方,各地都会借鉴他的经验,那样,整个天下大治,岂不指日可待了吗?在他看来,做到这些,其实只需要一个字,就是“刚”。虽然还没有踏上应天地面.但凭多年的通遇和经验,他知道,他遇到的将是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然而,他对自己的“刚’有充分的信心,在他看来,现在天下之所以这样千疮百孔,正是少了一个“刚”字。

事实证明,道学家海瑞是古今所有清官中最有个性的一个。只有他,敢公然辱骂所有朝臣。而朝廷虽然震怒,一时之间却无法处置海瑞。 他要的就是人们的反感、厌恶、痛恨。他要让人们知道,虽然你们把我挤到这样一个闲职,我一样能让你们不舒服!越是老了,越是受人排挤,他的官做越是毒辣,越是苛刻,越是放肆。这里面,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情绪。

我想,我们应该学学海瑞刚直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得到别人对你的刮目相看。刚直刚烈的性格往往能够成为“领头人”,而且刚直会使你不容易上当受骗,我也要学学这种精神。

第四篇:读“百家讲坛《大话西游》”有感

在中国,凡具有初等以上文化之人,无不知有所谓“四大名著”之说。在这四大名著之中,也就是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假如有人被问到最喜欢的是哪一部作品,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要被问到最早接触的是哪一部作品的话,答案就可能相当一致了,那基本上就是《西游记》。原因很简单,《三国演义》笔下的杀伐征战,《水浒传》笔下的江湖恩怨,《红楼梦》笔下的情感纠葛,都需要更加成熟的心智才能理解和体会。但《西游记》不同,这个世界光怪陆离而又异常简单,像极了孩子们在其中驰骋遨游的童话世界。自从问世以来,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直到现在,每年寒暑假,仍然是最热播的连续剧之一。

但与此同时,《西游记》又是四大名著中最费人评说的一部著作。古往今来,还从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像他那样被赋予如此丰富而又充满矛盾的内涵。佛教徒说他是一部教人成佛的书,道教徒说它是一部教人修道的书,儒家信徒说他是一部教人成圣贤的书,后世又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说法。现如今,持各种观点的研究者,都有许多人如汉儒解经一般,禅精竭虑地在其中挖掘所谓的“微言大义”,而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似乎也总能乘兴而归,满意而回。

《西游记》还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到来之前,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假如要勾画出一幅“世界地图”的话,许多人心中的世界大地说来一定是这个样子的:地上是人王的世界,地下是阎王的领地,天上有玉帝,四海有龙王,西方有佛祖,海外有仙山,还有许多洞天福地,栖息着一班菩萨三贤。这些人掌管着整个世界,彼此相安,共同维持着这个世界的运转。那么,这个“世界地图”的构成是谁提供给中国民众的呢?根据许多学者的考证,这要就是《西游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西游记》是建立起中国下层百姓“世界观”的一部奠基之作。

师徒四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其中的单个成员可能并不完美,他们有种种优点,同时也有种种缺陷。但只要这个团队有共同的目标,有足够的包容性,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就有可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一旦整个团队的大愿望实现了,个体小愿景也就得到了实现。

在《西游记》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出发,到西天取经成功,总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正可以说是对这段话的最生动的注脚。

当然,你可以做出你自己的注解。只要你不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而是有所希冀、有所追求的人,那么你的心头就都一座“灵山”,而你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一部活“西游”。由梦想与磨难交织成的每一首乐章,在细节处都会有所不同。

第五篇:听人文名师讲坛有感

从小,就对文学就情有独钟的我,上了大学后却进了一个与文学相去甚远的工科专业,学务繁杂紧迫,使我无暇顾及其他,直到这个人名名师讲坛这门课程,才使我与这位老友又有了接触的机会。渐渐的,我发现讲坛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与文学久别重逢的激动,更多的是对文学的更深刻的认识。

每周一次的人文名师讲坛,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在这两个小时里,每次我的心灵都会和讲台上的教授一起,在文学的海洋里自由地游弋,体会文学带来的最真实的感动。下面,我就把其中几次印象比较深刻的讲座及我的切身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犹记第一次讲座,来到小报告厅时,里面已经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坐下,过一会儿,一位中年男性教授徐步上台,身边有灵通的同学开始低声议论,“快看,那位就是人文学院的院长,周宁教授。”我不由心生敬意,正值盛年,却已为院长,真是年轻有为啊,原本我以为文学院的院长会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呢。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周院长用他的博学与智慧彻底地征服了我们。他和我们谈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反思生命。在他深刻的思想和风趣的谈吐中,我们如坐春风,讲座临近尾声,我们却意犹未尽。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几天后,我有有幸听到了朱水涌教授“三部文学经典与人类文明”的讲座。他向我们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三部重要文学作品,分别是:荷马史诗《伊里亚特》,《红楼梦》和鲁迅小说。他首先谈了一下文学对人类的意义,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未来就是人类切身关注的问题,人类的文明发展是伴随着对人的不断发现、不断思考而发生变化的。接下来,他谈了一下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与古希腊文明的联系。《伊里亚特》描述的是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半岛一场持续十年的战争,通过战争歌颂英雄。而与此相同的是,古希腊文化的核心特征就是对英雄的崇拜。可见,这部史诗对希腊文化影响之深远。谈过了希腊文化,他把视角转向国内,分析了《红楼梦》与人类想像、体验中的三个世界。通过朱教授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深刻分析,我们对这部名著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感叹自己身世”,“情场忏悔而作”,宣扬“色”“空”观念。最后,他谈及鲁迅小说与中国现代“立人”的思想,选取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经典名篇分析著作中的人性,向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如果说之前我对我们专业与文学的联系认识很肤浅的话,在听完曹志平老师的讲座后,我对科学和文化的本质认识更深了一层。曹老师讲座的主题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他首先引用了一些名人名言来论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康德对两者的关系的认识。相比之下,尼采的观点有些偏颇:人的本质不是由理性和科学知识决定的,而是由权力意志决定的。权力意志是人的生命的本质。人应该认识的不是关于实在的知识,而是自己的生命。对科学技术的追逐带来了生命灵性的丧失。接着,曹老师又纵观古今,给我们讲述了一些两种文化间的论战。梁启超:从主张学习近平代科学,向怀疑西方科学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访问欧洲:“因科学发达,生出工业革命,外部生活变迁急剧,内部生活随而动摇… …人类的自由意志,不得不否认了。意志既不能自由,还有什么善恶的责任。… …宗教和旧哲学,都被科学打得旗靡辙乱… …这回大战争便是报应。”关于这一点,地理学家丁文江做出了反驳:“打到玄学鬼”“科学的目的是要摒弃个人主观成见——人生观最大的障碍——求人人所能共认的真理。科学方法,是辨别事物的真伪,求他们的秩序关系… …科学的万能,科学的普遍,不在他的材料,在他的方法。”科学能够应用于人生观。欧洲文化的“破产”责任不在科学中国文明的可取之处,在于一直同“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精神文明”相作对的“近三百年经学大师治学的方法”。虽然两人观点各异,但其中对科学和文化的剖析却都给人以启迪。归结起来,科学文化:知识上以自然科学为核心,包括社会科学;以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工业、资本等相连结;强调科学方法、理性与科学精神。人文文化:以人文学(文史哲)为核心,基本问题是人的价值,强调生命的移情、顿悟、反思。最后,曹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对两者的观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有不一致甚至对立的方面,但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人文精神,他们在最核心的部分又是一致的。科学技术是人类知识与文明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现实力量。科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但人类文化的存在是以不同民族差异性文化的存在为条件的,正如生命以生物的多样性为条件一样。听了曹老师这番精辟的论道后,我仿佛醍醐灌顶一般,原来的种种疑虑困惑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其实我们工科专业与人文也是息息相关啊。

还有一次讲座也是令我难以忘怀的,那就是李晓红老师的“娱乐至死”的讲座。不说别的,光这个标题就足够震惊。在这个娱乐至上的世界,我们的文化在流失,我们的精神在沙化。李老师以一个美国文学评论家尼尔·波兹曼为例,引出了这个尖锐的话题。接着,她向我们展示了娱乐在各个领域的影响。比如:新美国形象的象征:拉斯维加斯——娱乐之城。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正因为娱乐在各个领域肆无忌惮的浸透,赫胥黎向我们发出警告: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而现在,我们正在验证着他的预言: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信息过剩,带来了社会的变迁,剥夺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影响了意识形态。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百感交集,当下的社会,物质丰富了,精神却贫乏了;科技发达了,道德却萎缩了。有时候,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作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还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她凋亡更心痛的事呢?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中,名师讲坛在我忙于专业的同时给我以最好的精神慰藉,让我得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庸扰,在这文学的净土上,让心灵自由地呼吸,我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在选上这类的课程,继续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感受他们脱俗的人生智慧,以此得到一点启发,点亮人生前进的方向。总而言之,名师讲坛的体悟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衷心感谢大师们的教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淘宝网购达人贷范文下一篇:午托班管理制度范文

热门文章

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