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责任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生责任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研究主要以促进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的创新发展为目的,探究其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中的应用。从当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入手,根据其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创新,加强宣传工作,保证全员参与,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投入,促进人才引进,加强制度保障工作,从而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全面发展,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鉴定坚持基础。

第一篇:医生责任论文范文

开展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自2009年以来,无锡市南长区扬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服务工作。通过对此项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对现阶段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目标和组织框架,规范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对策与思考。在现阶段开展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需要,但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家庭医生短缺、技能亟待提高、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应在政府主导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岗位津贴,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养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科学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评估等。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健康医生;服务模式;困难;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52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新医改方案对进一步健全以全科团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健康医生制度,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逐步实施社区首诊、定点医疗和转诊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作为医改重要内容之一的家庭健康医生制服务,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扬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有序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参考。

1 家庭医生制的定义

家庭医生制是实施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制度,是政府主导,在社区范围内,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提供支撑,以依托全科团队的全科医生为主体,在签约服务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家庭成员提供综合、连续、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在全科团队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基础上,为签约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个性化的医疗保健综合服务模式,畅通社区医生与居民联络渠道,建立稳定的、信任的、友好的服务关系,让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全科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和医保费用的守门人。

2 家庭医生制服务现状

2.1 组成与工作模式 扬名街道常住人口9.51万人,总户数3.13万户,有11个社居委。目前,扬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由中心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含社区医疗、公共卫生、社区护理、医药医技岗位等所有具备医药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组成,队伍成员统一命名为“家庭健康医生”。中心有在岗卫技人员72人,其中全科医生19人,公卫医生7人,护士26人,其他卫技20人,中心现建8个家庭健康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2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医生、3名护士和其他卫技人员2-3名组成,平均每个团队成员服务1321人,435户居民。

全科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负责为包干区域家庭成员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及康复服务。团队工作推行团队长负责制,原则上团队长由主治医师以上资质的全科医生担任,实行网格化分片管理,发挥团队中医生、护士及其他卫生人员的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功能,在服务过程中,注重与街道的沟通机制,充分利用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及社区健康志愿者等资源,为家庭健康医生开展工作提供社会支持平台。

2.2 家庭医生制的服务内容与要求 在摸清包干区常住家庭户底数和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根据中心人员配置及服务区域实际情况,划分服务社区区域和包干户数,片区责任团队的包干区域与社区卫生服务区域保持对应关系,家庭健康医生包干家庭与所在责任团队包干区域上保持对应关系,实现服务区域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家庭健康医生是包干社区家庭健康成员服务日常管理直接责任人,其主要服务内容:一是详细掌握包干家庭健康管理基本信息,确保常住居民基础健康信息的准确、完整、有效。二是主动加强与包干家庭的沟通联系,与家庭建立有效对接关系,承诺可提供服务内容,主动接受服务监督。三是跟踪包干家庭健康服务内容规范落实情况,及时与片区责任团队联系沟通,督促每项服务内容规范落实。四是在服务能力许可范围内满足包干家庭健康服务需求,包括提供出院病人随访、健康信息咨询、帮助有需求的老弱病残等特殊对象预约联系上门健康访视、医疗康复等服务。五是主动配合包干家庭及区域卫生监督、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处置工作。

片区责任团队是包干区域家庭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主要职责:一是全面掌握包干片区家庭健康管理的基本信息。二是按照服务规范规定完成包干区域内常住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包括对有服务需求的对象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开展传染病、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首报和处置工作,协助专业机构开展计生、残疾等服务。四是及时响应并完成家庭健康医生提供的居民服务需求。五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家庭健康服务内容。

3 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3.1 现家庭健康医生服务模式下,人力资源缺口较大

3.1.1 无锡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意见》中要求家庭健康医生实行分户包干制,根据工作岗位、能力、区域,每名成员负责200户左右社区家庭健康服务的日常管理,必须确保每户家庭有1名家庭健康医生负责家庭健康管理。而目前扬名中心每位家庭医生平均包干435户家庭,中心以现有数量的卫技人员在完成基本医疗的同时,必须完成这些家庭健康医生工作,难度很大。

3.1.2 家庭医生服务技能有待提高 现有团队成员中医生少、护士和其他卫生技人员相对较多,他们在距离家庭医生“‘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辖区内的服务对象实行全面、连续、及时且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而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等急需人才存在瓶颈,迫切需要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机制。

3.2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无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用信息系统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许多功能和模块还在试用和调试中,而且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信息无法共享,导致资源难以整合、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二、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平台比较薄弱。

3.3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服务项目与流程、绩效考核机制、引导居民签约的优惠措施以及家庭医生的准入标准、经费补偿等尚属探索阶段。作为家庭医生制服务后盾的社会各类资源整合机制尚不健全,工作流程需要以家庭医生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整合社会各条线力量。

4 对策与建议

4.1 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和无锡市医改精神,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改革与创新。2013年4月,无锡人民政府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通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通知》的文件,文件中提出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服务进家庭”的有序服务新格局。中心要在全科团队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以全科团队作为家庭医生的支撑,以社区各类资源作为家庭医生的后盾,逐步完善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过程健康管理的有效机制。

4.2 合理配备人员,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4.2.1 调整和落实人员编制 根据服务对象、服务项目逐年增加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在城区每万人口配备15人为标准分批引进卫技人员。

4.2.2 加快引进和培养急需人才 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岗位人员和其他紧缺岗位人员的培养,加强适宜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中心现有卫技人员在家庭健康医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观念转变上的培训,主要是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敬业和责任心、主观能动性和服务技巧,改进家庭医生的工作习惯。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进修学习以及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家庭医生在患者、家庭以及社区的利益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的医患关系在医疗保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况下,如何在面临复杂的医学问题时具有敏锐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4.2.3 完善社区卫生绩效工资制度 行政部门要通过制定社区卫生机构特岗人员、技术骨干评审办法,鼓励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绩效奖励分配,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政府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特点适时调整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工资水平,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中心工作。

4.3 立足实际,完善工作内容

4.3.1 界定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 以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人群(即长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以及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初期探索阶段,服务对象范围不宜过大,可以为在册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定期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65岁以上老人、重性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以及区域养老机构内老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逐步覆盖至社区全人群。

4.3.2 明确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 以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提供适宜、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服务方式包括签约服务、预约服务、双向转诊、健康咨询以及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等。签约服务是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特点和具体手段,是家庭医生在与社区居民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一种契约方式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的一种固定联系,所以,签约服务必须建立在互信、自愿的原则上,逐步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认可度与信任度,循序渐进,合理确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责任义务等款项,居民通过自主选择需要的服务项目并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逐步实现居民与家庭医生的责任契约关系,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的有效签约服务机制。

4.3.4 规范服务流程 签约后,家庭医生在以家庭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开展服务。服务流程如下:一是签约家庭通过预约,在约定时间段内利用签约家庭医生门诊服务。二是通过预约提供上门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当签约家庭有患者病情严重或加重时,由家庭医生开具转诊证明,病人持转诊证明至上级医院转院治疗,病人出院后由家庭医生进行出院后访视和康复指导。

4.4 保障有力,促进工作有序推进

4.4.1 政府主导,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经费保障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成本不断攀升,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同时,伴随健康管理的深入有可能造成疾病诊疗费用上涨的情况,也需要财政和社保在政策上给予适当补偿和倾斜。

4.4.2 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通过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尤其是电子档案)的建立与利用,使家庭医生能够在医生工作站、移动设备等平台上及时掌握签约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真正实现全程、连续、主动服务;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的整合与共享,逐步形成区域医疗中心、疾病防制专业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同服务体系,有效利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为家庭医生开展预约服务、双向转诊、健康教育等服务提供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4.4.3 加强监督,科学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评估 合理制定绩效考核细则,通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以及满意度测评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体现家庭医生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特点,避免考核“一刀切”的平均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03-17.

[2] 伍德威.家庭医生制度、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的根基[J].中国社区医师,2010,26(10):23.

[3] 张勘,董伟.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6):289-291.

[4] 李井泉(编译).家庭医生与全球健康[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09.

[5] 余澐.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10(10):9.

作者:刘万森 钦萍

第二篇: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讨论

【摘要】本研究主要以促进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的创新发展为目的,探究其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中的应用。从当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入手,根据其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创新,加强宣传工作,保证全员参与,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投入,促进人才引进,加强制度保障工作,从而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全面发展,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鉴定坚持基础。

【关键词】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家庭签约医生的应用,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针对卫生费用的上涨情况,家庭签约医生的应用还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保证将其卫生资源服务模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要将其服务模式切实应用,还需临床从当前签约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保证及时有效地为城市社区人民提供服务。

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推进,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等情况。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保障老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医疗环境的改善,保证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将其医疗费用进行合理控制。在国际上,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已经推行于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首诊制度(以与居民签约为前提),通过按照人口预付服务经费等方式,管理其服务对象的健康经费、卫生经费,规范利用卫生资源,从而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改善居民健康情况,使得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得到满足。从当下发展情况看,我国正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并且随着国家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社区服务改革制度也得以深化和完善,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基层的推进,可有效保障群众健康,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改善,对群众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可为其提供连续基本医疗服务,增强群众对于改革的获得感,保证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2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的问题

2.1城市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的认识不足在已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地区中选择一部分进行针对性调查,结果发现,对于签约情况,社区居民普遍了解不足,其基本上都是被动签约,甚至有部分居民对于自己已签约之事并不知情,其认识程度相对较低。而且针对家庭医生服务方面的需求服务内容并不了解,尤其在家庭医生服务进入到社区居民的初始阶段,大多是被拒绝的,部分居民会对其服务抱有怀疑态度,对于相关服务内容的了解相对欠缺,难以积极参与其中[1]。与此同时,原本的就医习惯难题的改善,为居民在医院的就诊提供了方便,导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受到限制。人们更愿意去往医院进行看病。

2.2社区群众需求与家庭医生数量不对等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家庭医生的数量还相对较少,但是所需要进行的服务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很多家庭医生难以在众多的工作任务中保证服务质量,从而难以对群众需求进行满足。相关研究显示,家庭医生数量少导致个人签约家庭较多,工作量偏大,服务上存在不小的困难,甚至有数据显示,50%的受访者家庭医生中,签约数高出了1500。从其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家庭医生每天的工作量已经超过八小时,却依然难以对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进行有效满足,而且在完成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家庭医生的工作效率得以降低,难以保证服务质量。

2.3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水平有待增强家庭医生开展相关工作中,对群众的身体健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和帮助,一般在社区中,医生可以有效治疗大部分小病。然而目前的发展形势是,家庭签约医生的卫生服务水平并未得到很多大城市社区居民的信任,居民生病时不选择在社区就诊,即便只是感冒发烧,也坚持去二,三级别医院就医[2]。为了更好地给予社区居民就诊服务,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及医药价格等因素需综合考虑,而在实际发展中,社区开展治疗工作仅仅是注重将治疗技术进行提高,在医疗设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很多社区的家庭医生还存在技术不足的情况,缺乏优秀的家庭医生,导致其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发展受到限制。

2.4家庭医生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就家庭医生来说,其对社区居民的服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家庭医生对家庭签约具有全面认识,同时要不断地提升自身医疗技术水平,满足该岗位需求。然而调查研究显示,对于服务内容的了解程度而言,当前某区域家庭医生还相对较低,非常了解的仅有 23%,而基本了解則占76%,在调查家庭医生过程中,对其是否对自身责任进行明确的情况展开调查了解,其中不了解的占15%。可以看出的是,很多家庭医生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中都存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认识程度较低,从而对家庭医疗服务水平造成了不良影响,限制其行业发展,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限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3]。

2.5需加强家庭医生工作成就感与满意度在目前的开展现状中,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奖励机制还比较缺乏,这十分影响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长期以往,工作量较大,人员的满意度得以降低,积极性相对降低。与此同时,对某地区家庭医生的工作成就感进行调查,其中,80分的比例仅占27%,选择60分以下的则占40%;而在调查医生对收入满意程度时,发现非常不满意的达到15%,不满意的则占38%。这说明大部分家庭医生都认为该工作收入偏低。同时,由于医生的薪酬分配难以应用到医保基金结余,限制了家庭医生的工作热情,降低了其工作积极性,导致很难充分发挥服务机制的作用效果。

3 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下创新发展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卫生模式的建议

3.1加强宣传,促进人员参与根据家庭医生的服务调查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目前在家庭医生服务内容的了解上,很多社区居民认识不足,不愿意参与相关工作。家庭卫生服务需要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一项具有群众性的和社会性的相对系统的服务工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使得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其工作范围,责任和服务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借助政府力量加大宣传,提高群众的认识程度,从而促进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保证为家庭社区服务的推广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对社会群众的健康安全有一个更好的保障[4]。

3.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投入力度增强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过程中,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其签约服务费用一般按照年服务费的方式收取。通常情况下,除签约个人外,该费用还可由养老保险、卫生服务经费共同承担。在此过程中,要想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设立专项的服务资金,不段完善支付机制,并根据签约数量、分级分类服务质量评价进行绩效考核,保证给予家庭和医生适当补偿,从而提高满意度[5]。

3.3人才引进,奖励机制优化首先需要考虑对家庭医生机制实施效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提高和改善家庭医生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实施来说,首先要增强服务人员数量,积极开展培训力度,引进先进的卫生技术人才,定期在社区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人员认识,促进家庭医生队伍的建设,可保证家庭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壮大家庭医生队伍,优化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其服务质量。再者,需要将家庭医生服务的相关管理措施进行优化,提高社区医疗卫生管理水平,为家庭医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将其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行提高,促进家庭医生在医疗服务中能够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保证稳固人心,留住医疗人才,从而促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3.4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机制的优化,可将其服务水平进行提高,将其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的待遇,完善人员聘用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等,将其薪资水平进行提高,保障福利待遇,以吸引更多医疗人才,建设一个优良的医疗队伍,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水平,保证签约医生的服务质量[6]。同时,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来说,还需要促进其操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的科学制定,完善其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资源倾斜,加强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管理,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医疗管理策略,确保顺利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3.5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为了有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不断发展,创新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使参与家庭逐渐增多[7],还需要建立健全其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对签约居民的系统化、智能化管理。对签约居民的健康情况进行分类,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施健康干预,并对居民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和追踪,设立家庭医生和居民的互动平台,便于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促进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管理水平[8]。加强医患关系,保证居民提高对于家庭签约医生的认识水平,促进医生与社区居民和谐发展。同时还要注意保证上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换和共享,加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力度,从而为签约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卫生服务,促进社区医疗服务水平长久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中的应用和推广对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具有积极作用,是保证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基础内容,也是增强社区服务质量的关键[9]。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管理力度,促进其创新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创新发展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制度,加强对医生签约服务投入水平,从而保证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质量,为更多的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居民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周贝.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J].健康之友 , 2020, (8):99-99.

[2] 柳毅 , 施建丽.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J].中国卫生产业 , 2017, 14(32):165-167.

[3] 张丽芳 , 朱岩 , 王芳 , 等.东部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实现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 2012, 31(3):38-40.

[4] 倪剑良.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和运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1):358-359.

[5] 何志宏 , 王凌云 , 韩琤琤 , 等.基于医-护-助责任制的德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J].中国全科医学 , 2019, 22(22):2681-2687.

[6] 杜雪红 , 毕延美 , 崔平.基于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究及实践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 2020, 30(15):394-394.

[7] 鄭兰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健康之友 , 2020,(11):103-103.

[8] 韩琤琤 , 王凌云 , 何志宏 , 等.基于医-护-助责任制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研究与推广[Z].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

[9] 都全荣 , 鞠智业 , 黄晓磊.居民签约服务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 , 2013, 11(13):29-30.

作者:吕宜兵 朱从庆

第三篇: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全人群健康管理的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目的: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全人群健康管理的运行模式以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区中心(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通过完善自我管理、强化教育和宣传等)。采用统计学分析笔者所在社区的平均值和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后的居民签约率、高血压管理率、居民总满意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档案建档率、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等。结果: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后的居民签约率、高血压管理率、居民总满意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档案建档率、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平均值,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全人群健康管理的运行模式以及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全人群健康管理;运行模式;实践效果

有关资料指出,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等开展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媒体信息,加强对医疗卫生知识的传播,积极向广大人群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以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1]。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下主要指的是通过签约方式,让家庭医生和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稳定化地服务关系,便于全过程提高签约家庭的健康管理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中心(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中心有60名医护人员(2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20名医生、29名护士),常住人口有56547人。社区中心坚持创新和服务理念,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超过75%。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上门服务工作。

1.2 方法 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践与探索表现为:其一,创建良好的氛围,提高宣传与教育活动力度。创建健康镇,从居民健康需求的角度出发,宣传多样化地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营造了良好的身躯氛围。在创建健康镇过程中,服务中心抓住机会创建活动,组织编写与健康生活相关的知识点,积极参与到健康教育互动功能之中,在学校向学生普及健康知识。团队发挥出技术支持作用,深入到基层单位中,开展救护培训和自我管理培训等,创造良好的范围,便于加强医生和居民的互动度;其二,主动上门全覆盖,建立健康档案。对事业单位工作者采取合适的联络方式,开展主动上门全覆盖工作,建立健康档案,纳入到健康管理范畴之内。对特殊人群采取免费健康体检方式,再建立健康档案。坚持一级預防模式,对健康人群开展有关工作,对亚健康人群或者已经患有疾病的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持续跟踪,将其落到实处;其三,逐步完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充分利用好家庭关系纽带,在笔者所在地区的服务中心有较多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为了提高管理效果,可采取目标管理积分制模式,通过物质奖励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提高管理力度;其四,提供健康一体机提高慢性疾病的管理水平。在社区中心引入健康一体机,便于提高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水平。健康一体机能够检测血压水平、血糖水平等,监测的主要目标是:(1)高血压人群;(2)糖尿病人群。向目前人群通过发放检测卡方式将有关数据传送到社区中心,对异常数据及时进行反馈,家庭医生及时进行个性化地指导,再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完成监督与反馈。

1.3 观察指标 分析笔者所在社区的平均值和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后的居民签约率、高血压管理率、居民总满意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档案建档率、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后的居民签约率、高血压管理率、居民总满意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档案建档率、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平均值,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管理范畴出现盲区,无法有效估计所有人群;其二,健康咨询与健康管理成为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的工作重点;其三,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下社区居民的回应率不够高。针对上述实际问题,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管理模式,从自身优势出发,在起步阶段,坚持以全人群为主要管理对象,鼓励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方面的行为[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后的居民签约率、高血压管理率、居民总满意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档案建档率、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平均值,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下,可显著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从而对健康人群开展维护健康工作,有效干预亚健康人群和促进其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持续跟踪[3]。目前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家庭医生随着支付方式的变革而逐渐承担其健康代理人的角色,家庭医生与居民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寻找到更为合适的方法;(2)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下,需深入理解健康观念,具备多个视角,全面关注居民的健康方式。

参考文献

[1] 罗敏华,陈海燕.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三种不同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5(13):196-197.

[2] 柳毅,施建丽.家庭签约医生责任制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165-167.

[3] 谢祖萍,罗尉豪.家庭医生责任制下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0):455-456.

作者:周萨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疫情医生论文范文下一篇:彩票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