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调研体会

2022-07-26

第一篇:全域旅游调研体会

全域旅游调研提纲

石林县发展全域旅游对策研究

-----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 全力打造国际最佳旅游胜地

石林县委党校

以石林风景区建设为统揽,发展全域旅游,是新一届石林县委、县政府基于石林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良好的现实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分析石林县城乡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研究建设美丽石林、振兴旅游经济的对策举措,对于建设国际最佳旅游胜地和滇中经济区东南新城,着力打造“世界喀斯特精华、中国阿诗玛故乡、浪漫爱情圣地、东方狂欢之都”,加快建设美丽石林·幸福彝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域旅游综述

(一)研究全域旅游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全域旅游研究现状

(三)全域旅游的内涵及支撑

(四)全域旅游是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推手和支撑

(五)全域旅游的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二、推进石林全域旅游建设——正当其时

(一)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旅游错位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旅游顺应潮流的需要

三、石林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石林县旅游业发展概述

(二)石林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四、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实施全域旅游的经验

(一)里昂

(二)新加坡

(三)浙江萧山

(四)丽江

五、石林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劣势分析

六、石林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和对策

(一)深化发展思路,深化体制改革,健全管理机制、用人体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二)加大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促进文旅融合,提高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改变门票经济思维,加强规划和规划落实,打造特色精品,积极打造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特色村寨、特色节庆和红色旅游产品

(四)加强与周边区域协作,全局运用旅游营销手段,提升促销能力和水平,巩固和拓展国内客源市场,有效开展入境旅游宣传

(五)创新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完善景区开发经营模式,建立投融资激励机制,推进各项示范区创建工作 结束语:

各地政府响应“美丽中国”、“生态中国”,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全域化”理念越来越得到各地政府认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石林更应该把他发扬光大。全域旅游就是把石林县作为一个统一的景区,经过几年的打造让全县辖区内每个区域都是一处景点,每个区域都有接待能力,每个区域都能产生经济效益,全县上下形成一个生态良好、风景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旅游全覆盖的A级景区,真正做到“一业为主导、多业促一业、百业齐发展”,以最大限度地让“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达到游一景、吃一餐、看一场、购一物、住一宿、留一念的基本目标,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二篇:调研报告(全域旅游、七五普法、民族团结、医疗卫生等)

关于对我县通村通乡公路建设维护情况的视察报告

根据政协年初工作会议安排,9月14日和15日,由县政协阿称主席带队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深入乡镇和村检查通乡通村道路建设情况、乡村道路管护情况、村道缺陷责任期的管养情况、县乡站点建设情况及各项资金使用情况,工作组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和个别访谈等方式检查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及维护情况,现形成相关视察报告如下:

一、特色亮点工作

(一)、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高。我县目前已建成的农村公路已达1300多公里,形成了便捷通畅的农村公路网络,极大地缩短了乡与县、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便利了人民的外出,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与周边县的通行,交通的便利不仅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辐射能力,而且也带动促进了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二)、争取建设资金卓有成效。2017年开工建设67.8km通村硬化路建设任务,共计投入资金8566万元;安装80km波形防护栏,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建设两个乡级客运站点,投入资金1290余万元;合计投入资金10756万元。

(三)、群众致富能力逐步提高。我县境内高山纵横,地形复杂多样,道路交通建设滞后,直至 1984年才建成第一条公路,是全省最后一个,全国倒数第二个通公路的县。在未通

— 1 — 公路前,农民出行只能靠肩挑背扛,农产品的运输只能依靠“肩挑背负”,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全县农牧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极大的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

二、存在的问题

(一)、通乡公路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通乡公路人为损坏及自然灾害损坏路面、公路挡墙、路基、安保设施的情况突出。二是公路上堆积建筑材料、砂石、以及沿路老百姓在路面上堆积杂物的情况仍然存在。三是通乡公路安保设施及安全警示标牌不健全,还存在很多弊端。四是通乡公路大部分没有防水、排洪设施,这样就造成公路抗灾、防灾能力更差,自然灾害对公路的损毁比比较严重。五是客运站点建设进度缓慢,乡村客运招呼站目前还处于空白。六是个别乡镇客运车因剩客人员少等多种原因,造成经营人员效益亏损,导致有个别线路停运。

(二)、通村公路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通村公路管护难度大,管养情况差。二是通村公路安保设施及安全警示标牌几乎没有。三是部分村级公路建设质量较差,进度缓慢。在前期施工过程中没有把把好质量关,加之雨季积水等原因。比如:松麦村村级硬化道,不到一年已出现路面下沉、冰裂、断裂部分路基也出现了塌方缺口的现象。四是大部分通村公路都是坡高路陡,抗灾能力差,病害多,通村公路防水、排洪设施几乎没有,这样就造成公路抗灾、防灾能力更差,比如:松麦村修建不到一年的公

— 2 — 路损毁已经很严重。

(三)、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大,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和省补助,州、县无配套资金。中央、省投入资金是按照全国和全省的标准来投入,得荣县境内山高谷深坡陡,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修路成本高,全县公路建设面临的资金缺口大。

(四)、公路路政管理亟待加强,还未完工的村级硬化道上到处都是沙石堆积,施工混泥土也堆放在硬化道上,还未完工的村级公路已是面目全非,这些违规现象无人问津。广大群众爱路护路管路意识淡薄,村民们无公路养护意识,始终认为路坏了,有国家修,甚至还认为现在的硬化道根本不需要养护还有这种的想法。

(五)、交通局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现有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年龄大也没有专业技术资格,专业技术人员所剩无几,导致交通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

三、建议对策

(一)、一是加强村级公路安全防范设施,及时做好标示标牌护栏,公路内侧因雨季原因堆积的泥沙石,定期清理,使公路畅通,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二是注重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全面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条件。要强化农村公路防护设施和安保工程,处理好公路建设与周围环境和

— 3 — 谐的关系,解决好病害、急弯、视觉不良、排水排洪不充分、安全设施缺乏等问题,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性能,保障行车安全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三是因我县地域的制约,乡道、村道公路路线长、路远量大,施工难度更大,称之为天路一点都不夸张,养护及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光靠交通部门机械清理养护是远远不够的,县上要想办法加大养护资金投入,老百姓也要投工投劳或集资。

(二)、在乡、村公路前期施工时,对公路的各项建设把好质量、监督关,特别是对隐蔽工程要监督到位,承包工程方面必须防止层层转包的违规现象,把好这些乱象关,杜决出现不必要的质量问题,监管机制一定要畅通。精心组织,加大监管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质量保证。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监理控制、施工负责”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验收把关,完善公路质量监管体系,力争实现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全覆盖。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尤其对施工环境较差、难度较大的项目更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三)、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我县因地域制约,乡村公路山高路陡而线远,施工难度大,除少数部分公路外,都可以称之为天路,所以争取到的资金都要捆绑使用,这样出现资金上的缺口比较大,故县政府及交通部门想办法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

— 4 — 的项目资金,一方面逐步解决公路建设中历来的资金缺口问题,另一方面使我县的公路建设顺利实施,缩短我县与周边县公路建设上的差距。

(四)、完善公路的管养机制,并要有硬性的奖惩机制,广大干部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要改变,不仅广大干部群众要有爱路、护路从我做起的大局意识,而县财政部门要投入必要的养护资金,坚决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做好建养并重、有路必养、使乡村路保持一个良好且畅通的状态,少点隐患,多点养护和管理乡

1、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建设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增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边缘地区倾斜力度,优先安排主干村道公路的规划建设,确保能够解决更多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2、多方筹资,政策配套,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工程建设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希望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做到标准一致,项目资金从一个口子

— 5 — 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样的建设,出现不同的补助标准和项目重复实施的现象发生。

4、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交通方面的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到交通行业服务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政策,壮大交通行业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围绕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把交通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纳入到交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之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交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5、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环保节约”的理念,鉴于我县农村客运班线日常管理和场站建设的客观需要,从关注民生出发,按照“统一规划、功能配套、分开建设、分步设施”的原则,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总之,农村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养管”,我们要正确理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关系,坚决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做好边建边养工作。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做到长效管理、做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使农村公路保持长期良好的技术状态,更好的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 6 —

第三篇:武汉人大关于赴南京等城市学习考察全域旅游工作的调研报告

4月中下旬,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赴南京、常州、无锡、湖州和上海等地调研全域旅游工作,实地考察旅游项目10个,召开对口座谈交流会5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调研的目的任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决策部署,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要对“优化旅游供给,推动武汉全域旅游大发展”开展专题询问,并结合听取和审议《武汉市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作出关于加快武汉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决议。本次考察调研,主要任务是学习借鉴外地城市发展全域旅游工作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全域旅游大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任务。

此外,本次考察调研还加强了武汉市与外地城市的交流,通过邀请当地旅游行业优势企业来汉投资发展等方式,共同推进城市间旅游合作。

二、南京等城市开展全域旅游工作的经验做法

(一)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成为共识

南京市于2017年出台《关于推进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编制了《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并专门成立了创建办公室。

常州市所辖的溧阳等4个直属市区申报创建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均将该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无锡市于2017年10月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提出“把无锡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意见》、《推进无锡市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湖州市2016年出台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两个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国家一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的奋斗目标。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不仅成立了湖州市旅游委,市编办还专门批复成立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分局等机构,“1+3+N”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在旅游用地、产业融合、旅游统计、多规合一、公共服务、乡村旅游、滨湖度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旅游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注重发挥国有旅游投资企业作用

南京市在夫子庙改扩建江南贡院,并在原江南贡院以地下4层结构建成中国科举博物馆。该改扩建工程全部由财政资金投资建设,建设后由国有公司运营管理,确保高质量、高档次和高品牌。

无锡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市政府和市国联集团、市政公用产业集团、太湖新城集团共同出资,以市直属公园景区为主体,整合惠山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组建成立无锡文旅集团,直属市政府管理,下辖包括太湖鼋头渚、惠山古镇等国家5A级景区在内的5家景区。近年来,该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市级文化旅游设施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主体。无锡市灵山拈花湾小镇作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业购物、禅修体验、康体养生和大型户外实景演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小镇,全部由国有企业灵山集团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是运作较为成功的文旅小镇项目。

常州市环球恐龙城创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4800余亩,由当地国有旅游公司全资建设,是世界最大的恐龙主题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该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涵盖主题教育、主题游乐、主题环艺、主题演艺、主题商业以及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媒体设施在内的主题公园“5+3”发展模式,其核心景点“中华恐龙园”在全亚洲数千家主题公园中名列第11位,居中国第5位,处国内主题公园业界第一方阵。该项目2007年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公园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已向河南郑州等地输出自主IP设计和运营管理团队。

(三)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最大限度开发利用

1、重视旅游功能区行政体制建设

南京市秦淮河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夫子庙管委会,对景区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有效推动这一旅游特色街区公共服务功能齐全,旅游配套设施完善。

无锡市春秋淹城遗址公园主管部门以保护遗址核心区为基础,在旁边开发建设了春秋文化园,打出“春秋看淹城”的品牌,同时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了淹城动物园,形成一主两辅、三园鼎立的格局。三园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客源市场,带动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送,既有效保护了遗址,让文化遗址价值得到最大传播,同时又形成强大的客源市场,确保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

常州、湖州等地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府以环境整治、污水处理、气电网建设等为重点,引导作用发挥到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上海市成立浦江游管理公司,对原来从事浦江游览的30余家游船公司和10余个码头实行统一管理和规范服务,统一售票点、统一售票价格,统一分成,统一上下码头,彻底扭转了此前市场割据,竞争无序,管理混乱,游客投诉不断的局面,整个浦江游览旅游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游客满意度大幅上升。

(四)以精品民宿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大发展

南京市重点推出了关于推进乡村民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无锡灵山拈花湾文旅小镇整体建筑风格融入中国江南小镇特有的水系,其中精品民宿建筑风格独特,美轮美奂,实现了自然、人文、生活方式的有机融合。无锡阳山田园东方作为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以“田园生活”为目标核心,贯穿生态与环保的理念,将田园东方与阳山的发展融为一体。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促进了“三农”建设和发展。2017年来自田园东方的基层实践,源于阳山的“田园综合体”一词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湖州莫干山裸心谷是南非人高天成创办的洋家乐项目,面积仅60英亩,谷内建筑均为树顶别墅和夯土小屋类精品民宿。民宿周边绿树环绕,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有的环境地貌,将舒适、雅致、华丽、自然融合在一起,深受游客追捧,供不应求。2017年实现营收17亿元,每间房间上交利税50万元。该项目适应当今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引入民间资本开发建设,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带动了周边乡村游,使莫干山休闲度假旅游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三、关于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使其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并在全市全面贯彻落实

目前,我市还没有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目标尚未确定,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区旅游发展不平衡,旅游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旅游用地指标短缺依然存在,这些都是制约我市全域旅游大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靠一项项久久为功落实解决,更要用全域旅游的新理念去统筹、引领和推动。

(二)进一步加大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1、建立统一高效的旅游管理机制。推动实现旅游业从单一部门管理向以旅游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协同管理转变。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市级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职能配置,调整旅游管理体制和机构,提升旅游宏观管理能力。

2、整合各区各部门旅游资源。针对我市旅游资源分散、多头管理、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切实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推进重点国有景区资源实施“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促进资源景区化,运营企业化,整合规模化;完善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各区、旅游功能区开展旅游资源整合改革;将旅游规划纳入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等整体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优先保障旅游项目用地指标,将旅游用地价格与工业用地价格同价对待。

3、整合城市旅游营销资源,打造区域整体品牌。统筹市区相关部门、单位用于旅游发展的财政资金,鼓励社会投资的重点景区和旅游企业自愿参加,对外开展武汉旅游整体营销。充分利用全市外宣资源和渠道,在武汉城市形象宣传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统筹安排全市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营销内容,加强对全市文化、体育、商贸、教育、科技、会展等多领域特色资源的宣传推介,打造武汉旅游整体品牌。

(三)进一步壮大旅游国有投资集团实力,充分发挥国有旅游企业作用,使其成为武汉旅游投资建设市场主体

近些年来,市旅发投集团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域旅游大发展需要。目前该集团正在开发建设的最大旅游项目(总投资365亿)——长江非遗小镇项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选址基本确定,但由于供地指标问题,迟迟不能开工建设,项目推进缓慢。政府授权委托市旅发投集团作为开发建设和运营主体的两江四岸核心景区——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由于体制问题,进展缓慢。因此,还需要在资金、人才和政策方面加大鼓励和扶持力度,推动相关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游品质

目前我市乡村旅游还处于以赏花游、农家乐为主体的观光游阶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民宿。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规模小、档次低,还没有一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下一步,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行动计划”和“三乡工程”,着力打造100个乡村旅游点和“三乡工程”旅游示范基地,通过发展精品民宿、特色农庄、汽车露营地、后备箱工程、研学基地等新业态新产品,鼓励扶持航空飞行、冰雪运动等特色文旅小镇建设,重点扶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实现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教育、商业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第四篇:全域旅游

去年河南旅业实现双"破五" 2016全力攻旅业转型

2016-02-26

中国网2月26日讯 记者从河南省旅游局获悉,昨天,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河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寇武江做了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去年河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了双“破五”,分别达到5.18亿人次和5035亿元。

截止“十二五”期末,河南省年均分别增长14.9%、17%,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会议指出,河南省旅游业总体呈现五大特点,即旅游业发展氛围浓厚,产业素质明显提升,转型步伐加快,品牌建设影响广泛,市场秩序规范。

寇武江指出,“十三五”预期目标是:全省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13%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省正处于旅游形式良好,但也存在着多方面矛盾的转型关键期。“2016年是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全省旅游业要坚持观念转变与结构调整同步、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并重、硬件完善与软件提升并举,做精旅游产品,做大客源市场,做优旅游服务,做靓主题形象,做高综合效益,立足实际情况,克服井喷式市场需求等多重矛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打造新支撑。”寇武江指出,2016年旅游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8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以上。

会议指出,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市场开拓为抓手,突出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保护优先,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化、个性化、标准化转变,倾力打造旅游品牌,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扶贫攻坚,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形成河南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常态化。(伍策 一剑)

全域旅游核心发展理念:

1、全地域: 整合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吸引物要素,将整个地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

2、全领域: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成规模”的泛旅游产业格局;

3、全要素: 不仅要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还要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带给游客完美的旅游体验。

4、全方位: 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破除壁垒,实现多规合一,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

5、全过程: 实现游客整个旅行中的全程化服务。为游客打造“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的完美之旅,为游客带来“商务、养生、研学、休闲、情感、探奇”等多元化的“旅游盛宴”。

6、全行业: 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都要找到自己位置,怎么做?如何做?都是围绕旅游业。

7、全时间: 实现全年旅游,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转变。

8、全社会: 引导社会各个层面,调动社会大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出谋献策,建言出力,都来投入建设旅游。

9、全产业: 创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地域文化融合,与特色资源融合,与大网络空间融合,力求在泛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赢取主动,谋求产业转型新跨越。

1

10、全空间: 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全新资源利用,所有地方而不是单独景区旅游,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全域旅游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2016年金猴闹春,开年出现了很多的火爆词语“IP”“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等等,对于全域旅游这个名词,是在2016年1月19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在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又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引发整个旅游行业及各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思索。笔者在这里就全域旅游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和探索。

一、什么叫做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这个名称其实很早就有不同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来了,当时作为一个新创名词,没有引起行业的关注。例如奇创规划院和北二外的厉新建教授都曾先后提出来过类似的概念。笔者觉得其实全域旅游是之前的区域旅游和整体战略结合的升级版,是单一的旅游景点和目的地以地域扩展的一个方式。是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规划及整合营销的结合。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链协作和产业升级的途径。

二、全域旅游的意义

1、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出路。在2016年1月11日,汪洋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大力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对于旅游行业的供给侧,包涵了一个区域的酒店、景区、餐厅、车队、旅行社等等旅游行业相关的企业及其服务和产品。其未来发展,则要根据市场和目标客源的需要,相互结合、统一协作,方能以更好的营销方式和服务水平来适应终端市场的需求。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当然也更好的诠释了旅游供给侧改则的方向。

2、全域旅游是应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侧的产品升级版。2015年国内旅游已经突破40亿人次的出游市场,出游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周边游到度假休闲,从自由人到跟团旅行,从商务会议到高端定制,不同的出游客源市场的要求也各自不同,随着80、90后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后,所有的旅游产品都需要随着市场客源的需要升级和改变。过去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步失去了吸引力,这从旅游的散客和团队的比例基本达到7:3上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全域旅游的思维也正是可以应对需求侧客源大潮的一个方式。通过全域协作和整合,到全体营销和服务,最后到全员树立口碑和品牌。

3、全域旅游是区域旅游产品营销及整合的创新版。过去我们提出过打造某个景区为旅游目的地,即使是有打造一个区域为旅游目的地的想法,多数是停留在区域的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上。全域旅游的概念是基于旅游产品的营销及整合的创新上提出来,那就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全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更是需要调动区域内的各种旅游服务企业,不但拿出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更需要把各自的产品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旅游产品。这种有机的结合,需要有协作的心态,更要有全局的观念,也需要有效的营销思维和促销方式,

2 并且可以与其他的旅游产品和企业服务融合。

4、全域旅游会加速区域旅游的产业布局融合与协作提升。当一个地方提出全域旅游目标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布局与协作。在以前传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一般都是旅游企业自己分析市场及需求,所有的营销传播的渠道基本都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的协调和产品的差异化基本没有做过多的思维。也正是这样才造成部分区域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形势严峻。当全域旅游的思维出来之后,旅游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可以结合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的服务及产品,同时利用不同的产品的优缺点的互补,来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新产品和竞争优势。

5、全域旅游会促进区域内不同旅游产品供应商的管理服务提高。在全域旅游的整体模式下,在区域内的不同的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如果在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产品打造和营销品牌传播,那么对供应商企业的管理上也会有更大的提高,会在区域内形成高等级的产品服务的聚合,并且逐步由市场的手淘汰管理差服务差的企业和产品。同时为了维护新的聚合性产品和品牌,各供应商之间有一定行业自律的约束和协作的条款,来促进品牌的提升,最后达到共同建设区域品牌的目的。

6、全域旅游加速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过去的区域化发展的思路演变到今天的全域旅游的模式,这也是一个从传统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更是一个从初级产品往高级产品升级的过程。当全域旅游的概念实施后,从一个区域整体发展去布局,从一个区域所有旅游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服务和管理,整合和协作都是一盘棋去看,会加速区域旅游的品牌传播速度,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更符合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并且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有更强的推动力和提升力。

三、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旅游企业的应对与思考

1、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思维转变。当我们谈到“旅游供给侧改革”说到“全域旅游”的时候,很多的企业都感觉到可能是一个机会,也许会有政策和方向的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大潮中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服务及产品的供给商,应该首先从思维上转变。先要开放企业的经营思路,从单打独斗到愿意协作,从靠自己到愿意整合,从自己为自己摇旗呐喊到愿意共同打造创新产品及品牌。只有先从旅游企业的内部观点先转变,才是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大潮的基础。然后,就是旅游企业的传统的算账方式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舍弃一点暂时的利益,需要让出一点眼前的收入,用包容的态度主动联手主动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新的区域旅游的产品。

2、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中的顺势和借势。全域旅游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原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演变,在现在的国内的旅游企业来说,国内的旅游大的OTA发展到今天基本都出现了各种瓶颈,而对于区域化的平台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过去我们去海南上去哪儿网查,我们去云南到携程网看,我们去黄山登陆驴妈妈网了解„„

这些大的OTA真的很专业么?为什么游客不能去海南到海南的平台,去云南到云南的平台。其实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全域旅游的发展未来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方性的旅游综合平台,他们一面携区域性的优势,一面以更接地气的价格和服务来提供更好的产品。那么旅游企业在这样的大潮之中,顺势发展借势而为,积极主动的转换角色不就是一个更好的做法和发展方向么?

3

四、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

1、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的角色扮演。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局或者旅游企业的战略,更是一个区域的地方政府发展的战略。结合全域旅游的战略,需要制定一些的地方性法规,发布一些地方性鼓励政策,协调相关的政府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和管理能力,同时用行政手段加市场手段结合的方式,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来保驾护航,指导规范。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需要做好裁判员和指导员的角色。既不能过多干预市场的发展,同时又可以规范引导,并给予适度的鼓励和奖励。制约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也正是作为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指导及规划。

2、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在哪里。全域旅游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着力之处,也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升级版本。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一个好的方向和方式。但是,作为全域旅游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呢?首先就是政府的战略和市场战略的结合。在国家旅游局的262个全域旅游的示范区,有些区域都还没有具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现在提出来全域旅游还是有一段路需要走的。所以当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不能落地的时候,那么全域旅游就是一个书本上的词语,无法实施。另外就是全域旅游实施中各个旅游企业的协作和整合,我们看到很多的旅游联盟和各自旅游联合体都是开始的愿景非常好,但是慢慢的都是各算各帐逐步消失无影无踪。对于全域旅游的参与企业,不应该是区域内的几个旅游服务企业,它应该是全体企业全员参与整体发展,那么这样观念的一致,愿景的统一,动作的协调等难点也是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最后关于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定的执行和标准,也是影响着全域旅游的效果的关键因素。

五、全域旅游的思考综述

全域旅游其实不是什么鬼,也真的没有那么神,更不是深不可测的。它更需要的是政策的鼓励与奖励,政府的支持和规范,企业的整合与协作等有机结合到一起,用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做的宗旨去做一件事。

全域旅游在2016年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的内容,经过区域内全体企业的参与并认真的打造和执行,把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的旅游产品,同时也是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和品牌传播的关键,只有全域旅游的有效的执行,最后才能打造出更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增加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第五篇: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的思考

什么是全域旅游?在大众旅游时代,海南如何开展全域旅游?旅游扶贫该如何实现?“旅游+”计划如何实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如何理解全域旅游

省长刘赐贵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对全域旅游概念进行了论述,他提出,“我们要把海南全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实现‘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日月同辉”,就是海南在“多规合一”改革中推进“海澄文”、“大三亚”区域一体化,打造辐射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龙头;“满天星”,就是首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1000个美丽乡村,使美丽村镇成为宜居宜游的景点,遍布全省。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2.0时代,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这是一个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的过程。

如何开展创建工作

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海南应以全域旅游为主抓手,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精品小城镇、美丽乡村,打造多层次旅游承接的新载体。省长刘赐贵指出,推进全域旅游关键要在“全域”两个字上做文章,就是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对城镇乡村、景区景点、交通网络等全面建设、改造、提升,使全省各地都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区、旅游城、旅游乡村。

具体而言,海南要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创建工作,需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构建国家旅游局与海南省以及省级各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务实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省工作的系列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考核评价与督办方法。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进而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要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三要打造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文体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特色城镇旅游、购物旅游、产业旅游等旅游业态,大力开发专项旅游,统筹规划设计一批新的旅游精品线路。

四要为旅游注入海南文化的灵魂。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在城乡建设中植入文化元素,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产品,赋予节庆赛事活动文化意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五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全省旅游道路服务体系工程、旅游便民服务工程、旅游厕所建设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工程、旅游信息咨询工程等5大工程的建设。

六要加强全域旅游宣传推广。要创新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促销会、展览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开设全域旅游专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我省全域旅游工作及成果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其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

七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加快完善地方旅游标准体系,推进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旅游企业质量等级和诚信等级评定,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控制,强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旅游监管,优化旅游环境。

八要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全域智慧旅游岛。加快改善旅游区互联网基础条件,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在线旅游创业创新及宣传推介。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岛,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九要加强人才培养教育。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国际习惯、国际标准和国际礼仪培训;设立专题班,有针对性地对各市县、乡镇、重点旅游区、旅游院校、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全域旅游专题轮训;支持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发挥好“候鸟”人才的作用。

如何实现旅游扶贫

海南在全域旅游的推进中,努力做到精准施策,促进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省旅游委将广泛动员旅游行业和相关部门力量,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确保“十三五”乡村旅游扶贫任务起好步、开好局,具体而言:

一要壮大乡村旅游,找准旅游扶贫路径。指导帮助贫困户以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民宿等方式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指导组织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贫困户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通过资金、人力、土地等资源要素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等方式让农户入股分红。

二要优化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扶贫标准。旅游扶贫要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整合资源、政策、资金,合力支持贫困村项目建设,共同推进全省旅游扶贫工作。指导市县政府对具备旅游脱贫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六项基本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即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点、一个农副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以满足基本的旅游接待条件。

三要引导企业帮扶,凝聚旅游扶贫力量。组织景区旅游企业帮扶周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户开办农家乐等经营点,吸收农村群众就业,探索建立农民土地入股,实施门票分红机制,在景区内免费代卖贫困村的本土农产品和旅游商品;组织旅行社、旅游公司拉动游客到乡村旅游区(点)游览参观,积极推广乡村旅游线路;组织酒店、宾馆帮助贫困村培训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等。

如何开展“旅游+”计划

省委书记罗保铭曾这样比喻,做全域旅游要备好大众旅游的“百家饭”,既有满汉全席,也有农家小炒,既有豪华五星级饭店,也有舒适安全、价廉物美的农家客栈,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所乐。省长刘赐贵在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

一直以来,省旅游委在实施“旅游+”计划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一是“旅游+互联网”。初步建成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召开了2015年海南省“旅游+互联网”大会,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与海南电信、海南移动、海南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及天涯社区、海航云科技、阿里旅行、马上游、同程网等企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在“融e购”、淘宝旅行等电商平台推出“海南旅游商城”,建立旅游营销网络,营造“旅游+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旅游+金融”。省旅游委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工商银行“融e购”海南旅游商城,面向中行香港持卡客户进行精准营销,联合海南银行推出“南海旅游乐享卡”。未来将推动设立海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优质旅游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具有旅游特色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解决小微旅游企业融资慢、融资难问题。

三是“旅游+文体会展”。以2015年为例,省旅游委积极参与、支持举办会展活动27个,其中,成功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和首届海南国际海洋旅游博览会、房车露营博览会暨中国房车露营大会、国际美食博览会;配合办好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民俗节庆;协助完成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三亚站)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等。2016年,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体会展的深度融合。

此外,省旅游委还将积极推动旅游+医疗、旅游+房地产、旅游+教育、旅游+康养、旅游+林业、旅游+海洋、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旅游+”,加出新业态、新供给,加出新价值、新惊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区域联防联控制度下一篇:企业党支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