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助推新时代

2022-09-01

第一篇:法治建设助推新时代

建设法治八桥 助推科学发展

扬中市八桥镇党委、政府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上午好!

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镇江市法治建设检查组各位领导莅临我镇,对我镇法治建设进行检查指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八桥镇党委、八桥镇人民政府以及三万五千八桥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今年以来,我镇的法治工作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主线,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总纲,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紧紧围绕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服务的宗旨,扎实开展法制工作,健全、完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为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现在,我将今年以来我镇在法治建设上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汇报的题目是:建设法治八桥,助推科学发展。

一、建设法治保障体系,形成法治八桥建设合力

第一,领导重视,对法治八桥建设的认识有新高度。对于法治建设,在我镇“三套班子”成员中,一度也曾有过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只要把经济发展抓好,其它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有的认为,法治工作是相关部门的事,党委、政府要集中精力办大事,这项工作交给有关部门就行了;还有的甚至觉得,法治建设无非就是多办几件案子,多抓几个人,社会自然就会安定下来。针对这些认识,我们多次组织“三套班子”成员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上级有关指示和文件,首先在领导班子内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重视、关心、支持法治建设成为每位领导的自觉行动。第二,组织健全,对法治八桥建设的部署有新调整。我们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各办、所、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并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法治八桥建设的各项举措。同时,我们还将法治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相结合,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努力增强执法公平性、公正性、合法性,坚持执法透明,积极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型机关,全力推动“法治八桥、平安八桥、和谐八桥”的创建工作。第三,制度完善,对法治八桥建设的规章有创举。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和法治工作的整体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首问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了管理和监督机制。严格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团队凝聚力。在重大决策、重大事件上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执政水平,做到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断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上半年,我镇在八桥镇江苏天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高强钢棒项目拆迁征地安置工作中,制订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确保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二、搭建法治惠民平台,展示法治八桥建设成果 我们加快了政法综治中心建设步伐,使法治惠民有了新平台。根据扬中市委、市政府“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百分之百”的要求,今年年初,镇党委、政府就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政法综治中心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并在年初召开的镇二届四次人代会上,把政法综治中心建设列入今年政府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从6月份开始,中心建设由“议事日程”转为“办事日程”。在机关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从方便群众的角度考虑,腾出了一楼北侧的会议室和广电站、村建办的办公室,请设计专家进行了精心设计,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一个整洁大方、宽敞明亮、布置合理、窗口齐全、设施先进的政法综治中心全面建成,并于9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新建成的中心实用面积500多平方米、投资150多万元,由综治、司法、信访、矛调、公安、村建、土管、劳保等部门组成,共有15名工作人员。中心运行一个多月来,整体效能作用发挥明显,群众办事程序大大减少,使“法制八桥、平安八桥、和谐八桥”建设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中心确立了“以和谐保平安、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工作宗旨,完善了“大防控”体系和“大调解”工作机制,制定了领导接访、带案下访等工作制度,全面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

镇政法综治中心建立后,针对过去曾经是信访大镇的历史背景,注重在化解老信访问题上下功夫,强化了老信访人群常态化管控机制。中心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化解老信访问题,为跨越发展创建和谐氛围。我镇的老信访问题主要涉及高利贷、事故赔偿、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心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涉及法律的问题法律解决”和“法律化操作、人性化处理”等办法,边排查边化解、挂牌督战、集中攻坚,形成了“老问题新解决、大问题法解决、急问题快解决”的局面。幸福村3组的两户邻居曾经因界址产生过纠纷,并已经法院判决。不久前的一天,有一方又用砖头把两户之间的通道堵了起来,双方风波又起,另一方准备到市政府上访。八桥镇政法综治中心得到这一信息,迅速组织综治、司法、信访、村建等部门的人员上门调解,最终通过多次反复的工作及方方面面的渠道和关系,平息了这起纠纷,制止了一起可能导致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我们落实了法治惠民的具体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重点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在环境保护、食品药品流通、卫生服务、弱势群体救助、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以及职工维权等方面,寻找切口小、影响大、见效快的具体案例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六月份上旬,镇劳保所还专门为失业人员和再就业人员举办了一场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讲座。针对失业人员和再就业人员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劳务纠纷的特点,讲座着重选择了《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与劳动者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辅以案例进行讲解和说明,得到了参加讲座人员的肯定。

我们注重发挥老法律工作者的作用,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我镇有一批退休退职的老法律工作者,他们法律知识渊博,工作经验丰富,联系群众广泛,我们经常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相关活动,恳请他们发挥余热,协助我们做好法律宣传、民事纠纷调解等工作。原永胜镇的司法助理虞兴才退休10多年来,共受理并调处各类民事、经济纠纷400多起,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400万元。将自己的余热无私地奉献给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事业上。

三、营造法治宣传氛围,突出法治八桥建设主题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为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领导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坚持带头学法用法,利用每周四的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市委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法律培训和法律法规考试,以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和运用法律能力。贯彻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镇政府正着手制定“六五”普法计划,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上级政法、综治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法治八桥建设的实际,六月份,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法治宣传月活动。在全镇进一步营造了学法、知法、守法的浓厚氛围。活动中,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法治宣传月活动计划,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宣传主题和宣传重点,对宣传形式和宣传方式提出创新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成立了由党委政法委员任组长、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朱文生任副组长,综治、法治、司法、派出所负责人组成的法治宣传月领导小组。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也成立了工作班子,强化了对宣传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责任,为创造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月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活动期间,我们一是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党政联席会、综治委会议、各村充分利用6月份的党员活动日、村干部工作会议等对法治工作的重点、方针、策略以及我镇法治建设的目标等都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较好地统一了广大党员干部对法治和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利用广播、专栏、横幅等进行了宣传,镇广播开辟了法治宣传月自办节目,各村编辑了广播宣传稿,由村主要领导进行广播宣传,与此同时,各村(社区)、单位在宣传栏内张贴了宣传资料。全镇共拉宣传横幅22条,张贴宣传标语近千条。宣传标语覆盖全镇各个村民小组,使广大群众强烈地感受到综治宣传月的浓烈宣传氛围。三是印制了1.2万份《关于法治暨平安建设进万家的倡议书》,发放到全镇每一个农户家庭,倡议书对法治八桥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宣传,倡议全镇广大农户以及每个公民在积极参与法治八桥建设、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弘扬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8个方面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平安八桥”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聪明和才智。通过倡议书的发放宣传,真正使全镇广大党员干群明确了综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平安建设做贡献,广大党员干群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共同为平安建设做一份努力。四是开展了综治暨禁毒广场宣传活动,6月24日上午,镇综治办组织公安、司法、信访、禁毒办等相关人员在影剧院广场,开展了综治暨禁毒广场宣传活动,制作了禁毒宣传展牌、印制了综治平安建设、禁毒等三种宣传资料,全镇组织了近500名群众参加了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五是开展了法治文化书法展活动,镇综治办在全镇动员书法爱好者书写了50余幅关于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书法作品,并进行了裱装,在影剧院广场进行了展出,有600多名群众参观了书法展,为了使书法展起到教育宣传的效果,我们将书法展到各村进行了巡回展出,大约有250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参观了书法展。此举不但创新了宣传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广大群众接受了直观的教育,起到了最佳的宣传教育效果。六是各学校利用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了综治宣传活动。除此之外,相关企业也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由于我们形式多样地开展了法治月宣传活动,真正使法治宣传达到了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的“五进”要求。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镇在法治八桥建设上的几点做法。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法治八桥建设的目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法制建设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我镇将常抓不懈,扎实工作。一是继续抓好《纲要》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纲要》及其配套制度,提高全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贯彻执行《纲要》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二是认真总结以往法治建设工作和依法行政工作地经验,在实践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行政管理规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三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辩证关系、加快推进与立足现实的关系、依法办事与高效便民的关系,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四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基层政府公正、文明、廉洁的良好形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开创我镇法治建设工作新局面。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二篇: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建设法治中国,其要求为: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其中依法行政是关键因素。国家行政机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并且与公民生活现状休戚相关,因而权力大、机构多、人数众成为其基本具有的特点。行政机关能否依法办事,对公民也起到了榜样性的作用。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百分之八十均须行政机关执行。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决定我国能否顺利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键词:严格依法;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法治中国建设

从依法行政在法治国家建设以及政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可诠释其对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认识与意义。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和方式从事活动,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

1、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

1.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法律与人民意志的统一。从而把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党更加成熟的表现。

1.2 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社会主义法制将人民的民主权利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1]。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破坏和损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保证全国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利,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序进行。

1.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均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国与国之间约定的法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则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2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

2.1法治原则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则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从法治原则的角度而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的核心应该是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在这三者之中,依法立法是基础,独立司法是保障,依法行政才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80多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700多部行政法规,地方政权机关制定了4000多部地方性法规,其中大约有80%的法律法规要由行政机关去贯彻落实。于2012年12月4号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 周年纪念大会中指出:“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公民及部分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较弱,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加以解决。因此,依法治国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依法行

政。必须加强依法行政的法制建设,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公共事务中严格做到依法办事,做到政令畅通,执法如山,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2.2权力制约

从权力制约的角度而言,依法行政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所在。法治的核心是有效地约束公共权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治权,治权的重点又在于治行政权力,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制约国家机关的权力,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是现代法治的宗旨,也是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宪法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极其广泛的权力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中最为活跃的权力,行政权最易膨胀,其需要自由但也容易无度,最需要控制但最难以控制。这种无所不在的公共权力必然需要依法制约,也最需要公众监督。行政权力也很难制约,行政权与立法权和司法权不同,可以为被管理者设定义务,可以独立实施行政处罚,在管理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如何实现依法行政,应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2.3民主政治建设目标

从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来看,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只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公民依法尽义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法律法规能够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切实的遵守,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升,社会力量这随之增大,大多数人意识到行政权力对公民自身权力的利弊。例如,行政诉讼法把法院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称为“合法性审查”,也就是把行政机关看成是执法机关,要求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合法的条件是:证据确凿,即以事实为根据;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即以法律为准绳;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这就与司法机关在性质上一致。由此提出依法行政,反映了人们对行政机关法律性质的认识逐步深化,可见,如何将依法行政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称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该问题,关键还在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其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不奉行法治原则,谈不上依法行政。人治与主观随意性相联系,权力的行使由个人意志决定;依法行政与法治相联系,权力的行使以人民制定的法律为依据和评判标准。依法行政原则的确立,对于我国这样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更加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当前推进依法治国难点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要切实贯彻依法行政。法治的本来含义是指“法的统治”,即法居于国家与社会的统治地位,在真正的法治社会中,国家机构本身也受法的统治,即受法的制约和监督,只有在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情况下,才意味着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在实践中通常流行的所谓“权大于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行政权力大于法律、行政权力不受法律的制约,这显然是与法治的原则背道而驰[3]。

2.1职权行使不完善

从实践看,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行政机关。行政权力行使的特点之一是首长负责制,是命令和服从。同时,行政事务的繁杂性和紧迫性,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强调办事速度,强调行政效率,并给予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以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方式上的这些特殊性,使人们习惯于按个人的意志行事,忽视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与其他国家机关相比,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方面,自然会增加不利因素。因此,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行政程序法,力图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提供基本的行为规则,使行政机关与法院一样均受程序约束,以保障依法行政。只有在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的情况下,才意味着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

2.2法律执行难度大

一方面,由于行政部门是主要的执法机构,法律赋予公民、法人的权利能否得到实现,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而颁行的禁止性规定能否得到遵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机关的执法行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的制止有赖于行政机关采取措施。如果行政机关勤政廉政、严格执法,自然会为全社会形成表率,法治的实现也就顺理成章。有些法律明明是这么规定,现实却

没有办法执行下去,主要是因为政府机关不严格执法,甚至循私舞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欺压百姓,视法律为废纸,法的秩序也就荡然无存[4]。在此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要求公民守法。另一方面,行政机关握有强大的行政权力,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具有官本位思想传统的社会,崇尚权力比限制权力的观念在社会中更为流行。如果行政机关不能严格遵守法律,则其行政权力将很难受到限制,而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实践中出现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滥用权力等现象,都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难以保障严肃执行造成。

3.3行政权力过大

我国长期以来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很少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提出要求;而是把“依法”看成仅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我们一直把公、检、法称为执法机关,只有执行刑事法律才是执法,才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并不把行政机关也看成是执法机关。尤其应该看到,行政机关在发挥其行政职能时,与公民、法人之间常常要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此种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依法治国需要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最重要的内容。法治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适用和至高无上;法律平等地约束社会一切成员的法治原则,必须经由公正的司法活动贯彻实施。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权力机关的意志主要通过其所制定的法律表达出来,因此,行政权力管理范围大于司法权力,司法权力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导致行政权力过大。行政机关发布行政命令、制订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解释行政法规等,都被认为是行政权的行使,而作为被管理者的公民、法人必须遵从。至于这些抽象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合法,极少有人提出疑问。把行政机关列为执法机关,称为行政执法,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行政诉讼法颁行以后的事。但至今仍有人只把部分行政机关称为执法机关,而将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排除在外。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此以前就不存在行政执法,而是说,人们尚未将实际存在的作出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机关,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和要求,恢复其执法机关的地位。认识上的这种偏颇,自然也将增加依法行政的难度。

4继续推进依法行政的策略

如何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六个方面:提高能力是前提,转变职能是基础,科学决策是关键,规范执法是核心,制度建设是重点,加强监督是保障[5]。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核心在落实,最重要的是要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有个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完善政府职能

组织结构决定政府的机构、职责、编制等行政资源的配置形式、相互关系及运行效率。针对当前政府结构中存在的职能交叉、权责脱离等问题,应简化职能部门,优化机构设置,改变管理过散、分工过细的机构,整合调整职责交叉重复、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和责任,理顺上级部门、垂直管理机构与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关系,强化各部分之间的制约协调关系。

4.2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地方的关系, 明确政府职能边界

从政府与市场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减少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加强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一线监管。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在目前民政部门、主管部门双重管理体制下,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渐渐成了与主管部门“合署办公” 的半官方机构,行政部门权利外延的“二政府” “养老院”等问题,将行业协会这类社会组织从行政部门完全剥离出来,加快实施政社分离。从政府治理向政府管理转变,以向社会购买服务、加强监管和引导、建立完善适合公众参与的制度性框架等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4.3完善监督体系。

建立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审计部门向全国人大定期汇报制度, 凡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统计数据及计算方法, 应及时公开;在公务人员的监督方面, 要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 扩大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转移支付等领域的公开内容, 详细公布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计

算方法。完善相关的司法保证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行政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选取“民告官” 典型判例, 进行适当宣传; 鼓励公益诉讼, 允许集体诉讼, 以减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5结语

庞大的行政执法队伍,在法律意识方面的水平和修养极为参差不齐;从而实现所有的行政领导均树立起在作出重大决策和决定以前,都问一问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使广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明白作出任何一项涉及公民权益的规定和具体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等等,这决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更何况许多行政行为与金钱利益直接关联。也许这需要一整个历史时期,有赖于各项制度的完善和强有力的法制教育。为实现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殷啸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1(1):12-13.

[2] 徐汉明,林必恒,张孜仪.论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的科学构建[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8(3):32-33.

[3]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努力建设法治中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3,3(5):16-18.

[4]张双刀.依法行政看重庆[J].公民导刊, 2014,5(1):74-76.

[5] 单一良,姚炎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确保法律正确实施[J].21世纪, 2013,12(1):121-124.

[6] 王发棠,张锡恩.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性飞跃[J].东岳论丛, 2014,12(1):121-124.

第三篇:唱响法治建设主旋律助推印江经济快发展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大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法律‚六进‛为载体,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能力为主线,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切入点,‚法治印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印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超前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几家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法治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各尽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2、强化督促,跟踪落实。县委、政府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为了使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实行几家班子分管领导联系乡镇和‚示范单位‛,相关成员单位联系村制度,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3、创新载体,确保实效。坚持法治建设与党建扶贫工作相结合;与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与文明县城创建相结合;与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着力打造‚法治印江、和谐印江、幸福印江‛,明确了‚示范引领、滚动发展、不断深化‛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法治乡镇、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法治社区、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社区、治安模范单位、文明卫生县城、民 - 1 -

主法治示范村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和‚法与我同行‛、‚学生带法回家‛、‚禁毒知识从娃娃抓起‛、‚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等主题实践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1、民族立法深入推进。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印江自治县法制宣传教育条列》、《印江自治县非耕地开发管理条列》、《印江自治县城镇管理条列》、《印江自治县印江河保护条列》等地方法规、规章和制,推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2、依法行政显著增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了依法行政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等;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任后法律知识培训等制度。县政府建立完善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制度;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有效,运行规范。

3、公正执法更加规范。始终坚持执法公示制度,对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执法内容等采取电视、报刊和公示栏等方式向社会公示。近几年来,没有发生因执法不当引发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事件。印江每年都要开展依法行政培训,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对政法部门开展了执法监督专项检查,建立了执法监督考评制度。同时还开展了‚千名干部进万家访民生‛、‚万名干部下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等系列活动。

4、基层政权更加夯实。县委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

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各乡镇以‚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为重点,全面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并把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在村级组织建设中,完善建立了一套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全县村级自治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村务工作已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5、普法宣传不断深化。印江进一步拓展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在该县板溪镇创建了法制宣传长廊,在印江报开辟了‚法治印江〃与法同行——‘六五’普法宣传‛栏目;开通了‚六五‛普法手机宣传彩铃;在每天的印江新闻联播前和城区治安岗亭、公交车上开辟了‚六五‛普法公益宣传广告;组建了法制文艺宣传队,深入到农村、社区和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了法制宣传挂历、年画和新年贺卡,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让法治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县社会稳定,公民安居乐业,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3年,我县被授予‚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合水镇坪楼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板溪镇调委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调委会‛。

第四篇: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等新部署新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纲领和行动指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更新思维理念,创新方式方法,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大力推进海南法治文化建设,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强有力的法治精神支撑。

构建法治文化工作新格局。我省应当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海南建设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将法治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过程,纳入美好新海南建设的总体布局。强化省委全面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在法治文化建设领域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协调督促等职能,整合政法和宣传等部门力量,组建权威高效、权责统一的法治文化工作机构,加快制定省域法治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法部门各尽其职、宣传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和公众协同参与的法治文化工作新格局。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利用法律规范性文件起草制定过程普法、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普法、法律职业群体以案释法等机制,让立法、执法、司法实践过程成为全民法治公开课。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建设方向,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德才兼备、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特区法治文化工作队伍。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完善中心组学习、讲座、培训、研讨、重大决策先行学法、考试、述法等制度,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促使“关键少数”在厉行法治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建法治海南理论研究中心,组织多学科多领域专家打造智库团队,为我省法治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建立法治文化服务新机制。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精准普法工程和法治扶贫工程,准确把握各地区法治文化服务的特点,建立健全群众法治文化需求跟踪机制和法治文化产品服务订单式供给机制,探索建立驻村法治副主任、村法律顾问等制度,推进法治文艺下乡、乡村社区法治讲堂等活动,向基层群众宣扬综合治理、法律服务、土地承包、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法律知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统筹建设集法治宣传、法治教育、法律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法治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把法治元素融入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民间志愿者等在法治文化服务中的作用,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法治文化领域,探索将财政投入以直接拨款为主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基金化等多种方式并举,创新“政府-市场-社会”共建共享的法治文化建设模式,实现由“政府一家管”向“全民参与”转变,提高法治文化服务社会化水平。

探索法治文化产品供给新路径。实施法治文化精品工程,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海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的法治文化系列出版物、广播电视节目、专栏专刊、歌曲、琼剧、(微)电影、电视剧、动漫等作品,推动法治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相融合。探索建设法治文化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文化长廊,推动法治乡村、法治乡镇、法治县、法治城市等创建评比活动,构建立体化法治文化传播网络,让人民群众走近法治、参与法治、拥护法治。组织开展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制作“法治海南”专题纪录片,积极传播我省法治建设的历史成效和最新成果。创办常设性的“法治海南论坛”,围绕法治海南重大议题交流研讨,打造知名法治文化品牌论坛。以电视、网络等媒体为平台,开设“法治海南大讲堂”,让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走进电视、走进网络,以多种形式推动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打造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新模式。探索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行政执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协同共建法治文化实践基地,打造法治文化教育、宣传、观摩、互动协同平台。大力推进普惠型法治教育,在学前、小学、中学、大学教学课程体系中全面设置法治课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培养特点,适当引入体验式、参与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完善法治教育教材建设、师资配备、经费保障等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尊崇信仰法律、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等法治意识和素养。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法治文化领域的应用,构建全媒体互动云平台,开发“公民网上学法”系统和法治文化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平台,实现法治资讯与全省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移动互联设备之间的实时互通,打造便捷化、智能化、生动化的“互联网+法治文化传播教育”模式,提升法治文化传播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第五篇: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学习领会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A.安定和有序 B.公平和正义 C.诚信和友爱 D.民主和法治

2. (

)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3. 我国“法治社会”的概念是在(

)提出的。

A.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

B.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C.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 D.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了全面深化,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A.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明确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明确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D.明确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正确 错误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正确 错误

3.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正确 错误

4.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正确 错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学学生社团章程下一篇:公安局班子对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