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10

小编精心整理了《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优秀的教学风格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教师要精益求精,风格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种升华,是我们教师生涯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风格都要为课堂教学效果服务,它是我们教师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养成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1:

中学政治课教师应有素质及养成路径

摘 要:中学政治教师是中国教师序列重要的一支,在某种程度上,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养成与提升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品质与素养,其养成路径是多元的,通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最卓有成效、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基于此,这就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其契合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需。尽管目前中学政治教师综合素质整体呈良好态势,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科学参照与必要前提,但其中存在的不足亦不容小觑。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师;素质提升;路径;新课程改革

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养”。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中学政治教师是中国教师序列重要的一支,建设一支高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对于中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养成与提升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工作的延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打铁还须自身硬”,先有好教师,才会教出好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品质与素养,其养成路径是多元的,通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最卓有成效、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其契合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需。尽管目前中学政治教师综合素质整体呈良好态势,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科学参照与必要前提,但其中存在的不足亦不容小觑。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力求对加强与提升中学政治教师素养话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中学政治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1.高尚的职业操守。恪守基本的职业准则,践行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的职业观与信念,这是政治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育人,价值取向在育德,即通过提高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水准,且外化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培养教育主体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政治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工作学习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才能身先垂范,去影响、感染受众,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进而圆满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当前,推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实现素养教育真正实施落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等都向政治教师职业操守与良知提出了严峻挑战与更高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恪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乐于供献、甘当人梯、锐意探索等优秀道德品质和职业理念,做一个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的人民教师。

2.扎实的职业知识。教师的职业知识是指,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以及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学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作为政治教师,基于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及文理分野的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也许不是短板,欠缺的往往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和选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是专业知识的重中之重,这些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另外,政治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阅历等在自我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受众一起分享,有助于拉近彼此距离,增强教育效果。因此,普通文化知识是前提,学科专门知识是核心,教育学科知识是条件,自我实践知识是补充。要想圆满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雄厚的知识功底,扩大自己的视野,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又要研读相关学科内容,从而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收放自如,得心应手,切实达到与实现教育目标。

3.娴熟的职业技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巧,课堂组织艺术,教学方式选择和运用策略,捕捉信息、沟通与交流能力等诸方面。首先,政治教师要具备理解学生的能力,因为教师以学生为教育受众,应该熟悉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关注他们的认知特质、学习方法及影响因子,熟悉其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等各种情况。其次,政治教师要擅长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是政治教师必备的重要技能,这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最后,政治教师要有发展自我能力,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与时俱进,注重自我发展,具有自我发展潜能。教师要能够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利用各种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教学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促进教学相长。

二、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养成路径

1.加强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培训。中学政治教师来源广泛,教师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毕业于国家本科院校政教专业,有的是专科政教专业出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教师是“半路出家”,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政治教师这个岗位,由于之前没有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与培训,教学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即便是那些在中学政治教师岗位上有资历的老教师,由于毕业时间久远,知识更新速度也让他们在教学进程中往往也力不从心。因此,加强中学政治教师培训工作,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在内容上,必须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培训内容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契合。在方式上,我们要打破单一的教师培养体系,吸收非教师教育系统的力量,形成多样化的教师培养体系,鼓励中学政治教师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教育专业训练,从而有利于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促进中学政治教师师资培养教育的专业化、多元化、开放化。此外,要坚持高校外部培养与中学自我培养相结合,讲授与交流相结合。一方面,中学应该定期派遣政治教师去相關高校研修或者开展网络学习,及时“充电”,接受院校系统的专业集训,从而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另一方面,中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邀约有关高校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讲座,在一线课堂上为学校政治教师做现场指导,以此搭建学校与专家学者对接的平台,实现学校政治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

2.促进中学政治教师校际交流。中学政治教师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学校优良的教育资源,是提升政治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挥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中国的中学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在硬件与软件及教师的配置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使各地中学在办学水平、教师素养等方面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择校之风不断蔓延,无益于中国中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作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就有责任、有义务把薄弱校的教师派遣到教育水准相对较高的学校去开展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中国中学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具体要求:相关部门及学校在开展此工作之前,必须做到统筹安排,从资金配套,人员分配,目标学校遴选,到经验交流,示范带动都要统筹兼顾。校际交流的重心在于提升薄弱校的教师素养,同时,目标学校也可以向学员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推动交流双方共同提高。

3.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指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目的的一种研究形态”。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开展研究。该研究适应于学校自我情景,直接面向与服务于教学。这就要求选题要基于学校内部和教师常规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把教师在开展新课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等方面作为研究视角。校本研究是从学校内部铺开,推动新课程改革,每个教师都是改革的动力源,这要求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校本研究。校本研究的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关键人物发起的研究;学区联片研究;中心学校辐射研究;“先导小组”式研究;项目合作研究等。每个学校基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开展这项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一切以本校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基点,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盲目照搬兄弟校的做法,那可能会东施效颦,与校本研究的初衷背道而驰。

4.强化中学政治教师自主学习。中学政治教师素质提升最為关键的环节还是强化自主学习。教师要具备渊广的学识,就需要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理论,拓展专业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教师自主学习范围广,途径多。从范围看,既要研读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经验,又要学习教育理论等教学相关知识。在学习途径上,教师可以从书中学、从教学中学、从日常生活中学、从新课改中学、从社会中学。无论何种学习方式,学习效果都取决于教师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要认清教育改革的形势,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有危机感、使命感,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学政治教师愈益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N].人民日报,1999-06-16(I).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I).

[3] 吕守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J].华中师范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4] 宋佳.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资格专业养标准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朱坤

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浅析教学风格养成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影响

摘要:优秀的教学风格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教师要精益求精,风格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种升华,是我们教师生涯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风格都要为课堂教学效果服务,它是我们教师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养成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现在的中学生是一个年轻人的群体,年轻人往往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关心,良好的教学风格不仅能让学生认知一门课程,甚至还可以改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我们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自我教育风格的形成,从而打破我们常见的一些政治教学中枯燥的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为我们的政治课堂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我们知道,中学政治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政治课是枯燥的,我们中学政治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的教学风格还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断学习与进步。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风格;形成

河北省教科所政治教研处在2010年对河北省北部地区的中学生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显示:关于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学科,大概有45%的中学生选择了政治课。中学生不喜欢政治课的理由有很多,占比例最大的是政治教师讲课乏味枯燥,另外就是政治课本内容太老套、太死板,学不学都无关紧要等理由。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也发现,在考试中政治高分少得可怜,这种学而无果的特点在中学生中占很大一部分,好多学生都是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就直接导致中学生学习政治缺乏兴趣。

一、形成中学政治教学风格的重要意义

在日常的中学政治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同样也有一些中学政治教师持此态度)认为,中学阶段开设的政治课程,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学来学去也是一种无用功,这一切都使中学政治的教学处于一种极其艰难的发展环境中。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若要将中学政治教育脱离此困境,就首先要从政治的课堂教学入手,因此,中学政治教师能否形成独特的风格,将最终决定中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与成绩。

(一)有益于提升中学政治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全方面发展

中学政治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各类人文教育素材,对中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生,接受政治教育一个方面是为了高考升学,进一步学习,另一方面是接受最基本的国家社会教育。因为中学生可能有一部分会直接步入社会,在中学阶段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这些学生形成自己良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即使提前步入社会,中学阶段的知识也会推动他们在社会的立足发展,这样来看,中学政治课程对于中学生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是巨大的。欧洲著名的教育家约翰逊说过:“身教胜于言教。”我们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将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个性形成。当今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一个“十字路口”,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积累,都会帮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中学政治课中充满了各种知识,这些知识都有助于中学生全面地认识人生,正确地引导中学生对社会的思考,会对中学生产生巨大的启迪作用,也能帮助中学生逐渐变得理性与成熟。

(二)有利于推动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当前的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主力肯定是我们一线的教师,中学政治教育是政治教学的一个阶段,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因此,中学政治教学应该尽快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这具有政治意义,我们中学政治教师是否能形成独具的教育风格,也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一件大事。

二、中学政治教学风格构成的途径

(一)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要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构建平台

具体可以结合中学政治教学的特点,全方面引进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软件与课件,配合中学政治教师发掘本地区的政治教学资源,提供一些有助于教学的政治文件、免费为中学师生开放当地的政府档案馆、图书馆、政治事件景点等供中学师生学习使用。条件好的一些地区和学校可以利用双休日,引导中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全面了解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学校也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要大量使用实物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二)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要鼓励中学政治教师创新教学风格

1.开展创新性教学评价体系,将中学政治教师能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当做评价教师水平和教学业绩的重要尺码,以奖惩体系为杠杆,督促中学政治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应开展听课、评课体系,全面了解每个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个性风格,以便及时引导、扶正、培训教师风格的形成,全面扶持我们中学政治教师进行自我改革,这个工作对于一些中学的青年政治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十分关键。

(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风格的交流提供渠道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我们十分清楚“闭门造车”的不足,特别是信息文化大发展、大传播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有开放的意识,应该不断加强地区之间、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学生交流与培训合作,从而确保我们中学政治教师教育素质的不断提升,确保教师教学风格能够健康发展。

对于我们中学政治教师而言,当前知识体系更新很快,一些原有的知识很快就可能落伍,因此我们教师本身也要有继续学习的意志,要多发掘新观点,多了解各类政治教学研究新主张、新思路,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我们政治教学的有序开展,对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我们也要多学习,多研究,这样方能进一步帮助我们优化自身的教学风格,还能有利于政治教学的不断创新,对促进我们中学政治教学的工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年海,《中学政治新教材新教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陆建中,《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10

3.陈菊英,《中学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

4.张武升,《教学艺术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责编 齐秋爽】

作者:金爱民

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 篇3: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创新的思考

摘要:新课改要求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必须进行创新。从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教学创新条件、突出创新教学的主题三个方面,对其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政治课;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它要求学校和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

一、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树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是包括政治课在内的中学创新教学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基础。

就传统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来说,以 “师道尊严”为依据,把教师作用绝对化,形成了教师满堂灌的格局,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从而形成了被动消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局面既不利于政治课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人生的引导。

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观,主张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尊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来说,不是消极、被动的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1]。因此,教师要主动淡化自己的权威,明确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中心”,树立师生平等观念,积极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交往式、探讨式的教学模式,提高中学政治课的“双重”功能。

二、创新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教学创新的载体。所以,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要进行和实现教学的创新,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1.提高教师的教學创新能力。就中学教学创新而言,教师是直接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其教学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从而涉及到是否能够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中学政治课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一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构成中学政治课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即作为中学政治课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熟知文学、历史、地理以及理科的一些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其二,新颖的教学理念。这是构成中学政治课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的灵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改变课程教学现状,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从而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就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而言,一般包括: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在政治课教学教学中,从社会实际层面切入,有机的将时政内容、社会问题、政治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了具体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政治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即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其三,缜密的教学研究能力。这是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许多教学的具体问题,比如,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把握“教”与“学”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过程等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事实证明,将教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是政治教师加强自身教学修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

2.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是中学政治课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师生之间不同角色的差异,必然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障碍。在创新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消除这种障碍。具体来说,课堂教学以“情”为纽带,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强调情意的教育价值,强调情知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情感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情理交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这是中学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助手”。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它以直观性、生动性、情境性的特点,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全面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2]。因此,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信息技术。

三、突出创新教学的主题

根据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包括政治课在内创新教学的主题,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创新教学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中学政治课程的内在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成功地导入的方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的教学,都有一个导入的教学环节。讲授新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知识要点,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成功的导入,往往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效果,使学生未入其课先临其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成功的导入形式是多样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什么形式,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而定,也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情况而定。但根本的是要把传统导入方式与创新导入方式结合起来,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2.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发散思维能力。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在内容上,把学生的思维方式局限在概念、原理、条文以及政策等框架中;加之应试教育模式,很难想象,这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和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发散思维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方面、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思维向外辐射,探求多种答案。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转换观察视角,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质疑相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当然,中学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思维理解方式不同于成年人,在思考问题时不可能全面和正确,在一些问题上会走进误区,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但受时空的限制,与现实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对于不断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教材往往不能做出及时的反映。这就决定了政治教学必须注重社会实际、注重社会实践。即在中学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的视角延伸到课外,一方面,进行时政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把时政新闻渗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重视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另一方面,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将所学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4]。

总之,在创新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必须突出主题,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这样,中学政治课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长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课改新理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

[2] 曾为东.浅谈人本教育思想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5,(4).

[3] 李文.对课改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反思[J].陕西教育:教学,2004,(12).

[4] 汪国栋.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堂教学的反思[J].科教文汇,2010,(1).[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张帅 杨绍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学分银行组织框架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