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技术论文

2022-04-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在新常态下,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注重“青年性、向上性、时代性、艺术性、创新性”,加快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入探索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路径。

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技术论文 篇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象出现了新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要从思想理念、机制、内容、方法、队伍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创新

[作者简介]付小玉,吉林艺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吉林长春 130021)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永恒主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政治优势,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色。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着从未遇到过的新特点、新挑战。必须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发展问题,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象的新特点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成长于社会剧烈变动的转型时期,其思维、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80后、90后的大部分独生子女普遍获得了较全面的物质营养和较早较好的智力开发,加上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他们普遍体魄健康,智商明显增高,思维敏锐,接受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同时,他们重感情、轻是非,重情绪、轻理智,处理问题时容易冲动,感情化、情绪化色彩较浓。

2.当代大学生思维多元化,具有丰富想象力,学习刻苦,优越感强,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遇到重大是非问题时,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普遍缺乏热情,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信仰有所削弱,有的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3.他们普遍兴趣广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努力表现自我。网络和信息技术是大学生普遍接受的获取知识和表达思想的主要渠道。但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一些学生是非观念不强,损坏公物、考试作弊等。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视为正常,表现出道德及法制观念的淡薄。

4.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充满活力、爱好广泛,其综合素质明显高于以往大学生。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上明显欠缺。目前在我国一些大学生身上很难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底蕴。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表现为:

1.文化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不同制度、不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在冲突与抉择中逐渐相互吸收,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思想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从而形成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一方面加深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彼此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的沟通和理解,从而达成谅解和共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文化观、生活方式借助文化全球化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渗透,从而极大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会对处于具有强烈好奇心和一定逆反心理年龄段的大学生产生很大诱惑和压力,容易使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扭曲甚至变质。

2.市场经济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导致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给处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学生以巨大冲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及信用缺失等现象,使一些大学生对现实产生迷茫的认识,价值观、人生观扭曲。

3.互联网的挑战。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网民群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为他们之间交流观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非法信息、色情信息、错误信息、虚假信息的新挑战,辨别能力差的学生极易受其不良影响从而埋下健康成长的隐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对我们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动摇。还有,部分大学生因过分关注人机对话而淡化个人和社会及他人的交往,出现孤僻、冷漠、不合群、责任感弱化等现象。如何使大学生有效抵抗不健康信息的诱惑,理性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守住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高等教育呈现出办学理念、办学主体多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特点。这必然会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带来一定影响,使他们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同时,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成分和结构更加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日趋个性化。伴随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普遍上大班课和选修课的增多,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被打乱,致使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被弱化。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只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当作专业和知识体系来讲授,或只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一些学生也只把它当作能拿学分的课程来学,其价值升华、精神洗礼、思想提高的功能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5.人性关怀需求的挑战。马克思认为,人性实际上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今天我们强调人性关怀,并不意味着我们价值观的倒退。相反,它正是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普遍缺乏人性关怀,那种一味的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尽管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代,但不少大学生身上仍然存在着自私冷漠、个性过强、公德意识薄弱等现象。一些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满堂灌,甚至对学生态度冷漠,无视学生的思想火花,从而扼杀了学生的理想及创新意识。

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应对挑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就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求,积极进行创新。

1.思想理念创新。思想理念的创新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前提。传统教育观念崇尚“师道尊严”,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育方式不能有针对性地从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出发进行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因此,这种教育观念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就必须确立“学生第一”的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完善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应提倡“学生第一”的理念,以关爱学生为根本,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把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切入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2.机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育人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机构设置多、协调不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机构边缘化、管理缺位等。因此,机制的创新刻不容缓。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学校党政领导中要有专人主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其次,要有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再次,要建立操作性强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支持,要有人财物的保障。第四,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调控机制。要建立快捷准确的反馈机制,及时对大学生群体及个人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从而避免教师空谈说教。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树名师,奖名课,对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加以褒奖和宣传。

3.内容创新。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使之既符合主旋律宣传教育的需要,又满足大学生多元的文化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实效性和说服力的重要环节。当前,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新成果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来。具体说,就是要将党的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思想等最新理论或成果充实到课堂中来,切实回答诸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基本理论问题。与主导教育内容相关的辅助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对代表全人类进步思想的西方思想家的学说、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介绍和分析,从而扩展大学生思想视域。

4.方法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必要的理论灌输是需要的,但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居高临下地硬性灌输,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贴进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情入理、入脑入耳,增强教育效果。应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方法。要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放”,走另一个极端。

5.队伍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队伍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力组织保证。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刚刚出现的新事物,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通过网络反映出的问题。

6.人文关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人文关怀,也就是要求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大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和意识的教育主体。为此,在日常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正当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对症下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这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客观条件,在教室、食堂、宿舍等硬件建设上都应考虑到人文关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时应注意就事论事,只涉及思想,不诋毁人格。通过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本位意识来实现人文关怀,增强学生是学校主人翁的意识。

作者:付小玉

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技术论文 篇2:

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注重“五性”

摘要: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在新常态下,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注重“青年性、向上性、时代性、艺术性、创新性”,加快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入探索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代性;创新性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和思潮涌入国内,不同的意识形态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导致青年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注重“青年性、向上性、时代性、艺术性、创新性”,加快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广大青年身心健康成长,对完成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注重“青年性”,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的”。[2]P86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决定了它必然为经济、政治、文化服务。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其根本任务就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从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再到促进人的发展,注重以人为本。注重“青年性”,为青年服务,始终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注重“青年性”是历史与时代的必然选择。党历来注重“青年性”,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年。革命年代,学生运动是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主要潮流。“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对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可以说,青年学生主导的这两次运动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和教育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党创办的延安学校十分注重对青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每期培养党员学生最高达70-80%,[3]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时期,青年学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习近平同志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的前途与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强大、民族振兴,青年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2000年,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重点培养。这充分说明注重“青年性”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注重“向上性”,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选择

高校是塑造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阵地,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代,以“90后”为主体的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注重“向上性”,正确引导青年辨别社会负面信息,提升青年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注重“向上性”,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具体而言,就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青年学生明白什么该坚持、什么该巩固、什么该塑造,也要让他们明白什么必须摒弃、什么必须批判、什么必须反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状况的“大数据”,诠释了“向上性”的基本成果。《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指出,在回收的2894份调查问卷中,82.7%的大学生认为“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8.1%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当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77.5%的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78.0%的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4]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向上性”特征,这要求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结合这一特征,在价值选择上注重“向上性”的引导。

三、注重“时代性”,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实需要

注重“时代性”,要求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特征。首先,要紧扣时代主题。“中国梦”是中国的时代主题,是民族复兴之路。中国梦与青年学生的梦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不仅是“中国梦”的建设者,也是“中国梦”建设成果的受益者,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夯实“中国梦”相关理论,将“中国梦”与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在“中国梦”建设道路上贡献力量。同时,要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向多层次、宽范围、全方位发展。其次,要善用网络教学。网络技术推动了工作、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网络浏览资讯、查阅资料等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在网络时代,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网络,当务之急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网络,构建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造学校课堂、家庭网络、门户网站“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激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力。第三,要强化实践育人。学习知识,运用于实践,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青年快速成长的必然选择。

四、注重“艺术性”,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提升方向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简单、手段单一,缺乏生命力,难以以情感陶冶人的心灵。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们不仅要用科学的方法教授青年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十分注重教育方式的“艺术性”,吸引青年学生兴趣,感染青年学生心灵。

注重“艺术性”,要突出语言生动,改进话语体系。当前,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缺活力、缺底气、缺地气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学生讲官话、教官理,概念性知识讲得多、结合实践做得少;还有部分教师因课程的政治性,不敢面对敏感问题,导致课堂枯燥无味,以至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5]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要深入把握教学规律、青年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以青年学生为中心,从生活中提炼新鲜话语,从网络空间中汲取流行话语,改进话语体系,让教学用语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增进话语共通、思想共识、心灵共振。

注重“艺术性”,要强化感情投入,增强情感交流。“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6]P2-3。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师注重理论教学,缺少师生感情交流。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人只有亲近、尊敬他的老师,才能相信他的老师教授的知识和道理,掌握知识才会迅速而牢固,这是一种情感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应该强化情感教学,教师应多接触、多了解、多关心学生,与青年学生建立真诚的感情,以情感人,真诚相待,这样青年学生才会理解教师,喜欢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创新性”,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生动力

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文化的潮流,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不同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注重“创新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生动力的重中之重。

注重“创新性”,要坚持“继承古今,融汇中西”。国家的强盛需要文化来支撑,青年的成长需要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外先进文化来熏陶。“90后”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学生的主体,是最具“幸福感”的一代,同时也是最缺乏优秀传统教育的一代,最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影响的一代。因此,面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改革和发展教育内容。一是要强化优秀古今文化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方面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青年学生民族自信,形成振兴中华的使命意识;以“中国梦”为核心,强化中国特质、中国元素、中国气派的现代文化教育,增强青年学生国家自信。二是要强化优秀中西文化教育。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国际化人才,需要掌握多元化、跨专业、跨领域的知识。注重“创新性”,要具有“世界眼光、家国情怀”。“一种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文化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7]P100。在西方国家,由于国情不同,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但他们重视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是相同的。比如:《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国际意识贯穿于世界历史的教学。因此,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用世界眼光去把握新形势、新规律,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培养青年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必须要具有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释义,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群众才会幸福。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尤其要重视这点,培养青年家国天下的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青年性、向上性、时代性、艺术性、创新性完整地展现了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在推进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五性”,要以青年性为本质特征、以向上性为价值选择、以时代性为现实需要,以艺术性为提升方向,以创新性为内生动力,不断推进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形式、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戴艳军,张社争.党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4]沈壮海,王培刚等.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毛泽东.反对党八股[A].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保罗·弗莱雷.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7]罗国杰,夏伟东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詹花秀

作者:陈朝霞

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技术论文 篇3: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加快的大背景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大力普及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既定国策之一。在信息化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既给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催化剂之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适应网络环境的进程步伐,逐渐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 现状浅析 优势 教师队伍 创新方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状浅析

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特点认识不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社会变革的突飞猛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针对当今社会的现实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才能使其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认识不够到位。

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不相适应。当代大学生对各类知识求新求快的心理和多样式思维的特点日益突出,有着更加独特和自我的想法和追求,尤其在处于一个具有开放式特征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然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被动接受教育的现象普遍,这不仅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特征,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育面临着改革。信息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以及离散性等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具有单向性和权威性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若不改革,将不适应新时期新情况的发展,因此教学现状需要及时地调整和完善。与此同时,若不能良好利用信息网络,也不利于教育的完善和创新。

二、关于网络环境下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途径的探究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形式呆板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需求,只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思想教育的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基于最新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典型事例的了解和掌握上,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使得枯燥的理论教育变成生动活泼的轻松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网络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得师生的交流处于平等的状态,教师大可利用这一大优势,让学生在网络中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准确掌握学生最新动态,而且逐渐消除隔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趣味性;网络环境的广阔覆盖面让教学可以冲破教室狭小空间的限制,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学校可以尝试在网络上共享有关教育理论的资源,让先进的思想理念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也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到先进思想理念的熏陶,督促他们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要经常性的在网上搜集和查阅教学所需的课程内容,为备课及时提供丰富而详实的资料,推动教学的不断改进……总而言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增强教育的新引力和趣味性的同时,也促进教学的不断改革。

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和网络素养的教师队伍。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网络的最新需求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素养,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首先,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增强素质的广阔平台,提供更多有关网络教学培训以及交流的机会,让教师在各项条件基本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教师队伍素养的整体提升;其次,要培育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校内人文景观建设,营造适合个人素质提升的健康氛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不断地通过网络或者书籍等媒介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再者,学校要尽可能地多组织教师参加符合教学主题的拓展实践活动,并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让教师之间的合作变得和谐统一……教师只有在一定素养的基础上熟练地使用网络、驾于网络,才能有的放矢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加快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在时代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推进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建构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的教育模式,才能在增强实效性的基础上推动教学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践行学生系统自学、教师重点教授的原则,教师可提前为学生编好自学纲要,并指导他们通过上网搜索或者沟通交流等方式辅助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教学更加富有成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放映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画面中边看、边听、边领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更深刻的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意义所在;教师要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举行辩论赛、专题报告会等,并放手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才能的前提下选题、确定方案、开展活动,从而不仅开辟了第二教堂,而且为网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要符合教学发展实际的,不能以偏概全的“大众化”进行创新,只有在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学生进步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获得良好成效……根据教学发展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加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

三、结束语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中坚力量,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逐渐成为各项工作中的重心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该课程,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广阔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闫春娥.《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平原大学学报.2006(3).

作者:刘东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浅谈论文下一篇: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