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在化学课堂

2023-04-26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在化学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建立化学理想课堂模式探析

江苏省宝应县中学

乔梅生(225800)

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新课程的理念,对化学理想课堂模式做出了四点探析:借力于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等。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前言

新课程观理念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堂模式应该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让课堂充满抗争与妥协、合作与竞争,让学生走向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矫正、自主提升。

传统的优秀化学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可以说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老师精雕细琢的,每一个“起承转合”也都是老师连贯的,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课堂,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种发展的结果导致: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⑵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师生投放的时间,精力较多,而教学质量和效率却得不到很大提高。对此,笔者提出了对建立化学理想课堂模式的四点探析,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建立化学理想课堂模式的四点探析

1.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确定小组数,每组在6-8人最好,避免小组过大。在确定小组组员时,有成绩很好的,有成绩较差的,还有成绩中等的。将思想上进、学习刻苦、热心服务的学生定为小组长,以便组织小组学习,检查落实学习任务。同时每学科要有成绩比较突出和兴趣浓厚的学生代表,以便为本小组的学习出力、献策。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总之,通过小组这一学习载体,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制度。在小组内通过小展示,组内质疑,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解决学生应该把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与组之间的对抗与竞争,通过班级的大展示解决知识的拓展与提升,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提升。 2.借力于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学案是按课时进行编写的,即一课一案,分这样几个版块:学习目标,指明学生学什么,用什么

方法学,学到什么程度;自学与检测,由学习通过课前阅读课本就能完成;交流与讨论,列一些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提,解决了一个个问题,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多太碎,且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应用与拓展,上课作为例题使用,运用已形成的知识,拓展已形成的知识,生成新的知识。质疑与反思,由学生在课前和课上提出疑难问题,等待课上和课后讨论解决或向老师求助解决。最后一个版块是巩固与补漏,作为当堂检测作业,学什么,测什么,检查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这几个版块中,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有层次、有深度,这样的导学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如在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和条件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问题

1、【学生实验】 实验一:向1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mL CaCl2溶液;实验二: 向1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mL Ca(OH)2溶液;实验三: 向1mL Na2CO3溶液中加入1mL稀盐酸;实验四:向1mL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 ⑴ 叙述四个反应的现象,并判断其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⑵实验

一、二的反应物不同,但为何会产生相同的现象?⑶若从反应前后溶液中各离子数目的增减分析,实验一~四有什么共同点?问题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氯气与水的反应;问题

3、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1)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2) 醋酸钠溶液和盐酸(3)醋酸溶液与氨水(4)澄清石灰水与硝酸(5)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溶液(6)氯气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问题

4、下列哪些物质能拆?哪些物质不能拆?(1)石灰乳(2)MnO2(3)CO2(4)Na2O(5)浓盐酸(6)NaHSO4 ;问题

5、已知H++OH== H2O,该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物质

—间的化学反应,试写出尽可能多的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试说出该离子反应能代表哪一种类型的反应?

(2)导学案的批阅:导学案的批阅分两次完成,一次放在课前,主要是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后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大组展示时,无需面面俱到,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只需展示学生理解不透的内容,理解有误的内容。总之,花时间,花力气解决学生共性的问题,以便学生知识的落实的能力的培养。一次放在课后,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掌握情况。 3.借力于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是理想课堂中的重头戏,更是理想课堂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一切学生展示成为可能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参与课堂展示的对象总是班级里那些优等生和部分中等生。学习基础偏差的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大胆发言。教师让学生展示时,因人而异,设计问题由易到难,再因题问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次回答问题后,应该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能批评,反而大力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让他们

逐渐克服自卑的心理,促使其积极上进。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胆子大了,声音大了,话也敢说了。

(2)指导学生的课堂展示,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至极致

课堂上教师应让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即将展示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从各小组中推出一名学生代表做精彩展示。展示时,应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也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让学生展示。课堂展示不应该是学生合作过程的简单、机械的重复,要求学生力求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三思而后行,逐步做到一语中的。其中既应该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下的重点内容的解读,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也应该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主持人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展示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不应该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比如可说、可写、可读、可演)。只要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发现、收获,都可以展现出来,以达到全班共享。总之通过展示,让学生的意见得以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4.借力于教师点拨

当教室成为学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时,“点拨”应该是教师有所作为的基本方式。它是教师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什么时候应该点拨,如何点拨,如何处理好教师“点拨”与学生“展示”的尺度。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徘徊不前时,采用艺术化的指引,及时初解疑窦,让学生顺利走下去。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拨通理解上的关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得研讨结果明晰。适时点拨,还应当包括在思维过于发散之时,教师迅速捕捉方向,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师的点拨性语言,必须准确、精炼,富有启发性和牵引性。力求起到四两拨千斤,一语开茅塞的作用。

如在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和条件时,我用了这样几句话作为点拨: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总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当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难电离物质反应就能进行

3、通常能拆的物质有:难溶或难电离物质;通常不能拆的物质有:易溶且易电离;4:离子反应能代表一种类型的反应。

三.结束语

课堂“艺术性”的玄妙和神秘被重新审视和考量。一堂好课,应该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学习目标。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创造;课堂的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魅力的课堂,需要学生去开发;课堂的变革,需要师生共同去推动。只有这样,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一定是学生通过思考“悟”出来的,一定是学生通过活动“生产”出来的,而且是终身受益的。

第二篇: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化学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无处不渗透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发展为本。当前,摆在广大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化学课堂中贯彻《标准》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怎样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学习和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教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全过程,但不需要将各个环节一一罗列,时间分配上要留有余地,应突出重点,突出设计理念及思路。设计时多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这一课题的学习中我有哪些问题、想法和作为?大致步骤可分为:

1、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相关课程资源,背景资料等。

2、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目的的确定要从学生、学校、地区的实际出发。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4、教学用具:实验器材、课件设计、目标反馈练习、教学媒体等。

5、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创设、提问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说明、估用时间、总结、拓展、板书设计等。

二、 在化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

本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化学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寻找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世界,并结合化学提供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实际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交织统一的过程,需要做好整合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过去由于过分追求知识与能力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上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感情共鸣,课堂单调、古板、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新理念驱动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水的组成”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基本思路:①展示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水的组成”,自然地引入本课题的学习;②质疑、猜想,让学生提出有关水的组成的猜想;③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探究,并记录现象和数据;④数据处理,运用物理、数学的相关知识推算水分子的构成;⑤运用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解释探究现象;⑥讨论、交流总结形成结论。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效果非常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不仅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使课堂活泼而有吸引力、生命力。

三、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为学服务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那么教育改革就落实到学生学习行为上,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当地的情况(宁南山区)分析,水污染这一内容学生较陌生,但水资源的缺乏学生体会很深刻,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西安乡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淡水资源短缺与我乡的经济发展;③给乡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污染则用讲座、科普小电影等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贴近生活,优化化学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①(序言)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并加以比较有什么不同?②(燃烧及缓慢氧化)探究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解释“天火”“鬼火”等自然现象;③(质量守恒定理)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解释煤燃烧后剩余的灰烬比煤的质量少;④(甲烷)农村沼气的使用前景、西气东输、常见化学纤维的简单区分;⑤(铁)现代工业的支柱——金属材料;⑥(酸碱盐)胃酸病人用药调查、自制酸碱指示剂、水垢的成分及除去、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教学中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五、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新课程已进入了全面推行阶段,我区二期“课堂质量工程”也已启动,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又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应不断反思总结,以适应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贺湘善 吴俊明 等著《化学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 张行涛 郭东岐 《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 夏正盛 《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所有新课程的一切一切,无论是理念也好,追求也好,目标也好,最终无一不是体现在一个个的“学习活动”中。也正是这一系列的具体的学习活动,他们构成了实现课程理想的“广大民众”。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彻底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理想能否最终达成或实现,最终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一个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事一个个教学活动。

化学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化学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无处不渗透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发展为本。当前,摆在广大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化学课堂中贯彻《标准》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怎样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学习和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往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样很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整天的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的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样能想象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教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全过程,但不需要将各个环节一一罗列,时间分配上要留有余地,应突出重点,突出设计理念及思路。设计时多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这一课题的学习中我有哪些问题、想法和作为?大致步骤可分为:

1、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相关课程资源,背景资料等。

2、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目的的确定要从学生、学校、地区的实际出发。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4、教学用具:实验器材、课件设计、目标反馈练习、教学媒体等。

5、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创设、提问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说明、估用时间、总结、拓展、板书设计等。

二、在化学教学中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已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化学课程目标,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寻找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世界,并结合化学提供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实际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交织统一的过程,需要做好整合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过去由于过分追求知识与能力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上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感情共鸣,课堂单调、古板、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新理念驱动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水的组成”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基本思路:①展示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水的组成”,自然地引入本课题的学习;②质疑、猜想,让学生提出有关水的组成的猜想;③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探究,并记录现象和数据;④数据处理,运用物理、数学的相关知识推算水分子的构成;⑤运用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解释探究现象;⑥讨论、交流总结形成结论。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效果非常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不仅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使课堂活泼而有吸引力、生命力。

三、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教为学服务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那么教育改革就要落实到学生学习行为上,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当地的情况(丙麻山区)分析,水污染这一内容学生较陌生,但水资源的缺乏学生体会很深刻,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丙麻乡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淡水资源短缺与我乡的经济发展;③给乡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污染则用讲座、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贴近生活,优化化学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尽量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及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①(序言)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并加以比较有什么不同?②(燃烧及缓慢氧化)探究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解释“天火”“鬼火”等自然现象;③(质量守恒定理)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解释木柴燃烧后剩余的灰烬比木柴的质量少;④(甲烷)农村沼气的使用前景、西气东输、常见化学纤维的简单区分;⑤(铁)现代工业的支柱——金属材料;⑥(酸碱盐)胃酸病人用药调查、自制酸碱指示剂、水垢的成分及除去、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教学中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五、教学中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要在化学课堂中贯彻《标准》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就务必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这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应不断反思总结,以适应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由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和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共同举办的江苏省第七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仍由《小学教师培训》编辑部具体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推荐机型:佳能IXUS 95 IS

此机为新机型,我上周日刚买了一台.国美价1789元,含2G卡及一个相机包,正规发票.其他没赠品.

此机型有防红眼,人脸识别,微距,,1000万相素,锂电池,IXUS95是DIGI4处理器,可用最新的AUTO模式.光学防抖,28广角....能满足你上文所述所有需求.

我用了感觉不错,画面很好,且网上基本上是好评.

选择这个吧,应该不错.前两天我在很多机型之间抉择,还好决定是正确的.

学科性,实践性,科学性,前瞻性,选题得当有新意义观点清晰有创见,实践思考有依据 文字规范,流畅,引文注明出处,3000 6000,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江阴新桥中学贺红梅

摘要: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理论意义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有效”日渐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笔者从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阐释了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深入研

究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化学教学资源。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氛围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新课程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的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即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基于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理论的正确理解,对化学教学系统要素的整合分析及化学教学过程的全程考虑,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探索和反思。对新课程理念下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在明确自身职责和树立了正确学生观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愉悦、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构建有生命活力的和谐课堂。学生才会大胆地想,痛快地说,勇敢地做。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亲和力,它是缓解学生课堂心理压力的关键。教师的亲和力取决于其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除了娴熟的教学技能,渊博的学科知识外,教师穿着大方、得体、教态温文尔雅而不拘谨、生动活泼而不随意 、语言幽默诙谐而不庸俗,语速节奏快慢适中,抑扬顿挫,对待学生热情、宽容的。这些都又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亲师的倾向。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课堂上无论学生回答问题,还是

提出问题都要认真倾听并表现出很“在意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 ”做出客观评价 ,还应多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多么简单 ,都应有耐心并循循善诱地给予点拨或解答 ,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一些矛盾----“会”也不敢回答问题 ,一旦错了怕被嘲讽 ,不会也不敢向老师请教 ,怕问得“简单 ”了被讥笑的心理。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勤于实践,自主创造。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学习。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展现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把生产、生活、科技发展动态等与化学息息相关的事例引进课堂等。学生会觉得生动有趣,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还要善于设置新颖、有效、有趣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产生探求的欲望,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主动积极的参与了知识的构建,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很多,常见的有从日常生活中,从化学实验中,从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等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二、深入研究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化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教学梯度。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差异给予不同的要求,从题量、难度、题型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的发展。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同学,可适当增大训练难度,重点难点问题让他们回答,以保持他们对化学的持久热情。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除了在学习品质上教育和调整,给他们机会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实验课上进行化学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课堂反应较慢、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降低要求。让他们回答一些直观性强的问题,如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具体,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应当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不足之处,对于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有效课堂教学离不开练习。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对知识要具有同步性、

巩固性、复习性和深化性。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呈梯度、有层次,即由易到难 ,练习题数量不能太少 ,太少达不到检查、巩固的目的 ,但又不能盲目多练 ,多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又加重学生的负担。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弹性 ,可有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 。要具有多样性,单一形式习题的反复练习 ,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于形成良好持久的记忆 ,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适量的题组让学生练习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并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加以弥补。

三、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当前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仍是讲授法。多数教师讲课方式仍是讲解、演示加练习。讲授法最大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讲授法有它明显的不足。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合作能力、对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已呈现多样性,如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尤其是探究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多参与主动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其长、各有其短,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自己的风格、学校的条件等综合考虑, 有计划、大胆地把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尝试或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化学用语,可以采用讲授法教学,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化学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化学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运用讲授法时为了克服信息传递的单调性,教师语言设法准确、精炼、生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将枯燥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引起学生的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要在"生疑"上下功夫,在“疑”的引领下学生会主动思考、探究。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者作用。首先要精选探究问题,或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当学生实验方案不合理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实验方案;当学

生交流讨论出现争执时,教师应及时地协调关系,鼓励他们更深入探讨;当学生无法正确分析处理数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整合数据,从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当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述结论时,教师要及时的补充。

四、合理使用化学教学资源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其他教学资源都是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基础上配合教材资源,为优化教学而加以选择和利用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可通过使教学内容问题化,生活化与活动化来实现用好用活教材,必要时也可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课本的编排上突出三先三后 :先观象后结论,先具体后抽象,先宏观后徽观。这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符,为学生进行自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新课本很多知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说起,写法通俗易读、生动活泼,尤其是课本中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直观地反映一些化学原理。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只要指导得法,学生还是看得懂,学得来,自然能使他们的自学能力逐渐得到提高。新课本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各个单元都有一些或明或暗的讨论题,还将一些化学研究思路写入课本,这些都是思维训练的极好教材,教学这些内容时应放手让他们自由探索,充分议论,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方便的实现转换。通过声音、图像、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理解教学内容,很好的弥补了语言叙述的不足。当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或反应时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理论上可行,而实际现象并不明显时,可采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看。使课堂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课堂节奏、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的运用必须密切结合教学目标,合理的使用才会促使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明确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和板书,真实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有独特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大都是用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实验规范的,如一些仪器的使用、操作规范、应注意的细节等等,必须由教师自己来操作完成。同时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是通过板书来传授的,比如,讲授以计算为主的内容时,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就可以做到边写、边讲、边分析 ,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若用多媒体教学反倒失去了知识的生成性,导致教学低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

一定要辅以必要的板书,板书过少或没有,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思维很难跟上,也不利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资源一定要真正的为学生的“学”服务,注重实际教学效果,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关注。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尹筱. 对化学教师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实践之评析. 课程与教学,2009,1

作者简介:贺红梅,汉, 江阴新桥中学任教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 ,中学一 级

教师 ,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分会会员,教授职高化学和初三化学多

年,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各尽所能,各有发

展,和谐相处。

第五篇:谈谈高中化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量大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教学”的“有效”通常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收获与进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一定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任务,而是指教师所教的学生有没有收获和发展,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形成。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下,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一、教师要把有效教学理念引入课堂

教学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所以自然就有人关注有关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的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实际效益,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面的发展、自主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即教学有效性主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二)有效的教学也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关注时间和效益。教师在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效益,不能只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四)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教学是否及时反思,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有效性。

二、师生交流互动要有效

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交流互动是师生间相互联系与情感交流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的过程,这样教师与学生就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分享经验、学习知识、交流情感、感受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得到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互动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的交流,是师与生相互之间的理解,是师生对教材的理解,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形成共识的课堂活动。师生交流互动要体现有效性,不能违背客观事物的真理性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课堂气氛共创,知识疑问共生,学成知识共享。

(二)互动要体现多元性、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应该要多元化,即多情况下,包涵多个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性,拥有多形式的互动体。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要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有问题的背景;内容上,不仅是教材中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累、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三、化学课堂要注重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流程和合作方法共同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往往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争取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间互动的质量越高,则学习效果越好。教师要兼顾班级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应维持相对平衡,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教师可以参考一学期中各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单元考、月考、半期考、期考),然后合理搭配,平衡各组成员水平。例如,可以这样分配:4人一组,一名学生化学成绩较差,两名是成绩中等生,一名学生化学成绩较好,这样成员之间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为了能顺利完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任务,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合作小组成员都坐在一起。课堂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有效合作,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教师可以在每组内设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两名记录员,这样分工明细,组员都有各自的任务,组内成员互助合作,又因为组间成员水平总体基本平衡,就保证了全班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小组成员间为了团体共同的目标,定会齐心协力,努力学习,互相促进。例如,学习了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三块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出测验题,全班13组,每组限出2~3道题目,要求这些题目要考查到三块知识点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然后教师对题目进行评价(包括科学性、难度、趣味性、知识覆盖率、新颖性等指标)。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收集起来,作一定的增减并印成试卷发给学生作为单元测验,学生考完后,然后在讲评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小组给出评分标准→合作小组讲解出题思路→其他各组自评答案→……→其他各组对题目进行评价(找优缺点)→教师评价→学生评出优秀试题”模式进行讲评。这样,在出题和制订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学生由应试者转变为出题者和应试者的双重身份,学生在心理上由被动挨打变为主动参与,主动进行逆向思维。学生在出题过程中,为了确定题目的方向研究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保证题目的层次性、新颖性和科学性,都需要调动头脑进行全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应该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从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入手,改变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下一篇:心理辅导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