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故事评课稿

2022-09-01

第一篇:范仲淹的故事评课稿

《范仲淹的故事》评课稿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一堂讲读课,收获颇多。陈老师上的是五年级语文《范仲淹的故事》,这堂课处处关注学生主体,落实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训练,告诉我们“如何读懂学生,并基于学生而教,促使学生课有所得,课有所获”。 她用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整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

一、小组学习有序有效

这堂课虽然只有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但却不流于形式,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是扎实、有效的。每个小组都有个好听的名字“小巧玲珑组”、“流水叮咚组”“鼎鼎大名组”„„多有个性的名称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做到人人发言,认真倾听,这其中有补充、有反驳,但并不嘈杂,学生有序地交流着自己的观点、感受,可见老师平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了很多的功夫。

二、情境中理解和感悟

将孩子带入文本情境之中,才能学得积极,悟得真切。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为了更好地体会范仲淹的刻苦学习,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品味“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这句话,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口语拓展:“冷了,就用——;热了,就用——;困了,就用——。”这样是为孩子创设了转换文本语言、感悟文本实质的机会。在孩子感性地言说中,变得生动了、形象了、深刻了,这便是语文学习中的理解和感悟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学法指导到位

本堂课老师没有单纯地就内容教内容,而是将学法的指导很好地融汇到课文的理解中。在汇报交流环节时,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我感受到了范仲淹不辞劳苦,刻苦学习。”老师追问:“你从课文中哪里感受到的?”学生回答:“我从‘废寝忘食’这个词感到了范仲淹的刻苦学习。”老师赞许:“你真会读书,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个好办法。”这就教给了学生一种理解文章的方法。像这样的指导始终贯穿着整课堂,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到位。

但是“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课堂上还是有存在一些瑕疵:

1、在课堂上常听到老师这样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对范仲淹的敬佩之情读一读这段话。”这样学生只能凭借着已有的经验“云里雾里”地朗读,收效甚微。建议: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问问学生“应该怎么读”,哪里该强调,哪里要轻读,语速要稍快还是稍慢等,这是朗读技巧训练层面的问题,通过讨论、言说、实践,会让学生明白怎么读才能到位,怎么读才能读出理想的效果。再问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读”,这是内涵感悟层面的问题,直指文本的本质和灵魂,让学生“会读”,甚至达到“擅读”的境地。

2、“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这堂课的整体环节设计是符合学生学情的,有实效的,但有部分小细节被老师忽略了。比如:课文的第2自然段采用了师生合作读,也就是引读。引读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领朗读的情感,但老师把这段话切割得太零碎,这样学生无法读出一种相对完整的情感表达,使得引读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教师的引读还要注意找准位置。

《范仲淹的故事》评课稿

露江小学 黄文琴

第二篇:《范仲淹的故事》试课稿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人生,接着学习十六课(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请大家齐读课题。

1、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快速的拿出本和笔,听写词语:稀粥 凌晨

佳肴

废寝忘食

(指导范写寝) (对照大屏幕,把错的改写两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2)知道了范仲淹写下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3)你还知道了课文写了有关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四件事(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读书

)板书事件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已经重点了解了范仲淹只身求学的感人故事,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其他的三件事,去寻找感动,请同学们看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范仲淹让你感动的言行,从中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呢?自读批注,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6分钟后全班分享,刚才看看到同学们学的特别认真,现在就让我们分享一下吧!

1)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通过“极其、只”等词感受到了范仲淹的生活十分艰苦。)

2)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记名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这句话让你想到了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感受到了范仲淹读书刻苦)

3)范仲淹和朋友的对话,感受到了范仲淹谢绝佳肴并不是他清高,而是他生活俭朴。带着这种体会分角色朗读一下人物的对话。 4)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非常淡定,刻苦读书,不收外界影响。) 讨论交流:

2、同学们,范仲淹如此刻苦读书,其实是源于他从小立下的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的远大志向,请齐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你有什么感受:无论是当个好大夫还是当个好宰相,他都是为国为民。) 结合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和他远大的志向,谈一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范仲淹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

所以后人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颂他,那就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想对范仲淹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学法

回顾课文,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以天下为己任,爱国爱民的伟大形象,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

(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同学们,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要学会运用。)

五、主题学习 同学们,让我们再去了解一些有关范仲淹的其他感人故事,认识一位同样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伟大科学家,共同走进主题阅读,请同学们看阅读提示:快速默读《范仲淹教子》和《诺贝尔》,结合具体事例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简单批注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分享。 《范仲淹教子》:便又亲切的说:“孩子,我不是舍不得花钱,我也知道是亲家那边想风光一下,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范家的家风,不能忘记先忧天下的信条啊!”

人物的精神品格:先忧天下的无私精神。 《诺贝尔》:6自然段: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扔不放弃钻研科学,对科学的执着,一心想着为人类做贡献。) 8自然段: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为了科学不顾个人安危的伟大献身精神。) 精神品质:热爱科学

潜心钻研

无私奉献 同学们你们真会学习,都能够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体会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五、作业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写写你身边的小伙伴。 16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刻苦读书 谢绝佳肴

为国为民 闭门读书

第三篇: 《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富有童趣,条理清晰,既适合学生独立阅读,又是把握主要内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材料。杨会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特点,抓住了单元目标。

第一,这堂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浑然一体,抓住“词语”这根线紧紧地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在一起。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如“笑嘻嘻、亲热、温柔、痛苦、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等,杨会老师让学生分别朗读课文中的每句对话,让学生体会每个角色的心情,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帮助了他们理解课文。

二、略读课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内容的理解应求“略”,求“放”,给学生以阅读、思考、质疑、交流的机会。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要简约、要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纵观这堂课,李老师采取的是提纲挈领式教学。对于童话内容的理解,老师从略处理,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从“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入手,从整体上快速感知、理解。交流时指导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关于小木偶的四件事,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全文形成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了“后来”“最后”等过渡语,连接了课文内容,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表达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很有启示。 然后聚焦重点,围绕“笑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这个问题进行想象、补白。教师对课文未做过多的肢解、琐碎的分析,还课文的完整性。重点拎出课文的一个关键句:“笑是很重要。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读课文从中找出理由,在体验小木偶的不幸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篇童话故事所蕴涵的哲理。

第三,要真切地体会人物情感,必须要达到情感的共鸣才能实现,但是因为现实的一系列原因,作为读者的学生与文章当中的主人公存在着审美上的距离,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去真正体会人物情感。杨会老师最后还增加了让学生表演的环节,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就让学生真正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总之,这节课十分精彩,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第四篇:《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大柳塔第一小学

边美玲

为了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了结合县教委、教科所组织的有效教学,我校语文教研组如期开展了“五三三”课堂教学验收活动,。今天,我们高段全体语文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了六(2)班的教室,看见面带笑容、精神抖擞的老师和坐姿端正、充满朝气的同学们,心里感触很多。

我有幸仔细聆听了杜老师执教的《鹿和狼的故事》后,我不禁叹服于杜老师教学视野的宽阔、教学机智的敏锐和教学设计的大胆创新。他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注重课堂动态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精彩纷呈。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探究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采用“自学、小组探究、集体交流、大展示、当堂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文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和鹿群变化的对比,理解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进而初步感悟到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品读后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几大亮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学生就会当作礼物来接受。”上课伊始,杜老师使用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借助优美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图片,再现凯巴伯森林美景,积极营造一种意境美,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如身临其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学习下文奠定了感情基础。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了,心中也已腾升起亲近文本的渴望。

二、自主探讨,培养探究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多一些。”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才能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眼阅读、动脑思考等自学程序,进行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

三、活用教材,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杜老师的这堂课集语感、情感、思维想象训练于一体,集听、说、读、写于一炉,追求知识技能、方式过程、情感态度三维目标。

老师上课绘声绘色,循循善诱,引人入胜整节课同学们的精力都很集中,思维活跃老师抑扬顿挫地讲解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让人回味无穷。

第五篇: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示范课

评课稿

——评侯叶华老师执讲的《鹿和狼的故事》一课 柏燕芳

今天,我们听了侯老师执讲的《鹿和狼的故事》,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渗透的是一个有关生态平衡的话题。文章先写了凯巴伯森林鹿和狼共存,狼时刻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接着写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群,下令让居民对狼大量捕杀;最后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的故事。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采用“自读、探究、小展示、大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文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和鹿群变化的对比,理解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进而初步感悟到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品读后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语言绘声绘色,精妙无比,比如“我们不要用人类的价值去衡量它们,罪魁祸首是人类;人损失的是一片森林,而狼和鹿损失的是一群狼和一群鹿;人类间接破坏了森林……”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评价时说:“你们小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到位,感受也很深刻;但你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样精彩的语言引人入胜,整节课同学们的精力都很集中,思维活跃,打动着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项交流为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这样安排,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又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准备。

接下来,小组采取不同的方法学习课文。有的小组采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学习课文;有的小组采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全员参与小组合作,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还学得轻松,学习的氛围是民主的,融洽的,学习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本堂课中,最出彩的部分就是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了。老师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在此环节中,侯老师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所掌握了的知识讲给全班同学听。允许学生上讲台板书;允许学生上讲台演示学习收获;允许学生像老师一样范读课文。而老师却像学生一样站在讲台下认真聆听学生的讲述。这样的角色转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只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点拨、引领的作用。这样“合作性”的教与学,师生双方都是愉快的,教学也是高效的。

本堂课中侯老师成功的引用了农村特有资源猫,以及与猫相关的食物链,让学生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资源引用增加了文本的厚度,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资源进行了高效的利用。

总之,这堂课,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反复锤炼,合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不仅语文能力提高了,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1、教师用语应该更精炼,不要重复学生发言。应该及时予以肯定或指导。

2、在布置作业部分,给罗斯福写一封信,侯老师要求以鹿和狼的身份来写,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可以以小学生的身份来写或以地球人的名义来写,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治示范校校长汇报下一篇:高速收费站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