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点石成金”术——谈后进生的转化与班风培养

2022-12-25

好的班风, 能使全班同学形成自觉学习, 积极进取, 有礼貌, 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差的班风, 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完成作业, 耍小聪明, 逞英雄等坏习惯。

众所周知, 每个班级中都有后进生存在, 只是程度不同, 人数多少而已。所谓的后进生, 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 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由于他们在诸多方面较落后, 会使班级工作开展难度增大, 甚至影响好的班风的形成。那么, 作为班主任, 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点, 变被动为主动, 巧用后进生, 促进良好的形成。我的做法如下。

1 排查摸底, 确定帮教对象

在接手一个新班级以后, 我明察暗访调查、分析班风的不足之处。如:差生有多少?“风云”人物有哪几个?他们在班级中起了什么作用?力求分析准确、细致抓住关键人物。以我本学期所教的班级为例:班级整体纪律较好, 但尖子生少, 学习上依赖老师公布答案。有些人爱耍小聪明, 好表现。其中有两名学生特调皮, 上课不认真听讲, 样样搞特殊, 以为老师拿他没办法, 有些意志力不坚强的学生存在着随波逐流的倾向。班风、学风一度受到了负面影响。因此我就把这两位后进生确定为重点对象。

2 体察入微, 查找病根

学生差的原因可能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 此时, 及时家访, 了解分析家庭情况, 取得家长的支持;深入学生, 了解其在同学面前的表现, 分析其思想根源;观察其所作所为, 分析其意图。例如:我班学生宋某, 满嘴浑话, 与同学稍有过节就大嚷:“我戳死你。”甚至拳脚相加, 且愿意把胳膊搭在别人肩上, 动不动就找个人嘀咕嘀咕……挺神秘的, 我走访过他的家庭, 家里条件较差, 生活挺累苦, 父母起早贪晚, 无暇顾他。他自己自身条件是15岁了, 身高仅1.30米, 学习成绩特差。经分析得出:他的所说所做, 完全是在为自己壮胆, 壮声威, 以期引起同学与老师对他的注意, 在同学中争得一席之地。

3 抓住闪光点, 找准切入口

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 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班主任不仅要能找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更需能找到学生身上的优点。我常逼着自己在一天内必须找到后进生尤其是特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想办法使其发扬光大。经不断寻找, 我发现前文提到的宋某所负责的卫生区总是干干净净的, 并且不用班主任督促。另外, 几位后进生也各有其长处。这就找到了促其进步的珍贵的切入口。

4 和风细雨, 真诚相待

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这就是说, 要让学生接受老师的道理, 先得让他们亲近为师者。例如, 把那些所谓的后进生请到家里或避人的地方, 和他们推心置腹地谈一谈, 或分析他们爱表现自己是正确的, 但要看你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通过样样特殊, 逞“英雄”来表现自己, 只会使自己感觉良好, 而别人则对你讨厌至极, 正确地表现自己的途径是好的成绩和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才智。引导他们用换位法审视自己, 冷静地分析、认识自己。例如, 让把宋某的事按在赵某身上, 让宋某分析、评价赵某。从而使他明白自己在他人心目的形象。也可与他们谈家常,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剩下来需做的是冒风险且又明智之举, 成功率很高。在班上力排众议, 不顾某些同学的偏见。宣布他们为班级上管理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的班干部。于是在自我意识的推动和舆论的压力下, 这些学生会重新认识自我, 努力搞好工作, 同时规范自己、改变自己、塑造自己。

5 后进变先进, 全班受益

后进生的改造成功, 特有说服力。此时及时召开主题班会, 大力引导, 肯定成绩, 再创辉煌。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生形成一定心理压力。好同学会更好, 差的同学会奋起直追求, 从而达到营造一个好班风的目的。

还以我班宋某为例。他被指定为代理班长, 主管全班卫生工作, 干得非常出色, 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我适时多次给予表扬。他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脏话没有了, 怪动作不翼而飞了,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 还能积极为班级出谋划策, 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了。实实在在地甩掉了后进生的帽子, 其他后进生也在他的带动下重塑自我, 推动了好的班风的形成。我班连续两次在全校近四十个班级的行为规范竞赛中夺得“流动红旗”。这足见转变差生对形成良好班风的重大作用。

此过程如操作得法, 把握有度, 一月内就可见成效。您不妨也试试。

摘要:我们知道好的班风, 能使全班同学形成自觉学习, 积极进取, 有礼貌, 守纪律等优良品质。现以本人在本学期所教的班级为例, 明察暗访, 调查、分析班风的不足之处, 并根据情况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 从而达到营造一个好的班风的目的。

关键词:班风,班级,调查,分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犯罪客体作为构成要件的合理性论文下一篇:脊髓损伤后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