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的表现

2022-11-25

第一篇:抑郁性神经症的表现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恶劣心境)

•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 女性多见。

1、临床表现与诊断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持续的、轻到中度抑郁为主症,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三项:

①兴趣减退,但未丧失。②对前途失去希望,但不绝望。

③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④自我评价降低,但愿接受鼓励和赞扬。 ⑤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⑥有想死的念头,但顾虑重重,留恋亲人。 ⑦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又主从求治,希望能治好。

(3)常有失眠,食欲、性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4)无下列各项症状的任何一项:

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②早醒和症状昼重夜轻;

③严重的内疚或自罪;④持续食欲减退和明显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

⑤不止一次的自杀未遂;⑥生活不能自理;

⑦幻觉或妄想;⑧自知力严重缺损。

(5)病程: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如有正常歇期,每次最长不超过两月。(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2、与抑郁症的区别:

(1)严重程度不同:轻vs重

(2)生物节律不同:晨轻暮重vs晨重暮轻

(3)病程不同:2年以上(间歇期不超过2个月)vs2周以上

(4)诱发原因不同:社会心理因素vs生理因素

轻度抑郁症表现

(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失望(3)无助感

(4)感到精神疲惫(5)自我评价下降(6)感到生活或生命没有意义

【严重标准】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2周以上。

第二篇:抑郁性神经症背景意义

抑郁症被喻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它所带来的自杀个案和种种社会问题有目共睹。世界卫生组织也曾预言:2020年抑郁症将超越癌症,并将成为人类健康第二号杀手。近年一些纵线追踪研究的数据指出,心境紊乱性疾病常倾向于反复发作,且为终身疾患,多重发作十分普遍。抑郁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型抑郁,心境恶劣,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下。他们能正常工作,但内心充满了痛苦,自认是失败者。因为这类病人在现实生活中常见(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本类型病人)。这类病人由于外表上无异常,忧郁性情绪埋在内心深处,

新的抗抑郁药物因此不断地被开发,虽然精神科医生主要的处方己为不成瘾新改良品种的血清素调节剂(Se1ee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简称SSRIs—血清素受体重摄取抑制剂),但此类治疗精神问题的药物成本高昂,在情绪失调的案例攀升的今天,成本的压力将会制约了临床的使用,又或成本将转嫁给病人,增加其经济负担,又或病人因而无力负担此类药物高昂的治疗费,转而使用价钱较廉宜的,却易于成瘾或副作用多的药品,譬如:2004年中欧洲药物评估中心,在研究其中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赛乐特(Seroxat):即帕罗西汀(Paroxetine)的副作用后,警告该药或会加剧18一29岁年轻病人的自杀念头。这种种对病人肯定有负面的影响。因此.,以相对简、便、效,且安全,不会成瘾的针刺治疗此类病症的临床研究确实有其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抑郁性神经症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没有确定的实验指标,因此确定新的临床实验指标成为研究的重点。当前临床已拥有各种有效的抗抑郁剂,但仍约有1/3的病人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且长期服用毒副作用明显,因此寻找新型、低毒的抗抑郁药仍有必要本研究对照,探讨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指标,并通过对孟宪民老中医集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的纯中药制剂温胆安神汤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其抗抑郁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不断激烈,人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愈发增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病人起病由心理社会应激所促发,如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伤病等,尤其有抑郁人格基础的人更易发生。生物学因素方面很少证明有改变,有学者推测本病与抑郁症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如有研究指出本病患者与抑郁症患者同样存在中枢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的活性下降,给予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有疗效。从已有的文献得出西医治疗本病除了用心理疗法治疗外,主要以抗抑郁药治疗本病,但疗效不尽理想,且存在副作用多、禁忌症多,成瘾性大,费用昂贵,病人依从性差等不足。因此针对本病寻求一种简廉确效的治疗途径无疑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的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病位在肝,一般均认为病因是情志内伤,病机为肝气郁结,治以疏肝解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我们通过多年理论研究及临床发现,认为病位在脑,与心肝脾关系密切,而其发病多为痰气郁结,上蒙清窍,久病入络,引发血瘀,气郁为本,火郁为标,治以开郁化痰、活血化瘀、火郁达之,同时养心醒脑、开窍安神。运用温胆安神汤治疗,临证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治效果,且中药治疗本病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认为在整体治疗观指导下的中医治疗方法符合现代医学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第三篇:抑郁是一种复合的负性情绪体验

选择思克忧在线心理训练,帮你远离抑郁困扰。

抑郁是一种复合的负性情绪体验。

痛苦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痛苦代表着失去亲人和失去重要资源时的情绪状态,当 客观现实不能改变和逃脱,当事人必须忍受这种分离和失去时,痛苦就转化为抑郁。

敌意状态也包括在抑郁中,敌意有3种情绪成分愤怒、厌恶和轻蔑。愤怒倾向于攻击,厌恶和轻蔑则倾向远离和拒绝。当它们同时发生而成为敌意时,则只产生伤害的意向而抑制了伤害行为。因此敌意使抑郁患者心存恶意但又忍受着厌怒之情。(对自己、对世界)

此外,恐惧、羞愧和内疚感也是构成抑郁的成分。这些情绪导致自责和失去自信。多种情绪成分在抑郁的发生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诱发情境的不同,存在不同的组合。基本情绪,如痛苦、愤怒等,均有一定的适应价值,但在过度和持久发生时则会导致适应不良和病变(Izard,1977)。

正常人在抑郁中感受到的是一种使人痛苦的丧失感。而患抑郁症时,患者的情绪是一种痛苦的麻木状态。 抑郁症 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普通的心理障碍,大约1/8的人将会在生活中体验一段抑郁。这些人的抑郁大部分在6个月到9个月之后消失,但在某些案例中,抑郁可能持续好几年。 由于经历过抑郁的人容易再次陷入抑郁,因此抑郁的复发率也较高。 大部分抑郁是对特定生活事件的反应。然而,并非所有经历过消极生活事件的人都会抑郁。当一个消极事件发生时,某些因素容易使人产生抑郁,这些因素被称为素质。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全球患病率5-10%,中国没有精确统计

抑郁患病率:欧洲6国(1993)17%,澳大利亚(1995)13.2%,韩国(1997)31-55%,香港(1996)24-52%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6):中国90%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正规治疗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三无症状¡ª¡ª无助、无望、无价值

无助:感觉孤立无援,别人帮助无济于事 无望:对现在和未来都没有希望甚至绝望 无价值:自己所作事情甚至存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都毫无价值 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 三自症状¡ª¡ª自责、自罪、自杀 自责:过分责备自己或夸大过失和错误

自罪:毫无根据认为自己有严重过失或错误,甚至坚信犯了罪恶,对不起所有人,应受惩罚¡ª¡ª赎罪

自杀:自觉的以结束自己生命为目的的行为 抑郁的心理学解释 抑郁的心理学解释 自尊:对自己价值感的整体的主观的看法。事实上,患抑郁症的病人,基本上都是天才。 条件性人际定向的人,具有过高的人际依赖需求,他们需要通过别人的接纳和爱来改善自我感觉,他们在经历消极人际事件(如一段重要关系破裂)时容易产生抑郁。 条件性成就定向的人,其自我价值感的基础是获得成功和控制环境的能力,他们在经历与成功有关的消极事件时,容易产生抑郁。 抑郁的心理学解释

功能失调的观念:关于自我和世界的过分僵化的观念。

Beck将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的思维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后指出,认知的歪曲是抑郁症的原因。 包括:

1.对自身、对周围世界、对未来的负性评价(我不好、生活让我感到失望、事情不可能好了);

2.逻辑错误:任意推断-无根据的推出结论;选择性抽象-结论来自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超概括化-从单一事件得出普遍结论;过度夸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重要性。

3.潜在认知假设:是一种未表达出的判断准则,它不易觉察但影响个体情感、行为和思维模式。如社会对我不公、我天生倒霉 归因风格

选择思克忧在线心理训练,帮你远离抑郁困扰。

塞利格曼(W.Seligman,1975)提出抑郁是¡°习得性失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结果,即当自己认识到(习得)自己的处境是自己不能加以控制时产生一种无助感,从而被动接受这一情境的压力而陷于抑郁。(狗的电击实验)

容易抑郁的人倾向于做出内部的、稳定的、涵盖一切的归因 抑郁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症状标准 病程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排除标准 抑郁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症状标准和病程标准

A)显著心境低落,或兴趣减退---丧失。持续至少2周。

B)至少包含其中4项症状: 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活动减少/自评低、自责内疚/联想困难/自杀观念/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性欲减退 抑郁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严重程度标准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 排除标准

脑器质性:卒中后抑郁 躯体疾病所致: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的治疗

抗抑郁药

TCA: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马普替林、米安舍林

[优点:有效比率高;价格便宜;对睡眠紊乱和躯体不适有效。缺点:严重的抗胆碱能反应;心血管副作用初期致焦虑恶化] SSRI:氟西汀(百优解,优克)、帕罗西丁(赛乐特)、舍曲林(郁复乐)、西酞普兰(喜普妙)、氟伏沙明(兰释) [优点: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服药简便:每日1次,不需调整剂量。缺点:胃肠反应;性功能障碍;价格昂贵;起效慢;诱导躁狂发作] MAOI:吗氯贝胺(贝苏) NassAs:米氮平

[优点:起效较快;抗胆碱能副反应小;对性功能无影响;对激越、失眠效果好。缺点:体重增加] SNRI:万拉法新 (怡诺思)

[优点起效较快;几乎不存在抗胆碱能副反应;对难治性病例可能也较好;治愈率高。缺点:胃肠道症状;血压升高] 天然抗抑郁药:圣约翰草、银杏、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原则 诊断要确切

全面考虑病人症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

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提高服药依从性 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如仍无效,可考虑换药 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一般不主张联用二种以上抗抑郁药 争取患者及家人的主动配合,能遵嘱按时按量服药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配合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它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心理问题的几种处理策略 自我调节

认知、情绪、意志、行为 支持系统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什么是心理咨询

帮助来访者分析问题,然后由他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主要面向轻、中度心理问题的人群。

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误区一:去心理咨询是有精神病的; 误区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差不多; 误区三:心理咨询是无所不能。 艾里克森的

第四篇:神经衰弱的几种典型表现

神经衰弱有很多表现形式,并不一定全部是抑郁、忧郁的。也有很多精神疾病表现类似神经衰弱,需要通过专业知识进行鉴别。以下详细介绍一下神经衰弱的几种典型表现:

1.忧郁型: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意志消沉、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多忧多虑、多疑、爱钻牛角尖、容易起冲突。部分人有睡眠障碍,难入眠、睡眠浅、易早醒,是这类人睡眠常见的问题。其他表现还包括,怕冷、易出冷汗、厌食、皮肤湿冷;

2.衰弱型:

这类患者普遍有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多、睡眠差、多梦易醒、白天困倦、精神萎靡,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提不起兴趣,情绪低落、寡言少语、记忆力差、思维呆滞、行动能力低下,其他症状包括厌食、性功能下降;

3.衰弱抑制型:

与衰弱型很像,但是表现有差别。患者也有睡眠障碍,睡眠多、睡得沉、但醒后精神不振。白天里头昏眼花、精神萎靡、嗜睡,不喜欢脑力活动,容易头昏脑胀,行动能力很差,逻辑思维能力不佳;

4.兴奋型:

这类患者也会有睡眠障碍,比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早醒、醒后难以入睡,白天精神尚可,但是情绪波动很大、暴躁易怒、难以控制脾气、大声斥责他人、爱与人纠纷,事后又会后悔,出现无故落泪、忏悔,但是不久后又会暴跳如雷争吵。其他症状还有容易紧张、焦虑、心慌,遇到事情就手忙脚乱,不能有效安排好事情;

5.兴奋衰弱型:

兴奋型患者治疗不当后疾病进展成为兴奋衰弱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较少、精神萎靡、容易疲劳、不能胜任脑力工作,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减退。在遇到不愉快事件,容易激动暴躁,大发雷霆,事后也会后悔忏悔。另外还有对周围人和事情变化敏感,怕冷、怕疼、怕热,对环境变化很不适应;

6.迁延型:

症状有轻有重,表现变化多样,是因为神经衰弱没有及时就诊,或者没有坚持治疗导致的。患者的症状时轻时重,根据环境变化、工作安排、身体情况、情绪波动等表现有所差异。

7.混合型:

兴奋型和忧郁型混合。主要是患者出现症状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兴奋型和忧郁型交替发展,两种症状接连出现。

长期负荷过重,会出现睡眠问题、精神问题,对于青年工作群体来说很常见。如果察觉自己出现精神问题,一定要及时前往精神科就诊,或者接受心理医生治疗。可以配合使用德甫的怡郁安茶治疗,神经衰弱是一定能够治好的。但是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病情都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情绪、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和身体锻炼,得到良好的改善。

第五篇:区分边缘性人格和神经症性人格

区分

边缘性人格和神经症

性人格

BPO(边缘性人格障碍)

NPO(神经症性人格)

可以从防御机制、现实检验能力、客体关系、道德价值观、攻击性五个方面来区别。

一、防御机制

边缘性人格围绕分裂来组织,将好与坏的情感彻底分离,将好与坏的客体彻底分离。神经症性人格围绕压抑来组织。在BPO(边缘性人格障碍)个体身上,分裂占主导地位,分裂的每一部分都接近意识;尽管是以不连续的、断裂的和解离的方式呈现。有BPO的个体,尽管是以混乱的方式进行的,但是也能忍耐前后矛盾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在一个更加健康的神经性个体身上,任何通过在梦或幻想的形式所呈现的压抑(带有情感的思维内容的无意识化。应为隔离,把感受部分从意识层面关闭。这里,把神经症的压抑和隔离的防御机制都称作“压抑”)的材料被打断,个体只是单纯地在认知层面上体验,而没有相对应的强烈的情感或渴望。(如果对压抑材料的觉察没有达到意识层面,个体通常会体验到非特定性的焦虑。)然而,有BPO的个体,当分裂的材料进入到意识层面,他们就会以饱满的情感的方式进行反应,导致强烈情绪混乱的体验。分裂或原始性解离,通过投射性认同得到了加固,在边缘性人格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的防御操作构成了投射最原始的形式。这种防御机制的特点,是通过潜意识的倾向来体现的,这种倾向既能引诱被投向的重要他人,也能控制他人。他人被假定为是有功能性,这个功能性是在病人自我的主要投射部分下进行动作的。全能感、全能的控制、原始理想化、去价值化以及否认都是其他占主导地位的原始机制,这些原始机制完成或加固了分裂和投射性认同。

二、现实检验能力

二者都有完整的现实检验能力;也就是认同一般现实社会标准的能力。这在与病人机智的质对中会呈现出来。然而,在边缘性病人那里,现实能力屈从于(情绪)波动的方式,

这在神经症性病人那里是找不到的。有BPO的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可能缺乏微细的灵活机智,尤其是在压力情况下。在压力情况下,那些有BPO的人更容易退行到偏执性思考中。相反,NPO(神经症性人格)拥有更加灵活机智的、具有共情性、慎重的以及自我反省上的敏锐感。

三、客体关系

在正常发展中,随着早期内在客体关系原始状态的整合进程,内在客体关系配对变得连接在一起且发展出更大的组织结构,从而构成了成熟的心理组织:本我、自我以及超我。在神经症症状下面是这些心理结构内部相关的稳定冲突。对于边缘性水平的个体来说,这些更加组织化的心理结构还没有得到巩固。这些个体保留了原始的、不必要的精确的、来自早期生活的自体与客体的内在表象。结果是,首先,造成这样一个对世界的观念,在其中滋养性客体和惩罚剥夺性个体交替出现,没有现实性的中间转换地带;其次,造成了发展贫乏的自体感,游移在把自己体验为(或多或少是有意识地)匮乏的和无助的以及把自己体验为全能的之间。

混乱的客体关系是通过对他人缺乏共情能力和缺乏成熟评估他人呈现出来的。他人被感知为理想化的或者是迫害性、贬低的。有BPO的个体在建立和保持亲密关系上有困难,在性的病理上采用的形式不是性的抑制体验就是混乱的性行为。

四、道德价值观

超我的发展构成是内化的自体与客体表象的相续性层积形成的。分为三个发展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求性的和原始的道德体验,这是儿童在照顾者提出要求时体验到的,这些要求是禁止攻击的、性欲的、以及依赖的冲动的表达。

第二个层面是理想化的自体和客体表象构成的,是儿童早期理想的反映。

第三个层面的演变,是作为超我功能的最早的受害水平到后来的理想化水平被整合、被缓和,对更多的现实化的父母的要求和禁令发展出更多现实性、促进性的内化。这个整合超我的第三层面,作为内化的价值系统在运作;允许个体更少地依赖外在确认和个体有行为控制;对价值和他人更有能力进行深层次的承诺。

有BPO的个体,是前后矛盾冲突的价值系统;无能力达成自己的价值观;对特定价值观的明显缺失;

有NPO的个体,有过分内疚的情感,在处理自我方面有一些僵硬。

五、攻击性

有边缘性水平组织的个体,内部客体关系世界是歪曲的,负性情感占据主导。情感是原始的心理推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将追求所渴望得到的一切,并试图去逃避所不需要的、痛苦的一切。所以有BPO的个体,直接攻击自己,攻击其他人,严重者内心充满了仇恨。NPO个体,压抑攻击,愤怒爆发后内疚。低水平的BPO患者,体验到更多的明显的攻击,严重地导致超我发展的空白。而更少严重障碍群的人在与重要客体关系上显示出更多的依赖能力、更多在投入工作与社会关系的能力、更少的自我脆弱性的非特定的表现。

神经症性人格的具体描述

与BPO相对比,有NPO的个体具有整合的身份认同,(例如,对自己和他人的整合感觉。)有NPO的人通常会使用成熟的防御操作(如合理化、理智化、幽默和升华等),这些防御操作是围绕着压抑而不是分裂来组织的。这些防御操作不会呈现为立刻就歪曲病人内在人际关系互动的行为特征。神经病性防御,和分裂相反,包含整合的自我谐振、性格学锚定的配对。

它们包括了一个一致性的自体概念并提供了一种稳定性;而这在BPO是缺乏的。关于此类型防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反向形成。一个围绕着攻击性有冲突的神经症性的人,也许可以执行如此与主导自体感一致的功能——他作为一个有礼貌者而过于恭顺的个体,和有力的权威发生联结;同时,持续性地从意识中压抑掉一个隔离的配对。这个配对是没有被整合到优势自体感的,它包括了一个反抗性自体,带攻击性地挑战一个施虐性权威(解释是在体验的意识——前意识水平得以反省,配对非常压抑的部分,提示着特定威胁性客体关系不再与个体的自体和他人概念相兼容。)在神经症性个体身上,后面部分的配对会持续性地被压抑,没有进入到意识层面的通道,除非在退行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一个爆发性的、愤怒突发或者是神经症症状来表达。NPO是不太严重的人格障碍,尤其是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和抑郁受虐性人格障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演讲大赛策划书下一篇:医院信息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