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古诗词教

2022-08-01

第一篇:探究小学古诗词教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内容

(一)探索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1、通过对古诗词教法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文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2、探索小学古诗课堂教学路子。

3、编写出小学古诗积累校本教材。

4、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通过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品性的有效途径

1、选取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古诗词诵读内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古诗词诵读的方法。

2、学生背诵古诗词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三)教师摸索和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基本模式,并总结出一套小学各年级段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细则

(四)学校编写出一套古诗词诵读教材,建立一个古诗词专题学习网站,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1、选题、申报、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分类搜集、整理、筛选有关古诗文资源。

第二阶段:逐步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1、确定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教学需求。

2、通过教学实践,反馈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积累经验与方法。

3、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完善的适应学生需要的古诗文积累策略和途径。

4、调查、反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比,不断改进教学,调整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阶段:2016年2月—2016年10月

1、对整个实验结果加以整理、总结、论证,形成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整理汇编有关资料(教学案例、论文、反思等)。

3、接受课题专家的结题验收。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学习文献。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相关的资料组织系统学习.我们学习了《名师课堂实录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刊载的有关古诗词教法的文章、名家古诗词教学课堂实录,还学习了《语文会刊》中相关文章。在学习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

2、教学实践。为了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我们组织了教研专题研讨课,执教研讨课的几名同志在教法上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后,全组同志进行了评课、辩课,对某些教学环节作了补充。

3、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实践,我们总结了十几套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出两套高效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采用的研究原则及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学校古诗词教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成果和现状等,进行学习。

2、问卷调查法:就学生和教师对“古典诗词”的掌握情况,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状况,对“古典诗词”编成歌曲的了解情况和喜爱状况,你知晓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方法等进行问卷调查,并科学分析和综合调查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策略、内容等。

3、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的行动研究,通过定期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增强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意识,提升古典文学素养,践行古诗词教学研究行为。

4、观察分析法:观察教师、学生在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高古诗词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5、个案研究法:及时发现、收集、整理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中典型的个案,并加以分析和研究,从中探索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优秀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6、经验总结法:及时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总结出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中的有益经验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案研究与整体实施相结合,传承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等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方法,探索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教学规律,总结经验,普及推广研究成果。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回顾两年的研究历程,我们在共同探索学习中不断成长,我们在研究学习中收获满满:

(一)摸索出的方法和经验

1、读、背、议、悟、品、拓分步走教学法。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发现,所有的古诗词教法均含有读、背、议、悟、品、拓展等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这些环节的先后顺序会做适当的调整。诗,首先要学生准确的朗读出来。古人对朗读非重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就说明读对写的影响巨大。学生对诗的读要由浅入深,要得音、得韵、得画、得味,要让他们爱读。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认为,“诗要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诗教学也离不开议、悟这两个环节。通过议、悟,学生才能解诗情,识诗境。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表达。从古诗中学表达,积淀文学素养,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欣赏诗意表达的意境,学习诗人表达的方法,就需要学生去品味。教诗不能拘泥于一首诗,而要和相关的诗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以上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可以有十几种组合,如:

四步教学法:

1、读——议——悟——背

2、激趣-品读-探究-升华

3、背—读—悟—议

4、背—议—悟—品

5、读—品—解—悟

6、读—品---悟---拓

三步教学法

1、破题、介绍作者---品诗情---诵读

2、自主朗读—自学质疑---自由诵读

3、熟读---理解---背诵

五步教学法

1、读—议—唱—舞---拓展

2、读—议—品—背—拓展

这是我们通过学习总结的十一种古诗词教学方法。另外,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其他一些小学古诗词教法:

1、抓文眼,品诗意,展外延,促背诵

这套方法主要是通过仔细研读诗词,抓住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品读诗意,进而拓展诗意外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这套教法适合于中、高年级,效果很理想。如《早发白帝城》后两行作者先写猿声,继写轻舟,又用上一个“已”,把前行的“啼不住”和后行的“过万重山”紧紧联结起来,描绘出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当两岸猿声还在耳边回响,一叶轻舟却已经飞过了无数险滩,闯过了千山万 岭。在这里诗人还十分巧妙地使用了衬托修辞手法,借猿声的回响深沉衬托轻舟 的快捷,借万山迭让衬托长江的无限雄伟,又在“舟”字前面加上一个“轻”字,就 从三个方面表现了长江水流之大之急。学生便不难想象出万里长江的雄伟气势, 感受到诗人李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

2、破诗题,解诗意,画诗境,演诗情,背诗句

本套教法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教师适时点拨。如章宏芳上《小儿垂钓》一课在破题时先在黑板上写好了“垂”字的象形字,然后让孩子们观察这个形状可能是课题中的哪个字,孩子们一下就猜到是“垂”。“垂”就是东西的一头向下的姿态。老师接着让孩子们看课文插图,图上哪些是垂着的呢?孩子们看到杨柳是垂着的,那就叫“垂柳”。老师将头向下低着,引导孩子们说这是“垂头”,图上的小孩钓鱼的线垂在水面,他在“垂钓”。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学生一下就明白就是小孩子钓鱼。在这个解题的过程中,教师从识字引入,结合插图让学生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而在高年级,有些题目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但有些诗题却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去进一步领会,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猜猜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后放在那里,带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后再回到课题,进一步的理解。如陈文雅教《望湖楼醉书》时,学生顾名思义理解为望湖楼醉酒时写下的诗歌,但这个“醉”仅仅是醉酒吗?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逐渐明白了此醉更是醉景。因此,我们在解诗题时要灵活处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诗意图,也可在讲解的同时,教师辅之于简笔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可以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演诗情。最后,督促学生当堂背诵诗句。这套教法适合低年级教学。因为低年级所选文本均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动静结合,富有情趣,所以,教法应灵活多变,才会吸引学生。

3、读为主,教为辅教学法。

读为先,教次之。先要让学生读好,然后才可解决教的问题。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让学生读好就实施教学,往往会出现许多令老师尴尬的情况。要么学生咬音不清、读不成句;要么因读得少导致思得浅,对课文无任何感触。所以要先读后教,读是教的前提和基础,。“好诗不厌百遍读”,通过反复诵读,强化对文字的记忆,而且诗的形象也逐渐浸润于学生的脑海中。通过反复地诵读,层层深入,步步提升,在读中体悟,让学生渐入佳境,才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古诗平仄交错,跌宕起伏,具有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或低回婉转,或高亢激昂。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紧扣诗人的离情别绪和学生合作朗读。师:“故人西辞--”,生接:“黄鹤楼”。师:“烟花三月--”,生答:“下扬州”„师生交换再读。由于教师在范读的时候注重了感情朗读,做到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在接读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教者的读法。在一唱一和之中,古诗语言的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和韵味就呈现出来了。

古诗具有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渲染意境教学法。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也即“诗情画意”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平常小事,热情歌颂母爱的伟大,结尾以比喻作结,含蓄深刻。诗风清新自然,宛若民歌,意境优美。又如张玲老师讲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引导学生感悟诗中逼真地写出老翁在孤舟江雪中垂钓的生动形象后,又介绍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表示不屈而又孤独的心态,意境高远清丽,就让学生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诗的意境美再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的意境或空旷,凄凉,或散逸潇洒,或构思独特,空灵飞动,或幽静清愁,令读者如临其境,美不可言。让学生深切体验这些美方法有很多:

(1)解读诗歌创作的背景。

每一首古诗的创作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鉴于此,在学习古诗前有必要弄清古诗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便可以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去想。此外在介绍作者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资料,还可以背诵诗人的其他作品,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多媒体辅助,拉近距离。

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3)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

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一切景语皆情语,将学生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意象中,就能体验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精彩与魅力。诗歌文字有三种表现:形象、印象、意象。学生在朗读声中闭眼想象“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通过想象将凝练的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由文字到意境,然后再由意境回归到文字,生动具体的形象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走进诗歌的美好画面,也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5、拓展阅读,积淀文化底蕴教学法 “常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为扩大学生记诵积累,每一周老师至少为学生推荐三首古诗,早读背诵,课前吟诵,这样经常反复学习,学生积累篇目多,而且记得牢是以课堂上所学古诗为起点,进行阅读拓展。此外,这种拓展,不能只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

(1)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2)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如: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描写儿童的诗等等;

(3)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尝试读诗与写诗结合,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 从而更好的继承中华名族诗教的优良传统,完成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被传统束缚,而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学生发展方面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摸索出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让学生爱学古诗词,点燃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激情,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目前,我校学生对学习古诗热情很高,早已没有对古诗学习的畏惧心理,在古诗教学的课堂孩子感觉是一种享受。

(三)教师专业成长迅速,收获丰硕。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题组教师在多次的学习研究中,对课程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课程标准》烂熟于心,理论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们反映,自从参与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后,不但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及鉴赏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结合学生诵读内容,编写“诵读积累诗文集”、“古诗诵读教学设计”。与此同时,张玲撰写的论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章宏芳撰写的论文《关于古诗鉴赏教学的研究》、陈明彩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刘晓军撰写的教学设计《示儿》、陈文雅撰写的教学反思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感等教学成果正在参加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在这期间,张玲、刘娟、方瑜等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她们在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示范课中,对我们的研究成果做了生动具体的诠释,对全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普及推广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六、研究反思

经过两年的学习研究,课题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研究成果。是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小学古诗词教学教学的有艺术化性问题;古诗词教学环节启、承、转、合的韵律结构的设计安排;此外,农村孩子较城市孩子相比,见识较少,语言较贫乏。教师如何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阅历,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并在丰富阅历、增长见识的同时,储存习作的材料,也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还要进一步摸索探究,面对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上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说话、写作、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表达出古诗文传递出的复杂含蓄的意思和情感!让古诗词文化真正深入人心,让古典文学的魅力发扬光大。

第二篇:小学古诗词教与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箬横四小邵芳芳

一、研究背景

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学习古诗词是小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也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然而,有人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古诗词早应该被历史舞台所淘汰。其实不然,传统古诗词在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诗词文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诗词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深刻的渗透着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情境教育等重要内容,而这些都是教育教学工作最终的目标。所以,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现状的分析,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以及本人九年多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点滴感触,和对古诗词的钟爱,才选定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这个课题。

二、研究内容

1.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2.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小学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策略与方法。

①通过对小学各阶段的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模式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文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②、探索小学古诗课堂教学路子,尤其是中高段古诗词教学。

③、构建一张小学古诗教学的互联网。

3.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是理论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分析法。

①通过对三种古诗词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②编写出小学中高段古诗积累校本教材。

三、研究措施

1. 以诗人及其所处朝代为线索的专题性学习活动

为了系统展示和学习古诗词,我将按诗人所处的年代实现阶梯性教学。例如初唐时期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诗,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晚唐时期,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这样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回顾,学生的学习的横向和纵向都会有所提高。

2. 按题材进行探讨和交流活动

张海燕和江庆辉老师在研究中提出,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故事题材的来对比,并进行探讨和交流感受来学习古诗词,可以更清楚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有真实摹写,又有浪漫想象,意象鲜明,意境独特,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

3. 有关古诗词故事搜集和整理活动

梁琴芳和张瑾老师提出,如果能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渗入,不但能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不知不觉便学到许多诗词知识,背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第三篇: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却只流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关键词:古诗教学 ; 个体差异 ; 自主探究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读古诗,可以不求甚解》,猛然间心中激起一阵涟漪。“不求甚解”这个词语在陶渊明的笔下是想抒发自己喜爱闲静、淡泊名利、寄情诗酒的闲情雅致。用在这儿是否就是在鼓励人们多读诗呢?细看文章发现,非然!邓拓先生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是这样解释这个词语的:“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古诗词由于其语言的独特,时空的距离,其备课与现代白话文备课有着很大差别。一些名师上得颇为经典的古诗词课,大多是由于教师的古典文学底蕴深厚,古诗词备课上课的根基扎实。而作为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非常迷茫,既无法“深入”,又做不到“浅出”。因此,我观看了很多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也做了很多尝试,但还是懵懵懂懂,有很多不解之处,希望提出来后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津。

一、“不求甚解”的教学是否对所有的古诗文都适用

如果把小学阶段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话,每一个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感悟能力、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是不是所有的古诗文教学都应该以“不求甚解”为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我认为不尽然。

首先,“不求甚解”的要求对低年级或者中、高年级的后进生还有实用价值,但对大多数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求的学习状态应该是一种初步的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古诗教学其实是在带着学生阅读古人的文章,要从古人的笔下读到自己能理解的意境,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体验,对自己的道德情感产生影响。因此,虽然我们的学生还小,虽然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甚解”。他们不光要“吸收”,而且还应该教会他们怎样“伴随着倾吐的吸收”。也就是让他们尽可能主动的、自主的探究古诗文中自己需要的理解、感悟。

其次,哪怕在同一个年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古诗文的学习上的差异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有的同学就对古诗文特别感兴趣,并且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感悟古诗文的能力,他们只需要我们轻轻地点拨一二,便可打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任他们驰骋在古代和现代连接的罗马大道上。我们不该为了最基本的要求,而放弃对更高需求的努力。 再次,《新课标》推荐背诵的 75 首古诗词,虽都是历代名篇,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但在内涵上也是有差异的,在情感的把握要求上也是有层次的。所以,不该一概而论,“求甚解”和“不求甚解”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该有学生自己决定。

二、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能“不求甚解”吗

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我们接受这个现实,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对博大精深的古诗文理解的不够深刻,强求理解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产生对古诗文的敌对情绪。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可以等以后的“每有会意”,我们教师能吗?如果我们也“不求甚解”,我们拿什么对这些古诗文“深入”?课堂上又何来的“浅出”?如果我们“不求甚解”,我们怎能把握好哪些是“甚解”,哪些不是“甚解”?

三、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更好的达到《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沿着这个理念去审视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以读为主。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优美,可以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 “ 不求甚解 ” 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初读古诗。 然后在读中感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我们也应该认真解读教材,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看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只如此,我们如果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古诗文中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认知体验,使得自身的情感和作品所累积沉淀的情感进行碰撞、交流,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才是 “求学问”和“学做人”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诗文教学的最优化组合。 总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第四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也提到新的高度,尤其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步伐中,小学语文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任务,转而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新的教学方法成为课堂常使用的教学法则,极大增强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古诗教学;基本方法

新时期教育改革将教育制度和方法提到了新的高度。新教学制度必然推进新的教学方法的出现。因此,促使老师们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试图寻找有利于小学生的教育手段。而就小学语文来说,作为小学主课程之一,古诗词向来都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情境教学法的使用通过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完美契合,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古诗词理解能力,使小学古诗词教学变得由难到简。

1情景教学法基本含义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场景,引起学生广泛兴趣和态度认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某一课题,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当中。常通过语言描述、诗歌朗诵、游戏、音乐欣赏等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老师在讲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中由几名同学分别扮演作者、少童,进行情景再现,这可以说是对情境教学法的一种再现表达。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用情景教学法的意义

2.1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直观性感性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以直接性取代间接性,处境生情,寄情于景,从而营造出更为逼真和直观的画面。进一步深刻的领会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以及寄托的情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诗歌变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意境。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根据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整篇古诗词翻译强行塞给学生,从未真正试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学生去探知诗人写诗的根本目的和思想感情。再硬性塞到学生头脑当中强制学生背诵,从而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完全消化。自然使学生对古诗词失去兴趣。而采用应用情境教学法,以语言式、情景式、肢体式、声像式等形象生动的再现诗文环境。比如:老师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通过影像资料,多媒体透视以画面感重现。或以朗诵方式体会诗人情感寄托。这种灵活却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极大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感和学习热情,更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2.2进一步减轻老师们的教学负担和教学困难

古诗文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以其独特魅力屹立于世界之东方,展现东方文字之美。但正是古诗词所具有的创作之美,有其自己本身的韵味和内涵,小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在解读古诗文时自然存在巨大障碍,这无疑也为老师们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老师们既要让学生们理解诗文含义,又要让学生真正解读诗人创作来源和意境,转化学生认知思维,帮助学生弥补对古诗词解读上的不足。情境教学法采用多种表现方式,比如老师组织学生演讲、现场表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还可以利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与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以趣味性和知识性取代枯燥和乏味,以形象化取代抽象化,以简单取代深奥。真正实现学生与老师有机结合双向互动,根本上进一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教学困难,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效率。

3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具体策略

3.1实现情境教学法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情景教学法主要通过生活展现情景、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帮助学生解读小学语文古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利用,而是过于基于单链式使用,未曾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综合实用。由此来看,情境教学法使用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

3.2解读古诗先要营造意境

文字含义及意境的使用是中国古诗词表达和展示的独特之处。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字面中帮助学生解读诗句,却忽略诗文本身内在意境和深刻含义。比如在对孟浩然《春晓》一诗的解读中,传统教学手段只是枯燥乏味的展现诗文意思,而在情境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夜雨风声的环境,再由同学们运用表演展现作者闻鸟啼声,试问花落知多少的窘迫心情,老师对情景进行叙述,对学生表演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表达自我体会,进而实现深入解读。

3.3解读古诗重点抓出意象

意象一词是将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合成的且具有某种意蕴和情调之物。而是各种意象的使用是较为常见的方式,比如提及月亮,人们便会想到思乡之情,提及柳便会想到依依送别之情,提及红叶便会想到枫叶,男女纯美的爱情。意象描述也是解读古诗文所要突破的重点。通过对意象与诗文意境的完美契合,从整体中完美展现古诗文魅力。比如《静夜思》一课中,教师首先要立足静夜这个诗人创作时的特定环境,运用现代多媒体影音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月夜宁静,一人漂泊在外,面对月圆之夜,却难以与家人团圆,心中的苦闷与思念涌上心头。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月与夜这两个意象展开深入解读,通过情景再现的直观方法,使学生感知诗人的孤独与凄清,学生就已经对这首古诗有了深刻的理解。

4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是对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必然产物,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延伸。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情境教学法步伐,?⑶榫辰萄Хㄒ?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而促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祁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7):98.

[2]杨丽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5):201.

[3]杨迎东.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7):19.

第五篇:小学数学文论文-小学教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文论文-小学教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人教版新课标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一直在认真地研究如何提小学教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明确教学目标 1.培养师生情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数学知识,感知教材内容,掌握解题技能。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开展各种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的活动,将情感和创造充分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吃透课本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重视数学课本,减少学生反复做复习资料的时间,并将这些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专业知识。

3.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

学生遇到问题,想不到好的解决思路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二、突出和强化重点 1.突出重点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有教学重点,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教学重点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分发导学讲义或用幻灯片投影出来,以明确本节课的要点及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一角简要地写出教学重点。

研究课标,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弄清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2.强化重点

教学重点内容的讲解分析,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为了突出、强调这一部分,

xiaoxue.xuekeedu.com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变化,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各种典故,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其踊跃说出自己的见解及思路,使整堂课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活力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三、设置情境教学 1.设置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公式记忆、证明和逻辑推理、反复练习习题等方面的训练,形成了重数学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一套模式。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也陷入这样的模式中,将非常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

2.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大多学生学习数学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害怕数学,同时也认为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更新教学方法 1.传统教法出新意

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在教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时,笔者经常采用“简单中发现模式”,以突出知识的逐步形成过程;在教学典型习题时,笔者先让学生做,然后要求学生相互订正,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对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各异,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即教法必须适应全体学生。学生不是“容器”,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向这些“容器”灌输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又有何意义?

2.善于构建框架

教师要全面把握和认识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每教完一部分内容,就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并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现状、现阶段的知识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五、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趋势

xiaoxue.xuekeedu.com

科技在不断发展,教学中也要不断渗透先进的科技元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熟练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学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如果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引入数学课堂,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目前,小学数学课每周只有四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第一,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激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减少教师板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第三,整堂课生动活泼,现代感强;第四,便于教师联系新旧知识。

六、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不断总结中形成的某种“自我意识”,并由此而逐渐认识自己,反思的成熟度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反思的一般内容包括:第一,学生掌握所教知识的情况;第二,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情况;第三,教学内容和深度是否适合职校学生;第四,教师设计的活动对教学目标的影响;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特征;第六,是否给予特殊学生特别的关注等。

综上所述,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技术等方面快速、灵活地调整和反应,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下一篇:推荐各种经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