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思考

2022-11-23

教育界对“分层教学”模式已有很多探索和研究, 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班级统一和学生差异的矛盾。而针对技工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的研究却少有涉足。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有其特殊性。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 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 创设“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的环境, 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学有所成。这是我们技工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笔者就此形成以下几点意见。

1 技工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实施分层教学

1.1 技工学校生源的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等个性特长呈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由于受到普通高中扩招的冲击, 提前招生和登记入学的学生比例迅速增大。招生数据显示, 近年来技工学校招收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多种层次。这给技工学校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的起点, 兼顾不及, 使好学生没有学好, 而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尽管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教学难度, 但学生还是觉得难学。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困难, 学不会, 从而出现流失现象。不同的文化层次,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刀切”, 其结果是好学生没有学好, “差”学生没有学会。不但影响了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竞争能力。

1.2 统一化的要求加大了理论课课堂管理难度和学生流失率

学生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不同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 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特点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呈现出多种类型。有些学生对理论性学科有较浓厚的兴趣, 但在技能训练方面比较薄弱;反之, 有些学生对理论性学科兴趣较弱, 但对动手操作性课程兴趣浓厚。技工学校注重个性化发展的特点, 每一个人都有权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 必须尊重学生就业或升学的选择。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没有处理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协调性, 就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势必造成强者兴趣过剩, 弱者畏难扫兴, 课堂难于管理, 因材施教将无法实现,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优势特长的进一步发展, 易于造成学生的大量流失。

1.3 统一化的教学内容加大了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的难度

劳动力市场需要有熟练技能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而技工学校由于开设课程内容较多, 要求标准统一, 形成大而全的局面, 随之而产生“全而不实”的不良后果, 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多, 但没有特别专长、熟练的技能。这就加大了学生毕业出口时专业对口的难度, 学生对口就业率较低。

2 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 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 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 把学生分成3个层次, 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 (暂称之为A、B、C层次)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采用如下几种模式组织教学。

2.1 分层走班模式

分层走班模式, 就是原行政班级管理不变, 让同年级类似专业各班学生, 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需要进行跨班自愿组合形成教学班,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结合兴趣、习惯、爱好、特长, 自主选择学习层次和任课教师。“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对高层次班的学生, 适当增加教学的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未知领域, 注重培养置疑创新精神,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普通层次班级, 结合实际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他们经过努力, 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毕业后能适应企业用工的基本需要, 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对于低层次班级, 则要降低文化课的要求, 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选择, 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确定教学内容, 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由于教师只针对1~2个层次的学生, 可以用更多的精力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分层走班模式, 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是各层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聘用、管理、考核、评价、待遇、奖惩等就要根据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低层次班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 他们在学生管理上付出的时间、精力远比高层次班的老师多得多, 班级的纪律、学习、活动各方面效果明显不如高层次班, 他们做的往往是费了力, 效果又不好的事情。在考核奖惩等问题上就应该区别对待, 不能单以学生考试分数论成败, 而要注重他们的教育教学过程的艰辛, 才能体现出对他们劳动的尊重和肯定, 增强他们努力工作的信心。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全面评价学生的管理体系, 要在真正意义上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社会的发展进步, 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有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但在班上是体育、文艺及其他活动的积极分子、主心骨, 素质往往比考分高的学生强, 有的组织班级活动很有想象力, 是班主任老师的好助手, 有“副班主任”的地位。有的理论课学习成绩不佳, 但实际动手能力却很强。如果仅以考试分数论英雄, 就体现不出对他们的肯定和关怀, 扼杀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既不符合分层教学的初衷, 更背离了全面发展的方向。另外, 教师要关心低层次班学生的发展, 不能对他们作学习指标的硬性要求, 不能歧视他们,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及时鼓励他们去发展。

2.2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班内分层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在同一班级进行的分层教学。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分类指导”不是降低教学要求, 而是研究找到达到统一要求应采取的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学习能力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分层的内容包括:分层建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测试和分层评价。

(1) 分层建组。根据前期调查和测试, 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小组。A层: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自觉, 方法正确, 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

(2) 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备课要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在备课时, 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 要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水平, 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后, 应制定分层教学方法, 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 设置分层练习、作业, 设计反馈检测题。

(3) 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分层设疑, 通过分层提问、讨论、答疑等形式使各层学生学懂每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授课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知识方面, 要由浅入深, 逐步发展, 力求低起点, 小坡度;从能力方面, 要由低到高, 逐步加强;从思维方面, 要由表及里, 逐步深入。因“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要求“下保底, 上不封顶”, 所以, 教师要深钻教材, 大胆创新,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 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因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 课堂上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 两头学生依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等现象, 故教师应加强分层辅导。学生训练时, 要做好课堂巡视, 及时反馈信息, 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 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我校在教学中对分层辅导的操作:在确定了层次之后, 我们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 在A、B、C三个层次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对基础差的C层次学生, 采取“低起步, 补台阶, 拉着走, 多鼓励”的办法;对于B层次学生, 采用“慢变化, 多练习, 小步走, 抓反馈”的方式进行;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 则进行“小综合, 多变化, 主动走, 促能力”的基础训练。经过几年的“分层”实践, 效果初见成效,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及格率同测试模底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5) 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 “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三层”的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 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 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 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 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其中要特别应该关注如何解决C层学生的学习困难和A层学生潜能的发展。

(6) 分层测试。分层测试是衡量分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统一试题要求下, 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 试卷分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部分。从而改变一张试卷, 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现状, 使各层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的思想。实行分层测试, 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7) 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 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评价中, 对C层侧重表扬, B层侧重鼓励, 通过表扬和鼓励,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建立自信, 鼓励学生在达到较低层次目标的情况下争取升层。A层促其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的来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

2.3 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是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入学时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不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而且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要求, 在尊重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同时, 反馈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 做出正确定位。然后, 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 分成两个层次, 升学班与就业班。就业班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文化课, 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 突出文化知识与职业实践的结合上。而升学班除了考虑专业需要之外, 还要考虑将来升学的需要, 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 文化课不但都要开, 而且还需加强、加深, 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在二年级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水平测试, 给学生提供第二次选择, 升学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 而就业班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职业定向”的分层教学要借助学生对自己的正确估计, 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这两次选择的机会,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满足个人的定向发展。通过这种模式的开展, 我校2009年, 就业班学生全部完成了职业能力要求, 升学班在对口升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有12人升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本科, 8人升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专科, 还有多人参加成人高招, 并取得较好成绩。

总之, 在当前教学中, 可以说没有那种的教学模式是完美的, 分层教学显然也不是。通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 我们亲身感觉到, 分层教学不仅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使中上等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 使学困生产生希望, 建立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使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优化,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摘要:教育界对“分层教学”模式已有很多探索和研究, 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班级统一和学生差异的矛盾。分层走班模式, 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分类指导”不是降低教学要求, 而是研究找到达到统一要求应采取的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学习能力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 分层建组。 (2) 分层备课。 (3) 分层授课。 (4) 分层辅导。 (5) 分层布置作业。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走班模式,班内分层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文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3) .

[2] 黄斌.高三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及方案[EB/OL].http://www.txssg.com.

[3] 高原, 曹晔.中职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性及其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 2007 (22) .

[4] 李凌, 侯政.职校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8)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中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思考下一篇:3D全息影像技术在民宿室内外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