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职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2022-09-11

近几年来,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职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 再加上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 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职毕业生就业难, 既有社会大环境等客观原因, 也有高职毕业生自身的主观原因。高职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中, 除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不适应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外, 就业观念不科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重原因。因此, 有必要对高职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引导高职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科学就业观, 从而适应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 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1 高职生就业观念现状调查

为了对高职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研究, 2009年3月我们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就业意愿的五个方面, 即对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就业地域、就业途径和是否愿意创业的不同答案的选择。调查共印发问卷1150份, 收回1095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高职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具有三种“情结”、缺乏两种意识。

一是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具有浓厚的国有“情结”。在调查中, 选择愿意到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1.16%、42.08%、22.66%和14.10%。如果把选择的上述四类就业单位性质按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来划分, 那么, 选择到国有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高达78.84%, 而选择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学生只占21.16%。

二是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具有浓厚的白领“情结”。在调查中, 选择愿意到“蓝领岗位”、“灰领岗位”和“白领岗位”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9.22%、10.15%和60.62%。这说明, 多数高职生愿意到知识型的白领岗位上就业, 而不愿到技能型的灰领岗位或蓝领岗位上就业。这也说明了多数高职生的就业目标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异。

三是在就业地域选择上具有浓厚的故乡“情结”。在调查中, 选择愿意到“家乡所在县 (市) ”、“省内其它地方”和“省外”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5.96%、27.36%和16.69%。如果把选择愿到“家乡所在县 (市) ”和“省内其它地方”就业的学生数相加, 那么选择愿意在省内就业的学生比例高达83.32%。

四是缺乏市场意识。在调查中, 选择愿意通过“就业市场”、“亲戚朋友推荐”和“学校推荐”三种途径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2.83%、27.56%和49.62%。这说明了多数学生都把“亲戚朋友推荐”或“学校推荐”的就业途径作为首选, 而不愿到就业市场上去自主谋求就业。

五是缺乏创业意识。在调查中, 选择愿意“创业”和“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2 8%和8 3.7 2%。这说明, 大多数高职生缺乏创业意识, 不敢自主创业, 只想找现成的用人单位就业。

2 高职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职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哲学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高职生的就业观念同样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现阶段,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 不完善, 市场分割严重, 在国有单位就业和在非国有单位就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等有很大差异, 在非国有单位就业, 户口、档案、人事代理、社会保障都存在各种障碍;异地就业信息匮乏, 就业花费多、成本高, “白领”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优于“灰领”和“领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配套, 落实不到位, 没有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和保护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开展扎实有效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 对高职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科学就业观缺乏积极的引导和教育。

主观原因。高职生深受计划经济时代“统包分配, 包当干部”的就业观念的影响, 对现行的“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制度认真模糊。乡土观念严重, 抱着“金窝银窝, 不如自家的穷窝”观念不放, 缺乏志在四方的远大志。卑视民营企业, 卑视劳动, 卑视“蓝领”和“灰领”。对自己认识不清, 就业定位不准, 就业时盲目与本科学生攀比, 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没有认识到高职生是技能型人才, 本科生是学术型人才, 这二者是不同的。依赖思想严重, 缺乏独立自求职择业的意识, 缺乏创业创新、敢冒风险的意识。

3 科学就业观的含义

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就业观念是人们对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的基本观点和判断, 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 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意义上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科学就业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就业观方面的具体化, 是“行行可建功, 处处能立业, 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1];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适应就业形势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以普通劳动的者的心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2], 从而实现就业的观念;是只要有一份工作, 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不管是在国有单位或非国有单位就业, 还是自主创业, 从事个体经营, 都是就业的就业观。科学就业观认为, 只要从事合法活动, 取得报酬或经营收入, 无论是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 还是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无论其工作地点在农场, 还是在城市, 在国内, 还是在国外;无论其工作是固定性职业, 还是临时性职业, 无论其是在现有的岗位上工作, 还是在自己创造的新岗位上工作, 都属于就业。

4 引导高职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人们的行为都是由思想观念支配的。因此, 要解决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必须帮助和引导高职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科学就业观。

在政府的层面, 政府应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体制和机制, 建立政府调控、全国统一、公平竞争、有序运行、服务完善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 打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割和封锁。加大执法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坚决查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 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 净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对于在非国有单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无偿的、热情周到的服务, 为他们及时解决户口、档案托管和人事代理等问题, 为他们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和措施, 畅通大学毕业生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渠道, 使他们在非国有单位体面地就业。制定并落实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农村基层单位就业的政策措施, 引导和鼓励他们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农村基层单位就业。政府还应制定并落实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营造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 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和保护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 发挥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引导他们自主创业。

在院校层面, 高职院校应重视对高职生开展扎实有效的就业和创业指导教育, 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就业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高职学生的就业观的实质是高职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 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因此要对高职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清楚地认识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时代, 就业途径和途径呈现多元化, 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和衡量标准也呈现多元化。帮助他们正确科学地评价和衡量人生价值, 使他们认识到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岗位就业或创业, 都是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都能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就业形势教育。在改革开放时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形势发生着巨大变化。如何使高职生清楚认识和很好地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 是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因此, 应对高职生广泛进行就业形势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后之后,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 并能够尽快适应形势发展和就业市场变化;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 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而国有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及白领岗位数量很少, 传统计划经济的“统包分配、包当干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已经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体制。从而帮助他们以大众化的和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寻求就业岗位, 实现就业。还应使他们清楚认识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 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科学就业观, 在就业方面不要盲目与本科生攀比, 找准自己的就业定位, 发挥自己的就业优势。三是就业和创业政策法规教育。近年来, 党和国家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支持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对高职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政策法规教育, 使他们掌握并运用好党和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政策法规, 按照政策法规主动依法就业, 充分运用创业扶持政策自主创业, 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就业和创业的合法权益。四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内容应丰富多彩。通过开设创业指导课、组织高职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等方式对高职生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 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 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就业观。扶持和鼓励具有创业条件的高职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 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创造就业岗位, 开创新事业, 开拓新天地。

摘要: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不科学是其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高职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发现, 高职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为具有三种“情结”、缺乏两种“意识”。高职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 要明确就业观和科学就业观的含义, 从两个方面引导和教育高职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高职生,科学就业观,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24) :9~14.

[2] 叶锋, 肖春飞.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 “精英心态”亟待转变[N].中国妇女报, 2009-02-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下一篇:职业学校学生课堂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