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的“档案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9-12

档案管理工作能力是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业务能力, 档案管理课程是广大文秘专业普遍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当前, 在高职教育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形势下, 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相对滞后, 在一些院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学生没兴趣学, 教师不愿意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力不适应工作需要的状况。本文拟从市场需求着手, 分析企业单位对档案工作要求, 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并实践, 以期对档案管理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档案工作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最具说服力。为解决学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企业单位档案工作需求, 笔者组织文秘专业师生于2017年12月下旬深入企业开展档案工作调查, 以实训小组为单位, 采用问卷、访谈、网络调查、电话调查和扫二维码在线答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加坡创业园区、元成路、学源街、学林街、白杨街道经四支路、金湾创业大厦等200余家单位开展企业档案工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重视档案工作, 但企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规模不大, 其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 平时主要工作还是以其他工作为主, 档案工作都是兼职完成的。

因此, 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大多不是很熟悉。调查中还发现, 部分企业中的档案人员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门的档案业务培训, 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仅凭自觉, 在工作中出错的机率非常大, 常常会出现分类不科学, 整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 档案管理不仅要学习扎实的档案工作知识, 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档案管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市场调查, 学生明确了档案管理在文秘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增强了其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高职文秘专业档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文秘专业普遍开设《档案管理实务》课程,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 该课程自1998年文秘专业创建初期就开设的一门专业实务课, 历经学院“文秘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多次修改, 目前开设在第四学期, 共48学时。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秘书人才为目标, 通过对档案、档案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具备在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学习, 使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 了解档案的发展变化、作用、收集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明确管理要求和积极提供利用, 能使学生掌握对各种不同类别的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销毁、统计、保管、检索和编研等方面的实体管理以及对档案内容开发利用的能力, 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对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的迫切需要。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一是校内实训条件相对薄弱, 缺乏系统的实训场所, 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到影响;二是专业师资力量不强, 教师缺少实际的档案工作经历, 缺乏实践经验, 无法满足日常实践教学需求;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缺乏实践操作, 加之课程内容相对抽象, 实际操作技能难以掌握。

为了能缓解上述问题, 该校教学团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了解社会需求, 剖析专业特点, 寻求新的合作契机。浙江省档案事务所作为文秘专业新建的校外实训基地, 是由浙江省编委批准成立的浙江省档案局下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为全省各级各类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档案业务咨询、整理、档案数据库建立等服务。经过多次洽谈, 达成共识, 推行校企合作开发档案管理课程, 根据秘书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参照秘书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档案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和实践

(一) 深入行业, 校企合作, 共同开发课程

为求课程内容符合市场需求, 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一线, 密切联系, 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实际需要, 共同修订“文秘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计划。根据档案管理工作业务要求, 经校企双方多次协商, 构建课程的模块内容体系, 形成了“档案工作知识”、“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人事和会计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保管工作”、“档案检索工作”、“档案利用与编研工作”等八大工作模块, 并对每个模块设计出具体的教学任务, 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二) 内培外引, 打破瓶颈, 优化师资队伍

校内专业教师大多面临着档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存在差距, 甚至会出现脱节现象。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采取校企深度融合, 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 校内专任教师通过积极参加档案专业培训、赴档案实训基地挂职、参加访问工程师项目等形式, 深入行业实践, 提高业务技能;另一方面, 聘请行业专家、技能名师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 全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三) 课程改革, “1+n”模式, 摆脱教学困境

为能摆脱课程教学困境, 对课程进行改革, 推行“1+n”教学模式, 即:由校内主讲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校内教师作为主要讲授者, 侧重理论教学, 全程观测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校外兼职教师侧重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带给学生更多更新的外界信息, 把握市场人才需求, 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使教学更适合企业需求。

(四) 搭建平台, 资源共享, 优化实训环境

为改善校内实训条件, 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 文秘专业在原有的办公设备基础上, 引进浙江省档案事务所的数字档案登记备份系统和电子档案管理的专用系统软件, 将行业实景搬进课堂,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扫描录入, 对数字档案进行整理归档、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和登记统计, 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再现数字档案管理的工作场景, 使学生借助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将电子档案管理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 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五) 合作多赢, “一条龙”机制, 订单式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双方本着“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多赢”的方针, 在课程建设中, 采取“认知实训”、“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的“三段式”模式, 将课堂教学、集中实训、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四者紧密结合, 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实践到岗位就业的“一条龙”服务机制, 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 企业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实训平台, 学生在实习中融入行业, 提高专业技能, 服务于社会。通过校企双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 使《档案管理实务》课程开发主体互动意识明确, 课程内容更新及时, 以期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档案管理真实工作环境的能力,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 从学校到企业, 从理解知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变。

从基于市场需求着眼, 我们应把《档案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常态化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真正体现“工学结合”,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努力做到企业与课程的无缝对接。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事业及生产单位培养第一线服务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因此,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系列过程。《档案管理实务》课程是文秘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 笔者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 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该课程改革的举措并实践应用。

关键词:市场需求,档案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谢盛华.基于企业需求的《企业文档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1) .

[2] 何谰.高职高专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在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教学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1) .

[3] 段赟.高职文秘专业“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 2015 (11) .

[4] 吴清华.提升行业指导能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21) .

[5] 郭保民.浅谈高职文秘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

[6] 况琪.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2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依托学科优势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下一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