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工作的本质是育人,就学校而言,要落实“以德治国”,就必须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氛围,贯穿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

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论文 篇1:

浅谈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以德治国,是以江澤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工作的本质是育人,就学校而言,要落实“以德治国”,就必须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氛围,贯穿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因此,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那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德育人呢?

关键词:语文学科 德育 教育

一、挖掘德育因素,完善价值取向

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引人入胜的艺术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也随处可见。如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场;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浪花;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色。那故乡的榕树、荷塘的月色、故都的秋景……。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绘形、绘声、绘色的渲染,再由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鉴赏,久而久之,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理想事业的渴望等健康美好的思想品德。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理想,追求生命价值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道德情感

教学中,可结合所学课文,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我在语文教材《最后一课》中找到针对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上课四十五分钟效率低下这一现象的德育最佳结合。

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做了有感情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这时,我及时地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我说:“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上课四十五分钟,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要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就能够吸收老师所要教给我们的知识要点,并且很轻松地把它掌握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道理。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就应该及时改正过来。”五十多双眼睛闪闪发光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三、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健康情趣

席勒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欣赏美、感受美,可以缓解忧虑、压抑、痛苦、失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激发热爱生活,愉快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意志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阅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给予引导,同时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使阅读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可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一些文艺理论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当然,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渗透过程,它是多范围、多方位、多层次的。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复思考,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总之,语文教学实践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找准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正确处理好语言文字与内容的关系,以文悟道,因道学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中。因此我们要放眼学生的未来,不断完善、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面对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真正成为21世纪的强者。

作者单位:河南沈丘县卞路口乡第二初级中学

作者:赵付宏

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论文 篇2:

浅谈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工作的本质是育人,就学校而言,要落实“以德治国”,就必须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氛围,贯穿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因此,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那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德育人呢?

關键词:语文学科 德育 教育

一、挖掘德育因素,完善价值取向

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引人入胜的艺术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也随处可见。如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场;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浪花;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色。那故乡的榕树、荷塘的月色、故都的秋景……。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绘形、绘声、绘色的渲染,再由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鉴赏,久而久之,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理想事业的渴望等健康美好的思想品德。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理想,追求生命价值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道德情感

教学中,可结合所学课文,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我在语文教材《最后一课》中找到针对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上课四十五分钟效率低下这一现象的德育最佳结合。

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做了有感情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这时,我及时地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我说:“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上课四十五分钟,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要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就能够吸收老师所要教给我们的知识要点,并且很轻松地把它掌握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道理。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就应该及时改正过来。”五十多双眼睛闪闪发光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三、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健康情趣

席勒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欣赏美、感受美,可以缓解忧虑、压抑、痛苦、失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激发热爱生活,愉快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意志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阅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给予引导,同时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使阅读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可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一些文艺理论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当然,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渗透过程,它是多范围、多方位、多层次的。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复思考,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总之,语文教学实践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找准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正确处理好语言文字与内容的关系,以文悟道,因道学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中。因此我们要放眼学生的未来,不断完善、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面对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抵抗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真正成为21世纪的强者。

作者单位:河南沈丘县卞路口乡第二初级中学

作者:赵付宏

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是学生的一生发展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素养,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而语文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却出现德育流于形式、教师德育水平过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此推动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地进步。

一、语文学科在小学德育中重要意义

小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的德育教育也对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德育主要培养小学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格素养,它贯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体现着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工作起着基本的导向的作用。小学德育教育是学生一生德育教育的奠基,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起点。因此,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来做好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当中,大多数的学生往往为留守儿童,他们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父亲、母亲一般不在身边,但是由于农村老人的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且忙于农事生计等,其精力有限,难以过多的照顾幼儿,他们主要关心学生是否身体健康,是否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但是在幼儿的道德教育方面却没有过多的重视,如果不对学生加以引导,在日常授课中予以道德上的教育,学生很可能会走向歧途。而语文学科因其人文性等特点,相较于英语、数学等科目,更能够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因此语文学科是除道法课外最为重要的德育途径。

二、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流于形式

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主要采用单方面教育等德育方法,将成人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灌输给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而不会过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个人认知心理状态等,而是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观念并且将其立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这一德育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处于依从的地位,只是强制性的学习。显然这种教育办法在实际中很难真正的被学生接受,使得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此外,小学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这是因为德育实践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儿童主动参与德育活动中,在活动接受道德教育。但是许多教师却忽视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不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使德育难以落到实处,学生即使能够学到相关知识,但是也不知道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应用,这极大的影响了德育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水平不高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的道德教育水平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但多数小学不重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道德教育,也缺乏相应的校内德育机构,小学语文教师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没有受过专业的德育工作的指导,这就使得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只依托于以往的教育经验。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讲座等形式,将课程安排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讲座或课堂讲授的方式形式上比较单一,且理论教学多,实际操作性教学少,缺乏案例教学,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三、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促进德育教育学科化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形式化、说教化的模式,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的载体、要将学科内容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引发学生自觉参与的热情,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体来说,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会有意识地将道德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日常授课中,将小学语文的课程教育和德育教育资源相互渗透,促进德育的学科化。对于小学来说,要引入专业化的德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适当的进行的程序化的管理和教育,在语文日常授课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但是小学采用学科交融的教育方式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的教授知识,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德育,要在寓教于乐的环境当中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向理想的道德状态的转变。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德育任务是需要由学校各个部门全面协作完成的庞大工程,学生从进入小学之后,教师的德育辅导活动就由此开始,小学不同机构需要部互相协作,为培育具有理想道德价值观的学生而努力。德育系统由小学的领导、德育处负责人员组成,通过合理的分工来有效完成德育工作。教師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道德问题、德育目标、德育方向,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建立起具体的德育指导内容体系,以此来实现培养目标。此外,学校要建立起系统化的德育指导工作,小学的德育指导中工作要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开设相应内容的德育辅导课,通过定期讲座、开课等等形式灵活安排课程时间,做到老师的德育培训要紧跟学生的身心发展;针对教师的德育辅导的讲座、课堂讲授的方式形式上要多样化,在理论教学外还需要增加实际操作性教学、案例教学,这样能有效的增加教学效果,使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到专业化的德育知识,以此更好的教育学生。

四、总结

小学时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小学教师主要采用说服等语言教学的办法,学生处于依从的地位,只是强制性的学习;部分小学教师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德育工作的指导,这就使得德育效果不佳。因此小学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形式化、说教化的模式,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的载体、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此增强德育的效果;并且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到专业化的德育知识,以此更好的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幺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5(045):59-59.

[2]尚丹.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学周刊:下旬, 2014(30):161-161.

[2]王付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祖国(教育建设), 2012(024):119.

[4]钟锐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6):158.

作者:吴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身保险法律效力论文下一篇:小学德育原则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