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

2022-04-2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初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 篇1:

“合作与探究”视角下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是长期以来物理教师探究的重要话题,合作与探究背景下的初中习题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合作与探究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与策略.以飨读者.习题教学是理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须环节.学生在解决物理习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检验课堂学习中在物理基础知识、物理基本能力以及物理思想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也是促进学生相关能力在最近心理发展区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相比于物理概念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等等,物理习题教学既是一种物理教学内容的安排,同时也是一种物理学科教学形式的选择.如何发挥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用?这就要对物理习题教学的技巧进行细致的探讨与研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近几年来初中物理“合作与探究”视角下的习题教学实践,但愿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1教师主导下的物理习题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合作与探究”

初中物理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物理教师的讲解.不可否认,物理教师的讲解有时是必不可少的.生动的讲解、及时适度的点拨可以起到营造合适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活跃,物理教师在讲解中对学生的巧妙心理暗示与激励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但是,物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与否应该主要从学生的内在因素考虑,物理习题教学应从侧重于教师输出信息的过程转变为侧重学生吸收、加工、输出、反馈信息的过程.新课标对此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是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值得关注的是,相当多的初中物理教师认为,习题课教学中要体现“合作与探究”,即“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分组介绍解法,最终从诸多解法中由教师或学生集体择优确定问题的答案”. 实际上这只是完成了物理习题教学的一个基本步骤而已.

物理习题教学与概念、规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一样,只是物理教学的载体,其目的不仅是得到问题的正确解答,而是通过求解过程,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因此,物理习题求解的完成不是物理习题教学的终结.物理教师应针对具体问题求解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或所谓非常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找出物理思维规律,及时促进物理能力提高.习题求解归纳过程要体现“合作与探究”.

例如:在平均速度教学时,老师列举这样一道例题:“小明100 m赛跑,前8 s跑了45 m,后8 s跑了55 m,那么,小明的平均速度多少?小乐也参加了这场比赛,他前50 m用了11 s,后50 m用了9 s,那么,小乐的平均速度多少?”

学生在合作探究求解此题时,经过相互讨论最终得出解答:小明的平均速度可以这样计算:(45+55)÷(8+8);类似于此,小乐的平均速度是(50+50)÷(11+9).但有学生提出,“求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否可先求第一阶段平均速度为45÷8,再求第二阶段平均速度为55÷8,然后将所求两个平均速度进行平均,最终得100 m平均速度为(45÷8+55÷8)÷2?”此物理老师没有直接指出正确与否,而是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计算,尝试将此解法用来求解小乐的平均速度,那么结果如何?学生们对此问题经过认真、热烈探究后,经过分析、归纳发现,只有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等时的情况下,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才一定等于各阶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这道习题的教学,学生的收获不仅在正确答案的求解中,而且在得到正确答案之后,针对个别同学的设想,再做进一步的归纳、验证与推理,通过合作与探究中的思维活动,学习能力有了提高,对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入.

在“功和能量”章节的教学中,某位物理教师列举如下一道例题:“用水平向右的大小为50 N的拉力,拖动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前进10 m,试求拉力所做的功?如果力拉动的时间为5 s,试求拉力的功率?”

这道题经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得到了正确答案,但是,有学生“意外发现”:其实,不必等第一个问题中求出拉力所做的功,其实可以直接用力乘以速度大小即可求出功率.这时物理教师究竟是直接介绍公式P=Fv,还是让学生自行合作探究,通过已经学得的概念和方法,运用自己独立的思维推导出这个关系式?前一种教学处理,看上去“省事”,在习题课上,同样的时间内可以教学更多习题;但是,从发展学生物理能力的角度看,后一种做法似乎更可取.

2习题教学实施方式多样化,体现“合作与探究”

长期以来,习题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习惯于教师讲题,接着学生模仿解题.这种做法有其合理的一面,提高教学流程的时间利用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但是,片面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养成了对于教师的依赖,难以形成主动质疑的习惯,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不利于产生对问题探究的激情与兴趣.长此以往,相当多的学生在心理上还对这种习题教学的方式有抵触情绪.如何在习题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不妨通过习题教学的一题多解入手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之处在于突出“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特点.

比如:变习题课教师选材、选题为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是习题课的可取形式.例如,开设“滑轮组”这节公开课,通过教学观察,教师如果发现学生课前对滑轮组的绳与滑轮的组合有所预习,或在生活中观察过类似现象,且在课堂上对滑轮组省力与绳的绕法很感兴趣,那么完全可以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炼出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问题:“滑轮组省力与否、省多少力与滑轮组的滑轮组合方式究竟有何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屏幕投影,黑板绘图和现场实验初步介绍合作探究的成果,然后要求全班进一步深入探究,下节物理课继续探究,并要求分组合作撰写探究报告作为这节习题课的作业.

3习题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合作与探究”

新课标的亮点之一在于,所有物理教学的环节都应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习题课教学中也应如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教学评价的单一形式,习题课教学的评价方式宜形式多变,不拘一格.例如:教学“力的图示”,在学生板演习题完毕评讲时,可以变教师一人独角戏为学生轮流登台自我评点、互评等,从作图的正确性、作图的规范性让学生互评、自评;再如,在“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节的习题教学完毕后,通常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出题或从资料取套题完成检测题的命题.实际上,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整理本章学习内容、总结习题课的学习情况之后,针对从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到滑轮组的一系列内容进行系统回顾,这个章节贯穿其中的基础知识主线其实是“杠杆”,其他内容在其基础上展开,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本章这一特点、结合自己的学情,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提出他们认为“值得考试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结合命题,使得单元检测不仅是检测,更是知识与技能的总结、过程与方法的归纳和提高,这样单元测试更能贴合学生实际,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以上介绍的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关键在于教师做到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第一位,不论教学的形式如何变化,都要让新课标提倡的“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理念体现在教学的细节处理中,这才是成功的物理教学,才能体现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教学智慧.

作者:谢兆业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 篇2: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概念图”探析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目前的教育体制和考查形式来看,某种程度上习题教学的地位不可小看,成功的习题教学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在中考中取得高分,这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师所要追求的目标和预想达到的效果,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许多从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们都进行了不同形式和方式的探讨和研究,笔者一直都是这样一个队伍中的一员,经过多年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的洗礼,本文中笔者着重从课堂教学的实际角度出发,重点阐述“概念图”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相信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1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概念图”运用的策略分析

所谓概念图是将人们头脑中对概念的信息、想法和理论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体现了隐形知识显现化的特点,“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基本要素.初中物理教师在习题课堂教学时,以题目中相关的实际情况为处理问题的突破口,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和探究的问题,通过理论的分析和推导建立适当的模型,利用物理规律和定理建立方程算式关系,再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求解.物理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如果运用“概念图”进行习题教学,正是将上述的思 维和处理过程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现出来,实现了抽象思维的形象和可视化,具体的形式如下.

[TP5CW05.TIF,BP#]

在解决初中物理习题时,首先,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转化,初中物理习题中往往包含很多的文字叙述,学生只有将抽象的文字含义转变成具体的物理景象,构造物理情境,将题设中的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同时结合概念图寻找条件与情景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理解问题实质,借已知条件寻求突破口,初中物理老师可以借助于概念图恰当引导学生搞清题目中物理问题实质所体现的表象特征,分析思考题设条件与物理条件的逻辑推理关系中找到两者之间的横向关系,有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点;最后,结合恰当的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完美解决问题,初中物理习题不仅注重物理规律的考查,同时也注重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习题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和数学手段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物理习题中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2 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妙用“概念图”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习题中蕴含着物理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对物理知识和规律的理解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物理习题的正确处理.具体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通常含有三个方面的预期目标:(1)形成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相关的知识积累.初中物理习题中经常涉及科学技术信息和成果,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得以发展,运用基础的物理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突出体现了物理习题对社会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体现解题的具体过程与科学方法的运用;物理习题的解答过程反映了自然现象和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往往是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从普遍的案例中抽象概括出共性的部分再加以拓展与提升,集中体现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初中物理习题过程中的不断“进步与成长”;(3)形成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处理习题时注重解题的规范性与持久性是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追求正确解答的精神与行动正是形成科学素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

概念图与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结合,老师的讲解内容与解题的整体思维过程都很容易被学生所吸收,概念图所提供的可视化的解题思维过程使得题设中的复杂信息十分明显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减轻了学生的探究负荷,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解题速度与解题质量.同时,学生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大脑处于兴奋的发展区状态,理解记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这都有利于习题的高效处理.下面笔者通过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小明想用水桶到井中提水,小明对水桶所做的功是[CD#3];在操作过程中,若小明不小心将水桶掉进了井中,再次从井中捞上来时发现水桶里面还带有部分水,请问此时小明对桶做的功是[CD#3].(选填: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剖析 题中涉及了“人提水”和“人提桶”两个物理情景,在物理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了如图2的概念图.

案例二 儿童娱乐场所里,小伟用大小为80 N的水平推力去推重量为150 N的木箱子,在15 s内移动距离为30 m,这一过程中小伟对木箱子所做功为[CD#3]J,木箱子重力对木箱做功为

剖析 物理老师引导学生罗列题设中的已知条件和信息进行有效转化,构建合理的物理情境,借助于概念图进行处理,如图3所示.

反思[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概念图中蕴含着题设与问题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题意进行分析与理解,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对于比较“懒惰”的学生而言,提供了一次主动锻炼和思考的机会,经过努力都能顺利地完成正确解题.可见,初中物理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概念图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性价比”,而且提升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吴月芬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物理课程是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题教学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环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从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课堂实践出发,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习题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学生将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达到学以致用巩固新知的目的。在当前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习题教学的质量一直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整体课堂学习效率相对较低。为此,为了提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對习题教学的策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科学提升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

1  当前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及其不足

随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推进,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传统单一知识教学逐步向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变,增加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方式有了较显著的变化,但部分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现实性问题,影响着习题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当前,影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过程重讲授,轻交流情况普遍存在。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物理习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过程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预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多讲多练”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日常习题课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抛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向,许多教师都会选择亲自解答或者板书演示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思路的引导过程,缺乏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交流,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输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由此可见,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课堂形式依旧存在[ 1 ],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不多。而造成这种教学方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持续培训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造成的。除了例行每年中考复习研讨会之外,其余时间很少进行专门针对习题教学的竞赛以及观摩课或者培训等活动,教师接受相关专业理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也是造成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第二,教学过程重知识,轻能力情况普遍存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点普遍认为习题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处理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更多情况下只是解题技巧的讲解,并没有对习题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习题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和变式训练的教师更是微乎其微,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会在习题教学课上根据习题教学的实际要求,带领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迁徙和应用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往往会出现教师讲解的问题都会解答,一旦出现变化时就会感觉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这种就题讲题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思考和知识迁徙能力的发展。

第三,教学过程重教师教学行为,轻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普遍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对习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充满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去,进而提升物理课堂习题教学质量和其有效性。在以往的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时,更多情况下,只注重教学的讲授过程,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的培养。在实践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都会反映教师的习题课堂讲授流程和教学内容设计过于单一和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积极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长期以往,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会逐步的消磨殆尽[ 2 ],影响整体课程教学效率。

第四,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解题过程普遍存在。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策略,直接关系着课堂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吸收、巩固情况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根据教师的讲解思路解题,很少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互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掌握教师讲解的物理知识点,但是就学生长远学习而言,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会将知识的探究过程变成单一的固定模式,不利于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沟通,没有思维的碰撞,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讲解,机械地记忆教师讲解的解题技巧,久而久之也会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2  提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精心设计习题内容,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为了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日常习题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深入解读物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融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找到物理知识和学生生活实践的切入点,利用生活化元素编制一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物理问题,从生活化角度解读物理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这样的习题教学设计既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习题内容,同时又可以增加习题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过“探究电路”这一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习题问题,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发散学习思维:某工厂车间的电表额定电流是25 A,现在已经安装了50盏40 w的电灯和20盏60 w的电灯,现在想要再装一些电灯,最多可以再装多少盏40 w的电灯?通过这样的习题设计,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课本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同时还要结合生活实践的经验,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取舍。在学生浓厚兴趣的驱动下高效地完成习题课堂的教学过程,奠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基础。

2.2  由浅入深进行习题设问,打开学生学习思维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按照既定的习题设计进行教学之外,还应当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地进行设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问题中去,进而发散学习思维主动地探究和思考[ 3 ]。在实践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沟通的基础与前提,直接关系着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活动的活跃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过程,从直观的形象认知到抽象的理性认知。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时,应当对习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设置循序渐进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深入探究,在完成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物理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引导问题:“请同学们尝试一下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然后自主思考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在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学生们都开始积极主动的参与,拿起自己手边的物体。不用让他们发出了声音,成功地完成了教师提出问题的前半部分。然后教师接着提出深入问题:“通过观察有没有同学发现声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由于学生刚接触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这一问题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进行分解:①发出声音的物体是什么?②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③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特点?④要想停止发出声音,你是怎么做的?⑤用一句话对这一过程进行概括。通过这样层次性的问题设计,将一个问题变成若干个具有关联,层层递进的小问题,并且最终指向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教室的教学问题指引下,通过学生实践、观察、探究和交流,最终都能够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由此可见,在习题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逐步深入探究,将教师教学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发展学生物理学习思维,引导学生由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的发展高阶思维的能力。

2.3  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物理信息教学过程中,一题多解主要指同一物理习题和物理知识,运用不同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解决。这种解题方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物理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灵活地运用物理规律,发展学生物理知识的迁徙能力。而一题多变主要是指以典型物理习题为基础,通过改变原来题目中的一些情境或者条件信息,使其变为多个与基础题型相关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引入新的物理知识,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综合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一题多变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变”中找到不变的规律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能够融会贯通物理知识,活化解题思维。例如,在学习过“质量”这一知识点后,可以设计如下习题:河北一钢厂中,将3 kg重的铁水凝固成一块铁板,那么该铁板的质量为        kg;铁板出厂运输时不慎发生撞击,外观发生了变形,此时的质量为         kg;最终铁板运到目的地上海,它在上海的质量是        kg。这一习题设计改变了原有对质量性质的考察方式,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依托真实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的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

2.4  引入实验内容,再现物理知识过程

物理学科教学作为一门科学类学科,离不开实验内容的辅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演示类型的实验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和具体。从而化解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难度,提升解题效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习题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整个物理过程。由于中學阶段的学生自身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文字问题时很难还原整个物理过程,在解题时难度相对较大。基于这一实际教学现状,在物理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而具体的模型,展开场景应用想象,快速理解题意进行思考。除此之外,由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不够完善,容易对习题中的一些结论充满质疑。此时,教师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实验来验证习题的结论,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逐步完善物理认知结构。

例如,图1为“欧姆定律”中研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         不变。

(2)当开关闭合以后,电压表的读数为2 V,此时电流表为0.4 A。现在将5 Ω的电阻R换成1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进行探究,下一步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

在这道习题的设计中,通过实验电路演示的方式展示了物理过程,当把5 Ω的电阻换成10 Ω的电阻以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了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此时应当调整电压表的示数,使其保持一致的数值。通过直观的物理现象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开启思维的大门,提升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2.5  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以往的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就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来说,课堂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薄弱,并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应该通过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享受到物理课程学习的乐趣,收获课堂学习的成果[ 4 ]。为此,为了提高习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中学生学习特点入手,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而组建的一个团体,这种基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各学习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在学习团队中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局面,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发挥个人所长促进共同学习质量的提升。

3  总结

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从以往教学经验出发,对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根据初中生学习特点,多样化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生活化角度出发解读物理习题,拉近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升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安磊.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5(4):72.

[2] 马瑾梅.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9 (9):83-84.

[3] 杨晴.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3):271.

[4] 曾长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671-672.

作者:林颋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软土地基工程勘察论文下一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