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专业的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国际金融专业的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第一篇:国际金融专业的论文

国际金融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法。项目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的。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国际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尝试性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升,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义,在高职实践性强的各类专业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金融专业;项目教学法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部明确地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应用性”和“高技能”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对人才应用性和技能性的需求特征。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实施意义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项目教学超越了单纯的专业知识掌握,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意义

使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做事的技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大多要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要以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和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价学习效果。其特点如下:

1.系统性。“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着手。

2.实践性。项目必须真实,教学内容要突出工作岗位技能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

3.自主性。运用完整的教学案例,通过阶段性分组式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激发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4.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完整的项目教学体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5.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

6.评价特点。项目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职业素质、团队合作、参与活动环节的表现以及项目完成质量等。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国际金融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各类金融机构的专门人才,对专业人才核心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表现出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技能需求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弱,职业素养不够等现象。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岗位对口率低,用人单位有岗位需求却找不到合适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就业岗位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就业为导向,将专业建设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结合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具体的实施环节包括:

1.职业岗位分析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岗位群、核心技能、知识点、课程设置、各课程应掌握的内容、各教材的内容”为项目点,构建适合“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技术标准来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国际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课、专业支持课、职业通用技能课、职业素质课、专业拓展课五部分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及知识点选取围绕真实项目开展,项目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课程开发主要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金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项目开发团队共同承担项目教学包的开发和课程设计,并把真实的项目案例带入课堂;专业支持课指完成项目所必备的前续知识,如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政治经济学等内容;职业通用技能课指各类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和通用技能,如办公软件操作、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商务礼仪等。学习结束,按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及要求再进行专项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基础阶段学习期间(即第一学年)必须考取金融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等。职业素质课主要指金融机构和相关岗位人员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职业训练,如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合作、岗位标准和要求等;专业拓展课指围绕岗位需求,除基本教学内容以外的选修课程。

2.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根据项目特点和岗位要求,国际金融专业主要以任务驱动实施模块化教学,按岗位分组指导为主,全程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人手一机,达到“边学边做”的训练目的。教师授课时,以项目为主,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一般是3~4人),并指定一名学生作为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小组的管理和分工等组织工作。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每个阶段的项目(小型项目),如银行柜员单证录入。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完成一个综合性较大,实用性较强的项目(中型项目),如银行柜员综合业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将组织学生交流、研讨、查询资料等,使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综合素质。

3.建立适合项目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包括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两部分。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管理规范、岗位对口的金融类企业,以校企“双赢”为原则,建立健全合作制度,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项目组成员由校企联合组建,教师和金融企业一线人员共同承接项目开发任务和专业教学工作。学生“边做边学”,直接参与到真实项目中来,从而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4.建立开放和共享的“项目教学”资源库

建立学校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共享型“项目教学”资源库,为教学、师生交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库包括项目真实案例、立体化教材、实训指导书、课件等。

5.创新符合“项目教学”要求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

强调岗位技能考核,推行教考分离、网上考试、项目评价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专业课程考核之中,可冲抵学分。引入用人单位评价、企业岗位标准考核评价等多重评价形式,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6.注重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指导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从金融机构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来任教;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项目教学法实施中,专业教学团队应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三个梯队构成,由校内专职和企业兼职两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带头人要求必须熟悉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具有企业和项目管理经验、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骨干教师是开展好项目教学的核心力量,必须由具备多年企业工作经验或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并对其强化高职教学方法的培训,要求执高校教师资格。一般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岗位操作技能和高职教育教学经验,以指导、管理为主,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成效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凸显了实践性教学的成效:

1.“项目教学”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比以前长了,这样就使得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专业方面的技能。而且项目教学中,各模块的设置是以实际岗位需求一致的,所以学生在就业之后,动手操作轻车熟路。

2.“项目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上课的内容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任务作为驱动,身临其境进行业务操作,自己查找资料,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乐趣增加了。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可以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会了如何将“死”的理论知识“活”用于实际应用中,做到了活学活用。

3.“项目教学”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目前,高职学院的在校学生全部是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项目教学中,每一个模块都是由一个学习组的几个学生共同来完成的,这样就使得学生逐步意识到了团结合作对于项目模块顺利完成的重要性,同学之间的配合越来越好。可见,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体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成效显著。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国际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和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职各类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海玲.项目教学,让课堂活起来[J].素质教育论坛,2007,(2).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3]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International finance specialized project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GAOJing

(Tianjin Institute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Tianjin300221,China)

Key word: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finance;Project teaching method

[责任编辑陈鹤]

作者:高 敬

第二篇:非金融专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 国际金融 课程 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与巨额国际资金流动使国际金融从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逐渐成为既有成熟理论体系又有独特实际技能,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微观操作的独立学科。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金融活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国际金融理论的研究以及国际金融技术使用与创新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对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需求强烈。鉴于此,我院于1996年开始开设国际金融课程,尽管目前没有金融本科专业,但7个本科专业中,除会计专业外,其他专业均开设了国际金融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将10多年建设,国际金融教学各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国际金融的内容涉及也非常广泛。对于我院7个本科专业而言,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都必须掌握,但由于学时有限和专业不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其他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取舍和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内容充实到教学当中。对于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重点突出国际金融宏观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经济开放下的外部均衡问题展开,研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理论、汇率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国际储备理论等,从而揭示一国经济开放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均衡的规律。对于其他5个专业,由于属于管理学科,应侧重讲授国际金融微观内容,如外汇管制、外汇风险管理、外汇市场交易、国际结算业务、衍生工具交易等相关内容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必要调整和删减,可以突出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另外,应鼓励任课教师重视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最新的国际金融前沿理论和当前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心环节。应彻底改革传统上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将基础理论寓于讨论之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选择适当的讨论选题成为课堂讨论的关键。首先,讨论的选题需要充分运用国际金融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因为讨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并运用基本理论观察和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其次,讨论的选题要紧扣现实,因为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日新月异,将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趋势有机引入课堂,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很方便,并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把书本学活。最后,选题要能分割为多个部分,以便于学生划分相应的专门学习小组,集中针对所分配的选题进行准备。这样既可以避免面面俱到、使讨论难以深入,又能最终达到全面参与讨论的良好效果。

案例教学是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一方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案例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确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千千万万,并非都有价值,所以精心筛选很有必要。另外,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和教育学生,变教条为鲜活,因此,案例教学应保持其生动性。

模拟教学可以通过参加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来实现。学生参加金融业务的实践,可以有效地解决书本上的疑惑,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组织学生到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金融机构的组织构成、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过程,建立直观的印象,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也可以通过建立金融教学综合模拟实验室,引进金融教学软件,在专业实验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金融业务的模拟。或利用某些证券网站提供的在线模拟炒股、炒汇交易等免费资源,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掌握国际金融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变化状况,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有必要实行双语教学。从我院的实际出发,也应逐步开展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实验。从国内双语教学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第二是中英文双语混合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使用中文;第三是全外语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全部或至少部分使用外文;第四是全外语教学,授课、做作业、考试全部使用外语。由于我院没有金融专业,金融相关课程比较少,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我院的师资条件、听课对象的外语程度、课程要求等实际情况,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双语教学可以选用较简单的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等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全外语教学。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是推动教学方法改进的有效途径,应用先进的国际金融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国际金融教学的市场适应性。当前,我院基本上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只是还未有效发挥其作用。应鼓励教师更好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充分发挥其教学容量大、方式灵活、信息快捷、模拟生动的优点。另外,将教案、习题、案例资料制作成网页,供学生登陆学习,并利用网站论坛、博客等,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蔡幸.论顺应本科教育的“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调整.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

[2]骆祚炎.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的选题原则及其运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体会.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2.

[3]陈洪.夯实《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质量基础的实践.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刘康华 卢 豫

第三篇: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讨

摘 要: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满足国际金融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为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国际金融;实践性教学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改革的关键是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改变和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2012年初,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50%,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实践活动。但是目前实践教学依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高素质、技能扎实的应用性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高素质和应用型国际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高职国际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使毕业的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的设置状况

国际金融专业是经济类的主要专业之一,主要专业课程有: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信贷、银行会计、保险业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分析与实践、银行软件应用和综合实训。这些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实训课程。这三个类别在教学内容上是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学生首先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培养其基本的专业素质;然后根据不同课程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生学完了上述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后,就进入了综合实训课程的训练,这些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集于一体,学生在这一阶段会得到全面的培训以巩固前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当前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采用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不但没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而且制约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阻碍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专业课程构建不合理,实践课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大多按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来进行。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是在专科或本科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减少课时,删除部分专业知识,来简单地进行实践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内容编排。这样做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适应不了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教师队伍中缺乏“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生产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

(四)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把自身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扩张办学规模上,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或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有些高职院校虽然拥有实训室,但数量也有限,再加上实训室管理与维护不到位,也会导致实训室无法满足国际金融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目前在国内关于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教材数量很少,致使学生操作没有参考和依据。教材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国际金融专业实训室实验教学的效果。

(五)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难以开展。近几年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在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期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往往是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来了,而学生因为理论课程学习任务太重,没有空闲时间进行实践。即使到了假期,又会因为学生太集中,数量太多,实践教学基地容纳不下而无法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符合专业实习要求并同意进行实践教学的机构数量很少。即使有个别实践场所可以安排些学生实习,也会担心学生实习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因此,很多实习就是进行一些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或者为企业搞宣传和拉赞助等,根本不是系统地实践,不能达到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高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高职教育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

型,从国际金融专业本身来说,国际金融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并且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只有加强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才能培养出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符合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轉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设计与国际金融学科特点相符的新型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模拟实际业务真实场景,设计案例等方式,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

(三)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室,强化仿真模拟。建立连接网络的国际金融专业实训室,允许学生在课内或课余时间利用实训室,实训室应尽可能利用商业银行业务软件、证券模拟交易系统和保险模拟系统等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增强专业学习的实践性。

(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让校内的教师走出去。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教师的实践意识,要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金融机构,定期到金融机构实习、进修,到一个具体的业务部门干一段时间,为开展实践教学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让校外专家走进来。一是从金融机构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兼任高校客座教授,通过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政策、措施;二是请金融机构一线的工作人员,通过实训室的软件操作和业务模拟,手把手地教学生具体操作,给学生传授工作经验,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又能弥补学生对感性知识的不足。

(五)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国际金融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当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为核心,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使学生较好地参与到各种专业的实践中,直接进行具体金融业务操作。此外,还可以与一些金融监管部门(如银监局、保监局等)、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一些经济、金融数据的收集、归纳、整理和分析,锻炼学生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际金融》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研究,杨帆,品牌(下半月),2015.06

[2] 高职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研究,彭贝樱,知识经济,2014.08

作者:彭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下一篇: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