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内容摘要:文章打破文言文的读背方式教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文言文实验探究式教学必须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诵读,重视积累,重视迁移。使文言文教学真正“活”起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一篇:文言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这些作品是古代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特有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提高语文的各种能力。本文通过对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朗读、引导学生体味文言文的美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方法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极为头疼的问题,文言文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下面,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能与诸位同仁共享。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往往会忽略这句话的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特别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对基本知识的传输,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想法,比如,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好处是什么等等,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甚至有学生产生厌学等情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初中时期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学生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许多学生都想去看课外书来缓解压力。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途径:我国文学的发展是由文言文—半白话文—现代文这样的顺序发展的,而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现代文,想学好文言文就可以借助半白话文这一媒介,比如推荐学生阅读通俗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等章回小说,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语知识,还能慢慢转换他们的观念,让他们对文言文不再恐惧。长期以来,就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古文精选》或是教师选一些经典的文章让他们练习阅读,让他们发现古文的经典,并逐渐爱上古文。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英雄主义泛滥阶段,对好的事物就有崇拜的观念,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这个特点,多找些好的例子,比如,某年中考一个学生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古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让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技巧,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随时随地地引入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如此一来,教学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2.重视诵读,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诵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情操上受到了陶冶,心灵上产生了共鸣,这对他们的朗读、背诵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朗读、背诵中去。而缺乏理解的朗读、背诵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效果的,只会事倍功半。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如不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在进行诵读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诸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同时要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在朗读时就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通过语气和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

3.以今度古,拉近距离,强化教学有效性

来自遥远年代的文言文,其文字和说话习惯都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语言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陌生、难理解、不好掌握、费时多而收效甚微等原因,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望而生畏,从而严重影响到文言文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经常失败的体验,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从细小的成功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教室里的危机》中指出:“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的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例如:在教《两小儿辩日》时,笔者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笔者找出四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儿甲、小儿乙、孔子和懂得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初中生,围绕“太阳究竟是初出时距离我们近,还是日中时距离我们近”这一问题,各持观点进行辩论。活动中,形象生动的表演代替了教师单一形式的讲解分析,吸引了学生,从而成功地让学生们的表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久远的古代,亲身感受文章所描述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得来的理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实,角色扮演的形式非常多,除了扮演角色进行辩论外,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扮演导演给同学们说戏,扮演说书人讲文中的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堂既气氛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在表演与观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读文本,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4.积极引导学生体味文言文的美,优化教学效果

4.1听读探寻美。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4.2议读体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活动。

4.3品读再现美。“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5.加强文言文知识的归纳积累,做到融会贯通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一样,都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言文教学应以人为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其中。

5.1传授方法,学会翻译。教授文言文的时候,如果一字一句的翻译会使学习变得枯燥,须教会学生自已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翻译要忠于原文而又符合当代汉语的规范。但总体而言,翻译都应做到流畅、准确而又有文采。传授翻译的文法,让学生自已去译文,并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去查找词义,而教师只需对一些疑难句式等做一些点拨。在此过程中,如遇到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探究,并及时总结文言文语法。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并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5.2重视基础知识。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语文教材所重视的方面之一。如在文言文的作业中,《晏子使楚》对四个“之”字进行解释的题目(苏教版教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关注“之”字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它的各种用法就无法正确解读文章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5.3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在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时可采用符号笔记法,使用统一的符号在课文中圈画等,以不同的符号来做标识,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通过日常的积累,学生们可以把新老知识加以联系,并深入理解和吸收,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归纳和积累,使学生们感到条理清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法加以指导,逐渐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花存.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05期

[2]杨勋.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29期

[3]王瑞霞.初中文言文教学浅探[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4]朱招兰.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0期

作者:张冰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新探

内容摘要:文章打破文言文的读背方式教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文言文实验探究式教学必须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诵读,重视积累,重视迁移。使文言文教学真正“活”起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积累 诵读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而把握文意可以更好的理解词句。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阅读文言文也不例外。

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表现为:有“言”而无“文”,这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结果。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活的整体,而不是各种语言材料的“堆积物”。把文言文作为文章来教,就要遵循教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这不仅是学习文章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理解文言词句的需要。

一.重视诵读

文言文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文言文教学以诵读为主,就是为了培养语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故事性强又有人物对话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等;抒情色彩浓而蕴意深刻的散文,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如《小石潭记》。处理好全班或小组齐声朗读与学生个别朗读的关系,齐声朗读声音洪亮、气势盛大,但要克服节奏失调、语速过快或过慢、语调不明、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等缺点。要在读准字音、节奏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进而读出文言文的意思,读出文言文的美。

在阅读文言文时,许多词、句、篇都会成为阅读者语言仓库的一个部分,而阅读者也会逐步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所谓的“宾语倒置”“定语后置”“状语前置”“取消句子独立性”等语法规则,只能是初学者如坠雾中,因为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具体现象中概况出来的,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得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有增无减,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因此,只有诵读才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正确途径。

文言文诵读教学不是单一的朗读训练,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用诵读来带动其他的训练,如句、篇的训练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法,应当遵循下面两条基本原则:1.诵读和会意密切结合,以求疏通文意。2.灵活记忆,自然成诵。

二.积淀民族优秀文化

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可以让学生吸取古人语言中的精华文化积淀,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提高写作技巧。文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社会现实,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的高尚情怀和爱国精神都渗透在文学作品中,学习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农、林、数、医等多种学科知识大多是以文言形式保存下来的的,我们如果具有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代文化典籍,更好的保留祖国文化的遗产,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明显效果。学生除了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外,还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而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教师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以点带面,赋予每一篇课文以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文言教学必然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荡漾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以现代言语习惯解读文言词句

翻开初高中教科书和参考书的文言文篇目,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词句的翻译让人感到很生硬。如“孰为汝多知乎?”一句的翻译:“谁认为你多智慧呢!”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说某人智商高、有知识,就简洁明了地说他聪明智慧。所以,字词的解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能新不古;(2)能直不曲;(3)能简不繁。其根本原则是在充分利用古汉语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调动现代理念,;力求使文言文词句的解释新鲜、灵活而不失准确。

此外,文言文教学还应该讲求实用,不能脱离时代生活,以古解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时代精神解读古人思想,讲古代作品与当代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还需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解读作品,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总之,在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的时代,文言文教学是新时代有待探索发掘的文化宝藏。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在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品味文章,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同时,实现现代思想文化和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成功对接。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

作者:侍福元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文言文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是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部分。文言文是古人交流和表达的重要语言工具,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已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还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桃花源记》一文来具体地阐述一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桃花源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仅仅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应注重对学生古代汉语知识积累的引导,使其能够深刻地感受和体验文言文中蕴藏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并能够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生活中的交流活动中。为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教育形势和其提出的高效教学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桃花源记》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言文自身因素

文言文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而且随着朝代的更迭发生了变化。文言文本身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先秦时期的语言,随着年代间隔的长远,有一些字词很难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古代,文言文通常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所呈现出来,用于一些阶层的服务中,与人民的生活存在一些距离,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后,文言文逐渐退出了人们的使用范围,白话文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由于远离人们的生活,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加深了教学的难度。

(二)学生因素

由于文言文很多字词与现代白话文有一定的区别,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很多学生就会因此而对文言文的学习失去兴趣,长此以往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只是在教师的要求和考试的基础上进行被动的学习,没有深入地去理解和感受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在学习中也做不到主动地进行思考,这就导致了初中學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没有养成查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甚至连基本的背诵也很难完成。有一些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对现实用途不是很大,加上时间久远,所以对文言文的学习不重视。另外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也存在一定不恰当的应用,这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大多数也都是按照语文教师的要求,熟读课文,对于重点的课文或者是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背诵,还有翻译,对重点的内容和字词等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几乎没有学生会对文言文中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更没有学生会主动地对文言文中一些通用的字词的含义还有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被动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对于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导致考试中遇到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丢分现象严重,学生基本没有自我学习和理解的能力。

(三)教师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观念也比较陈旧,而且有一些老师对文言文教学并不重视,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内容方面,形式比较单调、枯燥,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什么,学什么,还缺乏课外资料的引入。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一)把握文言文的价值点,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文言文作为语文体裁中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财富,肩负着进行经典文化传承的责任,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入剖析文言文的价值点,挖掘文言文中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为基础进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以及自由平等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篇文言文采用了写实手法,以虚景写实的手法给人一种确有其人、其事的景象,以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得以生动展现。通过《桃花源记》的教学,以价值点的挖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价值点一,在教学《桃花源记》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文体进行了解,对文本的写作手法进行总结,作者写桃花源并非是开门见山,而是写渔夫沿溪划船,偶遇桃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进入山口,数十步后进入到另一世外桃源之中。而在进入桃源之后,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样极富有层次感,先写风景,再写桃花源中人们的服饰、劳作等,由远及近,以田园风光的描写来引出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层层递进,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深刻、感性的体验。

价值点二,《桃花源记》中有着极为秀丽的语句和精彩的描写手法和技巧,其不仅兼具游记和散文的特点,还凸显着强大的文学魅力。为使学生能够掌握《桃花源记》中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手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诵读等阅读的多种表现形式来进行文本的理解,在有较为深入的理解的基础上,感受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和魅力,从而使得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阅读中,感受和体验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技巧,进而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价值点三,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初中语文教师需从《桃花源记》中挖掘富含哲学思想的内容,可以通过对《道德经》的联想,来将桃花源中的世界与老子心中的理想世界进行对比,将其中蕴含的人人平等的哲学思想进行渗透,以促使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二)古今字词对比,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通过古今字词对比,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思考,改变以往“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进行关于这篇文言文的视频教学和音频资料的观看,体验其中字词的表达和所蕴含的魅力,对于文言文中较为优美的字词,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桑竹、酒食等字词进行识读,并进行文言文的熟读,以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得以培养,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由于文言文中的生僻字或一些隐藏着特殊用法的字词,与现今的字词有着较大的用法、词义上的区别,易加大学生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基于此,教师应紧抓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通过古今词义对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桃花源记》中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中的开朗一词,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开阔,而今义指的是性格乐观的意思;再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的鲜美多指鲜嫩美丽的植物,今义指滋味好;还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的交通一词是交错相通的意思,今义是指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指妻子和儿女,今义特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指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可见,虽然字词形式一样,但其古今所表达的含义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古今含义不同的字词进行文言文的高效教学,以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魅力,进而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掌握朗读节奏,深入文言文的世界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来进行深入的教学,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十分有效。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所以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精读,掌握朗读的节奏,深度地了解文中的内涵与思想。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典作品,是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朗读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把握整体布局的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体现朗读的有效价值,并在朗读中深入了解文言文中所描绘的世界和情感。

教师在进行《桃花源记》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字音的标准发音进行严格的要求,还应注重朗读的节奏,受地域及朝代更替的影响,读音会有很大的古今差异,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来进行理解。学生在朗读《桃花源记》时,应注重停顿,读出节奏感。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再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学生通过朗读节奏的把握不仅能够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言文朗读能力的提高。

(四)引发学生质疑,促进学生思维高度的提升

文言文大多孕育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体现着作者对人生的、对现实社会的感悟和认知,这对于学生思维高度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在《桃花源记》的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挖掘文言文中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质疑的内容,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拓散和发展。

《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写作于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度腐败,人民受剥削严重,陶渊明的人生抱负在这种动乱岁月中无法实现。《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是一种人生常态,面对挫折,陶渊明既希望在任职期间实现抱负,又渴望归隐田园,教师应以作者的选择和情感变化为基础,来引导学生质疑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实现思维高度的提升和发展。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效率,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爱上文言文,才会投入到文言文教学课堂中。兴趣是探索知识的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关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首先要明确目的,克服畏難情绪,有一些学生并不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更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学习文言文不只是教学要求和提高考试成绩,也是为了打开古文化的大门,探索古代文化的智慧与魅力,了解和传承古文化,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学生在《桃花源记》这类游记类的文言文的学习中要懂得克服困难,不应被学习难度所困扰。在学习中要读透文章,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其次是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的教学课堂离不开精巧设计的导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

(六)教授学生科学先进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语文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应该传授给学生科学先进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后,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大大地提高。在进行文言文学习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熟读《桃花源记》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结合文中的注释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在翻译中遇到难点,可以标注出来,通过查阅古汉语词典进行理解,查阅不到的可以等到课上的时候提问,听教师的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难点字词或者语句的理解。其次,学会理解和感悟文言文的内涵,感受陶渊明当时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并积极思考对于我们后人具有哪些启发。当学生深刻理解文言文以后,再进行背诵就显得非常的容易了,翻译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死记硬背。最后,学生可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中一些重点字词的使用方法,尤其是通假字和虚词的使用,在这以后的文言文中可能还会遇到,及时地总结对于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七)角色体验,在角色中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角色体验是教师经常会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之一,在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到很多文言文中的知识和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具体句子的应用情景,对于文言文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角色体验还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具有想象力,思维更加发散,对于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来讲,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加快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进程。

综上所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具体的以《桃花源记》为例来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策略的探讨,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及方法,从而促进其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钟.浅析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

[2]连晓冉.“文”“言”合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之突破[J]. 语文学刊,2018(5).

[3]朱兴杰.打造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 语文建设,2017(3).

作者简介:马文学,1981年生,甘肃灵台人,大学,中学一级教师,致力于农村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方法的研究。

作者:马文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维修电工论文范文下一篇:后现代主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