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方案

2023-06-10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化办公室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4 1.1. 建设背景 ........................................................................................................ 4 1.2. 项目概述 ........................................................................................................ 4 1.3.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设计 ........................................................................ 5 1.4. 项目依据 ........................................................................................................ 5 1.5. 建设目标及任务: ........................................................................................ 6 第二章 网络设计方案 .............................................................................. 9 2.1. 网络平台系统功能 ........................................................................................ 9 2.2. 网络平台总体布局 ........................................................................................ 9 2.3. 网络设计原则 .............................................................................................. 10 2.4. 组网方案及说明 .......................................................................................... 11 2.4.1. 方案说明: ......................................................................................................... 11 2.4.2. 方案线路及费用说明: ..................................................................................... 13 第三章 安全设计 .................................................................................... 13 3.1. 安全需求分析: .......................................................................................... 13 3.2.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14 第四章 数据中心设计 ............................................................................ 17 4.1. 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 17 4.2. 数据中心设计 .............................................................................................. 19 第五章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 21 5.1.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要求 .............................................................................. 21 5.2.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 21 第六章 应用层设计 ................................................................................ 22 6.1. 门户网站 ...................................................................................................... 22 6.1.1网站设计要求 ............................................................................................. 22 6.1.1. 1应用设计要求 .................................................................................................. 22 6.6.1.2功能设计要求 .................................................................................................. 23 6.1.2网站设计原则: ....................................................................................... 23 6.1.3网站栏目要求 ............................................................................................. 24 6.2. 外网公众受理(在线大厅) ...................................................................... 27 6.3. 网上行政审批 .............................................................................................. 28 6.4. 电子监察系统 .............................................................................................. 33 6.4.1实时监察 ................................................................................................... 33 6.4.2投诉处理: ............................................................................................... 34 6.4.3综合查询: ............................................................................................... 35 6.4.4统计分析 ................................................................................................... 35 6.4.5系统设置: ............................................................................................... 36 6.4.6预警纠错: ............................................................................................... 36 6.4.7绩效考核 ................................................................................................... 36 6.4.8服务评议 ................................................................................................... 36 6.4.9预警反馈 ................................................................................................... 37 6.5. 行政许可在线办理 ...................................................................................... 37 6.6. 行政处罚系统的业务功能 .......................................................................... 37 第一章 概述 1.1. 建设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工程, 政府先行,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发展,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建设电子政 务网络系统,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各级政府部门的管 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 动工业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项目概述

为进一步加快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维护国家政务外网的统

一、完整和有效运 营,推动各级政务部门利用国家政务外网开展各类业务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电子 政务公共设施的作用和效能。2009年,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下文,要求2010 年底务必完成所有区县统一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平台。

目前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毕,已建立统一的网络中心, 部署了统一的安全措施,实现了统一的网络管理,已顺利完成市直属单位的市电 子政务平台外网接入,初步具备承载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的能力,完全实现市直属 部门的纵横向数据访问,提供包括数据传输、视频会议、门户网站、图像传输、 数据存储与备份、数字证书等多种服务。

而我区目前大院内部已搭建局域网,并设定了大院互联网统一出口,为电子 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奠定一定的基础。目前未接入到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我区 直属单位的横向网也没有规划建设,因此,我区将尽快落实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 设工作。我们将根据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文件要求及省、市信息化办公室的 要求,进行了方案初步规划,后期将稳步推进、分布实施, 确保2010年10月 份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 1.3.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设计

我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初步建成稳定、可靠、安全、设备集中、管 理集中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横向联结重点区级政务部门,上联市电子政务 外网平台、下联至乡镇(街道),建立外网数据中心及网络安全措施,建立门户 网站实现政务公开和信息交互。

网络中心:新增一台核心交换机放置在电信中心机房,方便各单位通过电信 城域网接入,区区安全中心、数据中心将根据具体情况可放置在电信或我区信息 中心机房。

数据中心:配置中档服务器群、存储备份及相关系统软件

网络设计:我区配置核心路由交换设备,我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院 内接入单位进行局域网接入,其他政务部门通过电信城域网启用MPLS VPN进行 接入。

应用系统:重点建设经济运行监控管理系统、政务服务网上联合审批系统、 政务综合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系统等应用系统。 1.4. 项目依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 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 (2)《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4年10月27日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 划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1]25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的通知》(国办函 [2002]74号)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 (6)《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 项规划的通知》(计规划[2001]1172号)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 复》 (发改高技[2004]2135号) (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第一阶段中央部 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发改高技[2004]2412号) 附图1. (9)《XXX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 (10)《关于全省信息化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湘府阅[2004]14号) (11)《XXX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12)《XXX电子政务总体规划》 (13)《XXX电子政务网络中心平台设计方案》

(14)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X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有关事项的函》 永 政办函【2006】13号 (15)《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 (16) 《XXX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试行)

(17)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 作的通知》

1.5. 建设目标及任务:

以 “XXX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

求,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和现有网络设施的有效利用,依托本地公 用电信网络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功能完善、资源共享、 安全可靠、切合本地实际情况,完成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建成上下关联、信 息共享、规范标准的统一网络政务环境、安全与业务支撑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展 电子政务应用,推动我区各级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完善我区政府与公众 的沟通,实现增强政府决策指挥、综合监管能力,提升我区政府为公众服务质量 和水平的总体目标。

1、按时保质完成平台区县延伸

根据文件要求,于2010年底完成我区接入国家政务外网的工作;尽快将各

类可在政务外网上运行的业务系统向政务外网上迁移,今后凡属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范畴及不需在我区电子政务内网上部署的业务应用,原则上应纳入我区政务 外网运行。力争2010年10月份必须完成平台建设及接入工作

2、网络中心统一规范,上下关联,部门网络互联互通

建立统一的网络中心,统一的网络管理,统一的安全策略。

通过平台建设,实现我区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中心的功能,成为联接我区各个 相关单位,实现各类跨部门、跨区域信息上传下达和交换的枢纽;

通过平台建设,实现XXX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功能向我区县拓展,建立保存、 更新、分发、存储、备份全局性的政务信息的基础环境,为我区提供电子政务应 用的基本依托环境,实现我区各级单位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网上办事、 电子监察等功能;

通过平台建设,实现我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中心全面部署,提供以数字安 全认证为核心的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认证授权服务;

通过平台建设,规范我区电子政务网络服务的网络地址分配、网络域名注册 和解析服务、网络目录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的全局性基本设施; 通过平台建设,利用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及我区二级网管平台,对我区 进行用户管理、漫游管理、信息源管理、业务统计、系统测试、性能管理、路由 管理、配置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

3、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关键应用同步进行

总体设计XXX电子政务平台基本结构、技术框架,规划外网平台,在外网平 台上实现以下重点电子政务应用: (1)政府门户网站及集群建设 (2)经济运行监控管理系统

(3)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信息管理系统 (4)行政效能监察系统

(5)政府网上采购管理系统 (6)数据资源共享系统 (7)协同办公应用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当地财政投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

知》鼓励地(市)以下政务部门利用多种接入方式(如互联网安全接入等)构建 本地政务外网。我区将根据现有的网络资源及目前网络先进技术,基于电信宽带 网络,部署MPLS VPN电路,既能利用现有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同时确保整个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可靠的运行及后期我区各级单位纵横向数据共享,打造 一个安全、先进、可持续拓展电子政务网络。同时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及支持 国内企业,所有设备将采用国内品牌。 第二章 网络设计方案 2.1. 网络平台系统功能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将通过城域网及广域网将省市政府单位与我区 各级单位的局域网络系统有机的融合。主要承担政府机关的外网业务信息息交换 和业务互动,以及相关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将为领导决 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整个网络设计方案按《XXX电子政务外网 技术规范》的区县接入C类标准及《XXX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进行设计。 具体为:

1、我区政府、直属单位统一通过政务专网通道接入区电子政务平台,实现

我区各接入单位横向访问,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县区政务公开。确保网上办事、 行政审批系统横向流转及业务互动。

2、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将通过骨干电子政务通道接入到省、市电子政务

外网平台,实现各接入单位纵向访问,实现网上办事、行政审批的纵向流转及业 务互动。

3、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网络、安全将与市级平台实现统一网管,确保 电子政务网络设备上下兼容,统一部署及分级管理。 2.2. 网络平台总体布局

零陵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总体布局作如下考虑:

1、 零陵区电子政务平台将直接与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连接。

2、 县区核心汇聚交换机放在电信机房中心机房,数据中心、安全中心等相 关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放置于电信机房或我区信息中心机房。

3、 各区直属单位将利用电信城域网启用MPLS VPN技术接入到区电子政务外 网平台;

4、 核心交换机通过电信骨干传输网络划分的电子政务外网专用通道与市电 子政务外网平台的互联。

5、 外网平台承担全区统一门户网站入口访问和全部区直单位的INTERNET 出口访问。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总体布局如下图所示:

1、在我区建立一个区级网络中心;

2、区政务部门以MPLS VPN接入方式接入到我区网络中心;

3、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城域网或广域网接入我区网络中心;

4、我区网络中心通过市级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与市级网络中心连接;

5、我区政务部门通过我区网络中心统一的互联网出口。 2.3. 网络设计原则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数据、语音、视频的综合传输;

2、可扩展性:网络结构和设备性能可随着应用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进行扩 展;

3、开放性:支持多种标准和开放的网络协议;

4、可靠性: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采用适当的备份措施提高可靠 性;

5、安全性:全网采用MPLS VPN等技术实现安全有效的业务隔离和互访;

6、可管理性:网络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

7、服务质量保证:网络系统能根据应用系统的服务等提供带宽和时延保证。 2.4. 组网方案及说明

方案将充分整合目前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及电信城域网资源,以尽可能减少 网络设备投资为原则,同时满足我区的需求,精心设计了如下组网结构: 2.4.1. 方案说明:

由电信负责建设骨干网络平台及我区的接入工作,具体将依托原电子政务外 网平台,增加两台路由器、两台核心路由交换机、一台核心出口ASIC芯片级防 火墙、11台县区核心汇聚交换机、建立分级网管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全网部 署MPLS VPN策略,打通区县至市、省的电子政务外网专用通道,实现县区各 级单位纵横向访问及数据交互。我区外网平台将增加500M互联网出口,实现政 务公开及各单位互联网访问的需求。

我区将负责县区安全中心、数据中心及各单位局域网等建设工作,确保县区 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同时能实现与市级平台兼容及网管。具体方案如下:

一、电信负责投入部分

1、市级平台增加两台核心路由器:

由于该网络均采用MPLS VPN进行组网,所有县区业务VPN都需要在核心

设备接口进行地址转换,子接口数量非常庞大,做在防火墙会导致防火墙性能下 降甚至DOWN机,因此在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核心出口部署2台核心路由器做 为VPN网关及路由转发。采用双机热备,有效保证网络零中断及避免出口瓶颈。

2、市级平台增加两台核心路由交换机:

电信在市电子政务外网机房增加两台核心路由交换机,用于我区的汇聚接 入,作为我区的P设备,负责我区MPLS VPN的标签路由转发,实现我区接入 部门纵横向访问及业务互动。采用双机热备,有效保证网络零中断及避免出口瓶 颈。

3、我区增加1台核心路由交换机:

电信在我区增加一台核心路由交换机用于县区各接入部门的汇聚,作为我区 的PE设备,负责我区MPLS VPN的标签路由转发,实现我区接入部门纵横向访 问及业务互动。

4、我区增加一条500M互联网出口

增加统一的互联网出口,既可便于上网行为设备统一部署,实现对全网上网 行为监管、审计及追溯。保证整个网络安全,净化政府上网行为。同时可顺利实 现政务公开,方便社会公众网上办事。

5、全网部署MPLS VPN策略

全网部署MPLS VPN策略,基于电信骨干网打通我区至市电子政务外网通

道,实现县区各单位纵向访问。利用电信城域网,建立各单位至县区电子政务外 网平台,实现各单位的横向访问需求。有效保证各区县电子政务外网快速、安全、 可靠的接入

6、区委、区政府大楼接入设备

根据我区目前大楼局域网网络建设实际情况,由电信对大楼接入层交换机进 行替换或改造,实现政府大院各单位的MPLS VPN的部署。

7、政府大院外各区直单位内网接入

我区各接入单位将维持原有设备及电路不变即可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及互联

网的访问,各单位可根据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对单位局域网及出口电路进行升级改 造。具体升级改造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设计。 2.4.2. 方案线路及费用说明:

1、我区电子政务平台到市电子政务平台电路由电信免费提供。带宽将根据 实际需求进行满足

2、我区电子政务平台互联网出口电路由电信免费提供,带宽将根据实际需 求进行满足

3、现使用电信宽带各接入单位,各单位可保持原有网络,不增加额外费用, 可实现各单位顺利接入到电子政务外网及对互联网的访问。各接入单位 将尽量考虑采用光纤接入,确保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的带宽需求,费用将 按扩容后的宽带资费标准收取。 第三章 安全设计 3.1. 安全需求分析:

由于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规模扩大,网络应用多,安全风险比较严重和复杂, 加次互联网攻击越来越频繁,单个终端的安全隐患可能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危 害性更加严重;如果缺乏安全控制机制和网络安全政策及防护意识的不足,这些 风险正日益加重。因此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安全重要性,整个安全设计方案按《XXX电子政务外网 技术规范》的区县接入B类标准设计。 3.2.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针对整个XXX县区网络平台边界网络的具体情况,XXX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部 署一下安全措施:

1、外部数据中心、县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间部署一台千兆级防火墙,实现 各网间的逻辑隔离。位于外部数据中心的外网服务器挂在防火墙的DMZ区,可 同时防范来自内外网的攻击。该防火墙能达到千兆吞吐量100%,并发连接数≥ 180万条;每秒新建连接数≥20000条,4个千兆电口,2个千兆光口(可扩展); VPN支持隧道数≥1000,支持TSL/SSL VPN,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及国 产CPU,系统芯片自主可控,自动扫描局域网内IP对应MAC地址进行绑定,不 需手工添加,支持二次穿越,支持标准的IPsec协议,支持P2P协议过滤,IM 协议、DPI+DFI限制,并限制每秒并发连接数和特定服务最大并发连接数,根据 五元组方式,提供最大带宽限制以及最小带宽保障。抗击DOS/DDOS攻击,可 灾难性自恢复,能对处于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多台防火墙进行远程集中管理

2、内部数据中心部署一台百兆防火墙,用于保护内部网络数据安全。该防 火墙能达到百兆吞吐量100%,并发连接数≥120万条;每秒新建连接数≥20000 条,4个百兆电口;VPN支持隧道数≥500,支持TSL/SSL VPN,具备自主知识 产权操作系统及国产CPU,系统芯片自主可控,自动扫描局域网内IP对应MAC 地址进行绑定,不需手工添加,支持二次穿越,支持标准的IPsec协议,支持P2P 协议过滤,IM协议、DPI+DFI限制,并限制每秒并发连接数和特定服务最大并 发连接数,根据五元组方式,提供最大带宽限制以及最小带宽保障。抗击 DOS/DDOS攻击,可灾难性自恢复,能对处于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多台防火墙进 行远程集中管理

3、部署一台至少两端口的入侵防御系统(IPS),分别负责监听外部数据中心

和内部数据中心网络,并与防火墙实现联动,达到主动切断非法用户攻击的目的。 同时又兼备入侵检测的相关功能,有效保证内、外部数据的安全。该设备需要提 供标准100/1000M电口4个,双向吞吐量大于600M,每秒新增TCP会话数15万, 最大并发TCP会话数20万,NIPS 1200A-C引擎模块,2U,含交流冗余电源模 块,1*RJ45串口,1*FE管理口,4*GE电口(Bypass),4*SFP插槽,内置硬件 BYPASS功能,当产品出现软件、硬件、电源故障时,快速、自动转变成网络直 通,保证网络可用,支持实时的3-7层的网络流量分析功能,用户可自定义统计 指定网络范围或指定协议的数据流量;支持基于对象的虚拟系统(VIPS),虚拟 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不同部门和网端需求,制定不同的规 则和响应方式,实现面向不同对象、实现不同策略的智能化入侵防护;该设备专 业要求很强,建议原厂商提供本地化服务,7×24提供上门服务,产品的安装、 培训由原厂商工程师完成实施。在服务期内要求原厂商提供每月定期巡检,出具 详细分析报告,并提供原厂商工程师的现场技术支持;

4、部署上网安全行为管理系统,实现带宽管理与流量控制,同时实现对网 内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安全审核。技术要求:支持≥1000用户数,挂吞吐≥

800Mbps,并发会话数≥100万;该设备需要支持无插件web界面、ssh命令行、 snmp协议管理模式;支持串接、透明桥接、旁路、代理、集中控管部署模式; 提供带电系统自检、按钮试故障排查直通、断电直通bypass网络保障功能;拥 有双系统热备技术,当设备硬盘损坏时系统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正常工作的能 力;具备50个类别以上,每周更新至少两次,日更新300万,准确率90%以上 网页识别过滤能力。具备覆盖网络主要应用的3级结构协议库,能区别控管同一 应用不同子协议;拥有对邮件、文件、发帖、https、ftp、等网络数据过滤监控及 日志查询分析功能;支持url库、协议库、系统软件版本在线升级。具备设备在 线远程协助和故障排查。

5、部署一套网络防病毒系统,主要负责主要服务器及重要部门的网络防病

毒,目前网络病毒越来越多,被动杀毒已无法满足信息化安全的需要,杀毒软件 要能够提供详细的操作管理日志。支持客户端分组管理及终端实名制管理。能详 细记录病毒感染、网络入侵、溢出攻击、异常网络访问的信息,并能对日志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支持日志报表的生成及导出。具有动态仿真反病毒技术,对新病 毒和未知木马能够实现自主识别、明确报出、自动清除,能够有效解决先中毒后 杀毒的弊端。并能自动提取未知病毒特征码,全网分发,实现对未知病毒的免疫。 支持断网隔离扫描功能,避免网络交叉感染病毒。具有远程诊断功能,能远程提 取终端的系统自启动程序信息,方便网络管理人员通过远程方式对终端进行诊断 操作。

6、增加一台网页防纂改系统,防止黑客对政府门户纂改,或被社会不法分

子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不良信息,有损当地政府形象。要求配置支持事件触发机制, 同时支持四重保护——实时阻断、事件触发、核心内嵌、防SQL注入,预先禁止 非法程序对备份目录的添加/删除/修改/更名/属性变更操作,支持两种高级报警模 式(手机短信、电话铃声),能够对网站维护人员操作进行跟踪、审计,能够对管 理员操作进行跟踪、审计,支持网站维护人员登陆认证,支持对自身安全的保护,产 品支持在远程手动、产品支持自动、手动备份的规则设置,包括文件过滤、目录 过滤、类型过滤、模糊过滤、时间范围过滤、文件长度范围过滤等,允许自定义 规则,全面支持网站防护能力的扩展,支持分级模式管理(跨互联网分布式部署, 统一集中监管)及B/S管理。

7、增加一台10KVA UPS,满足因设备而增加的供电负荷需求,提供不间断电 源负载和续电能力。UPS能提供数字化工频隔离在线式供电静态旁路开关(无间 断切换),双重转换技术及输出电源完全隔离功能,提供大屏幕中文的监控管理 界面(运行状态、操作程序、测量值、故障检修资料、图像资料显示),电池与 主机同一品牌,便于设备性能兼容及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允许的输入电压220VAC ±25%及正常工作温度下能100%的由逆变电源输出满载功率给负载使用。 第四章 数据中心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层的建设目标是为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的需要而提供的政务信息资源及其支撑环境。政务信息资源是政府在履行职能过 程中产生或使用的信息,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 息支持,包括基础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部门业务信息资源等。政务信息资 源支撑环境包括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器、数据存储、数据容灾和备份以及系统软 件等内容。

数据中心是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存储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也是政府行政

决策支持中心,通过对各种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分析、比较,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新型数据中心的设计概念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增加了数据与应用的集成平台,可 以对来自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一个跨部门、跨组织的综合数 据中心,从而可以精简结构、减少冗余系统、提高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整个数 据中心设计方案按《XXX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的区县C类标准设计 4.1. 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及说明

由于我区县外网提供面向社会的各种服务,所以系统面临的潜在外部安全攻 击大大增加,对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充分考虑。将数据中心分别配置成内部区、外 部区和DMZ(非军事区)。在外部区,通过防火墙接入互联网。www服务器、域名 解析服务器(DNS)、电子邮件服务器(E_mail)构成公众信息网站,放在DMZ区 (非军事区),供外网用户及Internet网上用户访问浏览。内部区、DMZ区通过 防火墙与外网隔开,各自采用独立的保留地址,DMZ区的服务器地址通过防火墙 的地址映射,映射成公网地址,供外界访问。防火墙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保证 内部区、DMZ区和外部区信息互访,同时又保证内部区和DMZ区信息的安全性。 应用服务区的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通过防火墙直接接入中心交换机, 以提高主要应用服务的响应速度,满足内部用户的应用需求。

存储备份区配备数据备份服务器,通过运行数据备份管理软件对数据中心的 数据备份操作进行管理,配备磁盘阵列和磁带库作为数据中心文件、数据的存储 备份设备。

网络管理区配备网络监控工作站,通过安装网络监控分析软件,实时监视中 心主服务器、主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状况,及时发现网络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 醒系统管理员注意,及时解决问题。 4.2. 数据中心设计

DNS服务器:本次不进行配置,利用市级DNS服务器一并处理

Web服务器: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对XXX区县门户和下属网站信息的访问与查 询服务。

邮件服务器:为XXX区县部门提供电子邮件服务。考虑县区投资成本,该服 务器与WEB服务器公用一台服务器

数据备份服务器:通过运行数据备份管理软件,对XXX区县数据中心的数据 进行备份管理,确保当数据中心发生各种故障和灾难后能够快速、正确的恢复所 有数据,保障XXX外网平台顺利运行。

应用服务器:是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相关应用服务的服务器,主要是多部门

的协调服务,例如XXX县区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器等。由于数据中心的业务扩 展,所以应用服务器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以及支持各类应用软件的数量要多。 以上服务器配置必须满足2U机架式服务器,采用INTEL 5000芯片组;2颗英特 尔至强5300系列四核处理器2.0GHz,1333MHz前端总线;内存2GB ECC 内存, 最大可扩充至32GB;双通道阵列控制器,256MB缓存,支持RAID 0/1/3/5/6; 配置2×146GB SAS 10Krpm热插拔硬盘;支持3个以上PCI-E扩展插槽,集成两 个千兆网络端口;24x DVD/CD-RW驱动器;热插拔冗余电源、热插拔冗余系统风 扇,电源自动监控等功能。

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对XXX区县数据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处理,包括共用信息 数据库,公共资源数据库。能够支持大容量访问、多种数据库等。考虑到数据库 服务器的重要性,数据库服务器必须满足2U机架式服务器,采用INTEL 5000芯 片组;2颗英特尔®至强®5405四核处理器3.16GHz,1333MHz前端总线;内存4GB ECC 内存,最大可扩充至32GB;双通道阵列控制器,256MB缓存,支持RAID 0/1/3/5/6;配置2×300GB SAS 15Krpm热插拔硬盘,支持8个热插拔硬盘;支 持3个以上PCI-E扩展插槽,集成两个千兆网络端口;24x DVD/CD-RW驱动器; 热插拔冗余电源、热插拔冗余系统风扇,具备电源自动监控等功能。

网络管理工作站:用于对数据中心网络运行状况的监控与分析,可以与外网 的网络管理统一考虑。 存储备份设计

存储备份系统结构图如下 在该项目设计中我们建议使用IP-SAN和NAS混合的存储组网方式,通过FC 网络,各服务器工作站可以从存储设备上获得各自独有的存储容量,作为本服务 器工作站专有磁盘空间。对于那些需要多台服务器共同编辑/操作,或者资料共 享的数据,可以通过NAS功能,以共享文件夹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共享。 该项目的存储设备采用用高性能统一存储设备,它是集数据块级存储

(FC/IP-SAN)和文件级存储(NAS)于一体的存储设备;支持无限快照备份、自 动精简配置和远程容灾复制等高级数据存储灾备功能。配置有4个千兆以太网口 和2个FC主机接口,主柜支持16块SAS/SATA硬盘(本次建议配置2块2TB的 SATA硬盘,做RAID1),通过扩展可支持84块SAS/FC/SATA硬盘;本次方案采用 2套阵列,一套用于数据存储,另外一套通过数据同步/异步数据镜像的功能, 保证数据安全。

第五章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5.1.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要求

一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主设备、性能卓越的UPS电源和 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还需要有一个设计合理、可靠性高的供配电系统。我们为 该项目考虑与设计的内容如下:

1、 机房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采用双回 路供电;

2、

3、 用电设备作接地保护,并入土建大楼配电系统; 机房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置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

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

4、 机房配电系统所用电线为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导线,敷设喷塑桥架、 镀锌铁管及金属软管。

5、 机房的设备供电和空调照明供电分为两个独立回路,其中设备供电 由UPS提供并按设备总用电量的1.3倍进行预留,而空调照明用电由市 电提供并按空调设备的要求供配。

6、 机房内照明装置宜采用机房专用无眩光灯盘,照明亮度大于300LUX, 事故照明亮度应大于60LUX。

7、 机房所有插座均采用普通电源插座和弹起式铜插座,普通电源插座 安装在墙壁上,弹起式电源插座安装在防静电地板上,美观大方。 5.2.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我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机房符合以下几点要求即可

1、机房建设充分考虑市电多路接入,保证用电的安全、可靠

2、机房采用地板敷设防静电地板胶及上走线的主流机房设计

3、门窗均用防火板进行封闭,避免灰尘及阳光影响机房环境

4、做好防雷接地、消防及照明等相关工作

5、配置一台10KVA 2小时的UPS保证设备用电安全

6、机房环境配置空调,确保机房环境温度不影响设备运转 第六章 应用层设计

应用支撑层主要解决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业务访问、业务集成、安全可 信和可管理等平台支撑的共性和关键问题。

网上办事、行政审批省政府正在筹划全省统一部署,后期再根据省政府相 关精神再做相关考虑。目前主要考虑建设好相关的门户及集群网站建设。 6.1. 门户网站(我区已建设) 6.1.1网站设计要求 指导思想:

应采用一体化网站群建设模式,在基础平台上集中建设主门户网站各级子 网站群。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6.1.1. 1应用设计要求

一、基于网站群的统一内容设计。站群内所有子站能够自动实现对应栏目

信息内容的自动下达与上传。实现政府及时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丰富的政务信息和 政务服务;公众和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政府公布的各种政策信息,享受政府的 各种服务。

二、是为政务公务人员提供了各级部门联网的统一外网办公平台。实现资 源共享、信息互通。

三、对于平台外的站点提供数据交换接口,顺利解决跨平台数据纵横交错 的传输和共享。

四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融合政府对政府、政府对

企业、政府对个人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服务对象进行大区划分,提高政府网站可 访问性,增强行政效率。 6.6.1.2功能设计要求

一、平台支持自定义依申请、领导信箱、在线办事等政民互动栏目的处理 流程;

二、站点内容管理支持自动采集子站模式、信息上报采登模式、多站点多 栏目发布模式;

三、支持后台菜单自定义,频道栏目自定义,支持栏目无限级分类;

四、支持阅读权限控制与灵活的平台管理权限控制;

五、支持自定义模板、模板在线源码与可视化编辑、模板备份与还原。

六、支持自定义网站关键字监测、过滤及安全警报模式。

七、支持底层数据二次开发与利用,提供通用数据二次开发接口。 6.1.2网站设计原则:

标准化的底层设计:底层设计依照国家规范的思路建设,网站内容的内

在结构一致性。基于一套系统应用,有效降低因不同站点程序模块规划、 开发语言、数据库、服务不同步带来的管理维护工作量。要有利于网站 间信息的交换、共享以及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统一的功能规划:围绕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共服务和公共参与这四

个方面开发不同的功能应用,多套模板风格自由选择的子站创建及分级 分权限应用。领导、办公人员,只要会打字,即可轻松管理自己的网站。 省时、省力、省钱。

高度的集成共享:要求系统采用多对一(自动采集子站模式) 、一对多 (信息上报采登模式)、多对多(多站点多栏目发布模式)的信息发布 共享机制,使政务信息共享集成最大化,系统应集成手机短信 ,集成”统 一消息”,使得在内网实现高效的信息交流沟通。 高扩展能力:系统应真正符合多层浏览器 /服务器体系结构,应能满足新 增的需求,而系统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的改变,并能保证系统平滑升 级,满足平台后期建设项目无缝结合及系统功能扩展。整体构架可以与 原有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 实用易用性:系统采用的分层设计,尽可能的考虑到在尽量满足业务功

能需求的前提下,又要适应各业务角色的工作特点,真正做到简单、实 用、人性化。

高可靠性:由于该系统用户群比较复杂,既有政府部门和各系统机构内

的操作层、管理层,也有比较多的社会民众,所以建设的信息服务网站 系统我们考虑了在建设平台上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设计 中,建立冗余及其他保护措施,平台和应用软件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容 灾性等。

高可维护性:系统设计应标准化、规范化,按照分层设计,软件构件化

实现。采用软件构件化的开发方式:一是系统结构分层,业务与实现分 离,逻辑与数据分离;二是以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为核心,使用开放标 准;三是构件语意描述形式化;四是提炼封装构件规范化。

高安全性:系统安全设计应提供多种安全控制,有较合理系统安全保护

与信息安全保护设计,功能权限分配细致、严谨,保证所有用户的权限 一定要与其所担任职务的权限相对应,有非常详细的系统使用日记与信 息安全监控日记。 6.1.3网站栏目要求

6.2. 外网公众受理(在线大厅)(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或行政许可栏目是各级政府对外统一提供审批服务的窗口,提供审批业务相关的政策公示、审批指南、网上预受理、网上查询办理状态、审批结果的网上告知、网上咨询投诉等功能。 用户注册

用户在门户网站相关栏目进行个人或者企业身份的注册,已注册身份的可登录。 许可项目公布

为方便老百姓提前准备好相关审批材料,在网上提供资料下载,并提供填写资料的样本,具体功能包括:办理项目材料下载、办理项目相关资料查看、办理项目政策法规查看。 网上申报

用户登录后,选择网上申报,即用户可以选择要要办理的事项(可以直接根据事项来找,也可以根据受理部门在找事项),选择到办理的事项后,系统会显示需要提供的材料要求,对需要提供电子附件的,则考虑提供附件上载功能,同时,根据用户当时的注册信息,自动在申报表单上自动套录原来用户提供的注册信息,用户也可以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如联系手机和固定电话号码,申报单位名称,联系地址等。 网上预受理

认证用户网上申报事项后,负责预受理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网上先进行初审,如果初审没有合格,则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退回,如果初审合格,则生成一个唯一的预受理编号,通知申请人员。申请人员持该预受理编号到政务大厅窗口办理正式的行政许可申请。 办理过程跟踪和办理结果查询

对审批的办理过程及办理结果,用户可在登录后凭办理业务号进行跟踪和查询。 网上投诉

提供匿名和实名的在线投诉功能,过客用户和认证用户均可对相关行政许可部门进行投诉,被投诉部门必须查实并解决问题。 网上咨询

网上咨询包括咨询、求助、建议等。通过统一的管理,可对所添加内容进行修改、删除;公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如果选择“公开”,则在前台反馈栏目下显示意见反馈内容。另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并可按征集标题、征集内容、征集起始时间、征集结束时间复合查询。

6.3. 网上行政审批(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实现政务大厅办事窗口的行政许可项目的受理、反馈功能。

申报人员提交申报项目所需的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对审批项目进行材料预审,预审通过后可以受理办件,并打印相关的受理通知给申报人员。

行政许可项目办理完毕后,可通过政务中心窗口、大屏幕(如配备)、触摸屏(如配备)统一发布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收费、办结等过程的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 用户登录

政务中心办事大厅的窗口人员按照不同的审批委办局单位分配相应的身份和角色。

政务中心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通过内部门户登录系统后可看到来自外网的用户通过Internet的申请事项列表;相关单位的办事人员只能看到和管理与该单位审批工作相关的审批事项申请。窗口人员登录系统业务平台后,系统能够自动提示未处理的待办事项,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条件对自己业务的待办事项进行查询。 新建事项

政务中心办事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到来政务中心办事大厅办事的客户从窗口递来的申办资料后,根据沟通结果新建相应的审批事项。

新建的审批事项会因应预先设计好的不同的审批事项的定义,生成相应的录 入表单,并提供必要的预置内容。 申请受理

受理业务分为网上大厅申请受理,和政务大厅申请受理。 审批管理

一、审批项目定义

系统管理员进行项目基本信息的定义,可定义项目名称、项目使用流程、项目所属委办局、项目审批时限、审批需要的材料、审批需要用到的打印文书模板、审批的收费规定等信息。

二、审批流程定义

系统提供审批流程定义工具,可以直观化定义审批流程,以适应各种审批项目,功能包括: 符合标准:流程定义采用XPDL格式,遵循WFMC组织工作流模型标准, 方便与其他系统交互;

图形化流程定制:可通过鼠标拖曳的方式定义流程;

1、支持各种正常流转:

直流:从一个处理节点到另外一个处理节点;

分流:从一个处理节点到多个处理节点;

汇流:从多个处理节点到一个处理节点;

条件流:根据条件选择数据的流向;

子流:流程中嵌套子流程的处理。

2、支持各种异常流程处理:

撤销:流程启动者可以要求对正在处理的流程进行撤销办理;

转办:当前办理者可以把工作转给同一权限的人员办理;

授权代理:当办理人员无法及时处理业务,可以授权给他人代理其

职责;

跳转: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用户对流程做跳转处理,直接发送到某

个节点上。

3、支持自由流程:对于现实工作中无法规范化的流程运转,可以只定义各个工作环节,在运行过程中由办理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流程的流向,方便自由流转。

4、对于每个定制的流程,如果要发生变更,那么必须经过法制办对流程的审批认可。 审批办理

审批项目在外网或者政务大厅窗口受理后,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在服务中心内部进行审批项目自动流转,由工作流引擎自动分配和调度工作任务,无需人为控制,体现一门受理、自动流转的方便性。

系统提供对各类待办业务、办结业务的管理功能,便于审批人员操作、查询。 待办工作 列表:显示审批流程各环节工作人员签收后尚未完成的工作;

对列表中的项目进行操作,可以显示项目申请的详细信息,如下图所示:

审批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对项目申请信息进行审查之后,给出办理意见,如下图所示: 办结工作列表:显示审批流程各环节工作人员已经办完的工作。

在办公业务模块中,为方便工作人员迅速查找到所要处理的审批事项,系统提供了多种业务查询功能。

定制查询:根据申报项目的信息,定制查询内容,由系统查询所需要了解的审批项目信息,应包括以下几种:

待办业务:由系统根据用户,列出需要该用户审批的业务。 已办业务:列出该用户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 在办业务:列出当前正在处理的审批业务。

挂起业务:列出当前挂起的审批业务。所谓挂起业务是指该审批事项因为材料不完整、无法抗拒因素导致审批业务中断,暂时停止的审批事项。

退办业务:将审批不通过或者无法办理的的审批业务进行退回到申请者。 审批项目督查 有权限的工作人员如政务中心领导、其他单位领导可以通过审批督查功能监管、督办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流程和工作进度,对违反行政许可条件、不按程序、超过行政许可期限等情况进行监督。系统对行政审批在线办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跟踪,实现对审批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进行监管、督办,监督每项审批的处理过程;能够对所属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即时的监督、检查和控制,能够同步检查所属人员的工作过程;对于重要工作和应办尚未办理和进行的工作,主管领导可以通过系统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催办,并能够就催办的项目进行反馈。 审批督查主要包括:

1、 自动报警:对于即将超过或者已经超过规定的承诺审批时间的审批 事项,能自动进行报警。

2、 跟踪查询:根据用户的权限,用户可以按照审批单位、审批项目、 项目编号、办理结果、受理时间等各种条件进行组合查询。

3、 历史监控:根据用户权限查看在办件的各种办理状态,所有办理的 历史情况,并可以图形化显示,方便监控。 审批信息服务

触摸屏查询:公布政务服务大厅进驻的审批项目基本要求、需要提交的材料、

收费标准、办事流程、申请表格等。并提供审批件办理情况查询,方便申请人了解审批进展。

大屏幕显示:系统通过接口及时向大屏幕发布审批项目办结信息。

短信息通知:在审批流程的各个环节提供短信息发送服务,及时通知申请人提交材料、缴费及领取证件。 查询统计

系统能够以报表、图表等各种直观的形式,以灵活、方便方式提供对审批业务的统计资料,并能以HTML、Excel等表现形式进行展示,让领导掌握审批业务办理效能,及时做出调整等决策。具体报表包括:

① 各委办局办件综合情况:包括所有部门工作量、所有部门工作情况、所有部门接件类型、项目完成百分比等。

② 各窗口单位办件情况:包括接件类型、办理情况、收费情况、部门工作情况明细、部门每月工作情况、项目完成百分比等。

③ 超期未办项目情况:包括各委办局超期未办项目的类型、数量、超期原因等。 6.4. 电子监察系统(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6.4.1实时监察

(1)过程监察:该功能主要通过对业务办理的环节完整性和时间逻辑性监察,实现对整个业务办理的过程监控。主要功能:

1、过程监察记录的查看和查询

2、许可项目基本信息、办理环节信息、监察信息浏览

3、行政许可规范信息浏览

(2)时限监察:定时对系统中未办结的审批业务进行扫描,根据行政审批的时限规定对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这5个环节的办理时间进行监察,对监察结果进行记录,对出现异常情况的交由预警督办程序处理;主要功能:

1、 时限监察记录的查看和查询

2、 许可项目基本信息、办理环节信息、监察信息浏览

3、 行政许可规范信息浏览

(3)异常办件监察:主要是对行政审批中不同于正常受理审批的许可项目进行监察,对退回办结、作废办结、删除办结、补交不来办结、不受理的业务作为重点监察对象,挖掘可能存在问题的业务,监察的环节有受理、承办和异常办结,由于要通过材料验证等人工方式监察,所以此类监察只能通过手动方式进行。主要功能:

1、异常结果记录的查看和查询

2、许可项目基本信息、办理环节信息、监察记录浏览

3、许可项目监察信息浏览

4、行政许可规范信息浏览

5、手工发牌

(4)综合监察:综合业务数据统计通过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进行统计,让监察人员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当前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统计项目包括许可时限动态、投诉处理统计、业务处理动态和业务处理结果统计等;其许可时限动态业务主要根据其监察结果(正常、预警、黄牌、红牌)统计;投诉处理统计主要投诉时间和处理状态(今日投诉、在办投诉、历史投诉)统计;业务处理动态主要根据其办理环节(受理、补交告知、补交受理、承办、特别程序申请、特别查询结果、审核、批准、办结)统计;业务处理结果统计主要根据其办理环节结果(不予受理、一般办结、出证办结、退回办结、上报办结、作废办结、补交不来办结、删除办结、转报办结)统计。主要功能:

1、 综合业务数据统计数据浏览

2、 综合业务数据统计 6.4.2投诉处理:

功能描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网上投诉、电话投诉转到电子监察系统中处理,投诉处理过程中要将投诉单位或投诉人记录下来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主要功能:

1、 投诉受理

2、 投诉回复

3、 投诉转报

4、 投诉处理

5、 投诉查询 6.4.3综合查询:

(1)综合办件查询:主要是为满足监察部门对行政审批许可项目(已纳入电子监察范围的)的办理情况查询的需求。主要功能:

1、 综合办件的查询

2、 综合办件信息的浏览

3、 监察信息的浏览

4、 行政许可规范的浏览

5、 手工发牌

(2)行政许可规范查询:综合业务查询主要功能是提供行政许可项目的操作规范查询, 包括业务办理单位、业务办理时限、业务办理流程、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业务办理收费项目、相关法律法规等。主要功能:

1、行政许可规范记录的查询

2、行政许可规范信息的浏览 6.4.4统计分析

(1) 业务受理情况统计 (2) 预警情况统计 (3) 投诉情况统计 (4) 业务办理结果统计

(5) 各部门服务评议情况统计 6.4.5系统设置:

(1) 红黄牌指标设置 (2) 短信通知用户设置 (3) 行政许可规范管理 6.4.6预警纠错:

主要是督办:列出电子监察系统对各个职能部门发出的预警以及红黄牌警告,供监察局工作人员督办,对符合规定的信息提交监察局领导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信息直接作废。 (1) 查询督办信息 (2) 督办 6.4.7绩效考核

(1) 考核指标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是由各区县进行指标设置。具体是对指 标的添加修改删除做管理

(2) 绩效表管理:主要是通过添加修改删除绩效表操作来设置考核项和考 核单位

(3) 绩效登记:主要是对于主观上的系统不能自动完成的监察,通过手工 录入到绩效考核表中。

(4) 绩效测评:统计绩效情况并查询,主要是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考 核表自动核算绩效表分数,进行绩效测评

(5) 绩效核算和基数维护:主要是对绩效的核算做增、删、改的维护,该 项功能主要是为系统管理管理员使用的。 6.4.8服务评议

主要是对公众的服务评议情况做查询 6.4.9预警反馈

主要是通过查询监察预警信息做预警反馈。

6.5. 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系统和传统的行政审批系统是有区别的。传统的行政审批系统仅满足了政务大厅的部分管理需求,而“在线办理”模式,不仅体现在外网受理这个环节,更体现在内网办理这个环节。建设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系统,有助于将参与办事的委办局拉入到办理网络中来,把以往只覆盖了政务大厅的行政审批系统,扩展到覆盖相关委办局。以政务中心为驱动核心,全面带动我区的行政效率。是对原有行政审批体制、原有行政审批系统的全面升级。

建设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系统有利于各政府部门,相互沟通,互相协调。从政府来看,在线行政审批系统,不仅能有效的体现政府公共权利,而且被市场主体所认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减少了企业成本,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

建设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系统,有助于实现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平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是政府的一项施政基本制度。而在线行政审批系统的建立对于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构建和谐操作平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6.6. 行政处罚系统的业务功能(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业务功能:

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执法人员管理

定义有行政执法权的各部门(执法主体)、其相关的执法人员信息管 理,及其执法项目的相关信息管理(如执法依据等) 行政处罚项目管理

将行政处罚项目抽象出来进行管理,实现行政处罚项目的重用。经 过抽象,在项目实施时,可进行适当的定制以符合实际需求。 案件管理功能

针对行政处罚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具体事项(案件)进行管理,是行 政处罚项目的运行实例。 办案过程管理

行政处罚过程是一个严谨的工作流程,需要记录其办理的各个环节的信息,且应依照预先定义的流程规则执行。实现从受理、初查核实、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批、执法文书打印、处罚处理、强制执行和结案归档等全过程的网上审理和案件管理。 简易程序登记

针对简易程序处理的行政处罚过程,实现相关的登记工作。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针对各类程序处理的行政处罚过程,可能存在相关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过程,及后续可能的行政补偿/赔偿处理业务。本功能针对这类业务进行处理。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针对行政处罚业务的政策依据-规范性文件,进行相关的备案功能。 法律、法规库管理

行政处罚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统一管理,并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被查阅、引用。 自由裁量库管理

通过本功能,进行自由裁量权的限定。并对各项行政处罚业务规则进行自动限定。 结案、归档管理

完成完整的行政处罚后,将所有相关的信息和文档进行整合和归档管理。 查询统计 系统提供灵活、可设置的统计分析功能,可实现固定表格统计、自定义统计等统计方式,并以报表和图形的方式展现。例如统计每个执法单位业务数据,通过查询统计出某一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实际办理业务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受理案件数、批评教育数、责令整改数、立案数、听证数、结案数、撤案数等等。 其他功能

在系统的各个环节,均提供相应的文书打印功能,使用预定义的文书模板,自动套用相关的业务信息,形成格式文档后提供打印。

本文档下载自360文档中心,www.360docs.net更多营销,职业规划,工作简历,入党,工作报告,总结,学习资料,学习总结,PPT模板下载,范文等文档下载;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www.360docs.net/doc/info-be68a59a844769eae109ed57.html

第二篇: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国家新一届政府从2013年初开始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行一口受理,实行限时办理,严格规范办理,坚持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审批”的要求,国发〔2015〕6号《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推行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编制服务指南;制定审查工作细则;探索改进跨部门审批六项具体要求。

常熟市经过多年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网、政务信息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渠道建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常熟市发布《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按照“大资源、大数据、大协同、大服务”的要求,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目前,已建成“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与政务服务相关的信息资源中心(一中心)和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两平台),为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2015年2月9日,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在常熟市政府所召开的“信息化项目推进工作专题会议”上审议并获得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服务企业和市民为导向,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该项目列入2015年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年底前分批上线,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二、项目建设目标

按《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常熟市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要求,以创新、完善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搭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网上服务及办事,通过建设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再造重构审批流程、创建充实政务信息资源库、健全完善政务监督机制、横向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标准统

一、审批流程可控、政务资源共享、监督管理有效,将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县级市一流的政务信息化最高阵地。

本期重点进行政务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横向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融合常熟市各委办局信息化建设成果,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统一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

? 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服务方式。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部署智能辅助设备,比如智能引导服务机、智能排队交换机、智能双屏交互设备、大厅智能监控设备等,创新审批办事服务内容,通过设立的网上办事大厅,申请人能够自助了解办理信息、办事流程、业务窗口布局等信息,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现场体验;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即企业服务平台、市民服务平台),申请人在网上能够享受在线咨询、信息查询、网上办事、预约审批、资料下载上传、进度跟踪、意见反馈等服务。

? 再造重构流程。对涉及部门多、办理复杂的审批业务进行协同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和重构。取消重复审批环节,增加并联审批数量,理顺前后置关系,消除互为前置的现象,从而缩短审批时限,使申请人尽早拿到审批结果。

? 创建政务资源库。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为基础,分类建设政务资源库,对政务信息按照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申请信息、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事项信息和流程信息等多维度进行建库设计,打破部门系统壁垒,实现不同来源、不同业务、不同环节的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

?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窗口进行合理配置,对大厅服务人员、窗口工作人员、后台审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实现事先、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 建设标准化体系。通过业务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对公众实现统一服务,信息一次性告知,材料一次性提交,结果统一反馈;对内实现流程标准统一,岗位权限统一,信息来源统一,审批口径统一。

本项目的建设时限:2015年12月30日前上线运行。

三、项目建设内容

1、体系建设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要按照“一中心、两平台、三系统、两体系”的完整体系进行设计和建设。

一中心:以我市已经建成使用的信息资源中心“五大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满足行政审批需要的政务资源中心,通过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统

一、分类整理,完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各部门政务资源的汇集沉淀和动态共享。要提供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标准信息、审批证照文库、材料库标准信息、政务运行过程信息等信息资源。

两平台:要建设政务架构管控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平台要有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架构,满足对所有应用服务及渠道的支撑需要,要在功能运行、事项流程、界面维护、信息发布、服务推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适应行政审批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既要相关贯通,又能够独立运行,按照业务需求对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更新换代,既能够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够减少维护成本。

? 政务架构管控平台要从技术标准、技术架构、部署架构、流程架构、应用接入架构、数据服务接入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为常熟市智慧政务提供统一的架构管控体系,将技术内容封装成标准、可复用的政务原子服务,并将政务原子服务分类关联形成聚合服务,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实现技术的统一管控;

?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平台的方式固化常熟市行政体制改革体制和机制,剥离审批业务、大厅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业务共性,实现办事引导、资料共享、审批业务协同流程服务、审批运行服务以及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的无流程化运行功能,以及协同审批全过程跟踪回溯。

三系统:建设三大领域应用系统,包括审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辅助系统,满足行政审批、大厅运行管理、监督管理、辅助服务的需要。

? 行政审批系统涵盖大厅集中审批、多部门协同审批、多级联动审批等业务功能,大厅综合办公管理、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涵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业务功能;

? 监督管理系统以管理、监督,服务相对分离的监管模式为理念,以公众监督,法律监督,监察监督,绩效考核四位一体的监察监管体系;

? 政务服务辅助系统建设要实现实体大厅的辅助管理,保证大厅有序运行,提高公众办事体验。

两体系:要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行政审批,标准先行。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涉及的部门业务多,应用系统权属复杂,数据产生和存储海量,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具体包括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同时,政务服务需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服务平台的有序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要从制度建设、数据存储管理、技术运维、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措施要以信息化手段具体体现和落地。

2、本期重点建设内容

(1)

、事项梳理、流程设计

1)国家取消下放事项梳理:要根据编办整理的事项目录,完成取消、下放、合并、转移的调整对接工作,重点进行保留事项的材料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现有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要根据编办确定保留下来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它政务服务事项内容的动态梳理,确定一次性告知单包含的申请材料。

3)集中审批业务:根据常熟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住建局、财政局、税务局、公安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发改委、档案局、城管局、交运局、卫计委、规划局、商务局、安监局、环保局、国土局、农委、水利局、气象局、民防局、烟草局等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信息化实现要求进行梳理,梳理内容应该涵盖法律依据、提交材料、办理时间、办理部门、办理地点等重要内容的标准化。通过梳理,能够实现政务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和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功能开发理顺事项的前后置关系、申请情况判定,根据特定申请主体能够提供一次性告知单。

4)根据信息化实现要求,对行政服务中心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协同审批流程进行技术流程设计:

按照完整事件原则,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过程分为立项、供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计协同审批流程图。每个阶段的协同流程应该进行标准化,包含统一收件、联合会商、统一受理、并联办理、一口办结五个标准化协同审批流程。

配合建立牵头部门运行机制,每个阶段设置牵头部门,赋予牵头部门统一收件、分发、催收、组织会商、发证权限。

配合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内容可通过系统发起会商,跟踪会商过程,明确会商结果。

配合建立多级协调机制。对中心、牵头部门、本业务部门分别赋予协调审批权限,本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牵头部门协调,牵头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中心协调,要对整个协调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保证协调时效。

流程设计能够满足市政府领导对重点项目的查询、跟踪和决策分析。

对事项一窗对外服务进行功能设计和管控,即同一事项,大厅窗口受理的,部门不再进行受理;每个阶段内同一窗口受理的,办理完成后,申请人仍在该窗口领取审批结果。

5)企业设立“多证联办”协同业务对接:对市场监督、税务、社保、公安等与企业设立相关的业务进行梳理、整合和流程设计。江苏省正在开展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改革,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满足改革要求,充分考虑与“三证联办”系统的对接与融合。

6)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梳理: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四大领域业务进行业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政务资源中心 建立覆盖全市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为行政服务大厅所有包含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满足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资源信息快速获取。

政务资源中心纳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架构体系,与法人库、市民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征信库充分对接,数据库架构设计、数据存储标准设计、调用标准设计要满足信息资源中心技术要求,并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回填、复用。

政务资源中心数据库建设应包括标准性资源、共享性资源、运行类资源、政务资源服务四类。其中标准性资源包括事项标准信息、流程标准信息;共享性资源包括申请材料信息、证照文信息、信用信息等;运行类资源包括基础运行资源、大厅运行管理信息、审批过程信息等;政务资源服务需要对所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事项基本信息、材料信息、情况信息、字段信息等,能够实现政务资源信息按部门和主体进行检索、政务资源订阅、政务资源目录管理和政务资源统一发布等服务,并纳入到常熟信息资源中心体系。

(3)、政务架构管控平台

通过管控平台,实现多部门业务协同,包括统一咨询、统一收取材料、联合受理、联合技术审查、联合勘查、统一发证。

创建政务原子服务和聚合服务,通过流程监控、流程设计、审批流程集成等功能实现公众对涉及的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即时状态的查询,通过流程比对和流程优化减少事项办理流程中的冗余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管控平台的政务原子服务、聚合服务、技术管控功能要能够切实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

基于全市现有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要考虑在充分利旧的基础上,既要实现统一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数据共享,又要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功能,实现业务基础平台与所有与审批服务、便民服务有关的服务进行对接。服务除了业务系统以外,还要包括中介机构系统,比如银行代收费系统、大厅内证照印章代办理机构系统等。

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涉及各种业务系统和服务,要确保系统间访问操作的安全性,通过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内部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身份认证,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外部用户,整合企业服务平台和市民服务平台的用户管理功能,涉及到行政审批业务的用户信息,需要回传到政务信息资源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4)、政务服务平台

需要从映像服务、业务服务、运行服务三方面进行建设。 1)映像服务:通过服务建模,将技术组件进行服务转化,实现办事引导,政务知识共享利用,办事智囊服务。办事引导服务应该满足在线办理的需要,对申请人线上查询、预约、下载、上传、预受理、预审核推送统一服务;对公众普遍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形成共享知识库,按需智能推送;根据业务领域设立办事智囊包,满足办事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技术指标等的实时查询和参考。

2)业务服务:应包括事项服务、电子资料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无流程化服务,以及网上预受理和与审核服务。事项服务包括事项内容管理、事项审核管理、事项查询打印、事项类别管理、事项统计、数据接口管理;电子资料服务通过扫描设备将各文书、证照等文档资料电子化,并将其存放入电子资料库,实现传统纸质文档附件资料的扫描入库,同时对入库的表格、证照、批复等审批电子资料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子平台实现对公众信息一次录入,多次复用,各审批部门可以按需调用资料;流程服务包括审批流程设计、流程管理、流程配置、流程目录、流程审核、流程发布、流程部署、流程版本管理、流程监控、流程卸载、流程引擎。网上预受理和预审核服务要实现对申请人资格的初步筛选,对申请人上传的电子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正式受理、办理流程,从而提高审批效率。

3)运行服务:包括统一咨询服务、统一投诉服务、统一评价服务、统一预约服务、统一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统一窗口配置服务等。通过该服务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和报文格式,同时通过该系统屏蔽渠道端和各应用服务端的差异,降低各渠道与大厅各业务系统的耦合性,将渠道与各应用服务进行有效的隔离。

? 统一咨询服务要完成咨询内容管理、咨询回复处理流程、咨询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咨询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咨询数据的分析,提供常用咨询问题智能回复,提供咨询情况分析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投诉服务要完成对投诉发起、投诉内容管理、投诉回复处理流程、投诉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投诉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投诉数据的分析,提供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评价服务要完成投诉信息管理、评价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

? 统一预约服务要完成对所有渠道预约操作、预约规则管理、预约权限管理、预约目录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预约数据的处理、分析,对恶意预约等进行处理和提醒。

? 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所有服务,都需以常熟市已经建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对公众的统一出口。

4)交易服务:本期主要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四大业务建设统一发布服务,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申请信息、投标过程、投标结果等信息在企业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发布。

(5)、政务应用系统

按照业务需要,本期需要建设协同审批系统、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门户)。

? 协同审批系统针对入驻大厅的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业务,提供并联件的登记、分发、回告、办理、办结、查询,依照“牵头部门统一受理、抄报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理”的要求,实现跨部门的并联审批业务协同。按照不同投资主体对项目进行重要性分级,市级重点项目能够满足市领导查询、跟踪需要,一般性项目能够满足中心内部查询、跟踪需要。 ? 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大厅各业务窗口统一的工作门户,实现入口统

一、功能统一;实现大厅内综合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和考评制度,进行大厅绩效考核管理;对刻章、法律咨询、会计咨询、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能够通过虚拟桌面功能对业务窗口的操作界面进行统一管理。

? 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建设,能够建立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平台,为交易双方、中介机构、评审专家提供统一门户。业务范围包括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

(6)、政务服务辅助系统

? 智能排队叫号系统:要能够改善大厅办事人员流动秩序;统计办事人办事信息,便于大厅对人员、事项的日常管理及调整;通过数据对接,提高大厅行政审批系统的利用率;为后续客户评价体系及办事进展查询建立流程准备。

? 双屏交互系统:要能够展现窗口工作人员信息;显示窗口办理事项信息;实现与排队叫号系统集成,统计每次办件时长;能够实现当前办件的办事指南的显示;能够支持触摸功能,播放相关文字及视频;显示业务办理时间和业务办理累积时间;提供通告、与当前业务有关的信息;对窗口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系统与短信模块链接一旦顾客评价“不满意”时,系统即自动向值班经理发送短信进行提示。

? 多媒体智能引导系统:能够满足申请人快速检索审批服务事项,查看办事指南、办理窗口及所在楼层分布、需要准备的材料信息及办理流程信息;要能够实现信息发布,主要介绍大厅历史、发展情况、大厅简介等;能够实现现场公众问卷调查;能够实现定时开关机;能够实现信息访问统计功能,可以按时间、访问量等条件统计;能够实现多种图片查看、视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栏目和信息自由添加设置。

? 大厅智能监控系统要能够实时采集大厅运行情况以及窗口办理情景,音频视频服务器与业务审批系统对接,通过监控分析平台,可以调取查看审批过程中从收件、受理、办理、办结全过程的视频音频信息,真正实现监察过程可追溯、全程可视化。

(7)、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

促进政务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数据库架构设计要遵循常熟市信息资源中心总体数据库架构设计,同时能够支撑本期项目的应用系统建设。

2)数据库设计

对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库进行关联,对接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各委办局现有数据库,实现数据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相结合的整体部署结构。其中,由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办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与各单位共享;由各单位建立的数据库,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共享,但不需要进行维护。

? 基础信息库设计。对政务审批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信息资源进行存储设计,范围包括部门信息资源、用户信息资源、审批用户信息资源等。 ? 政务服务业务库设计。建设协同业务数据库、证照库、效能监督库、公共资源交易库、满足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验证、效能监督等支撑要求。

? 审批标准库设计。提供事项标准、审批流程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标准满足协同审批流程设计要求和政务服务标准化的内容和流程支撑。

(8)、系统对接设计

以跨部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主线,统一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提出异构网络下的数据融合方法,统一业务数据编码和数据存储标准,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优势,提升网络性能,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网络的资源,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和充分利用,满足“促进公众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办事效能提高”的要求。为实现常熟市政务资源信息交换和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形成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常熟市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因此,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实现跨部门数据、服务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提升多种类、多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利用,是当前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撑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完成各类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本期工程需要考虑与常熟市现有的智慧城市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对接;同时考虑与各委办局现有应用系统的对接。

1)平台设计要阐明与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的对接:

? 与市民卡的关系:市民卡业务可在平台各渠道上延伸和拓展,平台可复用市民卡与部分共建单位的接口,作为市民到大厅排队叫号预约的身份证明,并可进行行政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的支付媒介。

? 与常熟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关系: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为服务层提供线上办事、预审、办理、政务咨询、投诉、预约、政务公开服务,同时作为多渠道服务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熟市已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融合,提供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服务渠道。

? 与征信平台的关系:平台应用层将使用征信平台中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同时沉淀中介信用、企业表彰、获奖,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可根据政务业务需要提供企业或个人信用数据。

? 与信息资源中心的关系:平台将使用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根据四大基础库数据提供服务,同时平台产生的基础数据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的补充,可通过资源层沉淀到法人库、人口库中,并可实现不动产数据的沉淀,便于相关部门的事后监管,另外平台的运行数据和结果数据也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来源之一。

2)平台设计要阐明与常熟市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 ? 与企业设立三证联办系统的关系:将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同时接入平台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发改委阳光发改审批系统的关系:将固定资产投资立项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并接入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各委办局垂管业务系统的关系:与常熟信息资源中心进行对接,利用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梳理、处理、交换功能,按照政务服务要求为平台资源层提供数据。根据不同系统的网络环境设计有针对性的对接方案,充分考虑公安出入境、户籍办理等业务主体的特殊性。

? 与监察局相关监察系统的关系:包括与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监察网的对接,将各业务系统审批办理过程数据、环节数据、评价数据,以及大厅视频、音频监控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行政审批事前督办、事中监督、事后问责。

? 与12345服务热线的关系:作为多渠道融合服务的组成部分,将12345服务热线进行渠道整合,与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渠道,大厅辅助服务等线下渠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9)、与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衔接要求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是常熟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投标人需根据对《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的理解,结合常熟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投标文件中阐述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与常熟市已建、在建及规划中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关系以及融合或衔接方案。 其他要求如下:

? 能充分了解业务现状,符合实际业务需求,方法论清晰,可行性强,有详细的对应关系说明。

? 方案能够详细说明整体架构、各类数据、接口以及相关业务流程与重大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或衔接方式。

四、系统设计要求

1、总体设计原则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总体须遵循以下原则: ? 业务导向、标准先行; ? 高效、稳定、包容、一致;

? 动态开放,强化性能与可扩展性设计;

? 贯穿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强调系统高内聚松耦合; ? 提供完备的应用集成、界面集成、服务集成、数据集成策略; ? 采用成熟技术和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技术架构要求

? 遵循SOA设计原则,系统之间采用服务的形式进行互联,相互松散耦合;

? 采用分层的体系架构,分离中间业务逻辑,便于复用; ? 业务逻辑实现组件化,基于框架进行开发;

? 客户端基于浏览器设计,客户端与服务端基于HTTP/HTTPS协议进行交互;

? 设计开发基于开放标准; ? 使用可靠的框架,提高开发效率以及稳定程度;

3、数据库设计要求

投标人应建设通用的、可扩充的系统。建设灵活的认证/授权体系,通用的功能扩充步骤和方法等。数据库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 充分考虑已有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本项目的应用系统基于主流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支持未来业务的变化;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应用的性能要求; ? 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4、安全设计要求

? 投标人在系统安全方面应考虑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证平台的稳定和整体安全。

? 应用系统安全,如:用户认证/授权、角色管理等; ? 数据的安全:如:数据的一致性等;

? 平台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用的操作权限,用户每一步操作系统都会留有记录,便于管理和明确责任。

5、接口设计要求

接口设计须遵守如下原则: ? 使用XML规范定义传输的数据;

? 支持标准的接口实现方式,利于集成;充分考虑系统整体和局部的开放性。

五、项目实施要求

1、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投标人须就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系统设计要求、项目建设要求的全部内容响应,并根据招标人所设定的各项任务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投标人提出实施此项目的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建议,并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

2、开发与测试要求

投标人最终交付的目标系统必须通过招标方认可的手段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并在测试通过后,再进行项目验收

3、系统部署与试运行

项目建成后,共享我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网络环境,系统统一部署在云计算中心,投标人负责服务器的安装、调试、系统安装部署,制定部署方案,满足云计算硬件、虚拟环境、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要对系统的运行提供维护和后期技术支持。

4、实施人员要求

在本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要专职于本项目,核心技术人员要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本项目中,并且整个项目团队的人员要相对稳定。

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必须配置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集成、培训、质量保证等人员,在项目组织中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参与此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承担过相关软件开发和相关项目建设经验,能够与政府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具备相关产品集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参与此项目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5、培训要求

投标人提供完善的培训方案。投标人应负责对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交详细培训计划。系统的培训对象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培训内容包括:软件使用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培训工作由投标人完成。投标人需提供详实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包含培训内容、培训课时等。系统的培训工作要在系统上线试运行前实施,投标人需要在培训实施前编制专门的培训材料。

6、项目交付成果

(1)项目的成果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符合招标要求的完整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有完整的系统安装文件或程序的介质);

? 如有新购软件,需提供新购软件的许可证证明书、授权证书的授权;

? 项目所交付的应用系统软件环境必须包括生产环境(正式环境)、测试环境,所有环境均能正常使用。

(2)文档要求

系统实施方必须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安装、操作、使用、测试、控制和维护手册。以满足将来整个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维护和功能扩展需求。所提供文档必须是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两种形式。

? 所有成果交付物编制语言应为简体中文。 ? 所有成果交付物均需同时提供光盘介质、纸质文档2份和电子文档1份。

? 只有该项目所有技术成果均提交招标人后,系统实施方才能向招标人提出项目成果最终验收申请。

? 该项目成果将根据招标人需要进行各级验收,系统实施方应配合招标人进行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 招标人各级验收提出的修改意见应在该项目中予以修改和完善,涉及商务的,由双方商务人员友好协商解决。

六、项目管理要求

1、项目组管理

投标人需要对此项目建立专门的项目组,明确列出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其工作经验,并向招标人提交每个成员的资质证明,参加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量、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全职参加等资料。项目组成员必须稳定,成员必须专职工作,项目组人员的变更必须经采购单位的同意,必须提前1个月向采购单位提交书面申请。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购单位认为投标人项目经理无法有效组织项目成员完成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内容时,有权要求投标人更换项目经理,投标人有义务接受。

投标人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管理,并遵循常熟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各种技术和管理规范,采购单位有对项目进度、软件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和权利,投标人应按要求提供项目阶段文档,并经采购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投标人需承诺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得更换,如遇不可抗因素确实需更换的,须经甲方同意,且更换后的人员资质、技术能力不低于原有人员,甲方对更换后的人员不满意,乙方必须无偿更换直到甲方满意为止。

2、项目管理机制

投标人应明确说明项目管理方法,项目实施方法,对本项目的实施风险分析和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及质量管理方法。

3、进展汇报

投标人应每周定期呈交项目的进展报告,并在进展报告中列明开发/生产的进展、任何可预见预定交付日的延期和所有其它采购单位可能要求的有关信息,及上述每一项情况的相应活动或行动。同时,应定期安排汇报会,并在汇报会中与投标方讨论项目的进展报告及其它与项目有关的事宜。

4、项目控制

投标人应任命一名项目经理,此人将:

? 对拟建设系统要有充分的理解,具备足够的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

? 除对实施商的人员有完全控制和管理权力外,并且得到实施商在工作进展期间具有做出日常决定的充分授权;

? 在正常工作时间或任何其它认为需要为能够根据执行计划表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内,可以被联系到。

七、项目验收要求

1、项目验收的组织机构

招标人负责组织验收小组,负责整个验收工作。投标人应组建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测试小组,并在验收小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

2、验收标准

各阶段实施满足项目需求确认书的要求,并完成相关知识转移工作。

按需求确认书完成相关工作并提交项目成果,所有项目成果均已达到需求书要求、通过招标人的审查并签字确认。

系统性能、功能、安全满足需求,并通过招标人的测试评审。上线试运行三个月,系统运行稳定无宕机,各功能模块能支撑业务正常运作。

对于不满足需求确认书要求的投标人交付物,投标人应及时予以整改、修订、完善以满足要求。运行期间若出现功能故障、系统不稳定现象,解决故障时间不计入试运行时间,上线试运行时间向后顺延。

3、阶段成果确认

根据招标文件中对项目进度的阶段要求,在阶段成果交付时,投标人须负责提出书面申请,招标人同意后须在15天内成立评审小组,组织阶段性评审会,招标人将依据需求确认书要求,进行阶段成果的审查、确认工作。

4、初步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初步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初步验收须在系统上线后三个月后进行。

5、最终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监理、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最终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最终验收须在系统稳定试运行三个月后进行。 所提交的技术文档如有修改,请提交最新版本。

6、质保期验收

根据质保期要求完成质保期工作内容。

按照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要求,编制相关归档文件,完成项目归档工作,得到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的签字确认。

完成以上工作、提交质保期验收报告并通过监理、招标人签字确认。

八、质保期及服务要求

1、质保期

本项目从终验结束起壹拾贰个月内,即为项目的质保期,投标人在期内须提供质保服务,包含软件产品及开发实施部分的升级和售后服务。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承诺能够向招标人提供的具体售后服务承诺与技术支持内容。当项目中标后,作为项目的实施方,应在系统开发成果经招标人验收、鉴定合格后,承诺提供壹拾贰个月免费的质量缺陷保证期及后续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产品免费升级)。

支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常驻人员要求:要求在质保期需有常驻人员,对系统进行优化、进行新增需求的分析、开发设计和系统升级发布等工作;常驻人员的工作由招标人项目负责人员安排。

系统技术支持:对招标人提出的与现有方案及系统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答疑与解释。

软件更新/升级服务:投标人须向招标人提供其所提供产品及服务在需求确认书范围内,在质保期内已经正式发行的相关软件更新服务(如有),而不额外收费;更新包括改正错误、补丁包等支持和服务,及相关配套文档资料,还可获得软件版本使用选择建议;

定期回访与评估,前三个月1个月进行一次,之后每个季度一次。每次回访时双方提前一周共同确认时间及参加人员安排,对招标人系统应用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交回访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应用情况、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协助招标人完善系统应用。

在质保期内,除保证平台的正常使用外,针对运行、运营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提供优化建议方案。

2、服务要求 (1)总体要求

对系统运作和故障情况的支持、服务要求: ? 重大故障:由于系统原因造成系统瘫痪或由于应用软件原因造成对大量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重大故障需30分钟内响应,2小时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2小时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4个小时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严重故障:由于系统原因导致系统部分功能丧失或因应用软件问题影响部分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或者该故障对系统存在重大隐患;1小时内响应,1天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天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轻微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之内相应,1周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周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一般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内响应,3天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投标人不能在3天内远程解决故障,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3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上述各类故障解决后必须提交故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故障现象描述、故障分析、故障解决办法、改进及建议分析等。

7天×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的产品技术咨询、故障申报受理、硬件维修受理;

现场系统、软件故障诊断支持。若因故障无法通过远程技术支持方式确诊时,投标人应安排工程师赶赴现场进行故障诊断; 接到维修通知后,投标商及时响应招标人用户的请求。该服务必须是连续进行的,直至故障维修完毕恢复正常运行,并将故障内容及原因、处理过程和方法、完成处理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日期等以书面形式报告最终用户;

巡检服务。在质保期内,投标人工程师每隔三个月到现场,就软件应用情况进行网络运行环境、软硬件及配置状况、网络性能等多方面的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调查报告及解决建议:

处理并解决招标人和工程参与方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帮助招标人建立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档案记录;

提供招标人所购买的实施项目中所需软件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支持;

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数据优化,投标人应根据招标人的后续需求在项目质保期结束后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建议。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列明壹拾贰个月质保期结束后的售后服务报价明细(包含但不限于用户数单价、软件升级费用、模块和报表修改单价及计算方式等)。

(2)长期维修服务

投标人应在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系统生命周期内负责向招标人提供相关的系统驻场维修和技术支持,提供优惠的拓展功能开发、系统的动态调整等服务内容。投标人须备有相当的技术力量,以满足招标人长期维修服务的需要。

第三篇: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 +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 , 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目 录 5 5 5 5 7 7 7 7 9 10 12 12 12 12 13 13 15 17 17 17 18 19 20 20 21 22 25 27 27 28 28 28 28 28 29 29 29 29 30 30 31 32 1 项目概述 .............................................................................................................................................. 1.1 建设背景 .................................................................................................................................. 1.2 建设目标 .................................................................................................................................. 1.3 建设内容 .................................................................................................................................. 2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 2.1 建设原则 .................................................................................................................................. 2.2 技术路线 ..................................................................................................................................

2.2.1 2.2.2

基于 J2EE 三层次技术路线 .......................................................................................... 基于 XML 的数据表示 ................................................................................................. 2.2.3 系统基于 SOA 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 9 2.3 进度安排 ................................................................................................................................ 3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3.1 数据交换平台 .........................................................................................................................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概述 .............................................................................................................................. 基本功能与特点 .......................................................................................................... 运行管理 ...................................................................................................................... 数据总线 ...................................................................................................................... 资源目录管理 .............................................................................................................. 规则管理 ...................................................................................................................... 数据质量审计 .............................................................................................................. 监控管理 ...................................................................................................................... 统计分析 ...................................................................................................................... 3.1.10 系统配置 .................................................................................................................... 3.2 短信平台 ................................................................................................................................ 3.2.1 3.2.2 3.2.3

短信平台概述 .............................................................................................................. 业务流程图 .................................................................................................................. 系统功能 ...................................................................................................................... 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 4 移动政务服务平台 ............................................................................................................................ 4.1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架构图 ..................................................................................................... 4.2 移动应用支撑平台 .................................................................................................................

4.2.1 4.2.2 4.2.3 4.2.4 4.2.5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消息推送组件 .............................................................................................................. 位置定位引擎 .............................................................................................................. 短信服务接口模块 ...................................................................................................... 业务逻辑引擎 .............................................................................................................. 日志管理模块 .............................................................................................................. 4.3 移动政务服务 APP ................................................................................................................

访问地区选择 .............................................................................................................. 政务要闻 ...................................................................................................................... 热点动态 /服务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政务公开 ......................................................................................................................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4.3.7 互动交流 ...................................................................................................................... 33 4.3.8 我要监督 ...................................................................................................................... 33 4.3.9 便民服务 ...................................................................................................................... 34 4.3.10 智能搜索 .................................................................................................................... 36 4.3.11 用户中心 .................................................................................................................... 38 4.4 移动政务服务微信平台 ......................................................................................................... 38

4.4.1 政务要闻 ...................................................................................................................... 38 4.4.2 我要办事 .................................................................................................................... 39 4.4.3 我要查询 .................................................................................................................... 41 4.4.4 便民服务 .................................................................................................................... 41 4.4.5 互动交流 ...................................................................................................................... 42 5 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 43 5.1 建设内容 ................................................................................................................................ 43 5.2 整体设计 ................................................................................................................................ 43 5.2.1 设计原则 ...................................................................................................................... 43 5.2.2 建设目标 ...................................................................................................................... 45 5.2.3 设计理念 ...................................................................................................................... 46 5.2.4 系统架构 ...................................................................................................................... 47 5.3 系统详细设计 ......................................................................................................................... 50 5.3.1 系统角色设计 .............................................................................................................. 50 5.3.2 并联审批虚拟大厅 ...................................................................................................... 51 5.3.3 重点项目并联审批系统设计...................................................................................... 5.3.4 重点项目监管系统设计.............................................................................................. 53 63

5.3.5 系统管理 ...................................................................................................................... 70 5.3.6 系统通用功能 .............................................................................................................. 73 6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 76 6.1 整体设计 ................................................................................................................................ 76 6.1.1 建设目标 ...................................................................................................................... 76 6.1.2 建设模式 ...................................................................................................................... 76 6.1.3 整体架构 ...................................................................................................................... 77 6.1.4 平台特点 ...................................................................................................................... 79 6.2 政府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 81

6.2.1 用户管理功能 .............................................................................................................. 81 6.2.2 日志管理功能 .............................................................................................................. 81 6.2.3 站点管理功能 .............................................................................................................. 81 6.2.4 栏目管理功能 .............................................................................................................. 82 6.2.5 页面管理功能 .............................................................................................................. 82 6.2.6 关键字分类功能 .......................................................................................................... 82 6.2.7 稿件管理功能 .............................................................................................................. 82 6.2.8 页面模板管理功能 ...................................................................................................... 83 6.2.9 网站结构管理功能 ...................................................................................................... 83 6.2.10 专题制作功能 ............................................................................................................ 83 6.2.11 整合发布功能 ............................................................................................................ 84 6.2.12 信息采编 .................................................................................................................... 84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6.2.13 网站信息抓取 ............................................................................................................ 86 6.3 政府网站群功能设计 ............................................................................................................. 87

6.3.1

政府公开信息发布平台.............................................................................................. 87

6.3.2 全文检索系统 .............................................................................................................. 90 6.3.3 互动交流系统 .............................................................................................................. 91 6.3.4 统计分析系统 .............................................................................................................. 92 6.3.5 场景式服务 .................................................................................................................. 93 6.3.6 微信、微博平台 .......................................................................................................... 94 6.3.7 无障碍浏览 .................................................................................................................. 95 6.3.8 网站监控平台 .............................................................................................................. 95 6.4 门户网站群设计 ..................................................................................................................... 96

6.4.1 栏目规划 ...................................................................................................................... 96 6.4.2 风格样式设计 ............................................................................................................ 101

107 7.1 运行环境要求 ....................................................................................................................... 107 7.2 性能要求 .............................................................................................................................. 107 7.3 可靠性要求 ........................................................................................................................... 107 7.4 规范要求 .............................................................................................................................. 108

7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 8 硬件支撑平台

.................................................................................................................................. 109 8.1 部署示意图 ........................................................................................................................... 109 8.2 硬件配置推荐 ....................................................................................................................... 110 8.3 相关支撑软件 ....................................................................................................................... 114 8.4 政务云部署相关指标 ........................................................................................................... 115

8.4.1 虚拟机资源要求 ........................................................................................................ 115 8.4.2 存储 /灾备资源要求 ................................................................................................... 115 8.4.3 网络要求 .................................................................................................................... 115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 +政务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吕省长近期对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提出要做到“五个一”的新要求。我市今年将“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采用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平台, 推动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列入年度政府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安排, 我中心拟牵头建设全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 以实现网上审批监管、 政府网站集约建设管理和“一站式”移动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1.2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全天

候不间断的均等化政务服务,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和服务能力、 提

升政府公信力,用新媒体、“互联网

+”打造市民与政府间的互动交

流新手段、建立监督新机制,推进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标准建设。

1.3 建设内容

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建设内容包括

2 个移动端应用系统、

1 个网上审批监管系统和 2 个支撑系统。

(一)政务服务手机 APP和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

基于“不同入口,均等服务”的原则,手机 APP和微信公众平台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都能全面提供我市移动端政务服务,包括政务公开、信息推送、我要办事、便民服务、创新创业、互动交流、我要监督、用户中心、智能搜索等内容。

(二)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基于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统一平台建设,

实现我市并联审

4 个 批前期工作阶段、并联办理阶段、并联审批阶段、验收监管阶段

环节的在线审批和电子监察, 提高我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等并联审批项目的审批效率,实现并联审批项目数字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接受行政和社会监督,具备并联审批、实时监察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三)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和硬件支撑平台

1.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建立统

一、规范的市、县(区)、乡(镇)

三级政府网站服务体系, 统一为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部门提供网站基础平台服务。各级各部门网站逐步向平台进行迁移, 原则上不再允许另行建设新的政府网站平台, 通过网站集约化建设加强政府网站服务

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市政府门户网站和

46 家

市直部门的网站集约化改造。

2. 硬件支撑平台。包括网络、数据、安全等硬件设备和系统、数

据库、中间件等支撑。尽可能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部署,本地部

署少量备份、对接设备。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1 建设原则

1. 便民利民秉承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工作理念,融入“互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概念,不断充实、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内

容和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市民的服务体验。

2. 服务共建

构建统一平台, 逐步推进、全面整合全市各职能部门的网上政务

服务、网上便民服务,向市民提供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窗口。

3. 标准规范

平台建设符合国家及省各项标准规范要求, 积极推动我市的网上

政务服务接口标准规范建立,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

2.2 技术路线

2.2.1 基于 J2EE 三层次技术路线

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实用性、可移植性、易扩操作、易

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 系统采用基于 Java 平台的 J2EE技术体系,系

统构建于 B/S 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并采用 JSP、java Servlet 、

EJB、XML等编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复杂的业务逻辑、

流程控制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通过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实现,

在应用

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

充分保证数据库

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

J2EE是目前业界公认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的支撑体系结构,是各个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和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粘合剂。

J2EE 提供了跨平台的

解决方案,提供了通用的

JDBC数据库访问接口,无缝支持通过 XML

J2EE体系结构中,所有的技 进行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在

术都是开放的, 得到业界主流支持的, 所以统一使用 J2EE体系架构,有利于系统之间的整合, 避免重复投资, 降低 IT 的管理和建设成本。

选用三层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系统管理简单 , 大大减少客户机维护工作量。

基于 B/S 结构的应用模式无需客户端维护工作;基于“瘦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客户端可以实现自动更新下载, 也无需客户端维护工作。

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对于各个层可以选择与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方

便的实现负载均衡。清晰、合理地分割三层结构并使其独立 , 可以使系统构成的变更非常简单。因此被分成三层的应用基本上不需要修正。

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三层 B/S 结构中,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 , 各层也可以选择各自

最适合的开发语言。

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涉密的关键应用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在三层 B/S 结构中 , 识别用

户的机构是按层来构筑的 , 对应用和数据的存取权限也可以按层进行

设定。例如,即使外部的入侵者突破了表示层的安全防线,若在功能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层中备有另外的安全机构,系统也可以阻止入侵者进入其他部分。

J2EE 提供了一套企业级 Java 应用框架(一种标准),是一种利

用 Java 2 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

问题的体系结构。

2.2.2 基于 XML 的数据表示

数据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果数据交换

使用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 则需要复杂的数据编码和解码工作, 因此

统一数据交换使用的数据封装格式是进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首要

任务。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延伸性标示语言)是目前

国际上流行的数据表示标准,因为它的简单性、开放性、可扩展性、

灵活性、自描述性等特性, XML在数据和信息管理、数据交换、 Web

应用、电子商务、 应用集成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已经得到了工

业界的普遍支持,也是我国电子政务采用的标准。

采用 XML方式对系统要交换的数据进行表示,既可以便于系统的

间的数据交换, 又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充, 因此系统技术平台的交换数

据表示全部采用 XML格式来表示。

2.2.3 系统基于 SOA 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被认为是用于下一代应用系统开发的架构。

帮助人们在开发应用的时候能够寻找并使用已有的服务而不必重复

开发某些功能;能够方便集成异构系统; 能够更容易地扩展已有系统。

服务是一个组件的集合,它们向外界提供某个接口,能够完成某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种业务功能。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 服务的实现可以放在网络的任何位置,只需要对外发布这个服务的描述,其他的系统(或者服务)就可以发现并且使用这个服务。不同的服务可能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组件模型、硬件环境、数据库,而在这个架构中它们无缝地集成在一起。这种方式消除了异构的分布的环境对应用系统的影响, 开发者可只考虑系统的业务逻辑, 关注某个部分业务功能的实现, 并将它们包装成为合适的服务, 不需要考虑和其他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 减少了系统的开发风险和成本。

服务和组件的不同在于服务更多地从业务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向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业务的实现, 而组件可能只提供完成某个业务的部分功能。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 一个系统实现了客户需要的某些业务过程,其中每个服务实现了业务过程中的某个活动。 从软件开发的过程来看,面向服务的架构更加符合业务的视角, 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根据已经获得的业务需求进行设计, 采用服务实现各部分的业务需求,并将它们组装为应用系统。

总的来说,面向服务的架构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组织中的现有资源,保护已有投资。 它通过将实现的细节和业务逻辑分离, 使得系统可以更好地被复用、扩展和维护。

2.3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分为两期进行。

一期建设: 基本完成“政务服务手机 APP”和“政务服务微信公

众平台”、 “网上审批监管系统”以及作为支撑的“政府网站集约化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平台 ” 和基 础数 据平台 的建 设 工作 。建 设 周期 约为 6 个 月

(2015.12-2016.5 )。

二期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政务服务手机 APP”办事服务和

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软硬件支撑基础平台,完成“移动办公

APP”平台建设工作。建设周期约为7 个月( 2016.6-2016.12 )。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3.1 数据交换平台

3.1.1 概述

数据交换平台为智慧某某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

基于成熟的

数据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业务系统、多部门的点对点、点对多、多

对多等的交换方式;满足批量数据交换、单条数据查询、数据请求服

务、FTP等多种交换模式;预留接口,适应后续不同的部门的交换接

入需求。按照国家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GB/T21063)、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GB/T21062) 提出的基础架构、核心内

容、关键技术和基本功能的要求,满足数据的采集、同步、处理、传

输等需求,同时也充分考虑用户权限,安全审计等方面的需求。

3.1.2 基本功能与特点

支持常见关系型数据库、支持

ODBC数据源、支持常用文件格

式、支持常见协议、支持常见接口方式,支持数据转换;

支持自由设定采集数据表、字段,支持行过滤,支持多任务并

行采集;支持数据库存储过程及函数的调用;

支持对采集的数据按投标方自己设计的数据字典标准进行转

换;

对于数据交换的运行策略,要求能够定义绝对时间和相对时

间;

支持实时和定时调度机制;

提供图形可视化监控与管理工具;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支持数据交换过程(双向的,包括数据采集和共享)的实时可

视化监控;

支持数据完整性校验;

支持断点重传或续传;

支持节点程序绿色安装;

支持网络环境对用户透明;

交换过程与数据质量可视化;

平台数据交换高性能。

3.1.3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是对整个数据资源交换所运行的所有

IT 实体,包括服

其中包 务器、接入交换节点信息以及交换流程等软件模块进行管理,

括对平台服务管理、交换中心控制管理和交换流程管理。

通过运行管理用户可以明确交换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适配器配置

与交换流程定义和部署的状态等等, 从而从资源管理和使用者角度而

非基础软件角度有效的管理数据交换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环境与实

体。

包括交换网络管理、节点管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

源管理,可以对交换与共享网络中各类硬件和系统软件资源进行管

理。其目标是对整个交换网络的基础设施进行定义和描述。

3.1.4 数据总线

此功能负责管理数据资源的流转。根据数据中心的业务特点,将

数据资源的流转划分为采集、处理、共享三个阶段。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1.4.1

资源采集管理

系统提供向导式的资源采集管理功能, 主要负责将来源端数据采 集到数据中心。对已经配置好的资源,进行采集,系统提供资源采集

方案的配置管理,包括资源采集方案的新增、修改、删除、启用、停

用、执行监控等功能。

3.1.4.2

资源处理管理

资源处理包括对原始数据的清洗、 转换、整合,通过处理加工后,形成可以对外共享的数据。 系统提供对资源处理的配置管理, 包括各类处理规则的配置、 处理方案的配置、 维护管理、监控、查询等功能。

3.1.4.3

资源共享管理

本产品提供数据 负责将数据资源通过本平台共享给数据需求方。

交换与服务共享两种共享方式。

数据交换方式, 生成交换流程将数据资源推送给需求方; 服务共享方式,将数据资源封装成 Web服务,需求方通过请求该服务获取所

需数据;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服务共享还支持对第三方 Web服务的转发调用。资源共享可以做

到数据行级与字段级的共享权限控制。 数据资源只要在资源目录中发

布就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功能共享出去, 不一定要经过采集、处理阶段。

3.1.5 资源目录管理

资源目录管理包括数据资源注册、目录内容发布、目录检索、主题库管理等子功能。

目录检索:对已编目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检索; 用户只能检索

到有权限访问的数据资源。

主题库:指符合一定业务逻辑、 能表述一类业务的数据资源的

集合。

数据集采集定义:对于数据中心按数据集结构存储实体数据的业务场景,可以定义为此数据集的数据提供机构,以及各组织机构分别提供哪些数据元的实例数据。

数据集手工采集: 数据集的数据提供机构人员登录系统后, 可通过该功能手工填写数据,完成数据采集过程。

3.1.5.1

资源分类管理

系统提供资源分类管理功能, 用户能在该模块定义维护所有资源 分类,并且,可以将多种分类定义为一套标准, 可维护多套分类标准,

即实现资源的多维度分类。如:

一、定义企业基础信息类资源、企业

运行信息类资源等,并定义为主题分类标准;

二、定义工商部门信息

类资源、质监部门信息类资源等,并定义为部门分类标准。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1.5.2

数据资源注册

当定义完资源分类后, 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登记。 数据资源又分 为文件类型数据资源、数据库类型数据资源以及

webservice 类型数

据资源三种,分别对应不同的资源采集交换方案,同时,对需要共享

的数据资源还需要注册发布到资源目录中并进行编目处理。

系统提供数据资源的新增、修改、删除、注册、发布、查询、预

览、刷新等操作。

3.1.5.3

目录内容发布

目录内容发布是将已注册的数据资源发布到资源目录中,同时对这些资源进行编目处理;发布时还可对数据资源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当发布资源目录时, 先要进行目录内容的定义, 包括元数据定义、资源分类、关键词设置等,完成对资源的编目管理, 便于资源的发现、定位。

3.1.5.4

目录检索

对已编目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检索; 用户只能检索到有权限访问 的数据资源。

3.1.5.5

主题库

指符合一定业务逻辑、 能表述一类业务的数据资源的集合。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逻辑,建立不同的主题库,如:企业基础信息库、企业运行库、综合分析库、行业分析库等,便于各部门进行资源的发现、定位及共享。

系统提供主题库的维护管理,包括新增主题库、修改主题库、删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除主题库、查询主题库等操作功能。

3.1.6 规则管理

规则管理基于规则引擎技术, 内置规则模型, 实现对接入部门的

验证、对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质量的审计等。

规则引擎:自动解析各类规则,并负责分发给各系统模块执行。

验证规则:支持 CA验证,并内置部门接入的验证规则。

数据处理规则: 分析各部门实际数据内容, 内置各部门数据的清

洗规则、转换规则及数据路由规则。

数据质量审计规则: 按照各部门数据质量标准, 内置各类数据质

量审计规则。

3.1.7 数据质量审计

对资源处理过程中与数据清洗规则不相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8 监控管理

数据质量监控子系统主要确保数据采集、 数据传递的及时性、 准确性,实现对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的监控,同时,为信用信息报送考核提供数据基础。

由于各部门业务数据都通过交换平台进行加工处理及传输, 交换平台对数据处理得如何, 是否正在传输, 是否出现异常等方面都可以反应出数据的质量问题, 因此应该从交换平台的运行情况、 硬件设备运行情况、流程、节点、数据量、数据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而全面的监控。这样才能能够快速定位出现质量问题数据的问题源, 从而解决问题。

1、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监控平台的服务与管理中心, 不仅对所有监控代理提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供监控服务接口, 并对所有监控代理进行的统一管理与调试, 此外还

提供系统管理,对组织机构、人员、权限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还提供网络拓补图以方便查看整个交换网络的连接情况。

2、统计查询

可以对代理节点的情况进行统计, 根据业务规则及需求, 可设置统计指标,进行制定查询。 如按时期统计代理节点掉线次数,按节点与时间统计数据交换量,数据流量等。

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平台除了提供日常管理的主要功能, 包括日志管理、 用户 IP 地址、用户名、登录时间、操作的业务及所做的操作、离开时间等,还提供系统管理主要包括机构人员管理、 参数管理、权限管理、资源管理、角色管理、组管理和工作流管理。 机构人员管理提供部门、人员维护功能,部门基本信息包括:机构名称、机构代码、创建人、创建时间。人员基本信息包括:登陆名、姓名、职务、性别、电话、密码、手机及邮件地址信息。 参数管理提供所有系统参数集中统一管理。权限管理则是通过可视化界面,实现所有权限配置。资源管理提供对系统的资源的可配置管理。 角色管理完成对统一权限管理的用户角色定义。组管理实现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动态的分组, 通过定义好的组,可以进行快速的人员选择。

3.1.9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 目录日志、其他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 提供部门交换信息量统计分析及展现功能, 实现资源交换总量的统计,接入机构的统计,按交换次数、数据量、条目等标尺进行排名的统计与排序, 按数据交换提供和接收的不同角度进行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统计和排序,进行组合统计与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

统计分析

分为专题统计,组合统计,综合统计三大类。

综合统计

按照各部门使用交换系统交换的次数和信息量进行统计,

结果可

以展现为表格、线、柱、饼等不同图状。按照资源在交换系统交换的

次数和信息量进行统计,结果可以展现为表格、线、柱、饼等不同图

状。

专题统计

为了方便用户快速获取常用统计信息, 基本上采取一键展现或最

多可以选择单个条件的操作方式。

平台可提供如下对如下专题信息的统计分析:

信息上载,时间访

问量,信息条目访问,栏目访问,交换次数排名,交换信息量排名,

交换数据条目排名等。

组合统计

可对通过交换系统交换资源的日志按照时间段、

部门、应用系统

等进行组合统计,统计出某个时间段的次数和信息量。

3.1.10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用于对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运行时需要使用的系统参数

与规则进行配置。

校验规则管理: 是指数据清洗时使用的规则, 可以对一个数据

资源(表)的一到多个字段定义规则,校验数据的格式、取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值范围、多字段间的逻辑关系等。

权限管理:管理组织机构、用户、菜单权限。

系统参数:管理系统运行时的可配置参数。

3.2 短信平台

3.2.1 短信平台概述

通过短信平台的构建, 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与市民公众、 企业统一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政府与市民公众、企业之间的联系。短信平台能够对接各大运营商 , 实现短信发送,短信回复,短信收件箱,群发通知,短信批量下发,短信内容导入群发等等。

能同时接入不同的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遵循移动、联通、电信的互联网短信网关协议, 实现对其移动终端设备短信收发功能。 平台能根据目标用户的手机号码自动判断短信对应的移动运营商网关, 对用户及业务而言是透明的。 对于用户上行的短信, 平台根据配置信息分析用户请求的业务, 将用户的短信转发给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 同时支持大量阶段性短信群发业务。

短信平台提供开放的接口, 短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可以与各种业务系统相连接。 可以与用户进行短信沟通, 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业务发展。可以实现内部相关调度、业务经营以及日常管理等活动,也可以借助短信平台实现即时通信,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

第四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大全]

根据秘书长的批示精神,对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各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工作督导情况的通报》的要求,汇总了我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及互联互通工作开展情况,现汇报如下:

一、平台建设推进情况

去年,省政府做出建设政务服务平台的部署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就相关工作作出安排。先后下发了《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和工作任务分工》,就平台的总体思路、建设要求、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限做了明确规定,并成立了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6月1日全市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会议召开以来,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一)强化工作推进力度。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召开了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全体会议,明确了综合协调组和应用实施组组成名单和职责分工。二是组织了专题工作培训。各县(市)区、市政府各部门、政务服务中心从事信息技术和政务业务的有关同志共80多人参加了培训。三是建立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微信群,畅通了交流答疑渠道。四是制定了各部门工作方案编制提纲,并下发,要求各单位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报工作方案。

(二)平台建设有序展开。一是推进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系统部署使用。召集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市编办、市政府信息中心等单位参加的协调会,形成了初步工作方案,决定从6月22日起,抽调人员现场办公,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对接,一个事项一个事项的梳理。目前事项梳理工作正在推进中。可望月底按省里要求完成。二是推动电子政务外网联网工作。截止目前,市电子政务外网已经实现与国税、地税、质检、工商、公积金、食药监、人社、民政等部门的联网对接工作,为下一步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奠定坚实基础。目前与公安、国土等部门的联网工作还在推进中。三是根据财政局要求,6月8日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报经信委审查,明确仍在审查中。四是对技术支撑平台、政务机房云平台、政务服务网的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承建商工作队伍已经组建,正在细化任务、规划流程,启动研发工作。五是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加快了行政审批系统的完善和部署使用,并在市中、天桥、章丘等区县开始试用试点,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应用。六是是基本完成了法制监督系统和综合电子监察系统的程序研发,待政务机房云平台建成后进行部署使用。

(三)政府网站群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29个部门网站的统一技术平台整合。

二、问题和建议

一是部分单位重视程度不够。从侧面了解的情况看,6月1日的会议精神,有的单位还未传达,有的工作人员还不清楚咋回事。建议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统一部署,步调一致,同步推进。7月下旬组织一次工作督导,确保8月份省里督导时我市各项工作不掉队。

二是建设资金尚未落实。现在,《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仍在程序审查中,资金无法确定和拨付,已经影响到了政务机房云平台建设进度和行政权力网络运行系统的整合集成,可能无法按省里要求在10月份进行“省市县”互联互通。鉴于“这次平台项目是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的一部分,省里已经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建议督促经信部门予以程序确认,以尽快启动采购程序并进行实施。

第五篇:搭建信息公开平台 深化诚信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关于《湖北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筹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使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在门户网站建立了信息公开专栏,实现了与武汉、黄石、宜昌3个试点市建委的链接,全部对外公开。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网络。近几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本系统实际,围绕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制定了一系列诚信体系规范和细则,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全省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德炳专门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要求全省住建系统以此为契机,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有特色的完成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真正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传强,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建卿等领导反复召集专班进行研究。5月31日又召开住建系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省厅领导就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住建厅要搭建好信息公开平台,为全省住建系统所用,避免平台重复建设;信息公开系统设计深度要实行全行业、全区域覆盖;要及时提供数据源,与省厅网站链接,各地要尽快提供项目信息,各处室、各单位要提供完整的信用信息目录。并结合厅实际,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联络员制度,从而,形成全省上下联通的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网络。

二、制定方案,认真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在多次调研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和各责任处室、各责任单位(包括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建委),制定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目录。项目信息由各市州提供,信用信息由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提供,按有关程序研究确定。为了保证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专班深入到各处室、各单位,对照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逐一编制,对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分别按注册地点、企业和人员性质类别、资质等级从不同角度进行编制。

三、网站链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在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中,专班确定了两个基本原则,即涵盖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涵盖住建系统各行业,既保证了厅信息公开专栏的独立性,又保证了全省各地信息公开的完整性。为了便于信息公开工作在全省铺开,在系统设计中,除武汉、黄石、宜昌3个试点市外,对其它市州均进行了统一设计。武汉市建委将原来各分散的网页统一集中,设置统一的“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专栏”,设有18个分项和80多个子项。凡是被列入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整改期限内,网络自动取消其投标资格和评优评先资格。由于住建系统涉及行业广泛、管理部门多、企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分类细致,在短期内实行合理的整合难度很大,因此,在编辑制作中,首先注意梳理全省住建系统信息公开目录的各项信息逻辑关系,构建整体信息公开框架,合理设计数据结构,开发《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平台》;收集、整理、录入、更新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以此规范各地各部门“平台”建设,收集整理全省住建系统企业4235家,从业人员21165人的资质和职业资格信息;打通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信息关联,使项目信息、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奖励信息、处罚信息、企业信息、从业人员信息都能科学整合。如点击项目信息中的参建单位,就可以直接查看该企业信息,包括资质信息、业绩信息、诚信行为相关的奖惩信息及企业的从业人员信息等。通过“湖北建设网”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专栏,及时发布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流程下一篇:组装车间新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