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论文

2022-04-1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

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论文 篇1:

精准化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摘 要 针对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不强等“瓶颈问题”,教育部出台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精准施训”的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以初中化学《指导标准》为依据,以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为载体,通过深入研读《指导标准》,精准选择培训主题;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的分析,精准定位培训目标和参训学员“最近发展区”;基于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精准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内容;结合成人学习特点,精准优化培训方式;最后通过学员满意度测评和学员撰写“学科整体理解”相关主题文章的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 教师培训 课程指导标准 精准施训 学科整体理解 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途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一直制约着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教师培训,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下文简称《指导标准》)。《指导标准》要求对照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基于实践导向制定培训目标,提升培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精准施训”[1]。福建教育学院通过公开竞标承担了2019 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培训课标(初中化学)班的教学。该培训项目以初中化学《指导标准》为依据,进行“精准施训”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参训学员的高度好评和认可。现将项目团队第一阶段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提练,以期和国内同行交流探讨。

一、精准选择培训主题

《指导标准》的实质是将学生的课程目标转换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建立了分学科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体系,有助于精准确定教师的能力发展需求以及“最近发展区”,确保“精准施训”。初中化学《指导标准》包括前言、培训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等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培训目标和内容部分由学科整体理解、科学探究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等6个方面组成。这6个方面中的后5个方面实际上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5个一级主题一一对应[2],在此基础上增设了“学科整体理解”这一具有统摄性、引领性的重要一级主题。郑长龙教授认为,化学学科整体理解是指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一种本原性、结构化的认识[3]。初中化学《指导标准》将“学科整体理解”一级主题进一步细化为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即:二级指标1:化学学科特征、内容体系及价值理解(细化为三级指标:①化学学科特征与内容体系理解;②化学学科的价值认识);二级指标2:初中化学课程理解(细化为三级指标:①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理解;②课程内容的认识;③学生学习进阶的把握);二级指标3: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细化为三级指标:①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②教学设计系统;③教学實施技能);二级指标4: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细化为三级指标:①评价理念和基本方式;②评价内容及工具设计;③评价结果分析及反馈);二级指标5: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与改进(细化为三级指标:①教学反思;②教学研究方法的运用;③促进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1]。王云生教授认为,明确“学科整体理解”的内涵是提高教师课程理解与实施能力的关键,提高“学科整体理解”能力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应该采用多样、灵活的培训研修方式提高教师的“学科整体理解”能力[4]。通过对初中化学《指导标准》的深入研读,我们认为“学科整体理解”能力对于提升参训教师教学能力具有全局性、统摄性的作用和价值,故将第一次集中培训研修的主题确定为:基于“学科整体理解”的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二、精准诊断与分析教师关键能力

1.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的说明

初中化学《指导标准》为教师培训组织者和初中化学教师开发了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表现级差表”,并提供了四级能力水平描述的“教学能力水平表现级差点”,为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提供了依据,帮助初中化学教师真实地了解个人教学能力的实际水平,从而清晰地认识到个人教学能力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1],有效地激发初中化学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内在动机和积极性[5]。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水平表现级差表由上述的“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构建,每一个三级指标的教学能力水平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按照“你最像下面哪一种?”结合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进行描述,方便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自我对照和诊断。

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问卷星网站设计由14道能力诊断题组成的“化学学科整体理解”教师问卷,并通过QQ群和群发手机短信邀请2019 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培训课标(初中化学)班的50位学员参加问卷调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调查,共回收到50位学员的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

3.调查数据的统计

在进行问卷结果分析时,我们将教学能力等级水平转化为分数,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分别对应4分、3分、2分和1分。通过统计,得到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见表1。

通过表1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表可以发现,“化学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中,第4个指标“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61分,其次为第1个指标“化学学科特征、内容体系及价值理解”为2.56分,再次为“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为2.43分,紧接着是“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与改进”为2.36分,最后为“初中化学课程理解”为2.23分。

对表1中14个三级指标平均得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平均得分最高的是“4.2评价内容及工具设计”平均得分为2.78分,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三级指标还有“1.1化学学科特征与内容体系理解”(2.66分)、“2.3学生学习进阶的把握”(2.54分)、“3.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2.54分)、“4.3评价结果分析及反馈”(2.54分)和“4.1评价理念和方式”(2.50分)。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三级指标共有6个,其中有3个三级指标构成了第4个二级指标“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14个三级指标中,平均得分最低的为“2.1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理解”(1.92分),低于2.00分。平均得分低于2.30分的还有“2.2课程内容的认识”(2.24分)和“3.2教学设计系统”(2.28分)。

进一步,对14个三级指标平均得分取平均值,得到2.43,可以认为50位参训学员的“化学学科整体理解”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为2.43分。

4.调查得到的结论

通过统计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50位参训学员的“化学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平均等级水平处于水平二到水平三之间,平均得分为2.43分;(2)“化学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中,第4个二级指标“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61分,第2个二级指标“初中化学课程理解”平均得分最低,为2.23分;(3)“化学学科整体理解”14个三级指标中,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有6个,最高平均得分为“4.2评价内容及工具设计”(2.78分),最低平均得分为“2.1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理解”(1.92分)。平均得分低于2.30分的共有3个三级指标。

三、精准定位培训目标

基于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情况的分析表明:50位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等级水平并不高,处于水平二到水平三之间,并且距离水平三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将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于达到或者超过“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水平三。“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水平三与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现有的“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可视为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基于此,将培训目标确定为:在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现有“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等级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自我能力诊断、教学实践反思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参训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等级可以达到或超过水平三。

四、精准设计与实施培训课程

通过对初中化学《指导标准》的分析,确定了“基于‘学科整体理解’的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主题;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的分析,确定了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的等级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定位了精准的培训目标。为实现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须要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可模仿性强的培训课程作为支撑。按照《指导标准》提出的“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实践导向、分层培训”理念,我们采用有利于促进初中化学教师深度学习的“纵向课程设计”理念[6],采取结构化、单元化的方式来设计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内容由师德与专业理念、化学学科整体理解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等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师德与专业理念模块课程包括:名师专业成长的规律与路径、责任与担当——谈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化学学科整体理解模块课程包括:化学教师学科理解能力的内涵、增加学科理解,落实素养培育、关注素养新导向,聚焦教學新思考、初中化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模块课程包括:教材文本知识背后的教育价值、初中化学教学任务分析与实施、指向关键能力的初中化学教学结构化教学设计、基于学科理解的《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课二次异构[7]等。

在培训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示自我诊断平均得分情况,按照“补短板”“精准帮扶”的思路,对“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平均得分较低的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为确保培训课程能够契合培训主题、培训目标,确定培训课程以后,尽可能多地邀请“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表现水平为四级水平的高校教授、一线名师和教研员作为课程主讲或主持专家。同时,把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自我诊断平均得分统计与分析报告提供给授课专家或主持专家,以便授课专家或主持专家更加全面地了解本次培训的主题、目标和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现有等级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力争做到“精准设计、精准实施”。

五、培训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一是,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一个月后,通过QQ群和群发手机短信邀请学员到问卷星网站进行培训学员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见表2);二是,在第一次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员结合培训的所思、所学、所获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化学学科整体理解”相关主题文章,并交给项目团队。有49位参训初中化学教师都按项目团队的要求完成以上两项任务(有1位教师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培训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数据和证据。

表2可见,参训初中化学教师对本次培训持高度肯定的态度。培训的总体满意情况,“非常满意率”达到95.92%,“满意率”达到4.08%,两者之和达到了100.00%。测评各项“非常满意率”均达到了91.84%以上,其中“为学员提供培训资源”的“非常满意率”达到了100%。“培训设计”“教学中的主持点评”“班级文化和学习氛围”三者“非常满意率”均达到97.96%;“培训需求”“实践性课程效果”“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团队服务管理水平”四者“非常满意率”均达到95.92%;“培训目标”“培训主题”“教师教学与指导”“对学员的专业引领”“培训中学员交流研讨”的“非常满意率”均为93.88%;“用餐与服务水平”和“住宿条件与服务水平”的“非常满意率”分别为91.84%和93.88%。

在学员满意度测评问卷中,我们还设置了“您认为本次培训最突出的优点或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开放性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员们普遍认为:自己对“学科整体理解”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加深;高校专家、一线名师和教研员的“学科整体理解”能力水平等级很高,对学员们起到了很好的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次培训的需求分析、主题选择、目标定位和课程内容设计相当精准;本次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导性强;通过一线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的深度观摩、评析和磨课,专家组织指导学员从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想上做分析,帮助学员们找到了自己在学科整体理解、课程性质和目标认识上存在的不足,在课程内容理解和把握上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进阶认识上的盲点;诊断自身在“学科整体理解”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的“差距”和明确改进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科整体理解”教学能力。

通过对参训学员提交的49份“学科整体理解”的认识相关主题文章进行全面的文本分析,发现学员们从培训设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资源、培训组织、培训成效等各个视角,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培训收获体会,对为什么要提升“学科整体理解”、什么是“学科整体理解”、如何提升“学科整体理解”,以及“学科整体理解”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等进行多角度论述。通过第一次集中培训研修,大部分学员通过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自我能力诊断、教学实践反思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化学学科的整体理解和认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学员们都纷纷表示,第一次集中培训研修让自己对“学科整体理解”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找到了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很多學员都提到,通过培训,自身的教学知识得到了提升,教学认知和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将用“学科整体理解”来统摄和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实现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和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等3个文件的通知[Z].2017-1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郑长龙.化学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J].课程·

教材·教法,2019(09).

[4]王云生.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及其提升[J].基础教育课程,2019(24).

[5]张贤金,郭春芳,吴新建,等.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两个关键问

题[J].教学与管理,2015(15).

[6]张贤金,吴新建.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转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7]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等.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形态探索:同课二次异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

[作者:张贤金(1985-),男,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吴新建(1966-),男,福建永定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叶燕珠(1980-),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汪阿恋(1986-),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作者: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汪阿恋

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论文 篇2:

中学化学“教师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运用IBM SPSS24.0软件统计分析2017~2019三年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教师发展”栏目论文转载的整体情况,对选取的30篇文章进行精读、归类、提炼出近三年关于教师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系统及教师培训的研究、卓越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及其核心要素的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及激励机制的研究;最后通过研究提出对教师发展领域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与学;转载情况;教师发展;教师培训;教学能力

1背景与目的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以下简称《中学化学教与学》)属于化学教育类权威期刊,其中设置了“专题聚焦”“学科视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实验改进”“中高考解析”“教师发展”“学法指导”等栏目。不同栏目针对不同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能反映近几年国内中学化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化学教育的发展动向。

本文尝试对2017~2019三年内收錄于《中学化学教与学》“教师发展”栏目的30篇文章(2019年12篇,2018年和2017年各为9篇)进行研究,旨在梳理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理论、教师培养策略等,为中学化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2《中学化学教与学》“教师发展”栏目论文研究综述

2.1研究过程与方法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30篇论文进行阅读,重点关注并提炼记录其“研究领域与主题”“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对教师发展的启示”几个要素。按照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所属领域,将这30篇文献划分为“关于教师的能力结构的研究”“关于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关于教师的职业发展策略的研究”三个方面(见表1)。

2.2研究结果

2.2.1关于教师的能力结构的研究

关于教师的能力结构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师某一维度的具体能力的研究和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两类研究,研究者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有基于Rasch模型的实证研究、基于CPUP模型的课堂观察、德尔菲专家预测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等。

研究教师某一维度的具体能力的文章有12篇,主要聚焦中学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学科教学知识、模型建构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探究教学实施能力、实验教学能力、信息素养、教学监控诊断能力、教学引导力等,其中有文献采用新手与熟手或熟手与专家型教师对比研究的方式展开,得出教师的某一维度的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中的差异性,为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其他研究有采用Rasch模型的实证研究、基于教学设计编码与分析的研究、文献综述等方式。

杨勇借助郑长龙等提出的CPUP模型,选取具体课例对中学新手和熟手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熟手型教师的课堂因更多地使用更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而使课堂的有效教学实践、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都比新手教师多,教学效果也更好。洪永健同样借助CPUP模型对11节化学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得出更精细、证据翔实、有借鉴意义的结论——熟手教师善于运用问题或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重视师生双边互动交流,愿意运用高水平教学行为链,让学生尽可能“动”起来。但熟手教师并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热闹”的课堂表象下是低效的教学行为。洪永健还建议教师课堂上要多运用高效的教学行为对、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梁永平通过编码分析教学设计的方法探查得出中学化学教师在微观内容教学设计中关注模型想象的现状并不乐观,他还基于这一现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供教师参考。何彩霞、刘炳华、杨梓生、赵雷洪、张小菊、刘东方先后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信息素养、教学监控诊断能力、教学引导力、学科教学知识、探究教学实施能力展开研究,发现中学化学教师的这些能力发展现状都不容乐观,还提出了对应的能力提升建议。

本研究搜集的30篇文献中,对于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毕华林和王磊,两个团队的研究各有侧重。毕华林等运用德尔菲专家预测法,在全国范围内邀请30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共同体,历时49天,论证得出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在内的6个一级指标(见图1)和下设的总共22个二级指标,清晰地界定了新时代卓越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框架,研究成果为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培养提供借鉴,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选取为后续能力框架界定类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王磊针对学科教师培训中出现的诸多突出问题,构建了教学能力系统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教学能力水平分级模型(见图2),该模型凝练了“教什么”“教给谁”“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教得怎么样”“怎样教得更好”等一系列常规问题,并给予科学、前沿、证据意识非常明显的方法论层面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还基于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学科领域和课程内容主题的特定属性的认识,构建并解读了初中化学教师基于五个一级主题的教学能力的内涵和要求,给初中化学教师探查自身的教学能力发展水平提供了清晰的参照标准。该项研究培训试验表明,基于教师教学能力系统构成及水平模型设计与实施教师培训,可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从理论架构和整体规划层面给教师培训提供了支撑,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价值。

关于教师的能力结构方面的研究不仅阐释了教师的具体某个维度的能力的内涵及表现、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现状,而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提升建议。王磊教授团队提出的教师教学能力系统构成及水平层级模型,为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质量的实时监控及教师的个人成长路线规划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抓手。毕华林团队借助德尔菲专家预测法提出的卓越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及体系,有助于激发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明确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可以促进新手教师以专家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作为参考,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反思,反思中实现自己的持续发展。

2.2.2关于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关于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学化学教师在自身专业成长方面出现了哪些问题、教师培训两个方面的话题。

教师的职业发展生涯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各方面的因素失衡的时候,教师的发展便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被发现并解决,将会阻碍教师的职业发展。王卫军分析了过度关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司空见惯的教育教学现象,洞察到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化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流失问题,提出相应的规避方法与补救措施,呼吁化学教师重拾科学素养。谭凤娇对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大量研究,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维度进行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而很少对某一学科教师展开具体研究,多采用的是访谈和文献等定性的研究方法而缺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项研究选取中学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成都市的中学化学教师对当前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和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男性教师的工作成就感明显低于女性教师、班主任职业倦怠感明显高于科任教师、周课时15节以上的教师表现出更严重的情绪低迷和去人性化与低效能感、教师收入差距大且大部分教师不满自己的收入。基于调查结果,研究分析了中学化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化学学科工作量大、学校的管理机制机械且形式化检查繁杂、学校的评价标准单一、社会的不合理期待带给教师的压力、与付出不成比例的待遇。最后,从教师自身、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中学化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教师培训是入职后教师提升自我的主要途径,高效的、针对性的培训有助于教师的发展,泛化的、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的培训会适得其反。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培训的问题,为培训部门制定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张贤金构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并以实践案例的形式给出了具体操作流程。研究表明,文献阅读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参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解中发挥主动性,参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动态发展的。沈世红站在接受培训教师的视角,论证了基于教师立场的化学教师培训必须实现五个转型,分别是知识传递→学科育人,病理假设→问诊开方,学科问题→学科课题,学习技术→学习科学,短效近利→长效变革。周学工认识到质量低的教研活动多、乱、杂导致参训教师积极性不高、培训效率低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当前研修活动存在的“五重五轻”问题,通过实践总结了“一题多变”研修模式,“一题”指一个研修课题或者一个研修主题,“多变”指研修活动形式多变或者内容多变,为科学有效、系统开展区域或者校本研修活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何彩霞则站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实践者的角度,提出了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框架,构建了教师培训课程框架及其内容结构与运行模式,举例说明了相关培训活动,并指出能力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重在促进教师从“知”到“能”的转化,需要在学习内容与实践转化上下功夫。综上所述,不同立场、不同角色的研究者们分别基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后续教师培训课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2.2.3关于教师的职业发展策略的研究

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響,相关研究主要从教师个人角度和教师间合作角度提出教师的职业发展策略和建议。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的支持、名师的示范引领、教研组的合作学习。霍本斌从教师专业化发展、增强高考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说高考题”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基本程序和内容要点。“说高考题”是面向同行或专家的一种新颖而高效的教研组活动,通过参加这样针对性的研修活动,在教研组共同的努力下,实现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居鸣富认为名师的素养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方向、树立榜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名师的高度——“前瞻的教育思想”“成熟的教育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名师的温度和态度,他还认为学习名师除了观摩经验之外,还需要青年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合理的职业规划、持之以恒的行动。此外,卢天宇提出了“教师巡课”的教研组教师互助课堂观察模式,结合具体案例讲述了如何设计巡课表、巡课分工、巡课记录等实际操作性建议,为教研组互助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教师自身的努力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出发阐释了个人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职业发展,主要包含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两个方面。徐军认为教师要想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自身应该从学科知识本位出发寻找自身不足、更新理念、发展专业化知识、提升能力,才能使“落实”变成有水之源。束长剑透过化学课堂教学和教师回答学生问题的答案,发现部分教师可能自己意识不到但其实欠科学甚至错误的内容,而这些会对教和学都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他呼吁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并不断提升自我。可见,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策略之一。耿雁冰首先定义了什么是“教学惯习”,然后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教学惯习”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最后倡导教师自身要转变既有的教学关系,从而实现职业发展。还有不少研究者提出教师可通过开展教学研究的方式实现职业发展,并且对如何开展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了参考。

3教师发展领域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通过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近三年(2017~2019年)转载于“教师发展”栏目的30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提炼分析发现,近几年我国化学教师发展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的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忽视最根源的教师发展问题。反思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者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关注化学教师发展的研究。

3.1加强教师管理部门对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教师培训的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参训教师积极性骤然降低,其次高校研究者和教科所(教研室)等研究群体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并且已经在理论引领和指导方面做得非常成熟,比如王磊团队的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系统和水平层级表现为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的针对性、培训质量的检测等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毕华林团队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模型提供了卓越教师需要的核心教学能力,能为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还有研究者提出的基于特殊主题的培训模式,都为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纵观大量已有研究文献,发现教师培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架构层面,理论研究已经遥遥领先,而实践层面的研究没有跟上步调。因此,建议后续研究更多关注基于当前先进理念和模式引领的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培训只是为了获得证书和学分的理念,而真正将其变成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

3.2完善学校的教师培养机制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沃土,学校应该建设高效、有价值的教师发展机制,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不管在教学能力、教研能力还是学生管理等方面有合理的、长久的发展评价机制。首先应该重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这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引导教师开展组内公开课、磨课、交流、多听课、深层次挖掘、批判性看待教材等提升自身的学科本體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水平。提供由熟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和平台,使熟手教师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提升创新素质,如通过研究教学课例、利用同伴合作、勤于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等途径提升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最终使更多的熟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

3.3增强中学一线教师的发展观和价值认同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有40.0%的研究者为高校研究者,26.67%的来自科研单位,33.33%为中学教师,而中学教师的研究更多关注点在于具体内容的处理层面(例如,关注教师巡课机制、提到通过“说高考题”促进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一线教师很少主动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更谈不上主动将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去研究专业发展问题了。其中有一项研究指出中学化学教师与高校研究者合作的模式去研究自身的专业发展问题,深入探究了教师行动研究的动力机制,采用的研究思路是个案研究,这一研究为后续中学一线教师开展自身专业成长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思路。基于此,后续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涉及的研究者群体应多一些中学一线教师的主动参与,真正让中学一线教师通过自身参与研究而成长起来。

作者:吴正帅 郭红霞

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论文 篇3:

我国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高中化学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响应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要求,也为了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应做好角色转变,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在阐述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实现和促进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对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化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等内容都有明显体现。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广大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广大化学教师也开始积极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不断的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逐渐摸索和探求实现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和对策成为广大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我国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我国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经过阅读大量的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文献及对担任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教师问卷及走访调查,经过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发现:我国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极其不均衡。一般在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中,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较为迅速。而在一些小城市或是一些偏远农村,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缓慢的趋势。

2.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专业教育理念偏低

现在的大多数高中教师在就读师范类院校时学习了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但是学科教学知识、情境教学教育理念涉猎的却不多,加之工作后的忙碌,很多化学教师在教育科研、学生评价等方面都很迷惑,阻碍着他们的专业发展。在调查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不对口,又不是师范类毕业的老师担任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教育理念更低。

3.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专业提升追求不积极

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师一般由本科毕业生担任,也有研究生毕业生担任。但不得不说,学历层次水平还比较低下。但是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缺乏重要的在职培训。即使偶有参加在职培训的机会,也是收效甚微。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使大多数化学教师追求专业提升不积极。

4.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但缺乏科研能力

我国的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普遍比较强,责任心也极强。但是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中化学教师只有在评职称晋级或是硬性任务时才撰写论文或申报科研项目。正是基于此,我国高中化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缺乏。

5.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教育学知识及人文科学知识掌握情况不乐观

高中的化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教师要想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仅仅掌握化学专业知识远远不够。但在现实中,我国一半以上的化学教师教育学知识及人文科学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必将阻碍他们的专业发展。

二、实现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1.增强学习意识,强化自我提升

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师要能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纠正和摒弃之前的陈旧观念。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做好自己的角色转变和定位,制定职业专业发展规划,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踏实前行,向“专业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目标不断迈进。通过多种多样、不同途径的学习不断地实现自我的提升。

2.多给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研修进步的平台

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各种研修平台的支持。国家在深化高中化学教师培养、进行培训制度改革的基础之上为广大教师提供研修的优质平台可以有助于他们与国内外教育教学专家无障碍交流,在充实自己思想的同时也能够广泛吸取有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各种养分。

3.建立、健全化学教师的评价体系

实现广大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以广大化学教师的素质提高为标准。对于高中化学教师的评价要客观、科学、专业。那么,就应该随之建立起一整套高中化学教师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在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中运用化学教师自评和同事及领导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化学教师进行评价。

4.鼓励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科研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不仅仅体现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做好化学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大力支持,尤其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

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和实现我国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谓是大势所趋。我国高中化学教师素质的普遍提升必将使无数高中生学习化学事半功倍,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广大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光静,殷志宁.给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探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6).

[2]赵苗苗.教师专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8(2).

[3]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

编辑 丁可楣

作者:裴再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论文下一篇:中职会计专业学法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