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前护理干预在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中的应用

2022-11-08

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 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会造成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 甚至液体外渗, 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为了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 我科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40例化疗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 在化疗前给予护理干预,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首次化疗患者160例, 肺癌48例、乳腺癌30例、直肠癌30例、食管癌22例、白血病30例。其中男88例、女72例, 年龄30~72岁。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未护理干预组, 注射部位均为双上肢。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干预的方法

干预的对象为患者及家属, 患者入院后经治疗医师确定化疗方案, 由责任护士通过口头讲解, 阅读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教育, 来实施护理干预计划, 争取患者和家属共同接受。未干预组在患者接受化疗前由护士介绍静脉穿刺的途径, 让患者在短时间内选择输液途径, 向患者以简单的健康宣教。

1.3 护理干预的内容

1.3.1 化疗前知识的宣教

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化疗的疗程、化疗的药物名称、化疗的目的、所用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程度、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等, 使患者对化疗药物有正确的认识。

1.3.2 穿刺前静脉的准备

详细介绍静脉穿刺途径[传统钢针穿刺、静脉留置套管针、锁骨下静脉穿刺 (cvc)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各种静脉穿刺方式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静脉化疗中尽量避免使用钢针注射, 以免钢针刺破静脉, 造成药物外渗[1];鼓励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 如确实没有条件使用中心静脉置管, 也应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1.3.3 护士的要求

要求护士在穿刺前认真选择静脉, 尽量选择粗、直、有弹性、充盈的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由熟练静脉穿刺的护士完成, 尽量保证穿刺一次成功。用化疗药物前, 应仔细观察血管有无回血, 确保无误后再输入。应经常巡视病房, 及早发现化疗药物外渗, 及时给予处理。

1.4 2组给予相同的临床处理

1.4.1 注射方法

化疗前均有生理盐水250mL静点, 确保无外渗后再接入正式化疗药, 化疗结束后均用生理盐水冲管, 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1.4.2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化疗前用红花油等中草药涂抹在准备穿刺的血管上, 可软化扩张血管, 提高穿刺成功率[2]。化疗后沿输注化疗药物的血管外涂喜疗妥,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3]。

1.4.3 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药物外渗后立即停止输液, 用注射器回抽渗入到皮下的药液, 用0.5%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碳酸氢钠10mL做环形封闭, 外渗局部冰敷24h,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局部皮肤未破溃, 可外敷清热解毒药膏, 如:如意金黄散。如局部皮肤破溃, 不要涂抹任何膏剂, 应采用无菌换药的方法处理。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无1例选择钢针注射及cvc, 26例患者选择picc, 54例患者选择静脉留置套管针。未护理干预组无1例患者选择cvc及picc, 38例患者选择套管针, 42例患者选择钢针输液, 见表1。

3 讨论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组织细胞有一定损伤。化疗药物外渗后会引起栓塞性静脉炎和局部组织坏死。当病人得知自己所患癌症需要化疗, 往往精神上高度紧张, 处于崩溃状态, 大多患者及家属关心的是化疗方案、治疗后的结果, 很少有患者会主动了解化疗过程中的诸多细节问题, 对化疗中静脉的选择、要求就更不会有精力过问。化疗前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患者及家属对化疗的过程及输液的相关知识有更充分的了解, 可减轻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和焦虑, 使患者更愿意积极配合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化疗前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化疗前护理干预在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 化疗前护理干预组与化疗前未护理干预组各40例, 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入院后除常规的治疗、护理外, 由护士给予化疗相关知识的详细宣教及外周静脉评估。结果 护理干预组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发生率为1.2%, 未干预组为7.5%, P<0.01。结论 化疗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化疗药物血管外渗,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外渗

参考文献

[1] 徐波.肿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8.

[2] 孙兰梅.浅谈化疗前静脉炎的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3) :94.

[3] 顾丽丽.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3) :4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流动研究初探下一篇:温州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