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背景知识范文

2024-05-23

IT背景知识范文(精选3篇)

IT背景知识 第1篇

大数据的概念已经是如今IT界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如何使用大数据, 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更新现有的技术架构, 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许多IT人士都在收集和分析这些新的数据源, 期望通过这些新数据源, 通过挖掘技术, 分析其所带来的海量信息。

大数据 (Big Data) 是由互联网蓬勃发展而带来的一种特有的现象。一般定义, 数据量的大小超出了一定限制, 需要对其进行非常规的抓取、分析、处理工作的数据就是“大数据”, 这样的大数据包括了日常我们使用的网页数据、网站上的交互数据以及在物联网模式下产生的部分活动。大数据除了具有大容量、多类型和高时效等基本特征外, 还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数据源的重要特征[1]。

a.大数据并非是通过人产生的, 而是计算机生成的。在产生这些数据的过程之中, 人工参与是极少量的;

b.大数据通常是一种全新的数据源。它与传统数据源不同, 它可能来自于网络的各个端的隐型数据。

c.很多大数据的设计并不友好。数据的获取很容易, 但是处理却不那么容易。

d.大数据可能并不蕴含大量的价值。需要不断的提炼和分析才可以找到其中有价值的部分。

1 大数据背景下IT平台架构的设计

1.1 传统IT平台架构

IT平台的传统体系架构普遍使用的设计模式是层次式架构。一般分为三层, 从上至下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图1为传统IT平台体系架构图。

其中, 表示层实现用户与软件系统的交互, 该层主要的构成元素是文本框、标签、表单的UI元素, 后台的业务操作流程是从表示层的提交操作开始的;业务逻辑层是整个软件体系架构的主旨部分, 实现系统的业务流程, 通过分析用户提交的请求确定业务逻辑、操作函数以及对数据层的操作类型, 它是实现系统功能的主要环节;数据访问层主要实现数据库的访问, 实现对底层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安全服务层是确保系统信息安全的主要功能层。

1.2 大数据下的IT平台架构

大数据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分为五层[2], 从上而下分别为:用户界面层、可配置层、应用服务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如图2所示:

(1) 用户界面层

大数据信息体系架构中的用户界面层与传统IT平台架构中的表示层同样作为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但是二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其主要表现在表示层页面的可定制性、面向的数据群的大小和表示层的展现方式等方面。其根本实现是基于大数据可定制的特性, 较传统的IT平台架构存在较大的优势。

(2) 可配置层

大数据模式中的可配置层是相对于传统IT平台架构新增的设计层次。可配置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配置、功能的配置、界面的配置和流程的配置等。在大数据模式下, 数据差异性较大, 实际数据使用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大数据平台应支持对不同级别服务的定制功能。

(3) 业务逻辑层

大数据架构中的业务逻辑层是整个IT平台架构的主旨部分。业务逻辑层除了具有传统层所具有的特点, 同时具有对可配置层业务整合功能, 它为可配置层提供服务, 构成用户的业务可配置流程, 在结构上它封装了数据访问层的相关操作, 该层主要由具体业务逻辑的类组成。

(4)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大数据软件架构中新增的设计层次, 传统的IT平台设计面向的是数量较少的应用, 功能较为单一, 但是大数据模式可定制性决定了大数据应用的多样性, 同时大数据模式采用应用即服务的设计模式, 应用通用层提供了大数据设计中所有应用均以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的功能, 是大数据服务实现的基础。

(5) 数据访问层

大数据模式的数据访问层和传统IT平台架构的数据访问层一样, 具有对数据库物理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的功能, 同时维护数据访问控制。大数据数据存储模型不同于传统软件数据存储模型, 其数据访问层包括数据逻辑存储层和数据操作控制。数据逻辑存储模型实现了数据库物理数据的逻辑存储, 数据操作控制的功能同传统设计模式中数据访问相同。

(6) 安全服务

大数据安全在传统软件架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表现了新的特点, 其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安全上, 主要包括数据访问控制、数据恢复和数据隔离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传统软件架构和大数据模式软件架构的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 两种架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主要是由大数据多租户、可配置特性所决定的, 但是当前大数据体系架构的设计仍然存在缺陷, 本文将主要研究大数据体系架构的数据访问层和安全服务层方面的设计思想, 以达到改进大数据体系结构, 提高体系架构可用性、健壮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2 大数据背景下架构处理技术

2.1 云计算

通过对硬件的虚拟化, 云计算可以对大数据进行较快的提取、存储、处理、管理以及分析。

目前较多运用云计算平台Hadoop架构和Mapreduce模式组合应用处理海量数据, Hadoop是云计算平台的架构, Mapreduce是一种处理海量数据的模式方法, 在Hadoop架构体系中运用了Mapreduce并行编程计算模式处理海量的数据, 提高了大数据分析的性能。

2.2 网格计算

某些计算过程与算法无法全部转换成SQL, 或者难以嵌入数据库的某个自定义函数中。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把数据从传统的分析环境中抽取出来, 然后用传统的分析工具和软件进行分析, 随着分析师越来越多, 以及分析任务越来越繁重, 必须对这些服务器进行扩容或者增加更多的服务器, 这些都是相当昂贵的, 网格配置可以降低系统成本并提高性能, 它使用大量的低成本计算机, 而不是一台或几台高性能的服务器。

网格计算还包括高性能的分析架构, 在这个架构中, 网格计算环境下的不同计算机都知道其他计算机的存在, 并且不同计算机可以共享信息。这种协作方式, 在同一时间充分使用了网格计算环境下的所有计算资源, 使得某些大型任务可以更快地完成。

2.3 Map Reduce

Map Reduce是谷歌提出的一个使用简易的软件框架, 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运算, 基于它写出来的应用程序能够运行在由上千个普通机器组成的大型集群上, 并以一种可靠容错的方式并行处理上太级别的数据集。分析师可以创建一个映射程序来搜索并分析文本记录中的每一个词语, 然后将这些词语从段落中解析出来;许多大型的数据流都包含了大量没有长期价值的信息, 部署在云端的弹性Map Reduce可以根据需求实时地按需配置和访问服务器集群, 实现对大量和密集型数据任务的处理, 比如日志文件分析、数据挖掘等。

3 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 各类平台架构及处理技术都应该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工作,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将数据进行提炼。例如, 数据库可以运行在云里;数据库可以内置Map Reduce功能, Map Reduce也可以直接处理云计算环境内的数据, Map Reduce还可以对部署在云内的数据库的库内数据进行处理。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 互相补强, 在统一的分析环境中可以是数据被高效利用, 使得大数据的每一项技术都变得实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Bill Franks.驾驭大数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IT行业基本知识: 第2篇

6.1.1软件方向

1)10立即寻址: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的寻址方式。2)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

3)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的地址在寄存器中的寻址方式。4)系统可靠度:串联:R1*R2*R3 并联:1-(1-R1)(1-R2)(1-R3)

5)确认测试:在一个实际环境中使用真实数据运行系统。在确认测试过程中,可以测试系统性能,峰值负载处理性能,方法和程序测试,备份和恢复测试等。审计测试:证实系统没有错误并准备好了可以运行。

6)软件设计的多种模型,如螺旋模型

7)UML:统一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软件的标准化建模语言,由于其简单、统一,又能够表达软件设计中的动态和静态信息,目前已经成为可视化建模语言事实上的工业标准。UML中有4种事物: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和注释事物。

8)UML中有4种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

9)2NF(第二范式):若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二范式。3NF(第三范式):若关系模式R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使得X决定Y(Y不决定X),Y决定Z成立,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三范式。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候选码。

10)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11)满二叉树:除了叶节点,每个父亲节点都有两个子树的,满满的二叉树 12)完全二叉树:所有节点集中在树左边的二叉树,就是说除了叶节点,每个节点都只有左节点或者有两个节点,而没有只有右节点情况

13)平衡二叉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稀二叉树,且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14)JEPG:制定静态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其算法称为JEPG算法,又称为JEPG标准。MPEG-1:数字电视标准。MP3音乐标准是在MPEG-1标准中定义的。分辨率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多少点。

15)流媒体技术是指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之后放到专用的流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收看和收听的技术。流媒体的传输一般采用建立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上的实时传输实时的影音数据。

16)网络七层协议,TCP/IP

17)排序方法: 如冒泡,快速,直接插入排序: 18)色彩三要素: 亮度,明度,色饱和度

19)软件评审:评审软件产品,不要涉及对软件生产者能力的评价;评审前要制定严格的评审计划,并严格遵守预计的日程安排;对评审的问题要记录在案,不要过多地讨论解决方案,把问题留给软件生产者来解决;要限制参加者人数,并要求参加评审的人员在评审会之前仔细阅读文档,做好充分准备。

20)耦合:耦合性是指模块之间了关系的紧密程度。耦合性越高,则模块的独立性越差。

21)基类中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权限

① public继承方式:不改变基类中成员的访问权限。② private继承方式:派生类所继承的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都改为private ③ protected继承方式:基类中private成员的访问权限不变,其余的都改为protected。

22)派生类所继承的基类成员的外部能见度(外界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① 基类的private成员,只有基类的成员函数可以访问,派生类不能访问。② 通过private方式继承的基类成员(非private成员),只有派生类以及该派生类的子类(非private方式产生的)可以访问,外界不能访问。通过orotected方式继承的基类成员(非private成员),只有派生类以及该派生类的子类(非private 方式产生的)可以访问,外界不能访问。

6.1.2网络方向

Internet体系结构

自治系统:原始的Internet核心体系是在Internet权有一个主干网的那个时期开发的。但是这种体系结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这种体系不能适应互联网扩展到任意数量的网点;

许多网点由多个局域网组成,且用多个多路由器互连,由于一个核心路由器在每个网点上与一个网络相连,核心路由器就只知道那个网点中的一个网络的情况;

一个大型的互联网是独立的组织管理的网络的互连集合,路由选择体系结构必须为每个组织提供独立的控制路由选择和访问网络的方法,因此必须用一个单一的协议机制来构造一个由许多网点构成的互联网,同时,各个网点又是一个自治系统。

Internet连接的方法

1)将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局域网,这个局域网的服务器是Internet的一个主机。条件:必须连接到一个与Internet连接的网络,需要网络适配卡和ODI或NDIS驱动程序,还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TCP/IP,如果是Windows系统还需要Winsock支持。

2)利用串行接口协议(SLIP)或点到点协议(PPP),通过电话拨号方式进入一个Internet的主机

条件: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TCP/IP软件和SLIP或PPP软件,如果是Windows系统还需要Winsock支持。

3)通过电话拨号进入一个提供Internet服务的联机服务系统。条件: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标准的通信软件和一个联机服务帐号。4)用户选择连接方法的考虑因素:联网的目标和需求;用户内部配置的网络基础设施;用户支付Internet联网费用的能力;对Internet安全服务的需求。

Internet地址

在TCP/IP协议中,规定分配给每台主机一个32位数作为该主机IP地址。每个IP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

IP地址的层次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性:第一,每台主机分配了一个惟一的地址;第二,网络标识号的分配必须全球统一,但主机标识号可由本地分配,不需要全球一致。

1、A类:1.0.0.1至126.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26个,主机部分有1677216台(224-2)

2、B类:128.0.0.1至191.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6384个,主机有65536台

3、C类:192.0.0.1至223.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2097152个,主机有256台

4、D类:用于广播传送至多个目的地址用224-239

5、E类:用于保留地址240-255

RFC1918将10.0.0.至10.255.255.255、127.16.0.0至172.31.255.255、192.168.0.0至192.168.255.255的地址作为预留地址,用作内部地址,不能直接连接到公共因特网上。

Internet地址映射

将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地址解析。常用的地址解析算法有以下三种:

1、查表法:将地址映射关系放在内存中的一些表里,当解析地址时,通过查表得到解析的结果。用于广域网。

2、相近形式计算法:通过简单的布尔和算术运算得出映射地址。用于可配置网络。

3、消息交换法:计算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得到映射地址。用于静态编址。TCP/IP协议组包含一个地址解析协议(ARP)。ARP协议定义了两类基本消息,一类消息是请求消息,另一类是应答消息。

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

1)IPV6仍然支持无连接传送;允许发送方选择数据报大小;要求发送方指明数据报在到达目的站前的最大跳数。更大的地址空间;灵活的报头格式;增强的选项;支持资源分配;支持协议扩展。

2)IPV6的数据报格式:IPV6数据有一个固定的基本报头40字节其后可以允许多个扩展报头,也可以没有扩展报头,扩展报头后是数据。IPV4的数据报格式:包括数据报报头和数据区的部分。报头:版本号、IHL、服务级别、数据单元长度、标识、标记、分段偏移、生命期、用户协议、报头检查和、源地址、目的地址、任选项+填充、数据。3)该基本报头包含版本号、数据流标记、PAYLOAD长度、下一个报头、跳数极限、源地址、目的地址。

4)IPV4与IPV6比较:取消了报头长度字段,数据报长度字段被PAYLOAD长度字段代替;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大小增加为每个字段占16个八位组,128位;分段信息从基本报头的固定字段移动扩展报头;生存时间字段改为跳数极限字段;服务类型字段改为数据流标号字段;协议字段改为指明下一个报头类型字段。

5)IPV6有三个基本地址类型,单播地址(unicast)即目的地址指明一台计算机或路由器,数据报选择一条最短的路径到达目的站;群集地址(cluster)即目的站是共享一个网络地址的计算机的集合,数据报选择一条最短路径到达该组,然后传递给该组最近的一个成员;组播地址(multicast)即目的站是一组计算机,它们可以在不同地方,数据报通过硬件组播或广播传递给该组的每一成员。

6)对任何地址若开始80位是全零,接着16位是全1或全零,则它的低32位就是一个IPV4地址。

6.1.3硬件方向

1)北桥芯片 MCH 在CPU插座的左方是一个内存控制芯片,也叫北桥芯片、一般上面有一铝质的散热片。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与信号控制。它一方面通过前端总线与CPU交换信号,另一方面又要与内存、AGP、南桥交换信号。北桥芯片坏了以后的现象多为不亮,有时亮后也不断死机。如果工程师判定你的北桥芯片坏了,再如果你的主板又比较老的话,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维修的价值了。

2)南桥芯片 ICH4 南桥芯片主要负责外部设备的数据处理与传输。比ICH4早的有ICH1、ICH2、ICH3,但它不支持USB2.0。而ICH4支持USB2.0。区分它们也很简单:南桥芯片上有82801AB 82801BB 82801CB 82801DB 分别对应ICH1 ICH2 ICH3 ICH4。南桥芯片坏后的现象也多为不亮,某些外围设备不能用,比如IDE口、FDD口等不能用,也可能是南桥坏了。因为南北桥芯片比较贵,焊接又比较特殊,取下它们需要专门的BGA仪,所以一般的维修点无法修复南北桥。

3)BIOS芯片 FWH 它是把一些直接的硬件信息固化在一个只读存储器内。是软件和硬件之间这重要接口。系统启动时首先从它这里调用一些硬件信息,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例如一些早期的主板不支持大于二十G的硬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升级BIOS来解决。我们日常便用时遇到的一些与新设备不兼容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升级来解决。如果你的主板突然不亮了,而CPU风扇仍在转动,那么你首先应该考虑BIOS芯片是否损坏。

4)系统时钟发生器 CLK 在主板的中间位置有个晶振元件,它会产生一系列高频脉冲波,这些原始的脉冲波再输入到时钟发生器芯片内,经过整形与分频,然后分配给计算机需要的各种频率。

5)超级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I/O 它一般位于主板的左下方或左上方,主要芯片有Winbond 与ITE,它负责把键盘、鼠标、串口进来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同时也对并口与软驱口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我们的维修现场,诸如键盘与鼠标口坏,打印口坏等一些外设不能用,多为I/O芯片坏,有时甚至造成不亮的现象。

6)声卡芯片 因为现在的主板多数都集成了声卡,而且集成的多为AC’97声卡芯片。当然,也有CMI的8738声卡芯片等。

7)CPU插座 目前所有的主板都采用了socket系列零拔力插座。早期的P3采用的socket370插座,现在的P4多采用socket478 插座,早期的P4也有采用socket423插座的,intel 的服务器CPU 如:至强(Xeon)则采用了socket603插座。Intel 对CPU封装格式的不断变化让我们这些fan 们给他送了不少钱啊!不过近日听说intel下一代CPU的封装格式还是采用socket478的格式,这对于不断追求性能的DIYer们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啊。

8)内存总线插座 现在市场上我们能见到的内存有SDRAM、DDR SDRAM、RAMBUS三种。SDRAM内存由于DDR内存的价格下调已经逐渐淡出市场,它采用168线插座,中间与左边有两个防反插断口;DDR SDRAM由于非常高的性价比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它采用184线插座,在中间只有一个防反插断口;RAMBUS内存虽然性能好,但是价格一直高踞不下,加上intel已经放弃了对它的支持,所以它的前途至今还只是一个悬念!它的插座采用184线RIMM插座,是在中间有两个防反插断口。有些客户多次反映在845主板上有时内存认不全的现象,这是因为Iintel 845系列主板只能支持4个Bank(一个Bank可以理解为内存条的一面),在845系列主板上一般设有三个内存插槽,而第二个插槽与第三个插槽共享二个Bank。所以,如果你在第二个与第三个插槽插的内存条为双面的256M,那么就只能认到一个256M。

9)AGP图形总线插座 它位于CPU插座的左边,呈棕色。它的频率为64MHZ。从速度上分为AGP2X,现在的多为AGP4X,也有一些主板已经支持AGP8X。由于不同的速度所需要的电压不同,所以一些主板不亮主要是用户把老的AGP2X显卡插在的新的AGP2X主板上,从而把AGP插座烧坏!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新的主板已经在主板上集成了电压自动调节装置,它可以自动识别显卡的电压。

10)PCI总线插座 它呈现为白色,在AGP插座的

旁边,因主板不同,多少不等。它的频率为32MHZ。多插网卡,声卡等其它一些外设。

广东院:知识的“管理+IT” 第3篇

广东院所处的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目前在人员规模和业务范围上已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广东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承担了大量的工程建设任务,积累了大量的文档资料,同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沉淀了丰富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近几年,广东院开始涉足国外市场,如何充分挖掘广东院的知识财富并有效利用,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发展,推动广东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发展是研究院面临的新问题。在这种形式下,研究院的知识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知识领先地位?如何维持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如何让新员工快速上岗并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让老员工实现经验的积累和传承等?

2004年到2010年是广东院信息化建设比较集中的时期。经初步统计,所里实施的IT管理系统达16种之多。然而,在已经建立的系统之间并没有实现数据的集成,没有实现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全院的知识分散在各系统之中,不利于对知识的综合管理利用。另一方面,广东院当前主要关注对内部文档等显性知识的管理,缺少对专家和员工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的管理,也不利于知识的沉淀和传承。因此,广东院决定进行知识管理体系的咨询和系统建设,构建支撑研究院发展的知识管理支撑平台。

广东院通过与AMT咨询的合作,深入分析了目前的知识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广东院知识管理策略分析和规划,明确了广东院知识管理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知识分类体系、知识地图等规范标准,明确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最终建立了广东院企业级知识管理体系和系统平台。

主要包含的工作内容有:知识管理现状评估、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知识管理内容规划、隐性知识梳理、知识地图制作、知识管理制度设计、系统需求分析以及实现、贯穿全程的知识管理的宣传与培训。

业务部门的知识识别

AMT咨询通过对院领导及所有部门113人次调研访谈,近500份调研问卷,了解了广东院的知识管理现状和需求,选取了包含总承包部、机务部、网信部等对知识管理有迫切需求的业务部门的部门负责人以及知识管理专员进行多次沟通,对知识分类体系、权限进行梳理,识别相应的知识点。后期对其他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以及优化。比如,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文档多,同时也是最核心的知识文档,可以作为目录分类备选,主要属性包括:专业、项目、项目阶段。研讨确定按照专业-项目类型/项目阶段-项目文件逻辑顺序管理知识。

专业:广东院业务过程专业性强,专业之间差异大;各部门知识积累和应用仍以专业为主;广东院虽然采用矩阵式管理,但专业的因素更强。

项目:虽然生产过程可以按照项目规整,但每年新增项目量大,以项目作为目录不符合目录的稳定性原则;对于差异较多的项目,可以以项目类型作为分类进行划分。

项目阶段:项目阶段很好地反应了项目的开展过程,可以作为管理知识文档的目录。

梳理隐性知识点清单和知识地图清单

梳理方式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确定清单-沟通交流-成果讨论-优化完善。通过部门内经验较丰富的员工参与清单和成果的讨论,并要求每个隐性知识梳理和知识地图设计有明确的参与人员和时间要求。

隐性知识的管理,首先要员工能够明白隐性知识点有哪些,适合采用哪些工具,哪些人员参与。通过讨论梳理以及反复的调整,使部门把口头上的积累经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试点开展的隐性知识挖掘帮助员工理解了协同写作开展机制及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开展过程中发现不足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协同写作机制可待通过制度及知识管理平台的跟进,结合广东院的实际情况,逐步加以优化。

比如,项目总结和质量分析会存在的最大问题,总结的成果不方便以后的检索,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对总结的成果进行结构化的存储。在各个项目设项目经理组织完成项目总结后,安排人员将项目总结中的“项目亮点”部分、“项目建议”部分复制到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规定位置,以方便查阅使用。质量分析会完成后,安排人员将质量分析会中的“问题、分析、措施”复制到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规定位置,以方便查阅使用。

各领域专家通过设计知识地图,再次梳理了与本业务领域相关的重要知识,调整了前期整理的知识地图清单。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广东院基本掌握了知识地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可以通过这些步骤发现各业务领域缺少的知识点,整理出更多有待增加及完善的隐性知识点。

知识管理制度的完善

明确各部门知识管理的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通过知识管理制度规范广东院知识的采集和存储制度、日常维护制度、支持制度,并给出促进知识共享的知识考核与激励制度。该阶段由AMT咨询整理出知识管理制度初稿,由广东院审核发布。

知识管理IT系统建设

广东院通过该项目搭建了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搜索引擎(AUTONOMY)实现了对现有系统知识的抽取以及在知识门户上的展现,并实现知识搜索、知识地图、权限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Autonomy引擎成为串联知识的中枢,实现了人、业务、案例、项目的紧密结合。通过分词系统,建立了自身的分类词表,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出现的关于知识的类目都有相关的解释、关联的专家和关联的问题、案例,实现了知识的推送,任何知识都非独立存在,让用户形成知识网络。广东院知识体系的几大模块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简单、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每个有权限的人都可以修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每个人都可以使用,通过激励体系实现共享最大化。

本次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利用Autonomy搜索引擎从各个专业系统中继承文档和访问权限,避免了知识管理系统成为知识孤岛,也大大降低了系统集成的开发工作量。

Autonomy搜索从业务系统中采集知识文档索引,在协同办公系统中展现和管理;广东院现有业务系统比较复杂,且直接管理着业务运营,改造业务系统的影响较大。通过从原有业务系统中采集数据联接,不修改原有系统的逻辑,只建立数据接口,工作量相对较小,不影响原有系统架构。在应用界面上,知识管理应用初期,应用界面友好灵活,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还可根据需要较灵活地定制应用界面。

根据知识管理规划设定的原则,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相互独立,而知识管理系统作为管理系统,并不需要满足业务运营的需求,因此知识管理系统中从其他专业系统抓取的文档主要满足查阅要求。

广东院初期试用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主要为:行动后写作(AAR)和协同写作(COP)。后期持续优化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主要包含:知识问答、专家黄页和实践社区等。

点评:袁磊 AMT咨询 知识管理专家

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的知识管理推行,一方面从管理角度探讨了多种管理方法、工具以及考核激励措施,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第一时间考虑了IT系统的支持,将规划梳理的成果及时落实到知识管理系统中,让员工第一时间能够看到知识管理的成果。另外,考虑到知识管理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又考虑了与其他系统中知识融合的问题,探讨了不同系统间知识传递的问题,为知识的大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总体分析,广东院的知识管理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知识、人、业务以及IT技术有机融合,并且以知识和人作为两个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虑,围绕“人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利用知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推广工作。

上一篇:中国水污染下一篇:三维计算机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