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

2024-09-12

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精选12篇)

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变电运行

在企业的发展中, 供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企业将加大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 因此企业就需要对企业的供电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将相关的投入尽量减少, 全面提升供电的质量, 从而为企业的供电系统设备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为企业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 确保企业能够安全、快速的发展。在电力企业当中, 现代电力企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并且逐渐演变成代表电力企业形象和管理水平的标志。在供电企业的管理中, 加强对现代供电企业的管理, 确保其能够正常有效运行, 这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都是意义非凡的。

一、现代电力企业安全供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强化相关的电网建设。在对农村电网进行建设的时候存在很严重的不足现象, 不仅表现在人力的投入方面, 同时也表现在相关的财力投入方面。这样就导致企业在电压供应方面是存在严重不足的, 很多用电现象如跳闸等多次发生。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对电网进行了相关改造, 但是一些不足现象还是非常明显, 需要迫切解决。

1.2现代电力企业的员工积极性相对缺乏。在现代电力企业当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员工的积极性普遍偏低, 人员配置在年龄、文化等方面都是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虽然也有很多的企业培训相关人员, 然而培训的力度还是需要大幅增加的。

1.3对现代电力企业进行改造和维护的费用逐渐增加。在农村的电网改造方面, 存在比较大的成本。根据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来判断, 这样的成本在未来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的, 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它们所要面临的阻碍也会越来越多, 不仅仅影响的是工程的相关投入成本, 同时影响的是相关的施工进度, 这样就会对整体的电网改造造成较大影响。

1.4相关的电网外部问题也很多。在现代电力企业的安全供电管理中, 内部原因的存在可以通过一些措施进行解决, 但是一些外在的问题也是无法忽视的, 如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等。特别是违法窃电行为的出现, 更是屡见不鲜, 情节十分严重。尽管我国很多地区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但是所取得的效果是令人失望的。对于应该采取何种更为合理, 更为有效的措施来从根本上遏制此种现象的发生, 这样就需要政府给予相关的支持和配合, 确保在具体的运行中能够稳定、正常。

二、相关解决措施

2.1建设现代电力企业的层级领导组织。现代电力企业安全供电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领导组织。群龙无首怎么能行呢?现代电力企业的管理也是这样的。需要进行层层选拔, 从而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在对领导组织进行选拔的时候需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 那就是对于一些具有高尚品德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要优先选拔。此外, 还应该确保所选拔的人才具有三方面的能力, 即驾驭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其次, 就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能力管理好自己所带领的团队, 公正廉洁, 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只有这样, 领导人员才能够切实的发挥作用。怎样才能够有效的规范电力企业领带层的行为, 尤其是最高责任人的行为,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需要依靠有效的责任制度和考核机制来做保障。第三, 对于相关的责任人应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在问题面前应该遵循相关的责任制度来执行, 这样可以更好的强化员工对制度的执行力度, 同时领导在进行工作安排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遵照制度执行, 真正将企业的制度考核和监督制度落实到位。对于企业内部的其他各种制度, 现代电力企业也应该进行不断的完善, 从而对高级领导人的日常行为进行很好的规范。在企业中, 领导人所具有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上行下效、潜移默化, 这样就能够为员工树立很好的榜样作用, 将领导者的带头作用真正做好。

2.2强化建设规章制度。在现代企业的安全供电管理中, 最终要实现的管理目的就是在问题面前要能够找到相关责任人, 对问题进行及时恰当处理。在对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 制度和规范文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问题任何事件的发生都能够有人负责监督, 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这些目标的实现, 如果仅仅依赖与当前所拥有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进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改进, 从而使得各项制度都能够全面落实下去。严格的监督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 要明确, 规章制度的执行是用来执行的, 不是作为装饰, 也不是作为摆设的, 对于各级人员都需要严格的执行规章制度的内容, 这样任何事情的执行都能够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来进行解决, 将问题的发生频率极大降低。同时监督的及时到位能够有效避免执行力方面的缺失, 考核激励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的科学有效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及时、合理的激励,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确保企业能够正常、平稳运行。

2.3不断提升现代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现代电力企业的管理不仅要进行内部的制度提升, 同时还是需要注重和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 学习先进经验, 找标杆, 寻找自身的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要对企业内部的相应管理流程进行不断改造和完善, 简洁、高效的管理流程能够让企业全员上下形成强有力的执行团队, 优化考评体系, 从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注重更多方面, 包含一些常规性的事务、细节性的事务等, 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进行规范的。

2.4建设扎实的现代电力企业队伍。在积极进行县电力企业管理的时候, 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作, 范围之广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需要建设扎实的现代电力企业队伍, 这样就能够为更好的管理农村电网提供坚实的保障。对于这一队伍, 企业要注重对他们的培训。这些培训应该紧密联系实际, 同时要配以一定的竞赛, 这样就能够将竞争意识融入其中, 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 相应的管理难度也会自然降低, 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在对农村电网进行管理的时候, 选用优秀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有着非常精专的知识技能, 同时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高的, 有着高的使命感, 能够遵循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 并且严格执行。这样的人才队伍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能大大提升整体企业的管理水平。

结语

在具体的实际管理当中, 管理的落到实处是非常重要的。这样, 企业就需要全面分析相关的安全影响因素, 然后进行逐个突破, 通过提高员工队伍的意识, 改善相关的管理水平等措施来进行有效管控。最终实现对安全供电系统的有效管理, 确保现代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 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宏.水电厂建筑物安全管理措施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5) .

[2]周垚.我国核电站建设期间的安全管理措施[J].城市建筑, 2012 (13) .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监控 第2篇

内容提要

1、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的必要性

2、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

3、电力安全监控系统

1、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的必要性

目前,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与安全相关的内容集中在: 继电保护、LFC等安全自动装置 故障录波等安全分析装置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装置

报警信息(异常、故障)处理

上述内容主要是关于电力系统异常、故障的,且侧重于电气元件 目前电力系统安全监控存在的缺陷

• 安全监控基础理论之一的可靠性理论无法解释美加大停电中出现的小概率事件 • 自动化系统向运行人员提供海量数据 • 缺乏安全决策和事故辅助决策

• 没有考虑紧急状况下“人”的缺陷对安全决策的影响

• 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安全监控的理论指导。、安全科学(续)

• 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和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安全科学(续)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即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论、两类危险源论)

2、安全科学(续)基于事故学理论,电力系统多年来广泛采用了事故的定性分析方法,即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进行事故规律研究、采用事后型管理模式、执行三不放过原则、注重事故致因研究、强化事后整改对策。

隐患控制理论(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控制、无隐患管理)。

• 在电力系统中,安全检查表、危险点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鱼刺图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定性预先型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得到应用

• 现代安全科学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

• 现代安全科学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更加强调安全系统的人-物-能量-信息四要素,即人的安全素质、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可靠、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安全作用、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

• 现代安全科学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1、在[0,t]内,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的期望次数等价于同期累计事故率函数值。

2、事故间隔样本事故间隔期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事故期望次数预测

若事故间隔期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不变,根据年事故次数样本,可以预测电力系统未来某一段时期内的事故期望次数。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 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特征

• 集成和处理设备、环境、人和管理四个方面的知识流

• 对各个不同的岗位产生有效的实时安全知识流

• 可以进行变电站的事故安全预警与决策 构建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平台

• 应该可以方便地实现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典型特征

• 实时在线应用的智能管理系统INTEMOR 可以满足要求,其特点是:集成了符号推理、数值计算、不同的知识库系统、实时控制、Internet、通信技术,它有能力处理相互冲突的信息,并且用户很容易更改知识库。INTEMOR系统处理上述实时知识流,采用正向推理判断事故,采用反向推理寻找事故原因,系统不仅提供了正常运行的状态监视,而且在事故早期给操作人员提供了采取快速恰当行动的措施,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同时提供专家建议和在各种手册/规则中的相关依据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 相关基本概念

• 变电站自动化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 无人值班 • 无人值守

• • • • • • • • • • SCADA 调度自动化系统 EMS EEMS RTU 四遥 遥视

事件顺序记录 事故追忆 故障录波

• VQC • 小电流接地选线

1、变电站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通信和网络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其它各种新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基于微机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或设备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远动等)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通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调整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 特点:功能综合化;设备、操作、监视微机化;结构分层分布化;通信网络化光纤化;运行管理智能化

5、SCADA •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 就是通常意义下的“监控系统”

• 实现数据采集、信息显示、监视控制、告警处理、事件顺序记录、数据计算、事故追忆等功能

变电站自动化与无人值班、无人值守的关系

• 变电站无人值班是一种管理模式,而变电站自动化则是指变电站自动装置和系统,综合自动化不过是其中一种新型的自动化系统而已

• 变电站自动化是无人值班变电站可靠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力工业效益 • 不存在固定的依赖和前提关系

6、调度自动化系统

• 调度自动化系统借助远动系统收集各个发电厂和变电所得信息,如开关状态、线路潮流等,经过调度分析与决策,对电力系统实施控制和调整,控制和调整命令经过远动系统下送执行

• 职能: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使电力系统在正常状态下能满足安全、优质和经济地向用户供电的要求;在缺电状态下做好负荷管理;在异常和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正常供电

9、RTU • 在发电厂、变电所内按远动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的设备称为远动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即 RTU)

10、四遥

• 遥测,又称远程测量(Telemetering),是指运用远程通信技术传送被测参量的测量值

• 遥信,又称远程信号(Telesignal、Teleindication),是对状态信息的远程监视 • 遥控,又称远程切换(Teleswitching),是指对具有两个确定状态的运行设备所进行的远程操作

• 遥调,又称远程整定(Teleadjusting),是指对具有不少于两个设定值的运行设备进行远程操作

11、遥视

• 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或其它安防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环境的监控

12、事件顺序记录

• SOE、SER • 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事故、故障和异常的发生情况

• 对远动主站而言,事件顺序记录特指保护跳闸及其相关信息

• 由于对时的原因,事件顺序记录在站内应用较好,但站间的应用效果很差

13、事故追忆

• 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前后一段时间内模拟量的有效值变化过程

• 有的系统可以每周波记录一次有效值;有的系统等间隔记录一次有效值 • 由于CT饱和特性的限制,事故追忆仅仅具有参考价值

14、故障录波

• 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前后一段时间内电压、电流、频率等模拟量的故障波形(动态)• 有相关的国家标准

15、VQC • 电压无功控制

• 实现变电站或局部电网的补偿设备自动投切或调整,以及变压器分接头的自动调整

16、小电流接地选线

•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以自动判断是哪回线路发生了单相接地

电力自动化基本理论 常用基本原理

1、分层原理 •

2、分布式系统 •

3、PCM •

4、采样定理及其应用 •

5、有效信息流 •

6、滑动监控窗口 •

7、冗余容错技术

一、分层原理

• 层:按纵向划分的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的部分 • 一个复杂系统按纵向可以划分成很多层: 分层原理 要求:

• 各层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

• 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应该尽可能简单、接口信息量应该尽可能小 •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 上层在下层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级的功能 层与模块:

• 模块是同一层中(横向)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 • 每一层可以划分成多个模块

• 模块划分原则:各模块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模块间的接口应该尽可能简单、接口信息量应该尽可能小 • 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监视与控制?

复杂大系统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动态平衡

P G  PLD + P

 f

Q G  QLD + Q

 

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控制,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同时建设 电力系统分层调度

典型的分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硬件分散性

• H1:只有一个控制单元的单个CPU • H2:有多个ALU的单个CPU,只有一个控制单元

• H3:分开的专用功能单元,比如带一个浮点协处理器的CPU • H4:带多个CPU的多处理机,但只有一个单独的I/O系统和一个全局存贮器 • H5:带多个CPU的多计算机,多个I/O系统和多个本地存贮器 控制分散性

• C1:单个固定控制点。(可能有多个CPU)

• C2:单个动态控制点。控制器在多个CPU间切换 • C3:固定的主/从结构 • C4:动态的主/从结构

• C5:使用同一控制器副本的多个同类控制点 • C6:使用不同控制器的多个异类控制点 数据分散性

• D1:集中式数据

• D2:含有单一集中式目录并且没有本地目录的分布式文件 • D3:每个站点都有复制数据

• D4:有一个主结构的分区数据库,主结构保存所有文件的一个完全副本 • D5:有一个主结构的分区数据库,主结构仅保存一个完整的目录 • D6:无主结构文件或目录的分区数据库 集中、分布、分散?

• 通俗地讲,如果一个自动化系统的部件局限在一个地方,它就是集中的;如果其部件在不同的地方,它就是分散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协作时,它是网络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存在紧密协作时,它是分布的

分布式系统的属性

• 任意数目的进程

• 任意数目的自治处理单元 • 通过消息传递的通信 • 进程协作 • 通信延迟 • 资源故障独立 • 故障化解 •

四、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应用之一:确定监视周期

• 监控终端监视的量:稳态量、暂态量。稳态量的变化缓慢,暂态量变化迅速

• 监视周期:若在监控系统的输出设备上观察到的等间隔采样值序列能够在给定的误差范围内确定被监视量,则该采样值序列的最大时间间隔称为被监视量的监视周期 • 实时性:监视周期的要求 采样定理应用之二:时分多路复用 “话路”的基本概念

• PCM的概念是法国工程师Alec Reeres于1937年提出,它由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组成。

• 模拟话音经防混叠的低通滤波器限带(300-3400Hz),然后以8kHz频率将其采样、量化和编码成二进制数码。对于电话通道,规定其采用值编码为8位,共有256个量化级。这样每个数字话路的标准速率为64kbit/s

“话路”的基本概念

• 尽管现在通过压缩编码,可以使在可接收的信噪比的前提下一路电话信号的通信速率降低到16kbit/s、8kbit/s,但是人们仍然习惯上将64kbit/s称为一个话路带宽,简称一个“话路”。

• n个64kbit/s的话路可以合并成一个更大带宽的信道,称为n×64kbit/s信道

E1的基本概念

• 采用与欧洲标准相同 的PCM30/32路的帧结构(称为E1基群)

• 帧长度Ts=1/8kHz=125s。一帧分为32个时隙,其中30个时隙供30个用户(即30个话路)使用,即TS1-TS15和TS17-TS32为用户时隙。TS0是帧同步时隙,TS16是信令时隙

• E1遵守G.703(ITU-T的分层数字接口标准之一),参见《电力遥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 PCM30/32系统位速率为

RBP=fs×N×n=8000×8×32=2048kbit/s

五、有效信息流

• 数据是对客观物体的直接描述或测量 • 信息则是错综复杂的耦合数据之间的联系 • 知识表达了结构化的信息之间的综合关系 • 智能是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测度 信息流的处理 信息流的有效性 信息流的有效性

• 生存周期满足采样定理要求

• 同一信息流对一个业务功能是有效的,但是对另一个业务功能可能是无效的

• 例如,同样是一台换流变压器故障跳闸信息,不同的用户关注其不同的侧面,运行人员关注是否是永久性故障引起的跳闸、跳闸对直流输送功率的影响、对直流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等;检修人员关心引起跳闸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确定被监视量:有效信息流

• 早期方法:根据状态可观测性确定+经验

正在过渡:确定有效信息流确定被监控量

• 信息流的特征:QOS要求(特别是时效性)、异步性、不确定性

• 有效信息流:满足生产需求的信息流。例:

绘出所有有效信息流后就可以确定被监视量

六、滑动时变监控窗口

• 滑动时变监控窗口WSCADA[t-T:t]是一种离散滑动时间窗口,完成一次监控过程所需的监控信息来自窗口WSCADA[t-T:t]所对应的信息流;在进行下一次监控过程时,时间窗口向后滑动T,即时间窗为WSCADA[t+T-T:t+T]。

• 关于T和T存在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

• 监控窗口的设置满足采样定理、有效信息流要求

八、工程系统论

• 复杂性、无序性、完整性、协调性

• 系统方法:复杂性简化、还原论、HSM框架、SSM框架、自顶向下、面向对象、模型化、系统优化、折衷平衡、逻辑链、启发式、……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2、计算机监控:

• 系统软件选用通用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系统、工作平台、和成套软件工具包 • 有对时功能,优选GPS对时

• 系统的局部故障应该可以隔离并报警 • 各个插件上应有标志,以表明运行状态 • 强电磁条件下能可靠工作,防雷、防过电压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2、计算机监控:

• 抗干扰、绝缘水平符合标准

• 推荐采用220V或110V直流作为YX工作电源

• 电能量脉冲宽度应不小于50100ms,推荐采用RS485接口的电能表 • 配置UPS,可以采用站内直流供电系统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3、继电保护:

• 应装设直流电源监视信号,当直流电源消失时,向自动化系统报警 • 常规保护输出的瞬时和延时信号,根据需要送至自动化系统

4、二次回路:

• 新建变电站应取消常规操作屏

• 新建变电站保护屏上必须装设跳、合闸按钮,采用强电一对一控制方式。应装设反映该断路器运行状态的指示信号

• 新建变电站可装设音响信号系统,当自动化系统停用转入就地控制时投入使用 • 监视断路器跳、合闸回路 • 保护信号不自动复归

• 有载分接头和电容器组可自动调节和自动投切

• 110kV及以下系统配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并与自动化系统连接 • 控制电缆采用屏蔽电缆

• 根据需要配置同期装置,但不宜用遥控进行同期操作

5、老站二次回路改造:

• 规范YC量

• 小电流接地系统3U0应作为YC • 取消或停用闪光母线及事故音响回路 • 增设YK跳闸闭锁重合闸回路

• 所有异常报警必须有动作自保持(或保存),且便于巡查人员查找、手动或远方复归 • 设备告警YX量包括:保护跳闸信号、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动作

• 异常报警分为三类:第一类召唤操作队立即到现场处理;第二类召唤操作队及时到现场处理,但允许维持较长延时的异常报警状态;第三类可以留待巡视人员到现场察看时处理的异常状态报警。对第一、二类形成事故总信号作为YX • 除设备跳闸外,所有不允许等操作队赶赴现场后才处理的设备异常,均必须另设专门的自动装置处理

• 配置UPS,并配足蓄电池容量 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技术指标

• YC量测量误差不大于0.5% • 变送器精度0.5级、420mA、5V • YT输出010V、420mA • YX空接点接入

• YK空接点输出,接点容量为直流220V、5A,110V、5A,24V、1A • 电能量累计容量216 • 远动信息海明距离大于4 • MTBF不小于15000h、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8% • SOE小于5ms • 通信速率宜大于600bd,误码率不大于104 • UPS或其它后备电源后备时间应大于1h • 接地电阻小于0.5

无人值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

1、继电保护:

• 通信功能:接受查询;传送事件报告;传送自检报告;对时;修改保护定值;定值查询;保护投退;传送保护状态

• 线路保护:110kV线路一般采用阶段式距离和阶段式零序方向保护;35kV线路一般采用一段或两段式(方向)电流、电压速断和过流保护;10kV线路采用两相或三相电流速断和国电流保护

1、继电保护:

• 电容器组保护 • 母线保护

• 变压器保护:主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或比例制动的纵差保护;后备保护委过流或复合电压启动的过流保护 • 自动重合闸

2、自动控制:

• 小电流接地选线 • 备用电源自投 • 低频减载 • 同期

• 电压无功控制

3、数据采集:YC、YX

4、安全监控

• 控制与操作闭锁

五防: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接地线合断路器;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 越限报警与异常状态报警 • SOE、事故追忆与故障录波

5、数据处理和记录

• 生数据处理 • 数据合理性校验 • 特殊计算

• 旁路断路器代路处理

• 微机五防操作闭锁信息处理 • YC越死区处理

• SOE、事故追忆与故障录波信息处理 • 电量累计

• 分合断路器时,直流母线电压和电流变化记录 • 各类报警、分类计算表统计

6、MMI • 打印 • 显示 • 在线维护 • 操作

7、远动

8、自诊断和自恢复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几乎完全仿照综自出现之前的运行人员工作,缺乏创新。即:

综自功能 = 计算机替代运行人员部分工作

• 因此,综自系统除了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自动化水平的优点外,很多人不了解其更多的优点,特别是不知道综自系统的价值

没有针对电力系统运行需求来制定综自的功能

2、对数据的传送不加区分,缺乏进一步处理,让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海量数据”问题)

• 是造成电力系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 运行人员的私有知识成为保证电网安全、质量和经济性的唯一手段  没有针对电力系统信息需求来定制综自的功能 综自系统的功能需求

• 主管领导、各级调度运行人员、变电站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维护人员等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例如:主变跳闸时),因此要求信息甄别传输 • 某些信息要求在同级班组或变电站之间传输,如事故教训

3、缺乏标准化和产品化

• 没有定型的综自系统是目前影响综自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单位、制造厂家、用户都应该重新考虑综自的功能需求!需求就是动力!!

利用遥视系统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监控 主要内容

• 遥视系统的安全监视功能 • 遥视系统的技术现状

• 遥视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 利用遥视系统实现安全监控的研究新进展 遥视系统的安全监视功能

• 遥视系统的兴起和发展是由于变电站安全运行监视的需要 • 辅助变电站安全生产是目前遥视系统的核心和灵魂 • 遥视系统所有功能都围绕变电站安全生产而设计 应用提示:不能简单地将安防系统作为电力遥视系统

• 实现对变电站运行设备的远程正常巡视 • 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环境的远程监控

• 保证遥控操作的安全性

• 辅助进行事故处理

• 对检修过程进行监控

为什么采用遥视系统可以实现变电站安全运行监控?

• 安全科学认为:影响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设备(系统)、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可知不可控都可能造成事故。加强事故链的监视是切断事故链、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 遥视系统监视人、设备的一部分和全部环境内容 遥视系统的技术现状

• 遥视系统的特征

• 三种典型的遥视系统结构

• 目前必须实现的几个重要功能 • 主要性能指标 遥视系统的特征

• 分层分散式系统

• 集成式系统

• 超大信息流量

• 强电磁干扰运行环境

4.1 满足不同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电力技术

满足不同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的控制技术也称为用户电力技术(custom power),是美国Hingorani博士于1988年提出的概念:把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和配电自动化技术综合起来,以用户对电力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为依据,为用户配置所需要的电力。电力公司(或其他利益群体)利用用户电力技术和新设备,可使单独用户或用户群从配电系统得到用户指定质量水平的电力;用户电力技术可以用来有效抑制或抵消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短时、瞬时扰动,可使用户供电可靠性达到不断电、严格的电压调整、低谐波电压、冲击和非线性负荷对终端电压无影响等。

• IEC61850的目标(“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 IEC61850的目标:解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性(而不是互换性)

• 标准的目的既不是对在变电站运行的功能进行标准化,也不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的功能分配进行标准化

• 互操作性:一个制造厂或者不同制造厂提供的两个或多IED交换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执行特定功能的能力

• 互换性:不用改变系统内的其他元件,用另一个制造厂的设备代替一个制造厂的设备的能力 必要性

•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个不同制造厂采用采用了各自的特定专用通信协议,采用不同制造厂的智能电子设备时要求复杂和高费用的协议转换

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同意制造厂的IED之间也存在协议转换问题 • 互操作性一直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瓶颈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三层次模型

• 目前大量工程应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样了分层分布式,即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变电站层和间隔层,间隔层设备主要对应于一次间隔设备的保护、测量和控制

• 在IEC 61850中,IEC/TC 57提出了3层次模型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构架,即采用电子式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和开关的一次设备增加了智能接口后,这些智能化设备作为变电站的过程层

• 采用3层次模型后,原来间隔层设备与互感器、开关的一次设备之间的电力电缆连接变为通信电缆连接,并形成过程总线

间隔(Bay)的定义

• 变电站由具有一些公共功能的紧密连接的部件组成,例如介于进线或者出线和母线之间的断路器,带断路器和相关的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的母联,代表两种电压等级的两条母线之间带开关设备的变压器。间隔的概念可适用于1 1/2断路器和环形母线变电站配置,将一次断路器和相关的设备组成一个虚拟间隔。这些间隔按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子集组成,例如变压器或者线路终端组成间隔,开关设备的控制有一些共同的限制诸如互锁和已经定义的操作顺序。这些子集的标识对于维修(哪些部分可能同时断开,减少对子集其余部分的影响)或者扩充设计。(如果一个新的线路将要投运,需要增加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子集被称为“间隔”,由通用名称为“间隔控制器” 进行管理,把继电保护系统称为“间隔继电保护”

数字化变电站逻辑接口

①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保护数据交换; ② 间隔层与远方保护之间保护数据交换; ③ 间隔层内数据交换;

④ PT和CT输出的采样值;

⑤ 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⑥ 间隔和变电站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⑦ 变电站层与远方工程师办公地数据交换; ⑧ 间隔之间直接数据交换,如联锁等快速功能; ⑨ 变电站层内数据交换;

⑩ 变电站和远方控制中心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什么是数字化变电站?

• 数字化变电站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的变电站 • 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间隔层和站控层间的数字化,数字化变电站还需完成过程层及间隔层设备间的数字化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 • 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开关(或配智能终端的传统开关)等智能一次设备

一二次设备间用光纤通信传输信息

• 二次设备网络化

二次设备间用通信网络交换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命令等信息,取消控制电缆

• 运行管理自动化

自动故障分析

设备健康状态监测

程序化控制 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

• 减少二次接线 • 提升测量精度

• 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 避免电缆带来的电磁兼容、传输过电压和两点 • 接地等问题

• 变电站的各种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避免 • 设备重复

• 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功能规范

• 智能一次设备

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

开关、变压器等一次设备智能化

• 过程层通信

互感器→二次设备: IEC61850-9-1或-9-2

1类性能要求开关量:IEC61850的GOOSE

关于电力调度中安全运行控制的分析 第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控制

中图分类號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203-01

在电力运行中,因为受到外部环境干扰的影响以及系统自身的原因,电网事故时常发生。因此,人们对电网的稳定安全要求越来越强。因而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控制在电力运行中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控制主要是研究系统的扰动如何影响电力系统、如何提高电力系统承受各种扰动的能力和如何削弱和预防这种不利的影响。

1电力调度运行中风险分析和控制

由于电力系统扰动的发生是没有规律的,属于一种类型的风险,因而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问题就是运行中不安全的风险问题。因此应该从风险分析的角度来讨论整个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问题。

电力调度运行的风险表现。①备用风险:近年来,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而发电装机速度受前些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明显放缓,电力供需形势日趋紧张,电网运行缺乏必要的发电备用容量,电网负载过重,输送能力已达极限,缺乏必要的安全裕度。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力需求,电力调度运行单位采取提高线路稳定极限运行,使得设备普遍重载和满载,整个电网绷得很紧,电力调度稳定运行压力很大,安全性受到威胁。②在电力市场的风险,即由于负荷大幅波动或电厂达成价格联盟等原因引发的风险。电力市场交易很少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因素,其市场交易势必增加电力潮流,可能出现线路或主变过载问题,使得电力调度安全稳定运行更为困难。

2)电力调度运行中风险的控制措施。①事前控制:计划调度系统中一周需要的燃料和其他资源,以满足一周的负荷需求。同时要对新的电力系统设备进行计划,包括输电系统的可用性、传输备用容量等。②实时控制:调度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满足负荷需要,并随时准备对突发事件做出反映。该任务包括输电备用责任和分配、输电网电压和潮流控制、输电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监视、反映市场交易的变化情况和输电控制的继电保护协调等。③事后控制:强化通信功能,在所用市场参与者与控制中心间增加数据交换,快速、实时的安全分析;同时建立用于分析交易路径的大区电网模型,以管理实际的输电路径;最后进行事后费用分析,如费用或能量交易偏差的定义和补偿、网损补偿和输电容量利用等。对于备用风险控制,有功调度中备用的决策应该清晰,即参与者风险水平清晰、承担量清晰、责任清晰,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准备事故预案,留足备用容量。同时,备用共享具有包容性和重叠性,应按临界责任者配置明确的备用容量,分摊应该以引起风险水平变化大小来度量。

2电力调度运行中电力技术分析和控制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数据通信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目标。它可以实现如下功能:电度采集、保护和重合闸、四遥、五防、故障录波,同时可以实现专家系统。现在应用较广泛的是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它是以新型的面向间隔的设计代替传统的面向功能的设计,其对电力调度的安全控制体现在如下几点:①建立实时数据库:以MSEXCEL为界面和VB为内核,实现操作票计算机数据生成和数据存储功能。调度员可利用该库提供的权限和存档操作票调用功能,在已有操作票基础上进行修改和组合,进而生成所需操作票,并利用计算机打印,避免了手工写票的诸多不便和人为错误而威胁电力调度安全运行。②数据共享:将数据采集装置(IED)安装在开关设备上或离开关设备较近的地方,再通过专用的通讯网相连,实现数据共享。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机和工程师站,在整个变电站的层次上实现数据共享。

2)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广域测量系统的基础上的。广域测量系统主要由动态测量系统、同步定时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央处理机组成。它可以测出同步定时各母线电压和发电机内电势的正序分量等的空间矢量族。因此可以实现动态状态估计,监测发电机的动态行为或其他振荡现象,对电力调度运行进行实时监控。①适应电力市场机制的要求:应用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线核算和定价功能,增强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为电网决策辩护的能力,使得电力调度运行或技术决策免受或少受经营性的攻击和争论。②进行全网范围的运行分析:应用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对全网范围内的运行状态进行估计。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对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两条线路,或联络线跳闸导致负荷转移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最不利运行方式的分析,如网架变化以及严重故障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制定反事故预案,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使得全网的运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实现在线监控。③实现动态调度:应用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分析控制系统负荷连续、动态的变化,从而消除原有的能量管理系统只能对某一时间断面进行分析控制的缺陷,可以更好地实行优化调度。并将这些小电网与并网电厂同等对待进行涉网安全性评价。对在安全性评价中,如发现影响电网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在限期内整改。④实现对事故连锁发展的预防性自动控制:应用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加强对紧急状况下的统一调度和集中控制,对连锁性事故进行集中式的自动控制。

3电力调度员安全意识、操作规范分析和措施

增强责任感调度人员一旦发生误下令、误调整等误操作,后果往往更为严重,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在控制电力调度安全运行工作中,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场,防止误操作的措施和制度外,更应重视预防调度员的责任感。①运行值班的质量:合理安排值班力量,明确值内分工,及时沟通,加强监护。同时在值班时做好历史数据的收集与归档,建立详实、完整的设备台帐。同时要对电网运行方式、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当值检修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当时天气和运行方式,提前做好事故预案。②严格执行调度规程,杜绝习惯性违章:调度员在受理工作票时,必须严格把关,对工作票所列任务、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项审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须重新办理;认真填写和审查调度指令票。仔细核对设备编号、停电范围以及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严格执行工作票“三审”制度,由操作人填写操作票,进行初审并签名,再由监护人审核并签名,最后并经调度值长复审后并签名方可执行。同时,可加大考核力度,建立相应制度,真正提高工作票、调度指令票的合格率。③下达倒闸操作命令时,必须使用调度术语:调度员发布命令时,必须互报单位、姓名,使用统一规范的调度用语,严格执行发令、复诵、录音记录和汇报等制度,下令时,思想集中,声音清晰,确保由调度下达的指令正确无误。

4结束语

总之,加强电力调度运行风险的管理,运用电力技术对调度运行进行分析以及控制,加强调度员安全意识和操作的规范化,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是对电力调度运行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戴波涛.电网调度系统的安全管理分析[J].湖南电力.

[2]付宁.乌兰察布地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

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 第4篇

1 电力调控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性

1.1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电网的基本构成是十分细碎且复杂的, 同时电网本身运行的规模也比较大, 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有很多变电站的支持, 变电站还要将电能输送给电力用户, 所以, 电网对于电力输送的要求比较高。在发电和输电的过程中, 其工作量比较大, 时间比较紧迫,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所要承受的任务量和其承载力一定要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 因此, 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当前, 电力调度运行和电力监督机制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所以其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加迅速准确的解决电力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 从而也使得电力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2 保证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水平

电网运行质量的提升使得电力调控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强, 这样也就使得电网运行的过程中, 供电质量可能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需要该系统的支持的, 在电网出现了一定运行异常的时候亦或是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操作的时候, 就非常容易出现停电事故, 这样一来就使得人们无法正常的开展生产, 对人们日常的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很多问题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是十分惊人的, 只有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才能更好的保证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2 制约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2.1 专业人员数量较少

在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中发现, 在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全面的使用了电力调控系统, 但是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作为支持, 同时其也没有办法充分的满足系统运行的一般性需求, 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会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系统在运行中有可能会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就必须要配置充足的技术人员来支持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对系统操作的方法和规范予以充分的了解和熟练的掌握,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系统运行的效果。

2.2 管理制度存在着缺陷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方式, 但是这些方法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实行很长的时间, 所以在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还不具备丰富的处理经验, 因此也就不能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完善, 电力调控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规范, 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3 忽视系统管理

电力调度运行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 应该将系统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当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对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不是十分重视培训工作, 很多人员无法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 如果技术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了问题, 无法及时的科学的进行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更多方面的问题。

3 电力调控系统优化的方法

当前, 我国城市化的建设水平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 社会发展中对电能的需求量明显增多, 电网运行中, 对电力调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所以我们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运行和监控质量,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具体的优化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3.1 电力调度运行优化的方法

首先是要对电力调度运行的基本目标进行优化处理。不需要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全面的改动, 而是要对其局部进行适当的调整, 之后再将其应用在电力运行当中。在网络的建设上, 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一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处理。在系统主站的设置当中, 我们需要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系统主接线图和监视设备运行的主要状态要能实时显示, 此外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同时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这些数据加以充分的利用, 按照数据进行计算, 最终绘制出遥测量运行曲线图。

其次是电力调度运行的优化。在对电力调度进行优化之后, 系统要具备非常强的开放性, 系统要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防止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信息冗余现象, 防止不同的信息之间出现比较大的矛盾。加强系统的开放性可以很好的保证企业内部的运行质量, 系统的兼容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对不同的异种机也能科学合理的应用。

在对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处理之后要具备非常强的实用性特征。在对系统进行优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原来的设备保护工作, 将计算机和其他当前已经应用的设备要合理的调配和应用, 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坚持安全可靠的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该首先对那些比较容易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 我们也需要将电力系统当中的一些可扩充的内容在电力运行中得以充分恰当的展现,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3.2 电力监控运行系统的优化方法

监控运行系统的应用使得实时监控调节电网设备以及数据的录入都变得非常的简便和精准, 这样也就充分的保证了电厂的自动化建设, 系统无人值守也能得到全面的实现, 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虽然处在无人值班的状态, 但是, 电力系统依然可以平稳的运行。例如, 借助电话报警系统, 如果从监控系统当中发出了报警信号, 这些信号就会传送到调度部门, 之后对报警信号的等级进行分析和判断, 之后采用智能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的处理,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果。此外, 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对PLC以及电能监控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以往的电能监控系统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需要脉冲的支持, 所以就需要对点度量的初始值进行重新的设置, 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监控系统自身的工作负荷大大增强, 此外, 其安全性和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所以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智能电能表, 这样就可以在满足通信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的共享, 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 结论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 电力一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因为我国当前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电力调控系统的运行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所以在运行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故障, 对于这类问题, 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摘要:当前,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明显的发展, 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为了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们需要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问题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在运行安全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我们必须要对其予以详细的分析, 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改进。

关键词: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凯.浅析电力调控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J].通讯世界, 2014 (19) .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探索论文 第5篇

某电力企业为了确保变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通过完善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进而为电力系统安全输送电能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建立科学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目标。电力企业必须结合变电站连接电网整体运营情况和变电设备制订健全的安全管理计划,然后结合计划确定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目标。同时,电力企业还须定期对变电站安全管理目标加以完善,针对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目标予以改进,从而确保所制订的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目标符合规范。其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身上,安全责任人要加强对变电站安全生产的指导与监督。进而为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2.2实施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力企业在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实施信息化管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时会产生比较多和庞大的数据,所以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确保数据处理更加快捷、安全。因此,电力企业须具有一套准确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运用系统对变电运行情况加以高效管理。电力企业的局部网络要与生产服务器和变电运行服务器相连接,而且区域内所有变电站与变电运行服务器相互连接。在网络系统的作用下,变电站可以对电力信息予以反馈,进而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利用信息化进行管理,能够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发挥一定作用。

2.3加大对变电设备维护力度

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控制技术

作为现代化的电力输送控制来讲,电力的安全输送是现在电力用户的主要要求,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电力系统控制管理的主要任务。在新的形式下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面临着新的困难,电力安全控制的难度加大,这时就要对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根据电力系统的具体输送方式采用恰当的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技术,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

1 电力系统负荷控制技术的探究

1.1 电力系统负荷运行故障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先关的故障方面也比较严重,其中在电源因素的影响上,主要会造成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GPRS掉线。终端系统电源不能够提供无线通信规模块瞬间大电流,这样就使得电压大幅下降对相关电力器件的正常运行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在网络影响因素层面会造成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掉线,在终端GPRS连接以及激活分组数据协议后,在定时超时的情况下先会进入到准备状态,然后就会进入到空闲状态,最后则会造成终端掉线。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GPRS移动网络在信号上不佳也会使得覆盖面效果不能良好呈现。

除此之外,电力负荷系统的运行故障由于网络基站的业务量比较大,所以就需要GPRS网络加以管理,这在系统数据的通信方面就会受到运营商的限制。还有是在无线模块的优劣以及天线层面的因素上也会对运行系统造成影响。

1.2 电力系统负荷控制技术类型分析

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在类型上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工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主要是将配电网作为重要传输的渠道,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则是把工频信号发射机在每个变电站中进行装设,并要能结合控制中小传送信号,在电源电压过零点前二十五度产生畸变,然后再返送到10kv侧传输给这一变电站的低压侧,从而就能够实现用户侧负荷的控制目标。而在无线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层面,则是通过中转站以及无线电台实施的无线电信息传输,这样就能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通过这一方法也能够对电力的负荷控制技术得到作用的发挥。

再者,对于音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层面,主要是将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装设信号注入设备,并要能够和变电站一次设备进行连接,所使用的设备又站端控制机和音频信号发射机,等。在站端控制机方面是对控制中心负荷控制命令来接受的,而发射机主要是将这一命令变成是大功率的控制信号,然后在信号耦合到配电网当中来实现载波控制信号叠加在配电网上这一目标。而对于载波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类型而言,主要是将调制在10kHz左右频率的控制信号耦合到电网的6-35kv的母线上,然后随着配电网传输到位于电网末端的低压侧上,最后来完成相应控制的操作,这一技术的扩展性相对来说比较突出。

2 电力系统符合控制技术分析

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技术主要包含不同电力系统同下的三种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技术:区域控制技术、集中控制技术、就地控制模式。

2.1 区域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安全控制的区域控制技术主要是从控制决策方面进行安全控制管理的一种方式。在電力网络中当存在多个厂站时,在每个厂站的安装相应安全控制设备,通过相应的通讯接口和通讯通道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电力网络安全控制系统。不同的厂站之间可以通过通讯接口和相应的通讯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区域内的系统性控制,这样就能够对该区域内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进行整体控制。根据区域内电力系统安全控制的决策方式不同区域安全控制可以分为分散决策控制技术和集中控制技术。区域控制技术一般是通过一个中央主站对下设的若干个分站进行相应的控制,各种控制信息通过主站传送给各个分站。

2.2 集中控制技术

集中控制技术是以传递状态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技术。集中控制技术是通过设置一个集中调度控制中心,采用一个独立的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控制分析。通过整体性分析对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电力系统故障进行故障性质评判,然后根据故障性质制定相应的故障处理机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传送相关的处理质量,从而对电力系统规故障进行处理,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的控制。这种电力系统的集中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来进行安全控制的,因此此种方式对整个系统的信息需求量很大,需要对系统信息进行全面掌控才能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同时这种集中控制系统要求有完整的远距离通讯控制系统。集中控制技术是随着通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控制技术,对现在电力网络的远距离、快速的安全控制有着较强的作用。

2.3 就地控制技术

就地控制技术是一种以信息采集理论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安全控制技术。就地控制主要是在各个厂站单独安装相应的就地安全控制装置。就地控制技术通过简单的方式对系统的中的各个厂站的信息进行相应的采集和指令的控制。同时单个厂站只能控制本厂站的电力系统,不能对其他的厂站的电力系统安全进行控制,各个厂站之间不进行相关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就地控制技术不存在厂站之间的信息传递,因此不需要较高的通讯技术,是我国早期电力系统安全控制的这一种方式,是现在我国电力系统安全控制的一种最为基础的形式。

3 小结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实现电力工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保证电力供给质量的基础。在新的时期,我国的电力网络迅速发展,电力系统安全控制面临着一些新的难题。在这样的形式下,电力产业应该根据电力系统的具体特点从就地安全控制、集中安全控制和区域安全控制三种方式中选择最恰当的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技术,保证电力输送和供给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华中.10kV农网配电系统智能化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

[2]李宝兴.电力系统安全安全控制的分析与展望[J].西北电力技术,2005(05).

[3]汤涌.电力系统安全安全综合防御体系框架[J].电网技术,2012(08).

[4]李春文,徐长波.并联混合有源滤波器逆系统解祸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09).

作者单位

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问题分析 第7篇

我国目前电力市场运行顺畅的重要前提在于确保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电力企业通过对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诊断, 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保障, 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电力系统在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采集问题

电力系统通常利用各种装置, 采集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仿真生成数据等, 但是其所搜集到的数据仍然只是电力信息系统所包含信息数量的小部分, 数据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加重要的相关信息, 有些与电力系统的失稳模式、发展规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 然而这些信息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评价不准确

电力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所涉及的故障问题也往往较为繁杂。由于电力系统的扰动类型难以实现完全预测, 因而要求调度人员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与素养, 同时也需要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来辅助进行预测, 并依据预测结果,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3 电力供需与人员技术问题

现阶段, 我国许多城市的用电量较大, 因而需要加大对城市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但是, 在一些不够发达的地区, 用电量较少, 且电力系统不够健全, 甚至需要从外省采购发电原料。另外, 由于城市用电量不断地增加, 常常容易发生电源供应不足问题, 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在电力系统的安全检查过程中, 若是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较差、故障诊断技术水平较低, 则容易出现操作上的失误, 甚至在面对紧急故障事件的情况下, 难以及时应对。此外, 由于检修制度不够完善, 且执行不严格, 进一步降低了对于电力系统的故障和风险预估, 严重影响危及事故的处理能力。

2.4 接地故障

电力系统如果用电不当, 会造成严重的电气火灾, 且大多数此类问题的起因在于接地故障。例如, 接地故障体现为有些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线, 其对地电压出现异常, 故障电压成为了危险源, 如果接触到了电火花、电弧, 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另外, 如果在维修过程中, 人为保护措施不当等, 都可能引发接地火灾, 甚至爆炸。

2.5 信息与通信系统问题

信息通信系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失控, 无法自我保护、信息传输堵塞等方面。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线路潮流、母线电压以及主设备的运行情况等, 都是重要信息, 如果在通信上发生问题, 运行人员将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系统运行问题。加之错误信息的干扰, 还可能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判断, 采取错误的应对措施。此外, 还可能导致系统各级的运行人员, 彼此之间难以及时联系, 接收不到上级指令, 进一步恶化了电力事故, 带来严重的后果。

3 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分析

3.1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条件

以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为基础, 保障大电网能够维持安全经济的运行状态, 使各种数据和信息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系统的安全运行创造优良条件, 建立现代化的电力系统整体框架 (见图1) 。

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条件, 应当以功率平衡约束方程来描述, 即等式约束条件, 其中包括系统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平衡。

式中:PGi、QGi为电源的有功与无功功率;PLj、QLj为负荷的有功、无功功率;ΔPs、ΔQs为有功、无功总损耗。

电力系统的运行约束条件则, 属于一种不等式约束条件, 其中包括:节点电压约束、发电机有功约束、无功约束、线路潮流约束。

式中:Ui、Uimin、Uimax为母线电压的上限、下限;PGi、PGimin、PGimax为发电机的有功出力与其上、下限;QGi、QGimin、QGimax为发电机无功出力及其上、下限;Sij、Sijmin、Sijmax为线路ij的功率潮流及其上、下限。

3.2 故障预测

故障预测的主要依据, 是前期所采集的大量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 建立预测模型, 从而获得相关的预测参数, 借此即可预测电力系统的故障、负荷量等, 进而指导相关人员针对系统出现的故障问题采取合理的保护、维修措施。另外, 由于电力系统网络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如果对局部故障处理不妥, 将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 导致关键原件断开。由此可见, 为了有效控制故障的延伸与扩张, 对于系统中局部和细节方面故障可能产生的连锁故障反应, 进行预测分析工作至关重要。

3.3 故障分析

3.3.1 故障录波与监视分析系统

对于电网的运行故障分析, 主要是利用故障录波和监视分析系统来进行的, 主要记录由于短路、系统扰动、频率震荡以及电压巨幅波动等情况, 所导致的系统电压、电流值, 有功、无功, 系统频率等出现的巨大变化。例如, 在供电线路出现故障问题时, 该分析系统的对应模块可以有针对性地沿着线路运行进行相关数据的连续采集, 并保存在事故发生前后所出现的数据, 作为故障录波信息, 然后通过分析系统, 对其进行存储、上传和分析处理, 从而大大缩短故障的处理时间。

3.3.2 输电线路行波测距系统

如果是输电线路出现故障, 通常会在出现短路的故障点, 向两端产生暂态行波, 而暂态行波在进行传输时, 会遭遇因故障而引发的不均匀介质, 从而出现反射、折射现象, 根据该原理, 即可定位线路的故障点。

3.3.3 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

配电网中常见的故障为单相接地故障, 在出现该故障时, 电路会变小, 此时如果对其进行处理, 可以先不要立即停电, 而是利用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 及时迅速地找到接地线路, 从而加强供电的可靠性。

3.4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方法

3.4.1 运用数据库技术

运用数据仓库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地利用采集到的大量电力系统相关数据。该数据库以一定的方式, 将信息储存起来, 为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合冗余度较小, 应用程序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数据库是信息工厂的核心, 能够为数据集市, 提供重要的数据输入和挖掘功能。

在电力系统建立初期,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中的控制装置进行单一控制, 后逐渐向多控制、区域控制的方向发展, 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起到预防故障的作用。

电力系统中, 有些数据是隐藏在大量不完全的随机数据中, 因此属于是一种潜在的信息和知识, 如果能够将这些数据挖掘出来, 并灵活运用, 将会发挥更多的价值。因此, 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在大型数据库中, 寻找故障的预测性信息, 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数据分析, 降低偏差。

3.4.2 完善相关法律机制

政府部门应当发挥自身作用, 加大对电力企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采取依法管理、调度的措施, 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用电群众之间, 建立纽带联系, 从而达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共识, 加强保护意识, 对相关法律的执行进行维护。完善电力系统用电协议, 提高对于电力系统故障、风险的预估,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3.4.3 加强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

电力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 应当及时汇报给上级领导, 而领导者或管理部门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因此, 监督部门需要重视监督工作, 加大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监督。

一般来说, 电力系统的内部应当统一进行管理和调度, 以解决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运行操作失误、事故、人员配合问题等, 以维持内部系统运转的流畅。为了保证调度顺畅, 则需要做好对用电负荷、安全稳定、管理分析等方面的预测工作, 提高管理的水平, 还可以对调度范围进行划分, 形成具有准确性、稳定性的电量备用系统圈, 调转、调频、调压系统圈。

3.4.4 提高技术水平

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吸取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 通过对管理办法、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合理调整, 引进新型科学技术与设备, 加强对系统设备的维护工作, 从而达到优化电力系统的目的。电力系统应当完善相关装置, 提高技术水平, 例如采用先进安全的自动化设备, 来替代老旧设备, 更新电力的运行、管理系统, 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 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以及故障诊断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3.4.5 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电力系统中, 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将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安全。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提高自身能力, 参加相关的培训, 通过严格考核、获得证书后, 持证上岗。除了技术水平的认可, 工作人员还应当具备职业道德、组织纪律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企业则应当定期组织活动, 为员工提供提升自我的机会与空间, 同时注意普及电力的法律法规知识, 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提供保障。

4 结语

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此, 必须积极完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条件, 做好故障预测、分析, 加强对电力系统的实施监控, 令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透明化, 易于控制, 进而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劲, 宋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研究及防护方案[J].科技创业家, 2011:67~68.

[2]贾红琴, 孙育甲.基于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策略[J].甘肃科技, 2013, 29 (2) :37~39.

[3]舒印彪, 汤涌, 孙华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25) :2~8.

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分析 第8篇

电力调度运行, 指的是技术人员, 根据电网输送电的状况和设备的工作负荷等, 以及各种设备线路等反馈到控制系统的信息, 对电网进行调节控制, 使电网更为高效合理地运行。电力调度是电网系统平稳运转的保证, 如果调度不合理, 或者调度中操作不正确, 就有可能给电力网络带来巨大的损害, 严重威胁系统安全。

1 我国当前电力调度的基本情况

电力的供应, 与工业生产和居民的用电紧密相关, 是影响到国家社会和谐的大事。所以, 对电力的调度, 需要国家对其进行统一的控制。电力调度的最高组织是国家层面的调度机构, 之下在不同地区还设立有不同级别的专门的调度中心, 主管电网运行的调度控制。技术人员对电力实施调度需要专业的调度控制软件, 2000年开始国内开始建设DMIS电力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如今新一代电力调度管理系统OMS已推广至大部分地区, 并在县级地区进行推广建立以提高电力调配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2 电力调度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2.1 电网调度中人员风险因素

电网规模的扩大和运行方式的复杂化, 使电网调度操作过程面临的不确定性相较之前有了大幅的增加。虽然电网智能化控制水平也相应提高, 但是仍未实现控制系统的高度智能, 在控制操作方面仍需要调度人员基于对电网的熟识度做出经验性判断。虽然电气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已逐步细化与清晰, 系统的智能化相对先进, 但是电气操作中因人员因素而导致的事故仍时有发生。

在实际电网调度操作中, 人员因素可从两方面来考虑, 即, 历史的人员因素和实时的人员因素。其中, 历史的人员因素反映的是非实时的情况, 具体包括上岗时间、技能水平、责任心和历史失误率等;实时的人员因素主要反映的是调度操作当事人所面临的一些情况, 如本次操作任务的强度、操作的时间段、工作人员疲劳度和心理情绪等。综合这两方面对人员风险因素进行建模, 能够较为全面地体现人的本身素质以及当前调度操作的实况。

2.2 输变电设备风险

今后的电力需求只会越来越大的, 并且在实际生活中, 经常出现的状况是求大于供, 并且在夏季这种用电高峰期时最容易出现的是供电设备的超负荷运行, 这对设备是一种损耗, 并且设备的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也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现有的供电设备还不能很好的满足用电高峰时期的电力需求, 在夏天高峰时段有时会限制一些工业电力的输送来满足生活用电。虽然进行了合理的调度, 但是供应生活用电的相关输送设备却一直没有停止工作过, 长时间的运行势必会对其寿命以及使用安全造成影响。

3 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3.1 加强调度员安全意识建设, 规范其安全操作

(1) 强化交接班制度。在进行交接时, 交接人员一定要在仔细检查前任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后才能进行交接。如果存在着本应该完成的工作而未完成的, 应该做出明确的记录, 将工作中的责任具体到个人, 并且应当在规定交接时间之前就要检查完毕。当有特殊原因造成工作未按计划完成的问题时, 应该及时向接班人员说明情况, 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这样的交接班制度有利于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 规范调度操作命令。满足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是调度员在实际进行电力调度中的基本目标, 但是在这之前, 保证安全才是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扎实的完成每一项基础操作, 电力无小事, 要知道任何一项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细节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轻则造成经济损失, 重则关乎人命。

(3) 要做好各种资料的备注与更新补充, 保证控制系统的性能良好, 并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3.2 加强技术培训, 进一步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

虽然调度系统的自动操控与智能决策能力逐渐增强, 对电力网络的调度也更加合理、快捷, 体现出了巨大的技术优势, 但是现阶段的调控系统, 仍然无法实现无人值守, 对于一些紧急状况的判断, 还需要由技术人员手动的对系统进行调度控制。因此调度控制智能化的发展, 不意味着技术人员可以降低对自身的要求, 反而要更进一步的增强对自身素质的锻炼, 使自身的调度操作能够满足现代化高智能调度工作的要求。调度技术人员, 除了要熟练掌握基础的电网系统图、设备工作原理、常见故障的处理方式之外, 还要提高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熟悉与应用水平, 能够借助新型的高科技的控制系统, 帮助自己分析事故的发生原因, 快速解决系统故障;能够熟悉控制系统中的每一个参数, 从而与自身丰富的调度经验相结合, 实现人机的完美结合。强化技术培训, 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 还能使其在调度时做到心中有数, 即使出现意外状况, 也能够妥善应对。

3.3 增强调度员事故处理能力, 促进电力调度安全运行

调度员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调度控制上, 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应对突发事故的正确处置上, 这就要求调度员不但要技术过硬, 而且心理承受能力要足够强, 能够在危及关头不慌不乱, 准确、果断的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增强调度员解决事故的能力, 就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 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对各种事故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解决方法做到了然于胸, 而且针对每种事故都有详细的、切实可行的预案, 防患于未然, 并且能够在日常做好事故的演练,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对预案进行完善。

第二, 调度人员要对电网运行状况以及设备性能等有充分的了解, 对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有着清楚的认识。要能够在每天的工作中, 都对电网调度的安全进行思考, 对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总结, 便于事故发生时的迅速处置。

第三, 要熟悉事故处理的规范与流程, 在事故发生时能够不自乱阵脚, 严格依据规范进行事故的解决。不能盲目随意的进行处置, 防止错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此生事故。

3.4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检修方案制定

要保证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 就要将安全责任进行细分, 并制定一整套针对可能发生问题的设备检查方案, 从而通过这种突出的检修和排查, 从事故的源头上杜绝可能发生的事故危害, 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体系, 确保在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做到权责分明。对线路与设备的检查, 不能盲目随意的进行, 而要做好规划, 形成定期的检修工作模式。

4 结束语

为了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 减少非计划停电等问题, 进行合理的电力调度是十分必要的, 对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智能设备的辅助管理终归是有限的, 最终还是需要人力的把控才能保证电力调度安全管理顺利的开展和落实。针对现存的一些安全管理漏洞, 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谌安娜.电力调度运行中的调度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J].工业b, 2015 (11) :209.

[2]瞿海燕.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及控制[J].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4 (5) :250.

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 第9篇

一、电力通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简介

所谓电力系统可靠性, 也就是电力系统根据能够接受的质量标准、所需数据等持续不断的为用户提供电力、电量的能力的量度。因此, 电力系统可靠性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充裕性, 二是安全性, 其内容包括发电系统、供电系统以及输电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可靠性。电力通信系统作为可以完全满足电力生产、运行以及管理要求的系统, 是建立在电力系统内部的专用通信体系, 因此它具备通信系统、电力系统两方面的特点。不过从电力通信系统自身来看, 它具有通信网的基本特点, 因此也属于通信系统, 由于电力通信系统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电力系统, 所以它是基于电力环境下构建的通信网络。关于电力通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问题的研究, 需要结合通信网可靠性、电力系统可靠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分析。

首先, 从通信网可靠性方面进行分析, 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概念则是其在实际不间断运行过程中, 确保电力系统可以正常通信的能力。此定义中, 电力系统为使用者, 且电力通信系统的运行目的便是为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提供可靠的通信网络。其次, 因为电力系统的内容属于电力网络, 可以运用一般网络的研究方法。从电力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 通信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定义则是电力通信系统能够根据通信服务质量标准、需求等持续不断的为电力系统提供通信服务的量度。

比较以上两个内容, 概念一中的实际不间断运行和概念二中的持续不断含义一样, 且概念一中的正常通信能力和概念二中的通信服务质量标准、需求等含义相近, 概念一中正常通信能力和通信服务量度含义基本一致。综上所述, 不管从电力用户可靠性概念出发, 还是从通信网可靠性概念出发, 两者的结果都有高度一致性, 因此可以继续用概念一进行分析。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均为网络实体, 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 在服务内容上有所区别。在广义上看, 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是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内容, 因此, 需要结合电力系统的通信需求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电力通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因素及研究方法

1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

对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不好而引起的故障问题, 只有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通信网络的运行服务质量, 才能在根本上实现电力通信系统的要求, 继而使电网可以更加稳定、安全的运行。电力通信系统是整体网络, 受长时间运行及环境的影响, 容易使通信节点、链路性能等逐渐降低, 当电力通信系统被破坏或者出现故障后, 通信节点的性能便会急剧下降, 出现节点失效、数据网络拥堵、业务中断或者网络连通率降低等问题。受电网调度机构、发电厂分布以及变电站分布等内容的影响, 电力通信系统成为了十分复杂的网络结构, 对其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表1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电力通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

2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方法

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及服务质量, 并在前期设计、工程实践及维护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的总结。图1通过分析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工程的因果关系, 对其内在及外延原因进行了概括。

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研究, 需要对其业务、网络、设备、系统、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由于通信网可靠性工程是循环上升的过程,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更好的提高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具体研究过程如图2所示。

三、电力通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管理内容

要想使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有所提高, 除了在工程开始前进行大量实验, 还要在工程进行中将有关工作彻底落实。电力系统通信部门做好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时, 基于电网运行条件下, 通信系统根据服务标准解决相关问题, 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关于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或者维护管理等, 具体见表2。

网络运行者是对网络展开管理的实践者, 因此, 对通信网进行可靠性管理需要体现在通信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 具体的管理目标也比较多, 比如设计过程中要有相应的可靠性要求及目标内容;建设网络的过程中要确保可靠性措施得以落实;维护管理过程中要以提高网络可靠性水平为准。要想使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不断提高, 就要根据相关要求, 对通信系统进行可靠性管理, 通过建立可靠性反馈机制, 能够构建完整的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管理体系, 从而对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跟踪, 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除此之外, 电力通信运行部门还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下面几个问题上:一是电网对通信系统的要求。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电网存在密切关系。通信系统是否可靠, 首先要看它是否能够满足电网用户的需求, 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电网用户对通信可靠性的需求, 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通信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二是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水平。电力通信运行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水平, 并用有效方法反映出网络运行状态, 以便更好的对网络运行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三是故障规律。要很好的解决通信故障, 就需要对通信系统故障规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某些故障发生的比较少, 但还是要对其故障原因、解决方法等进行总结, 以便为故障的再次出现提供借鉴。四是设备的维护制度。要使通信设备或者网络可以更加可靠的运行, 就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对于不同的设备或者系统而言, 也需要有相应的维护制度。五是可靠性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因此对于可靠性良好的通信网而言, 要及时采取多种可靠性措施。

综上所述, 要提高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水平, 就要在基于实地研究的基础上, 使通信管理部分对电力系统通信问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并进行故障研究与故障排查。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管理, 就要立足于提高电力设备系统的可靠性这一目标, 对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系统等进行完善。不仅要避免工作环境中电磁干扰对设备带来的影响, 还要对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进行定期维护。对于系统设计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 若系统难以跟上设备运行情况, 就要更新设备。此外, 还要将电力服务质量作为评价电力通信可靠性的直接因素。

结语

电力系统的发展, 使电力通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问题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因此, 要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只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更新技术、更新设备, 才能更好的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 确保电力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杰.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34) .

[2]蒲敏.关于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电子世界, 2014 (15) .

[3]乔熙彭.电力通信设备可靠性重要度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 2014.

[4]陈守勤.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 2013 (06) .

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 第10篇

1 研究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量日益增大。庞大的电力需求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 同时也是挑战。作为电网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电力调度工作的开展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 任何安全风险管理环节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电力调度事故的发生, 降低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从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分析, 所谓“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从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来划分电力调度中的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 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中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然后制订有效的措施来阻止安全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以提高电力调度的效率和电网的安全运行。此外, 执行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是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这也需要在调度安全风险防范策略中有所体现。由于电力调度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调度人员应及时、有效地发布调度指令, 遇到事故问题时, 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故问题的扩大化。

2 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分析

2.1 内部风险

当前, 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内部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调度运行中线路、变压器和开关设备产生的故障风险, 由断路、短路引发的保护监控系统误操控风险和监控保护不到位引发的系统堵塞风险等。此外, 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也有重大影响, 这些是安全风险中所难预估的因素。针对自然灾害造成的调度故障, 只能通过抢修来尽快恢复电网运行, 以此降低故障损失。

2.2 人为风险

电力调度运行中的人为风险主要有: (1) 因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欠缺, 在接替和轮班过程中, 时常发生误操作问题, 加上人员调度指令发布不明、指令内容不够清晰, 造成电力调度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2) 面对烦琐的调度工作, 调度人员极易产生心理疲劳, 进而导致调度误操作。 (3) 一些人员在发布调度指令时仅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 并未与实际调度情况相结合, 缺乏准确的故障判断能力, 这也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调度风险问题。 (4) 误送电也是现阶段影响电力调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造成误送电的原因主要有工作流程和范围不够清晰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

电力调度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 电力调度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为操作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是现阶段保证电力调度运行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 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和专业技能的欠缺, 操作人员在执行各项工序时经常出现不清楚流程和工序的问题, 从而导致误操作。这对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2.3 体制风险

管理工作不到位和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当前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调度执行人员对调度安全的理解不够深入、安全意识淡薄、对制度的执行不够规范, 这些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 如果检修工作缺乏计划性, 会加大人员的工作量, 并使调度工作无章可循。在电力调度过程中, 各个电力调度环节环环相扣, 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可见, 调度体制的完善是保障电网调度运行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3 电力调度运行中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减少电力调度过程中的操作失误

电力调度中的操作失误大都是因人员缺乏规范化操作和责任意识而导致的, 这就需要从电力调度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入手, 定期开展必要的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既包括调度技能和基础知识, 又包括各种调度管理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 要定期抽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有效避免由不良习惯导致的违规操作和安全事故。

完善工作票的审核与签收制度。针对电力调度中工作票的审核, 需要检查工作票中的内容、时间和设备命名等。只有通过审核的工作票, 才能予以验收;对于与规定不符的工作票, 要拒绝验收。工作票退回后, 需要按照要求重新填写。

做好调度操作指令票的预令工作。针对与规定相符的工作任务, 需要提前书写和预发操作票。预发时, 操作人员要核对操作项目, 明确预发调令的基本要求。

3.2 防范电力调度中的安全事故

3.2.1 防范调度现场安全事故

在现场电力调度工作中, 需要依据具体的负荷、气温变化和调度需求来分析设备的安全隐患, 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的针对性。如果遇到特殊情况, 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3.2.2 重视对调度运行方式的选择

调度操作人员可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来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及时掌握实际供电情况。针对保安系统供电和大型工厂供电等一些特殊供电领域, 如果出现供电中止问题, 就需尽快采取措施恢复供电。

3.3 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电力调度工作中, 安全风险培训是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并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电力调度理念,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网故障分析和处理的有效性。对此, 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多举办相关讲座, 鼓励员工积极参加, 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增加他们对电力调度运行设备的认识。

3.4 突出技术投入的必要性

由于电力调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大型电气设备的应用, 因此制订设备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能够提高设备的运行性能, 弥补现有调度设备的不足。设备质量是购买电力设备时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 购买设备后, 需要营造良好的技术应用环境, 定期检修和维护新设备, 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电力调度工作中的安全风险。此外, 加大对电力设备的投入, 可为电力调度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基础。电力调度安全生产工作申请流程如图2所示。

3.5 以完善的管理制度规避风险

除了有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外, 完善管理制度也非常重要, 这是保障电力调度运行安全的基本前提。完善管理制度的目的之一是合理约束调度人员的行为, 这与电力调度风险防范密切相关。而要完善管理制度, 就要与现场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 及时排查电力调度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杜绝这些隐患对电力调度工作造成影响。风险规避需要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通力配合, 在制度指导下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这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电力调度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有序供应的核心工作。对电力调度安全风险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对于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对此, 相关电力调度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增强工作责任感, 减少人为失误, 做好调度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 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提高调度工作能力, 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

摘要:在实际的电力调度运行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问题, 安全风险较大。因此, 结合实例详细分析了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以期为有关的供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调度,调度安全,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建敏.刍议电力调度运行中的调度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J].消费电子, 2014 (20) .

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配电网 安全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36-01

1 电力系统运行现状及配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1.1 电力系统的运行现状

由于电力系统的规模较大,加之涉及的范围较广,致使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系统设计、规划、运行等。一旦系统出现问题,不但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而且还会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所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尤为重要。从目前的总体情况上看,电力系统在运行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安全控制。因为影响系统运行的因素较多,致使技术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预测,由此很难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系统安全运行。(2)设备方面。国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对电力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一些陈旧老化的设备仍在运行,从而使得系统的安全运行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系统原有的问题和不足也获得了解决和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配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在电力系统当中,配电网肩负着分配电能的重要使命,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供电质量。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因配网故障引起的停电事故占所有事故的80%左右,鉴于此,必须对配网的安全运行予以足够的重视。配网作为连接供电系统与电力用户的传输设施,其一旦出现故障,会对用户正常使用电能造成影响。虽然电力部门在近些年来不断加大了配网的建设力度,使配网的供电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配网中涉及的环节较多,加之运行管理等方面尚存一些问题,影响了配网的安全运行。

2 配电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防雷设计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配电网结构布局以放射式网状结构为主,这种布局设计虽然能够保证配电网供电半径满足用户需要,但是却也存在着线路互代能力弱、运行可靠性差的缺陷,甚至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由单辐射线路组成的配电网络,一旦配电线路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就会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有些地区的配电网在防雷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当雷雨季节到来时,经常会发生配变被击穿的事故,由此会导致配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还有可能引起大面积停电,所以加强配网的防雷设计尤为必要。

2.2 运维不到位

受配电网结构不完善的影响,大部分用户没有备用电源,不利于配网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运维人员没有定期对配电网上的断路器、高压熔断器、配电变压器等设备进行试验和检修,使得配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配电网检修与维护工作以被动的故障抢修为主,使得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存在的一些缺陷难以被及时发现,导致配电网络带病运行,降低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环境因素

架空配电线路多数位于道路两侧或是绿化带之上,从而使得线路与树木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如果为了配网安全将树木全部砍伐,会对城市绿化造成影响,而树木的存在又会威胁配网的运行安全。尤其是在风雨天气中,很容易造成配网频繁跳闸,进而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同时,一些建筑工程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搭设脚手架,一旦施工人员马虎大意,便可能碰触到正在运行配电网,这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引起线路损坏,严重影响了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4 非故障因素

这里所指的非故障因素主要包括电网改扩建、计划检修停电等情况,这些都会对配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影响。在配电线路或变电站改造以及检修的过程中,需要配网停电配合才能正常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网的安全性。

3 电力系统配电网络安全运行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配网的抗雷击能力

在配网的实际运行中,应提高配电线路的抗雷击能力,避免因雷击而引起安全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安装避雷器;(2)提升线路绝缘水平;(3)设置并联保护间隙。

3.2 强化配网检修与维护

配网检修与维护是保障配电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为此运维人员必须做好配网检修与维护工作,将配网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作为检修和养护重点,提高配网供电的安全性。在检修与维护工作中,不仅要坚持传统的定期检修,更要加强状态检修系统的建设,重视对变压器、接地电阻等各种配电网设备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升检修管理效率。在具体操作中,运维人员需要根据状态检修提供的设备运行监控信息开展检修与维护工作,及时解决配网运行存在问题,并对配电设备进行优化管理,确保配电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3 合理运用安全技术

在设计和建设配电网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设备和科学的安全技术,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完全性。通过合理运用安全技术,使配电网能够对运行中出现的事故作出正确反应,缩短事故反应时间,并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隔离故障部分,使故障部分不会影响非故障部分的正常供电,从而减轻配电网故障检修对用户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配电网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配电网的具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方案,使安全防护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此外,还要将信息管理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配电网的安全防护管理系统中,降低配电网安全管理难度和运维成本,促使配电网管理向智能化、综合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4 优化网架结构

在电网建设与配网改造过程中,应确保每个变电站拥有两个电源点供电,使部分变电站形成环网结构,增加变电站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要在配网线路上逐步增加线路分段开关和联络线路回数,提高配网的互联互供能力,缩小运维检修和运行故障情况下的停电范围。在不同变电站的干线末端设置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并在每条主线中用隔离开关和真空断路器进行分段,形成环网结构,对传统的放射式网状配电网结构进行优化。

4 结论

总而言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运行安全、稳定与否关系重大。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配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必须针对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以此来确保配电网的正常运行,这不但有助于供电可靠性的提高,而且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为化.基于风险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与预防控制[D].浙江大学,2007.

[2]王红印.张明亮.孙素琴等.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4级梯度预警预控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19):20-24.

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 第12篇

1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管理

(1) 运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 应该将安全管理工作当做是日常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来对待, 因此在工作中, 应该根据当年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维护, 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目标得以顺利的实现, 此外, 还要对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这样就能很好的减少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同时还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 确保安全管理目标能够得以完成。 (2)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想更好的保证安全生产的效果,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尽快的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同时还要保证其落实的效果和水平。将这一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在实行该制度的过程中, 安全责任人一定要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对生产环节予以控制和及时的调整。同时还要亲自到现场去指导技术人员进行实际的操作, 在实际的工作中, 必须要对所有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一定时期之内对站内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而在分析中及时发现问题, 并找出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办法,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安全生产考核提供良好的条件。 (3)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状态管理规范。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一些是自然因素, 有一些是人为因素, 设备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 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变电站运行的质量和运行的安全都受到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 变电站一定要有一些相对合理的应对措施, 这样才能保证变电运行的质量和安全。 (4)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工作要求。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同时和电力用户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 所以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消防管理的质量就成为工作中需要着重控制的一个内容。在变电站内, 一定要有比较多的消防设备, 此外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也一定要对消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在实际的工作中, 还要定期组织消防的讲座和演戏,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变电站自身的稳定和安全。

2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管理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自身的运行质量,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 一定要对变电运行采区有效的管理措施, 避免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用电事故,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保证电力变电运行的质量和安全, 促进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 (1) 加强值班制度的管理。变电站值班制度通常都是在监控中心或者是操作组当中, 因此, 针对这些员工一定要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 这样其就能够更好的去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性能,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证工作人员在岗期间运行、维护和管理等都能符合工作的需要。此外, 值班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详细的记录下来, 操作过程中的电话一定要录音,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发现其在运行中所出现的故障情况, 同时针对故障还要进行有效的处理, 从而使得变电运行更具安全性。 (2)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按照交接班的时间来操作, 交接班的时候, 所有的人员都要参加, 在对设备检查, 保证其不会出现问题的时候, 交换双方要对值班记录进行签字确认。 (3) 认真执行检查制度。一般情况下, 值班人员一定要定期的使用监控系统对变电站进行及时的巡视, 如果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 要增加巡视的频率。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 不需要对其进行巡视, 但是在事故处理完全结束之后, 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巡视, 巡视的过程中也要做好记录工作。 (4) 认真执行分析制度。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监控中心和操作的班组进行有效的管理, 同时还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分析, 每个季度都应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在分析工作中, 主要是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着重考虑, 月度分析一定要准时, 不可以疏忽, 专题的分析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还要将所有的成员都聚集在一起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及时的找出其问题, 从而也更好的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5) 认真执行定期试验制度。变电站当中的设备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试验和检查, 同时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 这样就可以保证其一直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当中。

3 设备的维护管理

(1) 设备定期维护工作。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种技术资料进行整理, 同时还要按照季节的特征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 与此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维护。 (2) 设备评价工作的组织。在评价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参考国家和企业自身的规定和标准, 确立一个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同时还要积极的去开展设备评价活动, 在这一基础上, 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制度, 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设备评价工作。 (3) 监控中心应建立设备缺陷记录。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监控中心在运行的过程中, 操作的时候应该建立设备缺陷记录系统, 如果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发现了设备存在缺陷或者是不足, 就应该对其进行记录, 缺陷解决之后应该在记录簿上消除。如果发现了突发性的缺陷之后, 监控中心一定要及时向调度员和本区域内部的领导汇报, 同时还要对缺陷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说明, 监控中心和操作小组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将设备存在的缺陷统计当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工作。

结语

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变电站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设备维护的过程中任务比较重, 所以设备也可能出现较多的故障, 因为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单调, 所以操作人员在思想上也容易对该工作不重视, 如果设备出现了故障, 就可能出现不可设想的后果, 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设备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充分的了解, 保证其运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常见的心理反应下一篇:财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