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范文

2024-08-16

农业园区范文(精选12篇)

农业园区 第1篇

总的来说,《意见》所指出的新农村的含义总的指向就是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从经济发展模式到基础设施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到新式农民的培养上,探求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最终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新农村的和谐局面。这一指导思想具体到每一个乡镇来说就是积极寻求一条脱离了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道路,努力探寻符合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将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发展新农业,开发农业旅游成为时下热点,下面就以开发玉田高效农业园区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国内外农业旅游的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情况

农业旅游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西班牙将通达性较好的城堡或者大农场进行改造后用以留宿过往的游客。此后法国的“工人菜园”、美国的观光农场、日本的务农旅游等相继出现。据法国的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2/3的法国人选择国内度假,其中33%选择农业旅游[1]。法国的小旅店联合会统计,有44%的旅游者选择农业旅游。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显示,在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中,牧场和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5%。

海外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传统型观光农业;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度假型观光农业。

1.2 国内发展情况

我国现代乡村旅游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兴起,作为一种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新兴旅游形式,其开发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广阔。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随着发展势头迅猛的乡村旅游实践而发展起来的[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逐步步入城市社会,都市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园区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农业园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农业的空间组织单元,已经成为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载体和有效模式[7]。

那么我们的研究对象——玉田县,在党的政策较好的情况下,它有着怎样的优势,我们怎么样利用它的优势,如何开发,开发之后给我们的启示等等,我们带着这些思考,一起走进玉田。

2 玉田的基本情况

玉田县地处燕山余脉南麓与华北平原北部交界处,位于河北省东部,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中心地带,交通运输网较为发达。

截至2004年年底,玉田县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808.773 km,全县通公路行政村412个,占总量的55%。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省道唐通公路、玉新公路玉石公路、遵宝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为主框架,以大玉公路、香小公路、鸦丰公路、鸦板公路等县乡公路、村级公路为连接,交叉纵横、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使交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初步实现了缓解和基本适应。

3 从农业园区开发的视角对玉田总体开发的定位

玉田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现代物流业为渠道,休闲度假旅游业为龙头,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充分发挥如设施农业、旅游地产、度假休闲等衍生经济模式,并融入现代休闲、体验经济、旅游地产、佛教文化等多元要素,通过开发建设科技农业产业带、林业产业化观光带、新农村示范小镇、玉石谷休闲度假区、露营地、玉田丽舍佛教养生区、物流服务中心区、配套综合服务区八大功能区,形成兼具休闲度假、生态体验、商务会议、朝拜观光、养生疗养、配套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性示范区,与此同时,将项目开发区建设成为河北最大的露营基地、华北地区首个热气球活动基地、世界知名的麦田大地艺术地。针对中高端消费市场,接轨国际化开发思路,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河北综合服务开发区的领航者。

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结合地域文化,建设旅游型小城镇,升级农村功能,使其成为具备景观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和游憩功能的玉田旅游综合区域开发区,为中国旅游小镇及新农村创新树立典范;充分把握休闲度假与商务旅游两大发展趋势,打造以佛教养生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和田园风光为亮点的商务旅游,领跑京津唐地区旅游发展的新风尚。

4 结合国内外经验分析玉田开发的可行性

4.1 在政策实施意义上

玉田建设思路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创新性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是具备了高度战略发展眼光的地方发展纲要,产业的结合和相互扶持,新型服务业综合体系的建造,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该领域的前沿。政策的革新是制度革新的基本保障,玉田县该项目的制定和实施高处着眼,低处着手,兼顾了长远发展与当前发展,在项目前景和可执行性上实现了良好的结合,对于此类小城镇发展的策略具备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指导意义。

4.2 在生态长远发展上

建设旅游休闲带动下的农业产业化新区,无论是旅游者到此观光度假,还是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开发,都是对当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4.3 在社会福利水平上

该项目是基于玉田县玉田镇和郭家屯乡的农业资源,立足本地农民利益,在党的新农村政策指引下产生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在这样时代背景的呼唤下,一个国家新农村创新典范、河北省市重点旅游度假项目、唐山市田园商务活动基地呼之欲出,该项目的建立对于本地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4.4 在壮大国民经济上

从政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的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等多个角度总和分析,该项目有利于树立先进的政府管理经验,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重组和升级,有利于推进地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居民的综合福利水平和复合感受体验,更有利于发展和振兴当地的经济,促进玉田地区乃至于整个唐山市区经济的一次飞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本项目可行。

5 玉田开发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具体到玉田地区的资源特质,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和支撑,现代物流业为渠道和手段,兼以旅游业为龙头和增长点的现代综合服务产业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无疑是振兴地方经济,提高本地综合实力的新城镇建设之路。依托于以上三个产业基础从而形成的设施农业、旅游房地产、度假休闲旅游、物流产业四种经济形态,结合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小农经济向产业化经济,单一产业发展到综合配套的一次飞跃。

我国当今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上车睡觉、下车照相”的初级观光游热潮后,从21世纪初开始,渐渐体现了“体验经济”的特色,亦即注重体验的唯一性、服务的个性化,追求自身感受的满足,以追求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畅爽”体验为最大目标。在这样的趋势推动之下,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掀起另一个消费狂潮。

而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休假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之后,公民可支配的休闲时间较之以往有了质的飞跃,这对于位于大型城市周边的农业小城镇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只要能够充分实现本土资源的个性化,迎合寻求刺激和新鲜体验的白领消费市场,打造品牌度假区,就能够实现本土服务业的升级和转型,从而为地方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Jane Jacobs.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Random House Inc,2004.

[2]雷广海,方斌,刘友兆,等.发展中的现代农业园区用地思路与对策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94-97.

[3]姜蕾,王树进.地震灾区重建中的农业园区规划原则与思路[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5-7.

[4]王兆礼,曾乐春.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3):64-69.

[5]宋瑞.浅论休闲经济[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39-43.

[6]郑胜华.中国发展休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47.

[7]张其怡,罗征,李继承,等.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1):19-21.

农业园区工作汇报 第2篇

尊敬的谭区长及各位领导、同志们:

兴隆镇地处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心地带,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区位优势。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镇已拟定以“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宜居宜游新兴隆”建设为目标,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富民、工业强镇、宜居兴镇”四大战略,锁定“乡村旅游名镇、经济实力强镇、宜居宜业新镇”三大目标,走民生导向的发展路子。围绕全区发展思路和目标,依托兴隆镇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生态型、科技型都市农业,将城郊特色的生态农业融入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地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重点建设任务

1、加快交通环线建设。投资2000万元,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区园区循环道路(金花—永福龙川江沿线公路)10公里油化改造升级,预计6月份启动建设。

2、“五个千亩产业园”项目。分别为金星居委和金禾村的“1000亩花卉苗木基地”、金花村的“1000亩荷花莲藕基地”、永福村的“1000亩优质蔬菜瓜果采摘园”及“1000亩雷竹基地”、金星居委的“1000亩稻鳅养殖基地”。

雷竹基地由南川区轩瑞有限责任公司承包,已于今年1月进场,2月种植已经完成。花卉苗木基地的栽植已经全部完成。蔬 1

菜、瓜果基地已初具规模,主要栽植品种为葡萄、枇杷、食用生态菌。

3、“中国台商现代精品农业园”项目。我镇意与台商联合在未来两三年内打造占地2万亩台湾精品农业园区,主要种植九品莲花、台湾香米、阿里山茶和台湾水果。今年上半年主要完成试验试种任务,在金花村栽植20亩九品莲花、金禾村栽植18亩的台湾有机米进行试验示范,试种成功后将着力打造金花村为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台湾风情度假村。除此之外,还将配套完成老木沟水库休闲养生旅游地产开发,努力建设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示范项目。

4、“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我们将投资100万元,巩固发展2.4万亩优质稻,在金花村发展一个1500亩高产优质示范片,500亩的机耕机稻现场。还要发展食用菌100亩,出栏生猪4万头,发展200亩中药材栽培,发展规模以上种养殖户10户。

5、“乡村旅游环线”项目。我们将与其他乡镇合力打造“大观-木凉-兴隆-天星”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环线,积极推进旅游地产开发,在已经完成的6家星级农家乐基础上,年内增加至18家星级农家乐,大力开展我镇乡村旅游产业。

6、南川土鸡兴隆养鸡场在金禾村已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占地约50亩,年出鸡苗1000万羽,力争打造全国种鸡养殖示范基地。

7、水利工程建设。我镇在金星8社投资1100万元,租地

10亩,投资800万元建设兴隆水厂。投资500万元建设兴隆污水处理厂,力争在6月份建成投用。

8、森林工程建设。完成荒山、庭院造林3000亩,实施道路绿化1200亩,新植笋竹1500亩,改造低产茶叶500亩,新扩茶叶面积200亩;建设金禾村、三和村2个“绿色村庄”,积极创建“森林生态小城镇”。

9、林业产业建设。我镇目前主要以春季植树、补植、荒山绿化为主,在兴南路、兴木路、南太路、河带路分别进行补植,补栽在金花村、金禾村,2月份栽植了楠竹1000亩,荒山绿化计划完成1000亩。

二、重点工作措施

1、加强项目策划。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0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抓住加发展的重大机遇,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策划包装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集镇建设、旅游地产等20个重点招商项目。

2、强化对上争取。抓住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对接国家投资政策,全面加强对上争取,全年争取专项资金高于上年水平。

3、强化招商引资。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借助生态农业示范区平台,开展项目推介,吸引有实力的开发企业落户兴隆,力争在重大招商项目上实现突破。

4、落实项目建设责任。每一个建设项目、招商项目落实一名责任领导,分头抓好落实。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生态农业投入不足,公共基础设施欠缺,城郊结合部土地流转成本较高,所以对“三资”投入的吸引力不够。

2、生态农业的规模和档次离预期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的打算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兴隆镇生态农业园的有序开发。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实施规划招商,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要对进镇开发项目,按规划要求严格把关,杜绝零散重复开发项目。

2、制订政策体系,扶持生态农业发展壮大。生态农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通讯、水电供应等方面对生态农业发展实行较为优惠的扶持政策。

3、精心组织策划,加强农业旅游宣传推介工作。要帮助和引导企业做好都市农业旅游的对外整体促销,把我镇农业休闲观光开发纳入大旅游的框架中去策划宣传。

农业园区 第3篇

关键词:苏州市;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474-04

收稿日期:2013-10-0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1312808001Y);江苏省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编号:510204)。

作者简介:程培罡(1966—),男,江苏苏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Tel:(0512)66098606; E-mail:chengpg0512@163.com。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战略性调整阶段,农业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迫在眉睫,1996年江苏省科技厅启动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苏州市的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吴县市4个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苏州市首个国家级园区是成立于1998年的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的蘇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了顺应农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需求,苏州市启动了现代农业园区实践,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1],有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产业开发区、生态农业园区等类型。现代农业园区在加快推进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苏州农业园区的区化程度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相应课题组,对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本研究数据除另有说明外,均来自于课题组的调查。

1苏州农业园区化程度评价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截至2012年年底,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总数已有78个,总产值1 089 098万元,耕地面积4.11万hm2,水产养殖面积1.71万hm2(表1)。本研究从投入、产出两个层面,根据5个指标对苏州农业园区化程度作出初步简单判断。

,从产出结果来看,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近33%;从投入来看,农业园区的农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市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的45%;从耕地面积看,农业园区的耕地面积、水产养殖面积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水产养殖面积的18.47%、23.08%。也就是说农业园区以约20%的面积生产出了33%的总产值,这意味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平均产值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如果按面积来衡量,苏州农业园区的区化程度约为20%。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财政投入来看,投入到农业园区的财政资金仅占全市农林水事务财政预算支出的约10%,这意味农业园区的财政投入偏少。在未来几年,财政资金应逐步向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和倾斜,市(区)应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投向园区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并确保总量逐步增加。

投入占比(%)全市农业3 377 20026.020 022.257.41786 205农业园区1 089 09832.2511.678 144.884.1118.471.7123.0872 0699.17注:全市农业统计数据来自《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和《苏州统计年鉴》[3];园区统计数据来自相应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全市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耕地面积按园区总面积(不包括辐射区)减去水产养殖面积计算;全市农业财政投入是指市级财政预算中的农林水事务支出(万元);农业园区财政投入是指园区基础建设投资中政府投入的资金;全市农业与农业园区财政投入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但是不影响总体判断。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各市每年新建扩建1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各市(区)每年新建1~2个千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要求建设新园区,预计新增园区面积1.2万~1.3万hm2(按张家港市、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和吴江区每年新建666.7 hm2现代农业园区,除新区、工业园区和核心城区外,按其余各市、区每年新建 66.7~133.3 hm2 现代农业园区计算),“十二五”期末园区总面积(包括水产养殖面积)为7.53万~7.67万hm2,按面积计算的园区化程度约为25.4%~25.8%。

2农业园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1世纪以来,苏州市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13号)指出:加快推进苏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确保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央和江苏省赋予苏州市的崇高使命,也是苏州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更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4]。

农业园区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直接效应,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其本身就是区域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模式,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13号)中明确指出:加快园区化发展……使农业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4];(2)间接效应,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能够推动和引导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nlc202309020324

2.1现代农业园区对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直接贡献

所谓直接贡献是指现代农业园区本身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的贡献份额。本研究根据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就现代农业园区对苏州市农业现代化的直接贡献作出粗略判断,相应的指标体系见表2。表2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部分)

(%)权重56755565园区实现值15 782.5428.022 140.947438.90100.090.0089.50全市实现值7 590.069.219 396.006534.01(2010年)86.863.69(2010年)96.312015年的目标值21.225 000.007080.0090.090.0095.00注:全市农业统计数据来自《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和《苏州统计年鉴》[3];园区统计数据来自相应课题组的调查;2015年目标值来自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4];其他部分数据来源于2012年10月1日的《苏州日报》及2013两会提案议案《拓宽融资渠道 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撑》[5]。在《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单位面积总产值为粮食亩产(kg/667 m2),由于缺少该指标的统计值,因此用单位面积总产值(元/hm2)替代。

表2显示,苏州农业园区的单位面积总产值(元/hm2)约为全市平均单位面积总产值的2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全市“粮食单产”指标值,贡献度为31%。农业园区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比重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计算表明,农业园区对 “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比重” 指标的直接贡献率为4.7百分点[以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这个指标为例说明直接贡献率、贡献度的计算方法:1.先计算出剔除农业园区后的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园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园区化程度)/(1-园区化程度);2.直接贡献率=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剔除农业园区后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3.贡献度=直接贡献率/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100%。在计算过程中,园区化程度均按20%计算],贡献度为51.1%。农业园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2 140.94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 396.00元)近1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贡献度为3.5%。农业园区有39%的农户参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高出全市平均(34%)近5百分点。农业园区对“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指标直接贡献了1.26百分点,贡献度为3.7%。农业园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指标直接贡献了3.3百分点,贡献度为3.8%。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74%,高于当年全市水平(65%)近10百分点,对提高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起到了很大作用。计算表明,农业园区对农业现代化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直接贡献率为2.25百分点,贡献度为35%。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定个数高达639个,约占全市三品认定数(1 722)的1/3。据《苏州日报》(2012年10月1日)报道,农业园区被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已达到2015年的目标值,远高于全市平均值(63.69%),这直接拉高了农业现代化指标“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计算表明,农业园区对“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指标直接贡献了137百分点,贡献度为21.5%。

遗憾的是,园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89.5%,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6.31%),但是与2015年目标值的95%差距不大。其中可能原因有2个:一是在计算时,本研究采用的是简单算术平均;二是园区填写的问卷中,该指标数值缺失很多(21个)。因此89.5%的综合利用率很可能低估了农业园区实际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根据以上分析,农业园区对提高“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比重”“粮食单产”“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等4个现代化指标作用最为显著,贡献度接近20%或以上;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作用不是很显著,贡献度在3.5%左右。可能原因之一在于苏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整体水平(基数)比较高。

2.2现代农业园区对苏州农业现代化的间接贡献

由上述研究可知,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应用、对周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根据课题组调查,2012年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规模达10.3万hm2,辐射带动农户数1701万户(表3),培训农民87 463人次。2012年辐射带动区内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9 900.34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 396元)。在三新推广方面,苏州农业园区自建园以来累计推广应用新品种1 850个,推广应用新技术645项,其中2012年推广应用新品种 273个,推广应用新技术172项。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园区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农民培训、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成效显著,对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辐射带动、示范推动作用。表3现代农业园区对苏州市农业现代化的间接贡献

3农业园区对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的意义和贡献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萬亩”的实施意见》(苏府〔2012〕254号)。实施意见指出,力争用2~3年时间,确保农业“四个百万亩”落实到位,使总面积不低于27.37万hm2,其中优质水稻7.37万hm2,特色水产6.67万hm2,高效园艺6.67万hm2(含3.33万hm2蔬菜面积),生态林地6.67万hm2[6]。

nlc202309020324

3.1农业园区对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的意义

现代农业园区对于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包括农地资源的配置)取决于资源在各种用途中的比较效益。只有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才有可能建立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市场机制,而不是仅仅依赖行政推动。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就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现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改善农业的综合效益。

第二,保護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目的之一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苏州市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现代农业园区的特征和功能之一在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发挥系统整合功能,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废物、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第三,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全面提升农业“四个百万亩”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总而言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既是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有效举措,又是重要路径和工作抓手。《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集聚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着力建成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园区,巩固已建成的各级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推进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按规模化、生态化、科技化、产业化、合作化“五化”要求,建成一批千亩、万亩现代渔业园区[6]”。

3.2农业园区对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的贡献

由于本调查仅涉及苏州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而不包括园区种植结构,因此本次调查无法提供粮食种植面积、蔬菜瓜果等园艺作物面积的具体数据,但是为了有个大致判断,笔者对有关数据合并后进行了计算(表4)。

表4数据显示,园区粮食作物种植、园艺作物面积和特色水产养殖在“四个百万亩”中的比重约在22%,因此农业园区在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中的贡献还是非常有限的,可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很大。在未来的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与“四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布局落实相结合,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表4苏州农业园区的粮食作物种植、园艺作物面积和

特色水产养殖在“四个百万亩”中的比重

类别优质水稻、高效园艺、

生态林地合计(万hm2)特色水产

(万hm2)实施意见目标值20.706.67园区实现值4.541.85园区比重22.0022.80注:目标值来自《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6];园区实现值来自相应课题组的调查。园区实现值中的优质水稻、高效园艺、生态林地合计数据中包含了棉、油种植面积,因此高估了相应的园区比重(22.0%);园区实现值中的特色水产数据指水产养殖面积,而不仅仅是特色水产,因此也高估了相应的园区比重(22.8%)。

4结论

近年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优势不断显现,形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园区,规模、数量、水平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根据联合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对苏州农业园区化程度及其对苏州农业现代化、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如果按面积来衡量,苏州农业园区化程度约为20%,根据苏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所提出的要求,“十二五”期末按面积计算的园区化程度约为25.4%~25.8%。

以《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部分)作为参照,除园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外,农业园区的农业现代化指标实现值均领先或远远领先于全市水平,这意味着农业园区对推进苏州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除此以外,农业园区通过示范与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社会化服务和带动农民就业等方式,间接地促进了苏州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然而,苏州农业园区在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中的贡献还非常有限,约为22%~23%,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在未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与“四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布局落实相结合,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农业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EB/OL]. (2012-09-27)[2013-08-28]. http://www.suzhou.gov.cn/bmfw_5950/snfw_6195/szxdnygh_6203/201212/t20121219_186628.shtml.

[2]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 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4-16)[2013-08-28]. http://www.sztjj.gov.cn/Info_Detail.asp?id=19944.

[3]苏州市统计局. 苏州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20-156.

[4]苏州市人民政府系统管理部.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第3期(总第123期)[EB/OL]. (2012-07-05)[2013-08-28]. http://www.szfzb.gov.cn/szzffz/infodetail/?infoid=c66d4d8d-5e06-42f6-bb00-96ed 4cc002db&categoryNum=008003.

[5]民盟苏州市委.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撑[EB/OL]. (2013-01-06)[2013-08-28]. http://www.suzhou.gov.cn/zt/2013lh_10679/taya_10691/201301/t20130106_190848.shtml.

[6]苏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 (2012-12-10)[2013-08-28]. http://www.suzhou.gov.cn/asite/show.asp?ID=71598.

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园区设计研究 第4篇

1 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特色

1.1 具有乡土景观的特色

观光农业园中的乡土农作物可以作为景观元素, 利用现代的景观设计的手段达到独特的景观效果。比如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以及当地盛产的李子、梨、柿子等水果经济林、瓜果蔬菜等都可以在设计中成为新的景观设计元素, 以此形成特有的乡土底蕴浓厚的景观。

乡土景观有的是由于自然条件的作用形成的景观, 或者是当地的一些有实际功能的建筑、构建、用具实物, 也或者是在民族文化中长期形成的传统事件, 它们都不是附加在环境之上的, 也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结合原来的条件, 与原来的环境共生共存的。

1.2 由自然资源体现的景观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巨著《园冶》中将造园的标准定为八个字“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讲的就是景观设计中一定要保留园区内的自然元素, 在认真的进行因地制宜分析的基础上, 合理的进行元素的利用, 不可执着于某一个特定的形式或者是格局。“巧于因借”指的是是景观部分内外, 不管是什么样的景观, 只要是有足够的美感就可以借过来, 成为景观的构成。“体宜”则是指园林中的每一种要素都要合适得体。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设计就需要充分的进行自然资源的考虑, 以艺术的手法进行园区内部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

1.3 由人文资源体现的景观特色

观光农业园的设计应该对其发展的相关文化背景做以充分的了解, 进行历史信息的深度挖掘, 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形成独具一格的园区景观。景观设计必须当地的历史、民俗、习惯、方言、传统等方面做细致的研究, 对人文资源进行挖掘, 确保景观设计的历史延续性得以保持, 真正体现景观的特色。

2 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园区设计要素构成

2.1 自然资源景观设计

(1) 地形地势设计。由于我国的地形地貌比较多样化, 因此观光农业园区的选址还是比较灵活的, 可以选择在有山地、坡地、湖泊、台地或者是有溪水的区域。对地形进行设计和处理, 通常需要秉承着避免较大的工程量的挖方或者是填方, 最好只进行一些细微的艺术处理, 尽可能使原来的生态系统景观不会遭到破坏, 尽可能的利用园区原有的地形进行独具特色的大地景观的塑造。比如可以在地势较为低洼, 而植被生物又较为丰富的地方, 进行湿地野生自然景观的设计, 向游客进行生物如何进行群落进化以及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的生存关系的展示。

(2) 自然山林设计。将园区内部丰富的原始自然植被, 比如混交林, 杂木林、灌木林以及杂草等, 展现给游客观赏, 使游客能够真正的体验到大自然的狂野、无序, 使游客在园区中彻底的进行自我的释放, 缓解压力。也可以将遭到破坏过的山林比如被砍伐过的树林, 设计成较为荒凉的景观, 以起到震撼人心灵的作用, 使游客切身的体会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 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自然的教育作用。

(3) 自然水体设计。水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观光旅游农业园区中的与水有关的景致主要就是小溪和湖塘。溪流水体主要被应用于休闲和观景, 一般动态的水景, 以其自然的曲线蜿蜒的从园区穿过, 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 必须将“野趣”作为重点突出出来, 在水景中随意的摆放一些石块, 种植一些野生的花草等等, 营造出具有浓郁的乡土意蕴的花溪景观。

2.2 人文资源景观设计

(1) 民俗民居建设。民俗民风主要是指以风格各异的的风土人情作为观光农业园景观中的一项重要的构成要素, 以此来造就园区景观的独特文化。每个地区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 继而也就造就了各方所独有的景观景致, 我们通常叫做民俗景观。在观光农业园中, 将地方性突出的民俗元素像庙会、龙舟之类的活动设计成景观节点, 使其成为园区中所独有的景观标志, 将园区中显著的地域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民俗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 个性化的空间形态和尺寸, 使游人游走在其中流连忘返, 为园区的田园山水画抹上浓厚的一笔。

(2) 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主要包括农业文化和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指的是园区所处地区的乡村民俗、乡村风情以及传统文化等, 乡村文化可以使农业园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得以深度挖掘, 使游客的文化旅游的需求得以满足, 使产品的档次得以提升。观光农业实际上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旅游产业, 是以旅游的形式进行农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了解。乡土文化能够以其独有的特点满足游客对文化差异的追求或者是文化的认同, 实现审美和自我完善的精神要求。

2.3 农业资源景观设计

(1) 稻田艺术。稻田艺术就是以水稻为创作原型, 通过必要的艺术处理, 形成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的独特景观, 比如日本的青森县的田舍馆村, 当地的农民每年都会将一些颜色特殊的特殊品种混杂在绿色的水稻之中, 使不同的颜色叶子的水稻构成了各不相同的色块, 以不同的颜色作为画笔在绿色的画布中描绘出想要表现的图形。进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农民每年的四月份就开始准备水稻的种植, 同时进行图案的设计, 然后在稻田里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 从而在稻田里“绘”出各种各样的图画。

(2) 麦田景观。麦田景观艺术源于麦田怪圈, 是在麦田或者其它农田中, 透过某种力量将农作物压平, 进而产生几何图案。通过麦田中创造各种精美的艺术造型, 以“大地艺术”的方式传达某种意义, 营造神秘的氛围, 以此来吸引游客。

(3) 果林设计。伴随着果树整形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 果林的造型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 使果树作为园区的景观要素发挥了更大的可供观赏的作用。设计师可以在景观节点上设计果树文化广场, 向游人展示果树的栽培历史和现代化的栽培技术, 在园区主要的人行道, 打造果树树型展示带, 进而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景观带。

3 结束语

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园区景观融合了生产、生态、知识于一体, 它的出现顺应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同时也符合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国情, 所以, 我国许多地方观光农业园都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是在一些地方的观光农业园的设计上还不是很完善, 景观特色不明显、内容多雷同、重复建设多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关于农业区的设计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对于建设一个优秀的园区, 在设计中还需要对农业的深入了解, 对设计的要素进行深度的挖掘, 使各个要素达到有效的平衡。

摘要: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对城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迅速的发展起来。现如今, 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和采摘的形式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重要景区的边缘和一些边贫地区。大城市郊区以其独特的区位、市场、交通、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将逐渐成为这类特种旅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通过城乡旅游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以国内市场为主攻方向, 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科技旅游“三结合”的道路, 加强科学的规划与管理, 引导其走上高起点、规范化、精品化、高效益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观光,旅游,农业园区,设计

参考文献

[1]原雅静.观光旅游农业园区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2.

[2]张灵.现代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 2009.

参观农业园区心得体会 第5篇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依靠人才发展,依靠人才引领,依靠人才国际化,这是天水国家农业科

技园区的经验。因此我们要整体谋略,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办好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可持续发展。要抓好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搞好工作的第一需要。所有的农技推广人员都有试验、示范任务,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经常了解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尽力为他们分忧解难,树立关心他们就是关心农业、支持他们就是支持农技事业的观念,全方位帮助农业科技人员成长进步。

[参观农业园区心得体会]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园区实验小学 第6篇

校园啦啦操是学校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特色项目。学校以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为平台,有序、规范地发展啦啦操教学。学校的啦啦操在专业教师团队的带领下,激发了一群热爱啦啦操表演的学生的热情。2013年学校“激情发扬”啦啦操队参加全国啦啦操联赛(成都赛区)小学花球啦啦操获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2014年10月25日该校“炫舞精灵”啦啦操队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2014—2015年全国啦拉操联赛(成都站)暨中国啦啦操之星争霸赛(成都站),取得了小学丁组街舞规定动作第一名的好成绩。2014年12月26日“炫舞精灵”篮球宝贝首次亮相“山城人武杯”篮球联赛渝北赛区决赛现场。比赛间歇,队员们进行了精彩的啦啦操表演,队员们热情四射,活力无限,展示了动感十足的花球啦啦操和街舞,成为本场比赛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受到区领导的一致好评。

农业园区实验小学犹如渝北教育沃土升起的一颗耀眼新星,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农业园区 第7篇

1 做法与成效

1.1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农业园区建设进程

在1999~2001年农业综合开发司徒高新科技种养业示范区建设中,通过1800万项目资金投入,建成了200hm2特水养殖、333.33hm2稻麦良种繁育、10万只高邮鸭饲养及蛋品加工、良种奶牛饲养及大棚蔬菜五大示范园,取得了显著的增收效应及示范效果。在界首、马棚土地治理增量项目建设中,通过提高项目建设标准,提升项目建设内涵,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培,注重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形成了1333.33hm2连片优质稻米产业园。在湖西丘陵基地项目建设中,大力推广种草养鹅,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建成了送桥、菱塘两个千亩种草养鹅示范园,带动湖西乡镇种草1333.33hm2,养鹅300万。在2007~2008年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从立项之初就明确要求,凡申报立项实施的项目区必须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必须按照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实施建设,目前,已建成苗木、果蔬、水禽等种养业园区5个,面积1333.33hm2。周巷、界首、马棚等老项目区配套发展高效农业园区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

1.2 以思路创新为突破、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水平

一是注重因地制宜。从项目区资源条件出发,以高效种养业为重点,坚持湖西丘陵地区以种草养鹅为主,沿湖沿运地区以水禽、水产为主,东北部地区以瓜果蔬菜为主,建成了亩效益3000元以上的种草养鹅示范园、3500元以上的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园、4000元以上的瓜果蔬菜精品园。二是注重多元投入。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向园区集聚的同时,各项目区乡镇安排3%以上可用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园区建设,周巷、甘垛项目区近年投入农业园区的财政资金都在2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周巷项目区还引进工商资本2000万元建设666.67hm2出口蔬菜产业园,甘垛项目区引进民资3000万元建设666.67hm2高效种养产业园,车逻项目区引进外地客商种植大棚西瓜33.33hm2。三是注重合作增收。相继成立了龙虬阳光水产合作社、甘垛宇鑫蔬菜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土地股份合作,有效提高了项目区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

1.3 以龙头带动为抓手,放大农业园区建设功能

按照“谁当龙头扶持谁,谁有本事谁牵头”的原则,让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能人牵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农业园区。在龙头带动方面。富裕达公司、日兴公司结合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分别在龙虬、三垛镇建立了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园,在完善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还制定了标准化养殖技术流程,强化了投入品使用管理,配备了药品、饲料、水质、虾病防治等检验检测设备,有效提高了罗氏沼虾养殖的品质和效益;双兔米业2008年在周巷镇顺利建成了133.33hm2优质稻米种植示范园,并力争在3年内园区建设规模达666.67hm2,辐射带动6666.67hm2。在能人带动方面,甘垛项目区由民营企业家金开明创建宇鑫农业园,葡萄种植大户张柏林带头创办66.67hm2柏林庄园葡萄园,三湖蛋品厂老板高和权兴建66.67hm2鱼鸭混养鸭业园;送桥项目区种草养鹅示范园在杨万明、谢有明等种养大户领办下,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示范带动能力增强,鹅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周巷项目区出口蔬菜产业园在李朝晖的创办下,形成466.67hm2连片种植面积,实现了蔬菜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

2 问题与建议

一是农业园区资金投入还不足。建农业园区发展高效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项目的扶持,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投资主体或龙头企业来支撑,则难以建成,更谈不上建好。建议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争取把农业园区建设列入国家、省开发计划,提高资金投入标准,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并以此为平台,吸引各方资本向农业园区集聚,扩大建设规模,提升建设水平。

二是农民参与农业园区建设的热情还不高。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部分农民存在怕吃苦、怕投入、怕担风险的思想,对农产品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不够重视,参与农业园区建设的热情还不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区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市场经济意识,同时,注重典型带动,学以致用,激发农民参与农业园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不强。尽管高邮已形成米业、鸭业、鹅业、水产业等特色产业链,但真正形成带动农民致富,体现企农紧密型连接的龙头企业还缺乏,农民从产业化增收中所获取的份额还不多。建议把农业园区建设与农业龙头企业及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结合起来,通过订单生产与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园区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较好的效益,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土地资源流转还不畅。在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实施后,部分农户惜地意识增强,对承包的土地不愿流转或要价太高,制约了农业项目的引进和农业园区的建设。建议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可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使农民成为合作社社员或以土地入股的股民,让项目区农民共享农业园区建设带来的实惠。

3 思路与措施

今后一段时期,高邮农业综合开发将按照全市农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重点扶持“一带、四园”即安大公路沿线3333.33hm2高效种养产业带和甘垛高效种养产业园、三垛设施农业园、横泾有机农业园、周巷出口蔬菜产业园建设。在项目安排上,做到优先入库、优先申报、优先实施;在建设规划上,注重集中开发、规模开发、高效开发;在工作重心上,做到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重点突破。具体措施是:

1)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对“一带、四园”建设规划进行完善,根据资源条件、地理位置、现有基础、产业特色,制定出切合实际、目标明确、内容翔实、措施扎实、彰显特色的农业园区发展规划,使农业园区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2)多争项目,配套服务。农业综合开发服务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的关键是项目配套,有了项目才有着力点。所以,将一如继往地把争取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想方设法多争项目、争大项目,以项目配套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开发规模和投资总量上再有新突破。

3)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在工作中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重点。近期将把工作的重心及主要精力放在甘垛宇鑫农业园和三垛设施农业园的建设上,切实按照园区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进行有针对性配套、适应性治理,积累经验,示范带动,扩大辐射。

4)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灵活的方式、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条件、配套的基础、优质的服务,吸引“三资”投入农业园区建设。利用项目载体、区域优势、产业特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借助外力建设农业园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摘要:高邮农业综合开发结合各类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回顾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做法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与建议,并对今后一段时期高邮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园区建设谋划了新的思路与措施,旨在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加快项目区高效农业发展。

云南高原特色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研究 第8篇

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得天独厚,从自然地理方面来看,云南省气候类型丰富,地理位置重要,但是由于地处中国西南边远地区,据2007年土地调查数据统计,云南省耕地总资源为607.24万公顷,其中常用耕地为419.69万公顷,临时性耕地为187.55万公顷(其中25°以上的陡坡耕地79.94万公顷);林地2 424.8万公顷。由于山地高且多,坝子小而少,坡度大,高差悬殊,直接影响到水、热因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的形成发育。土地资源类型按地貌类型,一般划分为坝区、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四种类型。形成了“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的云南农业发展现状,对云南省传统农业的发展有较大限制。另一方面,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条件,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事实证明,云南农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思路,另辟蹊径,开展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云南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其中,利用云南高原特色优势发展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突出,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有以下优势:

1.独特的地理优势:云南省有着丰富的土壤类型,并且地跨长江、珠江、元江等几大水系,省内有滇池、洱海等众多大湖泊,水文资源可谓丰富,这也为休闲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水资源。

2.突出的气候优势:其地处低纬高原,是典型的多山地区,立体气候突出,区域气候差异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农业气候资源有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优势,直接造就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立体农业的现状。

3.突出的物种优势:云南省是全世界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中国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西南地区的大宝藏”、“天然花园等美誉”,足可见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4.公认的生态优势:云南是中国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森林覆盖率达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1.48万亿元/年,居全国首位。

5.对外开放优势明显:云南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其边境线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接壤,边境线长4 061公里,拥有国家口岸20个,是中国连接内地、南亚、东南亚三大市场和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的结合部。

6.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基础:目前云南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烟草、花卉、橡胶、茶叶、蔬菜等主要优势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再加之云南省本身浓郁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族特色、美丽的田园风光,又使它充满了巨大的魅力。同时,云南省的外来人口众多,若发展休闲农业,那么市场潜力巨大。近些年来,云南省以“产业引领、舆论导向、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的发展理念为指导,这一切都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做出了铺垫。

二、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1. 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在“十二五”其间,云南省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企业达到200家,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20个,在全省打造20个休闲农业园区,建设10个休闲农业精品景区和100个精品休闲农庄,休闲农业产值每年递增20%以上,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值过200亿元的农业新型产业。

2. 休闲农业类型丰富,区域广泛。

在农业部制定的《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依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背景等条件,将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分为四类: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在这四类区域中,丰富多彩、沉积厚重的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是云南休闲农业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中的闪光点。云南省充分利用本身农业和旅游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农业与旅游业密切结合,打造属于云南特色的休闲农业。现如今,云南省休闲农业分布及其广泛。

如近年来借助油菜花产业发展起来的罗平休闲旅游产业就是成功的案例。异军突起的曲靖市罗平县地处滇、黔、桂结合部,是两广和华南等地区游客入滇和云南游客从东部出滇的重要门户。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美丽的九龙河瀑布群、风景宜人的多依河和鲁布革峡湖共同造就了罗平雄、奇、险、幽、秀的自然风光,再加上浓郁的民族风情,绚丽多彩的油菜花使罗平已发展成为云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3. 休闲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休闲农业发展方式到现在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由单一产业转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由功能单一转向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布局分散转向规模集约,从农民的自发转向政府规划引导。

文山州丘北县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农业县,由于其旅游产品组合度好,品位高,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绚丽多彩,依托这一优势,丘北县以山水田园风光、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立体生态等融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观为依托,走旅游扶贫和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实施了“农业生态观光综合示范园区”工程,对普者黑景区内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使普者黑形成“春揽万亩油菜花、夏观湖中万亩荷、秋赏果实满技头、冬看生态博览园”的特色田园风光。

4. 休闲农业影响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云南省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初步形成了一些服务好、休闲功能强、认知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该村是一个以布朗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山村。加之布朗族历代对古茶树林深厚的敬重之情,和“祭茶祖节”节庆,使得该村以“千年万亩古茶园”和本村民俗文化资源为依托,带动大部分农户开发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达到1.85万余元。2011年,芒景村成为农业部评选命名的“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

(二)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特点

1. 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城市游客。

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城市,以城市来的游客居多,因此要面向城市市场,拓展休闲农业产业,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

2. 乡村地区是休闲农业的主要场所。

休闲农业为游客提供优美自然的乡村环境,使游客充分体验乡村特色和乡土风情,在餐饮、休闲、观光、娱乐的过程中充分亲近自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达到休闲的目的。

3. 休闲农业的自由性较大。

由于工作压力大,忙碌的都市人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中喜欢自由放松,不愿再受组织及团队等因素的制约,可以自己选定地点、时间和路线,采取自由化的形式,这样宽松自由的形式满足了城市游客的这一个性化要求。

4. 休闲农业的休闲性较强。

休闲农业一年四季都能为城市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主要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平时的闲暇时间,其目的地也不会太远,是一种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短途旅游。

5. 休闲农业的参与性较强。

休闲农业除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可供观光观赏以外,还为城市游客提供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例如园林采摘和耕作实践等,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不易,让他们更加能够贴近自然,贴近乡村。

总体看来,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发展已成一定规模,但是对比发达地区,依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三、云南休闲农业中存在问题

1.缺少科学的规划。云南省现有的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活动大多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由农民自发地经营、组织起来的。虽然有政府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财税等系列政策,以激发投资者的热情,让更多的人来帮助开发当地农业旅游活动以提高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因政府缺乏合理的、科学的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再加之投资者缺乏发展规划,造成投资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使得一些地方农业旅游的景点开发一哄而上,造成了以下问题:(1)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多有重复或雷同。(2)没有认清休闲农业的本质。有的地区没有认清观光农业园的本质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发展,结果造成收益日下。(3)经营形式单一,竞争机制混乱。各地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其经营主体多为独立经营的农民,经营规模比较分散,经营模式较为独立,导致经营方式和内容也基本相似,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4)没有科学的进行规模的布局。按照国际惯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是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的数值,而云南省的休闲农业规模大多小于这个标准,由此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效益低下。

2.建设指导缺少创新理念。目前许多地方火爆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农业,而仅仅是拿农业来做旅游的片面认识。如建民俗旅游点、建现代农业园区等,景点雷同重复,形式单一。仅是靠门票而没有认识到靠农产品和旅游服务实现效益。这样就由于对休闲农业缺乏认识而使得已经发展的产业形式由于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包装而逐渐被市场所遗弃,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这表明目前云南省对农业旅游发展的研究较少,普遍缺少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指导。直接导致经营者对农村休闲农业的内涵、性质、开发的方向不理解,指导思想产生误区,缺乏创新的思维和开发理念。

3.开发不合理导致的生态和人文环境被破坏。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布局。目前,有些地区休闲农业的特色,不但没有突出休闲农业发展所追求的民族化、地方化和特色化。反而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些休闲农业的经营单位和个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依赖现代技术手段,大兴土木,致使城市化和现代工业痕迹明显,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许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而致富的当地群众,在开发新的形式或扩大产业规模时,往往忽视对地方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保护,转而追求过于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这就使得休闲农业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这是与休闲农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

4.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各休闲农业项目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配合、互动,形式的雷同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云南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大多采取个人单独经营的发展形式,资金投入少,布局较分散,内容也较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目前看来,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很有限。

5.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思想观念落后。旅游经营服务的思想理念落后于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实现了局部地区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直接转变,但这种转变并非表现在本质上,而仅仅是体现在表面上,很多经营单位和个人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要使得他们的观念产生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个中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

四、促进云南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云南省有着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物种优势、开放优势等众多客观优势条件,在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绿色战略品牌方面,有自己有利的一面。努力增强高原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走出一条适合云南省农业的发展道路,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修休闲园区。

1.综合型农业园区。综合型农业园区是可以集餐饮、住宿、游玩、娱乐、购物于一体,根据既有条件和设施提供具有云南特色的饮食。例如农家乐的旅游模式,农民用自己家的房屋和庭院,用自产的农副产品及本身具有的优美风光吸引游客,并且提供销售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可以有食宿接待型、民居型、农业娱乐型农家乐等形式。

2.体验型园区。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云南省有着地理环境方面的巨大优势,生长有多种热带植物和经济作物。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作物种植农业园区,提供方便的种植条件和设备,供游人参与其中,提供体验、采摘型休闲农业园区,让游客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新颖的感觉的同时与耕地、种植、施肥、浇灌同时进行,真实的种植园区体验可以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和更真实的感觉。

3.学习型动植物园区。这种类型的农业园区主要以观赏、学习为主。它提供农业历史、农业技术、农业知识和众多的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科目的动植物养殖和培育的资料,从专业的角度来为游客讲解和介绍它们的基本状况和特点。而且在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位置放置标本,并且备注必要的说明和介绍,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4.特色型园区。在云南省,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天气条件构成了不同的特色环境,依托不同的条件和环境,可以开展不同的娱乐、体验活动。比较典型的有昆明的石林景区,丽江的玉龙雪山景区等,依托本地优势条件开展旅游、娱乐活动,是比较典型的特色旅游产业。

得益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云南省可以将其传统的农业形式做出变革,改造成为休闲农业,最终将云南省的休闲农业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地区的模范和典型。

摘要: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大背景,发展云南休闲农业,是云南省目前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近年来云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蓬勃,从云南省休闲农业的大背景和现状入手,剖析云南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借鉴其他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云南高原特色发展基础,提出相应的发展和改善对策,以期能促进云南休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原农业,休闲农业,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垂柱.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J].云南社会科学,2013,(1):5-11.

[2]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云南农业跨越提升[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2,(2):12-13.

[3]伍冠锁.中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68-270.

[4]袁定明.中国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2006,(9):53-56.

[5]段文霞,肖猛,李光跃.四川休闲农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四川休闲农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2013,(6):65-68.

[6]郭焕成,任国柱.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66-71.

[7]吴抒玲.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策略分析与典型案例介绍[J].台湾农业探索,2012,(4):11-13.

农业园区 第9篇

关键词:农业园区,存在问题,盈利条件,对策建议

中国农业园区发展20多年来, 农业园区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新矛盾和困难。新常态下, 如何在发展瓶颈中找寻新路, 成为摆在眼前的突出问题。

1 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 我国农业园区的发展存在以下不足:

1.1 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农业园区沿袭传统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采用粗放式经营。园区在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技术的推广普及, 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 作用不明显。导致园区功能较为单一, 科技协同创新任重道远。

1.2 土地流转渠道仍然不畅

一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市场化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三是土地流转规模不够大, 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农业园区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1.3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

国内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良莠不齐, 部分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 造成农业产业效益不高。

1.4 园区融资渠道不畅造成资金不足

高投入建设对资金需求和融资渠道不畅之间的对立, 资金缺口会导致建设项目搁浅、进展缓慢。

2 我国农业园区发展盈利的必要条件

2.1 选准主导产业

农业园区的发展关键在选准主导产业,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生产型传统农业逐步拓展为具有科技研发能力的籽种农业、生物农业或高附加值的农业“第三产业”, 如旅游农业、景观农业、养生农业等, 以增加现代农业园区的盈利能力及上升空间。

2.2 找准市场定位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 需着重将农业园区的产品做好市场划分, 实行差异化经营。将主导产品的市场瞄准特定消费群体, 并做好相关思想理念的推广, 将能够有助农业园区快速实现盈利。

2.3 走农产品品牌化道路

对营销者来说, 注册的品牌可以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利于约束企业不良行为, 有助于扩大产品组合和营销者的销售。对消费者来说, 品牌便于消费者辨认、识别、选购商品, 让消费者更放心的购买产品,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欲望, 维护消费者利益。品牌化的根本在于创造差别, 使自己与众不同。农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跳出只靠售卖原材料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思维, 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品牌, 形成品牌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2.4 符合农产品特性的营销模式

由于农产品易受自然条件、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等问题, 成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应该充分考虑农产品的特性和产品价值链相关各生产经营主体的条件, 利用其所聚集的生产要素, 实现农产品的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有机统一。

3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3.1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发挥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一是提高农业园区集约化水平。采用土地连片集中经营, 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二是提高园区组织化水平。农业园区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户等主体形成利益共享、差异化、良性发展的新机制。三是需侧重社会效益。利用专业化的手段为企业、农户开展技术服务。

3.2 加强农业园区统筹协调建设, 推进在“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园区发展中的作用, 推动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集成应用, 完善信息服务平台, 提高园区信息化水平。二是发挥城镇化的产业化引领、规模化带动效应以及在吸引资金、更新技术装备和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三, 以加快发展示范作用明显、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着眼点,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3 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 发挥在新型主体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要不断探索、研究和完善园区的管理制度, 在发展产业化、走向市场的过程中, 应逐步形成一套企业化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完整的组织制度、财务制度、奖惩制度及社会化服务制度, 明确各自的职责, 进而调动园区管理者的积极性, 增强园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在园区建设和管理中, 要树立精品意识, 提升产业品质, 使之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器, 增强园区的辐射力。

3.4 强化农业园区特色产业, 带动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彩

要根据资源、市场、人才、技术、资金以及农业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产业基础等综合因素, 来确定自身的产业发展特色。只有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优势, 才能使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有较大的提高。

3.5 以土地流转为突破, 解决农业园区用地难问题

以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土地流转, 通过区域化布局, 连片种植,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逐步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推进土地向园区企业和大户集中;政府职能部门要把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引导、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纳入推进土地流转的工作程序中统筹考虑。

参考文献

[1]徐胜, 姜卫兵, 翁忙玲, 等.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3 (3) :465-468.

[2]刘珊, 刘峥.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5) :21875-21876.

新乡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第10篇

1 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政策方面的问题

在“目前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问题上, 相关管理人员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资金效率”。资金不足,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业园区前期建设投资大, 政府应加大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关堤庄岩基地截止目前为止, 总投资达600万元, 几乎全部由个人投资, 未申请到相应补贴;古固寨生态观光园2012年只申请到900元的农机补贴。

1.2 园区特色不够鲜明

创新和特色是园区的生命力, 关系着能否吸引大众的眼光和增加园区收益。不同农业园区应注重培养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 强调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但这些园区的主题特色与景观特色表达同构化现象较为明显, 缺乏有效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园区只注重农业的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 缺乏对园区主题文化的营造, 难以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总体看来, 新乡周边的农业园区特色不够鲜明, 创新点少, 这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1.3 市场营销力度有待加强

首先, 在所调查的4个园区里都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如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永康生态园的品牌“祥利”, 古固寨生态园的品牌“晰绿”, 但这些品牌知名度不高, 市场竞争力较弱。在营销手段上主要是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电视、电台广告, 但远远不如郑州绿博园等园区的宣传力度和网页信息量大。第二, 对产品的附加值不够重视。如有些园区对其生产的农产品未进一步加工, 而是采摘后直接通过粗糙的大纸箱被批发商廉价拉走。最后, 园区因为对市场供需情况把握不准, 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较为严重, 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某些年份和季节会出现产品积压, 菜贱伤农的现象。

1.4 园区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所调查的园区普遍反映打药、除草、施肥、采摘等日常管理工作都离不开人, 而劳动力费用高, 是需要较多资金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也表明园区机械化水平低, 有必要引入新型农用机械, 同时国家鼓励购买农机, 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技术人员方面, 园区的基本情况均为只有上层管理人员具有高中或本科学历, 学历总体偏低。在栽培管理方面, 大多园区仍以大水漫灌、撒施化肥为主, 水、肥利用率低, 同时加大了设施内环境调控的难度。

1.5 园区可参与性不够

园区在项目内容的设置上都注重农业的生产, 而忽视了农业作为旅游载体的功能表达。大部分园区只停留在农业生产示范、展示, 农产品生产等较低水平的农业项目上, 很少为参观者提供可参与性项目, 也就未能将农业观光和农业旅游的功能凸现出来。

2 解决对策

2.1 争取相关优惠政策

农业园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目前国家及当地政府都很重视农业园区的发展, 但有些政策落实不下来, 因此农业园区仍亟需以土地、税收、财政扶持、金融信贷和关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同时, 简化各种申办程序和所需时间。除了政府的帮助, 园区也要突出自身特色, 通过自身努力鼓励和吸引一些知名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园区的建设和运转中, 解决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等问题, 从而使农业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2.2 打造园区特色

园区的建立和发展要依赖外部的自然资源、高科技园区引领和示范世界顶尖农业科技, 发展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 然后实行技术转移形成经济效益。加强瓜果、畜禽、蔬菜、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 根据园区的定位, 或者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劳动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或重点发展某个社会功能。

2.3 建立园区营销优势

好的营销模式应该是保证产品有稳定的销路和充分的影响力, 因此一方面要深化名、优、新等具特色的变革, 采用多种方式对园区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就是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让顾客 (游客) 耳目一新。农产品贮藏、保鲜及深加工技术是农产品升值和进入高档消费市场的关键技术, 也是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园区要和社会上的生产加工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沟通,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外, 各园区管理人员要增强园区的核心文化认识, 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品牌意识, 提升园区形象, 更深层次地展示园区的特色, 还能因此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前来合作。

2.4 提高科技含量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是将农业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一大措施。通过建立和各大农业高校、技术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可以紧跟时代和科技潮流, 增强自身竞争力。目前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有技术网络推广型、示范带动型、公司+农户型、科技承包型、科研推广开发一条龙型、村站专业技术服务型等, 要加强技术推广工作力度, 为农业园区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另外, 有条件的园区还可以搞科学研究, 或者联合科研单位共同研究, 依靠自我的不断进取提升园区的技术含量, 同时也增强社会和园区的科技竞争力, 更有效地发挥人的主动性, 加速提高园区整体的科技水平。

2.5 因地制宜优化发展模式

有效的组织形式是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 如采用公司+农户, 公司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 产后对产品进行收购, 并根据质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给予利润, 使农户无后顾之忧。还有专业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 都是集产、供、销为一体的, 利于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例如, 有些公司、村组织或个人通过收购, 或者通过农户入股的方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园区的建设, 实现园区与个人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冯建国, 杜姗姗, 陈奕捷.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以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园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2) .

[2]陈彪.对观光农业类型的探究[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 (5) .

[3]李传兵.新乡城乡一体化的效益检验与评价[J].高等函授学报, 2012, 25 (2) .

[4]杜林.皖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 2011, 26 (9) .

[5]窦全勇, 于宗民.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潍坊市寒亭区为例[J].甘肃农业, 2011, (9) .

[6]晁小芳, 马晖.我国现有生态农业模式示范园区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机化, 2001, (4) .

[7]黄任燕.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与产业化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4 (4) .

农业园区 第11篇

积极助力现代农业建设

(一)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银行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规模农业的带动作用。农业银行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大型优质龙头企业1000家,实现对国家级龙头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省级龙头企业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目前,农业银行共设立近3000个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团队,200个专业审批中心。截至今年3月末,农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1546亿元,比年初增长5.39%;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2%和57%。

具体实践中,通过“农业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农业银行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农民5000多万户,有效提升了农业集约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除传统的信贷服务外,农业银行还积极提供财务顾问、票据发行、电子商务等现代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已为70%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客户上线现金管理系统。

(二)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银行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截至今年3月末,农业银行共支持125万户农业专业大户,贷款余额达960亿元。新疆兵团分行出台针对农业大户的专项贷款管理办法,设立信贷支农绿色通道,为新疆兵团150多户土地承包大户发放贷款逾12亿元。根据农村耕地加快流转和集中经营的趋势,农业银行通过农机具抵押和林权、海域滩涂使用权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支持家庭农场2443家,贷款余额达24亿元。

针对合作社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专门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截至今年3月末,农业银行累计向全国5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1亿元;对17万户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79亿元。

(三)着力支持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银行着力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截至今年3月末,农业银行已为全国244户农业科技企业提供103亿元的授信支持,贷款余额72亿元;信贷服务覆盖了50%的国家级种业骨干企业,累计投放贷款超过40亿元;与65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合作关系,支持的园区入驻龙头企业超过4500家,帮助推广应用新技术超过5400项、新品种8000多个。

加大投入现代设施农业

首先,在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农业银行以大型水利项目、江河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和新型节水高效农业等领域为重点,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的设施条件。截至今年3月末,农业银行农田水利贷款余额773亿元,比年初增长7.2%,先后支持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广西龙滩水利枢纽、滇中调水以及大型灌区改造等一大批跨流域、跨区域的水利项目。

其次,在支持现代农资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农业银行与农业部、商务部、供销总社密切合作,为26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信贷支持,累计发放贷款125亿元。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农家店和“家电下乡”流通企业、销售网点提供信贷支持超过52亿元,对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超过70%,对承担国家化肥淡季储备任务的骨干化肥企业信贷服务覆盖面达到50%。

再次,在支持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2012年以来农业银行累计向5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投放贷款818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贷款余额达1165亿元。陕西分行向国家级的杨凌农业示范区提供授信50亿元,帮助园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51个,引进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1700多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使20个省区5000多万农民受益。

致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一)在金融产品创新上

成立专门团队研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截至今年3月末,农业银行“金益农”品牌下“三农”专属产品达到103项。其中“农业产业化集群客户融信保”、“季节性收购贷款”、“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等产品,针对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同主体、不同环节的特色金融需求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围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银行创新运用了包括农村物权抵押、农民互助担保、财政担保基金支持等在内的多样化风险缓释和分散工具。

(二)在服务模式创新上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农业银行形成了“农行+产业链+农户”、“农行+专业市场+农户”、“农行+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服务“三农”有效模式。

(三)在服务渠道创新上

农业保险保障农业 第12篇

农业保险是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国家将继续推动农业保险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进一步发挥强农、惠农的积极作用。在当前及今后, 农业保险如何运作, 参保农户会有哪些优惠待遇, 针对这些普遍关注的农业保险领域的热点问题, 《新农业》专访了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农业务拓展部经理齐政宇, 共同了解农业保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本刊编辑:近年来, 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 鼓励农户参与农业保险, 那么农户可以参保的农业保险有哪些?

齐政宇:农业保险的种类很多, 通常称为“险种”。根据生产品种的划分主要有两类:种植类和养殖类;根据保险的属性也可分为两类:政策类和商业类。

一是政策类农业险种。一般情况下, 农户参与的基本都是政策类的保险 (包括种植类、养殖类) 。种植类险种包括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 基本涵盖辽宁省主要粮食种植品种。种植类险种中, 还包括设施农业, 保险的主要内容是基础设施, 即带墙体、有钢架的设施棚室, 如冷棚。养殖类险种主要包括生猪、奶牛、母猪等大宗畜牧动物。

政策类保险的优势。政策类农业保险是国家一项支农、惠农政策, 通过保险的方式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 给农户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 以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民灾后重建的信心。通过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 按比例提供80%的保险费用补贴, 投保农户仅需交纳保险费用的20%, 就可以在投保作物受到自然灾害后获得保险额度内的经济补偿。

保险范围内的灾害。农业保险对受灾的情况是有限制的, 不是所有的灾情都在保险的范围内。对大田农作物来说, 在保险范围内的灾害主要有以下十种。

一是风灾, 指风力8级以上、风速在17.2 m/s以上的自然风。

二是洪水, 指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潮水上岸及倒灌或暴雨积水。规律性涨潮、海水倒灌、地下渗水不属于本保险合同约定的洪水。

三是旱灾, 指因自然气候的影响, 土壤水与农作物生长需水不平衡造成植株异常水分短缺, 从而直接导致农作物死亡、减产和绝收损失的现象。

四是内涝, 指由于降水过多, 地面积水不能及时排除, 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 造成作物减产的现象。

五是暴雨, 指每小时降雨量达16 mm以上, 或连续12 h降雨量达30 mm以上, 或连续24 h降雨量达50 mm以上的降雨。

六是雹灾, 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 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 造成作物严重机械损伤而带来损失的现象。

七是冻灾。指因遇到0℃以下或长期持续在0℃以下的温度, 引起作物冰冻或是丧失一切生理活力、造成作物死亡或部分死亡的现象。

八是地震:指地壳发生的震动。

九是山体滑坡:指山体上不稳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十是泥石流:指由于雨水、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设施农业保险的范围。设施农业中, 受保的棚室必须带有墙体, 此墙体可以是任何材质或质量, 但受保金额也会因此而异。如土墙、砖体墙, 还有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棉被墙等, 都在受保范围之内, 但受保价格因材质而异。一般情况下, 设施农业参保的农户承担保险费用的50%, 政府承担50%。但由于地区经济基础的差异, 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农户承担保险费用的20%, 政府承担80%。

注意事项。棚室设施的保险针对棚膜、墙体、钢架、草帘 (覆盖物) , 而不包括棚室内的农作物。即只有上述此四类设施在受到灾害后有损失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会针对不同灾害等级进行赔偿。目前, 政府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棚室内农作物的保险种类, 届时保险公司将把经济农作物纳入保险范围内, 此类保险有望在2016年或2017年走向市场。

提醒广大参保农户, 农业保险范围不包括人为 (操作或管理不当) 、非自然性的灾害, 如误用除草剂拌种、喷施农药有误、他人投毒、他人恶意等造成的灾害。因为此类灾害无法界定, 所以不予理赔。

二是商业类险种。此类险种主要保的是价值, 其投保群体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如高标准大棚、玻璃温室大棚等等。此类保险保费较高, 普通农户较难承受。

本刊编辑:农业保险的参保流程是怎样的?农户是否可以直接参保?是否存在界定时间?

齐政宇:有参保意愿的农户可通过两种途径参保。一是直接与保险公司联系参保;二是通过当地村委会提出申请, 逐级上报到乡镇, 统一参保。为提高农业保险的参保效率, 保险公司建议农户选择第二种参保途径, 由当地村委会的农业保险协办人员统一受理后, 统一向保险公司申请参保。

在具体流程方面, 由村级农业保险协办人员统一整理参保农户的资料 (参保农户基本信息、个人银行账号、参保品种、参保数量等) , 经保险公司审核后, 由参保农户亲自签订最终的保单予以确认。同时, 保险公司对参保农户有告知义务, 主要通过宣传、张贴海报、发传单等形式进行告知。

大田农作物的保险, 一般是按照农作物的生长期进行时间划分 (一般是从农作物出苗后开始至农作物收获后结束, 一般在6月20日~10月30日) , 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赔付金额也有差异。

本刊编辑:参保农作物受灾后如何赔偿?参保农户受灾后多久能够得到理赔资金?

齐政宇:参保农作物受灾后的处理流程包含以下环节。

一是灾情上报。参保农户有两种途径上报灾情, 即直接联系保险公司进行通报或联系村级农业保险协办人员进行通报。

二是灾情现场勘察。保险公司在接到农户或协保人员通报灾情后, 会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灾情现场勘察。参与灾情现场勘察的人员主要有四类:保险公司、政府相关人员 (村委会人员) 、农业技术专家 (政府指派或保险公司聘请) 、农民代表, 以确保灾情勘察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灾情现场勘察有三种方法:保险人员下现场勘察、无人机拍照摄像、利用卫星技术。

三是产量检测。保险公司在受灾农作物成熟之后 (可以确定产量的时候) , 将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对受灾地块进行二次勘察, 以测试其产量, 进而确定受灾地块的产量损失程度 (产量损失率) 。农业保险启动赔偿的标准是损失率30%, 即损失率在30%以上时保险公司才会对受灾地块进行赔偿。

四是灾情等级划分。保险公司在产量检测后, 根据受灾地块的产量损失率进行灾情等级、理赔资金比例划分, 并将此灾情等级的清单交由村级农业保险协办人员以公告的形式告知农户, 在农户确认受灾等级且无异议的前提下签字确认。

若参保农户对受灾等级、理赔资金有异议, 将由村级保险协办人员进行统一上报, 保险公司将调取灾情现场勘察资料 (图片、影像) , 会同当地村委会人员、农民代表、农业技术专家再次审核产量损失率, 以符合参保农户的实际受灾情况为准则, 确保灾情等级划分公平、公开、公正。

五是理赔资金。保险公司在受理赔付资金时, 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渠道直接将资金转入农户的银行卡 (一般是粮食直补存折) , 不涉及其他的中转流程。另外, 按照政府要求, 辽宁地区11月30日之前必须将受灾理赔资金转入农户的银行账号中。

本刊编辑:农业保险基本可以理解为农田产量损失的保险, 那么参保农田的产量标准由谁来确定?如何确定?

齐政宇:农田产量的基本标准, 每个地区各有不同。一般情况下, 农业保险公司将参照当地政府统计局记录的近5年统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基本产量标准。目前, 农业方面还不能细化到以村级单位的产量为统计基础标准, 一般以县级的统计标准进行。一般来说, 同一县区内各地的产量标准值差异不会很大, 不会出现某个乡镇的平均值很高, 另一乡镇的平均值很低的现象。

此外, 农业保险公司要求, 参保农户必须将其所有的耕种土地进行参保, 不允许私自根据自家土地选择性地进行参保。

对种植户而言, 可参保的耕地包括农户自家的耕地和其承包的耕地, 即农户种植的耕地都可进行参保。参保的是耕地上的农作物, 而不是耕地本身。

本刊编辑:若参保的农作物在苗期受灾, 农户进行二次补种, 如何进行后期的保险理赔?

齐政宇:大田作物在秧苗期由于风灾等造成秧苗损害, 保险公司在勘查受灾现场时, 若农户有二次补栽的意向, 保险公司将针对秧苗期的灾情进行一次性资金补偿。

农业保险的赔偿标准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期进行划分, 不同生长阶段的农作物, 其赔付率也不同。保险公司评定农作物保额的标准叫作物化成本, 即保险公司承担的是对农作物物化成本的保险, 即对种子、化肥等农资的投入进行保险。在大田农作物的苗期, 物化成本的投入并不多, 但在分蘖期、定产期的投入将逐渐增加。保险也将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投入进行不同的赔偿。如在苗期受到自然灾害, 保险公司将按照苗期的赔付比例进行相应的赔偿。

上一篇:大细胞性贫血下一篇:材料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