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德育教育

2024-05-24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精选12篇)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 第1篇

一、技工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维护正常的社会道德观念,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针对这一目标,我们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既有取得的成绩也有存在的问题,技工学校学生除了一些好的方面之外,也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学生对前途没有信心,厌学情绪严重,没有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2、纪律性差,没有团队意识,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3、爱慕虚荣,学生之间生活上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4、缺乏责任感。

二、现状原因分析

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近年来各类学校连续扩招导致技工学校的生源质量连年下降,另一方面,前置教育阶段由于升学压力大,部分学校和老师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漠不关心、放任甚至歧视,也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和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也导致学生由于家庭原因丧失学习的信心。

三、构建新型德育教育管理模式

基于上述讨论,对于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应当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即德育教育工作目标管理模式:

(一)德育工作目标管理的原则

所谓的目标管理,是指将要达到的目标与各项管理工作与各个成员的职责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方法。在技工学校中,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尤其班主任老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工作积极性,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

(二)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鉴于技工学校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在制定目标时不宜太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时间,促进德育工作稳步前进。技工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因此可以考虑将学生的德育工作分为三段进行。第一年主要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目前基础教育的缺陷,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无望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会被学校“放弃”,导致其自暴自弃,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学生通常又是技工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年,应该从纠正并养好行为习惯这一步开始,突出引导,强化监督,从严管理。而这一阶段对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则侧重于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挂钩,把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重点引导到学生行为习惯的纠正和引导上来。第二年主要是主要是学生素质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已经要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即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可以加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力度。在此阶段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学生干部配备、学生活动组织、学校学生工作安排上可以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倾斜。同时,这一阶段对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则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注重细节考核,而应采取从宏观角度考量,主要考核项目可以侧重于班级班风班貌、班级活动组织等。第三年由于学生主要是顶岗实习阶段,此阶段既是学生两年技校培养初见成效的阶段,也是学校德育部门两年工作是否成功的检验,把学生放在实习岗位上,接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监督,如果学生各方面表现良好,则说明前期工作方式比较到位,在后继的工作中可以保留和发扬,如果学生在某方面表现有所欠缺,恰恰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有疏漏,则应在后面的工作中弥补。此阶段应当以实习单位和学校带队老师管理为主,班主任老师进行必要的辅助管理,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协调。这样,三年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形成了一个系统,既有前期的培养,也有后期的反馈,会使技校的德育工作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工作实效的提高。

(三)实施目标管理模式的好处

实施技工学校德育目标管理模式可能有以下这些好处:其一,长期以来,技校学生管理部门疲于应付学生的各种具体事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模式,采取这一模式避免了长期以来技工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是学生工作的“消防队”的尴尬。其二,采取这一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管理部门的压力,则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有侧重的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工作会越做越轻松。其三,可以使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

技工学校教育工作总结 第2篇

一、加强“三生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了专门的“三生教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校长、副校长任组长、副组长,教务科、学生科负责人任组员)统一计划和安排我校的“三生教育”工作和保障“三生教育”能落到实处和起到效果;

2、配备了专门的任课教师和成立了相应的教研组;

3、任课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由“三生教育”领导小组评审后方能教学;

4、课时安排(每班每学期20课时);

5、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把考试成绩视为学生综合考评的一部分。

二、以“三生教育”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教育实效性

为了增强学生“三生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坚持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三生教育”有机融合。在内容上,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与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不同教育内容间融会贯通,资源共享。深入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校园文化等形式,着力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通过丰富多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了解生存技能,提高生存能力,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不断强化教育效果;要突出重点,以学生骨干和问题学生为重点,将“三生教育”纳入培训学习内容,依托班会,实现骨干学习培训经常化,以此成为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渠道;营造“三生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建立和完善“三生教育”的有效载体

我对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重要性;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提高,加强对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和管理,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十分必要。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前提下,面对技工学校学生所出现的德育方面的问题,各类院校都相应的采取了一些积极的策略。我认为,研究学生德育方面问题,对各职业院校和工厂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一、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专门为企业及工厂培养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者服务的。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抵抗能力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对较强,心理不够成熟。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致使职业类学校校园内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上网成瘾、打架、缺乏学习自觉性、谈恋爱、随口骂人、不尊重老师及同学、随地扔垃圾等等;此外,社会上各种错误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产生极大地误导和消极的影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实行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德育教育工作任务,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德育教育的活动当中来,倾全力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突出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学校要求在专业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当作分内之事,重视、到位,持久、深入。甚至对于个别道德素质低下的学生,德育教育更要作为重中之重来狠抓,增强技工学校德育功能的完善和发挥。实践证明,素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要实现素质教育赋予学校德育的多项培养目标,没有学校的足够重视是不可想象的。德育教育管理中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提高技工学校德育方面问题的对策研究

1.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

要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新型的人才,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法科学、富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德育工作之本。开展德育工作,其组织者、引导者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学校在师德方面强调教师必须具备多种先进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等。教師自身要按照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作为教师要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2.拓宽德育渠道,创新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使其受益终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讲诚心、重信誉,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以严谨细致、敬业爱岗的态度给学员以良好的影响和薰陶,从而使广大学生不是被迫无奈遵章办事,而是自愿信服。教师工作在教育岗位上,教给学生文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教会学员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学生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才能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因而所有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和改进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体现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的规律,大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技工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时代感。不要将活动停留在口头上,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学校可让已参加过实习的高年级同学用他们亲身体验来告诫低年级同学,或者由校企结合的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的例子来指导和教育学生。

3.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

学校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协会、歌舞社团、国旗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4.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为德育工作服务

学校要利用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作为契机,为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专题活动,如爱校爱家活动、感恩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技工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鼓励教育为主,适当运用批评教育,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学会并掌握批评与鼓励教育的“度”,正确评价学生,使之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

5.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人格独立的个体。技工学校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遇事走极端,学校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如谈心、电话、短信、qq聊天等,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这样学生的思想活动才能被家长和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实际。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健全学生的心理机制。

总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标准、高质量,用人单位不仅关注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更需求那些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较强的时代意识、团队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创新和尝试,创出一条真正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学校素质教育与学校文化教育 第4篇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实现, 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 城乡教育条件的普遍改善。但是与中国经济领域、其他社会行业领域的改革相比, 整体上明显处于较落后的位置。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的现状都有较多的意见。我们知道, 教育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 有它的特殊性。它涉及面广, 差不多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关系;子女教育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每一项改革都会备受瞩目。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像其他某一些行业, 可以立竿见影。俗话说,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人才的培养的成效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如果一个社会政党和一个地方政府对教育没有远大的眼光与开阔的襟怀, 是办不好教育的。当前,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的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有什么意义呢?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工作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们开始推行素质教育, 可是素质教育并没有获得明显收效, 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不少地方或学校, 素质教育成了门面装潢, 成了学生家长的多余负担。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体音美就是素质教育?文化课的知识教育就不是素质教育?体音美就不是知识?我们并没有从人才素质的本质意义上去理解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人才的素质教育应该包括:基础的文化知识学习, 基本的学习能力开发, 常规的道德情操意志的修养这一些素质的养成教育。这样一种教育与我们对人才观念、对学生评价的标准没有形成直接关系。如果我们只是用考试成绩来检验学生优劣, 就偏离了素质教育与评价的标准。现在许多学校基本上是成绩好的学理科, 成绩次的学文科, 学习差的学体音美。学生的根本素质没有整体提高, 反而在不断下降。中国的教育规模在扩张, 我们的教育水平在滑坡。目前上下都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高考制度没有改革的结果, 高考用分数选才导致的局面。

其实, 统一考试制度并不是中国的特产, 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统一招生考试, 他们也用分数作为评价指标。只是他们对人才的考试重在基础知识与能力评价的结合上, 他们选拔人才的渠道多样化。我们是标准化模式教育、标准化统一考试, 循规蹈矩的学生就会优胜, 不鼓励学生自由出格。这是由我们传统的人才观决定的。这样的人才观与人才教育过早地扼杀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西方发达国家的考试制度是鼓励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我们看一看2007年法国的高考作文题:

6月10日法国议会第一轮选举是政治家们的大考, 而6月11日就是法国60万高中毕业生的“高考” (Bac) 。考生要在四个小时内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来。文学、经济社会、科学类毕业生可以分别在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文学类考生选择题

(1) 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

(2) 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3) 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科学类考生选择题

(1) 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2)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3) 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

经济社会类考生选择题

(1) 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

(2) 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

(3) 解释尼采在《人性, 太人性》中有关“德行”的论述。

(在1999年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的哲学考试就有这样几道题目:“哲学是否可以独立于自然科学?”“人的自由是否受劳动的必要性所局限?”“我们能否说服他人接受一件艺术品是美的?”)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去考试这类题目, 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我们的家长、老师会怎么评价这一类考试题目呢?我们湖北的高考用了“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就大喊超纲;只要考“举手投足之间”、“站在门口”。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对选才能力要求的某个侧面。我们的考试是在降低能力素质要求或国民文化水准。

我们现在的社会当然不会取消考试, 这个制度目前对老百姓还是最公平的。这几年的高考制度改革, 像自主招生、特长生、保送生、共建生有越来越多不公平的东西, 因为中国还没有健全的法制、民主监督机制。我们的高考改革目前根本上要从内容上入手, 从个性化、多样性中给学生更多能力展现的空间;健全能力水平的评价机制与选才标准。这样的改革潮流对我们学校教育的要求, 就是不应该把学校办成一个知识成品生产车间;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基本知识、培养人文科学素质、提升能力、开发智力的文化平台。只有知识, 并不就是有了真正的文化素养, 文化应该是一个包含知识, 又超越知识的综合素养与人文境界, 知识具有专门性, 文化具有综合性, 广义的文化联系着人的思想行为, 道德情感, 联系着知识者的胸怀境界。我们不少高级知识分子在某个专业具有很高的水平, 但是, 对社会人生漠不关心, 对世界、对历史、对现实、对政治一无所知, 这样的知识分子 (严格说不能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应该承担思想道义与文化责任) 只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工具, 如果一旦为邪恶政治利用, 知识就会成为最恶。

我们今天成立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 就是要大力倡导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个超越于知识的一种学校现代思想品格。首先, 它要求学校领导与老师具有现代人文思想素质, 这是保证一个学校具有先进的办学视野与宏大境界的基本的条件。一个成功的学校, 是与一位具有先进思想观念与开阔文化视野的校长分不开的, 只知道捞分数的校长, 是办不出一流学校的;只琢磨考试的老师永远只会是一个教书匠。

第二, 学校文化是滋养学生思想素养与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肥沃土壤。只有深厚的学校文化内涵, 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传统, 文化涵养丰富的教师队伍, 这样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文化底蕴出色的学生。一个学校的文化的内涵与文化传统是在较长时期形成的, 是经过几代人努力才会见诸成效的。急功近利的教育是违背学校文化教育规律的。重点学校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学校的文化积淀与文化传统。好学校的魅力, 就是一所学校文化的魅力。

第三, 学校文化, 是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学校永远保持活力与生机的源头活水。文化既是内在的, 无形的, 又是外显的, 可以张扬的。充满文化活力的学校, 到处都可以感受文化的气息, 到处都有文脉的跳动。它能从外在影响学生、老师, 有形的文化元素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感染力与心理作用力, 是无形的精神元素。没有文化的彰显与文化格调的学校, 一般不会是一所好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研究意义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它是综合考量一所学校的无形标杆, 是与学校教育的水平互为因果的。我们的学校领导与师生、全社会都要认识到学校文化的意义, 自觉把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播、能力培养、道德修养有机联系为一体。我们的研究会是一个民间团体, 我们不计报酬, 是因为中小学教育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学校教育改良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我们作为民间社团, 我们没有考试考核的功利包袱, 我们可以有较多的超越眼光与自由开放的思想空间, 对学校教育改革作较多理性的思考与长远的机制研究, 为我省中小学教育改革献计献策。我们当然要作一些具体切实的工作, 我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批思想者, 也是一批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我们的队伍大多数来自中小学, 个个都是中小学的精英骨干。我们不能好高骛远, 我们要脚踏实地, 我们要有长远计划, 又要有近期工作任务。我相信, 我们这个研究会, 有省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有我们一批不计名利的学校教育志愿者努力的工作, 有我们省中小学学校的大力配合, 不久的将来, 我们湖北中小学文化教育研究的成果一定会在全国发生广泛的影响。

授, 博士生导师, 《华中师大学报》主编。本文系作者在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本文编校:李凤兰

技工学校秋季德育工作计划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以学校中心工作为蓝本,以安全、法制教育为主线,发挥管理特色;以完善人格教育为抓手,内化校本特色;以主题活动开展为载体,拓展学生个性特色;以环境卫生、文明礼貌教育为支撑,推广文化特色;以国学、孝道教育为引领,彰显传统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健全人格;学会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学习,夯实主体发展;学会特长,实现自我提升。通过构建德育体系、强化德育意识、完善德育队伍、夯实常规管理、优化育人环境等手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实现让学生知礼有仪、举止端庄、谈吐文雅、活泼开朗、文明感恩;着力打造和谐型、节约型、感恩型、奉献型地班主任团队目标奋斗。

二、工作重点:

以一个目标(学会做人)、两个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建设特色校园服务)、三个重点(完善人格、提升素质、加强安全)、四个突破(环境卫生、寝室管理、早操质量、文明礼仪)、五个场所(教室、办公室、寝室、操场、食堂、休闲区)、六个渠道(课堂教育、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课余活动、宣传板报、校园广播)、七种方法(说理疏导、榜样示范、环境熏陶、后进辅导、心理咨询、规范约束、专家讲座)、八步程序(稳定情绪、了解情况、思考对策、挖掘优点、寻找缺点、沟通落实、反馈跟踪、调整策略)为工作重点。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技术精湛、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优良、道德品质高尚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德育全貌,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面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班主任要敢于造梦,要敢于追梦,要大胆圆梦;要不断补充“正能量”,要通过不断学习,确立适应时代需要、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本学期将组织班主任系统德育理论学习,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及时转变教育和管理理念,做到“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规范的行为影响人,以博大的情怀关心人,以积极的态度鼓舞人”。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七到位”,即:升旗、出操、晚自习、活动集会、校内大扫除、班会、查房到位。

2、进一步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关注发展势头,加强转化的过程研究。加强同问题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共同研究有效的引导方案。对问题学生关注“三点”,即:思想上的闪光点,智能上的特殊点,转型上的突破点;

3、做到“三心”生活上关心、引导上耐心、工作上用心;开展“四导”,即:思想上开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指导、行为上引导。

4、多给学生些温暖和关爱。主动接触学生、多方观察学生,细心指导学生,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5、做好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记录和典型案例的收集,及时总结班主任工作的新成果。

(二)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1、精心组织师生参加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 ,有计划、有主题、有目的地安排好国旗下讲话 ,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多形式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将通过 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征文、演讲、歌咏比赛、读书活动、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歌颂祖国建国以来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感恩之心。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3、组织好2013秋季新生军训,通过军训规范日常行为、磨练坚强意志、锤炼团队意识、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优良品质、净化健康心灵、升华思想灵魂。

4、发挥学科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求任课老师深入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爱国主义内容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三)狠抓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提倡“五个一、四主动、三远离”的基本规范养成教育和“三比三不比”的理想追求教育。即: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父母(或长辈)一个电话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学期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长辈)洗一次脚,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见到师长主动问好,见到垃圾主动捡,见到困难主动帮,见到不良现象主动管;远离不良人群,远离不良场所,远离不良嗜好;不比时尚比高尚,不比天分比勤奋,不比骄气比志气。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及时教育并反馈给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批评教育,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制止违纪行为的发生。、加大对宿舍管理的力度。宿舍是学校的窗口,舍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寝室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务整理、卫生习惯的培养,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定期对宿舍内务整理、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与文明宿舍、先进班集体评比挂钩;增强寝室管理工作的实效,坚持检查登记制度,对未回寝室就寝的学生进行登记,查明原因,并及时与班主任及家长联系,对违反就寝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及时处理、及时汇报。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纪律约束,以确保学生在校住宿期间的人身安全。

3、坚持不懈地狠抓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重点从文明礼仪、知恩感恩抓起。学生应是知礼、重情、文明、有才、感恩的优秀学子。为此本学期推行即“七三模式”教育: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三主--学校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学生为主力军;三优--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美品质;三活动--传统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三规范--文明礼仪规范、行为习惯规范、生活习惯规范;三评议--评议班级、评议班主任、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四)强化安全教育,营造安乐祥和的育人环境。

学生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强化以“防范为主,重在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完善各种安全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大型活动预案和学生外出活动预案;坚持实行学生入学签订《安全责任书》;每日安全检查制度;行政值日和夜间巡查制度等;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除;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如征文、主题教育、周末节假日离校教育、观看安全警示片,开展安全逃生系列活动,如火灾逃生、地震逃生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邀请交警、律师对学生进行专题安全、法制和禁毒教育,提高师生安全与法制意识。组织所有师生认真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重温《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各班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各班主任在交通安全、财物安全、活动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五)大力开展法制教育系列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当前社会和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在学生中普及法律常识,并大力宣传网络道德知识,反对沉迷网吧,引导学生进行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活动,提高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德育课、主题班会、图片展、专题法制讲座等各种途径让学生分析案例,学习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学法、知法、守法;定期请司法部门领导来校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组织学生观看法律方面有关影视资料,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运用法律约束自己和保护自己。

(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开展丰富多彩社团活动。

1、本学期加大学生管理学生的力度,开学后第三周召开团代会、学代会,重新组建新班子。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使用和管理,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2、召开全校学生干部大会,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干部示范表率,继续开展“弯腰工程”活动,逐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作用。

3、组织学生干部培训班,将优秀干部和优秀学生挑选出来进行培训、考核,结业时颁发干部结业证及时进行表彰。

4、校团委应加大组织力度,做好团章宣传、发展新团员,履行团员义务,为校风建设做贡献。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扩大新的社团,如书法协会、演讲团、乒乓球协会等,抓好迎新晚会、迎新篮、演讲大赛、拔河比赛、元旦晚会等大型校园文艺活动。

简言之:德育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大家要有耐心、要注意细节、要注重过程、要注重节俭,要学会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产生最大价值,达到最佳效果。在工作过程中要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思想新一点,脑筋活一点;废话少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心胸宽一点;点子多一点,效率高一点,齐心合力把德育工作模式推向一个新高度,把德育管理水平提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我们董事长高等学院的办学梦努力奋斗。

东莞实验技工学校政教处

技工学校生产实习课中的德育教育 第6篇

一、通过课前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往往外化为对某一负担的承认和对某一任务的积极行为。责任心不仅是一种心理品格,而且是一种道德素质和能力要素。养成一定的责任心,是教育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为祖国培养敢于面对未来挑战、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合格建设者的需要。试问,一个对自己、对集体都不负责的人,又将如何立足于社会?笔者认为,课前准备工作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好途径。如果课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将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影响全体学生的实习。所以,科任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轮流担任课前实习器材和耗材的准备者(相当于领料员),让他们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准备。通过这一活动,强化学生“对他人负责”“关心他人”的行为,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上的事情帮着做,强化学生“对班级负责、对同学负责”的责任感,并在多次工作中逐渐磨练他们的责任意志,转化为责任品质。

二、通过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纪律性

组织教学的内容包括整队、劳动防护着装检查、点名考勤及实习前的纪律教育。整队的队形,严格按照军训要求进行,做到前后左右都对齐,使学生感受到纪律约束的力量。通过点名考勤,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正确认识纪律,对纪律自觉遵守执行,积极维护纪律,让学生能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实习操作规程。

三、通过分层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进入工厂工作。现代工厂都是协作性生产,要求员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为便于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和互助精神,笔者认为,采用分层分组教学,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技工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成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分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普遍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学习组长和纪律组长,便于讨论、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互助作用,对课堂、作业、测试,实行小组集体评价、量化,每周评出优秀小组予以表彰。分层分组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思想和学习交流,加深了同学友谊,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团结合作、力争上游”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通过“5S”管理,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

“5S”管理的含义,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的缩写。“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

1.整理

把需要与不需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

2.整顿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在通过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3.清扫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确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赃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4.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愉快地工作。

5.素养

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

这是“5S”管理活动的核心。做好预习、按时、有序进入场、按班级座次表就坐。通过“5S”管理,使学生能够做到按规定检查实训准备情况,明确实训目的、内容,按时到位、规整设备卫生等,并按要求开始上课,认真学习,完成实训任务,关闭设备,整理工位,做好场地清洁卫生,填写实训报告,带好个人物品,经批準后有序离场。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通过低碳环保教育,培养节约意识

在各种资源和能源日益枯竭、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进行节能降耗和节约资源教育,日益重要。在生产实习教学中,指导老师可针对实习课题内容,结合实习场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节能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节能降耗理论知识的传授,进行节能降耗技术的介绍和比较,让学生了解节能降耗方法与意义。同时,加强生产实习耗材和设备的管理,在学习中要节约一根线、节约一块料、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使学生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好了受表扬,浪费了要受处罚,从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这样做既适应企业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六、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当前,很多学生经受不住挫折,尤其是严重挫折的打击和考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因此,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十分必要。老师在课题设计时,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难题,使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受到一些挫折,懂得做一个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老师又要指导学生采用一些方法,通过努力解决这些难题,使他们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正视挫折的勇气、战胜挫折的信念和克服挫折的方法。

当然,一堂专业课中的德育教育,包涵了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这需要每个老师想办法将德育教育融入贯穿到教学当中。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人师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因此,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教师要起表率作用。“敬其师”才“效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如果老师要求学生不迟到,老师首先必须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如果要求学生用尺画线,教师则必须用尺在黑板上画线;如果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教育的唯一基础。

技工学校德育课设置探析 第7篇

1 技校生的思想现状

技校主要是面向广大中学, 招收一些不准备升入高中的中学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完成国家的义务教育之后, 父母和自身都希望掌握一项专业技术, 更早的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些学生们的年龄较小, 还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极具变化的时期。他们此时还没有对社会和工作行程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 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比较低, 理性思维不够健全, 个别学生还是学校里面的问题学生,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习惯不好, 遇到问题, 极容易冲动, 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对于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 必须进行及时的思想道德教育, 这不仅是为他们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同时也是为了他们的未来人生负责人。但是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还存在细微性的差异, 所以, 进行分开具体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技校生的成长特点

从初中毕业进入技校学习生活, 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他们在校三年, 不管是生理, 还是心理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且有着明显的年级特征。

2.1 第一阶段 (一年级) ———独立中求发展

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 是心理健康成长, 树立起自尊自强的品质, 形成良好的品德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的巨大变化, 技校生开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独立性意向的发展日趋明显。小到生活料理, 大到对个人前途、家中大事, 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他们都不像以前那样只听从父母意见, 而要表明自己的意愿、看法、见解, 进入一个喜欢怀疑和争论的时期, 同时他们情绪很不稳定, 时常或喜或怒, 识别能力差, 容易受外界影响, 把握不好极易走向极端。但他们好奇心强, 特别对新知识、新技术易感兴趣, 易教易学。

2.2 第二阶段 (二年级) ———成熟中求发展

对学校的环境熟识, 适应技校生活,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逐渐走向成熟。其主要变化有三:一是从外在性向内在性过渡, 即学生自我评价已不再以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主, 而是开始侧重于自己内在的世界;二是从情境性向稳定性过渡;三是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此期间, 学生逐渐关心社会, 了解社会, 同时也关心企业的情况。

2.3 第三阶段 (三年级) ———展望中求发展

经过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应的实习工作, 技校的学生在第三年基本掌握了上岗工作的基本技能, 能够走上工作岗位了。此时, 需要对其即将进入社会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步入社会之前, 是他们能够对社会、对企业、对未来工作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投入到紧张的工作氛围中去。并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作热情,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 德育课标准的逻辑框架

德育课标准根据技校生思想教育的目标, 从技校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以技校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 以心理健康、公民道德教育、法律、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为教育内容。

优秀的思想素质是一个人才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 只有接受了正规的德育教育工作, 才能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 和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及价值取向。尤其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不断的推进市场经济建设之后, 面对着不断涌入进来的外来文化, 和一些不良思想, 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 才能够对未来的市场运行有清晰的把握, 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道德是人们通过处理与自身和与他人的关系的做人做事的习惯而形成的关于为行为的善恶是非规范体系。道德一方面反映和调整人们的现实的利益关系, 一方面依赖于人们的内心信念、共同习惯和舆论, 并通过这些而发生作用。在现代社会良好的公德是保持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社会公德不只是“崇高”“无私”和“忘我”的理想要求, 更多的是它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创造一个对大多数人有利的生活环境。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需要规章制度的, 同时也要求广大的公民严格遵守相应的规整制度, 同时社会的道德和社会的各种行为又受到法律的制约, 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能是守法文明的公民。所以对技校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其一, 这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其二, 是帮助技校生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 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三, 是预防和减少技校生违法犯罪,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需要。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一名好工人的前提条件, 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对学生的今后工作帮助很大, 对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管理、社会发展帮助很大。

健康成熟的就业心理, 能使你正确认识自身, 认识社会的复杂, 认识职业的特征及对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选择适合自己个性、气质、兴趣的职业, 有利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实现个人价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给自己准确定位, 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是技校生进入社会的必修课程, 实现顺利就业目标。

技校生比正规高等教育的人才更早的走向工作岗位, 无论是他们的身体还是他们的心理都很难在短时间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之间的转变, 所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 能够提前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 使其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4 德育课教学内容设置框架

技校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 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 在培养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 要形成一定递进层次, 同时在教学中改变教育方法, 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并把德育寓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德育课程的设置是未来技校改革的一个关键。德育工作的落实不是简单的增加德育课程数量, 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工作, 而是需要依据技校生不同年级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进行有规划, 有目的的落实, 从而使得德育工作能够真正的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影响, 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工人。

摘要:技术学校主要为社会提供专业的一线工作人才,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 和人才市场上对于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使得技工学校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的落实。文章主要对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落实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 第8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境遇

1.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境遇

当前,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在教育实践中缺乏力度。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依然没有被充分认识, 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支持, 导致中等职业学校在经费和招生等方面的不利局面。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三是当前劳动力市场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 中等职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较大, 就业压力较大, 就业质量较差。

2. 甲校的生存境遇

甲校是一所有着40余年历史的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但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衰落, 甲校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招生和就业两方面。

(1) 招生数量和生源素质都开始下降

甲校的新生入学人数在逐年下降, 已从700余人降至100余人。生源质量也随着数量的下降而下降:新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存在厌学心理;新生的个人素质较低, 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 组织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较淡薄;新生的自我认知观念没有建立起来, 比较缺乏自信, 尤其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

(2) 只有少数毕业生能真正进入对口行业

就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甲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在92%以上, 但是只有少数毕业生能真正进入对口行业, 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底层的服务工作, 且工作流动性较大。因此, 甲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二、德育教育应对

面临这样的生存境遇, 甲校采取了诸多措施。在德育教育方面, 针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体制、德育课程、德育管理和德育活动这四方面进行了逐步改革。

1. 明确和完善德育工作体制

在德育领导和组织方面, 学校领导班子中确定专门负责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 负责制订德育工作计划, 从全局角度规划和建设学校德育体系。

在德育副校长的领导下, 德育工作处及其下属的班主任、团委和宿舍管理处承担主要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对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把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成效和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联系起来, 建立了班主任选拔、聘任、考核和奖惩的管理体系。除了德育处和班主任之外, 其他部门和教职工都要担负起在各项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的职责。

2. 改革德育课程

(1) 职业道德课程改革

由熟悉就业市场和招生情况的招生就业办的工作人员担任任课教师, 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活动性, 更多地采取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的方法, 整合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课程, 使职业道德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课程的开设时间由第二、三学年调整至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 增设心理健康课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德育, 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学校的教学大纲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课程。

3. 量化德育管理

以德育工作处为领导, 由班主任具体实施, 实行德育量化管理。甲校对学生实施按月考核计分的办法, 量化学生德育行为, 统一操行评定标准, 同时把考核成绩作为期末德育成绩评定、毕业和就业推荐工作的重要依据。

4. 丰富德育活动

为了解决学生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等方面的问题, 甲校组织了更多的学生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积累, 甲校德育活动的类型和形式逐渐丰富。例如, 新生军训、新生入学教育、主题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月、职业技能大赛、心理健康月、英语艺术节、篮球活动月和法制教育月, 等等。这些活动直接或间接, 或多或少都对学生的品格发展、行为走向和精神面貌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德育应对效果及原因分析

1. 德育教育应对的效果

(1) 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效果有限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 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效果有限, 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新生刚入学时相比, 学生在基本道德规范上有所进步, 对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有所认识和了解,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方面有所欠缺。

(2) 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没能起到期望的作用

从就业上看, 近年来, 甲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方面较差, 一部分毕业生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实习中出现问题而被退回学校。这固然有生源素质下降的原因, 但是也反映出在面对新情况时, 甲校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没能起到期望的作用, 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对于学校改善生存境遇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 原因分析

(1) 全员德育格局尚未形成

德育教育领导乏力, 甲校领导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力度和执行力度较弱, 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缺失, 学生基础较差, 课堂教学压力较大, 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兼顾德育教育。甲校的教学改革成效甚微, 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2) 德育组织管理不力

德育工作组织管理的成效, 一方面在于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在于管理人员的水平, 而甲校在这两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德育工作处仍然承担着其他工作, 各项工作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划分, 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计划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甲校的德育管理过严、过细, 过于依靠制度和规定, 缺乏人文关怀, 学校氛围也不够人性化, 教师缺乏向心力,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缺乏积极性, 学校、教师没有形成有效的德育合力。德育组织管理人事变动频繁, 德育工作缺乏延续性和一贯性, 朝令夕改使教师无所适从。

甲校的德育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足够的系统德育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 在工作上经常依循惯例、经验和上级指示, 缺乏对德育工作的深入研究和长期规划, 其行政作为不符合教育规律, 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德育课程模式陈旧,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在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中, 忽视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教师没有摆脱陈旧教学方法的惯性, 面临新形势而没有及时地做出变革。甲校的多数教师都是近几年新招聘的青年教师, 根据学校要求, 这些青年教师基本都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青年教师在工作能力和经验上与资深教师相比差距较大, 而且学校也不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四、对策和建议

1. 注意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长期性

(1) 在学校的生态系统中, 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学校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性, 德育教育是无所不在的, 课堂教学、学校集体生活、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等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这些应该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以共同的目标、主动的态度, 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学校教育应当把这些渠道整合起来, 形成有效的合力。

(2) 德育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 道德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改变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扭转一些不良行为, 更需学校和教师长期、反复而耐心的正面引导和教育。笔者在研究中发现, 甲校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 也采取了诸多应对策略, 但在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 却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很多方面。例如, 德育方法的失当, 人员组织的不得力, 等等。另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德育措施缺乏长期性, 即一些针对学生某个问题的德育教育应对措施缺乏长期性。其实, 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依靠一个学期的职业道德课程是不够的。

2. 优化管理,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1) 教师缺乏工作热情,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教育是需要投入巨大热情和精力的事业, 教师是学校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是,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热情, 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紊乱的课堂秩序, 等等。对此, 许多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另外, 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德育活动的开展, 都需要教师以热情认真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工作, 所以学校应该尽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激发他们主动的德育意识。

(2) 为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 学校应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

一方面, 学校应当从整体上进行科学、合理且合乎实际的德育教育总体规划, 并在各个环节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保证。另一方面,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咨询和培训的机会, 能够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答疑解惑,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 为了使教师全心投入德育教育工作, 学校应关怀和重视教师的作用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初探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加强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各地的中职教育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但是中职教育, 就其生源现状而言, 初中毕业生, 其优秀者选拔进市县重点高中, 其良好者, 进入普通高中, 其余者, 进职中。此即为职中生源的基本状况。而这批学生, 在数年之后, 除少数优秀者能够进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外, 绝大部分则加入各行各业的建设大军之中去。他们的道德高下、品性优劣、业术精粗, 将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 故不能吊以轻心。相反, 教育者要有责任感、时代感, 正确定位中职德育在中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努力研究加强与改进的中职德育的特征与途径, 注重培养学生的的良好品质和文明行为, 从而大力促进中职学生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认真研究中职德育的定位与目标

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 使大批初中毕业生涌进了中职课堂。不必讳言, 他们已经不是以前的中专生, 个个皆品学兼优者, 而是或者外语差或者数学短、语文劣者, 亦或三科俱下者。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也就是使受教育者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我们应当积极完善和加强对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时代精神教育, 道德与法制教育, 就业与创业教育。在此一系列的教育中我们应常常结合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讨中职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新途径,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德育教育工作中, 强化师资队伍的本身建设, 健全培训机制, 积极调动多方力量, 使全社会共同关心, 支持中职的德育教育工作,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群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力争把中职学子培养成爱祖国品德高尚, 爱岗敬业, 技能金湛, 身心健康的企业欢迎的新型人才。

二、探讨研究中职德育工作的特征与措施

中职学生的心态特征是什么呢?是新奇、放开、容纳、改造。此一年龄段, 无论男生或者女生, 他们都处在青春期, 对世界充满新奇感。对于人生和社会上的一切事物, 都有着朦胧而好奇的想法, 欲疾知其所以然, 但又畏其艰, 贪玩心重。每每是常立志, 而非立志长者。

中职学生的接受特征是什么呢?他们不如重点高中学生睿智, 多为理想接受, 虽然胜过初中学生之稳健, 却少其聪颖。故而其接受特征乃多为感性接受, 即形象性接受也。因此, 学校的各职能部门, 应积极去组织丰富多彩格式各异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晚会节日, 以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中职学生向善向美的意念核心是什么呢?美学理论家蔡仪告诉我们: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而青少年则尤为甚也。中职学生, 刚跨过青年门槛, 他们虽没有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壮志, 但是对于世间的圣贤之人之事, 还是有崇敬向往之情的, 也即“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的。我们应抓住此种心理特征, 积极组织各种读书会、电视会、让古代圣贤和现今英模走过其心灵深处, 融进其血液。

三、探讨中职德育的环境要求与环境建设

荀子《劝学篇》有云:“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此云环境对于物体之影响也。又有云:“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至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此言人们做事欲达成功, 要善于凭借积极因素。中职学校要想培育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的人才, 则势必要注重学校德育环境的要求与建设。

其德育环境的要求, 顾名思义, 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也。一所优秀的中职学校, 非但要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饭厅、宏阔幽深的林荫道, 操场, 更应有学识渊深的老师教授, 繁富齐全的图书善本, 极富哲理的校训和严整光明的校规校风。故而, 中职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专业性特点, 来强化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在此, 基础上, 更加充分挖掘校训校规校风的丰富内涵, 开展形式多样,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 来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 树立学生的进取雄心。

其次, 要加强学生中的社团建设, 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励学生的成才欲望。中职学校, 专业众多, 不仅有传统的的专业, 更有新兴的专业。在人才方面, 不仅有普通的一般人才, 更有出色的专业奇才。则非但能使学生学好已有的课本知识, 又能让尖子奇才涉猎国内最新之学术动态、学术理念。对于优秀学子的深造自然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 聘请省市级国家级各行各业的专家技术能手, 感动中国的出色人物, 做学校的的特聘专家、教授、校外“兼职辅导员”。邀请他们讲述岗位成才的亲身经历, 帮助学生感悟人生的价值, 且注重利用职业教育和城市变迁过程中积淀的历史文化资源, 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职业价值, 增强文化认同感。让高雅文化艺术走进中职校园, 请省市级京剧团、作家学者社团, 进校宣讲, 讲演本省市优秀的的古今人物及其作品, 让学生有历史厚重感, 时代责任感。见贤思齐, 从而做一个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有事业心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江霞.诚信跌失的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4) .

谈技工学校差生的教育与转化 第10篇

差生一般有以下心理特征:其一, 排斥心理。有些学生往往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家长错误观念的引导, 认为学习好坏没关系, 会挣钱就行。因而他们没有远大理想, 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其二, 自卑心理。有些差生最初也有过上进心, 也试着努力过, 但因方法不对头或虎头蛇尾, 最终成绩还是上不去, 后来便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其三, 逆反心理。差生由于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冷落, 久而久之, 就故意和老师唱对台戏, 课堂上搞恶作剧, 课后制造事端。

针对差生这些特点, 教师要深入了解差生各方面的情况, 包括家庭、个人经历、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 找出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选择最佳的教育转化方法。

一、通过爱心感化, 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转化差生, 教师首先要接纳他们, 不能因为他们“差”就疏远冷淡他们, 更不能冷嘲热讽, 切忌采取单一说教和“严管”的方法。要在老师心目中和班集体中给他们应有的位置, 从各方面真心实意地去关心, 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班级这个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没有受到歧视, 自己不努力学习, 不纠正错误, 就对不起老师和同学们, 再不能给班级“抹黑”。这样, 老师可因势利导, 用名人事迹去启迪, 设身处地为他们将来着想, 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通过闪光点的挖掘,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地方, 他们在学习方面一时落后, 可其他方面却很突出。他们有的是运动场上的健将;有的是文艺活动的尖子;有的是辩论中的能手。教师要充分挖掘差生的闪光点,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用他们某一方面的优点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 是转化差生的重要途径。老师的一个信任眼神, 一句表扬的话语, 一个鼓励性的点头微笑, 无不传递着对他们的肯定, 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使之成为奋发进取的推动力, 老师可帮助他们制定阶段学习目标, 目标不宜过大, 在短期内只要努力就可达到, 使他们找回自信心。

三、通过耐心疏导,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 差生改进缺点难免有些反复。当他们再次犯错误时切不可生气责骂, 避免简单粗暴, 决不用“不可救药”、“朽木之材不可雕”之类的语言说学生。教师应该有信心, 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改过的勇气。处理问题以疏通为主,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有逆反情绪的学生谅解宽容;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有排斥心理的学生逐渐疏导。对老师的宽容, 差生大多会怀着感激和悔改的心情, 用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这样反复加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 从而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 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技工学校如何实施“赏识教育” 第11篇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喜爱,因此自暴自弃,通过非正常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不满,或是逃避混日子,或是与老师针锋相对。笔者尝试把“赏识教育”这个新兴的教育理念引进技校课堂,以自我赏识、赏识他人、他人赏识为主要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二、赏识教育的原则

1.信任学生

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既脆弱又敏感,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但同时他们的内心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而,首先要充分给予他们信任,如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等,学生一旦被尊敬的人所信任,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而良好的心理又会产生一种能动的、向上的力量。因此,信任是赏识教育的第一要素。

2.尊重学生

尊重是赏识教育的核心。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实际上,在家庭被宠坏了的学生,在学习上会处于一种被动和弱势,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总是以成绩好坏、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很少会去关心和尊重学生内心的需求,学生不过是家长和老师意志和本愿的实施者,而很少能让自己的潜能、特长得以淋漓尽致的开发和施展。不尊重学生,可以说是变相扼杀学生的个性。为教之人不能不引起注意。

3.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就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激励学生

激励是聚焦学生的闪光点,强化他们心灵的积极要素,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好的激励不仅是表扬,也不单凭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当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因他快乐而快乐,老师因他成长而自豪,他会受到很大的激励,会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5.宽容学生

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学生的求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当学生出现问题,要学会反思。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并非一日形成,这要求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学会耐心等待,学生总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6.提醒学生

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仅需要提醒,而且可以直接地提出批评,但这不是训斥式的、说教式的批评,而是朋友式的关切,这样的提醒,学生容易接受,也会以感激的心态去改正缺点。

三、赏识教育的方法与运用

1.在情感中渗透赏识教育

(1)爱是赏识教育的前提。有人曾在教师中进行过一次随机调查,在问到“你热爱学生吗”时,90%的教师回答“是”,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提出“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了”的仅占10%。

以上调查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已成为受人尊敬且较为稳定的职业,但愿意做教师并不意味着一定爱学生,而教育又恰恰是以爱为基础的。二是一些教师缺乏施爱的方法和艺术,没有表达爱的技巧,“恨铁不成钢”式的爱,只会给学生心灵留下一片阴影。所以,没有爱是不行的,仅有爱而不会表达爱也是不够的。爱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还是艺术的。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必须找到施爱的方法和艺术,善于把对学生的爱具体化,这里的爱包括理解、接纳、尊重、信任、赞赏、激励、宽容、提醒等,爱是赏识教育的前提和核心。

(2)沟通是赏识教育的工具。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奥秘在于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一个成功的老师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老师是最赏识他的,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在老师的心目中,每个学生各有所长,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只有通过沟通,才会发现学生潜在的光点,教师的职责就是让这些光点无限扩大,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超越自卑,超越自己,找到真正的自信。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配合施教。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技校学生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众心理,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在快乐中求知。对此,只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教师应在课堂上适时地鼓励学生、赏识学生。教师应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懂得欣赏差异。教师应允许学生失败,哪怕他们一千次跌倒,也坚信他们第一千零一次会站起来。赏识教育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去挖掘自己的能量,并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去获取成功。

(2)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对于技校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尤其重要。爱因斯坦说:“即使是一头贪食的猛兽,在它不想吃食的时候,硬塞给它吃也会破坏它贪婪的天性。”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诱导。

首先,教师要承认学生的认知差异,如果认知方面差一些,可以通过情感因素来调动他的主观内在动力。当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时,哪一门功课就学得比较好,这实际是情感在起作用,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产生了愉悦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处在兴奋状态。只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潜能就会迸发出来。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只有不再强化分数,而是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消除他们的学习恐惧感。当然,让任何一个教师与教育体制抗衡都是不现实的,教育改革的成功最终要在体制转变上突破。但是,任何一个教师又并非无所作为,当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注重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他站在三尺讲台上,将对学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3.在课外活动中深化“赏识教育”

集体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应重视赏识教育,应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

悦,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学生是在活动中获得能力而逐步成长的,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学生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为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校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参加自己喜欢的专业技能比赛、手工作品比赛、手抄报比赛、插花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法比赛、文艺汇演比赛、大型运动会等,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在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内活动的同时,应积极组织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一起外出参观旅游、与专业不同的班组成联谊班级、组织成立“志愿者协会”或“勤工俭学小组”,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生活。这些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爱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肩上的社会责任,从而懂得真正的人生价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原来竟可以用赞美来批评教育学生,可见赏识的作用和力量多么巨大。

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第1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

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但目前, 全国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 招生持续滑坡, 生源素质下降, 规模开始萎缩等。在这种形势下, 中等职业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 更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 技校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 他们积极向上, 团结友爱, 文明礼貌, 但部分中职生日常行为习惯, 心理素质, 意志力较差。具体表现为:

1.1 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旷课、早恋、打架斗殴、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 他们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 时常有违规行为, 切屡教不该。

1.2 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

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 学习主动性, 不爱学习, 不会学习。

1.3 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许多学生认为进入技校, 是“末等公民”, 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 学习能力差, 前途渺茫, 自暴自弃, 意志消沉, 情感冷淡, 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

1.4 意志力差。

现在许多技校生由于家长无原则的溺受, 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缺乏创业的精神, 遇到困难, 不思进取, 不谋求解决, 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技校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嫌工作吃力, 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 游荡于社会。

2 影响技校学生道德水平的原因

2.1 从客观上看:

家庭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不当等原因, 都对技校学生的不良习惯产生了影响。

2.2 从主观上看: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力薄弱;道德情感狭隘偏私;不合理的行为习惯等也是造成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的原因。

3 如何对技校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有效的教育

3.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有效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是主体、是纽带, 家庭是配合, 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的力量。

只有相互配合, 互为补充, 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措施: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 交换信息和意见;二是开好家教经验交流会, 及时总结、交流家教经验;三是建立家教联系卡, 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 以便双向沟通, 为教育帮助学生提供依据;四是和双差生的家长签订教育协议书, 双向配合共同转化差生;五是学校建立家访制, 规定班主任到学生家中访问;六是建立家长接待制。最后, 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来抓, 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通过以上措施, 有效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教育的合力。

3.2 加强师德建设, 优化师德队伍。

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在教育活动中既要靠教师的说教, 又要靠教师的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对年轻德育工作者的在岗指导和培训, 以老带新, 以先进带后进, 做到了“互学、互促、互免、互进”;确立了德育目标, 细化了考核机制, 使德育队伍管理规范化, 制度化。

3.3 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 培养技校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根据他们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活动。

(1) 军训。军训是技校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 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2) 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3) 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4)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 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5) 大力开展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 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6) 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 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开展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 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下一篇:实训基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