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机化范文

2024-07-18

乡镇农机化范文(精选12篇)

乡镇农机化 第1篇

1 基本情况

酒泉市现已安置移民近15.5万人, 约3.6万户, 建立移民乡镇11个, 总耕地面积约2万hm2。酒泉市的移民迁入后, 耕种的土地均是新开垦的荒地, 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只能勉强解决温饱, 无论是在收入上还是在生活水平上与当地农民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2008年, 酒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 720元, 而移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1 613元, 其中疏勒河移民人均纯收入为634.1元, 仅为酒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酒泉市移民户均拥有农机仅为0.1台 (套) , 主要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20%, 与当地农民户均1台拖拉机及1∶4的配套机具相比, 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2 重要意义

农机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农机化在优化农业生产装备结构、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但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 酒泉市移民对国家补贴30%的农机具仍无力购买, 平时只能由周边农机户组织机具帮助作业。因此, 加快移民乡镇农机化水平的发展, 对提高酒泉市农业生产整体水平,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建议

(1) 加大对移民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契机, 把提高移民乡镇的农机化水平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努力争取甘肃省政府对酒泉市11个移民乡镇追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量, 并实行省级补贴累加制, 加大对移民乡镇农民的单机购置补贴资金比例、补贴标准、补贴范围和补贴机具种类的倾斜度, 减轻移民的经济负担。

(2) 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努力提高移民的农机技术水平。按照“扩大分子, 缩小分母”的发展思路, 积极争取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对酒泉市移民的倾斜。利用市、县2级劳动部门和农机部门培训机构, 送技术下乡, 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提升移民的综合素质, 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培训一大批农机操作手、拖拉机驾驶员, 带动移民乡镇农机化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 进一步拓宽移民增加收入的渠道。

(3) 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按照甘肃省《关于加强和改革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 结合移民乡镇实际, 认真落实加强农机推广机构的各项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移民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支持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 提高对移民乡镇的农机化服务水平。

乡镇年度农机化建设工作总结 第2篇

一、20农机化目标管理任务完成情况

预计到年底,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57.45%,全县农机总动力将达39万千瓦,完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2460台,培训农机操作手600人。2015年上级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指标 334.275 万元,截止2015年11月16日,目前已经完成332.32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99.4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

1.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县、乡镇、村三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015年全县共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2470份,其中,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10份,县农机安全监理站与机手签订2460份。同时加强对乡镇农机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督查。

2. 狠抓拖拉机年检努力提高全县拖拉机的检审率。一是转变作风,创新服务。成立流动监理站,进村入户对农机进行检审、入户、挂牌服务,为农机户节约了时间,同时、有效提高农机户的年检积极性和年检率。二是部门联动,集中整治。联合安监、交通、交警和乡镇农机站等相关部门开展农机安全综合整治,以整治促年检。三是补审跟进,不留死角、盲区。

3. 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一是加强农机安全常规宣传;二是继续开展农机安全宣传“五进和六个一”活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宣传和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进村入户张贴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挂图。四是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向全县机手群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信息。据统计,2015年共出动农机安全宣传车49台次,出动农机安全宣传人员300人次;开展巡回广播46次,悬挂宣传横额7幅,制作安全警示教育牌23块,出版安全宣传板报2板,印制发放宣传资料10500份,宣传画册500册,宣传挂图2400张,宣传袋2500个;发送短信3445条;上警示教育课3期;受教育群众达8万人次,宣传面覆盖全县10个乡镇。

4.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监控力度。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田检路查”力度,每天组织农机执法人员到各乡镇、村屯,对重点路段、重要时段开展重点监控。二是开展农机“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活动,充分发挥农机交警联合勤务制度作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2015年共出动农机监理车辆139辆/次,出动执法人员612人/次,检查拖拉机1720台,查处非法违法行为117起,其中下整改通知限期整改67起,立案查处2起,罚金600元。

5.加强农机监理全民服务窗口建设项目工作,全面完成项目实施任务。

(二)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惠民工程

5.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进镇入村到户宣传“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新政策。按规定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公开补贴实施方案、补贴额一览表、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在县政务中心大厅大屏幕开设农机购置补贴种类、补贴申报流程、补贴标准等专栏,方便群众阅览查询,并设立专门咨询台及服务电话,方便群众咨询、申报。

6.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制定2015-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报县政府行文。同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2015年上级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指标 330 万元,截止2015年11月底,完成指标发放332.327万元(其中2.328万元是历年结余资金),其中,中央资金298.06万元,自治区资金 34.267万元,共补贴农业机械809台,受益户数 765户,拉动农民投入购置农机具800多万元。全年无农机购置补贴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

(三)做好农机管理服务工作

7.组织农机投入耕季农业生产。一是组织技术干部下乡动员和指导农机投入农业生产,二是组织农机投入抗灾救灾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作用。据统计,2015年农机系统干部、农机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农机投入耕季生产服务1034人次,维修农机具1615台(次),全县投入农业生产的各类农机具达8万多台(套),其中下田作业的拖拉机达12156台。

8.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管理与服务。一是做好农机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工作。组织县农机校开展水稻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新联合收割手参加培训并获得驾驶操作证,使这些学员顺利地办理了跨区作业证。二是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的服务工作。2015年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到我市的田东、田林、平果等地开展甘蔗机械种植作业,组织机手到靖西、德保、田林、西林以及云南富宁、贵州等地开展跨区机耕和机收,共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万多亩,作业收入300多万元。

9.加强农机销售与维修行业的管理。联合县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开展“3.15”农机打假行动和秋季农机打假行动,组织人员对全县各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农机维修网点市场,促进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健康有序的发展,也从源头抓好农机安全工作。

10.规范农机行政审批事项,做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根据县行政审批办公室的要求,认真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简化行政审批办理程序。二是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工作,2015年共办理2347件,其中行政许可1742件,非行政许可605件。三是做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公开发布本局行政办理事项、有关政策法规、工作动态等近500条。四是积极参加县政府政务公开日活动,开展农机政务公开宣传。活动当天共发放政务公开宣传资料500多份,解答办事程序等20多人次。

(四)加强农机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

11. 加强县2015年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补助项目的实施。一是落实县级农机专家组、农机技术指导员35名,遴选出50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乐于助人的农机户作为农机科技示范户。二是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推广责任、人员培训、考勤等制度,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开展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三是实施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农机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指导农机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向广大农机手和群众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新购机农户掌握农机驾驶和操作技术,指导农机手维修保养农机具,在农忙季节组织农机手抢收、抢种农作物和外出跨区作业等工作。四是建设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农机化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组织农机技术指导员、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户代表等到基地观摩和学习,探索适合在本地推广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进一步培养基层农机技术人员的“实战”能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2015年共举办农机化技术现场演示培训会8次,现场观摩人员达600多人次。五是培育农机科技示范户。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农机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能力。注重培育农机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12.做好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会农机招商招展工作。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二是紧扣农展会的主题,明确和把握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开展农机招商招展工作。三是狠抓宣传工作,大造声势,增添浓厚气氛。四是努力争取区农机局区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区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组成工作组直接指导和参与农展会农机招商参展工作。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农机行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仍然成功招进21多家农机企业前来参展,代理79家企业产品,参展机具台数达350台套,农机展区仍然成为今年农展会的亮点。

(五)拓宽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

13.紧抓拖拉机驾驶员培训不放松。采取下乡招生,现场办班的办法,挖掘潜力,拓宽招生渠道,做好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工作,2015年共举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职业技能驾驶培训6期,培训农机驾驶员284人。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年度农机化建设工作总结第2页:加强农机政策法规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

(六)加强农机政策法规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

14.加强农机政策法规宣传。做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XX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农机维修管理办法》和新修订的《XX区农机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宣传,2015年向机手和农机户发放政策法规宣传资料近2万份,使农机政策法规深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促进农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5.做好农机新闻报道工作。积极投稿农机化信息、刊物和党政报刊,宣传我县农机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农机化工作的成果。2015年各媒体采用稿件369 篇,其中人民网1篇,新、华网3篇,广西日报1篇,广西新闻网4篇,右江日报9篇,百色新闻网10篇,农机化网站等各网络媒体刊登341篇。

(七)配合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开展各项中心工作。

16.积极配合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展各项中心工作。一是配合安监部门联动开展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等活动,二是做好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三是做好新山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工作,四是配合县委县府整治非法盗采矿山、石场等活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农村道路路况差、设施差,尤其是在乡镇农村和边远山区公路简易性和不规范性较突出,乡村道路狭窄、弯多、坡陡、视距差、临河临崖、缺少交通标志标线、无安全防护措施,交通隐患相当突出。

2.各乡镇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组“三盯”制度的落实有待加强。

四、工作思路

(一)20农业机械化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部有关农机化发展文件精神,围绕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这条主线,以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布局、主攻水稻、甘蔗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加强建设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安全水平,促进农机化为全县农业增产增收作贡献。

(二)年农业机械化工作主要目标。全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46%以上,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以上,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8%以上,蔬菜、芒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有新的突破,标准化深松整地面积力争达到500亩,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三)工作措施

1.优化农机装备、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提升全县的农机化水平。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各项优惠政策,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认真研究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加强信息引导。切实转变农机发展方式,不断调整农机存量结构,优化发展结构;引导农民更多地购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机具,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合理配置。继续加强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并按照农业部、自治区和市业务部门的要求,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简化手续,方便群众,认真扎实的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不断提升和优化全县的农机装备水平。

2.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断提升推广水平。围绕全县推进 “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建、大交通、大物流、大扶贫、大文化”发展和设施农业发展,积极引进并推广经济适用、操作方便、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的先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继续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深耕整地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等示范推广工作。

3.稳步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认真贯彻实施《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稳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在规范管理、加强培训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环节,开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和承包服务,提升农机化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质量效益。

4.加强科技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农机科技进村入户。一是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机系统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及技术咨询活动,努力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二是大力开展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农机维修及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农机人员培训活动,把农机化发展的过程变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三是积极与农业、劳动、科技等部门协调配合,整合师资力量,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农机化带头人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促进农机化的规模经营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经营效益,开辟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5.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广西农机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与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的协作配合,进一步落实县、乡两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实和完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三率”。结合农时季节开展经常性的农机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治理活动,有效防止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创建标准化农机监理站为目标,继续抓好 “平安农机” 创建活动,巩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的创建成果,做到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依法办事,文明执法,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监理的水平。

乡镇农机化 第3篇

关键词: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24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乡镇农机化服务体系在基层农业综合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农机化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 农机化服务体系的作用和地位

农机化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利用率,解决农户种田难问题,还能有效扩张农作物的机播面积,推进农民的增产与增收。因此,农机化服务体系在当今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乡镇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

在一些区域,乡镇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极不健全,管理体制实用性也十分缺乏。在部分乡(镇),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其办公条件不是很理想,出现了通讯设备不足、交通困难以及宣传设备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等现象;在很多偏僻、贫困、落后的乡镇甚至缺少办公用房、未设置专用电话、未配置电脑、交通工具落后、培训教室匮乏以及试验设备短缺等问题;很多乡镇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还体现在办公人员少,相关经费无法保障,难以形成以县为龙头,以乡镇为骨干,以村为基础的服务组织。如何实现农机协会以及专业合作社向多形式、多功能、多层次且纵横联系的服务网络转化,是目前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难题。

2.2 服务农业思想意识观念滞后

相关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很多专业人才趋于断档,因此造成了大部分人员服务农业思想意识观念滞后。

2.3 服务体系与现代农机化发展不适应

据统计,目前我国乡(镇)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占30%左右,农机专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仅占15%左右,并且大部分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因此就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而言,其与现代农机化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 加强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搞好体系建设规划

加强乡镇一级建设,努力落实并做好“有一支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施、有服务实体、有试验示范基地”五有站建设工作,让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组织成为区域服务的主体。除此之外,还需要大力发展并积极打造规范性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化服务组织,全力推进农机化服务向产前与产后拓展延伸。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人才的建设,主要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3.2.1 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制度 提高乡镇公共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教育方法,组织农业公共服务人员进行学习与培训。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制订定期业务培训与知识讲解计划,并应始终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的方针,对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结构完整合理的农机管理干部队伍与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勇于开拓创新的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人才队伍。

3.2.2 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 要求对定岗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以确保管理人员的质量,保证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对于考核不称职或是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必须将其解聘。

3.2.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在加强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全面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工作环境。

3.3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推进各个地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均衡发展与快速进步,应尽可能争取短时间内的新突破,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加快发展步伐。特别要针对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相对较差的地区实行政策的倾斜,以充分鼓励与全面带动落后地区的跨越发展。

3.4进一步规范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应结合农机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联合工商部门与民政部门的方法,对服务组织的结构进行优化,并有效控制农机服务组织不同类型的数量所占比例,提高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组织整体作业的效益。在进一步规范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农机服务组织成员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管理能力与业务水平,促进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向企业化与市场化发展。

4 结语

在加强乡镇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乡镇公共服务整体设施能够发挥新技术与机具的推广作用,有效地对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承担农机技术的鉴定以及农机安全检查工作,从而全方面提高各个区域公共服务组织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晓辛,朱小静.美国、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农机社会化

服务体系的特点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224-1

5226,15256.

[2] 张明哲.政府补贴与融资租赁技术结合在农机推广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62-9663.

[3] 徐艳.国外农机社会服务产业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91-292.

谈乡镇农机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性 第4篇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然结果。其实质就是通过农机与农业经营体的分工, 在稳定家庭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 形成农机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载体。农机原来都是作为农业的配角, 不单独体现它的贡献和价值。农业机械自买自用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的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农民已不满足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而农机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带着这个问题到宁安市各乡镇进行了调查, 发现建立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 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近几年来, 宁安市的农机化事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小型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大量增加, 明显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下, 为宁安市的农业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 使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逐步转向集约经营的轨道, 并不需要农民每家每户都购置小而全的配套机械, 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发展农机的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乡镇农机化服务体系, 引导农机大户开展有组织的系列化服务, 通过大型农机具的社会化服务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 这是农机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建设好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此引导、培训、推广、信息反馈等服务为农机化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为国家指导农民实现机械化的桥梁和纽带, 这也是建立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重要的所在。

乡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是当前农机发展的一种态势, 也必然是今后农机化发展的方向。目前, 乡镇级拥有各种小型农机具己达到相当数量, 有的乡镇拥有大、中型联合收割机, 这样能迅速抢占农时, 给农民带来巨大效益, 但并没有给养机户带来巨大效益, 因为他们作业零散不集中, 这样既费力又费工、费时, 发挥不了大、中型机械的作用, 所以建设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更重要。实行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 在目前和将来都将对农机培训、新机具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农机社会化服务, 应发展成为一个耕、种、管、收多功能、全过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实行农机具的集约经营, 以带动农村出现一批农机服务大户, 将为促进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保障。

乡镇农机安全生产总结 第5篇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了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张汪镇建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机站、安监中队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村设一名农机安全管理员,负责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镇党委、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例会,分析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检查农机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农机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实行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分别与83个村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并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镇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认真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宣传车、广播、标语、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配合市农机监理部门每逢单月开展一次驾驶操作人员集中安全学习活动,播放一次农机安全教育专题片。

结合农时特点,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等有关人员,重点开展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等农业机械基础知识、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知识和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技术规范的培训;以及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知识等培训。让广大农机手熟练掌握各类机械构造、工作原理、故障排除以及调试、维修和使用要领,提高农机作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强化措施,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我们坚持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中心,立足基层,多措并举,坚持常抓不懈,重抓源头管理,做到“工作进村入户、服务到机到人”,努力夯实农机安全管理的基础,有效地预防了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连续多年全镇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

1、加强农机安全教育。设立农机安全宣传栏、播放农机安全警示专题片,时刻敲响农机安全警钟。把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年度检审、田间路查等农机监理工作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农机安全、重视农机安全、支持农机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2.建立健全农机档案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对全镇各类农业机械和驾驶操作人员逐一登记,分类归档,确保农机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从而有效地全面掌握全镇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和安全情况。建立健全了驾驶员安全例会、农机牌证管理和农机服务管理等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规范管事的工作格局,做到了依法行政、文明管理和优质服务。

3.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根据农机作业季节特点,积极配合市农机监理部门适时在辖区内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集中整治 “黑车非驾”、无证驾驶和违章载人等违法违章行为,进村入户督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参加安全技术检验,督促机手及时办理驾驶证和车辆入户。规范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强化农机维修质量监管,不断提升农机维修网点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全镇各农机维修网点均取得了相应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业人员均办理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抓好服务。在“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对农机具的检查、维修、保养等技术指导,切实保证各类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农机、公安、安监等多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严格整治黑车非驾、脱检漏审、非法拼装、违章载人、超载超速、酒后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维护农机作业市场秩序,确保作业机械有序流动,加快农业生产进程。

乡镇农机站的发展之路 第6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农机站;发展

乡镇农机服务站肩负着农业机械推广使用、安全监管、政策法规宣传、机械动力调配、农机经营户的协调管理等工作,对农业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存在的问题

1.1农机装备落后,季节性矛盾难调和

乡镇农机服务站普遍装备落后,仅有的拖拉机站也因多种原因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或变卖或转为它用,荡然无存,90%的乡镇服务站属“三无”单位,“吃饭无锅、睡觉无窝、办公无桌”,上无片瓦,下无立足地,忙碌一天,到晚上连个歇脚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个中辛酸可想而知。加之近几年农用机械虽有所增长,但与农民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春种秋收、夏收夏种等农忙时节,农用机械更显不足,家家“等米下锅”,抢机械、拉机手四处可见,动力调配有难度,农民难理解、情绪意见多。

1.2政府投入不足,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难度大

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是乡镇农机服务站的一个重要职责,但站人员每年除仅有的几千元人均“以钱养事”资金外,各级政府均无相应的推广配套经费,致使各服务站捉襟见肘,连制块宣传牌也成奢望,更谈不上大力推广。

1.3培训滞后,跟踪服务难开展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农机服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机站大部分人员对新型、适用农机知之甚少,对新产品性能、构造、维修保养了解不多,仅有一腔热血,无法完成新任务,更新知识克不容缓,尽管农机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部分技术培训,但范围窄、力度小,缺乏政策保证和系统性的培训及知识更新,导致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难,跟踪服务不到位。

2.发展思路

2.1建立基层服务站机构派出制,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

2.1.1实行委托服务制弊端较多

基层农机服务站实行委托服务制优点是能够及时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抓好阶段性工作,但最大的弊端是农机技术人员从事非本职业务工作过多,造成了基层农机服务站本职工作少的“假象”。

2.1.2少数“以钱养事”资金被挤占,阻碍了服务站的发展

受当地财政收入的限制,“以钱养事”代补资金被挤占的现象也有发生,资金的紧缺严重阻碍了基层服务站的发展。

2.1.3实行机构派出制,时机已经成熟

实行派出制管理,主管部门可宏观掌控“以钱养事”资金,在确保农机技术人员基本工资的同时,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基层农机服务站配备农业机械。

2.2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机服务网络,提高乡镇服务站服务水平

2.2.1合理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

逐步建立既让农机技术人员留得住,又能安心搞服务的机制,在一定的社会保障前提下,鼓励农机技术人员资金入股、技术入股、人力资源入股,享有股权利益,切实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

2.2.2突出重点,重新设置基层农机服务站

根据全县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的特点,将基层农机服务站进行合理设置,在重点乡镇和区域设立农业机械服务站,撤消一些因地理条件限制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彻底打破一乡一服务站的模式,突出基层农机站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职能,确保新型、适用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2.2.3建立农机技术人员培训机制

逐步建立农机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培训的制度,切实解决服务人员服务技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的现象,采取选派技术人员赴农机生产企业学习,农机技术人员全年参加1—2次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

2.2.4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奖励机制

对整个农机服务站辖区内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农机事故的,给予一定的农机安全生产奖励,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

2.3建立与市场机制相匹配的投入机制,促进基层农机服务站发展

2.3.1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农民迫切需要农机事业纳入议事日程,摆上桌面,舍得投入,纳入预算,每年拿出财政收入0.5%作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人员培训经费,有计划、分步骤为农机服务站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

2.3.2实行企业化管理

基层农机服务站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购买的农业机械属于国有资产,农业机械的经营模式完全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各基层服务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管部门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经营所取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基层农机服务站的发展。增强了基层农机人员发展农机化的信心。

3.结束语

乡镇农机化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一) 机构设置。

在2002年机构改革中, 全市各乡镇农机站进行了调整, 实行农技、农机、水果、农经、水利等多站合一, 全部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目前, 全市共有22个镇, 农机共设53个编制, 现有49名农机管理员。

(二) 经费来源。

乡镇农机站经费拨款形式主要是财政全额拨款, 农机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基本有保障, 但业务工作开展经费难以落实到位。

(三) 管理体制。

自2002年机构改革后, 乡镇农机站合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原农机员继续从事农机管理工作, 管理体制为市和镇共管, 以镇政府为主, 市农机局主要负责农机化业务工作指导。

(四) 人员结构。

目前, 全市乡镇共有农机员49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12人、初级技术人员35人。

二、存在问题

(一) 编制不够合理。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机新技术推广的主要部门。但是, 自乡镇农机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后, 人员缩减。目前, 全市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共202名编制, 农技占103名、水利占77名、农机仅有22名。也就是说, 每个乡镇农机员编制只有1名了。而且兼职工作多, 不仅要负责该镇的农机化工作, 还要承担常年驻村包片、森林防火、计划生育、社会稳定、新农合等非农机行政事业管理的其他工作, 全年用于开展农机化业务工作的时间占20%。即使是农机专职人员, 也经常被乡镇政府临时抽调承担其他任务, 难以集中精力从事农机管理业务工作, 使上级业务部门安排部署的农机化工作在贯彻落实中出现“梗塞”, 难以传达落实到农村、农民和机手, 给全市的农机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 管理职能缺位。

农机站管理体制为市和乡镇共管, 以乡镇政府为主, 市农机局主要负责农机化业务工作指导。在这种推广体系中, 从事推广的人员结构复杂, 具有农机推广专业知识者较少, 且管理不规范。很多乡镇的农机推广专项经费被大量占用, 在很多地方推广计划难以落实, 严重影响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 经费投入不足。

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办公条件简陋, 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后, 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都是几个人挤在一起办公, 普遍存在推广经费不足, 示范基地缺乏, 使公益性培训、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受到了严重制约。

三、主要建议

(一) 科学核定人员编制。

根据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特点以及农机技术推广管理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任务, 科学安排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编制, 确保乡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在职在岗。

(二) 合理设置机构。

按照科学合理、统一高效和利于业务指导以及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 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 明确职能优化设置, 独立设置为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确保“六有” (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能、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 。

(三) 理顺管理体制。

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在市农机局管理为主的原则下, 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和业务经费由市农机局管理, 乡镇政府负责综合协调、监督等行政管理, 从而形成完善的农机推广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

(四) 落实经费保障。

谈乡镇农机推广工作 第8篇

关键词:农机推广,新技术,新机型,服务,措施

农机推广工作, 就是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机推广是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搞好这项工作, 既可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又可以缩小城乡差别,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如何抓住机遇, 加强农机推广工作,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是农机工作者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大课题。

1 新技术与新机型是推广工作的关键

首先必须对当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农艺要求、农民生活习惯、劳动力情况、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机手技术水平和农民需要什么机械等进行系统地调研, 这是推广新技术与新机型的前提和依据。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机具, 一定要技术成熟实用、机具质优价廉并通过相关鉴定。根据初步选出的新技术与新机型, 有针对性地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了解所推广机械的性能、特点以及经济效益等, 做好可行性分析, 使购机者能够得到经济效益, 这样推广工作才能被农民接受并受到欢迎。同时, 对推广的新机具, 要能对其进行技术辅导、保养和维修, 及时帮助农机户解决问题, 使购机者更加放心。

2 在推广中做好服务, 在服务中进行推广

在推广工作中, 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是关键。一是农民买来农业机械, 要使他们掌握使用这些机械的技术和一些必要的维修知识, 以便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积极与农机校配合, 组织强大的技术力量, 搞好农机培训。举办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手、播种机手培训班, 从机械原理、构造到驾驶、调整维修、交通规则等一一向机手传授, 并使他们掌握其要领。同时, 通过结业考试检验他们掌握这些技术的程度, 成绩不合格者坚决不予结业, 下次补考合格后方予结业。然后才能办证, 才准上车作业。只有为农民解决技术问题, 才能为他们使用农机进行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在“三包”期间, 要联系制造厂及销售部门, 履行各项“三包”承诺, 切实做好“三包”服务。三是做好零配件的供应工作, 要做到一般配件不出乡镇就能解决。结合农机培训工作, 积极做好农机的技术咨询工作。专设一个技术咨询门市部, 帮助机户解决一些机械的疑难问题;对农机维修方面的一些难点, 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探索;并深入田间地头, 现场解决难点问题, 做技术咨询工作, 解决机户遇到的实际问题。

3 在推广中要把农民经济利益摆在首位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向农户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 其宗旨就是为农户服务。要向农户提供专业信息, 帮助购买适用的农机具, 传授正确的驾驶、保养和修理知识, 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农机设备损坏。同时, 对不同用户和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服务内容,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要举办好形式多样的现场会, 对下宣传农民群众, 让他们看得见, 摸得着, 调动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上宣传各级领导, 使他们了解新技术的作用, 加大支持力度, 比如增加政府资金投入等。同时, 要充分利用科技示范的模式, 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大力购买农业机械。在农机供应方面, 组织考核门市部, 为他们办好许可证、经营营业执照等。与工商部门配合对他们的零配件价格、质量等不定期检查, 发现伪劣商品及擅自提高价格者, 取消经销资格, 经营好的给予表扬。基本上满足农机户零配件供应问题, 要做到不出镇就可以买到, 以方便农机户, 省工省钱。

4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素质建设

现在, 农机新技术层出不穷, 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所以必须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提高推广人员素质。要使在职人员都有继续学习和知识更新的机会;同时, 农机推广人员还要注重知识的外延性和综合性, 扩大知识面,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应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要求。

5 结语

要做好乡镇农机推广工作, 最主要的是:一是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农业新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新机具、新技术, 并且要了解市场上的新机具信息, 确定何种机型适应本地农业产业。二是农机推广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树立服务“三农”意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 从而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三是机手必须经过培训, 让其了解新机具的性能、特点、构造、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和故障排除方法等, 使所推广的农机具顺利及时地投入作业, 解除购机户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鲁建成, 李润忠, 任晓东.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建设现代农业[J].农机化研究, 2003 (2) :31-32.

[2]岑竹青.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建设亟待加强[J].农机科技推广, 2004 (9) :17.

[3]翁志红.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探讨[J].福建农机, 2008 (2) :17-19.

[4]何宜碧.县乡农机推广工作思路浅探[J].现代农业科技, 2005 (9) :77.

[5]谭佃会.基层农机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机械化, 2000 (3) :2.

搞好乡镇农机管理的思考 第9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农民拥有农机的数量是与日俱增, 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也是日渐突出, 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 从目前乡镇农机管理情况来看, 乡镇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乡镇农机管理经费无保障、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素质低、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薪资待遇有待提升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的来说, 新形势下, 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乡镇农机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就提升乡镇农机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思考。

2 乡镇农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经过一系列改革之后, 逐渐被乡镇所管理, 农机工作人员负责其他工作任务的现象比比皆是, 编制落实不清、工作关系不理顺、机构不健全等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乡镇农机管理经费无保障

乡镇农机管理从根本上来讲属于公益服务项目, 工作开展所需经费来源多是有财政拨款, 机构自身盈利效益较少。但是, 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 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所需经费没有保障, 直接导致工作开展不顺, 农机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治、驾驶员培训等等工作难以落实, 影响到了乡镇农机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素质低

结合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情况来看, 机构组织不健全问题较为突出。幸存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力量非常薄弱, 技术设备简陋, 人员素质差, 甚至有的乡镇普遍存在农机人员老化、文化素质低等的问题, 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知识不能更新, 难以适应农机管理工作的需要。

2.4 乡镇农机管理人员薪资待遇有待提升

目前, 对于许多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人员, 财政只拨给人头费的工资部分, 其中一部分差额人员, 因乡镇财政紧张, 领不到全额工资, 差旅费、办公费、推广事业费等费用根本没有。工资经费落实差, 办公经费极度短缺, 导致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 部分农机管理人员思想波动大, 难以安心本职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机专业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严重阻碍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 提升乡镇农机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

3.1 地方政府应该重视农机管理的重要性

农机管理工作是农机主管部门依法对从事农机相关活动的个人、单位行使管理权限的活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推进, 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日益出台, 农机管理在地方农业生产增收、农村经济效益提升、农民生产作业保障中的作用是日益突出。新形势下, 各地各级政府一定要转变思路, 提高认识, 重视农机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将农机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最大价值。

3.2 加强乡镇农机机构改革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相关规定, 结合地方农机发展实际情况, 积极推进乡镇农机机构改革力度, 尤其是在职权、职能关系方面, 必须要明确界定, 强化管理, 逐渐形成跨乡镇农机监管机构体系, 实现相邻乡镇间农机管理的联动作用。确保在没有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 提升乡镇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

3.3 加强乡镇农机管理体制改革

县农机局应该根据人员配备标准, 积极安排农机安全管理员下调乡镇一级负责农机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乡镇一级农机管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员, 必须要明确行使职权、工作范围, 不得抽调其他工作岗位。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依法行使主体, 加强安全监理工作力度, 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及违法事件, 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及相关业务的培训。

3.4 提升农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农机管理人员是保证乡镇农机工作顺利开展的“软件支撑”, 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则是实现基层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所在。所以说, 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定期组织知识培训, 提升其在思想、理论、业务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顺应新时代农机推广发展要求。同时, 还要强化其服务职能, 增强服务理念, 重塑农机管理为民服务的理念, 逐渐打造一支业务过硬、技术精湛、知识广博、品德优良的乡镇农机管理队伍, 保证农机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3.5 增强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素养

“以人为本”是农机监管的根本理念, 做好乡镇农机管理工作, 不单单局限于农机登记、挂牌、年检年审等等工作环节, 更要重视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农机操作人员技术素养的培训, 提升其农机操作的效益, 推动农机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讲, 农机操作人员技术素养提升, 操作现代农机具的能力才会提升,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使用价值。同时, 相关安全操作理念也会随之增加, 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农机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6 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力度

加强农机站自身建设力度, 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展开:一要制定好工作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 实行干部年终考核百分制, 实行奖励与惩罚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二要使农机管理规范化、社会化, 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三要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 坚持技术服务和经营创收相结合, 以优质、高效服务手段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通过经营创收和政策扶持, 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改善工作条件、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 使农机工作走上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茆训成, 杨国栋.新时期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1, (10) :206-207.

[2]黄俊.加快贺州市八步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 2006, (5) :7-8.

乡镇农机站建设发展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乡镇农机站,建设,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 乡镇农机站要注重自身的职能转变, 力求在各个方面取得新进展。现将乡镇农机站建设发展的对策总结如下, 以供参考。

1 队伍建设要有新举措

建立充满活力、人员稳定的农机推广与服务队伍, 保障工作经费与待遇, 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机制[1]。解决好建立农机科技推广人员定期知识结构培训、落实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公益性职业待遇、调整乡镇农机站人员的归口管理等问题。对各项经济指标实行量化管理, 做到有效监督、民主理财、站务公开;推行岗位责任制。农机人员要确立献身农机事业、扎根基层的思想, 增强责任感、树立事业心, 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举办技术、理论培训班, 通过以会代训、以修代训等形式, 不断为自身“充电”,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2]。

2 新技术与新机具推广应用要有新进展

从农民的需求出发, 推进农机科技推广工作, 解决好农民想要的、想买的、急需的、适用的实际需求问题[3]。通过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提高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进一步巩固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在推广方式上, 可实行点、面结合推广, 面上可依靠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的传播, 启发和引导一大批农民;点上创办新技术、新机具试验基地, 总结试验成果, 对不够完善的项目, 设法进行改进。

3 开展农机技术科技承包要有新动作

农机人员应全方位开辟自己的科技承包田, 将自己的农机技术注入田间地头, 渗入到农业生产的每一环节中去,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参与和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组织带动作用, 推行农机订单等方式, 大力组织推广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一条龙服务、帮扶服务等服务形式, 提高农机科技的贡献率和社会服务效益。

4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要有新探索

通过机手联合或自建实体, 开通服务热线及组建农机服务队、“农机110”抢修队等。建立健全乡村组多级农机化服务网络, 发展农机专业协会、租赁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网络集承包作业、管理、宣传、咨询、供应、维修、示范推广于一体, 做到运转有序、功能齐全、机制灵活。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方面要推动该项服务向产业化迈进。通过加大技术、资金等要素的项目支持和投入, 推动农机化在区域间有效流动, 拓展跨区作业的范围和内容, 积极开展农机交流与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4];可根据所在区域的生产实际, 选择购置大中型机械开展本地及跨区作业。另一方面要围绕农业生产, 为农机户提供修、训、信息、安全生产、管、供等服务。做好信息服务, 收集各种农机作业市场信息, 及时提供给广大农机服务组织。做好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农机部门的技术优势, 加强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做好售后服务, 督促指导农机生产企业切实履行“三包”服务承诺。

5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与市场管理要有新起色

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加强农忙季节的农机管理, 对农机农田作业进行有效监管, 全方位保证农机安全生产。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认真做好修理工的技术培训及修理等级证书的核发[5]。通过依法治机, 努力提高年度检审率、驾驶员执证率、上路机车的挂牌率, 将农机事故降到最低限度。特别是, “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 要及时开展对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的检查,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的协调处理, 并积极为农民购买和使用优质农机产品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6 农机站实体建设要有新突破

一是走开发联营之路。依据自身业务优势, 盘活现有资产存量, 挖掘自身潜力。推进农机服务由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 将农机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 逐步把农机站建成规模大、服务广、实力强,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受农民和农机户欢迎的新型农机服务中心。二是走滚动发展之路。农机联合组织是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效率、效益及农民收益,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新生事物”, 要不断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

7 争取财力与政策扶持上要有新提高

加大贯彻农机化法律法规, 争取把农机化发展纳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借助行政推动力, 促进农机新技术推广;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 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 大力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在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上, 争取地方政府扶持。

参考文献

[1]刘仁秋.乡镇农机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机, 2006 (5) :13-14.

[2]王爱华, 种法兰.加强乡镇农机站建设之对策浅谈[J].山东农机, 2005 (6) :20-21.

[3]金玉龙, 叶志明.当前乡镇农机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机化, 2002 (1) :14-15.

[4]王耿.论影响乡镇农机站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农机化, 2000 (3) :30-31.

乡镇农机化 第11篇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农机农艺;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88-1

隨着乡镇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所的改革工作已步入深层次阶段。根据中发[2011]5号《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吉办发[2012]5号《关于进一步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意见》精神,乡镇站所的改革工作已势在必行。

1 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乡镇站所也经历过几次机构改革。虽然每次改革都注入了新的内涵,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实际问题。就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而言,八十年代初,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农村实行生产责任的需要,原乡镇农机站更名为农机管理服务站,机构职能着重强调了管理和服务。随着各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管理职能的不断弱化,许多地方将农机管理服务站下放到乡镇,有的实行县乡双重管理(人员编制归县主管部门管,人员经费由乡镇财政负责)。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农业,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丧失了行政管理职能,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又更名为农机服务中心(或农机技术推广站),主要作用是技术推广、培训、指导和服务。总之,乡镇农技推广站通过多次机构改革后,机构的工作效能不但没得到整体提升,相反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环境保障不足等因素,造成人心涣散、队伍不稳,部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犹如纸上谈兵,效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2 农机农艺结合的重要性

现代农业就是现代科技协作的农业,各部门的协作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全局。现代农业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两项基本要素:一是农艺;二是农机。现代农业注重农艺与农机的协同发展,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要有系统规范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机械新技术的跟进。现代农艺技术的发展是以“操作简便、节省成本、稳产高产”为目标,而现代农机技术的发展是为作物生长、收获及加工等提供所需的生产机具,是以“满足农艺要求,因地制宜使用,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切入点的,二者有着很强的互补作用。只有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让农业机械发挥更好地的效能,才能使农艺技术得到有效的实施、延伸,农业效益得到提升。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农业设备装备发达、生产技术先进、组织经营高效、服务体系完美等。因此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产能,增加效益。如果没有现代农业工程的健康发展,就无法实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实践证明,农机农艺相结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二者的结合应该是客观的、科学的、规范的。农机与农艺不仅是理论上的结合,更需要农机与农艺科研部门及农技推广机构之间的结合,也是生产者与管理者的结合。只有搞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使其产生更大的效益,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是人口多,耕地少的农业人口大国,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推动乡镇农机农艺结合的必要性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现行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已经适应不了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尤其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人站或两人站的现象非常普遍;人事双重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弊端,这种管理制度既缺乏科学性,又抑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困难的乡镇造成了很大的财政压力;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十分简陋,既没有独立固定的办公场所,又没有常规的试验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加之农机农业两个部门,势单力薄,各自为战,难免给人们留下无所作为,形同虚设的印象。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机农艺结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有不断发展壮大的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技示范户等独有的实验基地做支撑,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机农艺结合上大有作为,前景十分广阔。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区域整合工作,既有利于规范乡镇站所小而乱等问题,又能激发和提高站所的工作效能,推动乡镇农机农艺的结合十分必要。

乡镇农机化 第12篇

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层体系服务功能

一是建设办公场所。我市58个乡镇独立设置了农机站,其中有30个镇站有独立的站房,但这些站房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物,年久失修,办公场所比较破旧。另外,还有28个镇没有站房,租用或在镇政府办公,条件比较艰苦。近年来,我们协调当地政府多渠道筹资建设,2014年,新建浦北县三合镇农机站站房,维修灵山县那隆镇、钦南区沙埠镇和钦北区大垌镇农机站站房。我们计划每年新建1~2个镇站办公场所,扩建或维修2~3个镇站办公用房,逐步改善镇站办公条件。二是配备办公设施。近年来,我市在自治区农机局为基层农机站配发电脑、打印机设备的基础上,又配发了16辆工作用摩托车,给每个镇站配发照相机,配备办公桌椅和资料柜,改善了办公条件。三是投入工作经费。近年来,我市加大对镇站工作经费的投入,市县两级都安排工作经费到镇农机站,通过创建平安农机,办理购置补贴工作等项目安排工作经费。2014年,在自治区农机局安排基层体系建设补助经费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安排工作经费到基层站分别达到18万元和42万元,有力地加快了基层农机体系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着力解决人员工资福利。据2013年底统计,全市58个镇站核定编制人数214人,实有人数220人,全市所有镇站在编工作人员全部列入财政全额拨款,解决了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农机站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如以会代训、现场演示培训、交叉检查、集中学习培训等形式,对基层站工作人员轮训一遍。特别是购置补贴工作延伸到镇站办理后,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培训力度,2014年,全市一共举办各种培训学习班30多场次,较好地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化工作的需要。三是强化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农机站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人少事情多,工作压力大,大部分工作人员能安心工作,履职尽责,但也有一些同志不安心基层工作。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和教育,要求他们增强事业心,遵守工作纪律,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农机人的良好形象。目前,全市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工作热情高涨,群众反映良好。

三、强化职能责任意识,拓宽基层体系服务范围

上一篇:新经济常态下的新机会下一篇:WebGIS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