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替代范文

2024-07-30

货币替代范文(精选4篇)

货币替代 第1篇

一、反货币替代的“免行动区间”理论

所谓货币反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居民在本币坚挺且存在升值趋势下, 普遍看好本币的币值或在本币货币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外国货币资产收益率时, 改变原来对外币的偏好, 从而抛售外币资产, 持有本币资产, 使外币过分集中于中央银行的行为和现象。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Pablo E.Guidotti和Carlos A.Rodriguez在研究了拉美国家的美元化问题之后, 专注于这些国家发生货币替代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彻底防治替代的目的, 并由此归纳出了反货币替代的“免行动区间”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只有使反替代的收益大于反替代的成本时, 货币替代现象才会得到有效的扭转。并根据前提条件货币替代是有成本的, 反替代也有成本、利率平价成立及购买力平价成立, 得出货币替代的“免行动区间”示意图, 见图1。图1中, k表示货币替代的成本, -k表示反货币替代的成本undefined, 表示货币替代的收益 (π, π* 分别为本国、外国的通货膨胀率) , s箭头表示货币替代 (美元化) 程度, s1箭头表示反货币替代 (反美元化) 程度, 箭头方向表示增加。

当ρ∈|-k, k|时, s=s1=0。即不存在替代或反替代现象。当k<ρ时, 货币替代的收益大于成本, 美元化程度增加, s=s (ρ) 曲线以k为起点, 与ρ同方向变动;当ρ<-k时, 反货币替代的收益大于成本, 本币化程度增加, 表现为s1=s1 (ρ) 曲线以-k为起点, 与ρ的绝对值同方向变化。

从货币替代的“免行动区间”示意图可以看出:货币替代与反替代都有各自的收益与成本, 要想遏制反货币替代的进一步加剧, 首先必须促使反货币替代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反货币替代的成本, 从而令微观经济主体丧失进行反替代的动机;而要想根本上消除反货币替代也就是避免使外币过度集中于中央银行的现象, 则还需令反货币替代的收益小于反替代的成本, 从微观层面上遏制反替代的动机。

二、当前出现货币反替代现象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 当前出现货币反替代现象的原因

我国目前所出现的货币反替代仅仅是暂时的。这是因为, 货币反替代从根本上取决于两国经济实力的对比,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经济总体水平与先进发达国家如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要想人民币大规模替代外币美元始终是困难的, 反货币替代的边界值-k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从货币替代一方的边界值来看, 由于我国在资本流动的管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对资本流入的管制较松而对国内资本流出的管制较严, 因此, 虽然名义上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人们仍可通过虚报进口骗汇和外汇黑市交易等方式获得一定的外币资金, 因而货币替代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是畅通的。此外, 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和外汇管制程度的放松, 货币替代的渠道还会进一步加强, 替代的成本还会不断地下降。这意味着免行动区间的货币替代的边界值k将会变得越来越小。这些分析说明, 我国的货币替代呈不对称性的特点, 外币美元替代本币较容易发生而本币替代外币美元较难发生, 见图2。

造成我国出现货币反替代这一现象原因有很多, 包含了经济增长、经济体制、货币内在价值、货币需求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研究我国货币反替代形成的因素上应该从其本质入手, 深入理解它的形成机制。

1.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是指外币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被接受的程度以及两个市场之间的自由连通程度。一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调整与变化对本国货币供求的影响是相当大巨大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与世界经济逐步融洽。随着我国汇率体系改革深入和国内各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国内外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连通性逐步增加。

2.国民收入水平

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之一, 它直接表示该国居民所拥有的财富水平及全社会的投资与消费总量。国民收入水平越高从而对货币的需求越多, 不同币种的相对收益和相对机会成本调整的必要性也越高, 该国货币的币值会更坚挺, 在国内外被接受的程度也越高, 发生货币反替代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迅速提高,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日渐提高, 已经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

3.国际收支状况及货币汇率稳定程度

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经济交易的系统化货币记录。国际收支保持顺差, 可以保持一国币值的坚挺。从减少交易风险的角度来看, 人们也往往愿意持有那些汇率稳定的货币。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大规模“双顺差”, 这也成为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借口。

4.国内通货膨胀水平

一国若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会影响单位货币的购买力, 造成人们对本币信用的危机, 从而引起币值稳定的外币对本币的替代。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是通货紧缩, 是指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的现象。在此情况下, 本币币值相对外币而言坚挺, 可能引发本币对外币的反替代。虽然2007年以来, 我国CPI指数有明显上升趋势, 但并未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 人民币购买力仍然稳健。

5.本币可兑换程度与外汇冲销机制的发挥

本币的完全或有条件可兑换是产生大量货币反替代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实现了这一条件, 本外币之间的转换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同时, 当央行被迫投放大量本币收购市场上多余的外币头寸时, 能否进行冲销, 也是货币或货币反替代现象大量产生的基础。

6.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

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国家注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等方式补充了外汇资本金, 同时出于汇率风险考虑, 通常倾向于将外汇资本金结汇为人民币, 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空头。此外, 2007年以来商业银行柜台远期净结汇增长迅速, 特别是1年以上的超远期结汇增长突出。

(二) 货币反替代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货币反替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 货币反替代并不完全是坏事, 货币反替代的根源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增长, 由此导致外国居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高企, 对人民币大量要求, 这本来是件好事, 适当的货币反替代有利于我国吸纳国外资金, 充分利用外资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政府的铸币税收入, 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提高国内资本流动性;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对稳定和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人民币还不是世界货币, 不能像美元一样随意流通, 中国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只能存放在银行, 不能随意动用, 而被迫通过发行基础货币来冲销。货币反替代导致国内流通领域中外币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本币, 这必然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 削弱该国货币当局对金融体系的控制权, 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用。

1.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自主性受到很大的削弱

由于货币反替代现象的出现, 国内货币供给就不只局限于我国货币当局的发行行为, 而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包括了对人民币和外币两部分的需求变化, 货币量的衡量发生了困难。货币的反替代作用, 使得国内信贷总量和货币总量超出央行的控制范围, 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 外币会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并通过境内金融系统转化为人民币存款或贷款, 这会削弱货币当局对货币总量的调控能力。我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在2004年就已达78.1%, 这是央行被动消化市场上多余的外汇头寸进行的市场操作行为, 同时被迫采取冲销政策, 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冲销外汇占款 (2004年票据发行对冲销外汇占款的贡献度上升到78.6% ) 。随着央行票据规模的不断扩大, 政府为了销售这些票据所支付的利息, 通常要高于其以外汇储备形式持有美元或欧元金边债券所得到的利息, 而且为了吸引金融机构用央行票据置换其超额准备金存款, 央行必须在收益率和流动性两个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比超额准备金存款更为优惠的条件。这些使得冲销成本十分高昂, 因而不具备可持续的可行性。同时, 大量增发央行票据也势必推高货币市场利率, 鉴于资本的逐利性, 这反过来又成为游资持续流入、外汇占款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使货币政策逐渐陷入失灵状态。

2.人民币利率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受阻

由于人民币的反替代效应, 造成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 在外币 (多数是美元) 的贷款利率明显低于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情况下, 一些企业向境内外资银行或向境外借入外币贷款, 然后再结汇成人民币使用, 外汇贷款到期后再通过银行利用人民币购买外汇归还。若此时人民币升值, 则借款可得到无风险利润, 既可得到外币低利率的好处, 又可享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即使人民币利率调整到较高的水平, 对这些借贷外币款项的企业也根本没有影响。可以说, 人民币利率已被边缘化, 利率市场化也会受到影响。

3.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削弱

在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趋势、人民币存款利率高于外币存款利率的情况下, 会导致大量外国资本涌入进行套汇套利活动。但为了实现外部平衡, 使人民币利率提高, 则会加大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 使得外资的流入更多, 这又会导致我国货币供给被动增加, 致使原本紧缩的货币政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时期的外国货币政策, 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还有可能造成我国货币供给无规律的大幅波动, 并且影响正常的货币流动速度, 增加国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三、解决“反货币替代”问题的对策

(一) 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与现行的结售汇制, 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管制

目前我国资本外流的渠道很不通畅, 致使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扩大, 放宽资本项目管制势在必行。在新的政策目标下,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要以支持可兑换汇率的稳定为目标, 因此, 在近年内仍应坚持银行结售汇制度, 但可做些改良。在基本保证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价格控制能力和储备稳定增加的前提下, 进一步扩大企业和居民对外汇持有的范围和规模, 降低货币当局的管理成本。同时, 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性, 在中央银行控制价格的前提下, 进一步增加交易商和交易方式, 培育坐市商制度和远期外汇以及外汇衍生品交易, 使人民币汇率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小幅度上下浮动。进一步放松资本流出的限制, 特别是对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项日, 简化外汇出境的审批程序, 方便企业的经营运作。此外, 国家应建立储备资产制度, 谨慎地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分阶段、有选择地逐步实行资本项目的开放, 而不能突然开放, 以防止可能出现严重的货币反替代。

(二) 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首先在周边国家和地区, 其次是在华人较多、华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 最后是创造条件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具体讲, 创造条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包括签署双边支付协议, 对边境贸易在税收等方面采取某些优惠措施, 与更多国家开通银联卡受理业务, 进一步推动银联卡标识走出国门。

(三) 保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

在货币反替代情况下, 固定汇率制难以为继, 且可能引发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冲击, 给经济带来不稳定性。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 实行按照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改革的方向。中国2005年7月21日实行的汇率制度改革无疑是正确的, 关键在实施中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保持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灵活性。

(四) 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

按照IMF外汇储备管理指南, 外汇储备达到充足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之后, 应着重考虑收益性。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明显不足, 今后要在保证外汇储备整体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兼顾外汇储备的收益性, 增加对高收益资产的投资。

此外, 还要完善“金融防火墙”, 减缓因人民币替代周边国家货币而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同时采取先进的防伪技术和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 减少和打击伪造和洗钱等非法行为。

摘要:近年来,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 出现了居民增持本币资产和减持外币资产, 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进而造成货币过量供给这一“货币反替代”问题。货币反替代导致国内流通领域中外币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本币, 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削弱该国货币当局对金融体系的控制权, 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用。因此完善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保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等是解决货币反替代的对策。

关键词:货币替代,反货币替代,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姜波克等.货币替代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2]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 (第三版)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陶士贵.人民币对外币的“货币反替代”问题探讨[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7, (11) .

[4]卜亚, 马才华.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和“免行动区间”理论的分析[J].金融管理, 2006, (10) .

[5]范从来, 卞志村.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2, (8) .

[6]黄静寅, 刘亦文.刍议我国货币反替代现象的成因[J].湖南金融, 2008, (6) .

[7]Thomas, L.R..Portfolio theory and Currency substitu-tion.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5, 3:347-357.

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2篇

货币替代是开发经济中所特有的货币干扰,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随着国际资本大规模的流动, 越来越多国家资本账户管制的放松, 为了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人们的货币替代的动机越来越强。货币替代现象和汇率波动是相伴随行的,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与货币替代理论, 国外多是给以现象的描述性的定义:如货币替代是本国居民对外币的需求 (raminez-Rojes, 1996) 。在我国也有学者给出定义.“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中所特有的一种货币性扰动, 表现为货币自由兑换前提下外币在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全方面或部分地取代本币” (姜波克, 杨槐1999) ;“当本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一定的汇率贬值预期时, 公众可能缺乏对本币稳定的信心, 并出于相对收益的考虑, 减少持有价值相对较低的本国货币, 增加持有价值相对较高的外国货币, 于是外币取代本币作为价值贮藏手段和交易媒介” (苑德军, 陈铁军, 1999) 。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本文在于分析货币替代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在文献中货币替代与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货币替代。两面通过两个理论来分析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

货币服务法模型的假设一国存在本币和外币两种货币, 那么国内的货币需求可以表示为:

其中P是价格水平, r是名义利率, KD和KF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Y是国内收入, 带*号的表示相应的外国变量。

资产平衡法模型假设国内居民的财富有四种形式:国内货币M, 国外货币M*, 国内债券B和国外债券B*, 本国居民的实际货币需求为:

其中r为本国利率, e是本国货币预期贬值率, π和π*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通货膨胀率。

综上两种理论, 可知影响开放经济中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 在文献中, 规模变量用GDP表示, 机会成本则包括通货膨胀预期, 汇率等。

在本文中, 货币替代的指标选取了FD/M2, 其中M2是中国广义货币存量, FD则是国内外币存款的余额。M2能更好地衡量经济主体对本国货币的需求, FD的选取则纯粹是出于数据可得性比较大, 所以一般文献中都用FD/M2来作为货币替代程度的近似指标。机会成本指标选取了中国的通货膨胀率 (用CPI表示) 以及中国的名义汇率。规模变量选取的是中国的实际GDP, 因为本文用到的是月数据, 所以用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来代替GDP (由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每年1月份的数据不存在, 故取相邻月份的平均值) 。

综上所述, 本文选取变量货币替代指标FD/M2 (用SUB来表示)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IVA、国内消费物价指数CPI和人民币名义汇率NRE, 为了消除异方差, 以上变量均取自然对数。数据为2005年8月到2010年4月的月数据, 数据全部来源巨灵金融平台和新浪财经。

三、实证研究

本文先对以上变量建立动态VAR模型,

p为滞后期, μt为误差向量, Ap为系数矩阵。

将上述VAR模型变形后就能得到VEC模型

下面本文就通过建立这一模型来具体分析货币替代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 单位根检验

在协整检验之前, 必须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我们采用ADF检验, 具体结果如下表:

可知, 五个变量的一阶差分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 即都是I (1) 单整, 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

注:C, T, L分别表示检验中有无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期。**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

(二) 协整检验

根据AIC和SC准则, 取滞后阶数2, 建立VAR模型, 并进行Johans en协整检验, 从中可以得到, 模型中存在两个协整向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 模型系统的五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正规化后, 我们可以有下面的长期关系式:

从上式中, 可以看到名义汇率对货币替代率有一个负的作用, 也就是说名义汇率的增长会引起货币替代的降低, 同理工业增加值的增长, 也会降低货币替代率, 而通货膨胀即CPI对货币替代的作用是正的, CPI会引起货币替代的上升, 即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导致货币替代的上升。当然这是一种长期均衡关系, 下面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三) VEC模型

因为变量存在协整关系, 所以在VAR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VEC模型) 根据相关数据, 确定一个关于货币替代率的等式:

从误差修正模型中可以看出,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正, 这说明货币替代对长期趋势的偏离不能在短期内得到纠正, 而且短期波动在开始阶段偏离长期均衡较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 偏离值越来越大, 另外还可看出, CPI和名义汇率在短期内对货币替代的影响也很显著。

(四) 脉冲响应函数

对VEC模型做脉冲响应函数, 给出了货币替代分别对名义汇率、工业增加值和CPI的响应, 在图2中, 货币替代在第三期后对名义汇率的扰动做出了响应, 且响应逐渐上升, 在第四个月达到峰值, 这表示名义汇率受到外部冲击后, 经过一个季度就后才能给货币替代带来最大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货币替代对工业增加值扰动作出了反向的响应, 一年后趋于稳定, 表明工业增加值对货币替代的反向影响在一年后稳定。图4中货币替代对CPI前八个月做出了反向的响应, 之后变成正向且逐渐上升, 表明CPI从长期来看对货币替代有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实际的经济体系中, 货币替代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 具体表现在:1.货币替代加剧经济波动, 尤其是加剧了汇率和价格的波动。2.货币替代减少一国政府的通货膨胀税收入。3.货币替代削弱了一国货币政策的效力。虽然中国现在货币替代水平并不高, 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行了较为严厉的资本管制政策, 潜在的货币替代需求是不容忽视的。由于货币替代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所以需要采取政策措施以避免大规模的货币替代。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 协调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 进而冲击国内货币的供给量和外汇储备等,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 要考虑协调我国的货币与汇率政策, 建立联动的汇率与货币政策机制, 适当的抑制货币替代, 维护国民经济健康的发展。

其次, 提高我国货币的收益率水平和降低通货膨胀程度。提高我国货币的收益率可以提高我国货币的国际吸引力, 进而减少货币替代的程度。提高和维持人民币的收益率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方面保证我国的名义利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这样, 在通胀率一定的情况下, 人民币实际收益率也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从而提高人民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保证我国通胀水平的稳定性, 国内通胀率的上升会影响到人民币的实际收益率, 进而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替代的降低也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 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在不健全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下开放资本市场, 会使得汇率大幅度的波动, 进而加剧货币替代。在我国逐渐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 应该不断的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 通过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大力创新金融产品, 保持人民币的货币需求, 降低和弱化货币替代的程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汇率改革以后2005年8月—2010年4月的月度数据分析, 建立VEC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动态分析, 研究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在和CPI是影响中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 名义汇率和CPI的频繁波动会造成货币替代乃至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关键词:货币替代,动态分析,VEC模型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槐 (1999) 《货币替代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熊艳春黄杰《中国货币替代的现实考察》《统计与决策》2004年第7期

【3】李富国等中国货币替代模型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 (11)

【4】范从来等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 (8)

【5】易行健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替代与资本外流影响的实证检验[J]上海:世界经济研究2006 (12)

【6】李强中国货币替代现象的VEC模型1994—2005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第1期

【7】巴曙松吴博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8

货币替代 第3篇

关键词:货币替代,模型实证,政策建议

1 货币替代的概念

所谓“货币替代”, 就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 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 从而外币在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当一国通货膨胀水平比较高时, 本国货币的价值就会受到严重削弱, 对于一种价值经常以不可预见方式下降的货币而言, 它显然不适合作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和储藏手段, 人们自然会增加持有价值稳定的外币, 替代本币执行货币的上述功能。

2 货币替代的衡量指标

2.1 指标的类型

国内学者姜波克教授认为 (1) , 货币替代的衡量指标一般分为两种: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绝对量指标有:①一国居民的国内外币存款数量。②一国居民的国外外币存款数量。③一国居民在国内外的外币存款数量和国内流通中的外币现金数量之和。相对量指标则包括:①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外币存款 (F) 与本外币存款之和 (D+F) 的比率, 即F1=F/ (D+F) , 其中D代表国内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即D=M2-M0。②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外币存款 (F) 与国内货币存量之和 (M2+F) 的比率, 即F2=F/ (M2+F) 。③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外币存款 (F) 与公众持有的本币资产M2的比率, 即F3=F/M2。

国内学者巴曙松、吴博认为 (2) , 相对指标除了上述三个之外, 还有: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外币存款 (F) 与本国居民在国外的外币存款 (Ff) 之和 (F+Ff) 除以国内货币存量与本国居民在国外的外币存款之和 (F+Ff+M2) , 即F4= (F+Ff) / (F+Ff+M2) 。

2.2 对指标的评价

2.2.1 对绝对量指标的评价

“一国居民的国内外币存款数量”和“一国居民的国外外币存款数量”这两个指标显然是不能完整统计一国居民对外币需求的, 而“一国居民在国内外的外币存款数量和国内流通中的外币现金数量之和”指标理论上来看是比较全面的, 但国内流通中的外币现金数量是十分难于统计的, 故也较少使用。综上所述, 使用绝对量指标对货币替代进行衡量可能会造成对实际的偏离。

2.2.2 对相对量指标的评价

由于F1中的D并不包含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D的变动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居民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情况, 因此, F1不是好的指标。M2包括本币居民持有的本币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等, 能够代表国内货币总量, 其变化也基本可以反映国内居民对本币需求的变化。F4是最全面反映外币资产占本国居民持有总资产的比例的指标, 但是Ff的数据却难以精确计算。再比较F2和F3, F3能够较好地体现一国货币替代的总体范围和程度, 而F2是F3的一种变形, 只是更强调总量含义而已。

3 中国货币替代模型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定

笔者认为, 影响货币替代的因素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汇率、本外币资产名义收益率差、通货膨胀率等。将这些因素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替代的决定程度作计量分析, 设置模型:Lnk=β1+β2×ln (Y) +β3×ifd+β4×e+β5×πr+μ, 其中:

k——货币替代率, 用F/M2表示。F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外币存款, M2为流通中的货币与准货币之和。

Y——名义GDP。

ifd——本外币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之差 (if-id) 。在选取数据时, id为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 if为一年期美国国债利率。

e——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年末数 (中间价) 。

πr——相对通货膨胀率, 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减去美国的通货膨胀率。

μ——随机扰动。

3.2 数据筛选

资料来源:http://www.pbc.gov.cn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统计数据》2001—2011各期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3.3 回归结果

Lnk=-1.277953-0.432795ln (Y) -2.599626 (ifd) +0.357524e-2.175465πr+μ

(1.179915) (0.072667) (1.078947) (0.056768) (0.892721)

3.4 分析

(1) 偏斜率系数-0.423795表明, 在本外币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差、名义汇率、本国通货膨胀率等不变的情况下, 国民收入同货币替代率负相关, 国民收入增长率上升, 货币替代率下降。这与上一节的分析结论吻合。

(2) 偏斜率系数-2.599626表明, 本外币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差同货币替代率负相关, 这与前文表述的本外币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差与货币替代率正相关的结论相违背, 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外汇管制使货币替代的利率弹性扭曲的缘故。我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尚未完全开放, 即使外币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明显高于本币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 由于外汇管制, 本币也不能自由兑换成外币进行外币金融资产投资进而引起货币替代率的明显变化。

(3) 偏斜率系数0.357524表明, 在本国国民收入、本外币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差、本国通货膨胀率等不变的情况下, 名义汇率 (直接标价法下) 同货币替代率正相关。这与上一节的分析结论吻合。

(4) 偏斜率系数-2.175465说明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与货币替代负相关。这与前文表述的通货膨胀率与货币替代率正相关的结论相违背。笔者认为, 原因主要是由于十年来我国GDP高速增长, 公众对经济前景看好, 即使是出现一定的通货膨胀, 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仍旧十足。

参考文献

[1]姜波克, 等.货币替代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2]邓乐平, 等.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J].金融研究, 2002 (3) :56-64.

[3]范从来, 卞志村.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2 (3) :53-57.

[4]杨军.中国货币替代弹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2 (4) :40-45.

[5]李富国, 任鑫.中国货币替代模型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05 (11) :46-55.

[6]巴曙松, 吴博.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08 (23) :1-10.

[7]严佳佳.货币替代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 2009 (8) :80-85.

[8]张荔, 张庆君.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货币替代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10 (2) :68-75.

货币替代 第4篇

森古普塔在回答“金砖国家建立银行是否会加快去美元化进程”的问题时说:“特别在考虑到俄中货币互换协议的情况下, 去美元化的时间会到来。同时必须有一种与美元同时使用的货币, 人民币完全有可能承担起这种货币的作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所有成员国以及东盟都在同中国进行贸易。”

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了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2015年联邦预算法中已经列入用于投入该银行资本的资金, 按规定, 俄罗斯将在7年期间为这个正在成立的银行投入资本20亿美元。森古普塔认为, 金砖国家其余国家也将批准该银行成立的协议。他表示:“各方都希望在艰难时期获利, 金砖国家正遭遇一定的问题。印度需要金融机构为总理莫迪在国内落实的项目服务。”他指出,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能促进亚洲地区发展。森古普塔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借款国家提供贷款的条件是这些国家进行改革, 例如缩减开支。这些条件可能不符合借款国家自己的改革计划并引发问题, 因为社会支出会被缩减。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不会提出这种条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货币替代】相关文章:

货币替代视角范文05-31

央行数字货币替代M0的技术可行性分析09-14

电能替代05-19

替代发展07-26

替代应用07-27

课堂替代08-10

替代农业09-04

激素替代09-06

激素替代法05-17

无可替代08-23

上一篇:效果初步观察下一篇:高速铁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