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接口范文

2024-05-17

管理接口范文(精选12篇)

管理接口 第1篇

工作流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1983~1985年间,在图像处理和电子邮件领域出现了早期的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统。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8月,第一个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的工业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成立。1994年,工作流管理联盟发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标准[1,2]。进入21世纪以来,工作流技术己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工作流引擎及商业产品不胜枚举。人们在开发推广工作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工作流的理论研究,以推动该项技术走向成熟。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分布式技术在软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XML近年来成为了计算机分布式技术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各种工作流系统的管理应用接口多是通过一种紧耦合的方式实现,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通过对工作流管理接口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结合XML在分布式应用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接口实现技术,使得工作流管理接口具备了较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1 工作流管理系统

首先引用工作流管理联盟对工作流的定义:工作流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主要解决的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

为了实现对业务过程的工作流进行管理,需要有相应的软件系统支撑。将此种软件系统称之为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种在工作流形式化表示的驱动下,通过软件的执行而完成工作流定义、管理及执行的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对业务过程中各步骤(或称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及同各步骤相关的相应人力或信息资源的调用等进行管理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业务流程中工作如何组织协调在一起的规则抽象出来,从而分离了具体工作的逻辑和流程组织的逻辑。实现对业务过程的抽象建模、业务过程仿真分析、业务过程优化、业务过程管理与集成,从而最终实现业务过程的流程自动化管理。工作流管理技术可以带来以下收益: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工作效率; 实现高效地业务过程控制,提高业务服务质量; 提高业务流程的重组、再构能力,利于系统改造。

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通常由工作流引擎、工作流设计器、流程操作、工作流客户端程序、流程监控、表单设计器、与表单的集成以及与应用程序的集成8个部分组成。

① 工作流引擎为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提供了对于工作流定义的解析以及流程流转的支持。工作流定义文件描述了业务的交互逻辑,工作流引擎通过解析此工作流定义文件按照业务的交互逻辑进行业务的流转,工作流引擎通常通过参考某种模型来进行设计,通过调度算法来进行流程的流转(流程的启动、终止、挂起、恢复等),通过各种环节调度算法来实现对于环节的流转;

② 工作流设计器为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工具,用户通过拖放等方式来绘制流程,并通过对于环节的配置来实现环节操作、环节表单、环节参与者的配置。工作流设计器为用户以及开发商提供了快速绘制、修改流程的方式,工作流设计器的好坏决定到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易用性;

③ 流程操作指所支持的对于流程环节的操作,如启动流程、终止流程、挂起流程、直流、分流、并流和联审等,像这些流程操作都是可直接基于引擎所提供的环节调度算法来直接支持的,而在实际的需求中,通常需要自由地对于流程进行干涉,而这些流程操作对于工作流引擎来说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单独去实现。流程操作支持的好坏直接决定到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④ 工作流客户端程序为工作流系统的表现形式,通常使用Web方式进行展现,通过提供待办列表、已办列表、执行流程操作和查看流程历史信息等来展现工作流系统的功能;

⑤ 流程监控通过提供图形化的方式来对流程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流程运转状况、每个环节所耗费的时间等,而通过这些可相应地进行流程的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⑥ 表单设计器为可视化的表单设计工具,用户通过拖放的方式来绘制业务所需的表单,并可相应地进行表单数据的绑定。表单设计器为客户以及开发商提供了快速修改表单的方法,表单设计器的易用与否以及功能的完善与否影响到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易用性;

⑦ 与表单的集成:通常业务流转需要表单来表达实际的业务,因此需要与表单进行集成来实现业务意义,与表单的集成通常包括表单数据的自动获取、存储和修改,表单域的权限控制、流程相关数据的维护以及流程环节表单的绑定。与表单的集成的好坏影响到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否能提高开发效率;

⑧ 与应用程序的集成:通过与应用程序的集成来完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业务意义,主要涉及到的是与权限系统以及组织机构的集成。流程环节需要相应地绑定不同的执行角色,而流程操作通常需要与权限系统、组织机构进行关联。

2 管理接口的功能

为了实现工作流技术的标准化和开放性,从而支持异构工作流系统以及不同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WFMC制定了工作流系统的体系结构在WFMC提出的工作流参考模型中,定义了5类应用编程接口如图1所示。

WFMC主要提出了5个接口与工作流执行服务一起共同组成了工作流系统:

① 接口1(工作流定义交换):用于在建模和定义工具与执行服务之间交换工作流定义。主要是数据交换格式和API。数据交换通过XPDL,API通过WAPI;

② 接口2(工作流客户端应用接口):用于工作流客户端应用访问工作流引擎和工作列表,通过WAPI完成;

③ 接口3(被调用的应用接口):用于调用不同的应用系统;

④ 接口4(工作流系统互操作接口):用于不同工作流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⑤ 接口5(系统管理和监控):用于系统管理应用访问工作流执行服务。

接口5提供给用户管理和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查看系统运行的历史记录的功能。此接口的规范中定义了各种审计信息的数据格式流程实例信息:包括创建、启动流程实例和子流程实例的数据;流程实例状态变化的数据;流程实例属性变化的数据;活动实例信息:包括活动实例状态变化的数据;活动实例属性变化的数据;工作项信息:包括工作项状态变化的数据;工作项分配合重新分配的数据;工作项属性变化的数据;远程操作信息:包括开始和停止会话的数据;远程创建流程实例和远程改变流程实例状态的数据;远程获取和设置流程实例属性的数据;会话管理的数据;流程定义审计信息;扩展的审计信息及专用的审计信息。

这些数据在系统运行时刻由系统自动记录在数据库或文件中,可通过系统提供的API进行统计和查询,或者通过系统工具导出到系统外部。工作流系统管理工具通过管理接口实现对工作流在整个组织内的流动情况的监视,并提供一系列的管理功能[3]。该接口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角色和用户管理:定义、删除和修改角色的关系,修改角色属性,对用户或工作组的权限的建立、删除、暂停和修改;

② 过程实例的管理:对过程模型进行实例化,修改过程实例或者活动实例的状态,终止过程实例;

③ 状态管理:查询过程实例的运行状态;

④ 资源控制:设置、取消、修改过程或者活动实例的并发层次;

⑤ 审核管理:查询、打印、删除、启动新的统计过程轨迹或日志。

3 管理接口的实现技术

3.1 XML技术

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与HTML一样都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 XML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存储语言,使用一系列简单的标记描述数据,而这些标记可以用方便的方式建立,虽然XML占用的空间比二进制数据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但XML极其简单,易于掌握和使用。

XML以一种开放的自我描述方式定义了数据结构,在描述数据内容的同时能突出对结构的描述,从而体现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XML组织的数据对于应用程序和用户都是友好的、可操作的,可作为系统间接口数据交换的“中间格式”使用。接口文件内容采用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描述,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用户XML格式的数据,同时内部数据表示也采用XML格式。XML解释器实现各种XML文档与系统内部信息的相互翻译,增强系统灵活性和拓展性。XML可用于不同类型、系统间的交换格式的传送,从而简化了从一个应用程序到另一个应用程序之间传递信息的工作。XML的特性给应用软件赋予了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

① 数据可以被XML惟一标识,因此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搜索;

② 可将XML文件发送到其他应用软件、对象或中间层服务器中做进一步处理或发到客户端浏览器中直接浏览;

③ 描述数据结构的标记可以被重复使用,XML能使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比较容易集成;

④ XML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描述各种应用软件中的数据;

⑤ 可以根据客户配置、使用者选择和其他标准,将本地XML数据动态地表现出来;

⑥ XML的开放是基于文本的格式的,可以用HTTP进行传送,无需对现有网络进行变更。

3.2 管理接口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利用XML语言的灵活性、拓展性实现的工作流管理接口,其结构如图2所示。

当工作流管理工具通过管理接口对工作流系统进行控制时,管理工具首先将控制命令封装成XML命令数据,然后找到远程目标对象,以XML命令数据作为参数调用远程目标对象的处理方法。当远程目标对象的处理方法被调用的时候,首先解析作为方法参数的XML命令数据,得到具体的控制命令,然后通知工作流执行服务完成相应操作,并将工作流执行服务的操作结果封装成XML结果数据返回给调用者。管理工具收到XML结果数据之后,解析得到处理结果从而完成控制操作整个操作过程如图3所示。

3.3 XML控制命令与处理结果

在设置文件中设置控制命令,控制命令可以是管理角色命令、管理用户命令、管理过程实例命令、管理活动实例命令或者管理审核命令。这5种控制命令分别对应了工作流管理应用编程接口WAPI应包括的5个方面内容,即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过程实例管理、活动实例管理以及审核管理。

在设置文件中设置处理结果,返回的处理结果可以是管理角色命令处理结果、管用户命令处理结果、管理过程实例命令处理结果、管理活动实例命令处理结果或者管理审核命令处理结果。这5种处理结果与发送的5种控制命令一一对应。

3.4 管理接口的可拓展性

随着工作流技术的发展,WFMC提出的工作流参考模型也将不断完善,利用XML语言本身具备的特点,基于XML技术实现的管理接口可以灵话地变化与拓展。例如假设工作流管理应用编程接口拓展了设置话动实例执行者的功能,那么仅需要在XML控制命令和XML处理结果设置文件中增加对其定义。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各种工作流系统中,工作流执行服务和工作流管理工具之间的管理接口多采用紧耦合的方式实现。将XML技术引入到管理接口的实现中,虽然增加了接口的实现难度与复杂性,但这种实现技术不仅满足了工作流系统在开放、分布式处理以及可操作性上的要求,同时也使得接口具备了良好的灵活性、可拓展性。

参考文献

[1]GOLDFARB C F,PRESCORD P.The XML Handbook[M].NewJersey:Prentice Hall,2001.

[2]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梁彦强.基于CORBA/XML的工作流系统管理和监控接口技术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5-37.

[4]范玉顺,吴澄.基于协调理论的工作流建模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1,7(4):1-6.

23.工程接口管理办法 第2篇

第一条 工程接口管理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铁路建设任务,根据铁道部相关规范、规定,结合达州建指铁路建设工程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指导性施工组织总体安排应提高前梳理各专业及各区段之间的接口项目与配合关系,通过合同管理、工期管理等措施,确保上序专业工程为接口项目所属专业工程及时提供进场施工条件。全面合理地统筹安排施工;同时应关注外部制约因素,尤其是外电引入,要超前与地方电业及电力部门接触,及时推动评估评价、协议签订等条件,做好外部建设环境协调,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第三条 施工单位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程接口的项目及内容,详细审查施工图纸,在建设单位及监理的帮助下,建立接口关系表,明确与相关系统的接口形式和施工调配方案,并制定可能引起接口部位安全、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本专业工程需要其他专业或其他合同工程提供配合的要求,积极实施监理工程师发出的配合其他合同工程的指令。

第四条 工程接口管理工作由建指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工程管理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

第五条 各专业工程之间工期安排应满足以下条件: 路基工程可与小桥、涵洞同时开工,但同区段桥涵工程宜在路基工程完工前0.5~1.5个月完成,以便有充分时间做好锥体护坡、桥头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工作。速度目标值小于200Km/h的铁路,路基工程应在铺架前0.5个月完工,以便进行线路复测、设置线路桩等工作。新建铁路项目在铺轨完成后,主要站后工程工期宜为2~6个月,1 各专业工程应按总工期要求统筹安排本专业施工时间。

1)接触网基础预留应结合路基及及梁体制作同步完成。沿线过轨及沟、槽、管、孔等站前与站后相关接口预留工程应随路基、桥梁、隧道等主体工程同步完成。

2)四电室内设备安装。在车站站房综合楼中涉及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供电等设备安装工期宜为2~3个月。

3)四电独立用房(含箱式机房)及室内设备安装。进场后工期宜为2~6个月。

4)接触网架线。在钢轨成段或贯通后,接触网架线工期宜为1~3个月。

5)信号设备、轨旁设备(电容、钢轨连接线、转辙机等)安装。在钢轨、道岔精调锁定后工期宜为1~2个月。

6)客服系统安装。站房及站台雨棚基本完工成后,客服票务、旅客服务系统安装工程工期宜为1~2个月。

7)防灾安全监控系统。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涉及的基础预留工程应与路基、桥梁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完成,设备安装工程在铺轨贯通后工期宜为1~2个月。

8)综合接地。综合接地涉及贯通地线敷设、隧道和桥梁接地钢筋连接处理、预留接地引出端子等应与路基、桥梁、隧道等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完成。

9)声屏障工程。结合路基、桥梁主体工程,先期做好基础预留,安装工程应在联调联试前完成。

第六条 轨道工程施工应加强与站后四电工程及线下工程施工的联系,协调好工程接口及占轨计划安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各标段、各专业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土建工程完工后、轨道工程施工前应做好线路的交接、复测工作,2 保证完工后的路基、桥梁、隧道空间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路基、桥面及隧道周边限界内的障碍物及工程垃圾应清理干净,隧道开通前应清洗,联调联试前应做到工完、料净、场清。轨道工程施工组织安排时,应充分考虑电力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及配套设施安装、声屏障安装、联调联试等工程的施工条件,轨通地段应根据站后各专业工程编制的占轨计划安排,在建设单位和运营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提供天窗时间,以供其他专业工程使用线路,并在其施工过程中给予全力配合。轨道工程实施时,应作详尽的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并保护好各标段的已完工程。土建单位需继续施工时,对铺轨过后的线路、桥面或隧道内(地段)两端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员和标志信号,车辆通过时,提前将机具材料移至限界外,保证施工作业人员、设备、列车运行安全。

第七条 为保证四电工程按计划实施,以下时间节点需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明确: 站房综合楼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供电、客服系统、防灾系统的进场安装节点; 全线贯通或成区段电缆槽(包含盖板准备)提交节点; 四电专业信号楼、中继站、通信基站、牵引及电力供电的所(亭)等独立用房(含箱式机房)征地拆迁及进场节点。

4接触网基础预埋节点。5外电引入时间节点; 成段或全线钢轨铺通时间节点; 7 钢轨及站内道岔精调锁定时间节点; 8 站场铺轨完成时间节点。

第八条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联调联试大纲已经铁道部批准,实施组织方案已编制完成。

2 联调联试组织机构成立,各项测试、试验用仪器、设备已准备妥当,相关运营规章、办法、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故障处理措施已制定并颁布。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牵引供电、电力供电、通信、信号等到主体工程完工,相关竣工图纸和牵引供电、电力供电、通信、信号系统技术文件、运用维护手册齐全,承包商或集成商对工程质量和系统功能自检合格,并提供测试报告。

4、铁路局完成静态验收,确认合格。静态验收报告通过铁道部组织的专家评审,铁路局和公司对静态验收和评审提出的问题完成整改,并向铁道部运输局提出试验申请。

第九条 工程的外部建设环境协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有关评估评价; 征地拆迁、管线路迁改、公路立交、航道交叉等到协议签订; 3 设计图纸供应、物资采购供应; 4 外部电源接入; 综合交通枢纽中市政、机场、地铁等工程的配套实施; 6 工程引入铁路枢纽的配合施工; 与其他铁路交叉、跨越关系的工程的实施。

第十条 本办法由达州建指负责解释,内容不完善处参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及建指下发的其它管理办法执行。

管理接口 第3篇

关键词:oracle;同义词;数据接口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Strengthen the MIS System Data Interface Management Control by Oracle Synonyms Technology

Wang Heng

(Tianjin Port China Coal Hua Neng Coal Terminal Co.,Ltd.,Tianjin300452,China)

Abstract:Using the oracle synonyms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data interface security,and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data object,and simplify the data query compilation.

Keywords:Oracle;Synonyms;Data interface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创新,数据库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Oracle数据库以其结构合理、稳定性高、功能强大的优点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数据库的首选,作为大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其发展迅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使用者对Oracle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其发挥更加强大的数据管理作用。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绝大多数的数据是持久化存储到数据库中的,所以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成为数据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现状分析

目前,MIS系统已与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接口,包括集团科设部系统、集团煤炭系统、铁路TMIS系统、公司电量采集系统和磅房称重系统。在运行的数据库应用中,实现方式为:以一个等价于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创建所有的表、试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然后由应用开发人员通过代码对这些数据库对象进行操作。这种方式会造成一定问题隐患。

(一)随着用户对数据库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入,一部分用户掌握了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的使用,绕开应用程序直接使用交互式SQL,利用种方式访问数据库对象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从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

(二)在应用程序开发时,采用前台应用程序直接调用数据库对象的方式,这就为系统恶意攻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攻击者只需要对应用程序所引用的对象进行分析,就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后台数据库的基本逻辑结构。

(三)在分布式远程数据库接口访问时,程序开发人员需要完整描述应用数据库对象的详细信息,包括:远程主机名、数据库名、用户名和用户对象,在语句编写方面会非常繁琐,并且如果有一点差错就还造成数据库找不到应用对象,查找问题依然复杂。

二、实施对策

在充分研究Oracle数据库原理和挖掘Oracle自身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发现利用Oracle的同义词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从本质上讲,同义词就是数据库对象的一个别名,用于简化对象访问和提高对象访问的安全性。在使用同义词时,Oracle数据库将它翻译成对应方案对象的名字,与视图类似,同义词并不占用实际存储空间,只在数据字典中保存了同义词的定义。

下面以磅房称重系统接口访问MIS系统现场作业受理单为例描述一下具体实施过程(出于安全考虑,有些重要信息以“A”或“?”形式标识)。

(1)查看公司MIS系统的global_name

Select * from global_name;

查询结果为 njAA.AA.oracle.com

(2)建立数据库连接(database link)

Create database link njAA.AA.oracle.com Connect to njAA indentified by ????(登录密码)using‘scAAA’;

(3)将现场作业受理单表(hy_plan_zysl_info)建立同义词

Create public synonym syno_zysl_info for hy_plan_zysl_info@njAA.AA.oracle.com;

查询本地同义词syno_zysl_info的用户会自动地将查询指向服务名“njAA.AA.oracle.com”指定的现场作业受理单表(hy_plan_zysl_info)。

建立好同义词后,将磅房称重系统中访问现场作业受理单表的语句与未建立同义词时的语句进行比较,SQL语句为:

Select * from syno_zysl_info;(使用同义词)

Select * from 10.128.???.???.njAA.AA.oracle.com.njAA.hy_plan_zysl_info;(未使用同义词)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SQL语句的编写为原来长度缩短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清晰明了,避免如此长的主机名、实例名、用户名和对象名书写错误,并且实现数据库对象透明,更重要的是系统的恶意攻击者不会通过这么明细的语句信息掌握后台数据库的基本逻辑结构,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三、总结

利用该方法,在不用修改应用程序任何代码和对用户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达到了数据接口的安全性提升、编写代码简化和数据库对象透明的目的。通过此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也为信息化工作的创新开阔了思路,在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技改技革,实现增强信息管理控制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合蚌高铁四电接口管理 第4篇

京福铁路客运专线安徽有限责任公司在四电招标后立即召开四电系统专题会, 要求提前介入土建施工单位的四电接口工程。成立由建指、监理、施工单位和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四方联合检查组, 全面负责四电接口检查, 处理四电接口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 现状调查

通过现场详细调查, 抽取375组四电预留施工, 发现38组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10.13%, 不合格数据分类见表1。

根据表1中各项不合格数量, 得出统计数据 (见表2) 。

由表2得出不合格率排列 (见图1) 。

由图1可以看出, 隧道槽道预留不合格率达76%, 是四电接口管理的关键因素, 将隧道槽道预留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2 原因分析

对现场再次进行调查分析, 采用头脑风暴法, 通过人、机、料、法、环分析, 绘制出鱼刺图。对各项未端因素进行排除, 确定出三条因素为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因素: (1) 跨专业施工, 专项培训少; (2) 缺少专用测量工具; (3) 安装方法需改进。

3 制定对策及实施

3.1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制定检查签认制度

(1) 制定培训计划, 对各施工单位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学习。对2个施工标段进行培训学习, 将槽道预留重要性、槽道施工工艺性进行交流,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编制《四电接口检查技术手册》和执行槽道预留检查签认制度。经过1个多月的总结, 编制了《四电接口检查技术手册》, 作为四电接口预留施工和检查的依据。同时与建指和监理单位协商, 采用槽道预留检查签认制度, 每组槽道在施工质检员、监理工程师、四电配合人员进行三方签认后方可施工。

(3) 通过多方努力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完善, 达到了预期效果。

3.2 使用专用测量工具

(1) 由于隧道内光线较暗, 两组槽道的间距误差为±5 mm, 用普通钢卷尺测量不好保证。通过多次比对和试验, 为了提高测量效率, 使用游标卡尺作为专用测量工具。由于游标卡尺是测量两根槽道的内径, 与两根槽道的中心距离相差22 mm, 因此, 测量数据L=卡尺读数K+22 mm。

(2) 设计了新型测量卡尺, 将卡尺起始数据由0位改至22 mm处, 能够准确快速进行现场测量, 卡尺对比见图2。

(3) 使用改进后的测量工具进行现场测量, 抽查了10组测量数据 (见表3) , 发现所有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全部合格。

得出结论:使用专用测量工具, 减少了误差, 效果显著。

3.3 改进安装方法, 优化施工工艺

对槽道预留的施工工艺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一组槽道分两次安装的方法很难保证其精确性;台车就位后槽道安装时空间很狭小, 槽道固定也采用焊接方式, 用此方法来保证几毫米的施工误差很难。为此提出将一组两根槽道先地面组装 (用φ16 mm钢筋固定) 后台车安装的方法 (见图3) 。

改进后的施工工艺为:台车就位→安装内部结构→槽道地面组装→整组槽道安装→进行浇筑。

按以上方法, 将槽道先按设计间距放好, 然后用φ16 mm钢筋将两根槽道固定, 随时用卡尺校核, 保证固定后的槽道间距满足要求;然后将整体槽道安装在隧道顶壁上, 可避免出现间距误差。槽道加固见图4。

得出结论:通过对安装方法的改进, 减少了施工误差, 提高了安装合格率, 达到了预期目标。

4 结束语

经过各项对策的实施, 各施工标段的四电接口施工不合格率降到2.52%, 初步达到预期目标。实施中得到了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为后期四电施工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得到京福铁路客运专线安徽有限责任公司的认可, 并鼓励在今后施工中继续发扬。

管理接口 第5篇

第一条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国电宁波穿山风电场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

第二条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319-200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第三条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四控制:指工程建设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安全实施控制。二管理:指工程建设合同、工程信息进行管理。一协调:指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设备监造:监理单位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设备订货合同对设备制造过程进行的监督活动。

第四条 职责

4.1 业主单位(包括业主工程师)职责

4.1.1 业主单位是本工程的建设单位,负责本工程建设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

4.1.2 负责工程的宏观总体协调;负责工程里程碑进度计划的编制;统一组织和布署施工组织总设计和一级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并实施管理;对各监理单位的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4.1.3 负责设备催交;协助设计单位收集设计输入资料。

4.1.4 负责与地方政府、环保、消防、航务、海事等工程外部单位的联络工作。

4.1.5 负责建立工程P3、MIS等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提供施工用主要道路、电源、水源及通讯等资源,并负责施工总平面管理。

4.1.6 负责工程、物资等招投标合同洽谈工作。

4.1.7 负责将本公司的综合管理方针、目标、指标和有关的综合管理体系文件传达至监理单位。

4.2 监理单位职责

4.2.1 遵照合同约定内容负责所辖工程项目的“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具体工作,编制具体的工程监理大纲、规划、细则等。

4.2.2 负责施工组织总设计“总的部分”的编写及总设计文本的编辑和审稿;总设计实施的监督检查。

4.2.3 依据业主单位管理体系文件(程序和各项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现场管理,必要时,监理单位可以根据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较为具体的管理规定或细则,经总监理工程师审定后报业主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4.2.4 负责审查承包方选择的分包单位、试验单位的资质并提出意见。4.2.5 负责组织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4.2.6 审核确认设计变更。

4.2.7 督促总体设计单位对各承包方图纸、接口配合确认工作。4.2.8 负责对施工图交付进度进行核查、督促、协调。

4.2.9 负责主持分项、分部工程、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评。4.2.10 负责主持审查承包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核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4.2.11 协助业主单位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检查承包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与措施。监督检查承包方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参加由业主单位组织的安全大检查,监督安全文明施工状况。遇到威胁安全的重大问题时,有权发出“暂停施工”的通知。4.2.12 根据业主单位制定的里程碑计划编制一级网络计划,核查承包方编制的二级网络计划,并监督实施。

4.2.13 负责审批承包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报告。4.2.14 负责审查承包方质保体系和质保手册并监督实施。

4.2.15 负责检查现场施工人员中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并监督实施。4.2.16 负责审查承包方编制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划分表”并督促实施。4.2.17 负责检查施工现场原材料、构件的质量和采购入库、保管、领用等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并对原材料、构件的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确认。

4.2.18 负责制定并实施重点部位的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旁站点(S点)的工程质量监理计划,监理人员要按作业程序即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停工待检点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4.2.19 参加主要设备的现场开箱验收,检查设备保管办法,并监督实施。4.2.20 负责主持审查调试计划、调试方案、调试措施。

4.2.21 严格执行分部试运行验收制度,分部试运行不合格不准进入整套启动试运。

4.2.22 参与协调工程的分系统试运行和整套试运行工作。4.2.23 负责主持审查调试报告。

4.2.24 编制整理监理工作的各种文件、资料、记录等,合同完成或终止时交给业主单位。

第五条 监理单位的责任和权利

5.1 监理单位在业主单位委托的工程范围内,享有以下权利: 5.1.1 对业主单位选择承包方有建议权。5.1.2 对承包方选择分承包方有认可权。

5.1.3 对工程建设有关事项包括工程规模、设计标准、规划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和使用功能要求,有向业主单位的建议权。

5.1.4 对工程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和设计变更,按照安全和优化的原则,有提出变更建议权和监督权。

5.1.5 审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按照保质量、保工期和降低成本的原则,有审批权和建议权。向承包方提出建议,并向业主单位提出书面报告。

5.1.6 主持工程建设有关协作单位的组织协调,有主持权和指令权。重要协调事项应当事先向业主单位报告。

5.1.7 主持审查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有建议权和指令权。5.1.8 对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制度的施工活动或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作业活动,有权签发“暂停施工令”,有关承包方必须执行;经整改检查合格后有权签发“复工令”。

5.1.9 对工程上使用的材料有检验权、认可权和否决权。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及国家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有权通知承包方停止使用。

5.1.10 对工程施工质量有检验权、认可权和否决权。对于不符合规范和质量标准的工序、分部分项工程和不安全施工作业,有权责令承包方停工整改、返工。

5.1.11 对单位工程质量验评结果有确认权。

5.1.12 对工程施工进度有检查和监督权,对工程实际竣工日期提前或超过工程施工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有签认权。

5.1.13 在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格范围内,对工程款支付有审核和签认权。对工程结算的复核有确认权和否决权,未经种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不得支付工程款。

5.1.14 对任何施工合同中约定的承包方义务及承包方项目管理人员,有权向业主单位提出变更建议,直至终止承包合同的意见。5.1.15 调解业主单位与承包方的合同争议。在委托的工程范围内,业主单位或承包方对对方的任何意见和要求(包括索赔要求),均必须首先向监理单位提出,由监理单位研究处置意见,再同双方协商确定。

5.2 工程会议

5.2.1 工程协调会:即工地例会

5.2.1.1 工程开工前:由业主主持召开有关处理、协调四通一平和工程准备阶段工作,各参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关系处理程序会议,有关施工单位及业主单位相关部门派人参加。

5.2.1.2 工程开工后

a)第一次工程协调会:由业主单位主管领导主持,各参建单位主管工程的负责人参加;

主要内容:(不限于)

1)业主、监理、主标段施工单位分别介绍现场组织、主要人员及分工; 2)业主单位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3)说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4)宣布工程管理制度及执行要求;

5)业主单位及主标段施工单位介绍工程开工准备情况; 6)业主单位和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准备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 7)总监理工程师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8)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过程中参加工地例会的主要人员,召开工地例会周期、地点、主要议题、主持单位等及其他要求。

第一次工地会议纪要应由监理单位负责起草,并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业主发布。

b)工程协调会:每周召开一次,由监理单位主持,具体由业主与监理单位根据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决定;各有关参建单位参加,业主单位有关部门应派人参加。

主要内容:(不限于)

1)参建单位汇报上周工程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及要求协调的事项; 2)解决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

3)提出下周工程建设要求及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4)业主单位有关部门的意见;

5)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6)其他有关事项。

5.2.2 专题协调会:指就某些技术或管理专题召开的工作协调会。5.2.2.1 会议由监理单位负责召集并主持;相关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有关部门派人参加;专题协调处理某些技术或管理专项问题。

5.2.2.2 由试运指挥部或委托监理单位主持;相关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有关部门派人参加,讨论、协调试运大纲、调试管理制度、整套启动方案、各系统调试方案、系统设备消缺、调试计划等相关问题。

5.2.3 固定命题会:固定命题的工程技术会议。固定命题会及主持单位:

设计交底与施工图会审会:监理单位主持; 司令图外部评审会:业主单位主持;

标段(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查会:监理单位主持 安全、质量分析会:监理单位主持(含事故分析、处理会); 安全、质量例会:监理单位主持;

安全、质量的委节性大检查:业主单位组织。5.2.5 业主单位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计划、物资)应参加监理单位定期召开的工程协调会,盘点工程进度,分析协调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监理方面的问题,业主单位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计划、物资)协调工程建设外部条件。

5.2.6 业主单位工程管理部不定期地与监理单位举行工作联系会,交换对工程管理的意见。工作联系会要保留会议记录。

5.2.7 会议纪要

各类工程会议均要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主持会议方负责编写并分发至各相关单位。

5.3 各类工程文件(含记录)的审报

5.3.1 以下各类工程文件由监理单位编审或经监理单位审签后,报业主单位批准:

施工组织总设计;

工程一级网络进度计划(N版); 工程达标、创优策划报告; 施工招标文件、询价文件; 单位(分部)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施工质量验评项目划分表 主标段质量检验计划(含S点); 特殊(关键)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用报告及主要(大宗)材料的代用报告; 工程进度计划;

工程进度款支付申请表及工程结算单; 设计变更通知单; 变更设计申请单; 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报告。监理单位年(季)度工作计划

5.3.2 以下各类工程文件由监理单位审批后,报业主单位有关部门: 标段(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成品(图纸、文件)确认单; 工程二、三级网络进度计划;

“暂停施工令”、“复工令”(含复工报审报告);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作业指导书;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通知单; 单位工程质量验评签证表;

土建交付安装,安装交付调试中间验收交接报告(单);

安全、质量整改报验单(表);含对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的闭环记录; 工程会议纪要;

质量、安全大检查总结报告;

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及考核记录(报告); 进场材料的检验记录(报告)。

5.3.3 应报业主单位的监理单位的工程文件 5.3.3.1 由业主单位批复后的监理规划; 监理实施细则; 月、监理报告。5.3.3.2 监理工作管理制度(含体系管理文件); 5.3.3.3 各类建议(报告);

5.3.3.4 对业主单位、承包方合同争议的调解意见;

5.3.3.5 监理机构、人员变更报告(副总监以上人员的变更,需经业主单位同意)

5.3.3.6 监理人员月度到位情况(考勤表)5.4 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承包方之间的关系

5.4.1 业主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下两个文件明确: 5.4.1.1 业主单位与工程承包方的“工程承包合同”

合同中详细规定了受委托的监理工程师在该工程承包范围的权力和职责; 5.4.1.2 业主单位与监理单位的“监理合同”。

合同中不但明确了受委托监理单位的权力,还详细规定了监理范围、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服务要求、服务期限、服务费用及服务设施等内容;

5.4.1.3 在业主单位授权范围内,监理单位的决定对业主单位有约束力。5.4.2 业主单位与承包方之间的关系: 按双方签署的“工程承包合同”执行。5.4.3 监理单位与工程承包方之间的关系:

5.4.3.1 工程承包方在承包范围内的一切工程活动,必须接受相关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格遵守、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5.4.3.2 工程承包方如认为监理工程师的决定与国家行业、合同约定不符或将危及安全、质量,应立即(当场)提出异议,并报业主单位裁决。

5.5 以上所有问题的处理与答复,对危及安全、质量的重大问题必须立即安排处理,不应超过24小时; 5.6 现场管理分工

5.6.1 隐蔽工程验收由监理单位负责组织,并依据质量检验计划通知业主工程管理部、业主工程师及设计工代参加。

5.6.2 材料检验由监理单位负责。

5.6.3 单位工程的验收由业主单位工程管理部主持,监理单位参加,监理单位应先组织预验收,并签署《单位工程报检申请表》报业主单位工程管理部。

5.6.4 各类质量、安全文明监察活动由监理单位组织。

5.6.5 业主单位认为有必要进行的检查、监察活动,可由业主单位负责组织,监理单位应派员参加。

5.7 设备监造

5.7.1 监理单位应依据与业主单位签定的设备监造阶段的委托监理合同,成立由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组成的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应进驻设备制造现场。

5.7.2 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熟悉设备制造图纸及有关技术说明和标准,掌握设计意图和各项设备制造的工艺规程以及设备采购订货合同中的各项规定,并应组织设备制造图纸的设计交底。

5.7.3 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设备监造规划,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在设备制造开始前十天内报送业主单位。

5.7.4 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设备制造单位报送的设备制造生产计划和工艺方案,提出审查意见。符合要求后予以批准,并报业主单位。

5.7.5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查设备制造的检验计划和检验要求,确认各阶段的检验时间、内容、方法、标准以及检测手段、检测设备和仪器。

5.7.6 专业监理工程师必须对设备制造过程中拟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鉴定书和试验报告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5.7.7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查设备制造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元器件、标准件以及坯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检查设备制造单位对外购器件、外协作加工件和材料的质量验收,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设备制造单位提交的报验资料,符合规定要求时予以签认。

5.7.8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设备制造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主要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序应进行抽检或检验。

5.7.9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要求设备制造单位按批准的检验计划和检验要求进行设备制造过程的检验工作,做好检验记录,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专业监理工程师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时,指令设备制造单位进行整改、返修或返工。当发生质量失控或重大质量事故时,必须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暂停制造指令,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报告业主单位。

5.7.10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如需要对设备的原设计进行变更,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核设计变更,并审查因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减和制造工期的变化。

5.7.11 在设备运往现场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设备制造单位对待运设备采取的防护和包装措施,并应检查是否符合运输、装卸、储存、安装的要求,以及相关的随机文件、装箱单和附件是否齐全。

5.7.12 设备全部运到现场后,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由设备制造单位按合同规定与安装单位的交接工作,开箱清点、检查、验收、移交。

5.7.13 在设备监造工作结束后,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编写设备监造工作总结。

5.7.14 设备监造工作的监理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备制造合同及委托监理合同 设备监造规划

设备制造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方案 设备制造的检验计划和检验要求 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原材料、零配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 开工/复工报审表、暂停令 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 报验申请表 设计变更文件 会议纪要 来往文件 监理日记 监理工作联系单 监理月报

质量事故处理文件 设备制造索赔文件

设备验收文件 设备交接文件

USB:全能接口 第6篇

1996年,经过两年的开发后,论坛发布了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标准的第一版USB 1.0。不过USB 1.0的推广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它的发展初期经历了一些困难,USB 1.0的带宽只有1.5Mb/s,而且用来扩展USB接口数量的集线器也经常出现故障。但后来推出的USB 1.1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并且为USB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兼容硬件。

虽然USB 1.1初获成功,但直到21世纪初才真正有了突破。新的USB 2.0标准将可用带宽扩大到480Mb/s,为以USB接口命名的U盘成为人们数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产品铺平了道路。在普遍使用3.5英寸软盘的年代,U盘8MB的容量显得大得惊人,而现在,指甲盖大小的U盘储存几百GB大小的文件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当USB接口被电脑用来连接U盘、外置硬盘和光驱之后,USB 2.0标准的速度也被认为有些慢了。所以被称为“超高速”的USB 3.0标准推出了。它的带宽达到了5Gb/s,而最近更新的USB 3.1又将带宽加倍,达到了10Gb/s。

地铁工程接口管理的潜在风险及对策 第7篇

1工程接口划分方法

根据不同的需要, 工程接口有如下划分方法:

1.1 按系统接口划分

①土建与土建系统的接口, ②土建与设备系统的接口, ③设备与设备系统的接口, ④设备系统与运营模式系统的接口。

1.2 按工程不同阶段划分

①设计阶段, ②招投标和评标阶段, ③施工、安装和调试阶段。

各阶段接口管理内容、各参建方的作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执行见下表1。

1.3 按接口性质划分

①物理接口, ②管理接口, ③合同接口, ④技术接口。

1.4 按接口范围划分

①内部接口, ②外部接口。

内部接口:可进一步细化, 如工序搭接接口、连接接口 (工作界面、施工缝) 、几何关系接口、实体接口 (土建为机电设备预埋管件、预留孔、洞、制作设备基础等) 。

外部接口:指与城管规划、市政、土地、电力、环保、防灾、物价、供水等一系列支撑城市轨道 (地铁) 建设和运营的政府部门的接口。

A类接口:土建工程 (车站、区间) /后续工程B类接口:车站/区间/轨道

2接口管理的内容

地铁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参建单位可分为建设、设计、制造、安装、监理, 这些单位又根据需要分成若干部门或按不同标段引入若干安装、监理、设计、制造单位 (称为子单位) ;从建设程序可分为立项、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阶段, 各阶段划分为若干分阶段, 如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特别是地铁系统从专业角度又可划分为土建、车站设备、供电系统、弱电系统、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几个分系统, 各分系统又可划分数十个专业的子系统。这些单位之间、建设阶段之间、专业系统之间以及子单位、子系统之间, 客观存在或人为分割的界面关系, 通常都称为接口。

接口间只有遵守一定的规则 (有技术的, 法定的、合约的) , 才能有机地联结、联合、衔接, 才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各自功能, 而这些“规则”需要相关参与方去“制订或说明”, 并严格遵守, 如此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高效、有序、协调、平稳地进行。明确参与各方在工程建设接口规则和遵守这些规则方面的责任、权利、义务, 并监督实施就是接口管理。

子单位、子系统下又可分为更小的单位, 其间仍存在需要管理的接口, 但从地铁工程管理实际和合同约定, 我们把接口管理的重点放在设计、安装承包方及其他参与方之间的接口管理上。而合同包内部的接口管理, 由承包方自己负责管理, 当然也应接受业主、监理的监督。这样做, 只是为了从全线管理角度划分接口管理的责任, 并不是说承包商合同包内的接口管理不重要, 也不能免除承包商解决合同包内部接口的责任。因此, 接口管理的成效是地铁工程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3工程接口问题对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的影响

3.1 对工期的影响

对建筑装修和安装工序交叉频繁, 大型设备运输和现场堆放, 对建筑、安装施工顺序会带来影响。应编制土建与设备安装施工作业网络图, 处理好土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工程接口关系, 使设备安装施工能够有序的进行。

3.2 对质量的影响

设计程序和施工工序交叉运行, 如果接口管理处理不当, 将会造成机电设备安装工艺缺陷, 致使机械性能及电气特性受到影响, 最终导致设备系统的整体质量下降。

3.3 对投资的影响

由于非承包商的原因, 造成土建、设备、制造接口的脱节和错位。如安装施工图不能及时到位, 设备不能及时运至现场;己预留吊孔、吊钩、设备基础与安装要求不符等。以上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 从而导致设备安装承包商对业主提出索赔要求, 增加返工和修补所需投资。

3.4 对安全的影响

不同工种的交叉影响、不同专业的重叠作业, 往往会成为产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土建与设备安装接口管理不加强, 可能给安全、文明施工带来隐患。

工程接口管理, 就是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有效的实施办法来监管工程, 这是降低和消除工程风险的重要措施。

4工程接口管理的潜在风险点

地铁供电系统与各专业关系紧密, 接口管理矛盾突出, 潜在风险分布广泛。地铁供电系统不仅仅为地铁列车和动力照明提供电源, 而且与地铁结构、建筑、装饰、轨道、车辆、各设备系统关系密切, 相互制约。如建筑中的孔洞预留和基础件预埋, 装修中的管线安装。轨道中道床的收集网、扣件的绝缘件、钢筋的绝缘节、道岔的连接线。各设备系统用电容量、电缆选择、以及电磁兼容、信息传输、防灾救护等均与供电系统直接相关。而地铁供电工程的预埋和隐蔽工程, 如设备孔洞、基础件预埋件迷流收集网、结构钢筋的焊接与测试的引出端, 接地线等是由土建和轨道专业设计施工等接口, 而这些接口又决定和制约着供电工程设备安装, 特别是杂散电流防护的质量。

地铁供用电系统包括变电所、牵引网、系统电缆和光缆、综合监控系统、杂散电流防护、供电车间、车辆段及停车场高架供电滑动系统等多项内容。因此, 地铁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及设备提供商必须由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这些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相互配合的接口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证明, 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安全事故、拖延工期等问题, 大多数与接口部位有关。所以, 在地铁工程计划、设计、施工安装、监理等各个环节都应重点关注可能出现的风险, 使接口管理在起步阶段落到实处。

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潜在风险点分布位置:①业主划分标段之间的结合部 (如土建标段或电气专业分割不合理等) ;②不同设计单位的配合盲区 (如设计分割点位置不正确、尺寸有误等) ;③相同专业的施工缝 (如砼施工缝漏水等) ;④不同专业的人为分割点 (如土建专业给电气专业预留的孔、洞、沟、槽) ;⑤外部风险 (主要指与市政管网的连接) ;⑥内部风险 (主要指一个标段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配合) 。

5工程接口质量风险识别

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 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 都会根据风险识别原理和程序, 对施工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 从而加以规避。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是从潜在风险的源头开始查找, 然后分析判断潜在风险可能转化为事故的条件因素, 消除转化因素, 改变转化条件, 最终达到不发生质量事故的目的。

6工程接口管理、风险控制及对策

由于地铁工程设备庞杂, 设计、施工单位众多, 施工场地窄小, 重叠施工难以避免。工程接口遍布其中, 施工管理难度很大, 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质量或人身丧亡事故。因此, 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把潜在风险变成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在工程实践中, 一般把工程接口风险来源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6.1 来自建设单位的风险

风险:施工标段划分不合理, 专业标段分割不科学, 各专业设计、施工招标时间不衔接。与市政管网连接的技术条件不清, 重要设备安装图滞后等。

对策:建议建设单位加快设备招标投标进程, 以解决设备与土建施工中常见的重要设备安装图滞后的问题。设备和土建系统的内部与外部接口问题, 与合同包大小有直接关系。合同包越大, 接口越少, 但合同包大小与系统自身的构成、施工的合理性有关, 因此建议建设单位科学合理地确定合同包的大小。发挥业主在工程接口管理中的总体组织协调作用, 形成以业主为核心, 土建总监理、设备监理为主要配合的工程接口管理体系, 对有关参建各方实施有效的工程接口管理。

6.2 来自设计单位的风险

风险:施工图纸不齐全, 技术交底不详细, 专业之间图纸不配套, 预留位置尺寸不准等。

对策: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设计总体单位的作用。技术接口文件是开展工程接口管理的基础, 应确认哪些接口是必须在初步设计阶段解决的;哪些是在确定承包商后, 通过沟通协调, 灵活设计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在招标书上明确并由投标人做出实质响应的。

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供电监理参加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并提出建议, 工程图纸变更会审签认, 承包商提出意见和建议, 严格按图施工。

6.3 来自施工单位的风险

风险:相临标段施工单位互不联系协调, 相同专业之间配合无程序, 前道工序预留孔、洞、沟、槽位置误差偏大, 工期拖延等。

对策:即时建立定期、有效的沟通机制, 接口双方各自派遣技术人员对先行施工的接口部位共同进行确认, 必要时请监理到场见证确认, 防止或减少错误的发生。

7地铁工程接口风险控制实例

在工程技术界面接口风险控制中,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列表法。下表是地铁设备与土建工程接口明细表, 它能直观、清晰的表明接口部位或性质, 是接口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程序和手段。

福清1、2号机组外部设计接口管理 第8篇

福清1、2号机组以岭澳一期核电站为参考电站,参照岭澳二期,采用M310加改进工程技术方案,综合权衡安全性、技术安全性、经济性和工程可实施要求,进行必要地适应性修改和设计改进。采用在业主负责下的工程公司总承包模式,核动力院作为分包方参与项目的总体设计,负责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相关仪控系统的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

核动力院作为福清1、2号机组的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计分包方,与国内外二十多个设计院和设备厂商有直接的设计接口关系,其接口管理有多方参与、多专业协同管理、多方位推进并需要多级计划、多重控制的繁杂的特点。核电工程建设项目接口控制管理的重点在于及时打开或关闭接口,接口信息延误或技术参数不能固化将对后续的设计活动产生严重影响[1]。传统的信息交换模式被大多数的建设工程所采用,如以正式的书面、电话交流或以会议的形式固化相关技术参数,传统的信息方式虽然快捷,但缺乏整体接口交换清单及流程的正规性,倘若有外方参与设计或设备供货,使用传统的信息交换模式堆就更容易造成延误,从而影响工期[2]。为此,核动力院福清1、2号机组项目部建立一套现代性核电项目所使用的接口管理体系以解决相关问题,对各涉及接口高效的统一管理,保证了核动力院及时并准确的提供了设计及设备制造所需的设计资料和技术参数。

本文基于福清1、2号机组的外部接口管理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建立核电项目外部设计接口的管理体系并开展接口管理进行了探讨,并得到接口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经验。

1 外部接口管理体系

在本项目的接口体系建设中明确了外部接口的管理程序、管理工具及接口文件等一系列环节。在整个体系下,项目的设计外部接口管理工作分为管理程序、管理工具和详细接口文件三个层次。

1.1 管理程序

接口管理程序定义了接口管理工作所适用的各类准则,规定了在外部接口管理工作中所遵循的准则,包括顶层管理文件及下游工作管理程序。

《接口管理程序》作为顶层管理文件定义了整个核电项目中各设计参与方在接口活动中的责任、要求及协调机制。

为确保外部接口信息的流转和内容有效性符合福清1、2号机组项目设计接口的要求,由项目部制定了相应的接口管理程序并纳入接口管理方的质保监察范围。通过建立内部工作程序,确保外部程序要求在接口参与方内部得以有效实施,内部工作程序使用于设计单位自身,包括:ICM编制及管理程序;对外接口的实施管理要求,用以明确接口参与单位的外部接口信息交换与内部流转间的衔接和管理要求,使得设计接口信息从发起方人员到信息接收方人员的过程可控;其它程序文件,以明确专业内部接口交换、外部接口信息质保等要求,从而保证所提出的接口信息完整性和有效性。

1.2 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层给出了项目管理层面管理所使用的根据,福清1、2号机组前期采用接口控制手册(ICM,Interface Control Manual)跟踪接口资料文件的流转信息,后期使用专门的核电接口管理平台。

福清1、2号机组前期以ICM为主,后期使用专门的核电项目外部接口管理平台,形成了体系的接口管理工具,保证设计接口的完整和可控。

本项目的ICM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接口号:对每一项接口需求予以特定的编号,从而使得接口需求得以精确的定位,避免接口双方指定对象不一致,并能进行快速查询。

2)接口信息:通过文字表述对每一项接口需求内容进行了定义,从而确保各方对接口需求的理解保持一致,避免由于歧义导致接口信息错误。

3)接口类型及接口专业信息:确定接口内容所属的类型及所从属的专业,确定接口检索及管理的效率。

4)接口交换信息:对信息流转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至少应包括日期传递号和确认状态等,从而形成完整的跟踪过程。

后期使用专门研发的核电接口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该平台上建立了外部接口数据库,达到了在统一的平台上对所有相关的外部接口数据进行管理的目的。此数据平台可直接导入导出ICM,可直接与文档链接,具有强大的检索及统计功能,同时还对即将交换的接口有预警和报警功能,对后期项目接口的交换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应用关键接口信息检索的方法实现多项目外部设计接口平台的信息共享,有助于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中,对不同核电站的相同设计内容进行借鉴和比较,实现设计的不断进步和优化。

同时,针对供货商的不同要求,可采用更加直接高效的管理平台,如与DCS供货商之间的接口交换就采用了EROOM管理平台,EROOM管理平台可直接与供货商IPS交换接口,提高管理效率。

1.3 详细接口文件

核电项目的接口信息分散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不同接口方及不同的专业之间,通过在接口管理体系中建立详细接口文件,可成体系的对上述信息进行全面描述,详细接口文件即为接口内容的承载体,通过对接口信息的直观描述,确保了各设计参与方在各接口处的技术一致性。

详细接口文件包含了与接口活动相关联的技术文件,对接口信息进行总结,并用来指导设计工作的开展。

基于ICM,需要各接口参与方配合,通过接口详细文件可准确的在各接口方之间传递设计所需的相关信息。在整个福清1、2号机组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部根据工程和设计的实际进展,通过补充和更新详细接口文件,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2 外部接口管理内容

福清1、2号机组的接口管理体系的三个层次围绕着各种形式“信息”的记录展开,有顶层的规程信息、操作层面的“需求管理”信息及指导和成功型的接口技术信息。所有这些信息必须通过管理活动予以建立和执行,因此在此体系中进一步确立以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两条主线所组成的管理方式。

2.1 项目管理内容

项目管理对外部接口的活动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确保接口文件在流转过程中的顺畅有序,处于可控状态。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基于参考电站的ICM,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中的接口管理职责和工作原则。

2)编制及维护所适用的各类管理程序文件,通过执行这些程序,确保各项设计活动在受控范围内。

3)通过接口管理工具,对接口交换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和管理。建立完整的接口信息台账,以提供质保可需的可追溯性信息,进而确保设计输入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协调接口各方为接口文件提供有效输入,参与文件的编制及维护工作,确保文件内容及其发布与接口进展的需求一致性和匹配性。

5)协调各接口方开展各类设计接口活动,如组织或参与各类设计接口会议,协调内、外部设计人员的交流,确保各接口参与方之间的接口渠道的通畅。

2.2 技术管理内容

技术管理线对外部接口的信息进行控制和审核,确保所提接口内容的正确性。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根据项目合同分工及职责,明确不同系统、设备间的接口界面和相互功能支持要求,明确各项目接口需求,以形成明确的接口需求信息。

(2)明确实体接口界面处的分工及处理原则等信息,保障接口各方在接口界面上的技术一致性和协调性。同时将这些信息所形成相关的接口技术文件,用以指导设计接口工作的开展。

(3)对接口交换信息进行监督,确保接口信息的完整性和技术自洽性。

(4)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不一致和不匹配性、存在争议的接口内容及技术方案行技术协调,保障接口设计工作的顺畅性。

3 外部接口管理

ICM有效的规避采用传统运作模式在设计院技术接口工程中带来的不利因素。

项目部根据设计接口的管理规定,设计接口从接口手册建立、接口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直至接口关闭的全过程,均有项目部进行设计策划、组织协调、跟踪管理等工作,从而规范设计接口的编制、交换及更新,直至关闭的各项活动。

3.1 ICM的编制

ICM是一条条由接口编码、接口描述及交换时间的设计接口集合体:其接口编码应是各不相同的,以方便检索的快速定位;接口描述应全面的概括所需的相关信息;交换时间应与设计二级、三级进度相匹配。

在设计工作全面开展之前,由设计总包方为主,各接口参与方配合,基于参考电站的ICM,通过对整个工程设计工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的各类技术改进项,项目部牵头参与了接口需求清单的编制,并基于三级设计计划对各接口的交换进行与总包院协商并确定,同时根据核动力院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和发布的了ICM文件以利于接口管理工作的开展。

3.2 外部接口的交换及跟踪

项目部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明确了接口工作人员及外部接口活动所应遵循的各类准则,使项目外部设计接口活动及管理有章可循。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项目副总师负责设计范围内的全部设计活动,项目部负责设计接口工作的归口管理,具体由项目工程师归口管理。

建立设计接口技术决策机制。在设计接口接收、发送、意见反馈、关闭的各环节,建立层层把关的技术决策机制,形成技术人员、科室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总师的多级审批制度,确保了设计接口表观信息正确、来源可靠、确保所提供的设计接口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确保高效完成接口交换,固化设计信息。

以月报的形式定期清理接口交换情况,有效减少专业室在设计接口管理上的精力,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纯粹的技术问题上,提高设计接口的交换质量。

参加定期召开的设计院设计协调会和及接口讨论会,对因各原因没有列在接口手册中或有疑问的接口进行协商沟通,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的接口方可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及管理工具,以便提高效率,如针对主泵供货商专门编制了主泵接口ICM,采取单独管理的形式直接与供货商直接沟通。

3.3 ICM的更新与维护

接口的更新是设计不断深入、完善的结果,随着设计的深入及完善,需要新的上游设计输入,某些接口描述、内容、交换时间等有问题,在设计未固化的时候,需高度重视相关接口的跟踪和管理。

外部设计变更随着设计的深入开展逐渐增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接口的交换工作,应重视接口管理中接口的变更情况,将其作为设计开展过程的经验,可以为后续核电项目设计的优化及完善打下基础。

4 总结

福清1、2号机组设计接口涉及部门、单位众多,协调沟通处理难度较大,通过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对院内各部门责任有明确的划分,接口交换工作满足了设计工作需要、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实践证明采取的各种措施对接口的控制、管理和跟踪是行之有效的,推动了项目的设计进展。

基于福清1、2号机组的外部接口管理工作,得出以下结论:

1)建立合理可行、权责明确的管理模式是外部设计接口的管理的重中之重;

2)ICM管理模式实现了设计过程控制的优化,对系统的接口活动过程信息进行记录并予以跟踪,避免过程信息缺失及质保漏洞,同时也可用于加强过程设计的进度控制;

3)统一的信息记录平台及高效的检索,可使各方工作信息透明化,避免信息不通畅及不对等造成的设计及管理工作障碍;

4)接口手册的变更内容及过程是本项目中的宝贵财富,可为后续核电站设计中提供设计经验,是对后续核电工程设计策划的有益完善。

摘要:核电项目的设计接口发生在项目工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之间,包含了不同专业的需求。设计接口管理,采用一定的方式及方法对设计接口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接口内容要求满足设计要求。作为福清1、2号机组的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计分包方,核动力院与国内外二十多个设计院和设备厂商有直接的设计接口关系,其接口管理较为复杂。为实现对福清1、2号机组核电项目繁杂接口的有效管控,项目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予以保证外部接口交换活动的有序开展。本文基于福清1、2号机组的外部接口管理工作的实践,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构成接口管理的三个层次即管理程序、管理工具和详细接口文件,同时对项目与技术并行开展的管理思路进行了探讨,得到外部接口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反馈。

关键词:核电,管理体系,外部接口

参考文献

[1]李京彦.设计管理在核电EPC项目中的实施[J].中国核电,2(3):11-12.

管理接口 第9篇

核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往往由2个或多个设计责任主体, 通过分工和协作来完成。设计接口可以定义为各不同的设计责任主体因责任分工而形成的工作界面。设计接口信息是指各设计责任主体为完成相关设计工作, 必须在界面之间进行交换的信息, 主要由设计输入的技术接口参数和图纸组成。设计接口管理就是通过对接口交换的原则、内容和时间等进行规范、记录和控制, 从而满足设计相关方的设计输入要求。

设计接口的具体内容和划分则取决于项目合作伙伴的组成以及合同签订方式[1]。就国核工程有限公司所承接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核电项目的合同方式来说, 其核岛 (Nuclear Island, NI) 和常规岛 (Conventional Island, CI) /电站配套设施 (Balance of Plant, BOP) 的设计, 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单位来承接。这种合同和工作范围的划分方式, 决定了AP1000项目的设计接口为NI和CI/BOP之间的岛间设计接口。而对于AP1000而言, 它有多个核岛系统的设备布置在CI的汽轮机厂房内, 常规岛设计方需安排核岛设备在汽机厂房的土建布置设计、管线接口和电源接口设计等, 导致AP1000设计接口比以往的核电项目更为复杂。设计是核电工程项目的“龙头”, 设计接口管理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设计进展。因此, 有必要研究对设计接口的管理体系、模式、传递渠道和工作流程进行深入研究, 以实现设计接口的有序、高效管控。

1 AP1000设计接口管理的目标

AP1000设计接口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接口交换的时间和内容满足不同设计方的设计进度和质量要求。接口资料的及时、顺畅交换, 对于各设计方顺利开展设计至关重要。譬如, CI和BOP设计方提供的资料、要求条件经常是NI设计方进行下一步设计的重要设计输入, 会对NI的下一步工作产生影响。同样地, NI设计接口资料是否及时和准确提交, 也将影响CI/BOP的设计工作。接口问题如不事先协调、及时处理, 就可能影响工程进展, 导致工期延误, 严重者甚至影响总体系统功能的发挥。AP1000核电项目的设计接口条目繁多, 内容错综复杂。因此, 成立了专门的接口协调机构来协调、管理岛间的设计接口资料交换活动。AP1000核电项目的设计接口结构关系图如图1所示, 接口协调机构在设计接口交换中承担重要的监督和管理的责任。为了实现设计接口管理的目标, 接口协调机构必须研究NI和CI/BOP之间的接口工作范围和边界划分, 制定接口文件和数据传递的渠道和模式, 并主动监督、协调接口交换活动, 使各设计方彼此协同配合, 以求达到满足设计进度、工程顺利进展的目标。

2 AP1000设计接口的管理体系

AP1000核电项目的设计接口管理体系分为3个层级, 它们分别是第一层:接口管理程序 (Interface Management Procedure, IMP) ;第二层:接口控制手册 (Interface Control Manual, ICM) ;第三层:详细接口文件 (Detailed Interface Document, DID) 。IMP是顶层文件, 目的是为了有序地控制接口交换, 它由业主颁布, 并获得各方批准后实施。它规定了各设计方接口交换的原则, 是管理接口交换过程的强制执行程序。作为第二层文件的ICM是接口管理的工具, 它是一份包含上千条接口条目的动态清单, 而每个接口条目又包括接口编码、描述、交换方、所属专业和系统、类别、参考文件、交换时间等基本信息, 并对接口信息的交换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值得说明的是, ICM本身并不包含具体的设计接口数据。作为设计接口底层文件的DID, 则是一份信息量巨大的接口设计文件, 它包含了NI和CI/BOP之间机械、电气、仪控、土建等各专业接口边界划分, 以及详细的设计接口参数。

3 AP1000设计接口管理模式

归纳中国几个核电工程项目的经验, 设计接口管理的主要模式有三种:

a) 协调会制度模式, 通过会议进行设计单位的接口协调管理方式;

b) 由设计承包方建立明确的外部接口与内部接口方式, 这是以设计院为主导的一种管理方式;

c) 由业主或核电总承包单位建立接口控制手册ICM方式。由业主或核电总承包单位负责根据设计分工和进度计划, 编制动态的ICM, 内含接口的交换方、涉及的系统或构筑物、接口信息、交换的时间进度要求等信息, 以手册的形式发布供各相关方执行和跟踪协调。

与大亚湾、岭澳核电项目相似, AP1000核电项目采用了ICM模式来进行设计接口的整体控制和把握。该模式具有许多的优点:

a) ICM是一个处于不断更新和完善中的动态数据库 (总体院每月更新ICM) , 它从整体上呈现、控制着项目本阶段中存在的所有设计接口, 使接口交换处于受控状态, 为工程进展提供了指引;

b) ICM加强了工程设计中的进度控制。因为每个接口的交换时间和交换内容已经按照工程设计的逻辑顺序进行了设置, 并且, 接口交换的时间通过多次会议得到了各方认可, 且满足设计二级进度和三级进度的要求。接口协调机构可以根据规定的信息交换时间来检查NI和CI/BOP设计进度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协调;

c) 通过ICM能够方便地进行接口信息检索, 并得到相关支持文件;

d) ICM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借鉴和移植于后续项目中[2]。

4 AP1000设计接口的传递渠道

在AP1000核电项目中, 具体的设计接口参数和图纸的交换, 通过接口信息交换单来进行, 而接口信息交换单往往是作为正式信函的附件来传递。由于走正式函件这一途径需要通过多道审查程序, 比较耗时, 需要以非正式的通讯渠道作为补充, 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必要时, 接口协调机构还需组织各设计方, 召开设计接口协调会, 来协调各方及时获取解决问题或分歧的方案。

4.1 接口信息交换单

为了便于管理, 接口管理程序 (IMP) 规定, 接口数据必须通过接口信息交换单来传递。同时, IMP程序对其编码和格式进行了约定。接口信息交换单分为索取单、提资单和确认单三种, 分别用于接口资料的索取、提交和确认 (关闭) 。接口信息交换单包含此次交换所涉及接口编号、接口内容、接口交换的阶段, 以及具体的提资内容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和ICM的条目一一对应, 便于各方进行状态跟踪, 也便于ICM的编制方总体院进行归档和更新工作。

4.2 正式信函

接口信息交换单需要通过正式信函来传递。正式信函分为收函与发函两大类, 并有相应的分发和审批流程。每封信函都有独立的编码, 并被上传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中, 便于下载、查询和跟踪。

4.3 非正式渠道

正式信函的途径虽然具有正式、便于追溯的优点, 但需经过层层审查, 效率较低, 所以需要以非正式的通讯渠道 (如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 作为补充, 以提高沟通的效率, 减少正式信函的往来。而对于重要的问题, 当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资料或澄清问题后, 仍须补发正式函件来做记录和跟踪。

4.4 设计接口协调会

接口交换的关键是要满足设计进度的要求。由于NI设计方和CI/BOP设计方根据不同的合同关系制定了各自三级进度, 导致一些接口信息的交换时间无法达成一致。接口交换双方也可能对接口资料的提交范围和深度存在分歧。当NI和CI/BOP之间存在反复无法达成一致的接口项时, 或存在影响设计进度的重大接口问题时, 接口协调机构须及时组织各方召开设计接口协调会, 探求解决问题或分歧的方案, 通过协商以促成一致意见。同时, ICM本身因为条目繁多, 亦需定期召开多方会议进行状态梳理。

5 AP1000设计接口管理的工作流程

接口协调机构按照如图2所示的工作流程协调、管理和传递NI和CI/BOP之间的接口数据。

按照图2所示的工作流程管理设计接口的交换活动, 有如下几点经验反馈:

a) 应督促各设计方严格按照ICM具体规定的日期, 提交和确认接口数据, 使接口数据的交换按时进行[3];

b) 及时审查接口数据提供方提交的接口资料是否正确完整, 信息是否出现混淆, 接受方是否进行了确认, 确认是否完备。如有问题及时澄清解决, 并及时起草函件传递接口数据;

c) 定期审查和梳理各专业ICM的状态, 并根据需要召开ICM会议, 更新ICM条目, 对过期或开口的条目制订关闭的行动项, 保持ICM的有效性;

d) 对反复出现、长时间未能解决、影响到采购和施工进度及其它对核电站的安全、费用、质量存在重大影响的热点接口问题, 应主动协调和组织接口协调会议, 加以梳理和澄清, 并加快解决;

e) 对过期信息进行重点管理, 包括对过期会议行动项、过期ICM条目和过期未答复信函的管理, 定期催促责任方完成;

f) 编制设计接口热点接口问题的跟踪报告, 包括以下内容:问题的描述 (包括相关参考文献、函件的梳理) ,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 (影响采购进度、施工进度, 或影响费用等) 以及建议的解决方案和目前状态等。

6 结语

AP1000核电项目的设计接口管理是一项内容繁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工作。接口管理的好坏, 关系着NI和CI/BOP各设计方的设计进度, 严重时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本文研究了AP1000项目的设计接口管理体系、模式、传递渠道和工作流程, 并对AP1000的设计接口管理工作总结了几点经验反馈, 对于高效管理和有序控制设计接口, 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提供了指导。由于NI和CI/BOP分岛设计的模式在后续AP1000项目, 乃至其它核电项目中都普遍存在, 本文的研究对于这些项目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摘要:研究了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工程项目的设计接口管理体系、模式、传递渠道和工作流程, 并对AP1000的设计接口管理工作总结了几点经验反馈, 为高效、有序地管理和控制核电项目NI和CI/BOP之间设计接口交换提供了方法 和思路。

关键词:设计接口,接口协调机构,接口管理,经验反馈

参考文献

[1]程东平, 孙汉虹.核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2]林诚格.非能动安全先进核电厂AP1000[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8.

管理接口 第10篇

关键词: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接口,传输表结构

在装备维修保障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由于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需要装备保障工作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因此,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系统中传输的业务表结构时常会发生变化。接口是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传输端口,系统内各子系统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传输的,要使得整个系统运转顺畅,接口的稳定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传输表结构的变化会导致接口结构的变化。如果接口结构始终处于变化,那么势必会造成整个系统的不稳定。因此,需要想办法解决传输表结构多变条件下的接口问题。

1 统一接口技术的概述

统一接口是一个稳定的接口结构,传输表中的数据通过转换程序导入该接口结构实施传输。而最高级用户控制传输表的变化时,本级用户从上一级用户读取变化后的表结构,存入数据库中即可,接口不用发生变化,即能实施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因此,该技术能够解决传输表结构多变条件下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

统一接口由六个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数据标志要素、数据内容要素和数据时间要素、数据传输要素、数据管理要素和数据结构要素。其中,数据标志要素、数据内容要素和数据时间要素用于传输业务数据表中数据的存储;数据传输要素用于数据的传输;数据管理要素用于传输表的管理;数据结构要素用于发生变化的传输表的建立。统一接口中每一个构成要素对应着一组字段,该字段组的确定要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行业而定。

2 统一接口技术的要素分析

在装备维修保障中,我们通过对大量需要传输的业务表进行分析,寻找其稳定数据结构。

2.1 数据标志要素的字段组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传输的数据信息可以分为六类信息,它们分别是需要保障的装备信息、维修力量信息、维修器材信息、维修设备信息、维修设施信息和维修经费信息,其中,需要保障的装备信息是保障对象信息、维修力量信息、维修器材信息、维修设备信息、维修设施信息和维修经费信息是保障资源信息。而在实际工作中保障对象和资源又属于某一单位,所以,要说明某一数据的具体标志,需要回答该数据是哪个单位的哪种保障对象的哪类保障资源。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数据标志要素的字段组为单位代码+装备代码+资源代码。

2.2 数据时间要素的字段组

数据时间要素字段组的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稳定的数据时间标识结构。也就是说,当传输表发生变化时,该时间标志结构是稳定不变的,而且能够满足变化后传输表时间部分的要求。通过对传输表集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数据时间要素字段组为时标类别+阶段或任务编码+时间编码+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备注说明,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2.3 数据内容要素的字段组

一张数据表除了标志和时间部分外,其他的字段都属于数据内容部分,数据内容要素的字段组要将数据表中数据内容部分的所有字段和数据都作为的数据整合到数据内容字段组中。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设计数据内容属性为字段为=字段代码+字段内容。其中,“字段代码”字段填写数据内容部分字段的名称,“字段内容”填写数据内容部分字段的内容。

2.4 数据传输要素的字段组

通常情况下,接口的数据传输是要包含三类传输信息的,它们分别是数据传输方、数据传输的时间、传输表的代码。数据传输方的信息说明该数据是谁传的,传输表代码说明传的是哪张表的数据,数据传输的时间说明该数据是什么时候传的。因此,数据传输要素包含的字段组为数据传输方代码+数据传输时间+传输表代码。

2.5 数据管理要素的字段组

通过对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存在类别,即需要保障的装备信息、维修力量信息、维修器材信息、维修设备信息、维修设施信息和维修经费信息;不同层次的单位使用的数据粒度不同,例如:装备可以逐型号管理,也可以按照类别管理;每种对象和资源的管理方法不同。例如:器材可以按个数来管理,也可以按基数来管理。所以,数据管理要素的字段组为管理对象+管理方法+单位层次+数据粒度。

2.6 数据结构要素的字段组

数据结构的具体信息是由系统使用数据库的类型来确定的,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数据结构信息。所以,数据结构信息传输的前提是各子系统使用的数据库是一致的。因此,这一点在系统开发前是要统一规划的。但无论系统使用什么数据库,其数据结构都需要以下五个字段,即“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描述”、“是否为主键”和“是否为空”,所以这五个字段就构成了数据结构要素字段组。

3 统一接口的逻辑结构

统一接口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表结构的传输,另一个是数据的传输。由此可以得到两个逻辑结构。一个是由数据结构要素的字段组构成的逻辑结构,该结构用于表结构的传输,另一个是由其他五要素的字段组构成的逻辑结构,该结构用于数据的传输。考虑到数据传输逻辑结构在实际应用时中会出现大量重复字段,影响传输的速度,所以把其分为三个逻辑结构,数据管理要素和数据传输要素的字段组构成一个逻辑结构,称为统一接口(数据管理与传输)逻辑结构,该结构中的一条记录描述的是一个传输表中数据的管理和传输信息;数据标志要素和数据时间要素的字段组构成一个逻辑结构,称为统一接口(数据标志与时间)逻辑结构,该结构的一条记录描述的是传输表一个记录中数据的标志和时间信息;数据内容要素的字段组构成一个逻辑结构,称为统一接口(数据内容)逻辑结构,该结构的多条记录描述的是传输表一个记录中数据的内容信息。综上所述,统一接口的逻辑结构由四个结构构成,它们是统一接口(数据管理与传输)逻辑结构、统一接口(数据标志与时间)逻辑结构、统一接口(数据内容)逻辑结构和统一接口(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分别由表2—表5所示。

4 举例说明统一接口的应用

假设在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任意存在A子系统和B子系统,其中A子系统是B子系统的上一级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接口设计都采用了统一接口技术。并且,在某一时刻系统中需要传输的装备损坏情况统计表的结构若发生了变化,这时,需要A子系统向B子系统先传输表结构,然后再传输具体的数据。数据的传输过程与表结构传输的过程相类似,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传输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提取阶段。数据的传输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是数据传输的准备阶段。发送端操作员先在业务数据库中选择准备传输的装备损坏统计表。然后通过格式转换程序,将装备损坏统计表中的数据转化成统一接口中数据标志信息、数据内容信息和数据时间信息,分别存入统一接口数据库的统一接口(数据标志与时间)表和统一接口(数据内容)表中。然后设置其数据传输和管理信息,将其存入统一接口数据库的统一接口(数据传输和管理)表中。至此,数据传输准备完毕。

接下来是数据传输的实施阶段。发送端操作员在发送端统一接口数据库中选择统一接口格式的原装备损坏统计表中的数据,然后将数据输入到传输通道的存储设备中,接收端操作员通过设置读取条件,从传输通道的存储设备中读取统一接口格式的原装备损坏统计表中的全部数据或部分数据,并保存在接收端统一接口数据库中,两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毕。

最后是数据的提取阶段。接收端操作员先在统一接口数据库中选择需要提取的统一接口格式的原装备损坏统计表中的数据,然后将数据通过格式转换程序,将统一接口(数据标志与时间)表和统一接口(数据内容)表中的数据格式转换装备损坏统计表中数据的格式,并且存储在B子系统的业务数据库中,此时,数据的提取完毕。

结束语

统一接口技术在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通过研究,证明了统一接口技术是能够解决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中接口不稳定问题。其中,统一接口六要素包含字段组的确定是通过对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研究得出的,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有些研究只给出了结论,对其结论过程的得到论述的不够充分,同时,其数据管理要素、数据时间要素和数据标识要素的字段组还有待继续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龚传信.装备勤务指挥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2]陈松林.装备管理学.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

防止USB接口泄密 第11篇

想阻止所有的USB存储设备,让USB存储设备插入时不被系统识别吗?进入“USB存储安全设置”|“安全设置”窗口,点击“确定”进入如图1所示的窗口,勾选“启用USB存储设备过滤”,再选择“禁止读写”就可以了。

提示:使用该功能时,对当前已插入的USB储存设备不能生效,需要重新插入你的USB存储设备才行。另外,就是对于非USB设备设置不起作用。

要关闭该功能只要去掉“启用USB存储设备过滤”选择即可。设置成USB存储设备只读后,就会让所有插入的USB存储设备只能读不能写,也能很好地避免数据的泄露。在图1窗口中勾选“启用USB存储设备过滤”,再选择“只读”选项就可以了。要关闭该功能,同样是去掉“启用USB过滤”选择框即可。

以上两种控制USB接口的方法显然不是很好的,因为这样就连我们自己的USB存储设备也不能向电脑中拷贝数据了。还是使用下面的控制方法吧,既灵活又方便。

“指纹识别”是一项很方便的功能,当你需要阻止别的用户的USB存储设备的使用,而自己的USB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时,不需要来回设置启用过滤与否。

写入指纹

进入“USB存储安全设置”|“高级设置”窗口,将你的USB设备连接到电脑的USB接口中,然后点击“写入指纹”按钮(如图2),在下部的“执行结果”窗口中将显示操作成功与否的提示,成功后拨下USB设备,然后再插入到USB接口。现在我们的指纹识别功能还不起作用,还需要进行第二步设置。

启用指纹识别

在图1中勾选“启用指纹识别”选项,然后设置当指纹识别不能通过时,USB移动存储设备如何处理。如果选择“禁止读写”,那么没有通过指纹识别的USB移动存储设备将被完全阻止;如果选择“只读”,那么没有通过指纹识别的USB移动存储设备只可以读。需要关闭该功能时,只需去掉“启用指纹识别”的选择框就可以了。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USB存储设备插入后USSE长时间没有响应,请手动重启计算机,再使用。这是软件的一个Bug,希望在下一版本中得到改进。

“内部保密”功能会使你的USB存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这样即使你的U盘丢失也不用担心里面的数据泄漏。设置内部标志后USB存储设备将不可使用(类似U盘设备显示没有格式化,移动硬盘将找不到分区)。如果你要让它正常使用,请使用“清除内部标志”功能,这样你的USB存储设备又可以正常使用了。

首先还是把你的USB设备和电脑连接起来,然后点击“写入内部保密标志”按钮,对USB移动存储设备写入保密标志,这样你的USB移动存储设备在任何电脑上都无法使用了。

管理接口 第12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预防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强, 定期体检作为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 业务量不断增加[1]。为了提高体检业务的工作效率、避免出错, 大多数医院和体检机构开始建立体检管理系统 (Physical Examin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PEIS) [2,3]。PEIS以医院体检中心的专业自动化和无纸化为管理目标, 实现了体检业务市场开拓、预约登记、收费、临床检查、总检等各个工作岗位的电脑化,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4]。我院体检中心于2012年12月开始建立流程化的PEIS, 并与医院信息系统 (HIS) 、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和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等实现无缝对接, 系统运行1年多以来提高了体检效率, 减少了差错的发生,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PEIS的业务流程

PEIS的业务流程, 见图1。

体检中心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体检和单位团体体检, 个人体检在预约登记和确定体检项目后, 生成体检单号和体检费用信息, 体检者通过体检单号在收费处缴费后在导检台打印导检单;团检预约时按规定格式的Excel电子表格向系统导入体检者基本信息及需要检查的项目, 体检者到检时凭有效身份证件在导检台打印导检单。整个体检过程, 导检单为医院各系统信息传递的介质与纽带:体检单号在HIS中等同于门诊就诊卡号, 用于缴费等业务;LIS通过体检单号获取化验申请单的各种信息并生成打印条码;通过体检单号在PACS等系统获取申请单信息并登记, 同时加入排队叫号系统的候诊序列;体检结束后, 通过体检接口平台在各系统中获取结果。

2 体检管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口设计

2.1 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院从1999年开始信息化建设, 2008年建立了新的LIS, 实现了患者样品登录、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2009年医院新一代HIS开始建设, 逐步实现了财务管理、门诊医生、住院医生、电子病历和药品管理等的信息化;2011年开始部署全院级PACS, 实现了放射科、超声科、内镜中心和病理科等医技部门的信息化。HIS、LIS和PACS等业务系统与不同公司合作, 均独立运行, 并在系统间建立接口平台以实现数据交换。

2012年体检中心开始部署体检管理系统时, 其他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且运行稳定。为使体检管理系统发挥最大作用, 需要实现异构系统间的集成, 有效整合医院现有软硬件资源, 保证数据交互和共享的一致性与可靠性, 接口必须安全、稳定、高速。

2.2 集成接口的设计

根据体检中心的业务特点, PEIS与医院其他系统间的接口主要功能包括:实现体检者在HIS、PACS和LIS等系统中身份识别, 向HIS传递收费信息并返回缴费状态, 向LIS发送化验申请单并获取结果, 向PACS发送检查申请单并获取文字结果及部分检查报告的图像结果等。

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因为HIS与PACS、LIS间已经建成了稳定高效的接口平台, 所以PEIS与各系统间身份识别和申请单传递主要通过HIS与原接口平台完成, LIS结果直接从LIS/HIS中间库获得, PACS文字结果从HIS中获取, 超声和内镜图像结果从PACS图片服务器FTP中获取。接口平台功能, 见图2。

(1) PEIS与HIS接口。因为HIS与PACS、LIS等业务信息系统的接口运行稳定, 而且HIS在医院有常驻工程师, 所以PEIS与HIS的接口设计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两个系统间数据利用HIS原有Web Services接口平台, 在平台中主要加入以下功能:体检号注册门诊就诊卡号函数, 体检登记生成体检号后调用该函数在HIS中注册相应的门诊病人基本信息及就诊基本信息;体检收费、检查单、检验单等申请函数, 体检登记并确认需要检查的项目后, 调用相应的函数向HIS传送各种检查申请单的基本信息, 个人体检同时调用收费申请函数在HIS中生成收费信息, 收费员收费后, HIS返回收费状态。

(2) PEIS与LIS接口。PEIS与LIS接口主要完成检验申请单向LIS的传递及检验结果的获取。申请单通过接口平台将申请单基本信息传送到HIS, 在LIS中通过体检号再调用HIS相应申请单并打印条码。接口平台每天13:00和16:00在体检中间库中提取相应结果, 总检医生能够在体检系统中直接查看相应检验结果。

(3) PEIS与PACS接口。PEIS与PACS接口的主要工作是实现申请单的传递、文字结果的传递、超声及内镜等图片结果的获取及放射科图像的调阅等。申请单和文字结果的传递主要是通过与HIS的接口完成;超声及内镜等图片在相应PACS图片存储的目录中利用检查单号直接定时拷贝到PEIS中;总检医生在查阅相应结果后, 如果需要调阅放射科图像资料, 通过PACS的Web调阅模块直接查看。

3 讨论

(1)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分析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充分利用原有系统间已经较长时间稳定运行的接口平台, 建设重复的接口设计, 提高新系统部署的工作效率。

(2) 重视HIS接口平台建设。HIS是医院核心业务系统[5], 同时与几乎医院所有业务信息系统都有较多的数据交互, 以HIS为中心设计全面的接口平台[6], 能够提高平台的复用率, 简化后期系统建设的难度。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接口平台设计具有稳定性、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性, 复用性强[7], 适合用于HIS与其他系统间的接口平台建设。

(3) 重视接口中基础数据的维护。PEIS的检查项目及结果项目与其他业务系统间存在广泛的对应关系, 如果对应关系的维护出错或不及时, 易引起检查单无法传递或者结果无法获取甚至出现偏差[8]。根据系统运行2年多来的统计, PEIS发生的75%的故障是由于项目对应不准确引起。为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维护, 需要加强体检中心系统管理员的标准化培训, 强化项目增加和修改的流程管理, 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对应的一致性。

我院在PEIS建设过程中, 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系统间已有接口平台, 以与HIS间的数据交互为接口设计重点, 既能充分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又简化了接口的设计, 减少了各系统修改的工作量。2年多来, 接口运行平稳, 在医院新信息系统建设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摘要: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建立以HIS系统接口为核心的体检管理系统与医院其他系统的接口平台, 实现医院各主要信息系统间无缝连接、数据交换与共享, 提高体检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体检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接口平台,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杨德文.基于HIS的医院体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医学信息, 2006, (11) :1913-1915.

[2]于敏, 张殿勇.体检中心信息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2, 7 (6) :46-47.

[3]季磊, 杨雪.解放军总医院体检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2, 7 (9) :92-93.

[4]郭志强, 李军, 蒋芬, 等.检验科信息系统LIS与HIS, PEIS系统兼容应用体会[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2, 27 (3) :150-152.

[5]王雷, 周晓明, 肖征.PACS与健康体检系统的接口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3) :62-63.

[6]李艳军, 李初民.基于XML的HIS接口模型设计[J].重庆医学, 2011, 40 (35) :3353-3355.

[7]曹广琦, 王守梅, 刘伟.基于Web的体检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 (3) :53-56.

上一篇:0-1整数规划下一篇:党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