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版本范文

2024-06-19

教学版本范文(精选11篇)

教学版本 第1篇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 以符号的形式科学、简明地表达物质间的变化规律, 成为联结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 与化学原理概念、化合物特点、计算类问题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被认为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学科研究交流、化学语言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对具体技能的操作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但经常会落入配平、条件等具体知识中。由于化学方程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规则性, 学生使用起来往往会出现很多困难, 单纯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化学方程式, 只能使学生厌恶化学学习[2]。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认识功能和价值 (即教学功能和价值, 侧重点在于学生的角度) , 深入思考影响学生学习障碍背后的深层原因, 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策略, 促进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整体认识发展。

一、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功能和价值, 促进观念建构

在“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中, 应用微粒的观点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教学中应关注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化学观念的建构和使用技能的形成, 让化学方程式这部分内容系统化、规范化, 体现出学生对化学变化认识的阶段性和层级性, 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化学运用能力都得到质的发展, 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和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包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和微粒的定量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 (见表1) 。

从微粒变化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过程, 不仅要明确反应前后微粒不变的关系, 还要把宏观物质间的反应落实到微观粒子上, 实现宏微结合, 让学生从宏观、微观两个世界来看待化学反应。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以及微粒间定量关系对于生产生活的意义及对今后研究化学反应规律的价值, 培养学生用化学变化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对比分析

《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文章中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 在商业、旌级及其他领域中, 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 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3]。因此, 中学化学教学应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大量化学反应事实的一种归纳, 是化学反应内在的一种必然规律的体现。对于一个完全反应来说, 化学体系内部的化学运动———原子的重新组合, 体系中各物质构成的原子或组成元素相互对应, 从总量守恒的方面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描述, 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蕴含的哲学内涵是“物质不灭”[4]。基于课标 (2011版) 的2012年版人教[5]、沪教[6]、鲁教[7]、科粤[8]版教材, 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该内容加以建构 (见表2) 。

4种版本的教材, 虽然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特点, 但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在知识的深度上没有过高要求。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 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原则、配平关系等具体内容出发, 突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建构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更全面认识。上海试用版教材[9]在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一节中, 根据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化学式;运用物质的量表示分子、原子的数目;通过【请你先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的意义, 【课堂实验】、【思考与讨论】、【探究与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再由【请你先说】、【思考与练习】得出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之间量 (质量和物质的量) 的关系。同时, 教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留下空间。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 可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

课标倡导基于观念的教学, 重视认识事物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 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特征和价值,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反应, 进而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把化学方程式与学科主干知识密切联系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以促进学生物质变化观的发展。

1.突出对化学用语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三重表征”和“反应过程”的角度研究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此, 我们应站在化学课程内容的整体视角下, 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脉络, 审视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教学功能和价值,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多重含义, 如明确化学式、各种数字及箭头的含义, 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微粒的重新组合方式, 考察化学变化的定量关系等[10]。

笔者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微观示意图向学生说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原理, 使学生认识到新物质生成的本质是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右边的氧原子数少于左边的, 这时为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就需要配平, 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在H2前配上2, 在H2O前配上2, 式子两边的H原子、O原子数目就相等了, 即化学方程式配平了。使学生明确化学计量数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化学变化, 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各种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严格遵循一定的质量比。有效地克服了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视为象代数式那样可以移项的、化学反应就是物质之间的加和的错误认识。

2.突出对化学反应影响因素的理解

除了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对应关系, 还应使学生明确没有条件化学反应不一定能发生, 反应条件不同所产生的物质也会大相径庭。如:同样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绿色植物在阳光和叶绿素作用下发生的光合作用:

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H2O+CO2=H2CO3

有些可能发生的反应在某种条件下不一定会发生, 发生反应的现象也不一定相同, 化学反应的发生不仅与反应物的类别、性质有关, 还受反应物的浓度等反应条件的影响[11]。如:铁丝在氧气中点燃与氧气剧烈燃烧则生成四氧化三铁, 而在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够大, 铁丝不能在空气中被点燃, 而在潮湿的空气中, 不纯的铁能与氧气作用而被锈蚀, 得到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铁锈。

3.突出对化学计算的理解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Martin Karplus、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三位美国化学家, 以表彰他们将经典力学模拟方法与最新发展的量子物理计算方法结合, 在发展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说, 理论和计算已经成为辅助化学家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 也成为了指引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新罗盘[12]。

中学生学习化学计算, 是从量的角度丰富和完善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认识。化学计算的本质是对化学问题的数学处理过程。传统化学课程中将“化学计算”作为一项基本技能, 注重程式化教学, 学生过分依赖机械训练、反复练习, 并没有真正习得计算能力。教学中应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科学性错误, 防止出现“用28克氮气和6克氢气反应可以得到34克氨”等不符合事实的论述。

基于对化学计算本质的理解, 在化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应用情境, 凸显化学学科思维, 并精心设计样例学习[13]。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使他们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 尤其是解决探究的、实验的以及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的新情境问题的能力。

摘要:对比2012年四个版本教材中“化学方程式”内容编排方式和特点,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功能和价值, 从化学用语、反应条件、化学计算三方面提出教学策略。

教学版本 第2篇

新田小学 陈海珍 教学内容:装饰设计——漂亮的挂盘 课

型:设计·应用 课

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经验”为主题的课程, 以“学生与生活”为切入点,认识国内外不同风格的瓷盘艺术,运用多种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泥塑等方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平面与立体物的想象创作与装饰美化,进行“设计与应用”引导。完成“挂盘设计”创造过程。关注生命世界的运动形态、空间、肌理、质感特征与变化之间的美,了解与感受多种艺术媒材表现,让学生知道天天盛菜用的盘子也可以设计成美化环境的艺术挂盘,学生的创造思维与生活建立联系.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形、色、质感,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组合,设计、装饰与欣赏表述),感知均齐式、平衡式图案的设计原理,能设计均齐式、平衡式纹样的装饰挂盘,侧重探索美术与身边事物相联系的活动能力(创作、表演、展示、发展)和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意象)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比较中体会均齐式、平衡式的美感,感知适合纹样,体会色彩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在“选择与创作”中,感受各种材料,彩绘挂盘和陶盘不同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及其不同的美感,体验外观美、构造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发现美、创造美”的乐趣。教学要点:

1、重点: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

2、难点: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纹样来装饰挂盘。

3兴趣点:欣赏感受挂盘的造型、色彩与寓意。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挂盘。

4、观察点:比较不同风格的挂盘的材料、造型、色彩特点及表现手法。比较“学生作品”的材料、造型、色彩特点。教学对象:

1、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对纹样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如意吉祥的民间艺术》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但感受,体验到各种不同纹样的特殊含义,也初步了解了纹样与图案组合的美感。在第二单元《美丽的纹饰》的学习,在加深对纹样的认识与组合运用的同时,还学习了浮雕的制作技法,懂得更多利用点线面变化组合的纹样,在学习中,传统的人物、动物、植物的奇特形象也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设计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装饰挂盘。

2、较高要求:能灵活运用点、线、色和各种材料设计各种纹样装饰挂盘。

3、个性探究: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设计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准备:

1、学生:彩色笔、纸盘、橡皮泥、废弃彩纸或水粉颜料等。

2、老师:美食图片、各种菜的散件图片、纸盘、艺术挂盘图片、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看看他们是谁!白盘子:大家好,我是白盘。花盘子:同学们,你们好,我是花盘。今天穿了漂亮的新衣服,要去参加盘子界的选美大赛呢!白盘子:啊!这可怎么办,我穿成这样,肯定会被大家取笑。花盘子:不用着急,你找个设计师给你设计一套不就可以了吗? 白盘子:去哪找设计师啊?

花盘子:眼前不就是吗?同学们,你们帮帮它,好吗? 同学们:好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设计《漂亮的挂盘》送给白盘。(板书:漂亮的挂盘)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感知挂盘的形状,材质,内容

师:想要成为设计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先得通过三关考核才行。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好,现在考核正式开始。请看这两个挂盘(出示鸟和人面挂盘)哪个是绘画挂盘,哪个是浮雕挂盘? 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绘画挂盘光滑,浮雕挂盘原始,简朴。

师:你们可真善于观察,书上还有很多不同材质,形状,题材的挂盘等着你们去欣赏呢。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边认真观察一边思考这三个问题。

师:想好了吗?谁先来说

生:除了圆形还可以是正方形,菱形,扇形 师:哦,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那这些不同形状的挂盘除了可以用彩笔,还可以用什么手段来装饰?

生:有剪纸,有泥塑的 师:第三个问题谁想好了? 生:几何图形,吉祥图案,文字 师:你想选用什么题材? 生:我想画风景,动物,植物等等 师:你这个想法真不错。

师:挂盘世界形状多种,材质多样,内容丰富,所以我们在设计前一定得先构思好自己画什么才行。看来第一关初级考核难不住你们,接下来进入第二关中级考核。

2、对比挂盘不同的构图方式

师:请观察以下挂盘,他们除了形状,材质,内容不同以外,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构图不同 师:构图上怎么不同?(出示鸟与人脸图形)生:一个对称一个不对称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总结,对称的这个我们把它叫做均齐式,不对称的这个我们把它称为平衡式。(板书:对称 均齐式,不对称平衡式)换一种说法:均齐式是一种对称的构图形式,上下或左右两部分纹样相同。平衡式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构图形式,即上下或左右两部分纹样不同。

师: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明白什么是均齐式?什么是平衡式了?请你来区分这些图形。(出示图形)生:回答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区分开了,但是我刚才听到有同学说平衡式好画,但是均齐式的我怎么才能画出相同的图案来呀?有哪位同学想到了好方法来帮帮他吗?

3、师示范讲解均齐式的画法

师:没关系,不要着急,还有老师呢,我来帮帮你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圆形的挂盘,我想画一个上下左右都对称的均齐式纹样,我先把它分好,然后把这一块印在一张白纸上,再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我想要画的形状,把它用力画在盘子上,盘子上就会有个印子,把它描出来,换一个方向再画重复刚才的画法,请看老师画好以后的效果就是这个样子的了,(出示画好的挂盘)现在明白怎么画均齐式的纹样了吧? 生:明白了

4、说一说绘制挂盘的步骤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的不错了。现在进入设计师的终极考核:我来当小小解说员,请你简单的话来说一说制作挂盘的步骤。(请同桌之间相互说)(再请学生上台来说)

师:说的太好了,掌声送给他。你们也都会了吗? 生:会了。

师:恭喜你们取得设计师资格,开始创作之前呢,老师还想提醒同学们设计的时候注意几点要求:构图饱满,色彩鲜艳

三、开始创作,按要求绘制挂盘

播放欣赏图片配乐;师辅导,把画好的挂盘展示在黑板上

四、展示评价,夸一夸喜爱的作品

师:好,比赛已经正式开始,选手们已经来到舞台上了。今天到底谁能拿走我们的大奖呢?现在是拉票环节,夸一夸你喜欢的挂盘,可以从构图,形状,色彩,创意上来说,谁先来? 生:夸一夸喜欢的作品。

师:大家可真会夸,那么有没有哪幅作品是你觉得需要修改的呢? 生:互相指出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评价,选出最具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团队奖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生:谈收获(学会了制作挂盘、在挂盘上可以表现很多的内容、制作的方法与材料也各不相同。)

五、课后延伸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变废为宝的例子,看(出示废品制作出来的艺术品图片)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肯动脑勤动手废物也能变成宝。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用废品制作一个装饰品,好吗? 生:好 师:下课

《漂亮的挂盘》教学设计及反思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林德强

教材版本:岭南版第七册第8课《漂亮的挂盘》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

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经验”为取向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尽早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与生活”为切入点,运用绘画、设计、泥塑等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设计与应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美,提高表现生活周围美好事物的能力。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平面与立体物的想象创作与装饰美化,培养环保意识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漂亮的挂盘”是让学生知道天天盛菜用的盘子也可以设计成美化环境的艺术挂盘,进而认识国内外不同风格的瓷盘艺术,并学习运用多种材料,通过绘画、泥塑等方法,体会“挂盘设计”创造过程的乐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 感知均齐式、平衡式图案设计的“适合纹样” 能设计出均齐式、平衡式纹样的装饰挂盘。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比较中体会均齐式、平衡式的美感,感知适合纹样,体会色彩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体会国内外挂盘艺术的不同风格在“选择与创作”中,感受各种材料,彩绘挂盘和陶盘不同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及其不同的美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发现美、创造美”的乐趣。教学要点:

1、重点: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

2、难点: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纹样来装饰挂盘。

3、兴趣点:欣赏感受挂盘的造型、色彩与寓意。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挂盘。

4、观察点:比较不同风格的挂盘的材料、造型、色彩特点及表现手法。比较“学生作品”的材料、造型、色彩特点。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设计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装饰挂盘。

2、较高要求:能灵活运用点、线、色和各种材料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

3、个性探究: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准备:

1、学生:彩色笔、纸盘、橡皮泥、废品与装饰品等。

2、老师:多媒体课件、纸盘、艺术挂盘图片、展示台。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家有挂历吗?有的请举手!请说说挂历是挂在什么地方的?有什么作用的?

现在老师家里刚好搞好装修,想在客厅挂一些东西来装饰,但不想挂挂历了,谁来帮老师出个好主意?(学生回答:挂画、挂盘等)

老师最喜欢就是挂挂盘的好主意的了,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挂这个盘子好不好看?(出示一个没有图案的白盘子)为什么不好看?这白盘子平时用来干什么的?(不够漂亮,平时多用于盛食品。漂亮的艺术挂盘是源于生活中的“菜盘子”。)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忙设计一个漂亮的挂盘好不好?

二、揭示课题:漂亮的挂盘(板书)

欣赏感受:认识艺术挂盘的作用(出示图片)

1.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些挂在家里的挂盘是起着什么效果?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 : 装饰了很漂亮,我觉得可以使家居更有品位。

师:是呀,艺术挂盘是一种极具观赏性、装饰性的工艺品,有它来美化的空间是多么美!

2.欣赏:

比较图片,认识均齐式和平衡式挂盘的美感。

(1)、感受“平衡式”中国彩绘动物瓷盘的形式美、创造美。欣赏“鸟”挂盘和“瑞兽”挂盘

小结:“平衡式”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均衡的构图形式。

(2)、比较欣赏“均齐式”的适合纹样图案设计的彩绘和陶盘艺术。欣赏西方波斯彩绘挂盘和毕加索的陶盘艺术

小结: “均齐式”(对称、回旋、辐射等)是一种对称的构图形式。总结:“均齐式”和“平衡式”相同点:构图饱满、形象夸张、变形。

3、探索:(播放图片)

(1)、让学生浏览区分哪些是使用均齐式表现,那些是使用平衡式表现。(2)、认识不同材质、形状挂盘,丰富积累。

师:这些各种特色的挂盘,你观察一下又有什么发现?有哪些方面不相同? 形状不同:圆形、椭圆形、花形等 材料不同:铜质、陶瓷、等

内容题材不同:动物、人物、植物等

师:图案题材:除了用动物、人物、植物还可以用什么纹样来装饰?

三、学习挂盘的制作步骤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挂盘,都非常想来动手做一做,那制作一个艺术挂盘到底应该怎么来做呢?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呢?谁来说一说?(学生互相讲述)制作步骤:

(1)构思外形;

(2)根据外形设计图案(选择题材、表现形式);(3)上色彩或剪贴图案。

四、自由创作:

1、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设计一个漂亮的艺术挂盘。

2、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评述:

互评,作业展示。

1、每小组学生合作把纸盘做成条带状贴在黑板。

2、教师组织评价。

师:你喜欢那一组的纸盘?为什么? 师:请说出你喜欢的一个纸盘?为什么? 师:哪个是你自己的?觉得怎样?需要改进吗?

六、小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主要以画的形式在纸碟上装饰设计,今天学会了什么请同学们回去告诉爸爸妈妈,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一个漂亮的艺术挂盘装饰自己的房子。

板书设计:

漂亮的挂盘 手法: 变形 夸张 步骤:

一、外形

二、设计纹样

三、上色 生活是创造美的源泉

——《漂亮的挂盘》一课教学反思

艺术挂盘,是一种极具观赏性、装饰用的工艺装饰品。让学生把盛菜用的盘子设计成艺术挂盘,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适合纹样”装饰挂盘,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我老师执教的《漂亮的挂盘》一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生活是创造美的源泉!

在课堂中,我围绕“平衡式”和“均齐式”的构图方式引领学生欣赏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精美挂盘图案,体会挂盘装饰的美感,并指导学生使用明快的色彩和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人物、动物、植物等有机地结合在挂盘图案中,设计一个独特的挂盘。学生们都热情地参与课堂活动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学生作品丰富多彩。有待改进之处:

1、讲解“平衡式”、“均齐式”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时建议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如实物展示、简笔即绘等)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2、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能运用“平衡式”、“均齐式”两种适合纹样设计和装饰挂盘,难点是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进行纹样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未能很好地突出和解决;

3、教师在欣赏作品上所占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因此,学生作业的时间不足,作品评价环节有所欠缺。

漂 亮 的 挂 盘

本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经验”为取向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尽早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能观察和关注生命世界的运动形态、空间、肌理、质感特征与变化之间的美,产生了解与感受多种艺术媒材表现的兴趣,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平面与立体物的想象创作与装饰美化,培养环保意识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漂亮的挂盘”是让学生知道天天盛菜用的盘子也可以设计成美化环境的艺术挂盘,进而认识国内外不同风格的瓷盘艺术,并学习运用多种材料,通过绘画、剪帖、泥塑等方法,以“学生与生活”为切入点,运用绘画、设计、泥塑等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设计与应用”引导。体会“挂盘设计”创造过程。学生体验生活美,提高表现生活周围美好事物的能力,初步体会友情,乐于与伙伴分享合作的喜悦,感受热爱生活与自主表现生活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识挂盘的功能与特点(形、色、质感,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组合,设计、装饰与欣赏表述),并感知均齐式、平衡式图案设计。

2、能设计出均齐式、平衡式纹样的装饰挂盘

3、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发现美、创造美” 的乐趣。教学要点:

1、重点: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

2、难点: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纹样来装饰挂盘。3兴趣点:欣赏感受挂盘的造型、色彩与寓意。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挂盘。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设计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装饰挂盘。

2、较高要求:能灵活运用点、线、色和各种材料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准备:

1、学生:彩色笔、纸盘、橡皮泥、废弃彩纸或水粉颜料等。

2、老师:美食图片、各种菜的散件图片、纸盘、艺术挂盘图片、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课前一分钟演讲。

(这位同学演讲的很不错,不但锻炼了自己,还教会我们一些 美术小知识,大家应该用掌声来感谢她)

三、生活导入:

1、同学们,问大家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在你们的印象中,盘子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盛菜、水果)

师:是的,盘子作为厨房里的餐具,是盛菜用的器皿。除此之外,简单的盘子,经过我们的艺术加工,还会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盘子,请看大屏中的盘子。(一个白色、一个艺术挂盘)

2、提问: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盘子、根据自己所喜欢的盘子举手、表述自己的想法:(图案漂亮、色彩丰富、明快等)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第二个盘子,因为它的图案精美、色彩丰富、明快。这说明大家的审美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我们把第二种盘子叫做“艺术挂盘”(展示课题:漂亮的挂盘)

3、师: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师:很好,声音非常洪亮,看来同学们对完成这些目标是非常有信心的。老师也相信大家只要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脑思考就

一定能完成学习目标的。

假如,现在老师把这个挂盘给大家,你们会把它放在哪里?用来干什么? 生:自由发表言论:(放在客厅作装饰用,放在房间的书桌上摆设,当礼物送同学)

师:那么它的功能是? 学生意会并说出答案。

小结:这种艺术挂盘主要的作用就是当作一种装饰品,装饰环境、美化生活(课件出示)

四、欣赏探索: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挂盘艺术展(出示挂盘)。思考问题:

1、以下有两种构图形式的挂盘,你能区分开吗?

均齐式(同心、回旋、中心发散等):是一种对称的构图形式,即上下左右两部分纹样相同。我们来对照欣赏一下(出示用“均齐式”纹样设计的挂盘)

平衡式:一种比较自由的构图形式,即上下或左右两部分纹样不同。我们来对照欣赏一下(出示“平衡式”纹样设计的挂盘)

2、比较两个挂盘,他们从材料制作上有什么区别? “彩绘挂盘”与“泥浮挂盘” 生:观察欣赏挂盘作品、思考问题。

师:你们真是棒极了,很快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五、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挂盘,都非常想来动手做一做,那制作一个艺术挂盘到底应该怎么来做呢?

步骤:

1、构思:均齐式或平衡式。

2、勾勒:画出我们想要的图案,并勾线。

3、上色完成。

师:在制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构图的大小,色彩的搭配。

六、自由创作: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自己动手做一个挂盘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构思,选择材料进行自由的创作。(课件出示:挂盘作品欣赏、钢琴曲)生: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进行自由的创作.七、欣赏评述:

教学版本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方程式 对比分析 教学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变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从宏观层面上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微观层面上揭示物质的构成和反应机制。2011版课标在“身边的物质”、“物质的构成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主题体现了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脉络——物质—微粒—化学变化,从物质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物质,从原子、分子的视角看待物质的微观构成。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以符号的形式科学、简明地表达物质间的变化规律,成为联结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与化学原理概念、化合物特点、计算类问题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被认为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科研究交流、化学语言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对具体技能的操作训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但经常会落入配平、条件等具体知识中。由于化学方程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规则性,学生使用起来往往会出现很多困难,单纯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化学方程式,只能使学生厌恶化学学习[2]。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认识功能和价值(即教学功能和价值,侧重点在于学生的角度),深入思考影响学生学习障碍背后的深层原因,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策略,促进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整体认识发展。

一、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功能和价值,促进观念建构

在“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中,应用微粒的观点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教学中应关注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化学观念的建构和使用技能的形成,让化学方程式这部分内容系统化、规范化,体现出学生对化学变化认识的阶段性和层级性,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化学运用能力都得到质的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和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包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和微粒的定量关系以及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见表1 )。

表1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层级、化学观念和使用技能的形成

从微粒变化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不仅要明确反应前后微粒不变的关系,还要把宏观物质间的反应落实到微观粒子上,实现宏微结合,让学生从宏观、微观两个世界来看待化学反应。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以及微粒间定量关系对于生产生活的意义及对今后研究化学反应规律的价值,培养学生用化学变化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对比分析

《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文章中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旌级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3]。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应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大量化学反应事实的一种归纳,是化学反应内在的一种必然规律的体现。对于一个完全反应来说,化学体系内部的化学运动——原子的重新组合,体系中各物质构成的原子或组成元素相互对应,从总量守恒的方面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描述,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蕴含的哲学内涵是“物质不灭”[4]。基于课标(2011版)的2012年版人教[5]、沪教[6]、鲁教[7]、科粤[8]版教材,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该内容加以建构(见表2)。

4种版本的教材,虽然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特点,但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在知识的深度上没有过高要求。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原则、配平关系等具体内容出发,突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建构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更全面认识。上海试用版教材[9]在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一节中,根据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化学式;运用物质的量表示分子、原子的数目;通过【请你先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的意义,【课堂实验】、【思考与讨论】、【探究与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再由【请你先说】、【思考与练习】得出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之间量(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同时,教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留下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可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

课标倡导基于观念的教学,重视认识事物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特征和价值,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反应,进而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把化学方程式与学科主干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学生物质变化观的发展。

1.突出对化学用语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三重表征”和“反应过程”的角度研究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此,我们应站在化学课程内容的整体视角下,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脉络,审视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多重含义,如明确化学式、各种数字及箭头的含义,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微粒的重新组合方式,考察化学变化的定量关系等[10]。

笔者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微观示意图向学生说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原理,使学生认识到新物质生成的本质是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右边的氧原子数少于左边的,这时为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就需要配平,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在H2前配上2,在H2O前配上2,式子两边的H原子、O原子数目就相等了,即化学方程式配平了。使学生明确化学计量数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化学变化,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各种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严格遵循一定的质量比。有效地克服了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视为象代数式那样可以移项的、化学反应就是物质之间的加和的错误认识。

2.突出对化学反应影响因素的理解

除了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对应关系,还应使学生明确没有条件化学反应不一定能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所产生的物质也会大相径庭。如:同样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绿色植物在阳光和叶绿素作用下发生的光合作用:

6CO2+6H2O C6H12O6+6O2

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H2O+CO2=H2CO3

有些可能发生的反应在某种条件下不一定会发生,发生反应的现象也不一定相同,化学反应的发生不仅与反应物的类别、性质有关,还受反应物的浓度等反应条件的影响[11]。如:铁丝在氧气中点燃与氧气剧烈燃烧则生成四氧化三铁,而在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够大,铁丝不能在空气中被点燃,而在潮湿的空气中,不纯的铁能与氧气作用而被锈蚀,得到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铁锈。

3.突出对化学计算的理解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Martin Karplus、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三位美国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将经典力学模拟方法与最新发展的量子物理计算方法结合,在发展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说,理论和计算已经成为辅助化学家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了指引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新罗盘[12]。

中学生学习化学计算,是从量的角度丰富和完善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认识。化学计算的本质是对化学问题的数学处理过程。传统化学课程中将“化学计算”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注重程式化教学,学生过分依赖机械训练、反复练习,并没有真正习得计算能力。教学中应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科学性错误,防止出现“用28克氮气和6克氢气反应可以得到34克氨”等不符合事实的论述。

基于对化学计算本质的理解,在化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应用情境,凸显化学学科思维,并精心设计样例学习[13]。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使他们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尤其是解决探究的、实验的以及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的新情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姬广敏.高中生化学方程式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的测查研究.化学教育,2011(2).

[2] 姬广敏,毕华林.高中生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认知水平对其化学方程式学习影响的研究.化学教育,2012(12).

[3] Steve Lohr.The Age of Big Data[N].News Analysis,February 11,2012,(82):Comments

[4] 张绪.浅谈化学方程式计算数学模型的构建.江苏教师,2011(4).

[5] 王晶,郑长龙.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王祖浩,王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7] 毕华林,卢巍.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8] 江琳才.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北京:科学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9] 姚子鹏.九年级义务教育课本·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10] Grigotiy Sereda.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05(11).

[11] 王祖浩,王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2] 黄晓峰,曹同成,陈波.计算化学——探索化学世界的罗盘.化学教学,2014(3).

[13] 杨玉琴.化学计算的学科本质及其教学.化学教学,2013(10).

教学版本 第4篇

首先我们来比较这两种教材的编排。小学牛津英语教材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方式编排的, 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给一个话题, 也就是交际主用语的主题, 引出一种句型句式, 再编排语篇了解这个话题句式的交际功能, 同时安排一定的练习了解学习这种句式的结构, 也就是语法规律, 再用习得的句式语法完成一定的任务。说白了, 就是给学生一个句子, 学习句子, 了解用法, 练习使用。所以在这个编排思想下, 小学牛津英语教材就显得生硬、机械、枯燥, 不具故事性, 不能以课文语编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给教师带来的麻烦是为了激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地寻找新的课堂主线, 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译林版新教材明显看到了小学牛津版教材的不足之处, 所以在编排上, 首先改变的是增强了本套教材的故事性、趣味性, 在每个单元中, 把各部分的内容都与本单元的中心学习内容串联起来, 就连歌曲儿歌都与单元语法词汇相联系、不脱离, 做到活泼形象, 贴近学生。如教材中的cartoon time, fun time, 是让学生在老师的课堂教学对话中先运用, 再发现其语法规律, 具有提前出现、反复出现, 方式多样的特点, 并到一定的年级加以总结, 指出其规律。这种教材的安排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 也是对语法规律的渗透, 在教学语法的同时,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这是牛津版教材所不具有的。

小学英语2013版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材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语感;教材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和基于两种教材的不同点, 我们该如何改变以往的习惯处理新教材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依板块划分课时的习惯, 准确地对课时进行划分, 降低学习的难度。

在几次听课中, 执教者都把小学英语译林版单元中的第一版块作为第一课时, 而且用一节课完成这个版块的所有内容, 这就是受以前小学牛津版教材的影响。以前小学牛津版教材单元编排先是语篇, 然后是词汇, 再是句式练习, 接着是游戏, 最后来个歌曲, 单元版块间联系不强。那时候我们强调语篇的整体呈现, 所以不会把单元的第一部分也就是A部分的语篇拆分开来。为了解决教材中的一些生词或语法的教学难点, 会引入教材外的内容来引导分解教学。有些地方教研室还规定第一课时必须是语篇的整体教学, 比如当时的维扬区。所以单元的课时划分基本上按照单元的内容顺序进行, 单元部分之间割裂开来, 并未得到完全的相互利用, 教学沦为为了完成这一版块的教学而教学。

这种课时划分不适合译林版的新教材。新版的小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单元的各部分关联非常紧密, 基本都和单元的主要部分, 也就是A部分story time紧密相连, 都以A部分为中心。在小学译林版英语教材中, 语法知识点和词汇基本都在这个部分呈现, 后面的几个版块都是为A部分story time的知识内容服务的, 为了巩固新学知识, 这些版块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果一节课既要引导学生发现语法规律应用语法规律还要教学新词汇, 内容多, 任务大, 如强行完成, 对学生是负担, 同时课堂提问互动都会打折扣, 从而影响这节课的效果, 也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那么课时如何划分呢?笔者认为课时划分的原则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可以把多的变成少的、难的变成易的。我们可以根据单元的内容进行分割和整合, 可以对单元内容中的A部分分割, 也可以把后面的儿歌和歌曲部分串联到各个课时中。

如笔者教学小学英语译林版3B第七单元时, 就对单元的版块进行了分割和整合而划分了课时。笔者在对这一单元进行研究时发现, 这一单元的A部分主要让学生学习“What are these?”和“what are those?”及其回答“they are...”, 以及一般疑问句“Are they...?”及其回答, 重点是名词复数。内容较多, 如果放到一课时, 学生接受不了, 所以笔者决定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和第二两幅图的内容和底下的一些词汇, 把重点先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名词复数的使用规律上, 把三、四两幅图中的一般疑问句放到第二课时。这样一来, 第一课时的内容就偏少了, 笔者又发现单元后的歌曲“pigs on the farm”紧扣单元A部分主题和语法要点, 于是把后面的“pigs on the farm”歌曲提到前面, 作为本课中的开头导入部分和结束的总结部分。在这一单元的每一课时的开头和结尾把这首歌作为导入, 学生不需要专门去学,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就可以理解本首歌的意思, 同时轻松学会。这样一来, 用歌曲导入本单元课题“on the farm”, 再用A部分的名词词汇和两幅图来发现并练习复数, 第一课时就是A部分的两幅图和后面的一首歌曲。这样笔者就利用课时的划分降低了知识难度和教学难度, 使学生的信心增长, 保持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改变课堂主线的创造, 精确地找准课堂教学的故事与语法两条主线。

执教过小学牛津英语教材的老师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就是教学时要自己给学生编故事寻找一条主线, 尤其教学单词时特别明显。新版的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故事性强, 这是区别与旧版教材的最大标志。笔者在观摩的几次公开课活动中发现, 执教的老师还以旧版教材的思维对待新教材, 最明显的特点是自己重新找故事或小片段来解决A板块中的语法知识和词汇, 对story time中的内容只是让学生读读, 然后进行其他环节, 完全忽视了文本故事在本单元中的作用, 其实我们这个文本包含着本单元重要的语法主线。我们以前的旧教材没有主线, 我们才去创造寻找主线, 现在有了, 就不需要再去找主线了, 应充分利用这个文本进行课堂教学, 紧抓两条主线对文本中的语句进行精读剖析, 把单元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在两条主线的带动下读熟读透, 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出文本所蕴含的语法线和故事线, 尤其是语法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出语法线, 也就是语法规律, 不仅教会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寻找规律的方法与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小学英语译林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 笔者在教学中紧握的两条线, 一是语法线, “there be”句型结构, 一是故事线, 问学生“Who Where What How”。课后扩展两条主线, 问学生“What is in your room?Would like to tell us?”, 让学生做个小作文。在教学第二单元时, 语法主线“Be there...?How many...are there..?”;故事主线:What Where How many”。课后扩展两条主线, 问学生“What is in your room?Would like to tell us?”, 让学生做个对话型的小作文。在教学第三单元时, 语法主线是have, has的使用, 故事线是animal friend, 课后扩展主线“What about your animal friends?”。

找准两条主线, 对我们课堂教学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要改变以往教学旧教材的习惯, 从课本教材中找主线, 不能额外牵强个主线, 使学生不知主次与重点。

三、改变单一的对答操练为追问, 为学生的充分语言实践做好充分的语言储备。

旧版教材小学牛津英语中的C部分往往是单一的一问一答式的对话, 单元中所给的语篇没有很好的范例, 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语言交际的范例, 更不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完整案例。所以以旧版教材的语言问答式教学的思维来教学新教材, 是不可取的。小学英语译林版的教材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合理的交际用话, 取消了一问一答的操练模式, story time部分涵盖了所有的对话内容。对于这样的教材, 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单元内容, 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只限于一问一答, 而应该就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追问, 逼着学生回答, 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为语言的实践做好准备。几组对话后, 布置一作业, 画个家人的画, 写出他 (她) 的兴趣爱好, 这就使得学生的语言应用得到了储备。

把戏人人会做, 各有巧妙不同, 只有常变, 巧妙才会不同, 把戏才会更精彩。习总书记说:没有改革就没有明天。既然换了新教材, 我们就要换新思想, 只有适合的变才能顺应教学的需求, 只有适应了教学的需求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四通八达。

参考文献

[1]季蓓.小学英语教师新教材使用的合理性探究———以小学三年级的公开课为例分析[J].考试周刊, 2014 (A2) .

教学版本 第5篇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说:“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到旁人能隐约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艺术论》中也有这样的话:“所谓大师,就是这样一类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种能于难发现处的发现就是艺术家共有的艺术敏感。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敏感,正如新闻从业者需要新闻敏感、商业经营者需要市场敏感、演员需要表演敏感一样,语文教师也需要语言敏感。一定程度上,语言敏感就是语文教师的职业敏感,它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

1. 语文的学科本质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语言敏感

无论把语文当成“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语文都离不开语言。“语文的基础是语言,它是通过语言认知、语言传意和语言训练来提高人的思维、认识与表达的能力和素养的”。[1]从这一方面来说,语文教育的学科本质就是语言教学,通过语言作品的学习达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利用优秀的作品熏陶人、感染人”的目的。这样语文教学必然在很大很深的领域,要接受语言的指导。一方面,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必然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语言作品基于情景和需要而使用的具体独特的语言形式。教师只有自己对这种无限复杂微妙的语言形式进行细致品味,才能发现它的独特,才能高屋建瓴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另一方面,利用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也离不开教师对作品语言的思想性、情感性进行深度体悟和辨析,因为不同作品映现的是不同作者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教师只有具有高度的语言敏感,才能迅速地感知作品语言的独特和精妙,才有可能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细致品味和深度体悟;同时教师也只有具有语言敏感,才能对学生语言中语言知识的精彩或不当运用迅速地知觉并及时鼓励或指误。

在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其中对“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有老师敏感地意识到“更进”的独特表达,能不能把它换成我们常说的“又进”呢?其实此处的“更”也就是“又、再”的意思,“劝君又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子是顺畅了,但意蕴却相差甚远了。同学们一讨论发现:“更”字更显示出诗人劝酒的殷勤,在频频地劝酒中,透露了诗人对友人的难以割舍的情怀,也表示诗人酒意已酣,离别之时愈发迫近,而“又”表示“再”,“再”与“二”相近,改掉之后诗的意蕴大变。这种对言词在综合语境中的精妙表现力与生命力的挖掘和体味,正是语文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独特的语言敏感。如果说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心灵的探寻和自我精神世界的丰富,那么这种心灵世界的探寻和丰富正是通过语文教师具体细致的语言敏感实现的。

2. 教师提高语言修养的基本途径是语言敏感

无论教学技术、手段如何发展,教师语言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其重要性始终是不言而喻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同时,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语言相比,语文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说服力,它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为具体生动的表率。因而某种程度上,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是语文教育的生命。

然而语文教师要达成高超的语言艺术决非单纯的语言理论学习所能实现的,它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对语言的敏感。具体地说,教师涵养其语言艺术的途径其一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自己的语言内在的敏锐的感知,及时察觉语言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并在日后的言语实践中有意识地规避和修正,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日趋完善。其二是在与其他教师的教育交流中,教师能对其语言的问题和精华保持敏感,并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意义,在反思观照中完成其吸纳。亚里士多德曾说:“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2]对于语言经验这种默会知识,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其敏感力、领悟力才能得其精华。这样,在不断地敏感反思中,教师的语言也由初任教师时的含糊、歧义、干瘪、繁冗变成了成熟教师时的准确、明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命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讲述她年轻的时候,语言表达抽象、贫乏、苍白、口头禅多,而且普通话也不标准,于是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她除了对其他教师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保持敏感和注意学习外,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也时时在心,经常留意:这句话是不是模糊不清了,是不是不够准确了,怎样达到改正、重建,怎样到达清晰、简练、传神等。几年下来,她站在讲台上,诚如她的一篇文章中所写的那样,她真的“用语言粘住了学生”。[3]

3. 教师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基石是语言敏感

语文是一门外延性极广、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生活中的相声、小品、评书、笑话、故事、格言、警句、俗语、歇后语、对联、演讲、流行歌曲、新闻等等都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反映。同时,即便是一本语文教材,二三十篇文章,然其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文物、园林建筑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综合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所有这一切都对语文教师知识积累的广度、深度和新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显然教师职前所接受的系列教育已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而有研究表明教师职后的培训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效果甚微,其专业知识拓展、更新的主要来源是教师的日常社会生活,包括教师自身的教育经验和反思、与同事的日常交流、影视、网络、课外书刊等。[4]

事实上,教师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语言敏感。卡西尔曾经深刻地指出:“要理解宇宙的‘意义’,我们就必须理解言语的意义。”现实中,人们总倾向于把自己认识的世界用言语符号固定下来,因而语言是知识、经验的再现。语文教师实现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也必须通过语言,通过自己对语言的专业敏感,探究语言世界背后涉及学科知识的经验及意义,从而达成知识积累的目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闲谈、娱乐中凭借敏锐的语感总能学到语文:或学到了一个词语的新用法,一种意思的另一种说法;或积累了生活中有积极意义的经典话语、典型事例;或察觉了学科领域新的理念、新的进展等。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王崧舟就有一个特别的笔记本,上面摘录的全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听来、看来的一些短小精练、极富人生智慧的故事。王老师丰富生动的语文课与他对生活语文的敏感和积累是分不开的。

二、语文教师要具备三种语言敏感

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具备三种语言敏感。

1. 对学科语言要敏感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语文,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丰富自己的专业积累,越来越成为工作繁忙而无暇重回学校进修的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但生活在同样的视听环境中,有的教师越来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文理渗透,紧跟学科前沿,有的教师却只能数十年如一日地照本宣科,言词空洞,语句贫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于教师面对日常生活信息时所具有的学科语言的敏感度不同。看一本杂志,有人对其中的精彩句子、动人的情感特别敏感,不自觉地思量它的妙处;有人对其中的家居、服饰特别在意,想怎样才能仿效它。看网络新闻,有人对“何逛逛”“楼危危”等新兴名词特别敏感,随即想到了词语ABB构成模式,甚或产生了一探这种造词格的造词背景及造词原理的想法;有人却只能做普通意义上的新闻受众。这绝不是教师的态度问题,事实证明,态度是可变、易变的,基于对语文学科的直觉、敏感却是恒定、不自觉的。

一般说来,生活中涉及的语文学科语言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语言语体知识的语言。比如日常言谈、报刊书籍及网络媒体中的好词妙句、旧词新意、言语规范、语言风格等,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专业知识。2006年的春晚小品《小崔说事》,其中的人物白云大妈送了一本她的新书给小崔,上面写了一句赠言“现将此书送给闹心的小崔,愿你从此常睡不醒。白云大妈雅正”。此处“雅正”一词听起来很别扭。古代文人墨客活得潇洒,诗文书画多为把玩,相互赠送,一般要敬请对方“指正”、“雅正”、“哂笑”、“正腕”、“斧正”等,以视尊重谦恭,而这里对自己的作品“雅正”就有点文不对题了。类似这样的词类误用、句法语法错误的现象,生活中比比皆是,有时它们不影响言者意思的表达,人们也并不特别在意,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之却不能漠视。

二是体现文学文化知识的语言。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才能把语文教活,把学生点醒。中学阶段的文学知识主要包括各种文学现象及文史知识,如各种文学小故事,作品作家的介绍,文学的思潮流变,史上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人事迹,旧文别解、新解等。正如王崧舟老师拥有智慧的小抄本一样,许多语文特级教师也都建有他们各自敏感的文件夹,如爱好文学的教师对文学信息敏感,有新书信息、电视文史专题讲座,他们总会不自觉地兴意倍增;喜欢辩证求创新的教师对教材中旧课新教、旧文别解的信息也一定不会错过:《陋室铭》中“金经”新解,《春》的另一种解读,《伤仲永》指瑕等,成为他们言谈、阅读中的兴奋点。

当然成功的语文教师需要多方面知识的言语敏感。除本专业知识以外,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跨学科知识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有关人口、资源、环境污染、自然保护、城市开发、信息高速公路、电脑技术以及克隆技术等一系列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的知识,正迅速涌至眼前,成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大课题,语文教师本着语文服务于生活的立场对之也应该保持时代的敏感。

2. 对学生语言要敏感

言为心声,教师了解学生,除了依凭其行为,另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语言。无论是学生刻意为之的语言还是不自觉的语言,都反映了其思想、性格、能力、立场、观点和态度等。有经验的教师一定善于捕捉学生的任何语言细节,深挖其异常言语形式下的特殊诉求,并把它作为推动教育影响向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学生的语言细节透露出学生所处的环境及需要。以人为本是语文教育的本义,关注学生的成长,就要关注学生所处的环境及需要,因为它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动机、态度、意志和习惯等,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而关注学生接受知识时的这些情绪准备及现实生活状态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之举。然而很多时候它们都处于内隐或教育核心关注之外的边缘状态。它们游离于教师的常规关注之外,却实实在在地隐现于学生的言语之中,以不易察觉的细节表现出来。教师敏锐地察觉这些言语背后的非智力信息,及时而有针对性地疏导和鼓励,将会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次口头作文《我最崇拜的人》中,同学们颇有兴致地谈论起自己的偶像,多数人崇拜明星,少数人崇拜老师、父母,而刘晓淡淡地说出自己的偶像是精神病人。敏感的教师没有放过这个语言细节,当即追问为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他们无忧无虑。”事后教师了解到这个不快乐的男生不快乐的缘由:家长要他学奥数、学书法、学跆拳道等;老师要给他突击英语、数学和写作,让他参加英语比赛、数学比赛、作文比赛。更残酷的是,如果作业写得不好,家长还会把整本撕了让他重写。他感觉身心疲惫。教师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及时地与其家长进行了沟通,并把其在学校的学习计划作了一定的调整。现在刘晓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了。

其次,学生的语言细节彰显出学生对知识的误用处、未解处、创新处等。教育学意义上的师生话语是一种直接指向发展和新的理解的语言。由于教师无法直接作用于学生,学生对知识、情感的掌握及内化程度只能依靠标准化测试和其日常的语言行为表现出来。然仅依凭标准化测试,一方面它无法检测学生的全部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它所带来的信息反馈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作为个体思想能力外显的语言,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彰显了学生对知识、情感掌握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有经验的教师总善于倾听并敏锐地捕捉学生的语言所带来的教育程度化的信息,发现其中知识的误用处、未解处和创新处,并即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修正、补充和鼓励,从而达成学习主体知识经验的最快增长、思想智慧的最大拓展和人格精神的完美提升。江苏特级教师顾琴一次上儿童诗教学,问:“同学们,课前你们都读了金波爷爷的儿童诗,都读了多少首呀?”一学生回答“大概78首!”顾老师马上纠正说:“既然你已经读了78首,精确了,就不能再用‘大概’。”这种词语的误用现象对于正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常犯的错误,对这种语文学科中语用以及更大学科范围内的语体及情感能力的检查,建立在教师语言敏感基础上的即刻语言指误,很显然比期段标准化测试效果更好。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除了期待预设性的所谓正确答案之外,对学生其他的回答及回答的其他方面毫无兴趣,而它们有的恰恰是学生知识内化程度真实而不自觉的反映;有的则结合了学生的日常概念,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独特结果,尽管有时缺乏科学性,却可能是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关键性契机。教师品味语言,这种富有教育生长点的学生语言一定不要错过。

再次,学生的语言细节暗示了学生对教师的接受性程度及与教师的关系。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教师的授课风格及对教师本人的感情,直接影响该学生对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的情绪,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以熏陶、感悟、潜移默化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学科。有经验的教师总以学生为镜,从学生的话语中品味出那些学生因畏惧教师的尊严而不敢直言以谏的缺点和疏漏,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使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地进步,也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3. 对教师语言要敏感

首先,对教师同伴的语言要敏感。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5]同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善于利用这种资源发展自己成为新时期最经济、便捷的方式之一。教师同伴之间的交往是教师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仅次于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以语言为凭借,教师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和生活体验的信息和启示,应该说这种建立在共同的学科背景、相似的情感体验和同一的行为规范基础上的语言信息比教师从书本上获得的文本知识包含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也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又由于同伴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性便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补充成为必要,在彼此思维、智慧的碰撞中新的思想得以产生。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版本 第6篇

教科书中共有60余份阅读材料, 遗憾的是这些阅读材料由于考试不作要求, 经常被一些教师忽略, 造成编著者理念的流失和教学资源的浪费.这些阅读材料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 涉及数学史、数学家、算法、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等七大门类.在课堂教学中, 挖掘这些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提高人文素养, 拓展数学视野, 开发智力.

一、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兴趣

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教育的今天, “人”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学以致用”的观点业已成为过去, 数学教学也是这样,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将来使用数学, 而且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也是有文化的象征, 是今后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 经过数学的思维训练和熏陶是健康成长的保证.

在阅读材料中提供了大量的可以体现数学人文价值的材料, 如《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 讲述的是两位数学家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孜孜不倦地钻研数学的精神, 可以为学生树立起艰苦奋斗、无惧困难、勇攀高峰的榜样;数学史料《圆周率p》、《贾宪三角》、《勾股定理史话》、《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等可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幻方》、《美丽的勾股树》、《七巧板》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验研究数学时深层次的快乐.

案例1《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的教学

在伸向数学的无数双手中, 有一双手距离它最近, 那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一双勤奋的手.陈景润视数学为生命缘自他对数学浓厚的兴趣.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 但他自己说:“只要谈论数学, 我就滔滔不绝, 不再沉默寡言了.”他曾把华罗庚教授的《堆垒素数论》拆成一页一页的, 随身带着读.他坐着读, 站着读, 躺着读, 蹲着读, 直到把一页一页的书都读烂了.在逝世前的病重期间, 在病床上, 他还手捧着数学书进行研究……正是凭着对数学的酷爱, 他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数学上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

如果忽略了这段材料, 或者仅让学生自己读一下, 大多数的学生肯定会把它当成一个故事, 读完后便忘记了, 没有任何作用.相反, 如果在学生读后, 根据材料设置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讨论, 如:本节材料中的“数学皇冠”指的是什么?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 而一谈论数学就滔滔不绝, 这说明了什么?从陈景润读《堆垒素数论》我们可以有什么启发?课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寻找他们自己熟悉或者崇拜的数学家的故事, 与同伴交流.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课后交流必将可以使学生从“陈景润精神”中获益,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 让他们学习陈景润下苦功的读书方法, 增强他们的信心, 让他们认识到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可以学好数学.

二、思维价值提高学习热情

思维品质是人素质的核心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比单纯获得知识更重要, 因为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少用到数学知识, 但是良好的思维品质将使他们终身受用.在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及辨证思维.

在教科书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容.如《有趣的“问题”》、《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等可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数学的常用方法;《小明算得正确吗?》、《搅匀对保证公平很重要》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图形中的“裂缝”》、《赢在哪里?》等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2=3?》、《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案例2《欧拉公式》的教学

新年晚会是我们最欢乐看的节目.会场上, 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小装饰, 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请你数一下上面图中每一个多面体具有的顶点数 (V) , 棱数 (E) 和面数 (F) , 并且把结果记入下表中, 令人惊奇的是, 在最后一栏中的数是完全一样的!

你若有兴趣的话, 可以随意做一个多面体, 看看是否还是那个结果.

在教学时, 千万不要采用“降落伞式教学法”, 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 而应该让每一名学生重新经历数学英雄———欧拉的思维过程, 进行观察、记录、计算, 再进行猜想.最后还可以指出这个公式是可以证明的, 而且证明的过程是非常艺术的, 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查找或者教师提供证明过程, 让学有余力的同学研读.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了解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三、应用价值促进学以致用

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教科书的一大特色, 确实, 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方便于他们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 最后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数学中去, 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价值, 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当每名学生都能发现“大哉数学之为用”的时候, 他们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

教科书的阅读中也提供了很多数学的应用, 是课本正文极好的补充.如《光年与纳米》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些高新和尖端技术离不开数学的应用;《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生活中的函数图形》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中蕴涵着数学;《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说长道短》、《空气污染指数》、《漫谈收视率》等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等等.

案例3《谁是〈红楼梦〉的作者》教学

我国有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虽然封面上通常印有曹雪芹和高鹗两位作家的名字, 但是, 它的作者究竟是谁, 现在还是一个谜.一些专家正在试图用数学方法揭开这个迷.

有一种方法是以计算机为工具, 对这部小说的遣词造句进行统计和分析, 看写作手法是否前后完全一致.如果整本小说出自一人之手, 那么不管翻到书的哪一部分, 用词的手法应该极其相像.

谈祥柏先生在他的《数学广角镜》一书中介绍说, 湖南大学的一位学者发现, 在《红楼梦》的前80回中, 丫环、佣人、老妈子等下人都自称为“小的”, 可到了后40回, 则一般都自称为“奴才”, 这就露了“马脚”, 说明前80回和后40回作者可能不是同一人.

1987年复旦大学的李贤平先生将《红楼梦》120回看做一个整体, 统计了47个虚词频率, 又提出了不能笼统地认为前80回为一人所写、后40回为另一不相干人所写的看法.

马克思曾说过,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应用数学时, 才算真正发展了”.通过这个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 在以前人们认为最不可能用到数学的心理学、语言学或文学, 在今天也正是数学大显身手的时候.在数学教学中, 亟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学科或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为他们今后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时提供新的视角.上海某个小有名气的所谓少年作家竟然下过“数学只要学到初二就够了”的论断, 这是与我们教学中忽视数学的应用价值分不开的事实上只有当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才肯花大力气去学习数学.

四、创新价值开发智力潜能

创新能力是人的所有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一个人今后成功最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数学教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 随着计算机 (器) 的普及, 一方面给数学的研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另一方面, 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阅读材料中的《计算机帮我们画统计图》、《计算机帮我们处理数据》、《各种各样的统计图》、《借助于计算机求方差与标准差》都是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好案例.事实上Excel是Microsoft Office大家族中的一员, 是集文字、数据、图形、图表以及其他媒体对象于一体的流行软件, 它操作简便, 是开展数学探究的一个得力助手.借助于计算机和软件, 使以往复杂的难以做到的事, 如求复杂函数的值、解复杂的方程, 一下子就变得简单和容易了.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机会让学生上机操作, 不仅可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然, 教科书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价值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如《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黄金矩形》、《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等都可以有力地说明数学中蕴藏着美, 数学也教人发现美, 利用数学知识还可以创造美, 由此可以展现数学的美学价值.再如, 《剪正五角星》、《对称拼图游戏》可能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本文在此不一一枚举,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这些阅读材料, 就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还能够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了解数学的应用和研究方式, 培养思维能力, 使他们表达清晰, 思考有条理,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阅读材料,教学价值,兴趣,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建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数学 (全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教学版本 第7篇

关键词:《古籍版本学》,《古书版本学概论》,版本学

古籍版本学是古典文献学的必需课程之一,是学习文献学必备的技能。然而版本学相关著作却出现较晚,大量的版本鉴定经验分散在书目、笔记、序跋之中。叶德辉《书林清话》是我国第一部版本学专著。到后来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1984),戴南海《版本学概论》(1989),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1989),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1992),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 · 版本编》(1991),姚伯岳《版本学》(1993),黄永年《古籍版本学》(2009)等等,诸位前辈的著作为我们研究版本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黄(永年)李(致忠)二位先生之作更为其中翘楚。本文拟就黄李二书各自特点及不同之处略加探讨,有不合理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两书各自特色

1、黄书

黄书更侧重版本断代和地域研究,使用将近一半的篇幅介绍各个时代不同地域的特色。具体来讲,黄书还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黄书最大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如讲课般娓娓道来,使读者很容易觉得亲切感人,看似高深的版本学在黄先生书里也顿觉生动起来。

第二,黄书提出的很多观点是自己的切身经验,十分有参考价值。

第三,黄书图文并茂,将图片插于文字介绍之下。据统计,黄书中所附图表2幅,书影41幅,碑3幅,示意图7幅。大量的图片使读者对某时某地的刻本有了更加具体的直观认识。

2、李书

李先生的论述具体而微,引用了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料, 每一结论均有丰富的例证支撑。如第八章《古书的版本造伪与鉴别》一章,列举了造伪十大常用手段。其中,第三点,“伪改书名、作者以充罕见之书”下,便举了李贽《藏书》被挖改成《国书》、徐弘祖《徐霞客游记》被挖改成《游名山记》 的例子。每一种造伪手段下,均细述数种实例,使得读者对古书的造伪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另外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料不但增加了论证的可信程度, 还为我们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二、两书所持相左意见

1、何谓旋风装

关于纸书的旋风装,刘国钧先生在《中国书史简编》中认为其是经折装的变形。此种说法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后诸家宗之,日渐盛行。

而李先生在书中说,他1980年在故宫博物馆见到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书,并对其装帧形式描述到: “……以一比书叶略宽的长条纸作底,除首叶因均系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底纸右端之外,其余二十三叶因均系双面书写, 故以每叶右边无字空条处,逐叶向左鳞次相错地粘裱在首叶末尾的底纸上。看去错落相积,好似龙鳞。”李先生这种, 这种装帧形式即为旋风装,又称龙鳞装。并举出大量文献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

然而黄先生在书中隐晦的说,“某些人曾经做过错误的解释”,反对将龙鳞装等同于旋风装的观点。他认为,“…… 这样不仅要翻到哪里就可翻到哪里,查找起来也极其方便, 即使从头到尾翻一遍也极其迅速,迅速得像旋风一样,于是给它起了个‘旋风叶’的名字。”这种观点显然是因袭了刘国均先生的说法,认为旋风装是对经折装的改进。

2、目鉴法和考订法

黄书更重目鉴法。叶德辉曾说过,“多见古书之人可以望气而定”,近代张元济也曾说过,“审别宋版,只看刀法”。 黄先生显然是继承了此种说法。他认为,“古籍版本学是一门独立的不依附于别的专业的学问”,故而判断古籍版本, 更多应从字体、版式、刻工姓名、序跋、题识、避讳字、纸张、 装帧形式等版本特点着手。

李书目鉴法及考订法均有提及。李书前六章,分别就纸张、印刷、历代刻书特点、古书装帧等四大方面,叙述各个朝代、地域不同的版本特点。第七章至第十章,则记叙怎样结合古籍的文献特征进行鉴别。李先生认为鉴别古书版本, 古籍的文献特征及目录学、校勘学等各种文献学知识,甚至起到比目鉴法更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目鉴法在鉴定古籍版本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用目鉴法鉴别出大致地域时代之后,就更加需要利用各种文献学知识进行综合考订,才能更准确的判断古籍的版本信息。

3、何谓善本

二书对善本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李书沿袭了“三性九条”的说法,即认为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等三性的古籍才能被称为善本。

黄书对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黄先生认为,“三性”中的两性很难成立。他举例说,清末民初覆刻宋元本,很具有艺术代表性;同时代一些高水平学术著作,很具有学术资料性, 但由于二者时代太近,所以均不能列入善本行列。进而,他认为,三性中起作用的只有历史文物性一性。并给出了自己对善本的定义,即将善本分为校勘性善本和文物性善本两种。

《武溪集》版本源流考 第8篇

关键词:余靖,《武溪集》,版本

余靖 (1000—1062年) , 字安道, 韶州曲江 (今广东韶关) 人。天圣二年 (1024) 进士, 仕至尚书右丞, 卒谥襄。他一生宦海沉浮, 两落三起。入仕初期, 初授赣县尉, 因言范仲淹之事得罪宰相而获罪被贬, 后“天子感悟”得以召还, 得以二度启用, 不想又因谗言诽谤, 与欧阳修、范仲淹等以“朋党”被逐。余靖第三次被重用是在嘉佑年间。晚年授工部尚书, 在赴京任职途中死于金陵, 累赠刑部尚书, 谥曰“襄”。 (1) 余靖少年时期即有才名, 后又寻访名师, 对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 外暨浮屠、老子之书, 无所不通, 有《武溪集》传世。

一、宋元版本

余靖生前并未对《武溪集》付梓刊刻, 但已有集子行世。《武溪集》后附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说:“虽在兵戎之间, 而手不释卷, 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五卷, 三史刊误四十卷。”蔡襄《余公墓志铭》也说:“文集二十卷, 奏议五卷。”可见, 欧阳修和蔡襄是见到过已经行世的集子的。在他死后, 他的全集有其子余仲荀整理刊刻, 由周源序, 序曰:

嗣子尚书屯田员外郎仲荀编公遗稿, 得古、律诗一百二十, 碑、志、记五十, 议、论、箴、碣、表五十三、制诰九十八, 判五十五, 表、状、启七十五, 祭文六, 凡二十卷, 泣而谓源曰:先人知君深, 常五荐君于朝。得君文及书, 必命别藏巾箧。序先人集, 非君而谁?源不敢辞, 而为序云。

在这篇序中, 周源未署编刻年代, 所以并不清楚刊刻于哪一年。南宋绍兴七年 (1137) , 韩磺作《书余襄公集后》, 曰:“获阅一过, 订正缪误数十字, 因书于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记录:“《武溪集》二十卷, 集贤院学士襄公曲江余靖安道撰。”

到了元代, 《武溪集》尚有流传, 《宋史·艺文志》记载:《武溪集》二十卷。马端林《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二三四著录:《武溪集》二十卷。

二、明代版本

明代官私目录中著录的情况有:1.《文渊阁书目》卷九录:《余襄文公集》一部五册, 完全;2.晁瑮《宝文堂书目》录:武溪集。未注明卷数;3.徐火勃《徐氏家藏书目》录:武溪集, 余靖。未注明卷数。

以上的目录中均未注明明代刊刻的版本。不过, 考清代及以后书目可以了解明代流传的版本至少有四种:

1. 明成化九年刊本。十一行二十二字, 大黑口, 四周双栏, 宽边。《广东丛书》影印成化本卷首有丘濬序:

岭南人物, 首称唐张文献公、宋余襄公。二公皆韶人也。韶郡二水夹城流, 自泷来着曰武溪, 浈水自庾岭下, 与武溪合, 是为曲江。张公既以曲江名其集, 余公之集名以武溪, 盖有意以匹张欤。……求之天下几三十年, 今始与《曲江集》并得于馆阁群书中。……初得公集, 手自抄录, 仅成帙。闻先妣太宜人丧, 解官还家, 携以过韶, 韶郡太守苏君韩、同知方君新、通判涂君暲, 请留此刻郡齐中, 且求为序。予既免丧, 乃书此以引其前。

在这篇序中可知, 此本《武溪集》由丘氏遍求天下、从馆阁之中 (上面已说明在官修书目中的著录) 抄出, 在韶州郡齐由苏韩等人付梓刊刻, 连附录共二十一卷。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也记录了成化九年刊本:

明成化九年苏韩等刊本, 十一行二十二字, 大黑口, 四周双栏宽边。前成化九年丘浚序, 次朝奉郎、尚书屯田郎中、骑都尉、赐绯鱼袋周源序。本书首页次三行题“工部尚书充集贤院学士赠尚书右仆射累赠少师谥襄公余靖。”后附欧阳修撰《神道碑铭》及绍兴丁巳韩璜《书集后》为第二十一卷。有黄丕烈跋, 录后:明刻黑口宋人集世以为珍, 余武溪集向曾置一部, 系黄纸者, 质粗而墨气淡。兹书友携此来, 居然胜一筹矣。命工重为易其面, 余乃旧也。荛翁。甲子十月十有三日。今有‘丹铅精舍’、‘劳格季言’朱文各印。

按:据丘瓊山 (即丘濬) 序, 初得公集, 手自抄录, 携以过韶, 韶郡太守苏君韩、同知方君新、通判涂君暲刻之郡齐。又言此集与张曲江集并得于馆阁群书中, 疑与曲江集为一时所刻, 余见四明卢氏抱经楼有黑口本曲江集半部, 板式与此正同也。……沅叔。丙辰冬日。

另外,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还记录了成化间另一版本, 说:“十一行二十二字, 黑口, 四周双栏。今有‘三山陈氏居敬堂图书’朱文印。”与上述同, 二者并无二致。

2. 明嘉靖十三年唐胄刊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浙江汪启叔家藏本, 提要称:“《武溪集》·二十卷。宋余靖撰。靖字安道, 韶州曲江人……是集乃其子屯田员外郎仲荀所编, 有屯田郎中周源序。凡古律诗一百二十、碑志记五十、议论箴碣表五十三、制诰九十八、判五十五、表状启七十五、祭文六。卷目与欧阳修所撰墓志相合。其奏议五卷, 别为一编, 今已散佚, 故集中阙此体焉。历元及明, 几希湮没。成化中邱濬抄自内阁, 始传於世。今所行本为嘉靖甲午都御史唐胄所重刊云。”从这段文字看出唐刻本也即依成化本。

3. 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刊本, 十行二十字, 黑口, 四周双边, 有清王士祯跋语:

宋余丧公靖嵌武溪集二十卷, 成化问丘文庄所得秘阁本.嘉靖中衡阳刘稳重刊之韶郡者, 有宋尚书屯田郎中周源序。余过曲江, 秦令熙祚以此本既遗, 乃购之一老儒家。秦, 山西闻喜人, 孝廉, 其祖为先太师门生, 有孔、李之谊云。康熙二十四年孟夏。记于韶石舟中。

4. 南明隆武二年余超龙刊本, 十行二十字, 白口, 左右双边, 有傅增湘跋语。 (2)

三、清代版本

到清代, 刊刻的版本有:

1. 康熙三十六年程履刊本。2.嘉庆十八年芸香堂翻刻本。《万卷精华楼藏书记》有记载。

各种目录典籍对《武溪集》著录的情况是:1.《海源阁书目·集部》录:旧抄本武溪集二十一卷, (宋余靖撰清抄本) 四册;2.《尧圃藏书题识》录:武溪集二十卷, 明成化本;3.《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载:《武溪集》二十卷。宋余靖撰, 其子仲荀编。四库著录即是本也。篇目与欧阳公所撰墓志悉合;4.《嘉业堂藏书志·卷四·集部》记录了两个版本的《武溪集》, 均为明刻本;5.《季沧苇藏书目》录:《武溪集》二十卷。

以上是《武溪集》的全本, 残本有:1.《宋诗抄初集》 (清) 吕留良等辑, 清康熙十年 (1671) 吴氏监古堂刊本, 收《武溪集诗抄》一卷;2.《宋诗抄补》 (清) 管庭芬等辑, 收《武溪集补抄》一卷;3.《宋代五十六家诗集》 (清) 坐春书塾选辑, 收《武溪诗集》一卷。

参考文献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A].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明代第二册[Z].北京:中华书局, 2000.

[2]马端临.文献通考[A].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元代卷[Z].北京:中华书局, 2000.

[3]杨士奇.文渊阁书目[A].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Z].北京:中华书局, 1965.

[4]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5]黄丕烈.尧圃藏书题识[A].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清代第七册[Z].北京:中华书局, 2006.

《荀子·乐论》版本比较辨析 第9篇

荀子 (约公元前325---前238) , 名况, 又称荀卿或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 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乐论》是为批判墨子“非乐”的前提而作, 全文约一千三百余字, 1实际是一千三百五十一字。笔者通过研读, 发现《荀子集解》之《乐论》全文有一千六百三十五字, 与蔡仲德注译的《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之《乐论》有很大差异。《荀子诂译》 (杨柳桥, 1985) 也有诸多之处与之不同。从版本角度看, 《乐论》主要以官方校雔本为传承, 在这种情况, 经过历代哲人的传播, 《荀子集解》本之《乐论》比较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了荀子的论乐思想, 值得信赖, 这也是笔者选此做为底本的缘由。

一、字的差异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之《乐论》的第六段中, 蔡仲德认为是:

“墨子曰:“乐者, 圣王之所非也, 而儒者为之, 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 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易,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2

《荀子集解》版本《乐论》这样记载:

“墨子曰:“乐者, 圣王之所非也, 而儒者为之, 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 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3

而在《荀子诂译》这样记载:

墨子曰:“乐者, 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 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 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 深;其移风易俗, 易。故, 先王导之以礼乐, 而民和睦。4

按: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看出, 蔡仲德的《乐论》和《荀子诂译》中的《乐论》比《荀子集解》中的《乐论》多一字“易”, 即“其移风易俗易”, 就是说利用音乐去改变旧的风气、旧的习俗很容易。“其移风易俗易”本作“其移风易俗”, 据王先谦分析, 《史记》作“其风移俗易”, 语皆未了。此二语相儷, 当是“其感人深, 其移风俗易”与《富国》篇“其道易, 其塞固, 其政令一, 其防表明。”句法一例。第五段的“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 即其意。读者据下文妄改耳。5因下文“移风易俗”而误, 彼则是也, 此则非也。6

《荀子集解》本《乐论》的第11段:

穷本极变, 乐之情也;著诚去伪, 礼之经也。墨子非之, 几遇刑也。明王已没, 莫之正也。愚者学之, 危其身也。君子明乐, 乃其德也。乱世恶善, 不此听也。於乎哀哉!不得成也。弟子勉学, 无所营也。

《荀子诂译》本《乐论》中是:

穷本、极变, 乐之情也;著诚、去伪, 礼之经也。墨子非之, 几遇刑也!明王已没, 莫之正也!愚者学之, 危其身也!君子明乐, 乃其人也;乱世恶善, 不此听也!於乎哀哉!不得成也!弟子勉学, 无所营也!

按:《荀子集解》本其中一句“君子明乐, 乃其德也”, 《荀子诂译》记载的是“君子明乐, 乃其人也”, 我们不难发现“德”与“人”, 在这里是同一意思。“乃其人也”本作“乃其德也”顧千里:“德”字疑当作“人”, 与上下韻。7

《荀子集解》本《乐论》的第12段:

声乐之象:鼓大丽, 钟统实, 磬廉制, 竽笙肃和, 筦籥发猛, 埙篪翁博, 瑟易良, 琴妇好, 歌清尽, 舞意天道兼。鼓, 其乐之君邪!故鼓似天, 钟似地, 磬似水, 竽笙、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 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 耳不自闻也, 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 尽筋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 而靡有悖逆者, 众积意謘謘乎!

《荀子诂译》本《乐论》中是:

声乐之象:鼓, 大丽;钟, 统实;磬, 廉制;竽、笙, 肃和;筦、籥, 发猛;埙、篪, 翁博;瑟, 易良;琴, 妇好。歌, 清尽;舞意, 天道兼。鼓, 其乐之君邪?故, 鼓似天, 钟似地, 磬似水, 竽、笙、筦、籥似星、辰、日、月, 鞉、柷、拊、鞷、椌楬似万物。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 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信、进退、迟速, 莫不廉制, 尽筋骨之力, 以要钟鼓俯会之节, 而靡有悖逆者;众积意謘謘乎?

按:《荀子集解》本“竽笙、箫和、筦籥似星辰日月”, 而在《荀子诂译》本没有“箫和”两字, 记为“竽、笙、筦、籥似星、辰、日、月”。其作者杨柳桥也承认, 根据上下文在“竽笙”下应该有“箫和”, 这样全文会更加顺畅。

《荀子集解》本《乐论》最后一段:

乱世之征:其服组, 其容妇, 其俗淫, 其志利, 其行杂, 其声乐险, 其文章匿而采, 其养生无度, 其送死瘠墨, 贱礼义而贵勇力, 贫则为盗, 富则为贼。治世反是也。

《荀子诂译》本《乐论》中是:

乱世之徵:其服, 组;其容, 妇;其俗, 淫;其志, 利;其行, 杂;其声乐, 险;其文章, 匿而采;其养生, 无度;其送死, 瘠墨;贱礼义, 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治世反是也。

按:本段第一句《荀子集解》本是“乱世之征”, 《荀子诂译》本是“乱世之徵”, “徵”是“征”的繁体字。預兆、跡象之意。《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国必依山川, 山崩川竭, 亡国之徵也。”

二、乐段的曾加

在《荀子集解》本《乐论》的第13段是“吾观于乡, 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亲速宾及介, 而众宾皆从之;至于门外, 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皆入;贵贱之义别矣。三揖至于阶, 三让以宾升, 拜至, 献酬, 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 升受, 坐祭, 立饮, 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工入, 升歌三终, 主人献之;笙入三终, 主人献之;间歌三终, 合乐三终, 工告乐备, 遂出。二人扬觯, 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宾酬主人, 主人酬介, 介酬众宾, 少长以齿, 终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也。降, 说屦, 升坐, 修爵无数。饮酒之节, 朝不废朝, 莫不废夕。宾出, 主人拜送, 节文终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贵贱明, 隆杀辨, 和乐而不流, 弟长而无遗, 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 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 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而蔡仲德的《乐论》一文却没有此段。

按:《礼记·郷飮酒義》记载:

孔子曰:“吾观于乡, 而知王道之易易也。”8

可以看出此段文字是出自孔子之言, 在句首有“孔子曰”三个字。而在《乐论》一文中也引用此段, 把“孔子曰”三字去掉, 说明荀子认为, 从搞好家族血缘伦理入手, 实行王道政治是很容易的, 王道政治必然要重视家族血缘伦理建设。9荀子正是用血缘伦理进步说明他所主张维护的这种“王道”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从《乐论》的全文思想来看, 此段文字的存在, 能更好的说明荀子维护君主主义统治的必要性, 笔者赞同王先谦这一说。

由此可见, 通过这三个版本的比较, 我们发现《乐论》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 字的增减、段落的不同划分等等, 特别是标点符号的差异, (古人在写文章时一般不加标点) 后人由于时代不同, 不同作者对《乐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自然句、逗之差异也就不必惊奇了。

摘要:《荀子·乐论》是我国古代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 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其版本研究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 不同版本所蕴含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之间的差异, 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乐论》,比较,辨析

参考文献

[1].蔡仲德.音乐之道的探求: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年版, 第242页.

普及版本的学问 第10篇

查敦煌写本《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这是惠能当时的本子,由弟子法海集记成书。以下简称法海本),惠能偈语有二,其一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姓(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可知原偈系“佛性常清净”,后来却变成“本来无一物”了(而且二偈删一)。这样的改动,显然大背原义。惠能禅宗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人性本来具有佛性,佛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不需向外追求。持佛性论者的惠能口说“佛性常清净”则可解,若说“本来无一物”就费解了。

那么,是谁带头改易的?是惠昕。晚唐时期,依真小师邕州罗秀山惠进禅院沙门惠昕把一卷本的法海本改编成二卷本的《六祖坛经》(以下简称惠昕本),其中所载惠能偈文便开始变形。其后,北宋的契嵩再加改编,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一卷(以下简称契嵩本)。到了元代,风幡报恩光孝惮寺住持嗣祖比丘宗宝又编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以下简称宗宝本)。他们都学着样,用“本来无一物”取代“佛性常清净”(其它的改易尚多,兹不一一举例),而且广为流布,致千百年来,以此代彼。除《中國历代哲学文选》外,韩国磐的《隋唐五代史纲》转引惠能偈文时也作“本来无一物”。近读张家泰《少林寺》(河南名胜古迹丛书之一),入载的惠能偈文又作“……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这是上开四种《坛经》都没有的,未知所据何典?

众所周知,要想探索某个流派的思想源流,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得好好研读该流派的著作,而著作的最可依据者莫如原始资料。象《坛经》,对读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愈是晚出的版本,篡改增删的地方愈多。若以后出之书来说人论事,难免不够准确。如前所述,诸书在引用惠能偈语时,为什么会出现偌多的混乱现象呢?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原始资料难求,研究者只好人引亦引、真伪不问了。为防以讹传讹,给研究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我们似乎应当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普及版本的学问。让秘籍改换“平装”,便于群众使用。

有关普及版本的工作,齐鲁书社已做出榜样。去年,该社出版了郭朋的《<坛经>对勘》,把法海本、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集中于一书问世,给“研究惠能以及禅宗思想者提供一些资料上的方便”(郭朋语)。该书价格便宜,任何人只须花上人民币六角九分,便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自己渴望查阅原始资料的要求。

特别要大力予以肯定的是中华书局。这家书局,连年来扎扎实实地为古本的普及做下大量的工作,功勋卓著。举其要者,去年便出版了集敦煌本、福州藏本、金藏本三种不同版本的《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其中敦煌本卷一、卷三残卷,原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卷二残卷原藏巴黎国家图书馆;福州藏本只存卷四,原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金藏本仅存卷十一、十二,原藏北京图书馆。以上三种,共计残存六卷,虽还不够玄奘原著的一半,但敦煌本与金藏本是以前校勘《大唐西域记》所从来没有用过或见过的本子,其参考价值可见一斑。为帮助读者了解这三种资料在版本学、校勘学方面的意义,向达还给此书的影印出版撰写“引言”。上述“情报”便系摘自“引言”。

打造本质安全的“邵阳版本” 第11篇

截至2011年3月8日, 该局创下了历史最好安全纪录1780天。2010年, 邵阳电业局同时荣获湖南省电力公司“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生产管理先进单位”两项荣誉称号, 跻身晋位于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行列。该局牢牢把握本质安全的科学规律, 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 从理念上渗透, 从行为上规范, 不断提高各种“内在”的安全能力, 保证了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确保了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

1 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以主观努力弥补客观差距

“每个人都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每个人也是安全生产的目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才能弥补差距, 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邵阳电业局局长谢运来精辟地阐述了“本质安全”的内涵。该局通过培训和教育、加强技能、倡导安全文化等形式, 不断提高员工各种“内在”的安全能力, 达到“根本上”人的安全。

(1) 牵“牛鼻子”,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是安全生产的“牛鼻子”。2010年, 邵阳电业局以国家电网公司新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颁布实施为契机, 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安规》培训活动, 建立起“每天一学, 每周一考”的培训机制, 以考督学。

(2) 打“七寸”, 提高反违章能力。违章是安全生产的要害。邵阳电业局坚持严抓严管不放松, 继续开展“无违章年”活动, 严厉打击违章行为。具体措施有: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员工反违章能力;积极创建无违章现场、班组、单位;严格考核, 兑现奖惩规定。

(3) 换观念, 本质安全深入人心。邵阳电业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手段, 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安全生产的规律, “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4) 安全文化在班组“落地”。各班组把收集整理的安全规程、案例警示以及员工创作的安全小故事、安全漫画等资料做成展示板或是挂在班组的网站上面, 建立了安全文化阵地, 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 使每个员工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 落实在行动上。

(5) 亲情的力量筑牢安全大堤。该局建立了生产一线人员家属座谈会机制, 定期组织员工家属共话安全, 使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牢记亲人嘱托, 更加坚定对家庭、对亲人应该负起的那份责任。“作业时, 指定作业负责人管理, 这是安全;但不是本质安全, 把职工教育好、提高其素质, 使其自觉地按照标准化作业的要求完成工作, 才是本质安全。”邵阳县电力局外线班班长唐毅武对“本质安全”的理解, 透彻而直观。

2 打造本质安全型管理:用智慧创新突破现实瓶颈

“制度和标准是本质安全的基础。他们的闭环运行, 是执行正确、有序和执行有效的保证。”邵阳电业局分管生产的副局长邓志勇一语中的, 切中该局通往实现本质安全的关键点。

(1) “三大安全体系”职责明确, 履职到位。2010年, 邵阳电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以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三大体系”抓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 全局安全生产工作脉络清晰, 管理顺畅, 实现了凡事有人负责, 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 凡事有人监督。

(1) 责任体系有穿透力。该局认真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的安全主要责任, 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 局长谢运来和局党委书记王新辉带头下班组、进现场开展安全生产调研、指导工作, 各级行政正职、分管副职切实履行“六个一”、“四个一”工作要求, 到岗到位, 切实履行现场把关和安全监督职能。

(2) 保证体系有执行力。2010年, 邵阳电业局为了补齐设备落后的短板, 大力推行状态检修, 危急、严重缺陷消缺及时率100%。变电专业认真落实缺陷清理、高压开关柜隐患排查、铜铝过渡线夹更换、继电保护整治年等变电“五防一保”工作。输电专业重点开展砍青扫障、降阻、导通工作, 输电线路管理连续4年获得湖南省电力公司“专项奖”。

(3) 监督体系有管控力。邵阳电业局不断完善三级安全监察网络, 严格落实检修信息发布百分之百到位、信息提醒百分之百到位、现场把关百分之百到位、安全稽查百分之百到位的要求, 管控施工现场。该局还从把关和监督两个层面安排专人负责, 每天上班就分别提醒相关单位领导、把关人、稽查分队, 布置落实监控和巡查措施, 两级把关、稽查网络高效运作, 确保了所有现场不出现违章。

(2) “三大安全活动”严格规范, 有序进行。2010年, 邵阳电业局创新方式, 全面管控周生产列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稽查等三大安全活动, 建立起了严格的安全生产秩序, 形成了通畅的安全生产指挥通道。

(1) 安全周列会得到固化。该局重新修编了《邵阳电业局例会管理制度》, 建立了参会人员“序列”, 树立了会议“权威性”:所有计划性检修, 必须通过周生产例会审定后才能安排, 未在周例上进行安排的作业都实行责任追溯, 实现了对所有现场的计划管控。

(2) 安全日活动取得实效。实行了各级领导跟班学习制度和班组安全日活动检查考核评价制度, 增强了各级领导深入基层班组的自觉性, 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对安全日活动的责任分工, 使班组安全日活动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上一篇:现场展示下一篇:“9+3”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