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范文

2024-08-05

毕节地区范文(精选12篇)

毕节地区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包括毕节地区直属幼儿园、私人幼儿园共计4家。

1.2 监测重点及内容

监测重点是对托幼机构室内空气污染 (活动室、睡眠室) , 物体表面 (玩具、桌面) , 手 (工作人员、幼儿) , 饮食具等的消毒效果。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表、手、餐具的细菌总数, 物表和手的细菌总数及致病菌, 餐具的大肠杆菌。

1.3 监测方法

1.3.1 室内空气监测是在正常保教活动中和睡眠室进行, 采用自然沉降法, 用直径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按规定的数量和位置布放平板并打开平板盖, 暴露5min采样。将采样平板置于37℃培养48h观察结果, 计算平板上菌落数。

1.3.2 物体表面和手是在清洁卫生之后、使用之前进行采样。用浸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涂擦采样, 然后将采样棉拭子放入10ml灭菌生理盐水采样管内, 进行活菌计数并检测致病菌。

1.3.3 餐 (饮) 具随机抽取消毒后准备使用的各类 (碗、盘、杯等) , 将大肠杆菌检测试纸 (5cm×5cm) 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贴于食具内侧表面, 30s后取下, 置于无菌塑料袋内。每次采样4件, 每件贴纸片2张。筷子以5支为一件样品, 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纸片后, 立即将筷子进口端 (约5cm) 抹拭纸片, 每件样品抹拭2张, 放入无菌塑料袋内密封。将采样纸片置37℃培养16~18h, 若纸片呈紫蓝色为大肠菌群阴性, 纸片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阳性。

1.4 结果判定

判定标准是根据《食 (饮) 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28-1995的有关规定, 制定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的合格指标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2 500cfu/m3, 物体表面和手消毒后, 细菌总数≤10cfu/cm2, 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

2 结果

对2005—2009年检测结果表明, 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5.2%、92.6%、90.9%、92.2%、94.3%;餐具合格率为96.8%、97.9%、98.0%、96.8%、98.8%;手合格率分别为87.5%、93.8%、90.5%、89.5%、91.8%;室内空气合格率分别为86.2%、85.2%、86.7%、84.8%、86.5%, 5年变化无规律, 见表1。

3 讨论

幼儿是水痘、麻疹、猩红热、腮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托幼机构的空气消毒质量特别是幼儿寝室空气的消毒是重点。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2005—2009年毕节地区各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涂抹、餐具消毒合格率均在90%以上, 但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仅在85%左右, 消毒效果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原因是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不够, 紫外线灯管过期使用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定期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检测并定时更换过期的和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教室、寝室应经常开窗通风, 以减少幼儿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监测结果还显示, 在各类检测样品中, 手样品消毒合格率为第二低, 这与手接触物品较为复杂, 容易被污染, 难保洁有关。监测检查中发现, 洗手观念淡薄, 洗手方法不科学, 洗手设施安装不科学以及洗手肥皂污染及非手触式水龙头不到位等造成合格率低的重要原因。部分老师和幼儿只注意手掌和手背的清洁, 指尖、指间隙、大拇指等部位往往被忽视;有的水龙头出水离水池边缘太近, 洗手时极易碰到而造成污染;肥皂虽然悬挂, 但由于洗手频繁, 很难晾干;很多人洗手后用手关水笼头及用共用毛巾擦手, 这都会造成二次污染。

毕节地区农业局 第2篇

对各县市区农业局2009目标检查方案

根据局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的安排,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各县(市、区)农业局全年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方式

对今年各县(市、区)农业局的目标检查方式,采取由各县(市、区)将目标完成情况汇报材料、佐证材料报送到局目标办,目标办组织相关科室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听取各县(市、区)目标完成情况、综合核实并评分的方式进行。

二、时间要求

各县(市、区)农业局于2009年12月15日前,将2009目标完成情况及佐证材料(同时报电子文档)送地区农业局目标办。

三、评分办法和评分标准

1、由各科室对各县(市、区)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分,各科室对其牵头考核的项目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各科室检查评分结果经局分管领导签字后送局目标办汇总。

2、召开2009各县(市、区)目标完成情况汇报会,进行民主考核评分。

3、局领导班子对2009各县(市、区)目标完成情况评分。

四、目标考核分值构成各县(市、区)农业局全年目标完成情况得分=月调度与季度督查分值×30%+年终检查分值×50%+年终民主考核分值×10%+领导评价分值×10%+附加分(总分达到95分以上可申报 1

附加分)

五、相关要求

1、各县(市、区)农业局要根据检查内容准备好汇报材料。

2、各县(市、区)农业局要根据检查内容准备相关佐证文件资料以及文书档案等,对佐证材料要求只要能证明目标完成情况即可。

3、局领导班子、各科室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分。

毕节地区 第3篇

【关键词】中考;贵州省毕节地区;化学试卷;分析

随着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的不断深入,毕节地区的中考化学试题的新变化也对毕节地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毕节地区的中考化学试卷在命题上,体现了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体现了重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新特点。新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毕节地区的中考卷以“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作为了考试基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考查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发展有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避免了死记硬背,摈弃了化学试卷的繁、难、偏、旧和追求形式化的状态,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试题的多元化。以最基础和最本质的知识为主线,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考核融入其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各自发挥的空间达到充分表现自我的目的。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2011年—2013年的中考化学试卷中,一般由4部分组成:①选择题:一般是8小题×3分=24分;②填空题:一般是写化学方程式的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一般是12分——14分;③实验题:写化学方程式的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一般是14分——17分;④计算题:1个或2个小题,总共8分。

在2011年—2013年的中考化学试卷中,最突出的有三个新亮点:①在中考题里嵌入与本地区有关的知识;②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凸显了新课程理念;③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更加倾向于探究题和开放题,引导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嵌入与本地区有关的知识

所谓的嵌入与本地区有关的知识,是指在题中明显提及学生所熟悉的毕节地区的地理、人文、特产、风貌等知识,在此,我对于近几年毕节地区中考题里嵌入与本地区有关的知识。

如:(2011年题)9.毕节地区织金洞(图)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称为“溶洞之王”等。洞内溶岩的堆积物最高达70米,这些堆积物的主要成份是 ;其形成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012年题)1.今年四月,全省旅发大会在润天湖地,花海鹤乡的毕节试验区隆重召开,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升空 B.歌舞表演 C.焰火表演 D.放飞白鸽

以上的2个题中明显出现了毕节人所熟知的本地区的地理、人文、特产等知识:“被誉为‘世界天然大花园’的毕节·百里杜鹃、我区威宁盛产优质马铃薯、毕节地区织金洞(图)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称为‘溶洞之王’”这些字样,让学生在看到中考化学卷的同时也看到了毕节地区的优异资源,滋生了浓烈的地区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学会热爱祖国,促使学生产生为了好家乡和强大祖国而学习的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探究题

所谓的探究题,是指以自然科学问题为背景,从化学内容的本身,或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化学有关的、有价值的问题,给出一系列的信息、实验研究数据、表格和图像等,要求学生以类似的科学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获取所需信息,以达到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最终解决,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推理,或者是进行试验操作、收集数据、统计数据,从而得出结论,探究题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研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主动性。通常的考题特点是要求学生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运用自己的化学能力分析一段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没有的内容,并得出答案。还可以有学科的渗透,比如说化学题中渗透物理知识,化学题中渗透语文知识。

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问题,不但能够激发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更牢固的掌握花絮基础知识。

如:(2011年题)12.现在有三种白色物质,它们分别是碳酸钾、硝酸铵、氯化钡.实验小组对它们进行鉴定,将它们三种分别取少量溶于水,再各分成三份按以下三步进行:

(1)加入氢氧化钠后有氨气味的是 ;(写化学式)

(2)加入盐酸后有气体产生的是 ;(写化学式)

(3)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写化学式)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013年题)20.实验室有三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硝酸铵、碳酸钾和稀盐酸,现在只给NaOH和盐酸两种试剂。为了鉴别,晓军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相应内容:

将三种溶液分别取少量置于三只试管,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刺激性气体放出的一定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其余两种溶液分别取少量置于试管,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的一定是 ,另一种则是 。

从数据上来看,毕节地区的中考题体现科学探究精神的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这些题从内容上来看,一般选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但是有新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明,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即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又难易适度,能够引起老师对课堂教学以课后辅导方式的反思。

九年级的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对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对社会时事中的化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研究认真的科学态度,切忌“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老师还要认真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参考文献:

[1]田拥军.科学探究在中考试题中的应答策略[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2(2):119.

毕节地区本地肉狗屠宰试验测定报告 第4篇

1试验材料来源

从养殖本地肉狗数量多的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八堡乡养殖农户中任意选购30只体况良好、健康的成年肉狗, 作为屠宰测定试验狗。

2测定方法

试验狗只停食24小时, 仅供饮水。空腹称重后, 进行屠宰采用放血法。去毛和头、蹄称其胴体重 (含肾) , 对屠宰狗只进行钝性剥离, 称重净肉、脏器、骨、血等, 并记录。

3测定结果

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见表) , 本地肉狗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和净肉率, 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 肉质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4讨论

从屠宰测定结果看, 本地狗的屠宰率平均为60.1%, 净肉率平均为41.04%, 它的产肉能力较强, 表明本地狗产肉性能高于国内其它品种。

毕节地区本地肉狗很具资源特色。具有肉质好、体型一般、生长速度快、性情温顺、易于管理、喜杂食, 好饲养, 能帮助主人看家守门, 辅助狩猎、护牧, 又可食肉衣皮等特点, 饲养毕节本地肉狗已成为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狗肉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 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 提高消化能力,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性功能。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 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 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多年来各地兴起了冬至吃狗肉热。

经调查统计, 本地狗的毛色:黄本色占41.07%、黑色占5.35%、白色占3.57%、青毛占28.57%、虎斑毛1.78%、草白毛3.57%、花毛16.07%。初生的小狗眼闭, 10天左右开始睁眼, 性成熟期8~10月龄, 春季繁殖, 发情周期13天左右, 怀孕期60天, 一年两胎, 每胎产仔3~5只不等, 35天左右断奶, 母狗繁殖年限为8~10年。皮质地紧密细致, 薄而松, 毛细柔软, 保温性能好, 板皮一般长50~87cm, 宽21~25cm, 面积1260~4002cm2, 是做皮衣、褥子的好材料。

本地区农民喜欢饲养贵州本地狗, 本县养殖的狗主要是各农户散养的本地狗, 一般每户养殖1~3只, 农民群众历来只有养狗没有卖狗的习惯, 改革开放后, 出现了肉狗收购商, 走家串户收购淘汰狗, 每年仅大方县销往广州市的活犬达2000多只, 1989年时每1㎏销售价仅1.6元。每年冬至节是屠宰狗的集中时间, 在本地每1㎏熟狗肉20~30元, 2010年活狗收购价4~8元/㎏。

毕节地区本地肉狗在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严酷的自然选择使本地肉狗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 对耐粗饲耐高寒有一整套独特的体态结构和生理机制。近年来, 本地肉狗市场需求大, 供不应求。省内外一些地区都相继到我区大量收购, 导致区内本地肉狗数量、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发展缓慢, 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令人担心。为此, 种质保护、品种选育与开发应用来加快毕节地区本地肉狗的发展, 建立品种资源保护区, 加强对这一可贵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 发展地方种质资源建设和向省内外提供优良种源, 以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促进肉狗养殖农户收益的提高。

毕节地区属喀斯特地貌, 由于受地域条件影响, 工业基本延伸不到, 所产的畜产品受污染少, 符合绿色食品的消费观念。加上独具资源特色, 肉质风味又好, 倍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狗肉及其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 不仅国内市场继续走俏, 就世界各国对肉制品和皮制品的需求都呈上升趋势。因此, 作为地方特色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价值大, 应用前进广阔, 是贫困山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提高肉狗生产的科技水平, 充分发挥科技在肉狗生产中的作用, 按照相应的标准组织生产, 一是研究推广优质肉狗生产配套技术;二是肉狗产品深加工技术;三是狗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四是养殖肉狗产业化生产配套技术。努力实现肉狗生产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摘要:毕节地区本地肉狗具有肉质好、体型一般、生长速度快、性情温顺、易于管理、喜杂食, 好饲养, 能帮助主人看家守门, 辅助狩猎、护牧, 又可食肉衣皮等特点, 饲养本地肉狗已成为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本地肉狗屠宰率平均为60.1%, 净肉率平均为41.04%。

毕节地区民族中学青蓝工程反思 第5篇

吴学蒋

学校的“青蓝工程”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搭起了桥梁,我有幸与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邱国援校长结为师徒,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引路人。邱国援校长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理论,还有工作中那份认真的态度,常常让我在感动之余,获得了很多学习、工作动力,帮助我逐渐走出尴尬、困窘的境地,使我大胆放下包袱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明确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使自己能更好的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回顾这一学年的体验与感受,真可谓是收获颇丰!从师傅身上,我获得了很多的启发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使自己在教学方面正一步步地走向成熟。现在我带着感激,将这段时间的结对工作做一个总结。

在教学上,年青的我缺乏经验和认识,总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陷入束手无策的窘境。为此,邱国援校长对我提出以下几点指导:

1.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主导并不是主角。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不受教师的影响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对更本质、更关键的问题开展更深入的思考,并能在思考中理解原理、感受和掌握方法。应该改变原来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积极的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闭关自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2.学会用问题来组织教学

在开展问题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之外,问题设置的“度”是必须把握好的!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

3.把握好教与学的度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形式模仿。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成课堂教学中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师仅仅是主持和组织,对学生的不足点评不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的现象和知识体系的形成没有予以重视,这样的教学实际是在走极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组织和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二是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必要时及时予以点拨和点评;三是及时通过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或直接讲解来化解疑难问题;四是要对本课的核心及重要知识的精髓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上是我听课的一些反思,也是尝试要去努力的一些方面,相信努力就会有收

获!我们要勇 于做敢于尝试的探路者!

4.习题要“少而精”

“少而精”的习题是习题教学成功的关键。化学习题类型繁多,学生手中的习题资料也品种不一,如果面面顾及,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为此,教师必须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组织练习与剖析,从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达触类旁通之功效。

5.传授方法与培养能力并重

培养能力、传授方法是习题教学的目的。习题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解几道习题,而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多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习题的讲、练、评、议,启迪思路,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毕节地区 第6篇

浙江的近代改革始于鸦片战争,是龚自珍发出了第一个号声。而真正在乡村社会实行近代改革的则是在太平天国以后的瑞安县。孙氏兄弟以翰林身份回乡办学兴教,他们着眼处并非是“以夷制夷”的洋务思路,而是重建文化资源。他们在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思想中发现了建设近代中国的思想养料,以此为号召,培养了一代新型人材,温州社会从此开始成为推动全国改革的思想策源地。

近代温州的“三杰”——陈虬、陈黻宸、宋恕既效力于乡邦,又都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变法改革志士。洪振宁先生说,温州人在传播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又转化了传统的文化理念。这是非常妥当的见识。西方人有“大传统”与“小传统”之说,然而温州的文化传统非独是“小传统”,转化实是创新的过程,转化后的文化理念又形成了一个“大传统”。

宋恕的变法思想立足于乡村,他的“更西服”主张实宣告了中国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转轨,经谭嗣同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功事”与“民主”相结合的近代中国的精神源流,到梁漱溟的“乡治”思想又一次显示了中国社会内在更新的活力。

新文化的观念先在一时一地形成,然后从近到远扩散传播,最终改换了中国的面貌,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是温州,而不是中国其他的地方?刘练军用“社会资本”的概念来说明,但从温州人想要自己的语言形式这点来看,在近代温州,已有了把指头握成一个拳头的社群意识,温州人很早就领悟了一种近代的生存方式——社群合作。温州人是通过近代观念的传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这实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一种资本。知识分子与民众的距离很近,官僚与社群也非统治与被治的关系。民众对宗教的需求可以得到合理满足,知識分子不以激进相标榜。我们发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种反现代化的文化保守主义反而成了现代化进程的前排兵。这就出现了本土化与全球化双向共进的当今课题。当今温州社会的新貌是近代温州发展的结果。

人类正在向信息社会发展,一种跨地域、跨国界的互动发展模式正在出现。文化是形成社群的要素,社群合作才是资本的来源,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社群合作的文明,而把重点放在“文明”上,就是将主导21世纪走向的“知”本主义。能否把有形的资本转化为无形的文化,又以无形的文化去创造有形的财富,取决于温州人文化更新的能力。在大一统政治高压下,地方社会最缺乏的是对普世人权观念的体认,追求财富本身成了目的,于是,环境与外来劳动力成了获得财富的手段。

在亚洲经验中,自由化日本成了把发展的基础放在对人权尊重上的典范,在温州近代“三杰”的思想中可以找到前路的地图,需要一个社会共识——建立一个指导温州改革发展的信息开发与交流的机构,而这个机构要把基础放在对温州本土人文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上。在封闭的政治与开放的社会中,温州能否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关乎全局。

毕节地区 第7篇

1 毕节地区畜禽良繁体系发展情况

1.1 发展现状

毕节地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工作通过近20年的努力, 一是初步形成了“原种扩繁场—二元制种基地—商品种畜禽生产场”的宝塔式种畜禽繁育结构:2006年全区有纯种猪繁育场10个, 饲养纯种猪23 600头;有二元母猪基地38个, 存栏母猪10 413头;三元杂交猪育肥基地45个, 存栏猪178 904头;猪的良种化率42.85%。有二元杂交母牛基地23个, 存栏母牛16 598头;商品牛育肥场14个, 存栏牛1 324头;优质肉牛育肥基地22个, 存栏牛45 912头;有肉牛养殖小区53个, 存栏牛11 731头;杂交牛良种化率32.4%。有纯种羊繁殖场3个, 存栏种羊1 523只;黑山羊存栏639 162只, 绵羊存栏290 597只。二是畜禽良种覆盖率显著提高:累计设牛冻配改良点392个, “十五”期间共人工冻配母牛48.4万头, 产杂交牛犊21.9万头, 输配产犊率2005年达到62.5%;完成猪改47.6万头, 推广三元杂交猪675.3万头, 三元杂交猪推广超过50%;累计引进山羊、绵羊优良品种7个, 开展山羊、绵羊改良60万只, 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贵州半细毛羊。

1.2 发展潜力

(1) 毕节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配, 适宜于牧草和畜禽生长;同时毕节地区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小, 是发展优质、安全绿色肉食品的好地方。 (2) 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毕节地区有天然草山草坡约50万hm2, 占总土地面积的18.6%, 其中人工草地约1万hm2, 青绿饲料富足, 发展生态草地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开发前景相当可观。 (3) 畜禽品种资源丰富。毕节地区养畜历史悠久, 有丰富的猪、牛、羊、禽等畜禽良种资源。猪的地方品种有可乐猪, 引进品种有大约克、杜洛克、长白、苏白等。牛的地方品种有威宁黄牛、贵州水牛, 引进品种有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鲁西黄牛、秦川牛等。绵羊的地方良种有威宁绵羊, 培育品种主要有贵州半细毛羊, 引进品种则有美利奴、考力代、罗姆尼等品种。山羊的地方品种主要有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 引进品种主要有波尔山羊。鸡的地方良种主要是乌蒙乌骨鸡、威宁鸡、高脚鸡, 引进品种主要有罗曼蛋鸡、艾维茵等。鹅的地方良种主要有织金白鹅, 引进品种主要有狮头鹅等。马的地方品种以贵州马为代表。我区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的有威宁黄牛、可乐猪、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威宁鸡、高脚鸡、贵州水牛、贵州马8个品种。我区可乐猪已列入国家重点地方资源保护名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品种杂乱:在品种的引进、培育、改良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布局, 引进的优良品种逐步退化, 品种改良质量不高。 (2) 生产方向不明:主要表现在“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繁育结构层次不明, 质量低劣, 世代混乱, 有的商品畜当种畜。 (3) 基础设施建设简陋, 检测手段落后:大部分场建场历史长, 基础设施破烂陈旧, 器械设备不全, 检测技术原始, 准确率低。 (4) 执法管理不力:尽管颁布《种畜禽管理条例》, 但配套法规滞后, 具体办法尚缺, 加之人员素质差等, 未对全区种畜禽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5) 地方良种保护力度不够:因保种经费投入不足, 未开展地方品种核心保护区保种, 导致一些地方良种逐年减少, 成为濒危品种。

3 对策与措施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必须充分认识畜禽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 建立配套完善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培育、推广、利用畜禽优良品种, 提高良种化程度, 这对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的管理, 建设新型的良种繁育体系,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畜牧行政部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变职能, 有效地实施对畜牧业生产的客观管理和指导协调, 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切实作好我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管理与建设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要克服分散建设, 效率低下的弊端, 形成良繁体系建设合力。

3.2 加强管理

一是加大《种畜禽管理条例》的贯彻力度, 制定出台毕节地区种畜禽管理办法, 畜牧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管理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对劣质种畜禽一律予以淘汰, 不作种用。种畜禽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要制定种畜禽培育、选育、扩繁、推广一系列规划和方案, 不能盲目生产和经营, 必须加强对种畜场市场的宏观调控, 有效指导种畜禽生产。二是完善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层次明晰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宝塔式的繁育结构。合理布局, 以省级种猪场、毕节地区种畜场、金沙县“绿健”种猪场、黔西县“黔港”牧业种猪场为原种场, 以威宁县种猪场、威宁县种羊场、金沙县“坤灵”种猪场、黔西县种猪场等为扩繁场, 养殖大户育肥场为商品场, 建立省、地、县、乡四级良繁体系网络。三是建立完善审批发证制度。对生产、经营种畜禽生产的单位、个体, 统一遵照省制定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标准条件执行, 对不符合标准条件的予以取缔, 以便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和方向, 确保种畜禽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四是正确处理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的关系。要重视地方优良品种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加快我区可乐猪、织金白鹅、乌蒙乌骨鸡、威宁黄牛、贵州黑山羊、威宁鸡等地方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在保持其优良特性的基础上, 提高生产水平, 适应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引进品种优势, 开展经济杂交, 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

3.3 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是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区要抓住未来几年国家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倾斜政策, 集中一定资金建设国家重点种畜禽场、种畜站及监测体系这一良好时机, 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当地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 扩大资金投入渠道, 不断增加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 强化种畜禽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优良品种的供种能力。力争申报种畜禽扩繁场、商品场及畜禽养殖小区项目资金投入, 为提高我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3.4 强化质量监督

建立公正、权威的种畜禽质量检验和监督体系, 促进种畜禽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我区今后良繁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我区应建立种畜禽监督检验中心, 要对种畜禽活体及其遗传材料 (卵、精液、胚胎、种苗、乳等) 进行质量检测。对进出区内的种畜禽及种畜禽企业生产的种畜禽, 要严格种畜禽质量与检测管理, 提高品质, 使进出区内的种畜禽达到品种标准。对质量检测人员要进行严格培训, 培训合格者授予资格证书, 实行持证上岗。

3.5 建立信息网络

在2006年全区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为我区各畜种基本情况进行补充调查摸底, 建立品种分布、数量等资料数据库。地区畜牧兽医局、地方品改站与区内重点种畜禽场建立生产信息网络, 及时准确地掌握种畜禽场生产动态, 向种畜禽生产企业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价格变化趋势, 充分指导全区种畜禽生产和畜禽品种改良。

3.6 多种经营

鼓励建立股份制、合同制的种畜禽生产企业。提倡科研、教育、生产、推广等部门, 以经济为纽带, 紧密联系, 形成“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种畜禽集团。

3.7 合理规划与布局

3.7.1纯种猪繁育场布局:

2010年建立纯种猪繁育场13个, 建立黔西、金沙、毕节、大方优质杂交猪产业带, 年出栏杂交猪150万头;建立二元杂交母猪制种基地54个;建立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场8个;建立三元杂交育肥猪生产基地300个, 内三元基地180个。

3.7.2牛良繁体系的布局:

到2010年全区年改良本地黄牛16万头以上, 年产杂交牛犊10万头以上, 牛良种化率达35%以上, 年产犊率62%以上;建立西本杂二元杂交母牛基地30个;设黄牛改良点450个, 其中新建牛猪综合改良牛改点200个;建成优质肉牛育肥基地30个;建成乳牛基地2个;建立威宁、毕节、织金、纳雍肉牛良繁产业带, 年出栏肉牛30万头。

3.7.3羊良繁体系布局:

2010年建立优质肉羊基地5个;在赫章、威宁、毕节建立肉羊良繁产业带, 出栏羊100万只。

3.7.4家禽良繁体系规划布局:

2010年建立毕节、织金、纳雍肉鹅产业带, 年出栏肉鹅500万羽;建立毕节、金沙、纳雍肉鸡产业带, 年出栏肉鸡300~500万羽。

3.8 加强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保护

地方畜禽品种具有性成熟早、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好、抗病力和抗逆性强的优点, 是重要的畜牧业资源, 任何一个品种的消失都有可能对畜牧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我区要抓好可乐猪、糯谷猪、黔北麻羊、威宁鸡等地方优良品种的资源保护工作。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区、保护场、基因库和测定站, 高度重视保种的科研及开发工作, 积极研究和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经济的保护方法。利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中的一些优良性状, 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畜禽新品种, 培植畜牧业的产业优势,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3.9 鼓励招商引资合作

毕节地区 第8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勘查效果, 进而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源的勘查效率, 但是随着资源能源的不断被开发, 勘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1]。贵州省毕节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通过对该地区煤炭整装勘查效果的评价, 能够进一步了解煤炭的类型和储量情况, 进而为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好基础。

1 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煤炭勘查的意义

贵州地区煤炭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建材、冶金、电力用煤和化工等行业。而随着我国“西电东送”等相关政策的实施, 使得贵州省每年都向其他省输送大量的电力, 从而加速了该地区的电厂建设, 因此煤炭的消耗量不断的增加, 按照这样的趋势, 煤炭市场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目前贵州省煤炭开发主要集中在6个矿区:盘江矿区、水城矿区、六枝矿区、普兴矿区、织纳矿区和黔北矿区。其中黔北矿区又分为习水二郎、毕节、金沙、大方、桐梓和黔西六个片区, 毕节地区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煤炭开发规模是每年765万吨[2]。而黔北矿区的毕节片区具有交通方便、煤质好、煤炭产品市场前景好等特点, 因此对该地区的煤炭进行整装勘查, 进而满足贵州煤炭市场的需求, 加快经济的发展。

2 整装勘查中煤炭情况

2.1 勘查区的地质特征

整装勘查的区域在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的北西段, 总体的构造形态呈现等轴状的盆地构造。勘查的三个区域分别是青场勘查区、结构勘查区和财神勘查区, 总体构造呈现出北东东向的走向向斜。勘查区的周边有很多含煤向斜发育, 都比可乐向斜的规模小。在可乐向斜范围内, 断层的数量比较多, 但是因为可乐向斜本身的面积比较广, 所有断层的密度不算很大。按照断层的走向, 大致上划分为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四组。可乐向斜的主体部分轴线由南西辅处起, 经过龙井、葛布、娃多、鸡骨槽等地向北东延伸到云南省境内, 在贵州省长约90千米。如图1所示。

2.2 可乐向斜的煤层

整装勘查的范围比较大, 而且各勘查区含煤性的差异也比较大。在辅处勘查区的煤层厚度在51.04米到112.3米之间, 平均厚度为78.45米。含煤0到12层之间, 平均厚度为2.08米, 平均的含煤系数是2.65%, 可采煤层有层, 平均厚度1.90米。在结构勘查区内含煤地层的厚度在78.9到278.05米之间, 平均厚度达到207.53米, 含煤5到21层, 平均厚度为6.52米, 平均的含煤系数是3.14%, 可采煤层有5层, 平均厚度为4.88米。在财神勘查区内, 含煤地层厚度在171.52和355.94米之间, 平均厚度为258.63米, 平均的含煤系数是2.48%, 可采的煤层有5层, 平均厚度2.88米。在青场勘查区, 含煤层平均厚度为230.18米, 平均的含煤系数是2.79%, 可采的煤层有3层, 平均厚度为2.38米。如图2所示。

2.3 可乐向斜可采煤炭的分布规律

通过勘查发现区域内主要的可采煤层有5层, 从下到上的编号依次为M18、M16、M15、M11和M3。其中西部的辅处勘查区和结构勘查区煤层主要分布在宣武组的二、三段, 其中第二段含有4层煤层;第三段含有1层煤层。东部的财神勘查区和青场勘查区主要分布在龙潭组的第二段和长兴组内, 其中龙潭组第二段含有4层煤层, 长兴组含有1层[3]。整个可采煤层在空间分布上:辅处勘查区内南西端的含煤地层变厚, 而且龙潭组和长兴组的累积厚度达到了355.94米, 可采的煤层变多, 达到了5层。可采煤层空间位置位于西南部, 在向北东方向延伸的过程中, 可采煤层逐渐有含煤层的上部向中部迁移。在勘查区内各煤层的可采特征如表1所示。

3 可乐向斜整体勘查效果评价

3.1 勘查地区煤炭储量

本次勘查地区面积达1182.62平方千米, 而勘查效果中煤炭资源量有效面积估算为497.71平方千米, 空白区的新增煤炭资源的有效估算面积为274.24平方千米。根据矿体平面展布和勘查区构造的情况, 将煤炭资源的估算范围划分为九个块段[4]。通过这次整装勘查, 已经初步了解了整装勘查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煤质的特征以及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等, 也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空间分布位置和赋存状态。而且本次勘查中空白区新增煤炭的资源量达到了129331万吨, 其中结构勘查区的北翼新增1个大型矿产地, 估算新增的保有煤炭资源32501万吨;结构勘查区的南翼新增1个大型矿产地, 估算新增的保有煤炭量为22258万吨;财神勘查区的北翼新增1个大型矿产地, 估算新增的保有煤炭资源29476万吨;财神勘查区的南翼新增1个大型矿产地, 估算新增的保有煤炭量为24330万吨。如图3所示。

3.2 勘查地区未来的发展

本次勘查地区内煤炭的资源量非常的丰富, 而且内部和外部的开发条件都比较好, 而且政府对矿山企业非常支持, 煤炭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好。新增的四个大型矿产地, 一旦建设成煤矿投入生产, 投资者不仅能获得非常高的利润, 还能为当地提高更多的就业岗位, 进而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另外还能够带动该地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税收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进而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在加快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相邻地区经济的发展, 不管是对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 贵州省毕节地区可乐向斜整装勘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次勘查, 对该区域内煤炭的总量、煤质的特征、煤层的稳定性等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勘查工作完成的比较好, 为促进下一步该地煤炭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海.毕节地区煤炭及粉煤灰中的稀散金属测评[J].中国煤炭, 2014 (5) :97-100.

[2]程伟, 杨瑞东, 崔玉朝, 等.贵州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J].地质学报, 2013 (11) :1763-1777.

[3]常永明.毕节地区煤种使用航天炉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2) :188-189.

毕节地区 第9篇

贵州省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属乌蒙高寒贫困山区。全市总面积3414.9平方公里, 辖27个镇、8个乡 (其中民族乡6个) 、6个办事处, 聚居着汉、彝、苗、布依、白、满等35个民族, 总人口127.53万人, 少数民族人口13.97万人, 是典型的多民族文化并存地区。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及学界正普遍关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在此形势下,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科学分析及多方探究,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对于目前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现状及问题

毕节多民族文化现状较为复杂, 经过对调查资料的反复整理分析和多方征询, 毕节多民族文化现状及问题如下:

(一) 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排斥

1.居住方式多元化

整体, “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花文化图案还有能融合和借鉴外来元素, 在艺术表达和经济价值上作到协调平衡, 反映的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和胸襟。

2.表现手法和风格上体现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融。与西方贸易、文化交往促成了岭南艺术在表现手法和题材风格上的变化, 同时也间接影响了西方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广州花文化反映着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的融合的折衷画派, 即早期岭南画派的艺术风格, 是岭南人不墨守陈规、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的体现。和谐讲融合、融洽, 广州花文化以其自身的兼容性活跃于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发挥着调和、沟通和磨合的作用。

3.艺术表现形式多样, 充满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广州花文化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取材于自然、生活中的物象, 创作出来的作品充满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趣味, 表情达意直白坦率, 广泛吸收版画、剪纸等众多民间艺术特长, 带有浓厚的民间审美取向。同时又能融合西方绘画技法, 表现形态典雅、高贵, 通过艺术的加工处理, 体现出岭南秀美精巧等艺术审美和崇尚自然的艺术美感。广州花文化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多样性的特征, 体现了和谐的文化艺术形态, 在岭南艺术表现形式上, 形成兼容性强, 独具岭南审美风格和格调的广州花文化形态。

四、结语

广州“花城”花文化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年花文化孕育了广州悠久的花文化传统和民俗文化情结, 使得花文化在广州民俗文化和文学艺术等表现形式上都具有突出的和谐理念内涵和岭南文化传统。当前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城市文化, 挖掘广州花文化和谐理念有利于促进广州城市和谐文化研究和城市品牌的建立, 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品牌特征规

毕节地区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分布。聚居地遍布于村落, 乡镇各处。包含六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乡。分别为田坎彝族乡、团结彝族苗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和大屯彝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乡人口总数的22%—30%左右。其他乡镇如梨树镇、小坝镇等少数民族人口数目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小坝镇现居多达17个少数民族, 毕节大多数乡镇少数民族数目与小坝镇相差无几。

大杂居, 小聚居的居住方式使得毕节犹如一块绵密的布帛, 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如同上面的一些花朵点缀其中, 这种方式不同于单纯的少数民族聚居, 也不同于单纯的多民族杂居, 使得文化在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变得更为多元化。

2. 民族联姻多样化

通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毕节地区各民族文化融合。调查显示, 四代以内直系血亲里有2~4个民族的家庭约占53.5%。

毕节各民族联姻较为普遍, 多发生于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 对于这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来说, 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本民族的信仰和习俗都不再秉持着绝对的坚守, 对于自己的婚姻, 也不介意对方是否为本民族。因交通不便、居住地较偏远等原因, 也有很多民族很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 相比之下, 这部分群众对于民族文化和习俗继承较好, 他们选择的婚姻对象也多为本民族。

3. 生活方式差异化

布依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展示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 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融合与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意味着一些旧有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同时新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却在渐

划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释:

1.周武忠、陈筱燕:《花与中国文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

2.《国语·郑语》3.《老子》第21章4.《庄子·寓言》5.《论语·里仁》6.《论语·雍也》

7.叶春生:《广州年俗嬗变的动因与中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8.刘子芬:《竹园陶说》, 1925年石印本。9.《尚书·尧典》10.《周易·乾卦》

11.王宇丰:《迎春花开好年华——广州迎春花市的花文化》, 《大自然》2007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年.

[2]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作者简介:

袁征博 (1980-) , 男, 广告硕士, 陕西人,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教师, 研究方向:品牌塑造与营销,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渐形成。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上, 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小吃, 一些家庭的饮食风格十分多样化, 有时候一个餐桌上能够吃到几种不同民族风味的食物。比如说威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特产荞饼干, 便是结合了当地多数少数民族的口味制作的一种当地小吃, 香脆松软, 老少皆宜。再如黔西县少数民族制作的黄粑, 是一种类似北方年糕的食物, 也给当地少数民族的饮食生活带来别样的风味, 除了这些, 还有诸如“擂茶”油炸糍粑等许多小吃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融入到了当地大多数人们的生活之中。

4. 文化排斥仍然存在

文化融合现象虽然在毕节广泛存在, 但从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差异性上来看, 毕节民族文化在根源上仍然互相排斥。事实上, 毕节丰富的多民族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 弱点在于它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毕节地区向心力与凝聚力不足的局面。千百年来各民族在思想文化上的沉淀和积累仍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其子孙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得各民族在深层次的文化心理上存在差异与排斥, 这并非是人们有意识的敌对, 而是一种来自潜意识的彼此疏离。这种疏离通常经由各民族间彼此交流和沟通程度的高低表现出来。目前毕节存在民族群众间的亲切感不浓厚, 地区向心力与凝聚力不足等问题, 并不利于毕节地区在整体上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促进地区整体发展, 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毕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文化发展正是制约毕节长远发展的关键。

(二) 民族文化后继乏人

毕节少数民族的繁衍与更迭多半已历经百年岁月, 在时代的发展与更替中, 纯朴、自然的少数民族渐渐由原来的封闭走入现代社会的洪流中, 接受新时代的科技引导, 努力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但是, 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毕节布依族、白族、侗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由于自身人口较少, 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逐渐地变得有心无力。尤其是在汉族文化冲击下, 一些特有的习俗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继承和发扬, 能够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坚持本民族习俗和信仰的人越来越少。

毕节地区的一些民族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很多民族一样, 处在一种较为尴尬的状态。他们称自己是少数民族, 但却对本民族的历史、语言、习俗、文化等知之甚少或者虽然较为了解但已不再坚持。严格意义上讲, 有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早已不具备少数民族的基本特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居住着很多回族, 当地人表示还坚持不吃猪肉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年轻一辈多数已经不再坚持。无论是在威宁还是其他地方, 也无论是回族、彝族、还是苗族的村民, 对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文化, 他们大多已经接受并融合到自身的生活中。但是对于本民族的思想文化与生活习俗他们也并未全然继承或全然遗弃。对于民族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如仡佬族等, 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除了一些较为闭塞的村寨依然保留了较为明显的民族特征外, 其余大部分群众都面临着严重汉化的处境。更为糟糕的是, 被汉化的群众自身并不觉得这种现象有任何问题, 也并不为本民族的未来与发展感到担忧。所以, 毕节目前的很多民族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艰难处境。如果对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不能采取措施大力保护, 很多优秀而悠久的少数民族如仡佬族等就将随着时间车轮的转动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三) 富有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有待开发

毕节地区境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 多彩多样的风土人情, 绚丽多姿的民俗民风, 都是极为有利的天然资源。在地理上, 毕节被誉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是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清凉世界, 神奇秀丽的奇山、秀水、飞瀑、溶洞遍布, 并且毕节是红军长征谱写壮丽史诗的革命老区, 有着淳朴浓郁的彝族、苗族风情。通过调查统计, 毕节现有古文化遗址5处, 古墓33处, 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66处, 彝汉文石刻181处, 革命遗址、遗迹34处, 文物葬品98件。尤具特色的是大方城北的“奢香墓葬”, 黔西沙窝区的“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毕节市青场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毕节市大屯乡的“大屯土司庄园遗址”, 威宁县中水镇的汉墓群和赫章县可乐乡的古夜郎文化遗址等, 这些都是毕节具有丰富文化价值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址。风景名胜颇多的毕节, 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的就有31处。事实上, 云贵高原上的许多地区的地貌和风景都很相似。不过同样是风光秀美, 毕节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并不尽如人意, 相较于黄果树瀑布等一些贵州著名的风景区来说, 人们对毕节同样优美甚至更胜一筹的秀丽风光, 如织金打鸡洞动、毕节草海、百里杜鹃等所知甚少, 毕节更没有形成享誉全国的旅游品牌。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遗迹还是鬼斧神工的秀丽风光, 毕节的地方民族文化都极具开发价值。然而在毕节的发展过程中, 这些具有品牌潜力的旅游资源却并未得到合理和最佳的开发与利用, 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四) 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传播力度小

调查显示, 毕节大众传播工具主要以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传统媒体为主。

第一, 毕节电视媒体的发展并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需要。由于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的不同, 目前电视成为毕节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然而, 毕节电视媒体的发展并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需要。毕节地区共有八个县, 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电视台, 但是覆盖范围仅为本县, 各个地区在电视媒介上仅可通过区电视台——毕节电视台互相了解。毕节电视台是毕节对外宣传的唯一电视媒体, 但是该电视台并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虽然电视节目栏目很多, 但是没有用少数民族语言播出的电视节目, 也很少有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电视节目。

第二, 报纸传播功效差。《毕节日报》是毕节市开办的唯一一份报纸, 也是唯一党报。其征订与投递并不顺畅, 影响力十分有限。毕节各县也有县报, 但仍为党报, 当地群众也很少阅读。不论是《毕节日报》还是各县县报都没有专门开办宣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专栏或版面, 毕节地区也并无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传播媒介出版发行的报纸或版面。整体上讲, 毕节地区报纸媒介的传播功效很差。

第三, 广播媒体并未体现地方特色。毕节人民广播电台有6~7套节目, 节目内容多以当地新闻、娱乐、影视为主, 与其他非多民族地区的广播电台并无二致。对于当地富有特色的文化遗迹, 风景名胜, 民俗民风基本没有涉及。目前广播媒体在毕节的收听率还是很高的, 但是毕节人民广播电台却并未利用好这个机会将当地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积极宣传起来。

第四, 缺乏与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整理及保护相关的期刊和杂志。毕节地区期刊杂志类出版物仅为2007年9月创刊的《毕节试验区》杂志 (月刊) 。杂志以总结毕节试验区20年来改革发展经验、宣传地区领导部门决策、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历史·文化》栏目内容涉及地区历史, 但地区历史远非杂志主要宣传的内容, 对于地方历史及文化, 毕节地区的宣传整理及保护工作尚有待加强。

(五)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不良

文化教育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来说必不可少。对毕节地区而言, 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全国18个贫困区之一, 大多数少数民族仍在为自身温饱等生存问题努力, 导致青少年受教育程度较为落后, 落后的教育水平无法带来较高的人文素质, 既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也会进一步制约地方文化的长远发展, 如果不着力改善少数民族教育现状, 毕节地区恐怕要一直陷在这样不良的发展怪圈里。

目前, 毕节少数民族教育还存以下问题:第一, 经济发展缓慢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毕节地区居民居住环境大多为山区, 耕地面积有限, 土壤贫瘠,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一亩, 农作物耕种并不能为毕节人民带来丰厚收入, 另外由于文化水平和先进思想意识有限, 自发致富的群众少之又少。毕节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都很低, 他们在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保障儿童受教育的程度。大部分少数民族儿童都无法念完小学, 对于毕节群众来说, 虽然实行义务教育, 儿童接受教育所必须支付的书费仍然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对于他们来说这笔费用仍然无力负担。第二, 办学条件差, 教学水平不高。目前毕节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教育仍处于困境。由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 毕节地区办学条件很差。当地的大花苗等较为贫苦的少数民族的小学多数仅有四五间校舍, 教学设施简陋、师资水平较低, 当地儿童很难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对策研究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反复研究, 对毕节地区文化发展的对策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毕节地区文化的发展

1. 对文化产业统一管理

截止到调查时, 毕节虽有民间或社团建立了许多文化产业经营实体, 但是政府文化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一直没有组建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管理专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不成规模而且不成体系。信息不灵, 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 发展不能持续, 甚而企业之间互相打压, 诸多不协调因素, 形成产业发展障碍。故而应统一对文化产业的管理, 如改革文化经营行业的经营模式, 在演出业、娱乐业、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注重引进民间资金, 加大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

2. 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毕节地区应建立起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一些好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启动资金, 文化产业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大量的资金供给, 建立起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十分必要。

3. 专设文化产业研究机构

目前, 毕节地区并没有成立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专门机构。

一个产业, 一个新兴的行业要得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必须有相应的专门研究机构, 以此提供理论支撑。此外, 还要有专业化人才的聚合。这样, 文化产业的发展才有方向。

4. 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除政府外鼓励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 能为毕节地区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护。调查显示, 毕节地区以往成立的行业协会数量微乎其微, 且大多为“被逼迫”成立, 即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被成立”。毕节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时, 应尽快成立行业协会。

(二) 提高大众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

1.加强大众媒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毕节大众媒体的发展来说是首要问题, 基础设施完备才能保证传播途径的宽广和通畅。毕节目前应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增加宣传民族文化的节目或用民族语言播出的栏目

增加宣传民族文化的电视或广播栏目, 尝试推出用少数民族语言传播的电视或广播节目。无论是开办宣传民族文化的栏目还是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传播, 对于弘扬地方文化都十分有益。一方面, 地区文化的生命力主要来自于地区群众对其的继承与发扬, 如果当地群众对于本地区的文化都逐渐遗忘或并不重视的话, 势必会消解地方文化的深度。失去了传承与发扬, 地区文化的生命力不足, 发展无从谈起。另一方面, 地方对地区文化的重视是地区文化走出地方, 闻名一方的重要条件, 作为地区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 当地媒体必须加强对地区文化的宣传。对毕节地区来说, 即便自然风光优美秀丽, 风土人情亦富有特色, 但如若没有当地大众媒体的大力支持也很难获得世人的关注。所以, 在打造毕节文化品牌, 塑造毕节地区形象, 弘扬毕节民族文化上, 当地媒体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创办宣传民族文化的节目或用民族语言播出的栏目是其主要途径, 所以在这方面应有所加强。

(三) 提高教育水平以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1.对少数民族教育提供经济援助

政府应对因经济条件差异导致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家庭和学生予以援助。此外, 毕节地区民族研究会聚集了各民族的各类优秀人才, 社会威望高, 少数民族群众也对其寄予厚望。因此应充分发挥研究会的重大作用。同时, 可组织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 首先加强对毕节地区教育状况的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与对策建议, 寄送有关单位和热心智力支边的民主党派, 争取“希望工程”等方面的资助, 创办民族希望小学, 希望中学, 救助因经济困难而无力入学和失学的适龄儿童上学。其次, 建立地区苗族教育基金会, 通过各种渠通筹集资金, 鼓励和支持苗族聚居的乡、村办学, 奖励对毕节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作出特殊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困难但成绩优秀的少数民族初中、高中学生, 帮助考入大中专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建设一支有一定数量的、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

要提高少数民族族教育质量和升学率, 关键是要有一支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 特别是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师队伍。这样能够更加均衡汉语与民族语言之间的协作。

3.在教学内容上开展多民族文化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 应大力加强多民族文化教育。具体来说, 首先, 要加强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入认识和了解, 这有助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缓解少数民族后继无人的情况, 也有助于丰富毕节地区文化, 焕发多元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其次, 强化对其他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学习, 加强对其他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尊重, 从而促进地区和谐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 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

毕节地区仡佬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少, 在汉文化的冲击下很多群众逐渐地被汉化, 这些民族大部分面临着民族文化后继乏人的境况, 优良的文化与古老的传统理应得到保护和发扬。

1.着重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挖掘和抢救工作。

大方县仡佬族由于人数较少, 其文化正在逐渐失去活力。目前大多数仡佬族人已经不再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 而1985年时, 仡佬语在大方县仡佬族中还很通行。如今, 掌握仡佬语的就只剩下一些50岁以上的老人, 而仡佬族的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也正面临着因无人整理而濒临失传的处境。不仅是仡佬族, 毕节其他民族也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迹, 如民族古籍、艺术、文物等, 有待于进一步详细整理。对此政府应加大力度派专人进行及时清理和妥善保存,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成立文物博物馆予以收藏和保护, 也可以结合当地旅游项目进行共同开发, 亦能增加地方财政。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遗产清理与保护需要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 毕节地区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还有加强的空间, 只有管理机构专业化, 人才队伍专业化才能将毕节地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

继承和弘扬毕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既要保护文化多样性, 同时也要增强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认同的基础, 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是中华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如果只强调保护多样性, 而不强调增强共同性, 则多样性和差异性将会逐步扩大, 同一性或共同性将会逐步削弱。继承并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与促进经济发展间的平衡如何维持是毕节能否顺利且长远发展的关键。毕节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毕节地区以文化产业带动地区发展的模式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独立与融合关系的角度出发, 走好毕节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必将促进毕节走向更为辉煌的明天。

指导教师:于凤静

参考文献

[1]常近时.《毕节模式》.人民出版社, 2009.6.

[2]贵州省毕节地区方志编纂委员会.《毕节地区志:审计志》.方志出版社, 2008.09.

[3]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毕节地区年鉴编辑部.《毕节地区年鉴2009》.方志出版社, 2009.12.

[4]陶健.《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贵州民族研究, 2006.第6期.

毕节地区 第10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 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具有可再生性、多样性、多功能性, 承载着潜力巨大的生态产业, 加快林业发展, 促进绿色增长, 发展绿色经济。可以说森林生态旅游是林业产业发展的直接抓手。森林公园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 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 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 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 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 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产业。

2 毕节地区森林公园概况

1992年国内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后, 促进了全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和推广。毕节地区森林公园大多是2000年前后在国有林场或集体林区上建立起来的, 在国有林场建立起来的森林公园, 林地权属国有林场, 实行两块牌子, 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在集体林区上建立的森林公园, 林地资源均属村级集体。全区森林公园发展到现在有10个, 其中国家级3个, 省级3个, 县级4个 (表1) 。

上述森林公园目前发展最好, 资金投入最多、经营管理系统较完善的是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其次是七星关区毕节国家森林公园。

3 全区森林公园发展及现状

3.1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于1993年5月建成, 景区由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杜鹃花生长比较好的集体林区上建立的。2007年9月, 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为毕节市派出的正县级机构, 辖4个民族乡、两个管理区56个村 (居) 委会、面积600km2、人口近11万人。百管委既管景区又管社会“双管齐下”, 为百里杜鹃景区的保护、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办”的发展策略, 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公司, 借助旅游公司与海内外旅行社机构紧密合作, 将百里杜鹃向全国乃至世界广为推介。近年来, 百里杜鹃旅游景区条件大为改观:旅游基础设施和游客接待休闲设施逐年增加, 建成一批星级宾馆和200多家农家乐、300余家乡村旅馆。成功举办了6届国际杜鹃花节, 接待中外游客1300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70多亿元, 核心景区农民人均旅游收入上万元。2013年10月, 百里杜鹃申请成为为毕节地区内第一个5A级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据贵州旅游在线发布:“清明节期间, 国家5A级旅游景区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游客数量井喷, 仅2014年4月5日至6日两天, 游客人数已突破60余万人次”。

3.2 七星关区毕节国家森林公园及其他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七星关区毕节国家森林公园及其他公园都是2000年后在原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成的, 以两块牌子, 一套人员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景区建设资金投入少, 政府没纳入财政预算;二是森林公园既是资源的管理者, 又是经营者。既“忙”经营又“忙”管理, “两头忙”却两头都忙不好;三是管理人员无专业化水平。由栽树、护树、砍树转到经营森林旅游业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公园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 再加上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 不能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四是市场竞争力差。森林公园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以获取经济收益为唯一目的的企业, 由于政府干预森林公园的经营活动, 致使森林公园不能完全自主经营, 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旅游资源开发形不成规模, 甚至开发出的许多精品、特色、参与性强的森林旅游产品也不能顺利地销售出去, 正确的决策常常被修改或延迟执行, 市场竞争力差;五是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全区的森林公园主管部门为林业, 行业管理部门为旅游业。但是, 林业在旅游方面的投入很少, 资金不能完全意义的用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级行政机构没设专门的森林公园管理组织。而旅游部门几呼就没有资金投入, 只是单纯的行业管理。毕节国家森林公园2013年度接待游客31.5万人次, 公园的一二级景点大多都没有打造, 没有接待游客, 不能游览观光。

就毕节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发展情况, 当地政府在2012年借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之机, 对森林公园投入了近4000万元的建设, 是公园建成至今最大的一次投入。2014年七星关区政府意识到发展旅游业比发展工业要实际。最近以政府出资的方式成立了“林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公司的宗旨是“建立七星关区森林旅游开发建设融资平台, 形成融资、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管理有机统一、高效运作的现代投资管理机制, 按照现代旅游业结合林业建设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统筹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的建设资金加强景区建设、运营和管理”。

4 毕节旅游业发展优势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 资源得天独厚, 数量之多, 品位之高, 为世人瞩目。国发[2012]2号文件对贵州省旅游发展的定位是“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

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 东靠贵阳市、遵义市, 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 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靖市, 北接四川省泸州市, 为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辖七星关区、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7县2区250个乡 (镇、办事处) , 国土面积26853km2, 2010年末总人口833.89万人。平均海拔1600m, 最高处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与威宁县交界的小韭菜坪, 海拔2900.6m, 为贵州屋脊。大部分地方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年均日照1231h、气温13.09℃、降雨量1129.04mm、无霜期266d, 森林覆盖率43.10%,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毕节是花的世界, 洞的王国, 鸟的乐园, 人间胜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贵州十大魅力景区之一“地球彩带、世界花园”之美誉的国家A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百里杜鹃;有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织金洞;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明珠”———威宁草海;集奇山、秀水、异石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岩溶百科全书”———九洞天;高峡平潮、古彝圣水———支嘎阿鲁湖, 中国十大避暑名山、贵州屋脊———赫章阿西里西山等等。毕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而森林覆盖率极高的森林公园则是这些旅游景点的“基因库”、“维生素”、“后花园”, 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避暑度假胜地。

5 森林公园发展与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5.1 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森林公园景区管理体制, 创新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把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为突破口, 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按照《公司法》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分配制度、用工制度。参照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把景区周边乡村统管起来, 设立大景区管委会、委员会制度。对一些重量级的景区可以在干部配备上给予特别支持, 享受产业园区待遇。

5.2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激励

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作为公共投入打造包装景区。基础设施建成后能让景区自身吸引社会资金注入, 进入多元化市场机制投融资体系措资金, 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地方政府还应在财税、投融资、用地、产业融合、富民增收、生态补偿、项目推进、企业扶持、人力资源等方面明确一整套推进森林公园旅游景区产业发展的措施。

5.3 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

森林生态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林场职工和现有管理人员对这个行业还不适应, 也没旅游业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举办旅游人才专题培训,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经营管理人员到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学习、或引进国内知名品牌经营管理公司, 通过外来人才的带动加速旅游人才的成长。

6 结语

森林公园是推动林场改革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发展森林旅游, 不能搞粗放、低水平建设, 要做到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有机融入, 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做到一流资源、一流开发、一流服务。让森林公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效,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青山常在, 绿水常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摘要:指出了毕节地区森林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不同发展模式和毕节森林旅游发展优势, 阐述了不同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下森林公园的发展状况, 探讨了森林公园发展方向与管理措施。为今后森林公园的管理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贵州毕节,森林公园,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春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 2012 (3) .

[2]胡春姿, 俞晖.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林业经济, 2007 (10) .

毕节地区 第11篇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部;优势

一、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等,积极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但是随着劳动力和能源原材料指向型产业不断向东部地区拥挤,东部出现了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逐步凸显,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看,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产业梯度有低向高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目前在国际经济分工位置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为获得竞争优势、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利用东部地区已有的基础,推进高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将决定其劳动力、能源原材料指向型工业向外转移。

(二)东部地区成本上升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廉价的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资源以及政策优惠等优势,是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但随着要素的不断集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断消失,低端制造加工产业面临着来自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发展中激烈的竞争。如果继续维持现有产业结构,那么将无法维持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因此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能源资源消耗为主的产业转移出去,为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要素供给。2012年以来,东部地区企业不断加薪,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趋势将还会继续。另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仅仅是劳动报酬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这是都是东部企业隐形的成本负担。土地价格飙升也是制約东部地区维持现有产业的因素。

(三)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河南和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位置,承东启西,接南连北。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中部六省人口3.57亿人,约占全国人口26.6%。同时中部地区也是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中部不富强中国不算真正的富强、中部不崛起中国不能真正崛起。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工作。

如果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主角是东部地区,那么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经济的主角就必定是中部地区。如果没有崛起的中部地区发挥衔接和中转站的作用,全国其他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通和产业的大规模转移也将变得困难和不经济,同时各地区也无法形成一个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相反,如果中部顺利快速崛起,必然会起到一个衔接枢纽作用,撬动全国各区域经济协调有序发展。

二、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邻近

东部地区过去30年的发展主要是制造业的发展,而对外贸易是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外交通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因此而获得了发展的先机。中部与东部地区毗邻,这对于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及与母公司形成企业内部分工的产业转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东部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仍然要参与国际分工,在其他投资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运输成本就成为影响产业转移选择区间的重要因素。如果所转移的产业只是把不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某些生产环节向外转移,那么所选择的区域离母公司越近,越具有吸引力。因此,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具有非常大的区位优势。

(二)劳动力和能源原材料禀赋

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劳动力竞争优势。虽然中部人口在受教育水平方面低于东部地区,但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使得中部的劳动力素质要高于西部。另外,中部地区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五省都是向东部劳动力输出的大省,这些外出劳动力近几年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就业产业者越来越多,这对当地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相比之下,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只有四川才是劳动力的输出大省。另外,中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同样丰富,拥有长江、黄河和淮河;在全国五大淡水湖中,拥有鄱阳湖、洞庭湖和巢湖。优异的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将承担重要的角色。

(三)政策支持

自2006年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决策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中央政府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和中部六省地方政府强烈的发展愿望,是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群发展、对外开放等很多的专项政策,编制和实施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公布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六大城市群”一体化概念。安徽省与2011年8月宣布,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撤销地级巢湖市,其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这是安徽省近年来首次撤销地市级行政区。这一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将促使中国中部又一个特大经济圈合肥城市群诞生。对东部的发展起大极大的拉动作用。(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人民日报,2004,03,17(l).

[3]马福祥,等.谨防中部塌陷:西部大开发,中部怎么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周起业,刘再兴,祝诚,张可云.区城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毕节地区 第12篇

1 勘察要点

(1) 在拟建主体结构的初勘阶段, 应根据结构物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场地的岩土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判定在将来基础施工过程中是否有必要进行开挖支护。

(2) 若需进行上述第1条工作的, 在详勘阶段就要针对开挖与支护要求, 进行专门的勘察测试。

(3) 在勘察工作中, 首先要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和岩土特性, 根据设计需要提供有关土层的不排水或排水的抗剪强度指标。同时, 应注意由于施工作用和地下水埋藏条件的改变对被支护土体的影响。

(4) 透彻了解开挖范围及邻近场地的地下水特征, 包括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地层的渗透系数及地下水的水位、流速、流向等。

(5) 清楚的了解邻近已有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深、结构现状、承受施工作用及地下的各类设施, 因这类设施既是支护结构的保护对象, 也往往成为施工的障碍和事故的来源。

(6) 勘察范围在平面上应比拟建主体结构大, 视土类的不同外延至槽外1至2倍槽深的距离;对于软土, 有时要在基槽外相当4倍槽深范围内布孔。若拟建场区勘察范围受到限制, 则在设计与施工中应采取相应措施。

2 开挖支护工程费用应单独列项列支

由于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属于临时性工程, 建议在土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书的制订中, 对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费用应单独列项列支。贯彻“没有勘察不能设计, 没有设计不能施工”的基建程序,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中应同时提出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设计资料一道送审。

3 支护方案选择及设计计算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优选原则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根据工程情况、地质水文情况、施工单位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 选最合理、最经济的支护方案, 并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 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否则将造成不良后果。总而言之, 一个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 最重要的是正确地确定土压力值和选用合理的计算简图。

对于较大深基坑支护工程, 对支护结构位移有要求的工程, 必须进行施工监测, 及时反馈信息, 以确保施工安全。

4 土压力参数问题

土压力的计算需根据不同部位提出的c、φ值求得, 不能一概而论。勘察报告中的抗剪指标c、φ值一般用三轴剪切仪快剪得出结果, 它代表施工前的状况, 但是基坑开挖经过降水排水, 土中孔隙水有变化, 土中孔隙水应力逐渐消失, 抗剪强度有所增加, 因此, 对降水排水的基坑可以将土的内摩擦角φ值适当提高。而粘聚力c值需注意应用, 否则在设计施工中将会产生失误。需通过土质指标φ、c、γ等, 经计算制定可靠的方案, 还应论证后确定方案, 决不能为节省费用, 随便定个方案。

5 设计施工

管理部门对深基坑设计施工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对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的方案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专门审批, 施工程序和方法等都要保证质量。

6 现场检验与监测

深基坑开挖工程中边坡稳定存在很多的潜在危险和破坏的突然性, 因此, 在整个施工和运营期间, 必须实行严格的现场检验与监测工作, 工作内容如下。

(1) 对支护结构施工工作的现场监理需做如下工作:检查结构尺寸、规格、质量、施工方法及支撑程序是否与设计一致。

(2) 监测土体变形与支护结构的位移。

(3) 对地下水控制设施的装设及运营情况进行监视需做如下工作:观测地下水及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注意施工影响及不良现象发生。

(4) 对周围建筑物和重要设施进行监测需做如下工作:注意有无沉降、倾斜、裂缝等现象发生。此外, 预先确定各方面临界状态报警值, 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使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将大大减少可能出现的事故。

总之, 一个优秀的开挖支护工程, 取决于: (1) 正确全面地提供勘测资料, 提出可行的建议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2) 设计人员重视对地质资料的了解分析, 防止局部经验随便套用,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提出开挖支护工程最优方案。 (3) 施工人员要与设计地质人员及时沟通, 解决出现的问题。 (4) 加强监测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防止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 只要以上四点严格保证质量, 克服主观随意性, 防止局部经验随便套用, 即使发生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 也易于处理, 不致造成大的损失。

摘要:近年来, 我区高层建筑不断增多, 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越来越受重视, 它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经济造价、工期等。本文就工程勘察要点、开挖支护工程单独列项列支、支护方案选择及设计计算、土压力参数问题、设计施工、现场检验与监测等六个方面分别论述, 并强调指出, 一个优秀的开挖支护工程, 只要各个环节严格保证质量, 克服主观随意性, 防止局部经验随便套用, 即使发生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 也易于处理, 不致造成大的损失。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土压力

参考文献

[1]余志成.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中国工业出版社.

[2]工程地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参芪注射液下一篇:医院管理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