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创新与增值服务

2024-05-23

物流创新与增值服务(精选10篇)

物流创新与增值服务 第1篇

1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理论依据

创新是活动主体在已有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智慧创造,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等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是在获取原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求得新发展的过程( 杨名,2008) 。服务创新是指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企业应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服务创新是服务组织通过服务概念、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或服务运营系统等方面的变化、改善或提高,向目标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产品,增强顾客忠诚度,创造更大的服务价值和效用。物流金融服务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服务业务。这种服务业务的出现除了本身自带的新意外,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不但可以在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 魏江等,2008) ,也可以在传递创新、重组创新等方面进行专门化创新和形式化创新( 顾忠海,2008) 。

2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现实基础

物流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许多人对其知之甚少( 李琳等,2010)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 份,收回问卷96 份,有效问卷83 份,有效率86%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 1 对物流金融服务的了解和受益程度

被调查的物流企业对物流金融的具体内容、操作模式等的了解程度不一,70% 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听说过物流金融,但仍有将近30% 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没听说过物流金融。当对59 家物流企业进一步了解其未开展该业务的原因时,34% 的企业是并不十分看好这项新的业务,39% 的人认为物流金融服务可能面临的风险太大,不易控制。当向其解释了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好处时,仍只有5% 的尚未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的企业愿意去尝试,而78% 的人认为还需作深入的了解并视本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定。从已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24 企业来看,显著受益的企业也不是很多。只有5. 4% 的企业其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占该企业全部收入的比重达到20% ~ 30% ,而11. 7% 的企业其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收入比重在10% ~ 15% ,近40. 1% 的企业其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在5% ~ 10% 。

2. 2 已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特点和业务类型

我们对填报已经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24 企业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发现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公司多为民营性质的物流企业,而且其从业时间都相对较长,63% 以上企业的从业时间都超过了5 年。这些企业自身融资的渠道主要从金融中介借贷。从其合作银行来看,既有国有商业银行,也有城市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建设银行、宁波银行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与银行的发展定位以及物流金融业务经验的长期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类型来看,大部分物流企业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尚处在初级阶段,主要是代收货款、存货质押贷款和动产质押贷款等。总体来看,宁波市物流金融业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代收货款的业务开展十分普遍; 二是存货质押贷款和动产质押贷款模式也较为通用; 三是保兑仓业务、统一授信的做法还比较受限。这与殷兴山( 2009) 的分析类似。

2. 3 物流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根据宁波市银监局的监管数据,截至2015 年11 月30日,宁波地区上市公司共51 家,而其中主营港口、物流业务的仅有两家。其中之一是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于1997 年4 月改建设立股份制上市海运企业; 另外一家就是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0 年9 月28 日A股上市成功。这表明宁波地区物流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的企业也只有这两家。除了直接上市融资外,其他中小型港口物流企业则主要依靠间接融资获取所需的资金,而间接融资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民间借贷,另外一条途径则是通过金融中介借贷。调查显示90% 以上的物流企业的融资形式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方式,包括向亲戚朋友借贷、民间高利贷借款和向金融中介借贷获取所需资金。

2. 4 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落户宁波的银行或本土的银行都开发了一系列的金融产品,但据我们的调查,这些所谓的金融创新产品并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尽管有些产品可供物流行业融资所用,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调查显示,除了39% 的人不了解宁波物流金融发展水平外,还有43% 的人认为宁波物流金融服务水平是较低的,并且认为宁波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物流金融服务工具缺乏、模式单一、物流金融服务监管乏力、市场发育不完备等方面。当然,宁波物流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该业务的发展时间太短了。

总之,宁波物流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这就需要企业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创新。

3 国外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经验借鉴

近十多年来,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纷纷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外,比如UPS公司通过 “金融机构在物流公司内部化”方式发展物流金融业务、GE公司提出 “存货代为占有解决方案”发展物流金融、摩根大通为 “进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务银行”发展物流金融; 在国内,中储运公司 “提供多品种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发展物流金融、天津港 “积极拓展多种货物的质押”发展物流金融、深圳发展银行提出的 “全程物流”服务模式等发展现代物流金融。这些公司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为宁波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4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实现路径

根据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指导思想,坚持 “学习借鉴和大胆创新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产业联动和协调发展相结合、立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四大原则,从物流金融服务工具、模式、组织、监管、功能、领域和市场七个方面开展创新,主要完成业务模式整合、组织平台搭建、体制机制构建、信息系统构建、监管体系构建、财税政策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考评体系构建八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分阶段逐步建立与宁波交通运输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与宁波仓储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与宁波邮政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与宁波批发零售业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部分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使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能完全满足宁波现代港口、航运、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

5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保障措施

5. 1 强化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思想认识

物流金融服务理念创新是物流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也是科学规划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前提条件。保障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化理解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本质内涵、重要意义,明确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政策支持以及政策约束,准确把握宁波物流金融创新的现实基础,确立宁波物流金融创新的目标、方向与工作重点,在物流金融服务理念创新基础上,立足整个宁波范围,主动对接沪杭甬,积极连接温台甬,全面融入长三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5. 2 科学制定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发展战略

建议成立由市政府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成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规划、政策的制定,新成立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领导小组要明确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开展物流金融发展理念创新大讨论,推进宁波物流金融发展理念创新,尤其是金融决策者和专业工作者的物流金融理念创新,进而结合宁波物流金融发展的现状,及时制定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规划,并在物流金融创新发展规划基础上尽早出台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专项实施方案》。

5. 3 加大物流金融服务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

在全面贯彻和落实支持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的基础上,由政府设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企业或银行进行物流金融产品的研发和经营模式创新; 鼓励龙头企业创设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基金,培育和支持一批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企业发展壮大;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航运、物流企业改制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部分信用优良的物流企业试行企业债券方式募集资金。

5. 4 加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典型的宣传与示范

在全市范围内树立一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典型企业和服务品牌。各地要根据物流金融业发展和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抓好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典型企业和服务品牌宣传,加大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提升社会各界对物流金融服务的认识。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应积极地推广其成功的经验做法,使之应用范围和受益半径不断加大。新闻媒体在宣传报道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客观报道当前物流金融服务现状、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宣传我市的各项鼓励物流金融创新的政策法规,广泛宣传各地方取得的典型经验。

5. 5 扩大国内外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组织宁波物流金融服务机构参加国际性、区域性的经贸洽谈和交流活动,由宁波市组织和承办一些与物流金融产业发展相关联的展会、服务创新的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扩大国际和区域交流和合作,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争取引进更多的物流金融创新合作项目落户宁波,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金融服务机构将公司总部、地区总部或物流金融产品研发中心等落户宁波,带动宁波物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鼓励宁波市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能够走出去从事物流金融服务业,通过走出去的过程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摘要: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对于满足宁波现代物流发展的资金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界定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宁波物流金融发展的现实背景,系统分析了宁波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路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实现路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顾忠海.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李琳,钱宇,李鼎.我国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抽样调查及对策探讨[J].物流科技,2010(11):11-14.

[3]魏江等.服务创新的实施框架及其实证[J].科研管理,2008(6):52-58.

[4]殷兴山.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物流创新与增值服务 第2篇

我国第三方物流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以来,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己经越来越明显。但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是从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仅只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服务内容单一,竞争力较弱,这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值服务将是第三方物流赖以发展的关键。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对象有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融资难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依赖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因为自身的发展,防范风险而对中小企业“惜贷”或“不贷”。第三方物流与金融机构协作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迫切需求,于是融通仓——这种新的金融、物流创新服务也就呼之而出。

融通仓产生的背景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难要求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是,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植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措施。在此指引下,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以往有所重视。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日益重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在贷款过程中均实行“谨慎性原则”,建立了一套手续繁杂的审批程序,实行严格的财产抵押担保制度,并在办理财产抵押过程中,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较高,贷款抵押率则规定为:一般房产为70%,生产设备为50%左右,动产为20%-30%,专用设备为10%,贷款抵押率明显较低。

而中小企业客观上具有分散、涉及行业多、所有制结构比较复杂、多头开户现象普遍存在等特点,使银行贷款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加大;又由于中小企业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市场变化快、知名度较小、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等特点的影响,信用等级较低,资信相对较差,缺乏足够的抵押品和可靠的担保;加之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畏惧”心理。中小企业的天然弱点和银行追求“低风险,高效益”的经营目标之间的矛盾制约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创业板的开设虽为中小企业发展开辟了融资场所。

然而,尽管创业板的门槛比主板低,但由于额度有限、条件苛刻,对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创业板依然“可望而不可及”。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急需闯出新路。

2.金融企业增强竞争力寻求新的业务和利润空间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已愈演愈烈,竞争范围也正在由对存款、贷款、中间业务中单个客户的竞争向产品竞争、服务竞争、技术竞争方面发展。即便是银行过去自以为是“独家产品”和“市场紧俏产品”的贷款业务的开展,也由于防范风险的内在要求而变得难度更大。外资银行的进入也将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全方位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将会越来越严峻。而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盈利空间又不断缩小。国有商业银行要增强竞争力,减少经营风险亟需发展创新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我国信贷市场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业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产生大量的资金融入需求,但由于其规模小、经营风险大,难以获得信用担保,又缺乏足够的符合金融机构偏好的不动产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银行积聚了大量的存款,但迫于风险压力又不敢轻易贷出。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对矛盾,既可以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又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原因在于:许多制造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活动,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化提供仓储、物流配送服务的企业,对质押品的价值评估、流向监管等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便利的条件,因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融通仓业务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合,可以大大降低银行开展融通仓业务的交易费用;又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借款人的债务负连带责任,使银行的信贷风险被分散,信贷资金更安全,从而使原先不受银行欢迎的动产质押品变得可靠而受欢迎。

第三方物流发展要求提供增值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看,大体分有四个途径: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近几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单一,竞争非常激烈。竞争的结果导致物流服务的利润下降,迫使物流企业开辟新的服务领域,金融服务就成为一个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利润的重要业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提供融通仓服务,可以吸收周边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其协作企业,使自身更好的融入到企业的供应链中,从而扩大其业务规模,增加其业务收入;可以创新出诸如价值评估、信用担保、货物拍卖等诸多的创新服务品种,增加其服务收入。由于大多数服务环节都与其传统业务重叠,加之有企业存入的货物作保障,不会增加太多的服务成本和风险成本,既增加了企业利润,又提高了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也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重要手段,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合作。

融通仓的运作模式

融通仓是以周边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服务基础,涵盖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传统商业以及中小企业信用的整合与再造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有两种运作模式可供选择:

1.质押担保融资

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原材料采购与产成品销售普遍存在批量性和季节性特征,这类物资的库存往往占用了大量宝贵资金。融通仓借助其良好的仓储、配送和商贸条件,吸引辐射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形成其第三方仓储中心,并帮助企业以存放于融通仓的动产获得金融机构的质押贷款融资。其运作方式如下:银行作为信用贷款的提供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融通仓服务的提供方、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质押物的提供方三方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生产经营企业在协作银行开设专门账户;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或待销售的产成品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立的融通仓,同时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进行货物验收、价值评估及监管,并据此向银行开具仓单;银行根据贷款申请和仓单向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生产经营企业照常销售其融通仓内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确保其客户销售产品的收款账户为其在协作银行开设的专门账户的情况下予以发货;收货方将货款打入销售方在银行中开设的专门账户;银行从生产经营企业的账户中扣除相应资金以偿还贷款。如果生产经营企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贷款债务,银行有权从质押物中优先受偿。由于有质押物作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资金封闭运行,因而该运作方式,既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又保证银行放贷安全,增加新的利润;同时,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2.信用担保融资

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配额,第三方物流企业同需要质押贷款的中小企业接触、沟通和谈判,代表金融机构同贷款企业签订质押借款合同和仓储管理服务协议,向货主企业提供质押融资,同时为企业寄存的质押物提供仓储管理服务和监管服务。从而将申请贷款和质押物仓储两项任务整合操作,提高质押贷款业务运作效率。贷款企业在质押物仓储期间需要不时进行补库和出库,原本企业出具的入库单或出库单需要经过金融机构的确认,然后融通仓根据金融机构的入库或出库通知进行审核。而现在这些相应的凭证只需要经过融通仓的确认,即融通仓确认的过程就是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的过程,中间省去了金融机构确认、通知、协调和处理等许多环节,缩短补库和出库操作的周期,在保证金融机构信贷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贷款企业产销供应链运作效率。

开展融通仓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融通仓业务给参与的各方带来许多好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运作不当,容易出现一些新问题,影响融通仓业务的健康运行。

1.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

在融通仓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资信差,对入库质押物的价值评估不正确、对质押物和结算货款的跟踪与监控不到位、或出现与生产经营企业串谋骗贷行为,这会增大银行的信贷风险和管理难度,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金融机构一定要选择那些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有较高信用等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合作伙伴。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同样必须注意风险的防范,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与信用状况好的融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2.权利、义务、责任的问题

融通仓业务涉及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货主企业三方,权利、义务、责任不清容易引发纠纷。因而在开始运作之前,参与各方应认真进行协商、谈判,确定融通仓业务的具体运作方式,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的承担等。

3.交易成本的问题

在融通仓业务中,贷款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融资单笔业务量通常较小而次数频繁。只有有效地降低每笔业务的成本,才能使这一业务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应将融通仓业务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程序化、制度化,并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各业务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处理、协调与监控,才能在保证融通仓融资安全的情况下,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

4.质押物的选择问题

物流创新与增值服务 第3篇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在寻求发展的时候, 最需要的便是资金的支持, 扩大生产规模, 改革创新技术, 引进先进管理手段, 这些都需要资金。又由于其本身基础薄弱, 资金不足, 信誉度不高, 缺少必要的质押资产, 银行贷款成本偏高导致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贷款。作为处于全国经济发展前茅的宁波中小企业, 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近年来政府部门采取有力措施, 以此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比如设立各种各样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等。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找到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办法, 我们对宁波市600多家中小企业 (包括机械、纺织、外贸和服务等行业) 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得到以下结果:

1.1 宁波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足, 而且很“缺钱”

宁波市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时间短, 经营管理理论不够成熟, 导致自有资本不足, 资信不够。在调查中发现有4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的原因是企业自身造成的, 而银行对于贷款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钱荒”, 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以下原因。首先, 大部分被调查企业表示, 原材料和用工等成本的增加是导致企业“缺钱”的主要原因。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 大有再次遭遇经济危机的预兆, 导致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同时, 对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也增加了企业的压力。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2011年来, 工业制造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基本维持在2500~3000元/月, 而其他社会需要大的特殊技术工种基本都在4000元/月以上, 缺口较大的普工基本工资也上涨了15%。其次, 中小企业还面临着电力供应短缺的问题。目前国家对企业用电控制很严格, 在用电紧张时期, 重点保障居民用电, 而对企业需要及时完成订单所需要的电力供应常常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企业为了不违约, 会自购发电设备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这就导致了产品成本的大幅增加。

1.2 宁波中小企业融资难引起了宁波市政府的关注

为了保障宁波经济稳定繁荣的快速发展, 宁波市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 与银行等金融机构, 制定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宁波市鄞州工商分局和区民营企业协会对全区2500余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融资需求调查, 结果显示, 七成企业表示资金缺乏是目前困扰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 四成企业已近两年没能融资成功。为开启企业融资的“快车道”, 鄞州工商分局、区金融办、区民营企业协会、区金融业协会联合举行了2011 (秋季) 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现场共有133家有资金缺口的中小企业与携带不同融资产品16家银行、保险、小额贷款公司、保理等各类金融机构到场对接。另外, 鄞州区金融办和鄞州工商分局联合出台了《宁波市鄞州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走在了宁波市实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前列。

1.3 宁波银行贷款稳中带升

调查显示, 2011年一季度末, 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分别比2010年末和2009年末增加了6%和30%, 民间资本呈上升势态。而来自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 截止到2011年6月末, 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81.92%。其中, 今年上半年, 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85.23%。从增速上看, 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22.44%, 高出全部企业贷款增速6.1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 银行业在努力发展金融业务, 扩宽客户群体, 尽力帮助中小企业度过融资困难。

1.4 宁波中小企业资金用途与融资目的有直接关系

在调查过程中, 针对企业生产资金用途不同, 我们把被调查企业分为了三种类型:稳重型、发展创新型、后退型。稳重型指企业无负资产, 生产销售波动不大, 且融资资金主要用途在原材料购买和支付人力成本;发展创新型指公司正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寻找技术创新, 更新生产设备, 这部分企业融资主要为了购买机器设备和土地, 并购企业和其他资金流动需求;后退型指企业负债率高, 对于资金用途主要在于还债和担保支出等方面。本次调查对宁波中小企业融资目的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发现企业融资主要用途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流动资金的补充这两大方面, 分别有47.2%和76.4%的中小企业资金用途主要为“流动资金占用”和“购买原材料”, 24.5%和7.65%企业的资金用途以“再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技术改造升级”为主。

2 物流金融能有效改善宁波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1 物流金融服务概念

物流金融是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兴金融体系。在物流产业的运作过程中, 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商在物流运作链中, 为顾客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如金融结算和融资服务等。广义地讲, 还应该包括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金运作, 比如存贷款、投资信托、抵押租赁、现金保险等涉及金融方办理的物流中间业务。物流金融包括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客户三方主体, 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必要的融资服务, 能够很好地为社会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因此, 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可以从大力开展金融物流入手。物流金融服务运作流程参见图1。

2.2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运作模式

物流金融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在还没有具体开展物流金融理论研究之时, 它的各项业务其实已经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国企民企、外贸运输和相关金融机构中运行起来, 初期的物流金融业务单一, 但是随着中小企业对融资要求的日益高涨, 尤其对金融信贷服务需求的增加, 物流行业根据其自身特点, 构建能够保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统一的物流金融服务业务。宁波市应促进与物流金融相关的管理与政策的协调, 针对物流金融发展制定专门的支持、鼓励、奖励和优惠政策等;支持银行对物流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资本为纽带, 打造宁波本地的大型物流集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新型物流金融模式;加强物流金融发展的跨区合作, 对宁波市具有长远的借鉴意义。

我们结合宁波物流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结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四种主要物流金融运作模式。

(1) 垫付货款。垫付货款是物流金融的初期模式。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 帮助收货方为发货方预付一半货款;当收货方完成收货时把全款支付给物流企业。这种方式必然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因此还有另外一种垫付货款的模式:发货方请求银行, 让其通过货权, 并按照市场情况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融资, 当收货方向银行完清货款时, 银行通知物流企业放货, 这时收货方获得货权。此种方式在货物的运输过程中, 实际上给发货方提供了融资服务, 银行获利, 物流企业承担一定风险, 通过物流信息和监管服务也获得利润。

(2) 保兑仓。保兑仓俗称承兑汇票, 主要涉及四方, 分别是银行、物流、买方和卖方。这四方通过签订《保兑仓协议书》, 来达到四方获利的物流模式。主要流程:物流公司为买方企业提供担保, 买方也以货物抵押的方式为物流企业担保, 签订回购承诺, 买方需要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获得承兑汇票, 银行开出承兑汇票交给买方企业, 让买方企业用银行承兑汇票向买方企业购买商品, 物流企业获得商品的抵押, 当汇票兑现时, 银行把货款付给卖方, 当买方完成还款时, 物流企业将商品交还给买方。以上过程中其实物流和银行方已经为买方提供了间接融资, 缓解了买方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情况。

(3) 物流仓单金融。物流仓单金融即是融通仓融资, 主要是指企业把原材料或生产成品作为质押品存入融通仓, 通过物流企业对质押品德监管、评价、担保等, 让银行提供货款贷款业务。有物流企业的参与, 间接让银行接受了风险大的动产贷款, 企业获得了信贷融资, 银行获得贷款利息, 物流方收取监管评价费用, 三方获利。

(4) 物流授信金融。物流授信金融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规模和运营业绩的物流企业, 授予其一定额度的信贷, 物流企业可以把这部分额度转移给企业, 为企业提供了质押贷款融资业务, 物流企业代银行在质押贷款过程中监管各个运作流程。这种物流金融模式让企业可以更加便利的获得融资服务。

2.3 物流金融创新——海洋物流金融

宁波“以水为魂, 倚港衍生”。目前, 宁波正在加快现代化国际强港建设, 实现从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变, 而随着智慧物流建设试点方案的明确, 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都给宁波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 我们提出了海洋物流金融的概念。

海洋物流金融对多数读者来说也是个新鲜词汇, 主要是通过开发航运物流, 为各方提供各种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物流过程中合理组织流通的现金和信用, 让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保持统一。

3 结语

缓解目前宁波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除开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政策优惠、加强银企间的相互合作外, 更重要的是, 要利用目前的物流经济发展形势, 大力开展物流金融服务, 通过开展各种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业务, 增加企业融资途径, 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降低企业扩张发展的后顾之忧, 让宁波市中小企业成为地方人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佳.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 2009 (04) .

[2]韩谦.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金融物流[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物流创新与增值服务 第4篇

关键词:物流服务供应链;供应链环节;能力提升;创新途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以传统产品为核心的物流供应链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物流企业的竞争开始集中于价格、速度、质量与服务四方面。因此,以服务为核心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现代流通企业的主要方式。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在产品供应链扩展到服务供应链的过程中,集成构建物流服务网络,并将企业与供应商、渠道商、零售商、服务商相缔结,引导仓储、运输与配送企业发挥协同作用所形成的以服务为核心的供应链,具有低成本与高效率等特征。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19.2万亿元,同比增长5.8%,物流业总收入7.6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5%。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04.0万亿元,增速达到了6.1%。然而现今,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的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能力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的发展,为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能力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近几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低成本、高效率物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创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物流企业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全套物流服务解决方案。例如,北京信天捷快递是一家综合性新型物流企业,其将服务作为核心,致力于实现物流服务的多功能与全方位,包括多式联运、运输方案设计、包装仓储与供应链管理等;2015年,京东商场推出的“京东JD+供应链”模式,为其电商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业务,包括物流方案规划、供应链对接与成本管理等。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服务、新能源服务、外贸服务与信息平台服务等新型物流服务不断产生。如2016年,江苏国泰公司开始选择外贸服务,并购海外代理商获取客户资源,且不断向新能源业务迈进;同年9月,阿里巴巴体系下的菜鸟网络,将物流、金融与电商相结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据第一财经日报显示,截至2016年9月,百世集团的服务范围不但覆盖了全国所有城市与乡镇地区,而且在澳洲、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地开通了跨境物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全球服务。

(二)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已初步形成,优化资源整合成为共识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与交通基础设施密切相关,即交通网络是供应链发展的基础,必须依托于“大交通”才能发展“大物流”。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据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完成交通类固定资产投资26659亿元,同比增长5.5%。截至2015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7.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35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1.9万公里。在“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发展成网,促进“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形成。由此可以看出,在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已初具规模。以唯智物流链云平台为例,该平台通过打造贯通企业上下游的数据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互联、智能与可视的物流服务,成为行业标杆。同时,企业意识到优化资源整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由此通过合作打造物流服务供应链。如2016年6月,唯智物流链云平台与乐斯福集团携手,为企业提供高效、可延展的物流服务资源网络,提高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水品与经济效益。

(三)新型支持技术愈加成熟,有效推进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

现阶段,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新型支持技术,包括ID代码、条码、EDI技术等,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从而满足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我国新型物流支持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动着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发展。如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与我国打造的一键式无缝国际物流供应链模式中,必须采集并分析大量的用户数据,而我国现有的EAN-13与ITF-14条码技术,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提供了快速、准确和可靠地数据采集支持,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成本,缩短了物流时间。再如,2015年天猫国际加快了物流服务供应链实施战略,与Costco、Countdown和Lottemart等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其中EDI技术的运用,有效实现了处于全球各地贸易伙伴间的数据交换与网络传输,大幅提升了各方经济效益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总体而言,EDI、EFT、POS系统、ID代码等新型支持技术集成体系,为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了高效的运作系统,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四)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电商+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形成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3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在“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战略的推动下,B2B电商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尤其是资本涌入、政策鼓励等引领着行业的转型,许多企业均推出了“电商+物流服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以知名电商女装品牌茵曼为例,其采取“柔性供应链+02O”运用模式,整体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叠加的产业链封闭环,增强了用户体验与品牌形象。再如2015年12月,电商巨头天猫集团推出“供应链+大数据”模式,开发高端生鲜食品销售平台,即天猫作为中介身份,将各商户的量积累起来与供应商源头沟通,提升效率与议价能力,从而实现直采模式。天猫生鲜平台仅上线当月,销售金额便突破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0%。总体而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推进了“电商+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的形成,为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升级提供了保证。

二、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配送周期长,服务质量较低

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配送服务可直接面对消费者,该环节决定着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及再次购买意愿。从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来看,配送环节是服务“短板”,存在着服务周期长、质量低等问题。据中国网络购物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网民对我国主流电商平台,包括淘宝网、当当网、京东商城与唯品会的配送速度与服务质量分别为3.57分、3.87分、3.78分和3.82分,对商品丰富程度、电子支付安全性等的评分均超过4分。以家具行业为例,2016年,尽管我国家居行业发展迅猛,网购规模持续扩大,但商品出厂从“仓储、干线、配送至安装”等各环节,经常存在物流过程不可控制、到货周期较长等问题。再如,江苏国泰的纺服行业资源分散,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供应商与品牌商的需要无法匹配。并且,物流服务供应链设备资源落后,订单处理速度慢,导致物流配送周期长。据新浪科技网显示,2016年9月,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的配送周期普遍为两周至一个月,相对而言,亚马逊的海外商户小件商品运送速度则较高,送货周期一般为5-8天。

(二)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服务成本较高

近年来,我国物流费用在GDP中的占比虽有所降低,但物流服务总体成本仍普遍较高。据《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5年,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为10%-15%。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依然偏高,占比高达3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7月,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6万亿元,同比增长2.7%。以广西出口货物成本为例,其物流成本较其他地区高15%-30%,每单物流成本增加36元。以京东商城为例,包装一瓶洗衣液的成本为2元左右,但京东采用的双瓦楞纸箱气泡袋成本约为5元,共造成约200亿的物流亏损。2016年6月,日本与我国的网购订单,首重500克的包裹快递费用约为13.68美元,上升了近30%。物流服务较高的成本,导致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创新能力不足。例如,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如SAP、Oracle和Info)的采购及实施费用则高达千万,物流企业根本无法承受,制约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创新能力。

(三)供应链的信息化与标准化服务程度低

目前,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信息化与标准化程度显著低。据中国信息化产业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已有42.3%的企业处于信息化全面集成应用阶段。但整体而言,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仍有超过50%的企业未实现全面信息化,仅有25%左右的中小企业处于信息化全面集成应用阶段。例如,厦门港在港口物流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早,EDI系统已建设多年,处在国内领先水准,但由于口岸各部门的电子平台各自为政,截至2015年,仍难以做到互联网物流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并且,当前我国物流行业虽存在着多个不同的标准,如POS标准、条码标准、ID代码标准等,但却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标准化服务,阻碍了物流服务供应链在我国的发展。以当当网为例,尽管自2013年开始,当当网已开始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如在四川成都创立的西南片区配货地,在山西太原设立的中部片区配货地等,但其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仍不充分,不足亚马逊的30%,致使物流服务供应链监管与运营困难。再如,中国龙运集团哈尔滨俄运通科贸有限公司由于缺乏数据作业与标准化作业以及一体化服务供应链,致使与俄罗斯国际货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创新能力不足。

(四)供应链缺乏一体化物流服务

现阶段,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缺少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据阿思达克财经网显示,2016年9月,环宇物流公司近期拓展供应链服务,涉及领域包括,为需要存放於控温贮存空间的冷藏食品,提供贮存与本地送货服务。近期与以香港为基地,并从事冷藏肉类及海鲜分销的供应商订立新合约,向客户提供公司整体服务范围扩展至提供冷藏食品的供应链服务。但由于公司缺少一体化物流服务供应链,导致未真正实现合作。另外,美国现已具备提供全面供应链处理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如APLL为Dell提供监管供应商与承运人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促使Dell可以良好控制零配件库存、进厂运输周期和运输费用,并通过APLL的SeeChange信息系统,从供应商处开始对进厂物流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而我国上海至西宁货运,如恒安集团、361°等大型传统物流企业难以提供全套的物流服务,仅依靠自身物流部运作,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专注主营业务与提高竞争力。由此可知,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仍处在初级阶段,未形成全套、一流的供应链服务。

三、加快推进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能力创新的主要途径

(一)进一步提升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标准能力

实现物流服务现代化,提升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须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统一体系标准。物流企业应以快速反映市场为基础,引进国外先进体系,如现在国际通过的JIT(及时服务)、QR(快速反应)、ECR(快速客户反应)、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以服务为核心,将服务资源加入整个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推进物流服务供应链资源的互补与融合。同时,需要先进的应用技术以确保各体系的安全、可靠运行,如客户端操作系统、售前技术支持等。并且,相关部门应严选物流服务标准,组建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标准,并结合各行业特点,制定出统一的国家标准。此外,应借助国家引导,设立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实验基地,在基地内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标准,如条码标准、ID代码等,推动物流产业的规范化;以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实验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更多物流企业参与,进一步提升我国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服务标准能力。

(二)强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估系统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下,应建立绩效评估系统,构建优化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流程,实现畅通无阻的高效物流运行。应对各贸易伙伴间进行合作评估,促进贸易伙伴间的协作,从而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并运用新技术与新设备,制定考核模板,完成物流实时跟踪与可视化监管,增强物流安全性和精准性;应依据质量、成本与服务等维度,对不同物资分类进行考核,评估供应商绩效;依据考核模板计算质量与交期系统自动抓取的数据,对服务与成本项目进行人工打分,出具考核结果减少对劣质供应商的配额、增多承兑汇票比例,淘汰部分供应商团队;应按照供应商考核结果,对优质供应商,增加下一期间的配额,降低承兑汇票的比例、缩短承兑汇票的周期等。此外,应创立数据网络型架构模型,提炼真实有效的关联数据,完成配套资源支持数据,随时掌握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各环节数据情况,创造最大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系统评估利用价值,增强供应链的绩效评估系统。

(三)打造供应链服务的协同与创新平台

我国物流业应需要准时化打破企业及供应商的沟通壁垒,提高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合作的效率及水准,完成与供应商、客户需求的精准预测与满足能力的同步计划和制造能力;创造极速供应链与智慧物流,消除线上与线下的流程壁垒,有机结合海量信息处理与先进物流服务,为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并且,企业应通过资金与资源的合理调配,破除现金拥有者和使用者的资源壁垒,为物流服务供应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形成一套规范的服务供应链协同与创新流程。例如,要打造营销、库存与经营计划流程,进而将诸多信息汇聚到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内外的良好沟通,激发高效的协同与创新。另外,应以物流企业为导向,协调企业内部的工作与计划,从而延伸至企业范围之外,驱动与协调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相关业务,推进企业内部、服务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能协调发展;应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各个方面加强资源的融合和互补,促使各成员企业能充分了解现状,并做出相应调整,进而加强物流供应链能力合作和协调。

(四)加速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仓干配一体化定制

现阶段,服务供应链已成为许多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利器,急需定制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仓干配一体化。要聚焦“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物流交通大力发展;要通过论坛讲座、优化服务供应链的商业模式、技术交流和专家研讨等形式,采取“前店后厂、上仓下店、仓运配一体”设计模式,整合物流产业供应链资源,提升服务供应链能力。并需要依托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交通平台,促使服务供应链的仓干配一体化定制;要分析清楚每个物流服务供应链,重点从仓干配一体化服务着手,以此为企业主要核心竞争力,面对不同种类的客户,应掌握客户对业务的需求,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大力完善物流服务网络。如,应优化运输、仓储和基于运输仓储的配送等网络,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鼓励商品市场与机场、车站、港口、仓储基地等,增强流通节点衔接,创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多式联运,加速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仓干配一体化定制。

参考文献:

[1]宋志刚,赵启兰,邢大宁.基于云生态的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08):6-15.

[2]韩喜艳.基于流通“四流”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优化[J].上冻工商学院学报,2015(01):76-82.

[3]胡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J].中外企业家,2014(28):30-31.

[4]王传涛,武泽艳.物流服务水平影响市场需求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J].物流技术,2015,34(09):228-231.

[5]郑秀芝.三方协调背景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信息平台搭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5(10):82-89.

[6]肖迪,汪彪,鲁其辉.基于服务供应链的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浙江物产为例[J].物流技术,2015(01):26-28.

[7] 李泽宇.物流服务创新、服务质量对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5):26-29.

融通仓:物流的整合创新服务 第5篇

从企业自营物流, 到采用专业物流公司做传统的运输、仓储、包装等业务;从第三方物流公司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物流服务, 到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形成跨领域的供应链;从供应链与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取代单个企业的竞争, 到通过第四方物流整合的供应网, 物流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扩展资源整合范围的过程。可以预见, 未来这个范围还会继续扩大, 以融通仓的形式集成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 正说明了创新整合不会停止, 其潜力巨大。

所谓融通仓, 就是将“融”、“通”、“仓”三者集成、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 其中, “融”指金融, “通”指物资的流通, “仓”指物流的仓储。融通仓是一种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的创新, 将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进行整合, 其中物流和金融是核心, 金融靠物流对实物的监管来控制风险, 而物流需要金融提供的资金来保障各个环节的通畅。

融通仓的产生既是供应链向更大领域的扩展, 又是完善供应链的内在需要。供应链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链条。而链条上各方是由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连接在一起的,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这三流的计划、控制和管理。这三流中任何不协调都会降低供应链的效率, 信息流滞后会在链条中形成过多库存, 造成浪费;物流不畅则会延误商机, 使企业信誉下降;资金流缺口则会让企业难以为继。然而,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不能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 使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的运作不顺畅, 导致货物销售后资金未能回笼, 或者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缺口等。特别是中小企业, 由于自身资金实力较弱, 一旦遇到资金缺口就会陷入困境, 甚至会因为无法跟上供应链链主的运作节奏而被替换出供应链。虽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融资, 但是鉴于中小企业信用级别低, 可抵押固定资产普遍较少, 也难以得到大企业提供担保, 在经营活动中商业票据使用较少等原因,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也是“想贷不敢贷”。而将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整合在一起的融通仓的出现, 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解决了资金瓶颈, 也为金融机构和物流公司扩展了业务。

融通仓的实质就是以存货作质押, 目前主要有两种运作模式:

1. 质押担保融资。

银行作为信用贷款的提供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融通仓服务的提供方、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质押物的提供方三方协商签订“融通仓”业务合作协议;生产经营企业在协作银行开设特殊账户, 并成为提供融通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会员企业;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或待销售的产成品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立的融通仓, 同时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进行货物验收、价值评估及监管, 并据此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银行根据贷款申请和价值评估报告酌情给予生产经营企业发放贷款。如果生产经营企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贷款债务, 银行有权从质押物中优先受偿。

2.信用担保融资。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 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配额, 第三方物流企业又根据与其长期合作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配置其信贷配额, 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并以受保企业滞留在其融通仓内的货物作为质押品或反担保品确保其信用担保的安全。这样一方面可简化贷款银行的贷款程序, 另一方面也可给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提供更多、更便利的信用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信用担保安全也可得到保障。

通过融通仓模式, 参与的物流、生产经营和金融企业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1. 为中小企业解困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难题, 虽然央行不断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但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是不敢轻易放贷, 而且贷款条件严格。而融通仓业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消除资金融通的劣势, 提升其信用等级, 从而获得更多、更便利的信贷支持。这对于大多数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 但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 难以满足常规融资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十分有利, 因为只要中小企业有货物、有订单、有发展潜质, 便有可能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

2. 增加银行竞争力

目前, 我国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已愈演愈烈。小企业数量多, 分布范围广, 资金分散但总需求量大, 发展贷款业务的市场潜力大。这将成为国内银行业务竞争的主要战场之一。然而, 中小企业间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 进而使银行贷款风险加大, 造成了信贷恶性循环。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在产品更新、风险控制各方面来推进对中小企业服务以及开发新的业务, 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融通仓业务, 开拓了流动资产融资的业务创新。金融服务中引入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 大大的拓宽了银行贷款业务的范围, 同时使银行的信贷风险被分散, 信贷资金更安全, 从而使原先不受银行欢迎的动产质押品变得可靠而受欢迎。

3.为物流企业扩展市场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脱颖而出, 必须不断进行整合创新, 在原有提供物流和信息流集成服务的基础上, 引入资金流的服务内容。

开展融通仓业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 一方面, 增加了配套功能, 增加了附加值, 但由于大多数服务环节都与其传统业务重叠, 同时有企业存入的货物作保障, 不会增加太多的服务成本和风险成本, 达到增加企业利润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效果, 从而提升了企业综合价值和竞争力, 稳定和吸引了众多客户;另一方面, 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 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供应链中去, 同时也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同盟关系, 为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打下基础。

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 也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重要手段。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融通仓业务的主要执行者, 这里对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融通仓业务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开展创新业务

融通仓作为一种创新服务产品, 目前在市场上处于萌芽状态。又由于该服务涉及到银行、物流等专业服务内容, 技术上、理论上仍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其实践活动正在快速发展, 国内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和外资物流公司都在积极开展融通仓业务。目前, 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 占全部企业总户数的99%以上, 其创造的GDP近总量的一半。鉴于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融通仓业务显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 国内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该项业务, 寻求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契机, 否则, 很可能由于信用的“马太效应”, 使融通仓业务集中到少数有实力物流企业手里。

2.加强风险控制, 提高自身实力和信誉度

通过融通仓进行融资, 虽然有动产质押物提供质押担保, 但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参与各方特别是贷款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应注意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问题。贷款银行必然要在事前对指定承担融通仓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申请加入融资系统的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必要的考核。只有拥有实力和信誉, 才能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因此, 物流公司应事先确立与银行的合作伙伴关系, 取得银行的授信额度, 确保融资来源, 以便安全有效地使用银行授予的贷款额度, 使物流企业真正成为银行安全放贷和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平台。另外, 目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 应通过合作、重组以及完善服务功能, 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不断做大、做强, 以满足银行对物流企业的要求。

另一方面, 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要做好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主要是加强对会员企业的信用状况评估, 对入库质押物的价值评估、对质押物和结算货款的去向的跟踪与监控等, 并同时与信用状况好的融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3.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共享是开展融通仓业务的基础。物流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业务整合在一起, 通过和合作伙伴共享信息资源, 及时反映出各自的运行现状, 以便合作伙伴可以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整个物流运营的绩效。物流企业一般通过条码技术以及POS技术对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库存周转率、安全库存的大小、出入库情况、在途运输状况等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并公布于信息平台上, 使相关各方能做到对质押商品的实时了解。

4. 降低运作成本

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 特别是在融通仓业务中, 贷款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 融资单笔业务量通常较小但次数频繁。作为融通仓业务的具体执行者, 物流公司只有有效地降低每笔业务的成本, 才能使其业务得到持续发展。因此, 除了一般的降低仓储、配送成本的方法之外, 还应将融通仓业务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程序化、制度化, 并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各业务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处理、协调与监控, 才能在保证融通仓融资安全的情况下, 简化业务流程, 降低成本。

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创新探析 第6篇

一、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的内涵

传统的客户服务是以长期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标, 即从客户开始递交订单到订货之间, 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双方联系机制。但随着企业不断壮大, 服务范围不断可扩大, 服务对象趋向多元化。企业客户服务部门会及时公布服务信息, 准确发放客户订购的产品, 并详细解答用户疑问, 不断完善后续服务措施并及时对工作上失误进行补救等。但从物流的角度分析, 企业客户服务是供应链流程和物流活动的产物, 是为物流供应链实现增值效益的过程。物流企业客户服务是依据客户委托, 按照客户意愿, 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 实现物流业务活动。其最终目的是物流企业在合适的时间, 以适当的价格将货物以及货物伴随信息安全的送达指定地点, 以满足客户需求。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利润, 但由于服务业在加工方法、产品形态上和制造业存在很大差异, 并且服务业功能特色多种多样, 种类繁多, 而对于物流企业, 客户服务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因此服务创新的内涵也在不断的进行定义。

二、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物流企业客户服务是建立在仓储、运输等有形之上的无形过程, 它主要利用空间和时间的效应实现其自身价值, 同时, 还延伸至流通、包装等增值物流服务, 这样不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益, 更有利于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目前,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不断的进行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创新,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一席之地。客户服务创新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般的物流服务, 如货到付款、送货上门等已成为目前物流服务的基本服务, 即使它们在过去曾为物流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要不断的进行服务创新探索, 才能更好地摆脱其他企业的模仿。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用户信息, 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制定更为实际的、使客户满意的物流服务计划, 并利用某种方式和客户进行持续的、更为长远的沟通, 为企业维持老客户, 开发新客户做准备。另外, 物流服务企业在进行服务创新探索时也能更好地改进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客户服务流程, 对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增加与客户互动的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 它还有助于增进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创新的驱动力

研究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创新的驱动力不仅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创新模式, 更有助于服务创新的不断探索。客户服务创新驱动力主要分为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 每种驱动力对创新活动产生的效果不同。

1. 服务创新的外部驱动力

服务创新的外部驱动力主要包括制度轨道、技术轨道、管理轨道、服务轨道、社会轨道以及公共部门、顾客、竞争者、供应商等这些行为。但就物流企业而言, 客户服务创新的外部驱动力是技术轨道, 如物流系统中广泛应用的RFID、GIS、GPS技术, 其利用物流装备配合物流服务网络, 实现更为先进的物流客户服务。制度轨道主要是国家对物流产业振兴政策以及物流方针等以确保物流服务有一个更为健康的运营环境,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规范和引导。服务轨道是利用物流服务业的相关规则、方法以及知识约束客户的服务创新。管理轨道是物流企业的管理机制、管理系统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服务创新的影响。社会轨道是利用社会规则制约或引导客户服务创新, 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促使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的产生等。客户在物流服务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 公共部门和合作伙伴也对客户服务创新有一定的影响。新系统新设备的出现也会促使服务物流服务的创新。

2. 服务创新的内部驱动力

服务创新的内部驱动力主要包括创新部门、企业员工以及企业的管理和战略。在物流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层对企业服务创新制定的战略性规划, 是落实管理手段和管理政策的重要保证。对于物流企业员工而言, 他们处于客户服务的最前端, 最了解客户的服务需求, 因此他们更提出更为实际的改进方法和创新思路。因此物流企业员工的服务创新思维和理念以及服务创新管理和战略性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物流服务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内部驱动力。但通常情况下, 企业的研发部门和创新部门不会单独设立。

四、物流企业进行客户服务创新采取的有效措施

1. 常见的几种物流客户服务创新模式

结合当前的服务创新理论和物流行业的特点, 物流客户服务创新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众多物流企业形成的集成网络企业, 从而实现客户服务创新。这种服务创新模式需要单独设立组织开发部门, 以能更好的衔接网络企业成员的客户服务, 从而形成新的客户服务链。它主要以客户服务为主要向导, 各物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做出相应的服务划分, 企业开发部门与客户没有直接的联系, 它主要是和集成网络企业中的成员有相互作用。因此这需要物流企业能够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对客户进行统一的协调, 从而实现合作开发物流服务模式。集成网络企业成员之间要相互学习并建立知识共享, 实现服务机制上的互补, 另外加强公共物流服务交流, 共同提高物流服务。

(2) 服务专业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制定相对专业的创新模式, 其没有正式的创新组织领导。它主要通过专业服务轨道与客户进行相互作用实现一种集体性创新。这种服务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的对市场信号和客户需求做出反应, 并且形式灵活。其缺点是服务计划缺乏计划性, 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这种模式是依据客户服务建立起来的, 所以受客户需求制约。

(3) 有组织的战略模式。这种模式的是在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和战略性规划上进行的。企业的管理和战略性发展规划是这种模式的主要驱动力。这种模式是企业员工在企业领导的管理下不断进行创新, 没有专业的创新部门。其优点在于组织计划清晰。

(4) 技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专业服务轨道和技术轨道为服务创新提供驱动力。在这种模式下, 客户成为服务创新的主要参与者。高新技术的应用成为技术创新模式的关键。它不仅有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更有利于创造空间和时间上的效益。先进的物流技术如自动立体仓库、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可以极大的提升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其主要缺点是投资大、风险高。

2. 对物流客户服务创新的思考

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创新模式。无论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是改善客户的服务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实现持续的服务创新理念需考虑以下几点因素:企业宽松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理念是客户服务创新的基础;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是服务创新的驱动力。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要以宽松的创新理念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实现超越自我式的创新学习。

五、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 物流行业得到飞速发展, 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随着物流企业的增多, 无序竞争加剧, 如何更好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存有一席之地, 是当今物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要不断进行客户服务创新, 以维持老客户, 开发新客户, 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物流企业服务理念的创新也是对市场资源的一种有力的整合, 使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更为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提升物流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摘要:近些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物流行业也不断开始壮大, 但随着物流企业的增多, 市场竞争力的加剧, 不断探索客户服务创新已成为当今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物流行业形式, 对物流企业客户服务内涵, 客户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客户服务创新的驱动力以及进行客户服务创新采取的有效措施进行浅析。

关键词:物力企业,客户服务,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薛晓华.模块化理论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中的应用探析[J].物流技术, 2013, 32 (5) :176-178.

[2]曹妍.低碳经济下物流金融模式创新探析——基于物流企业与专业市场的比较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 2013 (1) :22-26.

物流公司服务创新之我见 第7篇

关键词:物流公司,服务,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物流服务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服务业的市场容量也不断增加。物流企业也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都把自己的业务延伸至国际市场。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为改变这种现状,对于国内物流公司而言,必须以新的理念,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坚持创新发展方向,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1 创新服务理念,引领物流服务方向

1.1 融合单项服务功能,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定义、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运用综合、系统的观点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分发的整个供应链作为单一的流程,对构成供应链的所有功能(Function)进行统一管理。第三方物流(3PL)提供商是为客户提供多个物流服务,最好是将这些服务一体化的企业。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企业以一体化物流服务为发展方向。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单纯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功能性物流服务的组合,扮演物流参与者(Involved)角色;而是需要将多个物流功能进行整合,对客户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扮演的是物流责任人(Committed)角色。

所以,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物流解决方案合理性的竞争。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必须对目标客户的经营状况、物流运作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透彻的了解,根据物流企业自身优势找出客户物流可以改进之处,为客户定制物流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这些,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

1.2 降低客户物流成本,全面提升客户价值

从20世纪80年代起,CLM就一直在组织对企业物流绩效衡量和第三方物流价值的研究。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订货周期从7.1天下降到3.9天,库存总量下降8.2%,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能从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

总的来看,物流外包可以使企业将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做更多自己擅长的,而将不擅长的交给第三方物流去做,使企业的物流总监(CLO)可以不必拥有资源而能够控制物流运作的结果,并得到“一站式”物流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一方面,不要简单地与客户或竞争对手比服务价格,而是要让客户全面了解物流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客户的物流总监或更高层管理人员商讨物流合作问题,以便于在物流价值方面达成共识。

1.3 摒弃价格博弈,实现互惠双赢

既然一体化物流服务是管理的服务,目标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那么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收益就不应仅仅来自功能性服务收费,而应该与客户分享物流合理化所产生的价值。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不按功能服务定价收费,而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法,即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与客户达成协议,按物流成本的一定比例加价收费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使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减少对各功能服务分别报价的难度与风险,二是客户可以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一起来分析物流成本,从而对自己的物流成本的了解更加清楚。

虽然我国现有的物流服务还没有摆脱传统的以运输费、仓储费为指标的结算方式,但物流企业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仍应避免与客户纠缠于就功能性服务收费进行讨价还价。要从客户物流运作的不足切入,与客户共商如何改进,让客户先认识到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带来的好处,再商谈合理的服务价格。实际上,客户因为物流合理化而发展壮大,物流外包规模自然会相应扩大,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随之增加,物流服务的收益和规模效益必然会提高,这就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2 创新服务内容,强化物流服务职能

2.1 稳固基本服务,延伸增值服务

传统物流服务是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空间与时间转移,是许多物流服务商都能提供的基本服务,难以体现不同服务商之间的差异,也不容易提高服务收益。一体化物流服务则应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功能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以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

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将企业物流外包的领域由非核心业务不断向核心业务延伸。一般来说,企业确定物流外包领域时,首先选择运输、仓储、配送等非核心业务,然后逐步延伸到订单处理、组配、采购等介于核心与非核心之间的业务,最后可能涉及售后支持等核心业务。随着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的深入,企业会不断扩大外包范围,最终只专注于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最核心的环节。

2.2 提升功能服务,扩展管理服务

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为采购、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支撑。因此,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要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服务内容上做文章,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再造、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最终用户服务等,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Mercer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David Bovet指出,货主只有以更多的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看待物流外包,才能发现其真正的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货主与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建立共有目标、共享利益与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CTI物流公司不仅为通用汽车(GM)管理零配件进厂物流,而且按GM的采购订单从选定的供应商处采购零配件,组配后JIT配送到GM生产线,然后向GM收取包括采购费、物流运作费和一定利润的总体服务费用。这样就使CTI分担了GM的零配件库存占用与损坏风险,激励CTI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所以,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不仅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且可以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2.3 保持实物服务,拓展信息服务

物流管理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是用信息流来控制实物流;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用信息替代库存”。因此,一体化物流服务必须在提供实物流服务的同时,提供信息流服务,否则还是物流功能承担者,而不是物流管理者。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内容。USCO物流公司为SUN提供服务器维修零配件物流信息平台,使SUN及其50多个供应链伙伴实时共享订单、送货和库存信息,取得消除中间环节、降低库存、缩短交货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效果,被称之为第三方信息提供商(3PI)。

近年来,国外领先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客户的财务、库存、技术和数据管理方面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行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3 创新服务方式,保持物流竞争实力

3.1 从短期交易服务到长期合同转变

功能性物流服务通常采用与客户“一单一结”的交易服务方式,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是短期的买卖关系。而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的是长期合作关系,需要与客户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合同,因而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合同物流。物流合同是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基础,物流企业要特别重视与客户一起详细制定合同内容,包括服务性质、期限和范围,建立KPI,确定服务方式等。合同谈判中一些关键问题如KPI基准、服务费率、问题解决机制、保险与责任等,要有明确约定,否则容易引起纠纷,甚至断送双方的合作。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寻求的是与客户长期合作,因而合同的签订只是合作的开始,要特别注意客户关系的维护,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主要包括:(1)满足客户需求:合作开始时,物流服务商要做到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具有良好的响应性,使客户感到容易合作,并保持客户服务质量;(2)超出客户期望值:随着合作的深入,物流服务商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特别要提高信息系统能力,努力使物流服务超出客户的期望值;(3)参与和满足客户需求:在熟悉客户物流运作后,物流服务商应主动了解客户新的物流需求,参与发掘客户物流改进机会,实现从战术配合向战略交互的转变;(4)赢得客户信任:物流服务商努力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最终赢得客户信任,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2 从完成客户指令到实行协同运作转变

传统物流是作业层面的功能性服务,通常只需要单纯地按照客户指令完成服务功能。而一体化物流服务由于要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运作与客户共同制定的物流解决方案,因而物流企业需要自始至终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按照项目管理模式协同完成物流运作。调查显示,客户不满意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原因是服务商不能兑现服务与技术承诺,不能实现成本降低目标和缺少战略改进;人们一般把这些不足归结于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但实际上,更多情况下问题出在没有管理好项目的实施。因此,在签订合同后,双方在互信的基础上,协同完成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物流企业应当建立与客户双方物流人员联合办公制度,或成立由双方物流人员联合组成的运作团队,以及时处理日常运作中的问题。为了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双方应共同商定绩效监测与评估制度,使合作关系透明化,通常应保持运作层每天的交流、管理层每月的绩效评估以及不定期的检查与年度评估。

3.3 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转变

传统物流企业一般是基于自己的仓储设施、运输设备等资产向客户提供功能性服务,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主要是基于自己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等为客户提供管理服务,因而常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双方的战略意图,探讨在物流资产、资金和技术方面与客户进行合作,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物流合作的方式一是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二是与客户签订物流管理合同:与希望自己拥有物流设施(资产)的客户签订物流管理合同,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利用其物流系统为其他客户服务,以提高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三是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行业,常常会根据客户需要,与客户建立合资物流公司。

4 总结

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通过不断地服务创新来引导和满足客户需求,在目标市场中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完整理解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内涵,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增强服务能力,建立具有丰富物流服务经验的管理团队,努力与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李严锋.现代物流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雷莉.物流金融服务产品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9(3):13-15.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第8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驱动力模型,服务创新,影响因素

1 前言

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往往局限在运输、配送、仓储等领域,这样同质性的服务不会给物流企业带来任何竞争的优势。因此,物流企业有必要通过服务创新这一渠道形成难以模仿的能力,这样才取得竞争优势并能获得更好的客户满意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学者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理论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试图结合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概念,尝试性的分析影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因素,希望在丰富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理论的同时,还可以帮物流企业从理论角度更深刻地理解服务创新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创新。

2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内涵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是指物流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以及方法,运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新的物流技术,改进现有或研发新的物流服务产品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的效率,扩大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质量,降低物流的成本,同时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绩效,逐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1]。物流企业往往是通过提供可靠、快速有效的服务以及提升服务质量来实现服务创新,以此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服务创新这一途径,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使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

3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影响因素

笔者通过对Sundbo和Gallouj提出的服务创新驱动力模型[2]和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内涵分析,总结了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 图1) ,并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企业外部、企业内部两个部分进行分别探讨。

3. 1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成功与其外部环境密切关联,这些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影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外部因素,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

3. 1. 1 政策环境

近几年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在政策层面给予物流行业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在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物流发展和长期计划( 2014 - 2020年) 》,这创造了有利于的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企业服务创新。与此同时, 我国在加快创新体系的构建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并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营造了一个有助于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大环境,这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3. 1. 2 技术

Chapman等( 2003 ) 认为物流服务创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技术因素、知识因素、网络因素[3]。物流企业服务创新需要技术的支撑,并且技术在物流企业服务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像GPS、RFID、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步伐,这为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指明了方向。 先进技术的使用不仅能降低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风险,而且还能为服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并能确保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因此,物流企业在服务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

3. 1. 3 顾客

Flint和Larsson等( 2005) 创建了物流服务创新模式,指出物流服务创新影响因素有收集客户信息、建立与客户的联系、 讨论及清楚地反映客户的信息[4]。物流企业的特点之一是顾客参与服务过程,顾客能动的参与服务有助于保证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与顾客的沟通: 通过双向沟通和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使物流服务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R. Magnusson( 2003) 认为服务性企业的服务创新( 包括物流服务创新) 的主要来源是用户和客户,而且他们的意见比专家学者的更权威[5]。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应重点关注顾客需求,因为物流服务创新并不是研发中心独立完成的,而是与顾客面对面沟通,建立连接物流企业与顾客互动的学习关系,双方在每一次互动中都能有机会学习。所以,深度挖掘顾客需求、设计和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应成为物流企业努力的目标。

3. 1. 4 竞争者

斯科特·安东尼( 2010) 指出: 除了消费者,企业创新思想的重要来源还有竞争对手、渠道、其他合作伙伴以及外部专家[6]。竞争对手的存在使得物流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击败对手并确保其有利地位,这样的竞争压力的存在使得物流企业有必要不断的思考如何服务创新。物流行业是极具竞争力的,国内物流企业面对着来自于国内同行和国际物流巨头的双重挑战。许多物流企业往往采取跟随战略,他们的服务创新活动始终紧紧跟随着竞争者,所以,物流企业服务内容的类似和差别不显著的特点使得服务创新很容易模仿。竞争者在服务上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会被其他物流企业快速发现到并且被模仿,因此,竞争者是影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因素之一。

3. 1. 5 合作伙伴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活动不能完全孤立地进行,为了实现服务创新,它们不得不与合作伙伴产生各种联系,交换各种与服务创新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建立彼此信任、长期合作的协作关系,为服务创新活动提供交流平台, 提高自身服务创新的效率。物流企业在服务过程中与物流设备供应商、软件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等合作伙伴有密切的关系,合作伙伴的变化可能激发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活动,例如, 物流设备更新改变了物流服务过程。物流企业如何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将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3. 2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外部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过程,但是外因从来都是通过内因作用的,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活动也是如此,影响它的内部因素才是更为关键的,影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3. 2. 1 企业战略

服务创新已经从最初的随机性和系统性活动转变成企业整体战略指导下的企业有意识的系统行为[7]。因此,物流企业应当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制定物流服务创新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标准。制定发展战略核心内容的物流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仔细分析自身能力和资源的优势,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做出服务创新的科学决策,这样物流企业既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企业战略, 这有助于企业从战略层面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可以对服务创新活动起到指导的作用,保证服务创新目标的实现。

3. 2. 2 员工

本文的员工是一个包括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广泛的概念,他们执行企业各种经营活动,这些活动包含服务创新活动[8]。物流服务创新的本质是物流业从业人员依照市场运行情况以及企业内部情况对已有服务进行提升或者依据客户需求建立起新的服务产品的过程[9],所以员工始终是物流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基石。普通员工在服务创新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们直接参与物流企业服务过程,他们往往直接接触顾客。他们可以通过和顾客接触及时发现顾客需求,这一过程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思想,为服务创新提供思想来源。与此同时,他们还负责服务创新的具体实施工作,因此,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最终能否实现将受到员工的直接影响。管理者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者以及经营活动的开展者,他们的服务创新意识和服务创新能力可以对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3. 2. 3 管理体系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活动,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为其提供保障。企业管理体系包括了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它作为一种基础性要素影响着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过程。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和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创新过程的柔性,使服务创新过程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 动态的反应。服务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为了在相对平稳的条件下确保服务创新的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通过组织制度对服务创新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制,以确保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信息是影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非常重要的资源,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是服务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重要信息的获得与否往往直接决定整个服务创新形成的成败。

3. 2. 4 服务创新投入

Kee—hung Lai( 2004) 指出物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满足顾客物流服务需求并实现更好的服务绩效[10],这充分说明资源投入是影响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的基础。服务创新是企业对掌握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解决特定问题的新办法,因此,创新资源的投入是启动服务创新和维持服务创新的基本条件[11]。创新资源投入对于物流企业来讲是多方面的, 涉及到人、财、物、信息等诸多资源的投入。资金是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先决条件,人是开展并实施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活动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关键性要素,信息和物是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支撑力量。所以,服务创新投入是影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非常重要的因素。

3. 2. 5 服务创新产出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产出是影响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投入的间接因素,但也是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衡量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因素。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投入水平受其服务创新产出的制约。如果物流企业服务创新产出高,那么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热情就会高,服务创新投入的资金就有良好的保障, 否则即便是物流企业将服务创新作为其重要的发展战略,物流企业管理者也愿意投入资金支持创新,但没有稳定可靠服务创新产出,一切都只能是空话。因此,物流企业要科学把握和准确测量服务创新的产出水平,建立高效的创新循环机制, 为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 结论

物流创新与增值服务 第9篇

【关键词】物流源资源;协同服务

1.物流资源优化管理问题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物流资料优化管理主要从物流管理体系和物流功能体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协同角度出发,提高物流资源配置的研究较少。归纳为(1)实施供应链管理,完善电子商务中协同化物流的战略突破口,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重新整合物流企业,构建专业化系统,实现协同物流发展。(2)从物流组织的协同性、物流功能的协同性、物流手段的与电子商务协同性探讨物流资源管理。(3)物流企业协同方式、益处、障碍有关论述等。缺乏全面整体的分析,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过于简单。

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趋于明显,产品供应链延伸得越来越长,客观造就物流所涉及到的环节、因素越来越多。当一个物流订单发生,往往要经过取货、仓储、配货、运输、分流、中转等环节。这些物流活动的发生,往往要多个企业参与其中。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在物流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管理理念落后;物流流通渠道不畅,企业分割严重,资源浪费巨大;企业各自为政,服务功能不全,效率低下等。

结合我国物当前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服务关键技术是符合我国实情的物流管理方案。

2.协同服务理论体系

2.1协同服务概述

2.1.1协同服务的内容

协同物流( CollaborativeLogistics)是指不同物流企业间相互协作共同组建物流体系, 并实现物流信息及资源共享,以提高利润和绩效。面对以网络、信息、技术、全球化为特征经济时代,物流企业不但要整合内部资源,还要考虑与外部衔接,建立基于“客户服务”理念,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四流合一。通过改变物流方式、物化,并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

2.1.2协同服务的特点

物流是复合型服务产业,融合了仓储、运输、贷代、信息管理等。物流协同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协同服务围绕客户的需求,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边界,不同地方的企业通过协同服务,提高服务的效率,降低服务的成本。

(2)产品链中的“产—供—销”合作伙伴, 甚至同行企业之间,围绕共同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赢”发展模式。

(3)协同服务推行循序渐进,从局部到整体,最终实现全球范围内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产品供应链。

2.1.3协同服务的基本思想

(1)协同服务成员企业要求在经营决策、企业文化、组织规模等方面相接近或协调。

(2)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协同企业要自觉保护商业秘密,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商机泄漏。

(3)成功的协同合作关系建立在合理的利益分配基础上。

(4)协同服务质量与成本决定绩效水平的高低。

2.2协同理论体系结构的构造

2.2.1过程概念

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企业的协同服务过程就是把相应的人、财、物、方法、规程等进行集成,经过协同管理,从而产生理想的结果。协同过程可归纳为下图。

2.2.2理论方法

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都存在协同作用。20世纪70年代Hermann Haken创立的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由无序转变为有序,经过某种方式的合作,从而产生一定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H.Igor Ansoff在《公司战略》中,认为协同效应是一种联合效应,企业协同创造效果大于各自独立创造效果。后来HiroyukiItami把协同区分为“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认为协同可以发挥资源最大效能。

MaikL.Sirower主张协同效应应该放置在竞争环境中,公司合并后的利益大于合并前各公司的利益。

ManteR.Moss坚持多元化公司存在的理由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Bartlett C.AandGhoshalS认为,通过资源共享,公司拥有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大价值。

物流活动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采购管理等环节,每个环节又可以分成若干子系统;物流活动涉及到供应、生产、销售等范围,一项物流活动开展,导致地域跨度大,时间幅度长;另外物流系统静态性差、动态性强,通过开展协同服务,能够使各功能环节有效地工作,实现物流活动合理化,创造理想的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

2.2.3技术支持

协同技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随之产生的。协同技术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围绕“产—供—销”过程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技术与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协同技术支持包括“软件”与“硬件”,“软件”以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硬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经过“软件”与“硬件”驱动,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形成高效率的供需网,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资源整合,达到协同企业共赢的目的。

3.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体系构建

3.1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持续发展的演变规律与外部动力

我国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受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管理模式的影响,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规模较小,没法实现规模效益,高效的“产—供—销”网络基本没法形成。物流企业注重短期利益,相互竞争,难以实现企业总体利益最大化。物流企业注重内部资源整合,忽视外部资源整合,缺乏动态适应性。物流企业之间信息分离,使企业无法实现高效率的物流作业。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卖方市场已转变买方市场,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以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协同服务可有效地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要注意,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服务并不是泛泛而谈的,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技术,以企业的组织、制度、文化、技术等作为保证。

3.2物流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的物流环节构成与内容分析

协同物流是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发展,是适应多变经济环境服务模式。它的范围包括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实施物流协同服务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供应商与分销商,还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的分销商。

3.3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的运行模式

3.4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实现的途径

3.4.1建立物流信息平台

协同物流是建立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的,信息平台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的重要手段。

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信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使用信息有如下特点:作业层面信息应用普高,管理层面信息共享缺乏,决策层面信息共享机密,企业注重内部信息共享,忽视外部信息共享。信息的使用停留在层面上,致使供应链上的企业相互独立,资源无法达到最好的利用,物流协同服务流于形式。

因而,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势在必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国家与企业协同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初期,成本投入大,收益小,国家起主导作用,企业积极参与;随着物流信息平台渐渐发挥作用,企业起主导作用,国家加强引导。国家与企业协同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2)企业加强组织、领导。相应设施到位,责任到人,制度健全。

(3)成员企业严格时效,及时把相关信息上传,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4)公平公正的利润分配制度,促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健康发展。

3.4.2商务平台协同

协同服务商务平台把企业管理内延伸到参与协同服务的所有企业,企业通过商务平台完成各项活动。通过协同商务平台,成员企业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集中到平台上,平台以统一的界面将信息反馈到用户,实现协同企业之间信息的无逢连接。

3.4.3“产-供-销”协同

“产-供-销”包括生产、供应、销售,是供应链的一种。它是以市场导向,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合理安排生产,与消费者建立互动关系是成功关键。

“产-供-销”协同管理要抓住以下几点:

(1)围绕“产-供-销”流程,建立协同团队。

(2)协同管理从目标出发,建立具体的KPI指标。

(3)做好预算,形成统一、集成、联动的计划。

(4)所有部门、外部相关企业共享统一信息平台。

3.4.4核心企业供应链协同

我国物流企业习惯采用“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资源管理浪费严重,效益低。随着产品更新换加剧,产品周期缩短,企业面临更多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合作伙伴身上,通过建立供应链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逐渐形成。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功能体现在:创造新价值,控制竞争环境下的关键业务,协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核心企业成为供应链的控制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

现代市场环境下,基于核心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能较好地整合供应链的资源,实现供应链的优化管理。但是供应链管理绩效高低决定于协同的紧密程度。开展核心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要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

(1)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

(2)供应链企业之间信任监督。

(3)供应链企业之间协调激励。

4.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关键技术

4.1协同管理的信息共享

经验告诉我们,物流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信息扭曲,“牛鞭”作用放大,企业经营成本高,没法实现资源优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一体化成为可能。条码能存放大量产品信息,条码识别技术瞬间完成信息采集,EDI促进了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发展,POS让企业拿到第一手销售信息,电子商务使企业获得详尽的需求信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点,运用协同机制加强管理,促进物流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优化,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4.2协同管理的成本协调

传统物流企业各自为政,成本管理以企业内部人、财、物为主,难以实现资源优化管理。开展协同管理,企业要放眼于整个“产品链”,围绕产品的研发、供应、生产、销售及售后展开,以更好地利用协同企业的资源,发挥规模优势。

协同成本管理的建议如下:

(1)根据市场需求,改进现有产品设计,优化产品流程,整合协同企业的资源。

(2)加强协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好围绕“产品链”的成本规划管理。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协同技术特点、生产流程认识,做到全员参与。

(4)制订关键绩效指标,避免有质量问题产品进入流通,通过质量控制协同成本。

4.3协同管理的时间管理

在市场瞬间万变的今天,企业能否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第一时间调整生产与供应,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不言而喻,完成一项物流活动的时间越长,造成的资源浪费越大,成本越高。开展协同管理,加强时间管理可分五步走:

第一步:规划作业过程。

第二步:找出时间浪费的关键。

第三步:总结时间学浪费的原因。

第四步:定额工作环节时间。

第五步:工作环节时间具体化。

4.4协同管理的利润分配

协同管理,既要考虑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又要考虑到个体利益的合理性,其中利润分配,是利益管理管理的核心。利润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合理,直接影响到协同存在与否。协同利润分配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分配的合法性。

(2)利润分配注重权利对等。

(3)利润分配突显公平、公正、公开。

(4)利润分配兼顾长、短期利润。

(5)利润分配的激励性。

5.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效能

5.1实施物流资源优化管理与协同服务分析

作为不同经济利益实体,物流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物流企业之间自然产生对抗行为,资源难以实现优化管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企业间的协同管理日益凸显。

运用协同管理优化物流企业资源,要求成员之间对立“共赢”意识,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优化整体利益为奋斗目标,加强协同企业成员之间联系,借助协同成员的优势,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从而实现整体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5.2应用效果分析

协同管理是物流企业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通常理解为“1+1>2”,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有利于优化资源管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市场份;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企业实现规模优势,分散风险。

6.总结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本课题从物流企业协同服务关键因素出发,以物流市场集中度分散、物流资源整合度低、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落后、资源共享服务欠缺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物流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利用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多企业、多结构、多业务的信息整合,搭建物流企业信息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加强协同管理,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

6.2研究前景与展望

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约束下,物流资源的割据、分散与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发展,利用协同服务关键技术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下一阶段,我们将针对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探索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服务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的报告,加强对物流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景峰,王刚,问晓先等.面向服务架构下协同制造服务链构建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3):281-287.

[2]曾明,杨扬,王元卓等.协同服务模型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5):660-666.

[3]李淑玲,吕高燕.物流网络协同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J].物流技术,2011,(6):62-70.

[4]舒辉,何旭兰.集成化物流的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广州: 科技管理研究,2008,(9).

我国专业物流公司服务创新研究 第10篇

一、我国物流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我国领导人非常强调自主创新,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创新可发生在多个领域,物流服务创新则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主要是因为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表现在:社会物资流通总量高速增长需要更优化的快递物流解决方案和专业的物流咨询服务。近几年,虽然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和商业活动的繁荣刺激了市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激增,但目前我国物流服务存在的信息不畅、管理混乱等问题,致使我国在生产资料与资金方面造成极大的浪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和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已成为我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虽然我国对于物流行业服务分销权的限制还没有完全取消,但是国外的知名物流公司已经开始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国外物流公司进入我国,引起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例如,日本商船三井与富士胶卷在我国成立了合资物流公司,为富士胶卷提供中国地区的物流服务,三菱公司也在广东兴建了一体化配送中心。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物流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显然,再仅靠价格竞争已经不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户。在物流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国物流业应该进行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服务,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真正的赢得客户。我国物流市场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服务目标不明确

物流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物流成本增幅较小,同时按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物流公司应用持久的、成本低、效益高的服务方式实现“服务完美度”。然而大多数物流公司在确定他们的顾客服务目标时,很大程度上是以公司内部导向的和竞争对手导向的目标为依据的。例如,有1/3的物流公司简单地把往年成绩提高一定百分比或与往年水平持平,或以与竞争对手物流服务水平持平作为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目标。以这两种方式定出的目标都不能有效地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即满足和超出顾客期望值。

2、物流服务标准不合理

物流公司事先制定出的物流服务标准,通常作为今后物流服务绩效的评价依据和标准,因此物流服务标准制定的合理与否,对今后能否正确评价物流服务工作很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公司在制定物流服务标准时常用的标准有:订单周期、库存可得性、订单规模限制、订单便捷性、送货频率、送货可靠性、订单完整性和订单状态信息等。当前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务标准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物流服务标准一层不变;物流服务标准偏低;物流服务执行情况不及时评价。

3、物流服务认识不正确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由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没有将物流服务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即作为一种竞争手段。而是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只是把物流服务水平看作是一种销售手段,被动地接受生产、销售服务。例如,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二、借鉴桂中海讯物流公司物流服务创新成功经验

1、细分市场和实施大客户战略

在物流营销策略上,桂中海讯物流有限公司把客户服务作为企业的宗旨,服务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加强客户管理,建立客户档案,按客户需求的特点将客户细分为若干个群体。公司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桂中海讯有限公司在运输一些价值较高的商品,为了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被盗,在运输中增加了打包、加固的环节。

2、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桂中海讯物流有限公司采取以“网上订单服务”和“全面代理服务”作为公司服务特色,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桂中海讯物流有限公司独具特色的“网上订单服务”,即客户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一个服务窗口完成原先需到公司的几个部门或几个窗口才能完成的托运操作所有手续,从而真正做到让客户方便、满意、放心。这几年,桂中海讯物流有限公司还推出了全面代理服务项目。

3、广泛应用网络通信技术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桂中海讯有限公司将企业与顾客的沟通及企业交易行为搬到网上进行,由网络代替嘴巴,建立企业对内的沟通,以网络代替报价单、电话,扩大对外合作与销售关系。桂中海讯有限公司作为物流供应商,其战略目标定位在从全球客户的需求变化出发,以全球一体化的营销体系为业务平台,以物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程重组为管理平台,以客户满意为文化理念平台,构建基于因特网技术智能的、服务方式柔性的、运输方式综合多样的,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网上运输和综合物流系统。

4、与同行结成战略联盟

桂中海讯物流有限公司与国外物流公司达成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意向。这一战略合作关系标志着先进的国外物流公司与同内物流公司的强强组合,双方将携手打造最佳物流服务,满足中国市场对现代化高效物流与供应链的支持能力的强烈需求。桂中海讯有限公司通过与具有领导地位的同行结成战略联盟,有效地弥补了桂中海讯在业务网络、服务经验的投资资金方面的不足。在实现优势互补、有力推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合作双方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和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我国专业物流公司物流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经营理念

物流企业作为一个服务的提供商,其物流服务经营理念需要从原来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物流企业的关注焦点也要从企业的内部运作拓展到与客户的关系,围绕客户的需求在服务方面创新。

(1)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地改变,物流服务商必须预计到这些变化,并对此做出积极地反应,不断地改变业务目标。

(2)找出企业服务水平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顾客与物流服务商对于实际的服务表现的感知力是有所差别。例如,两者在服务的重要性方面对定单周转速度、单位配货率、发票准确性、定单的完整等指标的感知力是不一样的。

2、建立“双赢策略、伙伴式”的物流服务模式

(1)与客户建立伙伴式合作关系。现代物流服务的客户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的价格博弈关系,而是伙伴式的、双赢的合作关系。

(2)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专业物流公司还应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长期联盟关系。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要求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流程进行整合。

3、开发中小型客户市场和创新服务项目

(1)开发中小型客户潜在市场。一般情况下,物流公司的大客户往往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收入,开发和巩固这部分大客户,对于物流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几乎所有的物流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大客户上,而对中小型客户却忽略了。结果大客户市场竞争激烈,而中小型客户市场往往还处在空白状态。

(2)创新服务项目。实施顾客导向的配送战略,下一步就是在满足顾客个性化要求和期望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服务项目。一是引导需求,如图5-1所示;二是让客户有物超所值的体验。客户增值体验是指把客户对服务的增值感受作为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是让客户有物超所值的感觉,即客户认为自己得到的服务价值超过自己支付的服务费用。

4、优化物流服务网络和实现物流信息化

专业物流公司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才能增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使用的程度,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环节。物流服务网络应以物流中心为基础,构筑城市间的运输网络,然后再以国内的物流网络为基础,建立全球物流服务网络。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物流服务手段的创新。物流管理系统是物流服务的中枢神经和支持保障,它利用电子化、网络化手段可以完成对物流全部过程的协调、控制,实现从网络前端到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

创新是一个民族持续进步的不朽灵魂,是一个企业兴衰存亡的丰富源泉。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下,我国专业物流公司必须把握机遇,时刻关注观念创新,综合利用创新模式,快速完善物流服务创新,积极培育物流品牌,寻求发展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专业物流公司只有选择物流服务战略,实施物流服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才能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开展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已经成了众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共识。本文指出当前我国专业物流公司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对桂中海讯物流公司服务创新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桂中海讯物流公司物流服务创新的成功经验:在借鉴了桂中海讯物流有限公司服务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专业物流公司开展物流服务创新的建议: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经营理念、建立“双赢策略、伙伴式”的物流服务模式、开发中小型客户市场和创新服务项目、优化物流服务网络和实现物流信息化。

关键词:物流公司,物流服务,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韩彪:交通运输发展理论[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

[3]邹俊善:现代港口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唐铁汉、袁曙宏:公共服务创新[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5]田宇:第三方物流服务分包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6]李雅芬、郑磊:物流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模板与岗位操作流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梁雄健、张静:通信服务创新[M].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2.

[8]杨穗萍:物流客户服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国家核电下一篇:中国化爵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