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范文

2024-05-20

工具范文(精选12篇)

工具 第1篇

(一) 金融工具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关于金融工具的定义是:一项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资产, 同时使另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任何合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第105号财务准则公告认为, 金融工具包括现金、在另一企业的所有权益以及如下两种合约: (1) 某一个体向其他个体转交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 或在潜在的不利条件下与其他个体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义务; (2) 某一个体从另一个体收到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权利。

通常认为, 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工具, 是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也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二) 金融工具的分类

根据财产类型, 金融工具可分为债务型和所有权型两类。更普遍的分类则把金融工具分为现金类和衍生类。现金类包括证券和贷款、存款等, 衍生类分为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和柜台 (OTC) 金融衍生品。金融工具具有表外风险, 不同形式其金融工具的金融风险不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衍生类金融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 衍生金融工具

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认为,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 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衍生金融工具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是一种新型的派生金融工具, 是在即期交易的商品合约、债券、股票、外汇等原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一般包括股票期货合约、股指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债券期货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具有4大特征: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们意识到, 衍生金融工具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首先, 价格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 同时加速经济信息的传递, 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次, 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转移风险, 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增强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能力。但是, 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 衍生金融工具的负面作用受到了人们的诟病。

二、金融危机与衍生金融工具关系分析

从2006年春季开始, 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显现, 2007年8月, 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波及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至今, 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了全球。分析其形成过程可以发现, 利率的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是直接原因。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 美国利率水平较低, 而住房市场持续繁荣。一些贷款机构便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银行给购房者放贷后, 商业银行便通过投资银行, 对贷款进行重新包装, 通过发行和销售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让债券持有人分担房贷风险, 以便使自己尽快回笼资金。

接着, 投资银行又推出了高风险的新产品CDS (Credit Default Swap, 信贷违约掉期) , 由于投资银行从CDO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保险金, 因此, 保险公司也加入其中。从此, 具有高风险的CDO全面进入美国金融市场。之后, 美国金融机构把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 从而开发出多种金融衍生产品。

由于衍生金融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复杂的风险管理, 又能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利润, 因此, 投资者纷纷加入到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中来, 其规模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而随着衍生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其风险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评判。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 加上短期利率的提高, 次贷的还款利率相应地大幅提升, 这就使得购房者通过出售住房或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大大增加。当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 违约现象大量出现, 从而广泛影响了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 金融危机便由此产生。

研究发现, 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对冲风险, 但是独立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却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从衍生金融工具的4大特征可以看出,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具有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的投资工具, 因此, 这就大大增加了市场上的投机、套利机会。而从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 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 而次级抵押贷款、CDO、CDS等衍生金融工具则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 完善相关法律, 加强人才培养

从此次金融危机中, 各国均应提高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认识, 加强探索和研究, 从而对衍生金融工具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同时, 各国还应完善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法律, 使对其监管有法可依。另外, 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专业人才培养也非常紧迫。

(二) 加强自身监管, 进一步防范风险

1. 金融机构应重点加强内部的自我监管

金融机构应重新确立发展目标及行为准则, 着眼长远, 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经营风险, 提高经营效率, 深化金融改革;建立从宏观至微观的控制系统, 规定交易种类和交易量等, 谨慎选择金融产品;重点加强内控, 严格监管交易程序, 实行操作权、结算权、监督权的分离, 并对业务授权进行严格的层次划分;对于机构的资产组合, 要定期进行审查, 从而对于风险过大的操作进行调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 合理地使用激励机制并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2. 交易所应切实履行职责, 加强内部监管

作为组织者与市场管理者, 交易所要完善交易制度, 制定合理的保证金比例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避免连锁性合同违约风险的发生和内幕交易等事件的发生;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清算制度, 加强清算、结算、支付系统的管理, 通过协调各市场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要完善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监管与信息披露制度, 改革会计记账方法和原则;各国交易所还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充分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3. 各国政府更应切实加强监管工作

各国应积极改革监管制度, 明确各机构的监管职能, 制定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 通过消除立法和管理方面的不确定性;及时关注国内金融市场及重要金融机构, 一旦发现问题及隐患, 要及时采取措施, 缓解负面影响;各国应出台有利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 从而抑制市场上过度的投机行为。

(三) 加强国际合作, 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应对金融危机时, 国际间应加强合作。世界各国应在充分了解本国衍生金融工具现状的前提下, 积极加强彼此的信息交流, 从而提高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世界金融中的发展现状;国际清算银行应加强对衍生金融工作的调查研究, 并和各国政府加强交流与合作, 以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由于各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 各国应积极与国际接轨, 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加强信息的披露, 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各国的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促进金融稳定。

在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 世界各国均无法独善其身, 因此, 世界各国应积极努力、共同应对, 从而更好地掌握衍生金融工具, 有效防范其引发的风险, 使世界经济顺利渡过这场危机并重新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IASB, 2008:《Re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Amendments to IAS39and IFRS7》, http://www.iasb.org.uk.

故事新解:工具的“工具” 第2篇

原来,他们公司由老总拍板,引进来一套世界领先的财务管理软件,目的是建立一流的财务分析体系,而且要求财务部员工一定要努力掌握,并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来执行。

但这款软件用起来一直不顺畅,

小谭找老总,老总就安排软件公司与其沟通,由于软件不合身,需要进行大量修改,修改后还需要进行培训。这期间由于老总的考核规定,财务部员工只好一边按原来的老方法做一套账,同时用那套并不合身的新软件也做一套账,工作量变成了原来的两倍,整个财务部怨声载道。

曹操点评:

工具 第3篇

该四大工具是北航软件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软件测试、分析、管理工具,是提高软件测试质量的重要工具。其中,QESat/Java是一个软件分析与测试的支持工具,也是一个软件质量保证工具,同时还是一个Java程序的理解和维护工具,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确保软件质量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具。

QESuite 是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工具,是基于Domino协同工作平台上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具有强大的管理测试过程的功能。它支持测试大纲、测试用例的编辑、修改、运行和测试结果的记录、追踪功能,以及对软件问题的记录、分析、解决这一整套过程的追踪、管理功能。它提供了多种工作流程的控制,实现了多种方式的查询,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的能力。

EPMS企事业过程建模系统以可视化过程建模语言VPML为基础,用于过程模型建造和过程模型模拟。它便于过程的设计、开发、优化和再生产。EPMS 具有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可在许多方面用于组织机构的计划与设计。

UML_Designer可视化建模系统,支持从系统需求、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的整个建模过程,提供UML图形的编辑和美化工具,保证得到语法正确、语义完整的UML图形模型,并提供包括文档管理和图形打印等辅助支持。

软件工具库是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国内外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软件工程工具,为园区内外的软件企业提供软件工具检索、在线使用、下载、咨询和技术支持等服务。根据软件版权许可特点, 软件工具分为开放软件工具和授权软件工具,其中开放软件工具是经过验证的开放源码/免费软件工程工具,这些工具允许会员自由下载使用和散发;授权软件工具是由软件工具库建设单位统一购买的业界通用的价格昂贵的软件工具,不能自由下载和散发,企业需要以一定的方式使用。在此之前,软件工具库中共收集了166种开放软件工具和9种授权软件工具。 刚引进的北航软件测试工具经试用后可能以授权软件工具的方式,通过VPN给企业进行在线使用。

软件测试工具的引进,进一步扩充了“三库四平台”的资源,丰富了软件工具库的内容,为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了更多保障,也为企业接触更多实时更新的软件工具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金融工具基本权益工具法及其应用 第4篇

一、基本权益工具法概念与逻辑

负债是需要企业牺牲经济利益 (交付资产或者提供劳务) 的义务, 需要企业发行股票进行偿付的义务不是负债。这样, 根据金融工具的形式进行分类就是一个结构化的选择。可以使用“基本权益工具法”来确定某一项金融工具是属于权益工具还是属于债务工具。为此引入“基本权益工具”的概念:基本权益工具是企业的终极所有权, 代表了真正的所有者权益。基本权益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其持有者对企业资产有要求权;如果企业进行清算, 这份要求权相对于其他任何对企业的要求权而言都不具有优先性。二是其持有者对于企业在所有较高优先级要求权都满足后所剩余的资产拥有所有权, 该所有权的大小只受企业剩余资产数量的限制。引入基本权益工具的概念后, 对企业净资产的最后要求权被归类为权益。这类金融工具的持有者被看作是企业的所有者, 减少企业所有者可支配的净资产的要求权被归类为负债, 增加企业所有者可支配的净资产的要求权被归类为资产, 基本权益工具即所有者权益。具有一个基本权益工具部分和一个负债 (或资产) 部分的金融工具应拆分, 只有基本权益部分可以被归类为所有者权益。所有其他金融工具及其组成部分 (包括优先股等永久金融工具) 都应被归类为资产或负债, 而不是所有者权益。

在企业发行的所有金融工具中, 具有最低优先级要求权的金融工具 (如股票) 就是基本权益工具的一个例子。如果企业发行了两种优先级不同的股票, 只有最低优先级的才是基本金融工具。确定哪种金融工具是权益就是在对企业净资产的不同类型的求偿权之间划一条分界线, 将对于净收益的要求权和用于确定净收益的要求权区分开来。历史上所有者权益被定义为企业的剩余权益, 剩余权益是拥有企业经营活动净剩余的权益。但是企业有不同类型的剩余, 所有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都可按等级列出来, 对权益和其他要求权的划分取决于对不同剩余水平的划分。基本权益工具的持有者承担企业及其活动的最终风险并享受最终回报。基本权益工具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是企业剩余权益的最低等级求偿权, 没有这种求偿权, 企业就无法存在或运营。基本权益工具所收到的任何数量的股利、赎回、分配都是企业净收益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法律形式是指企业组织中的财产权利, 这种财产权利往往都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金融工具的法律形式是重要的, 但并不决定其分类, 因此某一金融工具是否符合所有者权益的法律形式并非至关紧要。法律特征并不是判断某一金融工具是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的关键, 一些法律形式的所有者权益是基本金融工具, 如普通股就是所有者权益的法律形式, 也是基本权益工具。优先股虽然是所有者权益的法律形式, 但通常并不具有对企业净资产的最低优先级求偿权, 因此不是基本权益工具。

除基本权益工具外, 其他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 (包括永久性金融工具) 都应分类为资产或负债。所有远期合同和期权都应归类为资产或负债, 即使这些远期合同和期权需要支付或收取基本权益工具。在用基本权益法对金融工具类别进行判断时, 基于股票的支付 (如员工股票期权) 应归类为负债并以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二、基本权益工具法优点

首先, 基本权益法增加了财务报告透明度和可比性, 只将基本所有权工具归类为权益, 能使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加容易区分哪些会减少所有者在企业净资产中份额的要求权。该方法是基于财务报告的财产权利观 (产权观) , 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观点。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所描述的企业主体观不同, 企业主体观从企业 (而非其所有者) 角度看各个交易与事项。通过将最低等级求偿权金融工具列为权益, 基本权益工具法更清楚地区分了不同股东的权益。目前, 几种不同类型的所有者权益都混合在权益中, 在留存收益和累积其他综合收益中报告的数量, 其实应归属于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期权持有者和其他各方。如果收益的各部分能清楚地界定, 各类股东就能更容易地判断哪些收益归属于他们, 哪些不是。其次, 基本权益工具法简化了概念和应用, 将其他永久性金融工具归类为负债, 如果减少了可供分配给基本权益工具的净剩余, 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就是负债。该定义减少了结构化的机会, 如一些企业发行了永久性优先股, 并约定股利随时间而增长, 如果股利支付率增加太快, 超出企业支付能力, 企业就不得不回购这些优先股, 显然这里的优先股更具有负债的属性。

三、基本权益工具法具体运用

第一,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 以现金结算的签出看涨期权归类为负债, 但如果看涨期权发行者选择使用现金或股票进行结算, 就被归类为权益。这样, 即使发行者的意图是以现金结算, 其也可以通过加入一个股票结算条款将期权归类为权益。现行制度对签出期权的归类依赖于金融工具的结算要求, 如果期权条款要求以股份结算就归类为权益, 如果要求以现金结算就归类为负债, 这种处理方法和金融工具的后果并不总是一致。某项金融工具以权益结算, 但权益工具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轻易转化为现金, 那就和现金结算没有实质区别。基本权益法消除了这种会计处理上的不一致, 不管签出期权如何进行结算, 都被归类为负债, 这也防止了发行者通过改变金融工具条款操纵会计处理。

第二, 许多基本权益工具是永久性的, 但可赎回的金融工具 (不管是强制可赎回还是持有者具有选择权) 只有在具有上述两个特征时才是基本金融工具。即赎回的数量等于当持有者选择结算时所应享有的净资产数量, 这个数量可以用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来近似反映, 赎回计算公式应该反映该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持有者在企业资产中应得的份额。在其条款中规定, 如果赎回会损害到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要求权, 则不得赎回。但值得注意的是, 要求以公允价值赎回的金融工具不一定是基本权益工具。因为如果企业在金融工具赎回日进行清算, 金融工具持有者所得到的企业净资产的相应份额不等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因此有必要排除企业清算的情况。

第三, 子公司和其他合并各方发行基本权益工具应在子公司的层次上进行确认。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也应保持基本权益工具的特征, 除非这些特征与合并会计报表内容不符。如果子公司发行了可赎回基本权益工具 (将以公允价值赎回) , 母公司对这些工具作了一个最低赎回数量担保, 这项金融工具在子公司报表上是所有者权益。如果母公司没有进行担保, 那么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它也是所有者权益;但如果母公司进行了担保, 那么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它就是一项负债, 因为担保对赎回数量进行了限制 (保证某一部分一定可以赎回) , 就不再具有最低优先级的求偿权, 因此不满足基本权益工具的定义, 应分类为负债而不是所有者权益。要指出的是, 一个由基本权益工具和债务混合而成的金融工具可以分离并分开进行报告, 就好比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金融工具一样。大多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某些具有嵌入特征的混合金融工具, 可以直接以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无需再分为宿主合同和嵌入衍生工具分别计量。

参考文献

[1]朱乃平、孔玉生、徐细珍:《可转换债券所含负债与权益的分叉处理法及其案例分析——基于标准期权定价模型的预期价值法》, 《会计研究》2006年第3期。

[2]唐国平:《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本质:不同责任观》, 《财会通讯》2003年第3期。

[3]侯鉴、牛振喜:《混合金融工具在风险资本契约中的应用》, 《投资研究》2006年第2期。

[4]张志英:《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评析》, 《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2期。

王垠:从工具的奴隶到工具的主人 第5篇

当我高中毕业进入大学计算机系的时候,辅导员对我们说:“你们不要只学书本知识,也要多见识一下业界的动态,比如去电脑城看看人家怎么装机。”当然他说我们要多动手,多长见识,这是对的。不过如果成天就研究怎么“装机”,研究哪种主板配哪种 CPU 之类的东西,你恐怕以后就只有去电脑城卖电脑了。

本科的时候,我经常发现一些同学不来上数学课。后来却发现他们在宿舍自己写程序,对 MFC 之类的东西津津乐道,引以为豪。当然会用 MFC 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如果你完全沉迷于这些东西,恐怕就完全局限于 Windows 的一些表面现象了。

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折腾 Linux,因为它貌似让我能够“深入”到计算机内部。那个时候,书店里只有一本 Linux 的书,封面非常简陋。这是一本非常古老的书,它教的是怎样得到 Slackware Linux,然后把它从二三十张软盘装到电脑上。总之,我就是这样开始使用 Linux 的。后来我就走火入魔了,有时候上课居然在看 GCC 的内部结构文档。后来我又开始折腾 TeX,把 TeXbook 都看了两遍,恁是用它写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后来进了清华,因为不满意有人嘲笑我用 Linux 这种“像 DOS 的东西”,以及国内网站都对 Windows 和 IE 进行“优化”的情况,就写了个“完全用 Linux 工作”。确实,会 Linux 的人现在更容易找到工作,更容易被人当成高手。但是那些工具同样的奴役了我,经常以一些雕虫小技而自豪,让我看不到如何才能设计出新的,更好的东西。当它们的设计改变的时候,我就会像奴隶一样被牵着鼻子走。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在清华的图书馆发现 《SICP》的时候如此的欣喜。那本书是崭新的,后面的借书记录几乎是空白的。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教会我的,却比那些大部头和各种 HOWTO 教会我的更多,因为它们教会我的是 WHY,而不只是 HOW。当时我就发现,虽然自认为是一个“资深”的研究生,学过那么多种程序语言,各种系统工具甚至内核实现,可是相对于 SICP 的认识深度,我其实几乎完全不会写程序!在第三章,SICP 教会了我如何实现一个面向对象系统。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真正的在开始认识和控制自己所用的工具。

因为通常人们认为 Scheme 不是一个“实用”的语言,没有很多“库”可以用,效率也不高,而 Common Lisp 是“工业标准”,再加上 Paul Graham 文章的怂恿,所以我就开始了解 Common Lisp。在那段时间,我看了 Paul Graham 的 《On Lisp》 和 Peter Norvig 的 《Paradigm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gramming》。怎么说呢?当时我以为自己学到很多,可是现在看来,它们教会我的并没有 《SICP》的东西那么精髓和深刻。开头以为一山还有一山高,最后回头望去,其实复杂的东西并不比简单的好。现在当我再看 Paul Graham 和 Peter Norvig 的文章,就觉得相当幼稚了,而且有很大的宗教成分。

进入 Cornell 之后,因为 Cornell 的程序语言课是用 SML 的,我才真正的开始学习“静态类型”的函数式语言。之前在清华的时候,有个同学建议我试试 ML 和 Haskell,可是因为我对 Lisp 的执着,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当然现在用上 SML 就免不了发现 ML 的类型系统的一些挠人的问题,所以我就开始了解 Haskell,并且由于它看似优美的设计,我把“终极语言”的希望寄托于它。我开始着迷一些像 monads, type class, lazy evaluation 一类的东西,看 Simon Peyton Jones 的一些关于函数式语言编译器的书。以至于走火入魔,对其它一切“常规”语言都持鄙视态度,看到什么都说“那只不过是个 monad”。虽然有些语言被鄙视是合理的,有些却是被错怪了的。后来我也发现 monad, type class, lazy evaluation 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但是我很不喜欢 Cornell 的压抑气氛,所以最后决定离开。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我发了一封 email 给曾经给过我 fellowship 的 IU 教授 Doug Hofstadter (《GEB》的作者)。我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悔来了 Cornell,我现在对函数式语言感兴趣。他跟我说,IU 的 Dan Friedman 就是做函数式语言的啊,你跟他联系一下,就说是我介绍你来的。我开头看过一点 The Little Schemer,跟小人书似的,所以还以为 Friedman 是个年轻小伙。当我联系上 Friedman 的时候,他貌似早就认识我了一样。他说当年你的申请材料非常 impressive,可惜你最后没有选择我们。你要知道,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名气,而是找到赏识你,能够跟你融洽共事的人。你的材料都还在,我会请委员会重新考虑你的申请。IU 的名气实在不大,而 Friedman 实在是太谦虚了,所以连跟他打电话都没有明确表态想来 IU,只是说“我考虑一下……”这就是我怎么进入 IU 的。

Friedman 的教学真的有一手。虽然每个人对他看法不同,但是有几个最重要的地方他的指点是帮了我大忙的。有人可能想象不到,在 Scheme 这种动态类型语言的“老槽”,其实有人对“静态类型系统”的理解如此深刻。也就是在 Friedman 的指点下,我发现类型推导系统不过是一种“抽象解释”,而各种所谓的“typing rule”,不过是抽象解释器里面的分支语句。我后来就通过这个“直觉”,再加上 Friedman 的逻辑语言 miniKanren 里面对逻辑变量和 unification 的实现,做出了一个 Hindley-Milner 类型推导系统(HM 系统),也就是 ML 和 Haskell 的类型系统。虽然我在 Cornell 的课程作业里实现过一个 HM 系统,但是直到 Friedman 的提点,我才明白了它“为什么”是那个样子,以至于达到更加优美的实现,

后来经他一句话点拨,我又写出了一个 lazy evaluation 的解释器(也就是 Haskell 的语义),才发现原来 SPJ 的书里所谓的“graph reduction”,不过就是如此简单的思想。只不过在 SPJ 的书里,细节掩盖了本质。后来我在之前的 HM 系统之上做了一个非常小的改动,就实现了 type class 的功能,并且比 Haskell 的实现更加灵活。所以,就此我基本上掌握了 ML 和 Haskell 的理论精髓。

可是类型系统却貌似一个无止境的东西。在 ML 的系统之上,还有 System F,Fw, MLF,Martin Lof Type Theory,CIC,…… 怎么没完没了?我一直觉得这些东西过度复杂,有那个必要吗?直到 Amal Ahmed 来到 IU,我才相信了自己的感觉。然而,这却是以一种“反面”的方式达到的。

Amal 是著名的 Andrew Appel (“虎书”的作者)的学生,在类型系统和编译器的逻辑验证方面做过很多工作。可是她比较让人受不了,她总是显得好像自己是这里唯一懂得类型的人,而其他人都是类型白痴。她不时的提到跟 Bob Harper, Benjamin Pierce 等类型大牛一起合作的事情。如果你问她什么问题,她经常会回答你:“Bob Harper 说……”她提到一个术语的时候总是把它说得无比神奇,把它的提出者的名字叫得异常响亮。有一次她上课给我们讲 System F,我问她,为什么这个系统有两个“binder”,貌似太复杂了,为什么不能只用一个?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嘲讽似的说:“不是你说可以就可以的。它就是这个样子的。”后来我却发现其实有另外一个系统,它只有一个 binder,而且设计得更加简洁。后来我又在课程的 mailing list 问了一个问题,质疑一个编译器验证方面的概念。本来是纯粹的学术讨论,却发现这封 email 根本没有发到全班同学信箱里,被 Amal 给 moderate 掉了!

看到这种种诡异的行为,我才意识到原来学术界存在各种“帮派”。即使一些人的理论完全被更简单的理论超越,他们也会为“自己人”的理论说话,让你搞不清到底什么好,什么不好。所以后来我对一些类型系统,以及 Hoare Logic 一类的“程序逻辑”产生了怀疑。我的课程 project 报告,就是指出 Hoare Logic 和 Separation Logic 所能完成的功能,其实用“符号执行”或者 “model checking” 就能完成。而这些程序逻辑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把程序翻译成了等价的逻辑表达式而已。到时候你要得知这些逻辑表达式的真伪,又必须经过一个类似程序分析的过程,所以这些逻辑只不过让你白走了一些弯路。当 Amal 听完我的报告,勉强的笑着说:“你告诉了我们这个结论,可是你能用它来做什么呢?”我才发现原来透彻的看法,并不一定能带来认同。人们都太喜欢“发明”东西,却不喜欢“归并”和“简化”东西。

可是这类型系统的迷雾却始终没有散去,像一座大山压在我头上。我不满意 Haskell 和 ML 的类型系统,又觉得 System F 等过于复杂。可是由于它们的“理论性”和它们创造者的“权威”,我不敢断定自己的看法就不是偏颇的。对付疑惑和恐惧的办法就是面对它们,看透它们,消灭它们。于是,我利用一个 independent study 的时间,独立实现了一个类型系统。我试图让它极度的简单,却又“包罗万象”。经过一番努力,这个类型系统“涵盖”了 System F, MLF 以及另外一些类似系统的推导功能,却不直接“实现”他们。后来我就开始试图让它涵盖一种非常强大的类型系统,叫做 intersection types。这种类型系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 20 多年,它不需要程序员写任何类型标记,却可以给任何“停机”的程序以类型。著名的 Benjamin Pierce 当年的博士论文,就是有关 intersection types 的。没几天,我就对自己的系统稍作改动,让它涵盖了一种最强大的 intersection type 系统(System I)的所有功能。然而我却很快发现这个系统是不能实用的,因为它在进行类型推导的时候相当于是在运行这个程序,这样类型推导的计算复杂度就会跟这个程序一样。这肯定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已经有人指出了 System I 的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我事先实现了这个系统,所以我直接的看到了这个结论,而不需要通过繁琐的证明。

所以,我对类型推导的探索就这样到达了一个终点。我的类型系统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我看到了类型推导的本质,而不需要记住复杂的符号和推理规则。我的系统在去掉了 intersection type 之后,仍然比 System F 和 MLF 都要强大。我也看到了 Hindley-Milner 系统里面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导致了这几十年来很多对于相关类型系统的研究,其实是在解决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而自动定理证明的研究者们,却直接的“绕过”了这个问题。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开始对自动定理证明开始感兴趣。

后来对自动定理证明, Partial Evaluation 和 supercompilation 的探索,让我看到那些看似高深的 Martin Lof Type Theory, Linear Logic 等概念,其实不过也就是用不同的说法来重复相同的话题。具体的内容我现在还不想谈,但是我清楚的看到在“形式化”的美丽外衣下,其实有很多等价的,重复的,无聊的东西。与其继续“钻研”它们,反复的叨咕差不多的内容,还不如用它们的“精髓”来做点有用的事情。

汽车就是代步工具 第6篇

新车促销五花八门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购买汽车绝不是投资的最佳选择,因为汽车的折旧率高,几年下来新车就值不了几个钱了。当然收藏古董车又是另外一件事,那是有钱人的嗜好,普通老百姓买车只是作为代步的工具,要想从投资汽车上发财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常美国人换车的频率是五年,购买新车时汽车商会提供五年的汽车保修,只要是机械性故障,厂商会免费更换零件和修理。

美国汽车市场上的各种类型和品牌汽车应有尽有,家庭用车分为豪华型、普通型、轿车型、卡车型、越野型、旅游休闲型等,消费者可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车型。汽车在美国的功能基本上是代步。虽然豪华车能反映出驾车人的经济状况,但却不代表其在社会上的地位。而且随着豪华车的普及,人们在购车时更多考虑的是支付能力、是否省油、安全性能以及对车型、车种的喜好程度。

购买新车自然得到各车厂的专门经销商处买,而各厂商为了提高销售量也为消费者提供五花八门的优惠,包括贷款的零利率、厂家3000~5000美元的折扣、不要付头款等。购买新车时美国人较少会用现金一次性购买,汽车贷款成为主要方式。汽车贷款一般为5年期,贷款利率主要看购车人的信用记录。

买二手车更划算

在美国,销售旧车(二手车)是一个很大的生意。由于汽车的折旧率高,买二手车从经济角度考虑,特别是对收入不高的人群而言,就是非常划算的选择。2009年,美国二手车的销量为3550万辆,新车销量是1040万辆,二手车销量是新车销量的三倍。从价格上看。新车的平均销售价格是26250美元,二手车的平均售价为8480美元。新车销售系统一年带来的经济效益是2740亿美元,而二手车一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则为3010亿美元。美国有6万多家汽车经销商,其中4万多家是专门销售二手车的。到汽车经销商处购买二手车价格稍微贵一些,但汽车的质量较为有保证。实际上很多美国人买二手车并不是到汽车经销商处,而是直接从个人手中购买,这样在价格上会更便宜。美国有专门的出版物介绍各类车型在出厂销售后每一年的折旧率,只要到图书馆一查,在私人间买卖汽车时根据车况大致就可以算定用多少钱买车不会吃亏了 。

工具 第7篇

一、CIMA战略计分卡

该计分卡是针对董事会对于战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处境的工具。计分卡主要是围绕企业的商业模式中的四个关键维度进行评估和打分。通过评分卡的打分, 可以有效地使董事会与管理层开展建设性合作, 确保公司战略得到高度重视, 并杜绝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其应用的关键原则是“少即是多”, 即不要将计分卡的更新变成繁重且无聊的琐碎工作, 只需要突出重大变化即可。

二、风险热度图

风险热度图是此次《CGMA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手册》中推出的全新概念, 是一种以可视化的、有效简洁的方法呈现风险评估流程结果的工具, 其本质还是一种风险分析手段, 在热度图中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来反映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此外, 热度图还可以用简单的乘积关系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该工具的好处是能提供一个共享的关注风险的全景视角, 能够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度, 将风险管理嵌入到营运活动中。该工具使用关键点是要明确建立概率估算的术语, 并避免陷入根本原因分析, 同时考虑现金、收益等量化风险对组织的潜在财务影响。

三、CGMA职业道德管理反思清单

这个管理工具也是CGMA特有的工具, 反思清单涉及职业道德声明和行为准则、培训、职业道德数据的收集、报告职业道德问题, 以及在面临职业道德困境时给予支持, 这体现了CGMA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严肃性, 也借此约束CGMA的职业行为, 使其能真正合理且无风险地履行管理会计师的职责, 以确保CGMA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必须从CGMA的守则出发, 不对自己的职业责任有任何妥协, 且与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 避免贿赂等危险。

四、战略规划工具

该工具包含两项必要因素:一是培养对愿景、使命以及价值的认知;二是掌握内外部对战略选择有影响的因素现状, 并进行评估。该工具明确了企业价值、愿景声明、使命声明、S WOT、PESTEL等概念和其运用流程。该工具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是能够让组织确定优先次序、分配资源和使员工与使命和愿景保持一致, 形成有效的使命和愿景声明。使用该工具的关键点是要花时间理解企业的价值, 制定清晰愿景和使命声明, 且避免让理论和抽象概念充斥战略规划, 并避免将战略的结果当成战略去制定。

五、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是一种为了企业能够描述和传达自己的战略而制定的管理工具, 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企业可使用这些指标来监测战略执行和绩效情况。它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 通过采取回答企业组织问题的形式, 对组织的战略加以描述。战略地图是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为核心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该工具提供了一种方式, 向员工和相关利益者讲述企业的战略故事。掌握该工具使用的关键是要分解至业务和职能部门, 并且和举措行动、预算绩效连接起来;要避免作为一次性或“跟风”的行为, 避免忽视学习, 避免死板僵化的方式。

六、对标

对标管理, 此次官方定义为:“通过收集数据来建立目标和比较指标, 从而识别绩效的相对水平 (尤其是绩效表现不佳的领域) 。也称标标管理, 通过采纳已识别出的最佳实践提高绩效水平。”需要多方和多个合作伙伴的参与。对标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 组织还可以应用内部对标、职能对标、竞争对标、战略对标等。对标管理带来的好处是加快管理变革, 帮助组织将焦点放在外部环境上, 增进对世界一流绩效的了解。该工具的使用关键是, 需要具有渊博知识和充满激情的人物, 避免过分关注当前正在做的事情, 对负面问题要避免防守态度, 目的是强化改进, 而非追责。

七、绩效棱柱模型 (PP)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开发出了绩效棱柱模型 (PP) , 并将它称为“第二代”计分卡和管理框架。该工具的突出特点是“关注他人”, 即将组织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出发点, 而非自身战略。绩效棱柱模型包含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涉及满意度、战略、流程、能力、贡献。该工具从他人角度体现关系的多重性和互利性, 多赢能较好地体现该工具的目的。该工具最突出的好处是使企业组织根据相关群体诉求来制定战略并实施。使用该工具的关键点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出发点, 而非自身;不要遗忘监管机构的利益诉求, 不要忽视互惠关系, 要避免低估自身的能力重要性, 并且避免在小规模组织中使用该工具。

八、作业预算法 (ABB)

作业预算法不同于传统预算方法, 它是一种基于作业活动框架的预算编制方法, 在预算设置和偏差反馈过程中使用成本动因数据。该工具的好处是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并能将作业与战略很好地联系起来。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要有可用的支持该方法的管理软件, 且间接成本占运营总成本的比重很大;要避免未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组织采用该工具, 并不要忽视运营管理经理的参与和协作。

九、情景与应急规划

情景规划最初源于军队, 随后开始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等商业领域。企业和组织应制定降低场景中风险的流程, 对阻碍“正常经营”的事件提前预期并制订出备选方案。情景规划给企业组织带来的好处是提高对不确定性的选择和理解, 以取得更优质的战略规划和预算, 并清晰了解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关键驱动因素敏感度, 形成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该工具的使用关键是要有高级管理层支持, 能定义创建出有效场景, 平衡使用定量定性数据, 定期更新;要避免开发过多场景, 避免试图制定完美场景, 避免沉迷于一个场景。

十、现金流模型

现金为王!现金永远是企业的命脉, 现金流模型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框架, 帮助企业最最大化地产生自由现金流 (FCF) , 对它的管理能让企业拥有主动管理尝付能力。它还加强了企业对投资决策所造成的现金影响的认识, 给予资本提供者更多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能力。使用该工具的关键点是开发出一个便于分析和报告的模型, 要协调长短期现金流, 进行滚动预测, 关注重大事项对现金流的影响;要避免盲目乐观;避免脱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模型;避免仅作为财务能力, 忽视相关企业文化的影响;避免人为设定偿还期限;避免对相关信用评级进行假设, 一定要基于客观实际。

十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 用以核算作业活动的成本并加以监控, 其中涉及资源消耗的跟踪和最终产出的成本计算。ABC关注作业活动驱动因素。作业成本法的好处是让企业可以制定出更准确的定价策略, 加强了对间接成本因素的理解, 还能改善其他管理工具的使用。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获得其他业务部门支持, 用以制定定价策略, 并由管理会计师来执行;要避免过多陷入细节和控制, 不能认为ABC成本与所有决策相关, 要考虑沉没成本。

十二、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实现一系列业务活动所组成的链条,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 沿着这个链条, 价值被不断地添加到 (费用不断产生) 实体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价值链分析基于的原则是——组织的存在是为了给客户创造价值。该项工具可以给企业组织带来的好处是能更好地了解关键能力, 还可以了解竞争对手如何创造价值。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要将自身活动与竞争对手的活动进行对比分析, 要关注价值链中每个元素的关系;要避免侧重于内部活动而忽略外部视角。

十三、客户关系管理 (CRM)

CGMA官方术语将CRM描述为一种文化, 由适当的信息系统支持, 强调自身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在实体内部确保客户始终得到高水准的服务。当然这个观点也被认为可以运用到供应商领域。CRM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帮助企业研究如何衡量和提高长期客户的终生价值, 该手册提出新的观点是——最新发展趋势是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监控客户和目标市场在自有网站或大众网站 (如推特和脸书) 上对自身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如何, 企业能够确定改进机会和领域。更不可或缺的是, 企业应考虑客户反馈意见所产生的全球影响。使用该工具的关键是考虑对实施人员的影响, 考虑培训计划和预算;不要忘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避免将价值效率置于客户满意度之上, 不可低估低利润客户的潜力。

此外, 企业风险管理 (ERM) 、平衡计分卡、波特五力、关键绩效指标 (KPI) 、滚动计划和预测、质量管理工具、精益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日常中常用的管理工具, 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共十三类管理会计工具, 很好地阐述了执行《全球管理会计原则》所需的应用工具, 虽然管理会计无法单独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但它可以为组织的管理者提供一种能够帮助研发和推广组织战略的工具。所有的组织都共有基业长青的雄心。而成功的组织都具有高效的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职能之所以高效, 乃是因为它是由可胜任的人、清晰的原则、管理良好的业绩及稳健的实践所构成的联合体。相信这些工具的推广使用也能使中国会计师们上升到更高的管理层次, 使会计师们不仅关注于数字, 还能理解数字背后各种鲜为人知的企业故事。

摘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于2015年10月15日携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CGMA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手册》中文版, 作者作为CGMA (全球特许管理管理师) 资深会员, 从工作实际出发, 并结合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形势, 对该工具手册重点工具做详细解读, 以使管理会计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以开放的信息、国际视野, 来学习借鉴国外最前沿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CGMA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手册,重点工具,解读

参考文献

[1]《CGMA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手册》 (中文版) .2015-10-15.

[2]CIM A, AICP A.Glob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inciples.2015-3.

[3]罗伯特·卡普兰, 大卫·诺顿 (著) ;刘俊勇, 孙薇 (译) .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6-1.

[4]李宗彦.全球视野下的管理会计原则及其应用——《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述评[J].财务与会计, 2015 (9) .

[5]崔建华, 万寿义.英美管理会计师职业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师, 2010, (5) :109-110.

工具 第8篇

当我们从工具的角度再看这些图表时,就会有新的感受:这些工具的应用使工作变简单了。当我们外出旅行时拿着对照单检查自己的行李时,会发现遗忘的东西更少了;这些工具的应用使观察更细致了。使用T型表、维恩图对观察的信息、测量的数据归类时,往往会发现更有意思的内容;这些工具的应用使思维更有深度了。当我们拿着左手栏、九宫格进一步分析信息时,往往会发现有深层含义体现出来……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很好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在问题解决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很好地支持学习活动。这些工具同时也是以人为核心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与应用的工具。

当面对这些新感受,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更强烈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应该从教育、从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角度来反思这些不太像工具的工具。让这样的工具在我们的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因为这些工具的使用而更具有个性。因此,本期专题我们借助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几个案例,期待能让大家了解这熟悉又陌生的软工具对教育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技术—工具:技术往往需要通过工具来体现。对于大众来说,信息技术是用“针对信息的工具”还是“信息的工具”,或者“处理信息的工具”并不是首要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具需要对生活、对工作有作用。

软技术:教育技术界一般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划分为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前者是无形的技术,后者是有形的技术。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是指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为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它包括系统方法等理论阶段的技术。这些是无形的技术,通常又叫软技术。与其对应的是物化形态的技术,它包括从黑板、粉笔、课桌椅、教室等到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等。从这个方面理解,工具也可以分成“软”与“硬”或者“无形”与“有形”两类。有形的、硬技术大家更好理解一些,无形的、软技术大家关注的相对较少。

软工具: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维纳。那么针对信息或者处理信息的工具的首要的目标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技术与工具密切相关,与“软技术”相呼应的主要针对信息的“软工具”应当成为特别关注的方向。

这些针对信息获取、处理、行动的软工具会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有作用与意义,也会对学习者、教师等在教学活动台前、台后的所有人都起到相对应的作用。

论工具理性 第9篇

工具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其最直接、最重要的渊源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合理性”概念。

工具理性的特征: (1) 精确性和系统化。强调严密的逻辑联系, 注重理论的严谨和系统, 要求人们对外界对象要准确、定量地认识和把握, 对对象的特征及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 做出精确的理论说明。 (2) 功利性和追求效益最大化。以经济为取向, 采用严格的簿记方式, 注重经济核算, 追求实际的成效和利益, 强调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重要性, 注重经济的积累与发展。 (3) 现实性和实用性。坚持以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将理性建筑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 (4) 独立性与进取性。推崇自由与独立, 从实际出发, 不迷信、不盲从任何权威, 提倡竞争和冒险, 但又注重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讲究信用, 节制有度。 (5) 法制化和标准化。认为社会运作主要应该依靠法律制度来规范和调节, 在法律的适用上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

2 工具理性与实用主义区别

在哲学性质上根本对立。工具理性坚持唯物主义路线, 在承认客体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前提下, 提倡调查研究, 掌握关于外界事物的规律特征, 形成科学理论。认为科学理论作为工具、方法、手段需要在现实中不断充实和发展。是求真与务实的统一, “求真”就是不断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把握事物的规律, “务实”就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 去行、去实践。实用主义则是主观唯心主义, 以人的经验感受为标准为尺度。它也讲“务实”, 但这个“务实”务的是依个人主观选择而定的“实”

强调的着重点不同。著名的实用主义代表詹姆士强调:“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要的东西, 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而工具理性强调“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十分重视开展科学研究。

手段不同。实用主义只讲“有用”, 不讲规则, 无视手段和方法的优劣, “成功就说明手段工具是合理的”。甚至不择手段, 铤而走险。而工具理性在重视功效的同时, 十分重视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和优化, 强调规则的神圣和不可违。将利益的最大化与手段方法的研究优化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分清二者的不同, 对于纠正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意义重大。近些年, 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正之风与实用主义的泛滥不无关系。如有的人搞“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有的人搞地方保护主义、小团体主义, 有的人坑蒙拐骗, 有的人则贪污腐败等等, 而且屡禁不止, 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相对于实用主义而言, 工具理性在我国还属新名词, 但由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极有必要将其作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探讨, 以推进我国理性化进程。因此, 给工具理性在中国以正确、合理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3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区别

必须以工具理性为前提。工具理性的优先地位, 至今在学术界不可动摇。价值理性的实现。在政治学里, 民主政治必须先有形式上的民主, 才能实现实质上的民主。如果连民主的形式都不具备, 谈何实质?在法学中, 必须先有程序正义, 才能走向实质正义, 程序法先于实体法。在经济学中, 必须先有效率追求, 才能为公平追求奠定基础。总体上说, 只要有一种价值理性的存在, 就必须有相应的工具理性来实现这种价值的预设。没有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的实现就是水中捞月。

价值理性比工具理性更为本质。工具理性是为价值理性服务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 在当代日益引起人们的反思。如何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至今是学界的关注热点。韦伯当年回避的困惑至今尚存。比如, 在经济学中公平和效率的争论, 在哲学中目的和手段的争论, 在文化领域中科学与人文的争论, 等等。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一个人合目的、合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 即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取决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工具理性即主体在实践中为作用于客体, 以达到某种实践目的所运用的具有工具效应的中介手段。工具理性是一个系统, 系统内又分为物质形态的工具与精神形态的工具;前者的存在好比一个人过河必搭桥, 而桥身只有作为物质载体而存在, 才能体现手段的价值。否则人过河的愿望只能是人的一种从精神到精神“自身划圆”的过程。两种形态的工具因各自工具效应的不同, 使之各自又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物态工具具有服务于主体需要的直接效益;精神形态的工具则借助主体的逻辑思维所投入的抽象劳动, 形成物态工具构成的基础, 体现了精神形态工具服务于主体的间接效应。二者结合所形成的合力, 体现了工具理性能实现主体客体化的手段价值;反映了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 提供自身所需手段的精神能动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不断确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4 工具理性的意义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主体利益实现中发挥基础性功能的社会经济形态。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为主要法则的价值系统, 以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为其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市场经济全部的秘密都蕴藏于市场交换过程中, 离开市场交换就无法揭开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潜在秘密。市场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并不能实现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相反, 由于内在蕴涵着自身的破坏力量, 往往趋向社会利益的严重失调, 总是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造成社会财富和社会秩序的周期性破坏。因而, 它便内在地要求政治国家运用其制度化的组织社会生活、安排社会关系、控制社会主体行为的手段, 自觉地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有意义的调整。

特别指出的是, “当代激烈的理性批判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为技术理性合理化提供了观念基础, 重新反思与批判技术理性不是要否弃技术理性的全部, 而只是要否弃其中的不合理部分, 克服工具理性在文化其他领域的僭越, 充分发扬被忽视和遮蔽的人文文化和技术理性中的价值理性。”当然”“价值理性”的强化, 确立和普及以及使“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真正统一起来, 离不开人文学者和科技学者的共同努力。

5 结论

工具理性对人类控制和协调客观世界的自信, 使人类不断探索和创造更高级的工具、方法、手段, 不断推进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满足各种需求的同时, 越来越相信科学和技术是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的钥匙, 科技成为越来越有效的手段、工具被人们推崇。

低价处理维修工具 第10篇

2.BT-Ⅱ、BT-400A、BT-400型台式喷油器试验器原价分别为240、220、200元一台, 现价均为100元一台, 运费自付。能检测喷油器喷油压力、喷雾质量、针阀密封性等。

3.JQ-Ⅰ型小型气门座铰刀原价每套230元, 现价100元, 运费自付。能铰修和研磨65、70、80、85、90、95等系列气门座口, 刀刃磨损后可以按样板自己磨修或更换。

单位:《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社

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临站街7-7号

邮编:150501

电话:0451-57311380

PDF工具集合 第11篇

运行程序后,在主界面中直接将PDF Shaper可实现的功能一一罗列出来。直白的说,PDF Shaper就像是PDF全集成的工具平台,PDF几乎所有的编辑操作它都能实现,图片的导出、格式转换为Word RTF 格式、编辑/复制文字、合并/分割、加密/解密等,在功能覆盖上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如图1)。

图片提取

PDF Shaper在操作上以简化风格让用户使用时毫无门槛,点击任意功能模块,在弹出的新窗口中,点击“源PDF”,找到本地磁盘中存储的PDF文件,并指向源PDF。稍等片刻,系统就会直接读取PDF中的文字信息,并在提前文本窗口中直接显示提取的文字,这时我们就可将提取出的文字复制到剪切板或是另存为TXT格式(如图2)。当然了,PDF Shaper不同功能模块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都以简便操作为主。在PDF图片提取功能中,我们在指向源PDF后,只需要二次指图片存储文件夹后,就能实现图片的提取操作(如图3),只不过图片的提取时间略比文字提取时间长出不少。

PDF转换

PDF Shaper在格式的转换上有着快捷体验,不管是图片转换PDF还是PDF转换图片,在操作上与图片提取相差无几(如图4),对于这类批量处理的转换模式,PDF Shaper给出了多个文件批量格式转换的处理方式(如图5)。经过实际试用,PDF Shaper大部分操作均能支持批量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但从转换的效果来看,PDF Shaper转换后的排版效果不算好,很少能保持跟原来PDF一样的排版。但是出于大多数时候转换格式也是为了方便地拷贝 PDF 的文字、段落再进行编辑或加工使用的目的,PDF Shaper的转换还算得上实用。

工具 第12篇

企业的生存靠什么?市场。如果没有市场, 企业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企业经营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 营销大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商场如战场, 营销做好了, 就意味着你掌握了这个战场的主动权, 营销无处不在, 产品、服务、思想、战略……这些都是营销的对象。产品卖不出去, 其商业价值就为零, 之前所有的投入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可以说,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营销, 同样的, 失败了, 营销也脱不了干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营销理念已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 对于企业来讲, 建立与完善营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就好比为企业修通了快速通往成功的道路。对于市场动态的管理、营销人才的引进、竞争对手的分析等, 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极具意义。

营销人员总是冲在第一线, 可以说, 他们是企业的生存之根本, 他们借助于各个渠道, 或者是终端客户的拓展和经营, 将企业产品转换成了实质性的货币。作为销售部门的管理者, 在进行日常管理时, 可能花费了很大工夫却收效甚微, 每天都在纠结于如何使管理更加有效。可是, 因为找不出问题的关键而变得碌碌无为、丧失斗志。

因此, 管理者们急需一本既实用又有趣味的书籍来为自己指明方向, 从书中发现自己的弊端, 学习营销管理中最管用且简单的工具。当你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营销工具时, 即便只是一个不到百人的小企业, 也能逐步走向巨型企业的行列。

除非你是个天才, 生来就掌握了营销管理的要点, 懂得如何起死回生, 懂得如何决胜于千里, 否则, 就看看《营销管理就这几招:不靠关系靠工具》一书吧。本书用最简单的言语讲述了最为复杂的营销理念, 用一目了然的图表将各个营销工具的模型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

《营销管理就这几招:不靠关系靠工具》除了有各个营销工具的运用概括, 同时还附有图表, 是一本新颖、全面、精细的管理工具体系, 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均很强, 比一般的同类书更加系统、更加专业。

本书囊括了营销战略、市场动态、竞争对手、广告推广、促销、价格、客户、销售、渠道、产品、新品、培训、财务、售后等14个管理工具, 为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照范本, 可以拿来即用, 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稍加改动, 便可以上手运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工具】相关文章:

常用工具( 入侵工具)06-08

支付工具05-06

统计工具05-12

职业工具05-16

工具体系05-19

井下工具05-24

内部工具06-01

工具设备07-18

工具教学06-27

债务融资工具05-11

上一篇:德阳市人民医院下一篇:联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