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企业范文

2024-05-19

中国大企业范文(精选12篇)

中国大企业 第1篇

一、大企业的界定

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对大企业的界定并不一致。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魏杰在《大企业———21世纪经济的主导力量》一书这样定义大企业:大企业就是指规模巨大的企业,因而要说明大企业的含义,关键就是要明确什么样的企业规模才能称得上巨大。二是选择恰当的衡量标准,即以什么指标来判断企业规模是否巨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大企业的定义首先具有地域性,即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程度有关。从2005年入围世界500强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前500强与世界的前500强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我们所指的大企业离不开具体的国度和地域性,如果抛开这一点来谈大企业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对大企业的定义要具有时代性,即对大企业的定义要与时俱进。《财富》杂志的评选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每年都会有新的企业进入这个行列,又会有企业被挤出这个行列,同样十年以前前100强与今天的前100强相比,又称不上大企业。第三,对大企业的定义还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在这里的规模我们认为至少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其一规模可以通过货币来度量,其主要的衡量按照现在世界通用指标就是其营业额,在我们国家所指上了规模的企业指的是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其二规模应该还包括企业的员工,因为在我们看来大企业应该必须能够解决许多就业岗位,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如果单纯从营业额来定义大企业我们认为还不够确切,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企业员工人数少,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来经营,它们即使营业额上了一定规模,但我们还是不能称它们为大企业。从以上对大企业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定义大企业=销售额+企业员工+品牌价值+市场份额。本文是以中国为背景,所以选择的大企业是入围中国企业的前100强,研究其中优秀的大企业,分析它们的发展路径来对我们其它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二、中国大企业成长的机理分析

(1)产权结构多元化是中国大企业发展必然趋势

产权是某个主体对某种经济物品,或某种稀缺资源,或某种可交易对象的一种权利,即财产权。这种权利具有排它性。产权不是单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至少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以及由其引发的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契约经济学把企业定义为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其本质上讲企业是一种产权的组合。如何有效解决产权的组合和安排关系到中国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企业毕竟是一种特殊的产权组合。其传统的产权制度无法有效的处理大企业的产权利益问题。中国大企业的发展植根于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制度下,其发展的路径主要源于两条,其一中国大企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扶植和管制,属于行政推动型。其产权结构单一,随着企业的日益扩大会越来越束制了企业的发展。其二,中国的大企业的发展大多是由民营企业演变而来,其两种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产权利益归属问题没有处理好,会制约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很难改变传统的“大而权,小就是好”观念,从世界大企业的发展普遍趋势来看,只有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才能有利于中国大企业的发展。推广产权结构多元化的目的是做到产权主体非常明晰,因为产权越明晰,创业者和员工会受到更多的激励,希望和华为都是产权非常明晰的企业,而联想也正在进行产权界定工作。中国的实践表明,无论什么性质的大企业只要产权结构一元化,就必然难以做到产权清晰,也必然会制约中国大企业的发展,这也许是中国还没有世界级大企业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大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即产权结构单一都不能促进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当前我国企业为什么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可以预见,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更能促进中国大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如果能解决这一致命的弱点,在不久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其市场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其大企业也完全采取了产权结构多元化的形式。

(2)企业信任的扩展是大企业发展的纽带

企业信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交往和合作的一种良好预期。随着生产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越来越需要相互之间的合作。一件零部件的生产需要多个工序,有的工序在不同企业内部进行,这就要求企业之间需要相互信任,否则专业化的生产很难进行,企业如果单纯的一味自己完成所有工序,则企业也很难进一步发展壮大。这种一体化生产方式在传统社会里可能会适应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现代生产中随着顾客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迫切要求企业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由此而产生了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是当今全球化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化分工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科技进步以及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顾客的需求的多样化,而且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结果使得生产这些产品往往需要许多企业相互合作进行一系列地加工。这个过程如果由一个企业来完成,在传统的封闭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开放的环境下,顾客和环境的日益加剧,不仅做不到,而且即使做到了,其生产产品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所以企业的这种内在生产必须以相互信任为纽带,这种纽带越牢固,企业越容易发展壮大。在这里我们把企业信任分为人际信任即企业内部信任和关系信任即企业外部信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中国的大企业的发展都经历了人际信任和关系信任的发展。因为如果只单纯追求企业内部信任,则企业只能是适合于企业内部的发展,很难进一步继续壮大,只有企业内部信任和外部信任度都非常高,才能有益于大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内部信任和企业外部信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如下图形表示:

家族企业由于其本身以特有血缘关系建立起的一种天然的信任关系, 所以企业内部成员的信任度往往是比较高的。而业主制企业有时也可以称为独有制企业, 其内部和外部信任度可能会低些。合伙制企业相对于业主制企业来说更强调的是企业外部信任, 所以外部信任度是比较高的, 公司制企业经历了由家族制企业的过渡, 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它的内部信任度和外部信任度一般来说是比较高的。综观中国大企业的发展史, 其绝大部分的大企业都经历了由企业内部信任和企业外部信任相互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大企业可以利用其实力的优势使其生产的上、下游中小型企业依附于自己, 从而形成以相互信任为纽带的多企业的联合体。

(3)中国大企业成长经历了由家族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过渡的路径选择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中国大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两种不同模式,即行政推动型和市场引导型。对于行政推动型来说也必然会朝着市场引导型发展。我们这里的路径选择讨论的主要是由家族制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过渡是中国大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川长虹、江苏春兰和深圳三九等企业的业绩,主要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和效率,而不是国家的大量投入、市场保护和官方定价。家族制企业由于其内在的规定性与自身的限制,会在自我否定的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产生向公司制企业过渡的要求和趋势。主要过渡原因是由于经营不善而消失,在母公司中独立出一个非家族控制的子公司,逐渐过渡为上市公司。在国外大多数家族制企业中,家族所占的股份已很少,家族成员也退出了上层管理的历史舞台,从而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上市公司。如美国的福特公司、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松下公司、三菱公司以及韩国的现代公司等世界著名大公司。我国的家族制企业也有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过渡到公司制企业,如希望集团是大陆的最大的家族企业,由四川刘氏兄弟创办于1982年,1992年四兄弟进行了一次明确分工,对产权进行了实质性的明晰化,平分了资产。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展,1996年希望集团经过规范化在成都工商局重新了登记,1997年正式成立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希望集团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许多家族制企业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即表现了共同规律又有其特殊性。以中国电信制造业为例,地处深圳特区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从一个注册资本不足3万元的小企业发展为民族通信制造业的领头羊,到2005年华为的营业额为315.2亿元。正如张维迎年指出,一个成功的公司治理机制,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经理选择,二是长期激励。华为的成功除了其外部市场的影响之外,主要原因为其较成功的以员工持股为特征的长期激励机制。殷建平认为大企业的成长过程实质上是大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经验和信息等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些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带动大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等全面的提高。从大企业的发展史来看,大企业的出现是市场竞争博弈选择的结果。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级大企业多集中于西欧,美国及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原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独联体、东欧)则比较少。从这里可以看出大企业的出现与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国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其中大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1995年我国只有两家服务性公司中国银行和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进入《财富》500强,到2005年仅十年时间就有16家进入500强,其增长速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快的。

(4)大企业都面临着由关系型契约向制度型契约转变的两难选择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大小是政府命令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大小是市场与企业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的企业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由于习惯了多年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现在一下子过渡到市场经济,有着很大的不适应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是下属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企业生产多少产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经营都与政府的政策有关,企业的大小受制于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在市场经济形态中企业具有很大的经营决策权,企业的规模大小依赖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程度。而这种竞争程度又依赖于企业是否拥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相关研究表明:制度与企业的成长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制度越规范,企业越容易发展和壮大。在这种转型中,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都面临着由关系型契约向制度型契约过渡的两难选择。在这里的关系型契约又分为市场契约关系和企业契约关系。市场契约关系是指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企业契约关系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契约的特别契约。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的规模大小主要看它的关系网络的大小,这里的关系网络不仅指企业与政府之间,而且还包括企业与社会、员工之间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越大,企业也就越容易发展。而市场经济中就不单纯看谁的关系网,更重要的是看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竞争能力不仅仅与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资源获取能力等能力有关,还与制度关系能力有关。我们认为制度关系能力是企业所有能力的支撑点。如果制度制定不规范、不健全则企业很难有更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所以中国的大企业要想有更大发展,跻身于世界500强首先是经营思维模式的转变,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明确的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要勇敢地作出由关系型契约向制度型契约的选择。这种选择其实就是一种创新。这里的创新不仅指产品结构的创新,还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组织结构的创新,这种创新是把资源从低效率的配置方式向高效率过渡的有效方式,是能够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三、结语

2010中国大企业发展趋势和建议 第2篇

2010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连续第九年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六年发布了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以上三个企业500强榜单包括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共计1078家大企业。这些企业居于产业链、产业网络的核心,支配资源众多,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此三个榜单的基础上,结合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报告对我国大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我国大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一、2010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全面显现的一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经济在2009年深度衰退;GDP总量为58.13万亿美元,比2008年的 60.59万亿美元下降4.05%。其中,美国经济仅实现了0.4%的微弱增长,日本经济的增长率为3.2%,德国经济的增长率为-8.4%,法国经济的增长率为-7.1%,英国经济的增长率为-17.8%;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以美元计,增长率为13.5%。受国际经济形势剧烈变化和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的双重影响,中国大企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规模继续扩大,经营业绩显著提升从2010中国500强企业的表现看,我国大企业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增长的速度比之前几年明显降低;相比上一年度,企业经营业绩实现“V”型反转,有明显提升。

1、规模继续扩大,但势头显著放缓2010中国企业 500强的营业收入为 2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6.27%,增速降低13.4个百分点;这是9年来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首次出现低于10%的情况。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为1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增速降低25.3个百分点。

服务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为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9%,增速降低15.9个百分点。2010中国企业 500强入围门槛再次提高,达 110.8亿元,比上年提高5.4亿元;但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回落显著。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强入围门槛为41.6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4.4%。2010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 9.9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6.9%。

2、经济效益扭转下降势头,盈利水平明显回升2010中国企业 500强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24.7%,比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还高出9.5%。制造业企业 500强实现净利润254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与去年增长率-18.3%情况相比较,出现明显好转,增幅达44.8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8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扭转了上年度净利润下滑的局面。

2010中国 500强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 5.44%,比上年增加 0.7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9.39%,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为 3.97%,比上年提高 0.75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 10.66%,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7.39%,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9.55%,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

3、千亿俱乐部进一步扩大,资源进一步向特大型企业集中与上一年度相同,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的企业有3家,仍然是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另外,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营业收入在1000—10000亿元之间的企业达60家,比上年增加6家,中国企业千亿俱乐部进一步扩大。2010中国企业500强前200家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纳税、资产、所有者权益分别占全部企业的 80.46%、84.74%、85.13%、90.31%和 77.59%。可以看出,80%以上的营业收入、9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前200家企业。

4、资本密集程度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2010中国企业 500强的资本密集程度进一步提高。2010中国企业 500强的人均资产为336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2万元;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资产为129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9万元;服务业企业 500强人均资产为 63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90万元。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大企业成长的资本密集程度不断提高反映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资本深化阶段。

从反映劳动生产率的人均营业收入指标看,2010中国企业500强比上年继续提升。2010中国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 1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 2万元;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124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万元;服务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96万元,与上年持平。

(二)继续发挥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作用大企业是一国经济的 “中流砥柱”,2010中国500强企业财税贡献率保持稳定,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财税贡献率保持稳定2010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2.12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5.95万亿)的35.7%,与上年基本持平。制造业企业500强纳税总额为1.02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 17.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500强纳税总额为6392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8%,比上年减少1.1个百分点。

2、企业用工继续增加解决、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口也是中国500强企业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另一个突出方面。2009年,许多中国500强企业在自身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家分忧解难,增加了就业机会。统计显示,2010中国企业500强共有494家企业填报就业数据,共实现就业人口2701.95万人,与2009中国500强企业(有490家企业填报)的2581.99万的从业人数相比,增幅为4.6%。

3、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作用突出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54家企业进行了并购或资产重组,共并购重组了909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并购重组了5.90家企业。相比之下,2007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每家企业并购重组了3.11家企业,2008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每家企业并购重组了 3.44家企业,2009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每家企业并购重组了4.41家企业。这说明,尽管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大企业也没有放慢并购重组的步伐,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在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从企业专利拥有量、研发投入以及参与制订国际标准的情况看,中国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1、专利申请保持较快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总共申请7946项国际专利,比2008年增长29.7%,专利申请总数排名世界第五。其中,华为2009年专利申请总数为1847件,排名世界第二。2010中国企业 500强拥有16959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52158项,分别比2009中国企业500强增长21.62%、7.99%。2009年底,中央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76183项,其中发明专利 21266项,分别增加 19659项和4467项。2010中国企业500强拥有专利超过1000项的企业已经达到41家,拥有发明专利超过200项的企业已经达到36家。

2、研发投入加大2010中国500强企业(434家企业数据)平均研发费用为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8%;平均研发投入比例为1.40%,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有17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有 60家企业比例在 3%—5%之间。制造业企业500强(475家企业数据)平均研发费用为5.51亿元,比上年增长5%;平均研发投入比例为2%,与上年基本持平。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高端体现,是自主创新的最高境界。2009年我国大企业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1100千伏电压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华录集团自主研发的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第一次纳入国际音视频基础标准;电信科研院主导的TD-LTE被国际电联接纳为4G候选技术;南方电网形成世界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800千伏直流系统设备完整的标准体系。

(四)结构稳中有变由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阶段和地域差异的相对稳定性,中国企业500强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地域结构,多年来都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过去一年中,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区域发展等各项政策对大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2010中国企业500强的结构在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也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1、企业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民营企业领先的格局与往年一样,2010中国企业500强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呈现民营企业领先的格局。从盈利水平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5.38%,略低于民营企业的 5.79%;资产利润率为1.5%,也低于民营企业的3.14%;人均利润水平为5.27万元,远低于民营企业的7.86万元。从劳动生产率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人均收入为97.88万元,显著低于私营企业的135.9万元。从资产运作效率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为0.28次/年,显著低于私营企业的资产周转率0.59次/年。

在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低于民营企业4个百分点,人均利润低于民营企业3万元,资产周转率低于民营企业0.52次/年,人均营业收入低于民营企业6.62万元。在2010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低于民营企业0.66个百分点,人均利润低于民营企业2万元,资产周转率低于民营企业0.10次/年,人均营业收入低于民营企业39.56万元。

2、产业分布“重化工化”趋势有所缓解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有279家,比上年减少14家;服务业企业143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他企业78家,比上年增加5家,产业结构总体分布有所优化。其中,黑色冶金及延压加工业从去年的65家减少为今年的58家,有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从去年的21家下降为今年的20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从去年的12家下降为今年的11家,产业分布 “重化工化”趋势有所缓解。

3、地域分布更向东部地区集中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东部9省市共有354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增加了6家,占2010中国企业 500强总数的70.8%;中部 6省区共有 59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减少了6家,占2010中国企业500强总数的11.8%;西部 11个省市共有58家企业入围,比去年减少了3家,占2010中国企业500强总数的11.6%;东北3个省共有29家企业入围,比去年增加了3家,占2010中国企业500强总数的5.8%。2010中国企业500强在地域分布中出现了更向东部集中的趋势,其中,北京依托其政治经济的核心地位,总部经济效应显著,所包含企业98家,占2010年我国企业500强企业总数的19.6%。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发育程度、临海优势以及产业优势孕育了更多的500强大企业,而政策对资源性企业的倾斜程度减少使得企业发展环境本不占优的中西部地区雪上加霜,可能是2010年该地区中国500强中企业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五)与世界、美国企业500强的规模差距继续缩小,经营绩效保持领先根据2010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美国企业500强的比较发现,中国企业 500强与世界企业 500强、美国企业500强的规模差距继续缩小,经营绩效保持领先。

1、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比重进一步升高2010世界企业500强中共有54家中国公司入围,其中内地公司 43家、台湾地区公司 8家、香港地区公司 3家。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中国内地 500强企业进入 《财富》世界500强的数量继续保持迅速增加的态势,创下入榜数量的最大增幅,比上年净增9家。继上一年度新增8家企业入围之后,东风汽车、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神华集团、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中国华润总公司、华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10家中国500强企业成为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新入榜的华为成为今年中国内地惟一上榜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我国入围企业的数量和营业收入占世界企业500强的份额分别为8.6%和8.08%,比上年提高1.8和1.84个百分点。中国入围企业的利润在世界500强中所占份额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达12.40%,平均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水平。与 2002世界企业500强相比,8年来美国入围企业数减少60家,我国入围企业数则增加32家。

2、相对于世界和美国企业500强的规模继续提升2010世界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为230851亿美元,较上年度下降了6.6%,增幅回落6.4个百分点;2010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为9763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8.7%。

2010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折合成美元为40458亿美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为1:6.8311),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7.53%,比上年继续缩小2.62个百分点差距;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41.4%,又比上年缩小7个百分点差距。因此,与2002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仅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5.3%,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10.0%相比,2010中国企业500强相对于世界和美国企业500强的规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经营绩效好于世界和美国企业500强2010世界企业500强的净利润总额为960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6.8%;2010美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为39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95%;2010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折合成美元为 220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9.0%。

2010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超过世界和美国企业500强。2010美国企业500强平均收入利润率为4.00%,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3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79%;2010世界企业500强平均收入利润率为 4.16%,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9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8.16%;而2010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收入利润率为5.44%,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6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40%。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世界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资产收益率首次超过世界企业500强和美国企业500强。

4、中外行业领先者之间差距明显缩小从2010中美企业500强中国与美国零售、汽车、石油、通信、银行、食品、金属制品、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脑、电力等15个行业领先企业的数据来看,在工程、钢铁、电力行业中,中国企业的规模已经超越美国企业,其余的12个行业均是美国企业高于中国企业。不过除了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行业的中美领先企业规模差距基本保持不变外,绝大多数中国与美国行业领先企业的规模差距比往年有明显缩小。从中国与世界企业500强30个行业领先企业的对比情况看,绩效指标方面,中国已有1/3的行业领先企业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 500强;规模指标方面,中国行业领先企业只是差距在大大缩小,还没有超过的企业。

(六)推进战略调整转型取得初步成效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中国大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根据自身的特点主动地或被动地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

1、推进向内外销兼顾转变危机后一段时间,发达国家消费不振,但新兴市场经济率先复苏、内需扩大,周边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需求潜力巨大,加上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遇到外汇、资金瓶颈等很多困难和制约,希望与我国加强经贸合作;另一方面,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使得我国大企业开拓新市场、创造新需求面临历史性机遇。家电大企业利用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3G网络建设等一系列扩内需政策措施,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及时掌握供求信息,捕捉商机,积极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千方百计开拓新兴市场。如海尔、TCL、美的、海信等企业的产品去年在农村市场的销量就大大提高。依据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带来的小排量汽车旺盛需求,一汽、上汽、东风等汽车企业都在去年推出小排量汽车,北京现代、奇瑞、吉利等以小排量车型主导的企业则加大了1.6L及以下小排量车型产品的供应。

2、推进从低成本竞争战略向差异化竞争战略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单纯依靠低成本进行竞争的经营模式加快丧失市场优势,大量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正在丧失市场生存空间。为此,一些大企业开始转向培育自己的核心品牌和能力,形成和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3、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产业升级换代是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和获得更多盈利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应对危机和渡过难关的重要对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企业持续持久发展,企业必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主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使产业结构更趋完善合理,获取产业链前后端和价值链高端收益分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移动切入手机终端,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推动整合TD生态系统的发展,将自身的服务更好地在手机终端上整合;另一方面,还和华为、百度等一批中国较为知名的公司展开多种方式的合作。比亚迪放弃了汽车业传统的水平整合、专业分工模式,从购买模具厂开始,建造工厂、生产线甚至生产设备,几乎将所有的制造环节都纳入到自己旗下。中粮、新希望致力于打造农牧业的全产业链,雅戈尔则将业务链条触及到棉田、印染厂、棉纺厂、制造厂、物流中心、零售终端等服装产业的所有环节。

4、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臃肿僵化、市场反应迟缓,成为不少大企业的通病。能否有效地防止和解决 “大企业病”,直接影响到大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宝钢大力推进管理变革,实施扁平化管理的大部制改革,总部职能部门从20个缩减到10个,职能从45项缩减到38项,管理岗位从60个缩减到33个。中铝公司实现总部管理体制由操作管控型向战略管控型转变,公司18个部门精简到12个,中铝股份公司18个部门精简到6个,所有部门负责人和处级干部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录用,一般员工双向选择。港中旅集团加快推进 “强总部管控下专业化经营”管控体制的全面落实,通过专业化整合,形成 “四层架构、三级管理”的扁平、高效的体制架构,集团本部管理人员将压缩1/3以上。

5、逐步从跨国公司的“追随者”转变为“挑战者”。相比较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国外企业的打击更为及时、更为直接,这使得许多大型跨国企业竞争地位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而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则相对有所提升。竞争地位的变化也引起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关系发生明显变化,逐步从“追随者”转变为“挑战者”,2009年发生多起中国企业并购著名跨国公司就是强有力的佐证。

二、促进中国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总体上看,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大企业 “大而不强”的局面有所改观,我国企业家判断、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和信心也有所增强,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前瞻意识和判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些企业认真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所处行业企业动态,在自己认为的恰当的时机勇敢地走出去,对海外优质资产、优质品牌、知识产权、海外人才进行 “抄底”;还有一些企业积极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农作物能源、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企业500强在过去的一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与美国企业500强、世界企业 500强的差距有了明显的缩小,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但是,我国大企业成长历史短,市场化发育程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短期内的良好表现是在特殊背景下出现的,与世界领先企业相比,在许多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例如,2010中国企业500强有80%是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后,平均寿命仅为22年。劳动生产率方面,2010中国企业 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水平只相当于世界企业 500强同类指标的 36.8%、47.1%,只相当于美国企业 500强同类指标的37.6%、50.0%。产业结构方面,2010世界企业500强中服务业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均超过50%,而中国企业500强中服务业企业不足30%,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不足40%。相比之下,中国企业500强中传统行业的企业仍占多数,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所占比例明显偏小。数量指标还只是企业成长的外部表现,反映的是企业 “硬实力”方面的差距。深入到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素质,诸如体制机制、资源整合、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内部管理、社会责任、人才培养、品牌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化能力等 “软实力”方面,我国大企业与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更是短期内难以逾越的。

同时应当看到,自2002年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后,由于市场需求激增,我国大企业纷纷进入高速发展期。在高速做大的过程中,除了决策和投资风险存在失控的可能,其他的风险也在加速积累。近年来,与我国大企业相关的重大环境污染和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我国劳动力的结构性变化,工资推动的成本上升也给大企业带来了新的压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期的调查表明,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选择比重最高的就是 “人工成本上升”(70.5%),美国咨询公司JassinORourke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亚洲其它七个国家。

另外,由于缺乏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中国制造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很弱,表现为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49%)、日本(38%)、德国(48.5%),并且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制造企业的生产创新引发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创新,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又引致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创新,长期忽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必然造成中国大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缺失。这些已成为当前我国大企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在后危机时代,无论是短期内巩固经济复苏成果还是保持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营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社会氛围,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针对大企业发展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经济发展型向社会服务型政府转变;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着力促进民营大企业成长;鼓励大企业从内部控制制度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大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管和问责,等等。我国大企业需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分析形势,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强化企业管理,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尽快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发展轨道,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持续和持久发展。

(一)密切关注和把握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大企业支配资源多,经营范围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特别容易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年初中央提出,2010年是形势最复杂的一年,事实证明,今年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比往年更加复杂,需要我国大企业引起关注。

从政治层面看,金融危机后G20取代G7实施全球治理,显示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未来秩序的发展方向,在全球气候、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问题上,中国的角色都在放大。然而,2010年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 “和平崛起”仍然疑虑重重,一方面,竭力维护和扩大于他们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另一方面,还千方百计图谋取得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国家之间围绕生存空间和国际地位的竞争更趋激烈。从经济层面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多起伏。美国和日本恢复相对较快,欧元区恢复乏力,欧盟成员国已有 2/3以上国家出现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超标而偿债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主权信用危机可能成为2010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包袱。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但通胀压力普遍较大,经济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弱。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大幅波动,原油、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另外,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整个世界经济将出现两大主流趋势:一是以低碳化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使发达国家的产业、产品、消费向高新、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由上世纪90年代的高技术产业化→本世纪初叶传统产业复兴→2010年后高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产业结构革命),国际范围内技术、产业、企业和市场又面临一次新的 “洗牌”,国际竞争的技术层面会更多地替代价格层面;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向集约化与高质化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大品牌、大产业、大企业和跨国生产会进一步快速发展,以横向分工一体化为主的国际分工(产品价值链分工)呈现强势渗透的态势。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为大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然而,在当前政治经济格局还没有形成相对均衡、动荡和变化频现的时期,国际关系的演变势必对许多地区和领域的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国大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和把握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深入研究一些重大事件对地区和相关领域的潜在影响,早做预案,把握先机,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密切关注国内宏观调控和区域发展政策,抓住国内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可能性加大,收紧货币流动性的压力不断累积。中央按照 “保发展、调结构、防通胀”的要求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关于制止重复建设、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我国大企业既要带头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要及时分析政策带来的各种影响,相应调整经营策略。另外,当前改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成为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2009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复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等13个区域规划,13个区域规划遵循加快重点地区发展、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开拓区域空间三条线索,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产业分工和布局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调整,推动了产业升级,不仅带来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有机合作。我国大企业应该将区域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将区域发展的政策优势与企业的能力优势结合起来,顺势而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企业成长。

(三)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逐渐减弱,中国企业的低要素成本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因此,自主创新成为当前企业急需弥补的 “短板”,也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资格证”。中国企业应当以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努力建设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自有知名品牌、创新产品或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的创新型企业。因此,企业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和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建立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的创新体系和机制是企业持续开展创新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制度保障。企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战略,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中;要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的选聘和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多元的人才评聘标准;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制度,以吸引和集聚高层次的创新领军人才。要构建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创新职责和分工,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二要持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并且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要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加快折旧、直接将研发投入摊入成本、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筹措研发资金,尽快提高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企业要达到3%的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达到5%—8%乃至更高的水平。三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要善于发现创新人才,大胆使用创新人才,使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加快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和支持研发人员参与国内外高层次的研修活动和科研合作,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企业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各类人才。

四要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相应的条件保证和支撑。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地和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要提高自主创新所需的装备水平,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在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要舍得投入,因为这是关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持久发展必不可少的投资。

五要大力营造创新文化。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创新文化的建设,这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创新文化的建设,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使自主创新成为全体员工的潜在意识和自觉行为,形成员工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宣传献身创新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倡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努力营造敢于突破、和谐包容的创新环境。

(四)不断调整优化结构经过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整体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制造”的传统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着巨大挑战,单纯依靠低要素定价和低劳动力价格进行竞争的经营模式正在丧失传统优势,大量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正在失去市场生存空间,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的步伐。如果继续囿于产业低端,抱着低成本竞争的经营模式不放,路只会越走越窄,也不可能持续经营。面对严峻的发展环境,面对巨大的生存挑战,企业要求得生存,继续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结构调整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一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产品结构,开发市场需要的、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淘汰那些市场没有销路、经济效益差的产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异化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并在行业内具有独特性产品的一种战略。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以产品的特色赢得竞争优势,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行业内独树一帜,有一种或多种特质,从而赢得用户、赢得市场,取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收益,用产品或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优越性来锁定顾客群。目前,我国企业的竞争手段趋同严重,最常见的就是价格战和产品同化,这种策略不但压缩了行业利润,降低了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更可怕的是将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小,使得处于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企业受到伤害,恶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变化进行战略定位,推行差异化战略,避开战略趋同和恶性竞争,做到不盲从于短期利益的诱惑,使自己在市场中能有独立的发展思路,减少短期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进而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二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产业升级换代是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和获得更多盈利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应对危机和渡过难关的重要对策。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子企业的清理整合力度。要调整投资结构,对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长线项目,需审慎决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到重点项目建设上,聚焦主业发展,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要围绕主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使产业结构更趋完善合理,获取产业链前后端和价值链高端收益分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按照市场原则,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促进产业的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有条件的要逐步由国内大企业向跨国公司进而向全球企业转型,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要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关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要努力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尽快占领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要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臃肿僵化,市场反应迟缓,成为不少大企业的通病。能否有效地防止和解决 “大企业病”,直接影响到大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从我国大企业的状况看,普遍存在着管理层次多、管理链条长的问题,有的企业管理层次能达到5—6级甚至7—8级。这种状况不能及时改变,势必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优化组织结构。要明确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和权力分配,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划分和协调关系;要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要理顺管理流程,做到岗位职责清晰,程序科学合理。

(五)努力成为全球化的双向推动者抗拒全球化,就如同抗拒万有引力。过去20多年来,在信息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并对各国经济、社会与企业、人才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大企业应该认清全球化的本质,努力成为全球化的双向推动者。

一是加强多元文化的素养,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多元文化素养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大企业必须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学会管理差异化的员工队伍,包括地域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兴趣的差异、国籍的差异。这不仅是中国经济与社会深入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提出的严苛考验。任何民族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已经具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今天,以局部的资源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不管是在思路上,还是在策略上都会变得愈来愈乏力,应该超越从中国看中国,而从全球看中国;超越以中国的资源应对全球化,取而代之以全球的资源应对全球化。

二是顺应全球化而不盲从。顺应全球化是为了让其为我所用,而不是让自己丧失个性甚至是盲从。全球化的规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惯例和先进经验,要对其进行本地化,即将普遍原则同自己具体情况相结合并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落实到每个企业,就是如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利用全球的优秀文化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真正的全球化应是双向的交流。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照搬、移植、引进,而应当站在新的起点上,认真考虑思想的创新问题,探索出一套 “中国式的管理体系”,生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和观念。只有当自己的这些观念和规则在全球大行其道的时候,才可以说真正融入了全球,成为时代的主流。(六)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国有企业仍是中国大企业的主要力量。中国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的43家企业,41家是国有企业。但是,毋庸讳言,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以中央企业为例,在123家中央企业中真正进行了公司制改造的只有30家,其余还是按照企业法注册的公司。国际经验表明,到目前为止,公司制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公司制是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企业制度形式,因为对持续成长的大企业来说,不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还要面对管理大型甚至巨型企业所需的高度专业化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艺术,同时还要面对众多的利益主体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大企业普遍采用公司制的形式。适合建立股份制的企业则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符合条件的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分析世界500强的企业,基本都是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上市公司。因此,必须在更大范围普遍地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除少数需要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其他国有大型企业都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规范上市、整体上市、中外合资、产权置换、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构建由国际资本、国家资本、管理层资本共同持有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把巨大的国有资本存量改造成为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中国大企业。

跨国公司之所以 “富能敌国”,不仅仅因为其拥有令人艳羡的核心技术,更因为其公司治理机制能够自如运行。企业之争很大程度上即公司治理水平的竞争,其制度优势的竞争力甚至超过技术与产品本身。大企业都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关键是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董事会,因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情况下,企业的重大决策是否科学合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出资人、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以及政府、社区等多方面的关系能否协调,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董事会。对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公司和民营企业来说,都有一个防止一个人说了算从而可能引发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的问题。因此,大企业应分析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企业的普遍做法,积极引入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制度,优化董事会结构,充分发挥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作用,规范董事会运作,建立以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为主的战略、审计、薪酬等专门委员会,提高董事会的科学决策和内部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国有大企业应该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是构建与内部人控制相制衡的力量,坚持以外派股权董事为主体的国企公司董事会架构,实现企业内外部利益主体群的平衡。同时,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避免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叠,实现企业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从而保障股东利益不受侵害。

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内部机制建设。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决策机构,其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是董事会制度的两条生命线。提高国企公司董事会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必须加强董事会 “三性”建设:其一是董事会应独立于公司管理层,确保董事会决策的 “公正性”;其二是要把好董事人员选拔关,加大后续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董事会成员的 “专业性”;其三是应总结国内外董事会制度的成功实践,建立董事会作业准则,逐步增强董事会工作的 “规范性”。

二是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的职责定位,落实董事会的责任制度。《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指出,“国有企业董事会应对公司运营接受明确授权和最终责任。董事会应对所有者承担全部受托责任,为公司的最大利益工作。“董事应该诚实行事,并且对他们的行为承担受托责任。”要落实国企公司董事会的契约责任,监督董事会及其成员的履职情况,规范对董事会的考核工作,建立健全董事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董事会和董事人员的监督,股东会、监事会、行业监管部门、公司员工、资本市场、社会舆论等都负有相关监督职能,各监督力量应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三是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中党组织与董事会的有机融合。公司党委会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可依党章进入党委会。党委会对重大问题经集体研究后,由进入法人治理结构的党委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反映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使党组织的主张在国企公司董事会的决策中得到重视和体现,并把董事会的决策结果反馈给党组织。国企公司党组织要支持董事会对企业重大问题的统一决策,董事会也要尊重企业党组织的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作用。

(七)不断突破现有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既是我国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逆周期成长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前瞻性布局,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谋求有利地位的重要战略。在加强对外部环境和自身业务认识的基础上,我国大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增强业务的柔性,即由追求短期利润向重视企业长远规划发展,由单一的产能扩张向培养市场反应能力发展,由培养单项能力向重视产业链地位发展,建立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竞争优势。

一是应该从追寻社会需求和消费者的内心开始,在产品、服务、组织、技术、品牌、资本等全要素的竞争中主动寻找契机,实现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跃迁。二是应该积极利用全球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倒逼压力,抓紧进行产品和服务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实现由 “产品制造商”向 “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由 “卖产品”向 “卖服务”转型;由“传统产业”向 “战略型新兴”转型;由 “本土性企业”向 “全球性企业”的转型。

三是必须不断更新经营理念,突破现有的商业模式。在网络化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的经营理念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今的超一流企业已经实现了“卖平台”。平台效应的强弱考验企业对各类相关资源、产品的协调与平衡能力。国外苹果、国内腾讯成功的很大原因是它们依靠某个核心产品如iPhone、QQ搭建起了一个可以自我决定的、相对封闭的平台。而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正凭借开放的、能整合更多信息、服务与应用的平台挑战老的封闭平台。最近,联想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联合产业上下游共建绿色家庭游戏产业联盟,实现平台的资源吸附效应,相较竞争对手而言,无论在产品质量、中文游戏、销售渠道、中文在线内容、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八)建立一种更可持续的稳健的业务增长模式企业经营是一场 “长跑”,既要体现速度,也要体现耐力。当速度掩饰了浮躁,规模迷糊了视野,社会的整体性浮躁加速了市场的不安时,企业往往难以平衡求快之心与求稳之愿。美国总裁俱乐部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4%的大企业在过去的10年中保持稳定的利润增长,只有6%的大企业能够遏制衰退而重新增长。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增长率为6.2%,相比前几年20%以上的增长率,速度已经明显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今年中国内地已经有43家大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约半数入围企业的排名出现100名以上大幅提升,并且有3家入围世界500强前10名,客观的看,企业规模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在未来,面对市场秩序规范化和市场需求动态化的发展趋势,稳健才是企业必须秉持的“王道”。因此,中国大企业摒弃机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建立一种更可持续的稳健的业务增长模式已经不再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客观必然,他们必须做到愿景更为清晰,对主业更为专注,对创新的追求更为实际,对内功的修炼更为倚重,对机会的追逐更为谨慎,实现公司从“快公司”向“稳公司”转型。一是应该保持对品牌和品质的敬畏。“稳公司”最大的特质之一就是始终坚守企业经营的最基本逻辑。企业的品牌和品质是市场的制高点,力争占据品牌和品质制高点,建立高品牌信任度和品质认可度,才能在市场中居高临下,掌握主动权。

二是坚持经营人心,与员工、商业伙伴一起成长。古语云: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和大家一起走。企业也不外乎如此。善待员工,善待商业伙伴,和员工、经销商共同拼搏,共同成长,共赢未来才是企业发展的持久之道。

三是坚持顾客导向,持续创新。“稳”不是一成不变,拒绝创新。相反,“稳公司”对创新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和追求,它们之所以 “稳”,就是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稳公司”成功的要点就在于能够始终坚持顾客导向,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韧性不断进行创新转型。

(九)强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用于高效整合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承运商、零售商和客户的一组同步决策和活动,让恰当的产品和服务按照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数量配送到恰当的地点,使系统成本降到最低而又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作为大企业要承担起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责任,不断优化供应链,同时也要担负起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的责任。一要构建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将供应链管理制度化,对企业组织做出相应改变,引进和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选择适合的伙伴,形成真正的战略联盟关系。二要提高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信息流的有效利用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面对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国内供应链管理有强烈的企业、物流、金融间多节点数据互联、交易及融资操作流程化、线上化的技术需求,但不同性质企业各自独立发展,信息标准化程度低。因此,为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企业需要使用高水平的供应链管理软件,提高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先进的信息系统。三要借助银行完善供应链管理。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上有许多方法可以加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效率,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供应链金融将上、下游企业和银行紧密联系起来,供应链金融使得整根链条形成了一个闭环模式,银行能够准确地掌握各个环节上企业的信息。银行通过核心企业的优质信誉,为它的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企业通过银行的帮助,也能够做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在收到对方支付的款项之后,企业就可以及时地对物流进行跟进,这样就实现了资金收付的高效率,加速了整条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的高速运转,提升了整体价值。(十)顺应专业化分工趋势,打造专业服务能力任何企业都有短板,某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地方正是其他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地方,最终产品市场需求的满足需要整条产业链来完成的。在产业链中,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拥有相应的单独打造产业链经营的能力,若有,其整体运营效率也是低下的。专注产生力量,专注产生优势。我国大企业应当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所擅长的地方去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积极利用承接服务外包及技术创新形成核心服务能力,从事产业链特定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兼具有规模经济优势,从而在产业链中形成自己的核心服务能力。

(十一)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赶超世界强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知名企业非常重视以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国际数据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财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而企业网络投资的回报率则高达10倍以上。中国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第一,谨慎对待技术路线的选择和信息标准化。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在强调实用性的同时追求先进性,不断升级技术水平;一定要站在整个企业信息集成的角度来选择软件,并且注重系统的集成和开放。要将信息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

第二,明确职责分工及组织保障。信息化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主要领导要重视并亲自过问,应当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

第三,防止唯技术论的倾向。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推进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企业只追求技术本身,只建设了支撑信息化所需的硬件,而忽视了信息化的其他要素。信息化要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技术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更需要依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十二)扎实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2009年以来,大企业普遍加大了社会责任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已有上百家大企业主动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石油和中钢集团还发布了可持续发展国别报告。如今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市场“门票”。我国大企业既要坚持和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更要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在实现社会责任同时,促进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一是结合企业实际,找准履行社会责任的落脚点,把企业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使贯彻落实工作扎实有效。例如,中钢集团结合企业的市场拓展战略推出第一份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非洲报告》,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中钢集团在非洲开拓业务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抓发展与促和谐并举的良好局面。该公司秉持的“合作、友谊、双赢、发展”理念,为中钢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促进世界的和谐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该避免过分地追求社会声誉,甚至好大喜功,承担与自己的企业产业发展方向不协调,承载能力不协调的、过多的社会责任。企业首先是做得好,然后才是做好事。

2014中国大企业透视 第3篇

2014大企业新特点

在新一届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2014年中国大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增长速度稳定,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大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显著,服务业所占比重提升,民营企业的社会与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持续推动。从数据来看,中国大企业呈现了以下特点。

第一,大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尽管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速度与前几年相比有所降低,但仍然保持了13%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企业500强的效益、利润与生产率都在稳步提升。其中,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远高于人员增速,服务业企业的人均利润贡献远高于制造业企业。

第二,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中国大企业群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大企业群体在营业收入、利润、税收与就业方面的贡献都十分突出。2014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量已经与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大体相当。2014中国企业500强纳税总额相当于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的将近三分之一。2014中国企业500强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已经接近于全部国有企业2013年利润的总和。2014中国企业500强总共吸纳了将近一成的全国城镇就业人员。

第三,大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取得积极成效。我们的数据显示,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制造业企业260家,服务业企业157家。与2013年相比,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比下降0.5个百分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上升0.7个百分点。201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长水平高于2014制造业企业500强3.5个百分点;201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速比2014制造业500强高7.4个百分点。

第四,大企业的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虽然从创新投入、销售收入和营业收入的比值来看,2014年大企业的创新投入比2013年稍低,但由于创新投入多在制造业,2014年服务业的比值增大,所以从实际来看,中国企业每年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是以10%以上的速度再增加。

第五,民营大企业地位进一步提升。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00家民营企业入围,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占比均比上年有明显增加。民营企业的国际地位也有显著提升,在2014世界500强中已经有10家中国民营企业入围,占中国内地企业入围数量的10.9%。从数量上来说,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已经占到了40%,越来越接近于国有企业的比重。虽然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与国有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考虑到国有企业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积淀,而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取得目前的成绩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第六,国际化经营持续推进。2014年中国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持续稳步推进。2014中国500强企业的海外收入、海外资产、海外员工增速都高于企业总体水平,表明大企业海外扩张速度快于国内市场。而近几年发生的海外并购事件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石油公司说明中国企业在整合全球资源方面的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总体上看,中国大企业出现了以上积极现象,这是企业积极进取的结果,也是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发展,不断简政放权,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的结果。

差距依然存在

从2002年发布第一届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开始,中国企业联合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做久”。企业没有规模,就很难掌握话语权,也就很难获得竞争力,因此企业做大很重要。在做大的同时企业要做强,要有核心竞争力,有优势领域,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跟国际企业较量,才能够拥有可持续的能力。虽然中国大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在做大、做强、做久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第一,规模差距依然存在。中国大企业在建筑、钢铁等领域,已经接近或超过世界一流企业,但在大部分领域,中国大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还很大。

第二,中国大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足。一方面,在健康、医药、互联网等很多领域,尤其在一些需要大规模研发投入、需要对客户进行持续关注研究开发的领域,还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以商业零售为例,从表面上来看,这是最容易产生世界500强的领域,但目前没有一家中国商业零售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另外一方面,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不足。尽管近年来,在一些中国企业,如华为、海尔等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真正并没有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能跻身于全球百强品牌的中国品牌。

第三,创新能力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一方面是技术创新不足。很多中国大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但总体来看,中国企业更多的是模仿创新,模仿别人的技术开发产品。除了少数企业有能力进行原始创新之外,大部分企业还比较欠缺创新能力。另外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管理方面等其他创新方面与国际企业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从以上差距来看,“做大、做强、做久”依然是中国大企业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以上2014中国大企业呈现出的新特点与中国大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家的政策目前仍在引导大企业继续转型,但转型也要讲科学,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一是企业向服务业转型,制造业萎缩,二是资本离开实体经济所产生的隐患。

nlc202309020613

制造业萎缩后果严重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既包括制造业企业,也包括服务业企业。根据中企联收集的数据,近两年来,服务业企业的比重在加大,制造业企业的比重在缩小。2013年是一个临界点,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低于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并且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的入围门槛持平,2014年,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开始下降。数据的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制造业因整体产能过剩而向服务业转型。二是实体经济利润率太低,企业转向服务业寻求利润。这是让我们担心的问题。

制造业萎缩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如果企业不做实体经济,制造业越来越小,服务业也难以拥有竞争力。2011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已经超过美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当前中国提出要向制造业大国、强国迈进,我们担心如果不转变外部政策,进一步扶持制造业与实体经济,中国不仅不能从大国变成强国,而且会从大国变成小国。美国发展到今天,其服务业的比例已经超过60%了,但美国的制造业在全球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其增加值在全球排名在第二位。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目前,我们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它的利润率,国家应当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回归。当然制造业自身要提高质量,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警惕资本离开制造业

实体资本离开制造业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问题。一边是制造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另一边是服务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竞争还没那么激烈,于是资本向服务业转移,这是结构转型的积极的表现。但是我认为,不能过于乐观。

如果制造业的竞争力没有降低,制造业在向高端、服务化转型,服务业企业比例的提高,是值得肯定的,但从我们现实调研的结果来看,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在制造业领域的企业,无论是民间资本、国有资本都愿意继续玩实体经济,玩制造业,这就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目前中国的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还可以分出企业制造业、服务业来,但企业越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会越融合。现在很难说GE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原来的硬件制造商IBM,现在也是典型的服务性企业了,这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结果。目前我们之所以坚持区分制造业500强和服务业500强榜单,是因为目前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进程不够。随着中国企业的转型,也许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就不必再区分两个榜单了。

中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转型包括发展目标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战略思维的转型、制度转型,要从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由经济型政府向社会型政府转型。在转型思维之下,以上两个问题要特别引起我们关注。

给政府的建议

在中国500强企业里,国有企业的比例达到了60%,国有企业的产值、利润、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等指标甚至超过了80%。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非常关键。而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国企市场化改革方向已经明确,抓住这一轮机遇,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产权多元化,引进非公资本

如何让国有企业焕发生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此指明了方向“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政策如何落地?我认为可引进非公资本,产权多元化。

很多人认为,目前央企、国有企业大部分已是产权多元化的企业,真正国有独资的企业不多,但实际上,中央企业母公司还是以独资为主。我们建议,下一步改革,要在母公司层面实现股权多元化。前几年,国资委曾在国有企业母公司尚未产权多元化的情况下,引进外部独立董事,希望借助外部独立董事相互制约来解决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问题,但是,没有产权作为纽带,单靠外部独立董事,从我的观察来看,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股权多元化想取得效果,引进非公资本非常重要。引进非公资本一是能解决现在国有企业产权决策机制的问题,二是可以吸收现有的非公资本、民营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强、做大。我认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就是社会企业,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都是现代企业,不需要人为地把企业划分为国有还是民营,这样有利于国有和民营资本一起把企业做强、做大,在国际上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党管干部与市场化相结合

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是最为经济和高效的。我认为,党管干部的原则可以体现在提前干预上,但应该用市场化的办法选出管理层。这样能解决解决国企管理者薪酬偏低甚至倒挂的问题,也能使国企的经营管理更规范。

管理层收购、员工持股也是调动、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可用方法。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员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团队持股,我认为,激发员工活力,可做一些更加大胆的尝试。虽然,国有企业给经营者、员工持股,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制度来制约。

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政府介入较多的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出现,政府介入越多,产能过剩越是严重,解决过剩问题的根本在于政府功能的转型:从市场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的守夜人。政府从市场中逐步退出,转型为服务型政府是未来政府改革的方向,简政放权正是新一届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正在转型。譬如,上海市今年提要更多地支持“四新”(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企业的发展。这不是简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而是支持企业在这中间选择新的增长点。

给企业的建议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对于转型升级与自我发展要有科学的理解,根据中国企联连续十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我提出两点建议。

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

中国经济体量庞大,企业不可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每个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在自己所属领域找到自己的专长,如海尔做品牌,富士康做代工,最大限度发挥专长,就是升级。此外,在传统领域引进、创造新的模式与技术,也是升级。

nlc202309020613

在健康的经济体系中,大企业群体与中小企业群体构成一个和谐的企业生态系统。日本和德国在这方面是很好的榜样。某些中小企业在某个领域做精做细,大企业联合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在这个领域才能出现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韩国之所以能产生三星、LG正是有一批高质量的中小企业做支撑。中国也是一样,中国制造要改变国际形象,不是几百家大企业能做到的,是依靠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在每个领域做专、做精,每一个零件,每一个钮扣做到世界顶尖以后,每个组装起来的产品才能成为顶尖产品,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才能改变。

把握时代脉搏

企业的成功,在于其符合时代的需要,并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是现代信息化技术深度嵌入到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的企业,是因为他们敏锐地观察到了互联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适时地把握了信息化技术变革带给企业的发展机遇,并对自身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商业模式等及时进行了优化调整,使之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在这个时代,不能及时从工业化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家,将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失败者。

当然,技术的进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随着颠覆性的新技术的出现,和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一样,互联网时代也终将成为过去式。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成功的企业,如果不能在未来新时代继续保持变革的活力,终将会成为时代变迁的陪葬者,那些适应能力更强的新生企业,将成为新时代的成功者。

激励企业家精神

中国有1000多万家企业,即使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企业管理者称得上是企业家,也是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率领企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成功企业家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他们具有市场敏锐性,能及时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经营调整;他们具有管控能力,能够严格管控企业,并能确保企业战略有效执行;他们具有战略远见,能准确洞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前做出战略安排;他们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懂得借助改革来释放企业发展活力,以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他们具有强大的学习借鉴能力,敢于学习与追赶行业领先者,能适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能熟练驾驭现代资本市场和应用信息技术工具。

与国外优秀企业家相比,中国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在多个方面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中国企业家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对创新的重视整体上远不如西方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的小富即安和享乐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纯粹的“发展性人格”并没有成为中国企业家的主流。但应该肯定的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总体是好的,创业创新、宽容合作精神能够在多数企业家身上得到体现。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精神则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广大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对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时期,广大企业家更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激发企业活力和潜力。(本文由本刊记者雷大艳采访整理)

中国企业的6大管理隐患 第4篇

1.治理不规范,随意性强

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橘北枳,只是东施效颦而已。这一点,在许多中国企业推行IS0900O标准时便暴露的非常明显。

2.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许多中国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已经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是追求规模,而且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不仅仅是做大,而是图强。我们需要的是长期发展,不是短期效益。

3.顾客导向还是企业导向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南针,但大多数企业仍安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这种企业导向的直接结果是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也无法转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按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需求。那些不断跟踪顾客需求变化的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尝到了甜头,畅销的产品不仅为企业直接创造了价值,还建立了最可宝贵的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4.人治还是法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评选出各种头衔的企业家,从国家大奖到省市地区的小奖。因此中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当然其领导风格与个性也对他所管理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者本人的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在一些企业中,甚至到了对其决策无人置疑的程度,而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面对未来多变复杂的环境,人治将很难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在竞争中获胜。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法治,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5.用人还是培养人

许多中国企业感慨:现在越来越难留住人了!不仅是留人,在企业招聘新员工时,中国企业也很难与外资企业抗衡。也许有人会将之归为国内企业工资太低的缘故,但根本上是企业内部缺乏激励机制的问题,除了在物质激励方面受现有资源限制导致中国企业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只会用人,而没有培养人。比较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员工的培训投入上。外资企业的培训完善而系统,并且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密切相关,由于将员工视做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外资企业的培训投入也产生了极高的收益。反观中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似乎多为应急或被动式的,企业经营者似乎没有将培训作为投资来看待,而只用不培养也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更不要说企业凝聚力或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了。

6.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深入

中国大企业 第5篇

【1】大企业领导在中国中秋佳节励志的致辞模板

月朗星疏,秋风送爽,今天晚上,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共同欢度xx年中秋佳节!首先让我代表集团领导,向日夜奋战在第一线、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优异业绩的全集团干部员工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各位员工,今年以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严峻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工资成本大幅上升、能源材料大幅涨价、销售价格大幅压缩、人民币汇率首次调升等,竞争进一步白热化。据统计,全国电子百强销售额仅增9,库存增加32,利润下降33,百强中11个企业亏损,8个企业零增长,45个企业利润下降。电子行业面临新一轮严酷的“洗牌”,××当然也不可能置身度外,xx年,××仅工资成本上升及汇率变动影响两项,增支减收因素便高达近亿元。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面对这样严重的困难,××全体干部员工不畏惧、不气馁,沉着应战,埋头苦干,终于又闯过了难关,1-7月,全集团销售额仍大幅增长17,达54亿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将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在消化了近亿元的增支减收因素后,全集团盈利虽有所下降,但由于自主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利润仍略有增长。展望下半年发展良好,预计全年××将会有较好业绩。今年,××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列第293名,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排列第146名,××旗下的多媒体和信华公司,在中国企业1000大资产周转率前200名中分别排列第17名和第25名,“××××*”品牌在世界品牌大会xx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中排列第286名,价值21.25亿元。吹净浮砂始见金。在这场大考验面前,我们看到,有的企业大幅倒退,有的企业严重亏损,有的企业濒临倒闭,而××仍是巍然屹立,稳步前进,这便昭示着××美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对此感到庆幸与自豪。各位员工,虽然我们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面对新的“洗牌”,××领导层并未敢掉以轻心,而是进行了认真的回忆与思考:我们将如何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未来之路将如何走,美好的理想将如何实现。我愿借此机会向大家作一个初步的描绘与宣示,愿与大家共同研讨切磋。第一,未来的××将是一个主业非常鲜明突出,主业在国内甚至国际都享有一定地位的公司,这个主业我们确定一是汽车电子,一是新材料。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按专业化原则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为达此目的,我们要下决心退出一些我们不占优势的行业,舍得剪除一些枝蔓、舍得扔掉一些坛坛罐罐。要心不旁鹜,目不斜视,咬定青山不放松,把主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我们已在开始行动,5月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排除严重干扰,毅然对通用、多媒体两大企业进行了整合,现两企业均己走上正轨,利润大幅增加,整合大见成效。近几个月,我们又在进行较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凡运作几年仍无望达到年利千万,年销过亿的企业,原则上都在调整之列,方法是关(闭)、卖(股)、(合)并、转(产)。在调整中,将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一些员工和少数领导干部的安置问题,我们将按照其功过德才,做出妥善的安排。今后,××当然还要继续发展,几大重点企业将成为新项目的孵化器,原则上不再为新项目设立新公司了。第二,未来的××将是一个有自己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公司。环顾四周,无数历史的现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一个企业要想生存,要想有自己的未来,这是最重要的一条,那些只靠吆喝、靠当高级搬运工的企业,那些在技术上小脚女人、武大郎开店、靠买方案过日子的企业,无论其原来曾如何辉煌,始终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要花大本钱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要下大力气打造创新的技术平台,在可见的未来,我们要重点掌握的是:新平台机芯开发技术,配套的伺服技术,多功能电子平台整合控制软件技术、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无线传输及导航技术,抗震抗高低温抗电磁干扰技术,工业设计技术,高端激光头制造技术,可吸收材料应用开发技术等。我们要从体制上鼓励员工重视技术、热爱技术、钻研技术。要招聘、培养、选拔自己的学科带头人,给他们以较高的地位与待遇。目前各公司正在积极调研,确立自己未来2-3年的技术、产品路线图,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第三,未来的××将是一个高度正规化国际化的公司。我们将通过国际资本运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国际技术、国际市场发展自己,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地谨慎地走向世界。通过与国际接轨,我们将建立起完全正规的经营机制,将建立起更为有效的持股激励机制及高效精细的管理机制。目前国资转让、国外上市、国际人才招聘、股份制改革、集团领导机制优化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之中,进展顺利。经过这样一场深刻的改革创新,××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大地,将以更強大的生命力,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这就是我们××的明天。各位员工,任何真理都是极朴素的,这些改革创新的目标我们都似曾相识,要真正实现就不容易了,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没有踩得了玻璃、咬得了铁钉的气概是不行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为了实现我们宏伟的目标,我们要从当前做起,从我 做起,在今年余下的3个多月中,各司要发起最后的冲刺,狠抓订单、狠抓质量、狠抓提高效率、狠抓降低成本,针对各司的实际情况与薄弱环节,制定对策,抓紧落实,保证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与超额完成。我们××人将是这样,既胸怀大志,又一步一个脚印,为国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举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希望大家今晚吃得舒心、玩得开心,抽奖顺心、共同渡过一个欢乐的节日之夜!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中秋节刚过,大家还沉浸在过节的气氛当中,那么中秋节告诉我们什么呢?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 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片月饼一片情啊……”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儿童电影《啊!摇篮》中小朋友们一起唱的歌谣,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令人心潮澎湃,为了那与圆月相映生辉的片片月饼,更为了我们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亲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丝丝的月饼,吃茶、饮酒,倾诉着团圆的喜悦,遥祝着远方的亲人。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传统节日应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传统文化在节日的承载下薪火流传,生生不息。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载体,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载体。只有当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也才能回答“我们朝哪里去”。应该说,中秋节在几个传统节日中,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最佳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寄托了中国人多重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人大校长纪宝成说:“花好月圆是中国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望,中秋明月被赋予很深的文化,既象征着团圆合满,也给人一种恬静、温和、安定的美感”。几千年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中秋佳节的形式得以大众化地传承下来,在当今时代有助于倡导重视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传统节日对于华人而言,除了传承文化,还起到了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的作用,这种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载体所难以实现的。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时,最难忘怀的还是那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中秋时,每当看到一轮圆月挂上了天空,不由的就会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变得感伤。此时家乡亲友的问候最是暖人心怀,遥在他乡的你也该连线父母,道声平安,一诉乡思。当然中秋节也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国的传统节日。春华秋实: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花好月圆:则映射出人们对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老师们、同学们: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让我们为创建和谐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起努力吧!

【2】大企业领导在中国中秋佳节励志的致辞模板

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中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满月的光芒,在一个又一个的夜晚,悄悄临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的日子似乎比人间要慢许多,但是,同学们,不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也不要将时光虚度。每一天本都它的有价值所在,将时光握紧,用分分秒秒来创造充实的时光。将目光着手书本,而不是漫画。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将身心专注学习,而不是玩耍。因为我们不再幼小。时光的虚度,只会使人感到老去得更快;充实的学习,则会让人领略到成功于欣喜,光阴也不禁放慢了脚步。多少轮中秋明月在夜里悄悄流逝,又有多少圆月,将在不久来临? 我们步入初中,我们渐渐成熟,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如明月般美好的。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梦想,又如何去打捞那轮美丽的明月。“人间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挫折在所难免,面对着失败,我们不可以被打败。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不要悲伤,没有错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勤勤恳恳,错误需要纠正,不能置之不理。初中的学习离不开错误的纠正,这恰如前半月里的月亮,不断完美自己,使自己渐渐行往那近乎完美的满月。中秋将近,同学们或许已经闻到八月桂的浓香,尝到了月饼的可口。中秋将近,象征着圆满的中秋之月,也将在不久后的夜空照亮。或许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情,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月是圆满,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快乐长久存!” 祝大家节日快乐!

【3】大企业领导在中国中秋佳节励志的致辞模板

尊敬的领导、全体学员:

大家晚上好!

金秋九月,秋风送爽。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欣逢盛世,我们同样也怀着十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在这里与全体学员一起,共同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全体教职员工,祝各位领导和学员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同时也向远在他乡的亲人表示诚挚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中心在自治区人事厅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地区人事局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邓小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喀什基层乡镇的第一需要,把培养“政治思想强、奉献意识强、能力素质强”的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办学方针,坚持“靠得住、有本事,重实效,用得上”的培训原则,强化留疆战士政治素质、双语能力和农村工作综合素质培训,严把教学培训和学员日常管理关,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为喀什地区基层乡镇输送了大批具备较高素质的急需干部人才,为喀什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喀什地区基层乡镇的改革、发展和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怀的结果,是中心领导、全体教职员工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全体学员勤奋努力的结果。

过去的成绩已成为凝固的历史,未来的辉煌还要靠我们用双手去创造。我们面临的工作依然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在我们构划新的蓝图美景的时候,我们对用青春描绘未来的全体学员们,充满了一份深切的祝愿和期望,愿我们的每一位学员,都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都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都能成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基层干部,都能为喀什地区的明天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体学员们,我们已经有了令人骄傲的过去,我们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我们留疆公务员是一个特殊而具有不凡使命的集体,为了“留疆公务员”这个荣耀的称号,为了喀什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吧!前进吧!

月是中秋明,情是中秋浓。今夜,多情的歌声是对亲人美好的祝愿;今夜,火热的舞蹈是对家人深情的问候;让我们用青春的舞步点缀今霄良辰,让我们用激昂的旋律唱响美好明天。

最后,再一次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学习进步!

现在我提议,庆中秋篝火晚会正式开始。

谢谢大家!

【4】大企业领导在中国中秋佳节励志的致辞模板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工友:

大家晚上好!

明月朗照,金风送爽,又是一年月圆时,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XX月正圆”大型中秋文艺晚会,共叙友情,共度佳节!在此,我谨代表XX集团,向关心支持XX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全体XX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光飞逝,转眼间,XX化工已经走过了28个春秋,凭着坚韧不拔的斗志和不服输的精神,我们战胜了无数的困难。今年以来,面对十分严峻的形势,XX全体干部员工不畏惧、不气馁,开拓市场、节能降耗、创新增效、奋力拼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好项目先后投产达效,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上升至438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员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结果,是这支优秀的、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的生产运营管理团队科学调度的结果,凝聚着你们的汗水和心血,处处体现了“崇德、重才、敬业、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借此机会,我想再次感谢大家!当前,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XX这艘曾经沧海的大船,今天正承载着5800多名员工的期盼,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去共同开创公司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合家团聚的日子里,我再一次向大家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亲切的问候,祝愿他们身体健康!中秋快乐!最后,预祝本次晚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5】大企业领导在中国中秋佳节励志的致辞模板

各位员工:

自2010年东方赛能公司成立,弹指一挥,至今已走过6个多年头了。又是一个月圆思念夜,又是一个金秋国庆日。在双节将至、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公司总经理杨正标向全体员工问好,并衷心地道一声:大家辛苦了!过去的 6年中,大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巨大的热情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前进中的东方赛能,公司取得可喜的成绩。这所有成绩的取得,与每一位员工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我们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初期!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公司各个方面都在快速地成长发展。发展战略逐渐清晰,企业文化不断深入,公司体系逐渐完善,业务网络稳步拓展,管理模式步入正规,人才积聚士气高涨… …一批批骨干力量正在形成,正在成为东方赛能的脊梁。正是这些脊梁,带领大家撑起了东方赛能的蓝天!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还会成长一批将军,还会有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企业将来的腾飞,要造就一批骨干力量!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我们要吃苦、要奉献!要学习、要进步!要打造一个青春平台!为我们的责任感找一个坚实的基础!东方赛能是大家的!我们相伴走过了艰难,迎来的必将是坦途,必将是“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在为企业取得的佳绩感到自豪的同时,希望全体员工前进的步伐更加豪迈有力,希望在这醉人的金秋季节里收获更多的喜悦,谱写出更加美好的篇章!让我们牢固树立“卓越的员工、卓越的产品、卓越的服务、卓越的管理 ”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继续发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高度责任心,一心谋求公司利益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同发展,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最后,提前恭祝大家:与共和国同庆,与家人同乐,与企业同享!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中秋相关文章:

1.2019中秋节的四个传说,唯美的中秋传说故事

2.中秋节作文6篇800字快乐中秋节

3.有关描写中秋的句子有哪些

4.中秋节手抄报

中国企业海外铁矿资本大布局 第6篇

中国企业海外铁矿资本大布局

毕 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伴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一轮又一轮的飚升,中国钢铁企业正在不断承受着成本剧增和利润挤压的残酷煎熬,特别是在国内铁矿石供给短缺且增量有限的市场环境中,无数中国企业正陷入为国外铁矿石供应商凶残绑架并可能窒息而死的窘境。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受人操控与宰割的痛苦生存状态,已经觉醒的中国企业开始走上了在全球搜寻和围猎铁矿石资源的投资之路。

倒逼出来的无奈选择

自从2005年作为一个重要的买方谈判代表坐到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谈判桌上以来,中国钢铁企业除了忍受着巨大的心理考验和压力之外,还客观上承受了连续5次谈判失败和为人残酷宰割的痛苦与煎熬。资料显示,从2005-2009年的短短5年间,中国钢铁企业无奈接受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的涨幅要价累计达200%,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谈判失败,中国企业过去5年的损失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

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以中国企业再次败北而划上了句号。中国钢企不仅接受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等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以下简称“三大铁矿”)100%的涨幅要价,而且被中国企业看好的价格长协机制也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季度合约定价机制。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要接受更痛苦的盘剥,而且还要经受铁矿石价格剧烈波动的考验。

消费者就是上帝。作为全球铁矿石消费量和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理应在全球铁矿石价格的定夺上具有话语权,但实际并非如此。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每年铁矿石进口都在5亿吨左右,占到全世界 70%左右。特别是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达6.28亿吨,创造了历史上增加数量和增长幅度的最大记录。而正是由于巨大的铁矿石需求量,中国企业才自暴谈判短板,同时使国际铁矿石生产商获得了稳定的要价筹码。

构成中国铁矿石需求的巨大力量来源于国内钢铁业的重复性膨胀。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粗钢产量2.82亿吨,而2009年粗钢产量则达5.68亿吨,增长2.01倍。作为钢铁业中铁矿石的消耗大户,中国粗钢生产中约62%至69%的铁矿石需求主要来自进口,这也就是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62%至69%。中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和铁矿石进口量的激增,带动国际铁矿石价格坐上了云霄飞车。

许多人天真地认为中国企业应该通过更多地使用国内铁矿石以形成对进口铁矿的替代,但只要将目光转移到国产铁矿石的身上,这种观点就会不攻自破。的确,中国国内的铁矿石储量并不算贫瘠,其中2009年的产量就达8.8亿吨,相比于2004年增长了2.8倍。但是,中国铁矿资源的80%都属于贫矿类别。以我国探明的单矿床规模最大的铁矿资源产地之一鞍山矿区为例,除极少富矿外,该矿区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至于全国铁矿矿石的平均品位目前更是低至 17%-18%。而作为同样的指标,澳大利亚、巴西等地的铁矿石品位则达到了60%以上。大量的贫矿生产过程不仅对钢铁的生产设备有影响,还会影响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这让许多钢铁企业宁愿走出国门,花高价购买国外的优质铁矿石。

但是,受制于人的日子不仅现状悲怆,而且未来也不会出现意外的好结果。在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过招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突然发现,同为铁矿石资源贫乏并且主要依赖进口的日本钢铁企业不仅在谈判过程中游刃有余,而且对屡次近乎被剥夺式的谈判结果处之泰然。答案自然非常地简单,即日本的钢铁企业从上个世纪 60年代开始就参股到国外铁矿石上游企业。根据国际金属和矿产工业的权威机构AME提供的资料,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的铁矿中,8个有日本公司直接参股,其余的16个铁矿日本的企业也间接参股;在巴西的22个铁矿中,日本公司同样有参股。这种稳态性的资源互补机制不仅使日本获得了可靠的海外原料供应基地,而且在铁矿石价格近乎疯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从外部转移和稀释了日本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

师夷长技。作为钢铁强国日本的境外权益铁矿石目前已占到了其进口比例的60%以上,相比而言,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铁矿石权益量只有微不足道的 4000万吨,且不足进口量的10%。因此,在国内铁矿石资源的质量瓶颈约束之下,面对着国外铁矿石巨头们的疯狂而残酷的掳掠,中国企业唯有走上海外寻矿之路才能实现自救与自强。

疯狂抢食的国际巨头

印度东部的奥里萨邦和卡纳塔克邦在进入 2101年以来显得特别的惹人眼球。这里不仅招徕了韩国浦项制铁的安营扎寨,而且世界最大钢铁集团安赛乐米塔尔公司也在此安家落户。据悉,浦项制铁准备斥资190亿美元在奥里萨邦和卡纳塔克邦各建一家钢铁工厂,安赛乐米塔尔将出资264亿美在同样的地块上开发三个新建钢铁项目。实际上,钢铁巨头准备的好戏不止在印度上演。浦项制铁在印尼的 60亿美元的钢铁厂项目将进入施工阶段,印度埃萨钢公司在卡塔尔兴建的一个年产钢材150万吨的钢铁厂业已动工,淡水河谷在巴西投资 30亿美元兴建一家年产能为 500万吨钢板的钢厂也将于2011年开工……。

针对以上现象,专家认为,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脚步的愈来愈清晰以及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全球钢铁产能将进入快速扩充的通道,由此带动铁矿石的需求口径的增大和伸展,铁矿石价格未来还有相当可观的升涨空间。正是如此,本已不平静的国际铁矿石市场如今更是波澜四起——以世界著名钢铁企业为主要阵容的制造业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对铁矿石资源的密集搜罗和版图再瓜分。

作为获取海外铁矿资源的能手,日本钢铁企业圈田占地的手法显得格外地老练,不仅抱团出击成为了他们不二的法门,而且将目光紧紧盯在了铁矿资源丰富的巴西。早在3年前,日本日新制铁、住友金属、神户制钢、JFE以及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已商讨决定成立一财团,合资购买国外铁矿,当时的日本政府也出面相助,承诺提供909亿美金的低息贷款支持这一计划。如今这一计划已经结出丰收的果粒:新日铁等日本4大钢厂出资约31.2亿美元从巴西国家钢铁公司手中拿下了Namisa铁矿40%的股份,开工不到一年,该矿的铁矿石产量已从1800万吨提高到3800万吨,而待2013年该矿扩建全部完成后,新日铁的铁矿石自给率将超过40%。无独有偶,三井物产在巴西也旗开得胜。今年年初,三井物产凭借其对Caemi股份的优先选购权并联合淡水河谷,对Caemi实施了联合收购,由于Caemi拥有MBR公司85%的股份,而MBR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在巴西国内排名第二,因此,日本政府估算,仅此收购就可以增加日本海外权益矿比例的2%。

试图从中国手中夺回亚洲钢铁企业霸主地位的韩国浦项钢铁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中所展开的海外收购活动可谓有风生水起:斥资 780万澳元收购澳大利亚Jupiter矿业公司16%股份,以共同开发西澳CentralYilgarn地区的铁矿石;收购印度尼西亚PTMotta资源公司65%股份;与乌克兰Metinvest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寻求在乌克兰矿业和钢铁产业获得新的发展。也就在日前,浦项收购了西澳大利亚的 RoyHill铁矿公司3.75%股份,并有望进一步增持股份至15%。按照规划,该矿山2014年开始投产,最初年产能5500亿吨,届时浦项每年可从其获得1000万吨铁矿石。不仅如此,浦项正与澳大利亚、巴西或新兴资源国家等中小型矿山合资开发矿产资源进行会谈,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到2012年,浦项钢铁的铁矿石自给率可以提高到30%。

与亚洲钢铁企业相比,欧洲最大的钢铁企业也是全球老大的安赛乐米塔尔猎取海外铁矿石资源的力度当然毫不逊色。虽然目前安赛乐在巴西、利比里亚和塞内加尔、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已经拥有多座矿山,但其胃口并没有得到满足。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14年,铁矿石年产量从目前的5500万吨提高到1.1亿吨,铁矿石自给率从目前约50%提高到75%-85%。为此,安赛乐米塔尔今年将加快利比里亚铁矿石项目的开发和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争取今年全面投产。与此同时,安赛乐正在寻求与必和必拓合资经营几内亚的铁矿山以及共同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业内人士预计,安赛乐可能未来将收购行动指向更加广泛的非洲大地。

中国企业海外新阵容

钢铁企业无疑成为了中国企业出击海外铁矿石的强大排头兵。其中,去年一年就已经锁定30亿吨海外铁矿石资源量的武汉钢铁集团在进入2010年后的“跑马圈地”步伐更加的快捷与迅敏:出资约4亿美金认购了巴西MMX公司约21.52%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斥资6846万美元从中非发展基金手中收购了利比里亚一处铁矿石项目60%的股权,同时获得该项目 25年的开发权。与武钢相同时,鞍山钢铁集团从澳大利亚金必达矿业公司手中拿到了Karara磁铁矿的终生开采权,据悉,该铁矿预计在未来30年内年产量为3000万吨。无独有偶,山东钢铁集团也在前不久与香港洪桥集团合作获得了巴西Salinas铁矿项目的开发权。而根据Salinas披露的信息,该项目预计储量62亿吨。好事不断。经过近一年的商讨,重庆钢铁集团收购亚洲钢铁控股有限公司60%股权终于也在日前交割完成,双方将联手开发西澳大利亚资源总量达17.8亿吨的伊斯坦鑫山磁铁矿项目。几乎同时,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布罗克曼资源公司宣布,与中国中钢集团旗下的中钢澳大利亚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协议内容包括,中钢将在布罗克曼马里纳铁矿项目投产后的5年内,每年收购约1000万吨的铁矿石。

国内矿冶集团集群式参与国外铁矿石的购买和开发成为2010年中国企业出海寻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中,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以1.526亿英镑收购非洲矿业公司12.5%的股权,从而获得了该公司在Tonkolili项目中铁矿石至少 20年的开采机会。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美元入股澳大利亚矿业公司 Resourcehouse Ltd.并获得该公司在西澳大利亚的一处铁矿石项目。华东有色以12.2亿美元收购伯迈资产管理公司旗下Jupiter项目100%的产权,并在今年年底完成全部收购。数据显示,Jupiter项目铁矿石探明储量及控制储量约5亿吨,远景储量约为13.9亿吨,而且该项目经简单采选后的铁矿均可达到65%的精矿标准。当然,在国内矿冶公司投资海外铁矿石的案例中,中国铝业与力拓公司的合作事件最具轰动力。前不久,双方同时发布公告,准备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力拓在几内亚的世界级铁矿西芒杜项目,以中铝在该项目的股权比例来测算,其将拥有3000多万吨的铁矿石权益。

令人兴奋地是,在中国国有企业扬帆出海网络铁矿资源的同时,国内民营企业也摆开了挺进海外铁矿石矿山的架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辽宁西洋集团出资33亿元收购了俄罗斯一10亿吨露天大铁矿的全资开发权,据悉,该铁矿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如果加上西洋集团同时在当地新建的400万吨钢铁厂,该项目当为目前中国在俄罗斯最大的投资项目。

按照中国钢铁企业协会的预测,由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铁矿石资源的开发,2010年中国海外权益矿将从 2009年的 8000万提高到1亿吨以上,而且这一目标正在各路力量的推拥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武钢与加拿大CLM公司合作开发的总量达23亿吨的铁矿石资源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已向国内起运;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参与开发的加蓬贝林加铁矿项目预计第二季可以向国内发货;鞍山钢铁集团从澳大利亚金必达矿业公司手中拿到的Karara磁铁矿项目也将在今年实现装船……。

他乡之路的暗礁与风险

物以稀为贵。在铁矿石已经成为稀缺上游资源的生态背景中,在全球钢铁企业不约而同地参与到铁矿石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中国企业出海投资和开发铁矿石除了可能遭遇激烈的火拼之外,还会面临着政策法律、地域文化以及资源质量等一系列风险的考验。

风险之一:棒打鸳鸯——资源国保护主义的干扰和阻挠。由于目前全球已进入资源高价周期,加之铁矿资源供小于求的市场特征,铁矿石资源国往往会借维护本国资源主权等名义或者变相提高合作开发门槛而对外国开采者或收购者进行干预和阻挠。以中国铝业收购力拓矿权为例,双方本已按照澳大利亚的相关法律签署了合作条款,而且中铝已投入128.5亿美元,但是,在经过了时长4个月的审查后,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最终还是以不符合澳大利亚相关政策为名作出了否决中铝收购力拓的决定。而力拓只在支付1.95亿美元违约金的情况下转身投入到了必和必拓的怀抱。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武钢与澳矿商WPG的交易身上。按照计划,武钢已经与WPG签署好了出资 4500万澳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澳洲中部铁矿资源的协议,而且武钢还是通过参与WPG定向增发的形式获得合资企业股权的,但这项交易却遭到了澳大利亚国防部的否决,理由是,双方合作开采的项目位处南澳军事禁区Woomera之内。

风险之二:横刀夺爱——三大铁矿刻意干扰和搅局。排除极少数与三大铁矿直接合资、合作之外的项目外,中国企业在海外更多地是参与其他矿山的合资开发,由此势必会动摇三大铁矿的垄断地位,相应地稀释和分解他们的谈判要价能力,特别是对于中国买家收拾“卧榻之畔”的资源,三大铁矿更会格外地警觉。也正是出于这种担忧和考虑,铁矿石巨头在除了加紧合并和联合之外,也会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和入股行动进行蓄意破坏和干扰。以去年下半年中铁物资购买澳大利亚UnitedMinerals公司股份为例,双方已经进入谈判的尾声,但关键时候必和必拓半路杀出,拿出了比中方高出一倍的价钱,从而使中铁物资与 UnitedMinerals的合作胎死腹中。从理论上推断,无论是淡水河谷,还是澳大利亚的“两拓”,今后可能会更加看紧自家的资源,中国企业的收购和参股行动可能会变得更加艰难。

风险之三:饥不择食——中国企业遭遇“废矿”和“死矿”之痛。一般而言,海外投资铁矿石既要充分考虑铁资源储量、矿石品位,也要考虑物流、铁路、港口、水电等基础设施,每一个项目牵涉的环节十分复杂,任何一个部分的判断失误都会使投资方蒙受损失甚至血本无归。从目前来看,由于不少中国钢铁企业片面追求资源自给率,而忽视了投资对象信息采选、财务分析和技术调查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致使后期的投资陷入到了入不敷出和颗粒无收的被动境地。以首钢收购西澳马科纳铁矿项目为例,由于缺乏论证,仓促上阵,结果得到的不仅是连国内不如的贫磁铁矿,而且由于当地物流和基建设施的匮乏,即使少得可怜的精矿资源至今也无法运出。

风险之四:祸起萧墙——出海企业的无序和暗斗。某种程度而言,由于目前海外投资铁矿石成为了国内钢铁企业间的攀比手段,彼此之间自然就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和压力。而且由于国家相关部门缺乏一套有效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境外开矿的国内企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缺少一个领唱者,甚至出现当一些富矿项目被中国多家企业相中后而互抬价格的现象。但反观日本,海外资源收购多由三井物产、三菱商事这样的商社型组织出面运作,而新日铁等钢铁企业则隐居其后。

谋取铁矿的智与能

扫描全球,尽管铁矿石目前仍处于供给短缺状态,但这并不否认世界范围内铁矿石的既有丰富藏量和可取量。如在目前以三大铁矿已落实投资的2.7亿吨项目之外,澳大利亚还有超过2.31亿吨、总投资约150亿美元的铁矿项目由于勘探、资金及市场等种种原因,大多数还未进入开发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中国企业选择恰当的策略和战术,其海外铁矿石的资本布局空间势必得到扩张和放大。

——遴选好进入国,优化资源来源结构。

原则之一:避开资源集中型和投资回报慢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由于澳大利亚铁矿资源90%以上为“两拓”所控制,而且其与政府的关系十分紧密,中国企业的大规模进入必然引来这些利益集团的联合抵制。另外,虽然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容易,但其投资到回报需要约5—10年,投资企业面临的未来市场风险较大。

原则之二:选择资金短缺且需求性强烈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拉美。目前,非洲地区的铁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茂密的赤道森林和偏远的荒漠地带,开发难度较大,因此,非洲不少国家制定了许多引进外资开发铁矿石的优惠政策,由此也吸引了三大铁矿的密集关注。但是,非洲国家一直对中国企业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印象,中国企业若将其选为投资对象,完全能够受到非洲国家的欢迎。同样,南美国家巴西由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采矿企业资金紧张,不得不作出转让或合资的决定,而且巴西的许多矿山项目是家族遗传,继承者由于不善经营、无意于矿业开发等多种原因,也拟将矿山转让或合资经营。

原则之三:选择与中国关系友好的国家和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蒙古。由于中国和蒙古的地缘关系,与印度、澳大利亚或巴西相比,蒙古铁矿的运输成本要低得多,而且蒙古至少还有其他20处尚未开发的铁矿资源,政府希望在未来5年内带来25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另外,俄罗斯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国,其国内的许多铁矿石生产商目前都想利用这一特殊的经济贸易关系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以与三大铁矿竞争并占领中国市场。

——遴选好目标企业,提高投资的成功性。

目标之一:产能扩张的矿山。产能扩张的公司需要大量资本,在自身无法解决的前提下,就会寻找外部资金。如像巴西国家黑色冶金公司就是一例。根据该公司的扩张计划,到2011年铁矿石产量将达到6400万吨,包括港口的扩建,另外还将建两家球团矿生产厂,但其自有资金非常有限,需要外部资本共同开发。

目标之二:可以深度合作的公司。即与国外矿山合作不能仅满足于资源的间接性共同开发,而应当获得参与管理的权利。以中铝公司与力拓在非洲的西芒杜项目为例,中铝不仅向合资公司董事会委派了3名董事直接参与管理,而且获得了合资矿山44.65%的权益。这样中铝既直接参与开发或勘探资源,而且可以获得海外管理的经验,同时能有效保证铁矿石资源的稳定供应。

目标之三:权益有争议的矿山。最近几年,三大铁矿在全球购买了很多矿山,但一直没有开发,引起了一些国家的不满,不少国家要求更改原始协议或者重新选择其他投资者,双方矛盾激化。以力拓在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为例,虽然力拓拥有该矿100%的权益,但几内亚国家矿业部对力拓的开发速度非常不满意,并准备推翻与力拓的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铝业看准机会提出与力拓共同开发西芒杜铁矿,并很快得到了力拓公司的积极回应。之所以如此,力拓主要是看重了中铝背后的中国政府在非洲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希望借助中铝来打开与几内亚政府之间的僵局。

——构建战略联盟,延伸投资产业链。

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创新、更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配置渠道,为企业实现内外资源的共享与优势相长提供了框架。因此,国内同行在进行对外投资铁矿石资源时应当加强联系、沟通与协调,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共享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在获得原料成本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在谋求与国外矿商合作基础之上巩固自己的市场战略地位。另外,由于铁矿石矿山的投资与开发涉及到铁路运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相关投资巨大,因此战略联盟可以发挥资金集中和强大的优势,使中国企业的投资不仅仅着眼于对矿山本身的投资,还兼顾到与其相关的全产业链的资源合作,从而建立起与资源国利益共赢的长效机制。

——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企业海外寻矿创造条件。

由于钢铁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可以说海外寻找铁矿的成败,已经不仅仅关系到钢铁行业的整体运行,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的资源安全。从这一层面来讲,现阶段海外寻找铁矿已经不是某个行业之事,更不是某几家企业之事,甚至将其定义为“国家行动”也不为过。为此:国家首先应设立专业部门,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与协调。其次,政府可考虑设立一个海外矿业风险投资基金,一并承担海外开发的资金风险,必要时政府可以为出海企业提供财务保证。再次,行业协会在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法律资助的同时,可以考虑与银行合作建立海外投资专项金融服务部门,运用专业评估机制和金融贷款机制的联合作用减少企业海外投资的盲目性。最后,国家应当建立铁矿石的战略储备机制。尤其应当利用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的这一市场机遇进行战略储备,当储备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府不仅可以平缓矿石价格的波动,还可以增加与国外铁矿巨头谈判的筹码,同时达到稳定和调控钢材价格的目标。

中国大企业 第7篇

王忠禹先生首先表示, 2010年我国大企业在做强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特别是在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新发展, 可喜可贺。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大企业成功抓住了新一轮世界经济上升周期的机遇, 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001年到2009年, 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从6.1万亿元跃升到27.6万亿元, 年均增长18.3%, 远高于同期美国企业500强3.1%和世界企业500强5.7%的增长水平;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与美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之比, 已从10.0%上升到41.4%。

王忠禹先生强调, 2010年, 我国内地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达到43家, 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位列第三, 在世界大企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010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3%, 而世界企业500强较上年下降6.6%, 美国企业500强较上年下降8.7%, 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王忠禹先生指出, 更为可喜的是, 我国大企业在不断做大的同时, 也在做强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创新方面取得新发展。突出表现在:2010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为5.4%、净资产收益率为9.4%, 高于世界企业500强的4.6%和8.2%, 也高于美国企业500强的4.0%和7.8%的水平, 这是中国企业500强的主要经营绩效指标连续第二次超过世界和美国企业500强, 反映出我国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近两年来分别以21.0%和14.5%的速度增长,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稳步提高。企业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 2010中国企业500强拥有专利16.9万项, 分别比2008和2009高出23.8%和13.3%, 其中华为2009年申请国际专利1847件, 排名世界第二。我国大企业发展取得的明显进步, 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王忠禹先生进一步指出, 从目前情况看,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 但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政策支撑向市场驱动转变的过程当中。中央一再强调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 实质上是对不合理发展方式的冲击。综观国内外形势, 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

王忠禹先生特别强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的有机统一, 是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平稳发展。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企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从根本上来讲是一致的。大企业居于产业网络的核心地位, 支配的资源众多, 市场影响力巨大, 在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为主要内涵的发展阶段, 在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 发挥着中小企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大企业的技术进步、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也往往能够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企业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广大企业特别是大企业,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 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 锐意推进改革创新, 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扎实做强做大做久。

大数据——中国企业必须抓住的机遇 第8篇

1 大数据产生的原因

大数据之所以产生, 是因为今天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我们正在迈进普适计算的时代。其实, 所有机械或电子设备都可以留下数据痕迹, 这些痕迹表明了它的性能、位置或状态。这些设备和使用它的人, 通过互联网互相交流, 又形成了另外一个庞大的数据源。当这些数据和来自其他媒体、无线或有线电话、有线电视、卫星等等来源的数据相结合时候, 更加显得庞大无比。在当今信息划时代里,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 移动带宽迅速提升, 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 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 都要快。“大数据”时代的脚步悄然而至。

这些数据可以被使用,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商业或组织活动都视为大数据问题, 如今的制造业, 大多数机器上都已经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 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消费营销行业, 无数顾客的交易触点和网上点击的流量, 也成了大数据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 无疑给企业带来丰富商业信息, 从而带来巨大财富。

2 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来势汹涌, 也是IT业界在最近掀起的热门话题之一, 虽然”大数据”在最近几年也被广泛宣传, 但大家对”大数据”的认识却参差不齐, 甚至还有人认为海量数据即为大数据, 这显然是不对的。虽然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本文以查阅的文献以及网上的查阅的资料[2,3], 大概给予大数据定义如下。

凡量大、增加和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并用其解决一类型问题的数据即为大数据, 数据量大, 说明形容大数据的容量不再以GB计算, 而是以PB以上单位计算, 而增加和处理速度快, 表明数据的增加量是瞬时爆发的, 以PB/秒来速度增加, 同时对这些数据处理速度也快, 数据类型多, 说明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而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往往不是独立, 而是相互联系, 可用于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而满足这四个属性为大数据。

3 大数据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3.1 大数据引起企业正在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信息化的社会, 每时每刻都产生着数以亿计的数据, 而这庞大的数据描述着世界发展的痕迹, 并预示着世界发展的轨迹, 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再也不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 而是知识生产率的竞争, 而数据, 很容易实现共享, 而且使用的人越多, 其价值越大;数据也不像机器、厂房一样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贬值, 相反, 重复使用, 它可能增值, 此外此数据和彼数据如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可能就会产生新的信息和知识, 而且大幅增值, 同时,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是知识的源泉, 而知识恰恰为不同企业带来丰富财富, 从而数据必然可以创造价值和利润。在大数据时代里, 基于知识竞争其实就是基于数据竞争, 而数据竞争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

企业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海量数据分析优化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 通过基于数据的优化和对接, 把业务流程和决策流程当中存在的每一分潜在价值都“挤”出来, 从而节约成本、战胜对手、在市场上幸存。而对数据进行有价值的利用竞争, 其实就是基于数据的竞争。粗放型经营的公司往往给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懂利用数据所潜在有用信息, 从而无法降低成本, 因而给淘汰。

张夏天[4]指出, 虽然大数据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是商业价值已经显现出来。首先, 手中握有数据的公司如同站在金矿上, 基于数据交易即可产生很好的效益;其次, 基于数据挖掘会有很多商业模式诞生, 定位角度不同, 或侧重数据分析。比如帮企业做内部数据挖掘, 或侧重优化, 帮企业更精准找到用户, 降低营销成本, 提高企业销售率, 增加利润。百分点的联合创始人苏萌[4]表示, 未来, 数据可能成为最大的交易商品。因此, 大数据的价值是通过数据共享、交叉复用后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在他看来, 未来大数据将会如基础设施一样, 有数据提供方、管理者、监管者, 数据的交叉复用将大数据变成一大产业。

由此可见, 大数据来临已然引起核心竞争力的异化, 企业新的竞争力核心已悄悄的发生转移, 通过大数据所带来的行为和意识信息预判市场走势, 更好地在金融产品设计、产品销售、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盈利模式、用户需求等方面下功夫, 让”数据”变成财富, 而这些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都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到的严谨结论。数据已然逐渐成为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大数据引起企业新的商业变革

在大数据时代, 个性化将颠覆一切传统商业模式, 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终极方向和新驱动力[5]。大数据为个性化商业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可持续发展的沃土, 如基于交叉融合后的可流转性数据、全息可见的消费者个体行为与偏好数据等等, 未来的商业可以通过研究分析这些数据, 精准挖掘每一位消费者不同的兴趣与偏好, 从而为他们提供专属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然而纵观整个中国互联网, 我们拥有海量规模的大数据, 但与个体消费者针对性需求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现今, 每一个企业对其用户的了解都是片面的或者单个维度的。例如, 卖运动鞋的网站A、卖西装的网站B和卖外套的网站C, 都十分清楚用户在自己网站的兴趣爱好, 但无从得知用户在其它网站的信息, 但是, 如果网站A能够获取网站B和网站C的消费用户信息 (比如非常喜欢蓝色的西装和外套) , 就可以更加精准地为该用户提供他可能也会喜欢的运动鞋。这不仅能增强网站的转化率, 也可大幅改善用户体验。一旦打通消费者在多个领域内 (比如购物、资讯、交友、娱乐等) 的数据, 就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建消费者全面的兴趣图谱。从而促进商品的销售, 注重这种商业变革, 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性的作用。

4 中国企业在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大数据定义、大数据所产生的影响, 可以知道大数据提供信息更完善, 可分析的程度更深, 带来的价值也更高, 因而, 抓住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 所引发的财富是极其巨大的, 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都很好的收集大数据以及掌握了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不仅如此, 还拥有分析大数据相应的人才。但中国企业参与这一领域并不多, 而面对大数据时代来临, 这显然是中国企业的一大劣势, 因此, 中国企业必须牢牢抓住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机遇, 才能在当今信息时代幸存和蓬勃发展。而个人认为, 中国企业要抓住大数据机遇, 必须做好这两方面工作:从技术角度看, 首先要收集并且开发特定的工具[6], 收集和管理大规模并行服务器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其次, 每一个组织都需要选定分析软件, 用来挖掘数据的意义, 然则最重要的是, 任何组织都需要人才来管理和分析大数据, 关于这类型人才要注重培养。要想抓住大数据来临所带来的机遇, 人才与技术皆必不可少。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互联网的盛行, 大数据时代悄然降临, 其对当今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仅引起了商业变革, 同时也悄然异化着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 其不仅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面对着这接踵而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企业必须注重开发特定工具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管理、保存和培养相关数据分析人才, 这样才能在新的信息时代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婕.大数据时代的商机[M].现代商业, 2011.

[2]周渝, 唯奕.大数据-企业运营中的新资本[M].中国学院电力出版社, 2011.

[3]罗爱宝, 陈光鹏, 商琳.海量数据处理[J].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 2011 (2) .

[4]许翠苹.大企业如何从大数据研究中获益[M].通讯世界, 2011.

[5]郭国庆, 钱明辉.市场营销学通论 (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中国大企业 第9篇

2016 中国大数据企业大会日前在江苏盐城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受邀出席大会并讲话。

谢少锋指出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分析了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进展,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已开展工作和下一步考虑进行了介绍: 一是做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 《大数据产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 二是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三是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 四是支持地方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试点; 五是推动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谢少锋对地方发展大数据产业提出了希望要求。一是做好地方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根据地方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二是制定落实国家战略的配套政策措施,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积极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交易流通,加快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四是着力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提升我国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

中国大企业 第10篇

2008年, 中国经历了很多不平凡的事, 雪灾、地震让中国人民承受了太多的泪水和坚强;奥运会与残奥会的胜利闭幕, 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灵得到宽慰与喝彩。股票、房价、全球经济的滑落, 全球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危机, 各国政府的紧急措施来挽救各国的市场。中国政府也做出积极的相应, 呼吁全球行动来化解金融危机。大背景的存在, 是否会影响中国的市场, 中国的综合布线市场在这一年中又是怎样?带着问题, 让我们一起聆听美国康普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黄海涛先生眼中的2008。

IB记者:您怎么看待2008年中国综合布线的市场发展?2008年的综合布线市场比起2007年的市场有哪些新的热点?

黄海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 综合布线市场的用户在逐步的成熟和理智。他们已不在满足于布线上的网络连通, 而对布线方案的合理性、可延续性、扩展性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家都知到, 数据中心具有容量大、性能好、可用性高、管理性强等特点。对于用在数据中心上的设备一定是最高端产品, 要求灵活、方便、速度越快越好, 使得对传输介质的要求也高。其次光纤、智能配线、万兆铜缆也是大家经常提到的。

IB记者:在综合布线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美国康普公司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黄海涛:在当前综合布线行业中各个品牌百家争鸣的环境下, 康普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来巩固其地位。首先, 加强和最终用户的联系, 了解用户的问题和需求, 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次, 更加紧密地和优质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巩固现有地位的前提下, 进一步推广康普的品牌价值。再次, 不断开拓行业市场, 针对不同行业的自身特点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

IB记者:2008年美国康普公司参加哪些技术基础工作 (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技术课题成果等) ?

黄海涛:参加国际国内的标准化工作一直是康普公司的传统和责任, 2008年以前康普参与了国家标准GB 50311-2007和GB50312-2007的制定, 2008年也投入了一部分力量推广和推行该标准的实施。康普公司和其他同行一起在积极推动布线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首先在国家标准上, 2008年康普参与了一些新标准或行业规范的制定和评审, 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北京市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等。

其次从行业技术课题来说, 2008年康普也积极参与了综合布线工作组的技术白皮书的编写工作, 康普做为副组长单位全面参加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光纤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应用技术白皮书》的编写工作, 上述两个白皮书已经完成第一版。接下来康普还将参加《综合布线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技术白皮书》、《综合布线屏蔽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其中我们的技术总监吴健还当选为《综合布线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技术白皮书》的课题技术负责人。

IB记者:2008年, 布线行业出现一个新的亮点, 就是布线厂家在综合布线工作组提供的技术平台下, 汇聚在一起广泛交流并编写相关技术白皮书 (光纤布线、数据中心布线等技术白皮书) 。就上面所说, 美国康普公司也参加了相关课题研究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请您谈下参加课题研究对康普公司有哪些影响?

黄海涛:康普的技术团队投入了很大精力积极参与并完成了综合布线工作组这些课题的研究和白皮书的编写工作。对康普来讲, 参加这些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是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在布线技术上还缺少实用性和指导性的专业文件, 康普愿意把一些国际上最新的标准传递给中国, 也愿意把一些大型项目的经验分享出来, 给国内的集成商和用户进行指导。其次是通过技术讨论, 康普也了解到中国的一些现实情况, 调整一些产品设计, 为中国用户提供更适用的解决方案, 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是康普做为综合布线工作组副组长单位, 对已经完稿的《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和《光纤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应用技术白皮书》两本白皮书进行了积极地推广和实践, 并与其他同行一起实践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布线系统。这更有助于康普与用户一起实现双赢。

IB记者:近年来,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业务成为布线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对此, 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黄海涛:综合布线市场是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构成的, 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低端的家居到最传统的办公大楼的布线系统。那么数据中心应该是未来几年新诞生的一个分支领域。由于数据中心在设计、应用环境方面, 与传统的布线市场有所差别, 包括网络构成、数据传输方式等。那么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布线设计和布线需求与数据中心相比有一定差别。另外用户在数据中心上的投资往往高于普通住宅、办公大楼, 而且要求也高。这些高标准、高功能、高要求, 和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导致了综合布线系统需要专门针对这些特定用户群体有一些新的设计思想、新的产品推荐, 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IB记者:布线行业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因为布线的产品不像其他IT产品更新换代那样快, 而且现在很多布线品牌都推出20年的质保, 对此请问您如何看待此现象?

黄海涛:我们的承诺最关键是体现在我们二十年质保的内容上。当然, 每个品牌都有质保, 有的厂商还提出三十年质保。我认为, 质保是要根据实质内容来确定, 并非提多少年就是多少年。像电子配线架属于有源器件。有源器件的质保其实跟网络产品是一样的, 不会像无源器件那么简单。

关于质保涵盖的保障问题:第一个保障是元器件, 这是每个生产厂商质保都包含的;第二个是性能的担保, 现在提供给的6类产品, 二十年后它可能由于氧化变成超5类, 我们的5类产品如果二十年之内降低成超5类的性能, 是包换的;第三个应用保障是最关键的, 只要国际标准规定的应用, 我们都保证让用户能够使用。比如超5类产品, 现在国际规定超5类的线缆是能够传输千兆, 但是如果真的进行严格的市场检查, 相信有一半的超5类产品是不能达到的, 标准规定下对超5类是有很多指标要求的, 不光是平时测试的那些指标, 还有很多其他指标去要求和约束它。我们的超5类发明出来时, 还没有网络标准规定超5类可以支持千兆, 但是五年以后标准规定超5类可以支持千兆, 如果客户用的是我们的超5类产品, 因为我们的线缆导致他的网络不能支持千兆应用, 我们包换。在我的印象里, 这个保障是没有别的厂商能够承诺的, 即所有的、不可预计的, 只要国际标准写了这个应用可以在目前的系统上采用, 我们就保证用户能够使用。另外, 我们的线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传输多远, 这些细则我们的网站上都有, 如果碰到问题, 用户可以到网站上找到相关内容来解决问题。

IB记者:作为中国布线行业元老型的企业, 美国康普如何在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中建设自己独到的销售渠道?

黄海涛:我认为, 服务和产品是销售的基本平台。很多用户选择我们的产品, 而且康普的市场占有率每年都是第一位, 这个已经说明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平台是非常好的。服务方面, 我们有很好的分销平台。我们的分销商如晓通、同方、方正, 在行业内都是很大、很出名的分销平台, 供货、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做得好。即使用户在合同刚签下来就立即要货, 我们的分销商都备用库存, 能够保障用户的及时使用。另外, 一大批行业内知名的集成商都是康普的业务合作伙伴, 他们对康普的产品非常熟悉, 接受定期的培训, 安装和设计质量都很好, 这也带来我们在服务的一大环节占据优势。有了好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的销售在这个平台上就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作用。我认为我们美国康普有好的产品和服务作后盾, 对销售的支持是很大的。

IB记者:展望2009, 请问贵公司对2009年中国综合布线市场的期望?

黄海涛:中国在很多领域还会持续发展, 比如金融、医疗、交通和能源, 而这些都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群。只要能针对客户需求, 提供可靠优质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2009年我认为还是可以拓展的时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美国康普会坚持创新, 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把最好最实用的系统介绍给用户。

人口红利“撑”大中国企业500强 第11篇

人口红利,简单来说就是人口中适龄劳动力比较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在过去的20多年里,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高储蓄率,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可观的“人口红利”,其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超过四分之一。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15岁~64岁劳动力人口为8.8亿,占总人口的70.15%。到2003年提高到70.4%,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5年中,中国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都在70%左右,到2020年达到峰值,这是世界上劳动人口的最高比例。这种入口红利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动力,也直接让中国企业500强分享到人口红利的巨大蛋糕。因为中国处于人口红利阶段,所以劳动力供给极其充裕。这给中国500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从而使中国500强企业有了成本优势,在世界竞争舞台上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当然对于中国人口红利更广的解读,是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13亿多人口,自然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其中消费的主力就是目前占中国人口高达70%的劳动力。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0.8万亿以上,这给了中国500强企业巨大的国内市场。现在,中国手机用户达到7亿,所以中国移动能够在去年做到4500亿的收入,成为全球老大也就不奇怪了;中国拥有机动车总数高达1.7亿辆,所以在这次中国500强企业名单申有4家过千亿的汽车企业就很正常,中石油、中石化收入双双过万亿也就有了基础;中国因为老百姓住房需求,今年在房地产上投资将高达3万多亿,而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巨额投资,在中国500强出现多家年销售收入上千亿的钢铁企业,都属情理之中。中国由于存在如此巨大的人口红利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垄断保护,以后想不出现更多的以销售收入为指标的世界500强都难。

然而,人口红利只能帮助中国500强企业做大,而不能帮助中国企业500强做强。如何做强是摆在中国500强企业面前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毕竟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可能长期维持,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是不久的事情。2009年是众多专家计算出来的中国人口红利的最高获利点,而后逐渐下降,在2010年~2017年人口红利的获利期还能保持一段时间。但到2017年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将不续存在。

同时,在中国长期因为人口红利的存在,而对劳动力采取非常低廉的价格。制造业1小时劳动力的价格,美国是30美元左右,中国大约是2美元,美国高出中国高10~20倍。这种差距在现阶段保证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但随着中国社会对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的更正确的认知,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大面积推广,在社会分配中,劳动力工资收入必然会提升,税金和利润会得到挤压。这样也相应削弱了中国人口红利的获利额,降低了中国企业500强的获利能力。

中国大企业 第12篇

1. 研究背景

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网民已突破30亿人。互联网上每分每秒都会产生庞大的数据量,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大数据”的产生,互联网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

目前阶段,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以及移动客户端迅速兴起,这些不断变更不断创生的海量大数据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基于WEB分析、广告优化等大数据营销可以迅速准确的实现消费者需求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引发了越来越多商业企业的广泛重视与引用。

2. 研究目的和价值

大数据在商业智能、公共服务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迅猛,在企业的大数据应用方面,使企业对市场的理解和洞察需求正在日益地走向实时化和精准化,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成功实施将促进企业在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

3. 研究问题

目前大数据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趋于广泛,但是对于企业如何更加有效地对接精准数据,如何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等方面的领域,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总结与指导,如何来解决目前企业在营销对接方面遇到的问题呢?本文设定了大数据如何在网络精准营销中的营销对接这个问题的研究。

4. 研究创新

本文从营销管理理论和整合企业内部资源ERP的角度去分析论证,结合实际营销案例,归纳建立大数据精准数据与企业营销对接的营销理论体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建立起大数据在B2C网络精准营销中的营销对接定位理论。二是建立起大数据对接B2C网络精准营销的流程模型理论创新。

新型的对接应用理论和流程模型为探索建立企业如何对接应用大数据网络精准营销理论带来创新。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大数据概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

2. 大数据在精准营销中的商业价值

(1)精准营销的4R法则。美国学者Zabin和Brebach于2004年提出了精准营销的4R法则,亦即正确的顾客(Right customer),正确的信息(Right message),正确的渠道(Right channel)以及正确的时刻(Right time),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刻通过正确的渠道传递到正确的顾客手中,以此真正对目标客户的购买决策构成影响,促进营销目标的有效达成。

(2)大数据应用于精准营销体现的商业价值。大数据精准营销可以针对明确的目标市场对不同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位,企业通过精准数据指向明确消费群体,实现消费市场有效性、高投资回报的营销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数据带来的精准营销真正贯彻了消费者导向的基本原则。二是形成一对一分销,个性化服务的销售。三是大数据提高企业商业决策的能力。

3. 精准营销的研究概况

(1)精准营销理论体系研究。Paul.W.Farris与Neil.T.Bendle等人(2006)在《Marketing Metries:50+MetriesEvery Executive Should Master》一书中专门研究了解决营销活动科学量化的问题,帮助精准营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营销量化指标的归纳和运用,为经理人在实践中有效利用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指导原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营销量化指标衡量方法,综合了营销和财务两个方面的视角,是关于公司营销业绩的科学而全面的评价。

伍青生、余颖、郑兴山在2006年提出了精准营销是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市场的不同消费者进行细致分析,根据他们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企业采用有针对性的现代技术、方法和指向明确的策略,实现对目标市场不同消费者群体强有效性、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

(2)精准营销的理论基础。一是从4P理论到4C理论。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于1960年在《基础营销》中提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4P大营销组合策略,4P理论是营销策略的基础。在4P理论的基础上劳特朋教授1990年在其《4P退休4C登场》撰文中,提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4C理论,它包含4个要素:消费者、成本、便利和沟通。从营销所针对的主体的角度,4P是从企业的角度实施营销策略,4C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开展实施营销策略设计。精准营销是迎合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在4P的理论基础上,融合了4C营销组合理论来适应新环境的发展。二是D-C-D理论框架。第一部分为战略层级,如何确定产品战略决策,战略决策的步骤为识别目标市场,进而确定价值主张。第二部分为战术层级,从战术层面深入的贯彻和执行战略,战术实施的过程依次是设计产品价值,进而传播产品价值,最终传递产品价值。对于营销客户而言,最核心的内容就是D-C-D营销组合,七种营销组合变量:产品、服务、品牌、价格、激励、沟通及分销。三是以4C理论为导向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营销策略的提出。4C理论强化消费者的中心地位,以消费者为导向,强调对消费者的便利和沟通,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1999年,Gartner Group Inc公司提出了CRM概念,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哲学和企业文化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的结合体,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最终实现业务操作效益的提高和利润增长。四是建立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5R信息整合理念。美国学者Don Schultz和Heidi Schultz(2004)提出以顾客价值导向的营销传播理念,整合信息传播是将顾客至于企业的中心地位。这一顾客价值创造围绕着现有或者潜在顾客,以特有的方式挑选组合并组织产品和服务信息,以期创造出最大的企业产品价值。整合信息传播的5个R。整合信息传播需要聚焦于五个力包括相关力、开放力、影响力、识别力、关系力。

4. 文献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精准营销逐渐成为网络营销的一个热点领域。伴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企业如何有效对接大数据精准数据,实现企业大数据的精准营销的营销理论,这方面的研究则很少。研究大数据的网络精准营销,成为网络营销领域里新兴的课题和方向。

三、研究方法和设计

1.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早在十多年前互联网电子商务刚兴起发展的时候,就有文献资料研究企业如何整合企业资源对接网络营销,如2004年齐卓砾提出了企业ERP对接电子商务的学术研究,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早期的相关的营销实践与现在相比存在着很多差异,与之相关的营销理论体系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文研究的范围是企业在实施营销的过程中如何组合营销手段进行精准营销对接,更深入的研究方向是基于Web的精准营销,所研究行业的主体对象是零售商品型企业。

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四、大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的对接应用研究

1. B2C与大数据营销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1)B2C网络市场现状。B2C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模式是互联网上最早创立的商务模式。B2C电子商务模式发展至今已经初步具有良好的信息沟通、灵活的交易手段、快捷的物流配送、低成本高效益的运作方式等特点,在众多行业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联合国报告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B2C市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15年信息经济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市场。

(2)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中国的互联网普及以及信息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发布的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17亿美元,大约是2011年7760万美元的8倍,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

2. 大数据精准营销的应用成功案例

《经济日报》2015年4月21日———互联网酿出青啤新味道

青岛啤酒围绕用户思维成为产品生产的导向

青岛啤酒在啤酒行业内首家开设天猫旗舰店和微信商城,24小时速递原浆啤酒,用微信酿啤酒送给好友……去年以来,青岛啤酒与互联网相关的创新“火力全开”,全然不像一家110多年的传统企业,而更像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在营销运行模式上,青啤“蓝军”采用了大数据,在网上向特定用户推送,实施精准营销。

“蓝军”的使命就是在营销、管理方面实现创新,在新产品跟市场开发的运作模式上实现创新,在新产品跟市场开发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上实现创新,在渠道的发展模式上实现创新。

用户思维已经成为青啤“蓝军”的导向。青啤在微信上开通了“青岛啤酒官方商城”,成为首家进驻微信商城的啤酒企业。

在营销运行模式上,青啤“蓝军”采用了大数据,在网上向特定用户推送,实施精准营销。开发推出了一些游戏产品,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参与式、互动式的消费体验。一系列的营销举措,使得青啤获得了大数据B2C网络精准营销的成功。

3. 确立基于价值传播的整合信息对接指导原则的研究

大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对接,具有两方面特征,第一,信息对接的即时性。在企业的信息传播过程中,顾客获得企业即时的信息。第二,企业信息具有全面综合性。当顾客从网络接触到企业的产品信息时,顾客所获取的信息就代表了整个企业的信息总和。

企业信息传播需要确立以价值为中心,建立符合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5R信息整合理念集合。

4. 基于CRM的大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对接

营销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交易的长期成功。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所起到的作用一是完成当下交易的客户提供后续的服务,二是实现企业与客户实现再次营销对接。因此引入CRM可以更好地实现精准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的对接。客户关系管理CRM全面管理客户与企业的关系,目的是增加客户的忠诚度以及企业的利润率。CRM更加侧重于一种商业管理的理念。

5. 整合企业资源D-C-D、CRM架构大数据精准营销对接模型构想

(1)大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对接线性流程图设计构想。D-C-D营销组合框架理论以动态的形式从企业整合资源的角度出发,设计价值、传播价值和传递价值,3个动态的过程。结合精准营销的4R法则,最终与消费者实现精准营销的对接,传递产品的价值。正确的信息就包括企业整合产品、服务、品牌、价格、激励7个营销的组合变量,设计产品价值的信息。在产品价值信息设计中,遵循信息组合5R信息整合理念原则,建立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整合信息。在精准营销模式中,可以看作是整合正确的信息这一环节。沟通和分销可以看作是,在正确的时间运用正确的渠道进行营销完成交易的过程。而正确的顾客则可以看作是营销的对象,可以是潜在的顾客也可以是既有的老顾客。整个的整合信息、传播信息、传递信息及价值的过程,就实现了企业产品价值向消费者传递价值,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过程。

第一,识别正确的目标市场是制定成功的市场战略的关键。识别目标市场包含了5个方面的分析,顾客分析、公司分析、合作者分析、竞争者分析、环境分析。顾客分析包括确定对公司产品有需求的潜在顾客,识别目标顾客通常被称为目标定位,一是选择作为服务对象的顾客。二是要制定、获取这些顾客的可行性的战略决策,也称之为战略性目标定位。

第二,确定价值主张是创造和管理价值交易的关键。一方面,需要确定产品价值主张的定位,定位反映了以在顾客心目中创造与众不同的产品形象为目的的产品价值主张。另一方面是设计产品价值:就是在市场细分产品市场定位以后,产品价值设计部分涉及包含了5个要素,产品、服务、品牌、价格和激励。因为在信息传达中,不可能全面反映产品的价值主张,需要依据市场定位和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确定出产品的最主要的价值主张。

以上两个环节,识别目标市场,确定价值主张。是企业的产品战略两个主要的决策活动。

整合价值信息:依据整合营销信息5个R的原则,确定精确的产品信息。具体来讲就是围绕顾客或潜在顾客的价值创造为核心,组织挑选产品的功能和服务。进一步的流程就是企业产品信息通过媒介平台与潜在顾客进行即时沟通。与4C理论相结合,确立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与顾客进行及时沟通和传递价值。在这个对接和沟通的环节中,导入一个重要的企业营销战略,CRM客户关系管理,更加顺畅的完成信息的价值传递,促进交易,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获取外部信息的流程来讲,就是大数据与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大数据的顾客通过与企业产品信息相同的媒介平台,进行即时沟通和对接。在B2C的网络营销中,它的媒介平台,可以是Web、邮件、微信、App等电子化媒介平台。

(2)大数据精准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对接模型设计构想。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功能属性。产品有可能具有多重含义功能属性,选择重点进行信息传达,遵循顾客的需求来确定产品功能属性的价值主张。其次,品牌是企业产品重要的营销属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影响顾客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品牌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了消费者的最终决策。第三,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第四,整合符合消费者意愿的激励措施会增加交易成功的可能性。第五,服务的属性作为产品整合信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这5个因素需要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4C的营销组合理论,就提出了消费者导向的基本原则。企业营销的全部行为都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为基本导向,那么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就要遵循围绕顾客需求为中心设计产品信息。

由上所述,在这个营销对接实施的模型构想环节中,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提出准确的产品价值主张定位,整合准确的产品信息,与顾客进行全方位的直接沟通,在这个营销对接的过程中,建立企业的CRM客户关系管理战略,为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6. 以大数据对接B2C网络精准营销的流程模型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以青岛啤酒大数据精准营销案例为例

青岛啤酒采用了大数据的营销模式,在网上向特定的用户推送,实施精准营销。建立起以企业主导的B2C网络精准营销模式。

从青啤的产品战略来分析:

第一,确定了它的目标市场,在大规模的啤酒销量整体下降的形势下,开拓小众化需求的啤酒市场。确定了新型产品清晰的市场细分定位。

第二,确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生产导向。满足顾客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从产品的口味等入手开发出新型的产品,如开发原浆啤酒,口味更新鲜口感更醇厚,香气更浓郁。

根据新型产品原浆啤酒的市场细分定位,确定了产品的价值主张,宣传'只有酿酒师才能喝到的青岛原浆啤酒'。它的价值市场定位和主张,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产品形象,突出了它的价值主张最重要的方面。

在设计产品的价值方面,青啤和京东联手,让消费者在下单24小时内就喝到了刚刚下线的原浆啤酒,保障了它的产品功能属性。

在集合产品的价格策略方面,融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价格定位,符合了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价值的定位,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因此它的价格策略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在集合激励价值营销策略方面,启用了非货币性的奖励活动,让顾客感受到买啤酒也好玩,他们推出了游戏产品,让更多的好友参与。这种非货币性的激励策略,增加了产品附加价值。

在与顾客进行互动的营销对接过程中,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他们非常在意用户的感受来赢得用户口碑,而赢得用户口碑获得顾客的认同是企业与顾客营销对接的核心营销理念。因此青岛啤酒吸收并作为企业营销对接的出发点,获得了消费者的极大认同。

在与顾客的直接沟通方面,青岛啤酒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粉丝级的用户。通过游戏等一系列的举措,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参与式、互动式的消费体验。

在企业进行大数据精准营销实施的过程中,青岛啤酒企业引入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战略。运用了数据库营销的概念,向特定的用户推送企业新型的产品,实施精准营销。青岛啤酒针对于个性化啤酒的小众人群,推出了众多针对特定用户的新啤酒,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的需求,为青岛啤酒企业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7. 案例总结

(1)从营销对接理论定位的角度来分析。青岛啤酒企业,在进行一系列的大数据精准营销应用中,采取了正确的产品战略决策。这使得青岛啤酒企业在定位目标市场方面取得了成功。青岛啤酒在定位产品价值主张方面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开发出的新型的啤酒,在顾客的心目中创造出不同的产品形象,确定了新开发产品最重要的价值主张,使得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定位整合信息传播方面,青岛啤酒企业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与消费者顾客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使顾客能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传递价值。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青岛啤酒企业采取了正确的产品市场定位、战略决策,在大数据精准营销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营销理论定位,与本文所设定的营销理论定位是一致的。

(2)从结合流程图的设计来分析。从青岛啤酒企业在实施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流程过程来看,在确立了目标市场、价值主张、产品价值之后,对于企业产品的整合价值信息传播,采取了有效的信息传播战略决策,选择了网络平台与顾客即时沟通,传播产品的价值信息,最终向顾客传递价值。在与顾客进行沟通接触的过程中,青岛啤酒企业引入了CRM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战略理念,维护客户关系,后续推出满足特定顾客需求的啤酒产品个性化营销,实现了企业的长续持久的经营战略。

五、结论启示

本文通过青岛啤酒大数据网络精准营销成功案例,以大数据精准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的营销对接为研究主题,在早期的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D-C-D营销框架理论、CRM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精准营销理论综合分析论证,论证推导出了大数据精准营销数据与网络精准营销对接的相关理论和模型构想,理论构想和实证案例结合,达到了遵循和契合,探索设计出大数据与B2C网络营销对接的营销模型理论构想,对于企业营销具有现实的商业应用价值和意义。

在互联网、云计算、社会化媒体快速兴起发展的时代,大数据的网络营销应用还处于一个初始发展阶段,涉及领域广泛,发展变化迅速,大数据的精准营销理论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完善。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迅速普及,大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数据加速了全球范围内企业营销创新,大数据企业网络营销运作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企业如何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更加有效地对接精准数据,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总结与指导。本文以零售商品型企业为例,以B2C网络营销方式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整合企业内部D-C-D影响组合框架,从客户关系管理CRM营销理论的角度论证如何对接应用大数据。文章采用研究文献资料、实际案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推导提出大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对接线性流程图模型、大数据与B2C网络精准营销对接模型构想,提出和论证了大数据在精准营销中对接应用理论,将大数据产生的数据价值转化为企业的商业价值。本文分析论证如何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大数据有效对接,为大数据的企业网络精准营销建立营销对接理论探索,对于企业营销具有现实的商业应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营销,零售商品

参考文献

[1]刘成.互联网酿出青啤新味道[N].经济日报,2015-04-21.

[2]陈煜波.突破创新临界点[N].世界经理人,2015-04-07.

[3]祝伟.电商主动求变适应消费升级[N].经济日报,2014.

[4](美)唐.舒尔茨,海蒂.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电影的观看方法下一篇:师生谈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