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

2024-08-26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精选12篇)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 第1篇

一、 科学有效的选择试题, 让学生站在适宜的起跑线上

上好习题课, 前提是有好的习题, 我们教师只有经过认真的选择, 甄选出适宜自己的学生做的习题, 才能真正的上好习题课,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钻研新课标, 分析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命题走向, 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进行选题, 选好题不是选难题, 我们选择的试题, 要突出对教材基础的巩固, 要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中的漏洞, 要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选择习题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选择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把学生从题海中“捞出来”。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老师大搞题海战术, 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做题, 就可以提高学生能力, 甚至有些教师连布置给学生的习题的内容都不知道, 就盲目的让学生去做, 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点, 在这一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学生在重复做着会做的题目, 大量的耗费学生时间”的现象, 因此我们在选择习题时, 要本着“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提高性”的原则, 选择与教材贴切的、能综合体现多个知识点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来做, 把学生从题海中彻底捞出来。

第二, 选择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新课程标准与原有的教材相比, 淡化了概念, 降低了难度, 更加突出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在选择习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导向性, 这些习题必须有利于巩固基础,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既然我们在选择试题时必须注意试题的针对性, 这就需要找出适宜自己学生的习题, 所以我们在选择习题时, 如果没有非常合适的习题, 则必须进行对习题的改变甚至原创, 让学生站在适宜的起跑线上, 而不是给学生不适合自己发展的要求。

二、 灵活多变的处理习题, 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习题进行处理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直接给学生对答案、讲答案,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答案;可以对题说题, 也可以做到一题多变, 在一道习题的处理中让学生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我认为:习题课上的讲授, 不应该只是将答案展示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解题的方法, 在习题课教学中, 我们首先应该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进行及时的整理, 并将整理结果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容易出错的题目有哪些、知道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并教给学生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 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在习题课教学中, 我们不要满足于答案的讲授, 要重视题意的分析, 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对于习题的讲解, 特别要注重出错比较多的习题, 对一些典型题目, 我们要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 让学生们从一道题掌握一类题, 从一道题的解析中寻求巧妙的解法、简单的解法, 并指导学生们进行归纳总结, 成为学生掌握的解题方法, 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当然,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并不一定由我们老师来完成, 我们可以在授课过程中, 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的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去进行一题多解, 进而开发思维, 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 关注学生的跟踪指导, 让学生真正实现巩固和提升

上好习题课, 只有好的习题和好的授课方法不行, 还要注意学生的课下跟踪,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时老师讲过的内容怎么听都会, 课下怎么做都不会, 这主要是我们教师的课后跟踪做得不够, 讲完一套题之后, 我们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 将自己出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集上, 而不是上完课后置之脑后, 错题集的整理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而且学生通过整理错题, 可以巩固基础、实现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提升。错题整理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 我们要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及时查阅, 或者进行一些“百分卷”测试,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错题整理的好处, 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习题处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批判性的接受和继承别人的教学经验, 从有利于学生提高的角度出发, 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 真正实现习题讲评课的高效和精彩。

参考文献

[1]姜海崇.初中化学课授课方略[N].中学生学习报, 2010.11.

[2]张秀锋.如何进行化学习题课的讲授[N].中学生导报, 2011.3.

如何上好高三地理习题讲评课 第2篇

如何上好高三地理习题讲评课

 

乔双礼

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河南 中牟 451450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所以习题讲评课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达到知识有效内化。笔者经过认真摸索、讨论探索了“课前分析,课中参与、课后反思”的习题讲评模式。

一、课前分析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每个学生都有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尚不成熟,学生心理的自我调整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考后成绩好的学生沾沾自喜,成绩差的学生情绪低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在讲评习题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他们分析成功之处、失败之因,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和否定,从而使学生重获自信,恢复进取心。我从不一味地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消除了学生不稳定情绪,从而活跃了课堂。

二、课中参与

在上课讲评时可以采取老师集中讲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传统的讲评课中学生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开展学习,纵使有一些参与了活动,学生也放不开,为了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因为一个人在融洽的气氛中思维是最活跃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为了使习题课真正成为学生能主动参与、自我反思和真正获得成就感的课堂,我们必须改变自我为中心的习题讲评课,先让学生自由畅谈他们本次练习的感受,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其次让学生在积极高涨的`情绪下进行自评、互评,在这个环节上可以采用五个尽量:即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六个并用:即手、脑、耳、眼、口、笔并用。

1.讲错例和错因。讲评课不能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应有选择、有所侧重、舍得放弃。否则,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可以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认真检查自己班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这样,习题讲评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集中了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切中要害地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这也大大缩短了练习讲评的周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应要求学生减小、控制并作了必要的指导;对由于学习基础差、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欠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提出要求和目标。

2.讲思路和规律。进入总复习教学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试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又是最佳解题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故我们在讲评时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例如在二测试卷中考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位因素,可以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答区位优势;什么情况下答区位限制性因素;什么情况下答区位选择;什么情况下答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答题规律。

3.讲技巧和题型。地理复习资料层出不穷,可谓题海无涯。教师对习题的精选是练习的前提,而且教师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或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为了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可以专门为学生归纳总结出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式印发给学生,总之,要强调在纠正过程中应重在解法的领会,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

4.讲规范答题。近年来高考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评改标准及手段的规范化(网上阅卷),要求讲评课必须强化培养学生规范化、标准化应考的意识,明确各类题型的操作要领,做到“胸有成竹”。例如:讲评课中强化准确审题的规范意识,首先明确命题意图,继而分析命题角度,再理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与技巧,如文综周周练6中一个题“简述第一次转移前和第二次转移后电子产业布局的变化”一部分学生是按第一次转移前后与第二次转移前后的角度去回答的。还要特别强调基本功方面的规范要求,如卷面、书写、字数等等,如在每次文综练习中都存在打补丁、私拉乱扯、改题号、两种颜色的字等现象。并从应试的功利角度强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标准答题卡)。

三、课后反思及补救措施

1.课后教师的反思及措施:讲评习题时,我们不回避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讲评习题时除促进学生外,我们还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那些还需改进的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培优补差工作。因为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尽管我们在课堂已讲得很详细但也可能存在部分后进生对某些问题仍搞不懂,也有少数优等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为优等生精选一些有代表性且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供他们钻研,并对他们进行适当交流和指导以达到优者更优;对于后进生可以热情主动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上进并给予个别辅导以帮他们彻底明白未懂的问题使他们有所进步。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化学习题课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习题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纵观高中化学教改的趋势,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正上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相适应的。

所谓习题课,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或实验并以解习题为主的练习辅导课。它有利于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巩固识别类型的知觉知识,熟练进行推理的命题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包括策略原则的例题而得到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策略知识。

习题课的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必须钻研和熟悉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严密设计练的内容、练的形式。其基本原则应是:练重点教材,练系统的知识,练易错易忘的概念,精心提出一些有典型性、概括性和技巧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强化理解和记忆,开拓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练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这个专题为例谈谈如何上好习题课。

一、抓纲据本,“落实双基”

我要求学生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要写出离子方程式:

1.硫酸钠溶液跟氯化钡溶液。 2.盐酸跟碳酸钙。

3.把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 4.氨水与醋酸钾溶液。

5.硝酸钠溶液与氯酸钾溶液。 6.浓硫酸与食盐晶体共热。

7.硫酸铵与熟石灰在研钵中研磨。 8.把乙烯通入溴水中。

这些题目全部是教材中出现的例题与习题,通过课堂练习和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归纳基本知识的要领。一是离子方程式的写法要点:写出方程式是根本,易溶易离拆离子,条件符号要标明,消去相同的离子,质量、电荷要配平。二是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关系,只有发生了离子反应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之虽属于离子反应,但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必须遵守统一规定的原则,并不是参加反应的每种物质都写成离子形式,也不见得所有的离子反应都能写离子方程式。如2、4题中实质上是碳酸钙电离出来的CO32―,醋酸电离出来的H+,一水合氨离解出来的OH―参与反应,但反应实质与表示方法一定要区别开来,即使是6、7题中,由于药品中有湿存水,浓硫酸也有少量水,本质上讲它们属于离子反应这是毫无疑义的,但由于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极少,多数离子处于被束缚状态之中,按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各反应物均写成分子形式,使学生明确“有强电解质参与的离子反应,只要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也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我要求学生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要写出离子方程式:

1、硫酸与烧碱溶液。2、硫酸与氢氧化铜。3、氢硫酸与烧碱溶液。4、氢硫酸与氨水。

5、硫酸与氨水。6、氯化钙与硫酸钠溶液。7、用纯碱处理硬水中的硫酸钙。

8、硫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9、硫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10、把硫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11、碳酸氢钙和碳酸钠溶液。12、硫酸氢钠和硫化亚铁溶液。

学生在练完这一组题目后,可引导学生得出这样一些要领。

(一)同一反应类型(如1—5题均属中和反应),但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形式不同,紧接着指出高一课本中提出的“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H++OH—=H2O,它既不能表示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如有弱酸和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也不能表示所有的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钡和硫酸溶液反应。因此在说明某离子方程式表示某一类离子反应时,必须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加上一些限制条件,如上式表示的是强酸与强碱不生成沉淀的一类离子反应,即使这样也有例外。

(二)微溶物的处理。如6、7题中均出现硫酸钙,对反应中有硫酸银、硫酸钙、氯化铅等微溶物出现时,离子方程式如何表示?则应使学生明确当它处于溶液状态时(如7题)应写成离子形式,当它处于沉淀状态时,应写成分子形式。

(三)盐与盐之间的离子反应,不能无原则类推,要居高临下,抓住各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所反映出最本质的属性来,从而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如8~10题,都是硫化钠跟某种相反类型的盐溶液反应,但8题是由于互相促进水解,发生的是较彻底的水解反应;9题却因Cu2+ 水解程度不大,且CuS的溶解度比Cu(OH)2更小,所以发生的不是双水解反应,仍是离子互换反应;10题由于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S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除发生离子互换反应外,也可能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11、12题两种盐虽然都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但生成的并不完全是另外两种盐。

三、设置障碍,辨析正误

我安排了以下练习:

(一)写出实现S2—+2H+=H2S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二)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并说明错误的理由。

1.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2.铁粉与氯化铁溶液

2H++CO32-=H2O+CO2↑ Fe+Fe3+=2Fe2+

3.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

4.烧碱溶液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Fe3++SO42-+Ba2++3OH-=Fe(OH)3↓+BaSO4↓

2OH-+CO2=CO32-+H2O

5.碳酸钠水解 6.氯化铁水解

CO32-+2H2O=2OH—+CO2↑ Fe3++3H2O=Fe(OH)3↓+3H+

第(一)题的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根据“见到阳离子加硝酸,见到阴离子加钾、钠即可”的方法写出Na2S+2HNO3=2NaNO3+H2S↑,但这显然是错误的。从而进一步强调,跟离子反应式表示的意义一样,任何认识和结论都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不能死套一个模式,也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因为课本知识要考虑到系统性、层次性)。

总之,练习题虽不能使学生沉入题海,但必要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习题课中要把精力放在设计多练与精练、精练与精讲的有机配合上,对于易懂、需要熟记而容易遗忘的知识要多练,做多次重现形成条件反射;对于综合题、典型题要精练,辅以精讲,广开思路,把繁、多、散、乱的知识融会贯通,巩固提高,加深理解,就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第4篇

一、提前布置, 做好准备

如学习一节新知识之前, 要预习一样, 在正式处理习题之前, 也要布置任务, 让学习把上课要讲的习题阅读, 思考, 解决, 为参与习题讲解做好准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习题都能独立解决, 如果不能自主解决的一定要标注出来, 以作为重点在上课时能高度注意。而对于能独立解决的题目, 也不能只停留在对问题表面的理解和运算上, 还要明晰自己的思路并能达到用语言条理有序地讲述出来的目的。这样做出的习题才是真正的弄懂了。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习题后, 老师还要注意提醒学生思考这些习题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有什么收获, 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以总结。那完成的就不仅仅是几个干巴巴的数学题了, 而是对某一数学规律和技巧的掌握和巩固了。

二、师生互动, 共同应对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仅是主导。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即可,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启发他们的思维。其余的工作能交给学生完成的老师绝不包办代替。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老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 自我陶醉, 学生在下面兴味索然、昏昏欲睡的失败情景出现。如在给学生讲解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B组第1题时, 我先让学生齐读一遍题目, 然后让学生闭上双眼听我再缓慢地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力求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画出相应的图形。这一步可以依靠新颖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愿意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并能勾画图形的大概。在此基础上再提问:那怎么画出∠AOC=70°相交于O点AB、CD两条直线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老师的激励下肯定有学生会大胆地站出来表述自己的画法。然后其他同学再做补充和修改, 于是画图步骤就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清晰了。老师最后只起一个总结的作用, 把作画过程完整叙述即可, 当然也可以让某一个学生来总结。

三、启发诱导, 拓展思维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下的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 特点是以十倍的努力换回一分的收获, 而我们需要的是给学生“减负”, 力求让学生做一道题能懂得某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或对一道题能以多种思路去解决。举一反三才是素质教育下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如甲乙两队想共同承包一项工程, 甲单独做需30天完成, 乙单独做20天完成, 公司规定15天完成, 否则每超过一天罚款1000元, 甲乙两队经商量后签了该合同。问正常情况下两队是否能履行该合同?为什么?我先提醒同学们, 按正常思维, 问该设谁为“x”, 可是题目中似乎没有可设未知数的对象, 那么该设谁为未知数呢?我帮助同学们思维, 要想知道甲乙两队能否履行该合同, 就必须知道甲乙两对合作完成该工程需要多少天, 再与规定的15天作比较, 这样不就知道该设谁为x了吗?第一道关冲过去后, 以后就归结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上去了, 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可是此题还有一问:可是两队合作工程的75%后, 因别处有急事, 必须调走一个对, 问调走哪个队更合适些?为什么?思考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与15天有关, 两队完成75%所需的天数加上甲队或乙队单独完成剩余工程所用的天数不超过15天就可以了。经计算两队完成工程75%所需的天数为9天, 在分别计算甲队或乙队完成剩余25%工程各需多少天, 分别与 (15~9) 天作比较, 即可知调走哪个队更合适。当然这是一种思路也可以启发学生 (15~9) 天, 甲乙两队分别完成工程的百分之几呢?在分别与25%作比较, 也可以知道调走哪个队更合适。一道题老师只要在关键之处担负起启发的功能与作用, 其余的工作全部交给学生完成即可。

四、适时鼓励, 激发兴趣

在解决习题时, 如果只是一味的指责批评学生, 那么学生就会处于紧张畏惧的状态, 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题思考中去, 思维大受限制, 收获大打折扣;有的学生还会在老师的批评之中产生厌倦情绪, 从此走上厌学数学的道路。老师要少用批评, 多用鼓励性语言。哪怕只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个细微的正确表现, 老师都能用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学生受到鼓励, 自然增加学习的内动力, 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习进步。

五、结合实际, 形象可感

习题实际上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而做出的假设想象, 有着生活的影子。老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到数学应用性的特点, 并能运用其应用性为教学服务。如果在进行习题训练时, 题目当中的内容可能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理解起来产生困惑。这时老师就可以抓住时机, 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实现抽象问题的生活化、形象化。如在带领学生作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103页习题时, 我把“公园”改为“学校”, “长方形草坪”改为“操场”, 处于农村的学生听了后感觉就像规划自己的学校一样, 纷纷向窗外瞧去, 兴趣大增, 做起题来主动性大为增强。

总之, 习题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随便就可以上好的课, 它需要每一位数学老师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从教学中加以研究, 最终实现习题的真正价值, 体现数学教材习题设计的真正用意,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摘要:习题课是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也是对数学思维的开发与拓展。我们需要进行探究, 寻找恰当的方法提高习题课的课堂效果, 实现巩固提高的目标。

谈谈如何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 第5篇

邬茂清

教学中试卷讲评是常见的课型。考试是用来检测前一阶段教学质量的常用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讲评试卷,及时查漏补缺,解决师生存在的问题,以便达到教、学相长目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讲评的目的

1.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2.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3.规范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4.进一步解决学生的解题方方法、答题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5.教师从讲解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二.教师课前准备

1.班级整体得分情况分析,是否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2.做好统计工作,错误率高的题目以及典型错误有哪些,3.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对策与方法,4.发放试卷,要求学生先自我分析、讨论,5.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代表应有好、中、差),6.制定教案,哪些重点讲解,哪些略讲,用什么方法讲,怎样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都要事先想好。三.学生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试卷,分析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查阅资料,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共同探究 错误的原因,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2.分析自己的教训与收获,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为试卷分析课做好准备。四.课堂讲评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说出自己产生错误的思路,然后,让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起主导作用,综合分析,重点讲解典型错误,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解题思路和方法,3.思维拓展,对于与其他学科有联系题目,教师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五.课后跟踪

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第6篇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有盲目性,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二、探求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

三、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探究问题所含知识的系统性

解题之后,要不断地探究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地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的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

四、整合知识,创新设问

要让学生明白,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许多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着內在的联系,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他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设问?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和中,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大有裨益。

五、回顾与反思是解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目,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環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解题后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解题后继续飞翔。

如何上好英语习题评析课 第7篇

一、教师深入分析, 把握重点

中高年级阶段, 尤其以笔者现任教的六年级为例, 《练习与测试》, 《英语时代周报》以及每个单元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检测题是英语习题的最主要来源。这些习题的存在不仅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也更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习题的反馈, 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看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又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习题所反馈的信息确定补救措施, 调整教学活动,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习题批阅后, 教师应将主题解答情况、典型错误等详细统计出来, 通过深入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评。比如:在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一次单元测试题中, 通过统计发现, 学生对Would you like…?同义句型的转换掌握得比较不好, 失分很多。在习题评析时重点讲解就从I’d like…等同I want…这一结构开始, 并将其作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变化后再进行同义句的转换:Would you like…?等同Do you want…?What would you like…?等同What do you want…?这样, 将评析的重点集中在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误处, 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方能提高习题评析课的效率。

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深化认知

在习题评析课中,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表现平台, 给每个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 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问题的时间。例如, 笔者在评析单项选择这一类题型时, 就非常倾向于让学生说出正确选项后, 再找出该题所设置的知识考点, 并且, 一个同学说不完整, 下一个同学继续补充, 直到分析清楚答案到底是怎样被解答出来的。通过这样的细节分析, 既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时, 在评讲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交流解题的经验和方法。比如:将Ben did his homework yesterday.一句改成一般疑问句:Did Ben do his homework yesterday?时, 笔者发问:原句中的did和改变之后的句子中的did是否词性相同?是否作用相同?是否就是简单的将原句中的did调至了句首?这一连串的发问, 让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讨论和分析中。最终发现, 原句中的did是行为动词do (做) 的过去式, 而改变之后的句子中did是助动词, 它只是来帮助构成一般疑问句, 无实际意义。这样的分析和讨论, 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认知, 促进了他们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评练结合, 及时拓展延伸

在习题评析课上, 对于学生的错误之处, 不仅要让学生完成错题的订正, 而且在订正之后, 要能掌握相似题型的解决方法。因此, 每题讲解之后还应辅以适当的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掌握知识, 使知识有一个拓展延伸的空间。比如:在上文所描述的句型中涉及到do作为助动词和行为动词的知识点。在讲解之后, 我给出一个关于do的知识框架, 让学生讨论、总结完成:

完成这一框架之后, 又辅以几条关于do的适当形式填空的习题: (1) He__ (no tdo) the housework last weekend. (2) Nancy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 (3) What people usually at Spring Festival?类似这样, 既有讲评又有练习, 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 让学生在习题评析中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 第8篇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反应这样一种情况, 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上课听得懂, 听得清, 就是在自己独自解题时不会。”而这里, 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 解题不仅仅是解出一道题目而已, 而恰恰是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这个问题值得老师和同学们仔细研究。

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 习题课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其地位并不低于新课的传授。那么, 作为教师, 应该如何上好一节习题课呢?

一、教师态度端正、上课多元化

现在, 很多的教师不喜欢上习题课或者说并不认真准备习题课。因为他们认为习题课并没有新课重要。所以很多教师上习题课的时候, 课堂上会显得很枯燥, 无味。所以, 教师的态度对于课堂的气氛来说是这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节习题课。争取把每一节习题课上好上精。

习题课之前, 教师应该像备新课一样, 写好教案。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很多教师的习题课只是个人传授式的, 教师在讲台上是一个独白者。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习题课当中教师也应该作为一个对话者。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多种方法讲课。这里, 个人提出几种方法。

1、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里就要求教师要做到提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同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做好小结。

2、多媒体法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不仅仅只是在讲解新课时才可以使用, 在习题课时依然可以应用。将习题以PPT的形式呈现, 可以节省课堂的时间, 同时学生也可以看题学题。同时, 习题的讲解需要分析物理情景、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 如果这时用多媒体的动画来展示物体情景、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 再分析起来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一模多题的练习, 教会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模型,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教师必须板书的仍要板书, 物理是重点知识和重要的物理状态和过程分析, 教师同样应该在大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分析, 而不能用多媒体一展示就过了, 因为学生理解的过程需要时间,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作好笔记。

二、教师明确到底讲什么

1、讲物理情境, 让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和变化

例如, 这样一题如图-72所示, 固定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 间距为L, 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 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质量为m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 放在导轨上, 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 初始时刻,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导体棒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 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 (1) 求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2) 若导体棒从初始时刻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 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0, 则这一过程中安培力所做的功W1和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1分别为多少? (3) 导体棒往复运动, 最终将静止于何处?从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 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

解释:物理情境是金属导轨光滑, 导体棒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 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

2、讲物理过程, 让学生清楚发生了几个过程, 每个过程有什么特点

解释:第一个过程, 导体棒在弹簧弹力和安培力作用下, 以速度v0向右做减速运动, 至弹簧压缩到最短时速度减为零。第二个过程, 导体棒在坛里和安培力作用下向左运动至弹簧伸长到最长时, 速度减为零, 以后来回往复运动直至最终静止在弹簧处于原长的地方。

3、讲思维方法, 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 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解释:第一个过程, 导体棒损失的动能一方面通过克服弹力做功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另一方面通过安培力做功转化为电能, 再通过电流做功转化为焦耳热。观察全部过程, 只要导体棒运动, 就要克服安培力做功, 就有焦耳热生成, 所以由导体棒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断减小, 表现在弹簧伸长的最大值或压缩的最大值在不断减小。每当速度减为零, 安培力为零, 则弹簧的弹力比为零, 以保证导体棒的合外力为零。故静止在原长处, 至此初动能全部转化为焦耳热。可由能量守恒得到结果。

三、教师讲题时要有所扩展补充, 不能就题论题

怎么讲, 对于习题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它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教学管理及课堂的调控能力, 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功底, 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1、讲一题多解, 提高思维的深度。

2、讲一题多变, 提高思维的广度。

“一题多变”即是在原题的基础上适当变换题给条件和要求, 从而构成新题。通过对这些试题进行改变, 使学生得到全新的锻炼, 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题多变时, 可以保持条件不变, 变换要求;也可以保持要求不变, 变换条件;还可以条件和要求同时改变。

以上所述是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的几个重要环节, 做好这几个环节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封小超, 王立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封小超, 王立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新课改条件下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 第9篇

一、课前精心谋划是决定习题课成功的前提

1. 备学生。

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备学生,备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意志品质、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思维的广度及深度等。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困惑点,针对学情精心选择习题,设计习题的提问方式等内容,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备学生可以提高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备课时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理解?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明确目标是上好习题课的前提,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2. 精选题。

(1)反复研读课标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做到心中有数。尤其要将必修和选修教材认真通读几遍,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2)充分用好课本习题,将各个版本中的好题为我所用。(3)以我为主,对教辅材料进行大胆删改。(4)积极进行原创题的研究和编制。

3. 思策略。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导”,即通过因势利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升华,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因此,习题课一定要杜绝“填鸭式”、“满堂灌”,通俗地讲就是教法为学法“让路”。教师的任务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要营造一种学生学习知识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由已知到求知、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将会使学生受用一生。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再单一化,更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促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习题课成功的关键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教法和学法,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1. 习题课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1)“观察—引导”模式。习题训练,目的是巩固知识,启迪思维,在习题训练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观察与联想,不仅会按原来的习惯性的顺序思考,而且会倒着推理,逆向思维,就会加强思维训练的深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方法按以下程序展开:教师呈现习题—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解题规律—学生解决题目并反思—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2)“探究—解决”模式。“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学模式的核心或共同点。“探究式”习题教学是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解决,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这种方法按以下程序展开:教师提出问题—形成解题思路—分析解题困境—探求优化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找到解决方案。

2. 学法指导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有效的习题课教学中,师生、生生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必不可少。要达到课堂上师生思维同步、行为同步的理想状态,教师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回顾知识,发现盲点。教师在讲评习题时,一般都会涉及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应不失时机地主动回顾,然后根据回顾情况,对知识盲点及时做好记录,以便课后查漏补缺,对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回顾起到强化的作用。

(2)超前思考,事半功倍。教师在出示习题后,一般会留给学生理解题意、探究思路的时间,这时学生应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看自己的解法与老师讲解的方法是否一致。如果殊途同归,学生应再思考,是否还能另辟蹊径,或是还可以联想到其他的知识点;如果思路与老师有所不同,看是否行得通,是否显得更简捷,应及时展示或与老师交流。

(3)理清思路,触类旁通。教师在讲解例题时,首先是进行思路探索,然后运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选择,用比较合理而简捷的思路完成解题过程,这时学生需要简要记录教师分析的各个思路,包括学生自己构想的思路。课后,学生对这些思路进行推敲或再思考,了解某些思路困难之所在,还要看一看某些思路是否可以改进。另外,教师为了克服难点,常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把某些重要问题的有关例题分散在多次课中完成,这就需要学生用心,做好“回头望”工作,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整体把握,再遇到此类问题就能得心应手。

(4)查漏补缺,锦上添花。在平时做作业时,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通过思考可以解决,有的则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在老师讲到相关方面的习题时,学生应注意老师是怎样分析的,找到自己产生困惑的症结所在,一旦找到原因,如知识缺陷、理解错误、书写不当、计算失误等,就能有的放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5)反思总结,融会贯通。习题课一般不是为了讲解而讲解,而是通过讲题,一方面理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在讲题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进行适当的知识迁移和联想,学会纠正典型错误,优化知识结构或思维品质。教师在讲评习题时,有时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有时热情洋溢、绘声绘色;学生在听讲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解题小结或点评,从中去强化相关解题知识,把握规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学会反思———思因果:思考在解题过程中用了那些知识点,前后知识如何贯通;思规律:思考所运用的方法,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思多解:思考多种解法并优选,优化思维方式;思变通:对典型习题要适当变化、引申、拓展,以拓宽思路,扩大做习题的收获;思归类:回顾与典型例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找到解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思错误:反思易错易混的地方,找出错因和解决的方法,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三、课后认真反思是提高习题课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拥有先进教育观念,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发展型、创新型教师。

1. 反思教学理念。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力的展示和标志,在引入、启迪、讨论、评判等环节中,教师应实现角色转换,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展示师生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应立足于引导,以先进的理念反思教学设计和现场表现,及时警觉、摒弃和调整不和谐之处。

2. 反思组织学生活动。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单一互动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教师由权威和仲裁演变为组织者、合作者;教学模式由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转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 反思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学生质疑的动力场。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情境等反思教学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是否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问题情境的氛围是否浓淡适当,有无不到火候或过火的渲染,是否结合实际等。

4. 反思问题的深度、强度。

即在设置问题的深度上,是否兼顾学生间的差异,分层设计引起学生思考;在问题的强度上,是否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5. 反思教学谋略。

教学需要谋略,像抛砖引玉、欲擒故纵、反客为主等都在教学过程中常用,问题在于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是否适当。这包括在“设疑”、“解疑”的环节,即教师设置的“陷阱”是否自然隐蔽,足以使多数学生欣然“中计”,展开救援时,是否越俎代庖,不自觉地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6. 反思教师的主观意愿。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活动,所得成果渴望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教师在裁判或评价学生成果时,既要充分注意客观公正,又要赞扬其积极探索的精神,肯定正确成分,点评错误部分,力求使学生认识到成果中的精华与谬误,体会到尊重与爱护。

7. 反思评价的把握。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总会发现闪光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取多表扬、少批评,并且提高批评档次的做法,但是要有“度”,防止失当的批评和廉价的表扬带来的负面效应。

8. 反思解题过程。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 第10篇

一、注重基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 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基础知识之一, 也是每节习题课前的知识准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一般要求学生先复习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 尽量做到无一遗漏, 让学生心里有个底。要避免学生盲目的套用公式, 胡乱解题, 反而搅乱了思路。其次, 我们学习物理规律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我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 再通过一些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 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 并且对物理量的单位作统一的要求, 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 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比如:在初二上学期, 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学生容易把成像的特点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弄混, 张冠李戴。所以在练习时, 我让学生把成像规律先复习一下, 甚至就把它写在黑板上。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的话, 还可以把成像的光路图简单地画一下。这样一来, 学生往往就比较有信心了, 在练习时就比较容易了,

二、认真钻研, 精选习题, 逐步提高

在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我再精心挑选一些习题,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广泛地分析和探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1. 理论结合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进行解释, 列举一些身边的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习动机,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在复习物态变化的内容时, 我们可以列举家里烧开水、空气清新剂、冰块降温等, 使学生觉得身边处处有物理,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没有合适的例题, 我们还可以自己编一些。比如, 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 我曾经编了这样一道题目:老师从家到校的距离是2.4km, 上午7∶30上课, 如果老师骑车的平均速度是4m/s, 请问老师7∶25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接着我提出, 如果要想不迟到, 老师应该怎么办?学生马上就开始思考了, 有的认为老师可以骑车骑得快点, 顺便就把骑车速度重新算出来了;有的认为老师可以提前出门, 提前多久呢, 学生也可以算出这个时间来。这样的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会觉得物理知识是很有用的, 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拓展思路, 鼓励多种解题思路。

在习题课中, 一道题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般情况下, 我总是先找常规解法, 这种办法大部分学生能想到, 而且易于接受, 再找找看有没有比较巧妙的办法, 这可能只有少数同学能想到。这样, 既肯定了大部分同学的努力, 也鼓励了一些优秀同学的创新。所以在习题课上, 我会寻找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 既可以扩展学生思路,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又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 在浮力练习时,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把一个重为12N, 体积为2d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 当它静止时, 所受浮力是多大?大部分学生先计算物体浸没时的浮力, 再与重力进行比较, 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判断物体静止的位置, 从而确定浮力的大小。这种办法是比较常规的, 但是略微烦琐了点。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 简化解题过程, 我就启发学生, 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办法呢?我们能不能运用别的知识来试试看呢?马上就有同学想到了, 先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进而比较物体和水的密度大小, 发现物体的密度比水小, 很容易就判断出物体是漂浮在水面上的, 那么浮力就是12N, 这样计算量就小很多了。通过这样的练习, 可以促进前后知识的联系, 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 注意一题多变, 引导学生思考。

在习题课中, 还要做到“一题多变”, 从不同角度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 使知识进一步迁移, 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体系。例如在初二阶段, 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个难点。在实验中, 蜡烛会慢慢变短, 那么像也会慢慢的偏移, 往哪偏呢?怎么调节呢?对于第一个问题, 学生一般是能回答的, 第二个问题就有难度了。有的题中问的是怎么调节凸透镜, 而有时也会问如何调节光屏, 学生就搞糊涂了, 这还有什么讲究吗?这时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张简单的光路图, 尤其注意通过光心的那条光线, 它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效果最好。当蜡烛变短了, 光要通过凸透镜折射成像, 势必向上偏, 那么就导致像偏高了。如果要让像成在光屏中央, 可以将光屏调高, 去承接像, 还可以调低凸透镜, 使成像的光线下移, 那么像也就下移了, 正好出现在光屏上。通过这个习题, 还可以让学生明白, 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通过这样的习题, 既解决了当前的问题, 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思考, 顺便也复习了相关的内容, 可谓一举数得。

三、适当指导, 发挥教师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 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 教师主要是适时、适度指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经常会生搬硬套, 抓到一个公式就用, 这往往是对公式的不理解造成的。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 找准症结, 予以指导。例如, 在练习压强的习题时, 计算一盒粉笔放在桌面上的压强, 学生一看到面积S就马上套用到公式上了, 也不看这是桌面面积还是粉笔盒面积, 反正是面积就行了, 甚至有学生算了两个压强。发现了这个问题, 我就及时地指导学生分析受力面积, 从而正确把握压强公式的意思。

四、把握难度, 层层递进, 增强学生的自信

当我们学完一章的内容之后, 经常会遇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有时候题目的难度较大, 学生一下子就懵了, 很受打击。因此, 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教师应多设置台阶, 分解难度, 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例如, 在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时, 可以编一个这样的题:“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子, 用100N的力将重150N的物体提高了1米, 求机械效率”。很多学生看完题目后, 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我们就可以把题目改一下, 增加几个问题 (1) 画出滑轮组示意图; (2) 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 (3) 人将绳子自由端向下拉了多少米; (4) 有用功; (5) 总功。当学生依次解决这几个问题后, 再求机械效率就轻而易举了。此外, 在上习题课时,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做题时, 在教室里走走看看, 可以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 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何上好习题课之我见 第11篇

习题讲评课也是一种课型。有些老师认为习题课就是做练习,对答案。枯燥单调,学生无精打采,好像很没有意思。可从我自己的教学体会来看,习题课决不简单,甚至有时比上正课还难!而要上好就更难了。其目的在于交流做题时的想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总结阶段性学习经验,建构知识体系;表扬鼓励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矫正存在的问题,弥补知识缺陷;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讲评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上好习题课应该注意事项

1.要注重这堂习题课要解决哪方面的知识或方法,我认为这是核心。

2.事先让学生做做,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能看看学生做得情况,掌握好学生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哪些知识点掌握得好,哪些还存在问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3.习题课是师生教与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既要“讲”,也要“评”。“讲”——既要讲所学到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评”——既要评“不足”,又要评“优势”,能让学生看到希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归纳习题的各种解法并从中比较出最新颖、最简练的最优解法。

二、上好习题讲评课的四个重要环节

1.认真备课。课前教师要把试卷或者作业题认真做一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其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归纳,另外还要搜集一些相关类型的习题,这样教师在讲课时不仅有的放矢还能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

2.讲评要有针对性,明确本节习题课主要讲什么。

①分析易错题原因。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而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对以后的复习、练习更具针对性,避免一错再错。常见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概念模糊不清,审题粗心大意,思维狭窄片面,干扰因素的影响,忽视潜在因素,语言表述含糊。习题讲评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集中了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②梳理解题思路,传授解题技巧。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教师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故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

③试题讲评要多样化,不能简单的与学生校对答案。讲评试题时我注意变换讲评的方式:有老师讲评(试题较难的),学生讲评(试题较易的)和师生共同讲评(难易题都有)三种,让学生动起来。有时在课堂上,有必要发动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进行解题经验,技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交流。使他们的思维一直跟着老师得节拍。如: 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铁块,请设计三种原理不同的方案,测出铁块的体积。要求写出步骤并直接写出计算铁块体积的表达式(器材自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必要时教师点拨。A生,用量筒、水测量体积;B生,可根据质量、密度、体积的关系;C生利用浮力的关系测量。方法一:需量筒、铁块、水。步骤:①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体积刻度V1;②将铁块用细线系好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2,则 V铁=V2-V1。方法二:需天平、铁块。步骤:①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铁;②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铁块的体积V=m铁/ρ铁。方法三:需弹簧秤、铁块、烧杯、水。步骤:①用弹簧秤称出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②将铁块全部浸入烧杯内的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铁块在水中的视重G';③铁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G-G'=ρ水gV铁,所以V铁=(G-G')/ρ水g。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综合、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了解法和技巧的传授,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④教师应注重解题能力的训练。我们可以从审题、答题等方面进行训练。首先是审题能力。审好题是成功解题的前提,审题的关键是要把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其中有的信息是题目中显现的,而有的信息是题目中隐含的,审题时尤其要把隐含的信息挖掘出来,使之显性化。要把题目的要点勾画出来,突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删除影响思考的枝节与修饰,使题目简化,或可把题目用图表示出来,使问题直观化。如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____。虽然是一填空题,在草稿本上画图,让问题变得非常简单。其次是答题能力。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会解题,而是因为其表述含糊不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所以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的表述。当然教师在课堂上是表率。

⑤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学生做题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试题讲评后老师还要做有心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我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求他们课后及时花时间加以消化和巩固,若还有不理解的就到老师处问;二是随机抽部分学生到老师处把错题再做一遍,以检验他们自己消化和巩固的程度;三是在以后的测试中,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错误的题目,变换方式,增加复现率,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对于特殊学生,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总之,习题讲评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错因,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对解题思路加以引导,对解题策略和技巧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习题讲评课的作用。

如何上好农村初中化学课 第12篇

一、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

1. 分析学生的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由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普遍较弱, 往往造成学生的基础差、知识面窄。第一次学生情况分析应安排在开学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通过与各个学科老师的交谈, 查看学生以前的单科成绩等方式, 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 为备课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以后学生情况分析的时间安排上应灵活, 可以在课后、小测验后、期中检测后随时进行。通过分析, 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精心设计预案, 以适应实际需要, 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

2. 认真备好课,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交流, 吃透教材, 确定每节课的意图、实施方法。做到确定的各个目标应小而实, 各个目标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课程次序不拘泥于课本次序, 可做适当调整,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 针对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特点, 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多角度、全方位地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兴趣。这样就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但是初中化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也是适应新课程标准并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 往往充满新鲜感和好奇, 对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充满新鲜感, 但往往只会观察现象, 而不知道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此时, 要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点, 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加以引导。做一些小实验, 学生们在观看有趣的化学实验时, 情绪高涨, 注意力集中, 被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 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增强了求知欲望。然后再结合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使学生们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农村化学课堂教学

1. 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在知识信息化的时代, 农村中学教育也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将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 把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直观、简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高密度的知识优化处理, 节省板书时间, 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增强学生的视、听、读、写功能, 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 把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 在实验之后播放, 让学生再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文字说明和给出的数据, 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2. 加强农村化学实验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农村学校硬件的限制, 一些教师习惯于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要求老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 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发现规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化学教师, 要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提高他们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加强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 不仅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双基”, 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总之, 只要广大农村化学老师,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整合教育资源, 更新教学方法, 就会有效提高农村化学教学的质量, 促进化学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恒, 高岩.教育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80.92

上一篇:临床工作表现下一篇:智能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