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的护理总结

2024-09-08

重症患者的护理总结(精选11篇)

重症患者的护理总结 第1篇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入41~88岁的重症鼻饲患者中, 包括26例男性, 21例女性, 共47人, 其中有17例特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12例脑出血, 42例是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 并导致神志不清、不好吞咽, 住院以后被放置胃管, 进行鼻饲流质饮食, 根据不同病况, 住院7~106 d不等, 平均为28 d。

2 插管的护理

2.1 基础护理观察病情时, 要细致入微, 精确判断病情, 以便正确的记录生命体征, 还有呕血、便血的量、次数、颜色、性质, 更重要的是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其尿量的变化, 在面对休克患者的时候, 要尤其注意其肢体的温度、湿度、皮肤和甲床色泽以及周围静脉充盈度, 并且为了观察休克是否纠正, 要在24 h内观察并记录下休克者的尿量, 这些记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心理护理对患者而言, 在他们清醒时, 应对其做好心理护理, 有耐心的解释鼻饲的好处, 向他们示范有效配合插管的方式, 以免他们对插管产生恐惧;与此同时, 患者家属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提前与家属做好沟通, 讲解鼻饲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 已让他们理解。

2.3 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需要彻底清除要始终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为避免气管中有堵塞, 在呕吐时需要将头偏向一侧, 必要的时候可采用电动吸引器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彻底清除掉。遇喉头水肿或昏迷患者 (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 并于口内置放通气道以利其通畅)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4 吸氧及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尤其休克患者要迅速采取仰卧水平位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并将下肢抬高20°~30°, 这样既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 又能促进静脉回流, 并注意保暖。

2.5 插管时有的情况是需要立即停止插管的, 比如患者有咳嗽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因此要注意观察。而且在插管成功后也要证实一下胃管在胃内方可以进行鼻饲。

2.6 证实胃管在胃内的常见方法连接注射器与胃管后回抽, 有胃液抽出。放置听诊器与胃部, 用注射器快速将10 ml空气从胃管注入, 能听到气过水声。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碗中, 如有气泡溢出, 表明已误入气管。

3 插管后护理

3.1 胃管的护理

胃管插入后各个方位都要妥善固定, 近端可选用黏性好的3 M丝质胶布固定在患者的鼻翼和面颊部, 远端应置放于患者耳旁的枕头上并处于关闭状态。当遇到不配合的患者, 昏迷躁动, 或自行拉扯胃管, 这时可以用约束带固定双手, 固定的时候要注意松紧适当并且定时放松, 另外也要和家属沟通好相关事宜。

3.2 鼻饲开始的时间

如果患者恢复了胃肠功能, 并且消化道没有出血发生, 这种情况下是允许开始鼻饲流质饮食的。在患者做完气管切开术后, 初期是不适合鼻饲的, 因为这段时间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较多, 需要经常吸引, 在吸痰的频繁刺激下, 容易导致患者呕吐, 术后1~3 d内, 可以胃肠外营养, 静脉滴入氨基酸及各种营养袋等。三个工作日后, 如果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减少, 并且不频繁吐痰, 就可以进行鼻饲了。

3.3 正确选择鼻饲的方法

3.3.1 持续喂养法

本科采用流质均为纽迪希亚 (无锡) 制药有限公司的肠内营养乳剂 (能全力) 500 ml/瓶, 用输液管插入瓶中, 间断分次或连续不断滴注。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多为急诊、危重患者, 机体往往处于应激状态。持续喂养法适合早期鼻饲患者, 采用逐渐加速加量的方式, 助于患者胃部耐受, 并且防止胃过度扩张, 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慢慢变强, 胃潴留及食物反流也会减少, 使肠内营养支持成功。

3.3.2 间歇喂养法

做流质食物时可以选择鸡蛋、牛奶或素菜等普通食物, 这些食物易于耐受并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向胃内注射时要用注射器分次分顿缓慢进行。这种喂养法符合生理情况, 并可以刺激胃肠道激素周期性释放, 多次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及满足机体需要做到少量、多次、分顿、缓慢逐渐增加到全浓度和全容量。肠内营养液需存放在4℃的冰箱内, 而且要当日配置, 为避免引起肠道感染, 还要每日将容器煮沸消毒, 每日更换输液管。

3.4 鼻饲的温度和速度

温度为38~40℃的营养液为宜。持续喂养的时候, 一般在第一天滴入500 ml瑞素, 第二天和第三天慢慢过渡到1000~1500 ml, 如果水分、能量不足的话, 则由静脉补充。滴入的速度, 第一天为30 ml/h, 以后可慢慢增加到40 ml/h, 第二天第三天要均匀滴入, 速度为50~60 ml/h, 在输注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证营养液的温度, 可以加热水袋或输液加温器在输液管靠近胃管端, 在第四天的时候为防止间歇喂养所导致的胃潴留及胃食管反流可改为间歇喂养。

3.5 鼻饲时的体位

人工气道MV患者如果保持平卧位是最危险的, 容易引起误吸, 可以采取一下两种方式:一是鼻饲时及鼻饲后30~60 min, 让患者保持半卧式, 这样腹腔内脏器可以下移, 不会对胃造成过分挤压;二是采取右侧卧位, 使胃贲门位于体位的高处, 这样胃内容物不会反流。

3.6 合理安排吸痰时间和鼻饲时间

要切记鼻饲后的一个小时之内是不可以吸痰的, 所以在鼻饲之前可以让患者彻底的吸痰, 尽量不要刺激到患者, 以免引起患者咳呛或者食物反流。在吸引的时候, 有几种情况应该立即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口鼻腔出现胃内容物或鼻饲液;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呕吐等, 此时应把患者头部放低, 吸除气道内吸入物和胃内容物, 以避免再次反流的发生。

3.7 鼻饲与其他护理操作的时间要合理安排好

那些急、危、重症患者也多为留置人工气道患者, 有时会有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预防这一点, 需要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体疗、叩背等, 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避免食物反流和误吸, 这些都需要在鼻饲前完成, 鼻饲以后的1 h内患者是不可以动的, 2 h内不可做头低脚高位体位引流。

3.8 及时处理胃潴留及胃出血

在鼻饲之前, 要对患者抽吸胃管, 观察胃内容物的外观和数量, 了解消化情况。检查一下抽出物的内容, 如果事物是上次喂的, 就说明没有排净, 残留量超过100 ml的话, 提示有胃潴留, 则需要把输液间隔进行延长或者将鼻饲暂停, 或者抽干净胃内潴留物, 按照常量的一半再进行鼻饲, 与此同时为促进胃排空, 也可以加服西沙比利、吗丁啉等胃动力药。一旦发现抽出物为咖啡色的液体, 就很有可能发生了胃出血, 然后需要根据出血量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措施, 出血量少时, 可以喂食保护胃黏膜的食物, 并且所选食物要少量、低温。出血量大时要暂时禁食, 行胃负压引流, 同时静脉加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及止血药。

3.9 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需要做口腔护理两次, 有时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要随时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对于长期留置胃管者, 要注意防止他们的鼻黏膜干燥损伤, 每日在鼻腔内滴入少量石蜡油, 更换胃管的周期为两周到一个月。

4 体会

重症ICU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第2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830011

刘丽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影响着病人的安危。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由于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疗风险最高的科室。因此,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加强护理安全是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相关因素,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提出防范措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及对多起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总结,分析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护理人员的工作执行力、设备以及规章制度、服务沟通等角度入手,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正确认识和评估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实施并推进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重症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患者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主要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病人在法律规章允许的范围之内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和身体的障碍或者死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的人,因此护理人员在重症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建立起护理安全的意识与护理安全的技能。而护理质量作为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护理安全的提高既是为了满足患者治疗的需求,也是减少医疗风险的需要。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病种多样,涉及面广,因具有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作为护理对象有着复杂及特殊的一面,而护理安全隐患贯穿在护理操作和抢救过程的各环节中,若处理不慎,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引起护理差错事故。为了更好的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成为重要环节。

在重症护理工作中往往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只有加强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

护理质量。对重症患者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才可以更好的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1.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娴熟的工作技能 通常情况下,ICU的患者往往情况危急、病情变化发展较快且较为复杂,身上管道多、监护仪器多、高难度治疗操作多,并且无家属陪护。而几乎所有各种护理操作项目,在ICU都能用上。因此对护理人员就有更强的工作要求。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结合现代医院人员配置的特点,则难免有较多低年资的护士需要肩负此重任,因此在病情观察这一方面也就存在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1.2医疗设备管理不到位 ICU是医院各种先进医疗设备最为集中的地方,有种类多、精密度高、操作复杂等特点,如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势必会对仪器性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治疗质量或耽误抢救,造成不安全因素。同时重症患者因治疗种类繁多,侵入性操作较多,加之重症病人自身身体素质条件差,极大的提高了感染的风险,重症监护室也因此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控制区域,对环境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1.3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的不够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的制定是为了预见危害,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不健全或有章不循都会对护理安全产生不良影响。ICU繁多的治疗、护理操作加大了在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就必须有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针对每一个工作细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流程,从而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和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结合条件的变化,各种制度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健全。另一方面,封闭的工作环境也对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庇护,在缺少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有章不循的可能性也极大的增加了。

1.4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欠佳、沟通交流不良 不少患者家属因无法陪伴患者,常常担心护理人员是否可以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而不间断的监护及治疗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患者疾病的治疗上而忽略了与患者以及

家属的沟通,加之ICU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方式,家属无法陪护,从而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在客观上造成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间的隔阂,因沟通交流不良导致家属不信任,进而产生误解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也都对医疗安全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

1.5医嘱执行不及时或不准确、医护文书不一致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为达到诊疗的目的而拟定的,由医护人员共同执行。在临床工作中护理重症患者时因为有较多的治疗措施需要执行,极易发生遗漏,或执行不及时,从而对患者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医生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患者做对症处理。但重症患者因突发状况较多,遇抢救危重患者的紧急情况时,为抢救患者生命,保证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医生需要下达口头医嘱,因此医嘱与执行不一致的情况就更容易出现,从而增加安全风险。

2.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措施

2.1新进ICU工作的护士应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及方法,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等,重视新进人员的带教,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法律知识及职业道德培训、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理念、患者安全管理目标等相关培训,有侧重的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使她们具有更全面的工作能力,病情观察更加到位,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准。

2.2 ICU仪器种类较多,且大多都十分的昂贵。对医疗设备的管理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科室内需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保障每一台设备的运行不会出差错。这就要求每一天都应有护理人员对仪器的运转进行检查。对于仪器设备班班交班,并定期、定专人检查其工作性能及工作状态,同时培训医护人员正确规范操作,做好日常维护,确保各种抢救物品及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2.3针对科室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而ICU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都是具有明确规定的,因此每一位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护理流程对患者

实施护理,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护理人员培训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加强安全环节管理,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

2.4对于促进护患关系以及与家属的关系则需要通过更多的交流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护理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待病人如亲人,服务态度好,业务技术高,谦虚谨慎,仪表端庄,动作轻巧,对病人施行身心护理,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近况,让患者家属能够安心。同时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尽量的包容患者家属,理解患者及家属的不安与恐惧,换位思考,耐心做好解释与宣教指导。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予以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加患者与家属的信任与理解。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时,也需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应遵循探视要求,这样不仅仅是有利于院方的管理,同时对患者也是有好处的。在双方的理解下,降低护患纠纷,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环境。

2.5一旦产生法律纠纷时,患者的病例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对于医嘱的执行,应按照规范的程序缓急分配执行,尽可能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下按照相应制度执行。要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及合法性,符合病例书写要求。定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增强法律意识,认真检查护理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书写格式不正确或内容不规范的病例找到当事人,要求其修改。确保与医疗记录的一致性,以避免纠纷的产生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和法律制度健全,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护理安全质量是病人选择医院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用心维护病人安全是医疗最重要的宗旨。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预防风险、安全第一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在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虽然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安全隐患就能尽可能的降至最低,从而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证患者及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 第3篇

【摘要】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发病急速和高死亡率的典型特点,所以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必须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笔者从观察病情?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氧疗护理?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呼吸 内科 重症 观察 环境 基础

呼吸内科疾病大多病程较长,并且病情易反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重症患者,随时可能进入危险状态,需给予严密监护及积极治疗,如治疗及护理不当,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除了对这些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外,经常还要进行合理的临床护理,采用科学方法,让患者有舒适的疗养环境,进行合适的抗感染治疗,并协助患者进行适宜的康复锻炼?采取专业有效的皮肤?口腔及呼吸道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心理支持?病情观察和护理等?

一?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注意呼气与吸气时间,痰量及性质,观察有无出现并发症及诱发因素,记录24小时出入量,像哮喘患者会在凌晨发作或加重,要加强下半夜观察?

1.意识观察 一个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精准的判断能力,否则误判会给重症病患带来困扰,漏判则会导致病患的死亡?护理工作者的早期正确预判对于医生抓住最佳的抢救时机极为重要?当病患出现了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反常?头疼?夜里烦燥?白日渴睡?失去正常反应?双手震颤等表征必须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以便以及施救处理?

2.呼吸观察 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可从患者的呼吸中发现潜在问题,呼吸过快或呼吸过慢即可能出现早期呼吸衰竭;深而长的呼吸即酸中毒;慢而浅的呼吸即碱中毒;快而浅表的呼吸即肺部病变,严重甚至有感染可能;阵发性夜间端正呼吸即左心衰;所以能对呼吸现象仔细观察可帮助医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

3.输液的观察:对输液的观察也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密切观察重症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表现,观察输液是否正常,观察患者针口处有无肿胀,静滴氨茶碱要稀释后缓慢静滴,维持在30—40滴/min,静滴过快会造成血压骤降,静滴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心慌?气急等现象,发现这些现象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4.咳嗽咯痰观察 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当咳嗽 频繁?痰粘稠不易咳出,常提示已进人缓解期,若咯粉红色泡沫痰,即提示急性肺水肿等?

5.生命体征和尿量观察 因心功能不全引起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尿量减少?循环 衰竭?神经系统紊乱等,所以应密切观察血压和尿量的改变?循环衰竭主要观察甲床循环?测脉搏要注意其强弱?快慢?有无早搏等?

二?基础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长期卧床,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给予患者定时翻身叩背,按摩皮肤受压处,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吸痰,吸痰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因护理操作引起的感染,帮助患者床上活动肢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血栓形成;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被痰液等污染时给予及时更换?

三?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发病急?症状重,入院后多有烦躁?失望?恐惧等心理,护理工作者应做好安慰?解释?劝导工作?且呼吸内科患者多为年老体质衰弱?反复发作,常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情绪低落,有的则因得不到家庭温暖,感到孤独,有的则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悲观失望,常常出现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对这种患者,我们就要耐心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介绍治愈或好转的病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或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促进疾病好转?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有针对性心理护理的目的是降低患者机能不全(气短的控制)?减少残障状况(焦虑和抑郁),增进其心理应对策略?通过为患者排忧解难,患者便会信赖护理人员,并让患者感到周围充满温暖,进而在精心修养之时,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环境护理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安排在不同的病房,如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安排在干净?暖和?光线充足及通气良好的病房,病房内不能有刺激性气味,不放花草,不铺地毯,打扫和整理床铺时均采用湿式清扫,同时还要对病室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当患者重度发作呼吸困难时,要采取合适的体位使患者感到舒服,同时患者衣服要宽松?暖和?舒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不同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积极配合医生的抗感染治疗?

五?氧疗护理

为防止呼吸抑制,常使用于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速1-2L/min,氧浓度在24%-28%之间?持续低流量吸氧是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之一给氧方式为鼻导管或鼻塞?氧疗过程中需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开鼻塞再调节流量,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塞,再关氧气开关?氧气可缓解气急,增进食欲及睡眠,又可降低动脉及左心负荷,对此,患者常感舒服?但也造成患者心理上对氧的依赖?所以,在病情好转时应逐渐减少吸氧时间,直到完全撤去?此外,氧疗时还应作血气监测?给氧过程中,定期觀察氧疗情况?

总之,在呼吸内科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满腔的工作热情,还要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护士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积极预防并发症,缩短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配合,有利于病情的快速恢复,让他们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也能从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重症监护患者的眼部护理 第4篇

1 临床资料

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昏迷和机械通气患者213例, 其中男性116例, 女性97例, 年龄4~76岁。

2 护理

2.1 眼部评估

首先对患者眼睑闭合状况进行评估, 有研究表明:角膜上皮脱落和眼睑闭合不全有高度相关性, 眼睑闭合状况对眼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2]。眼部的评估还应识别眼保护机制的异常改变, 注意局部的病理表现, 如眼睑皮肤是否有水肿、溃疡, 结膜有无充血、炎症、裂伤及异物, 角膜是否混浊, 以及眼部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等, 为下一步的处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2.2 眼部清洁

清洁眼部的方法主要有清洁眼睑和冲洗结膜囊。清洁眼睑是眼部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用无菌水湿润消毒棉签后轻轻擦拭患者眼睑, 拭去残留在睫毛和眼睑边缘的分泌物、异物及微生物, 以保持眼部清洁。进行结膜囊冲洗时, 应先擦净眼分泌物及眼膏, 分开上下眼睑, 冲洗液先冲洗眼睑皮肤, 然后翻转眼睑冲洗上、下穹窿部, 并轻轻推动眼睑, 充分冲洗结膜各部, 冲洗结束后用棉球拭净眼睑及颊部水滴。

2.3 促使眼睑闭合

昏迷和机械通气患者, 因疾病或治疗用药的原因, 部分患者会发生眼睑闭合不全。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丧失了眼睑对眼部的机械保护作用, 局部易受到生物、理化因素的伤害;眼睑闭合不全、瞬目运动的减少还会造成泪液的过度蒸发和泪膜的不完整, 使眼球表面无泪液湿润而干燥, 增加了局部损伤和感染的危险性, 常导致暴露性角膜炎, 甚至角膜溃疡。为防止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发生并发症, 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角膜。护理人员应牵引患者上下眼睑, 使之互相靠拢, 形成被动闭眼, 再用眼罩遮盖眼部。使用的眼罩应经常更换, 以保持清洁。如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4 眼部湿润

使用抗生素眼膏涂抹在患者结膜囊内, 保持其眼部湿润。用左手示指或消毒棉签拉开患者下眼睑, 右手先将眼膏挤去一小段后, 再将眼膏挤入下穹窿, 然后按摩眼睑使眼膏均匀分布于结膜囊内。涂药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对眼球施加压力。同时注意瓶口不能接触眼睑或睫毛。

3 小结

在临床实践中, 重症监护患者的眼部护理缺乏统一有效的规范和标准, 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重症患者眼部护理措施。通过对213例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有效的眼部护理措施, 无1例出现眼部并发症, 很好地保护了患者的眼睛, 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oyce N.Eye care for the intensive care patient.A systematical review[M].Australia:The Joanna Briggs lnstitute for Evidence Based Nursing and Midwifery, 2002:12.

危重症患者护理培训试题 第5篇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单选(每题4分,共20分)

1、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应低于患者胸部水平:()A 60-100cm B 40-60cm C 20-40cm D 与胸部平齐

2、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水柱波动范围:()A 1-2cm B 1-3cm C 4-6cm D 6-10cm

3、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搬动时,为保持密封系统,需注意:()A夹闭引流管 B 开放引流管 C双重夹闭引流管 D 抬高引流管

4、体位引流痰液黏稠时,可给予(),以便稀释痰液易于咳出。A 扣背 B 吸痰 C 震动排痰 D雾化吸入

5、每次鼻饲前要回抽胃液,胃内容物>()说明有胃潴留,应延长鼻饲间隔时间,减少鼻饲量。A 150ml B 100ml C 50ml D10ml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0分)

1、气管导管引起阻塞的原因为:()

A.气管导管扭曲 B.气囊压偏心 C.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 D.气管导管断裂 E.患者咳痰无力

2、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哪些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A.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D.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E.以上都是

3、静脉导管堵塞常见原因:()

A.血凝块堵塞 B.静脉营养物质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的堵塞 C.导管扭曲 D.导管受压 E.导管断裂

4、体位引流前护理评估的内容:()

A.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有无呼吸困难 B.评估患者咳痰的性质、量,是否痰中带血 C.评估痰液或脓液在肺的积聚部位,确定体位引流 D.评估患者经济状况 E.评估患者对体位引流的了解程度和心理状态。

5、协助拍痰时,叩击部位:()

A.由下往上伤。B.由外向内

C.每个部位拍1~2分钟

D.每2~4h一次 E.避开胸骨(前胸正中),脊椎,肝,肾,乳房等位置.三、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经口插管时协助患者取,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

在一条直线上。

2、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

时间不能超过

秒。

3、鼻饲时患者应取

或床头抬高30°。

4、营养液要现配现用,每日

输液管。

5、配制好的营养液,应在 内输完,如暂不输入应放在4℃低温下保存,但不超过48h。

6、患者在使用冰毯降温时,一定要严密观察皮肤的,定时变化体位,以防冻伤。

四、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气管套管口用纱布覆盖,防止异物落入。()

2、呼吸机管道中如有积水应定时倾倒,切忌返流入湿化器内。()

3、机械通气患者应按需吸痰,注意无菌操作。()

4、昏迷或躁动患者给予适当镇定剂和必要的约束,以防意外拔管。()

5、如长期开放尿管,也不会影响膀胱的收缩功能。()

6、避免导管阻塞或凝血是影响静脉置管成败的重点。()

7、患者深静脉置管后避免使用置管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

8、胸腔穿刺过程中患者不得变换体位,防止针头移位而刺破肺泡。()

9、脑室引流瓶或袋液体排出口应放置高于患者侧脑室角10~15cm水平。()

10、石膏包扎不宜过紧而产生压迫感。(),每次吸痰

危重患者护理理论试题答案

一、单选(每题3分,共15分)1-5 ACCDA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1.ABC 2.ABCDE 3.AB 4.ABCE 5.ABDE

三、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平卧位 口、咽、气管 2.气管内 鼻腔 口腔 15 3.半卧位 4.更换 5.24H 6.颜色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5 √×√√× 6-10 √√√√√

五、简答题(20分)

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戴手套。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

(4)穿隔离衣。预计与病人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5)病人物品专用。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6)环境消毒。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重症患者异常心理的护理体会 第6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2例, 男80例, 女82例。年龄8~70 (40±8) 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5例, 外伤60例, 高血压32例, 心律失常25例。

2 异常心理

2.1 初期恐惧心理

导致初期恐惧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1) 重症监护室 (ICU) 的特殊环境及设备 (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 对患者造成的压力和刺激。 (2) 特殊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如氧气吸入、胃肠减压管、输血、导尿) 的刺激。 (3) 监护室特殊治疗和护理, 一系列的检查以及医护人员的紧张情绪等都成了刺激源, 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

2.2 心理否认

患者的心理否认反应一般从入住ICU第2天开始, 至第3、4、5天达到高峰。由于病情急重, 角色转变突然, 患者缺乏思想准备, 经过紧急抢救, 急性病状略有缓解后, 患者往往会否认自己病情严重, 要求不住ICU, 并表现出拒绝治疗的行为。

2.3 中期焦虑反应

一般以入住ICU第5天开始,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反应。随着治疗日程的发展, 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治疗费用、疾病的预后以及病情对家庭、事业造成的影响, 情况一般会基本清楚, 在意识到自己将会受到疾病长期折磨或将失去工作、自理能力时, 患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抑郁、自卑、情绪低落, 乃至产生轻生念头。

2.4 出ICU后抑郁

有些患者在因病情好转而离开ICU时, 有时可能因担心离开ICU后病情会复发而产生抑郁心理, 对治疗效果缺乏信心。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同情心, 主动关心患者,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恰当的回答, 避免刺激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简单的向患者介绍一下ICU的基本情况。 (2) 对患者应进行个体化教育, 要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解释清楚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良好的遵医行为对治疗和健康的重要性质。 (3) 诊疗操作最好集中完成, 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4) 由于ICU病房原陪伴人员, 患者往往无法求证自身疾病的情况, 所以易产生猜疑、忧虑、抑郁和孤独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要主动与患者交流, 及时向患者说明情况, 使其对自身病情心中有数, 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惧, 同时要适时向患者传达其亲友家属对他的问候, 以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 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必须认真、科学地向患者解释所采取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其疾病的作用, 正确的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 可针对患者易受暗示的特点,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 以促进其康复。

3.2 护理干预方法

(1) 实施支持性医护法:护理人员要以同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 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 给其必要的心理支持, 以唤起其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使其安心治病, 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 (2) 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对心理矛盾冲突严重的患者, 可针对病情采取治疗性心理护理, 如:引导患者用发泄法发泄出抑郁的情绪, 用转移法减轻心理压力, 用调节法轻视自己的病情, 要积极调动患者的心理调节机制, 帮助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正确对待疾病和生活。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110例患者, 男性65例, 女性45例, 年龄17~85岁, 平均年龄为 (46.2±2.1) 岁。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55例。110例患者的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炎 (51例) , 支气管哮喘 (28例) , 肺癌 (2例) , 慢性支气管炎 (23例) , 支气管扩张 (6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后仅实施常规护理, 记录护理效果;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接受应急干预护理, 同时详细记录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见表1)

注:*表示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P<0.05;**表示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P<0.05

护理记录显示:对照组有19例患者出现呼吸不畅, 9例出现呼吸急促;干预组有21例患者出现呼吸不畅, 9例出现呼吸急促。对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 (对照组) 与常规护理加应急干预护理 (干预组) 后, 与护理前比较, 两组氧分压明显升高 (P<0.05) , 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更加明显 (P<0.05) 。

3 讨论

由此可见, 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应急干预护理后效果更加显著, 现归纳干预组护理方法如下。

3.1 加强病情监测

鉴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 因此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对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进行护理治疗时: (1) 对重症患者先兆症状进行重点观察, 对患者呼吸深度、节奏、脉搏、痰量、心律等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进行观察。 (2) 对患者有无并发症及诱发因素进行观察并记录, 为预防哮喘患者午夜发作或病情加重带来的危险, 应加强后半夜巡视护理。 (3) 若重症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应及时给予吸氧, 确保患者吸氧安全, 并对吸氧效果进行记录;针对患者病情对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 同时还应对血气指标做好监测。

3.2 加强用药干预护理

对重症患者用药治疗时, 必须严格控制血药浓度、用药浓度及药物使用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用药, 密切观察滴入速度及用药后患者反应。由于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具有抑制性, 可加强气道黏膜清除能力, 所以使用适量气雾剂, 同时加强患者心律等指标检测。呼吸内科的常用药物是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分别用于特效药物和一般药物输入, 可保证药物安全并及时输入患者体内。特别要注意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提早了解其用药史。

3.3 加强通气护理干预

通气护理应按照下述要求严格进行: (1) 对呼吸道存在的异物及时清除, 保持患者气道顺畅, 及时吸氧、吸痰; (2) 严密观察救治中使用仪器各项参数的变化及功能预警, 及时排除可能导致仪器异常的因素; (3) 定期检查动脉血气指标, 调节呼吸机参数, 并作详细记录; (4)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和发绀变化, 如有严重缺氧、突然烦躁不安、大汗等现象应立即检查有无气囊脱落、漏气或气管梗阻等情况; (5) 重视人工气道湿化, 在湿化气道时应注意吸入气体温度要与患者体温接近, 严格无菌操作。

3.4 加强心理及环境干预

对患者进行内科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多讲述康复案例, 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此外, 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鼓励其多关心患者, 有利于改善病情。同时,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房要保持清洁, 进行湿式清扫、定时消毒, 保持适宜温度, 有足够的光照及通风。

4 结语

研究发现,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病情监测、用药干预、通气干预、心理及环境干预等应急护理干预, 可明显减少病情加重和死亡情况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重症烧伤患者早期抢救的护理配合 第8篇

关键词:重症烧伤,早期抢救,护理配合,治愈率

重症烧伤患者因机体抵抗力较低, 创面渗出物较多, 加之高消耗、高代谢因而极易导致高热、低蛋白血症、感染、多器官衰竭等现象发生,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 及时给予重症烧伤患者早期抢救, 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 从而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已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我院为探讨重症烧伤患者早期抢救的护理配合方式及效果, 对收治的60例重症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烧伤患者, 其中男27例, 女33例, 最小年龄15岁, 最大55岁, 平均年龄37.4岁;本组患者烧伤面积均大于30%, 烧伤面积最大者高达95%, 烧伤深度为Ⅱ~Ⅲ度;致伤原因:烫伤39例, 火焰伤11例, 化学烧伤8例, 高压电孤伤2例;其中42例患者伴有头面部烧伤及吸入性损伤, 18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

1.2 方法

1.2.1 入院后处置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 并且应给予患者护理查体, 应将重症烧伤患者送至监护室, 同时应及时建立1~2条静脉通路。由于重症烧伤患者往往伴有大量体液渗出, 且有效血容量不足, 因此, 建立静脉通道对抢救患者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静脉穿刺较为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进行静脉切开或进行深部静脉置管治疗, 从而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液体复苏。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给予患者血氧饱和检测及心电监护, 并应严格按照医嘱留取各种检验标本。

1.2.2 烧伤早期复苏护理

早期复苏主要是已发生休克或可能会发生休克症状的患者所进行的补液等治疗措施, 大面积烧伤患者若伤后1 h未获得快速液体复苏则极易发生休克现象, 且临床研究表明烧伤程度越重患者发生休克的时间越早。患者一旦发生休克症状则极易引起肾功能不全、脑水肿、肺水肿等现象, 从而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早期复苏护理的重视, 并且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输入液体的质和量。烧伤患者输液量应以患者烧伤后时间、烧伤面积、患者年龄等情况为依据能进行计算, 通常对于烧伤后24 h的成人而言每1%烧伤面积应补1.5 m L胶体及电解质液, 补充3 000~4 000 m L水分;烧伤后24 h内的儿童每1%烧伤面积应补2 m L胶体及电解质液, 且应加补充70~100 m L/kg;伤后第二个24 h给予患者的胶体及电解质量为第一个24 h输入量的一半, 水分则与第一个24 h的输入量相同。 (2) 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速度。通常伤后8 h内输入的胶体及电解质量应为第一个24 h总量的一半, 在之后16 h内输入另一半, 水分则应匀速输入, 且水分及电解质应交替输入, 尤其应注意的是不可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水分, 防止稀释性低钠血症现象发生。应尽可能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同时应认真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对输液种类及速度进行调整。 (3) 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每小时的出入量进行记录, 并进行相应的总结分析。

1.2.3 复苏期间的各项监护

(1) 意识及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精神状态, 若患者意识清醒且安静, 则提示脑组织灌注良好;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现象则应考虑循环血量不足, 应及时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 适当增加输液量。 (2) 口渴。口渴是低血容量的早期症状, 因此,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口渴现象发生, 护理人员不应以患者口渴感作为指导补液的指标;相关研究表明若给予口渴患者饮水则极易导致脑水肿或急性胃扩张现象发生, 因此, 本组患者休克期间均禁食。 (3) 尿量。重症烧伤患者每小时尿量是临床上判断血容量的有效指标, 通常成人每小时的尿量应≥0.5 m L/kg, 儿童每小时尿量则应≥1 m L/kg;一旦患者发生尿量减少现象则应及时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 适当增加输液量, 切不可盲目给予患者利尿剂治疗。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 (CVP) 等监测的重视, 在综合考虑患者尿量、CVP、血压的基础上合理指导输液。

1.2.4 预防医院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视, 患者入院后应送至监护室, 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护,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协助医生进行清创处理, 并且要加强对病房、床单等的消毒。同时还应正确对敷料进行处理, 及时更换敷料;另外, 还应加强对患者卫生处理, 禁止访视, 从而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现象发生[2]。

1.2.5 维持呼吸功能

护理人员应以重症烧伤患者的烧伤原因, 咽喉部黏膜、鼻毛等是否烧伤, 是否伴有声音嘶哑等为依据, 对患者的烧伤程度及是否有吸入性损伤进行判断;如果需要可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 并且要及时给予患者吸痰治疗,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此外, 还应加强对患者呼吸功能的监护, 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进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均行早期抢救, 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 其中59例患者治愈, 1例患者死亡, 治愈率为98.3%。

3 小结

烧伤是由化学物质、高温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 以烧伤的严重程度为依据可将其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及特重度烧伤。其中烧伤总面积大于30%, Ⅲ度烧伤面积大于10%, 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即为重症烧伤[3]。重症烧伤患者因机体抵抗力较低, 及时给予其早期抢救, 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芬娟, 宋彬娜, 吴福丽.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5) :23-24.

[2]李玉香, 唐洪泰, 周万芳, 等.稀释氧化亚氮吸入在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及换药后的镇痛镇静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 2013, 29 (6) :537-540.

老年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 第9篇

关键词:老年重症,监护,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住院患者日益增加,其护理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何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以恢复健康,是每个护理人员应尽的义务。下面将我们对老年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心理护理

实践证明,老年重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具有自身特点。除与其衰老因素之外,还与家庭环境、职业及经济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大多数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对疾病能否治愈失去信心。还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或缺少亲人的关爱,以致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此护士要理解患者的痛苦,站在患者的角度,从患者的感受出发,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解除其恐惧、自卑、孤独等不良心理状态,防范情绪波动,鼓励积极配合救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在在临床工作中要有耐心,比如对老年脑血栓患者,他们的表达能力发生障碍,往往语无伦次,手势动作等时常越紧张越表达不清楚。这时护理人员要揣摸他们的心理需求,耐心倾听其讲述,不厌其烦,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使他们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护理冠心病患者时,则应注意其情绪变化特点,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探视的家属交待要避免刺激患者的言行发生,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总之一定要使老年患者产生对治疗工作和护理人员的亲切感与安全感,才能遏制其不良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2 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清洁、安静。如针对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轻度可下床适当活动。Ⅱ°心力衰竭患者则要求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Ⅲ°心力衰竭应严格卧床休息,体位可取半卧位,这样不仅可以使膈肌下降,增大潮气量和肺活量,有利于呼吸运动,而且能够减少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右心功能。外科术毕患者清醒状态下应给予半卧位,减少对心肺的压迫以缓解心肺负担。此外,重症患者要合理饮食,配餐宜清淡,尽量低脂低盐、易消化、富于营养,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忌进刺激性饮料,不可吸烟,更要戒酒,以防止诱发心律失常。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以利于保持大便通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适时适量活动,比如练习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以促进恢复正常姿势,以不引起肢体疼痛和疲倦为度。长期卧床者应每四小时翻身一次。为防止褥疮的发生,可用红花酒精环形按摩受压处,并涂上滑石粉,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和床单整洁干燥。护士在输注液体时必须正确控制输液速度。高龄且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短时间内输液过多、过快,则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回心血量过大、心脏容量负荷过重而诱发急性左心力衰竭,导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1]。

3 病情检测与观察

首先对患者的神态要密切观察,如重型肝炎或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双手震颤、夜间失眠、烦躁、情绪失常、神志恍惚要警惕肝性脑病。而对心脏病患者要注意观察颈静脉、心率,一旦发现其有心率增快、颈静脉充血、下肢浮肿甚或恶心、尿少的情况出现,则提示心力衰竭的发生。对已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除观察心血管方面的改变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呼吸节律的改变,有无鼻翼扇动,口唇、指甲端有无发绀等。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监护时间至少72h以上。因心律失常常发生在术后3d内,尤其是术后第1天发生的人数最多,与术后创伤疼痛、紧张、心负荷加重、儿茶酚胺增加有关[2]。护理人员要熟悉监护仪的各种性能设定、生命体征异常的报警范围,还要有临床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心电监护中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对患者的用药反应也要密切观察。如心脏病患者多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这些药物又可引发心律失常,故要特别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性作用,密切观察心律改变,如有异常,尽早通知医师予以处理。

4 特殊管道护理

(1) 呼吸道管道护理。气管套管固定带松紧度以容纳一食指为宜,明确标记及交接气管插管置管深度,如接呼吸机管道翻身时应先分离管道,防止牵拉过度致管道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发现呼吸困难立即检查套管及呼吸道内有无梗阻,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及凝血块等。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时,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辅以定时翻身、拍背,压迫气管刺激咳嗽排痰,同时辅以雾化吸入,每次15~20min,每天2次。 (2) 深静脉导管护理。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循证护理证实插管部位的敷料以干燥透气、便于观察的干纱布为宜,一般每2d换药1次,如有污染应随时更换。观察穿刺点部位的皮肤状况,如穿刺点皮肤发红、有分泌物时应拔除置管并做导管细菌培养。更换三通管、肝素帽每日1次,翻身及摇高床头时避免过度牵拉管道,防止其脱出。透析期间应专管专用,不要用导管输液、采血,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及血行感染,延长使用时间。 (3) 消化道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移位、脱出,注意观察导管留置长度标识变化。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注意查看抽吸胃液颜色及残余量。鼻饲前后均应用温水冲洗管道,摇高床头30°~45°,减少误吸发生率。鼻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有无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管饲完毕,用温开水冲洗胃管,避免管内残留堵塞管腔和腐败变性。防止注入颗粒性药物及食物以防堵管,输注器具及营养液应每日更换,为防患者腹泻可用胃肠营养泵控制注入速度,或用输液器控制并用电热加温器加温。

总之,对于老年重症患者,护士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萍, 王丛蕊, 郑荣坤.全肺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 2004, 12 (3) :933.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10篇

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部位传递障碍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症状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极易疲劳,通常表现为晨轻暮重,活动后加剧,经过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有所恢复。肌无力危象是MG病人突然发生呼吸肌无力致呼吸极度困难,难以吞咽,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和生命体征的危急状态,其病死率为15.4%-50%,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见诱因为强烈的精神刺激、劳累、停药、感染、手术、全身疾病等。重症肌无力危象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且预后较差。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避免诱发因素,可防止危象的发生。若临床上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实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维持有效呼吸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 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整洁,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病室内做好消毒工作。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须卧床休息,使用按摩式气垫床,每1-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按摩骨突处及受压部位,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及时更换湿污的床单,使患者舒适,防止压疮发生。每日定时按摩肢体,并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随着病情好转,鼓励病人尽可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并逐渐增加运动量。

2 心理护理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病程较长,恢复缓慢的病症,同时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多与患者接触,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突出个性化护理,耐心、细致地向其讲解疾病的特点、转归、治疗方法、所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制作护患交流卡片,卡片上图文结合,标着常见不适和需要,适合各种年龄,以便护患交流,另外也可通过手势、表情进行非语言交流,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抗病能力,树立生活信念,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并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的患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并做好口腔护理。严格掌握在注射抗胆碱酯酶药物15分钟后再进食,口服者在饭前30分钟服用,如进食过早或药效消失后进食易发生呛咳,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 用藥护理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配合胆碱酯酶抑制剂为该病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抗胆碱酯酶药物对骨骼肌有明显的选择性兴奋作用,对胃肠和膀胱平滑肌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由于药物同时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使患者在服药后出现肠蠕动亢进症状,患者感觉腹痛,有的还出现腹泻。糖皮质激素更是有很多副作用,如消化道出血,诱发高血压、高血糖、水钠潴留、骨质疏松等,并可诱发危象,应密切观察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大剂量激素短程冲击治疗时近半数患者有早期加重现象,症状加重阶段一般在两周内发生,可持续数日至十余日,严重者无需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和插胃管鼻饲。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并根据医嘱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及剂量。常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如嗅吡斯的明,大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心率慢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 呼吸道护理 限制探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抬高床头,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由于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因此需要定时及时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次,吸痰前后先给予纯氧吸入1-2分钟。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先给气管内滴入糜蛋白酶及氨溴索溶液稀释痰液。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手段。首先应掌握呼吸机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定时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漏气或阻塞,管道有无扭曲或受压。使用时认真监测呼吸机性能的各参数。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通气模式,避免人机对抗,减少呼吸功的消耗,有利于患者呼吸面的恢复和顺利撤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肤色、两侧胸廓起伏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根据情况随时高速呼吸机各参数,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1例重症霍乱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11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63岁, 主诉腹泻伴呕吐2 d, 先泄后吐, 呕吐呈喷射状, 有米泔样水样便及呕吐物, 在外院检查疑似霍乱即转入我院。入院后查体T 36.8℃, 脉搏细弱不易测出, 血压8/4 k Pa, 24 h尿量50 m L, 精神萎靡, 皮肤弹性差, 眼眶凹陷, 呈重度脱水貌, 心肺正常, 腹丰满、软, 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 肠鸣音活跃。

2 治疗

治疗原则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足量的补液和电解质的是抢救重症霍乱患者的关键[2]。予股静脉置管在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的同时快速补液。同时上报医院感染科并做好传染病的登记工作。

3 结果

患者住院13 d治愈出院。患者用物及排泄物消毒严格, 医院的污水排放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无感染病例的出现。

4 护理体会

4.1 消毒隔离

①霍乱为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因此我们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将患者置于单间的隔离病室中, 为了防止切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 严禁患者外出和亲人的探视, 制定出一套严密的传染病房管理制度。门外设脚垫, 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湿脚垫, 每半个小时喷洒消毒液 (配好的含氯制剂) 保持其湿润。门口、窗户安装纱门、纱窗。②室内放置浓度为500 mg/L的含氯手消毒液, 协助患者餐前、便后泡手、洗手。由于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患者带菌的粪便为污染水源和环境, 也会使得传染源有传播途径, 因此要对患者的粪便和排泄物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求患者在便盆内大、小便, 然后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搅匀放置6 h以上倾倒入专用厕所;倒完大、小便后再用含氯消毒液冲厕所2~4次;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 h后才能再次用。③加强空气、物体表面、地面消毒:病房内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每天消毒2次, 每次2 h;室内物品及表面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的抹布擦拭;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的拖把拖地2~3次;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上首先是对其进行含氯消毒液的消毒, 然后将其扎紧, 套上双层黄袋并贴上标签运送出去, 由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进行焚烧处理, 禁止医疗废弃物的外流。在污水的排放上, 首先是要经过余氯浓度, 然后进行致病菌的检测, 当达到污水排放标准时方可排放。医护人员注重自身防护, 在接触带菌排泄物、分泌物均要戴手套, 脱去手套后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双手再以流动水冲洗干净。④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护士分为两个护理小组, 一组护士专门为患者做生活护理, 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做好记录, 适时进行心里护理等;另一组护士为患者准备药物、通过窗口将需要的药物、用品逐一传递给治疗护士及时按医嘱执行各种治疗, 保证准确无误。

4.2 治疗护理

①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静脉留置针并连接三通管, 根据脱水程度及CVP的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因患者年龄较大, 心肺功能虽然正常, 但在静脉快速补液过程中, 严密观察患者心肺功能是很有必要的。补液时安排好顺序, 遵照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 补钾以口服为主, 并准确记录出入量。②严密观察病情, 予以持续心电监护, 随时监测生病体征变化。注意脱水症状的改善以及呕吐物、排泄物的量、性状, 遵医嘱正确留取标本送检。尤其要严密观察尿量变化, 便于了解休克是否改善及肾功能情况。甚至要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③心理护理:由于霍乱病情蔓延得非常迅速, 起病也会较重, 一旦确诊就需要立马进行隔离治疗。很多患者对霍乱的了解较少, 因而迅猛的发病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极重的心理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人们在面对危机时一般有四个不同的反应期。第一, 冲击期。当危机突然发生时或发生不久后, 这个时候的人们会感到震惊、不知所措、忐忑不安。第二, 防御期。当人们对危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消除冲击期心理的不平衡和震惊感, 有的人是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有的人则是消极对待甚至逃离隔离病房。第三, 解决期。人们努力接受现实, 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 增加自信心, 减少焦虑感。第四, 成长期。在经历危机之后人们的心理更加成熟, 也懂得一些基本的处理危机的技巧和方法。在霍乱病情的治疗中要充分看到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 努力为其排忧解难, 通过心理干预的方法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沟通, 向其介绍霍乱的相关知识, 告诉他们病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并治愈。护理人员要以细致的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促进病情的治疗。④生活护理:患者刚入院时处于休克期, 立即予留置导尿管, 每日用稀碘伏擦洗会阴两次, 便后及时温水清洗保持肛周清洁。饮食开始是暂禁食, 每次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待休克纠正后, 则给予清淡流质, 随着病情的逐步好转, 再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餐餐后以生理盐水漱口, 防止口腔感染。

4.3 卫生宣教

霍乱患者均为农民, 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相对较差, 健康知识较为缺乏, 没有良好的健康习惯。因此要向患者进行霍乱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防治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让患者形成不喝生水、不接触污染水源、饭前饭后洗手等习惯, 消灭苍蝇、蚊子、老鼠等传播媒介, 保持环境清洁。保持手的清洁卫生。提高防病意识, 高发季节7~10月份若出现腹泻症状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及时治疗。

5 总结

霍乱是一种甲类传染病, 它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迅速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我院对该例患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 在排泄物和医院污水处理上采取严格的措施, 防止了传染源的传播。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 使得患者在短期内出院, 并且还没有后遗症和并发症,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重症霍乱,患者,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1.

上一篇:对话意识与对话的意义下一篇:句子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