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公设备管理

2024-06-24

企业办公设备管理(精选12篇)

企业办公设备管理 第1篇

1 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

“设备检修计划”的含义:作为产品作业设备, 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提供强有力保障的, 是需要不断地保养和提高其性能的, 为实现此目的而编制的维护检修所必需的“施工人数和停产时间”的计划, 称之为“设备检修计划”。设备检修计划的内容, 一般由下列四方面的计划构成:相关产品作业线设备的部分停产检修计划;普通作业线设备 (包括备用机组等) 的不停产检修计划;维修工程以外 (如安全部门要求的) 委托项目的设备停产检修汁划;预测设备故障 (如解体、精密点检) 而设定的设备停产检修计划。

每条产品作业线设备的停产不定时检修要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或称之为“额度”。这个“额度”在特定的相关时候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根据每个年度, 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订单、合同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要按“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来确定的。以钢铁企业为例, 其产品有钢板、钢筋和钢管等, 如果本年度因房价等因素, 建筑业不景气, 钢筋滞销, 企业没有订单, 而能源供应中的西气东输看好, 则钢管合同饱满;钢板因家用电器及汽车业还不错, 订单还有一些。这样, 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 就要全力确保钢管合同的圆满完成, 钢板次之, 而钢筋的作业, 因为没有订单则可以另当别论。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接到企业年度经营总方针后, 就要全力以赴, 将钢管作业设备的保障, 列入“设备维修总方针”的首位, 钢板的次之, 而钢筋设备予以状态维持就可以了。

在企业总体平衡下, 即确保产品作业线设备的设备综合效率的基础上, 应该给其一个“维修额度”, 或是说给设备本年度维修, 要有多少个“工时” (人数×小时MH值) 。一旦经过企业领导及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确认, 就作为产品作业线设备本年度的一项“相互约束”来实施:这样,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就将这个“维修额度计划”.告知产品作业线的设备管家, 他们就可以在这个额度的范围里, 实施停产检修工程项目的立项并对检修施工方进行委托, 即进行第二种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同样, 告知停产检修施工管理部门。要求他们按这个额度准备检修施工资源的配置, 要充分满足, 工程项目工程进度及委托方的要求。同理, 在设备的停产检修中, 也等同产品, 只是额度少一些。产品作业线, 因没有订单, 也可以这样说, 除了正常的维护外, 就没有停产检修的额度了。

2 设备故障分析

2.1 设备故障期

在设备的早期故障期内, 调试期设备的故障率在安装结束时会部分集中达到较高值, 主要表现为“跑冒滴漏”, 转动设备振动大, 出力达不到要求, 经过试运调整、集中处理部分缺陷后故障率会很快下降, 小缺陷大幅度降低, 早期故障多数原因是设计中细节不完善、设备制造工艺缺陷不平衡、安装中出现的找正、紧固不到位等, 还有运输过程中颠簸造成的一些紧固件松动, 产品电子元器件接触不良或使用了不合格品, 都可能是早期故障重要的潜在原因。对早期故障采取预防维修不可能做到不留死角, 需要在设备调试检查及试运转巡查中尽早发现潜在隐患并逐个消除这些故障。通常把一周至三个月内发生的较小的、不影响正常运转的故障定为早期故障, 在设备调试期间制造厂应有人及时保修, 做好这一时期的售后服务。

突发性故障期。设备经调试运转趋于稳定后, 要求进行满负荷、大产量的生产运行, 这个时期设备处于不稳定的高负荷运转状态, 故障率一般能保持在设计规定的范围之内, 呈逐渐恒定状态。在此期间, 设备处于正常工作期, 会不断出现突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是不能提前预测和有效预防控制的, 这个时期的故障会根据生产能力的不断变化, 出现不同的情况, 对不同的设备出现的故障类型和状态不同。这个时期大多数故障是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中没有发现的隐患造成。在这个时期要结合现场实际,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对相同类型故障进行排查发现逐个排除, 对突发性故障要及时分析总结, 会同厂家售后进行预测维修, 加强现场监护和合理性操作, 减少突发性故障, 保持设备稳定运行。

周期性故障期。经过早期的突发性故障期后, 设备运行达到一定的周期, 在大负荷满产量长周期运行中, 设备开始出现不同的磨损老化等现象, 部分部件疲劳等, 出现小型部件使用寿命的达到周期, 设备的运行状态下降, 故障率不特定的提升, 如果不能及时更换部件, 清除隐患, 会造成设备丧失全部功能。在这个时期要及时制定检修计划, 更换零部件, 保证设备功能, 降低故障率, 以保证不出现专用设备常规性的功能丧失, 较好的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设备故障的分类

设备故障可以从不同角度及类别进行分类, 有助于分析不同类型的故障, 采取相应不同的维修措施。不同生产企业根据产品性质, 把本厂设备分为主要设备故障及辅助生产设备故障, 在细分可以有动设备故障及静设备故障, 电气设备故障、仪器仪表故障等。现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的初始故障过程为例, 说明故障的演化。该核电站在一次检修时, 把备用给水泵通往蒸气发生器的阀门临时关闭, 检修结束后忘记打开 (人为失误, 蒸气发生器的潜在故障) 。当向2号机组蒸气发生器供水的几台工作给水泵因故障停机后, 三台备用给水泵本应自动启动工作, 但因备用给水泵的管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蒸气发生器没有得到供水 (已由潜在故障演化为实际的暂时性故障) 。此时只需打开备用给水泵的供水管路阀门即可, 但没有采取这个措施 (暂时性故障没有排除而进一步演化) 。此后, 自动保护系统虽然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终因现场处理不当, 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

2.3 零件失效分析

零部件失效和设计结构缺陷都可能是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 在不同的物料条件及环境因素等情况下, 两者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 在设备故障分析时,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故障特征, 分析可能由哪些主要方面原因及次要方面的原因造成, 逐步排查, 进行细致诊断。日常维修工作中间的零件失效, 是一项的常规性分析内容。造成机器零件失效有内部构件及件材料因素和外部诱发因素,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出现失效过程, 导致失效后结果不同, 形式不同 (失效表现形式) 。一般以外部诱发因素和失效后果作为研究失效不同形式的原始出发点。

失效的发生诱因一般包括应力集中因素、环境变化因素和时间推移因素。通过对不同设备使用时机器零件失效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发现, 零件的失效大多表现为断裂 (表面剥离、体断裂等) , 变形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 , 以及材料的磨损变化 (材质变化、尺寸和形状变化等) 。

失效模式是指零部件在结构部件内部材料因素和外部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要经历某种特定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过程, 使失效最终发生, 这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过程, 可以称为失效模式或失效类型。

预防和改进措施。要制定合理的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无损探伤或状态监测, 及早发现疲劳裂纹, 利用零件的剩余寿命, 及早准备更换的零件, 防止发生断裂事故;改进结构设计, 提高加工装配和安装质量, 消除附加应力;严禁在绞车主轴、减速器轴和天轮轴上用气焊、电焊切割或修补, 消除残余应力;改进加工工艺, 采用表面热处理、喷丸和滚压等表面强化处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疲劳强度。

2.4 设备故障的分析方法

设备故障类型大小分析可以用故障树法 (FTA法) , 它与事故树法是同一种方法。设备事故和故障都是指设备全部或部分丧失了其功能, 但事故着重于分析设。备丧失功能后所造成的损失, 故障研究是为了如何能保持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状态。如将事故树的顶事件换为设备的故障或失效, 其树形图称为故障树或失效树, 其基本事件就是设备故障或失效的原因。通过故障树对设备进行潜在分析, 可以推断出故障的发生原因及发生的过程形成, 根据各种分析最后形成报告, 得出对后续影响的重要程度, 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 提出改进方向和预防故障的重要措施。

设备的日常维护修理工作中的故障分析, 可分为如下几步:

确诊功能性的故障与设备状态异常。首先, 分析功能性故障的原因, 是因为材质或结构引起的, 还是因为工人操作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针对设备出现的异常状况, 比如振魂异常、异常音响、温升异常等, 通过检测仪器设备或其他检测手段对异常的部位和异常的程度进行检测, 从而判断其是否为征兆故障。

故障原因的分析。设备设施的每种功能性故障和异常状态, 都可能由很多种故障原因引起的, 检修人员要全面、系统分析设备设施产生故障或其状态异常的原因。另外, 对故障原因的分析要有顺序、有重点的确定检测项目。设备设施使用维护说明书中较常见的故障情况, 可作为故障分析的基础, 但是较强的理论分析和相对丰富的现场检修经验对故障分析有重大作用, 特别是对电气设备和流体机械的故障分析。

3 设备故障检修的步骤

3.1 设备在中修、大修前的检查

设备在准备维修、检修前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一般称预检, 前三个月内进行的维修、预修维修检查应包含在月度维修计划中, 可结合两次维修情况, 不包括在周期性结构中为了尽可能简化周期性结构并减少规划者的乏味工作。设备修复后, 要修复下一个检修计划以此来确定需修复的缺陷, 从而确定修复内容, 以便为下次修复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设备设施的清洗及润滑油的更换。主体设备清洁、油箱更换润滑油是结合设备条件、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及需进行油循环的油箱。设备设施的清洗和换油工作可以一次性进行, 两中维护项目同时进行, 不必单独安排。

精度测试。设备的精度测试一般是指精密机床与精加工设备, 须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定量精度进行测试, 例如在检验精度公差中, 可以通过修复时间进行消除修复, 再如:工作量较大时, 可在上一次计划的修复中解决。对设备设施进行预防性测试。设备预防性测试包含的设备主要是指超重设备、带压设备 (包括电力管道) 以及电气设备 (包括电网) 。这类设备设施一般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及季节性的预防性试验, 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2 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准备

设备进行第一次维修时, 图纸应由设备维修部主管与技术员共同提供。设备进行二次维修时, 一般由设备所属车间负责设备维修的技术人员提供, 若情况特殊不能提供维修图纸, 可由设备部协同设备使用车间检修人员共同提供。

图纸应统一标准;绘图所用的符号、绘图使用的方法、图纸的尺寸及标志等都要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图纸应清晰, 所有标记的标称尺寸;图纸上的公差, 热处理等技术符合标志必须齐全;同型号的设备, 厂家和工厂不同年份, 尺寸存在不同的部分, 应有物理校对;设备进行修改或改造时, 设备的图册必须相应的进行修改。

设备的维修书及还未打印的图纸 (包括基地图) , 应在单位主管部门保管, 设备所属车间和设备维修部保存图纸和图纸的副本。图纸的任何更改或修改, 应及时做好基本地图的更新。凡是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图纸, 应全部带原厂的图纸号。旧设备、系统设备及无所属车间的设备图纸需统一编号。严禁使用目录中的图纸外包或用作加工。

3.3 验收及移交

设备二次维修后的检查和验收。设备检修验收后, 所属车间设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维修操作人员进行二次维修, 并填写维修记录, 设备管理及存档工作人员。维修时需检查两部分的维修, 空载试验, 负载试验。二次维修的精密设备, 必须对其精度进行测试并记录存档。

设备中修后的检查与验收。设备进行中修后, 机电设备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设备主修技术人员、设备所属车间分管领导、技术员、主修工、检验员、运行人员等进行验收。设备验收完成后, 设备主要维修人员填写设备维修竣工验收单, 一式四份, 送机电设备主管部门、检修车间、设备所属车间及本单位财务部门各一份。进行外部质量检查和空载试验, 负荷试验, 技术性能试验。

参考文献

[1]陈辉东, 浅谈机电设备故障与维护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2]潘乐真, 张焰, 俞国勤, 杜成刚.状态检修决策中的电气设备故障率推算[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2) .

[3]王立成.电力系统中主演设备检修与维护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 2013.

化工企业设备6S管理 第2篇

6S是企业实施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借助5S管理取得成功的企业,均是机械加工、制造、装配等自动化流水线较强的离散型企业。对于现场物流较大、品种较多且无规则形状、粉尘严重的化工企业来说,其推行带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化工企业自身生产的独特性,在6S的实际推行中应重点强化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

一、化工企业生产系统的特点

1、易燃易爆。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溶剂、添加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还有爆炸性物质。它们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极易泄漏和挥发。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苛刻,有高温、深冷、高压、真空,许多加热温度都达到和超过了物质的自燃点,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失修,便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毒害性。生产有毒物质普遍大量地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超过其它任何行业。其中,有许多原料和产品本身即为毒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一些化学性物质也多属有毒的,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反应又生成一些新的有毒性物质,如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及烃类毒物等。

3、腐蚀性强。生产过程中的腐蚀性主要来源于:其一,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一些强腐蚀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和烧碱等,它们不但对人有很强的化学性灼伤作用,而且对金属设备也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其二,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原料和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如原油中含有硫化物,常将设备管道腐蚀坏。其三,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生成许多新的具有不同腐蚀性的物质,如硫化氢、氯化氢、氮氧化物等。

4、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化工企业与一般制造企业的最大区别是,其生产流程是连续性的、自动化程度极高。整个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工序与设备之间相互组成一个复杂的串联系统,且相互关联。

二、化工企业生产给安全生产带来的问题

1、设备腐蚀严重、腐蚀使设备减薄、变脆,极大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2、高温高压可能引起压力容器爆炸。如化工厂的合成氨装置中的合成塔,工作压力是30Mpa,转化炉的温度是900℃以上。如果由于严重腐蚀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检修和更换,或者操作失误,或者超负荷运行,都有可能引起压力容器爆炸。

3、由于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任何一个环节或一道工序发生故障,都会影响到企业全局。??

三、强化6S管理中的设备管理

1、规范设备工作环境。从现场管理讲,设备可同时存在“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以下简称“6源”)。对化工企业,重点是查污染源和危险源。污染源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加工材屑等,更深的包括有害气体、有毒液体、电磁辐射、光辐射以及噪声方面的污染。危险源是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要积极寻找安全隐患并制定策略,如检查设备的各种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寻找、搜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护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或配制设备特殊工艺条件要求的环境设施,满足对温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清理和整顿好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设备附件,认真区分工作场所要与不要的物品。通过将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让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透明化,增大作业空间,减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

2、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要保证在6S管理中,实现提高员工技术素质、改进员工精神面貌、改善企业工作环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要靠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持续有效的检查、评估考核来保证,并将开展6S前后产生的效益对比统计出来,制定各个阶段更高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看到变化和效益,真正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展‘6S管理’”为“我要开展‘6S管理’”。设备考核统计指标主要有规范化作业情况,以及能源消耗、备件消耗、事故率、故障率、维修费用和设备有关的废品率等。

四、加强安全管理

1、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管理是石化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及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就其范围而言,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每个部门和职工,同时也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采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处理安全问题,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相应的控制,就能使系统的安全程度达到较佳的状态,从而保证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

2、建立化工企业安全保证体系。按从属关系及其生产特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结构,一般可由思想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工作保证体系、监督保证体系等四个子体系所构成。各子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思想保证体系是基础,组织保证体系是保障,工作保证体系是核心,监督保证体系是手段。四个子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下:

(1)思想保证体系。(下转第17页)(上接第12页)指对企业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达到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对各类事故的预防能力,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企业一切工作的首位。

(2)组织保证体系。指建立健全以厂长(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的管理体制。把领导承诺与领导责任(6S的支撑点——领导重视、作好表率)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工管理、逐级负责、全面监督、层层考核。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原则,突出系统管理的思维方法。

(3)工作保证体系。指企业围绕实现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所实施的各项管理工作。可分为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两个工作子体系。安全检查子体系的主要内容有:经常开展工艺纪律、设备纪律、劳动纪律、岗位责任制的大检查,开展季节性和节日安全大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安全技术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检查,开展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设施检查,达到安全把关的目的。安全管理子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制,在全体职工中层层签订安全承诺书;建立健全各类安全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安全台账和安全管理网络;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及时准确传递安全信息;开展新、改、扩建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在役装置的劳动安全卫生评价;组织安全技术攻关;对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处理,及时总结。

论建筑企业设备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

机械设备是建筑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工具,是组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化建筑企业中的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设备的完善程度,这就要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机械设备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能够为企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保证生产的均衡进行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企业的设备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

企业设备管理的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保证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技术装备,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总任务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原则,正确选购机械设备,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技术装备。

2、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也就是设备在投入生产以后,保证在用设备台台完好,在修设备台台修好。

3、做好现有设备的挖潜、革新、改造,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发挥设备的作用,使企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4、掌握科学技术在设备方面的发展,注意新设备的引进和老设备的淘汰,把企业的技术革新纳入设备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去。

(二)设备管理的内容

企业设备管理按照其工作内容,包括设备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在设备运动全过程中存在两种形态,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保管、封存、报废和设备的事故处理等;二是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维修费用支出、折旧、更新改造和资金支出。设备的管理应当包括对机械设备这两种运动形态的管理。

三、设备管理的原则

企业的设备管理原则是:预防为主、检修为辅,这一原则是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经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它对改进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起着积极的作用。“预防为主”是指导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方针之一,“预防为主”就是不等设备出了毛病以后才去进行维护和修理,而是事先做好必要的检修工作。事先做好检修,可以避免和减少设备的故障,保证生产安全均衡进行。由于事先可以进行有计划的检修,对于解决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矛盾的各个方面,也是妥善的解决办法,对于设备管理部门来说,事先安排检修计划,做好检修所需人力、财力、物力的准备,可避免被动局面,掌握设备管理的主动权。

四、设备的检修

设备的检修是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恢复设备功能,通过检修和更换磨损的零件与部件,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一)设备检修三要素:保证检修质量、缩短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要实现这三个要素,就必须严格遵守检修规程和技术标准,精心编制检修工艺,充分做好检修前的准备工作,保证配件质量和供应时间。

(二)设备检修计划

设备检修计划是企业整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考核指标之一,编好设备检修计划,可以统一组织设备的修理,合理使用检修人员,提高检修质量,缩短检修时间,更好地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设备检修计划的主要内容有:检修设备数量、修理类别和工期、配件供应和所需费用的预算。

(三)设备检修的质量验收

1、全面恢复设备机构、附件的完整性,使设备修复后,能够达到原有工作能力。

2、能保证一定的安全运转期限,安全运转期限一般要保证设备能力能够运转到下一次计划检修。

3、恢复达到预定的精度标准。

4、恢复设备的外观质量。

五、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种倾向

在企业实行聘任承包的形势下,承包人只顾完成承包期内的经济指标,不顾设备的实际能力,超负荷运转,为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减少正常的设备维修资金,达到坏了再修、不坏不修的程度,造成设备不能按期检修,设备维修失去了计划性,这种拼设备的短期形为,将给企业造成潜在的危机,应引起高度重视。

六、设备管理方向

(一)对设备进行系统管理,随着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影响设备管理的环节、因素越来越多,为了确保设备管理效果,就要把有关环节、因素严密地组织控制起来,以便对设备进行系统管理。

(二)讲究设备管理的经济效果,提倡固定资产有偿占用,解决折旧费和折旧提留等问题。

企业办公设备管理 第4篇

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组织严谨、认真和精益求精的设备管理思想。通过改变粗放型的设备管理模式, 提升产品质量和设备管理能力, 实现设备经济运行最大化和本质安全化的目标。实施设备精细化管理应是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 通过组织培训等形式大力倡导设备精细化管理理念和培养精细化管理氛围, 既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与认同, 又可保证设备安全和经济运行。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 (简称振华公司)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在创新设备管理机制基础上, 全面构建综合设备精细化管理体系, 加强与完善设备管理绩效考核架构, 在保障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同时, 也提升了企业设备管理水平。

二、主要措施

振华公司针对浮法生产线上设备数量多和运行强度大等特点, 从设备选型、安装验收、日常检查与维护、备件管理、报废拆除等方面入手, 积极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式, 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质量, 也降低了维修成本。通过对生产组织—安全监控—物资与设备保障—现场执行情况反馈等, 积极推行TPM全面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理念, 实施快捷、安全和高效服务的购、储、物资管理, 保证了生产线设备能够安全、高效运行, 设备管理流程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1. 不断改变管理方式

通过不断改变设备管理方式, 从设备检查的组织形式、时间进度和实施内容逐一进行改进, 实现了单一化向多元化、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的转变。实施了“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设备分级管理、“四结合”方式, 以及做好“四定” (定点检员、定点检部位、定点检周期和定点检标准) 工作, 不仅使设备管理工作开展更加规范, 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企业在设备寿命周期内, 能以最合理的资金投入获取到最佳的投资效果。

(1) 实施“三位一体”综合管理。“三位一体”综合管理就是实行公司领导包干制, 处室与车间领导包片制, 班工长分工负责制。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分级综合设备精细化管理互动负责体系, 进一步完善了设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架构。例如, 实行车间处室联责联挂、层层考核和奖优罚劣, 不断完善设备精细化管理区域体系与布局, 既加大了公司领导对精细化管理动态的了解力度, 又能使管理部门及时掌控设备运行状况, 为实现定人、定方法、定标准、定进度和定周期的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 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 对设备实行分级管理。公司设备部结合浮法生产线的生产特点和设备结构与分布状况, 将1084台主要生产设备划分为3个等级, 即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并实行设备分级管理。其中, 关键设备32台, 是发生故障后会造成生产线停产的设备;重要设备261台, 虽然承担着重要的生产功能, 因有备用设备, 当出现故障时可采取不停产的排除方式;一般设备791台, 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后不会影响正常生产。根据设备分类情况, 要求各生产车间将管理重点放在关键和重要设备上。

(3) 采取“四结合”方式。定期检查与定题检查相结合, 按照设备特点、性能、技术指标和数量, 点检人员每天要检查设备运转情况, 及时对技术数据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整理;检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对检查出的设备缺陷或安全隐患问题, 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查清产生的原因, 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出防范对策和排除方式;专业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 就是实行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和开展日常点检工作, 达到自主使用和自主点检的目的, 保证重点和关键设备能够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修理改造与报废更新相结合, 对存在缺陷比较严重的设备, 经过预测或修理后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 可采取技术改造方式提高其技术性能。如果经过技术改造还不能达到安全和经济运行的, 应及时进行报废和更新。

2. 实行“四个到位”管理措施

针对有些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工作混乱、效率较低, 公司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和明确标准的要求, 重新设置了各级设备管理机构和优化了设备管理业务流程, 彻底改变设备管理机构庞大、管理人员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 为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

(1) 责任到位。开展了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网络, 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和明确设备管理责任人等工作。例如, 实行设备责任人挂牌制, 将设备管理工作承包到人, 把设备操作要求及管理制度、巡检点和润滑点分布与技术要求, 制成工作提示牌放置在生产现场, 既可提示点检、修理和操作人员按时工作, 又便于管理人员监督与考核。

(2) 润滑到位。实行大型机组按质换油与小型机组定期换油相结合的管理策略, 规范了大型机组润滑油的管理模式, 解决了小型机组长期存在的换油难问题。结合设备使用手册和运行规律, 详细制定出年度综合润滑管理计划, 明确各类润滑油的使用周期及范围。例如, 浮法生产线三个熔联车间的维护人员就是利用现有的润滑设备, 对关键和重点设备采取实时监控和定期润滑等方式, 均取得较好效果。通过采取定检与抽检相结合、互检与自检相结合等方式, 及时掌控设备运行时的润滑工艺指标, 为设备维护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达到了管理讲制度、工作讲标准和办事讲程序的工作要求。

(3) 培训到位。对重要及关键设备, 公司利用检修和日常维护机会, 请专家为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与修理知识, 采取现场操作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每天对设备运行状态、润滑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对设备现场维护也能做到“三勤一定”, 即勤检查、勤擦扫、勤保养和定时记录。

(4) 管理到位。通过加强车间、班组和岗位工作管理, 及时找差距、定措施, 不仅促进了设备管理工作质量提高, 管理、操作及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 能够严格按照“十字操作法” (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和“五字现场巡检法” (听、摸、闻、比、看) 开展工作, 在巡检过程中自觉携带“三件宝”, 即用扳手紧、抹布擦和听诊器听。设备运行达到了“四不准” (不准超温、超压、超速和超负荷) 和“四不漏” (不漏水、漏气、漏油和漏液) 的工作要求。

3. 从基础工作入手, 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在实施设备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企业首先要完成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采取分步实施和逐步完善的策略, 充分考虑员工心理状态和企业承受能力, 从基础工作入手不断加强现代设备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设计、研发、选型、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不断加快设备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着力构建设备管理网络系统标准, 共享各种数据, 保证所有设备管理部门的无缝衔接和协同工作, 提高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

(1) 严把设备选型关。在设备选型上要做到系列化、通用化, 尽可能购置同一厂家的产品, 最大限度减少设备规格的多样化和备件品种数量, 力争达到关键设备及备件型号统一。要将设备选型责任落实到人, 并与采购部门绩效考核相挂钩。严把入库验收关、仓储保管关和设备出库关, 确保账、卡、物相符, 在及时掌握设备运行信息的同时, 加强对备件库存的管理与调控。通过调剂余缺的方法, 有效控制库存。公司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使用寿命、运转费用、耗能、维修和故障发生频度等, 开展了备件供应分析与平衡工作, 避免备件领用超标和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2) 强化设备综合管理。建立设备精细化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根据各车间 (部门) 在设备管理中所承担职责的不同, 制定相关检查与评价内容。生产车间以设备的清洁、紧固、调整、润滑及检修配合为重点, 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机修车间以保证设备的检修进度和质量为重点, 按节点要求做好不同设备的检修与改造工作。形成操作与检修人员配合默契, 各环节相互制约和齐抓共管的设备管理新局面。为确保设备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有效实施, 采用百分制的考核方式, 对设备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及时处理需要整改的问题。通过建立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和保养工作日志, 制定年度停产检修计划和《浮法生产线设备强制性检修规定》等, 杜绝不按规定检修设备或让设备带病运转, 避免野蛮操作或私自拆装设备现象。各生产车间都能根据生产情况制定出年、季、月度设备大中小修时间计划网络图, 并根据设备维修周期安排好检修和维护时间, 充分利用检修时间节点实施设备拆检和维护工作。对空压机组、配料机组、制氢机组、制氮机组、变电所电器设备、余热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燃油与天然气系统, 严格按照日巡检、周维护、月检修和年度项修的规定进行, 消除潜在隐患, 保证设备技术状态完好。对生产影响较大或造成大型配件损坏的故障,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鉴定和查明原因, 凡因操作不当所致均要受到经济处罚。

(3) 加强备件管理。在制定备件储备管理规定的同时, 提高对备件计划制定、领用及日常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力度, 要求各单位在制定备件计划时, 既要有全局性、超前性和应急性, 随时掌握备件消耗情况, 建立健全备件管理台账和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还要做到计划有登记、使用有明细、剩余有统计和备件领用交旧领新。根据日常检修及设备运转情况做好备件精细化管理工作, 杜绝因备件供应问题而影响生产或造成超储现象。各生产车间报送的备件计划, 要做到统筹兼顾及合理规划, 避免发生浪费问题。

三、效果

公司自实行设备精细化管理以来, 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也能做到严谨、高效和务实, 不但能认真贯彻和落实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还通过开展“如何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降低设备故障、减少事故停车及合理维修”等, 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设备管理经济指标每年都有明显提升。例如, 设备周检定修计划兑现率和日检修计划兑现率均已达到100%, 重、特大设备事故为零,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均高于集团公司的考核要求。实现了维修和备件费用科学受控, 其他管理费用均衡、稳定和经济的工作目标。在集团公司组织的设备精细化管理综合维护与操作考核中, 位居前六名的全是振华公司的员工;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在全集团名列第一;一名员工分别获得第二届德州市企业管理奖和首届中国设备工程设备管理金扳手奖;浮法生产线的各类设备没有因润滑与操作原因而发生故障, 各类风机及输送辊道系统, 全部达到了定人、定润滑质量和定时润滑的管理要求。

四、结语

企业单位办公用品及设备管理制度 第5篇

第一条:文具管理

1、文具用品分为个人使用类和业务使用类两种。

2、个人使用类系指个人自己使用保管的用品,如笔类、尺类、橡皮等。

3、业务使用类系指本部门共同使用保管的用品,如胶水、文件夹等。

每部门领用时需进行登记,登记册统一由办公室保管。

4、办公室每月5日前统计各部门文具用品使用数量集中采购

5、严禁员工将公司文具用品取回家私用。

6、正常消耗性文具用品如圆珠笔、钢笔、计算器、文件夹、剪刀等

再领用时,需以旧换新。否则不予核发。

第二条:办公用固定资产管理

1、办公用固定资产包括桌椅、公文柜、电话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

2、配备的所有办公设备由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办公设备的所有人员均须按相关要求操作。

5、办公用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由专人负责使用,定期保养。

财产发生

损坏时,需负相应的责任。主管级以下人员未经允许不能私自使用非

已负责设

备,不能将游戏光盘及外来软件、磁盘放入计算机内使用,否则一切

后果及所

造成的经济损失均由当事人负责赔偿。

6、办公室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在办公时间内严禁进入计算机游戏程序,如发现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7、员工要爱护公司所有的公共设备,离开办公室时,要检查关闭所

有设备电

源及容易发生危险的器具,保证安全。

军工企业专用设备管理的探讨 第6篇

军工产品所需的专用设备是指为产品特殊的加工工艺而专门设计制造的设备,这种非标准专用设备在军工企业被广泛使用。凡是只用于加工制造或检测某项产品而设计制造的设备,均属企业专用设备。包括:自行设计、制造的非标准设备;国家定型产品,购置后做不同程度改动的设备;非国家系列产品,也无任何标准可查的设备。这些设备具有涉及面广,性能高,系统复杂,特殊要求多,专用性强等特点,而且比同类设备投资大,单台生产,周期长,可靠性要求严格,一旦出现故障或运行不正常,无法以其他设备代替,由于这类设备在企业生产加工中的特殊性,企业称这类设备为“独生子”设备。

二、专用设备设计制造要与产品开发同步进行

设备前期管理是后期管理的基础,而作为前期管理第一步的规划决策,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关系到设备效能的发挥和直接影响设备的投资效益,更重要的是涉及军工产品型号研制计划的完成。所以当产品规划一展开,就应提出专用非标设备的要求。对产品生产线上需要用的专用设备及非标试验设备,必须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及审核程序,尤其对其可靠性及适用性要严格的认真评价。论证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条件、配套设施、加工原料、产品特性、操作人员等因素,避免盲目自制。制造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选择价格合适的材料、部件和加工单位。设计任务书应根据工艺技术方案的要求,详细说明设备应具备的功能、精度、效率等技术参数。

专用设备制造过程中,要严格地对设备进行调试。调试过程应对设备的技术性能、可操作性、安全性及稳定性进行全面考核。设备试验要求控制系统、机械系统、传动系统、循环系统等的技术性能参数均符合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功能、效率要求。调试中还要对设备的几何精度、工作精度及动态精度等进行检查,对设备的精度及效能应做完整记录,对在调试期间排除的故障应分类归纳做好记录。总之,设备投入使用前的工作做得越充分,产品的研制、加工、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就越少,损失也会相应减少,从而达到产品研制周期的缩短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的。

三、专用设备使用的管理

1.建立专用设备有效的管理机制。专用设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求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前瞻性及有效性。首先,应建立专门的专用设备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设备分类、设备编号、设备型号、使用部门、主要负责人、设备使用状况、设备附机的名称型号等。同时建立规范的信息资料库,通过财务决算将固定资产转入使用单位后,根据设备台帐明细逐台将设备的可行性报告、技术经济论证、设计任务书,以及设备的设计图纸、说明书、安装验收凭证等,全部转入信息资料库。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设备维修、设备保养、设备改造、设备搬迁等资料信息也要及时录入资料库。其次,建立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制度,主要制度有:(1)专用设备使用维护规程。专用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操作人员正确掌握使用维护技能的技术性规范。其内容是根据专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等要求,规定操作人员在使用维护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2)建立设备完好标准,为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的提供依据。设备完好标准要根据设备的功能特性和使用的具体要求,确定设备应具有的各项功能指标,指标的确定应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产品工艺要求的实际出发,着重在安全、可靠、准确等方面制定完好标准。

2.建立挂牌制度。挂牌制度是控制和反映设备管理和设备技术状态的有效手段,能及时准确反应设备状况,有效预防无证操作,设备带故障运行等事故的发生。每台在用的专用设备必须在明显位置挂有有效的设备标识,做到定机定人,定期保养,定期检测。设备“定机定人”是在牌子明确标明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操作者姓名。实行“定机定人”是明确操作人员岗位责任,确保正确使用设备和落实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有效措施。每台专用设备必须由专人操作及保养,多人操作的设备,应指定机台长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主管部门签发操作证。“定机定人”应保持相对稳定,确实需要变动时,要报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设备挂牌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反应设备状态,是设备技术状态控制的重要手段。设备使用部门要根据设备完好标准的指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测,一般专用设备一年检测两次,由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对检测指标进行评定,检测工作要求操作规范、科学严谨、按时进行,检测合格的设备挂“准用”标识,检测不合格的设备挂“禁用”标识。

3.大型专用设备的使用,在关键岗位上应实行“双岗制”。“双岗制”即主岗操作、副岗监督。做到操作正确,责任分明,记录清楚,交接有序。关键操作岗位要实行自检和互检制度。当大型专用设备根据试验大纲、工艺规程、开机规范调整各项技术参数后,检查人员应按程序认真进行检查工作,自检、互检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有技术总负责人处理,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案。总之,对大型的专用设备使用,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操作,避免造成设备事故和产品损失及人员伤亡。

4.专用设备的维修。设备维修是恢复设备功能,保证科研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军工企业专用设备具有性能专一,利用率较低,但使用过程中性能要求高。因此必须结合军工专用设备的特点,从科研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保养和维修。在专用设备的维修中做中,尽量应用设备的状态检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的故障进行预测,达到及时发现和预防故障的发生。因此维修工作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性维修是指为了防止设备的性能、精度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率,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技术状态,按计划和相应的技术条件规定进行的维修工作。预防维修通常根据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或状态检测的结果进行安排。根据状态检测提供的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判断设备劣化程度和发展趋势,在设备故障发生前进行相应的维修。状态检测维修没有固定的设备维修周期和修理间隔,修理内容视实际需要而定,这种维修方式由于时机掌握及时,设备部件的寿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比其他维修方式更为合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状态检测维修方式在企业中已不断推广应用,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高精度、大型专用、关键设备的维修。

5.专用设备计量器具的管理。专用设备上的计量器具是指安装在专用设备上用以直接或间接测量的计量仪器仪表或计量装置。专用设备计量器具直接或间接指示着设备的运行状况,部分计量器具属专用计量器具,因此,专用设备上的计量器具检定应由计量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凡提供工艺参数或有精度要求的计量器具应列入周检计划,按检定周期执行。没有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计量部门按计量器具的质量和使用要求确定其检定周期。专用设备计量仪器仪表的检测率应为100%。同时应建立“专用设备计量器具周检台帐”,台帐对本企业所有专用设备上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台数、所属设备、周检日期、检定状态等情况逐一登记。另外,要明确送检程序及职责,避免重检或漏检的现象发生。

四、专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企业设备资产综合管理探讨 第7篇

机器设备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 也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资基础。现代企业中设备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也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对设备资产实行综合管理。

1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 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 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综合效率最高, 以获得企业最佳的经济效益。设备资产综合管理特点:一是全过程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三是价值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基础, 全员管理是手段, 价值管理是目的。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设备资产管理水平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的秩序;牵涉到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技术进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提高。设备资产综合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备成本控制

设备的购买、安装成本。这就要求在设备选型时一定要做到生产上适用, 技术上先进, 经济上合理。做到生产、技术、经济三者统一权衡。设备的使用维修成本。由于对设备使用保养不正确, 维修不及时、不彻底, 致使设备损坏或者发生设备事故, 造成设备维修频率增加, 维修费用增多。既影响生产, 又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1.2 设备的生产能力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的宗旨之一就是利用投入最少的资金、人力、设备等并采用最优的办法, 力争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 安全运行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安全生产就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和设备财产的安全。

1.4 节能降耗

现代设备的动能大多都是由电能或电能设备转化而来的。因此节能降耗也是设备资产综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1.5 环境保护

加强设备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设备对人员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使设备的噪音、震动、辐射和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少。给职工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 树立一个良好负责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设备资产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 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做好设备管理就能降低成本、能够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生产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有着极其长远的意义。

2 金口岭矿业公司设备资产及设备资产管理的现状

2.1 矿业公司设备资产的现状

矿业公司是七十年代从铜官山铜矿分离出来, 并随着矿山资源的枯竭, 经2003年政策性关破后重新组建起来的。矿业公司目前共有各种设备420台左右, 其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设备约占16%, 从八十年代后到二千年前的设备占21%。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矿没有大的设备更新的投入, 相当一部分设备较为老旧。在不计2008年后投入的设备资产, 之前设备资产原值为一千五百多万元, 而净值只有八百多万元。有一部分设备净值已经为零。例如我矿现在所用的四台提升机中, 除深部开拓工程项目笔东盲井提升机外, 主井提升机电控系统陈旧老化, 减速箱齿轮点蚀严重;另有两台型号为2бM2500×1211提升机, 出厂日期分别为1959和1960年, 均属于淘汰的落后设备。设备更新改造形势紧迫。

但是, 随着矿山深部矿体的开采和铜冠庐江矿业公司的即将开工建设, 矿业公司将进入了一个以矿山为主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新型设备也将会源源不断地进入矿业公司。

2.2 矿业公司设备资产管理的现状

矿业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在近些年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 积极主动的、合理的对老旧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使得设备的综合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如采矿一区, 在2012年5月在矿主井泵房安装投用了一台PD280-65×5型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应用, 在生产中作为主开水泵, 其性能优良。提高了水泵的运行效率, 降低了维修量及维修成本。经测试, 排水单耗每立方降低0.108k W·h, 每年直接节约排水费用11万元左右。选矿车间2008年将PYT2100破碎机 (功率280k W) 更新为由PLC控制的GP11F型破碎机 (功率160k W) , 一改过去效率低、能耗高、维修量重、噪音大的状况。矿业公司压风系统由“集中供风改为就地供风”等, 这些对矿山的节能降耗和装备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矿业公司高速发展的面前设备资产管理显得相对滞后,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 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没有完全摒弃, 反思不够。如“重生产, 轻维修”。为了赶生产任务, 不惜挤掉设备维修时间为代价的现象仍局部存在。 (2) 设备资产管理没有完全转到“要服务于生产的全员、全面的生产维修”方向上来。设备管理责任者不够明确, 重心下移不到位, 设备监管不力, 存在着谁也管谁也不管是状况。 (3) 维修仍建立在摩擦磨损的基础上的计划维修。对有隐患的设备维修政策比较单一, 不善于改良维修, 习惯重复简单的、恢复性的维修。 (4) 对新型设备技术了解不够, 缺少多面手, 设备系统员工专业面窄。未能很好地利用社会维修力量, 造成新型设备发生故障时, 停产时间过长。

3 倡导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观念, 改进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设备向着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一体化及结构复杂化发展。因此, 现代设备投资较大, 停产损失更为巨大。为了搞好设备管理, 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就是说现代设备资产管理的本质是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结合矿业公司设备管理现状, 笔者认为应当倡导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观念, 改进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工作。

3.1 建立传统管理制度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是指设备服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 其出发点是从设备可靠性角度出发, 具有为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物资运动形态, 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 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资运动状态。

现代设备资产管理更侧重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 其涵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转让、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 其出发点是整个其运营的经济性, 具有降低运营成本, 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建立传统管理制度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可以根据矿业公司设备现状更有效地发挥新旧设备的最大能力。

3.2 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家体系”

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 将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 让全员参加设备管理, 建立以岗位生产、维修人员;各生产单位设备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职能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三位一体, 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家”体系。

(1) 岗位生产、维修人员:是设备操作点检员, 他们就像值班的护士。对设备贴身护理。其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清扫、润滑、紧固、调整、患情报告。 (2) 各生产单位设备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是专职点检员, 他们犹如主治大夫。对设备的工况、性能进行检测。其主要任务是:按计划点检, 对日常点检员上报的隐患进行甄别、排查, 拿出维修方案, 并组织实施。做好每天的设备管理工作。 (3) 职能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是设备工程师, 犹如专家门诊。在接到专职点检员上报到材料后, 积极认真地配合开展精密点检, 倾向管理和状态检测工作。定量的确定设备的技术状态和劣化倾向程度, 以便确认设备故障的原因和决定调整、修理还是更换, 并督导实施。

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体系, 就是让全体员工, 在企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 结合矿山设备分散, 单一性的实际情况, 对各自分管的生产设备实施独立自主、全面、全方位的管理, 运用“点检定修”的手段, 做到“预知状态、超前管理”, 认真负责、当家理财, 让维修更好的服务与生产, 为企业生产任务顺利的完成保驾护航。

3.3 建立新的维修策略

维修是设备管理的重点之一。维修要适合于企业的要求, 要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服务”, 要改变“不坏不修、坏了再修”的状态, 要从被动维修走向科学发展的策略维修。在以设备点检制度为基础, 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和故障规律建立适合实际生产需要的设备状态维修模式, 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及隐患, 科学掌握设备劣化的发展趋势和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维护, 是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和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可靠性的较好办法。将预防维修、事后维修、改善维修直至绿色维修有效的相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精度和节能的中心任务。

根据设备维修的费用、难易程度, 结合企业的现有维修力量和水平, 将设备划分为三类, 更为合理的利用社会维修资源。我们应将设备维修费用高、难度大的设备由生产厂家指导维修, 这也是我们学习掌握的过程。同时由于企业维修力量的限制, 我们可以将维修技术含量不高的, 交由社会维修力量来干。使矿业公司的维修组织更合理、可靠。

4 设备资产综合管理工作达到的预期效果

(1) 通过建立强有力的设备管理组织, 建立点检、定修制度, 落实三位一体的“设备管家”体系。使设备管理重心下移, 设备管理重点放在生产工区、车间, 发动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 弥补了矿业公司维修力量不足的矛盾, 夯实设备管理的基础。 (2) 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参与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筹措、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 改变过去规划、采购与使用维修相脱节的情况, 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更加科学管理。 (3) 设备的运行能力将发挥到最大。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使老旧设备焕发第二春,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更新的设备上。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行考察、学习、引进、移植、总结、推广, 使我矿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要对设备、工艺不断专研, 成立相关QC小组, 从而让每一台设备的能力发挥的最大。矿业公司在工艺改造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例如矿业公司“集中通风该为就地通风”, 淘汰了高能耗老旧的活塞式空压机, 采用了适合矿业公司生产, 技术先进的单螺杆空压机。这一成功经验就在控股公司各单位中广泛推广。 (4) 设备管理的制度更加健全。工程技术人员在参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好设备验收、分类、登记、编号、调拨、事故处理、报废等工作, 从而建立和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使矿业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都建立了完善的“档案”, 更便于查寻管理。

5 结语

设备资产管理是矿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对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树立设备资产管理的新观念, 才能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行, 真正实现矿业公司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古可.现代设备管理 (上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张孝桐.现代设备管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印制, 2009.

[3]邓家青, 蔡国章.选择最佳维修策略实现设备状态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0 (2) .

化工企业设备维修管理 第8篇

化工企业的工业流程也是由仪器仪表控制, 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控制。不仅生产稳定, 而且生产人员也大幅度减少,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装备、复杂程度增加, 维修人员在工厂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重要性也再加大。

1.1化工企业设备维修系统

设备维修主要包括预防性维修和恢复性维修两大体系, 第一, 预防性维修包括了为预故障发生所采取的所有维修活动。第二, 恢复性维修包括了为恢复设备性能所进行的维修活动。恢复性维修有计划维修和非计划维修两种。计划维修是完成某项维修任务能够计划利用的时间 (主动时间) ;非计划维修在完成某项维修任务时是无计划地利用时间或被任务逼迫去做的情况 (被动时间) , 如图一、二所示。

一个完整维修系统基本上应包括以下各个子系统:A、预防维修系统和恢复性维修系统;B、维修备件的购置和库存管理系统;C、成套设备和单元设备的档案;D、文件资料保管系统;E、维修计划的编制和准备工作系统;F、工作命令系统;G、工作总结分析系统。

化工企业维修主要包括设备维修、管道维修、电器维修、仪表维修、空调净化维修、保温维修、零件研磨等。

编制维修计划时, 必须与编制生产计划取得协调。而且, 在维修部门内部, 钳工、铆工、管工、焊工、电工、仪表工等工种之间也必须加以协调。完成维修计划后应编写报告书, 报告书应归档以便进行维修分析。通过分析对预防维修、恢复性维修材料选择及设计改进等。

1.2化工企业设备维修方式

1.2.1事故维修是非重复性和非计划的维修。通常是出了事故才进行维修。有些事故关系到全厂, 必须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以便恢复生产, 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事故维修不但具有偶发性质、损失较大特点, 同时为了应对还必须配备相应的人力和备件材料等维修资源。因此事故维修费用是相当昂贵的。

1.2.2预防 (定期) 维修是为防止非计划停机而进行的过量维修。定期的预防维修旨在对计划维修提供控制, 防止机器损坏。利用定期预防维修是控制工厂产量最常用的可靠维修方法。

1.2.3预测维修是可以预料的维修。预测维修的目的是通过测量机器的技术情况, 识别已有的或即将来临的故障, 预测维修的时机, 减少停机时间, 避免机器的损坏。

1.2.4主动维修。主动维修的目的是应用精密调查研究和矫正技术来永久清除机器设备部件的故障和失效, 从而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

以上维修方式是根据企业机器设备状况, 综合考虑来选用, 不能简单地用一种维修方式代替另一种维修方式。

1.3主动维修与设备维护保养

主动维修能给企业带来如下好处:

(1) 通过设计改进来解决机器设备重复故障, 从而延长寿命;

(2) 通过试车验收来证实新安装的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和大修后的设备维修是否合格, 以保证生产运行时设备安装、稳定长周期进行。

(3) 通过精密的维修和安装, 消除开车初期故障的发生。

企业的日常维护主要是清洁清扫, 加润滑油、紧固、调整, 定期检查和巡视等。把这些工作做好, 就是早期发现故障、预防故障。通过积累还可以故障根源的查找和分析。所以, 搞好日常维护保养既是维修的措施, 也是主动维修的重要方法。

2.化工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2.1要重视设备管理的基础管理地位, 设备是物质技术基础, 是生产三要素。设备投入具有阶段性, 人们只管用, 对于损耗不易看见, 维修投入往往被忽视。所以设备管理人员有责任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 把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对输出物各项管理成果的影响表示出来, 以便引起领导的重视。

2.2企业的其他管理不能代替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有其自身规律性, 破坏设备管理的规律性也搞不好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都是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和提高的关系。

3.设备管理对化工企业的重要作用

3.1化学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很多所用的资源不能再生, 因此必须把化工企业办成节约型企业;化工是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强并生产有毒化学品的危险行业, 有较高的环保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企业的有毒有害气体不能泄露, 废气、废水、废渣不能随便排放, 所以企业就要从设备选型、日常保养、维修、改造等环节严格要求, 并要符合相关标准。

3.2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离不开化工产品, 作为现代人, 开办现在企业应该对社会有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责任, 这是化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4.设备管理现在化进程

4.1管理概念现代化

(1) 管理目的, 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回报服务。

(2) 管理创新, 总结自己经验, 吸取国内外先进信息, 逐渐形成自己独创的管理方法。

(3) 全局意识, 从具体事物性抽出来, 围绕决策层的关心点, 研究本管理如何为之服务。

4.2管理制度现代化

管理制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法制观念, 即每个人、每项工作, 不仅要有经济意识, 还必须有法制观念。

4.3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就是运用计算机来辅助管理和处理各种信息及资料。

4.4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主要标志是这种组织形式能否调动各类人员、各方面积极性, 最大限度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摘要:通过预防性检修, 减少因设备原因给化工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企业设备管理流程分析 第9篇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通常涉及不同的部门和人员, 体现为一定的管理流程。参与其中的部门和人员, 除了需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外, 还应对设备管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明确与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划分和工作联系, 才可能通过协同合作, 有效地完成设备管理工作。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 主要依靠成文的工作制度或管理办法, 这些制度和办法通常都是以纯文字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在明确员工的工作纪律等要求上是适用的, 但用于对某项工作活动过程的管理却显得效果欠佳。主要是因为纯文本制度难以给人直观整体的印象, 不易使人理解和掌握, 给制度的切实执行造成困难。

二、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的对应关系

制度管理与流程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制度管理是流程管理的基础与保障。但是, 在企业目前的管理工作中, 制度的设计并不是建立在关键流程框架下进行的, 而是以问题或部门为导向的, 这样设计出来的制度, 不但执行力得不到保障, 也不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 进而减少运营风险。制度成为了摆设, 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档管理工作。各种制度之间不是存在衔接问题, 就是存在交叉重叠或自相矛盾的情况。就设备管理过程而言, 由于纯文本的制度体系整体感不强, 关联度不够, 注意要点、关键环节不显著, 而造成设备管理工作过于依赖个人经验的情况, 无法建立长效管理的机制。下面以风电运营企业为例, 对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根据类别进行分类与分析。

1. 制度的分类

(1) 安全类制度: (1) 《风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 《风电场现场安全工作规程》, (3) 《风电企业三级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条例》。

(2) 设备运行管理类制度: (4) 《风电企业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5) 《风电企业设备检修管理办法》, (6) 《风电场设备检修大纲》, (7) 《风电企业发电设备点检标准》, (8) 《风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办法》, (9) 《风电机组润滑油取样规程》, (10) 《风电场运行维护大纲》, (11) 《风电场运行值班记录管理制度》, (12) 《风电场巡回检查制度》, (13) 《风电场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14) 《风电场技术监督管理规定》。

(3) 生产票据管理类制度: (15) 《风电机专用工作票使用规定》, (16) 《风电场动火工作票使用规定》。

(4) 物资管理类制度: (17) 《风电企业备品配件管理办法》, (18) 《风电场定置定放管理制度》。

(5) 其他管理制度: (19) 《风电企业新建扩建工程移交生产管理规定》, (20) 《风电企业生产性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 (21) 《风电场设备验收制度》, (22) 《风电场图纸资料管理制度》, (23) 《风电企业事故调查规程》, (24) 《风电机事故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25) 《风电企业生产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办法》, (26) 《风电企业费用支出审批规定》。

2. 流程分层细化的结构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总体上可以表示为分层细化的结构, 各层次管理流程的工作要求都散落在以上26项制度之中, 其中, 第一层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应制度编号为 (1) , (2) 。第二层有三个流程, 分别为生产准备阶段设备管理, 对应制度编号为 (19) , (21) , (22) 。设备生产运行管理, 目前没有对应的制度。设备技改、报废等, 对应制度编号为 (20) 。在基建生产准备阶段设备管理流程下面的第三层管理流程中没有设备安装、调试、24h试运行, 建立设备、备品配件、工器具台账, 以及编制设备运行维护手册等管理流程, 也没有对应的制度。在设备生产运行第三层管理流程中有设备巡视、监盘、点检管理流程, 对应制度编号为 (7) , (12) 。设备异常处理 (含设备异常记录等) , 对应制度编号为 (4) , (5) , (6) , (8) , (11) , (13) , (15) , (16) , (20) , (23) , (24) , (25) , (26) 。设备定期维护, 对应制度编号为 (17) , (18) 。工器具管理, 对应制度编号为 (2) , (9) , (14) , (18) 。在设备技改、报废等下面的第三层管理流程中有提出申请并取得批复流程, 对应制度编号为 (8) 。执行批复流程, 对应制度编号为 (3) , (25) , (26) 。验收、资料归档、总结流程, 对应制度编号为 (21) , (22) 。

如果制度没有流程作为框架, 制度的设计就会缺乏整体性, 制度的内容就会出现重合、矛盾或缺失。对于新员工来说,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熟悉各种不同的制度, 既增加了学习难度, 降低了工作效率, 也加大了设备运行风险。此外, 由于上述制度之间存在大量的"非线性"关联关系, 如需修订时, 则要对上述制度中的相关部分进行统一修订, 工作量较大, 经常出现管理措施已经调整了, 而制度得不到系统性更新。

三、设备管理流程分析

执行力是设计出来的, 如果以流程图的形式来反映设备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及其基本情况和相关要求, 然后再选择其中关键的子流程或风险控制点, 编制相应的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行为, 则可以形成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制度体系。如果在每个制度之后再配以相应的流程图作为附件, 则更加直观有效, 且易被有关部门和员工理解与掌握, 为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办法等提供了便利。

1. 分析方式

下面以风电运营企业为例, 对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设备异常处理流程, 采用流程图方法进行分析。

(1) 设备异常处理工作中的第一层内容, 见图1。

(2) 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图中的第二层内容, 见图2。

(3) 设备缺陷处理流程图中的第二层内容, 见图3。

通过分析以上流程图可以发现, 流程图能够将分散在制度中各部门的设备故障和缺陷处理任务及之间顺序集中展现出来, 既利于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责任, 也利于整体工作安排和各环节的紧密协作。例如, 苍南鹤顶山风电场F05风电机组机舱振动过大, 检修人员登机检查后, 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基本判断该缺陷为设备重大缺陷, 将缺陷记录到现场记录本中, 由班组缺陷管理员上报至风电场安全技术专职。安全技术专职到达现场登机检查, 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报风电场主任及公司安全生产部检修主管, 检修主管要求风电机组暂时停机, 并查看机组带缺陷试运行情况后报安全生产部主任, 由安全生产部主任报分公司主管领导, 主管领导同意该机组可带缺陷运行, 并要求风电场检修人员加强巡检, 跟踪缺陷发展情况。为了实现缺陷的闭环管理, 安全生产部组织技术人员判断故障情况, 分析出机舱振动过大可能是三张叶片重量不同, 导致不平衡所致。经领导同意后对3张叶片进行称重, 发现三张叶片重量基本相同。为此, 安全生产部填报了疑难缺陷处理申请表, 邀请国外专家帮助解决。原来是其中一张叶片的桨叶角安装不对, 使三张叶片出现不平衡情况, 而导致机舱振动过大。

2. 采用流程管理的优点

(1) 利于对风险点进行集中提示。如风速>15m/s时, 不允许检修人员登风机;检修前需完成安全措施的落实工作;设备带缺陷运行时, 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例如, 苍南鹤顶山V42机组在出现RCC故障时, 在缺少RCC备件或天气情况恶劣等不满足检修条件的情况下, 现场运行人员可以将机组出力从600kW降至300kW带缺陷运行。但是, 根据流程管理的要求, 必须上报风电场主任或公司安全生产部检修主管, 在得到确认后才可执行。

(2) 可确保缺陷闭环管理。需将所有缺陷记录到设备缺陷记录本中, 以确保缺陷的闭环管理。例如, 在进行临海括仓山F34风电机组齿轮箱检查及更换的故障处理工作中, 根据流程图标注, 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检查和打开齿轮箱端盖前, 检修人员必须佩戴护目镜和防毒面具;在旋开主轴胀紧螺栓时, 必须将对称的螺栓逐对、逐步交替拧松后才能取下胀紧套, 否则会因螺栓受力不平衡, 导致部分螺栓弹出伤人;在吊装齿轮箱时, 必须先测量齿轮箱四个地脚高度是否一致, 安装齿轮箱时应与发电机进行对中, 防止因主轴偏移导致轴承或发电机损坏。

3. 遵循原则

原则上, 设备的检修工作应该严格遵循PDCA (计划-执行-控制-调整) 的工作流程。然而, 通过分析以上的设备故障和缺陷处理流程图, 可以发现企业的设备故障、缺陷管理流程中并没有重视检修工作的验收环节。因此, 有必要在发电设备故障处理流程中增加设备检修完成后的验收工作, 以提高设备检修的质量。不但如此, 企业还应该配套地采取质量管理、工具管理等手段, 来不断规范和加强设备检修质量管理等工作。可以发现, 如果从流程的起点到终点去整体设计、规划管理制度, 就会更有利于流程的有效执行、管理目标的实现和战略决策的“落地”。根据这个理念, 企业可以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修订及合并,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管理制度来。

4. 需改进的地方

(1) 增加费用登记流程。通过分析流程图发现, 设备管理流程中没有涉及设备的价值管理工作。而事实上, 任何管理工作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产生经济价值。风电企业的经营工作基本上是以成本为导向的, 因此, 有必要在设备大修、紧急缺陷和重大缺陷处理流程中, 增加费用登记流程, 并对一段时间内各发电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分析, 为设备的技改或存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此外, 在设备完成技改工作后, 应及时重新评估和调整设备价值, 目的也是为了设备的存废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2) 成立技术委员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设备数量和类型均在不断增多, 因此, 需成立一个专门从事技术管理的机构, 即技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类机组疑难故障的集中攻关, 积累、分析和整理各类设备故障的排除经验, 尤其是大修方案及重大缺陷处理方案的制定、完善、审定和归档, 并形成典型故障处理指导手册;负责确定发电设备是否可带缺陷运行, 全面做好有关发电设备的知识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应在发电设备故障管理流程中增加疑难故障上报与集中攻关流程, 以及维修结束后更新典型故障处理指导手册等流程。

(3) 指定流程负责人。任何管理流程都要指定流程负责人, 负责流程的跟踪与协调工作, 从而实现闭环管理。要在制度上规定出各子流程的负责人, 并在制度上对其权、责、利进行明确规定, 通过合理安排, 设计出可执行的规则或政策, 如增加《风电场设备故障管理办法》, 完善和修改《风电场设备缺陷管理规定》等。

四、总结及展望

浅谈企业设备维护管理 第10篇

一、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

企业设备维护保养内容主要由:设备“例保”与“定保”组成。另外, 设备的润滑保养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1) 设备“例保”。即每日小擦、每周清擦、每月大擦。设备操作者日常必须坚持做好设备的“例保”工作。班前必须做好设备交接班, 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对设备进行点检、加注润滑油 (脂) 和设备试车。班中要严格遵守加工工艺规程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及时清除铁屑, 料渣和其它杂物。随时注意设备运行声音及设备的温度、压力、液压、电气、气压、仪表信号、急停装置等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 及时排除一般故障或请求专业维修人员协助排除。班后清擦设备滑动面与传动裸露部位及易于清擦的设备导轨部位。清扫工作场地, 关闭电源、整理附件、工作, 做好交班并填写交接班记录。每周休息日前一天 (比如星期五) 要抽出一定时间对设备的滑动面、传动副等进行彻底清扫及润滑, 对设备电气部分要清擦电动机、减速机、蛇皮管表面。对设备防护罩内部进行必要的擦试, 对设备表面进行全面清擦。每月要有维护保养计划对整个车间所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除了做好设备清洁以外, 也要对设备进行检修, 还要配备一定的维护工具及仪器来辅助完成。2) 设备“定保”。即设备经使用一段时间后, 所进行的维护与保养过程, 一般集中安排在节假日和夏季停机检修期间。企业各生产车间要利用节假日 (比如五一、十一) 休息期间或是在夏季停机检修期间, 安排车间维修人员对车间所有的设备进行定保, 按照企业设备管理部门下达的《设备定期保养计划》进行设备定保。同时定保效果要达到设备管理部门制定的《设备定期保养标准》。保养结束后, 生产车间要对设备保养情况进行自检。并向设备管理部门申报验收,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设备管理员 (或技术员) 等相关人员对车间保养情况进行抽检, 在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要通知车间限期整改。3) 设备润滑保养。就是把润滑油 (脂) 填加在设备相对运动的零件接触表面上, 以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 减少机件磨损,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a.企业生产车间应设润滑工 (或是保全工) 负责对设备进行清洗换油, 为生产线各种设备及公用设备定期加注润滑油 (脂) 。负责润滑系统与过滤器的修理、清洗与更换。负责按计划取送油样送检。b.设备操作者定期为设备油箱填加机油, 每天或每周向一个或多个设备润滑点加油及开、关滴油杯。旋拧脂杯, 监视油标及油位。同时, 设备操作者应熟悉所设备操备的润滑装置, 备好所用油口和需用量, 会使用加油枪、油壶等加油工具。严格执行润滑“五定”要求, 正确、合理润滑设备。c.设备管理员 (或技术员) 或维修班长 (有时生产班长也可以检查) 应对设备润滑情况进行巡检, 监督设备操作者对设备进行正常的日常润滑。d.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每年在12月份中期编制下一年度的《设备清洗换油计划》。只要储油量在1公斤以上的设备都必须列入清洗换油计划中, 储油量≥100公斤为化验用设备。e.设备在进行清洗换油之前, 要先抽油样送到质保部门化验室进行油质检验, 并填写相关记录 (比如油料检测报告) , 如果油质符合规定要求, 可将旧油放出过滤, 清理干净油箱底部后, 可以重新使用。不足部分再补充新油。f.新设备在试车前, 必须将内部防锈油 (脂) 彻底清理干净后再加油。第一次换油在设备使用一个半月内进行, 第二次换油在第一次换油后, 运行三个月内进行 (不同的设备, 换油周期也不一样。可参照其设备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换油周期) 。

二、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

企业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 主要有如下四项;1) 整齐。即工具、工件 (产品) 、附件摆放整齐, 安全防护装置可靠齐全。线路管道完好、有条理。2) 清洁。即设备内外清洁, 各滑动面、导轨、丝杠、齿轮、链条等处无油污、无黄袍。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 (汽) 、不漏电, 设备周围铁屑、料渣、垃圾清理干净。3) 润滑。即按时给设备加油、换油, 不断油、无干摩现象, 油压正常、油路畅通, 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油毡、油线清洁齐全, 油标明亮。4) 安全。即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度, 熟悉设备的结构和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不超负荷使用设备, 用心保养, 防止设备事故。

三、设备维护管理的检查与评价

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评价应在企业主管领导的带领下, 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进行。按照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 和对设备使用好、保养好、润滑好的要求, 制定具体的检查与评比标准, 检查与评比采取月检和年检两个方面。每月对各车间进行抽检与评价, 对于成绩突出的班组或个人, 予以奖励。对于维护不达标的车间、班组、个人, 要通报批评。视情况进行处罚。每年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还要评出设备维护先进单位、先进工段、先进班组、先进个人。获得以上荣誉称号的单位或个人, 企业应发奖状、奖金等相关奖励。以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设备维护工作。

四、结语

当前面临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企业设备维护管理, 作为设备管理工作者, 必须站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担负着企业设备维护工作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分析国内外其它企业设备维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并积极探索新途径, 进一步发挥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在企业的积极作用, 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石化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第11篇

【摘要】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基本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工作,以达到设备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效益比最佳,设备的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引进“TnPM”管理理念,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仅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保证工人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改善企业的生产技术面貌,加快工业发展的速度,保护生产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护;保养

一、引言

在长输管道行业中,设备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支柱。输油站库的设备是其安全平稳地完成正常输油活动的物质基础,在输油站库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精密化、机电一体化的趋势下,设备管理在连续生产的企业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加强输油站库的设备管理,合理地使用与维护设备,预防设备故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对于输油站完成正常的输油任务,保证整个输油工作的安全,乃至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杂乱无章,职责不清,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二是站库内的很多设备处于长时间不停歇的运转状态,没有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保养,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相互脱节,一些设备操作人员只会操作使用而不会预判维修,不对设备进行自检自查;三是一些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设备的日常清理不及时到位,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四是操作人员对设备缺乏认识和了解,不明白设备的构造及工作的基本原理,只会机械的操作设备,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地处理和解决问题;五是一些设备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尤其是新进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业务素质不高,无法独立解决一些生产问题;六是设备的改造和更新不及时,有些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严重,设备中存在着诱发事故的隐患,等等。

三、加强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在设备的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评价意义,是完成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完成以上这些工作的一个指南性的文件。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有助于对设备状态的好坏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具有可追溯性与确认性。

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可以按照定人、定点、定时、定量、定标准、定路线、定记录七项要求规范化和程序化进行。

(二)引进“TnPM”先进管理理念,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保养维修体制。其管理重心在设备,管理范围涵盖生产、质量、安全、环境,甚至员工绩效评估和激励,员工学习、培训和成长等领域。借鉴“TnPM”管理理念,对于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大有裨益。可以借鉴和推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理念:

1、倡导“8S”管理理念。“8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是对日本“5S”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1)整理(SEIRI):有秩序的治理,提升辨识力。整理目的就是在工作现场区分要用和不要用的,不要用的清除掉,把“空间”腾出来活用,现场只保留有用的。(2)整顿(SEITON):修饰、调整、整齐,提升整合力。将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并且保持在需要的时候能立即取出的状态。目的是整理之后将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分门别类,避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3)清扫(SEISO):清理、明晰,移除、结束,提升行动力。消除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无垃圾、无污秽的状态。清扫目的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并加以保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4)清洁(SETKETSU):清晰、明了、简单、干净、整齐,提升审美力。将上面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清洁的目的是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形成一种文化和习惯。(5)素养(SHITSHKE):素质、教养,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员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和作风。素养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与道德规范,提升人的品质,养成工作讲究认真的习惯。(6)安全(SAFETY):人、物、環境,不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一种良好状态,提升发展力。以确保员工安全、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为中心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目的是遵守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预防安全隐患。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的生命财产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7)节约(SAVE):节省、俭约,提升创造力。以确保完成经济指标、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心的成本费用管理、计量能源统计等节能管理。节约目的是降低成本,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各环节浪费,追求企业整体效益。(8)学习(STUDY):学习长处,提升素质。深入学习各项专业技术知识,从实践和书本中获取知识,同时不断地向同事和上级主管学习,扬长避短,完善自我,从而达到提升全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2.推行除“六源”管理理念。即清除“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事故危险源”。开展除“六源”活动,对确保设备长期安全运转作用巨大。

四、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设备维护是企业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才能用最少的人、财、物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以便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

参考文献

[1]陶俊.浅谈如何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J].中国化工贸易,2013,(6).

浅谈化工企业设备基础管理 第12篇

化工企业一般归属于流程制造, 具有连续生产、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过程复杂, 资产和设备的投入高, 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特点。同时, 也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点, 设备一旦发生问题, 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往往会导致装置停产、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因此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对安全性、对环境影响及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 也使得企业设备基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设备卡片、设备台帐、设备档案等属于设备管理的基础资料, “帐、物、卡”三位一体、保持一致是设备管理体系当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它不但体现了设备固定资产的安全性, 更体现了其完整性。

笔者从事十多年机器设备的评估工作, 接触的企业有上百家, 在工作过程中所观察了解到的企业设备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领导不重视、设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政企分开, 上级部门不再直接管理, 政府只对企业的整个管理进行宏观调控而不作微观干预, 设备管理成为企业的自主行为, 只能依靠企业领导的管理意识、事业心来进行。从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企业看, 老企业的设备基础管理比较扎实, 由于长期的经验积累, 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比较规范;但一些新企业的设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领导重视程度也不够, 对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设备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有欠缺。设备基础管理显得比较薄弱。如没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 或虽有制度, 但执行不力;未制定确实可行的设备管理业务流程, 明确设备增加、处置、变动和清理等处理程序;机构设置不健全, 人员配置不到位, 无专门管理机构、无专人专职 (兼职) 管理, 或虽有专职 (兼职) 人员, 但不尽职、不称职或人员频繁变动;设备基础管理只是进行表面上的简单管理, 采用的管理手段与方法落后, 不实用甚至无效, 无法与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相匹配, 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脱节。

2 设备基础管理差

(1) 设备台帐未建立健全。设备台帐是掌握企业设备资产状况, 反映企业各种类型设备的拥有量、设备分布及其变动情况的主要依据。在我接触过的企业中, 虽有一些新企业和小企业未建立设备台帐与设备卡片, 但大部分企业, 尤其是一些老的化工企业, 还是建有设备台帐与设备卡片, 但很多不规范, 尤其是近几年, 有相当一些企业的台帐管理基本停滞, 新增设备要么不登记, 要么登记不规范, 如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技术参数、配套设施等填写不全, 有些台帐甚至无设备原始入帐金额, 设备部与财务部不定期对帐, 两本帐相互脱节, 生产设备发生的调整变化, 财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帐务外理, 如早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基建项目, 因种种原因未办理竣工结算, 致使一直未入固定资产帐, 一些报废、毁损多年或者已变卖、被盗、赠送的设备, 长期挂在帐上, 未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核销处理;对精、大、稀、重设备, 进口设备, 自制设备等很多企业不另行分别编制专用台帐。对不够条件列为固定资产的简易设备, 也不建立“简易设备台帐”。由于台帐管理不规范, 导致资产帐实不符, 帐帐不符、帐卡不符, 帐外资产及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2) 特种设备管理意识淡薄。特种设备指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工业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设备, 在化工企业, 由于其生产的特点, 这类设备尤其多。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要求企业对特种设备进行特殊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的基础工作存在着“底数不清, 参数不准”的薄弱环节, 比如:未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台帐和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一些技术文件丢失, 注册登记表填写有误, 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及登记牌号等不全或不统一, 人为差错多。更有些企业因为不重视, 为了省钱省力, 对一些特种设备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注册登记, 不进行定期检验, 放任一些未检验或已过期设备运行, 与安全有关的设备、设施标志不明显或没有标志,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 设备档案管理混乱

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 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 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建立的档案。但在实际工作中, 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或简单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不重视, 认为设备档案可有可无, 机构不健全, 人员配置不到位。二是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对业务不熟悉, 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清楚, 重要设备, 不单独建档。一些重要设备资料, 如市场调研, 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设备购置合同 (副本) 、检验合格证及相关附件设备安装调试记录、精度检验记录和验收移交书、图纸、技术说明书等随意堆放, 资料散失严重。三是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变动时交接不清, 或私自带走有价值的图文资料行等, 造成设备档案管理脱节、无连续性。

如何完善设备基础管理, 针对以上情况, 结合现代设备管理, 笔者提出一点自己不成熟的建议和观点。

(1) 加强内控建设, 规范流程管理,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完善设备台帐管理、设备档案管理等一系列设备基础管理制度, 保证设备台帐的完整性和设备基础信息的完整性, 规范设备管理关健流程 (如设备购置、出租、报废流程等) 。提高设备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2) 与其它部门全面衔接, 协同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要与财务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通力合作, 确保“帐、卡、物”的一致性, 从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至处置全过程管理。财务部的资产卡片号、设备管理部门的设备编号、车间的工艺流程编号要一一对应, 共同做到数量清、质量清、用途清、价值清, 做到财务相符、帐卡相符、帐帐相符等。

(3)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 设备管理信息化也已成为趋势。设备管理者应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工作中充分体现设备管理的服务性。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将先进的管理方法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上一篇:标签天线设计下一篇:建设执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