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2024-09-05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精选12篇)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1篇

一忌:申报预算不按规定和要求编报,影响预算质量

1.设备费科目。一是列示的所需设备未按预算编报要求提供品名、单价、数量和三家以上询价单;二是对购置价值超过100万元(含)的单台或成套设备,未提供“购置大型设备申请书”和专家论证意见;三是列支不允许列报的单位已具备的专用/常规或通用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和基建设施等;四是对申报预算的设备用途与课题任务的相关性说明不充分;五是对试制设备的成本构成缺少价格分析等。

2.材料费科目。未按规定列示材料数量、品名、单价、金额,有的虽列示了但内容不全,预算编报的文字说明不详细;列支的材料费与试制设备科目、测试化验加工费科目有交叉、重复列报等。

3.测试化验加工费科目。未按规定列表反映委托测试的单位名称、资质、测试内容、次数、单价、金额以及价格构成的依据说明;与材料费科目有交叉、重复列报;存在以测试化验加工费的方式进行研究任务的分包等情况。

4.燃料动力费科目。一是未按规定列支可单独计量的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以及相关设备运行时发生的水、电、气、燃料费,而将不可单独计量、应列间接费开支的办公仪器设备使用费及日常水、电、气、暖消耗费在此科目列支;二是将应列差旅费的科学考察发生的燃油费在此列支;三是对允许列支的燃料动力费的数量、单价、金额的计算过于简单,且缺少价格构成的文字说明材料。

5.差旅费科目。未按现行差旅费标准和出差时间、人次、地点测算;允许列支的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等燃油费、租车费、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注册费等价格测算依据和文字说明不充分;差旅费与会议费预算有交叉、重复。

6.会议费科目。未按现行会议费规模、标准、人/天等规定测算预算,经济合理性较差;对一般性学术会议没有严格控制;会议费交叉列支差旅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列支与项目(课题)不相关的考察、学术交流费用;出国(境)的目的地、内容、经费标准测算依据不充分,说明不完整,且编报预算文字说明不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注册资金测算依据不充分,有的盲目编报。测算经济合理性较差。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科目。一是列报了不应列支的通用操作软件、办公软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或协作单位已具备的专用软件以及专利维护费、手机和固定电话话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等;二是对购买单价10万元(含)以上的专业软件,未提供三家以上报价询价单,对单套专用软件价格在100万元(含)以上的,未一并随预算申报书提交“购置大型设备申请书”和专家论证意见;三是对列报的专用软件的用途、主要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与项目(课题)的相关性、必要性、数量的合理性说明不详细;四是对论文发表、出版专著、文献资料购置、查新、专利申请等数量、单价、金额的构成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

9.劳务费科目。一是列支课题组及参与项目课题管理成员中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劳务费,这是现行规定不允许的;二是课题组聘用临时人员劳务标准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地区单位人员平均工资统计数据且无说明或依据不充分;三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与项目(课题)任务目标的相关性未作说明;五是“预算说明表”中人员数与预算申报书中“人员基本情况表”中对应数据不一致,劳务费预算金额与工作量不匹配,测算依据不充分。

10.专家咨询费科目。列支的专家咨询内容与课题任务目标不相关;列支了课题组参与人员、管理人员;咨询专家的人/次不合理;未按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现行标准测算。

11.其他支出科目。对项目(课题)编报指南中没有特定规定允许的可列报内容编报了预算,且预算与直接费科目内容交叉、重复列报;列支了应在间接费中开支的内容。

12.间接费预算。未按间接费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与子课题或协作单位之间分配之和大于或小于项目(课题)总经费应计提的间接费总额,且在上报的预算书中未予明确以及未作文字说明。

13.项目(课题)预算中承诺的自筹配套资金。上报预算时未按相关部门规定附配套资金的承诺函或证明材料,有的虽附材料但未加盖单位印章;配套资金的证明(承诺)对资金来源未予明确也无必要的文字说明。

二忌:项目(课题)预算执行不规范,直接影响项目(课题)的正常开展

1.项目(课题)预算执行文本不规范。有的对上报的项目(课题)预算与上级实际批复的预算数不一致时,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按批复预算(科目金额)重新调整上报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和预算。当审计机构来审计时,有的单位提供的只有上报预算的文本而没有实际批复预算的文本。

2.专项核算不规范。对项目(课题)经费包括的子课题(协作)单位,未按规定和要求在本单位财务设账单独(专项课题)核算。

3.合同签订不规范。项目(课题)主承担单位与子课题(协作)单位未按要求签订正式合同,有的虽签订了正式合同,但未按预算科目分解各科目预算。

4.预算调整不及时,有的调整程序和审批不规范。有的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课题)各科目预算没有实行资金控制,各科目之间随意使用,致使有的科目超支,有的科目则结余,多数单位是在项目(课题)结题审计时,才根据审计意见补办预算调整审批手续。

5.项目(课题)招投标不规范。有的单位对预算执行中涉及政府采购目录、招投标法规定限额的商品、服务等,未按规定履行政府采购手续、招投标手续。

6.外委合同与项目(课题)任务书或批复的预算中的协作单位名称不一致,且未按程序和权限履行变更报批手续。

7.测试化验加工费签订的协作合同与项目(课题)预算批复中的委托测试单位名称、金额不一致,且未按程序和权限履行变更报批手续。

8.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有的发放时领取人的身份证信息不全,有的无领取人签字。

9.资产管理不规范。有的项目(课题)开支后形成的固定资产未及时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有的资产核算滞后。

10.项目(课题)经费结余形成的原因不尽合理。有的项目(课题)任务完成得很好,但经费结余偏大,是因为有的预算编报本身就不合理,项目(课题)预算执行有偏差等。

三忌:项目(课题)结题验收准备不充分,提交的资料不完整,直接影响项目(课题)验收的结果

1.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项目(课题)经费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除上级的规章制度外,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特别是对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承担单位没有结合预算执行、合同签订、招投标、资金支付、检查验收等管理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2.项目(课题)验收时,未能按规定和要求提供审计日后的应付未付及后续支出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直接影响了财务验收结果;未按规定和要求提供中介机构对项目(课题)审计指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等相关资料;未按规定和要求提供项目(课题)在执行过程中对预算进行调整、合同变更等需验收专家确认的相关资料。

3.项目(课题)已签订的各类合同,在结题前,未按规定对合同执行情况组织验收。项目(课题)结题总结报告不完整,有的只有牵头单位总结报告而无各子项目或子课题总结报告等。

4.项目(课题)涉及招投标的事项,在验收时未能提供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履约保函等文本。

5.项目(课题)结题审计报告不规范。有的项目审计没有在财政部、科技部或主管部门认可的名单库中选择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有的审计报告对审计项目(课题)的财务账面结余数的认定和审计日后的应付未付及后续支出计划认定不合理,且未提供文字说明材料。

综上所述,科技项目(课题)经费管理,是科技项目(课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预算申报、预算执行、结题验收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及上级相关部门的财经法规和规定要求办理,才能提高预算申报质量、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实践证明,科技经费的管理,将直接影响科技项目(课题)的正常开展和最终成果验收(包括财务验收),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摘要:近年来,在财政科技项目(课题)预算评审、中期检查、财务验收和国家审计以及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中发现,项目经费管理在编报预算、预算执行、验收等关键环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能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关键词:财政科技项目(课题),经费管理,编报预算,验收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2014-06-12.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2篇

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包括哪些?

课题经费是指财政专项资金中用于课题研究开发活动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自筹经费也应归集到上述科目中。课题经费严禁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28.各支出科目是否有比例要求?

现行国家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中,除明确管理费按规定比例提取外,其他各预算科目间没有固定的比例限定。科研的需求是复杂的,而且不同领域、即使是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其经费预算需求都会不同,支出的具体内容也会有较大差别。因此,在预算编制时人为事先划定科研课题各支出科目的固定比例,例如设备费不能超过总预算的百分之多少,材料费不能超过多少,劳务费不能超过多少等,是不科学、不可取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单位和课题组要根据自身科研工作的实际,以科学的态度提出预算需求,体现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在预算评估评审工作中,也是从科研的实际需求出发,客观公正的做出评估,使国家的科研投入能发挥效益。充分考虑不同科研课题对经费的实际需求,以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为科技工作和科研人员做好服务。

29.如何理解 “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与自筹经费”这一规定?

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一支出科目从专项经费列支,则其所有支出内容应该全部由专项经费列支,反之亦然。如果某一支出科目使用专项经费或自筹经费单独列支确存在困难时,也可以同时列支,但应该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明确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的具体用途。

30.编报“设备费”预算应注意哪些事项?

(1)仪器设备选型应在能够完成课题任务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佳的仪器设备;对于研究任务需要但使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应考虑共享或租赁使用。

(2)预算购置或试制单台仪器设备价值达到或超过5万元人民币时(包括用自筹经费购置或试制的仪器设备),需要在设备费明细表中填列仪器设备清单,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购置或试制该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并提供拟购置仪器设备三家以上代理商的CIF(到岸价)报价单及其联系电话等详细资料。预算购置(试制)单台仪器设备价值达到或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时,还应该按照要求编报大型设备申请书。原则上,不得使用专项经费购置或试制基建设备和生产性设备。

(3)预算购置或试制单台仪器设备价值在5万元人民币以下时,需要在设备费明细表中填写预算总数,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预算依据。原则上,专项经费不宜大量列支实验室必备的常规通用和办公设备,如果作为少量实验室设备更新预算数量不宜过大,且应在预算

说明书中说明其预算理由和测算依据。

(4)设备租赁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租赁使用承担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使用属于承担单位支撑条件的设备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设备租赁费。对设备费中的租赁改造费预算,需要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预算依据。

(5)专项经费原则上不允许列支办公室、实验室的维修改造费,但对于为了新增设备安装使用的需要而对实验室进行的小规模维修改造支出可以在“其他费用”中列支,同时要在预算说明中详细说明维修改造与新增设备的关系并列示相关支出明细。

31.购置专用设备的相关备品备件在哪个科目列支?

与专用设备同时购置并与之配套的备品备件,应纳入设备费列支;单独购置的相关备品备件,应纳入材料费列支。

32.试制设备发生的材料费、加工费、劳务费等应在哪个科目列支?

(1)当试制设备为目标产品(即课题主要任务就是研制该设备)时,应当分别在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等相应预算科目中列支。

(2)当试制设备为过程产品(即为完成课题任务而研制的零部件或工具性产品)时,试制设备发生的相关成本应列入设备费预算,不得在其他预算科目(如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等)中重复列支。

33.设备报价应以什么为依据?

预算申报书中的设备报价不应高于所提供的报价单或市场最高价,同时需要考虑实际成交价格与市场报价尚有一定折扣。

34.编报“材料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大宗及贵重材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数量过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材料,大宗及贵重材料需要在材料费预算明细表中填列材料清单,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该材料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以及数量、价格的测算依据等。

(2)其他材料需要在材料费预算明细表中填列预算总数,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数量、价格的测算依据。

(3)原则上,不可以使用专项经费购买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业化原料。

(4)原则上,不可以用专项经费购买普通办公材料,确有必要购买一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办公材料时,预算数量不宜过大且必须在预算说明书中作详细说明。

35.编报“测试化验加工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对于总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各项测试化验加工项目,在预算说明书中应详细说明其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选择的测试化验加工单位的理由以及次数、价格的测算依据等。

(2)其他测试化验加工需要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测试化验加工次数、价格的测算依据。

36.课题承担单位已具备相应测试化验加工设备,是否可以再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

如果测试化验加工单位是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可以支付相关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费;如果不是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不能单独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但测试化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可在相应科目列支。

37.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进行相关的测试、化验、加工等费用是否应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测算?

(1)内部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是指在课题承担单位统一会计制度控制下实行了内部经济核算和独立计算盈亏的单位。

(2)不应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测算,而应该按单位内部价格,即按照实际测试、化验、加工内容发生的成本进行测算。

38.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数据加工费用如何编列预算?

数据加工任务如果是由课题承担单位自行完成的,可将相关费用列入相应科目;如果是委托外单位完成的,可以在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列支。

39.编报“燃料动力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应考虑课题研究任务中是否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以及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时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是否可以单独计量。

(2)应考虑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为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所运行实际时间,以及即期水、电、气、燃料等的实际价格。

(3)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以及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不得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

(4)科学考察发生的车(船)燃油费可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

40.编报“差旅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

[2006]313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2)课题组成员因课题研究任务发生的差旅费用、参加与课题研究任务相关的学术会议的差旅费用可以列入差旅费预算,但应合理安排出差任务内容、人次和时间,且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差旅费测算依据,包括出差人次、标准等。

(3)课题任务中有科学考察内容的课题,可以在差旅费中列支科学考察费,应在预算说明中详细列示科学考察任务地点、次数、参加人次以及标准等测算依据。

41.编报“会议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会议费标准应当按照《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国管财[2006]42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2)应该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拟举办会议的规模、次数、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3)课题组举办的与课题任务有关的会议(如咨询会、交流会、验收会等)支出可列入会议费预算,但应合理安排会议内容与次数。

(4)课题承担单位发起举办的学术会议,一般不应由课题专项经费列支,如果学术会议的内容与课题研究内容关系密切,也可由专项经费列支,但是数量不宜过多,且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预算理由。

42.参加会议(国际会议或国内会议)发生的注册费等差旅以外的费用应从哪个科目列支?

课题组成员参加与课题研究任务有关的国内学术会议的注册费应列入差旅费预算;参加与课题研究任务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的注册费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

43.编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标准应按照《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财行[2001]73号)的相关规定执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开支标准应按照《关于短期邀请的国外专家生活待遇的规定》(外专发[1987]14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2)应该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拟开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情况。包括活动类型(出国考察或来华交流)、时间及必要性,并考虑合作交流目的地、天数、次数和人员规模的经济合理性。

44.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该由哪些部门审核?

(1)973计划中课题发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事先报首席科学家审核同意。

(2)863计划中课题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时,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课题应当事先报经项目总体专家组或项目牵头(主持)单位审核同意。

(3)科技支撑计划中课题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时,应当事先报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

同意。

45.编报“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该预算科目可列支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置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2)预算说明书中应说明每项支出与研究任务的相关性,数量和价格的测算依据(如论文或专著的出版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等)。

(3)原则上,不应用专项经费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不应由专项经费列支日常手机通讯费。

46.大宗专业资料购置、软件购置、专利申请、论文和专著出版的数量测算应考虑哪些方面?

(1)属于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得由专项经费列支;直接为完成课题任务而购置的相关资料和软件,其费用可以由专项经费列支,但是要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预算理由和测算依据。

(2)应根据课题任务目标测算专利申请、论文发表、专著出版的数量,根据市场价格估算相关费用。

47.编报“劳务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参加人员不得发放劳务费;劳务费不得支付给课题研究过程中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作咨询费。

(2)应该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没有工资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人员在课题研究开发中承担的任务,以及投入本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和劳务费发放标准。

(3)预算说明书中的人月数应与课题预算申请书“人员基本情况表”中相应数据一致。

48.编报“专家咨询费”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该计划及项目、课题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

(2)专家咨询费标准: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49.“管理费”核定标准是什么?

管理费预算总额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进行控制,核定比例如下:

(1)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2)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3)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4)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试论以课题建设促进教改项目研究 第3篇

一、为确定学科教改项目提供思路

龙头课题旨在改变中职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的现状,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以此为出发点,专业课教师纷纷将自己承担的学科教学对照以上要求,运用对比策略,通过调查分析,在反思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否与职业岗位要求高度吻合,所达到的技能标准是否与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衔接以后,发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在教改中得到解决。

例如,在机电专业维修电工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调查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企业,从企业反馈的信息上了解到职校毕业生存在识图能力不强的问题:学生在拿到一张设备的电气图纸时,经常不能准确地读懂图纸,更不能用图纸来分析设备所出现的故障。于是,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了电工技能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是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便以“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有效手段研究”为题申报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并成功立项。而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绍兴市职教中心还有很多。

二、为解决项目研究困难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管理是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以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活动。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教改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研究和实践上的困难,这较集中地反映在学生技能操作实践的设施设备条件和时间安排上。而龙头课题中实施的“专业技能强化教学”恰好为项目研究的实践解决了上述难题。

例如,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研究”,由于维修电工专业的技能强化教学是以任务模块为驱动,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的,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能把学生动手操作所成的实物与图纸结合起来,因而使该教改项目中培养识图能力有效手段的实现成为可能。尤其是对于这一教改项目要求教师采用专题操作练习和综合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即:让学生既能把一个专业实训模块的图纸,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单一功能的电力拖动图纸,又能把各个功能的电力拖动图纸合在一起,变成一张与实际工程相关的电力拖动图纸并进行安装,同时还能对照图纸排除设备故障。

由于“技能领雁工程”是以最优化的软硬件条件来实施专业技能强化教学的,它不仅能达到项目实践提出的各种高难度要求,而且能让学生人人都动手,并有足够的操作时间,因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技能强化的教学效果。这就确保了能较彻底地改变过去仅靠教师讲解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传统做法,使该项目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效。

三、落实项目教改措施彰显成效

中职学校“技能领雁工程”的建设,是通过发现、培养一批技能领雁教师和一批技能领雁学生为突破口,让他们在技能强化教学中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从而加快提升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提高职校旅游专业餐饮服务操作课课堂实效的实践探索”中所提出的,提高餐饮服务操作课课堂实效的方法,是依据“群体动力”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而确定的一种“合作竞争”的技能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师通过培养技能领雁学生,让技能领雁学生担任模拟餐厅中的“桌长”,同时把餐饮服务操作技能全过程按照技能领雁工程中的“技能分阶段达标考核法”分解为8个小环节,即:托盘行走;铺台布;餐具定位;摆台;餐巾折花;斟酒服务;上菜服务;分菜服务。在教师先作技能示范并用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展示动作细节以后,即由“桌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操作练习,再由桌长视本桌同学练习情况向教师提出测评要求。

该测试要求组内每个同学都测试及格才算通过测试,才有资格参加桌与桌、即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担任“桌长”的技能领雁学生在操作课上和课后“兵教兵”地对本小组同学传、帮、带,出色地承担了对技能达标有困难的学生在技能训练时的查看、提醒、示范、纠错、点评和向教师作情况反馈的任务,不仅实现了全组学生技能达标乃至创优创新而在竞赛中胜出,更让学生人人都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餐厅服务技能中级证书。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职教中心)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4篇

近年来,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现代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21世纪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部分。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高等学校要真正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发挥“新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就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化教育,但信息化建设不应仅仅局限在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都是高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承接的一些科研项目往往难度较大,研究周期相当较长,一般都是由导师带领多名学生共同开展。由于参与的人数较多,除了科研本身,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也是繁杂的一项工作。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就显得捉襟见肘,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瓶颈。而且由于项目是多人参与,如果每人的成果都各自保存,那么资料的共享和日后查询都非常不方便。本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方便老师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并集中对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储存,方便日后查询和资源共享。

(二)系统设计

1. 设计目标

对于项目的管理实际往往需要存储项目整体的基本信息,同时要维护项目的进度情况,以及项目内的一些信息资料,比如会议记录、公告信息等。本系统针对实际需求,设计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实现项目的基本信息的保存;

(2)实现项目的进度情况的维护,使得项目组各个成员都能方便查看项目进度;

(3)实现项目内公告管理,通过此功能有权限的成员可以发布一些公告通知;

(4)实现项目内会议记录;

(5)任务分配,老师通过此功能安排具体任务给学生;

(6)周报提交,学生通过此功能每周向老师汇报工作进程;

(7)技术资料保存和查询;

(8)用户和系统的管理设置。

从系统的设计目标可以看出,本系统的使用角色有三种,分别为老师、学生和管理员。

2. 功能模块设计

(1)项目管理模块:此模块中将提供项目管理相关的功能,因此此模块中的功能只是对于老师用户开放。教师用户登陆后可以建立新项目,查看项目列表(包括自己建立的和参加的),对于自己建立的项目将可以修改、删除和完成。对于具体的某一个项目,可以显示其基本信息,同时提供对项目的具体操作,例如:在人员管理页面可以添加和删除此项目的参与者;在项目进度列表页面,老师可以设定和修改项目进度目标;在项目公告页面,老师可以发布公告信息供此项目的所有参与者浏览;在任务管理页面,老师可以向此项目的参与者指派任务;项目周报页面供老师查阅学生每周递交的工作记录。

(2)项目参与模块:此模块针对学生用户设计,提供项目各种信息的查看功能。学生用户没有权限对于项目进行管理,需要教师用户将学生用户添加到某一个项目组中,学生用户才能查看相应项目的信息。

(3)资料管理模块:此模块提供项目技术文档的管理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此模块的功能上传资料文件,并可以进行资料查询和下载。

(4)系统和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和备份;不同权限系统用户的创建;帐户的基本信息修改的功能,包括登录名、登录密码等。

3. 数据库设计

在系统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方面,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充分性原则,即信息面要广,信息量要大,充分满足查询统计、分析的要求;(2)必要性原则,即信息量力求精简,减少重复和无效数据,以避免增加输入工作量和影响计算机处理速度;(3)合理性原则,即数据结构必须有利于程序模块的设计,缩小查询范围,提高工作效率。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以下各表:项目信息表、用户信息表、任务信息表、公告信息表、项目进度表、会议记录表、周报信息表以及资料存储相关的资料表、技术分类表和附件表等,其具体的设计和关系如图1所示。

(三)系统实现

1. 系统的实现技术

ASP.NET是微软在.NET Framework上提供的全方位的Web开发平台,其优点是引入了全新的HTML编程模型,将程序代码与用户接口分开,使程序更具可扩充性;ASP.NET还提供结构服务,进一步减少了开发人员必须编写的代码量,并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靠性。此外,本系统对于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相对较多的数据。ASP.NET除了支持原有的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外,还提供了ADO.NET技术。ADO.NET提供对Microsof t SQL Server等数据源以及通过OL EDB和XML公开的数据源的一致访问,并通过两个核心组件——Dataset和.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完成从数据操作中分解出数据访问的任务。

本系统使用Microsoft的ASP.net进行开发,采用B/S模式,整体架构基于Web应用开发的三层设计模型,系统由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构成。如图2所示。

采用这种三层模型来设计和开发Web应用程序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易于程序维护和数据库移植;(2)各层的功能明确,与实际问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从而简化了工程的设计工作;(3)各层的功能相对独立,有利于整个工程的并行开发,提高开发效率;(4)各层的内聚性好,非常有利于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从而提高代码的可靠性和整个程序的鲁棒性;(5)有效的实现了显示代码与逻辑代码的分离,有利于工程的维护。

2. 网站结构

本系统在登陆后,将根据用户的角色分别进入不同的主页。其中针对管理员的功能就是对老师和学生用户的账户进行管理,和一般网站普遍使用的用户管理功能基本相同,在此不再累述。老师和学生用户将是本系统针对的主要用户。用户登录后,如果系统判断是用户角色是老师,则将进入老师主页。在老师主页可链接至“个人配置”、“项目管理”、“项目详细”和“技术资料管理”四个功能部分,如图3所示。

学生用户的网站结构和老师用户非常类似,在此不再列出。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用户对项目没有管理权限,只有通过老师指定才能参与到某个项目中。同时在“项目详细”中,项目人员、进度、公告和任务,学生用户将仅具有浏览的权限,而不能修改和删除。对于项目周报页面,学生用户则可以新建报告,并按时发送给项目管理的老师。

(四)结语

本系统采用ASP.NET和ADO.NET技术,并充分利用三层架构优化系统结构。基于ASP.NET能够充分发挥其完全面向对象的技术特点,实现三层结构B/S系统架构,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随着现代化校园的建设,项目管理网站将成为老师对科研项目以及参与学生管理的一种方便、高效的信息化途径。

摘要:针对目前校园信息化发展的特点,文章提出了基于.net的Web项目课题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整体采用web应用程序的三层架构模式,应用ASP.NET,ADO.NET和SQL Server 2000等方面的技术实现。该系统提供了对于项目课题方便高效的管理方式,对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ASP.NET,ADO.NET,三层架构

参考文献

[1]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02):305-306.

[2]蒋学英.Web数据库设计与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3.

[3]胡杰.浅谈如何建立三层体系结构的ASP.net应用程序[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67-70.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5篇

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后补助项目(课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突出成果导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自主投入、积极参与科技重大专项,根据科技重大专项有关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财政安排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后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其他来源的资金应当按照相关资金提供方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要求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后补助,是指单位先行投入资金组织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在项目(课题)完成并取得相应成果后,按规定程序通过审核验收、评估评审后,给予相应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

前款所称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第四条 后补助包括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和事后立项事后补助。

第二章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第五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是指单位围绕重大专项目标任务,按照前补助规定的程序立项后,先行投入组织研发活动并取得预期成果,按规定程序通过审核、评估和验收后,给予相应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

第六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主要适用于具有明确、可考核的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课题),以及具有相同研发目标和任务、并由一个或多个单位分别开展研发的项目(课题)。

第七条 申请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课题)的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组织完成项目(课题)的研发能力;

(二)筹措全部(或70%及以上)项目(课题)的研发费用;

(三)承担因研发失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第八条 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项目(课题),由牵头组织单位按照前补助方式规定的程序立项、组织项目(课题)价值评估、提出后补助预算安排建议方案,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核批。

第九条 对于研发经费需求量大、风险程度高、承担单位经济实力较弱的项目(课题),可事先拨付不超过该项目(课题)中央财政核定专项经费总额30%的启动经费。

启动经费拨付和使用的管理,参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前补助项目(课题)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中央财政资金待牵头组织单位对项目(课题)进行验收、提出预算安排建议,报经财政部核批后,予以拨付,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条 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任务合同规定完成时间到期后30日内,应当向牵头组织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牵头组织单位应当按照任务合同约定的考核指标、验收方法等及时组织结题验收并在6个月内完成。

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提出延期申请,说明延期理由和延期时间,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批后报财政部备案。延期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第十一条 项目(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后,牵头组织单位应根据事先确定的预算方案提出预算安排建议,按照预算编报时间要求及时报送财政部。财政部按预算管理程序审核后纳入下一预算。项目(课题)未通过结题验收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通过验收的,不予补助。

第十二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要严格执行批准的项目(课题)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如确需调整的,应当按预算调整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应当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办法》(财教〔2011〕287号)执行。

第三章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

第十四条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是对单位已取得了符合重大专项目标要求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但未纳入重大专项支持范围的研究成果,按规定程序通过审核、评估后给予相应补助的财政支持方式。

第十五条 申请事后立项事后补助的项目(课题)申报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报成果完全满足重大专项的任务要求,可验证和评价;

(二)申报成果是申报单位已经完成的项目(课题);

(三)申报成果是申报单位自主、可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

(四)申报成果未获得过重大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第十六条 采用事后立项事后补助方式的项目(课题),牵头组织单位应当参照前补助方式规定的程序进行成果征集、项目(课题)评估、技术验证和价值评估,结合项目(课题)的实际支出,提出后补助预算安排建议,并将论证结果和预算安排建议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 牵头组织单位提出的事后立项事后补助项目(课题)应当按照预算编报时间要求将论证结果、公示结果及预算安排建议等相关材料报送财政部。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提出预算安排意见,按预算管理程序审核后纳入下一预算。

第十八条 经核定拨付的事后立项事后补助项目(课题)经费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九条 获得事后立项事后补助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与牵头组织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将其技术成果应用于解决重大专项相关问题。未按照协议要求解决问题的,收回补助资金。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条 组织后补助项目(课题)过程中所发生的技术验证费、价值评估费以及项目(课题)验收费等在牵头组织单位管理费中列支。

第二十一条 后补助项目资金支付按照《财政部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库〔2009〕135号)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后补助管理中,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将予以通报批评、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将信用记录作为后补助项目评审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已经获得后补助经费的,应当予以追回;情节严重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参照本办法制定项目(课题)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学缘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 差序格局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分类号 G250

Sequence Pattern of the Project Group Membership:Taking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Philology Project in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as an Example

Zhu Chengling, Yuan Xilin

Abstract Fei Xiaotong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attern of difference sequence on his study about Chinese rural in 1940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group pattern in western society. Pattern of Difference Sequence affected by consanguinity, geography, economic, politic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etc. This study collected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in Library, Information&Bibiography Class from 2005 to 2010.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structures in the project team members from three aspects of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of colleague and consanguinity of scholarships, verified whether there is a structure of difference sequence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nalyzed the impact to academic research.

Keywords Consanguinity of Scholarship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Pattern of Difference Sequence.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of Colleague.

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对中国乡村结构进行实地研究后,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乡土社会具有独特的“差序结构”,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费孝通先生将其定义为:“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1]

这一概念的提出对研究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此,自其提出伊始就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发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逐渐渗入了“业缘”关系、“拟血缘”关系、“利益”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这也使其所包含的社会关系范围不断扩大[2]。这一理论不仅可以用来分析乡村,还可以用于其他社会群落结构的分析上。

在进入大科学时代的今天,任何一个科研项目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项目研究需要团队合作,需要课题组研究成员之间的协同努力。因此,围绕一个研究项目,就生成了一个以学术研究为职责的研究群落,其核心无疑是项目的负责人。将“差序格局”理论引入研究项目中,探析研究项目中课题组成员间关系结构的特征,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序结构”,正是本研究所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1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对象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金研究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代表了我国人文社科类研究的水平,能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历来被全国社科界同仁视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和科研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3]。国家社科基金于1994年开始资助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的项目,统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http://www.npopss-cn.gov.cn,以下称“社科规划办公室”)[4]发布的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立项的情况,截至目前共资助约1 018项图情文类课题,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滩头阵地,科研和教学两大任务相互依存,这也使其成为最能反映学术群落结构的机构。选择高校图情文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探明这一领域中的研究项目合作群落的结构,及其科研合作规律。

1.2 研究方法

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科研合作领域,通过研究合著现象来反映科研合作现象,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许多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也已经出现并被应用,如Ucinet即是一款集成了多种社会网络分析功能的软件。

nlc202309020821

通过分析合著现象,能够聚合各个作者,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考察其间的疏密关系,甚至可以探究是否形成“派系”。这对发现学术共同体的交流频率、交流特点,以及揭示相关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需要解释以下几个概念[5]:

距离:是指社会网络图中连接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即两个节点间最少连线数,也称为“捷径”。在一个学术网络图中,成员节点间的距离决定了他们之间合作关系的亲疏,并通过“中心度”来反映某一成员在网络中的地位。

节点的“度”及“中心度”:“度”的定义是社会网络图中某节点的邻接点的个数。网络中的某成员与越多的成员存在直接连线,则表示其在此网络图中具有的影响力越大,就越处于中心位置。在无向网络图中,中心度即是节点的“度”。

网络的“密度”:密度是由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连线数比可能存在的连线总数得到的。密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网络群体结构形态指标,被用来反映网络中各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通常情况下,网络的规模对网络的密度影响很大。

1.3 研究路径

差序格局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血缘、地缘、经济水平、政治地位、知识文化水平。地缘愈接近就愈易形成差序圈子。而经济水平、政治地位和文化知识的高低是圈子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它们象征着权力支配的大小。圈子的形成可能是一种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几种因素的综合。圈子的大小和上述因素的大小强弱成正比。对于一个研究项目而言,其项目所在地区、项目所在单位、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等都是一个项目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研究项目的这些属性,可以揭示出项目或其成员的地缘、业缘、学缘关系。

地缘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以地理位置为纽带,由于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在这一层次上,通过统计项目的分布地区,划分出中心区域和非中心区域,以此反映项目申请人,即项目负责人所属机构的地缘关系,及其对项目申请的影响。

业缘关系是指在原有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6]。它是随着人类社会职业分工而产生一种关系。在机构内部,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而研究方向相近或相同的研究者会走到一起,共同参与到本机构内的各个研究项目中,进而组成一个个针对不同课题的学术团体。因此,以机构为边界来研究其内部的学术网络可以揭示研究者间的业缘关系。

学缘关系是指一些社会成员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由于共同的学习经历而产生的关系,是以师徒、同学与同门师兄弟姐妹等关系为纽带而组建的利益共同体。

有关学缘关系的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关注的热点,国外尤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探讨学缘关系中的“近亲繁殖”对于大学发展的危害;其二,重点分析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特别是职称晋升的影响;第三,探讨防止学缘关系“近亲繁殖”的对策[7]。

此类研究大多选择大学这一学术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缘关系及结构对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的影响这一角度切入;而以研究项目为研究对象,考察学缘关系及其结构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则较为少见。在此层次上,通过对研究项目中师生合作的数量、疏密关系等的发掘,可以发现以研究项目为中心的学术群落中的学缘关系。本研究拟通过调查分析,实现上述由远及近地呈现出研究项目中学术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而探究在科研领域,特别是以研究项目为中心的学术群落中是否存在“差序结构”。

1.4 数据来源

对于科研合作研究的数据选择,本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样本,收集获取相应的论文成果,以此分析科研合作现象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社科规划办公室网站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建设的官方网站,并建有项目数据库,提供立项查询与成果查询两项功能,为学者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和进行研究提供相关数据。其中立项查询的检索入口包括项目批准号(即项目编号)、项目类别、学科分类、项目名称、立项时间、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单位类别、所在省区市,以及所属系统等。成果查询的检索入口包括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成果等级、结项时间、结项证书号、出版社、出版时间、作者和获奖情况等。

由于社科项目成果数据库中并没有收录所有的基金论文,因此需要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论文数据的采集。项目编号是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唯一标识,以项目编号为入口进行论文检索是一种方便有效的途径。考虑到研究项目的时间通常为2~3年,以及实效性要求,因此本研究所选取的社科基金项目年限设定为2005—2010年,并以国家社科基金图情类项目编号为检索点,通过检索社科规划办公室网站和CNKI两个网站的数据库获得所需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1)在社科规划办公室网站中通过立项时间和学科分类两个检索途径检索出2005—2010年图情文类项目课题,共385项。选择其中高校申请的课题,共328项,并得到这些课题的立项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申请人等信息。

(2)以高校课题的项目编号为检索词,在CNKI中分别检索各项目成员发表的期刊论文,共得到文献1 124篇。CNKI提供文献书目信息的批量下载服务,可以方便得到检出文献的书目信息,包括题名、作者、关键词、单位等。

(3)在CNKI的博硕士论文库中,以论文作者为检索词分别检索其作为导师和学生两个角色的博硕士论文,来发现合著关系中的师生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仅对以论文形式作为项目成果的课题进行分析。某些项目的成果是以软件或专著等形式结项,由于涉及版权等其他问题,在CNKI中未做收录。此外,在所有五种成果形式(系列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其他如专利等)中,以论文集形式作为项目成果的课题数量仅次于研究报告。统计结果显示,2005—2010年间,以论文(集)形式作为项目成果的课题共有154项,占总立项数的40%。一般而言,研究报告、专著中的相当部分内容会先期在论文中报告和体现,因此选择论文作为分析数据的来源,对于本研究而言是较为恰当的。

nlc202309020821

2 数据结果分析

2.1 图情文类立项项目的地缘关系

对各高校立项数进行统计,依立项数降序排列得到立项排名前10的高校,如表1。这10所高校共申请到了108个项目课题,占所有项目课题数的32.9%。依据布拉德福定律,这些高校属于第一个区域,可以看作是图情文类项目研究的核心机构。

表1 图情文类国家社科基金机构获得立项情况

注:此统计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办公室发布的项目立项数,包括发表期刊论文与未发表期刊论文的项目。后节中以发表期刊论文的项目数为依据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10所高校所在区域进一步划分,可以发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心区域。在这些区域中,两湖地区(湖北、湖南)立项数最多,共40项,占总体的37%;其次是京津地区(北京、天津),共31项,占28.7%;之后为沪宁地区(上海、江苏),共20项,占18.5%。其余各地区(广东、河南、辽宁)共17项,占15.7%。由此可以划分出图情文类立项中的3个中心区域,即两湖地区、京津地区和沪宁地区。

在上述三大中心区域中,尤以两湖和京津地区立项数最多,这两地的立项数超过总项目数的六成以上。

一般认为,处于学术中心区域的学术群落与处于非中心区域的学术群落相比,其群落规模比较大、学术氛围比较活跃、学者间的交流比较频繁、群落内部成员的合作机会更多,因此更加容易形成规模较大、较为紧密的学术派系。那么,通过对两湖和京津地区的学术关系网络进行分析,应能够大致推测其他地区学术关系的一般特征。

2.2 机构内部的业缘关系

据前所述,社会网络分析对合著者的合著关系已经有过一些研究,相关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通常只选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的文献进行分析。但是在项目合作中,成果发表人与项目申请人之间必然具有合作关系。因此,在建立关系矩阵时,本研究将申请人与成果发表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看作广义的合著关系。由此,在某一项目中就只存在两种关系,即广义的合著关系和微观的师生关系。

为了对两湖地区和京津地区各高校中可能存在的学术团体进行划分,需要先围绕社科立项项目描述出这两地高校的学术关系网络。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作者矩阵”,矩阵中的数值表示两作者间合著论文数量。然后将“作者矩阵”导入Ucinet软件进行分析。

由于CNKI中下载的数据是引文格式,其中存在多个作者合著一篇论文的情况,可以用下列函数公式R=(T,A1,A2,A3···An)来表示。其中,T代表某篇论文,A1~An代表该论文的各个作者。

这种方式无法清晰地反映一篇论文中各作者间的合著关系,也不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学术关系网络,需要将一个“作者1-作者2-作者3···作者n”这样的多重关系转换成多个“作者X-作者Y”的一对一的关系,用函数公式来表示即为:R=(T,X,Y),据此制成“作者二元关系表”。

而后通过“作者二元关系表”制作“作者矩阵”。

第三步,将各高校的“作者矩阵”导入Ucinet软件,利用其可视化功能分别得到两湖地区和京津地区六所高校的学术关系网络图。图1即为武汉大学在国家社科项目中的学术关系网络。其中,节点A1~A200代表200位作者,连线的粗细代表节点作者间合著论文的数量多少。

分析武汉大学的学术关系网络,可以发现,其网络中除了A133一个孤立点外,存在10个大小不一、相互绝缘的研究团体,其彼此间没有连线连接,这样就各自形成了10个具有一定边界的“圈子”,即圈子甲—癸。这些圈子的内部成员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连线连接,可以看作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不同圈子之间的成员则相互绝缘,即表示在科研项目上并没有合作关系。

在上文中介绍过节点的“度”和中心度的概念。此时即可以通过计算各节点的“度”来找到学术网络中的中心成员。

计算武汉大学学术网络中的各成员节点的度并予以排序,其中靠前的成员即为其学术网络中的中心成员,如表2所示。围绕这些中心成员,参与研究项目的成员会形成一个个“圈子”。

表2 度排名前14位的成员

图1反映出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大多是以项目负责人为中心相互联系。但也存在一些非项目负责人的“度”值较高的情况,如A114、A96、A93等人。分析这些成员在整个学术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发现,他们与项目负责人都有直接连线,并且相对其他成员其连线更粗,说明其联系程度更加密切。由此可认为,这些高“度”值非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负责人共同组成了圈子的中心。

比较圈子甲~癸的中心及所有成员规模,“度”值排在前14位的成员全在“圈子—甲”中;同时比较其他7个圈子的中心及成员规模可以发现,圈子的中心成员越多,中心势力越大,围绕这些中心形成的圈子规模也较大,这也正符合上述对“差序格局”的描述。

“差序格局”理论的另一核心观点是“同心圆”结构,即每位学者都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并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1]。而这些不同中心的同心圆相互交叠,又共同形成了整个学术网络。

针对这一特征,分析以A3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即图1中的圈子—甲,共有135个节点。运用Ucinet软件计算各圈的网络密度,其中只包含第一圈波纹时的网络密度为0.255,随着波纹的不断扩大,网络密度也在不断减小,当包含所有成员节点时的网络密度降低到0.063。可见,随着波纹向外扩大,成员间关系的强弱程度由中心向远端逐渐削减。

从A3这一节点出发,沿图中连线向外推衍,首先会到达第一圈“波纹”,包括A114、A93、A33、A96、A82等34名成员,其大约占图中节点总数的三分之一。第一圈波纹由距离A3最近的节点形成,他们与中心具有最紧密的联系。

nlc202309020821

沿着这些成员的继续向外推衍,又会到达第二圈“波纹”,这一圈上的成员与中心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通过第一圈上的成员与中心产生间接联系,如A40、A124、A146、A21、A90等33名成员。其与第一圈成员个数相当,但是由于其与中心距离更远,因此其网络密度更小,所以其与中心的联系程度变得更弱了。依此类推,可以绘制出以A3为圆心的一个个成员节点的“同心圆”,直至将图中所有节点都包含进去。

至此可以认为,在图情文类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序结构”,利用“差序格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上述科研合作现象。

2.3 项目内部的学缘关系

差序格局是针对中国传统社会提出的,根据上节的分析,这一格局在现代社会的研究项目中依然存在。上文曾述,差序格局是受地缘、业缘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学缘关系是否也是造成这种“差序”的一个原因呢?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本研究在上节建立的以A3为中心的学术网络图基础上,对各圈“波纹”上成员中存在的师生关系进行揭示,目的是分析这一层面上的学缘关系对差序结构是否产生影响。相对于同学、同门等其他关系而言,师生关系比较容易发现和界定,本文界定师生关系的来源主要通过学位论文。

以A3为中心的学术网络中所有成员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情况是:共存在13对师生关系,涉及23名成员,他们共合著了25篇文献;其中导师共有10名,学生13名。图2为师生合著关系网络,其中实线代表合著关系,箭头代表师生关系(老师指向学生),虚线代表无合著的师生。

图2 以A3为中心的学术网络中的师生合著关系

虽然这些师生关系同所有成员间的关系相比,其所占比例并不太大,人数仅占11.5%,文献数仅占13.02%。但是在依据各个项目中心成员划分出的“同心圆”内,所有存在师生关系的成员全都处于第一圈“波纹”上,即项目中的核心位置。

同样,统计两湖和京津地区六所高校的师生合著情况,可得表3。分析发现,除华中师范大学的师生合著论文比例到达57.01%外,其他5所高校的合著比例并不高,说明师生关系对学术研究的贡献尚属有限。但是,无一例外地是这些学生都处于以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导师为中心的学术“同心圆”的第一圈“波纹”上,处于项目的核心位置。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使得学生更有机会参与研究项目的核心部分。这也是研究项目中师生关系的一种突出特征。

表3 两湖和京津地区图情文类社科基金项目

师生合著情况

3 结果讨论

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学术圈中也表现出较强的“关系意识”和“差序结构”。在图情文类社科项目中,获得项目机构的地缘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差序结构,即以两湖、京津、沪宁地区为中心,立项数由远及近地向外递减。而在项目合作中,学者间的业缘和学缘关系也表现出一定差序结构。学者并非选择最符合课题研究需要和知识结构以及研究能力互补的学术同行作为合作者,而是更多从自身出发,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本,围绕研究课题建构学术研究网络。

首先是学生或老师占据网络的中心区域,然后是同学、校友成为网络的中间区域,而网络的外围则由同事、同行等组成。这一形成的学缘关系在后续的研究合作过程中,加深了彼此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这一学缘关系网络不断扩大和更新,甚至形成派系。

这种“差序结构”的学术关系网络对项目研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地缘关系方面,学术中心区域通常是学术泰斗和知名学者的集中地,拥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底蕴;而且研究设备等其他资源也较为丰富。因此,研究项目集中于这些区域可以充分发挥学术中心区域的学科优势,使项目投入得到更大的产出。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项目的集中分布对其他非中心地区的学术发展造成壁垒;此外,项目过于集中也有可能造成学术中心地区的研究者产生因依赖家底而锐意进取不足的现象。

对于机构及研究团队而言,有利的一面是,作为研究项目负责人的导师可以高效率地管理研究团队,培养得力助手;而作为课题组研究成员的学生也由此可以参与课题的核心部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获得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提升研究能力,获得研究经验。这些都使得“导师——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还具有凝聚情感的功能。

然而,创新是学术的必然要求,以“关系”为导向的学术合作容易导致学术思维的“同质”,来源于同一导师,同一学术派系的弟子,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方法,难免一脉相承,不易产生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火花,也不太可能对导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从而实现真正的学术创新和超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研究仅选取了部分高校在图情文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对其中的科研合作结构及其存在的“差序结构”进行了个案研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显得单薄;此外,在数据采集方面由于局限于CNKI,因此在数据样本的获取方面也可能存在遗漏和偏差,因而本研究的结果仅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科研项目中的科研合作规律及其合作关系,更深入的研究有待后续跟进。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7篇

随着国家和各地政府对医药卫生科研投入不断增加, 各级各类医药卫生科研课题越来越多, 攻关强度越来越大, 涉及的关系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在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现代项目管理的要求, 也无法确保课题完成的时效和绩效。本文将现代项目管理学理论和技术, 引入到医药卫生科研课题过程管理当中, 在分析了当前医药卫生科研课题中后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 研制了一套基于项目管理的科研课题中后期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系统, 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达到了预期效果。

1 现代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主要职能

项目是在限定条件下, 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执行的一次性任务。为了使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必须对项目实施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现代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 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 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1.1 现代项目管理的特点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 现代项目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 其最大特点就是注重综合性、全过程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管理的对象是相对比较复杂的项目。现代项目管理的一般是技术上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繁重、不确定因素比较多的任务或项目, 项目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宽广, 因而项目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

二是项目管理的组织是临时的、柔性的。所谓临时即是一次性的, 管理组织是为项目实施服务的, 项目终结了, 其组织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所谓柔性即是可变的, 项目组织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组织形式, 根据项目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 适时调整组织的配置, 以保障组织的高效、经济运行。

三是项目管理的过程是动态的。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 须根据项目进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 经常反馈信息, 不断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协调, 不断做出科学的决策, 从而使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产生最佳的效果。

四是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是先进的、开放的。现代项目管理采用的是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如采用网络图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采用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理论和方法控制项目总目标, 采用计算机进行项目信息处理等。

1.2 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职能

现代项目管理的定义中同时也十分清晰地表述了项目管理最基本的职能与任务, 那就是项目计划、组织、评价与控制。

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就是根据项目目标的要求, 对项目范围内的各种活动做出合理安排。它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进度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等, 使项目在合理的工期内,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来完成。

项目组织:项目组织是指为进行项目管理、完成项目计划、实现组织职能而进行的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 组织运行机制与组织调整等组织活动。项目组织是实现项目计划、完成项目目标的基础条件, 组织的好坏对于能否取得项目成功具有直接影响。

项目评价与控制:项目项目计划只是根据预测而对未来做出的安排, 由于编制计划时有许多难以预见的问题, 因而项目组织实施中往往会产生偏差, 这就需要运用项目评价与控制的职能来解决。项目评价是项目控制的基础和依据, 项目控制则是项目评价的目的和归宿。

2 当前医药卫生科研课题中后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项目管理定义, 医药卫生科研课题是典型的项目。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科研课题全过程管理, 必将会使科研课题管理更加科学, 更加高效。

科研课题的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期管理主要包括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评审及组织申报;中期管理主要是对在研课题进行检查、监督和阶段总结;后期管理则是对已完成的课题组织结题、论文发表及成果申报等工作。课题的三个管理过程互相联系, 密不可分。在课题前期阶段, 不管是立项部门, 还是课题申报者和各级主管部门, 对课题的申报和评审都非常重视, 一般也都有比较科学而严格的申报系统和评审规则。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对于课题的中期和后期过程管理, 大多数立项部门和课题承担主管部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的甚至是空白, 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 因而往往会导致研究计划落实不严, 组织实施不力, 检查评估流于形式, 项目管理的三个基本职能均未落到实处, 因此课题完成的时效和质量就很难保证。

以广州市科技局2003—2005年立项的医药卫生科研课题为例。我们对上述三年立项的304项医药卫生课题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 按期完成比例仅为62%, 延期1—2年后结题的比例为33%, 还有15项课题无法继续研究而申请终止。完成结果见表1。

我们对上述106项延期完成和15项申请终止的课题分别进行了原因调查, 并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和表3。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 无论是课题延期完成还是终止, 其原因大致相同, 主要是技术问题和人员问题, 二者合计分别占延期完成课题的61% (61/101) 和终止课题的73% (11/15) 。出现技术问题说明项目计划不周密, 设计不合理;人员问题说明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 组织调整不及时;出现偏差而未及时纠正, 说明项目评价和控制的职能也未得到有效发挥, 从而导致项目延期甚至不得不终止。

3 医药卫生科研课题中后期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初步实践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 特别是有效克服和避免管理监督不到位、信息渠道不通畅、结题把关不严格等影响课题完成质量和时效的因素, 我们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指导下, 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手段和方法, 研制了一套针对医药卫生科研课题中后期研究的动态管理系统, 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3.1 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该管理系统设计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用户管理。系统设计了课题立项部门、主管单位和课题组三级用户, 分别赋予了不同权限, 保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级用户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过程管理。包括了项目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结题管理三个部分。计划管理可以对课题任务书进行上传下达、修改调整等;过程管理可以及时跟踪课题进展, 了解课题成果, 监督经费使用等;结题管理可以在系统上直接进行结题申请、初步评估、申请批复等。

三是信息查询。系统可以对各年度、各单位、各负责人、各研究团队等信息进行快速查询。

四是数据统计。系统可以分别就课题数量、经费、成果、结题情况等进行适时统计。

五是信息互通。系统还特别设计了三级用户之间的适时信息互通渠道, 十分便于立项部门、主管单位和课题组之间及时上传下达各种信息。

3.2 管理系统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该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 其主要特色在于:

一是该系统主要是针对科研课题的中后期研究过程的监测和管理。目前绝大多数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课题申报、评估和计划管理, 很少有专门用于科研课题中期和后期管理的软件系统。

二是该系统很好地实现了立项部门和课题组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课题组可以通过系统随时上传课题研究进展、成果产出情况, 可以及时向立项部门提出进度、人员、经费使用等变更申请;立项部门则可以随时了解各课题组进度和困难, 及时批准课题组调整申请, 还可以随时向各主管单位和课题组下达通知通告, 从而真正实现了全过程动态管理,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该系统独特地设计了课题结题申请自动评估功能。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后向系统提交结题申请时, 系统会自动与课题计划任务书的预计指标进行对比, 给出该课题是否可以申请结题的意见, 如未达到基本要求, 系统将会拒绝课题组的结题申请。该功能对于协助立项部门结题把关, 提高课题完成质量有重要帮助。

3.3 管理系统的初步评价

尽管科研课题中后期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研制工作已全部结束, 然而其使用还需要与立项部门以及各主管单位之间加强协调沟通, 推广应用还需时日。为了验证和评价该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我们在广州地区某高等院校承担的广州市科技局医药卫生科研课题2008年度结题验收工作中进行了初步实践探索。该高校2008年度共有12项广州市科技局课题按计划应该结题。通过试用该管理系统, 2项课题通过系统提交了延期结题申请, 并得到了批准;10项课题通过系统提交了结题申请, 其中2项未达到预期目标被系统自动拒绝, 其余8项得到了系统同意申请结题批准, 之后正式提交了书面结题材料。初步实践证明, 该管理系统确实能有效地提高科研课题管理效率, 确保科研课题完成质量, 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摘要: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对当前医药卫生科研课题中后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医药卫生科研课题中后期研究过程动态管理系统, 并对此系统进行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现代项目管理,医药卫生科研课题,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孙裕金, 尤勤, 刘玉国.现代项目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张石森, 欧阳云.哈佛MBA项目管理全书[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03.

[3]焦慧.项目管理模式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 2004 (25) :29.

[4]郝杰.加强科研课题中期管理, 提高科研效益[J].重庆医学, 2007 (36) :35.

[5]“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科学化问题研究”课题组.试论课题制项目的过程管理[J].管理论坛, 2006 (32) :34.

[6]梁卫华, 吴志华, 叶深溪, 王省良.狠抓过程管理务求科研实效[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3, 16 (4) :219-220.

[7]赵醒村, 周增桓, 王省良, 李海燕.医学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 19 (3) :133-134.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8篇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持的《茶园综合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303012) 于2013年1月1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项目启动会, 会议由首席专家肖宏儒主持, 项目各参加单位出席了会议。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承担了该项目子课题——“轻简型茶园管理机械研究与开发”, 研究任务负责人谢祖琪根据项目二级任务书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并带领课题组成员易文裕、庹洪章、应婧和姚金霞等一行数人于2013年4月17日~4月18日前往四川省洪雅县、名山县2个茶叶生产大县进行调研, 着重调研了四川茶园管理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茶园规模及生产方式;详细了解了茶园生产管理、茶园农艺与农机结合及茶叶加工情况;现场测试了茶园面积、茶园坡度、茶园土壤紧实度和含水率等与茶叶管理机械相关的参数;为课题的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调研得到洪雅县农业局和名山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得到洪雅县余坪镇、花溪镇和东岳镇, 名山县建山乡、城东乡、红岩乡相关人员的帮助;得到当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机和茶机经销商的配合, 使项目子课题执行有了良好开端。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课题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教学,课题

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它的主要思想是鼓励学生面对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所构建的产品目标, 产生一种创造激情和价值实现欲望, 使学生能够在一种企业生产环境或情境下, 按照企业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模式, 完成学习和训练的任务。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 将“教、学、做”融入课堂学习, 注重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模拟仿真、校内生产实习紧密结合。

科学、合理的综合教学课题或模拟工程项目是项目教学的基础, 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过程模式的合理序化、工作项目的真实可行, 可以有效地使一体化教学贴近实际, 保证学生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触。所以, 此项课题研究与开发对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十分重要。

项目教学课题研究

当前的许多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按照自动化类专业核心能力和知识点的实际要求, 设置机械知识类技能型的课程体系, 而是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或将机械类的一些课程进行简单的合并。教师固守传统的文字教材加课堂讲述的教学方式, 无法形象地表达出机械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培养方式不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因此, 我们对这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题研究应按照自动化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紧密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标准要求, 以机械实际生产加工为学习环境, 构建一个综合机械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系统, 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职业素质、创新意识。

专业的机械知识技能分析自动化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全面具备机电专业技术能力, 在机械理论和机械加工等方面, 应掌握钳工基本操作、各种机床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加工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等机械加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应进一步掌握摩擦轮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相关的机械传动机构及液压传动技术, 熟练掌握常用工具、仪器的使用, 并对机械零件、机械运动的原理有较深的了解。

课题开发的原则对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课题的研究, 我们从产品的逻辑起点出发, 沿着生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机电类专业领域地归纳、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 从对企业生产的岗位 (群) 调研入手,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核心, 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 再经过科学的分析, 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 使一体化教学课题涵盖专业标准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核心能力。教学课题既可独立运行, 相互之间又能科学支撑, 最终搭建专业人才培养架构, 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从哲学层面解读,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把潜在技术变成实在技术, 把人们的意识、经验、能力高度凝聚传承于学习者, 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根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际要求, 课题的开发与研究应将专业理论知识要点和操作核心技能融于课题实施的全过程;将职业素质、企业生产特性、生产管理规范等融入课题进行的全过程。课题的研究不能只把它作为一种简单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叠加, 而是用有效的项目或任务搭建一个生产的工作平台, 使学生以一个技术工人的身份, 从某项产品或模拟产品生产工艺方案的设计制定到在不同的岗位工段掌握相关机器设备操作技术, 最后进入零件修整、成品检验, 将机械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 形成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 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内涵, 掌握专业技能, 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工程实战能力、工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课题样例图1是一个鸭嘴榔头制作的课题样例, 图2是这个课题学习工作进程的框图。通过这个工作框图可以看出:这个课题示例是以榔头的制作为课题主线, 包括前期准备→制图学习→榔头制作→手柄制作→工作总结五个学习工作阶段。

1.前期准备:要求学生对任务的概况有整体的了解;针对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按照工作小组的分工制定学习工作的计划。

2.掌握制图能力:按照榔头的样品 (或阶梯轴) 进行手工测量, 绘制草图;学习制图基本技术;学习形位公差和国家标准;学习零件图绘制方法, 掌握制图能力。

3.榔头制作: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学习铣削安全操作技术, 将圆棒料铣削成方料;学习机械基础相关知识;了解金属热处理知识及淬火技术;学习钳工工艺基础知识;学习钳工操作安全知识;掌握钳工加工基本技术。

4.榔头手柄制作:学习车工工艺基础知识;刀具选择;夹具基本知识;掌握外圆加工、锥度加工、螺纹加工、滚花加工技术。

5.工作总结: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 填写报告书, 进行各级评分、评议 (其他略) 。此项课题按照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单元分块, 将原有的金工实习科目和理论科目串联起来, 突出了实训技能训练的重要位置。课题本身基本综合了钳工技术、铣床、车床等机械加工技术的学习和训练, 突出了工艺线路、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机床的基本操作, 拓展了金属热处理知识。课题要求学生在榔头的制作中学习制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 掌握测量技术和相关的机械加工技术, 使机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榔头作为一件常用工具, 有其广泛的实用价值, 因此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此外, 教学过程也一改原有的习惯。例如, 传统的制图课程教学是先讲授基本线段、基本形状的绘制方法, 最后再进行测绘训练。而这个课题首先给出学生工作的成品样例, 要求学生按照榔头成品或其他零件进行测量, 绘制草图, 学习量具的使用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制图、识图的基本能力、相关的公差与配合知识。这种课题的设计使学生非常明确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目标。这个产品虽小, 但在结构上确实通过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体现多种机械加工技术, 使榔头生产具有较多的加工工艺手段, 这使教学更加丰富。课题选用的坯件是尺寸Φ30, 45号圆钢棒料, 在一个坯件上实现多个课题的训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训消耗, 进一步提高了实训的功能和材料消耗的性价比。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体会工作的过程。课题设计要求学生以工作小组为单元, 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 研究工作计划, 制定工艺过程, 学习不同工段、工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注重团队配合, 协调生产, 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 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和岗位综合能力。学习工作过程结束, 学生得到的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件生产、生活实用工具。整个过程中, 不但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理论, 掌握了专业技能, 而且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当前,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能力为标准, 以综合技能培养为核心, 以工学结合为模式的工作理念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我们应该积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题的研究与开发, 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下, 在工作过程化模式的课程平台上进行学习和训练,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一) [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2) .

[3]翟向阳.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J].职教论坛, 2005, (6) .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10篇

该项目针对我国目前施药技术落后、农药使用量大、有效利用率低、现代施药装备缺乏等关键问题, 围绕高秆作物、水稻、果树及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对现代施药机械产品的迫切需求, 跟踪当前国际施药技术与装备发展的最新技术, 通过高效低污染安全施药技术、现代施药装备及专用动力装置、施药作业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 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减少农药使用量, 降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提高农产品品质;创制适合于高秆作物、水稻、果树及蔬菜病虫草害防治的现代施药装备, 实现施药的精量化、机械化、自动化和安全化。

该项目共设置5个课题: (1) 高秆作物高效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2) 水田超低空低量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3) 密植型果园仿形定向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4) 篱架型作物高效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5) 蔬菜高效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项目安排总经费为7000万元, 其中国拨经费3500万元, 地方和单位配套3500万元, 课题实施期限为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

二、指南内容

课题1.高秆作物高效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开展高秆作物高穿透性喷雾技术、超高地隙自走式底盘技术、作业过程机电液中央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 解决施药作业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

课题2.水田超低空低量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进行低空喷洒雾滴沉降规律研究、超低量可控均匀雾化技术研究、轻量化低空低量航空喷洒系统研究、无人驾驶超低空自动导航与喷雾控制技术研究、以及农用无人驾驶轻型直升飞机的适用性改制研究等工作, 创制适应于大面积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农用超低空轻型直升飞机及低量施药装备。

课题3.密植型果园仿形定向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进行果树靶标边界仿形雾流场分布规律的研究、果树靶标边界仿形低量喷雾技术研究、仿形雾流场与静电场耦合效应研究、节能型低噪风机特性与专用风机的研究、高通过性自走式底盘设计技术研究与装备的研究、以及基于机电液中央控制技术的靶标边界仿真低量喷雾控制系统研究等工作, 创制适应于我国大部分密植型果园病虫草害防治的边界仿形低量施药装备。

课题4.篱架型作物高效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开展篱架型作物专用底盘和施药设备, 高效、低量、低污染施药技术, 关键工作部件、篱架自适应控制技术、流失与飘失雾滴的回收利用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 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课题5.蔬菜高效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适合温室蔬菜和大田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专用雾化装置、温室无人驾驶自走底盘 (包括自动定位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对靶系统等) 、大田高地隙自走底盘、温室病虫害防治专家决策系统及喷雾量自动调控系统等核心技术, 切实减少农药使用量, 解决目前农药用量大、残留高、对消费者健康威胁大的问题。

三、注意事项

1. 课题申请者应针对指南内容, 围绕课题总体目标和任务进行申请, 不能只针对课题部分目标和任务进行申请。本批课题申请鼓励企业参与申报, 产学研结合。课题主持单位和参加单位应具有良好的相关前期工作基础和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成功经验, 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好的试验测试条件, 财务状况良好, 并确保落实配套经费。

2. 课题申请者应根据本申请指南提出的课题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考核指标等要求, 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项目课题申请书》。

3. 课题必须由法人 (单位) 提出申请。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联合体, 并确定课题牵头申请单位和课题申请负责人, 每个课题参加单位 (含牵头申请单位) 原则上不超过6家, 由课题牵头申请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申请。课题牵头申请单位与参加单位应签订研究开发合作与知识产权分享等相关协议。

4.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 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5.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年龄在55岁 (含) 以下 (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

(3) 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 具有领导课题组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5) 每年 (含跨年度连续) 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6) 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6. 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可作为课题负责人:

对于港澳台的科技人员, 在满足上述 (第5条) 2-6项条件的情况下, 只要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 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 且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 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海外华人科技人员, 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 在满足上述 (第5条) 2-6项条件的情况下, 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 且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 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 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7.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不得违反以下限项申请的规定:

为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 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限制申请及承担课题数量规定。每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 (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 课题, 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 (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 不得超过两项。

8. 申请者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不得高于本申请指南规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 并应按照本申请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 否则不予受理。

微型课题管理初探 第11篇

微型课题研究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为了使教师这种自发的教育研究行为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 我们根据“建水县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制定出台了和“曲江镇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实施计划”。通过实践,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微型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普及教育科学研究, 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还有利于减负增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加深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 本文就微型课题研究的含义以及管理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微型课题研究的含义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 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 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审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

3.“實”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高效利用一小时锻炼”等。

4.“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写实文章,真做实践。

5.短, 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 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 长的三至五个月, 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6.快, 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 因而速度快、效率高, 一个问题解决了, 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一个问题解决了, 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 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 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 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二、微型课题研究的措施保证

1.制度导向。小课题研究利用教师考核评价等导向性手段,强势推行。

2.完善组织。中心学校成立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与学校教导处共同开展工作。中心校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微型课题研究规划,组织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一般由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引领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对研究成果作出鉴定。

3.课题运作

(1)随时申报。教师只要有问题想要解决,并且这些问题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可以随时向中心学校教研室提出课题申报。学校微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中的2位成员对该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并在学校教科室进行立项备案,教师的小课题就成功立项。

(2)方案简洁。在保证有问题、有分析、有主题、有策略的前提下,小课题研究方案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本式的,也可以是表格式的。

(3)结题自由。微型课题研究起于问题的发现,止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只要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已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便可向中心学校教研室提出结题申请。中心学校教研室将多个结题时间趋近的课题汇总后,协调小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及小课题评审小组成员,进行结题鉴定。

(4)成果多元。除了常规的研究报告外,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可以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课堂教学光盘、课件、自制教具等。同时,它可以是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

4.过程监督

(1)开展周调研督导工作。学校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与教师保持联系,亲临教学研究现场,了解掌握微型课题研究进展,对微型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2)《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单》追踪研究过程。学校教科室负责研究过程的日常督导工作,要求每个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教师,把从申报立项到课题结题这一全过程中的主要会议、大事、体会等都需清晰记录在学校专门设计的《微型课题研究管理手册》中。

5.支持服务。中心学校为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提供全程服务,排忧解难。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

1.找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围绕问题与困惑搜集资料。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微型课题。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4.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研究” 微型课题,教师的研究思路是:一是教师应吃透教材,掌握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把握计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二是要求教师上课思路清晰、语言精炼、有感染力;三是变化练习形式提高计算兴趣,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变换使用基础性训练、针对性训练、记忆性训练、规律性训练等;四是教师做好示范,言传身教并经常鼓励学生;五是要求实验教师每天给学生10道计算练习,做到持之以恒。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5.采取措施与行动实施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

6.总结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反思改进。微型课题研究适合于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行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效果来观察发现自己课题研究后有哪些改变,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需要及时纠正的,以不断调整小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行为。

项目课题管理系统论文 第12篇

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拟支持“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方面的11个研究课题, 包括: (1)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 (2) 基于高密度SNP的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3) 家畜卵泡高效诱导发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4) 家畜精子快速低损伤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 (5) 家畜胚胎干细胞技术研究; (6) 体细胞高效实用化克隆技术研究; (7) 胚胎高效分割保存与胚胎质量分子标识技术的研究; (8) 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9) 鸡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10) 牛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11) 羊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二、指南内容

课题1.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 挖掘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中与繁殖、肉质和抗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功能突变位点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2) 对可能影响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分子标记进行遗传效应评估, 并研制分子诊断试剂盒。 (3) 研究综合应用多个功能基因或标记以及多种分子育种技术, 建立平衡育种技术体系。

课题2.基于高密度SNP的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 建立利用SNP芯片的高通量SNP检测技术平台; (2) 研究SNP标记及其单倍型遗传效应的估计方法, 并对我国畜禽群体中SNP标记影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估计; (3) 研究在我国主要畜禽中进行高密度SNP选择的优化育种方案并加以实施利用。

课题3.家畜卵泡高效诱导发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1) 建立家畜卵泡高效诱导发育、排卵技术; (2) 建立家畜有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 (3) 研究家畜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技术; (4) 建立家畜ICSI等多种体外胚胎生产技术。

课题4.家畜精子快速低损伤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1) 探讨分离过程对精子细胞器的损伤; (2) 建立牛、羊、猪XY精子高效无损分离技术; (3) 建立精子高效冷冻保存技术、低剂量输精技术; (4) 建立高效胚胎性别鉴别等性别控制技术。

课题5.家畜胚胎干细胞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研究和探索牛、羊、猪胚胎干细胞分离过程中胚胎细胞种类选择、饲养层处理和无血清培养体系的优化等方法; (2) 建立羊、猪胚胎干细胞高效分离、培养技术; (3) 建立适用于牛、羊、猪的i PS细胞技术体系。

课题6.体细胞高效克隆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研究和探索牛、猪体细胞克隆过程中核供体细胞种类选择、核供体细胞处理、卵母细胞去核、融合和激活的新方法; (2) 研究体细胞克隆牛、猪及其后代的安全性、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性能, 并进行病理学评估; (3) 建立牛、猪核移植技术体系。

课题7.胚胎高效分割保存与胚胎质量分子标识技术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研究胚胎 (含卵母细胞) 高效保存技术; (2) 建立新型胚胎切割技术; (3) 研究胚胎质量评价的分子标识。 (4) 调控染色质重塑关键因子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课题8.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主要研究内容: (1) 父系新品系选育: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DNA分子诊断等分子育种技术融入常规育种技术, 培育优质父系猪新品系; (2) 母系新品系选育: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猪种资源, 通过分子育种手段, 重点提高繁殖力、肉质、抗病性, 培育出能普遍推广的母系新品系。 (3) 优质猪配套系选育:通过配合力测定结合分子手段, 筛选具有自主品牌的优质猪配套系。

课题9.鸡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主要研究内容:

1. 蛋鸡新品系选育:

(1) 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及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手段, 对已有蛋鸡品系进一步选育提高; (2) 结合利用我国现有地方遗传资源和引进的优秀商业品种, 培育出优质、有特色及有市场竞争力的蛋鸡新品系, 重点开发优质节粮型蛋鸡。

2. 优质肉鸡新品系选育:

利用我国现有肉鸡品种 (系) , 通过分子与细胞育种手段, 重点提高肉质、饲料转化率和种鸡繁殖率, 培育出能普遍推广的优质肉鸡新品种 (配套系) 。

课题10.牛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主要研究内容: (1) 筛选具有突出性能 (生长性状、抗病性能、肉质等) 的新品系, 并应用基因或标记分析技术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 (2) 利用标记侵入法等手段创制育种新材料; (3) 建立分子标记、胚胎工程、性别控制等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的实用育种技术体系。

课题11.羊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主要研究内容:

1.选育肉羊多胎新品系: (1) 通过联合育种, 组建品系育种群; (2) 检测MSTN (双肌) 基因和Fec B (多胎) 基因, 分析其遗传效应, 建立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并用于肉用多胎品系培育; (3) 采用胚胎工程、性别控制等技术快速扩繁种群。

2.选育超细毛羊新品系: (1) 研究影响羊毛细度性状的主效基因和羊毛生长发育调控机理。 (2) 检测KAP6和KAP8等细度控制主基因, 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3) 采用胚胎工程、性别控制等技术快速扩繁种群。

3. 选育常年长绒绒山羊新品系:

(1) 采用分子标记与传统育种方法, 结合扩繁技术组建育种群; (2) 检测分析羊绒细度和生长期分子标记的遗传效应; (3) 采用胚胎工程、性别控制等技术快速扩繁种群。

三、注意事项

1. 课题申请者应针对指南内容, 围绕课题总体目标

和任务进行申请, 不能只针对课题部分目标和任务进行申请。本批课题指南鼓励企业参与联合申报。涉及畜禽品种培育的第8、9、10、11等4个课题, 原则上应由科研单位和具有优势种群的种畜禽企业 (场) 联合申报, 企业应提供配套资金, 并按863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 课题申请者应根据本申请指南提出的课题名称、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考核指标等要求, 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项目课题申请书》。

3. 课题必须由法人 (单位) 提出申请。

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联合体, 并确定课题牵头申请单位和课题申请负责人, 每个课题参加单位 (含牵头申请单位) 原则上不超过6家, 由课题牵头申请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申请。课题牵头申请单位与参加单位应签订研究开发合作与知识产权分享等相关协议。

4. 课题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 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

5. 课题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年龄在55岁 (含) 以下 (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

(3) 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 具有领导课题组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5) 每年 (含跨年度连续) 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6) 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6. 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可作为课题负责人:

对于港澳台的科技人员, 在满足上述 (第5条) 2-6项条件的情况下, 只要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 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 且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 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海外华人科技人员, 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 在满足上述 (第5条) 2-6项条件的情况下, 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 且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 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 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7.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不得违反以下限项申请的规定:

为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 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限制申请及承担课题数量规定。每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 (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 课题, 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 (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 不得超过两项。

8. 申请者提出的国拨经费申请不得高于本申请指南

规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 并应按照本申请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 否则不予受理。

9. 申请者要遵守科学道德, 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

上一篇:先秦社会思想研究下一篇:中西财务会计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