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测试技术范文

2024-07-26

采油测试技术范文(精选9篇)

采油测试技术 第1篇

1 国内采油测试技术现状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采油试油技术发展历史尚短, 因此技术水平往往要低于国外。现阶段, 国内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制造业较为落后。国内制造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造成了测试技术进步受到了阻碍, 而很大一部分的大型地面测试设备必须要依赖于由国外引进[1]。其次, 采油测试观念不够先进。不少发达国家的探井钻探地层测试设计工程已接近尾声, 而由于国内油井发展状况不同, 有些油井为减少成本投入仅有少数井实施了该项工作。不仅如此, 虽然个人技术服务企业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些工具, 然而却都是引进了他国已有技术与经验后才得以实现的, 国内独立开发能力依然十分薄弱。最后, 在设备投入方面资金稍显欠缺。较前几年而言, 目前我国在设备上的投资有了一定的增加, 然而测试技术的提升速度仍然比较慢, 而且配套资金也十分缺乏, 导致测试计划无法实施。

2 采油测试系统及其特点

由于采油测试技术在石油工业产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各个国家都加大了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与投资力度。而通过采油测试系统, 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采油工具的各个参数, 其准确度高, 获取数据耗时短。不仅如此, 还可以在工具尚未下井时便通过检测来获得其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的详细情况, 从而为下井工具的正常使用与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采油测试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

2.1 主机系统尺寸健全、指标高。

采油测试系统最关键的功能就是以模拟现场工况为参照, 对所需工具与工艺做试验。石油开采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多种不同的尺寸, 而为达到这一目标, 主机系统安装了一根全长的石油套管, 同时还增加了加载与装卸工具的四柱框架结构。这一封闭式的框架结构有着非常科学的结构, 拉力高达100吨, 扭矩达10000Nm[2]。调查资料显示, 现阶段国外还没有开发出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一个系统指标。

2.2 应用了模糊神经控制算法, 确保了加载精度。

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 下井工具的检测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施加载荷。最终检测结果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荷的施加情况。所以, 详细、精准的控制施加载荷量也就成为了检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借助模糊控制与神经元网络相关理论开发出的模糊神经控制算法同时兼备了模糊控制和神经元网络两者的优势, 融合为了一种新型的控制算法。

2.3 液缸同步伺服技术。

长时间以来, 两液缸同步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我国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因此, 人们开始尝试在控制系统中设计液缸同步伺服系统。借助测量游动平台的倾角变化获得两侧液缸之间的位移差。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闭环控制过程中调整两侧液缸的移动速度, 最终实现两侧液缸同步。研究资料表明, 目前国外还未将液压伺服技术引入到两侧液缸驱动四柱框架结构的同步控制中。

2.4 工具检测中的动态检测和控制技术。

现今, 国内已有少数石油开采企业将动态检测技术引入到了下井工具检测系统内, 并初见成效。

2.5 以局域网为基础的计算机测控系统。

以局域网为基础的计算机测控系统给工具检测系统创造了方便、快捷的软硬件平台, 达到了现阶段采油测试工作的需求。

3 采油测试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 国内采油测试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

3.1 地层测试技术。

到目前为止, 地层测试技术可以说是应用规模最大的一项测试技术, 它可以同时应用在土地、海洋等多种油井中[3]。地层测试技术通常包括测试与完井测试两部分, 这一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影响十分突出, 测试结果获取较快, 准确度高。地层测试技术与其他技术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它可以对处于动态状态下的地质进行测试。

3.2 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

过去所使用的采油测试技术机械压力计常常会存在多方面问题的影响, 例如测量准确度低、分辨率低以及数据处理过于复杂等。所以, 为解决这些问题, 人们开发并应用了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该技术能够测得较为准确的油井生产及多种参数信息, 同时还可以用于地质条件分析工作。

3.3 电缆桥塞封闭技术。

这一技术在二十世纪由美国引入, 目前的陆地和海上油田石油测试等技术大都是通过电缆桥塞, 应用电火花, 爆炸, 如设置过程完成井堵塞底层的铁路技术[4]。该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简易、效率高, 耗资少等, 而且还能有效解决复杂地层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4 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今, 国内正加紧对采油测试技术的研究与投资, 以此来提升采油测试技术水平。从整体上看, 国内采油测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

4.1 低渗透油层试油测试技术。

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提就是要先发展防膨液油层保护技术, 其目的就是杜绝油层中黏土出现膨胀或移动的情况, 从而保护储层, 进而对环境起到保护的影响[5]。之后, 则是要发展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大, 而对该技术的深入分析与研究能够增强低渗透油田的测试能力。

4.2 稠油地层的试油测试技术。

对稠油油藏进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今实际中工程大都是借助深穿透, 大孔径以及高密度射孔技术完成的。所以, 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通过地层测试技术掌握稠油区的构成特征、稠油的形成温度等。不仅如此, 还可以在分析稠性原油样本的过程中获得相关数据, 从而更好的完成油井勘探与开发工作。

4.3 特殊岩性的试油测试技术。

近些年来, 油田开发工作持续深入, 其未来发展方向表现出了多样化得特征。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特殊岩性的试油测试技术也就成为了大势所趋, 以此来达到油田勘探的发展要求[6]。人们相继发现了更多的泥岩裂缝、火成岩等多种特殊油田, 而在对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 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应用防膨压井液技术、深穿透射孔技术等。

5 结语

新时期下, 多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而要想实现采油测试技术的快速提升还要加大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与投入力度, 为不断满足勘探工作的需要来发展该项技术。

摘要:近些年来, 国内油田勘察工程实现了迅猛的发展, 而采油测试技术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出来。历经几十年, 我国的采油测试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并达到了较为系统性的开采技术要求。对此, 本文以国内采油测试技术现状为基础, 从多方面分析了采油测试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油田,测试技术,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玉海.分析试油测试新技术在青海油田的应用[J].化工管理, 2011 (06) :47-49.

[2]李雪彬, 许江文, 胡广军等.射孔压裂联作工艺在克拉玛依油田低渗试油层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 2010 (03) :70-72.

[3]高宝国, 徐福刚, 信德发, 朱建英.水平井技术在太平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应用.[J].断块油气, 2009 (01) :53-55.

[4]郑希利, 刘兴斌, 朴玉琴, 李军, 李洪彬, 工淑萍.水平井油水两相管流流量和含水率测量力一法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 2010 (01) :18.

[5]张亮.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应用综[J].民营科技, 2014 (01) :84.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采油工程;发展方向;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开采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石油开采技术尤其是采油工程技术更是得到了有效提升。在人们对石油开采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的石油开采形势还非常严峻,只有不断探寻新的采油工程技术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采油工程技术开始得以发展。之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详细分析了这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把我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探寻和分层开采工艺阶段。该阶段的时间段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这个阶段,我国进行了火烧油层试验、注蒸汽吞吐试验、人工举升试验、油层堵水试验以及油层水利压裂试验。这些试验的开采使得采油工程技术得到有效提升;二是突破发展阶段。进入到突破发展阶段之后,我国开发形成了能够使用不同类型油气藏的采油工程技术,采油工程技术进一步实现了多样化。采油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三是形成和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采油工程技术得到了较大改进。采油过程中更加注重中长期的规划,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短期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正确处理。以上三个阶段就是我国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考察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就必须要了解这一历程。这是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前提。

二、采油工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开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到采油工程。当前在三个方面问题表现的非常典型:

(一)三次采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次采油是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焊接,三次采油过程中油品聚合物躯体对象向二、三类油层转向的过程中,平面以及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却表现得非常严重。实际工作过程中甚至存在着油的物理性质变差,油层配注量差异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就会对油井造成严重影响,实际工作过程中,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重视。采油过程中强碱三元复合驱采模式虽然能够达到基本目的,但同时也会使得油井出现非常明显的结垢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检泵周期的使用寿命就会缩短,工作效率也将会降低。

(二)水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测试水平较低。当前比较常见的测试方法是存储式自动调节工艺和直读式测调联动工艺两种方式。这两种工艺的应用都能够有效提升单井测试效率,测试时间也将能够有效缩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测试工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缺点的,实际测试过程中还需要人工干预,逐层进行。这样一种方式必然会容易产生矛盾。此外还存在着工艺极限的限制。二是无效注水使得难度加大。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厚油层开采过程中这个问题表现的比较典型。通常情况下无效注水将会使得剩余油大量的集中在油层顶部,有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低效循环的现象,这就可能增添难度。这是工作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三是新技术不能够适应实际条件。限流法完井技术是一项专业性地技术,这项技术尽管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储油层岩体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限流法完井技术将不能够适应新的采油环境。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一点。

(三)外围油田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外围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外围油田自身的特征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外围油田本身具有特低渗透难采、田产量递减速度相对较快以及单井采油能力较低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都会使得外围油田的开采变得比较难。

三、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今后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将会重点去解决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发展方向:

(一)三次采油的发展方向。今后三次采油过程中工作人员将会研究和应用分层注入工艺技术,分层注入工艺本身的应用对于环节聚驱二、三类油层层间矛盾是有重要意义的。这项技术在今后将会朝着平面分质注入和纵向方向来发展。在聚合物驱单管多层分支分压注入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平面分质注入技术和三元复合驱分层注入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此外电动测调工艺也得到了研究和应用。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二)水驱开发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将着重发展两项技术,薄差储层细分挖潜技术以及新的厚油层采油技术。薄差油层与外部储层之间具有油层厚度较小、小层数多、隔层较薄等特点。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就进行逐步提升小油层出液比例。在开采油田之前应对采油地质环境进行精细研究,研究之后再通过对采油工艺和地质进行控制来提升单井的产液能力。

新的厚油层采油技术的研发非常迫切,今后工作过程中首先是要控制成胶时间。通常情况下需要把成胶时间控制在30天之内。而后就是要对开采环节来进行细分,对于诸多单项采油技术需要进行专门的有机整合,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现实的生产环境来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三)外围油田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首先是要研究出新型压裂技术,这种技术的开发需要结合外围储油层自身的地质特点来采用能够对垂直缝薄层进行细分的控制压裂技术。采用这样一种控制压裂技术将能够提升单井小层压开率和储油层动用效率。为了减少损害还可以研究一些低伤害或者是无伤害的压裂技术。与水平井相配套的工艺技术也需要不断尽心开发和优化。在外围油田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质状况采用符合实际的压裂技术。

四、发展建议

采油工程技术是一项专业性地开采技术,在今后开采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采油工程技术水平就需要采取科学地措施。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决定技术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要逐步培养大量的专学科带头人,要能够使得懂经营、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越来越多。只有具有一大批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才能够提升采油工程技术;二是要掌握采油工程的要点。这里的要点主要指的是油田开采的规律性及阶段性。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围绕着油田开采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油藏检测系统。通过该系统来实现对油田开采的有效监测。三是要积极加强同国际项目的合作,要及时了解国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要跟上国外技术的发展趋势,创新自己的技术。

石油开采是项重要工作,采油工程技术也非常专业。在今后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得石油开采事业能够顺利推进,就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的要求来加强研究。本文主要是从外围油田开采、水驱开发以及三次采油等环节探讨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后要采取科学措施来提升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稀明,栗传振,肖贤明.微生物采油技术物理模拟研究现状[J].石油钻采工艺,2006(1).

[2]刘合.大庆油田采油工程面临的难题和技术发展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5).

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技术评定 第3篇

1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概述

采油测试压力表计量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 以力的平衡原理和帕斯卡定律为基础, 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在对被测仪器仪表校准过程中, 能灵活设定压力, 对机械加压系统进行闭环控制。计算机根据所设定的压力值控制系统驱动丝杠旋转推拉活塞调节压力。压力能等值传递到精密压力表和被测的一般压力表。通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记录压力值并反馈给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根据压力值调节丝杠的旋转方向及速度, 直到压力值满足测试精度要求。其准确度等级为0.25级, 量程为0~60MPa。采油测试压力表的工作温度为 (20±5) ℃, 相对工作湿度≤85%。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重复性试验

2.1.1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重复性测量

在工作温度为 (20±5) ℃、相对湿度≤85%的校准环境条件下, 选一支相对稳定测量范围为0~30MPa、准确度等级为1.0级的采油测试压力表。在重复性条件下, 用该装置在被测压力表测量范围内选取30、20、10MPa 3个压力点, 每年进行10次独立重复测量。

根据贝塞尔公式:

式中:S为标准偏差, %;n为测量次数;xi为各次的测量值, i=1…n。

由公式 (1) 计算得到的单次试验标准差结果, 如表1所示。

/MPa

2.1.2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测压力表与精密压力表之差, 用ΔP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为采油测试压力表的示值, MPa;P0i为采油测试压力检定装置精密压力表的标准值, MPa。

输入量Pi主要来源采油测试压力表示值的不确定度, 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 采用A类评定, 用ua (x) 表示。通过表1可知, 该装置经过4年的时间对同一采油测试压力表3个不同压力点进行重复性测量, 取其12组单次试验标准差的最大值为重复性测量结果, 即S=0.026 5MPa。

任意选取3块同类型的采油测试压力表, 每块在30、20、10MPa连续测10次, 共得9组测量列, 每组测量列分别按公式 (1) 计算得出的单次试验标准差, 如表2所示。

根据公式 (1) , 由表2计算可得合并样本标准SP=2.70×10-2MPa。

实际情况是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2次, 以2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得:

输入量Poi主要来源于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精密压力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 采用B类评定, 用ub (x) 表示。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的准确度等级为0.25级, 量程为0~60MPa, 其最大允许误差Pmax=60×0.25%=0.15MPa, 由于该装置任意点的测量示值100%落于59.85~60.15MPa区间, Pmax即为分散区间的半宽。故根据JJF 1059.1-2012[1]按B类标准方法评定。按式 (4) 计算:

所以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精密压力表标准值的B类不确定度为:ub (x) =0.086 6MPa。对于其他分量引入的B类不确定分量, 如环境温度引入的标准B类不确定度分量, 精密压力表工作环境温度为 (20±5) ℃, 温度变化使压力示值产生的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微小, 可忽略不计;再如校准人员估读引入的B类不确定分量, 按照规程要求1.0级压力表估读所产出的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微小, 也可忽略不计。

示值误差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uc (x) , 采油测试压力表示值与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精密压力表标准值的不确定度的输入分量彼此相互独立, 其灵敏系数为+1或-1, 故uc (x) 可按式 (5) 计算:

计算得到uc (x) =8.87×10-2MPa。

由于本次评定为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对采油测试压力表校准的结果, 且测量结果可能为正态分布, 依据JJF 1059.1-2012相应条款, 按式 (6) 计算:

2.1.3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重复性考核结果

由于表1的重复性测量结果S=2.65×10-2MPa<SP=2.70×10-2MPa, 同时也小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x) =8.87×10-2MPa, 因此其重复性考核符合JJF 1033-2008的相关条款的要求[2]。

2.2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稳定性试验

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于2009年建立标准以来, 至2012年进行复查标准。对同一支相对稳定的压力表在30、20、10MPa 3个压力检定点下, 每年分别重复测量10次, 取每次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以相邻两年的测量结果之差作为该时间段内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其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由于相邻两次重复测量结果之差|yi-yi-1|, 均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即:

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符合JJF 1033-2008的要求。

2.3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校准结果验证

采用比对法对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校准结果进行验证, 来考核多台同准确度等级的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将同一支采油测试压力表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 以考核校准结果的可信程度以及验证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合理性[3,4,5]。选用另一支稳定的采油测试压力表, 用同一型号的3台装置对其不同压力点进行校准, 其测量结果如表4所示。

/MPa

在表4中, 已知被测压力表在1号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 (建标装置) 给定30MPa下测量结果ylab=30.07MPa。而上述3台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30.05MPa, 则其应满足公式 (8) :

式中, n=3, Ulab=U95=1.77×10-1MPa (U95为扩展不确定度) 。

代入数值得:

其30MPa下校准结果的差值:

同理可得

20MPa下校准结果的差值:

10MPa下校准结果的差值:

3结论

1) 对建标后的计量标准器进行计量标准技术评定, 可有效地检验其稳定性、重复性等计量特性, 还可以定量化的考核其对测量结果质量保证程度。

2) 计量标准器的重复性试验结果的有效验证, 可以采用多点多次方法计算合并样本标准差。

3) 通过对0.25级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复查考核, 能够验证该装置是否可以持续开展下一等级采油测试压力表的校准、检测工作。

摘要:采用一支相对稳定的准确度等级为1.0级、量程为030MPa的一般压力表, 按照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同时结合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的要求, 对建标后的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进行技术评定和校验, 实现、保存和复现对采油测试压力表的量值传递。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一定准确度等级采油测试压力表的校准或检测, 以达到对该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进行复查考核的相关要求。结果表明, 准确度等级为0.25级的压力表检定装置, 重复性考核符合JJF1033-2008相关条款的要求, 可以完成1.0级及其以下的压力表的校准工作。

关键词:采油测试压力表,检定装置,技术评定

参考文献

[1]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2.

[2]江汉油田计量管理专标委.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 1033-2008[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8.

[3]胥凯晖.一种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9, 36 (4) :24-25.

[4]樊世德.在检定一般压力表时如何选择标准表[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9, 36 (6) :47.

[5]马开平.浅谈精密压力表的误差分析[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3, 40 (9) :15-16.

[6]陈赟志.浅谈压力表计量检定中的一些问题[J].甘肃科技纵横, 2013, 42 (9) :53-54.

[7]殷金梅.谈压力表计量检定中的一些问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3) :264.

水下采油树关键技术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水下卧式采油树 结构设计 测试系统 可靠性评价

Abstract:Subsea x-mas tree is an essential equipment in the deep-water oil & gas development.This project is to develop a prototype subsea x-mas tree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which can withstand 1500 meters depth,10 000 psi pressure and SU(-18 ℃~121 ℃)temperature degree,throughout mastering the design、manufacturer technique of subsea horizontal x-mas tree,and lay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sign,manufacturer,test and engineering service of the China's own subsea x-mas tree.The project includes:(1)Overall plan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x-mas tree;(2)running,installation,retrieve process and mating tools design of the x-mas tree;(3)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the x-mas tree;(4)material & manufacturing process research of the x-mas tree;(5)risk evaluation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x-mas tree;(6)test of the prototype tree.From now,the General Design of Subsea Tree Mechanical,Running Tools and Control System,Detailed Mechanical Design of Subsea Tree,Related Design of Subsea Tree Subsea Control Module,Basic Design of Tree Running & Handling Tools and Manufacturing Preparation of Subsea Tree Principle Prototype Key Parts,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sea tree ground verification testing system,Testing Program of Tree Installation Functional Simulation,Program of FAT and SIT and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ubsea Tree.By those researches,the research group has basically mastered the key technology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iz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subsea horizontal tree.Mainly including:(1)General design of subsea tree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2)The design of core components,such as tubing hanger and Penetrator;(3)Testing System technology of subsea control module;(4)Risk assessment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technology of Subsea Tree;(5)Materials design and anti-corrosion technology of subsea tree.

Key Words:Subsea horizontal x-mas tree;Structure design;Testing System;Reliability analysis

采油测试技术 第5篇

1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

1.1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的原理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即基于二次采油的充分调剖技术, 实现有限度的三次采油, 换言之即将洗油效果突出的驱油剂向被充分调剖的油田注入, 以此缩减油水界面张力, 增加洗油效率的技术[1]。所以要对此结合技术系统的了解, 必须认清其操作的两大关键环节:首先, 二次采油充分调剖, 在调剖的过程中主要解决判断是否充分和形成完整的堵剂系列两方面的问题,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 主要观察配注环境下调剖后注水井注水压力是否表现出明显的增加, 以及计算注水井井口充满度值是否在0.7至0.95间, 如果满足两方面则可以判断已经调剖重组, 反之则不充足。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过程中, 认识到调剖堵水对原有开采率的推动作用前提下, 要灵活的应用近井地带堵剂在增加注水压力方面的作用;远井带堵剂在增加充满度方面的作用以及近井带和远井带在堵剂应用方法方面的差异, 满足实际主力油田开采的实际需要[2]。其次, 有限度的三次采油, 即将驱油剂向已经调剖充分的油田注入, 进而获得石油开采量上限的技术, 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优化驱油剂效率和合理选择驱油剂用量两方面问题。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 主要通过相应的实验或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时观测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形成的绘图进行优化, 而后者主要通过预先实验获得。

1.2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的注意事项

结合上述技术原理分析可以发现, 在两种技术进行结合的过程中, 必须对具体的地带分类和分布进行明确, 以此保证在充分调剖过程中选择的堵剂和方法等切实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另外, 在结合的过程中, 考虑到三次采油技术实施过程中, 会结合实际需要调制相应的聚合物, 而要保证聚合物的应用效果理想, 必须积极建立与其相匹配的成套工艺, 并对其建立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保证其效率和质量。

2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的进展分析

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应用, 要在对油藏状态进行全面、准确认识的基础上, 按照此思路, 现阶段人们提出了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其主要性能是通过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对地质体的具体情况进行揭示和反应, 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前期地质研究、建立可视化三维地质模型和模拟油藏数值三个方面。另外, 考虑到油田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沉陷影响采油决策, 人们对开采沉陷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实现问题展开了研究, 通过Vissual Basic语言、Auto CAD、Surfer8.0等计算机程序编制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实时监测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3]。除此之外, 人们针对驱油剂的实验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 驱油剂的种类不断增加, 性能也越来越多样化, 对推动两者结合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也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 现阶段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的应用效果已经较为突出, 例如, 某油田在合理利用此结合技术的过程中, 其投入产出比由原本的1∶2.33提升到1∶3.21, 推动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在未来此结合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仍要以提升采油率作为基本方向, 挖掘二次采油的优势和三次采油的优势, 并对两方面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合。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和数据作支撑, 所以相关研究仍任重道远, 考虑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石油开采工艺方面相对我国更先进, 我国相关企业和人员在进行结合技术研究的过程中, 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 并与我国油田分布和目前状态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人们已经认识到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新技术, 对提升主力油田的采收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对两者的结合途径和注意事项、发展趋势等进行探索, 这是油田开采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的具体体现, 应在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吉源, 萨如力草克提·沙拉克.浅谈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及其进展[J].科技与企业, 2014, (16) :441.

[2]朱美思.浅谈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及其进展[J].石化技术, 2015, (5) :81.

采油测试技术 第6篇

关键词: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发展,调剖堵水技术

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采集目的, 经过特殊设定的高效驱油剂配方的筛选技术和驱油剂用量的优化技术来充分实施本发明的技术。二次采油是向油层面注入水、气, 给油层补充能量开采石油;三次采油则是运用化学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之间的性能, 能够开采出更多的石油。三次采油已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技术的结合是有两项技术组成的, 第一为充分调剖技术;第二位有限度的三次采油技术。在第一项技术中有两项关键:为调剖充分程度的判别与堵剂系列的建立。第二项技术中也存在两项关键:为高效驱油剂配方的筛选与驱油剂用量的优化。

调剖堵水技术仍然存在增产的潜力, 可以从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等试验区中的调剖堵水的效果看到。调剖堵水只能通过提升波及系数机理提高采油率, 而不是通过提升洗油率机理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造成了调剖堵水对水驱采收率提高的贡献是有限度的。因此为充分挖掘且发挥调剖堵水技术的潜力, 首先要先对注水地面层进行充分调剖, 再次最大限度的通过提升波及系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在注水地层充分调剖后注入含表面活性剂 (外加或者是用碱将表油表面的活性物质活化产生的) 的有效驱油剂再进行第三次采油, 是为了利用不同提升采油率机理的方式。在适当调配情况下, 驱油剂可使油水界面的张力低至最低值 (低于10-2m N·m-1) , 将毛管数量由10-6提高至约10-2。此时, 剩余油量的饱和度可以大幅度减小。第三次采油是有限度的, 是由于受投入后所产出比的控制, 再充分调剖之后注入的驱油剂需做适当调整。由此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 即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技术的结合, (简称"2+3"提高采收率技术) 。此技术属于单纯调剖堵水之后的接替技术, 也称为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之间的过渡技术, 也既有提高波及及系数机理也有提高洗油效率机理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因此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技术的结合是一项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先进技术,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充分调剖技术

解决区块整体调剖的选块、选井、选剂、计算剂的用量和评价调剖效果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技术是PI (Pressure Index压力指数) 决策技术。在PI决策的指导下对区块整体进行多次调剖堵水的技术, 称之为充分调剖技术。

在充分调剖技术中有两个技术的关键:第一, 是调剖充分程度的判断;第二, 是堵剂系列的建立。在第一点中有两个判定标准:1、调剖之后, 在注水井中的注水压力在配注条件下大幅度提高。2、调剖后, 在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算出充满度落在0.70~0.95范围之内。需要建立堵剂系列是由于充分调剖需要解决各种问题, 比如提高注水的压力、也提高充满度;不提高注水压力、值提高充满度;不提高充满度、只提高注水压力等等是堵剂系列建立的关键。

在通常情况下, 提高注水压力主要运用于近井地带堵剂, 要求强度要高;提高充满度主要运用于远井地带堵剂, 要求强度低。既要提高注水的压力也要提高充满度的堵剂, 肯定是近井地带堵剂和远井地带堵剂。单液法堵剂多用于进境地带, 比如:各种固体颗粒的分散体系、钙土与水泥的固化体系、强冻胶、强凝胶等等。双液法堵剂多用于远井地带堵剂, 比如:水玻璃-氯钙化、水玻璃-氯化镁、水玻璃-硫酸亚铁等等, 也可用与单液法堵剂, 如弱冻胶、弱凝胶等等。

2、有限度的三次采油技术

充分调剖后向地表层注入少量含有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的技术是有限度的三次采油技术。其目标是有限度的以驱油剂用量达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这项技术的有两个关键:一是高效驱油剂配方的筛选;另一个是驱油剂用量的优化。

我们的目标是筛选出高效的驱油剂, 可利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三组分相图中均匀的布点相图包括有一元体系、二元体系和三元体系。将21个配方店中的配方分别进行驱油试验, 后得出采收率增值。然后再将这些采收率增值标注在三组分相图中, 用插值的方法画出采收率增值的值图。

"三次采油"采油技术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充分利用并挖掘老油田现有的资源、稳定石油的产量的重要手段,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的聚合物已经在三次采油中形成了配套的工艺技术。从原料, 设备, 生产直到技术的攻关已经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纳微米逐级深部调驱材料的设计为我国的"三采"技术铺出了一条崭新的技术线路, 为油田的注水开发提供可靠的、高效的并且非常经济的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是我国老油条改造和稳定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

从国内占据主力的油田发展来分析, 注水开发后期的接替技术是由三次采油技术来采用的。在推广聚合物应用的同时并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试验步伐, 一项廉价提高采收率技术为微生物采油, 发展CO2混相驱和泡沫驱技术是今后的发展动向。

根据专家推荐, 采油技术运用最广泛、也是采收率最高的一种是三次采油。在我国, 三次采油已经成为老油田降低含水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措施。三次采油进一步的再推广, 对我国石油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小结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技术的结合也称为"2+3"提高采收率技术, 此技术属于单纯调剖堵水之后的接替技术, 也即是一项提高波及系数机理也有提高洗油效率机理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因此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技术的结合是一项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先进技术,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技术是在调剖堵水仍非常有潜力确其机理存在有限度的情况下提出的。

充满度可用注水井中注水压力和由井口压降曲线算出, 并且可以判断注水井调剖的充分程度。可以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三组分相同均匀布点的采收率增值图表来决定驱油剂的配方。驱油剂的最佳用量可以通过驱油试验由充分调剖后注入不同数量的驱油剂的驱油效果来决定。

参考文献

复合驱采油技术研究 第7篇

一、复合驱采油技术分析

复合驱采油技术将普通的凝胶驱替和表面活性剂两者统一起来, 充分的发挥两者驱替采油的优势, 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油的采收效率, 复合驱采油具体的过程为, 驱替液最前端为凝胶, 凝胶后面为表面活性剂驱替。最大程度的降低驱替过程中油层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差异, 增加了驱替液驱替面积, 提升了原油的驱替效率。复合驱采油技术适用于油藏非均质性强, 含水率高, 处在开发后期的油藏的开采。通过对油藏类型的分析研究, 可以得到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和性质, 复合驱采油技术主要驱替对象为驱替潜力大的油藏主体区域, 在油藏的开采过程中, 油藏主体区域水驱的波及程度高, 利用普通的采油技术已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需要利用复合驱采油的技术, 改善油藏主体区域在纵向上的驱替效果, 从而改善油藏原油的动用效果。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提出了改善复合驱驱油效果的措施, 例如加大复合驱采油技术的试验规模, 提高复合驱采油技术凝聚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同时进行驱替配方的优化。适当的提高注水过程中调剖剂的使用量, 减小调剖剂的粘度, 在实际操作时, 要有效的控制作业压力和注入量, 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 可以在施工前首先确定出地层的最高的注入压力。适当的增加驱油段塞的粘度, 有效的增加复合驱采油技术的作用和效果。聚合物采油技术是三次采油技术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 油藏条件越来越复杂, 常规的聚合物驱采油方式已经逐渐满足不了油藏继续开发的需要。复合驱采油技术的就是综合利用聚合驱等化学驱油的优势, 最大限度的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

二、复合驱采油技术设计研究

研究表表明, 利用凝胶可以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 从而有效的增加油藏的采收效率。利用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 减少剩余油的量, 从而有效的提高油藏的采油效率, 增加油藏的产量。复合驱采油技术就是综合利用凝胶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优势, 充分利用两者驱替的协同作用, 凝胶提高波及体积的作用可以更好促进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 而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凝胶发挥作用。对于处于开发后期的油藏, 剩余油主要存在油藏的小层, 油藏小层一般水淹的现象严重, 因此需要充分的发挥凝胶调剖作用, 并且结合表面活性剂, 进行油藏原油的高效开采。凝胶段塞的注入量会直接影响到复合驱采油技术的质量, 如果凝胶段塞的注入量太少, 后续的驱油段塞会较快的进入到地层的高渗层, 复合驱驱油的面积受到限制, 驱油的效果不理想。如果凝胶段塞的注入量过大, 会对地层主要的吸水层造成破坏, 后续的驱油段塞很难继续注入到地层中。因此需要选择恰当的凝胶段塞注入量, 既可以保证凝胶良好的调剖效果, 同时不会对地层的主力吸水层造成破坏。通过研究可以得到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增加, 可以有效的提高采收率, 当复合驱注入体积和浓度的增加, 复合驱采油技术的效果也逐渐的增加, 当注入体积和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 复合驱采油技术增加驱油效率的幅度逐渐减小。在进行复合驱采油过程中, 主段塞的驱油剂为单一的表面活性剂, 主段塞的粘度不高, 随着复合驱采油技术继续, 凝胶封堵调剖的能力逐渐的变弱, 因此会形成表面活性剂段塞窜流现象, 影响到了复合驱采油技术的驱替质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可以在表面活性剂段塞中, 增加一定量的凝胶来达到增加表面活性剂段塞粘度的目的,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 加入凝胶后, 表面活性剂窜流现象明显的降低。在复合驱采油技术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来实施, 确保施工的安全运行。在进行调剖段塞制作时, 因为交联剂具有毒性, 应当由专人操作和保管。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药剂的散落, 对于散落的药剂要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所有剩余的药剂要进行集中管理, 禁止随意倾倒, 复合驱采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为了能够保证良好的施工效果, 应当做好复合驱采油技术施工的每个过程。

三、结束语

复合驱采油技术是提高老油田原油采收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复合驱采油技术通过将凝胶驱替和表面活性剂驱替两者统一起来, 充分的发挥两者驱替采油的优势, 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油的采收效率。复合驱采油技术适用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强, 含水率高, 处在开发后期的油藏的开采。通过研究为复合驱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提高油田原油的采收率和产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其红等.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流线模拟方法研究[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5 (2) , 146-153

机械采油节电技术分析 第8篇

关键词:油田,机械采油,节电,集中控制

目前的油田所采用的采油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地层本身的能量使原油举升至地表, 多数适用于刚刚开发不久的或者储油量充足油田, 另一种是在地表利用机械实现举升原油的目的, 对于开采的中后期的油田, 多采用这个方法。现在我国的油田, 基本上都已经处于开采的中后期, 机械采用的使用较为广泛, 要想实现降低采油成本的目的, 就需要在机械采油的过程中使用节电技术, 采用节电设备。

1 机械采油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现状分析

机械采油技术主要使用抽油机, 抽油杆的上升过程能实现对原油的升举作用。抽油机具有特有的工作负载特点, 抽油杆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不断进行机械能和电能的互相转换, 下降过程产生的电能会有较大损失, 在两个冲程互相转换的时候, 因为惯性作用, 会对抽油机的减速装置和曲柄造成磨损, 负转矩的出现, 也使电机的输出功率有较大的波动性, 需要用平衡器对转矩进行平衡。

在启动抽油机的时候, 都是位于上下死点的带载启动, 要实现正常启动, 一般都要采用最大功率, 启动之后的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却远小于最大功率, 从而造成电能损耗较大。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 输出的负载波动较大, 使抽油机的能耗巨大, 而电能却无法得到有效使用。

2 机械采油技术的节电考虑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依然比较高, 油田是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的企业, 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耗费的巨大电能, 增加了投资成本, 对油田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不良影响, 也威胁到油田的生存情况。在采油过程中注重节电技术的运用, 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目前采用的节电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考虑:

2.1 采用新型节能抽油机

常规的游梁式抽油机, 因其工作状态不够平稳, 具有电能利用率低的特点, 死点启动的时候, 甚至会发生烧毁电动机的情况。新型的节能抽油机具有可靠耐用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目前国内开发除了异型抽油机, 两个驴头的设计具有明显的节电效果, 偏轮式抽油机在游梁尾部形成六连杆结构, 相比传统的四连杆也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2.2 对电动机采用智能调节系统

为抽油机供电的电动机在使用过程中, 以大于抽油机的负载进行输出的时候, 会造成巨大的电能浪费, 在上升冲程结束之后的供电不用输出电能, 需要及时关闭电源。在使用过程中, 对电动机进行智能调节, 以微处理器对电动机的驱动状态和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控, 对运行时的电流随时监测, 把信息反馈给中央处理区之后, 对电动机的输出电压和频率进行调节。在抽油机的上升冲程结束的时候, 能及时快速切断电源, 反之则开启电源。

近年来以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 对电动机采用智能调节系统, 可以对抽油机的电压、频率以及工作状态的精确调节。整个智能调节系统能对抽油机的功率进行及时监控, 对电流的细微变化做到快速响应, 并实现对电动机的精确调节, 为抽油机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证, 能实现在保证抽油机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电能最有效的节约, 使抽油机的电能利用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2.3 超高转差率电动机的使用

机械采油所使用的游梁式抽油机, 与常规的异步电动机事实上并不完全合适, 在超高转差率电动机发明之后, 这种情况得以改善。这种电动机具有较大的启动力矩, 较小的启动电流, 可以实现对抽油机的平稳启动。超高的转差率又能实现较为平坦地对高效工作和低负荷工作的转换, 比较适合抽油机的工作状态。尽管额定功率小于传统的异步电动机, 在抽油机的工作状态时, 它具有较高的平均功率, 能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

超高转差率电动机在一个周期的速度变化, 使抽油机的扭矩变化范围有所缩小, 工作时的扭矩曲线轨迹趋于平缓, 基本上以匀速运动的抽油杆, 也能以平稳状态运行, 减轻了对减速部件和抽油杆的损坏, 就能有效延长抽油机的使用寿命, 这对连续作业的采油工作来说, 降低了停产成本, 节约了作业费用。

3 关于集中控制供电思路的介绍

在油井的开发过程中, 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的油井, 往往距离上较为分散, 呈放射状分布传统的单井单变压器的供电方式使系统功率较小, 安全性和可靠性差, 380V的供电线路容易发生窃电现象, 较高的故障率也增加了供电维护的成本。配电系统具有功率较低, 电路损耗较大的特点, 采用集中供电的思路, 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3.1 集中供电思路的技术特点

集中控制供电技术将380V的电压升为1.14k V, 在油井较为集中的地域设立配电室, 以一台大容量的变压器取代多台高耗能的小容量变压器, 为10~20口油井同步供电。由于油井特殊的用电特点, 一般不会出现所有油井同时达到用电峰值或者谷值的情况, 这种集中供电的方式, 能提高变压器的负载率, 降低供电线路的损耗, 最终实现节省电能的目的, 还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线路的可靠性, 降低故障率。

在集中供电电路的设计过程中, 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 在线路、容量以及硬件的选配上, 都要以相关技术标准为参考,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主要的元器件, 如1.14k V真空接触器和空气开关等原件, 需要结合电源的供电电压和绝缘可靠性进行挑选, 目前针对我国油田主要采用的抽油机和抽油泵两种抽油方式, 都有明确的集中供电方案, 实践证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2 集中供电系统的节电优势

集中供电系统具有1.14k V的高电压, 可以辐射到较大的供电范围, 实现一定区域内的集中供电, 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了变压器的台数, 同时提高了供电电压也就增大了变压器的容量, 使变压器的有效负载率提高到75%以上, 降低了供电线路的损耗, 具有明显的节电效果。在集中供电系统中, 具有完善的保护系统, 可以降低故障率, 变压器位于配电室内可以防止窃电现象发生, 高压支路的减少, 也使供电的可靠性得以提升。

4 结语

机械采油的高耗能是化石燃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能降低机械采油的电能系消耗, 就能降低石油的开采成本。优化机械采油的节电效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需要从实际出发, 每一个油田都有自身的特点, 在节电思路的考虑上要结合设备的性能和油田的实际。作为一线的是由工作者, 应该时刻考虑优化设备管理, 做好应对措施, 多采用节能设备, 多推广节能思路, 最终实现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洪波.浅谈节能技术在抽油机井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2]于传聚, 文辉.油田机采系统1.14kV集中控制供配电节电技术[J].电气技术, 2012.

实心杆套管采油技术研究 第9篇

1实心杆采油技术基本理论分析

实心杆套管采油技术主要的特点就是不采用油管, 在采油过程中, 两种采油方法的偏磨现象还是有区别的, 在常规的有杆泵采油技术中, 主要存在着抽油杆和油管之间的偏磨, 同时也存在着油管和套管之间的偏磨。而在无油管实心杆采油技术中, 主要存在着实心杆和套管之间的偏磨。在常规的有杆泵采油过程中, 当抽油杆向下运动时, 在液体的浮力、阀门的阻力和柱塞摩擦力等阻力的作用下, 阻碍了抽油杆的向下运动, 在阻力的作用下, 抽油杆的下部会发生扭曲和旋转, 发生扭曲和旋转的抽油杆会贴到油管壁中, 在抽油杆运动的过程中会存在偏磨的现象。如果油井油管的底部没有固定住, 在抽油杆上冲程运动时, 油管底部在压力的作用下, 会产出相应的弯曲变形, 抽油杆在拉力的作用下会处在直线状态, 这样在抽油杆运行的过程中, 也会和弯曲部分的油管产生一定的摩擦, 形成偏磨。弯曲变形的油管也会和套管接触, 从而形成了油管和套管之间的偏磨。在利用套管采油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使用油管, 在抽油杆向上运动时, 不会存在抽油杆和油管之间的偏磨, 只有在抽油杆向下运动时, 抽油杆受到底部各种阻力的综合影响, 会使抽油杆柱发生一定的弯曲和扭转, 弯曲和扭转的抽油杆会和套管接触, 运动的抽油杆摩擦套管, 形成了套管的偏磨现象。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实心杆采油技术的偏磨问题要比常规有杆泵采油技术的偏磨的问题简单。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得出, 套管采油技术中抽油杆和套管之间的间隙要大于常规采油技术的, 因此套管采油技术对于抽油杆的弯曲强度极限要求要相对低一些, 在一定同等弯曲变形的条件下, 常规有杆泵采油系统中会存在抽油管和油管之间的摩擦, 但是在套管采油技术就不会发生抽油管和套管之间的摩擦, 因此可以得到, 在一定的抽油杆弯曲变形范围内, 和常规有杆泵采油技术相比, 套管实心杆采油技术要容易避免偏磨现象的存在。

2实心抽油杆采油技术设计研究

实心杆套管采油技术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油井动液面的高度, 在计算的的过程中, 根据实际的生产数据得到井底的原油的流动压力, 利用计算得到的流动压力以及相关的生产数据, 计算得到油井的原油的流动状态, 根据得到原油的流动状态预测得到实心杆采油系统的产量和顶底流动压力, 最终确定实心杆采油系统动液面的高度。在确定油井的动态后, 为了不断的提升实心杆采油系统的有效性, 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计算步骤来进行动液面的计算。抽油杆是实心杆采油技术的关键部分, 杆柱的材质、大小以及组合方式等都会对实心杆采油技术的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抽油杆的计算。为了能够精确的选择合适的抽油杆系统, 要做好抽油杆载荷的计算工作, 在定向井抽油杆载荷计算时, 首先要进行定向井抽油杆的受力分析, 仔细的分析定向井的井斜角、曲率等因素对于抽油杆受力的影响, 针对具体的定向井结构, 建立相应的定向井抽油杆受力模型, 这样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抽油杆载荷分析。在油田常规的采油杆柱系统, 一般都会采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上部杆具尺寸要比下部杆具的尺寸要大, 在这种倒金字塔结构中, 最下部杆具的尺寸较小, 机械强度相对较低。在实心杆采油技术中, 当抽油杆向下运动时, 下部的抽油杆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 如果下部抽油杆的强度不够, 弯曲的抽油杆会贴到套管壁上, 从而容易造成抽油杆和套管的偏磨, 为了尽量减小这种现象的发生, 可以在下部的抽油杆中添加一定数量的加重抽油杆。在实心杆套管采油系统中, 油井抽油杆下部有偏磨现象, 而且实心杆采油技术中管杆之间的间距要远大于常规有杆泵采油技术的管杆间距。因此需要对抽油杆的扶正器进行科学的设计, 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抽油杆和套管的偏磨, 减小油井检修的时间和成本。通过常规有杆泵采油转实心杆采油的两口井的试验表明, 设计的实心杆套管采油技术, 能够较好的实现抽油杆的扶正居中, 有效的减少抽油杆和套管之间的偏磨, 油井的产液量明显的增加, 通过两种方法的测试的示功图分析可以得出, 实心杆套管采油技术悬点载荷明显的减小, 实心杆套管采油技术更高效, 更节能。

3结束语

小井眼采油技术低成本的优势, 已经在全国各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井眼尺寸的限制, 常规的有杆泵采油技术难以实现小井眼油井的高效开采。实心杆套管采油技术可以充分的利用小井眼的井下空间, 达到小井眼大泵深抽的目标。实心杆套管采油技术中, 主要存在着实心杆和套管之间的偏磨。在一定的抽油杆弯曲变形范围内, 和常规有杆泵采油技术相比, 套管实心杆采油技术要容易避免偏磨现象的存在。通过研究为提高小井眼油井的开采效率以及油田稳产增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振智.实心抽油杆套管采油技术研究[J].石油机械.2004.32 (10) :46-47

上一篇:水库群调度下一篇:新旧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