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会类课程

2024-08-07

高校财会类课程(精选7篇)

高校财会类课程 第1篇

一、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研究现状分析

高校课堂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服务活动, 因此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可借鉴服务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质量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 主要研究内容覆盖了其定义、维度测量、影响机制等方面。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的范畴, 对服务质量评价的高低取决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预期同其实际感知的服务水平的对比。1988年Parasuraman, Zeithaml和Berry三位学者正式提出名为“SERVQUAL”的服务质量评价量表, 将之前1985年提出的10项服务质量维度, 选定若干个产业领域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最后依据差距模型中的差距分析, 进一步通过因素分析将维度提纯后, 形成具有五大维度、22个问项的SERVQUAL量表。之后, SERVQUAL量表对于服务质量的研究被应用到很多领域, 但是直到21世纪初才将这个概念运用到教育服务环境。梳理现有相关文献, 对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视野下, 以学生个体为分析单元对教学质量及其特定影响因素进行思考 (蔡红梅、许晓东, 2014;黄忠兵, 2014;荣艳红, 2013等) 。另一种思路是运用统计与计量的方法以教学班级为分析单元进行实证研究。刘鹂、王娜 (2014) 基于心理学研究视角, 考察了一系列影响因素如年龄、职称等对教学管理、群体互动、教学热情、学生价值感等各项变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背景变量中的性别、学历、专业及教学班级的大小对于教师教学评价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教师职称、年龄、所教学生的年级、课程类别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显著影响。葛云飞 (2006) 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性格特征、性别对于教学质量并无显著影响, 而学历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却是反向的, 即初始学历越高, 教学质量反而越差。马源、石利 (2013) 研究发现有众多的因素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教师的资格角度看, 有教师的学历、教师资格认证及师资培训的改善等因素;从教师作为人力资本的角度看, 有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评价等因素;从教师的工作环境因素看, 包括更有序的学校管理, 更好的设施和设备, 以及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等。

二、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教师方面的因素对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而这些因素可以分解为多个有一定关联但相对独立的影响因子。从对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 现有的研究所提出的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标都未对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可靠有效的评价及全面的分析。归纳各学者所提出的指标因素后, 可以发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教材选择、图书资源、课程实用性、教务管理支持、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知识基础、教学态度、学习态度、班纪班风、教室硬件资源、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课程内容结构及课程综合性等, 各一级指标下包含对应二级指标。通过对文献指标的综合整理, 结合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特点, 本文设计出衡量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原始量表, 该量表包括32道指标问题, 并采用专家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研。对回收问卷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极大值旋转法进行分析, 各指标载荷分析矩阵如表1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五个主成分能够解释指标的主要效应, 可以以此作为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聚类结果表明, 聚类的第1个主成分是Q1、Q3、Q4, 称为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高校财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案例教学、师生互动及因材施教等这些教学方法对于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归纳的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指标包括案例教学、师生互动、因材施教三个指标。聚类第2个成分是Q5、Q7、Q29, 称为学生特征, 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真正得到满足的体现。本研究归纳的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学生特征指标包括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班纪班风三个指标。聚类第3个成分是Q11、Q12、Q14、Q31, 称为支撑环境, 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主要为充足的教学软硬件设施, 先进的教学设备、高标准的实验仪器和充沛的图书资源, 是满足财会类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归纳的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支撑环境指标包括教材选择、图书资源、教室硬件资源、教务管理支持四个指标。聚类第4个成分是Q17、Q18、Q20, 称为课程特点, 课程特点是影响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也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 是当前高校财会类课程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本研究归纳的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课程特点指标包括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实用性、课程综合性三个指标。聚类第5个成分是Q23、Q24、Q26, 称为教师特征,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 良好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对师德和学识方面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分析归纳出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教师特征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学术水平三个指标。

由于其他指标不能被聚类, 因此本文建立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本研究通过分析, 形成了五个维度十六个二级指标的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当前随着教师业绩考核工作的深入, 迫切需要了解哪些因子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 影响程度有多大, 本研究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便于探索提高我国高校财会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源, 石利.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因素研究[J].教育探索, 2013, 10:40-44.

[2]刘鹂, 王娜.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模型架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04:8-11.

[3]蔡红梅, 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03:177-180.

[4]黄忠兵, 汪琪, 秦晓龙.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质量分析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9:142-143.

[5]荣艳红.改革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02:40-42.

高校财会类课程 第2篇

一、高校财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一) 知识结构不合理, 不能满足就业需要

我院开设的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但长期以来专业必修课中只开设《基础会计学》这1门财会课程, 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仅能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业务操作, 这样的财会课程设置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财经知识结构单一, 对工作的适应性较差。从该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 大多从事药品营销等工作, 很少能够从事财会工作, 学生就业面狭窄,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我院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财会课程单一, 使得学生的财经知识没有能够形成体系, 导致学生很难取得会计工作任职资格的会计资格证等, 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面。

(二) 课程内容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和中医药等方面知识, 熟练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根据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是要能够利用会计信息, 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 《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初级财务会计, 只是学生学习后续财经课程的基础, 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较难对会计信息做出全面分析, 难以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只开设一门财经课程, 从教学内容方面不符合我院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完全有必要对我院财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财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实践

(一) 重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我院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训练学生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但学生毕业后会受到从业经验不足和社会就业环境的诸多限制, 较难在短期内成长为高级管理人才。因此, 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具备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应有的素质, 与此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应为高素质应用型或复合型管理人员。我院2009年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 重新调整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 按照以上思路, 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修订。

(二) 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财会课程体系

构建管理类专业财经课程体系应按照会计的功能、会计信息运行的规律和经济业务的流程来设计课程。当代会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健全, 相互之间共生互动, 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衍生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分支。因此, 现代会计的功能, 不仅是会计核算功能, 更具备管理服务的职能, 应为企业内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和完整的财务信息。核算、管理和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是:会计核算是基础, 管理是核心, 服务是目的。在财经课程体系中, 要突出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监督, 管理职能作为一条主线, 贯穿各门课程始终, 并体现我国的会计目标。

目前, 我国多数高等院校财会专业的必修课大多设置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等课程, 尤其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作为财会、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 有利于学生进行营运资金的决策, 确定资金的需要量, 以及企业应采取的信用政策和确定企业的存货水平等。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基础会计学》是财会类课程的入门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已具备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因此, 为架构完整的财经知识体系, 必须增加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应知识。为此, 我院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 根据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特点, 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 并已连续开设两个学年,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要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 因此, 财经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就应围绕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来安排。

由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只是初级财务会计, 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财经知识体系的要求, 也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 因此, 必须增加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应知识。目前高校会计等专业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设置交叉重复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会计课程预测分析中资金需要量预测与财务管理课程筹资管理中的资金需要量预测有重复; (2) 管理会计课程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的资金时间价值计算与财务管理的相同内容有重复; (3) 管理会计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与财务管理课程内项目投资管理的教学内容有重复; (4) 管理会计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与财务管理课程营运资金管理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重复; (5) 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的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的主要教学内容重复; (6) 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相关内容重复。近年来, 有不少学者提出各种建议, 但均未涉及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架构上来。

由于考虑到我院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财会课程的时间有限, 我院根据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重新架构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框架。

(1) 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体系:侧重于会计核算, 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是以会计循环为主线, 重点讲授制造企业的主要经济过程会计核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职能、会计恒等式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复式记账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的初步操作技能, 为后续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财务管理课程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 在考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 以财务决策为核心, 以资金的投放、筹集、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 来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架。可将教学内容界定为财务管理基础、投资管理决策、筹资管理决策、收益分配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和其他财务管理六个主要模块。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财务预测与计划、资金时间价值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 为经济管理决策服务, 具有成为高素质管理人员所必须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3)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 以经营决策为核心内容, 以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来架构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可将教学内容分为管理会计基础、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与决策、管理会计的规划和控制、业绩考核等五个模块。

(四) 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要适应现代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 而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教会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方法。我院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即以学生为中心, 以需求为动因, 以问题为基础, 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教学中, 还采用案例教学、课堂报告、小组专题讨论、学生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财会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这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创造条件, 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中, 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 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除了利用学院现有条件建立和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外, 还联系多家商业银行、管理咨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 要求部分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同时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企业家、财务总监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 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亚莉、胡志颖:《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17期。

高校财会类课程 第3篇

一、高职财会类专业集群

高职财会类专业目前是高职院校招生多、专业多, 财会专业课程设置随心所欲, 根据老师有无开设课程及确定课时数, 教学效果多数流于形式, 期末根据一张试卷能够评判学生分数。最主要是专业设置不同但课程体系相同而且还有重复。在财会专业领域中, 围绕“会计”有着许多不同名称的专业, 财会专业群主要包括会计与审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与财务管理是财务会计两个分支, 会计与审计专业又是拓展, 尽管财经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 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许多相同和相近的。因此, 高职财会专业集群就是构建一个平台, 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组合, 优化课程结构, 可以结合不同岗位形成集群共享形成课程模块化, 共享教学资源形成课程弹性。

按照当今财会职业岗位所需要求, 专业群与职业群相协调一致, 财会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针对职业群所必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与终身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注重职业需求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的训练。财会专业集群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切入点, 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主线, 让学生先接受财会类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知识与岗位需求技能训练, 再根据学生个性与社会需求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

二、高职财会类专业集群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财会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职业素质, 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职业能力,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财会人才状况的职业需求, 高职财会专业群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专业扎实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集群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此为基础和依据。

所谓专业集群模块式课程体系基于“职业集群”与“专业集群”二个层面规划设计课程体系,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论及经验, 参照财会类行业对应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结合财会类专业岗位群特点, 本着“学生素质”与“学生能力”二重因素对财会类专业群课程设置进行整个优化, 且以技能为主线构建财会类专业模块。将专业课程构建四个教学模块, 其中以综合素质模块为专业基础, 岗位能力模块为教学核心, 职业道德模块为职业标准, 职业证书模块为校企纽带, 立足强化财会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集实用性与灵活性为一体, 使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更具有职业性与社会性、可持续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性。

财会类专业集群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参照财会行业对应的职业类别和职业标准要求, 结合专业群的特点将财会类专业群集中优化设计形成“二大集群四大模块”, 其中每个模块与工作任务结合划分成小模块。

R1职业集群:

会计与审计职业:会计与审计职业是财会专业群的一个分支, 对于学生培养注重双重内容会计与审计方面培养, 就业岗位适宜在审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助理或是从事会计岗位。所以课程设置在基于集群平台下注重审计与会计的复合应用。

财务管理职业群:财务管理职业群要求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具有从事财务管理科研的初步能力;掌握管理学、会计学和审计学知识、掌握金融学、投资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解释财务管理现象和预测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能力。课程设置与会计与审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有所区别, 在专业基础平台上有所提高, 更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会计电算化职业群:该职业群主要从事各类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等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服务业务, 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维护等工作, 可从事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 仓库保管工作、产品营销工作等。课程设置从基础课程出发, 注重会计专业基础与可持续能力提高。

R2集群式模块化课程体系:

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按照国家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从思想政治、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开设的系列基础课程。这部分课程模块是所有财会类专业必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授课形式与内容可以从经济内容、思想动态、国内外经济形式进行分析与阐述, 大多利用案例教学与职业集群结合在一起, 形成综合素质较高、职业岗位道德规范的课程模块与行为标准。

财会专业基础课平台:该平台依据各个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的共性内容结合已有的资源对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搭建共用平台。该平台体现的专业面要宽, 涉及范围要广, 基础理论不局限于某一专业方向, 主要以财会类专业应用的目的, 把握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职业技能应用模块:通过广泛调研财会类专业群所需要的人才要求, 聘请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专家及一线财会人员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参予制定职业技能应用模块。再根据人才变化的情况及不同职业岗位需求设置若干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对应相应职业岗位。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爱好与未来职业选择可以在若干个子模块选择1—2个适合自已的职业技能需求。职业技能应用模块是集群模块式课程体系设置核心。

职业证书集群模块:国家对财会类专业群资格准入制度的严格要求及管理完善, 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学生上岗的通行证, 因此职业证书是指导学生初级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 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的财会类学生都要求“双证书”制度, 应该让学生凭借自已的兴趣与爱好选择适合自已发展的职业证书。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选择财会类专业的学生真正想从事与其有关的职业学生并不多, 大多数是父母逼迫或引导选择, 所以学生对职业证书与职业岗位对适应的要求还不能理解。因此, 在学生入学专业教育的时侯, 专业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校阶段必需获取职业证书。

三、财会类专业集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效果

集群式模块化课程体系本身就是大专业、多方向、活课程模块的思路进行专业整合, 以模块的形式将财会类专业不同课程进行组合, 体现课程灵活性与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在实施过中, 打破了传统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 依据学生偏好选择职业

财会类专业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反复, 学生因此失去对财会的兴趣。按照未来专业方向学生依据自已的偏好、兴趣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模块学习,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也可以根据学生能力选择未来职业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个性与主观能动性。

(二) 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要求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并且适应专业群。而专业群的不同方向又需要专任教师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比如职业证书集群需要教师能够掌握会计上岗证的考试形式与初级会计师考核内容;职业技能方向的设定又需要教师具备“双师”素质能力, 因此, 在大专业平台下多方向的设置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三) 考核内容全面具体

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与财会类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构建是相一致的, 每一个模块都有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形式, 同时多元考核可以分为不同时间、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 划整为零的考核更能够全面、具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学生更加注重日常教学与成绩, 也更关注职业需求能力要求。适应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需求, 突出了考核内容具体化与时效性。

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高职财会专业以不同的方法尝试着教学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教学及按照工作岗位设置教学内容, 终究还是局限于学科为中心分段式课程形式为主。高职财会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职业素质, 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职业能力,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财会人才状况的职业需求, 高职财会专业群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专业扎实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集群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此为基础和依据。该体系以模块的形式将财会类专业不同课程进行组合, 体现课程灵活性与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 打破了传统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财会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杨承亮.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几点思考限[J].黄岗师范学院学报, 2011 (5)

[2]孟凡芳.基于能力本位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J].会计之友, 2011 (1)

[3]金慧娟.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J].商业会计, 2013 (18)

[4]王春梅.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中高职会计类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5)

高校财会类课程 第4篇

Microsoft Excel是一款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它具有表格制作、数据统计分析、财务管理、信息分析等功能,它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目前在国内各大高校的财会类课程教学中, 很多院校都将Excel软件引入到财会类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其简单实效的应用优势,本文将就Excel在财会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做以详细探讨。

2Excel应用于财会类课程教学的优势

首先,由于财会类课程教学会涉及较多的凭证、账簿等内容,学生需要更直观地了解会计循环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例如:会计课程教学中目前在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等会计信息载体的展示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会计学基础技能的操作讲解方面与工作实务严重脱节,这些都使学生不能对财会知识正确理解, 也产生了不佳的教学效果。 而将Excel引入到教学中,使用Excel来仿真制作财会类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仿真表格可以为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财会类课程轮廓,使学生深入了解会计学的实质。 其次由于当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利用专门的财务软件来解决会计核算问题,但财务软件还多停留在“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在处理个性化的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大多数企业要求财务人员在熟练运用财会软件进行核算的同时, 也能利用Excel进行不同的财务管理工作,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预测与决策。这些都要求高校财会类专业在培养会计人才时, 要将Excel应用于财会类课程教学,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工作需要的完美结合。最后,由于Excel是一个公共软件平台,兼容性很好,它很容易与其他财会系统软件建立良好的数据接口,Excel的数据很方便与其他财会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共享交换,会大大节省财会系统软件获取基础数据的时间, 因此学生如果熟练掌握了Excel软件会对掌握其它财会系统软件起到帮助作用, 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Excel在财会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Excel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学基础课程是财会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是会计分录的编制,学生要熟练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必须要勤练多练,但学生往往觉得练习枯燥而提不起兴趣。 由于Excel具有非常强大的表格制作功能,使用Excel可以完成各种会计分录的编制, 而且Excel还具有强大的公式和函数功能,通过公式的设置还可以提高会计分录编制的互动性,是其它软件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利用Excel的公式和函数功能可以实现提示学生在编制中发生的错误, 具体方法如下:如果E6 单元格需要填入的正确答案为30, 那么只需要在E6 单元格中输入如下的条件公式:= IF (E6 < > 30," It' s wrong! ",”It ' s right! ”), 那么如果学生在E6 单元格中输入的不是30 这个数, 则学生将在输入条件公式的单元格中收到信息 “It' s wrong! ”,如果正确输入了30 这个数,学生将会收到信息 “It ' s right! ”。 因此如果将Excel引入到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并不需要特别对学生进行培训,新颖的练习模式就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及时的信息反馈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也不需要进行编程或者其他复杂的学习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简单操作步骤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Excel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难点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反映各种成本费用计算分配方法和成本核算流程[1],采用课件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成本核算图表教学中达不到最佳效果,缺乏立体呈现感和数据间的勾稽关系表达,Excel软件具有强大的表格编辑计算功能,不但能制作编辑出各种类型的表格,还能将表格中数据的填列计算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清晰地反映出来,非常适合成本会计教学的需要。 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将需要讲解的图表例题制作成Excel表格, 以便将课上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还可以将表中的已知数据设置上不同的底纹颜色, 以便与需要求解的栏目加以区分,使学生在计算时更有目的性。 再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和分配方法在Excel表格中进行实地演示推算, 使学生在推算进程中理解各成本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并深刻体会到各种分配方法的区别,接下来,还可通过Excel软件的公式审核功能对已经定义完公式的单元格数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验证,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单击“公式”→“公式审核”中的“追踪引用单元格”功能,此时会显示一个蓝色箭头将该单元格的数据由来清晰地指示出来。 实践证明, 将Excel软件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不但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会起到巨大帮助作用。

3.3 Excel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是面对财会类学生开设的专业理论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解决现实财务问题的能力。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图表和计算公式,并且计算量大、计算过程繁琐。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会觉得这门课枯燥乏味、不好理解,教学效果不佳。 将Excel软件引入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完全可以解决上面出现的教学难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财务管理课程中“分期付款”案例时,就可以通过Excel软件来实现计算, 本案例如下:“某人通过银行货款来支付房货,采用分期等额按月偿还的方式,如果该人能够在银行获得的货款为X万元,银行当前执行的还货款固定年利率为Y,还款期限为Z年(Z×12 期),分析该人的月还款额度W,求出本金的值、利息的值”。这个问题使用Excel函数可以轻松实现,其中本月还款额度W可以使用Excel中的PMT函数来计算, 本金的值可以使用PPMT函数来计算, 利息的值可以使用IPMT函数来计算。 实践证明, 将Excel软件引入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够更加容易,教师讲解起来也觉得轻松很多,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4 Excel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是一门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生产组织管理等学科以及相关技能技巧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交叉性学科[2]。 学生要掌握好该门课程的内容,不但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重视实际运用能力。 Excel软件具有的方便灵活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和统计图表的处理功能, 恰好符合了管理会计需要处理多学科、不规范、采用较多数学模型等的特点。 例如管理会计课程的经济预测包括销售预测、成本预测、资金预测和利润预测等方面内容。 利用Excel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实现以上各种预测,并且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又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线性回归法等各种预测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只要在Excel中创建出需要预测的原始数据表格,然后选用上面的各种预测方法用Excel函数就可以实现模拟预测(比如使用Excel的散点图的趋势线和TREND函数两种方法来做预测模型), 总之, 引入了Excel软件会对管理会计教学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Excel在财会类课程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只是以财会类四门课程为例论述了Excel在教学中的应用, 各高校教师如果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钻研,将Excel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并灵活运用到财会类各门课程教学中去,一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茂霞.将Excel表格引入成本会计教学[J].财会月刊,2015(6):119-121.

高校财会类课程 第5篇

1 职高财会专业税收课程的特点

税收类课程与其他基础类课程不同,它的学习更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知识点较多。税收类课程涵盖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税法、税收制度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同时每种内容中又涉及很多的知识点。例如,就我国的税收制度这一内容,就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基本架构、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特点等知识点。二是这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税收政策在我国早已有之,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时期的税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时间的变化税收的内容也会变化,作为财会税务工作者,要不断地进行学习。税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税收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因此,在学习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 “生活”条件。

2 职高财会专业税收课程设置应坚持的理念原则

2. 1 适度性原则

职高的学生基本上一直过着校园生活,还没有太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对于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财务税收课程来讲相对陌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对财务税收课程进行设置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在难度上进行适当地控制,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学懂为目的,切不可让学生对税收课程望而生畏,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

2. 2 学以致用原则

税收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税收的相关知识,能够用学到的税收知识解决生活中和税收有关的问题。因此,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学习税法、税收制度等内容,不断提高对税收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能够轻松应对今后面临的财务税收类的工作。

2. 3 前沿性原则

税收政策虽然由来已久,其核心概念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但税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每一时期新的经济政策的实行而发生着一些改变。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税收课程的设置时,一定要兼顾前沿性原则。该原则主要是要求我们及时更新关于税收政策的内容,要把税收知识的学习紧跟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注重税收的时效性。

2. 4 与其他科目协调原则

税收类科目是一项综合知识的结合体,它既要学习税收产生、发展的历史,又要把其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还要根据税收的征收标准计算税收的具体税额,又要学生具备阅读税法条文的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必须依靠其他科目的学习,通过其他科目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做到所有科目与税收课程共同进步。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在学习税收课程时才能驾轻就熟,才能更好地领会、运用税收知识。

3 职高财会专业税收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3. 1 理论知识要扎实明了

在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今天,理论教学仍有重要意义,毕竟学好理论是前提。对于财会专业的税收课程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逐章逐节地进行详细的阐释。让学生掌握税收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税收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学习的理论往往与实际应用相脱钩。职高税收课程的理论学习要注意三点内容: 首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要根据税收岗位的工作注重侧重点,例如,不同税种的纳税核算与申报是税务课程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要让学生把这些知识熟练掌握。其次,理论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点,尤其是易混淆的概念等彻底搞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最后,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税收知识网络图,要以 “税收”为核心向外扩展,运用时能够做到收放自如。

3. 2 建立仿真实训室

税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充分创造条件,让其尽可能地得到实践的锻炼。在目前情况下,建立仿真实训室,进行项目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理想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样就可以进行税务仿真实训室建设项目或者模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把税收类课程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类,分成几大模块,并建立与现实生活完全一致的实训场所进行仿真模拟。让学生在掌握了理论基础后,按照生活实际进行仿真练习,这样学生能够在逼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能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3. 3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职高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知识体系复杂、内容更新快、对实践要求较高,这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时刻紧跟国家经济政策,不断进行学习,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中,可以采取走出去的策略,与企业或者财会税务机构建立合作制度,让教师和学生得到实践锻炼。这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是学生去这些单位,可以得到真实环境的锻炼,能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学习,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二是税收政策变化较大,教师通过在这些单位的学习,能够弥补知识方面的欠缺,且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操作经验不足,这样的机会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三是企业和用人部门,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发现学生能力的不足,可以为学校教学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四是校企合作的合作对象必须是一些能够让学生得到实际学习的单位,如会计事务所、财政税收部门等。

3. 4 注重学以致用

税收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的目的要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学以致用。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生活中关于税收内容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走上街头和企业,去调查关于税收的执行情况,让纳税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下一步改善税收政策提供借鉴。其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内容,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税收知识,增强他们纳税意识,不断提高纳税的积极性和准确性。最后,在鼓励全民创业的时代,财会专业的学生可以用掌握的税收知识,为其他专业有创业意向的同学进行税收政策的普及,让其提早做好创业准备,为创业同学增添成功砝码。

总之,职高财会专业税收类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控制好难度,理论教学要能够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税收知识,实践教学要让学生的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注重税收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协作学习。在具体教学中,要夯实学生的税收理论基础,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建立完善仿真实训室、校企合作制度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职高财会专业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财会专业中的税收类课程是其重要学习内容。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结合税收类课程的性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最新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契合,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职高,财会专业,税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薛霞.职业高中财会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2]马洪.浅谈职高财会专业加强技能实践教学的措施[J].赤子:上中旬刊,2015(8).

[3]黄敏.基于工作过程的税收课程教学模式探析——以陕财职院《纳税实务》课程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4).

高校财会类课程 第6篇

(一)具备系统掌握和通晓财务理论与技能的素质能力

对于从事具体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财务理论知识体系和方法有利于从理论层次上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并运用它来指导实践工作。具体来讲应掌握以下财务理论知识:(1)现代企事业财务管理基本的概念、理论、方法、价值观念以及财务管理的环境;(2)筹资管理、资本成本的计算以及资本结构理论;(3)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模型和方法;(4)项目投资与金融投资的概念、原理与决策方法;(5)收入和利润管理的相关知识;(6)财务预算、控制和分析的目的、内容与方法;(7)企业并购、破产及国际财务管理等特殊财务问题。

(二)具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手段、工具和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企业可以以柔性技术为基础保持技术的领先,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实现资源整合,还可以将网络与财务相结合形成网络财务,并开发网络财务软件,实行动态的、实时的财务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者应掌握计算机、网络与财务软件等操作方法,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单位财务日常业务工作,并能针对本单位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财务数据录用、信息存储、财务数据分析、报表编制、网上信息和软件下载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和数据上报等。

(三)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综合化能力

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专业知识综合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客观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综合化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有外语应用能力与公共关系能力;(2)掌握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3)熟悉国际规则、法律法规和国际会计准则;(4)通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知识。

(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互联网络的迅速延伸和扩展,使得世界经济成为了一个资源共享、高速运转、多元化发展的一体化经济。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求得共同的生存与发展,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延伸到企业之外;其次,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信息技术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广阔、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再次,互联网的延伸使得电子货币形态的资金成为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财务管理工作者要以工作环境变迁为契机,不断进行创新,在财务管理实践活动领域中提出超常规的独到见解。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层次划分不清晰,严重影响教学实效

从培养层次上看,财会专业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都已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已经形成多专业、多层次,有多种要求的格局。然而,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的教学内容有许多重复,这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教学实效。

(二)课程衔接不合理,相关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

目前部分高校在课程安排顺序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财务管理》中需要成本习性及本量利分析等内容作铺垫,这些应是《管理会计》的重点内容,但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之后开设,这使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遇到许多困难。此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门课程之间重复现象严重。虽然有部分学校将其整合为《财务成本管理》,避免了部分内容重复讲授的现象,但又普遍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三)教材内容滞后,实践教学资源贫乏

随着网路技术的延伸,全球网络战略、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经营、电子货币形态的资金管理、网上银行安全运作等应运而生,资本经营、知识资产的管理以及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问题等已成为企业理财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由于缺乏系统、合理、规范的财务管理实践教材、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双师型”教学队伍,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践要求差距较大。

(四)教学模式单一,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在听课、记录、背诵、考核的刻板程序中机械地循环,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虽然教师授课时辅以例子或例证,也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或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但学生毕竟没有身临其境,加之考核大多流于形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多数高校的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全部课程学完之后进行,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不能及时获得感性认识。

(五)教学手段落后,信息量少

教学手段落后,不仅限制了教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开发与教学大纲配套的《财务管理》及《财务管理案例》多媒体课件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一方面为完成财务管理作业,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各种计算,分散了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操作能力。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财会类专业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构想

鉴于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对传统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搞好教学计划,完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纲,课程建设与改革首先要从改革教学计划入手。各校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应对本单位现行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充分研论,在认真分析各层次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课程内容分工,分别制定财会专业各类型《财务管理》的教学大纲,提出各类型《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相关课程衔接合理,避免相同内容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讲授的现象。为了明确层次,同时也为了适应各种要求,可以分别开设《财务管理学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学》等课程,然后对这三个层次课程的内容加以规范,使其相互之间基本内容原则上不重复,在层次上又有清晰的衔接。

(二)加强《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不断涌现,作为本科财会教育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教材理应及时汲取养分,不断进行教材建设,及时充实和修改教材相关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财务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贴近现实,且能够提供较为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财务管理》教材,为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目前社会实践机会较少且市场上还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实践教程》情况下,各校有关教师应克服重重困难搜集财务管理案例,编写《财务管理案例教程》,为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激发相结合、案例分析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多功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三)改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与电化教学的紧密结合

针对现状,一方面,各高校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多媒体教室建设,积极筹建仿真型、综合型、多功能、网络化的实践教学实验室。条件不足的单位可与相邻单位按照共筹建同受益的原则,共同筹建,资源共享;也可通过外部资本,筹建现代化实验教学城,实行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各高校应打破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校园化的传统思维,积极与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先进企业建立联系,创建财务管理教学实验基地,定期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

财务管理教师应以网络为依托,以计算机为载体,积极开发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音乐等一体的与教学大纲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及《财务管理案例》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财务管理》教学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并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等矛盾。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条件,精心策划制作网络课堂,其内容可以包括每一章的教学要求、难点和重点、知识拓展、相关网站的链接、习题库、模拟考试题库、案例库等。要进一步加快《财务管理》与计算机等课程的整合,使《财务管理》一些知识通过计算机辅助加以解决,在提高《财务管理》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操作能力。

(四)开展《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开设认知实训、顶岗实训及案例教学,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通过课堂讨论与实习总结、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其财经应用文写作水平。在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时,应首先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施方式,正确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综合研究与具体剖析的关系。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我国财务管理的现状,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要求学生在开学时提交实习心得或者调查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利用主题班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实习、调查情况的交流。

(五)加快“双师型”《财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各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教师进修、学历深造或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应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方面有所作为。例如:部分学校推行学生选择教师制,大大激发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从企业聘请一定数量、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教学任务,扩充《财务管理》教学队伍。

(六)严格考试管理,使考试规范化、科学化

为了使财务管理考试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应改革考试方式。考试方式的改革包括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成绩的评定。鉴于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殊性,在考核环节上,可采用闭卷考试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法。期末闭卷考试应积极推行考教分离,加快建设符合科学化要求的《财务管理试题库》,实行计算机管理。此外在整个《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考试形式,加强全过程的考核。除了闭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开卷、口试、半开半闭等多种形式,最后还应该要求学生学期结束后撰写一篇字数不低于5 000字的论文,以考核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学期总评成绩由试卷成绩、平时课堂表现、案例分析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等几部分构成,并确定合理的分值比例,突出财务管理实践性强的特点。

为了贯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期末试题应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如开卷考试要注重能力的考查。即:试题基本没有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如定义、概念、公式的表述等,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论文综合考察学生全面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

(七)开展《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财会类本科院校应审时度势,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相关英文文献,拓展他们的视野,了解《财务管理》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在专业学科领域中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高校财会类课程 第7篇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对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的了解,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普遍较低, 且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不高, 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缺乏系统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高校在非财会专业尤其是通识教育中开设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也缺乏相应的系统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通识选修课对教师的学术视野和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尤其在授课对象是非财会专业甚至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情况下, 更要求财务管理课程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但是一些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师专业课授课任务较重, 或者认为选课对象是全校学生, 知识基础不同, 结果往往将专业课的内容加以稀释, 认为讲授简单一些, 便成为通识选修课, 而没有把财务管理的思想方法、核心观点等精髓教给学生, 结果学生只是学到一些零散的、 肤浅的知识, 而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思维。

(二)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财务管理属于管理学的范畴, 是一门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以资本市场为背景, 以现代企业为对象, 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安排上,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涉及的内容很广, 财会专业学生一般要在学了统计学、会计学、管理会计等课程之后, 再来学习财务管理, 而非财会专业学生很多甚至没有学过会计学基础就直接学习财务管理, 往往感到很吃力。根据笔者在实践中了解的情况, 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在选修财务管理课程时, 可能是出于高校学位授予中相关学分要求的考虑, 也可能是出于一时的好奇, 相当多的学生既缺乏对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的了解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 很多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要么一经接触后觉得与自己的本专业关联度低, 认为学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丧失学习动力; 要么由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某些财务观念比较抽象, 加上财务问题数据众多, 财务函数的计算较为复杂, 给学生充分理解财务管理知识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产生畏难情绪, 导致主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 教学与考核方法不科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应用型学科, 这一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既要重视理论教学, 更加要重视实践教学, 强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除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 还应采取课堂问答、案例讨论、课后练习、实训模拟等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 从而形成师生的积极互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案例教学法在加深学生对重要观点、 原理的理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 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从实践的情况来看, 教师往往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 在授课时间安排上, 财务管理在高校通识选修课中学时一般只有每周2 课时, 总计36 课时。 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 案例多, 练习多, 难度大。每周2 课时的授课时间只能完成授课任务, 练习讲评、 案例讨论已没有时间。因此, 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 双方缺乏有效的互动, 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另一方面, 开展案例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前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而由于前述学生专业背景的原因教师在组织案例讨论时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不但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长此以往还会失去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可。

在考核方式上,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仍以期末考试为主, 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一时记住了一大堆的财务管理概念、 原则和计算方法, 在面临企业财务管理实际时, 却不懂得该如何运用财务管理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 明确教学目标, 设计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在整个课程教学设计体系中, 课程教学目标居于核心地位。很明显, 高校本科通识教育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 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 为学生未来成长为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区别于财会专业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理财头脑, 掌握财务语言, 建立财务思维。基于上述认识,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应确定为: (1) 注重过程, 而不是结果, 注重观念, 而不是具体方法。 课程应注重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分析和财务管理观念的树立, 而不局限于财务管理结果和具体财务管理技术方法。因为过程导致结果, 观念制约具体技术方法的应用。 (2) 注重培养如何应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而不是如何做具体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课程应侧重于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培养与熏陶, 对财务管理理论的数量分析或模型不详细阐述。 (3) 注重各种信息资料的获取, 而不是各种信息资料的处理。只要获得各种信息资料, 数据的处理在今天计算机时代相当简单,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些数据资料的可靠性。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关键在于如何进行系统化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以落实目标。 高校应组织专业教师组成课题小组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进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开发研究, 从教学内容与教材, 到教学与考核方法, 实施系统化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例如, 在课时有限、学生需求多样化而财务管理又自有一套体系的客观情形下, 课程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逻辑结构, 将教学内容模块化 (图1) , 可以既兼顾财务管理课程系统性的特点, 授课时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有所侧重。

(二) 赋予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意义。赋予某一课程教学意义, 意味着帮助学生在所学主题与其过去的经验、当前的情景 (需求、兴趣、价值) 和未来的目的之间建立系统而有意义的连结, 以激发其学习并应用新知识的动机。 意义对教学的重要性绝不容忽视, 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 学生才能真正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财会专业学生教学意义显而易见, 而非专业学生则未必能建立这种系统而有意义的连结。调查显示, 辅助未来工作和了解财经知识以提高自我素养, 是非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 经管类专业更偏向前者, 而工科类专业更偏好后者。 高校在非专业学生选修财务管理课程前可通过专家宣讲、 文字资料发放等方式让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充分了解, 避免出现学生盲目选课后主观上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 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要考虑赋予其意义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融合, 授课过程中再结合学生需求和专业背景进行教学模块选择, 比如经管类专业可重点讲授财务报表分析, 理工类专业可重点讲授金融资产价值分析, 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能学有所成。

(三) 合理选择教学与考核方法。首先, 鉴于非专业学生在课程之前对财务管理缺乏基本了解, 同时专业基础知识也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 讲授法必然居于基础性地位, 绝对不能弃用。 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采用课堂提问等提示型教学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共同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第二, 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方案, 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案例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贴近生活或者学生有所了解的企业财务管理案例。例如, 以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基础设计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可以使所设计的案例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也是保证案例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鉴于课时有限的现实, 在案例讨论组织上,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 提前发给案例材料并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解读, 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 要求各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并把小组讨论结果汇总后在课堂上发表, 鼓励学生相互提问, 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创新性思维。第三, 调整考核方法, 更多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学生总成绩的考核, 本科课程的考核通常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一定的百分比综合得到。 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考核平时成绩比例应大幅提高, 而且平时成绩应该包含课堂考勤、 课后作业、 课堂发言、 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等多方面的表现, 期末考试还可以采用开卷考试方式, 以更多地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全过程的积极参与, 形成财务思维方式而不是机械的记忆, 着力提高学生财务素养。

(四) 以计算机为教学辅助工具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其决策和分析都需要用数据说话。 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平台, 是金融投资领域、企业财务管理获取及时、准确、完整的财经数据和信息的主要来源。 目前有关国内经济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金融财经数据来源有万得wind数据库、 国泰安Csmar数据库、锐思Resset数据库;雅虎财经、 搜狐财经等网站则汇集了最权威及时的国内国际财经报道、 财经人物、证券市场等资讯要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进行数据库查询和使用网站浏览的演示, 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获取财务信息的途径和手段。

财务数据的处理与财务函数的计算是财务管理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Excel是微软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 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功能, 可以把数据用表格及各种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得制作出来的报表图文并茂, 信息表达更清晰。 尤其是Excel的财务分析功能, 可以使非财会专业学生们十分头痛的财务函数运算困难迎刃而解, 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财务工作平台, 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S

参考文献

[1] .刘红宇.非财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7) .

[2] .王建中.对改进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6, (4) .

[3] .陈斌贝桃.刍议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 (4) .

上一篇:配送绩效评价模型下一篇:时间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