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发展试析

2024-07-29

服务贸易发展试析(精选11篇)

服务贸易发展试析 第1篇

一、电子商务的概况

1. 电子商务的涵义。

电子商务主要利用的技术有远程通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 从而对国际性的交易进行远程的控制, 使之逐渐网络化、电子化与数字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依靠先进的技术, 实现了对商品信息的选取、查看, 并利用物流与资金结算系统等, 最终完成商品交易。

2. 电子商务的特征。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有着自身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适应了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新的环境中, 商品交易积极利用新的科技, 从而通过电子商务, 显现了科技带给人们的便捷与时尚。其二, 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电子商务中包含着全球的商家, 消费者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 其购买的商品更加符合其需求。其三, 保证了低廉的商品流通。电子商务直接联系的是商家与消费者, 中间环节得到了较大幅度的节省, 从而控制了商品的运营成本。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1. 保证了工作效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各个行业均重视其工作效率的提升, 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 保证了其工作效率。网络技术的高效运用, 利于交易文件的传送与交换。在电子商务中, 商家与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与计算机, 完成其订购、签约与付款等事项, 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以完成交易, 其具有便捷性与高效性。

2. 控制了交易成本。

国际经济贸易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 其手段不断更新, 通过网络交易, 控制了其交易的成本, 在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个方面的投入有所节省, 同时电子商务不受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制约。同时, 在网络购物中, 其商家遍布全球, 其商品种类是丰富的、多样的, 因此, 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广阔, 更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电子商务是一种创新型的交易方式, 其运营的时间、环节均有所减少, 因此, 商品的成本得到了控制。

3. 减少了贸易壁垒。

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与先进性等, 其兴起与发展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 因此, 贸易壁垒有所减少。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增加了国际经济贸易的业务量,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进程, 有利于国际经济的互利共赢。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机制研究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并创新了商务活动, 从而利于企业的发展, 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下面将介绍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1. 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 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存在诸多的不足, 其发展水平较低, 因此, 各个行业与企业要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 其发展是必然趋势, 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 利用先进的技术, 创建企业信息发布平台, 并对相关的企业信息进行收集, 在利用网络技术的同时, 要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从而保证企业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最终保障电子商务的发展, 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2. 健全电子支付系统与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要求其支付系统与物流系统要不断健全, 保证其支付的安全性与物流的便捷性, 让电子商务的系统趋于信息化与现代化。电子商务的相关企业要与银行、支付机构等保持良好的关系, 从而利于其支付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安全支付, 将利于其交易量的增多。同时, 电子商务需要物流企业的支持, 因此, 物流企业要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逐渐实现信息化与先进化, 从而保证其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 保证其运营的高效性, 并使其流程更加优化, 最终实现对物流成本的控制。

3. 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氛围。

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对国际经济贸易有着重要的作用, 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此, 国家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国家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 并制定促进其发展的政策, 引导与激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 国家要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科学的统筹, 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培养其需要的人才。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先进化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它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 提高了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得到广泛的重视, 并要健全电子支付系统与物流系统, 同时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相信, 在企业与国家共同努力之下, 电子商务将得到快速的、安全的、高效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下, 电子商务随之形成并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面对新的环境, 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因此, 本文将分析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 旨在通过一系列对策, 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肖鹏.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国际经贸, 2013, 12 (23) :40.

[2]蒋勇.浅谈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数字产业, 2013, (02) :89.

服务贸易发展试析 第2篇

关键词:中美服务贸易;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Database、BEA Database和中国商务部网站。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的4 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 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20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的2 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 091.8亿美元,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和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 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 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 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年和20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2.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间增长了7倍左右。20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 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 048亿美元,进口1 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 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著。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3.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著。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4.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服务贸易发展试析 第3篇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速度加快

现代服务业已经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即实现了跨国转移,这样不仅有效的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促成和导致的俄:首先,生产逐渐趋于国际化,所以更多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相关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就有效的推动了服务业的跨国发展。其次,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对自身服务的输出,也为了实现对发展中年国家的人力和资源的有效使用,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业的转移。最后,一些高新的技术的应用,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服务业中的行业分工的细化,使更多国家以其自身的优势参加到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中来。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的服务贸易形式不断涌现

随着世界性的服务贸易在结构上就不断的进行变化和调整,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各种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提高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丰富其服务方式,所以各种新兴的服务贸易也不断的涌现,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这也是现代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化和形式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服务外包有力推动经济增长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种服务贸易中的外包项目也逐渐的发展起来,不仅解决了自身的人力薄弱问题,还为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互利共赢。这种实现跨国合作服务的外包已经实现了对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推动。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很快的增长,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服务贸易的总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我国同世界贸易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没有欧美的国家久,但发展过程中的速度一直是比较领先的,不仅实现了高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更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所以,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从总量上看还是非常可观的。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我国的现代服务贸易在出口过程中的结构也在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势不断的进行调整,目前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过去十年内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最主要的出口项目主要集中于三个部门,即旅游、运输和商业服务。这也说明我国在这些年内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旅游业,而相关的其他商业虽然比重一直在上升,这种情况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另外,相关的咨询业以及相关的其他商业服务业其比重则在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的调整是十分多样的。

从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形势上看,我国的进口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运输、旅游和其他行业,從这个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相关交通运输的服务还比较欠缺,而从数据来看,我国的旅游业在出现了一定的回落时间后再次上涨,实现了比重的上升。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则一直在变化,这种波动也说明了我国的进口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果在不断的调整。

通过对以上统计结果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我国的服务贸易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始终以旅游和运输等传统行业作为主力,行业的特点还主要集中于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这不利于我国的资本服务的发展和相关的技术行业的发展。其次,在我国的传统部门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逐渐消失,其需求量不断的减少,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要想实现对相关的服务贸易行业的推动,就必须要实现对传统贸易的发展的推动。最后,在我国的现代服务产品的市场情形来看,我国的相关服务贸易的需求量在不断的扩大。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不合理的状态,即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为主,相关的各种知识自主型的产业还比较少,这也就决定了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扮演者以加工为主的角色,这是非常的不利于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的发展相关的服务产业,实现更好的市场资源的调动。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首先,要实现对外包市场的积极开放;其次,有关的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的市场发展情况,对外包市场的相关贸易中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实现对国内外市场的准则的明确,不断的在规则中适应规则,利用规则。最后,还要为相关的外包企业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促进相关的外包企业在更加宽松和适宜的环境下成长。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的相关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的影响也日益增大,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的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的调整,根据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更好的适应现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世界经济,2006(8)

服务贸易发展试析 第4篇

(一) 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总量情况分析

从服务贸易总额来看, 200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19.3亿美元, 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到3 620亿美元, 增长率为403.2%;而2001年印度服务贸易总额为365.9亿美元, 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2 270亿美元, 增长率为520.3%。可见在服务贸易总量上, 中国要远远领先于印度, 但印度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却高于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率。

就出口额而言, 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01亿美元, 2010年出口额为1 700亿美元, 年均增速42.3%;2000年印度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60亿美元, 2010年出口额为1 100亿美元, 年均增速53.4%。就进口额而言, 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359亿美元, 2010年进口额为1 920亿美元, 年均增速39.5%;2000年印度服务贸易进口额189亿美元, 2010年进口额为1 170亿美元, 年均增速47.1%。由此可见, 印度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年均增长率都快于, 同时, 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均快于自身服务贸易进口年均增长率。

就服务贸易占比情况而言, 印度服务贸易占本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高于中国。以2009年为例, 中国服务贸易额为2 860亿美元, 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1.5%;印度服务贸易额为1610亿美元, 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8.7%[1]。

(二) 中印服务贸易地位变化情况

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排名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跃至2007年的第7位, 2009年上升到第5位, 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4;而进口排名也从1982年的第40位上升到2007年第5位, 2009年上升到第4位, 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3。同样, 印度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排名也在不断进步, 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排名第12, 2010年上升为第10;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额在世界排名第12, 2010年上升为7。由此可见, 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将在国际市场上占居更加重要的地位。

(三) 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顺差、逆差情况

中国服务贸易从2000-2010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情况, 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8亿美元, 2010年服务逆差额增长到220亿美元, 2009年高达-290亿美元, 服务贸易情况持续恶化。印度服务贸易从2000-2004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情况, 2004年印度服务贸易逆差额仅为6亿美元, 2005-2009年印度服务贸易都呈现出顺差情况, 2005年印度服务贸易顺差额仅为39亿美元, 2009年已达到了120亿美元, 但2010年又出现了贸易逆差的局面, 为-70亿美元。从上述数据可见, 印度出现服务贸易顺差年份多于中国, 因此, 印度的服务贸易状态优于中国。

(四) 中印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在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以及其它商业服务上占优势。2009年, 运输出口、进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8.36%和29.5%;旅游出口、进口所占比重分别为30.9%和27.6%。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进出口额为702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20.9%;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834亿美元, 同比增长8.3%, 贸易差额由去年的顺差46.9亿美元转为逆差40亿美元。2006年以来, 运输和旅游这两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下降, 2009年这一比重下降至53.6%, 低于2006年7.4个百分点。2009年, 我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出口4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29.9%, 逆差107亿美元, 为我国仅次于运输服务的第二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我国保险服务进出口额为129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8.7%, 逆差97亿美元, 下降14.6%;金融服务进出口额为11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5%, 逆差3亿美元, 同比增长20%。2009年, 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65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进口32亿美元, 同比增长1.1%;顺差33亿美元, 比上年增加2.1亿美元。2009年我国咨询进出口总额为320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顺差52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5.9亿美元 (见表1) [2]。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WTO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印度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 以软件业尤为突出, 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为18.1%, 顺差额为2 415.9亿美元, 说明印度软件行业在世界软件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 其他商务服务业异军突起, 成为印度第二大出口部门。2008年, 其他商业服务取得贸易顺差471亿美元。印度服务贸易差额在运输业、保险业为逆差。从服务贸易的进口比重看, 运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务服务、保险业是印度的四大进口部门, 2008年, 进口额分别为414亿美元、350.9亿美元、326亿美元和320.3亿美元 (见表2) [3]。

二、中印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比较分析

(一) 中印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rade Competitive Index, 简称TC) 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它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他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计算公式为:Nij= (Xij-Mij) / (Xij+Mij) , 其中N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额。通过计算得出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指数 (见表3) 。由表3可见,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变化不大, 2007年, 服务贸易竞争指数改善较好, 为-0.025, 但2009年呈现恶化态势, 竞争指数为-0.101。而印度服务贸易竞争指数是不断改善, 从2000年的-0.07到2009年的0.075, 尽管2010年出现恶化的情况。因此, 印度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远远大于中国。

(二) 中印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等于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值;将其应用于服务贸易, 则反映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例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重。其公式为:RCA= (Xij/Yi) (Xwj/Yw) , 其中Xij表示i国j类产品出口额, Yi表示i国全部产品出口额;Xwj表示世界i类产品出口额, Yw表示全世界产品出口额。如果指数大于2.5, 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介于1.25-2.5之间, 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介于0.8-1.25之间, 则认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若指数小于0.8, 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弱。通过计算得出中印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见表4) 。由表4可见, 印度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大, 2000年-2010年介于1.25-2.5之间表明印度服务业贸易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与印度相比, 中国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2000-2010年都小于0.8, 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弱, 且比较优势改善并不明显。

三、中印服务贸易对GDP贡献率比较

本部分采用2000-2010年的数据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完成。模型分别为:

其中ai、bi、ci表示常数, di、ei、fi表示回归系数, EXPij表示中国、印度服务贸易出口额;IMPij表示中国、印度服务贸易进口额;XMij表示中国、印度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根据2000-2010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数据, 利用SPSS软件计算结果为表6、表7和表8。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中国和印度的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与GDP之间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两国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从回归系数看, 中国比印度大, 如中国进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 GDP增长0.41个百分点, 而印度进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 GDP增长0.29个百分点。

四、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 人力资源要素条件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缺少高级要素, 如缺乏外语熟练、熟悉国际法律法规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印度高等教育作为政府的投资重点, 在教育和研发方面投入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中国, 因此, 印度拥有大量人力资源存量和后备力量。以软件行业为例, 印度有约600多万人员从事软件开发设计, 有近8 000所高校和许多相关企业为印度软件业提供了大量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实用人才。而中国基础教育中IT培训远没有印度普及, 职业培训也较缺乏[4]。这也是印度的服务外包发展远远好于中国的主要原因。

中国出口模型为:GDP=11.45+0.31X印度出口模型为:GDP=8.03+0.23X

中国进口模型为:GDP=7.34+0.54X印度进口模型为:GDP=6.53+0.39X

中国进出口模型为:GDP=9.64+0.41X印度进出口模型为:GDP=6.88+0.29X

(二) 需求因素分析

一个国家需求的特性将会直接影响该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对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来说, 需求条件则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于印度, 因为我国人口和收入水平高于印度。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2 460美元, 印度仅为965美元, 我国人均GDP已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受传统“轻消费、重储蓄”及“轻服务、重物质”观念的影响, 居民消费率较低;居民对商品的消费需求相对强劲, 但对服务消费的比重偏低[5]。在国外市场需求方面, 印度明显好于中国。目前, 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 被公认为“世界软件的动力室”。内部需求不足和对外需求不强是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三) 政府作用的分析

政府对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印度政府制定了软件发展的长期战略, 在全国建立17个软件技术园区, 对进入这些高科技园区的内外公司实行优惠政策, 如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赋税, 放宽中小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的限制, 允许外商控股75%-100%等[6]。印度政府在产业政策上采取的是“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思路, 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务业的发展上也就是先发展了第三产业, 再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采取的是沿着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道路, 这也是印度在服务贸易增速大于中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四) 相关产业的分析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与协调, 这不仅包括服务业内部如零售、金融、保险、餐饮、批发、运输、教育、卫生等各行业间的相互支持, 而且包括制造业、货物贸易的协调与扶持。但是我国服务业内部没有一个可以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的强势行业, 而且我国工业的发展与服务业相脱节,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互作用也不明显;印度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对其服务贸易的推动力大于中国, 目前计算机及信息服务已成为印度在世界服务业中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由此带动了一大批服务业的发展, 进而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五)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因素分析

目前, 中国大量服务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起来, 产权界定不明, 而且由于政府垄断因素的存在, 中国部分服务业, 比如在银行、电信、保险等领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垄断现象, 导致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 服务质量较差。印度则在全球的激烈竞争中, 让大量的私营企业充分竞争, 而且印度的服务业企业早就开始推行跨国经营的战略, 印度金融业和软件业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一直被视为其超过中国的优势。由此可见,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因素直接影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

五、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选择

(一) 增加教育投入, 解决人才瓶颈

服务贸易属于人才密集型的领域, 服务贸易提供者素质是决定服务贸易质量和服务贸易效益的关键, 中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同时, 应注重人才尤其是知识型服务贸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中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管理制度, 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 努力增加国内服务需求和外部需求

国内市场是企业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推动力, 如果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 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就无法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削弱了服务出口能力。就中国而言, 政府应通过增加居民收入, 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推进城市化进程, 从而扩大中国国内服务需求的发展空间;同时, 应重视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 面对新的服务贸易转移的机会, 加强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

(三) 政府应给与服务贸易更多的政策支持

政府对一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服务出口”[7]。目前, 我国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 在服务业内部向主要创汇部门倾斜的同时, 更要加大对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应建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加快服务贸易立法, 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等。

(四) 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 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相互推进。因此, 必须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 抓好服务贸易相关及辅助行业的发展。例如, 对我国工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应尽量加强与其相关的辅助性服务的输出, 协助其服务业开拓海外广阔的市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 因此, 我国可以通过促进货物贸易升级, 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五) 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和内部组织管理

我国各服务企业应尽快纠正落后的管理意识,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 实现企业规模经营效益, 规划切合实际的跨国经营战略。另外, 印度的服务业占据外国投资较大的比例, 而我国长期吸引外商投资的领域在生产制造领域, 因此, 我国的服务企业应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充分利用外资带来的正面效应, 以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 (地区)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占比情况[Z].商务部服务贸易司, 2010.

[2]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868亿美元[EB/OL].[2010-04].商务部网站.

[3]王秀娟.中印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 2010.

[4]张家瑾.变竞争为互补、合作——中印两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优势比较分析[J].经济视角, 2010 (10) :10-12.

[5]杜红平, 司亚静.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 2010 (5) :40-50.

[6]缪娟, 杨增雄.中印服务贸易比较分析[J].企业导报, 2010 (3) :14-15.

服务贸易发展对策探究论文 第5篇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29.3%升至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世界经济,2006(8).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第6篇

【摘要】 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服务贸易发展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发展趋势

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目前,中国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其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首先,表现在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上。2007年,我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比1978年的872.5亿元,增长了100倍还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79年的23.9%提高到2006年的39.4%。其次,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4890万人猛增到2006年底的24614万人,净增加从业人数19724万人,大大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平均每年增加439万个就业岗位的水平,充分体现了服务业就业弹性高的特点。

中国服务业的产业内部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国服务企业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要合理规划和安排服务业发展的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在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趋于合理,使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发展的自由化趋势。商务部世贸司司长张向晨曾撰文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前四年以来,中国认真履行了各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分销等在内的众多服务部门,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水平大幅提高。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程度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预计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和中国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的进一步履行,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大,中国服务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也给了中国服务业一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2.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化趋势。自从加入WTO以来,由于中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从1982年到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近16%,为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出口世界排名从第28位上升到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快,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四千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3.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方面。一些传统服务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所占比例则很低。从1996~2005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一直居于首位,到2005年,我国实现旅游出口293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近40%。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基础的一些新兴服务业则明显较弱。在我国服务贸易中,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服务业才刚刚开始发展,比重较小。

4.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

5.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中国对需要保护的行业和部门必须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行业标准;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的时候,优先考虑本国企业;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耀中,张阳.国内服务业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

服务贸易发展试析 第7篇

针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当前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 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总体目标为:以不断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动发展为核心, 以大力推动中国货物贸易随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升级和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国际贸易的引领作用为两大车轮, 提升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

服务贸易概述及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迅猛。2014年1月9日, 商务部认为未来10~20年是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推动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有机结合及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研究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当前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978年以后, 中国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但是自1992年后中国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并且服务贸易逆差绝对额不断扩大, 在2012年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逆差最大值, 服务贸易逆差额为896亿美元, 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逆差国, 旅游、运输、特许权转让和专利等技术交易三项为主要服务贸易逆差行业。与此不同,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当前中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除了1978~1981年、1984~1989年及1993年以外, 在其他年份中国货物贸易保持顺差, 并且逐年增加, 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额由1982年的30.3亿美元增长为2013年的2303.1亿美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规模急剧下降, 但货物贸易仍保持顺差, 同时从2013年开始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快速上升, 而服务贸易逆差迅速扩大, 2008~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分别达115亿美元、295.07亿美元、220亿美元、545亿美元、896亿美元 (见图1) 。

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从1992年开始,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即TC指数= (出口-进口) / (出口+进口) ) 为负, 同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多数行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也为负, 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始终较弱。1978年以后, 中国货物贸易快速增长, 从1990年开始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 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远大于服务业, 同时我国制造业的大多数行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也为正, 这表明我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较强 (见图2) 。根据笔者的一项研究, 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02左右,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平均值 (0.009) 远远小于制造业, 这与我国制造业已深入地参与全球分工以及制造业已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展事实完全相符。由此可见, 虽然中国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但服务贸易全球化指数较低。

笔者计算了1982~2012年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平均值 (即RCA指数, RCAij= (Xij/Xtj) ÷ (Xi W/Xt W) , 其中, Xij表示中国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 Xtj表示中国总出口值, Xi 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 Xt 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 , 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整体的RCA指数为0.52, 制造业RCA指数为1.11, 这表明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同时通过国际对比可以发现, 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在金砖四国中最低, 而印度最高, 其次为巴西与俄罗斯, 因此中国服务贸易在金砖四国中处于比较劣势,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最弱。同时可看出, 中国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指数) 逐年增长 (见图3) , 这表明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指数逐渐回升, 因此中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较强, 而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均处于比较劣势,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中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相关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虽然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改革开放后我国货物贸易发展对服务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是笔者认为, 当前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互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中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中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小于其他国家, 这是因为:

(1) 当前, 中国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生产性服务业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弱。虽然广告宣传、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等四大项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与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相关性较高, 但是中国货物贸易与金融、通讯、广告等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的关联度不显著, 其他项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与货物贸易相关性较弱。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较低, 尤其是金融、通信、广告等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较低, 不能为货物贸易提供优良服务, 尤其是为货物生产过程提供优良服务, 从而使我国金融、通信、广告等生产性服务业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弱。

(2)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我国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影响程度截然不同:改革开放后货物贸易的增长和发展会使收入差距先减少后扩大, 而服务贸易的增长会使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 尤其是1992年之后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鉴于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较小, 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服务贸易规模仅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左右, 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给予服务贸易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把服务贸易摆在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

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迫切需要完善服务贸易和吸引外资扶持政策及措施。因此, 应以外贸结构转换为出发点, 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同发展, 不断发挥服务贸易高附加值优势, 逐渐提高我国货物贸易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延长货物贸易价值链, 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

(3) 我国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不同, 制造业对外投资是促进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重要推动因素, 但是对外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带动程度较弱。

进入“十二五”时期, 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境外投资明显加快, 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货物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虽然货物出口贸易不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动的Granger (格兰杰) 因, 但是对外直接投资是货物出口贸易增长的Granger (格兰杰) 因, 即制造业对外投资是促进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重要推动因素, 而服务贸易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与此不同, 服务业对外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较弱。

改革开放后, 中国第三产业对外投资逐年增加, 近年来, 迅速增长的服务业对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

从2005年开始, 服务业对外投资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但是从按行业分的对外直接投资结构角度看, 服务业对外投资仍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 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带动程度较弱。

推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目标及对策

针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当前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 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总体目标为:以不断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动发展为核心, 以大力推动中国货物贸易随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升级和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国际贸易的引领作用为两大车轮, 提升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在当前对外开放背景下, 为了提升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 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 我国应采取适当的对外开放和贸易战略

目前我国政府在制定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战略时, 不仅仅要看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还要注意到我国货物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福利损失, 应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采取逐步开放和参与的战略, 推动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相促进、互动发展。考虑到通信、建筑和咨询这三类服务业的净出口对提高我国货物出口产品的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 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音像的净出口对我国货物贸易条件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 当前应优先发展通信、建筑、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音像等五大类服务出口贸易, 制定鼓励措施优先促进此类服务贸易出口, 积极发挥其对改善我国货物贸易条件的促进作用。

(二)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的国际贸易, 推动外贸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货物贸易的互动发展

当前重要任务是推动目前仍处于低端的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优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推动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贸易;中央和各级政府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选择重点服务领域进行出口促销, 根据不同部门情况对相关企业及业务予以税收优惠, 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考虑到改革开放后生产性服务进口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 因此可加大生产性服务进口, 充分发挥进口的竞争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 进而提升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 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不断提升“高端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 在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知识服务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 鼓励外商扩大在中国的技术扩散,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 加强其与国内供销商和下游企业的产业关联。第二, 引进国际先进的设计、物流、研发、营销等生产环节的服务业, 提高这些领域的服务水平, 为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创造条件。第三, 扩大我国高技术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支持承接境外高端服务业转移, 不断完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引导外商投资我国高技术服务业。

(四)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首先, 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 制定政策鼓励外资积极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技术研发、物流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其次, 为了防止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低端化锁定, 因此要鼓励外资企业与国内购买方和服务供应商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 同时, 要间接地扩大制造业整体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范围, 要不断提高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为外商制造业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能力;最后, 要正确认识当前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群仅限于计算机和电子等领域、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缺点, 要通过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广泛开展, 积极联动, 发展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

(五) 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

在进行中日韩自贸区服务贸易谈判时应重视我国在运输、建筑、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行业方面处于劣势的实情, 应制定较为严格的准入机制和保护期, 应相应提高韩日等国运输、通讯、建筑、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行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 同时在保险和特许权使用、许可以及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收入等中国处于劣势的行业应高度重视, 维护中国比较利益。

(六)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等传统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的互动关系, 而新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动还不够紧密的事实

重点推动中国新兴服务贸易参与度, 大幅提升其影响程度。当前应加快制定针对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政策, 发挥其高附加值的带动作用, 促进我国货物贸易结构升级。

链接:什么是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 根据WTO关于服务贸易项目的解释, 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交易, 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服务贸易口径相同,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包括海、陆、空运输, 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 (包括因公、因私) 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 (因公、因私) 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 (1) 电讯, 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 (2) 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 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包括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

9.咨询:包括法律、会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收支。

10.广告、宣传:包括广告设计、创作和推销, 媒介版面推销, 在国外推销产品, 市场调研等的收支。

11.电影、音像: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的服务以及有关租用费用收支。

12.其他商业服务:指以上未提及的各类服务交易的收支, 驻华机构办公经费 (不含使领馆) 也在此项下。

服务贸易发展试析 第8篇

我国被冠以“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的称号,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承接了世界加工业, 使得我国货物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 出口产品层次低, 且受到大量外国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等贸易阻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在贸易结构方面, 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占我国贸易总额比重小且逐年降低, 大大低于世界总体水平;在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中, 以运输、旅游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一直占主要地位;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由于受制度、技术、资本等因素制约,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国际贸易地位不相匹配。

二、结合世界及主要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提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本文研究贸易竞争力指标采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C指数) , 即TC= (出口额-进口额) / (出口额+进口额) 。并且采用TC指数研究成果, 即当-1<TC≤-0.6, 表示贸易有极大竞争劣势;当-0.6<TC≤-0.3, 表示有较大的竞争劣势;当-0.3<TC≤0, 表示有微弱的竞争劣势;当0<TC≤0.3, 表示有微弱的竞争优势;当0.3<TC≤0.6, 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0.6<TC≤1, 表示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为了便于数据统一, 采用2005—2007三年时间序列数据, 所用数据多采自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 以及其他引用的WTO数据, 并在不影响研究结论的情况下作出适当处理。

在研究服务贸易竞争力之前, 先看看世界经济中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情况, 这里借用TC指数表示世界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 (下面国家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同) , 即世界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 (服务贸易总额-货物贸易总额) / (服务贸易总额+货物贸易总额) 。

(注:贸易数据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2008》 (中国商务出版社) 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 世界货物贸易绝对数额远大于服务贸易绝对数额, 世界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有极大竞争劣势, 其原因主要是服务贸易以货物贸易为基础, 现代世界服务业起步晚。1986年9月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首次才将服务贸易列入国际贸易的谈判议题, 在取得《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成果后, 才标志着国际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注:本表贸易数据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2008》 (中国商务出版社) 整理。)

从表2可以看出, 对世界影响较大的主要国家, 不论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 在绝对数额上逐年高速递增, 如2007年美国、德国、印度货物贸易的增长率分别为12.2%、19.3%、16.7%, 服务贸易增长率则分别为17.3%、20.1%和17.8%。上表中, 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取得绝对数额的优势, 其原因是英国、德国、美国以及日本曾经依次取得近代世界经济中的制造中心和科技中心地位, 使得其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上表可以计算他们的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如表4和表5。

根据表3可知, 选择的主要国家的相对竞争优势指数除英国和印度外, 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均小于-0.6, 表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服务贸易也处于极大竞争劣势, 这符合世界服务贸易规律, 而我国的服务相对竞争优势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劣势最大。对于英国和印度他们的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却大于-0.6, 且小于-0.3, 表明这两个国家服务贸易有较大竞争劣势, 也较符合世界服务贸易规律, 相比较其他国家有竞争优势, 其原因是英国是近代最早的世界制造中心和科技中心, 首先在工业经济取得成功后, 在工业经济的带动下, 服务经济相对于其它国家起步早, 获得了先发优势;而印度也取得同样竞争优势, 主要是由于印度通过国家战略规划, 成功取得美国软件服务外包机会, 取得瞩目成功。

从表4可以看出, 世界服务贸易有微弱竞争优势, 在选择有较大影响的国家中, 美国、英国和印度, 三国的服务贸易都有微弱竞争优势, 而其它国家的服务贸易都具有微弱竞争劣势。英国和印度取得服务贸易微弱竞争优势主要由于上面分析的原因;对于美国, 则主要由于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率先启动信息高速公路战略, 率先发展了新经济, 使得美国在1995年以后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中取得主导地位, 一方面为其货物贸易提供了助推器;另一方面为服务经济, 特别是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打下基础。

服务经济以货物经济为基础, 服务经济又反作用于货物经济, 并决定了货物贸易是服务贸易的基础, 服务贸易反作用于货物贸易。在科技的推动下, 为货物经济服务的服务经济得到发展, 服务经济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贡献也越来越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 工业化高级阶段, 服务经济独立于货物经济之外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资本重点发展服务经济, 表现于第三产业结构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于货物经济的贡献, 在世界经济与各国经济的发展着重依赖于国际贸易的今天, 表现为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领先于世界并主导世界服务贸易。

纵观表2至表4, 从发达的四个国家美、德、英、日四国, 不论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的绝对数额都比“金砖四国”的大 (中国除外) , 间接地说明了货物贸易是服务贸易的基础发展又反作用于货物贸易的道理。新兴市场的“金砖四国”存在某些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相对优一点, 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起点低、数额小造成。而中国在货物贸易总额位于世界前三, 服务贸易总额也位于世界前十,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30年的吸引外资、粗放式发展, 以及我国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大国。

三、结语

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贸易,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 需要我们制定应对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

遵循服务经济与货物经济的关系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发展路径, 通过后发优势, 取得服务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为达到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需要做到:应该坚持一手抓货物贸易, 一手抓服务贸易, 并且两手都要硬;应该坚持走技术创新道路, 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变, 通过技术应用于现代服务业建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和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发挥货物经济与服务经济相互促进关系, 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走向国际打下基础;应该通过国家战略, 科学处理科技、制造、服务和经济的关系;应该抓住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契机, 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超越发展。

(注:本文获得三江学院经济学院青蓝工程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项目号:Q07085。)

摘要:在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贸易的今天, 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如同服务经济与货物经济的关系。由于国家战略以及各国科技存在差距, 本文就从差距中吸取经验, 做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发展, 提出了通过技术进步建设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服务贸易策略。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对竞争优势指数,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参考文献

[1]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EB/OL].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

[2]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局[DB/OL].http://www.stats.gov.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EB/OL].http://www.mofcom.gov.cn/.

[4]赵明、常鸣:服务贸易竞争力定量分析及竞争力提升对策[J].学术探讨, 2006 (4) .

[5]车文立: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 2009 (7) .

[6]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 2009 (6) .

[7]孙文海:积极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变化[J].经济纵横, 2009 (7) .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第9篇

一、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分工、企业分工越来越精细, 新的行业不断涌现, 一方面服务业的分工更加细化了, 另一方面更多的服务环节从生产行业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 极大地丰富了服务产业的内容。随着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 中美服务贸易进入飞速发展的轨道,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数据, 2001年中美服务贸易总额仅为89.47亿美元, 到2011年猛增到380.31亿美元, 十年间增加了290.84亿美元, 年平均增速达32.51%, 远远高于货物贸易增速。

(二) 中美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技术进步不仅促进了国际生产的发展, 也拉动了服务的国际化, 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虽然传统服务贸易增长较慢, 但高技术服务和新兴服务增长迅速。2006—2011年, 中美服务贸易的各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结构并不均衡, 增长最快的依然是美国的比较优势项目, 如美国专有权利与特许经营、商业专业技术服务等, 它们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分别超过了1.65倍和1.32倍, 远远超过运输等传统服务项目。而从中国的进口中, 专有权利与特许经营、商业专业技术服务增长分别超过了1.04倍和2.25倍, 金融和保险服务的进口增长更是分别达到6倍和4倍, 只不过它们所占份额较小, 分别仅占2011年服务进口总额的1.29%和0.18%。

(三) 中美服务贸易中的内部贸易分析

跨国公司在追求国际竞争优势过程中, 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 已越来越重视推动服务贸易的国际化, 通过全球经营网络, 创造内部服务贸易以进一步促进和巩固货物贸易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推动了服务的跨国内部贸易, 但在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的内部化方面显得极不均衡。2011年中美服务贸易中, 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仅有17.91%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 说明中国对美国的服务需求非常广泛, 除很少一部分是公司内提供的以外, 绝大部分是中国本土公司向美国公司进口服务, 充分印证了美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强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美国从中国的服务进口中高达65.38%的份额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 比货物的内部贸易比例要高得多, 说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务绝大部分是在美国和中国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对服务要求较高, 中国一般性的公司难以实现向美国出口服务。

二、中美服务贸易发展问题分析

(一) 中美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不协调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服务业较之中国要发达得多,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 中国从美国的服务进口急剧增长, 而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乏力。2006—2011年, 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到了31%, 高出美国服务出口总体年平均增长率21个百分点, 而美国从中国的服务进口年增长率仅为4.4%, 比美国服务进口总体年平均增长率还低1.2个百分点, 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从2006年的11.86亿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153.73亿美元, 五年内增长了近12倍, 表明中国在服务业发展水平上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

(二) 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结构不平衡

虽然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落后于美国, 但中国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比如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等服务业, 但在旅游、专有权利与许可经营、金融等服务业领域中国比较劣势明显。中美服务贸易巨额逆差主要来源于旅游、专有权利与许可经营、金融服务等项目,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统计, 2011年中美服务贸易逆差中, 仅这3个项目就分别贡献逆差30.07亿美元、39.28亿美元和17.86亿美元, 占逆差总额的比例达56.73%, 说明中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上还很不平衡。

(三) 中国跨国公司在中美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很弱

中美服务的公司内贸易中, 90.7%的出口是美国母公司对其在华子公司的出口, 说明中国跨国公司的在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服务出口能力很弱, 也说明了中国跨国公司在美子公司服务提供能力还很弱, 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 在内部进口中, 美国母公司从在华子公司的进口占内部进口的比例高达96.5%, 也远远超过货物内部贸易的比例, 说明中美服务的公司内贸易主要是美国跨国公司所从事的, 而中国跨国公司很少涉足, 反映出中国跨国公司对美国的服务出口能力相当弱。

三、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对策选择

(一)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优势, 努力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3%, 比全球平均水平66%低了13个百分点, 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3%低了30个百分点, 而印度为50%, 日本为76.5%, 美国则高达80%, 中国发展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的任务十分紧迫。一方面, 要充分调研分析中国在发展服务产业方面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企业资源等优势, 科学规划, 制定合理的服务产业发展战略, 将中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 再将企业优势转化为国际服务贸易优势。比如, 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不争的事实, 但中国对美旅游服务贸易存在很大的逆差, 这是因为中国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还很落后, 旅游文化开发和挖掘还很不足, 旅游价值链还很不完善。因此, 中国应对全国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 创建旅游文化品牌, 联合营销, 推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 要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知识技术创新, 特别是服务的知识、技术创新。对从事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企业, 应从产业、财政、信贷等各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大人力资源、资金及科研方面的扶持力度, 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扭转在高技术服务贸易方面的颓势。

(二) 大力扶持中国跨国公司发展, 提升跨国公司的服务贸易影响力

服务市场的开放是国家宏观决策, 而服务贸易的进行主要由公司推动,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作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先锋和主力军的跨国公司是决定性因素。跨国公司仅以跨境贸易方式进行对外服务贸易是很初级的, 而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服务外包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跨国公司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 将跨国服务贸易内部化, 才能真正树立一国在世界上的服务贸易地位。中国跨国公司相对于美国跨国公司而言, 在中美服务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跨国公司服务技术较为落后, 在美子公司更倾向于在美国本土采购优质服务, 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跨国公司规模小、实力弱, 服务贸易影响力不足。因此, 中国应积极创造条件, 推动国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不断积累品牌优势, 快速成长壮大。政府还应利用国际双边和多边谈判机会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动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国企业地域特征明显, 单纯依赖市场力量, 利用市场手段整合壮大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政府应加强地方利益协调, 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或联盟经营, 加快壮大中国跨国公司实力。

(三) 采用逐步开放战略, 保护与激励相结合促进中国服务跨国公司发展

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是中国既有的承诺, 但如果不加节制地快速开放, 在中国企业服务技术和能力相对发达国差距较大的情况下, 必然会对中国服务贸易企业产生严重冲击, 因此采用逐步开放战略是必然选择。逐步开放战略必须打破地方条块限制, 分产业逐步推动国内服务贸易市场的统一融合, 为国内企业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在对外开放方面, 应严格遵循从东部、中部到西部顺序开放, 及从服务业发达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到全国市场逐步开放的战略原则, 将有限开放和适当保护相结合, 逐步培养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 才能真正扭转对外服务贸易不均衡的局面。

摘要: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连创历史新高, 稳居世界第四位, 但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国际服务贸易逆差连年快速增长, 特别是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连创新高,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严峻。因此深入分析中美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中国选择适当发的展战略促进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参考文献

[1]李为人, 刘绍坚.危机影响下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 2012, (11) .

[2]胡毅韬.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中国商贸, 2012, (7) .

[3]施菁.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 2013, (3) .

[4]刘岚, 王婷.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比较与评价[J].价格月刊, 2012, (7) .

新疆服务贸易发展浅析 第10篇

一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 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分析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覆盖了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所建议的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四种供应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统计, (是服务贸易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对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两种供应模式) FATS统计 (是服务贸易统计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对应商业存在供应模式) ;自然人移动统计, (对应自然人移动供应模式, 从发生规模以及资料的基础完备性看, 属于服务贸易统计的次要组成部分) 。下面根据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来阐述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第一, 居民与非居民间服务贸易统计, 主要限于按照常住原则在中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活动, 以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基本统计指标。2008~2011年新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0.41、7.91、10.51、12.09亿美元, 进出口增长率为16.1%, 总体上表现为进出口总额的不断增加和正的同比增长率。2010年和2011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9%、14.9%。新疆服务贸易出口额变动幅度较大, 如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减少到3.2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46.7%。随着经济形势的转暖, 2010年新疆服务贸易出口额实现恢复性增长达到5.85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82.8%, 2011年出口额继续增加。新疆服务贸易进口额在2008~2009年同比增长率从89%下降到6.8%, 增速变缓, 2009年新疆服务贸易额表现为1.51亿美元的贸易逆差。2009~2011年服务贸易进口增长率变化相对平缓, 进口额从4.71亿美元增加到5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的变化在8%左右。

第二, FATS统计, 主要包括中外投资者在对方国家境内直接投资控制的企业和分支机构的服务销售活动。从数据来源看, FATS统计与FDI统计直接相关, 表1主要通过统计2003~2010年外商对新疆服务业实际投资额来反映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由表1可知, 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商对新疆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下降明显外, 其他年份外商实际投资总额呈逐年增加趋势, 外商对服务业实际投资额占实际总投资额的比重在24%~46%之间波动, 2005年达到45.5%。从整体来说, 外商对服务业的投资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 比例相对适中, 基本达到甚至超过1/3的比例。外商对服务业的直接投资产生关联效应、示范效应等溢出效应, 这些效应促进了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 将服务业跨国公司先进的服务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重要信息带到本地企业, 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壮大, 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的发展。

数据来源:新疆2004~2011年统计年鉴

第三, 自然人移动统计, 是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 对于国际尚未形成定论的自然人移动统计, 中国采取跟踪国际动态的方式, 循序渐进地加以开展。根据国家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计派出人员5122名, 列全国第19位, 2011年为3729人, 列全国第20位。新疆派出人员主要集中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方面, 对外设计咨询派出的人员相对较少。从排名上看, 新疆自然人移动在国内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2. 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TC指数表示一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常用于测定一地区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大, 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弱。2008~2011年新疆服务贸易TC指数分别为0.15、-0.19、0.11、0.18, 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TC指数有一定的波动, 但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TC值﹥0表明新疆服务贸易的出口大于进口, 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TC值﹤0.2同时也说明整体竞争优势较弱。考虑到进出口两方面因素, 也说明服务贸易进口对出口竞争力有较大影响, 新疆服务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服务贸易的进口。

二新疆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传统与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的竞争力差距大

本文通过计算2008~2011年新疆服务贸易12个行业类别的TC指数值分析各类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和其存在的问题 (见表2) 。

旅游业一直是新疆经济增长中的一大亮点, 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也是新疆传统服务项目, 这些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行业在表2中的TC值表现为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类别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其中旅游业一直都表现为竞争优势, 建筑服务业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显现出来。但运输业是一个例外, 一地区货物贸易的发展可带动本地区运输业的发展, 而新疆运输业却在货物贸易持续增长情况下, 竞争力指数表现为负数, 说明新疆运输业自身的发展存在问题。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除咨询业外基本上都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如金融、保险等行业的TC值较接近于-1, 接近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边缘, 说明这些行业国际竞争力极弱。新疆各类服务贸易行业的竞争力和国家服务贸易行业竞争力趋势相一致, 表现为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存在国际竞争优势, 而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基本表现为竞争劣势。

资料来源:根据未公开的数据整理而得

2. 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缓慢且相对落后, 内部结构发展不协调

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将运输、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作为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内容, 将旅游、建筑服务、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作为消费性服务贸易的内容 (见表3) 。

数据来源:根据未公开数据整理所得

由表3可知, 2008~2011年新疆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而进口额正好相反, 导致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总体呈现小幅波动。除2009年外新疆生产性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例基本维持在30%~41%, 而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比重已经超过了50%, 说明新疆以通讯、金融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行业对新疆服务贸易的贡献较小。新疆生产性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也不合理, 据统计2011年以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等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贸易在全部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重只有11.11%。

3. 服务贸易人才短缺

由于新疆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较晚, 开放程度低, 导致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尽管新疆每年高校毕业生达十万余人, 但人才的供应不能满足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要求, 特别是面向中亚和俄罗斯市场时, 精通俄语的服务贸易人才严重匮乏。新疆很多服务贸易企业存在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对服务贸易不够了解, 高级型服务贸易人才短缺, 引进困难, 流失比例大的问题,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服务业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

4. 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完善

第一, 服务贸易管理部门不健全。目前新疆只有自治区商务厅和乌鲁木齐市商务局设立了服务贸易科室, 这样就可能存在职责不明确, 多头、交叉管理的现象。

第二, 服务贸易立法滞后。新疆现有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 法律层次低且可操作性差,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 降低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动性。

第三, 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完善。与货物贸易统计相比, 新疆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开展较晚, 已有的统计数据是从对外经济统计中进行的初步估算, 尤其是会展、会计等专业服务贸易领域的统计几乎从未涉及过, 这些项目统计的空白使新疆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准确度大大降低, 不能如实反应新疆服务贸易的状况, 阻碍了相关产业的进一步优化调整。

三新疆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 调整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的层次和结构

新疆要充分利用自身在旅游、民族特色文化上的比较优势, 对旅游服务贸易进行综合布局, 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旅游服务的层次和质量, 打造一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文化品牌, 进一步提升传统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利用和周边国家签订的一些区域性协定, 抓住俄罗斯入世的机会, 通过走出去战略, 进一步提升建筑、运输等新疆自身具有传统优势的行业在周边国家地区的竞争力。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逐步发展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 提高新疆服务贸易的层次。

2. 提高服务贸易人才的质量和素质

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 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边际报酬递增的异质性人力资本, 所以要注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 充分挖掘新疆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企业可以与新疆本地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 通过组织员工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 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加强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引进, 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来增强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的能力, 储备结构合理、层次完备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人才。

3. 政府加强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和引导

首先, 新疆应尽快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管理部门, 缩短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滞后期, 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 提高整个管理体系的行政效率。其次, 建立符合实际和发展目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减少由于信息不完全和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交易成本;同时通过界定盈利的机会, 形成一套激励机制, 提高服务贸易主体的生产积极性。最后, 相关政府部门应和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 消除上报数据的企业对自身信息泄露的恐惧, 同时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应加强对企业人员对统计项目知识体系的培训, 以法令形式对企业不正当的上报行为进行规范, 让企业形成良好的及时上报、更新信息的习惯。

4. 以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吸引外资流向服务业

从新疆FATS统计分析可知, FDI有1/3及以上的比例倾向于服务业, 为新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新疆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逐渐显现出来。新疆应充分利用我国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机遇, 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 把握跨国公司战略的新动向, 改善贸易投资环境, 如建设大型服务外包园区、制定优惠的政策, 吸引外资更多流向服务业, 形成自我服务业的发展同外部资本带动的良性循环,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外资在新疆服务业领域的外溢效应, 以外溢效应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 提升新疆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水平。

摘要:本文分别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角度和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两方面来分析新疆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指出新疆服务贸易存在行业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提出了关于新疆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2011年新疆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EB/OL].国家商务部网站.2011.11.7

[2]2010年和2011年我国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按省市区排名[EB/OL].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2011.3.22

[3]陈仕权.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特点及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6 (8)

[4]张莉.“十二五”时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 2011 (1)

试析服务业对发展经济的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服务业,经济发展,作用

2005年,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40.3%, 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1.3%, 就业人数比2000年提高了3.8%,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我国服务业产值目前离发达国家70%~80%的比重相距甚远, 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指出: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就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谈一点看法。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内需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 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4.3%, 仅次于美国, 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可否认的重要动力源之一。与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数据接踵而至的是, 2007年以来, 我国出口需求的拉动力继续提高, 但过度依赖进出口贸易, 将使国民经济面临国内国际市场双重需求的波动以及政治、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而潜伏较大的风险, 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难题就是这一问题引发而来的“疑难杂症”, 同时出口量过大又会增加贸易摩擦、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消费需求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积极、最有效、最不易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要从这一“陷阱”中顺利脱身, 必须继续着力扭转内需不足的局面。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日趋严峻, 由2007年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在扩大, 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工业发展的外部需求继续减弱。在国内, 近年来部分行业快速扩张的生产能力与当前需求不足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 以及部分企业已经出现的效益下滑将对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扩大内需就成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最有效手段。

然而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造成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不断缩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持续下降, 从1992年的72.5%下降到2005年的55%;其中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1992年的55.1%下降到2005年的40.3%。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7.8%, 离美国近年私人消费对GDP60%以上的贡献率差距甚远。促进消费增长, 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总量。除了完善城乡收入分配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并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外, 扩大内需的主要思路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广大农村市场。我国有7亿多人生活在农村, 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却只相当于城市人口的1/3。资料显示, 我国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 就可以给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需求多增1个百分点, 就可以增加238万台 (件) 的消费需求。2007年上半年农民每百元收入带来的消费增量是79.9元, 比2000年提高30.6元, 仍比城市居民收入增幅要小得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利用现代服务业特有的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能够为农业打破长期以来的信息渠道获得方式单一且不充分的现状, 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 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良好的渠道。在构建和完善包括生产销售、科技、信息、金融和生活服务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 为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指出了一条捷径, 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消费需求, 为内需的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的优化

粗放型发展道路通常称为外延型增长, 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 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在经济发展的手段上, 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 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在经济发展的途径上, 主要依靠铺新摊子, 上新项目, 扩大投资规模;在经济发展的表现状态上, 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

从各国经济发展史来看, 任何国家都经历过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在我国解放初期, 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以大规模投资驱动为特征, 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就初步建立起了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 实现了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 给人民大众以一定的生活保障,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时至今日, 我们再也不能认为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 我国仍然能以同样的发展方式获得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过度消耗资源能源, 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元。现有的约束决定了我们只能遵循新的思路, 走出一条高效集约、要素组合优势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应,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 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 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979—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4%, 但是综合要素生产率却一直低于0.02%,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程度和管理创新的现状是无法达到的。而现代服务业以其“黏合剂”功能则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组合的优化, 减少生产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摩擦成本, 集中体现现代服务业精髓的生产者服务部门的作用逐渐凸现。在服务业中, 生产者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亚产业” (sub-industry) 集群。在理论内涵上, 生产者服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 即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这一投入不断出现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如果服务能够像一般商品那样被区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品的话, 那么生产者服务无疑对应着作为资本品的服务。在外延上, 生产者服务是指相关的具体产业 (产品) 与贸易, 它最终物化在为最后使用与出口而提供的商品与服务之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 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在这一趋势下, 经济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在不同生产活动之间建立起来的互相联系, 而不仅仅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生产者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商品生产部门的“飞轮”。很明显,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生产者服务业构成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渠道。在生产过程中, 它们为劳动与物质资本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并改进了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质量。通过生产者服务业这一途径, 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不断积累, 其日益专业化与迂回生产表现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因此, 生产者服务并没有取代制造业而损害经济的增长, 它们只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补充, 其效率在于其作为中间投入所发挥的微观积极作用和宏观经济影响, 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的优化推动产业集聚、工业化和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 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明, 各主要服务行业作为对农业和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占全部产值的百分比都提高了。其中金融服务、商业性服务等生产者服务所占比例提高最为迅速。由此可以看到, 以生产者服务为标志的外部化的服务是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的最重要力量源泉之一, 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潜力和专业化优势, 从而促进资源能源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只有实现了就业权利, 其他经济社会权利才有了前提和基础。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仅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 在增加城镇就业上, 服务业也大有可为。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 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花大力气增加就业岗位。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格局不会有根本改变, 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充分就业也是激活消费、启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就业率是不计入农村劳动力的, 即使这样, 2002—2005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0%、4.3%和4.2%。2005年虽然和2004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持平, 但与当年10.2%的经济高增长率相比较, 其对就业的增长效应相对微弱。而若计入农村大量剩余而又未被即时转移的劳动力, 和城镇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 这个数据应该更高。2005年与1978年相比, 服务业就业人数从4890万人增加到23771万人, 新吸纳就业人数18881万人, 占非农产业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62.89%。数据表明, 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总体趋于下降, 但在1990年以后, 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已经远远超过第二产业, 在各个时间段都比第二产业高。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 “九五”期间服务业吸纳了全社会新增就业人员的85%,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主要转移到服务业。研究表明,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 每100万元投资可提供的就业岗位, 重工业是400个, 轻工业是700个, 而服务业多达1000个, 足以表明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通衢。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 劳动力在服务业就业的人数只占总数的50%,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了80%。就业的充分对保持美国国内消费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而就业的充分正是通过服务业的强大吸纳能力得以实现。如房地产业, 对于改善居民的生存条件、资产保值增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关人民的福祉、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进步。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 房地产业消费潜力巨大, 产业关联度高而无技术障碍, 可以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几十个行业的发展, 能够吸纳相当多的就业人口,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预测,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 住宅建设若增加10%, 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 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 可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完全有理由预见, 今后服务业将继续发挥其容纳就业的巨大作用, 提升我国的就业率, 调整我国的就业结构, 为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蓄水池提供有效的疏导空间。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演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 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是要素投入的增长, 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标志, 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产业结构升级集中体现在投入的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化上。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 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非熟练劳动力被视为外生性生产要素, 物质资本、科学技术以及制度等被看作内生性要素。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路径表现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 再向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发展, 显然这种演进过程主要受到内生性要素积累状况的约束。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功能, 就是加速对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的内生性要素的积累。

以我国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翻番不难, 难在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上。要调整好我国的产业结构, 必须认识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功能, 使之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转挡器、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以及经济变革与全球化的催化剂。正如Shelp (1984) 指出的, “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 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Riddle (1986) 也认为, “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服务业是经济的黏合剂, 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 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Riddle还通过构造一个“经济部门相互作用模型”向我们描绘了服务在分工经济中的独特作用:服务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 而是位于经济的核心地带。完全可以说, 服务业是创新的桥梁, 在使用服务业的制造业中尤为明显。

《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人均GDP为18980元左右, 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期, 同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因此, 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提升服务业的综合实力、拓展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 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中最具成长力的产业, 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 服务业的单位产值能耗较小, 并可与现代农业和制造业有机融合、协同并进。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费用, 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驱动力。据预测,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 工业所占比重就能降低1个百分点, 单位GDP能耗则可以降低1个百分点。因此, 必须改变地方政府“重工业、轻服务业”的传统思路, 加快发展服务业, 就可以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 拉长第三产业这条“短腿”, 从而使三次产业比例趋于协调, 结构更为合理,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向内需主导型转变, 并不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对外开放了, 而是要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 用更大的力度来开发国内市场, 使内需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领航者, 以增强抗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里又涉及到服务业发展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问题。

外贸增长方式是指进出口数量增加和效益提高的途径,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我国的重大战略方针。服务业发展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服务业的发展直接构成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基于国际服务市场需求的高增长性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品的高附加价值性, 通过服务贸易可赢得更多的国际分工比较利益。另一方面,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提升货物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外生比较优势, 即通过生产本国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产品, 赢得价格竞争优势;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则是基于要素组合优势的内生竞争优势。例如作为长三角的龙头老大, 上海正是以内生性竞争优势为基准、以产业融合发展方针为指导, 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 2007年1—8月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了100亿美元, 外贸出口增幅超过40%。该市当前还要重点发展为现代制造业配套的包括服务外包在内的现代服务业, 积极扶持高附加值产品、品牌产品, 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 以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持续眼下高速增长的态势。这样做不仅提升了上海的城市能级水平, 体现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本质要求, 而且符合世界产业发展的新潮流, 引领了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及生产组合方式。

总之, 为改变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现状, 必须着力提升服务业的产出质量和水平, 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要素组合、促进内需增长、扩大就业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以国民福祉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与发展最高准则, 才能真正促进经济持续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事实与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2]成思危: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J].经济界, 2007 (4) .

[3]服务业发展提速将全方位影响经济结构[N].上海证券报, 2007-05-20.

[4]郑吉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服务业的发展[EB/OL].http://info.feno.cn/2007/110104/c000065784.shtml.

[5]文小才、刚成军: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放大效应相对不足之原因与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 2007 (1) .

上一篇:叠加效应下一篇:课题引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