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2024-06-23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精选12篇)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第1篇

备教学内容, 要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

备教学内容, 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掌握教材内容, 要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内容、难点和重点, 也就是说要吃透教材。教学内容的把握既不能脱离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也不能拘泥于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条条框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基本要求, 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从而提高本课程教学的质量, 更好地为完成专业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

例如, 我在进行减速箱检修教学时, 主要把轴向间隙调整和齿侧间隙调整做为重点教授内容, 反复讲解, 多做示范, 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而对其他内容则相对安排课时少一些, 使学生重点突出,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研究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还必须充分了解所教专业的教学计划的总要求、后续课程的相关知识和专业工作实际的需要,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 认真备好教学内容。

备教学对象, 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的活动,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 也要备学生, 就是要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

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技校学生的特点, 特别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教师备课时不考虑这些因素, 尽管可以写出很好的教案,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却有可能不能领会和掌握教学的内容。所以在备课时, 必须要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了解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理解能力以及存在的缺陷等。比如:哪些学生是学习成绩好而学有余力的;哪些学生是基础差而学习困难的;哪些学生是不肯用功而成绩差的等等。对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做到成分了解、心中有数后, 要对症下药, 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避免脱离技校学生的实际水平, 提出过高的教学要求, 也要避免消极地适应目前学生的接受能力, 降低教学的要求。我们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 从高于学生原有水平的出发点来提出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跳一跳, 摘桃子”, 这样才是正确地遵循了因材施教的这一重要的教学原则, 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特别是当前我校学生中存在这两种不同的学习需求, 即中级工班和高级工班。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尤其显得重要, 教师备课时必须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备教学方法, 要突出直观性

在熟悉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前提下, 备课时还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讲究教学方法, 而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传达, 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兴趣, 也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 不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一职业工作的能力, 教学活动必须和具体的职业工作实际相联系, 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因此, 根据职业教育和技校学生的特点, 突出直观性的教学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的效果,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直观性教学方法有很多。小到可以采用演示法, 把实物、教具或挂图等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 形象地说明相关的书本知识。大到可以采用参观法, 把学生带到生产现场进行教学参观, 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此外, 近年来新开展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也是直观性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形象直观,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可以有效地提高技校的教学质量, 有待于我们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现有条件, 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并加以开发和利用。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

【摘 要】备课是课堂授课诸要素、诸环节中的基础和前提。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完善教学方式、形成个性风格;而教学沙龙的方式是为教员设定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研氛围, 便于教员在轻松交谈中受益提高。

【关键词】集体备课 同课异构 教学质量

随着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教学的质量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研究生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抓好教师的备课环节,坚持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和举办教学沙龙等教研活动方式。

一、集体备课

教学常规诸要素、诸环节中, 备课是基础和前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特别强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互动。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按照预期目标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的效果。怎样保证教师备课卓有成效呢?集体备课是一种好形式,把教师的个体行为变为集体行为,集思广益, 互相促进,在研讨交流中共同成长,从而实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实施集体备课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集体备课前必须做到人人自备。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的交流和研讨,这就需要个人作好充分准备,因为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自己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备课时交流、研讨。只有事先作了大量的准备,交流时才能谈出自己的观点。其次,集体备课中要突出一个“议” 字,强调集体交流、研讨。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要坚决避免组织者一说到底,讨论时泛泛而谈的局面。要多“议”少“ 评”,“议”时,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可以互相转换角色,质疑问难, 形成“说”、“议”、“研” 一体化的教研氛围。再次,在集体交流后,组织者要及时进行整理,整理的方案要留有空白,切莫形成统一的教案。因为,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如果出现“千人一案”或“如出一辙”就不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最后,必须重视问题反思。目前集体备课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反思,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集体备课是对下一步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如果不涉及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存在的问题一无所知,就谈不上解决问题。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必须对前面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同课异构

集体备课从某种意义看还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集体备课的效果如何,教学设计符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不能到达预期效果,还要靠课堂教学来检验。实践出真知,实践也长技能。同课异构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然后发挥不同优势、实施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相互比较,取长补短,追求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状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新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个性风格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

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并不代表实际的可行性, 通过几位教师采用不同方案上课以后, 全体教师参与评课与反思活动, 分析每种教学设计与方法的闪光点与商榷之处, 通过集体的智慧进行再次比对,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设计上课。这样, 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同课异构” 既有个体独立的创设, 又有集体合作的智慧, 使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 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和全面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 同时也增进了同组教师间相互协作, 有利于个体和团队的结合。同时,由于“ 同课异构” 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每位个体既是研究者, 也是被研究者, 这有利于教学和研究的结合,能切实解决教学中一些问题和困惑; 它用理论诠释实践, 用案例解读理论,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它可以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 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案例,有利于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与风格。“ 同课异构” 的作用在此,“同课异构” 的魅力也在于此。

三、教学沙龙

教研沙龙的目的是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享教学的经验和成果。教学沙龙这种教研方式为教师创设了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师脱离困倦与疲乏, 走进闲暇与惬意。邀上几个同行,确定一个话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交锋, 可以辩论,可以倾听, 也可以倾诉。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汇聚与成熟。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是两个, 甚至是两个以上的思想。” 教师们利用教研沙龙这一轻松民主、自然灵动的教研方式,在“ 聊一聊”、“议一议” 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 问题,也可以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问题,谈感悟、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样“聊” 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这种真切开放的交流给教师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启迪。因此,开展教研沙龙要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确定,切忌指令圈定。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第3篇

关键词:备课;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14-01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途径有很多,但应该把抓好备课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就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在备课中通过材料的科学组织,问题的精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让学生爱上物理这门学科,从而有信心学好这门学科。下面就备课过程中的五个重要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备课之前的做题

要想备好课,在备课之前首先要熟悉教材。除了熟悉教材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大纲要求学生对本节内容所应掌握的程度。获得这些信息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动手准备教案之前的做题,这些在临考前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复习备考课。通过做题,一方面能了解本节内容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形,这其中包括典型的和比较新颖的,而且通过做题也能加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和智能的落差。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会因为各自成长的时代和环境不同,在教学上存在知识和智能的落差。在师生课堂教学和交流的过程中,这种落差是始终存在的,而且这种落差的广度、深度越大,对于课堂教学就越有利,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就会越有成效。只有通过作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这堂课、对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把握的准确到位。同时,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生活经验中实际问题和各种媒体上的科学常识、尖端科技等。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决于两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与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在制订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基本知识结构状况、思想动态发展与学习志向的选择。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决定。就拿普通班学生来说,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志向等诸多问题使得整个班级虽然有些许冒尖的学生,但大多数同学在对待物理学习上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放弃学习物理,同时所谓的“后进生”较多。所以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调动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每节课上知识的难度不能加得过深,要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习并不困难,每节课他都能听懂,每次作业他都能做对,以培养其自信。

三、营造良好的物理情境,做好引言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叶圣陶先生说:“贵在善于引导和启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熟悉的事件或故事,创设各种物理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科学探究氛围。如:在分子运动的教学时,上课铃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却突然发现有一位女生正在吃热干面,使得整间教室到处飘“香”,但我并没有批评那位女生,而是设置了一个疑问:“我站在讲台上,面前摆放的是课本,却为什么闻到了热干面的香味呢?这个问题和今天咱们要学的知识点息息相关。”一句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学习和讨论的不断深入,学完这节课以后,我再请那位吃热干面的女生对上面我提的问题做一解释,她解释得很清楚。这样就事论理、探学,既结合了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亲切感,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德育作用。

创设物理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有:利用实验;运用多媒体;借用学生的真实体验;通过讲故事;通过网络探究资源或电视新闻媒体等。适当的时候还可请学生一起参与进来,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减小难度。

四、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教学艺术和质量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老师也常说已强调多少次了,分析得也够透彻,可学生还是不甚明白。要解决这一现象的办法就是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中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中学物理教学方法虽然名目繁多,但却没有一种是“万能”的、“普适”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全面有效地完成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和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从高中物理教学的总体目的任务出发,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选择,有机组合,在实际运用中做到应变灵活,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可适当将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边实验边学习,通过观察,深刻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平时教学中的备、上、批、辅、考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对作业的布置环节也不可忽视。针对不同成绩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在学生目前普遍厌学的情况下,课堂管理也很重要,这也是教师提高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邦会.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J].魅力中国.2009-08-25.

[2]陈雨春.浅谈课改形势下中职数学教学的问题设计[J].华章. 2010-12-30.

[3]张均强 魏风烨.浅谈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N].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1-09-25.

优化集体备课, 提高教学质量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英语教学,集体备课,有效性探究

一、集体备课内容要求

1、把握课标、轻负高效。

在集体备课前每个教师都要认真研读课标, 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 精心选题、做到教师下题海, 学生驾轻舟。

2、钻研教材、精心设计。

集体备课前我们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站在编者的角度去审视教材, 吃透精神, 领会意图, 明确目标, 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巧妙处理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掌握学情、分层达标。

集体备课时, 教师首先认真分析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知识的掌握情况, 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 分层设计课前检测、课堂达标检测、课后作业及每周的周清题。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集体备课时, 各任课教师还要认真的备学生和学法。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 指导他们确定学习目标,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预习方法、交流讨论的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5、专题研究、重点突破。

在每次考试后各备课组都要认真进行分析和研究, 找出存在的问题, (如学生的思想问题、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教师的方法问题、态度问题、班级的管理问题等)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会诊, 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采取有效的措施重点突破。

6、反思总结、不断改进。

每节课上完后, 各任课教师都写有课后反思。在集体备课时我们注重课后反思的交流:如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进行认真反思, 总结经验和得失,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二、集体备课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英语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优化备课而优化教学, 从而大面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其他备课方式一样, 实现渠道仍然是依照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等主要因素, 把主要过程从教学理论角度进行阐述, 安排教学内容和程序, 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英语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 理论支撑要科学, 方法手段要科学。

2、合作性原则

教师群体参与意识、创造精神是集体备课健康运行的前提, 所以要充分调动教师个体在集体中的参与量、投入量、接受量, 备课组长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从备课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分配、研究过程指导, 具体效果总结上做细致入微的工作。主持人要立足于整体, 广泛征求意见, 其他教师要做到人人熟悉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将集体备课变成轮流备课, 继续在低效率、低水平的小范围内运作。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英语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大纲、教材、学生等方面的分析, 是备课者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机制的集中体现。因此, 集体备课要求每个成员对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重点难点、知识层次做到胸中有数, 对教材本身的体系结构、目的任务做到烂熟于心, 对学生实际水平、生理和心理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做到了如指掌, 努力探讨怎样把来源于课本内外的知识经过系统的整理、升华, 再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

4、实用性原则

英语集体备课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或问题, 做到“基于教学, 在教学中, 为了教学”。由大纲、教材、学生共同的理性高度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由教学条件和师生实际明确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由教育理论衡量教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学。这几个方面探讨的越深透、具体、全面, 便越易于操作, 课堂实用性越强, 效果越明显。

三、新的集体备课理念的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 根据个人的长处, 备课组进行明确的分工, 优势互补, 教学相长。

2、整体意识。

开学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教师要纵览全局, 制订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集体备课活动如果因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 就要顺延或及时找时间补上, 以保证集体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 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订好整体教学计划后, 集体备课时就能提前准备一周的课。有的备课组能够提前备好全章的教案, 这有利于教师对整体内容的总体的把握。

4、反思意识。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 并对自己 (或他人) 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共享、分析研究、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就是教后分析。

四、在做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应该避免以下的问题

1、忽视个性。

同一教案、统一目标、统一作业、统一进度、千人一面, 众口一词。

2、忽视交流。

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组长、骨干、带头人的备课有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没有思想的碰撞。

3、忽视反思。

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拼盘;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缺少教师的思考, 缺少对自身教学的针对性。

4、忽视长效。

缺乏对集体备课的系统规划, 把目光只盯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做秀上, 哗众取宠。

5、忽视研究。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育质量 第5篇

【摘 要】 认识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构建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效益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之路。

【关 键 词】 集体备课;运行机制;管理策略;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 辛祖煜,宜都市姚家店镇中心学校教研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重要侧面和有效平台,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于是,我们在集体备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当前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大家看法很多,褒贬不一。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集体备课,我们在全镇教师中开展了“怎样认识集体备课”的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为推动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如姚店小学张校长在教师培训会上所阐述的: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有效的形式,使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把握教材、钻研教法、提升素质。

1.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剖析某些集体备课形式的弊病。

教师们在讨论中认识到,集体备课如果步入误区,极易产生某些负面效应: 第一,滋生教师的懒惰情绪。有些形式的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轮流备课,你用我的过程教,我用你的思路讲,结果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失去自我。第二,泯灭教师的教学个性。有时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往往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后装订成册,使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第三,阻扰教师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是集体研讨,但事实上,有些集体备课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往往是任务分配之后,水平高的、资料多的教师就在教案中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较为实用的方法;水平一般的、资料少的教师就照抄教学参考,应付了事;集体研讨时也就是中心发言人“独领风骚”,根本无法达到思维碰撞,共同提高的效果。

2.大力宣传实施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在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各校充分利用理论讲座、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大力宣传集体备课,强化了对集体备课重要性和现实性的认识,使全体教师达成了思想上的统一:第一,实施新课程需要集体备课。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需要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更需要同行密切的分工与协作,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第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怎样平衡差异,弥补差距,在较高的层次上优化课堂教学,在一定的范围内打造一个教师交流提高的平台,集体备课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三,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来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

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和交流,全镇广大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集体备课需要教师的热情参与,同样需要学校的有效组织。

二、强化措施,努力构建适合具有校本特色的集体备课运行机制

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科学有效地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使集体备课发挥其思想碰撞、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姚家店镇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确立了以中心小学为龙头,以学科中心教研组为阵地,辐射带动学区完小的工作思路,强化了以下一些工作措施:

1.把握集体备课内容,规范操作流程。

首先,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学法指导。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应达到的要求应遵循“个人初备――主备人说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教学实践――教后反思”的模式。

个人初备出思路:集体备课前每名备课组成员要根据备课内容深挖教材,研究课标,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学思路,准备交流。

主备人说课谈思路:主备人将个人精备的教学方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过程,介绍设计理念、方法。

集体研讨议思路:参与教师认真听讲、及时记录和互动交流,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共案”。

修改完善成教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本班学生实际,对“共案”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

教学实践再改进: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学情教情及时调整,搞好课堂教学的二次备课,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教学方案。

教后反思写心得: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做到一课一得,在下一次的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

2.落实集体备课要求,提高活动实效。

集体备课要做到优化“两法”、坚持“四定”、保证“四有”。

优化“两法”:优化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坚持“四定”:定时间,按期初拟定的计划严格实施;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学区完小要针对本校的实际问题向学科中心教研组提出申请,以利统筹安排;定主讲人,要周密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讲人,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

确立优化意识,提高备课质量 第6篇

要确保教学质量的高效化。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进程时,就要贯彻目标达成性原则。除了要明确有关目标之外,还要注意这些目标要适度,如这些目标的合理性、层次性、可行性;要准确把握教者的预期达成度,学生课前目标达成度。另外预期目标中要注意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等方面去设计学生认知目标要达到的项目;也应该从情感领域体现学生学习心理素质方面的目标。学生是学习过程的认知主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必须在学习基础和潜能不同的学生中体现。因此,目标设计时既要研究教师教的目标,更要研究学生学的目标,这是不言而喻的。

二、统筹意识

统筹意识就是我们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通盘考虑,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决策。例如那些学生已有旧知识作基础的地方,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那些学生能看懂的地方,可以让他们自学;那些学生会有疑难的地方,教师一定要精讲,解释疑难;那些学生有潜力解决的地方,教者可以经过适当点拨和启发,学生就可以达到知能的“最近发展区”,这些在备课时都要着力考虑,具体规划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注意以下三点: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要生搬硬套教学参考书、现成的教案,而要汲取他人的闪光点,融入自己的备课设计中。

(二)抓主线、抓主体、抓重点、抓难点、抓关键,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有所侧重、详略得当;

(三)不要贪多求全,如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例如,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这是在学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列方程上”。当方程列出后如何求解就可以少讲或者不讲。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而列方程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等量关系比较抽象,要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问题,适当点拨和引导,抓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突破口。

此外,在教学构思时,教师还要考虑这节课的教学进程和时间安排,研究新旧知识的衔接的坡度大小,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的设想;也要考虑到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整体部署;而且还要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利用和组合优化问题,即如何做到低耗时、高效率,使之达到最优化。

三、要素意识

课堂教学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师、学生、教材、设备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就一般而言,数学备课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学语言、导语、结语;教学结构、思路、过渡;教学提问、板书、练习;教学形态、流程、时间;教学密度、速度、节奏;教学激励、信息、控制;教学检查、分析、评定等等。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教一册书是一个系统,教一章一节也是一个系统。系统具有普遍性和层次性,不同层次的系统,都有自己系统内容的因素及数量和组合方式。改变教学系统结构的因素,教学效果也随之改变。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合理地确定教学系统的结构因素。这就要不断调整系统的要素,促使优化,当然调整教学系统结构内的要素,不是随意的,无根据的,而是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选择和调整。

教学系统不仅具有因素可变性的特点,而且各因素还具有数量和比重可变性的特点。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结构中各因素及其数量和比重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因素相同,数量和比重改变,其结构功能也会改变。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系统结构中各因素的数量或比重,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四、整体意识

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将这一原理运用于数学教学设计,这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现实意义的。系统论的一下公式:P(整体功能)=P1(各要素功能和)+P2(要素联系产生的功能),告诉我们其中各要素相互联系产生的功能P2可以大于零,也可以不于零。这就启示我们,要使教学在整体上好的功能,不仅要优化每个教学要素,更要优化各要素的有机结合的组合方式,使各要素相互联系、渗透、作用、制约,从而使要素联系产生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的功能之和。

具体说来,整体意识在教学设计时具本显示如下:

(1)在充分发挥要素P2的功能的同时,还要潜心考虑要素的科学合理的组合,充分发挥要素联系产生的功能P2;

(2)把一堂课或一节教材的教学设计置于相关章节教学设计的综合规划之中,使之形成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产生系统的整体功能;

(3)教学时间的科学组合和教学速度的恰当规划是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间的合现使用,速度的恰当控制,精力的合现投入,经费的合理花费等都要与效率和质量科学的、整体的、合现的规划;

(4)教学是个整体,教学时要体现教育的综合功能,重视教材内在因素的教育,如思想逻辑,辩证唯物主义,教学美学等;

(5)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布局,如重点、难点的合现安排。教学知能点的最佳部署,教学演练的恰当选择,信息量的准确调控;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和整体组合。

五、程序意识

程序是教学设计必须具备的一种科学的思维形态。教学设计需要程序思维来反映,程序思维能使教学指令有序化地集合,将思维问题分成许多小指令,并系统地排列起来,便于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实际,巧妙地设计思维程序,要注意来生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节教学节奏,编制出科学的思维程序。

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运用程序思维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能力。但要注意即不能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不能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势。因为程序思维离不开再生思维和创造思维。再生思维能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创造思维能从已恬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的新信息。

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内在逻辑力量,除了充分展示知识体系本身的数学逻辑,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充分展示程序思维有序和系统排列的特点。一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一定要围绕这堂课的教学目的,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时把抽象的分数基本性质,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联系。促使旧知迁移到新知,分散特点,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核质化。

六、激励意识

一堂课如何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运用非智力因素,这也是教学设计必须确定的意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产物。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把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心理自由”是“心理安全”的结果。当学生心理感到安全时,其思想上的压抑和负担就少,思维活动就可能排除外界干扰而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是充满信心的,而信心和能力常常是互为因果的。有能力而没有信心,能力也发挥不出来;能力虽不强,而信心很足,久而久之,能力也会培养出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优化学的思维状态。

人在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常常是以带有个性心理特征的品质因素表现出来的,尽量我们并不与学习活动中的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一一对应,却都是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个性的意识倾向。即个性的动力体系,是十分关键的措施。高激励能促成高效果。由此可见激励意识在优化意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意识是多主面的,我们在这里只是择其要点,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尚未论及一定很多。而且在实践运用中,各种意识是综合运用的。这里我们为了论述方便,才分别进行讨论的。

探索英语备课艺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第7篇

一、探索备课艺术的内容

英语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备课是一门艺术。如果说具有丰富感染力的表演离不开幕后台前的编导艺术,那么丰富多彩、充满吸引力的英语课堂教学也离不开精深的备课艺术。教师备课是创造性活动,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那么,备课究竟要备哪些内容呢?

1. 备教学内容

尽管目前有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师用书及录音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要对以上教学内容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即可。教师还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条件,进行科学选择,优化组合,按照主次进行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 备学生

学生是不断变化着的群体。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其年龄、个性、心理特点,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这就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使其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3. 备自己

备自己有三层含义:(1)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使自身的教学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各自的特点不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有的教师擅长利用简笔画和自制教具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教师计算机功底深厚,可以自己设计软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3)教师备课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随机应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及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有机结合。

二、追求备课艺术的目标

备课就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设计。笔者认为它应包括创新、求美、独特和科学等方面的特点。

1. 创新性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它应是英语教师追求备课艺术的重要目标。创新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使自己备课的质量既能超越自己,又能胜过别人。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多阅读各种英语报刊杂志、多收听英语广播,吸收多方经验。在备课过程中要转变陈旧的教师观念,在充分研究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及经验的同时,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教学个性化、风格化和多元化。

2. 求美性

所谓求美性是指在备课活动中始终对“美”的不懈追求。这就既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又要求教师追求备课本身的内容美、形式美、环节安排美等等;既要追求教师个性风格美,又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按照美的特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广泛。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运用独具匠心的教学艺术手法,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美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情趣,把思维的睿力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心与心的相互交流、共鸣、撞击,产生一种富有强烈感染力、鲜明持久的教学艺术感。

3. 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多设计几套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考虑到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便于选择最佳方案;二是预防突发事件。要想把握备课艺术的灵活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材、学生和自己的特点来灵活备课。

4. 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教师在备课中具有不同于别人的“个性风格”。尽管教师手头上有着相同的课本、教师用书、教学大纲等,但每位教师在认识上、情感上、能力上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也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这一切都必须在备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没有独特性就没有备课的艺术性,备课的艺术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师的“精神个性”和“工作个性”。

5. 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备课不能敷衍了事、随心所欲,必须具有目标的无误性、内容的准确性、程序的合理性。所以,教师备课时要把握教学目标,讲授、分析知识点要精确,不出常识性错误。同时,要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如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何时板书、何时安排学生活动、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每一个步骤教师应充当什么角色等,努力使教学过程有序地进行。

三、实施备课艺术的方法

备课艺术的实质就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按下列步骤和方法来进行。

1. 教师备课时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以统贯全局,抓住教学的主线。

2.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的方法、手段、目的、进度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取舍。

3. 对选择和取舍出来的内容进行调整组合,使其安排有序。

4. 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安排,形成整体的构思,使整堂课完整统一、环环相扣。

抓好备课七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

一、重温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准绳和标尺, 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用一定时间学习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通过学习, 进一步明确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弄清楚所用教材在该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而使备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更加明确。

二、深钻教材

教师在备课中要通读、细读、精读所教课节的教材, 并进行深入钻研。

通过阅读和钻研, 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即熟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基本要领, 以便确定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二是弄清楚本节课的教材与各章、各节以及相关学科教材的联系与区别, 以便在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三是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难点是指内容复杂、综合性强, 由于学生知识面上存在某些缺陷而难于理解、接受以及由教学内容延伸、衍生出来的内容。掌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就便于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 破解难点。四是确保体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要求。在熟悉教材、弄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本节课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具体要求, 以便有的放矢地展开课堂教学。

三、熟悉教学环境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在备课中, 要通过组织预习、分析作业、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缺陷、学习习惯、兴趣特长、接受能力, 以便确定课堂教学中详讲、略讲、补充的教学内容和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选择教法

方法是为了目的、内容和效果服务的。因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以下因素: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多少;课堂教学的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讲, 理论性、知识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和新授课, 要采取讲解式、自学式、学导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技能型、操作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复习课, 要采用操练式、表演式、示范式、互学式等教学方法。但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都要废止注入式, 实行启发式。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设计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和操练动作,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五、设计作业

作业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设计好课内课外作业。作业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 不要面面俱到;作业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既有书面作业, 又有实践操作, 既有课堂练习, 又有课外习作;作业的分量要少而精, 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此外, 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的同时, 还要设计好教师指导和批改作业的方法, 以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和效果。

六、教具准备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 立足现有教学条件, 准备好课堂教学需用的直观教具, 如实物、标本、图表、示范品等。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为了充分利用多媒体, 要制作好多媒体教学需用的课件, 清理好多媒体教学时所需的电教设备。

七、编写教案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 是备课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教师备课最后的一道工序。教案应包含课题课型、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教学过程与环节、作业讲评、课堂辅导、作业布置、板书计划、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等方面的内容。为了确保教案的可操作性, 教师在安排教案内容时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复习。即复习前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顾、教师概述、板书重点等方式进行。二是讲授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授新知识要注意系统性、通俗性、实践性和可接受性, 贯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 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巩固。要采用教师概述、板书要点、学生复述、作业练习等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结合课外作业, 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随机抽取我校基础医学院下属的组胚、生化教研室2008年9月~2011年7月有理论课教学任务的13名中青年教师作为实验组, 同时随机抽取基础医学院下属的病生、法医教研室2008年9月~2011年7月有理论课教学任务的13名中青年教师作为对照组。两组教师的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监控评价指标

采用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的理论课教学质量、集体备课评价指标。理论课评价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授能力四大方面进行;教研室集体备课评价, 从制度健全、计划周全、执行记录齐全、主任重视, 全体参与、准备充分, 过程规范、内容合理、效果明显三大方面进行, 每项评价指标分A (好) 、B (良好) 、C (一般) 、D (较差) 、E (差) 5个等级系数。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监控专家的评分平均值为该教师的教学评分和教研室集体备课的评分[1]。

1.2.2 监控专家组的组成

采用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的《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法》, 从监控专家组20名中抽取5名组成监控专家组[2]。在监控专家组中, 与监控对象有学源性人数占80%, 非学源性占20%。

1.2.3 研究步骤

监控专家组连续三学年对两组中青年教师所讲授的理论课 (两组教师授课内容基本相同) 进行监控听课, 对两组中青年教师所在的教研室集体备课进行监控。按全方位教学质量体系的运行, 监控组秘书将教师教学质量评分、教研室集体备课评分及汇总监控专家评价意见, 书面反馈到教研室及两组教师本人。在第二学年起连续两年对实验组教师所在的两个教研室进行示范性集体备课、教学讲座、辅导来规范集体备课, 同时要求整改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对于对照组教研室不要求规范性集体备课的整改。将两组教师连续三学年的教学质量评分及所在教研室集体备课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输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文件,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三学年教学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教师第一学年教学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第二、三学年实验组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与第一学年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教师三学年教学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1;与第一学年比较, b P<0.01

2.2 两组三学年集体备课评分比较

两组教师所在教研室第一学年的集体备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第二、三学年实验组教师所在的教研室集体备课评分明显提高, 与第一学年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教师所在的教研室集体备课评分3学年的教学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1;与第一学年比较, b P<0.01

3 讨论

3.1 规范教研室集体备课是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集体备课是教研室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 对于发挥教师团队优势,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 具有重要的作用[3], 其目的是集思广益、交流经验、解决疑难。规范性的集体备课的程序应包括教研室主任主持、主讲人介绍设想及问题、全体教师进行讨论、主持人做总结, 其中, 主讲人介绍和讨论的内容是集体备课的重点。规范性集体备课中主讲人介绍及大家讨论的内容应包括:教学对象与要求、讲授内容和时间、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存在问题[4];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因主讲人不同而重点不同、因内容不同而重点不同、因情况不同而重点不同的情况。因此, 集体备课要达到规范有效, 必须要有计划, 教研室领导重视, 人人准备, 人人参与。

从本研究实验组、对照组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分数据可见, 实验组教师所在教研室经整改、规范集体备课后集体备课评分明显提高, 而对照组教师所在教研室集体备课评分变化不大。提示规范集体备课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是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规范集体备课过程, 实现了对中青年教师授课前的有效培训, 使其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 并设计出来自集体智慧的优秀教案和教学程序[5]。

3.2 通过规范集体备课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需长期性

教研室集体备课对中青年教师成长有重大影响, 是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长期坚持规范教研室集体备课, 才能提高二级学院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本研究实验组教师所在教研室经过一学年的集体备课监控整改后, 在第二、三学年里教研室集体备课评分有所提高 (P<0.01) ;实验组教师教学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的教学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实验组教师第二、三学年教学质量评分与第一学年比有所提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因此, 长期坚持规范集体备课能有效地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3 规范教研室集体备课的途径

规范集体备课有助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需达到规范性、有效性, 因此, 必须坚持对教研室集体备课进行监控、整改。我院开展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通过每学期举办示范性集体备课、专题教学讲座、深入教研室进行专题辅导及对教研室主任如何组织好集体备课进行培训等多种形式来规范教研室集体备课,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并为其他高等医学院校二级学院所借鉴、推广。

综上所述, 二级学院通过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 长期坚持规范教研室集体备课, 实现了对中青年教师授课前的有效培训, 使中青年教师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 并设计出来自集体智慧的优秀教案和教学程序。通过监控听课, 笔者发现规范的集体备课对中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有提高的作用, 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摘要:目的 探讨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规范教研室集体备课对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基础学院26名中青年教师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监控专家连续3年对两组教师的授课及教师所在的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进行监控。监控专家对实验组所在的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进行整改, 而不对照组进行整改。分析两组教学质量评分及教研室集体备课评分的不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的教学质量评分和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评分均增加 (P<0.01) 。与第一学年比较, 实验组第二、三学年的教学质量评分和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评分均增加 (P<0.01) ,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 规范集体备课可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规范集体备课,中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瑾, 黄培春, 柯湛华.基础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24) :3831-3833.

[2]王瑾, 黄培春, 柯湛华.二级学院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9) :1041-1043.

[3]唐国金.集体备课要做到“六到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3:36.

[4]齐妍, 常彬, 庞丽娟.集体备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4) :690-691.

细化备课内容, 提高备课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侧重面,行文线,知识点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也是教学环节的第一项, 由此可见备课的重要性。“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在通常情况下, 备课要做到“六备”, 即, 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教具。其中,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备好教材。

对语文学科来说, 在备教材的时候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备好当课的侧重面

1. 什么是当课的侧重面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会始终贯穿着一条线, 那就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然而, 大家需要明确的是, 教参上所给出的“教学目标”只是学习整篇课文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是需要我们在2~3个课时, 甚至更长的课时内完成的总目标。很多时候, 我们不可能在一个课时内做到面面俱全, 所以, 我们必须有所侧重。也就是说,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 需要把这些总目标进行分解。每一个课时我们需要完成哪些目标?怎样将这些目标落实?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好的内容,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当课的侧重面。

2. 为什么要备好当课的侧重面

我们在听公开课时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一节成功的课, 往往会是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的高度统一。而有些语文课却上成了“快乐大本营”, 轰轰烈烈, 热热闹闹, 但是左看, 右看, 怎么也不像语文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就在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没有抓准, 教学的侧重面没有抓好。其实, 在每节课上课前, 我们只要明确了教学目标, 清楚自己这一节课到底要干什么, 即学生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 就能合理、有效地选择、整合教学资源, 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做到有的放矢。

二、备好当课的行文线

1. 什么是当课的“行文线”

在写文章时, 作者常常会对所选取的材料进行周密、精心、细致的思考, 有条有理的组织成篇, 就会形成一条明晰、顺畅、连贯的线索。而这条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 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这就是文章的“行文线”。它就像链条一样, 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 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

2. 为什么要备好当课的行文线

200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而要想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就必须紧紧地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 也就是作者的“行文线”来进行研究。可以说, 读课文, 抓住了线索, 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 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 抓住了线索, 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 组织材料, 使文章中心明确, 脉络清晰。

可是,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 因为他们的年岁还小, 在感悟作者的行文线时会有很大的难度, 所以, 就更需要我们的指导。只有我们在备课时备好这条行文线, 上课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分析、引导, 孩子们才能更快地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才能更有效地把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三、备好当课的知识点

1. 什么是当课的知识点

知识点就是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语文的知识点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当课出现的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形近字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当课出现的表达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方法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也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

2. 为什么要备好当课的知识点

首先, 从知识点本身的特点来看, 它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我们当然要把这些知识点备好。

其次, 从语文的学科特性来看, 更需要我们在当课知识点的捕捉上多下功夫。因为相对来说, 数、理、化等学科的知识点比较清楚, 如珍珠在案, 一目了然。而语文学科因其“文道相融, ”知识点往往散落在文章的各个角落。很多隐蔽的知识点就需要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发现。因此, 在备课时, 备好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就显得十分必要。

3. 怎样用好当课的知识点

在语文的学习中, 当课出现的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形近字等知识点, 我一般会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方便学生的学习;而对隐含在文章中的、有着深刻含义的知识点, 则需要我们精心预设, 随文感悟。

例如, 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时, 我就紧紧抓住彼得给妈妈索要的“60芬尼”这个知识点进行讨论,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在完成了本课教参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后, 我又做了这样的延伸:

我先问学生:“60芬尼折合人民币是多少钱?”通过计算, 孩子们知道, 1芬尼大约等于人民币5分钱, 60芬尼就相当于3元钱。

这时, 我顺势引导学生:“虽然彼得帮妈妈干活, 还向妈妈索要报酬这件事做得不好, 但是, 从彼得的账单中, 我们至少可以发现, 彼得其实还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因为他帮妈妈取回了生活用品, 他把挂号件送到了邮局, 他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了活, 而且他还一直很听话。最起码, 在彼得帮妈妈干了这么多活儿之后, 他给妈妈要3块零花钱并不是很过分。”

“反过来再想想我们自己。在我们班,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很少帮爸爸妈妈干过活。而且还有孩子整天缠着爸爸妈妈要零花钱, 爸爸妈妈不给他们就使性子、耍脾气。和彼得相比, 我们是不是做得更不好?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就这样, 在我的引导下, 孩子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主动帮父母做事的想法。

其实, 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知识点。只要每一节课我们都备好这些知识点, 就能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更有效。

总之, 在备课时, 如果我们都能以教学目标的要求为纲, 以教材所“载”的知识点为重点, 把握好教学的“分寸”和重心, 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相信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我们的课堂也一定会精彩纷呈, 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规范备课再细化, 高效教学稳步行》吴兴

集体备课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第11篇

一、无效集体备课面面观

1形式化

有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备课。因此,在规定的时间将备课组的教师组织在固定的场所,由某一教师讲述下周教学内容,很少有人提出缺点、疑义或表达不同意见,更谈不上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最后顺利完成集体备课,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正所谓“轰轰烈烈搞好集体备课,扎扎实实走过场”。耗费大家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一些集体备课记录,换来的是形式主义的空壳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2网络化

有些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站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下载、装订成册人手一份,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这样的备课,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保守化

当前教育工作绩效考评,都以任教班级的平均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硬标准,有的学校还实行末位淘汰制、转岗制等,从而导致同组教师之间的竞争过于残酷。多数教师为了让自己班级的成绩高于其他班级,即使有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做法或精品的东西,也会有所保留,不肯和别人交流共享。教师之间真诚合作、完全合作、毫无戒心的集体备课,难以做到,这也导致了集体备课过于形式,学科整体成绩受影响。

二、有效备课提升教学质量

1合作探讨,集体研究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在集体备课时,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氛围。针对同一课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初案,包括教学的三维目标,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突破关键点的思路,切合实际、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创新点、德育点,合理的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等。然后集体探讨,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或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或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时一个人很难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经过集体探讨问题就有可能会迎刃而解,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这样在交流碰撞中形成了有群体思想的共案。最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教案进行再一次修订完善,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的集思广益备课教案,必然会提高教学质量。

2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年轻教师可以借鉴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可以吸收年轻教师的创新思想,新老教师都可以开发利用书本资料、生活素材、网络资源,但切忌拿来主义。每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每位教师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所以,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集体备课,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内涵挖掘出来——备出深度;把梯度大的知识点、重难点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备出梯度;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关键字句归纳提取——备出精度。然后结合自身和任教班级的实际,既对课程标准心中有数,又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学生)。”这样备课服务于课堂教学,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3凸显个性,借鉴创新

有学者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每个教案都是教师对课堂的预设,每堂课的教学都是教师对各环节的可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教案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而且可以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认识、教学经验总结的重要资料,养成撰写课后记录的习惯,对于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课堂上的应变能力等进行重新思考,对于学生的表现,自己的教学成败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反思,体会,感悟,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现代教学、能够驾驭现代课堂的知识体系。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建立各备课组的电子文档教案,为下一轮的备课和教学奠定高水平的基础。

4管理创新,科学考核

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捆绑式考核和评价,各自为战、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学校把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备课组,备课组内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竞争必须有,但竞争的目的不是排挤、打压,而是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整体的评价机制,使得备课组成员不得不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相互提携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备课与提高教学质量 第12篇

一、备课组集体分析数据,明确教学跟进方向

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平台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翔实的数据,使我们从各个角度了解学生学的情况、教师教的情况、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每次完成学业质量监测之后,语文教研组的每个备课组都及时召开备课组会议,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备课组前期教学的缺陷,制订相关的弥补措施以及后期教学计划;了解各个学生的长处、短处,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在利用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平台之前,每次参加区级测试,我们只知道校内各班级的平均分,现在我们了解到了学校、班级的内在差异。如在本届高三学生“高二第二学期的期末测试”质量分析表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在默写课内文言文上掌握得较好;最薄弱的环节是第5题,即诗歌鉴赏部分,但从难度系数来看,诗歌鉴赏的难度并不大。由此,备课组专门召开会议,商议解决措施,大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特别筹划了两个专题——“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并确定两个专题分别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顾艳芬、滕妹芳老师负责。

确定教学跟进专题后,教师们继续商讨确定教学跟进的具体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解、答题步骤及技巧、相关训练。如在高一、高二年级选择在现代文阅读方面能力很强的12位学生组成小组,指定教师负责辅导;高三主要给作文有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为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二、组内教师交流教学改进经验,互补提高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思维,在备课组分析数据明确改进措施后,各位教师都写有书面的分析报告,并在下一次教研组会议上进行交流,在思维碰撞中互相提高。

如谈老师有意识地把高考中各类常见的概念渗透于教学中,包括分析寓意、段在文中的作用、修辞效果、概括性、原因等题型及其解题技巧,让学生对高考有了大概的框架意识。在现代文《胡同文化》一课并未上的情况下,她带教的两个班的平均得分接近校平均分。

顾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特别有方法,她介绍了保持优势的措施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习,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注重学习效率,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听课质量,关注每个学生的作业质量,注重课内知识的夯实。第三,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大胆放手,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目,组织语文学习活动。

吴老师两个班级在短期内文言文有明显的进步,她介绍了这方面的做法:一是强化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重视课内预习,要求每篇古文学习之前翻译全文,并且不能参照参考书;二是健全“惩罚”机制:每篇文言文学习后都有小测验,计入平时分,并对扣分学生进行“补课”,这样在平时就把每篇文言文的基础打扎实,有利于后半阶段的复习;三是加强“导师制”,每周至少一次定期开展导师辅导活动,对优秀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和训练,并且不定期地开展导师辅导活动,为他们答疑解惑,推荐好书,交流阅读写作心得等;四是进行文言文选择题的知识点分解和整理,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上一篇:全球广告投放大趋势下一篇:初中函数论文